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生物工程药物化学的教学改革论文(共14篇)由网友“Frain”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面向生物工程药物化学的教学改革论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面向生物工程药物化学的教学改革论文
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或靶标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是药物研究领域中重要的带头学科,也是高等院校药学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1]。药物化学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理论内容繁多,包括了各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作用机理以及典型代表药物等等,需要记忆的知识比较多,而且各章节之间基本无逻辑关系,前后知识没有太多关联,这些特点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效率低。同时药物化学实验一般开设的是一些验证性的实验,与当今社会的热度不能保持一致,导致学生兴趣不高,动手能力差。生物工程专业属于工科,与生物制药息息相关,是以高水平的工程能力和工程素质为培养核心,对学生要求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所以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是不同步的,加之近几年国家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规划,更加要求我们的药物化学教学要进行改革。笔者针对药物化学教学的现状及自身经验,对生物工程方向的药物化学改革提出以下一些设想。
1理论教学的改革
1.1注重绪论课
生物工程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与生物学、化学、医学等学科有较多的交叉和渗透点。所以药物化学就成为了生物工程专业相当重要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但是在历年来的教学中很多同学对于生物工程要上药物化学这门课程有不少的疑惑,他们不明白作为一个搞生物的怎么与药学医学相关呢?如果在课程开始时不能为大家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就有可能影响学生学习药物化学的积极性。因此,第一堂绪论课就非常关键[2]。首先,要给学生讲清楚生物工程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学科,不单是在生物发酵等领域有应用,同样在医学行业也占有一席之地,比如制药企业里的生物制药就与生物工程息息相关,比如青霉素最开始也是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中发现的。其次,要让学生意识到一个学科它不可能单一的存在,尤其是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各行各业都是相互交叉,相互联系的,同时给大家例举往届毕业生在药学领域所获得的成就。这样,无论是从专业发展角度还是从个人今后发展的角度来讲,学生都能明白学好药物化学的重要性.
1.2强化经典药物史,注重研发案例的讲解
不论哪门课程,学习兴趣是驱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而通常药物化学的知识点比较杂乱且各自独立,并且传统的“药物化学”课程教学多为化学模式,即主要讲授结构、性质及药物合成等,学生兴趣不高。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经典药物研发历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因为每一个经典药物的出现,从它的先导化合物的发现,结构式的优化,临床实验到工艺路线的设计及上市后的监督管理都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内容。生动的研发故事可以让学生在获得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启发的同时提升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与生活中常见疾病相关的药物,可以把这些药物的结构、研发、生产等知识点与实际相联系,比如青霉素的过敏性就可以与实际应用中要进行皮试相结合来阐述其原理以及与其结构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解释为什幺要对其结构进行优化,优化后出现的后面一系列市场上常见的抗生素。这样的讲解过程可能更加贴近生活,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1.3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注重与前沿信息相结合
一般来说,目前高校使用的药物化学教材都是比较成熟的或者相对滞后的教材,教材中涉及的药物都是比较经典但是同时又是相对落后的,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这些经典药物作为脉络,对相同类型或结构的药物进行梳理,以点概面,而不必面面俱到。这样可以在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不必灌输广而杂的大量的知识,以免有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药物的新剂型、新的用药方式、新的作用靶点等的出现速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那么基于药物化学本身的学科特性,教学中要及时收集药物靶点和药物开发的新动态,在课堂中补充进来[4]。比如经典药物阿司匹林抗血栓的新用途等这些老药的新开发或者新的用药注意事项,还有药物开发中的`一些新技术,比如高通量筛选技术、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和组合化学等技术也应该补充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药物发展动态,体现学科的前沿性和科学性。
2实验教学的改革
药物化学的实验教学由于实验条件、经费以及实验难度的限制,实验项目基本是一些重复性和验证性的实验,一般是老师给出实验方案,学生按部就班的完成实验过程。这个过程学生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缺乏思考,同时也缺乏针对性。所以在开设基础性实验时可以采用学生分组,对实验原理进行讨论,对实验步骤进行设计,同时应该开设一些针对生物工程的药物实验,比如抗菌药物的实验。力求在完成基础实验的同时能对理论知识进一步的理解。除了常开的一些基础性实验,可以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开设一些创新性实验,让学生从选题到原理理解,从实验步骤的设计到实验方案的实行都全程亲自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主动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体现药物化学学科的创新性。同时可以让对科研充满兴趣的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工作中来,通过与学长老师的交流,通过在科研中的了解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科研的系统训练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生物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很多知识不能单凭书本的知识和一些简单的基础性实验就能深刻的感受到,而工厂化的行为也不能一直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所以从理论到实践需要一个衔接,这就是仿真实验。仿真实验就是把实验项目通过计算机模拟真实的生产开发实际进行的虚拟实验,该实验通过电脑软件得以执行。所以我们可以开设一些药物实际生产研发的仿真实验项目,从而让学生提前感知生产研发的过程,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帮助。通过仿真实验,不仅架起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而且仿真实验也是对现实实验课程的有益补充,通过仿真实验学生形成了意识形态的药物制备工艺,在真实环境中进行生产制备时有章可依[5]。
3实践工产化
传统的生物工程的实习一般是集中在一起进行,针对的也大部分是生物类企业,对于药学课程的单独实习几乎没有,这样学生会觉得药物化学在实习中没有用武之地,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议在药学课程结束后安排一定时间的实习实训,发挥企业的作用,共同制定实习的目标和标准,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制药的实际过程,同时药物化学的理论知识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升华。
4成绩评定制度优化
以往学生该课程的成绩评定采用“一卷定终身”的方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接收,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评价。这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一定的打击。所以要建立公正、客观、合理的最终成绩评定机制,比如可以将考试成绩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理论成绩,理论考试不仅包括理论知识,还包含实验部分,另一部分是实践部分,包含学生实习见习以及创新实验部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总之,通过对药物化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工厂化教学及成绩评定的改革,不但深化了药物化学课程的学习,而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有利于创新性强、适应性强的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郑虎.药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12.
[2]胡洪波,王威,彭华松,等.面向生物工程专业的化工原理教学改革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1):42-44.
[3]唐春雷,冯柏年.寓教于研的药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广州化工,2013,41(24):158-159.
[4]李玉文,张琦.药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山东化工,,44(19):103-104.
[5]戴一,曹殿洁,刘金旗.卓越制药工程师培养导向下的药物化学课程改革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4(6):78-80.
