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连乘应用题(共12篇)由网友“没必要的水饺”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连乘应用题,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连乘应用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连乘应用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列综合算式. 2.使学生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的同时能用一种解法检验另一种解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用简炼的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乘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解答. (1)某车间每班有4个组,每组有11人,每班有多少人? (2)一辆卡车可以装30袋化肥,每袋重50千克,一辆卡车能装多少化肥? 2.演示动画“连乘应用题” 根据动画演示的内容分别补充问题,再解答. (1)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_______________? (2)每箱有12个热水瓶,每个热水瓶卖35元,______________? 3.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复习中的应用题都是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它们的数量关系共同的特点是什么?(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计算.) 把动画复习的两道应用题连起来看,让学生把复习中的两道题合并成一道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题目,引出例1. 教师导入: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光会遇到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还会有这样稍复杂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共同学习:应用题.(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35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1)指名读题,并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继续演示动画“连乘应用题”,实物图逐步转化为线段图. (2)小组讨论:你准备怎么解答这道题?并说出解答的思路.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3)汇报讨论的结果,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想到: 方法1:要求一共卖多少元,需要知道每箱卖多少元和一共有多少箱.已知共有5箱,未知每箱多少元.因此,要首先求出每箱多少元.已知每个35元,每箱12个,求出每箱卖多少元就是求12个35是多少,用35×12=420(元),再求出5箱一共卖多少元,就是5个420是多少,用420×5=2100(元). 板书:① 每箱多少元? 35×12=420(元) 5箱一共多少元? 420×5=2100(元) 方法2: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需要知道每个卖多少元和一共多少个.已知每个卖11元,未知一共多少个,先要求出一共多少个.每箱有12个,有5箱,求一共多少个就是求5个12是多少,用12×5=60(个),再求一共卖多少元,就是求60个35是多少,用35×60=2100(元). 板书:② 5箱一共多少个? 12×5=60(个) 5箱一共多少元? 35×60=2100(元) (4)教师谈话:像这样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将这两种解法分别列成综合算式. 学生动笔列式,汇报订正: 35×12×5 35×(12×5) 教师提问: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什么?再求什么?第二种解法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要加小括号?不加行不行?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种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个,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因为运算中要先算12×5,就必须加小括号,否则运算顺序就变了,不符合题意.) (5)比较、辨析: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明确两种解法的区别是: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种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个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思路不同,用的已知条件也不同.联系是:最后都能求出来“5箱一共多少元”. (6)引导学生发现:两种解题思路的相同点是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不同点是先求什么不一样,先求一箱可以卖多少元,是以每箱多少元作单价;先求一共有多少瓶,是以一瓶多少元作单价.) 师生共同总结:方法不同,结果相同. (7)学生思考:我们用了两种方法解这道题,怎样检验呢? (可以互相检验,用其中一种方法解答,用另一种方法检验.) 三、尝试练习. 学校有3排房子,每排有4个教室,每个教室装6盏灯,一共安装多少盏灯?(用一种方法解答,然后用另一种方法检验.) (1)指名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独立分析,列分步算式解答. (3)订正:说出解题思路,再列式计算. 解法1:每排安装多少盏灯? 6×4=24(盏) 3排安装多少盏灯? 24×3=72(盏) 综合算式:6×4×3 =24×3 =72(盏) 答:3排安装72盏灯. 解法2:一共有多少个教室? 4×3=12(个) 一共安装多少盏灯? 6×12=72(盏) 综合算式:6×(4×3) =6×12 =72(盏) 答:3排安装72盏灯. (4)检验.师:我们可以从中任选一种方法解答,而另一种方法来检验.从小养成做事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四、巩固练习. 1.小明的集邮册中,每页贴3行邮票,每行帖5张,3页一共贴多少张邮票?(用两种方法解答) 2.两个小组割青草,每个小组割3捆,每捆8千克,一共割多少千克的青草?(用两种方法解答) 五、总结归纳. 教师提问:(1)这节课学习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板书:连乘应用题)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2题 两个运输队运沙子,每队运3车,平均每车重5吨.一共运多少吨沙子? 练习二十二第3题 张庄小学新盖9间教室,每间教室有6扇窗子,每扇窗子安8块玻璃,一共要安多少块玻璃?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小小采购员 活动目的 通过制定购物计划,进一步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内容 1.制定购物计划. “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要给参加游艺活动的同学买奖品.这个任务分给三年级每班去完成,每班分配200元,想想:买什么?买多少?共需要多少钱,200元够不够?和同学一起议一议.先调查、再制定一个计划表. 2.比比谁的计划好,这个任务就交给谁. 3.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购物. 看看,在超市里,你会遇到那些数学问题? 活动建议 1.收集各种文具及小礼品的单价和一个小包装内的数量,做好记录. 2.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互相交流.篇2:连乘应用题
连乘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步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3.渗透事物间互相联系的思想.
教学重点
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分析、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画线段图解应用题:
(1)编筐小组每人每天能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1天能编几个筐?
(2)编筐小组每人每天能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1个人4天能编几个筐?
答案:(1) (2)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练习的这两道题都是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应用题(板书 课题:应用题).
2.教学例1.
(1)出示例1:编筐小组每人每天能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4天能编几个筐?
(2)例1与两道复习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要想求出5人4天能编多少个筐,我们应该先求出什么?
(3)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结果,(教师在上图的'基础上,画出线段图)
第一种解法:
①5个人1天编多少个?
16×5=80(个)
②5个人4天编多少个?
80×4=320(个)
第二种解法:
①1个人4天编多少个?
16×4=64(个)
②5个人4天编多少个?
64×5=320(个)
(4)将上面两个分步列式改成综合算式.
第一种解法:
16×5×4
=80×4
=320(个)
答:5个人4天一共编320个筐.
