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现代社会中的儿童心理压力源论文(精选7篇)由网友“耳机绳子断掉了”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探讨现代社会中的儿童心理压力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1:探讨现代社会中的儿童心理压力源论文
探讨现代社会中的儿童心理压力源论文
压力是现代社会最普遍的心理和情绪体验。当成人被各种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时,往往会羡慕天真烂漫的孩子,向往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其实孩子的生活中也有压力,只是孩子没有意识到那是压力,正因为如此儿童的压力常常会被家长和教师们忽略。有时孩子感到压力存在,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往往无法清楚地讲出来,因此很多时候无法得到成人的及时帮助。同时,因为他们自身的知识经验的缺乏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限,常常不能自己解除压力,所以当压力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时,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严重的甚至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相当复杂,心理学家将这些具有威胁性或伤害性并会带来压力感受的事件或环境称为压力源,并在研究中对造成压力的各种生活事件进行分析,提出三种类型的压力源。它们分别是:躯体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和社会性压力源。现代社会中儿童面临的压力源主要是心理压力源。心理压力源是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如心理冲突与挫折、不切实际的期望、不祥预感及与工作责任有关的压力和紧张等。①对儿童来说,心理压力也是一种身心经历,当儿童感觉到周围的各种环境或事件后,如果觉得这些事物或事件具有潜在的威胁性,而自身又不能适应或改变时,就会产生心理压力。造成这些压力事件的心理压力源主要有:
一、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社会生活中有特殊作用。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特别是对12岁以下儿童的德育教育而言,起着学校及社会教育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教育期望过高
“望子成龙”虽自古皆然,但随着我国社会的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当今的中国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更为迫切。这样的心理驱使他们对子女的期望过高,他们非常重视早期智力开发,学业上更是要求严格,几乎剥夺了孩子所有的本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期望他们能在各方面全面发展、出人头地。更可怕的是家长往往还将这种期望通过不合适的语言和行动等传达给子女。
教育期望理想化对孩子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因为家长的期望多是以自己的理想或社会的要求为基础进行的“想当然”式的设计,而很少顾及或全然不顾孩子本身的兴趣、能力和体力。家长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塑造出“神童”,也可以塑造出任性倔强、自卑懦弱、反抗或冷漠的“问题儿童”。家长的期望凝聚着他们对子女最深沉的爱,但如果期望过高以至于超过了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就无异于拔苗助长。
(二)教养方式不当
家长的教养方式一般指家长在对子女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常运用的方法和形式。从亲子关系的角度分析家长的教养方式,现代社会家长的教养方式可分为四种类型: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
“溺爱型”易使孩子形成唯我独尊的任性性格,自私且依赖性强,独立性与生活自理能力差,不能承受一点委屈和挫折,不被同伴接受,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容易遭受失败。这种教养方式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自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日趋严重,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社会问题;“专制型”教育下的儿童虽然依赖服从,但往往性格软弱、优柔寡断,易形成“被动型人格”,同时由于心理过于压抑,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放任型”教育下的儿童因为缺少父母的关怀,缺少约束,容易情绪不稳定,具有攻击性,也容易产生自卑情绪,性格孤僻、不合群;“民主型”的家庭最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比较民主氛围中生活的孩子,也会形成一种民主的作风、良好的品性,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家庭氛围不和谐
家庭不和谐不仅使家人身心疲惫,而且会对儿童的成长产生极大影响。这些家庭中的儿童身心备受煎熬,较一般家庭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情绪,并因此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心理及社会性各方面的发展。
从心理层面分析,父母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孩子好像一只受伤的小鸟,变得惊恐不安,又或好像一根小草,随风飘摇,无人顾及。当孩子遇到委屈得不到安慰时,他们有的就感到孤独、无助,开始变得厌倦、冷漠、郁闷、愤怒,缺乏安全感,对家庭抱有敌意;有的则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有的则感到自卑,自甘堕落。一些天性内向的'孩子会习惯性地产生自我保护的心理,不和周围的人说话,不和父母交流,有什么事情就憋在心里,慢慢地变得自闭。
从行为层面分析,家庭不和谐容易导致孩子处理问题时行为过激。如果孩子经常看到父母以打架、争吵解决问题,孩子就会将武力与解决问题联系起来,不懂得运用理智的方法解决问题,不注意控制与缓和自己的情绪,性格暴躁、易怒,容易用过激行为解决问题。浙江省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调查时发现:在押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中,来自残缺家庭、不和睦家庭的孩子合计占68%以上。
二、学校因素
(一)学业压力
虽然有关教育部门一直强调素质教育,但学校教育仍然离不开应试教育的范畴,抓考试分数、比升学率,把原本处于“满负荷”学习状态的孩子推向“超负荷”学习状态,使尚处于发育期的孩子过度紧张和疲劳。看看身边的孩子们,每天早上7点之前起床,午休时间难有保障,下午放学已近傍晚,吃完晚饭继续写作业,晚上10点之前难得上床,平均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双休日除了要完成大量的家庭作业外,许多孩子还要上各种辅导班、兴趣班等。当学习成绩被当做单一的评价指标后,学校便将更多精力用在了提高孩子的学业成绩上,与此同时使孩子发展中的许多重要方面被忽视,限制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据统计,我国每年都有一些中小学生因为不堪学习重负而放弃宝贵的生命。沉重的学习负担剥夺了孩子生活中的许多乐趣,而且使他们丧失了释放负面情绪、缓解压力的渠道。倘若孩子的成才是由于过度的智力开发和过重的学习负担,通过强制、体罚等手段,以牺牲孩子的休息、娱乐和天性为代价获得的,则应该坚决否定。因为它损害了儿童身心健康,会给孩子的学习与发展带来阻碍,容易引发焦虑、厌学、学校恐惧等心理问题,而且会给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留下阴影,甚至影响儿童一生的幸福。
(二)教师压力