篇2: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一、药物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生物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生物药品如多肽类、疫苗、血清制品、抗体、核苷类临床使用越来越广泛,不少高校非常看好生物制药专业的应用前景,并陆续开设此专业。生物制药专业作为我校近几年新办专业,实验课程各方面建设还不够成熟,药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内容陈旧,不足以体现专业特色。实验项目基本是化学药的合成,如苯妥因钠、烟酸、阿司匹林等,并未涉及生物药物,如多肽类、抗生素类、苦参碱等天然产物。
(2)教学形式死板。课前学生写好预习报告,课上教学老师“讲解、示范、强调”。但部分学生并没有进行课前预习,只是按照教材抄写实验步骤,导致实验过程频繁出错;还有部分学生“照方抓药”,按部就班地进行机械式操作,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实验室建设不成熟。药物化学实验室目前仪器设备采购严重不足,无法展开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导致实验项目过于基础化、重复率高,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另外,实验室没有建立合理的废气废液废固处理系统,易制毒、腐蚀性、刺激性有机溶剂没有统一回收,污染环境。(4)考核方式单一。药物化学实验评价方式主要包括实验报告的撰写和出勤率,学生不会予以重视。部分同学不动手实验,直接使用其他小组成员产品或者实验结果;也有少部分学生有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现象。
二、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1.建立“三阶段三层次”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药物化学实验项目按技术要素和能力要求划分成基础性实验项目(4个)、综合实验性项目(1个)和创新性实验项目(1个)三个模块。第一模块基础实验项目包括化学药(2个)和生物药(2个)的合成,侧重于掌握药物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为实验教学的第一阶段第一层次。第二模块综合实验项目主要是将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剂学进行融合,从药物的合成到鉴定及稳定性考察再进行制剂,为实验教学的第二阶段第二层次。第三模块创新性实验为设计型实验,随着新药发现过程已从原有随机、偶然发现逐步向合理科学发现转变,以寻找具有高效、低毒性化学实体(NewChemicalEntitles,NCE)为目的的药物设计已经成为新药开发的重要环节[2]。学生可以通过前药原理、生物电子等排原理等自主设计药物并进行合成,培养其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独立设计一个尿嘧啶衍生物的抗代谢药物并进行合成与检验。此为实验教学的第三阶段第三层次。
2.建设绿色药物化学实验室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除了需要购入实验仪器设备,如旋转蒸发仪器、真空泵、磁力搅拌器、高效液相色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多肽合成仪等设备以满足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的需求,更应该着眼于绿色实验室的建设。药物化学实验会运用到大量腐蚀性或者有毒化学试剂,或者反应产生大量废气。例如贝诺酯的合成,第一步反应是阿司匹林与氯化亚砜反应(滴加吡啶催化)生成大量氯化氢和二氧化硫气体,若不进行吸收危害性极大。因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绿色化革新[3]:
(1)实验药品与耗材的'绿色化管理:药物化学实验药品种类繁多,很多为易燃易爆或者腐蚀性强的有机试剂,因此建立了严格的取用制度。对于危险性极大的试剂使用时只能放于公共区,不得随意拿至实验台,用完重新放到储存柜;挥发性强的液体试剂取用时一定要打开通风橱。每个学期实验结束,要对实验试剂,特别易制毒试剂和耗材进行清点,以免下次采购造成浪费。
(2)实验项目的绿色化:在实验项目的选择上,尽可能进行实验方案的优化,保证药品毒性的最低化。亦或是更换一些毒性较小的实验,如多肽类药物的合成,苦参生物碱的提取。
(3)实验室“三废”绿色化处理:实验室应该建立合理的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
3.编写实验教材
根据“三阶段三层次”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编写具有专业特色、与学科发展前沿接轨的、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教材。另外,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有些实验教材中实验步骤是可以进一步优化和改进的。例如烟酸的制备中首先制备烟酸钾溶液,参考步骤[4]为:量取3-甲基吡啶5g、蒸馏水200mL水,搭上冷凝回流装置,于磁力搅拌器中水浴加热至85℃,在搅拌下,缓慢分批加入高锰酸钾21g(控温85~90℃),1h后停止反应,改成常压蒸馏装置,蒸出水(约130ml)及未反应的3-甲基吡啶,趁热抽滤,用12mL沸水分三次洗涤滤饼(二氧化锰),合并滤液与洗液,得烟酸钾水溶液[4]。但在改为常压蒸馏装置过程中,很难蒸出未反应的3-甲基吡啶和蒸馏水,因此我们改用减压蒸馏方式,使用旋转蒸发仪,效率明显提升。后续又出现一个问题,抽滤去除滤饼(二氧化锰),滤液仍显紫红色,表示反应液中有多余的高锰酸钾,需要加乙醇温热再抽滤。有的小组滤液颜色过深需反复多次抽滤,此举造成了很大的损耗。为了提高产率,我们少量分批次将反应液进行减压蒸馏,最终的滤液不再显示紫红色。因此,在实践的基础上可对实验内容进行更新与优化。
4.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1)让微课走进实验课堂。之前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学生实验预习效果很不理想,基本是抄写实验步骤再上交预习报告。在老师着重强调需要注意的步骤并进行操作演练后,仍然频繁出错,而实验耗时长,一旦出错基本宣告实验失败。因此建议药物化学实验微课将实验基本原理、合成路线等理论教学内容以及实验操作制成一系列以5~10min为单位的微型课程视频,有助于实现提前预习、课后温习,提高实验效率和成功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此教学方法适用于基础实验模块。
(2)贯彻“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延伸思考”的问题式教学方法。在实验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非预期的结果和现象,对此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再通过查阅文献和实验操作进行验证。实验结束,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式汇报,对非预期现象进行分析总结,最后对实验方案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即通过提出问题→查阅文献→实验验证→小组讨论→分析总结→延伸思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3)合理评价考核机制。根据“三阶段三层次”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第一阶段先进行1-2人的验证性实验,共4个项目;第二阶段进行3-4人的综合性实验,1个项目;第三阶段实行4-5人的设计性实验,1个项目。考核方式实行多元化的标准,从小组分工记录、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设计性实验的创新性、实验报告的撰写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这需要指导老师积极走进实验课堂,对学生表现及时做好相应记录。
三、结语
始终坚持“以创新思维培养为目标”,发展“以师生互动为特色”的教学理念,以问答及讨论的方式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利用实践教学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培养我们所需要的创新人才[5]。
参考文献:
[1]刘凤志,朱小东,张海娟,等.我院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药房,2014(12):1146-1148
[2]李炜,叶德泳,仇缀百,等.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药物设计学课程建设[J]药学教育,,27(1):24-27
[3]艾秀娟,林于键.药学实验中心绿色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5):200-202
[4]李柱来.药物化学实验指导[J]2014
[5]杨阳.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英语教学效率[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11):225-225
篇3:生物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论文
生物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论文
一、地方院校转型及专业教学改革需要遵循的原则
1.相应的学科应该与学校转型相适应
在进行学院转型和专业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遵循重要原则是相应的学科与学校转型相适应,首先各个专业教学的改革要与学校转型的程度相一致,只有这样具体的专业调整才能够和学校相适应,有效地借助于院校的优势进行专业教学的改革。另外,学科的发展和改革离不开学校转型的帮助,只有遵循学校转型的规划和方向,才可以实现有效的学科规划。总而言之,两方面都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只有两者积极配合,才能够实现有效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
2.学生特点与专业改革相融合
在进行教学转型和教学改革过程中,还要能够实现学生特点和专业改革的融合。因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无论是专业教学还是院校的转型,学生永远是这些活动的中心。如果学生无法适应这些教学的改革,无论改革理念有多么先进,这些改革注定是要失败的。所以,在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转型时,必须要实现学生与教学的一致,实现学生能力、学生特点与教学理念、教学改革的相统一,只有如此,才能让后续的工作按照既定的方向和目标进行下去。
二、生物工程专业在教学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科定位、专业设置不够合理
生物工程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学科定位、专业设置不够合理,这阻碍了教学的进步。地方院校生命科学院设置的生物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学生数量、就业状况、存在的问题,课程比例不协调,一般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比重不够和谐,往往容易造成专业课程稀少,一般课程较多的现象,不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学生数量不稳定,每年的招生计划不够稳定,这必然不利于对人才的培养;在就业上,由于学生素质、教学质量、教学体系的不够完善,使得就业也成为了一大问题。
2.教学理论与实践矛盾突出
在教学中出现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严重脱节。教学与实践脱节、教师与实践脱节、课程设置与实践脱节等现象的产生,使教学秩序混乱,理论化过于严重,实践性很差,这必然不利于学生本身的成长。可见,理论和实践的.突出矛盾是影响教学改革的突出因素。
3.教师考核方式不灵活阻碍教学转型
教师的考核方式不灵活也阻碍了教学改革及院校的转型。在很多的考核中,考核方式单一模式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主动性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培养,抑制了教师的活力和激情。目前对教师的主要考核方式还停留在对单纯的课堂讲授、教案等纯理论上的考核,在教师职称的评定方面也是唯科研项目和发表论文是好,所谓教学成绩的评定也是纯纸面上的指标。单一的考核方式让很多教师不得不去为了应付相应的“政策”做一些无用功,很少有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去研究教学,无法和学生展开深入探讨和分析,这对于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是相当不利的,只有加速教学改革,深入院校的教学转型,才能够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4.学生的综合能力无法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
学生的综合能力无法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是一些院校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学生是所有教学活动的主要力量,学生的参与是教学活动的根本。学生缺乏能动性和动手能力与创造力等问题严重影响到了教学的改革。如果学生的综合素质无法满足教学改革的条件,那么所有的教学转型和教学改革将不能得到深入开展和实践。我们要清楚地看到,学生缺乏能动性和创造力的根本原因所在,归根结底是我们的教学体系、制度存在不少问题。所谓“一代新人赶旧人”,我们要始终相信学生的潜力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看培养机构有没给他们提供发挥潜能的机会与平台。因此,要想实践生物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和院校的有机转型,就必须首先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潜在素质,提高他们的根本实力,适应教学改革。
三、如何实现地方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教学的改革及转型
1.学校加强顶层设计,从整体上把握改革方向
实现生物工程专业教学的改革和院校教学转型,首先要站在学校的立场加强顶层设计,从整体上把握教学改革的方向。广泛听取学生、教师、和社会需求的呼声,在管理制度,对教师考核晋级,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方式、培养与就业模式等方面做出制度性的改变。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形式和管理制度,站在人性化的立场进行分析,结合时代的要求和素质教育改革的根本需要来确定改革的方向,科学、理性地把握改革目标,力求实现成功的教育转型。
2.彻底改变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
要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的课程设置方式和教学模式,调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不断地强化素质教育,特别是对生物工程专业来说,要逐步改变重理论课、轻实验课,重闭卷理论考试轻动手操作、设计能力,重课堂轻社会实践等种种弊端。建议大学学习全程开展理论占三分之一、实验课三分之一、工程实习三分之一的时间分配的教学模式,不断强化实践课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以后的人生走得更远。
3.加快师资结构与教师队伍的转型
加速师资结构的调整和教师队伍的转型,首先要考虑不断地聘请科研一线、生产一线、管理一线资深人员进课堂讲课,培养理论实践结合型教师队伍;其次,加强对在编教师的引导和时间能力的培训,尤其是对年轻教师的引导和培训,他们充满激情与活力,精力充沛,干劲十足,要鼓励他们多下企业,沉到生产一线,打造一批精干的实践与理论结合型教师队伍。这首先需要学校从对教师的评价制度方面进行引导,这样才能真正凑效。对于那些多年来一直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老师,应该让他们继续开展理论教学活动,因为要改变他们往往较为困难。对于年轻的教师来说,要加强对他们的重点培训,让他们在懂理论的基础之上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不断地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只有这样,他们在教学中才能够做到游刃有余,为学生进行有效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使他们进步和成长。
4.学校加强学生实践基地建设
