泥古者愚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时间:2023-09-25 07:32:52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泥古者愚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通用8篇)由网友“小废物”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泥古者愚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泥古者愚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篇1:泥古者愚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泥古者愚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①,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②干③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倾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则歘⑤隐。次日伺之,复然。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角:较量。②列说:游说。③干:求见。④洫(x):田间水道。

⑤歘:同欻(xū),火光一现的样子。

8.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自谓可将十万 ( ) ②会有土寇( )

③恒独步庭阶( ) ④复然(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为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几为所擒

A.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C.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D.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

9. 用/画出下列句中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自练 乡 兵 与 之 角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

(2)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11.刘羽冲临死前反复说古人岂欺我哉,那么古人真的欺骗刘羽冲了吗?为什么?(2分)

参考答案:

8.(1)带领(率领)(2)恰逢(适逢、正赶上)(3)常常、经常(4)这样。(4分)

(2)C(2分)

9.自 / 练 乡 兵 / 与 之 角(2分)

10.(1)泥于古代成规或古人说法者是愚蠢,可怎么愚蠢到这种地步啊!(2分)

(2)远远望去,那草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11. 古人没有欺骗刘羽冲。因为情况是不断改变的,刘羽冲只会从书中照搬一些知识(纸上谈兵),不懂得灵活运用于实际之中。 (2分)

附《泥古者愚》参考译文:

刘羽冲偶然得到一部古代的兵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己认为可以统领十万人马。这时,恰逢有土匪强盗出没,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盗较量,结果全队溃败覆没,乡兵差不多被擒获。有一次,刘羽冲又找到一部古代有关水利建设的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之地变成沃土。他绘了水利图依次向州官游说,州官也喜欢多事,就派人在一个村子试行。沟渠才挖成,大水流到,顺着沟渠灌入村子,村民几乎都被淹死了。由于这样,他抑郁失落,他常常独自在庭院散步,摇头自言自语说:古人怎会骗我!像这样一天就说千百遍,只说这六个字。不久,得重病死了。 后来每逢空气清新月光皎洁的夜晚,经常会有人看到他的魂魄在墓前的松柏树下,一边摇头一边漫步,侧耳细听,鬼魂说的仍然是这六个字(古人岂欺我哉)。有时候听到的人笑他,鬼魂就会马上隐没,第二天再去那里看,还是看到鬼魂独步着喃喃自语。

拘泥于古代成规或古人说法者是愚蠢,可怎么愚蠢到这种地步啊!何文勤先生曾经教导我说:满腹都是书会妨害做事,腹中竟然没有一卷书,也会妨害做事。国手不会废弃旧的棋谱,而不偏执于旧的棋谱;国医不会拘泥于古代的药方,却不背离古代的药方。

篇2:泥古者愚文言文翻译

原文: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①,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②干③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倾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则歘⑤隐。次日伺之,复然。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角:较量。②列说:游说。③干:求见。④洫(xù):田间水道。

译文:

刘羽冲偶然得到一部古代的兵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己认为可以统领十万人马。这时,恰逢有土匪强盗出没,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盗较量,结果全队溃败覆没,乡兵差不多被擒获。有一次,刘羽冲又找到一部古代有关水利建设的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之地变成沃土。他绘了水利图依次向州官游说,州官也喜欢多事,就派人在一个村子试行。沟渠才挖成,大水流到,顺着沟渠灌入村子,村民几乎都被淹死了。由于这样,他抑郁失落,他常常独自在庭院散步,摇头自言自语说:“古人怎会骗我!”像这样一天就说千百遍,只说这六个字。不久,得重病死了。后来每逢空气清新月光皎洁的夜晚,经常会有人看到他的魂魄在墓前的松柏树下,一边摇头一边漫步,侧耳细听,鬼魂说的仍然是这六个字(古人岂欺我哉)。有时候听到的'人笑他,鬼魂就会马上隐没,第二天再去那里看,还是看到鬼魂独步着喃喃自语。