第二种解法:
16×4×5
=64×5
=320(个)
答:5个人4天一共编320个筐.
(5)师生共同总结.
已知每人每天编几个筐,求5人4天编多少个,所求的结果既与人数有关,又与天数有关.解答时,可以先从人数入手求,也可以先从天数入手求,两种方法都正确,我们都应该掌握.
三、巩固发展.
1.补充条件或问题,并口头列两种算式.(投影出示)
(1)每只母鸡每月下25个鸡蛋,照这样计算,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照这样计算,3只燕子5天能吃多少只害虫?
2.照练习题的形式,组织学生分组编题,要求数目尽量小一些,能直接口算出结果.
编完后请其他组同学口头列式解答,并当场给予评价.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总结,指明这节研究的是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
五、布置作业.
让学生利用5、7和8三个数字自编一道连乘应用题,并用两种方法解.
板书设计
篇3:连乘应用题教案设计
连乘应用题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且初步理解并掌握了乘法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这些都为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作了充分的知识铺垫和思路孕伏。教材编入这一部分内容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巩固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另一方面是使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应用题。本课题内容是两步以上应用题的重要基础之一,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解,发展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综合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把解应用题的水平提高一步。
本课题教材有层次地显示了“连乘应用题”的知识结构。例题之后,教材引导学生按照两种不同的思路去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第一种思路:知道有5箱热水瓶,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就要先算每箱热水瓶多少元?
第二种思路:知道每个热水瓶卖11元,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就要先算5箱共有多少个热水瓶。通过这个分析过程,使学生明白分析这种问题的关键是弄清要算出题中要求的钱数,先选哪个作为已知条件,哪个条件是未知的,需要先算出来。分步列式后,教材又引导学生分别列出综合算式。然后说明:如果解答正确,那么两种解答方法的结果应该相同。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检查。再通过“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二中1-3题的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这类题目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最后通过第4题补充条件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连乘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
本课内容这样有层次地呈示知识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综合,建立连乘应用题的认知结构。
本课题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会用两种方法解答,知道用一种解法可以检验另一种解法的正确性。
2.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连乘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培养自觉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分析数量关系。教学难点:用两种方法解答的思路。
教学关键:
弄清要算出“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先选哪个作为已知条件,哪个条件是未知的。
二、教法和学法
1.运用迁移规律,注意从旧到新、引导学生在整理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体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思想。
2.运用直观性原则,采用线段图展示条件和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创设思维环境,引导学生有序地思维,鼓励学生用语言准确、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
三、教学步骤
(一)复习准备出示复习题,指名补充条件或问题,再解答出来,然后说出列式的根据。
1.,5箱热水瓶多少元?
2.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
3.一个热水瓶卖11元,,一共卖了多少元?通过上面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步应用题结构和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题,分三个层次进行。
第一层次:理解题意。出示例
1,要求学生认真读题,说一说有几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再想一想例1与复习题有什么关系。揭示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暗示了思考方向。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要边提问题边画。(图略)问题:
(1)5箱怎样表示?
(2)每箱12个怎样表示?
(3)每个11元用哪条线段表示?
(4)问题怎样表示?这一步使学生知道怎样理解题意,为分析数量关系打下基矗第二层次,分析数量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提出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启发学生说出不同的做法。方法之一:方法之二:一共可以卖多少元?每箱多少元有几箱一共可以卖多少元?每个多少元有几个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第一种分析思路,每箱多少元,有几箱,这两个条件中哪个是已知的,哪个是未知的?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明白之后,再引导学生讨论第二种分析思路,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三层次,确定算法。引导学生结合分析结果,确定怎样列式计算,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算?分步列式计算之后,教师要指出,我们采用不同的思路就得到了不同的解题方法,今后学习应用题,还会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我们遇到问题,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对今后的学习是十分有利的。然后,要求学生将两种解法分别列出综合算式,再比较两种算法的差别,并说明理由。
2.反馈校正。指导学生做教科书99页上的“做一做”,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师巡视,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给以适当的提示。做完后指名说说思考过程,集体订正。如有问题,及时校正。
3.小结。指出两种解答方法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用一种解法的结果来检验另一种解法的结果是不是正确。
并要求学生阅读99页例题下面的一段话。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二第1题,审题之后提示学生想一想与例题有什么类似的地方,然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时要先看两种解答方法的结果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表明列式或计算有错误,要及时检查。同时对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以帮助和指导。
2.做第2题,要求独立完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做第4题。读题后提问,题中有几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能不能解答?还需要补充什么条件?(学生在补充条件时,只要不是非常脱离实际,就要采用。)集体订正时,教师让两个补充条件不一样的学生分别说出做题过程,并说明列式的理由。
(四)课后作业
100页第3题
(五)全课小结。(略)
篇4:三年级下册《连乘应用题》教学设计
湖北省兴山县南阳镇中心小学 王玉兰 方昌兴
邮编:443713
作者简介:
方昌兴(1973-),男,湖北省兴山县南阳镇中心小学,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远程教育和网络管理等相关工作,湖北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骨干技术教师,率先在湖北省建立了远程教育班班通。王玉兰(1974—),女,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1974年12月出生,汉族,大专文化程度,小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兴山县南阳镇中心小学。其教育论文、教案、说课稿、通讯报道等多次发表于《兴山教研》、《兴山课改通讯》、《宜昌日报》、《三峡晚报》、《小学教学设计》、《中小学数学》、兴山教育网、宜昌教研网、湖北教育信息网等著名报刊和网站上,并多次代表乡镇参加各种教学比赛活动获得较好名次,曾先后被评为兴山县首届“十佳师德标兵”、兴山县“优秀教育工作者”、兴山县优秀教师、宜昌市“优秀教师”、兴山县“优秀骨干教师”,入选《中华长江三峡科教人才库》。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99页例1。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这种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同时知道,用一种解法可以检验另一种解法的正确性。
教学重点:
正确地列综合算式。
教学难点:
寻找两种解法的中间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幻灯出示)用线连接合适的条件和问题,再算出来。
(1)每箱热水瓶卖132元 5箱热水瓶有多少个?