生物工程专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要想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加强学生实践基地的建设来实现。就学校而言,可以与社会上的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有地方实习,有机会练手,或者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相关的单位进行学习和锻炼,不断地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如此,学校也可以增设实验室,给予学生充足的课外空间,给他们足够的实践机会进行学习和锻炼。总而言之,只有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他们成长,为他们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改革对教师的评价方式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坚力量和灵魂所在,要改变传统错误的教师评价方式,尤其要改革职称评审中重课题、论文和课堂教学的纯理论式的评价方式,从评价机制上激发教师转型的积极性。这势必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职称评定是省一级行政部门主管制定政策,单靠学校很困难。所以很多问题可以探讨,但实施很难。另外,教师也要提升个人的内在自觉,不断地强化他们的软实力,塑造高贵的灵魂和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个人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总之,要善于从多方面来加强对于教师的培养,不断地进行师资的整顿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教学以更加积极健康的姿态成长,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结语
总体而言,地方院校教学的转型不仅仅是国家对教育的整体统筹,更是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和践行。目前我国地方院校的专业教育确实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例如学科定位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矛盾重重,教学考核方式过于落后,学生本身能力不足等。要改变这些问题,就需要不断地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从整体上把握改革方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强化学生的课程实践教学,从各个维度来加速专业教学的转型,促进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篇4:天然药物化学实训教学改革论文
天然药物化学实训教学改革论文
1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直观性,提高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天然药物化学实训教学一般采用讲述加板书的形式进行,讲述过程中,一些提取方法的具体操作,仪器的使用,结构式的描述都是在黑板上进行,不能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体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也得到充分发展,很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教师利用多媒体可以将声音、图片、视频进行处理加工,做到图文并茂、直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在天然药物化学实训课中例如萃取操作、旋转蒸发仪的使用、装柱操作等的教学中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同时结合教师讲解,这样增加教学直观性,更易于学生理解,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开发。
2改革实训项目,培养学生创新性,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教学中,以理论教学为主,忽视实训教学。长期以来实训教学一直是验证试验为主,学生按照教师讲解,参照实验讲义,按部就班进行。久而久之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减弱,动手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学生对实训课失去兴趣。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就业流向,大部分为制药企业,要求学生要用熟练地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要有一定得创造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传统的实训项目可进行改革,增加综合性实验,提高设计性实验比例,减少验证性实验。设置的综合实验中可以穿插验证性实验,增加一些重要操作重复出现,例如柱色谱、薄层色谱的操作应该重点进行训练。同时可以增加趣味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花类药材中挥发性成分的提取,红辣椒的色谱分离[3],在色谱柱上呈现缤纷色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得到提高。
3改革实训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教学过程中,实训教学一般以讲授法为主,老师一味讲解,学生被动听讲,长期以来造成学生过分依赖教师,失去学习主动性,自学能力降低。工作之后学生需要长时间来适应工作环境,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因此,在实训教学中可以改变实训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实训项目,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例如: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教学过程中针对提取方法,热水提取和碱提酸沉法,可以采用对比法进行讲解和实训操作[4]。八角茴香中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可以采用自主设计法进行实训[5],要求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设计实训过程,老师提供实训耗材,学生自主进行实训操作。大黄中游离蒽醌的提取分离与鉴定,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老师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pH梯度萃取法?”,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寻找答案。一些其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绿色化学教育法[6]等,都可以结合合适的实训项目,融入教学中,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4改变实训考核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实训考核作为理论考核的辅助部分,一般在所有实训教学结束后,进行一次简单的考核,给出学生实训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存在一定片面性,不能有效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学生不注重实训教学。因此,可以改变实训考核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可以增加实训成绩在期末成绩中所占比例,引起学生兴趣。其次,改变考核方法,增加过程考核,将每次实训都纳入考核,避免一次考核造成的片面结果。同时考核过程中,降低实训结果所占的比例,将学生的出勤、课前预习、课堂提问、实训动手能力、实训态度、实训卫生情况等都纳入考核。从各个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天然药物化学实训课作为天然药物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充分引起教学者的重视。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先进的现代技术、改革实训项目、改变实训教学方法、改变实训考核等方法来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性,可以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篇5: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以往的实验教学环节主要是指导教师讲授实验内容-学生进行实验-学生书写实验报告-下次实验指导教师总结实验报告.在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和实验讲义完成实验,达到实验的基本要求和目的,但往往不能锻炼其思维能力、自主学习和灵活运用知识能力.为此,笔者对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现报告如下……
作 者: 纪耀华 白雪洁 作者单位: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长春,130031 刊 名: 卫生职业教育 英文刊名: HEALTH VOCATIONAL EDUCATION 年,卷(期): 20xx 27(12) 分类号: G424.31 关键词: 天然药物化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篇6: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是药学和药物制剂专业的必修课,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实践性学科,是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检验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1].实验内容主要是根据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生物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结构特点及物理化学性质,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进行提取分离,对所得成分进行定性鉴别及结构鉴定等[2].目前如何使学生真正掌握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是老师们一直探索的课题.延边大学药学院通过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及实施多元考核方法对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方法及内容进行了实践性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是基础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应重视基础知识.延边大学药学实验教学中心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4个实验,即硅胶柱色谱分离技术,槐花米中芸香苷的提取、分离精制和鉴定,虎杖中游离羟基蒽醌类的提取、分离和检识,黄腾中掌叶防己碱的提取、氢化和鉴定.通过上述实验教学使学生在较少的实验学时内掌握天然药物中典型化学成分的常用提取方法及分离和精制技术,全面训练学生的柱层析、薄层层析、纸层析3种色谱法的操作方法及检识等操作技术.重点讲解实验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基本操作,在实验设备方面,搭配设备图和操作规程采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
2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2.1优化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关键.延边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摒弃了刻板的程序化教学方式和注入式、封闭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操作步骤,推行启发式、研究式、开放式教学模式.实验过程中,以学生独立操作为主,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对于验证性实验,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实验理论,写出详细的`预习报告,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综合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自行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准备试难材料,配制药液,调试仪器,分析实验数据,讨论实验结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
2.2采用类比法教学
类比法教学是将未知的研究对象与已学过的研究对象进行比较,从实验中找出相同点或类似点,如在槐花米芸香苷的提取实验中,采用碱性水作为溶剂进行提取,在虎杖大黄素的提取和黄腾掌叶防己碱的提取实验中分别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和渗滤法.对上述有效成分的精制均采用了不同的纯化方法,采用3种不同的提取及精制方法的原理与植物中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密切相关,学生明确有效成分的类型及结构特点,就可通过相似相溶的原则,有效地选择提取及纯化方法.在实验教学中采用类比法对未知内容用已知内容进行推断,对不同内容进行对比讲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3采用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规范实验操作技能
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以信息化带动实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高实践教学的直观性、可学性和有效性,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微观问题宏观化,抽象问题形象化.精心选编各种文字、声像的电子实验教案及课件,广泛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3].采用多媒体教学将中药材的植物图像及药用部位的照片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借助多媒体技术对仪器原理和实验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展现各种仪器结构,动态演示提取分离、结构鉴定过程;采用录像方式录制真人演示的仪器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实践结果表明,采用多媒体规范实验基本操作和技能,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如在药厂生产工艺的讲授过程中,让学生在虚拟、仿真、模拟环境中实现操作,促进虚拟、仿真、模拟实验与传统实验的有机结合;构建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平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实验项目、实验时间和仪器设备等,加大实验室在时空、项目内容、方法上的进一步开放.规范化的操作纠正了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作风.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程根据教学内容所采用的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
2.4开设讨论课,增加课程小测验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是药学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自然科学向工程科学过渡的课程,涉及面广,内容繁琐,不易理解掌握,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理解能力,实验教学中增设了讨论课及小测验.讨论内容以总结实验内容为主,加强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利用原理分析实际问题.注意原理和实验操作的微小差别,教师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使学生对问题有清晰、准确的理解.小测验在每个实验结束后进行,以对实验进行复习总结.小测验题型以选择题为主,适当增加客观题,选择题主要涉及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教材中的思考题可留做作业写在实验报告书上.开设讨论课及增加小测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且使教师为准备讨论课及小测验内容而亦更加钻研备课.
