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连乘应用题教学设计(共20篇)由网友“三明治”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人教版连乘应用题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借鉴。
篇1:连乘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3.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优选策略教学。
教学重点:
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请学生说说学校的教学大楼有几层?每层有几间教室?数一数,我们教室有几张桌子?你是怎么数的?
2.学生反馈。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第层有多少张桌子?一共有几个教室?一共有几张桌子?)
4.教师指出:前两个问题非常简单,大家都能解决,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第3个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研讨新课。
1.针对上述几个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组织汇报交流。
2.让不同做法的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列综合算式,完成例题板书。
4.小结:求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解答。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图书馆问题。
有8个书架,每个书架有6层,每层放了40本?
2.提问:根据这些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3.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汇报收获,回顾总结。
五、作业
作业本p17
四年级数学教案——“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连乘应用题)”教学
教学内容:教科书例1及第7页“做一做”,练习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两步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用两种方法解答此类应用题。
2.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事物间互相联系的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美源于生活,美来自生产和时代的进步,提高审美意识。
二、学法引导
1、指导学生观察线段图,感知算理。2、指导学生试算,感知计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并用两种方法解答。
2、教学难点:分析理解数量关系。
四、教具学具准备:卡片、课件。
五、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练习。(卡片)
81÷2716×5×4(25×3-15)÷5
2、口答下列各题(通过这两道题的练习,使学生感知到,利用“每人每天能编16个筐”这个已知条件,既可求出“5个人1天能编几个筐”,又可求出“1个人4天能编几个筐”,已知条件既能与人数相联系,又能与天数相联系o)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练习的这两道题都是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应用题(板书课题:应用题)
2、教学例1:
(1)出示例1: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组织学生讨论:例1与刚才两道复习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联系两道复习题,思考:要想求出5人4天能编多少个筐,我们应该先求出什么?
(4)、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结果,教师画出线段图(学生先汇报哪种,教师就先画哪种)。根据线段图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回答:要想求5人4天编多少个,我们第一步先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小标题。再引导学生分步列式解答。指名板演,形成板书:
1个人1天编16个5个人1天编?个5个人4天编?个第一种解法:
①5个人1天编多少个?
16×5=80(个)
②5个人4天编多少个?
80×4=320(个)
1个人1天编16个,1个人4天编?个5个人4天编?个
第二种解法:
①1个人4天编多少个?
16×4=64(个)
②5个人4天编多少个?
64×5=320(个)
(两次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从直观到抽象,使学生初步感知理解。)
(5)、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并在书上第6页和第7页的空处填空
指名同学板演列综合算式、解答的过程。
第一种解法:16×5×4
=80×4
=320(个)答:5个人4天一共编320个筐。
第二种解法:16×4×5
=64×5
=320(个)答:5个人4天一共编320个筐。
(6)、对比两种解法,讨论:这两种方法的不同点是什么?
(7)、教师归纳小结:已知每人每天编几个筐,求5人4天编多少个,所求的结果既与人数有关,又与天数有关。解答时,可以先从人数人手求,也可以先从天数人手求,两种方法都正确,我们都应该掌握。
3.反馈练习:第7页“做一做”。
先读题,找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组织同桌讨论,要想求3台8小时铺路多少平方米,可以先求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订正时,请同学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二第1-3题。
2.补充条件或问题,并口头列两种算式。
3.依照练习题的形式,组织学生分组编题,要求数目尽量小一些,能直接口算出结果。编完后请其他组同学口头列式解答,并当场给予评价。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总结,指明这节研究的是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把课题补充完整:连乘应用题。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4、5题。
板书设计
七、板书设计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连乘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例1及第7页“做一做”,练习二。 ·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两步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用两种方法解答此类应用题。
2.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事物间互相联系的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美源于生活,美来自生产和时代的进步,提高审美意识。
二、学法引导
1、指导学生观察线段图,感知算理。 2、指导学生试算,感知计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并用两种方法解答。
2、教学难点:分析理解数量关系。
四、教具学具准备: 卡片、课件。
五、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练习。(卡片)
81÷27 16×5×4 (25×3—15)÷5
2、口答下列各题 (通过这两道题的练习,使学生感知到,利用“每人每天能编16个筐”这个已知条件,既可求出“5个人1天能编几个筐”,又可求出“1个人4天能编几个筐”,已知条件既能与人数相联系,又能与天数相联系o)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练习的这两道题都是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应用题(板书课题:应用题)
2、教学例1:
(1)出示例1: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组织学生讨论:例1与刚才两道复习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联系两道复习题,思考:要想求出5人4天能编多少个筐,我们应该先求出什么?