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的精神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环境是一种心理氛围,它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情意系统,稍有不慎就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教师最容易造成的压力状况就是竞争,因为竞争对自尊有威胁,从而使孩子产生压力。多数教师会潜意识地把学生分成不同等级,对少数自己心目中的优等生比较偏爱,本能地给予更多关注,然而这种关注是动力也是压力;对于多数处于中间水平的学生来说,教师对他们的了解不够、关注不多,他们容易产生失落感,普遍自我评价偏低,滋生自卑心理;对于那些学习暂时落后或调皮的学生,教师往往采用否定性的语词矫正他们的言行,采用批评、惩罚的方式对待他们,严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的期望对儿童的学业发展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影响巨大。教师适度的期望会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但是如果过度期望或不给予期望,就会产生负效应。
(三)同伴交往压力
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与独立性的增强,儿童与同伴交往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同伴关系以独特的、重要的方式影响幼儿。由于幼儿在社会性交往和人际关系处理上还不成熟,对人和事物的理解还不全面,可能导致幼儿感受到来自同伴的压力。幼儿在与同伴交往时,主要的压力源包括:同伴间的争执、被同伴欺负和嘲笑、同伴不愿与之分享玩具、同伴竞争等。一个经常遭到同伴拒绝的幼儿或被同伴忽视的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精神和社会问题,如果任其发展则会导致幼儿的焦虑和心理不健康。
三、儿童个人因素
(一)个人的人格特征
研究表明,个人的人格倾向影响其对压力的反应。其中A类型人格特质的人往往具有极端的挑战性,急躁和竞争倾向,并致力于克服环境中的障碍,因此,压力也应运而生。与A类型行为相反的人,他们往往较为散漫、满足现状,这类人被称为B类型人格,他们息事宁人,不愿与人、与事对立,所以压力也较小。再有,人的性格不同在对待压力时的态度和容忍力也不同。性格内向的人,遇到某些较强的刺激,就会产生压力;而性格外向的人,则不一定产生压力。所以,有些儿童因为个人的人格特征原因,本身面临的压力要大些,或者对抗压力的能力要弱些。这样的孩子更需要来自成人更多的帮助。
(二)个人的认识能力
这是让儿童最易受挫的一项。个人的认知、经验等因素会影响到儿童对压力的容忍力。通常情况下,人们对压力情境的认识、判断不同,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容忍力。在幼儿的认识发展过程中,经常看到许多幼儿过高地评价自己,以为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强,但是在班集体中,幼儿又会受到同伴或教师的不尽认同,这让幼儿无所适从,为求得认同,他们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就得承受更大压力。
现代儿童绝大多数在生理保健方面能得到及时、足够的照顾,但是各种因素使儿童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压力具有双重作用,适度的压力可以转化为儿童生活、学习所必需的动力和活力,但压力太大则会使儿童身心无法承受,进而引发各种问题。因此,家长和教师除了要关注儿童生理上的需要外,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压力,并积极培养儿童自我调适压力的能力。
篇2:论现代社会中的城市规划管理论文
论现代社会中的城市规划管理论文
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全面发展的目标与计划,是构建和谐城市的行动指南。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目的在于在全面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之下,结合城市的相关历史与自然环境,明确相关城市的独特性质与规模以及每一部分的相关元素,科学利用这些相关元素,让其各得其所与相互补充、配合,从而为社会生产和城市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1 目前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
1.1 城市用地不合理且效率低
由于许多城市更多地专注于经济上的增长,从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城市环境问题已经迫在眉睫,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工业用地比例高。近些年来,随着工业用地比例的逐年提高,导致公路广场用地、公共绿色用地以及公共配套设施用地比例降低,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城市因为过度盲目追求巨大规模的广场,而导致土地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2)土地出现无序和散乱的现象。由于城市制度的约束,造成城市与镇村的脱离、各自为证,导致在土地使用过程中,出现无序和散乱的现象,土地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1.2 城市建设存在短期行为,人为浪费比较严重
部分城市在其规划与建设上仅仅顾着眼前的、短期的利益、急功近利,没有认真考虑长远的发展,在城市的建设方面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与合理设计,致使城市的建设出现频繁性地拆了再建,建了再拆,这样就使得浪费非常严重。
1.3 城市发展目标存在盲目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发展有了新机遇,直接地增强了我国城市发展与壮大的期待值,可是也产生出了许多忽视客观因素,一味追求城市进步的“泡沫现象”,瞬间旅游城市、金融商贸中心、国际化城市的建设热潮不断涌起。许多城市里的管理者都非常重视发展旅游产业,甚至还想要构建旅游型城市,可是有一些政府管理人员并没有将本城市的相关特点和实际情况摸清楚,特别是文化功能未能很好的进行定位,一味仿照他人的布局形式及建筑格调,直接导致了一些格局变得四不像、不伦不类。很多城市抢着建立商贸金融中心以及国际化的大都市,可是殊不知这样一来便脱离了自身城市之实际情况,从而抹杀了城市本身潜在的发展力。
2 对城市规划的思考与认识
2.1 优化城市规划编制的思路与方法
城市规划编制的思路与方法一定得符合市场经济的相关需要,应该让城市的规划对自己城市土地的使用确实起到领引与控制的功效。
(1)衔接性。城市规划应与土地使用政策相衔接,这样才会使土地市场繁荣昌盛,并促进土地交易顺利进行,更有利于实现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城市土地交易体系的建立。
(2)在城市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土地供给与需求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下,更要注重源自于土地需要上的拉力,城市规划便不能回避将要受到来自市场影响而造成的扭曲与破坏。
(3)在城市土地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将城市规划作为一种有效的监控方法,并作为一种政策杠杆,从而不断增强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导向作用。
2.2 强抓高标准规划的制定,重视规划质量
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关键性、权威性和长远性直接决定了在制定规划过程中,一定要有对构建大产业以及对后代极度负责任的态度,应该作长远打算,确实实现规划上的高起点以及设计上的高标准,一定要克服那些只考虑当前利益的短期性行为。实施城市规划一定要结合财力和物力及人力的相关实际,划分步骤进行实施,一步步到位。为了保障城市规划能够确实落到实处,就一定要坚持根据规划来行事,在建设计划和城市规划产生了矛盾以后, 应该以规划的大局当作重点,一定要避免好多求滥,应该做到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达标,保障规划的高标准。
2.3 应注重体现本城市中的文化品位