(2)每个热水瓶卖11元 5箱热水瓶卖多少元?
(3)每箱热水瓶12个 60个热水瓶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①学生口答,教师边线搭配。(先请C类学生回答,再请B类学生判断正误)
②提问:这三题为什么都用乘法计算?(请B类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温旧启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题目设问,既能达到以问促学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用幻灯出示热水瓶图。
①师:看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幅图意说出来?(C类 B类 A类)
②刚才同学们所看的这幅图及同学们所说的图意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出示例1。例1: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11元,一 条件① 条件② 条件③共可以卖多少元?
①引导学生审题,分清条件和问题。
②指名读。
③尝试练习,教师巡视。(学生中会出现不同的解法)
④指名说,教师板书。(学生会说出不同解法)
篇5:“连乘应用题”教学反思
“连乘应用题”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主要采取数形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认知发展水平,借助画图帮助学生数量之间的关系,使直观教学与抽象概括有机结合,掌握连乘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1.情境教学法:以教材的情境设计为依托,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起学生对连乘应用题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
2.“探究―研讨”法:当学生提出问题后,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3.数形结合法:连乘应用题内容比较抽象,理解和掌握有一定难度。教学中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利用画图把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从而有效降低学习的难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理解概念掌握规律并形成知识和技能,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由于连乘应用题中有两个单位“1”,预计学生在分析问题时会把两个单位“1”混淆,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解题思路的教学,使学生在理清数量关系的前提下进行思考,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篇6:连乘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3.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优选策略教学。
教学重点:
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请学生说说学校的教学大楼有几层?每层有几间教室?数一数,我们教室有几张桌子?你是怎么数的?
2.学生反馈。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第层有多少张桌子?一共有几个教室?一共有几张桌子?)
4.教师指出:前两个问题非常简单,大家都能解决,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第3个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研讨新课。
1.针对上述几个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组织汇报交流。
2.让不同做法的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列综合算式,完成例题板书。
4.小结:求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解答。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图书馆问题。
有8个书架,每个书架有6层,每层放了40本?
2.提问:根据这些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3.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汇报收获,回顾总结。
五、作业
作业本p17
四年级数学教案——“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连乘应用题)”教学
教学内容:教科书例1及第7页“做一做”,练习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两步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用两种方法解答此类应用题。
2.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事物间互相联系的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美源于生活,美来自生产和时代的进步,提高审美意识。
二、学法引导
1、指导学生观察线段图,感知算理。2、指导学生试算,感知计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并用两种方法解答。
2、教学难点:分析理解数量关系。
四、教具学具准备:卡片、课件。
五、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练习。(卡片)
81÷2716×5×4(25×3-15)÷5
2、口答下列各题(通过这两道题的练习,使学生感知到,利用“每人每天能编16个筐”这个已知条件,既可求出“5个人1天能编几个筐”,又可求出“1个人4天能编几个筐”,已知条件既能与人数相联系,又能与天数相联系o)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练习的这两道题都是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应用题(板书课题:应用题)
2、教学例1:
(1)出示例1: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组织学生讨论:例1与刚才两道复习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联系两道复习题,思考:要想求出5人4天能编多少个筐,我们应该先求出什么?
(4)、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结果,教师画出线段图(学生先汇报哪种,教师就先画哪种)。根据线段图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回答:要想求5人4天编多少个,我们第一步先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小标题。再引导学生分步列式解答。指名板演,形成板书:
1个人1天编16个5个人1天编?个5个人4天编?个第一种解法:
①5个人1天编多少个?
16×5=80(个)
②5个人4天编多少个?
80×4=320(个)
1个人1天编16个,1个人4天编?个5个人4天编?个
第二种解法:
①1个人4天编多少个?
16×4=64(个)
②5个人4天编多少个?
64×5=320(个)
(两次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从直观到抽象,使学生初步感知理解。)
(5)、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并在书上第6页和第7页的空处填空
指名同学板演列综合算式、解答的过程。
第一种解法:16×5×4
=80×4
=320(个)答:5个人4天一共编320个筐。
第二种解法:16×4×5
=64×5
=320(个)答:5个人4天一共编320个筐。
(6)、对比两种解法,讨论:这两种方法的不同点是什么?
(7)、教师归纳小结:已知每人每天编几个筐,求5人4天编多少个,所求的结果既与人数有关,又与天数有关。解答时,可以先从人数人手求,也可以先从天数人手求,两种方法都正确,我们都应该掌握。
3.反馈练习:第7页“做一做”。
先读题,找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组织同桌讨论,要想求3台8小时铺路多少平方米,可以先求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订正时,请同学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二第1-3题。
2.补充条件或问题,并口头列两种算式。
3.依照练习题的形式,组织学生分组编题,要求数目尽量小一些,能直接口算出结果。编完后请其他组同学口头列式解答,并当场给予评价。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总结,指明这节研究的是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把课题补充完整:连乘应用题。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4、5题。
板书设计
七、板书设计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连乘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例1及第7页“做一做”,练习二。 ·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两步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用两种方法解答此类应用题。
2.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事物间互相联系的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美源于生活,美来自生产和时代的进步,提高审美意识。
二、学法引导
1、指导学生观察线段图,感知算理。 2、指导学生试算,感知计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并用两种方法解答。
2、教学难点:分析理解数量关系。
四、教具学具准备: 卡片、课件。
五、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练习。(卡片)
81÷27 16×5×4 (25×3—15)÷5
2、口答下列各题 (通过这两道题的练习,使学生感知到,利用“每人每天能编16个筐”这个已知条件,既可求出“5个人1天能编几个筐”,又可求出“1个人4天能编几个筐”,已知条件既能与人数相联系,又能与天数相联系o)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练习的这两道题都是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应用题(板书课题:应用题)
2、教学例1:
(1)出示例1: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组织学生讨论:例1与刚才两道复习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联系两道复习题,思考:要想求出5人4天能编多少个筐,我们应该先求出什么?
