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论文

时间:2023-05-30 08:19:07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论文(锦集15篇)由网友“桥南区阿木”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论文,欢迎阅读借鉴。

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论文

篇1: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论文

实践是人们理解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对象统一性的基础,人的认识能力是随着实践不断发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立法的形式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近年来,教育部一系列文件中也都提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可见,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本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独立学院而言,实践教学环节更成为其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

1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部于4月23日颁布了《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意见》首次提出了“独立学院”的概念,将其定义为“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定位是办学初期的独立学院必须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所谓培养目标,简单地讲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反映了国家、社会、学校对高校培养人才的总要求,集中体现了一所高校的办学思想和培养特色,反映了一所高校的办学能力和教育水平,决定了一所高校社会地位与声誉,也是影响毕业生发展前途的重要因素。针对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多数独立学院都把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如:李光红对湖北省部分独立学院的办学情况进行调查表明,大部分独立学院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或“实用型人才”。高连歌认为有的独立学院富有特色,培养目标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还有张冰、金戈的《浅谈独立学院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吴金林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王会金、王智源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讨》等文章都提到独立学院培养目标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处于精英化教育和大众化教育并存的时代,为了适应我国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增加本科教育资源,发展本科教育,特别是优质本科教育应运而生,因而它应定位在教学型高校,培养的人才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必须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实践能力强,具有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近年来,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国家急需大批应用型人才。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高校应不断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服务社会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应构建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健全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实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实现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更新理念,构建适合创新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独立学院必须用符合自身条件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地方经济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

2 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的现状

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人才相比,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而要培养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长期以来,在“高等学校应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理论教学体现了学术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个补充”等思想观念的指导下,实践教学未能摆到应有的位置。从目前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活动来看,存在着以下问题:

2.1 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实践教学在专业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明确,没有构建完整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缺乏连续性、系统性,缺乏专门的实践教学规划、管理、研究和评价机制。

2.2 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形式简单

例如,实验内容以演示型和理论验证型为主,缺乏设计型、综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实验,一些验证性实验的项目和内容也比较陈旧,且许多实验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使实验成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

2.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较为落后

一些教师的实验教学改革意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还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能够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实验教学的课程还相对较少。

2.4 实践性师资缺乏

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没有经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缺乏科研实践,缺少“双师型”人才,加之平时教学任务繁重,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教学效果不佳。

2.5 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高校长期以来采用以学习成绩为主的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这种考核制度显然无法对千差万别的实践教学作出正确评价,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实践教学内容比较繁重,不同教学内容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在对任课老师的评价标准也不统一,从而忽视了评价,造成了教学质量的失控。

2.6 实践教学设施及基地建设不足

实验室建设处于一种自发分散的初始状况,设备陈旧,无法满足学生掌握新技术的需要。实践教学基地分散、临时性较强,不利于教师及时指导和解决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更严重的是由于督查难度较大,学生不参加实践活动的情况较为突出。

2.7 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模糊认识

实践教学管理和组织松散,缺乏制度和经费保证。没有建立与专业配套的实训基地的中长期建设规划。

上述问题表明,现行的实践教学体系己不能很好地满足本科应用型教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需要对其进行改革与创新,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篇2: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论文

3.1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

(1)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与传统的高等教育的侧重点不同,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独立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其构建必须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中心来进行。课程设置要体现“能力本位”教育思想。

(2)具有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的特点。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由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三大模块构建。

(3)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习、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其中最主要的教学环节是实习、实训、实验和毕业论文(设计)。

3.2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必须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规格要求。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按功能分为四大部分:实习、实训、实验和毕业论文(设计)。

(1)实习

所谓实习是“借助一定手段,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实际操作,从而使理论联系实践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专业教学阶段的认知性实践教学。从而引导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了解本专业所对应的工作岗位、专业设备及各个岗位对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分课程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综合实习。

课程实习是指结合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完成实习任务的教学过程。实习安排应该是多时间段的,可以和课程教学形成一个整体,提前安排到课程当中去。课程实习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消化理论,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能力内化为素质,逐步养成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课程实习是动态的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不只是静态学科知识的传递和积累,在实习过程中贯穿方法能力的训练和提高。

专业实习是学生完成本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学习之后的一项重要任务,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熟悉未来的工作环境及部门,培养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奠定基础;也是学生对自身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进行检验的较好途径。专业实习是连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是本专业学生从学习到工作的过渡阶段。

毕业综合实习是实践性教学环节向企业延伸的部分。毕业实习关系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必须加强毕业实习管理,以提高实习的质量,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为保证毕业综合实习效果必须做到:

1)做好毕业实习前的准备和动员工作。准备工作主要包括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实习单位的性质及实习岗位对学生的要求;签订协议书,实习前学校要与实习企业签订实习协议书;对学生进行分组,并选出或指定负责人。做好实习前的动员大会,要使学生明确实习要求,提高对毕业实习的认识,要向学生宣布实习纪律,灌输安全意识和全局意识。

2)制定毕业实习教学文件和有关规章制度。健全的毕业实习教学文件和规章制度是学生毕业实习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学校应与企业一起根据企业生产性质和生产特点共同制定毕业实习的教学文件,以使毕业实习更有针对性,从而保证实习质量。

3)派出专业教师对毕业实习点进行巡查。做好与单位的密切联系,定期访问,双向沟通。

4)探讨用人单位、高校教师共同指导毕业实习的模式,尽可能地结合单位课题进行专业实习。这种方式不仅使学生能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认识,而且兼顾了实习与选择就业单位的双重需要。要保证教学质量,确保实习效果。

(2)实训型实践教学

实训教学是具体运用专业知识、技能于实践,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专业知识,使职业技能熟练化的教学活动。实训是实践教学环节的核心内容。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构建科学的实训教学方案,形成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对学生进行能力的训练。它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等操作性训练和模拟教学。

基本技能实训教学包括实训教学安排、要求、目标以及注意事项等,包括教师演示基本操作步骤、学生观看教师操作并提出疑问进行操作等。

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监督下,模仿教师演示阶段的教学或者模拟真实工作场景中的具体工作,掌握某一技术的具体操作步骤,是实训教学的核心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体现了学生对该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合理运用及能力培养、实践创新的原则。

综合技能实训教学是实训教学的最高境界,其活动的主导者是学生,主要教学活动包括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积极鼓励学生的创造活动以及提供条件帮助学生完成。学生通过演练、实操练习等形式的实际训练,使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得以进一步巩固,培养学生综合操作技能。

模拟教学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课程模拟实验、专业模拟实验、校内仿真综合模拟等不同层面的模拟体验式教学实践活动,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导向作用相结合、专业知识学习与相关知识学习相结合、理论升华与理论应用相结合,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以理论―实践一体化模式、模拟仿真模式,推进新的课程体系设计,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要加强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的独立完成能力和创新能力。校外实训基地是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基础。建立实训教学基地,其标准是能满足学生实践的需要。基地经常接受学生实训,学生对实训结果要满意。校内的实践教学要求必须有具体项目,让学生通过参与全过程学习专业技能。同时为学生自主创业、创新提供项目提供基本条件。同时要大力开展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要本着保证质量、就地就近、相对稳定、互惠互利的原则进行。

实训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一环,在传统的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主体是教师,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这样不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应把学生推到教学的主体位置,逐步由学生来选择实训的内容,制定实训方法与步骤,准备仪器设备,处理和分析实训结果、数据;教师的主要任务应逐步转变为给学生提供指导,解答实训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3)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其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加强实验,教学内容必须紧贴社会实际需要、教学方法与手段必须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有效提高实践能力。在独立学院实验教学中,不能为了综合性实验而综合,为了设计性实验而设计,而要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和工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面向应用的实验项目,开展创新型实验的教学实践。实验教学不仅包括基于课程的教学实验,还应增加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等新的要素和功能。

学生要真正掌握知识,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同时必须要经过实验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验证,通过实践活动将所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对仪器设备进行实际操作,增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对仪器仪表的使用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要加强试验室的对外开放和合作,在产学研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将一些实验室建设成为开放型实验室,推行开放式实践教学,在开放式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放式实验教学把学生推到实验的主体位置。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逐步尝试由学生亲自选定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备,制定实验步骤,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实验数据。实验教师只在提供实验资料、解答实验问题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服务。

实验室是评判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实验教学在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完善实验室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十分重要,要从实验室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体系和人事分配机制等各方面进行系统地改革,并辅之强有力的约束与激励措施。

(4)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一项实践教学活动。毕业论文(设计)属于应用性实践教学。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提前选好毕业设计题目,尽量使题目与企业所需解决的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提前查阅资料,选拔有见解,有能力的优秀学生进行课题研究,专业实验模拟科研课题。提高毕业设计的技术含量。一般要经历选题、收集资料、提炼观点、拟定提纲、谋篇布局、撰写论文、修改润饰,参加答辩等过程。

把好选题关: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应紧密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体现专业特色。为保证选题遵循以上原则,各系有必要成立专门的专家评审小组,对选题进行审核、筛选或修改,防止选题脱离实际,避免选题难度过高或过低。这样能强调毕业论文(设计)的严肃性,也能增强指导老师的责任心,同时还能避免因选题不当而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问题。

重视开题论证:开题是毕业论文(设计)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开题有助于促使学生理清论文逻辑思路,审查课题的价值及解决的可能性,对研究方案作出部署,并对题目不当者进行调整。各系应该重视开题论证,通过开题论证检查每个学生论文的准备情况,主要检查内容包括:对所选论文题目进行研究的原因、目的、意义和价值;前期选题工作中材料收集的基本情况;下一步进行研究和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思想和研究方式;再下一步材料收集的方向和范围;目前和预想到的研究困难;研究成果的最终情况预计等。

做好中期检查:在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期间,各系要组织专家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程和论文质量进行中期检查,并与指导老师和学生多交流,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出,予以纠正,并帮助他们解决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中期检查能强化指导老师和学生的工作责任心,使学生顺利推进毕业论文(设计)进程。此外,学院也应对各系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进行中期检查,主要通过走访、听取汇报、随机抽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执行情况等形式,检查各系及指导老师的工作情况。

构建毕业论文(设计)计算机管理系统:构建毕业论文(设计)信息管理系统,能使论文导师和学生能利用这个系统随时进行论文指导和交流,既提高导师的工作效率,又使学生得到更充分和及时的指导,在提高师生互动性的同时也有利于学院(系)对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另外,还可以在系统中提供《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使学生了解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程序及规范要求,也可使指导老师在论文格式规范上不需要再花费太多的精力。

严格评审和答辩制度:设计(论文)答辩与评审制度是决定毕业论文(设计)质量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将会对在校的其他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坚决严格规范这一制度,实行诸如指导老师回避、盲检、院系二级答辩、校外送审等制度。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和导师对论文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加学生和导师对论文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提高论文的质量,而且可以学习和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避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更加清晰地发现论文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强化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提供依据。

把提高学生毕业论文实践教学质量的着力点落实到课程教学和课程实践中去,通过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和课程实训质量,促进毕业论文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李光红.对独立学院定位的思考――基于对湖北省独立学院的调查[J].复旦教育论坛,(6).