3实施多元考核方法
实验考核是督促学生学习的手段,是检验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可靠方法,亦是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措施.以往对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程的考核主要以实验报告为主,学生实验前不预习、实验过程不认真、实验后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比较突出.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延边大学药学院在天然药物化学在实验教学的考核中,采用了平时评价与期末考试成绩并举,操作技能、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并重,过程评价与实验结果结合的实验考核体系.成绩包括出勤率、实验预习和平时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实验操作与实验结果、实验报告与实习总结等,每次实验单独记分,采用权重法计算成绩.期末考试采用实际操作等方式或以闭卷方式对所学的实验相关内容进行考核.实践结果表明,改革实验课考核评价体系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责任感,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强化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4结语
天然药物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延边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注重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与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中既强调了基础理论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又给学生提供了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能够自主思考、发挥想象力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朴惠善,朴虎日,郑昌吉,等.药学专业实验教程[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12:175-176.
[2]陆维丽,彭磊,程文明.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J].生物学杂志,2011,28(5):100-102.
[3]徐秀泉,汤建,夏国华.多媒体技术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论坛,2011,7(29):102-103.
篇7:食品化学教学改革论文
食品化学教学改革论文
食品化学教学改革论文【1】
[摘要]本文对食品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总结。
优化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改进;发挥教师主导性,提高学生主动性,优化教学方法;改善教育观念,完善成绩评价体系等手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食品化学 教学内容 教学改革
食品化学是从化学角度和分子水平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性质、营养和安全性质以及它们在生产、加工、贮存和运销过程中的变化以及对食品品质和食品安全性影响的科学。
[1]食品从原料生产、经过贮藏、运输、加工到产品的销售,每一个过程无不涉及到一系列的变化,对这些变化的研究和控制就构成了食品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食品化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已不断被食品工业科技界所吸收和应用,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2]
一、优化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改进
食品化学是随着食品科学的发展而逐步完善起来的,60年代末才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食品化学的内容包括构成食品的六大基本成分(水、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矿物元素)的结构、性质及其在贮藏、加工、包装中可能发生的理化变化以及它们对食品质量和加工性能的影响,还包括食品的色泽、风味、食品中应用的酶、食品添加剂等内容。
食品化学的教学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其又是食品专业的基础课程。
所以,如何处理好各课程的内容交叉及把握内容的深浅度是食品化学教学过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3]
食品化学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营养学等专业课的内容都存在交叉。
例如食品化学与生物化学的交叉,生物化学中较为详细的介绍了三大基本营养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的结构和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变化。
所以在食品化学中,这部分的内容可以作为一个复习式的讲解,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忆,巩固加深对知识的掌握,重点应该放在三种营养物质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的物理、化学和营养的变化。
又如食品化学中的酶学。
生物化学中有关于酶学的介绍,同时,有的食品专业,酶学和酶工程也作为专业课程来学习。
所以,食品化学中关于酶学的内容和深浅就是需要仔细考虑的一个问题。
生物化学中,关于酶的结构进行了重点讲解,食品化学则应重点讲述酶在食品加工、贮藏中的应用和酶的固定化部分,详述食品工业中常用酶的来源、分离纯化、酶活测定及使用方法等。
若后续有专业的酶学课程,则食品化学中的酶学还可以更加简练的介绍。
又如实验课程中的交叉性,油脂酸价的测定,蛋白含量的测定等和食品营养学,食品理化检验等课程内容可能有一定的重复性,所以课程大纲和教学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地进行讨论分析。
二、发挥教师主导性,提高学生主动性,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来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发展认识能力,逐步认识世界的过程,认识的主体是学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为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让学生对教师要有所信服,教师在提高思想素质的同时要有一定的学术造诣、专业水平。
课前准备工作,要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较好地掌握基本知识,首先,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尽可能地将授课内容安排恰当,制作好教案。
只有教师对待教学工作态度端正,积极备课,上课,学生学习态度才有可能认真。
教师要通过每一堂课,每一个内容来体现课程存在的价值,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在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适当的板书,同时辅助模型,录像等教学工具和手段。
重视实验与实践课程的学习。
以往的实验课程,学生都是在老师的讲授,准备工作后,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
很多情况下学生并未真正理解实验的目的与意义,只是被动地接受。
为了加强学生参与实验的主动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其学习兴趣,实验课程的.准备工作让学生积极参与。
在实验与实践课上,教师只强调重点及注意事项,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
采用PBL教学法,在教师指导下,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主动学习活动[4],也可以很大程度地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改善教育观念,完善成绩评价体系
虽然不同的大学有着不同的教育理念和目标,但是大学理念的思想和宗旨应当是一致的。
具体到食品化学的教学活动中,新的教育观念其核心内容就是把原来以传授知识为主变为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改“授人以鱼”变为“授人以渔”。
这要求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
教师的角色要实现由控制者到促进者,由讲授者到引导者,由主角到配角的转变,同时也要完善考核制度。
学生的最后成绩不能仅仅依靠期末的考试成绩。
最终成绩应该包含期末测试成绩,实验成绩和平时成绩。
对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应综合实验操作、实验数据的记录整理与分析、讨论以及实验报告的书写等各个环节做出客观公正的评定。
平时成绩应该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课堂参与度、课堂报告等的完成情况。
只有采取严格的考核措施,才能使学生重视学习,并在平时实验和课程报告中能积极主动,有意识地锻炼独立思考,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阚建全主编.食品化学[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刘邻渭,叶立扬,高荫榆,黄绍华.食品化学学科的作用和现状与发展前景[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23):11-15.
[3]毕金峰,刘长江.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J].高等农业教育,2002(1):55-56.
[4]邓益斌,王燕菲.PBL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检验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6):1083-1085.
[5]刘欣,周爱梅,赵力超.新的教育观念在食品化学类本科课程教学中的体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5):144-146.