城市独有的文化作为大文化中的一个关键组成元素,城市的文化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着城市内的品位和内在的价值,并且是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重要的组成元素。曾经中山市中的一名领导就提到过这样一句口号:没有古树的城市是没有历史的城市,没有绿化的城市是没有文化的城市,没有特色的城市是没有吸引力的'城市。这个特色主要是指城市的文化特色。怎样把城市内独有的特色性资源和城市的规划以及城市的建设进行有机的结合,构建起一种别具特色、富有内涵与独具魅力的城市文化,这便是做好我们城市规划的一个关键内容。我们知道,历史文物是一种不可能再生的、有限的文化资源,如果失去就会变为千古憾。所以,对于一些历史性的文化名城的规划设计当中,不但应该保护其原有的文化资源,更应该凸显去其的时代性特色,应该尽量实现在协调当中求变化,同时应该注意在变化当中求协调,应该在创造出具有区域特色和时代特点的同时,还要有整体美感。城市的规划建设应该注重艺术性,例如在园林的绿化方面、雕塑小品方面、灯箱广告方面等的一系列的设计都应该要赋予一种民情文化和地方特色,让其呈现出五彩纷呈的城市文化艺术,以更好的展示出城市规划建设的丰富多彩。
2.4 应增强公众的共同参与度
应该让公众一起参与到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来,城市中的规划建设内容与结果要体现出广大群众的效益。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1)城市中的主体是广大民众,城市的规划建设应服务于人民;城市的规划建设要做到满足我们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需要,凸显出大部分民众的价值观。
(2)城市的规划建设在于对城市中一些稀罕资源的分配与再次分配,倘若缺乏城市中居民的自主参与,身为政府代表的城市规划建设机构也许就会产生长官意愿行事,这样就会因片面行为而产生潜在的问题,分配的不公将会引发当地居民和政府的矛盾。
(3)在城市发展未来的选择上,长期生活在此地的居民和世代居住在此地的本地民众是最具有发言权和决定权的,这些居民熟悉本城市发展的历史,对本地的生态环境也非常了解,知道这个城市适合什么样的发展规划,懂得怎样才能把这个城市建设的更加繁荣。
3 结语
总而言之,不管是从城市的规划建设目标的建立、规划建设方案的选取到规划建设执行的管理方面,广大群众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可以借助文件、传媒、因特网公告以及公众大会等不同形式与载体来向广大群众及时、准确地了解到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的各种不同意见与建议,同时大力保障提供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城市规划建设决策过程的各种机会;还要构建起采纳广大群众建议、保护公众权益的机制,也要基于法律角度来进一步保护城市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始终处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
篇3:体育运动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论文
体育运动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论文
摘 要:体育以它独特的方式锻炼人们的意志、品质,完善人们的心智,增强人们的体质,陶冶人们的性情。体育是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和现代化的一种积极健康的力量。体育像人体的血管一样,渗透到社会机体的各个部分,已经形成为一种规模巨大、构成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
关键词:体育 运动 社会 作用
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突出表现为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高度现代化、生产劳动自动化和效率化、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和生活物质空前丰富。科学技术在为人类提供了现代化的工作与生活条件的同时,反而给人们带来了过度的心理刺激。人们如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高节奏,就会在生理上或心理上出现障碍,最后导致所谓“现代文明病”的发生和人体健康水平的下降。现代社会使人们在尽情享受各种物质文明时,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这些都是娱乐休闲和身体锻炼太少等综合原因所造成的。很显然,要消除这些对人类的伤害,人们必须充分认识体育运动在人类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
现代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大量事实充分表明,现代生活方式与体育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一:体育已经成为很多社会成员生活方式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科技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脑力劳动起主要作用,科学技术含量以及在生产劳动中运用的程度大大提高。在当代社会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人们的体力劳动逐渐被脑力劳动所代替,并且还有不断发展的趋势。与此同时,它也带来了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紧张程度的提高和工作压力的加大,人们日常生活和劳动中的体力活动大幅度减少,从而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本身也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因为现代社会的生产劳动方式需要人们有更加健康的身体,更好的身体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劳动和工作的需要,所以体育就成为现代人们生活方式中的重要内容。其二:现代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是体育运动。体育运动不仅可获得令人满意的个人与社会的认同,还提供了一个可能进行创造的整体环境。未来的体育运动将以日益绚丽多彩的身体运动方式提供快乐,增进人类健康,努力保持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物种的生存活力。体育运动作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但具有生活方式的综合性、多层次性属性,而且还具有指导人们实现“健康”生活,培养适应环境变化能力,提高生命质量的特殊功能性。
下面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谈谈体育运动在现代社会生活方式中的作用。
一、体育运动的流行提高了生活质量。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自动化生产使工作日缩短,余暇时间延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量减少。
为了保持身心健康,满足现代化社会的'激烈竞争,人们的体育运动意识不断增强,体育运动逐渐成为自觉自愿的个体行为。生活质量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有较大程度的改变,是人们对生活需要满足程度的评价,包括劳动与休闲生活的满足程度、劳动与日常生活的舒适程度、交往需求的满足程度、社会服务的满足程度等,它是指人们的主观感受。现代社会中,体育运动从无需设备技术到高规格的场地设施、专门的技术和设备;从个人独立操作到多人共同参与,任何年龄、性别、职业和阶层的人都能选择符合自己社会地位和爱好的体育项目。
二、体育运动丰富了余暇时间。