拘泥于古代成规或古人说法者是愚蠢,可怎么愚蠢到这种地步啊!何文勤先生曾经教导我说:“满腹都是书会妨害做事,腹中竟然没有一卷书,也会妨害做事。国手不会废弃旧的棋谱,而不偏执于旧的棋谱;国医不会拘泥于古代的药方,却不背离古代的药方。”

【拓展延伸】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①,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②干③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倾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则歘⑤隐。次日伺之,复然。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角:较量。②列说:游说。③干:求见。④洫(x):田间水道。

⑤歘:同欻(xū),火光一现的样子。

8.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自谓可将十万 ( ) ②会有土寇( )

③恒独步庭阶( ) ④复然(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为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几为所擒

A.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C.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D.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

9. 用/画出下列句中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自练 乡 兵 与 之 角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

(2)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11.刘羽冲临死前反复说古人岂欺我哉,那么古人真的欺骗刘羽冲了吗?为什么?(2分)

参考答案:

8.(1)带领(率领)(2)恰逢(适逢、正赶上)(3)常常、经常(4)这样。(4分)

(2)C(2分)

9.自 / 练 乡 兵 / 与 之 角(2分)

10.(1)泥于古代成规或古人说法者是愚蠢,可怎么愚蠢到这种地步啊!(2分)

(2)远远望去,那草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11. 古人没有欺骗刘羽冲。因为情况是不断改变的,刘羽冲只会从书中照搬一些知识(纸上谈兵),不懂得灵活运用于实际之中。 (2分)

篇3:泥古者愚文言文翻译

刘羽冲偶然得到一部古代的兵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己认为可以统领十万人马。这时,恰逢有土匪强盗出没,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盗较量,结果全队溃败覆没,乡兵差不多被擒获。有一次,刘羽冲又找到一部古代有关水利建设的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之地变成沃土。他绘了水利图依次向州官游说,州官也喜欢多事,就派人在一个村子试行。沟渠才挖成,大水流到,顺着沟渠灌入村子,村民几乎都被淹死了。由于这样,他抑郁失落,他常常独自在庭院散步,摇头自言自语说:古人怎会骗我!像这样一天就说千百遍,只说这六个字。不久,得重病死了。 后来每逢空气清新月光皎洁的夜晚,经常会有人看到他的魂魄在墓前的松柏树下,一边摇头一边漫步,侧耳细听,鬼魂说的仍然是这六个字(古人岂欺我哉)。有时候听到的人笑他,鬼魂就会马上隐没,第二天再去那里看,还是看到鬼魂独步着喃喃自语。

拘泥于古代成规或古人说法者是愚蠢,可怎么愚蠢到这种地步啊!何文勤先生曾经教导我说:满腹都是书会妨害做事,腹中竟然没有一卷书,也会妨害做事。国手不会废弃旧的棋谱,而不偏执于旧的棋谱;国医不会拘泥于古代的药方,却不背离古代的药方。

篇4:《观沧海》《泥古者愚》阅读答案及译文

《观沧海》《泥古者愚》阅读答案及译文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淹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泥古者愚(节选)

纪 昀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①,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②干③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注释:①角:较量。②列说:游说。③干:求见。④洫(xù):田间水道。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6.(2分)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沙鸥翔集 集:集中,集合 B.去国怀乡 去:离开

C.微斯人 微:没有 D.幸甚至哉 至:极点

7.(2分)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其必曰

C.其真无马耶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8.(2分)下面对《观沧海》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

B.诗中对海洋摹其形, 绘其神,力求表现海洋包容万物、动荡不安的特征。

C.全诗虚写、实写结合 ,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怀的当是实写大海的句子。

D.诗人借景抒情,把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9.(2分)下面对《岳阳楼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语言骈散交替,音韵和谐,凝练,畅达,极具感染力。