(4)、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结果,教师画出线段图(学生先汇报哪种,教师就先画哪种)。根据线段图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回答:要想求5人4天编多少个,我们第一步先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小标题。再引导学生分步列式解答。指名板演,形成板书:
1个人1天编16个 5个人1天编?个 5个人4天编?个第一种解法:
①5个人1天编多少个?
16×5=80(个)
②5个人4天编多少个?
80×4=320(个)
1个人1天编16个, 1个人4天编?个 5个人4天编?个
第二种解法:
①1个人4天编多少个?
16×4=64(个)
②5个人4天编多少个?
64×5=320(个)
(两次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从直观到抽象,使学生初步感知理解。)
(5) 、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并在书上第6页和第7页的空处填空
指名同学板演列综合算式、解答的过程。
第一种解法:16×5×4
=80×4
=320(个) 答:5个人4天一共编320个筐。
第二种解法:16×4×5
=64×5
=320(个) 答:5个人4天一共编320个筐。
(6) 、对比两种解法,讨论:这两种方法的不同点是什么?
(7) 、教师归纳小结:已知每人每天编几个筐,求5人4天编多少个,所求的结果既与人数有关,又与天数有关。解答时,可以先从人数人手求,也可以先从天数人手求,两种方法都正确,我们都应该掌握。
3.反馈练习:第7页“做一做”。
先读题,找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组织同桌讨论,要想求3台8小时铺路多少平方米,可以先求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订正时,请同学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二第1—3题。
2.补充条件或问题,并口头列两种算式。
3.依照练习题的形式,组织学生分组编题,要求数目尽量小一些,能直接口算出结果。编完后请其他组同学口头列式解答,并当场给予评价。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总结,指明这节研究的是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把课题补充完整:连乘应用题。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4、5题。
板书设计
七、板书设计
篇7:连乘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三步混合运算式题。
1.简要地整理已学知识。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过许多关于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现在来回答老师的一些问题。
教师提问,指名让学生回答。
教师:(1)在整数四则运算中,计算含有加减法、又含有乘除法的式题,其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2)计算含有括号的式题时,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3)小括号里面既含有加减法、又含有乘除法的式题,运算顺序是什么?(小括号里面,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计算练习。
(1)做教科书第32页第l题。
先让学生默读题目,认真审题。接着,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算完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八的第1、2题。
第l题,让学生独立填空、列出综合算式,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
第2题,先选左面一组的两道小题,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二、整理和复习列综合算式计算三步文字题
1.简要地整理已学知识。
教师出示教科书第32页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并且计算,然后说一说
自己是怎样想的。接着,教师指名让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
(1)在列综合算式之前,先要弄清什么?(先要弄清最后要求的是什么、需要知道什么数,题目中直接给出了没有,要先算什么。)
(2)在列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要注意:如要先算加、减法,应加小括号,弄清什么数写在前面,什么数写在后面。)
第一单元
(3)列出综合算式以后,要注意什么?(要检验一下所列的算式是否符合题意。)
2.做练习八的第3题。
第(1)小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列式解答。解答之后,让学生再检验一下是否符合题意。
第(2)、(3)题,让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三、整理和复习连乘、连除应用题
1.教师出示教科书第32页第3题的第(1)小题,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让学生改编应用题。
教师:把上面的题目改编成用除法计算的两步应用题。
让学生独立改编题目,然后集体订正改编的题目。再让学生用一种解法分步解答。
3.检验应用题的解答。
让学生独立检验自己的解答过程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4.做练习八的第4题。
先让学生默读题目,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最后集体订正。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页的第l一3题,练习八的第1—4题。
教学目的:通过整理和复习所学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运算顺序,提高列综
合算式的能力;理解连乘、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混合运算和连乘、连除应用题
教学目的:通过整理和复习所学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运算顺序,提高列综
合算式的能力;理解连乘、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三步混合运算式题。
1.简要地整理已学知识。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过许多关于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现在来回答老师的一些问题。
教师提问,指名让学生回答。
教师:(1)在整数四则运算中,计算含有加减法、又含有乘除法的式题,其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2)计算含有括号的式题时,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3)小括号里面既含有加减法、又含有乘除法的式题,运算顺序是什么?(小括号里面,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计算练习。
(1)做教科书第32页第l题。
先让学生默读题目,认真审题。接着,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算完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八的第1、2题。
第l题,让学生独立填空、列出综合算式,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
第2题,先选左面一组的两道小题,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二、整理和复习列综合算式计算三步文字题
1.简要地整理已学知识。
教师出示教科书第32页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并且计算,然后说一说
自己是怎样想的。接着,教师指名让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
(1)在列综合算式之前,先要弄清什么?(先要弄清最后要求的是什么、需要知道什么数,题目中直接给出了没有,要先算什么。)
(2)在列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要注意:如要先算加、减法,应加小括号,弄清什么数写在前面,什么数写在后面。)
(3)列出综合算式以后,要注意什么?(要检验一下所列的算式是否符合题意。)
2.做练习八的第3题。
第(1)小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列式解答。解答之后,让学生再检验一下是否符合题意。
第(2)、(3)题,让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三、整理和复习连乘、连除应用题
1.教师出示教科书第32页第3题的第(1)小题,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让学生改编应用题。
教师:把上面的题目改编成用除法计算的'两步应用题。
让学生独立改编题目,然后集体订正改编的题目。再让学生用一种解法分步解答。
3.检验应用题的解答。
让学生独立检验自己的解答过程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4.做练习八的第4题。
先让学生默读题目,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最后集体订正。
四年级数学教案——《连乘、连除应用题的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分步检验应用题的方法,练习三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连乘、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步检验应用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进行检验的良
好习惯。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做练习三的第6题。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
二、新课
教学分步检验应用题的方法。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三年级有43名学生,平均每人每学期用4本练习本,2个学期共用练习本多少本?