[2] 高连歌.关于独立学院办学的几个问题[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

[3] 张保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注重质量严格管理努力促进独立学院健康、持续发展[J].中国大学教育,2005(5).

[4] 胡立德等.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环节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

[5] 张凤玉.加强毕业实习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

[6] 吴浩,李向东.实训教学发展现状、动因及趋势[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3).

[7] 杨献碧.对提高独立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若干思考[J].高职教育研究,2009(11).

[8] 文华.关于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9(7).

[9] 刘志强.高等学校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

[10]中国高等教育评论员文章,努力提升高等教育管理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04(8).

[11]官正强等.实践教学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3).

篇3:师范类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论文

师范类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论文

重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师范类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以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为例,可以通过系统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和分专业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等模式来推动改革创新,并在实践中丰富认识、深化改革。

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成为当前中国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使命;如何抓住转型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目标,则是高等学校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

独立学院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为截止目前,全国独立学院的数量为266所,其中师范类独立学院的数量有17所,他们依托母体高校办学,形成师范类专业与非师范类专业并行发展的模式。

河南省师范类或者开设师范专业的独立学院或同类型的学校有若干所。他们在发展模式上有相似之处,在今后的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相似的问题。因此在向应用技术型大学(专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抓住关键环节并深入推进,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思考,本文将以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为例,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转型发展的宏观背景

1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黄淮学院调研时指出要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随后,600多所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被提到议事日程,并被社会充分关注。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成为新建本科院校的方向和趋势。

近年来,国家和有关部门先后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作出部署,对高校的发展提出新的定位。

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第四届两岸四地师范大学校长论坛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许涛透露:“今后师范类教育将进入调整阶段,控制规模,提升人才培养层次,是未来主要的目标之一。”

中国教育的发展动态与政策调整将是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转型发展的大背景,如何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适应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构建学院发展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

二、学院办学实际

作为一所创办近十年的独立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具有自己的`办学优势,师范教育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合格的师资,也积淀了自身独特的文化。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转型,在发展理念和人才培养上逐渐滞后。比如,在发展观念上,与社会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相对脱节。在人才培养上,培养模式单一化、同质化倾向严重。

三、改革与发展的目标

新联学院作为一所独立学院,面临着向应用技术向大学转型发展的历史命题,如何重构符合自身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直接关系着转型发展的成败。结合有关学者关于实践教学内涵的思考和其他院校关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尝试。从人才培养的过程、目标来说,应注重把握实践教学体系过程性、层次性的特点,注重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性构建。新联学院在未来转型发展过程中,可以探索尝试分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根据不同专业类别的特点,强化相应的实践教学课程,彰显专业类的发展功能。

四、转型发展的思路

(一)注重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性构建

根据人才成长的过程性特点,积极构建基础知识模块、专业技能训练模块、素质拓展和创新创业模块。

基础知识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素质能力以及专业基本知识,是根据学科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要求设置的基础型实验教学项目,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系统强化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养成较好的实践思维和开展实验的独立能力。专业基础课实践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程实验、专业基础课程实验、认知学习,专业实习课程,主要依托学校实验室和校内实践基地完成。

专业技能训练模块,旨在培养学生专业岗位需求技能。专业技能实践课程包括:包括专业课实训、课程设计、顶岗实习、专题调研、项目训练、毕业实习、毕业综合实践(含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要按照真实工作岗位要求、企业的技术标准及以使用仪器设备,设计专业技术课及实践课程,进行教学内容改革,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等教学模式,依据企业岗位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教学环境和构建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课程主要依托专业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完成,真刀真枪的实践教学应尽可能建立在生产企业车间或者工作岗位上。

学生素质拓展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目的是培养自我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实践能力、个性发展。学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通过第二课堂,进行创新性实验和实践、创业。包括参加职业技能考证、学科竞赛、课外科技活动(含课外实验活动)、课外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主要在第二课堂完成。

(二)分专业类建构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符合学院发展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不能一刀切和模式化,而是应该根据专业类别和采取差异化和多元发展策略,结合专业类别的特点推进体系构建。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新乡校区)目前共有21个专业,分为8个学科门类。其中经济学类专业1个;法学类专业3个;教育学类专业1个;文学类专业2个;理学类专业5个;工学类专业2个;管理学类专业5个;艺术类专业2个。不同学科门类的专业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差异很大。另外,从专业性质来看,师范类专业12个,非师范类专业9个。

根据专业类别与专业性质的特点,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彰显专业特色与优势的实践教学课程,增加培养专业基础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实践环节。实现以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构建为抓手,推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精致化和科学化。

比如: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校内注重适应管理类人才培养的模拟、仿真实验室建设,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能够在校内实验室中逐步培养专业基础能力。培养过程中,积极引进校外先进企业、公司等社会资源,强化联合培养;高年级实习环节,使学生能够到优秀的企事业单位全面实习。这样,培养专业发展能力的实践教学课程就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环节,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高校自身的办学理念、发展模式、师资力量、制度设计、机制保障等诸多方面,以上的思考只是深入此问题的切入点,还需要在学校转型的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认识和完善体系,这将是一个发展性的命题。

篇4:独立学院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探讨论文

独立学院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探讨论文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应对学前教育发展新形势,办学机制相对灵活的独立学院抓住机遇开办了学前教育专业,尤其是母体学校为高师院校的独立学院更是在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上逐年递增,为快速发展的学前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做出了贡献。可基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如何强化实践教学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是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办学亟需探讨的课题。笔者通过调查研究,指出了现有的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基于保教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1存在的问题

一般而言,独立学院依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确定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为有效达成培养目标,必须强化实践教学。可纵观现有的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发现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1教育理念有偏差

1.1.1顶层设计者管理理念偏差。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独立学院办学体制改革也是紧锣密鼓,尤其是今年**中,已经有部分省份取消了三本录取,加之国家办学资金拨付的改革等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独立学院和母体学校的管理者们从考虑办学成本出发,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难以照顾独立学院办学特性和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大幅消减实践教学课时数,尤其是压缩集中性实践教学课时,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办学无法凸显独立学院的特色。

1.1.2专业课程教师教学理念偏差。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独立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师一般都是二本、三本一同兼课,教学模式与理念难以调整,在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突出“保教能力”培养的意识不强,从理论到理论的现象比较普遍,不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学效果不理想。

1.1.3学生学习理念偏差。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由于缺乏教师的引导,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发展,感觉一片茫然,无所适从,整个学习就是从课堂到课堂,自觉训练保教技能的意识不强,动力不足。

1.2课程体系不合理。现有的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缺乏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存在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偏少和大一、大二无集中性实践教学安排的现象,不利于学生保教能力的培养。

1.3教学过程多泛化。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不精细,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多头并进,没有重点就保教技能的某一方面进行规划和训练,学生收效甚微。

1.4监控管理重形式。由于独立学院管理人员的配备和机构设置等方面的原因,目前,独立学院对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监控管理一般是对教育实习这一集中性实践教学进行检查,采用集中检查与评估的方式,容易造成具体组织实施单位做材料、应付了事,没有落实到实践教学目标的达成上。而其它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如学生自主开展的实践教学则成为监控的盲区,学生保教技能的训练效果不明显。

1.5“双师型”师资缺乏。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需要“双师型”指导教师的指导,可现实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师专业理论有优势,但专业技能明显不足;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较强,但理论又有欠缺。由此,导致实践教学指导不到位,学生难以发现自己的弱点和努力的方向[1]。

2实践性体系的构建

为打造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特色,提升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则应突出学生保教能力的培养。保教能力包括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了解幼儿园教育动态和分析解决幼儿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幼儿一日生活指导能力、环境创设能力、组织实施教育活动能力、幼儿教育评价能力等[2]。这些能力培养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

2.1目标体系坚持四年一贯系统设计的原则,每一学年的实践教学侧重点不同,突出保教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教学中专业知识的运用和专业情意的养成,为全面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一学年:侧重增强学生对幼儿教育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教师基本功(“三字一话”和艺体才能的实训为主)。第二学年:侧重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检验所学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初步的保育能力。第三学年:侧重保育能力的提升和幼儿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环境创设等教育能力的培养。第四学年:侧重保教能力、专业情意等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2内容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载体。现有的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理论课程中的实践教学,表现为验证性实验教学;集中性实践教学,包括见习和实习、毕业论文等,而见习和实习的时间较短,学生进入幼儿教育实践一线后,表现出操作技能弱,基本忘却幼儿教育理论,简单复制一线教师的操作。因此,必须从整体上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3]。

2.2.1体验性实践。随理论课的开设而逐步实施,贯穿在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如学前心理学、幼儿游戏理论、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学等课程,一般安排有实践教学,课时应占总课时的10%左右,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观察了解幼儿及分析幼儿教育问题的能力。如在“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中,采用讲新课前用PPT与大家一道“分享幼儿教育故事”的方式,促使学生收集幼儿教育案例,自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训练学生的教师基本功。