食品化学教学改革论文【2】
[摘要]本文对食品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总结。
优化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改进;发挥教师主导性,提高学生主动性,优化教学方法;改善教育观念,完善成绩评价体系等手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食品化学 教学内容 教学改革
食品化学是从化学角度和分子水平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性质、营养和安全性质以及它们在生产、加工、贮存和运销过程中的变化以及对食品品质和食品安全性影响的科学。
[1]食品从原料生产、经过贮藏、运输、加工到产品的销售,每一个过程无不涉及到一系列的变化,对这些变化的研究和控制就构成了食品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食品化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已不断被食品工业科技界所吸收和应用,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2]
一、优化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改进
食品化学是随着食品科学的发展而逐步完善起来的,60年代末才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篇8:化学教育教学改革论文
化学教育教学改革论文
一、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具体措施分析
1.灵活使用“导学案”
所谓导学案,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以素质教育的目的为目标,经过集体教师的研究和个别教师的备课再经由集体教师研讨而制定的教学方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促使学生全面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使用导学案,不仅可以促使学生达到掌握文化知识的基础目标,还可以达到掌握学习能力的高级目标。一般分为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和课后总结拓展三个步骤。通过这三个步骤,可以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协作等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也是掌握基础目标和高级目标的重要的方法。在初中化学教育中对某个化学元素进行解释时,课前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搜集一些资料,比如元素的简介、发现者、主要用途、性状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被充分的地调动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提高同学们互相合作探究的乐趣,体验获得知识的快意。与此同时,教师还应适当地总结和评价,让学生把握重难点,知识精细归类化,拓宽了知识面。
2.艺术化的点评
近年来对于评价体系的研究也很多,教师可利用各种资源,考虑多因素影响,制定新型的评价体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可以说教师是学生和知识之间的一座桥梁,对学生的及时和有效的指导能使学生快速地领会知识的内涵。在初中化学教育课程中,教师的重要活动之一便是对学生作品的点评。教师要清楚一件事,那就是初中生学习的并不是专业性的化学类知识,是生活类的化学知识,因此,我们要将点评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相联系,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在点评时,不能仅仅强调学生的化学知识的应用技能,因为过分强调技能,会造成学生机械性的学习,并且容易乏味,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教师的点评需要注意用富有艺术性的'语言,对于学生认知上存在困难的知识点需要给予强调并注重相应的引导。
二、注意师生角色转变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化学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要求接受义务教育的每个学生都享有化学教育的权利。同时义务教育要求每位同学都能学习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并具备基本的化学技能。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现阶段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现在的教育观念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生本教育理念。这种“生本课堂”的教育理念要求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一切以学生为主,学生处于教学的中心,教师通过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开展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不仅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一个十分美好的课堂氛围。初中化学课程是涉及面非常广泛的课程,我们通过以上方式策略来进行教学,可以真正实现并达到为社会培养所需的综合素质过硬的专业人才的目的。
篇9:浅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论文
浅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论文
一、利用化学实验史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化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化学实验史,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化学史的教学,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例如,侯德榜先生立志在国内发展化学工业的事迹;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合成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事例,20 世纪 80 年代合成核糖核酸的创举都可以作为化学实验史教学中的极好材料。
二、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化学教材中安排的实验不是很多, 而一些教师还常年不自觉地越俎代庖,用讲解、看视频和演示来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这样一来,学生失去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 对化学的兴趣也大打折扣,这使实验本身也失去原有的意义了。因此,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动手自己做实验,并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给予正确指导; 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一些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实验或由师生合作完成实验。比如:乙烯的实验室制备和性质实验,教师独立完成,学生则负责观看,死记硬背,这样效果很不好,可以让师生一起参与,加强动手能力,还可以通过反应混合液的配置以及乙烯气体的点燃, 克服学生的畏惧心理, 锻炼心理素质; 反应液测试的严格控制,会让学生对科学的态度得到提升;会让学生认真的思考实验中所出现的.现象, 比如温度太低或太高,应该如何面对? 会有怎样的结果? 通 过这些思考, 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反应液颜色的变化以及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溶液的褪色实验,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更好地培养。分组实验中,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勇于创新,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以学生学会求知,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
三、将验证性实验设计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在化学教学中, 验证性实验以直观的现象来验证化学原理,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究性实验是在学生仔细思考下进行的探索性实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设计步骤、药品、仪器及实验结果等,对学生而言充满了挑战性。目前化学教学中验证性实验较多, 探索性实验偏少,因此增加探索性实验是非常有必要的,或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比如,在讲二氧化碳化学性质时, 当二氧化碳刚刚通入澄清石灰水时,溶液马上变浑浊;这时教师提出疑问“如果再继续通入二氧化碳又将如何呢?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结果,教师加以讲解,效果颇佳。通过这次实验探究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并增加了化学兴趣。
四、开展实验设计,激发创新意识
实践是创新的摇篮, 实验设计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学生要设计一个实验,首先他必须要多阅读相关知识材料获取信息, 然后通过思考来确定实验仪器、实验药品、实验步骤及尾气处理等。最后再进行实验,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小问题,学生也可以对实验进行完善,达到最终目的。 实验设计, 不仅提高了学生思考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学完浓硫酸的性质后,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用所学的知识由小组研究共同设计出一个验证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不同的实验。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参与,共同设计,得出很多方案:如验证其化学性质不同,有用两块铜片的也有用两块铁片; 验证其物理性质不同, 有用两根玻璃棒蘸取滴在白纸上的也有用两根火柴棒、蔗糖等等;最让我惊讶的是还有的同学注意稀、浓硫酸的密度不同来进行验证。总 而言之,学生给我的答案是丰富多彩,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通过实验设计,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以小组为单位还加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最主要的是增加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的。
五、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做化学实验的初衷, 不仅是得出正确的结果, 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 带着问题去经历过程, 去探索,学生才能得出更完美的答案,对科学和科学实验有更好的理解,形成对待科学的正确态度。不重视过程的实验相当于照本宣科,纸上谈兵,并且这个结论完完全全可以在书本上得到结果,没有悬念,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开发,找不到快乐的根本,感受不到科学的魅力,因而学生失去许多理解化学的机会。例如,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的实验,之前只是用它来证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但仔细发现的话,可以启发学生进发散思维:为什么要先将蔗糖用少量水润湿,再与浓硫酸反应?是什么样的实验原理促使这一步?浓硫酸和蔗糖反应后,怎么会得到具有刺激性气味的 “蜂窝状的黑色蛋糕”?综合而得出结论是因为浓硫酸本身有吸水性, 所以先将蔗糖润湿, 就是利用浓硫酸吸水后,从而放出的热量,让蔗糖和浓硫酸反应;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以通过有黑色物质生成来证明; 浓硫酸的氧化性也可以通过反应后的特殊气味来体现: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碳(肯有还原性)和浓硫酸产生反应,从而产生有气味的二氧化硫。任何实验都是为教学设计,要服从于整体教学目的。 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若在进行浓硫酸脱水性教学时使用, 能否发生该实验的最佳作用?在化学实验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增加实验的趣味性②设计实验的微型化、生活化③拓展实验的应用性。