教师提问:解答这道题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教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所列的算式和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教师提问:还可以怎样算?怎样列式?
教师同样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所列的算式和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教师:怎么知道我们解答的对不对呢2这就需要对解答的过程进行检验。怎样检验呢?
常用的方法是:按照原来的题意,依次检查每一步列式和计算,看是不是正确。现在让我们来检验一下上面这道题的解答是否正确。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这道题已知什么,要求的是什么,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所列的算式是什么等。每解决一个问题看一看与前面解答的是否一样,直到全部解答完。
教师让学生翻开书第11页,自己解答题目:四年级有43名学生,2个学期共用练习本344本,平均每人每学期用多少本7做完后,让学生自己检验。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三的第7题。
读题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这题要求的是什么。使学生明确这题要求的是新增加5台冰箱一年的用电数,即多用电的数。然后让学生自己解答并且检验。检验之后,让学生说一说检验的方法。如果学生还没有掌握,教师可以带着集体进行检验。
2.做练习三的第8题。
让学生独立做题并且进行检验。
3.做练习三的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教师提问:怎样把上面这道题改编成用除法解答的应用题
呢?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回想上一节课的第4题里的两小题之间的联系,然后问:想一想,怎样把条件和问题加以改变?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意见把所改变的题
目写在黑板上:15辆汽车一年可以节约10800千克汽油,平均每辆汽车1个月节约汽油
多少千克?之后让学生自己解答,集体订正。
4.做练习三的第10题。
让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5.选做练习三的第11*、12*题。
这两题是选做题,教师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试着做,教师个别辅导。
第11*题,可启发学生想:根据“每组人数相等。”这个条件联系前面的已知条件,就可以确定是把180个同学平均分成了9组(5+4组),每一组的人数是180÷(5+4)=20(个)。要求第一批去了多少个同学,就是求5个组是多少人,即20×5=100(个)。所以这一题的解法是:180÷(5+4)×5=100(个)。
第12*题,可启发学生想:要想求出1台碾米机8小时碾米多少千克,就要先知道1台碾米机1小时碾米多少千克。已知4台碾米机3小时碾米4860千克,求1台碾米机1小时碾米多少千克,这是我们刚学过的连除应用题,我们会解答。求出1台碾米机1小时碾米400千克后,再加算一步乘以8,就可算出1台碾米机8小时碾米3200千克。所以,这一题的解法是:4800÷4÷3×8=3200(千克)或者4800÷3÷4×8=3200(千克)。
篇8:连乘应用题参考教案二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二)进一步学会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连乘应用题的分析方法是重点,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是难点.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出示下图,根据下图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能提出:共值多少元?)列综合算式解答.(一人板演)
2.口答:(与板演同步进行)
每人每天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1天编筐多少个?(16×5=80(个))5个人4天编筐多少个?(80×4=320(个))1个人 4天编筐多少个?(16×4=64(个))5个人 4天编筐多少个?(64×5=320(个))
订正复习题1,说出思考方法.
(1)20×12×4 (先求出一箱多少元,再求4箱多
=240×4 少元.这种思考方法是从问题开
=960(元) 始想.)
(2)20×(12×4) (先求出4箱热水瓶共有多少个,
=20×48 再求出值多少元.这是从题目条
=960(元) 件开始想.)
(二)学习新课
1.新课引入.
刚才我们解答了两组连乘的一步应用题,如果去掉第一个问题,直接问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板书:应用题)
2.出示例1.
编筐小组每人每天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4天一共编多少个筐?
共同研究:
(1)题中“照这样计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既按每人每天编16个筐计算.)
(2)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已知条件和问题?请画出来.
(3)要求5个人4天编多少个筐,先算什么?怎样列式?
(第一步,先算5个人1天编多少个,列式为16×5=80(个),即求5个16是多少.)
(4)第二步算什么?怎样列式?(第二步算5个人4天编多少个筐,列式为80×4=320(个),即求4个80是多少.)
(5)怎样列综合算式?请你们做在本子上.
16×5×4
=80×4
=320(个)
答:5个人4天编320个筐.
大家想一想,这道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小组讨论.
通过讨论明确:还可以先求1个人4天编多少个?再求5个人4天编多少个?
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阅读课本第7页.
把书上分步列式的小标题补上,并且用综合算式解答.(教师把图画在黑板上)
16×4×5(第一步求 4个 16是多少)
=64×5(第二步求5个64是多少)
=320(个)
答:5个人4天共编320个.
共同小结:
我们刚才研究的这道题,是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在板书“应用题”前面补上“连乘”二字).
由于思路不同,所以解题方法也不一样,这是两种解法的区别.两种解法的相同点是都以每人每天编16个筐做被乘数,所求的结果都是总量,这是掌握连乘应用题的重点.
今天研究的.连乘应用题与以前学习的连乘应用题(复习题1)数量关系不同,它的特点是所求的量随着两个已知量的变化而变化,求5个人4天编多少个筐,既与参加的人数有关,也与编筐的天数有关,总量随着人数、天数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
(三)巩固反馈
1.基本题.
(1)只列式,说思路.
①同学们做数学题.每人每天做5道题.照这样计算,8个人5天共做多少道题?