2.2.2自主性实践。随大学生活的`开始而实施,贯穿在四年的大学课外实践活动中,是一种经常性的实践活动。包括:寒暑假赴幼儿园调研的社会实践活动;自主联系的定期观摩活动;担任幼儿园的“园外辅导员”;自主开展的专业学习成果展和汇报演出活动;自主开展的幼儿园教师保教基本技能训练(三笔字、普通话、艺体技能训练等)。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增强对幼儿教育的感性认识和提升分析解决幼儿教育问题的能力。

2.2.3研究性实践。一般从大二开始,随院(系)的活动计划安排实施,包括:研究性学习与科技创新活动、学科专业竞赛活动、创新创业、育婴师和营养师等各种与幼儿教育相关的资格证考试等。目的是培养学生幼儿教育研究与评价能力。

2.2.4综合性实践。这部分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保教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必须确保各环节的教学时间充足。包括:专业见习、实习、毕业论文等。其中专业见习安排在2~6学期,每学期见习为期一周,见习的重点不一,第一次见习以全方位了解幼儿教育为主,涵盖保育、教育和管理,着重增强学生对幼儿教育的感性认识;从第二次开始,开展重点见习,第841二次为幼儿园保育见习,第三次为幼儿园环境创设见习,第四次为幼儿游戏活动指导见习,第五次为五大领域活动设计与指导见习,培养学生保教知识运用和实践操作的能力。实习包括教育实习和顶岗实习,实习安排为期一个学期,是全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其中顶岗实习与就业创业相结合,形成培养与就业的良性循环。

2.3监控体系实践教学效果如何,需要加大监控力度,充分利用评价机制,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建立三级监控体系:

2.3.1专业办学方———独立学院需建立健全监控制度,把指导教师、学生和实践基地(幼儿园)都纳入监控范围,形成实践教学准备、实践教学实施、实践教学评价等全方位的监控机制,把学生的每一项实践都计入实践学分;

2.3.2专业负责单位,一般是学前教育专业教研室具体组织实施实践教学,落实学院的规章制度,严把实践教学每一环节的质量,包括指导老师的指导环节,杜绝搞形式、走过场等,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2.3.3指导教师具体实施实践教学,针对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学生一入学就建立实践教学导师制,导师可以在专业课教师和实践基地幼儿园教师中遴选,一般一位导师指导5~8名学生,要求指导每一个学生整体设计好四年学习规划和保教能力培养计划,负责对学生的自主性实践和研究性实践进行指导和评价。

2.4保障体系

2.4.1条件保障。为确保实践教学效果,必须建设好充足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能满足实践教学,特别是集中性实践教学的需要;必须购置足够的仪器设备和实训设施,如舞蹈房、钢琴、画室、微格实训室等,以满足实验教学和艺体技能的训练。

2.4.2经费保障。独立学院为达成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突出培养学生的保教能力,就必须保证实践教学的课时数,一般应该达到40%以上,为此,相应的就需要充足的实践教学经费做支撑。

2.4.3师资保障。有效指导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一批有责任心、专业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来指导。结合独立学院办学机制相对灵活的特点,选派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可以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校内业务素质高的专业教师,一是幼儿园具有一定理论素养的一线教师。为此必须加大“园校合作”的力度,独立学院需建立专业老师深入幼儿园听课和开展理论讲座的制度,合作园也需把老师定期派往院校培训,接受理论教育,以期更好地完成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指导任务。面对快速发展的幼儿教育事业,独立学院积极应对,开办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合格的幼儿教育师资。如何把学前教育专业办出特色,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笔者认为:强化实践教学,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保教能力”培养,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丘章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实践教学发展研究[J].江苏高教,2016(1):76-78.

[2]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Z].2012-09-18.

[3]官瑞娜,贾玉霞.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模式探索[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2):133-136.

篇5:CBE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论文

实际上,该专业不是社会不需要,而是要求太高。国际贸易业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语言、政治、法律、运输、保险等一系列的问题,它要求从业人员要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和很强的操作能力。目前,大多数外贸企业在选用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时,不仅注重学历,更强调求职者的实践操作能力,不愿意承担培养和训练不具有操作技能的毕业生的任务,在招聘中倾向于录用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从而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门槛。加之前几年该专业的报考火爆同样也造成了各个学校纷纷开设,导致培养人才过多,最终影响了就业。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必须加强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外贸人才。

从我国高校的定位来看,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两类:一类是研究型人才,即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另一类是应用型人才,即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与研究型人才培养相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特点是:人才的能力培养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强调基础、成熟和实用,在能力培养中特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忽视对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对前沿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对于科研开发能力不作更高的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重视实习和实践教学环节。因此,要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就必须在抓好理论教学的同时抓好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最重要、最关键的教学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可以发现问题,并通过对所发现问题的分析、判断、推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理论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立足社会需求,培养学生对国际贸易问题的分析能力、对国际贸易实务的操作能力、对国际贸易规则的领悟能力和对国际贸易基本理论的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综合而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外贸活动。

加拿大的CBE(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它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基础,其最大特点就是不从传统的学科本位模式出发,以完整的学科体系为出发点考虑课程开发,偏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而是围绕着从事职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来设置学习课程,制定计划,教学管理,决定教学方法、步骤、内容及考核方式,从而保证学生具备从事某种职业的较高实践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的融合在一起。

CBE实践教学模式分为四个阶段:职业分析形成DACUM(课程开发Developing a curriculum)图表、学习包的开发、实践教学实施与管理、实践教学评价。其中核心是职业分析形成DACUM图表,具体做法是:由一批经验丰富的优秀从业人员将一个职业目标进行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的分析,分别得出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最终形成一张DACUM表(罗列出综合能力与专项能力)及说明,教学专家可根据DACUM表来确定教学单元或模块,若干个相关单元可组成一门课程,最后按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制定出教学计划,确定教学方法和评价模式。DACUM是一种较规范细致的方法,整个过程都力图保证职业能力在实践教学中的实现。

篇6: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论文

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论文

[摘要]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肩负着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任。从独立学院办学模式、培养目标、学生特点等方面来分析,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可行的。构建包括校园文化、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平台、保障体系等内容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在国家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下,作为创新创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学校,对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青年大学生群体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样肩负着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任。积极探索适合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目前独立学院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独立学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1]。由于独立学院办学时间较短,创新创业教育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大多数独立学院未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即使有也是蜻蜓点水,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独立学院可以从办学模式、培养目标、学生特点等方面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从办学模式来看,独立学院大多是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大多是企业)联合办学,其本身就是创新创业的产物,先天与企业联系紧密,具有创办企业的经验与优势,拥有创新创业的氛围。从培养目标来看,独立学院明确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2]。应用型人才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创新创业就是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社会活动,两者具有较高的契合度。从学生特点来看,独立学院学生的高考分数较低,大多数学生自制力较差,但是家庭条件优越,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实践动手能力强。应该说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更适合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对象。综上分析,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可行的,而且对社会发展、学院发展、大学生自身发展、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独立学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创新创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不难发现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源源不断的创新,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今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竞争。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项基本功能,而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使命,也是独立学院的核心使命。独立学院只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才能促进社会发展,完成自己的使命。

(二)创新创业教育是独立学院自我发展的需要

独立学院对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因自身体制、办学条件的限制,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处于尴尬地位。相对于公办院校,独立学院没有财政支持,相对于民办院校,办学自主权受限,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独立学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独立学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难,唯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社会声誉,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可,才能保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创新创业教育正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所以独立学院更应该抓住机遇,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探索适合自身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从本质上看,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对大学生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实现大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每个人的需求都是从低到高,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而自我实现是每个人需求的最高目标。创新创业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无论大学生将来走向何种岗位,在工作中都要面对各式各样的问题,只有拥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才能创造性地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达到较好的工作效果,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进而提高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四)创新创业教育是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客观需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加之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得就业竞争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不免遇到就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给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带来隐患。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有效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改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使大学生从单纯的被动的就业者转向创造就业岗位的创业者。大学生创业不仅能够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还能成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进而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三、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架构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构建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关键。笔者认为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包括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多元化高素质师资队伍、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创新创业保障体系等。

(一)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色文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将创新创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势在必行,形成以创新创业为荣的舆论导向,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首先,学校要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互联网等宣传途径,加强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和创新创业典型事例的宣传报道,使全体师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增强师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以创新创业为荣的校园文化氛围。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以创新创业为目的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举由创新创业竞赛、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讲座等,丰富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增长学生的见识,锻炼他们的能力。再次,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及校园建设,在校园环境建设、设施建设、制度建设上融入创新理念,让学生切实融入实实在在的创新创业的氛围中,切身感受创新创业。最后,从校风、教风、学风上下功夫,努力形成积极向上、崇尚科学、吃苦耐劳、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校园文化精神。

(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它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简单地创办企业的教育,社会发展需要专业支撑的高质量创新创业,这就需要与专业教育高度融合。只有实现高度融合,才能实现高质量地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惠及每位学生,使其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切实达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应遵循教育的普遍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大学生开展分阶段、针对性较强的创新创业教育。综上,创新创业教育应纳入大学生培养方案之中,设为必修课程,与专业教育融合,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针对大一学生,开展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的创新创业启蒙教育。尽早唤醒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掌握认识自我、认识世界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步骤,自觉地为自己做职业生涯规划。使大学生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概念及内涵,体会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厘清创新创业活动与专业学习之间的关系,了解创新创业相关政策等。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为后续创新创业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奠定基础。针对大二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基础知识教育和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教育,应该开设与创业有关的企业管理、财务管理、法律与税收、公共关系、决策评估、社会调查、市场营销等专业,使学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让大学生掌握创新创业所需的个人素质和能力,如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判断决策能力等。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自觉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锻炼。

针对大三学生,结合专业教育开展实用创新创业教育。利用案例教学,结合创业实战案例,讲解创办企业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市场调查、项目选择、商业评估、风险控制、企业融资、创业计划书的撰写等。同时利用创业模拟软件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借助模拟软件,全面体验创业的全过程,切身体会创业过程中涉及的各项事务等,增强大学生创业感性认识。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理念,有效利用专业实验室、开放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利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它们的创新思维。