B.选文采用对比手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有诗一般的意境。

C.选文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篇,情景交融,议论精辟。

D.本文倡导“古仁人”寄情山水的君子之风和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

10.(2分)下面对《泥古者愚》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刘羽冲刻苦攻读古代兵书和水利书,成为了军事和水利专家。

B.刘羽冲以自己的实践经验证明了大胆怀疑是非常宝贵的品质。

C.刘羽冲以失去生命为代价,证明了“读书可以治愚”的道理。

D.刘羽冲读古书却不知在实际运用中灵活变通,以致一事无成。

11.(3分)用“/”给《泥古者愚》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三处)

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12.(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3.(8分)联系学 过的`经典诗文,将下面文段补充完整。

每一个诗意的表达,都是一次灵魂的唤醒。或怀离别之叹:山回路转不见君, ① ;或叹愁苦之思: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② ;或思淡泊之志:不戚戚于贫贱, ③ ;或志山水之兴:月下飞天镜, ④ ;或兴德馨之铭:无丝竹之乱耳, ⑤ ;或铭报国之言:了却君王天下事, ⑥ ;或言济世之感: ⑦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或感风流之怀:江山如此多娇, ⑧ ……他们唤醒了自己的人生,也唤醒了沉睡的国民!

参考答案

6-10 A C C D D

11.(3分)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对一处得1分)

12.(3分)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在野),则替君主担忧。

13.(8分)①雪上空留马行处②人比黄花瘦③不汲汲于富贵④云生结海楼⑤无案牍之劳形⑥赢得生前身后名⑦安得广厦千万间⑧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每小题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小题即不得分。)

参考译文

刘羽冲偶然得到一部古代的兵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己认为可以统领十万人马。这时,恰逢有土匪强盗出没,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盗较量,结果全队溃败覆没,乡兵差不多被擒获。有一次,刘羽冲又找到一部古代有关水利建设的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之地变成沃土。他绘了水利图依次向州官游说,州官也喜欢多事,就派人在一个村子试行。沟渠才挖成,大水流到,顺着沟渠灌入村子,村民几乎都被淹死了。由于这样,他抑郁失落,他常常独自在庭院散步,摇头自言自语说:“古人怎会骗我!”像这样一天就说千百遍,只说这六个字。不久,得重病死了。

拘泥于古代成规或古人说法者是愚蠢,可怎么愚蠢到这种地步啊!何文勤先生曾经教导我说:“满腹都是书会妨害做事,腹中竟然没有一卷书,也会妨害做事。国手不会废弃旧的棋谱,而不偏执于旧的棋谱;国医不会拘泥于古代的药方,却不背离古代的药方。”

篇5:愚溪诗序文言文阅读答案

愚溪诗序文言文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可以能熟能生巧,为大家分享了愚溪诗序阅读答案,欢迎借鉴!

愚溪诗序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译文】

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往东流入潇水。有人说,有个姓冉的曾经住在这里,所以把这条溪水叫做冉溪。还有人说,溪水可以用来染色,按照它的功能命名为染溪。我因愚犯罪,被贬到潇水。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把家安置在这条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没人能定下来,当地的居民还在争论不休,看来不能不改名了,所以把它改名为愚溪。

我在愚溪上面买了个小丘,叫做愚丘。从愚丘往东北走六十步,发现一处泉水,又买下来占为己有,称它为愚泉。愚泉共有六个泉眼,都在山下平地,泉水都是往上涌出的。泉水合流后弯弯曲曲地向南流去,经过的地方就称作愚沟。于是运土堆石,堵住狭窄的泉水通道,筑成了愚池。愚池的东面是愚堂,南面是愚亭。池子中央是愚岛。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岩石参差错落,这些都是山水中瑰丽的景色,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玷污了它们。

水是聪明人所喜爱的。可现在这条溪水竟然被愚字辱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水道很低,不能用来灌溉。又险峻湍急,水中有很多高起的石头,大船进不去;幽深浅狭,蛟龙又不屑于此,不能兴起云和雨,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正像我。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来称呼它,也是可以的。