②运输队运送一批水泥到工地,每辆车每次运140袋.照这样计算,用6辆车运8次,这批水泥一共有多少袋?
(2)笔答.(全班做在本上)
一台轧路机每小时轧路平方米.照这样计算,3台轧路机8小时轧路多少平方米?(用两种方法分步解答)
2.条件叙述有变化.
①一台锅炉平均每月用煤4000千克,一个居民小区新增加5台锅炉,一年要多用煤多少千克?
②汽车配件小组有20人,平均每人每天做25个汽车上的零件.三月份工作30天,共可做零件多少个?(用两种方法解答)
3.对比练习.
(1)学校买来5盒皮球,每盒12个,每个6元,共要付出多少元?
(2)碾米机每台一小时碾米1500千克.照这样计算,3台碾米机10小时碾米多少千克?(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
(3)饲养场养公鸡1500只,母鸡只数是公鸡的4倍,小鸡是母鸡的3倍,有小鸡多少只?
(四)全课总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2.今天学习的连乘应用题有什么特点?
3.解答应用题应注意什么?(认真审题,搞清题里的数量关系,学会画图,掌握不同的解题思路等.)
(五)作业
练习二第1~5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六册教材已经出现过,这里出现的是另一种形式的连乘应用题,它的特点是未知量是随着两个已知量的变化而变化.对于这类连乘应用题,仍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并且要求在分步列式解答的基础上列综合算式解答.
本课教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口答两个连续的一步乘法题,为过渡到新课(连乘应用题)作准备,同时复习了学过的连乘应用题,掌握不同的思路,为分析新课题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是在老师的启发、提问下,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第二个层次是通过小组讨论、自学阅读课本,掌握另一种解题方法,从而独立列出综合算式;第三个层次是师生共同总结连乘应用题的两种不同解法的相同点与区别.
第三部分,练习的设计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注意叙述条件的变化,重视解题思路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篇9:连乘应用题参考教案二
例1 编筐小组每人每天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4天一共编多少个筐?
(1)5个人1天编多少个?
16×5=80(个)
(2)5个人 4天编多少个?
80×4=320(个)
综合算式:16×5×4
=80×4
=320(个)
答:5个人4天编 320个.
(1)1个人 4天编多少个? 16×4=64(个)
(2)5个人4天编多少个? 64×5=320(个)
综合算式:16×4×5
=64×5
=320(个)
答:5个人4天编 320个.
篇10:数学教案-应用题
数学教案-应用题
1. 一个车间,原来每月用煤150吨,改进技术后,每月用煤127.5吨,节约了百分之几?
2. 一块棉花地,去年收皮棉30吨,比前年增产了5吨。这块棉花地皮棉产量增长了几成?
3. 某连锁店十一月份营业额34.5万元,比十月份增加了4.5万元。十一月份营业额十月份增加了百分之几?
4. 一件商品,由原来的96元降到了84元。降低了百分之几?
5. 一块土地,用第一台拖拉机10小时可以耕完,用第二台拖拉机耕8小时可以耕完.现在用两台拖拉机一同耕了1小时20分,耕了这块地的百分之几?
6. 六年级学生参加植树活动。一班应到42人,实到42人。二班应到45人,实到44人。求两班的出勤率。
7. 一袋小麦共磨出面粉80千克,出麸皮20千克。出粉率?
8. 一个机器厂原计划每天生产40台机器,20天完成任务,如果要16天完成,每天要完成原计划日产量的百分之几?
9. 一项工程,甲独做用15天完成,结果提前5天完成了任务,甲的工作效率提高了百分之几?
10. 甲数是80,比乙数少40,少百分之几?
11. *夏令营举行射击比赛,有50人参加,每人3发子弹,命中105发,算算这次比赛的命中率。
12. 3800千克的甜菜可以榨糖418千克,求出糖率。
13. 花生仁的出油率是42%,有1600千克花生仁,可榨油多少千克?
14. 小麦的出粉率是85%,要磨出170千克面粉,需多少千克小麦?
15. 一块小麦实验田,去年产小麦24.5吨,今年增产了二成。这块实验田今年产小麦多少吨?
16. 一块地,去年产水稻12吨,因为水灾比前年减少二成五。这块地前年产水稻多少吨?
17. 一件衣服打八五折后就可以少花61.2元。这件衣服原价多少元?
18. 王刚买一台录像机花了2400元,已知这台录像机是打八折出售的。王刚少花了多少元?
19. 一桶油,用去20%,还剩32千克,这桶油原有多少千克?
20. 李强体重33千克,比去年增加10%,去年他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1. 六年级有学生112人,五年级比六年级多25%,五年级有多少人?
22. *第一机床厂,今年生产机床891台,比去年增产10%,今年比去年增产多少台?
23. 一个工厂由于采用了新工艺,现在每件产品的成本是37.4元,比原来降低了15%,原来每件成本是多少元?
24. 一个养殖场,养鸭的只数比养鸡的只数少20%,养的鸡比鸭多1000只。这个养殖场养鸭多少只?
25. 一小区有1225户拥有电视机,电视机普及率达到98%,这个小区有多少户?
26. 学校买来一些球。其中排球占20%,足球占3/4,买来足球15个,学校买来排球多少个?
27. 某校六年级人数的4/5恰好是全校人数的1/12,已知六年级有150人,全校有多少人?
28. 一块长方形钢板,长是5/6米,宽是长的3/5,求面积。
29. 一桶油,第一次取出20%,第二次取出的比第一次少5千克,这样桶里还剩20千克,这桶油有多少千克?
30. *一个长方形周长50米,宽是长的三分之二,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米?
31. *甲乙两队合修一条路,甲队完成全长的62%,比乙队多修360米,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32. 一项工程,甲队独干需9天,乙队独干需6天。两队合干多少天完成?