针对大四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及创业实践。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是高等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业作为高质量就业更应受到重视和有效指导。在大四学生找工作的关键时期,需要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掌握就业信息的获取途径,以及求职技巧、面试技巧、决策方法等。同时,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创业项目评估,对有前途的创业项目进行扶持,配备具有丰富经验的实践导师,加强指导和服务工作,有条件地进行“孵化”,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三)多元化高素质双师型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建设多元化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是实现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创新创业教育不仅需要具有广阔的理论知识,更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也就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对于国外一些国家,我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缺乏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培养体系,导致这方面的人才短缺。办学时间较短的独立学院更是如此,所以独立学院更应该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从政策、资金方面予以保障,在职称评定、工作量计算、职务晋升等方面予以倾斜,吸引优秀教师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来。一方面注重自有教师队伍的培养,针对全院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普及教育,使所有教师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充分融合。在此基础上,选拔有意愿且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充实到创新创业的教师队伍中来,通过定期培训、选派优秀教师学习深造,鼓励他们到优秀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创业实践,用实践验证、丰富理论知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要广泛挖掘社会资源,聘请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政府官员、优秀校友、学生家长等作为兼职教师。从而打造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兼结合、多元化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

(四)多渠道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

创新创业本身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项活动,也只有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才能更好地检验理论、掌握理论、丰富理论。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是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训练的必备条件。

一是积极开展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各种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拓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交际能力等。开展假期社会实践调查,让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了解企业运营模式、行业知识、地区特点和发展趋势,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积累社会经验,开阔视野,培养创新思维,提高调查分析、归纳推理、创新创业能力。

二是有效开展实践教学。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与专业融合,结合专业特点,利用专业实验室和开放性实验室,为学生实践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并安排专业教师负责指导,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来,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是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生产实习机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专业发展及运用情况;了解工作单位对毕业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素质的要求,进一步巩固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并且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企业生产脱节的问题。

四是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动员学生参加校内外基础竞赛、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如数学建模竞赛、高数竞赛、英语竞赛、C语言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创新创业设计大赛等。

五是建立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园。对创业设计大赛中的优秀作品,经过专业评估,提供创业场地、资金、设备等,加强指导和服务,进行创业孵化。

(五)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建设

任何一项工作的落实必然需要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保驾护航,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也是一样,需要政策保障、评价体系、资金保障等支持。一是组织保障。学院应该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成立以主管院领导为组长的创新创业领导机构,成立创新创业指导中心,负责政策宣传、政策制定、教师培养、课程安排等。二是资金保障。大学生创业初期最缺乏的就是资金,应该建立校友捐赠、企业投资、学院投资、创业贷款等多渠道筹资措施,彻底解决大学生缺少资金的后顾之忧。三是评价体系。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客观有效评价教育效果是改进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组建由学生代表、校内外专家、知名企业家、学校督导组成的评价小组,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计划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同时有效利用评价结果,积极反馈给学院领导、教师,指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四、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构建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既关系到学生个人成长成才,又关系到独立学院的长远发展。因此,独立学院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志义.创新创业教育之我见[J].中国大学教学,(4):5-7.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Z]..

篇7: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之构建论文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之构建论文

【摘 要】 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实现会计本科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如何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构建统一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专业主干课程为核心、涵盖多种实践教学形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期为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实践教学; 主干课程; 体系构建

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会计本科教育目标、培养学生技能的系统工程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虽然各大高校对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都有采用,但在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范围程度、时间安排、考核标准等方面均无统一标准,“各自为政”。笔者认为要加强实践教学,首先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一步加强每个具体实践环节。我国的会计理论界对会计专业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较多,对会计教学方法理论的研究较少;国外虽然对教学方法的研究起步较早,但目前尚无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本文试图以会计本科教学的专业课程体系为核心,结合各主干课程的开设目的、内容特点、时间安排、学生在各阶段的学习兴趣及特点等,将多种实践教学形式(如,同步实训、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校内模拟实习、公司实习、实验室综合实习等)纳入其中,构建一个与主干课程紧密联系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供参考与进一步探讨。

一、以主干专业课程为基础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

图1列示了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体系,括号内标明了应采用的与该课程配套的实践教学形式。图中箭头表示各课程间的递进关系,如: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之前,必须完成对“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学习。括号内以斜体字列示的为建议采用的实践教学方式,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及对实践教学的不同要求决定是否采用。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及实施

(一)应开展配套实践教学的课程

1.会计学原理

“会计学原理”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建立和应用会计信息系统所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如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表等。

作为入门课程,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这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除了采用多媒体教学外,还应开展配套的实践教学——同步实训。同步实训是指在完成课程某一单元教学内容后所进行的阶段性实务训练。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使学生在学完一个内容后,对相关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有个直观了解,帮助学生及时、深刻地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

“会计学原理”的同步实训内容应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会计账簿的开设和登记,结账和错账更正,简单财务报表的编制等。通过实训,学生直接接触各类仿真或真实的凭证、账簿及报表,既可以避免理论课的乏味,又可以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加深对会计的理解。实训资料可以自行开发,也可以直接选用相关的“会计学原理模拟实习”教材,分段选取使用。在时间的安排上可根据进度灵活处理,实训成绩应单独考核。

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用角色扮演这种方式。例如,在讲授采购人员预借差旅费的业务时,可以设定采购人员、审批领导、出纳、会计人员等不同角色,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经济业务的实质,了解会计凭证的传递、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等,令学生在“玩乐”中轻松地学习理论知识、增长实际技能。

2.中级财务会计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其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深入了解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框架和规范体系;掌握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的具体处理方法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该门课程实务性很强,涵盖了从事会计核算工作所必需的主要理论和技能。因此,这门课程应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处理会计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职业敏感性、职业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等,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该课程应开展的配套实践教学形式为:

(1)同步实训。相对于“会计学原理”课程,“中级财务会计”的学习对学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其同步实训内容可以结合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实践性强的问题展开设计,包括存货计价、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流转税税务会计处理、股东权益的会计处理、收入的确认与计量、所得税会计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等等。比如,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同步实训,可以设计、提供股权转让协议、资产评估报告、产权转让交割单、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公司年度财务报告等多项相关原始凭证和法定依据,让学生接触、分析、运用这些实务中真实记录经济业务发生的相关凭证,培养学生运用原始凭证进行职业判断和会计处理的能力,贴近实务,增强真实感。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掌握了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和后续计量方法,给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增加了趣味性,同时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利用计算机将同步实训项目开发成可供学生根据教学进程及个人学习情况自主选择实验内容的开放型实验项目群,并配备多媒体实习指导课件及自动阅卷评分功能,使师生及时检测教学效果。目前,“中级财务会计”的相关实训资料基本上是各校自行开发的。在时间安排上应根据进度与课程同步,其实训成绩应单独考核。

(2)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一种融合启发式、互动式和探究式的实践教学方法,其目标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知识进行整合及综合运用的能力;同时,在讨论中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与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

由于“中级财务会计”较强的`务实性,其每章对应内容均应分析讨论一至两个相关案例。该课程的教学案例比较容易取得,有的教材自身就附有配套案例;也可以自行开发,或选用专门的案例分析教材。案例教学应该与课堂教学同步,成绩可以单独考核,也可以作为这门课程的平时成绩进行考核。

(3)校内模拟实习。校内模拟实习是在校内进行的以企业的一个生产经营周期的基本业务及相关资料为基础,通过编制一整套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模拟企业财会部门会计实务处理的实践教学形式。“中级财务会计”详细地阐述了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的处理方法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课程结束后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完成一套模拟实习资料,进行会计业务模拟实务演练,使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个流程有清晰、直观的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内模拟实习应该手工与电算化并行,结果进行相互验证,使学生清楚各会计程序之间的相互联系。该课程的模拟实习资料可以选用以上市公司为题材编写的会计模拟实习教材(商品流通行业或服务行业均可)。时间应安排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结束后的下一个学期,成绩应该单独进行考核。

3.成本会计

“成本会计”是会计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熟悉企业成本计算的方法、成本计划与控制、成本报表编制与分析、战略成本管理等。

该课程应开展的配套实践教学形式为:

(1)同步实训。成本会计的同步实训内容应包括: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产品计算的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通过实训,使学生接触各种成本计算单据,了解成本核算流程,掌握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并对不同成本核算方法进行应用,使其对工业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重点及特点有个直观了解。该课程相关实训资料多为各院校自行开发,时间安排上可根据进度灵活处理。实训成绩应单独考核。

(2)校内模拟实习。“成本会计”课程结束后,应安排学生完成一套工业企业模拟实习资料,以对全套成本核算流程进行完整演练。该课程的模拟实习资料可以选用以工业企业为例编写的会计模拟实习教材。时间安排在课程结束后的下一个学期,成绩应该单独进行考核。

(二)建议开展配套实践教学的课程

以下课程的配套实践教学形式各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要求决定是否采用。

“财务管理”课程通过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了解财务信息的收集、选择、分析的过程,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审计学”课程通过同步实训、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审计程序和方法实际运用的过程。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通过同步实训、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掌握特殊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及运用国际会计惯例处理复杂会计业务的方法。

“国际会计”课程通过同步实训、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了解世界主要国家的会计模式、国际会计领域中的一些前沿问题,以及财务报告披露的国际差异和跨国经营活动中的税收问题等内容。

(三)应开展的、与课程无配套关系的实践教学

1.公司实习

公司实习是指直接让学生到实习单位或校外实习基地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教学形式。公司实习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具有专业性和高度综合性,可以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了解、熟悉专业操作和工作流程,是其他各种实践教学形式无法替代的。通过实习,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意义,培养学生各种职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为今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公司实习是与课程无配套关系的实践教学方式,应在所有的专业课程结束后进行,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结束后的寒假或第六学期结束后的暑假进行。实习结束,要求学生完成实习报告,实习成绩应结合报告内容及其在实习单位或实习基地的表现单独进行考核。

2.实验室综合实习

实验室综合实习是指在校内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完成的综合性实习,一般可采用ERP模式模拟企业的财务核算、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日常经营流程。与校内模拟实习相比,从深度上讲,除了基本业务,还应涉及特殊业务和事项的会计处理,如租赁业务、债务重组业务、合并业务等;从广度上讲,不仅局限于会计专业知识,还应将审计学、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税法等多门课程及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运用。实验室综合实习对实践内容进行了拓展和提升,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验室综合实习应该在学生完成所有专业课程后进行,实习成绩应该单独考核。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实践形式,学校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采取社会调查、参观等其他形式进行相关实践教学活动。

构建科学、成熟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是完善我国会计理论,保障会计本科教育目标实现,加速会计教育改革进程的重要问题,这还需要更多的理论及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讨和深入研究,以期尽早形成科学、权威的结论,对会计实践教学进行统一规范和指导。

【参考文献】

[1] 王国付.普通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与建议[J].财会研究,.12.