现代人追求个体生命的完整。他们不局限于一天8小时和一周5天的工作时间内发挥聪明才智,还要在这之外出彩。体育锻炼使人们摆脱以工作为中心的单调生活。工作之余,参与户外体育活动,能消除孤独感、恢复自信,缓解因工作而产生的紧张情绪,充实单调乏味的生活。通过观看世界杯足球赛、美国NBA篮球赛等顶级赛事,人们娱乐身心,生活态度更加积极。面对大量的余暇时间,如何充分利用时间享受生活,用科学健康的方式来支配已成为越来越多人所关注的问题。体育以其独特的功能和便捷的方式逐渐渗透到每个家庭。通过体育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把更多的余暇时间投入到体育中来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新生活的概念。体育尤其是团体活动和集体组织,为乐于运动锻炼和渴望结交朋友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平台。通过体育锻炼,运动者广泛参与社会交际。同时,体育运动中的许多经验也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体育运动不仅拓展了生活空间,充实了生活内容,还加大了运动区域。通过登山、攀岩、旅游等方式,人们更加贴近自然,最大限度地激发自己的本原,扩大自己的心胸。
三、体育运动培养和提高心理品质和心理承受能力。
体育运动通过对人体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锻炼,提高人们对快节奏生活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体育运动通常需要较好的耐心和自制力。从事体育活动需要克服自身的惰性,才能达到完成某一活动项目的目的。同时,许多集体项目,需要有团队精神。在人际关系日益疏远的物质社会中,体育运动中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值得借鉴。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面对的是扑朔迷离、变化多端的大千世界和各种各样的挑战,使人们心理负担加重,遭遇失败和挫折时有发生。面对挫折和失败能泰然处之并保持良好的稳定情绪、做情绪的主人是现代社会要求现代人成熟的适应能力的表现。体育锻炼中的情绪体验强烈而深刻,成功与失败、进取与挫折并存,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快速转变使人的情绪体验丰富多彩。体育运动有利于人的情绪成熟,有利于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从容面对外界各种各样的竞争和挑战。
篇4:幼儿心理压力源表现及应对策略研究的论文
幼儿心理压力源表现及应对策略研究的论文
摘要:幼儿的主要心理压力源有六类:父母方面、教师方面、同伴方面、环境适应方面、学业方面和其它。幼儿面对心理压力的表现主要有四类:生理、行为、情绪和个性上的反应。基于对幼儿心理压力源和主要表现的分析,提出应对幼儿心理压力的策略:减少幼儿面对压力源的次数;提高幼儿的抵抗力或承受力,不让幼儿不堪重负;注意早期预防,及时采取行动,减少严重危害的发生;有效利用既已产生的心理压力。
关键词:幼儿心理压力压力源表现应对策略
许多人认为只有成人才有压力,儿童的生活则无忧无虑。但大量研究告诉我们:幼儿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心理压力,严重制约着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幼儿的心理压力源
心理压力源是指向个人适应能力挑战的因素或作用力,也是引发压力反应甚至产生疾病的力量。[1]在日常生活中,压力源存在于自身或外界。自身的压力源称为内因性压力源,幼儿的内因性压力源主要包括自身能力不足、外表、受伤、调皮、坏习惯、渴望独立等。但由于幼儿还未消除自我中心现象,其自我概念具有一致性较高、区别性较小的特点,而且往往不符合现实,并且他还不能凭借外在的标准自我评价,因此来自自身的压力较小。[2]因此,笔者主要阐述幼儿的外因性压力源,大致可分为六类:
(一)父母方面
父母方面的压力源主要包括:父母惩罚责骂、父母争执、物质需要不予满足、父母没时间陪伴、父母期望过高、父母分居离异、父母脾气太坏态度粗暴、抽烟、比较、吓唬、未履行承诺,不接送放学等。例如,我们过早地将社会的竞争强加于孩子身上,对他们期望过高,要求过严。“要他们去注意那些同他们没有一点儿关系的问题,例如他们将来的利益,成年人是多么幸福,长大时别人将对他们多么尊敬,这些话对没有一点儿远虑的幼儿来说,是绝对没有意义的。”[3]这些无意义的事,不但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还可能使孩子产生生理疾病。
(二)教师方面
教师方面的压力源主要包括:教师和保育员的惩罚批评、教师误以为他做了坏事、未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上课没表现机会、对幼儿态度不好、冷落幼儿、不公正、无意的伤害或忽略。在幼儿园,教师是幼儿的精神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精神环境是一种心理氛围,它直接作用于幼儿的情意系统,[4]稍有不慎就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有一个小班幼儿突然不去幼儿园,经过反复询问,幼儿说:“老师不喜欢我了”。原来,老师每天早晨都在教室门口迎接孩子,抱着幼儿亲亲,唤声“宝贝儿”,可是某个早晨,因为幼儿多,老师没注意到他。就这样,幼儿的心理压力在无形中产生。
(三)同伴方面
同伴方面的压力源主要包括:同伴排斥、同伴间的争执、被同伴欺负和嘲笑、同伴不与他分享玩具、同伴竞争等。除父母外,同伴是幼儿最主要的接触者。同伴关系以独特的、重要的方式影响着幼儿。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难免会产生冲突、竞争,而幼儿在社会性交往和人际关系处理上还不成熟,对人和事物的理解还不全面,这都可能导致幼儿感受到来自同伴的压力。但其实幼儿在日常交往中已逐渐意识到同伴不会像长辈一样迁就自己,想要和同伴分享就得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因此,同伴关系所造成的幼儿心理压力其实并没有成人想象的那么普遍。[5]
(四)环境适应方面
环境适应方面的压力源主要包括:饭菜不合胃口、去拥挤的商场、不习惯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噪音或被别人打扰、脏乱、黑暗、陌生的环境或人。由于幼儿的经验有限,调适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不足,导致心理压力。一位小学一年级的老师曾说:“一般孩子在小学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基本上体重都会减轻,主要是适应的问题,还有的孩子会生病,有的甚至还会像在幼儿园一样尿裤子,大便拉到裤子里等。”可见,环境适应造成的心理压力已对部分孩子造成生理不适。
(五)学业方面
学习方面的压力源主要包括:功课不会做、作业做不完、小学、兴趣班、对活动不感兴趣、学的东西太多消化不了、学习跟不上。虽然幼儿还未进入学龄阶段,但家长为提高孩子的竞争力,幼儿园呈小学化趋势。小学化课程、兴趣班使得学业也成为幼儿重要的心理压力源。而成年人往往对此认识不足。一个5岁女孩的母亲给孩子报了三个兴趣班,“报英语班是因为外面的培训机构比较注重方法,我不想孩子在开始学的'时候就被机械的方法抹杀了兴趣;报舞蹈班是因为气质需要;报数学是因为女孩数学容易落后,要提前打基础。”似乎样样在理,可并没有征求孩子的意见,这样的教育培养极易对幼儿造成巨大的压力。
(六)其它
其它方面的压力源主要包括:媒体中的暴力恐怖镜头、生病打针吃药、看到曾经伤害过自己的物品、分离或死亡、经济、意外事件、动物、危险、坏人、鬼怪、找不到父母、被吓唬、天气等。由于幼儿身心发展不成熟,对事物的认识不全面,因而不可避免会对某些未知事物产生担忧和害怕,再加上在观看影片时缺少成人的解释、开导,因此产生压力在所难免。一个4岁孩子在幼儿园观看了消防纪录片,其中出现若干火灾场面,他回家后就催促妈妈买灭火器,并且一个房间放一个他才能入睡,这种紧张的情绪过了约两个月才有好转。
心理压力是一种持续存在的消极情绪体验,其产生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引起知觉的刺激情境;二是个体对刺激的认识,二者兼备才会产生情绪。[6]压力源为幼儿提供刺激情境,而幼儿对刺激有认识。这就构成了心理压力。但由于幼儿较低的认知水平和贫乏的生活经验,导致他们对待刺激情境时往往会有错误认知,这些错误认知对他们所产生的压力可能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家长和教师必须意识到这一点。
二、幼儿心理压力的外部表现
(一)生理反应
医学研究表明:人的压力过重会出现腹泻、皮肤病、噩梦、食欲不振或拒食并持续很长时间、体重减轻、睡眠不安、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肌肉紧张、脖子僵硬、体温增高、口干、手心出汗、双膝颤抖、胃疼、头疼等症状。有时幼儿会经常诉说身体不适但又没任何外在症状。同时,各种认知反应也会受到影响,出现如反应迟缓、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情况。一些研究还表明,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紧张压力与他成年后患高血压、心脏病以及癌症等疾病有密切联系。