篇10:生物工程专业精密仪器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生物工程专业精密仪器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仪器分析实训是许多理工科高等院校开展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针对目前郑州轻工业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精密仪器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即“两多两少”和“三重三轻”,笔者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旨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及动手实践能力,使该课程更符我校人才培养要求。
【关键词】精密仪器实训;教学改革;生物工程专业
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不仅是高校进行教学、科研的重要前提,也是开展技能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工具[1];仪器分析技术逐渐成为衡量科研单位和企业科学研究水平,产品开发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2]。因此,基于大型仪器使用的重要性及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导向,许多高校开设了仪器分析实训课程,旨在培养能掌握仪器分析的理论知识,仪器构造和主要部件的功能,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级专门人才。长期以来,郑州轻工业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一直把精密仪器实训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该课程的教学主要围绕生物工程专业学科的发展需求、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学生就业、创业和相关科研单位及企业的实际需要,开设了应用于定性定量分析、微生物发酵及天然产物分离三类精密仪器的实训项目,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连续流动化学分析仪等精密仪器实训。但是通过教学中的答疑情况、毕业设计中独立操作仪器能力及毕业生回访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未能很好地掌握上述精密仪器的构造、工作原理等理论知识,仪器维护意识薄弱,且很难独立地操作仪器,这与该课程的培养要求严重不符,更与我校培养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大目标相违背[3]。为了提升大学生对相应精密仪器的认知和使用能力,我校对该实训课程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
1仪器实训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存在的不足
目前,精密仪器实训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两多两少”和“三重三轻”。
(1)学生“听”课多,互动少,大部分学生课前缺少预习,仪器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学生上课时只是“听”课,记忆性地机械操作仪器设备。一堂课下来,师生之间互动寥寥无几,导致了学生“无备”而来,“空手”而归的不良局面。
(2)实训项目内容多,课时少,每个实训项目的平均课时仅四个左右,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只能简单介绍实验仪器构造和原理、操作方法和样品处理流程[4],导致学生很难系统掌握仪器构造、工作原理、实训内容和仪器使用方法[5]。
(3)教学模式重演示,轻实操,这也是很多高校进行仪器分析实验、实训教学的共性短板[2,4-6]。这主要是由于学生人数多,精密仪器数量少,此外,那些价格昂贵,损坏后维修成本大且维修周期长的仪器,一般也采用演示教学的模式[6],导致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只是观摩,而非切实地操作[2]。
(4)教学内容重验证,轻创新,实训项目侧重采用经典的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训项目涉及很少,学生只能完成流水线式的操作,内容缺乏创新性和探索性,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今后科研兴趣[2,6],不利于学生学以致用。
(5)考核方式重结果,轻过程,实训课程主要以实训报告的书写、数据处理及结果的准确性为考核指标,缺少对学生实训整个过程的系统考核,这种考核方式不仅不能反映学生对实训内容的掌握程度及仪器使用能力,还造成了有的学生把时间和精力仅用在实训报告的“撰写”上,忽视了实训操作重要性[6]。
2精密仪器实训教学改革措施
2.1注重课前预习,巩固理论知识
由于仪器理论课程与仪器实训上课时间存在时差性,学生之前学习的仪器理论知识大多都遗忘了。此外,缺少统一的、系统的实训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预习的工作量和难度。为此,本专业带实训课程的教师合编了一本涵盖多个实训项目重点理论知识、实训目的和要求、实训内容和流程等内容的教材。实训前3-5周将自编教材发放给学生并告知其实训项目名称及要求,让学生结合先修理论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和强化,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又达到了预习目的。该举措的实施有助于学生对实训流程做到有的放矢,有利于教师将精力主要用于学生实训操作技能指导和问题答疑,增加学生2.2增加实训课程课时仪器实训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实训的目的和要求,内容和流程,仪器构造、工作原理及操作规范,实验数据的处理,到实训报告撰写的每一个环节[7]。课时安排少导致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只能走马观花,对课程内容似懂非懂,甚至来不及操作使用仪器。为此,学院在版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将该课程安排在第七学期并将课时增加至2周,充足的课时安排为学生有效完成实训环节提供了保证,同时为学生开展毕业设计环节及今后科研起步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
2.3开展分组轮换实训,转变教学模式
鉴于学生多,精密仪器相对不足的客观事实,学院开展了分小组轮换实训模式。如:学院目前共有7个实训项目,所有学生就相应地划分为7组(约6-8人/组),每个实训项目配备2-4台仪器,不同组学生分别参与不同的实训项目且经一定的学习周期后各小组间进行项目轮换,保证了每2-3名学生操作一台仪器。这种模式大大提高了仪器资源利用效率,创造了每个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有效地解决了演示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提升了实训教学效果[2,6]。此外,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教学、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6]。例如:制作、购买和网络搜索了相关视频和flash动画并讲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步骤,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及多媒体优势;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的讲授发酵罐实训项目,以学生为主导,集思广益,学生独立设计了生物油脂等发酵实验并对发酵过程进行分析。上述多元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教师授课时间,增加了学生操作时间,提高学生对仪器的直观认知度及激发学生潜能、凸显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2.4精编教学内容,增设创新型、综合型实训项目
针对以验证性项目为实训内容的弊端,如难易调动学生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与社会和企业需求脱节等[6],我院教师分别对质量技术监督局、兄弟院校、发酵企业等多家单位进行了考察调研,最终将一些与企业生产实际结合紧密、贴近实际生活背景及社会热点问题、突出专业特色、综合性和新颖性较高的实验内容纳入实训课程教学环节。例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定量分析不同香型白酒中塑化剂含量;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发酵液中脂肪酸的组成等。上述实训项目兼顾了新颖性、趣味性、综合性和实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启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也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学而可用。通过增设创新型、综合型、实用型项目,不但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提高了其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增加其专业自豪感。
2.5改革仪器实训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法
仪器实训课程的考核要突出一个“全”字,应形成一套涵盖课前准备情况、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考核评价体系。结合课程教学目标,把评价体系分为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个部分,分别占综合成绩的70%和30%。其中平时成绩又包括了预习报告成绩(20%)、指导教师评价(50%)、实训报告(30%)。考试成绩包括仪器相关理论知识和仪器使用方法两部分,各占50%。较以往重结果,轻实操的片面考核方式,系统而全面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反映学生的精密仪器的理论认知和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很好地让学生对实训的每个环节都引起重视,进而提高精密仪器实训教学质量。
3结束语
仪器实训是大学培养能掌握当代仪器理论知识,且具有独立操作技能及解决关键问题能力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目前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精密仪器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我们采取了合理安排教学课时、精选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模式及改变考核方式等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精密仪器的利用率,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与我校培养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一致。随着仪器分析实训教学中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我们仍将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研讨和改进,为今后的教学积累丰富的经验,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亚云.有效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32(1):180-183.
[2]陈文娟.基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仪器分析》实训教学改革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4(9):157-159.
[3]李可,赵颖颖,栗俊广,等.以肉类为载体的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轻工科技,2017(8):148-149.
[4]杨梅,常文贵吴菊,等.应用型本科院校仪器分析实验的教学改革[J].广州化工,2018,46(12):164-165.
[5]周立敏,杨桂朋,高先池,等.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14(1):148-149.
[6]孙萍.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探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7,45(4):144-145.
[7]马祥英,陈其锋,许海棠.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改进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2):76-78.