[2] 张妙弟,江小明.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应用型大学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7.1.

[3] 洪荭,廖联凯.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2008.6.

[4] 杨敏.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7.

[5] 胡克琼,杨侃.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财会月刊(综合),2007.10.

篇8:如何构建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论文

如何构建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论文

摘要:实践教学设计体现了专业教学体系的设计及教学理念的实现,本文针对研究型大学设计了以研究为导向,强调带职实习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希望能够为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以及实现方案。

关键词:研究导向;带职实习;实践教学

一、引言

会计学是较为热门的传统专业,且实践应用性较强。目前我国各种类型院校大多开设了这个专业,但不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还是以教学为主的院校,实践教学都是会计学专业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已有很多学者进行了分析和研究[1-3],在相对固定的理论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实践教学设计更能体现专业教学体系的设计及教学理念的实现。因此,针对研究型大学建立以研究为导向,强调带职实习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研究导向、带职实习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依据的指导思想如下:1.以“减课增时”为基本思路。目前多数学校以课程实验为课内实验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有一些院校设计了专门的实验课程,但仍是以理论课程为依托建立的短课时的实验课程,这样的设计不易使各门课程的内容融会贯通,综合性不强。研究导向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时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将实验课程门数减少,同时增加实验课程的学时数,要求学生在一门实验课程中运用多门课程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满足提高专业职业能力的需求。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可分为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然而通常对职业能力的解读主要停留在解决一般实际问题或者复杂工作环境中实际问题的层面上,而研究导向的会计实践则强调在会计问题上的创新,包括思维创新和业务处理方法创新两方面。这里的思维创新是指会计不仅仅解决纯会计、财务的问题,而是要延伸到其所服务主体的管理问题中,从管理的视角入手,去解决相应的财务问题。业务处理方法创新是指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环境中,寻求适合主体的方法或方法组合。3.以“带职实习”为实习环节的主要方式。实习是实践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会计学专业的特殊性,实习过程很难落实,从而催生了各种模拟实践教学的手段。但是只有实践工作才是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完成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身学识的过程。因此强调带职实习是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和实现的重要方式。

三、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研究导向、带职实习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以会计两大基本职能为主导,在校内开设综合实训课程;二是鼓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社会调查及专业竞赛;三是校外带职实习。具体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如表1所示。

四、研究导向、带职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实现途径

1.校内实训体现研究导向。校内实训的专业内容主要包括三项,分别为电算化会计实训、会计与审计综合实训及公司理财与管理会计综合实训。研究导向在电算化会计实训为会计核算或管理软件的开发与设计,从简单的软件应用转向了更高层面的研究开发。其他两项综合实训的内容依托网中网的实训平台及正保集团的财智云平台建设起来。设计课程时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首先,实训课程设置时以会计两大基本职能为出发点,即训练学生完成核算—检查、管理—控制两项主要的专业能力。其次,此项训练过程安排在第7学期,在学生完成所有理论课程的'学习之后,进行综合训练。第三,训练内容研究性设计。以大型综合性案例为主,会计与审计综合实训是以审计为先导,引出会计核算的相关问题。除了设计的案例外,要求学生对上市公司在核算方面发生的最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公司理财与管理会计则是从事件出发,从财务角度进行分析测算,且在测算过程中要求学生自行设计计算工具,向模拟的管理层提出分析报告。2.专业竞赛实现走出校门前的第一步训练。虽然有研究导向的校内实训,但所有的训练都是在校内进行,学生们也是与自己的同学进行比较和竞争,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竞赛,是引领学生走出校门的第一步训练。在各级比赛当中,不同院校的学生同场竞技,使同学们一方面展示了自我,另一方面也完成了向其他院校学习的过程。3.带职实习实现学习与从业完美衔接。多数院校为会计学专业设置了分布在四个学年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几个环节,但实习学时较分散,很难与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相契合。我们将全部实习进行整合后,仅设置两次实习。第一次为认识实习,第二次即为带职进行的专业实习。专业带职实习的实现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1)实习时间点的选择。由于带职实习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此项实习的时间安排在大四第1学期的10周之后,此时恰逢各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大量实习生协助完成审计业务的周期,能够充分满足实习岗位的提供。(2)实习周期安排。近年来各企事业单位招收实习生,特别是企业招收实习生时均希望其能够有较长的工作时间,通常要求保证最低3个月的实习期,因此带职实习的周期确定为10周,再加上寒假及第8学期论文写作周期,基本上能够满足实习单位要求。(3)实习岗位的资源获取。目前带职实习的岗位并不充分,根据我校的经验,实习岗位有两类:一是来源于学生就业单位以及与学校签订实践基地协议的企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岗位;二是与我校签订协议的会计师事务所,可提供一定量的审计助理岗位。(4)实习导师的配备。在带职实习中,我校采用了双导师制,一方面由学校指定理论导师,侧重指导学生在实习中寻找问题,进行专业性的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实习单位配备导师,指导学生尽快熟悉并完成实习单位交办的具体工作。(5)实习过程管理与成绩评定。实习过程的管理由两位导师共同完成,同时实习成绩也由校方及实习单位分别评价并确定最终成绩。学生在完成带职实习后,结合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完成毕业论文,从而将学习过程、研究过程与未来的从业紧密结合在一起。

五、结语

经过两个教学周期的实践,研究导向、带职实习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在我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两年我校毕业生被更多的国内外知名院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进入四大及国内排名前几位的会计师事务所就业的学生比例也在不断攀升。但是研究导向、带职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关于研究性问题的设计就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需要教师在研究方向确定及研究问题的更新等方面有巨大的投入。另外带职实习的过程管理也是另一个重点,保障带职实习的有效性则需要校企进一步的对接与合作。

参考文献:

[1]刘翠侠,等.“全过程递进式”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财会月刊,,(3):120-122.

[2]张青,等.本科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河北企业,2016,(4):125-127.

[3]周冶芳.构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J].商业会计,,(16):120-123.

篇9:高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论文

高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论文

摘要:会计作为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让学生们学习到系统的、具有一定深度的理论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且现阶段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企业在招聘所需的会计人才的时候,都会要求其具有一定的会计从业能力,也就是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但目前相关会计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正缺乏这一方面能力。所以,为了使毕业生更加适应当前的就业环境,需要改革现有的会计教学体系,以从业能力为导向来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基于此,结合四方面的会计实践教学现状,论述构建以从业能力为导向的高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从业能力;高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其实也相当于一个生产型的企业,学生就是企业生产出的产品,学生的就业情况相当于产品在市场中得到的认可情况,而这也决定着企业的生存状况。一般来说,学生的就业情况取决于学生自身的从业能力,而会计类的学生所需要的就是更加综合性和具有操作性的从业能力。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实践教学能够有效地补充理论教学的不足,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很难接触到具体的会计实物,也就更加难以了解实际生产经营中的企业业务。所以对学生来说,会计的理论教学课程通常是抽象的、难懂的和乏味的,会计核算的相关资料很难形成一个体系,学生对于课堂中教授的理论知识就更加难以理解。但是实践教学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能够让学生看见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工作内容,如凭证和账簿等,并亲自参与到相关的工作当中,能够有效弥补理论教学中的不足。

一、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实习基地难落实

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企业和公司等经营单位都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并没有为学生提供实习服务的义务,有些甚至不愿意让学生来实习。究其原因:其一是因为实习的学生通常在公司待的时间不会太长,学生在熟悉了相关业务后就会离开,所以大多数的企业认为实习生的到来只是添麻烦,加上有些实习的企业会计资料会涉及到一定的商业机密,这些资料企业领导人员并不愿意让学生接触;其二,会计的工作需要具有连贯性和严密性,无论哪个环节出错都会影响到整个全局的运行,所以有很多的实习单位并不放心将这些业务和工作交给实习生;其三,因为实习生在实习期间需要企业的相关人员带领和引导,这样就会占据公司在岗人员的大量工作时间,甚至会造成工作人员自身工作都不能及时处理。

(二)实习经费较缺乏

目前,我国在教学经费方面较为紧张,尤其是经济较落后的地区,在学生实习上所花费的经费实在有限,而花费在实习基地建设和实验室建设中的经费就更加稀少。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其待遇也较为优厚,这就导致了大量的具有会计专业知识的师资力量严重流失,加上近年来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两者供不应求的状况使得计划经济模式下的集中实习模式发展越来越困难。

(三)实习资料缺乏操作性

有些学校在缺乏可操作性的实习基地时,就会建立相关的会计模拟实验室,通过寻找一些相关的会计资料来让学生模拟实习,然而在进行模拟实验前,资料的准备通常过于强调真实性,就会造成某一时期内的企业会计资料出现照搬照抄的情况,缺乏代表性,并且这些资料也没有经过一定的加工、整理和分析,显得极为杂乱。企业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得很多的业务都让学生无法下手,加上大量的模拟资料和实际的情况其实相差甚远,有些甚至直接是教师为了教学的需要而编造出来的企业数据,缺乏客观依据性,这样的模拟实验只会影响会计知识的学习,严重缺乏真实感,大大降低了会计模拟实验的可操作性。

二、以从业能力为导向的高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优化课程内容设置

会计课程的设计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和岗位能力的要求,所以高校的课程设置应该以岗位能力为导向,保证课程和岗位能力相适应,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于学生的从业能力的培养。一般情况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计的业务会涉及到很多方面,如物资、工资和企业资金的核算及审核等。所以,在设计会计专业的课程时,应该着重分解其相关的业务,再有针对性地实施实践教学,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并保证学生能够接触到相关的会计实际工作流程,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实施相关的操作流程。而教学的内容应该尽量涉及到有关会计业务的方方面面,并适当增加实践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体验并熟知会计工作的操作流程,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记忆,培养学生的从业能力。