(二)行为反应
有些幼儿在压力情境再次出现时会立刻表现出承受压力的样子;[7]有时有逃避性行为、破坏性行为、倒退性行为,重度压力会产生压抑行为,有时还会造成自伤或自杀。七八岁的孩子就已经会产生自杀念头,尽管他们不明确死亡的概念。[8]心理压力的行为反应一方面是心理压力直接造成,另一方面,可能是心理压力干扰了问题解决、判断与作决策的能力而间接地使儿童无法控制行为。
(三)情绪反应
会出现耐心降低、烦躁感提高、易哭闹、睡不安宁、时常感到害怕、赌气、消沉、安静、不活泼、丧失信心等等情况。在儿童的情绪发展的趋势中,情绪表现的形式是从外显到内隐的,而在幼儿期,情绪一般外显。这有利于观察和及时疏导。
(四)个性反应
医学研究表明在行为上压力会导致自卑、退缩、孤僻、沉默寡言或脾气很坏、易暴怒、不听劝告、爱钻牛角尖等问题。比如,一个孩子因为表现差挨了骂,他就会很难过,很害怕,也很自卑。久而久之,就会对他的个性产生影响。
不难发现,儿童感到心理压力时的各种反应和成人相似。所以我们不能误解孩子的“求救讯号”,更不能施以打骂或责备。成人即使拥有较强自我调适能力,也常感到在压力前的无助。而孩子由于各方面能力的限制,自己没能力自我调适,而我们却无视这些“讯号”,继续施以压力,会对幼儿造成更加不利的影响。另外,每个孩子因为性别、性格、压力源等因素的差异,其面对压力的反应不同。所以成人应仔细观察、询问,细心甄别,别开错了“药方”。
(五)个性反应
医学研究表明在行为上压力会导致自卑、退缩、孤僻、沉默寡言或脾气很坏、易暴怒、不听劝告、爱钻牛角尖等问题。比如,一个孩子因为表现差挨了骂,他就会很难过,很害怕,也很自卑。久而久之,就会对他的个性产生影响。
不难发现,儿童感到心理压力时的各种反应和成人相似。所以我们不能误解孩子的“求救讯号”,更不能施以打骂或责备。成人即使拥有较强自我调适能力,也常感到在压力前的无助。而孩子由于各方面能力的限制,自己没能力自我调适,而我们却无视这些“讯号”,继续施以压力,会对幼儿造成更加不利的影响。另外,每个孩子因为性别、性格、压力源等因素的差异,其面对压力的反应不同。所以成人应仔细观察、询问,细心甄别,别开错了“药方”。
篇5:现代城市户外儿童空间设计研究论文
现代城市户外儿童空间设计研究论文
0、引言
内部空间主要包括住户的套型空间以及内部的公共空间两种,公共空间在高层住宅中占的比重很大,但是,通常情况下,在对高层住宅进行设计和施工时,不太重视公共空间的设计。因此,在对高层住宅进行设计施工时,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必须要不断完善设计策略和设计方法。
1、高层住宅中的公共空间概述
1.1公共空间的概念
所谓的公共空间指的就是能够承载众人的公共行为的一种空间形式,并不专属于一个人或者一群人。人们可以在公共空间进行人际交往,参加社区活动或者与邻里进行互动和交往。邻里关系在居住环境中占着很大的比例,在人类的心中,群居是一种固有需求,人们渴望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希望能够与邻居友好相处。
1.2公共空间的特点
第一,重要性。人们从进入高层公寓一直到进入室内为止,一定会经过公共空间,在室内与室外的联接中,公共空间是高层公寓中的必要通道,因此,公共空间的设计要与人们的交通行为的规律相符,交通路线要保持便捷和通畅,方便住户的出行。而且,住户在高层住宅中通行时能够直接感受到住宅的氛围,所以,要重视公共空间的形象建立和创造。
第二,多样性。在高层住宅中,公共空间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方便住户的日常交通以及防火疏散活动的进行。与此同时,在高层住宅中,公共空间内一般都放置强弱电、水暖等设备,这些设备是高层住宅中的枢纽系统。所以,公共空间的布局一般都与整体建筑相关联。
第三,经济性。高层住宅相较于其他的住宅形式,总体面积中,公共空间所占有的面积比较多。而目前,在销售高层住宅时,公摊面积也包括在销售面积之中,大多数的住户都希望能够获得较多的使用面积,因此,非常关注公共建筑面积分摊的比例。所以,在设计高层住宅时,设计者要正确处理公共空间。
第四,安全性。住宅的安全性是在设计高层住宅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在组织高层住宅的交通时,要注意它的安全性,消防通道以及消防楼梯的设置要遵循法律法规。住户们平时的竖向交通一般是依靠电梯进行的,因此,电梯的配置数量要满足住户日常的基本使用,与此同时,还要符合相关的消防法规的要求。
1.3发展现状及其出现的问题
第一,公共空间的设计已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共空间的设计已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住宅内部环境所具有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在的高层住宅中各个空间的通风、采光、保温以及隔热等各方面性能的需求;二是公共空间中关于声音干扰、卫生污染等环境的'要求。与此同时,公共空间相关的管理措施也得到了完善和发展。
第二,对于残疾人以及老年人的关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人口的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资料显示,我国的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老人家庭正在不断的增加。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对于残疾人以及老年人的关怀,在进行空间设计时增加了很多无障碍设施。
第三,竖向交通的不断改善。电梯是高层住宅中主要的交通工具,社会的发展也同样带来了竖向交通的变化,电梯的轿厢、噪声影响、稳定程度、设置数量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改善。而且,有些高层住宅为了避免住户们在电梯的轿厢中出现尴尬的局面,将景观电梯应用在高层住宅中,有的地区甚至使用了透明的电梯门。
第四,安全性的提高。住宅的安全性是人们在购买住宅时的考虑重点,目前,很多的高层住宅都采用了警卫监控,通过加强物业管理来提高住宅的安全性,增强住户的安全感。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层住宅在新世纪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在节省人力以及物力的同时体现住宅的安全性,合理的公共空间设计能够给住户带来安全感。
第五,面积标准还有待提高。近几年来,我国的高级住宅不断发展,每一户的套型面积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公共空间的面积却一直保持着以前的水平,有的开发商甚至牺牲住宅的使用功能,只为了提高出房率。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一是因为现行的房屋出售政策;二是因为开发商想要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对此,国家应该给予相关的政策扶持。
2、公共空间相关的设计策略
目前我国的需求模式,生理、安全以及交往方面的需求是人们的基本需求,也是人们在购买住宅时的关注重点。在我所管理的锦绣园高层住宅小区工程中,在设计公共空间时,从住户的需求着手,满足住户的舒适性、安全感以及交往方面的需求。
2.1满足住户居住的舒适性
在设计公共空间时,要坚持满足住户居住的舒适性这一设计策略,可以从光环境、声环境、热环境以及通风等方面入手。首先,应该保证公共空间中的光环境,减少光线死角,为住户的交通提供便利。其次,应该保证公共空间中的声音不影响住户的生活。此外,住宅的墙体应该使用保温的构造。另外,还要合理配置公共空间的通风设施。
2.2满足住户的安全感
安全性是人们在购买房屋时考虑的第一要素,因此,在设计公共空间时,要满足住户的安全感,加强安全防护,建立可防卫的空间。首先,要对空间层次进行明确划分,建立领域意识。其次,要为住户创造舒适空间,减少消极空间。最后,应该针对公共空间,采用电子锁、电视监视、电子呼叫等先进的电子设备,加强监控。
2.3满足住户的交往需求
公共空间是住户进行人际交往的主要空间。因此,在设计公共空间时,要满足住户的交往需求。公共空间的环境质量对于住户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相较于其他的居住形式,高层住宅中的人际交往更加的复杂。所以,在设计公共空间时,应该利用空间设计来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引导,促进邻里间的交往。
3、公共空间相关的设计方法
我所管理的锦绣园高层住宅小区工程中,针对底层架空、入口门厅、电梯间以及楼梯间等公共空间的设计,创新了相关的设计方法。
3.1底层架空