宁武子“在国家**时就显得很愚蠢”,是聪明人故意装糊涂。颜子“从来不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像是很愚笨”,也是明智的人而故意表现得很愚笨。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愚笨。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时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没有像我这么愚蠢的人了。因此,天下人谁也不能和我争这条溪水,我有给它命名的专利。

这条溪虽然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可它却能够很好地映照万物,清秀明澈,能发出金石般的响声,能使愚蠢的人喜笑颜开,对它眷恋爱慕不忍离去。我虽然不合世俗,也还能稍用文章来安慰自己,洗涤万物,包罗各种形态,而无所避忌。我用愚笨的言辞歌唱愚溪,觉得茫茫然没什么悖于事理的,昏昏然似乎都是一样的归宿,超越天地尘世,与自然混同,物我不分,而寂寞清静之中没有谁能了解我。于是写了《八愚诗》,记在溪石上。

阅读练习题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买居之,为愚泉 居:占据 B.灌水之阳有溪焉 阳:北面

C.夫水,智者乐也 乐:喜爱、爱好 D.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类:像

9.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寡人之于国也

C.故更之为愚溪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D.其南为愚亭 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属于作者委婉地表达对黑暗政治抗议的一组是

①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

②予虽不合于俗

③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④遂负土累石,塞其隘

⑤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⑥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溪诗序》通篇就是写了一个“愚”字。从“予以愚触罪”,到“以愚辞歌愚溪” ,充分表达了一个遭受重重打击的正直士大夫的愤世嫉俗之情。

B.明明是风景极佳的地方,可是,作者把“愚”字强加在溪、丘、泉、沟、池、堂、亭、岛的头上。溪、丘、泉、沟、池、堂、亭、岛仿佛全是作者苦难的知己,而奇石异木便成了作者耿介性格的象征。

C.文章第四段,写到宁武子和颜回,说他们都不是真的愚笨,是聪明人装糊涂,而自己就完全不一样了,是在政治清明的时代做出了与事理相悖的事情,表达了自己的羞愧。

D.文章清新秀丽,前两段基本上是记叙和描写,在记叙中抒发感情,后三段则主要是议论,在议论中发表感慨。语言简洁生动,结构严谨妥帖,不愧是传世的名篇。

12.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3分)

②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2分)

答案:

8.A

9.C

10.D

11.C

12.①有人说,有个姓冉的曾经住在这里,所以把这条溪水叫做冉溪。(“或”1分;“姓”,名词活用作动词,命名,1分;句意完整1分。)

②这条溪虽然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可它却能够很好地映照万物。(“溪虽莫利于世”,状语后置1分;“鉴”,照,1分。)

篇6:至于负者文言文阅读

至于负者文言文阅读

读(15分)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语。(4分)

①负者歌于途 ②杂然而前陈者 ()

③觥筹交错 ()④而不知人之乐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小题3】“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 你能感受到什么?(3 分)

【小题4】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4分)

答案

【小题1】①在②摆放③酒杯④却(转折关联词皆可)

【小题1】①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②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乐趣为乐趣。

【小题1】围绕“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回答即可。(共3分,每点 1 分)

【小题1】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回答即可。 (共 3 分,启示 1 分,结合生活实际 1 分,语言表达 1 分)

解析【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小题1】只要观点正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篇7:文言文捕蛇者说和阅读答案

文言文捕蛇者说和阅读答案

捕蛇者说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 表并列)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如果)啮人,无御之(代指蛇毒)者。然得而(表顺接)腊之以为( 把……当作)饵,可以(可以用来 )已(治愈)大风、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用)王命聚(征集)之,岁赋(征收)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充抵 )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句末语气助词)。

有蒋氏者,专(独自享有)其利(好处 )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在)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继承)为之十二年,几( 几乎 )死者数(屡次,多次)矣。”言之(凑足音节/代指这些话),貌若甚戚者。