(4)、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结果,教师画出线段图(学生先汇报哪种,教师就先画哪种)。根据线段图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回答:要想求5人4天编多少个,我们第一步先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小标题。再引导学生分步列式解答。指名板演,形成板书:
1个人1天编16个 5个人1天编?个 5个人4天编?个第一种解法:
①5个人1天编多少个?
16×5=80(个)
②5个人4天编多少个?
80×4=320(个)
1个人1天编16个, 1个人4天编?个 5个人4天编?个
第二种解法:
①1个人4天编多少个?
16×4=64(个)
②5个人4天编多少个?
64×5=320(个)
(两次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从直观到抽象,使学生初步感知理解。)
(5) 、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并在书上第6页和第7页的空处填空
指名同学板演列综合算式、解答的过程。
第一种解法:16×5×4
=80×4
=320(个) 答:5个人4天一共编320个筐。
第二种解法:16×4×5
=64×5
=320(个) 答:5个人4天一共编320个筐。
(6) 、对比两种解法,讨论:这两种方法的不同点是什么?
(7) 、教师归纳小结:已知每人每天编几个筐,求5人4天编多少个,所求的结果既与人数有关,又与天数有关。解答时,可以先从人数人手求,也可以先从天数人手求,两种方法都正确,我们都应该掌握。
3.反馈练习:第7页“做一做”。
先读题,找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组织同桌讨论,要想求3台8小时铺路多少平方米,可以先求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订正时,请同学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二第1—3题。
2.补充条件或问题,并口头列两种算式。
3.依照练习题的形式,组织学生分组编题,要求数目尽量小一些,能直接口算出结果。编完后请其他组同学口头列式解答,并当场给予评价。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总结,指明这节研究的是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把课题补充完整:连乘应用题。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4、5题。
板书设计
七、板书设计
篇2:连乘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三步混合运算式题。
1.简要地整理已学知识。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过许多关于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现在来回答老师的一些问题。
教师提问,指名让学生回答。
教师:(1)在整数四则运算中,计算含有加减法、又含有乘除法的式题,其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2)计算含有括号的式题时,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3)小括号里面既含有加减法、又含有乘除法的式题,运算顺序是什么?(小括号里面,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计算练习。
(1)做教科书第32页第l题。
先让学生默读题目,认真审题。接着,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算完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八的第1、2题。
第l题,让学生独立填空、列出综合算式,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
第2题,先选左面一组的两道小题,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二、整理和复习列综合算式计算三步文字题
1.简要地整理已学知识。
教师出示教科书第32页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并且计算,然后说一说
自己是怎样想的。接着,教师指名让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
(1)在列综合算式之前,先要弄清什么?(先要弄清最后要求的是什么、需要知道什么数,题目中直接给出了没有,要先算什么。)
(2)在列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要注意:如要先算加、减法,应加小括号,弄清什么数写在前面,什么数写在后面。)
第一单元
(3)列出综合算式以后,要注意什么?(要检验一下所列的算式是否符合题意。)
2.做练习八的第3题。
第(1)小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列式解答。解答之后,让学生再检验一下是否符合题意。
第(2)、(3)题,让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三、整理和复习连乘、连除应用题
1.教师出示教科书第32页第3题的第(1)小题,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让学生改编应用题。
教师:把上面的题目改编成用除法计算的两步应用题。
让学生独立改编题目,然后集体订正改编的题目。再让学生用一种解法分步解答。
3.检验应用题的解答。
让学生独立检验自己的解答过程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4.做练习八的第4题。
先让学生默读题目,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最后集体订正。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页的第l一3题,练习八的第1—4题。
教学目的:通过整理和复习所学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运算顺序,提高列综
合算式的能力;理解连乘、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混合运算和连乘、连除应用题
教学目的:通过整理和复习所学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运算顺序,提高列综
合算式的能力;理解连乘、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三步混合运算式题。
1.简要地整理已学知识。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过许多关于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现在来回答老师的一些问题。
教师提问,指名让学生回答。
教师:(1)在整数四则运算中,计算含有加减法、又含有乘除法的式题,其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2)计算含有括号的式题时,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3)小括号里面既含有加减法、又含有乘除法的式题,运算顺序是什么?(小括号里面,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计算练习。