底层架空指的是室内以及室外具有过渡作用的空间,不仅具备水平空间上的通透性,还具有垂直交通上的易达性。随着现代结构技术以及观念意识的不断发展,架空空间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应用上的适应性以及广泛性也渐渐凸显出来。在设计底层的架空空间时,应该注意底层空间功能方面的多样性,在架空的底层空间,可以设置一些停车处、书报亭以及信报箱等基础设施来满足住户的日常所需。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底层的架空空间分割几个功能区,组织住户在底层空间进行室内活动,加强住户之间的交流,丰富住户的闲暇生活。
3.2入口门厅
入口门厅一般位于整栋住宅的入口处,具有很多的功能,不仅是住宅内部路径的重要节点,还能进行人际交往,除此之外,一般还设有告示栏、信报箱、值班室等基础服务措施。因此,入口门厅的设计,应该具有引导交通的功能,与此同时,还应该设置一些休闲设施来丰富空间的层次,为住户创建一种轻松的交往氛围。此外,还要加强入口门厅的个性设计,提高住宅的个性以及可识别性。
3.3电梯间以及楼梯间
由于高层住宅设计具有便捷性以及紧凑性,因此,为了追求经济节约,高层住宅一般都是将电梯间以及楼梯间进行合并设计,不仅要具备交通功能,还应该对设备管线进行有效排列和安全维护,而且,还应该降低电梯的运行噪声。在人们的印象中,楼梯间都比较昏暗、狭小,电梯间以及楼梯间的合理设计能够给住户带来心理上的愉悦感受,因此应该加强楼梯间的光照设计。
4、结语
我所管理的锦绣园高层住宅小区工程中,公共空间的设计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不仅会影响到住户日常生活中的舒适和便利,还会对住户的心理感受造成影响。因此,在设计公共空间时,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对公共空间进行合理设计,提高住户的生活质量。
篇6:儿童水墨画教学渗透现代艺术教学探究论文
儿童水墨画教学渗透现代艺术教学探究论文
摘要: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在儿童水墨画教学中渗透现代艺术思想,以丰富儿童水墨画的表现形式、创作手段和创作内容。该文作者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案例教学法等研究方法,探索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同时在儿童水墨画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技法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关键词:儿童;水墨画;现代艺术
一、课题简介
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动机:传统水墨画讲究墨色的运用与线条的表现,初学者必先经过练习、临摹,才能运用自如。对于小学生而言,采用传统水墨画的学习方式,不仅课堂时间不允许,反复练习也枯燥乏味,同时线条皴法控制不易、色彩不如西画艳丽活泼,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临摹式教学方法主要的弊端是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水墨画专业知识和技能,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特别是学生的身心特征),不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教什么,学生就画什么,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学生画出来的水墨画缺乏个性。故唯有改变教学方式,寻求活泼、有趣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教学的效果。现代艺术主要包括中国现代艺术和西方现代艺术,中国现代的水墨艺术也可以被称为实验水墨艺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许多倡导中国现代绘画运动的人物提出中国现代水墨画理论,融合中西绘画之优点,致力于推动艺术文化的传承。他们不断研发新技法,改进水墨画的临摹练习与传统皴法的表现方式,应用抽纸筋、拓印等技法,挣脱固有模式的束缚,使水墨产生无穷的变化。这种创新的精神合乎艺术与人文学习领域的基本理念所强调的“艺术教育已从技术本位及精致艺术的教学模式中脱离,将朝向自主、开放、弹性的全方位艺术学习”。吴冠中、刘国松、林风眠、谷文达、袁金塔、刘子健、石果、陈家泠、张羽的水墨画融合现代绘画理念与技法、表现方式,活泼生动,颇为适合儿童学习。因此,将艺术家的现代水墨画技法运用在儿童水墨教学中,借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意愿,在教学中,以固有的艺术文化为基础,进而了解其他民族的艺术文化,让儿童水墨画既具有民族性,更具有时代性和创造性。西方现代绘画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从19世纪80年代起,现代绘画经历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出现了野兽派、表现主义、立体派、未来主义、抽象派、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等多种艺术流派,涌现出马蒂斯、毕加索、康定斯基、达利、罗伯特劳申伯格等一大批各流派的代表人物。现代绘画的特点是追求节奏美、韵律美、愉悦感和震撼力,并以奇特的形式取胜。在儿童水墨画教学中,有选择地了解某些流派的形式特点和创作精神,既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国现代水墨画形成的原因,也可以丰富儿童水墨画的表现形式、创作手段和创作内容。研究目的: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如何在儿童水墨画教学中应用现代水墨画技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融入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思维,同时希望学生能关心生活环境,以期待儿童水墨画有更好的创新与发展。研究价值:水墨画虽是中国独特的艺术文化,但由于快速变化的社会与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影响,水墨画在当代呈现出一定的弱势。这项艺术表现受到各种环境因素改变的影响,其创作须在不断的实验与肯定中再创新意。相对于传统水墨画技法上的诸多要求,现代水墨画不但以传统的笔、墨、纸、砚为材料与工具,而且延续中国绘画精神,吸收西方绘画理念与技法,构成新的风格。其图像变化万千,工具材料更新更自由,色彩的运用亦可随画者的喜爱而任意发挥,弥补了传统水墨画在色彩上不如西画活泼的缺憾。透过艺术教育引导儿童水墨艺术积极发展。后现代艺术的潮流不断地牵引着艺术创作与艺术教育者,教育者希望通过教育的过程达到文化传承与社会关怀的目的。
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第一,在儿童水墨画教学中渗透现代艺术理念,使儿童水墨画的教学呈现多元化的格局。在以传统水墨画教学模式为主的今天,将现代艺术理念引入儿童水墨画教学,能够使儿童水墨画教学呈现多元化的格局,促进儿童水墨画教学健康地发展。第二,探索中西方艺术融合之路。吴冠中、刘国松、林风眠、谷文达、袁金塔、刘子健、石果、陈家泠、张羽等艺术家积极探索中西方艺术的融合。这说明两点:一是中西方艺术可以融合;二是中西方艺术融合可以开出璀璨的艺术之花。将现代艺术的理念和技法引入儿童水墨画,既开拓了水墨画教学的新方法、新领域,也是促进中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一种有益探索。第三,通过研究儿童水墨画,确立儿童水墨画教学的目标体系,建构一套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水墨画教材,探索有利于儿童学习水墨画的教学方法、形式和手段。第四,在儿童水墨画教学中渗透现代艺术精神,使儿童的水墨画创作思路更加灵活、创作内容更加丰富、创作手法更加多样。