余悲(同情)之,且曰:“若毒(痛恨,怨恨)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地方官 ),更(更换 )若(你的)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悲伤),汪然(眼泪汪汪的样子)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使……生存)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比得上)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假使)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困苦不堪)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表修饰)转徙,饥渴而顿踣(困顿跌倒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先前,从前)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凭借)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冲撞)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即使)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小心翼翼的样子)而起,视其缶,而(如果)吾蛇尚存,则弛然而(表修饰)卧。谨食(喂养)之,时而(表修饰)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冒)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表修饰)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即使)死乎(相当于“于”,在)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怎么)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比)虎也。”吾尝疑乎是( 代指这句话),今以(根据 )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因此)为之说,以(来)俟(期待)夫观人风者得焉。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2、文学常识: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因祖籍河东,世称“柳河东”。后被贬柳州,世亦称“柳柳州”。本文为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3、重点字音字形:啮人(niè)腊之(xī)  以为饵(ér) 挛(luán)蹙(cù) 殚(dān) 转徙(xǐ) 顿踣(bó) 相藉(jí)  (nǎng) 叫嚣(xiāo  ) 隳突(huī) 恂恂(xún)视其缶(fǒu)谨食之(sí)   熙熙(xī)孰知(shú)又安敢毒邪(yé)赋敛(liǎn)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sì)

4、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非死则徙尔:“尔”通“耳”,罢了 (2)谨食之,时而献焉:“食”通“饲”,喂养

5、一词多义。

(1)以: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用来  太医以王命聚之 用 以尽吾齿 来 而吾以捕蛇独存 依靠

(2)于:余将告于莅事者 向 积于今六十岁矣 到 吾祖死于是在苛政猛于虎 比

(3)之:永州之野产异蛇 的 无御之者 它,指毒蛇 君将哀而生之乎 我悍吏之来吾乡 取独

(4)其:当其租入 他们的   专其利三世矣 指捕蛇不纳税 视其缶 那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自己

(5)若: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像  貌若甚戚者 好像  更若役,复若赋:你的  若毒之乎 你

(6)焉: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相当“于之”,从这里   永之人争奔走焉 这件事虽鸡狗不得宁焉语气词 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语气词

(7)而:黑质而白章 表并列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表顺接而吾以捕蛇独存 表转折 吾恂恂而起表修饰

(8)已:可以已大风 治愈 则久已病矣 已经

(9)得: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捕得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了解,知道

(10)乎:若毒之乎 吗叫嚣乎东西 相当于“于”

(11)是: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这个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指冒死亡的危险 吾尝疑乎是指孔子的这句话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这

(12)食:谨食之 通“饲”,喂养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吃

(13)生:乡邻之生日蹙 生活 君将哀而生之乎 使……生存

6、古今异义。

(1)汪然出涕曰古义:眼泪今义:鼻涕;(2)虽鸡狗不得宁焉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可以已大风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表示许可(4)则久已病矣古义:困苦不堪  今义:疾病

7、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尽;动词活用为名词,生产的东西,收入

(2)而乡邻之生日蹙动:动词作名词,生活(3)以尽吾齿:形容词作动词,过完

(3)余悲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悲(4)然得而腊之以为腊:名词作动词,把蛇晾干

8、翻译下列句子。

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永州的郊外有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皮肤,上有白色的斑纹

⑵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但把它捉了来,风干以后制成药饵,却可以治好麻风、手脚麻痹、脖子肿和癞疮等恶性疾病;还可以消除烂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

⑶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捕捉它的人,(准许)他们用蛇抵应缴的租税。永州的老百姓都争着去干这件差事。

⑷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你怨恨这件差事吗?我打算告诉主管人,免掉你这件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⑸君将哀而生之乎?

您是可怜我,让我活下去吗?