(1)做教科书第32页第l题。
先让学生默读题目,认真审题。接着,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算完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八的第1、2题。
第l题,让学生独立填空、列出综合算式,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
第2题,先选左面一组的两道小题,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二、整理和复习列综合算式计算三步文字题
1.简要地整理已学知识。
教师出示教科书第32页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并且计算,然后说一说
自己是怎样想的。接着,教师指名让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
(1)在列综合算式之前,先要弄清什么?(先要弄清最后要求的是什么、需要知道什么数,题目中直接给出了没有,要先算什么。)
(2)在列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要注意:如要先算加、减法,应加小括号,弄清什么数写在前面,什么数写在后面。)
(3)列出综合算式以后,要注意什么?(要检验一下所列的算式是否符合题意。)
2.做练习八的第3题。
第(1)小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列式解答。解答之后,让学生再检验一下是否符合题意。
第(2)、(3)题,让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三、整理和复习连乘、连除应用题
1.教师出示教科书第32页第3题的第(1)小题,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让学生改编应用题。
教师:把上面的题目改编成用除法计算的'两步应用题。
让学生独立改编题目,然后集体订正改编的题目。再让学生用一种解法分步解答。
3.检验应用题的解答。
让学生独立检验自己的解答过程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4.做练习八的第4题。
先让学生默读题目,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最后集体订正。
四年级数学教案——《连乘、连除应用题的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分步检验应用题的方法,练习三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连乘、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步检验应用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进行检验的良
好习惯。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做练习三的第6题。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
二、新课
教学分步检验应用题的方法。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三年级有43名学生,平均每人每学期用4本练习本,2个学期共用练习本多少本?
教师提问:解答这道题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教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所列的算式和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教师提问:还可以怎样算?怎样列式?
教师同样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所列的算式和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教师:怎么知道我们解答的对不对呢2这就需要对解答的过程进行检验。怎样检验呢?
常用的方法是:按照原来的题意,依次检查每一步列式和计算,看是不是正确。现在让我们来检验一下上面这道题的解答是否正确。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这道题已知什么,要求的是什么,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所列的算式是什么等。每解决一个问题看一看与前面解答的是否一样,直到全部解答完。
教师让学生翻开书第11页,自己解答题目:四年级有43名学生,2个学期共用练习本344本,平均每人每学期用多少本7做完后,让学生自己检验。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三的第7题。
读题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这题要求的是什么。使学生明确这题要求的是新增加5台冰箱一年的用电数,即多用电的数。然后让学生自己解答并且检验。检验之后,让学生说一说检验的方法。如果学生还没有掌握,教师可以带着集体进行检验。
2.做练习三的第8题。
让学生独立做题并且进行检验。
3.做练习三的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教师提问:怎样把上面这道题改编成用除法解答的应用题
呢?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回想上一节课的第4题里的两小题之间的联系,然后问:想一想,怎样把条件和问题加以改变?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意见把所改变的题
目写在黑板上:15辆汽车一年可以节约10800千克汽油,平均每辆汽车1个月节约汽油
多少千克?之后让学生自己解答,集体订正。
4.做练习三的第10题。
让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5.选做练习三的第11*、12*题。
这两题是选做题,教师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试着做,教师个别辅导。
第11*题,可启发学生想:根据“每组人数相等。”这个条件联系前面的已知条件,就可以确定是把180个同学平均分成了9组(5+4组),每一组的人数是180÷(5+4)=20(个)。要求第一批去了多少个同学,就是求5个组是多少人,即20×5=100(个)。所以这一题的解法是:180÷(5+4)×5=100(个)。
第12*题,可启发学生想:要想求出1台碾米机8小时碾米多少千克,就要先知道1台碾米机1小时碾米多少千克。已知4台碾米机3小时碾米4860千克,求1台碾米机1小时碾米多少千克,这是我们刚学过的连除应用题,我们会解答。求出1台碾米机1小时碾米400千克后,再加算一步乘以8,就可算出1台碾米机8小时碾米3200千克。所以,这一题的解法是:4800÷4÷3×8=3200(千克)或者4800÷3÷4×8=3200(千克)。
篇3:连乘应用题
连乘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步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3.渗透事物间互相联系的思想.