课题界定现代艺术:现代艺术包括中国现代艺术和西方的现代艺术。中国的现代艺术中,中国现代的水墨艺术也可以被称为实验水墨艺术;而西方的现代艺术主要是指西方的现代主义艺术和后现代主义艺术。西方的现代主义艺术包含超现实主义与抽象绘画,及其后所衍生出的各种艺术风格与面向,在此特指抽象绘画的类型。内容上表现出多元性,有反映时代精神、反讽社会、关怀生态、个人省思、心灵造境、写生描绘等层面的创作,与传统自然、人物等的描绘不同,大体说来多为表现自我观点与反映社会现实之作。西方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出现的具有反西方近现代哲学体系倾向的思潮。特别是在艺术方面,大抵有去中心与反主体、拼凑意象与多元复合、游戏态度与挪用权充等特质。表现在艺术创作上,则可采用复合媒材的广泛使用、拼接式的图像构成、复制图像的形态等创作手法,呈现出对社会或地方性议题的讨论与反映。课题研究的主要是中国的现代水墨艺术和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某些流派。传统水墨画与现代水墨画:中国绘画自唐代王维开始,提倡“水墨为上”,宋代以后的文人画更重视笔墨表现。这些现象在元代表现得更为广泛,也开始制约中国水墨画形质。元初赵孟頫就以“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的理论,把水墨画与书法笔墨结合。中国绘画是以水墨之浓淡为主,而产生纯墨色技法的发展。当前,水墨画可以说是中国绘画的代名词,毛笔、水墨和宣纸是水墨画创作的主要媒材。所谓的现代水墨画,是将素材、工具、画法加以改进,配合创作的需要而灵活应用与表现,创造新画风的创新作品,不拘泥于物象的外形与色彩。由此可见,当今的水墨画可概分为传统水墨画与现代水墨画。两种水墨画在材料、工具上虽大同小异,其表现的形式却迥然不同。传统水墨画有特殊的构图形式,讲究笔法、墨法、设色,线条、皴法也有一定的规律,教学中多采师徒制,初学者通常以临摹为主。现代水墨画则是延续传统的笔、墨、纸、砚工具,并吸收西方的理念与技法所形成的一种新创作形式。其相对于传统水墨画主要的不同在于图像创新、绘画语言改变、工具材料更新更自由,体现出中西兼顾、现代与传统并存的新风格。儿童水墨画:儿童水墨画是儿童画的一种,因此并不过于讲究笔法、线条与气韵等,强调立意,特别是涂鸦式的表现,只要配合儿童的绘画发展,注意墨色的表现,教学指导与一般儿童画没有太大差异。使用的工具材料包括毛笔、墨、宣纸和棉纸,色彩表现则可以水彩代替国画颜料,着色时色与墨先后不拘。实验水墨:其既受到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又不是西方的;既植根于传统文化,又不是传统的一种水墨形式。它是当代社会国人特殊感受、感觉状态和精神状态的创造性表达。这种水墨形式在儿童水墨画教学中并不多见,在成人作品中尝试较多。文章主要吸收实验水墨的创作思想,并非将其照搬到儿童水墨画教学中。
课题研究的目标第一,探索新的儿童水墨画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第二,学生借鉴西方艺术大师名作中的创作思路、画面构成、表现手法等,运用到水墨画中,创作出具有一定特色的儿童水墨作品。第三,欣赏西方艺术大师富有创意的名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5.研究内容第一,现代水墨画的价值与特色。第二,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部分流派的艺术特色。第三,应用现代水墨画技法于儿童水墨画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方法。6.研究方法第一,文献资料法:学习儿童美术教育方面的理论,了解儿童绘画活动心理规律,更新教育观念;研究有关儿童水墨画教学的'理论知识,分析、研究动态,从而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有效性;了解西方现代主义特别是后现代主义流派的特点和风格;了解现代水墨画家的创作技法。第二,行动研究法:在儿童水墨画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调节,提出改进措施,修正研究方案并付诸行动。第三,案例教学法:创设良好、宽松的教学实践情境,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思考、分析、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情况
确定研究对象西方艺术流派众多,将各类艺术形式的作品都作为研究的对象难以实现。受师生能力、中国画表现材料所限,课题组锁定的艺术流派主要是中国的现代水墨艺术和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某些流派。中国现代水墨艺术画家主要有吴冠中、刘国松、林风眠、谷文达、袁金塔、刘子健、石果、陈家泠、张羽等,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主要包括野兽派、表现主义、立体派、未来主义、抽象派、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等艺术流派。确定这些作为研究对象。
理论研究第一,深入了解西方艺术大师的艺术特色。教师通过购买画册和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充分了解某位画家的艺术特色,包括画家的艺术历程,艺术风格的形成期、稳定期,以及他本人或外人对他作品的深度解读,搞清楚作者的创作思路和作品形成的原始灵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了解作品所表达的含义。第二,学习前辈的融合理论。徐悲鸿、林风眠、吴冠中等老一辈艺术家都积极探索中西方艺术的融合,学生应学习他们的理论,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第三,捕捉专业领域中的艺术火花。阅读一些专业美术刊物,捕捉一些同领域的艺术火花,这些火花是零星的,但对学生的启发是很大的。
三、研究成果
确定了“自我探究—知识反馈—教师引导—生实践”的教学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脑的普及,通过上网获取信息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不是难事。在上新课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发一张“单元活动学习单”,学生必须通过互联网了解某位画家的基本信息,完成学习单上的内容;同时通过百度图片了解这位画家的作品,并能油画棒或水彩笔临摹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通过这一系列自我探究的学习过程,学生对这位画家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上,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对自学情况进行反馈,看看学生掌握的情况和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示范,最后让学生动手实践,学生会感到比较轻松。
儿童水墨画的表现手法有新的突破除绘画形式外,尝试运用综合材料,如拼贴等形式,丰富儿童水墨画的表现形式,增强水墨画的趣味性和视觉冲击力。第一,拼贴。将造型元素或图像拼合剪贴成为作品的方式称为拼贴。其源于立体派,将非艺术的现成物质纳入画作。其表现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实物拼凑粘贴的方式,常用在平面、立体雕塑和装置等方面;二是将图案意象拼接交错于画面中。两种方式可交叉使用。拼贴手法以其多元复合的特性,成为后现代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法之一。第二,复数形式。工业革命带来的改变象征复制时代的来临,而在已进入“后工业时期”的后现代社会中,信息发达的程度令人难以想象。数字时代的来临开阔了创作者的视野,反映在艺术表现上就是复数形式的出现,指以重复主题元素的方式作为表现手法,如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
儿童水墨画的表现内容有新的突破儿童水墨画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等。在现代多元化的理念下,艺术家创作、关怀的面向明显增加,于是“议题中心”的思维方式成为主流之一。艺术家既对本土文化有深刻、浓厚的情感,又对政经情势、社会现象等议题加以发挥。如,以艺术家洪根深的《人性系列》为例,探究画家对“人性”议题的发挥。学生可以生态、环保、母爱、诚信等为议题进行创作。
儿童水墨画的创作精神有新的突破学生学习现代艺术创作的精神,运用挪用等表现手法,可以天马行空,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出具有抽象意味、超现实主义等特点的水墨画作品。挪用作为后现代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并非到后现代时期才出现。它指那些引用现成、特定或古典的图像、意义或题名,加诸自我的创作,并赋予其对原作反讽或完全不同的意义。如,马格利特创作《这不是一只烟斗》,就挪用了烟斗的形象,借以表达自己对“图像的背叛”的想法。3.儿童水墨画创作技法有新的突破学生在水墨画创作中大胆尝试运用水粉颜料、丙烯颜料代替中国画颜料,使作品既有水墨韵味,又有艳丽的色彩。
参考文献:
[1]朱朴.现代美术家画论作品生平:林风眠.上海学林出版社,.
[2](美)艾尔赫维茨,(美)迈克尔戴.儿童与艺术.郭敏,译.湖南美术出版社,.
[3]杨景芝.中国当代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科学普及出版社,1996.