(二)优化实践教学设置

会计的实践教学应该着重注意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以市场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所以在课程的设置上一定要重视实践环节,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力,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良好的从业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将理论知识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去,确保学习和工作保持一致性。而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从而优化实践教学的设置,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从业能力。另外,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将书本里的知识融入到实际的工作中去,从而提升学生的分析、探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应该加大对于会计实践教学的投入,加强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设置相应的会计实验室,并积极与社会上的企业进行合作,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最终达到不断优化会计教学的实施和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的目标。

(三)开展工学结合教学

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实施工学结合,能够有效促进高校专业设施建设和教学体系改革,有效增强学生的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学校的市场竞争力。而高校要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就需要和企业建立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的场所和设备,而学校则为企业提供相应的高素质人才,两者相互补充,共同进步。校企的合作的主要方式是订单式的人才培养,企业能够依据自身所需来设置相关的课程,进行教学安排,充分发挥其选拔人才的作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机地融合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还能够将学生的学习、训练和实践等环节一体化,从而提升学习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另外,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还能将财会等专业性的专家讨论会引进学校的教学活动中,让校内的教职人员和专业能力更强的专家进行合作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专业化和职业化,从而培养良好的从业能力。

三、结论

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评价标准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而实践教学体系能够有效地培养出高质量的就业人才,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其实就是一种实践教学战略,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在实现全面教学目标,促进教学与生产相结合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高校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通过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来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向社会和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从而深化高校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戴卫平.会计电算化培训与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探索[J].考试周刊,2016,(7):160.

[2]闫迎接.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构成与培养[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8):180.

[3]于浩洋,李长福.浅谈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J].商场现代化,2016,(4):176-177.

[4]李婧.加强会计实训课的教学提高学生财务处理能力[J].中外企业家,2015,(3):170.

篇10:环境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论文

关于环境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论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问题日趋严峻,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开拓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环境保护高级专门人才,是环境工程专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地方高等学校,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始终坚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逐步改革和完善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

环境工程高等教育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原有的实践教学己不能适应新时期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分析近几年来环境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依据以下三个基本原则,对我院环境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和优化。

1.突出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并通过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切实发挥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2.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养,建立集教与学、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3.将实验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结合,努力将现代教育技术和模式运用于实验教学过程中。

(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一个完整与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需要以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据,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从学科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出发,我们将实践教学划分为“基础实验教学”、“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三个基本模块。每一个基本模块都是由若干具有自身特点的单元组成。整个体系是按照学生能力形成的不同阶段,从基本实验能力的形成,专业知识的拓展,实践能力的提高,逐步完成由理论到实践到能力的过渡,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实践

(一)基本实验教学

基本实验教学是促进学生深化理论知识、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创新思维的基本模块,主要包括基础实验、技术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课等实践教学环节。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这一模块的教学已有比较成熟的模式,但仍存在问题,为此我们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1.优化原有实验教学内容,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针对传统实验教学大量开设验证性实验,缺乏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实验的主要问题,我们组织教师对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总体优化设计,更新、精简传统教学内容,加设计性、综业课程实验中,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占87.5%。

2.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提高实验效果。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扩大,实验教学用房日趋紧张,学院虽然加大了实验设施的投资力度,但仍未从根本上改变资源紧张的局面。为此,我们根据实验教学内容的相似性建设了“多功能实验室”,女“环境监测”、“环境化学”等课程实验安排在一个实验室,既解决了实验室总量紧张的问题,又克服了实验室功能分割、闲置时间长等问题,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解决了实验室用房与教学要求不匹配的难题。

(二)校内实践教学

1.加强课程设计份量,强学生工程设计能力。以课堂教学为主线,提出课程设计任务和技能动手的机会。具体措施是:主要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均开设课程设计,使设计思想贯穿于教学环节的始终,如“化工原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等课程安排了1至2周的`课程设计,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演练有机结合。

2.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在校学习的总结和检阅。为了真正发挥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重点实施了如下改革:

(1)严格审查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学院建立由教授和退休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对毕业论文的选题严格把关,要求论文选题要有一定研究或应用价值,并以科研或工程实际为主。

(2)探索“目标”培养模式。近年来,毕业生因去向不同对毕业环节提出了不同要求。为此,在加大毕业设计类论文比例的前提下,尽量安排考研同学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做论文类课题;准备就业的同学尽量安排设计类课题。

(3)探索“多途径”培养方式。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多,但师资总量变化不大,毕业论文期间出现了指导教师短缺、实验室紧张等问题。为了保证毕业生培养质量,积极探索多途径保障毕业论文顺利开展的方式,如采取与有科研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的研究院(所)、工厂和环保企业联合培养的方式,与相关单位的研究人员或工程技术人员联合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让学生通过参与实际研究或工程项目得到更全面的锻炼。通过采取上述方式,学生提前参与了实际工作,为就业或继续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4)督促指导教师加强毕业环节过程监控,并进行前期、中期和期末阶段检查,严把答辩关,提高了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化水平和质量。

3.充分利用校内外的科技平台,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我院环境工程专业是河北省重点学科,依托学科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先后组建了“河北省污染防治生物技术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制药废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该技术中心可开设开放性实验,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和开发;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实行导师负责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组织学生申报学校课外科技活动或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创建“教授论坛”,邀请校内外知名的学者、专家就专业最新热点问题和进展作学术报告,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校外实践教学

近年来,面对实习经费紧张,招生规模扩大的现实问题,我们在实习方式上动脑筋、想办法,在组织上周密安排^保证了校外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1.认识实习内容多样化。综合考虑实习时间、经费和条件等因素,安排2周的认识实习,并尽量保证实习内容多样化,如参观重点企业环保设施、实验室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模拟装置;观看污染防治技术的光盘录像、现场调研等。由于实习内容多样化,且考虑到学生步入社会后需具备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2.生产实习与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结合。生产实习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能力、思考能力和设计能力的重要环节。按照学生技术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进程,将生产实习安排在三年级。采取的具体措施是将生产实习和“产学研”三结合实践教学基地有机结合,建立起学生、学校、实习基地之间的联合培养方式。

3.毕业实习注重对学生综合技能的训练。例如针对污染治理设施实习中,要求学生通过实习掌握其工艺过程、设备(构筑物)的功能及设计、操作运行条件、工程的平(立)面布置,了解土建、配电及暖通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学生通过实习找出污染治理设施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和言传身教,提高其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精神。

4.社会实践内容注重突出专业特点。社会实践是学生以社会为课堂,利用假期和业余时间,以人民群众为教师,主动参与进行人格塑造、角色转换、专业学习、技能培训的实践活动。根据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从方式上采取组织社会实践小分队的形式,在实践内容上主要包括了解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现状,群众的环境意识,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发展及应用情况,环保产业发展,历届毕业生发展等等,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更深入地了解专业内容,并将所学内容运用于社会实践中。

三、实践教学质量保证措施

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建立完善的基础条件,又要有科学的组织和管理体系,才能真正发挥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1.充分发挥科技平台作用。学科专业的学术水平、科研水平是决定实践教学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我院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开放性实验的设置创造了良好条件。

2.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实践教学质量提供基础保障。我院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服务的原则,在省内积极与相关部门和企业合作进行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开发的相关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消除污染、保护环境、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我院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制定和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及考核体系。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总结修正,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及考核体系。主要包括编制实践教学管理办法、考核细则、奖惩办法等,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四、实践教学改革效果

实践证明,我院从基本实验教学、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三个方位展开的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效果明显。

1.基本实验教学改革成效。自我院开始设计性实验的建设,多名教师积极编写设计性实验指导书,在实验指导书中仅给出实验目的、内容、要求和设备操作规范,要求学生根据指导书的要求,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和自己独立完成实验。三年来,每年有40余名同学参加开放性实验,利用业余时间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实验研究,在实验过程中锻炼了实践和创新能力,并完成了多篇优秀实验报告,有的学生还撰写了学术语言文言化的复古倾向--一个值得关注的语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浅析“教学学术”视角下大学教师教学责任意识剖析传播学术中的“欧洲中心主义”――亚洲中从Ontology的译名之争看哲学术语的翻译原则试论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的依据与路径论析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学术责任中学的学术:一个亟待关注的话题试论学术嬗变中的教育创新环境法学的学术特色与贡献

,论文写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学生在自主参加设计性实验的基础上,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挑战杯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10余项。

2.校内实践教学改革成效。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环节中,引入工程经济的观点、工程最优化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强调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的原理和技术解决实际环境问题能力的锻炼,改革成效显着,每年都有一些学生被工程类单位接收并成为业务骨干,同时学生良好的综合技能也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三年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与科研项目、工程设计结合率达到100%。

3.校外实践教学改革成效。其一,我院多年的产学研合作结出硕果,目前有12家企业与我院合作建立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每年有大批学生到实践基地锻炼和实习,通过深入现场了解生产工艺流程、污染处理效果等方面的情况,通过亲身经历让学生将理论和工程实际有机结合,完成了理论到实际的跨越。其二,将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现状和发展、社会对本专业人才要求的重要手段。学院利用寒暑假,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地点选择上兼顾学生的专业和兴趣,让学生在看、做、体会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强社会责任感,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总之,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篇11: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论文

摘要:会计的不断发展对会计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提出了构建以“项目库”为平台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指出其构建思路、主要内容及保障措施,培养满足现代企业要求的会计人才.

关键词:项目库;会计实践教学;构建

随着会计的职能由“核算”到“管理”的变化,高级管理型会计人才成为现代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高级管理型”会计人才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实践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还要求具有规划、预测、决策及创新等综合能力.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提高学生实践应用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构建完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成为会计专业的一个重要课题.