33. *一项工程,甲队独干需9天,乙队独干需6天。两队合干多少天还剩全部工程的4/9?
34. 修一条路,甲队独修8天完成,乙队独修10天完成,甲队独修了3天后,剩下的甲乙两队合修,还需要几天完成?
35. *修一条路,甲队4天的工作量等于乙队6天的工作量。如果甲队独修16天完成,乙队每天完成全路的几分之几?如果乙队独修几天完成?
36. *一个水池可容水84吨,有两个注水管注水,单开甲管8小时可将水池注满,单开乙管6小时可注满.现在同时打开两个水管,注满水池时,乙管注入水池多少吨水?
37. *李师傅和王师傅同时加工一批零件,两人合作6小时完成,已知李师傅每小时加工50个,王师傅独自干需要11小时完成,王师傅每小时加工多少个?
38. *AB两地有一条公路,小车行完全程要7小时,大车行完全程要9小时。现在大车从A地先开出全程的3/7,小车才从B地相对开出,两车同时行驶1小时可以行全程的几分之几?两车同时行驶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39. *两辆汽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在距中点40千米处相遇,甲行全程需10小时,乙行全程需15小时。求AB两地距离。(用多种方法解答)
40. 李英把5000元人民币存入银行,定期三年,年利率是2.70%。到期时,李英应得利息多少元?(利息税为20%)
41. 张晶在银行存了30000元人民币,定期五年,年利率是2.88%。到期时交纳利息所得税20%后,银行应付给张晶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
42. *一年定期存款的年利率是2.25%,一年后张师傅去银行取款,如果不计利息税,他可得8180元,一年前,张师傅存入的本金是多少元?
篇11:数学教案-一般应用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47--48页。
教学目标 :
1、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一般应用题;
2、培养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学习指导:
应用题解答的关键步骤,是分析数量关系和线段图比较。线段图比较直观,可以
把 一道应用题的条件、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清晰地反映出来。画线段图既是
一 个审题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过程,线段图画正确了,应用题
的 数量关系也就清楚了。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也随之而出,问题迎刃而解。
学习重点、难点:
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
(网上连接电子信箱出示画面)服装工厂的工人正忙碌地生产着衣服。一个工厂的
生产必须制订一定的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去生产。在生产过程中还需要对计划的完成
情况进行计算了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帮这个工厂的计划生产完成情况计算一下:(出
示简单的应用题)
1、根据线段图口头列式。
(1)服装厂计划做一批衣服,平均每天做75套,5天做多少套?
?套
每天做75套
(2)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375套,剩下的要3天完成,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计划做660套
已经做了375套 平均每天做?套
二、主动探究,学习新知。
1、亮出目标。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47页第一、二行。
提问:谁能说一说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投影)
2、 板书课题:一般应用题(一)
3、 教学例1。出示例题。
(同学们:如果我把练习(2)中“已经做了375套”换成“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
天 做75套。就得到我们今天学习的例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7页,一起阅读例1。”
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3天做完。
平均每天做多套?
(阅读后,请带着“你是按照怎样的步骤去完成例1的解答的呢?”这个问题去自
学课本47页和48页)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理解题意; 2、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
3、列式计算; 4、检验,写出答案。
⑴审题,弄清题意。(板书)
想一想(A)
A、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帮助理解题意呢?
答:可以用两种方法来帮助理解题意:
一种是摘录条件和问题。
另一种是线段图:
计划做660套衣服
前5天做好的 后3天要做的
每天做75套 每天?套
想一想(B)
B、问题中的.“平均每天做多少套”是指哪些天的平均数?
答:问题中平均每天做多少套,是指剩下3天的平均每天做多少套,不是指全部数
量的平均数。
⑵根据刚才的题意分析,你能说说这道题的分析思路图吗?(板书:分析数量关系)
⑶根据分析思路图中的数量关系你们知道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第三步算什么?并列出综合算式:(教师板书:列式计算)(请你们阅读课本47页,并完成第三步的算式,再写成综合算式)
㈠ 已做了多少套? (板书) 综合算式:
75×5=375(套)
㈡ 后3天还要做多少套?
660-375=285(套)
㈢ 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285÷3=95(套)
(老师:答案已经求出来,但我还不知道解答得对不对呢?有谁能教教我应用题
怎样检验解答得对不对呢?)
⑷怎样检验解答得对不对呢?(板书:检验,写出答案)
(同位讨论,指名回答)
可以按照以下两种方法来检验:
① 按照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依次重新检查列式和计算对不对。
②把得数当作已知数,根据题里的数量关系一步一步地计算,看得到的得数是不是符合题里的一个已知条件。
(你们会不会用第二种方法来检验一下解答得对不对,请你们做一回老师,判断
一下下面的方法那些是对的,那些是错的?)
检验: (660-95×3)÷5 75×5+95×3 660-95×3
=(660-285)÷5 =375+285 =660-285
=375÷5 =660(套) =375(套)
=75(套)
4、归纳小结:(老师提问:这道应用题我们解答完了,有谁能回顾一下刚才的解题过程是按照怎样的步骤来进行的呢?)
⑴ 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⑵ 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⑶ 确定每一步该怎么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⑷ 进行检验,写出答案。
三、巩固练习。
1、应用题:
1、食堂买来大米3袋,面粉4袋,共370千克,每袋大米90千克,面粉每袋多少
千克?
2、综合题: 课本48页“做一做”
四年级和五年级要给500棵树浇水,四年级每天浇50棵,浇了4天;剩下的由五
年级来浇,浇了5天。五年级平均每天浇多少棵?(解答并检验)
(解答完后,提问:是按照怎样的步骤进行解答的?答:我是这样的步骤来解答
的:一、找出题目里的条件和所求问题;二、分析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确定
计算顺序;三、进行列式计算;四、检验结果,写出答案。)
3、小测验:
⑴、根据线段图写出运算顺序:
1、求
2、求
3、求
⑵、列式计算:
印刷厂计划20天装订课本48000本,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装订600本。根据题
意,列出综合算式不计算:
⑴计划每天装订多少套
⑵实际每天装订多少本?