篇11:药物化学教学的论文
药物化学教学(medicinalchemistry)是建立在化学学科和医学、生物学科基础上,设计、合成新的活性化合物,研究构效关系,解析药物的作用机理,创制并研究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药物的一门科学[1]。它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研究领域,既要研究化学药物的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又要了解用于人体后的生理、生化效应。在创制新药中,药物化学提供后续学科研究的物质基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药学研究领域中的带头学科。
1.药物化学和其它学科的关系
药物化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其发展过程与相关学科如化学、基础医学、计算机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等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药物化学的发展与相关学科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不同的学科发展促成了药物化学的不同发展阶段。相关学科的发展不仅为药物化学研究提供了物质手段,也对其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产生了影响,出现了崭新的认识途径和方式,甚至使药学模式发生转变。另一方面,药物化学发展的需求又迫使相关学科进一步发展,以适应其研究的需要,为其提供更有力的工具。随着药学发展,药物化学与相关学科的合作日益增多,界限日益模糊,先后出现了生物无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生物药物化学等一系列交叉学科,使化学与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进一步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2]。
2.药物化学教学
药物化学与其它学科的交相辉映,表明学好药物化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学好药物化学应以药物发展史为线索,以化学结构位中心,以实践应用为目的,结合双语教学模式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2.1药物发展史教学
药物发展史教学是指对某类药物发展历程中的每个阶段药物进行优缺点评述,穿插一些药物发展史话。这种教学能增加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利于每类典型药物的教学。
2.2化学结构教学
学完药物发展史就进入典型药物的学习,将涉及多种多样且数量庞大的化学结构。化学结构是药物化学教学的核心。对于某个药物的教学,首先应分析结构,观察这个药物具有什么样的基本结构,包含什么样的官能团或结构片段。通过对结构的剖析可加深对结构的理解记忆;其次,展开对物理性质的讲授,学习物理性质要一看、二嗅、三测定。一看晶型,二嗅气味,三测定熔点、沸点、溶解度和旋光度等;再次就是主要的化学性质,通过对药物结构的剖析,观察某个官能团或片段或整体各能表现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再次就进入药物合成阶段,对已有路线进行机理分析和评价,之后和学生讨论是否还有其他合成途径;再次,讲授药物的临床应用,该药物治疗什么疾病,作用机理及临床使用应注意的事项;最后根据药物结构,分析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在Ⅰ代谢中都发生哪种类型反应,在Ⅱ代谢中发生哪种结合反应。这就是一个药物教学的过程。由此可见化学结构的核心地位。
2.3实验教学
试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巩固和进一步深化。改革传统的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和内容,改部分验证性实验为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只给实验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步骤,集体展开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实验方案,并以科技论文的形式提交实验报告。新的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复合型人才[3]。这种设计性试验何等也进行了尝试,阐述了药学本科药物化学设计性实验3种类型(设立全新设计性实验,设立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设计性实验,设立新技术、新方法与传统方法对比型设计性实验)的选择,并以微波促进褪黑激素的合成为例进行了讨论,取得了较好的结果[4]。另外多媒体实验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具有课堂信县量大、节约教学时间、生动直观、可实现虚拟实验等特点,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5]。
2.4见习实习
见习和实习又是在试验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更贴近实际应用,通过见习让学生了解校内外实践的异同,进一步让学生明确今后学习的针对性及社会的需求。实习则是对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也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见习实习,学生对自身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为今后工作学习指明了方向。
2.5双语教学
药物化学在西方发展迅速,其涉及的药物大多来自西方国家,要在西药方面加强和西方的交流和合作,既要精通英语,又有丰富专业知识,因此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势在必行,“双语教学”大势所趋。药物化学采用英汉双语进行教学对了解世界新药研制开发的最新信息、追踪临床新药应用最新动态,保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双语教学为新型药物化学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阅读大量国外专业文献,快速有效地获取最新的相关药物化学信息和进展,了解药物化学领域的最新发展。双语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在科研工作中撰写
学术语言文言化的复古倾向--一个值得关注的语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浅析“教学学术”视角下大学教师教学责任意识剖析传播学术中的“欧洲中心主义”——亚洲中从Ontology的译名之争看哲学术语的翻译原则试论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的依据与路径论析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学术责任中学的学术:一个亟待关注的话题试论学术嬗变中的教育创新环境法学的学术特色与贡献,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奠定基础。双语教学也可以提高教师的外语水平,把握药物化学的最新发展方向与动态,有利于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6]。
2.6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是近年来新兴起的教学辅助手段。在药物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解决了传统教学方法信息量小、药物分子式书写麻烦等缺点,提高了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具有共享性和延伸性多媒体教学的课件、资源均可共享,教师之间可以很方便地交流,探讨。采用网络课件教学,还可以实现远程教学,特别是对成人教育的学生,他们对同一次课堂内容,可以多次重复学习,相当于将课堂延伸到了课外。但多媒体教学也有它的弊端:影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影响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和沟通[7]。在现代教学模式下合理运用多媒体做好药物化学的教学工作是一个教学工作者需要认真探讨的内容。因此综合多媒体的优缺点,合理利用好多媒体在药物化学中的教学意义重大。陈优生等[8]在《论药物化学多媒体教学》一文也提出,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都具有对方在教学里不替代的作用,如果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将这种先进的现代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优势互补,就能在药物化学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结语
药物化学的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综合考虑,尤其是要结合教学实际,因材施教,同时也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体现出课程的时代性、信息性、趣味性,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这门课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篇12:药物化学教学的论文
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的人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与转型时期,而随着中国的日渐国际化,对高等药学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旧的“灌输型”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为了培养高素质的药学人才,进行药物化学教学的改革工作刻不容缓。
药物化学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作为一门承上启下的学科,是药学学生重点掌握的一门课程。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既包含着化学学科,又涉及到生命学科:既要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特征、与此相联系的理化性质、稳定性状况,同时又要了解药物在体内的生物效应、毒副作用及体内生物转化等。
自郑州大学药学院建院以来,药物化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学科面对药学和药物制剂两个专业学生开设。药物化学课程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是药物的分子结构,但由于很多药物的结构式比较复杂,较难掌握和记忆,而且还不断有新药上市,药品品种更新很快,同时涉及到化学、生物学、医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学生普遍反映药物化学课程比其他课程难学。这些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对药物化学课程的学习,还将对他们掌握其他以药物化学为基础的学科的内容带来困难,最终将影响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针对以上情况,笔者结合近些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谈一谈对药物化学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建设规模合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首先应当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近年来,郑州大学药物化学系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现任教师基本都其有博士学位,多位教师承担了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有些教师还具有留学经验,带来了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同时系里还经常召开教学讨论会,大家互相交流教学经验,讨论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紧跟国际药学发展形势,受到了学生的好评。院系还经常派年轻教师到高水平院所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也经常邀请兄弟院校的教师讨论交流,相互促进。在加强业务能力的同时,院系还结合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育人”工作的精神,培养大家的爱岗敬业精神,提高大家的道德修养,使每位教师都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目前已经具有一支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具有较高道德修养,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二、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适合药学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和内容
(一)紧扣药物化学的重点知识。加强经典药物结构教学
我们采用加强重点药物教学的方法,使学生们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能够牢牢记住几十种最具有代表I生的经典药物的结构,并掌握与之相关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和用途、合成路线、构效关系等内容,然后以这些药物为核心进一步熟悉结构类似的新药和重点药物,循序渐进地掌握药物化学课程内容。
(二)结合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药物化学课程难学之处在于很多药物的结构复杂,而有些药物的结构难以区分。而我们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多种方法结合的方式,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积极性,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有机结合基础学科教学。打好坚实基础
药物化学是一门承上启下的学科,想要掌握好该门学科没有良好的化学基础是无法实现的。比如有胡化学即是这样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而基础有机化学授课中偏重于有机化合物基本结构类型和反应机理的教学,我们采取主动与基础学科老师沟通适当增加教学内容及事先给学生讲解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两门学利结合起来,知识掌握更加牢固。
(四)加强理论与实验教学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药物化学课程除了理论学习,实验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成功的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还可以促进理论教学,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现在我们改进了实验教学方法,增加一些自主实验设计内容,即只给出原料和目标药物,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路线,确定反应的投料比、反应温度等。通过上述教学改革方法尝试,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药物化学的主观能动性和实验兴趣,使很多学生从旁观者或参与者的角色转变成了设计者和主导者,也为很多同学将来参加工作或深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突出地方特色,培养高素质人才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郑州大学基础设施完善,办学条件优越,学术气氛活跃,对外交流广泛。药学院除了为一些高水平的院所输送专业人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适合本地市场需求的高素质药学从业^员。作为河南省唯一的一所“211院校”,药学院立足当地医药人才市场特点,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专业技能教育,特别是河南省较缺的科研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建院以来已经为本地输送了很多优秀毕业生,今后这也是我们工作着重加强的方向之一。