⑹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我这件差事的不幸,还不像恢复我缴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啊。

⑺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假使我不做这份差役,那早就困苦不堪了。

⑻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乡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困苦不堪。把他们土地上的出产全都交出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全都交出去

⑼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凶暴的官吏一到我们村子来,就到处乱闯乱嚷、冲撞破坏,暄闹叫嚷着惊忧(乡村的气势),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

⑽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回来后,心满意足地吃我地里出产的.东西,来过完我的余年。

⑾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如今即使死在捕蛇上,比起我那些邻居的死已经晚多了,又怎么敢怨恨这件差事呢?

⑿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谁知道赋税的祸害有比这种毒蛇更厉害的呢!

⒀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所以我为此事写了这篇“说”,以期待着那些考察民情的人能从这里了解一点百姓的实情。

9、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通过蒋氏宁肯冒死捕蛇也不愿受赋敛之苦的事情,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恶,这正如孔子所言:“苛政猛于虎。”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文段①中围绕着一个“异”字而展开,依次介绍了毒蛇的外形、毒性、效用。其作用是:为下文“永州人争奔走焉”作铺垫,以突出赋敛之毒有甚于蛇毒这一主旨;“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与“ 永州人争奔走焉。”产生了矛盾,作者这样的目的是暗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3)蒋氏在诉说“专其利” 为什么“貌若甚戚者”?

这个“利”是九死一生换来的,在得到这个利的过程中充满了危险和痛苦,是迫不得已的选择,所以“利”隐含蒋氏无限的辛酸悲苦。

(4)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加以简要回答。

蒋氏的两次“戚”:第一次: 蒋氏为自己所“专利”工作的艰险而忧伤;第二次: 蒋氏为自己担心失去自己的捕蛇专利恢复赋税而忧伤。

作者的两次“悲”:第一次: 作者为蒋氏一家的不幸遭遇而悲伤(为个人);第二次: 作者为广大人民收到的赋税之毒而悲伤(为社会)。

(5)第四段的中心句是: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该段主要运用的写法是对比,请举一例加以分析说明。

①乡邻们因为赋税非死则徙尔;蒋氏却以捕蛇独存;②乡邻们遇悍吏虽鸡狗不得宁焉;蒋氏见蛇安在,却能弛然而卧;③乡邻们缴税“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蒋氏“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作用:突出“赋敛之毒有甚于蛇者”这一主旨,揭示了广大人民遭受的苦难不幸,表现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

篇8:王冕者诸暨人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官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辄( ) 琅( ) 恬( ) 儒( )

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窃入学舍

②听已

③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④录为弟子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

②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4.从这两段文字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

5.读完此文后,你获得什么启示?

八.1.zhé lǎng tián 2.①偷偷地 ②完毕 ③于是 ④收 3.①有人牵着牛来责备他让牛践踏了庄稼,他的父亲大怒,拿起鞭子打他。 ②乡里的小孩子都在路旁讥笑他,王冕自己也笑了。 4.勤奋好学,孝敬父母。 5.刻苦学习,发奋读书;孝敬父母,文明礼貌。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河中石兽原文翻译与阅读练习附答案

刘宽文言文翻译

刘凝之二文言文翻译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语文教学教案

《察今》教学教案

社会观察报告

《与方正学书》原文阅读及译文

答李翊书读后感800字

《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泥古者愚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泥古者愚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泥古者愚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通用8篇)】相关文章:

亭林先生文言文阅读答案2022-12-26

《三国志·魏书》节选文言文阅读练习及其答案解析2023-01-04

《三国志魏书第十一》阅读原文2022-07-29

《亭林先生神道表》的原文及阅读答案2023-08-28

答顾东桥书读后感2023-06-14

《三国志·魏书二十二》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022-08-27

《三国志魏书》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2023-11-29

喜雨亭记苏轼阅读答案2023-10-19

《晋书谢安传》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2023-03-24

古砚新辉的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2022-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