⑶实际几天完成任务?
四、归纳总结解答应用题步骤。
解答应用题要分4个步骤,重点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
什么,然后正确地列出算式,进行解答。
检验这一步,不能忽视,做完题要养成检验题目的好习惯。分析题意的方法,
可用摘录条件和问题或画线段图等。
五、布置作业 。
第49页 练习十二第1、2、3题
板书设计 :
一 般 应 用 题
计划做660套衣服 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前5天做好的 后3天要做的 1、找条件和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
每天做75套 每天?套 3、列式计算;
4、检验写出答案。
篇12:数学教案-简单应用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的结构,能够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和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正确选择解答方法.
2.通过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简单应用题的结构,正确解答简单应用题.
教学难点
掌握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
2.2+3.57 × ×1.2
1.4- +0.5 11.3-8.6
( + )×12 (0.18+ )÷9 7.75- -
2.下面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1)六年级学生为灾区捐款,六年级1班捐款105元,六年级2班捐款98元.两个班一共捐款多少元?
(2)学校图书馆买来150本故事书,借给五年级1班48本,还剩多少本?
(3)农具厂每天能够生产56件农具,7天能够生产多少件农具?
(4)水果店有24筐苹果,要6天卖完,平均每天要卖多少筐苹果?
(5)成绩展览会上要展出48本大字本,每张桌子上放8本,需要几张桌子?
(6)五年级有学生136人,其中 是女生,女生有多少人?
二、归纳整理.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这样的简单应用题.(板书:简单应用题的整理和复习)
(一)教学例1:某工厂有男工人364人,女工91人.这个厂的男工和女工一共有多少人?
教师提问:这道题有哪几个已知条件?
问题是什么?
问题与已知条件有什么关系?
你为什么要这样回答?
教师总结:
这道题中,需要求的结果与两个已知条件直接相关.只要把两个已知数合并起来,就可以直接计算出结果.这是一道简单应用题.
(二)变式练习.
1.改变问题:根据例1中的两个已知条件,你还能够提出其他问题,编成简单应用题吗?
①男工比女工多多少人?
②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倍?
③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分之几?
2.改变条件:根据上面编出的应用题和列出的算式,你能够分别调换每一道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各编成两道不同的简单应用题吗?
①某工厂男工和女工一共有455人,男工有364人,女工有多少人?
②某工厂男工和女工一共有455人,女工有91人,男工有多少人?
③某工厂有女工91人,男工比女工多273人,男工有多少人?
④某工厂女工比男工少273人,女工有91人,男工有多少人?
⑤某工厂有女工91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4倍,男工有多少人?
⑥某工厂有男工364人,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 ,女工有多少人?
⑦某工厂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4倍,男工有364人,女工有多少人?
⑧某工厂有女工91人,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 ,男工有多少人?
教师提问:通过我们的编题,你发现了简单应用题的什么特点?你的收获是什么?
教师总结:从以上的编题可以看出,简单应用题都是由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而且问题与两个已知条件都是直接相关的.也就是说,都是可以由已知条件经过一步计算直接求出答案.
(三)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通过例1我们已经研究了一些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下面我们再来复习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出示下表)
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式
收入、支出、结余
收入-支出=结余
单价、数量、总价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速度、路程、时间
工作效率、时间、工作总量
本金、时间、利率、利息
1.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先举例说明数量关系的意义,在填出每组数量中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式.
2.根据这些数量关系式你能够各编出三道不同的`应用题吗?
三、巩固反馈.
1.解答下面的应用题.解答后,再利用原题中的数量关系,编出两道与原题相连的应用题.
(1)某电视机制造厂平均每天制造电视机800台,20天能够制造电视机多少台?
(2)学校用102元买来120个练习本,平均每个练习本多少元?
2.给下面各题补充上一个条件或者问题成为一步计算应用题,再解答.
(1)一批货物,运走10.5吨,_____________. 这批货物原来有多少吨?
(2)修一条长3800米的水渠,_____________.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3)白羊只数的 相当于黑羊的只数,_____________.黑羊有多少只?
(4)一列火车7小时行驶420千米,_____________?
3.解答下列应用题.
(1)一种毛线,每千克的价格是66.5元,买0.5千克应付多少元?
(2)肖师傅一天共生产250个零件,经检验有225个是一级品,求一级品率.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家庭作业 .
1.丰华农场种玉米120公顷,种小麦的面积是玉米的 倍.种小麦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2.丰华农场种小麦165公顷,种玉米的面积是小麦 .种玉米多少公顷?
3.丰华农场种小麦165公顷,种小麦的面积是玉米的 倍.种玉米多少公顷?
4.丰华农场种玉米120公顷,种玉米的面积是小麦的 .种小麦多少公顷?
六、板书设计
简单应用题
根据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例1 某工厂有男工364人,女工91人.这个工厂的男工和女工一共有多少人?
364+91 =455(人)
答:这个工厂的男工和女工一共有455人.
改编:
①男工比女工多多少人?
②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倍?
③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分之几?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连乘应用题(共12篇)】相关文章:
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训练习题2022-12-14
《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的教学反思2022-05-03
《分数再认识》的数学教学反思2023-11-01
人教版整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2023-05-24
买球说课稿2022-08-04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1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2023-09-14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2023-04-08
小学数学《用比例尺解决问题》教学反思2022-04-29
乘加和乘减教学反思2023-10-08
分数连乘教学反思20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