篇12: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论文

现有校内的实践教学一般是在所有理论教学完成后,在学生毕业的在最后一年或一学期进行一些校内会计模拟实验或校外实习,在此之前,尽管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专业课程,但学生甚至都没有见过具体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各种账簿等,对具体的业务账务流程一知半解.毕业前短期内进行一些综合性模拟实验教学,这不遵循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对于培养高级管理型会计人才的要求相距太远.基于项目库平台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提出建立实验项目库,项目库里有各专业课程对应的章节性单项实验项目或单元实验项目、也有分课程的综合性实验项目,还有专业和学科性的综合性的集成实验项目,这种多层次多梯度的实验项目库可以满足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以此项目库为平台,可以开展和专业课程同步的实验教学,也可以进行高层次的综合性集成实验项目,还可以满足毕业实习项目要求,大大有益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基于项目库平台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重点在于项目库这个平台的建立,其建立的成功与否,是否遵循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直接关系着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及综合能力的高低.项目库是由很多实验项目构成的,它是开展会计实践教学的物质基础,项目库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1)围绕理论课程,循序渐进的原则.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由理论到实践的原则,围绕理论课程,建立起由章节性单项实验项目、课程性综合实验项目、专业性综合实验项目和学科性综合实验项目四个层次组成的校内模拟实验项目和校外实践项目组成的项目库.(2)体现既重视应用能力培养、又开拓创新能力的原则.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项目库既要有训练单项会计基本技能的实验项目、又要有培养会计专业技能的综合性实验项目,还要有在此基础上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决策的创新性实验项目,体现了对会计人才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开拓.(3)项目丰富多样,具有可选择性原则.无论是何种实验项目,都有多个实验项目资料可供实验教师和学生选择,避免所有学生都进行同一个实验项目.项目的丰富多样性,既便于教师分组实验教学,也便于学生根据教学重点或自身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自行选择实验项目,进行针对性训练.另外,实验项目库要与时俱进,根据理论知识的最新变化,及时进行更新与升级.(4)既包括校内模拟实验项目,又有校外社会实践项目.校内模拟实验的最终目的就是将校内所学灵活、熟练运用于实际当中.校外社会实践项目可以检验校内教学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促进校内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完善.

2基于项目库平台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基于项目库平台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内容是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利用项目库资源,将实践教学的具体实验项目,合理安排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这就构成了会计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根据理论教学进度安排以及应用能力发展规律,基于项目库平台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四层次”:

2.1校内模拟实验部分

2.1.1课程章节性单元实验项目该类实验教学一般是伴随着理论教学开展的,目的是加强对理论课程中某个章节重点知识的认知和掌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是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最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第一步.比如在《基础会计》理论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利用项目库中的实验项目,开展理论教学同时进行实践教学,可以进行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实验,然后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并进行审核的实验,再进行开设和登记会计账簿实验,还有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实验,以及结账和错账更正实验、最后进行编制会计报表的实验等,这些单项实验均随同理论课进行,让学生切实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在《统计学》课程中,根据理论课程教学进度分阶段开展调查问卷设计、数据收集、数据整理与显示、相关与回归分析等实验.在《成本会计》课程中,根据理论教学可以开展分配要素费用实验、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实验;再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的实验;还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实验.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可以单独分子系统开展系统管理实验、总账系统实验、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实验、供应链管理、工资管理实验、UFO报表管理等实验项目.对《财务管理》课程,可以按教学进度分步进行融资规模、融资方式、融资结构决策实验;项目投资决策实验、证券投资决策实验、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实验、存货决策、财务预算实验、财务报表分析实验.在《审计学》课程中,分阶段开展制定审计计划实验;货币资金审计实验以及四大循环审计实验;最后出具审计报告实验.

2.1.2课程综合性实验项目经过第一阶段课程章节性单元实验项目的教学之后,学生掌握了有关一些单一知识点的基本应用方法后,再开设课程综合性实验项目,使学生系统、完整地掌握某一专业课程的知识、方法和技能.专业课程性实验项目可以根据《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在该课程理论教学和配套的章节性实验教学全部完成之后,开设专业课程综合性实验周,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业务,从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开始,直到编制会计报表,使学生完整系统地掌握整个会计循环,形成对会计工作流程的初步、整体的认识.开展《会计电算化》实验,将启用的其他子系统与总账系统统一起来,完成一整套电算化处理,这样既进行手工方式处理,又进行电算化处理,使学生会计核算技能得到有效的巩固和提高.

2.1.3专业综合性实验项目专业综合性实验是指将同一专业的多门主干课程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加以综合运用的实验,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实验将专业主干课程的知识、方法和技能融通与整合,形成系统、完整、全面的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体系.在所有的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和前两阶段实验教学之后,开设《会计专业综合模拟实验》,从原始凭证的取得、填制及审核开始,到编制会计报表,并进行财务分析和会计报告审计,完成一个会计期间的会计业务处理、财务分析、审计等工作,涉及《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分析》、《审计学》等课程.完成了手工方式处理之后,再利用相关软件进行会计电算化处理、财务分析及计算机审计等,并将手工处理与电算化处理结果进行比较,让学生从多方面扎实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2.1.4学科综合性实验项目现代企业需要具有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管理型会计人才,不仅要扎实掌握会计专业技能,还要熟悉相关专业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学科综合性实验是指将会计专业与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相关专业的知识、方法和技能融会贯通组成的集成实验,使学生获得一个有机整合的、彼此关联的方法、技能体系,培养其综合思维与创新能力.《ERP沙盘模拟实验项目》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实验,它模拟真实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财务角度透视了仿真企业整体运营过程,实验内容涉及企业战略及目标的制定、财务预算的编制、市场预测、资金需求计划及筹资、物料需求计划与采购、市场营销、新产品的.研发与认证、生产能力规划、固定资产的投资与改造、生产管理、业绩评价与股利分配、财务分析、人力资源的管理等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的内容,在实验时均要予以综合考虑和平衡规划,为实现企业目标,实验人员必须全力配合,由此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与想象思维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该实验项目一般是将实物沙盘和ERP管理软件结合运用,利用ERP管理软件对模拟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动态管理和实时控制,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融合.该实验项目通常以分组对抗性的形式进行,增加了该实验的灵活性和趣味性,也更加接近企业实际环境,提升学生知识体系构建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2.2校外社会实践部分

该部分包括社会专题实践项目和社会综合实习.社会专题实践项目是指定具体的实践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社会实践,可以组织会计学专业学生下基层开展专题调查活动,并撰写专题调查报告.社会综合实习是深入到企业,进行真实的企业会计工作.

3实施基于项目库平台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措施

3.1多样化的实验场所

现在大多数老师和学生都认为要进行实验教学,一定要有一个专门的固定的实验室,实验教学一定要在实验室集中进行,因为实验室的有限性,这种传统思想会减少实验教学的开设.基于项目库平台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要求转变思想,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条件,可以根据课程和实验项目特点,随理论课程同步在教室进行,或学生自己在寝室、自习室分散进行,也可以建立网上“虚拟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只有那些需要实验教具才能完成的实验项目才有必要建立专门的实验室.

3.2灵活多变的实验教学时间安排

现有校内模拟实验都是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在校集中统一进行.由于受教学时间安排的局限,实验效果也大打折扣.基于项目库平台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可根据实验项目特点,可以要求学生在某一时间段内,在课余时间或课堂与理论课同步完成;也可以安排在假期由学生自主完成(如社会调查、统计分析等);还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完成等形式.这样充分利用了“课外”时间,摆脱了课时的限制,能够极大地提升实验效果.

3.3创新独特的实验教学方式

现有校内实验教学方法一般主要是通过教师的面对面指导,让学生在实验室集中完成,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消化和吸收知识,甚至由于时间过紧,只知道照着老师的指导来完成实验任务,根本来不及消化和吸收,更别说思考了.改革后的实验教学体系,要求变革教学方式,改变教师的“主导”地位,根据实验项目特点采用独特的适宜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主动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实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先研究讨论,老师再集中分析答疑;对于实验中个别存在的问题,可个别答疑辅导.答疑辅导方式可以是面对面式、电话答疑、网络在线答疑与辅导等方式,随时随地进行教学,做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综合素质及能力.

参考文献:

〔1〕鞠成晓.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当代会计,(5):68-69.

〔2〕杨惠,张更生.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讨[J].凯里学院学报,2015(2):173-176.

〔3〕汤健.论构建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实践教学体系[J].财会月刊,(33):96-98.

〔4〕李勤.应用型会计本科实践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财会月刊,(21):106-108.

〔5〕赵秀芳.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讨[J].财会通讯,2011(16):34-36.

〔6〕杨定泉.会计实验教学体系构建初探[J].财会月刊,2010(15):97-98.

篇13:构建独立学院科技创新平台实践研究论文

构建独立学院科技创新平台实践研究论文

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是高校科研发展的基础要求,也是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实际创新性地提出科技创新平台的内涵定位、功能特性和主要类型,总结独立学院科技创新平台存在的问题,分析面临的形势需求,并就独立学院科技创新平台的组建及运行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国家“十一五”发展期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众多高等学校的自主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大增强,科技创新越显重要,科技创新对国家的经济建设的贡献度也大大增加,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得到高校重视。在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的战略考虑中,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持续发展依然提出了高要求和高期盼。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更明确提出优化创新组织体系,支持高校组建跨学科、综合交叉的科研团队。从中可以看出,国家对高校科技创新从未放松要求,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加快发展、深化改革的产物,由于发展时间不长,在科学研究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存在不足,一定程度上,远远落后于普通高等学校。10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文件,明确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决策部署,推动高校转型发展,并建议地方应将民办本科高校和独立学院纳入试点范围。文件指出,独立学院转型发展是趋势所向,而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是转型发展极其重要战略部署。因此,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培养高校教师科研水平,提高独立学院科研能力,是保持独立学院持续竞争力,促进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科技创新平台概念和功能特性

(一)科技创新平台的内涵定位

科技创新平台是整聚科学技术资源、具有开放共享特征、支撑和服务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的科技机构或组织。科技创新平台主要是依托国家发展计划性建立的重点基础研究基地、研究开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高校自身建设的研究平台、学科专业实验室等构成的高效共享的合成体。

(二)科技创新平台的功能特性

1.科技创新平台的基本类型:

广义上科技创新平台一般可以分为研发类和服务类两个基本类型;根据所属资源、功能作用、服务对象等,还可分为科技研发实验平台、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四类。

2.科技创新平台的基本特征:

科技创新平台具有三大重要特性: 一是对资源的聚集性。科技创新平台能够为科研提供科研所需要的人才,经费,能够为科研人员提供科研技术指导。二是创新平台运行开放性。科技创新平台对外开放共享,提供资源、技术和信息等服务。三是创新平台载体多样性。科技创新平台有复杂多样的名称,“平台、中心、基地、实验室、网、台、站”都可以是其具体的表现形式。

二、独立学院科技创新平台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国家虽然加大了对科技创新平台的关注,在资金方面加大了投入,在技术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指导加大了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力度,优化了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平台的结构体系,但针对独立学院还没有相关政策,与普通高校相比,独立学院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一)缺乏相关政策支持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重点提出了国家发展计划中,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而独立学院作为特殊的高等教育模式,还没有相关政策扶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二)重点实验室总量不足

主要共享母体学校资源,独立学院自身的重点实验室以单科为主,学科交叉、团队协作不够,规模偏小。

(三)独立院校相对缺乏高层次的学术人才作为学科带头人,创新能力比较匮乏

独立学院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如果没有高层次的人才指引方向,那么他就很难在科研创新方面有所作为,就很难培养学院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学院主要依托母体学校师资力量,顶尖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严重不足,高水平的领军人物少之又少,亟待引进或培养。

(四)资金和人力投入不足

独立学院受办学性质限制,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远远不够搭建一定数量的科技创新平台,严重依靠母体学校资源,导致科技基础条件建设进展缓慢,水平不高。

三、构建独立学院科技创新平台的对策

建立适合的科技创新平台,刻不容缓,但是这个问题并没有被独立学院充分重视,同时科技创新平台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运作模式和特征规律没还需要各独立学院摸索和探究,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引导独立学院转型发展,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成为了重中之重。本文根据我国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 以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为例,就如何组建我国独立学院科技创新平台进行了探索。

(一)促进科技创新平台跨学科、跨学校发展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应该与高校的功能相一致,应该有四大方面的作用:一是进行高平水平的科学研究;二是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三是为社会提供一流的服务;四是文化传承与创新。这是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条件。科技创新平台以国家政策为主导,以国家体制改革为契机,对独立学院来讲,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在选择突破点的时候,不能好高骛远,应与母体学校高层次人才共同组建科研团队,以合作发展为指导思想,在缝隙中求共存。同时强化平台的自由发展功能,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从而全面提升、推进平台的跨越式发展。

(二)以高端人才为核心,建设创新团队

在新世纪,人才是发展的关键因素,高端人才更是社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高校的四个基本功能: 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和创新,可见人才的重要性。独立学院相对来讲,科研能力较薄弱,学生相对来讲学习科研能力较弱,加强对老师科研能力的培训和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刻不容缓的任务之一。同时培养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高校的主要功能之一,创新就是生产力,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青年教师年富力强,加强对他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独立学院要提供学生创新平台,依靠科技创新平台吸引、凝聚本学科的创新人才和其他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利用该平台进行创新研究。

(三)建立健全的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制度

实行母体学校和独立学院共同管理人事和教学,平台管理科研的矩阵式科学管理模式。以科研人员为链接点,实行学校和平台双重管理,明确学校和平台各自的职责,即学校主要负责管理平台人员的人事关系,管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平台主要负责给高校教师提供学术指导,课题申报,管理,督促其按质按量完成科研任务等。此外,独立学院还需要制定适合创新平台运行的管理制度,在现有的条件下,提高母体学校先进仪器设备的共享使用率,同时调整或整合平台内科研资源、资金运转、人员安排,加强科学技术推广和应用,提高地方经济效益,从而不断扩大独立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篇14:探讨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的构建

探讨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的构建

摘要: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应依托综合实验室的建设 及详尽的实验教材开展分行业分岗位的校内综合实训,以解决目前学生难找实习单位,校外实训基地流于形式,校内实训综合性不强等问题。

关键词:独立学院;会计学;

实践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18-0057—02独立学院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产生以来,近年来发展迅速。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截至6月19日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有292所独立学院。以笔者单位所在的天津地区为例,就有1O所独立学院,其中有5所开设了会计学或者财务管理专业,或者二者兼而有之。绝大多数独立学院也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其培养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一、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面临的问题

(一)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所需师资不足因为会计学专业就业面广,专业与岗位容易对接等优势,再加上扩招等原因,使得每年的会计学专业的招生人数均较多。而在开展实践教学时,往往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别指导,因此所需教师较多。另外在开展实践教学时,要求教师能够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辅导,而不仅仅只是理论知识的运用,因此需要教师不仅具有较高水平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而从独立学院的师资来看,其自有专任教师绝大多数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研究生,虽然很多教师自己考取了会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但也缺乏实践经验。而外聘教师大多时间有限,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做实践指导。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协调性差实践教学应在理论教学之后开展。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以后再进行实践教学往往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具有头脑灵活,兴趣广泛,善于交际,但同时也普遍存在着学习基础不扎实,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因此,学生往往是在理论知识没有掌握好的前提下就马上开展实践教学,给本就不多的辅导实践教学的老师带来较大的困难。另外,实践材料的单一等问题也容易造成学生互相抄袭,依葫芦画瓢,最后虽然也按时完成了实践内容,但效果往往较差。(三)校内会计实践时间短综合性不强独立学院的校内会计实践活动一般包括诸如《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总体学时中分出l0学时左右的依托实训教学平台的实训课程,课内实训时间较短。学生虽然可以自行课下练习,但缺乏教师指导,效果较差。手工会计实训、会计综合大演练等专门的实训课程,虽然学时较为充裕,但实践材料往往是一个中小型工业企业一个月的会计业务,:所涉及的实训内容往往只偏重于会计核算岗位,内容较为单一,综合性不强。

(四)校外会计实训基地流于形式由于财务工作的保密性等特殊要求,使得绝大部分企事业单位能够接收的学生数量有限,即使接收也不大可能让学生自己真实地参与到企业的财务工作中去。从笔者近几年参与学生专业实习答辩的情况来看,学生去企业实习,往往从事的也是诸如整理凭证、查看账簿报表、打杂等工作,真正能够亲身参与企业财务工作的是少之又少。另外,专业实习采取分散实习的办法,但学生数量的庞大使得学校对每位学生实习效果的考核成了一个难题。

二、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实验环节

1.课程实验。会计学的核心专业课主要包括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等。首先,应在相应的专业课中包含充足的实验学时。笔者建议的理论学时和实验学时的比例为二比一。并且实验学时应穿插于理论学时之间。可以借鉴国外某些大学的做法,每周有两节理论课,搭配一节实验课。这样,可以发挥独立学院学生愿意自己动手实践的特点,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且能让学生有学以致用的感觉,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会计学原理课程应在讲解完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的填制等后,结合相应的教学平台开展计算机模拟实验。同时,在相应的手工实验室开展单项手工实验。另外,还有会计电算化,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等这些本身实践性较强的科目,更应该增加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

其次,在一门课程的理论部分全部讲完之后,还应利用小学期的时间开展相应的课程设计。比如在学习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之后,可以设计一个中型工业企业的资料,在资料设计中要尽量将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所讲述的各类型的业务融入其中,使学生完成从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等一系列工作。

通过课程实验,主要使学生掌握每门课程的知识点并通过实际操作将其与实际工作相联系。

2.综合实验。在大二,大三,开展ERP沙盘模拟实训及竞赛等活动。通过开展模拟实训使学生了解企业活动流程,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大四上学期,学生已经学完绝大部分专业课之后,开展综合实验。学校应着手建立分行业的综合实验室。综合实验室应包括模拟供应商企业财务室,模拟主要工业生产企业财务室,模拟委托加工企业财务室,模拟商业企业财务室,模拟银行,模拟税务机关,模拟会计师事务所。其中,模拟主要工业生产企业财务室设置出纳一名,成本会计一名,往来会计一名,税务会计一名,内部审计员一名,会计主管一名。其他模拟实验室也根据实验材料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岗位设置。

在实验材料的设计上,要将这几个模拟实验室的业务进行串联,使得学生通过实验能够搞清楚企业、税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银行之间的`关系。另外通过不同的岗位之间进行轮换,使学生不仅掌握工业企业出纳,会计岗位的职业技能,而且能够掌握商业企业、金融企业、税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等所需的会计、审计、税务等各种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从而使得学生在择业时能有更多的选择,适应更多不同的岗位。

为了实现综合实验,需要做比较多的前期准备工作。硬件上包括学校实验室场地、办公桌椅、计算机、财务软件、凭证、账簿、报表、印章等的提供。软件上能综合使用这七个模拟实验室的材料的编写也十分重要。实验材料可按这七个模拟实验室分别进行编写。首先应将每个实验室所需的岗位及岗位职责论述清楚,其次编写每个实验室所涉及到的业务及实验要求。业务至少应包括十一月、十二月、一月 个月的连续会计业务,在业务编写时应注意几个实验室之间的业务往来关系。最后还应明确实验的考核办法。考核办法应包括实习态度是否认真,团队精神如何;业务完成情况如何等。制定考核办法时务必要制定细节标准。比如每位同学的打分应包括其轮换的全部岗位的分数,每个岗位的分数分别由与其共同实习的同学以及指导教师的打分加权取得。

篇15:独立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工商管理论文

1引言

目前,教育部批准的已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独立院校有近200所。这些院校为了能在国家新近出台的院校管理政策中存活并立稳脚跟,必须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科特性及专业培养目标,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同时,现代化的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如何创建独立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新路子进行了深入探究。

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论文

独立学院教学质量外部监控体系研究

加强系级教学督导工作,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论文

多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与创新论文

浅析多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与创新的论文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广告学论文优秀论文

浅谈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教育论文

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论文

工商管理实践教学论文

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理念的研究

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论文
《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论文(锦集15篇)】相关文章:

浅析比较研究中美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论文2022-10-02

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论文2023-09-12

计算机音乐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论文2024-04-05

应用型大学统计学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探究论文2022-05-06

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究论文2022-11-09

ERP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论文2023-09-16

简谈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论文2022-08-19

生物工程专业实验体系中PBL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论文2022-05-06

浅谈地方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论文2023-11-21

独立学院线性代数教学点滴论文2022-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