总之,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同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需要所有的药物化学教学^员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争取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等药学专业人才,为我国的医药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篇13: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摘要:针对高校由专业教育向通识教育这一教育理念的转变和现代社会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紧迫要求,需要深入研究将基础课程建设为通识教育课程的特点和规律,探讨综合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本文以西北工业大学“普通化学”通识教育课程实践为例,在通识教育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普通化学”公共基础课为通识教育课程的改革框架结构,并论述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的改革。
关键词:“普通化学”;通识教育;教学改革
通识教育,英文为“generaleducation”或“liberaleducation”,源于19世纪,当时有不少欧美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创造出通识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在中国,通识教育的思想源远流长。《易经》中主张:“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中庸》中主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古人一贯认为博学多识就可达到出神入化,融会贯通。
一、通识教育的相关分析
通识教育包括两方面含义:(1)专门的通识课程;(2)一种教育理念或教育境界。所谓大学教育,就是给学生全面的教育培训,培养出自由、和谐、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通识教育必然包含专业教育,但又超越了专业教育,实际上是二者有机融合的整体。通识教育是培育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的一种,不论它是哪种体现方式,其最终目的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知识素养,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深度。正如布鲁巴克所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必须携手并进。同样美国学者阿诺德在《从通识教育走向自由教育》一文中指出:我们大多数人都希望高等教育能拓宽知识视野,培养批判思维和发展一种自由教育的意识,为此我们必须放弃使自由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的想法。怀特海在题为《技术教育及其与科学和文学的关系》的演说中指出,技术教育与文科教育对立是错误的,不涉及文科的技术教育不可能完美,不涉及技术的文科教育同样不能令人满意。在一个国家的教育系统中须有文科课程、科学课程和技术课程三种主要方式。英国教育学者戈登指出:通识教育既包括传统的自由教育,也包括科学和技术。通识教育的争论基本上集中在课程及课程均衡方面,大学通识教育的显著特色就是通识教育的精神贯穿了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等方面。
二、“普通化学”课程通识教育改革
“普通化学”是高等工程院校本科生培养计划中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长期以来,“普通化学”的课程目的就是为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层面。教学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着重于为学生知识面的学习扩充提供书面资料,并没有教会学生自己质疑、反思、分析问题,没有把“以学生为中心”作为培养重点,也就没有达到通识教育的总体目标要求。为此,我们按照通识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对“普通化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系统改革,促进了学生在人文情怀、历史眼光、科学精神方面的提升。课程教学改革包括以下几点。
1.调整“普通化学”课程教学目标,确定改革方向。通识教育背景下的“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加强化学现象与社会问题的有机融合,通过利用化学知识分析思考实际社会中的问题,获取灵感,培养语言表达、审美能力。通识教育背景下的“普通化学”课程并不是为了取得好成绩,也不是让学生记住书本上的定理公式,而是在讲授“普通化学”基础知识课程的同时,培养学生从事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严谨的科学作风,学会利用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的能力。在开始该课程时,首先让学生清楚自己学习的目的,这样才能让学生轻松学习,热爱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与教师、同学进行沟通互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2.重新设置课程的内容体系,优化教学内容。通识教育的内容应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能为学生知识面的学习扩充提供书面资料,教会学生自己质疑、反思、分析问题,让学生学会利用抽象概念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所有课程对他们以后的人生起到重大作用。化学是工程技术的基础学科之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与许多工程技术专业领域联系紧密。同时是生活的学科,与人类文明进步、百姓生活、人体自身、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密切相关。“普通化学”课程涉及基础化学课程的基础内容,是化学知识的基石和高度浓缩。以21世纪社会关心的重大问题(化学与能源、生命环境、历史文物、哲学等)为切入点,让学习者从化学角度展现人类文明发展史,介绍新知识,促使学生形成不拘一格的想象力,突显时代性。因此可以有大量的日常身边的实例供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这为开设好“普通化学”通识教育课程提供了保证。
3.实施问题/案例引导式授课,创新教学手段,提供学习兴趣。作为通识教育课程,教学过程必须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否则教学内容越先进越广泛,学生将越感到茫然和疲惫,无法达到通识教育的总体目标要求。在实践中,需要把教师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视频充分结合起来,能够生动地讲解课堂知识。教学改革需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在教学内容、习题讲解、实例分析等环节的取舍与编排上较以前的知识体系做一定的变动和优选,拉近基础课堂与学科前沿的距离,教学内容跟上国际学科的节拍。在课堂上精美图片、影像电子、学科前沿文献资料的大量应用,都充分体现出现在讲授内容的博大精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综合课程内容设计,为了使化学基础学科发展为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必须贴近生活,兼顾学科知识的前后连贯性,按专题设计基于知识内容历史发展、原理应用的案例教学,每次课引入相关知识案例,分析相关理论,引出知识相关背景、原理、进展等,引导学生去了解此方面的知识情况,而不是仅限于掌握此科学知识。
4.改革课程评价体系,确保通识教育不偏离轨道。建立全过程学习效果的评价机制,发挥过程学习的导向机制。在学生学习环节管理方面,强化预习环节的管理。通过预习,让学生熟悉教学的主要内容,筛选出难点,使学生在听课时能把握知识的脉络和体系,抓住知识的重点,突出知识点中的难点从而有针对性的学习。在课堂讲授中,注意关键性、启发性提问,并鼓舞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提问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后时间,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通过邮箱、QQ讨论组让学生可以及时反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沟通,互相学习,让学生对学到的知识进一步的了解运用。
三、结语
通过以上改革措施,改变大学“普通化学”过多地强调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不足,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为学生知识面的学习扩充提供了书面资料,让学生学会质疑和反思,提高学生使用学过的知识理解、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达到通识教育的总体目标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坚实的基础,有志于成为国家高层次的建设人才。
作者:尹德忠 岳红 耿旺昌 单位: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哈佛委员会.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12月版中译本)[M].李曼丽,译.北京大学,:45.
[2]易红郡.英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及路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30(4):89-95.
篇14:教学改革化学实验的论文
教学改革化学实验的论文
一、实验教学组织模式的调整
传统的实验教学,都是教师按照课本的内容“手把手”地告诉学生操作的步骤,操作的方法,操作顺序以及实验的注意事项,学生看着老师做一遍,然后自己再做一遍,是一种纯粹的动作模仿,很多学生实验完成后都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更没有人会去思考是否还有更好的操作来完成这个实验。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完全是被动的。这样就根本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我们在改革实验内容后就对实验教学的组织模式进行了大的调整,当我们根据课本的实验内容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解决的时候,学生需要自己独立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但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并不见得每一个人都很认真,因此,教师必须在实验前对学生的实验方案进行分析与讨论,评估方案的可行性,对方案的设计进行检查与监督,只有可行的方案才允许学生实验。同时加强实验考核,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性思维。并结合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发现的问题或提出新的实验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最后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与分析,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解释。这样就保证学生一直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实验与分析,通过这种实践使自己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性思维得到锻炼。
二、建立实验结果的反馈与交流机制
通过实验教学获得学生实验情况的信息,作为改进实验教学的依据,建立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的机制。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与学生探讨实验中出现的新情况,利用教师相对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去分析实验的结果。对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异常情况,引导学生设计新的实验方案去探索,达到教师与学生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实验总结
每一次实验课结束前,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同时,教师也需要对本次实验课的教学与组织情况进行总结,对实验课堂的控制情况进行分析,看看对学生实验课的每个环节的监督是否到位,对实验中一些值得注意的情况是否进行了提醒等。
四、改革实验考核机制
实验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同时也要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研作风,所以,为了达到实验课的教学目的,必须建立完善的实验考核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完善实验成绩的评定标准;二是增加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与评定;三是强化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核;四是注重对学生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能力的考核。同时,强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同学间的协作与交流能力。
五、实验教学实施过程的其他方面的改革
通过实验教学的改革来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与科学精神,同时实验教学的改革还需要对学生的环保意识、科研兴趣等进行培养,这就要求老师在组织实验教学的时候,注重实验方案设计的绿色与环保,对学生实验后的卫生整理,实验废弃物的处理,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有机溶剂的回收与再利用等方面加强引导与管理,减少有机实验操作对环境的污染,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绿色化学理念。同时,加强实验课后的辅导与交流,在没有实验教学任务的时间段,开放个别实验室供学生使用,鼓励学生设计一些综合性、设计型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探索兴趣,扩展学生的视野。
六、结语
总之,通过从实验课的内容、实验教学组织模式、实验结果的反馈与交流机制、实验总结和实验考核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学生在上实验课时思考得多了,对实验的兴趣也浓了,通过一年的教改实践,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因此,通过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看出,新的实验课教法对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作用明显。
★ 教学研究型论文
【面向生物工程药物化学的教学改革论文(共14篇)】相关文章:
新课程改革下高等数学的教与学论文2022-07-24
《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2022-07-19
法医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2023-12-19
高职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论文2023-01-11
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与运动技能形成关系的研究论文2022-11-03
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驱动模式2023-10-01
浅谈结构化思维与表达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2023-07-01
小议小学教学课堂效率的创新论文2023-09-21
农学专业昆虫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2023-07-26
生化教研组工作计划202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