篇7:人文关怀现代护理模式在儿童斜视矫正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实践论文
人文关怀现代护理模式在儿童斜视矫正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实践论文
儿童斜视是眼科常见疾病,它不仅影响患儿的美观,更重要的是会影响患儿正常视力的发育,导致弱视和融合功能障碍,以至于影响以后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质量,所以在儿童时期及时矫正斜视显得非常重要。斜视矫正术在手术中要牵拉眼部肌肉,术后容易引起恶心、呕吐、疼痛等不适。手术后急性疼痛是手术病人常见的一种情况,对手术的恢复产生不利的影响。及时、有效的镇痛可以减轻或防止疼痛对身体和心理造成的一系列不利影响,促进康复进程。科学、人性化的护理方法是有效减轻病人疼痛的重要措施。我科将人文关怀现代护理模式应用于儿童斜视术后疼痛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科收治的儿童斜视患儿16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1例。研究组中男51例,女3 0例,年龄2基金项目 2015 年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编号:2015LC020。作者简介 谭璇,主管护师,本科,单位:4300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江霞(通讯作者)、刘义兰、鲁才红单位:4300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引用信息 谭璇,江霞,刘义兰,等.人文关怀现代护理模式在儿童斜视矫正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16,30(11B):4068-4070.岁~10岁;共同性外斜视41例,共同性内斜视22例,麻痹性斜视18例。对照组中男47例,女34例,年龄3岁~10岁;共同性外斜视43例,共同性内斜视21例,麻痹性斜视17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临床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即术后遵医嘱给药、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给予饮食指导及疾病相关知识讲解等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现代护理模式。
1.2.1.1 术后疼痛评估
凡14岁以下行斜视矫正术的住院患儿,每天14:00统一采用脸谱疼痛评分法(Faces Pain Scale,FPS),即护士根据患儿的面部表情与六张代表幸福微笑直至痛苦流泪不同表情的面部表情图比对后进行疼痛评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儿童往往不会主动诉说斜视术后疼痛的程度及纱布遮盖双眼产生的恐惧心理,而经常用大声哭闹来表达。当患儿术后大声哭闹时医护人员不能认为患儿术后哭闹是理所应当的,而应表示关心和引起重视。
1.2.1.2 术后疼痛护理
选择并制作适用于儿童的色彩鲜艳的宣教图册,采用情景模式对患儿进行斜视矫正术的手术相关宣教。图册内容包括手术室外环境、手术间内环境、医护人员手术衣、术后心电监护仪、吸氧管及术眼纱布遮盖图。责任护士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看图讲故事的方式对患儿进行术前、术后宣教,让患儿熟悉手术环境、术眼纱布遮盖作用效果及术后回病房后仪器使用现场等,用情景模式宣教方法以缓解患儿焦虑、恐惧及疼痛。宣教时,责任护士可亲切地称呼患儿的乳名、小名等,减少患儿和医护人员之间的距离感,更易交流。儿童行斜视矫正术一般为全身麻醉手术,并且在手术中要牵拉眼部肌肉,术后容易引起恶心、呕吐、疼痛等不适。责任护士应主动巡视病房,及时准确地对患儿的疼痛进行评估,并将不适症状告知其管床医生。当疼痛评分≤3分时给予心理护理,≥4分时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进行镇痛处理。在给药前,向患儿及家属讲解使用药物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使患儿安全、及时、准确用药。术后疼痛时建议并指导患儿选择生活中最为亲近的家属,术后患儿平躺于病床上,家属或搂或抱其怀中,以增加患儿安全感;责任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和治疗前后发放儿童贴纸进行鼓励;播放儿童喜爱的音乐,运用音乐疗法转移患儿术后疼痛的注意力以减轻患儿的疼痛与不适;对同病房患儿开展“最乖巧小朋友”的评比,并以颁发贴纸的形式进行奖励。
1.2.2 评价方法
1.2.2.1 疼痛评价
采用FPS脸谱疼痛评分法对儿童病人术后的疼痛感进行评价,分值为0分~10分,0分为无疼痛,2分~3分为轻度疼痛,4分~6分为中度疼痛,7分~10分为重度疼痛。
1.2.2.2 护理满意度评价
将我院采用的住院病人对护士人文关怀满意度调查表发给患儿家属(因为儿童年龄尚小),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在美国卫生保健系统护理关怀工具护理满意度量表基础上修订改编而成,采用5级评分法,1分表示完全不满意,2分表示不满意,3分表示一般满意,4分表示满意,5分表示非常满意,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问卷调查由专门负责满意度调查的老师发放,并向调查对象解释调查的目的并进行填表的指导,问卷填完后当场收回。本次研究共发放人文关怀满意度调查问卷162份,回收有效问卷162份,有效回收率100.0%。
1.2.3 统计学方法
运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χ2 检验及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讨论
人文关怀现代护理模式在儿童斜视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具体表现在儿童斜视术后疼痛评估、术后及时观察、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及健康指导,使患儿及家属感受到关心和关怀。正确的疼痛评估对于有效降低疼痛感是一种心理上的支持和帮助,由于儿童这个群体的特殊性,患儿对疼痛程度的表达不如成年人,故存在护士难以主观判断或免于评估直接采取简单安慰就忙于临床其他工作而忽略病人的疼痛主诉。运用情景模式,选择并制作适用于儿童的'色彩鲜艳的图册,采用情景模式对患儿进行斜视矫正术的手术相关宣教。情景模式是让责任护士有目的地利用直观的彩图以实际的情景还原手术室内外环境、病房术后监护仪器使用场景,让患儿和家属对场景变化有一定的感官体验和心理准备,使患儿更容易接受离开父母进入手术室的陌生环境。与传统的说教方式相比较,情景模式的宣教方法更容易让患儿理解和接受。我院为人文关怀护理的特色医院,我科为人文关怀护理示范病房,人文关怀护理工作开展成熟,经验丰富。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责任护士应用关怀十大要素对病人实施关怀,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独特的关键作用已日益显现出来。采用人文关怀现代护理模式后,研究组患儿的FP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病人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本研究将人文关怀现代护理模式应用于儿童斜视术后疼痛护理中,提高了护士临床实践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良好的人文关怀环境消除了患儿手术后的恐惧心理,使患儿感受到安全和温暖。各项护理操作前后的解释工作,消除了患儿对各项治疗的陌生感,使患儿及家属更加放心,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提高了病人护理满意度。明显减轻了患儿术后疼痛程度,使患儿更加舒适。
由此可见,人文关怀现代护理模式可缓解患儿疼痛程度,提高病人护理满意度。
★ 护理论文题目
★ 护理论文格式
【探讨现代社会中的儿童心理压力源论文(精选7篇)】相关文章:
护理自考论文2023-11-23
心理学论文2022-10-09
初级护师复习计划具体有哪些2022-10-18
身心压力的形成及缓解之道论文2022-10-21
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2022-12-04
统计心理学相关论文2023-02-06
年度初级护师工作总结2022-04-29
沙盘对中小学教师压力的缓解论文2022-08-23
影视心理学论文2022-08-29
性心理学论文202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