教学重点
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分析、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画线段图解应用题:
(1)编筐小组每人每天能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1天能编几个筐?
(2)编筐小组每人每天能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1个人4天能编几个筐?
答案:(1) (2)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练习的这两道题都是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应用题(板书 课题:应用题).
2.教学例1.
(1)出示例1:编筐小组每人每天能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4天能编几个筐?
(2)例1与两道复习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要想求出5人4天能编多少个筐,我们应该先求出什么?
(3)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结果,(教师在上图的'基础上,画出线段图)
第一种解法:
①5个人1天编多少个?
16×5=80(个)
②5个人4天编多少个?
80×4=320(个)
第二种解法:
①1个人4天编多少个?
16×4=64(个)
②5个人4天编多少个?
64×5=320(个)
(4)将上面两个分步列式改成综合算式.
第一种解法:
16×5×4
=80×4
=320(个)
答:5个人4天一共编320个筐.
第二种解法:
16×4×5
=64×5
=320(个)
答:5个人4天一共编320个筐.
(5)师生共同总结.
已知每人每天编几个筐,求5人4天编多少个,所求的结果既与人数有关,又与天数有关.解答时,可以先从人数入手求,也可以先从天数入手求,两种方法都正确,我们都应该掌握.
三、巩固发展.
1.补充条件或问题,并口头列两种算式.(投影出示)
(1)每只母鸡每月下25个鸡蛋,照这样计算,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照这样计算,3只燕子5天能吃多少只害虫?
2.照练习题的形式,组织学生分组编题,要求数目尽量小一些,能直接口算出结果.
编完后请其他组同学口头列式解答,并当场给予评价.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总结,指明这节研究的是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
五、布置作业.
让学生利用5、7和8三个数字自编一道连乘应用题,并用两种方法解.
板书设计
篇4:连乘应用题(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步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3.渗透事物间互相联系的思想.
教学重点
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分析、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画线段图解应用题:
(1)编筐小组每人每天能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1天能编几个筐?
(2)编筐小组每人每天能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1个人4天能编几个筐?
答案:(1) (2)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练习的这两道题都是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应用题(板书 课题:应用题).
2.教学例1.
(1)出示例1:编筐小组每人每天能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4天能编几个筐?
(2)例1与两道复习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要想求出5人4天能编多少个筐,我们应该先求出什么?
(3)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结果,(教师在上图的基础上,画出线段图)
第一种解法:
①5个人1天编多少个?
16×5=80(个)
②5个人4天编多少个?
80×4=320(个)
第二种解法:
①1个人4天编多少个?
16×4=64(个)
②5个人4天编多少个?
64×5=320(个)
(4)将上面两个分步列式改成综合算式.
第一种解法:
16×5×4
=80×4
=320(个)
答:5个人4天一共编320个筐.
第二种解法:
16×4×5
=64×5
=320(个)
答:5个人4天一共编320个筐.
(5)师生共同总结.
已知每人每天编几个筐,求5人4天编多少个,所求的结果既与人数有关,又与天数有关.解答时,可以先从人数入手求,也可以先从天数入手求,两种方法都正确,我们都应该掌握.
三、巩固发展.
1.补充条件或问题,并口头列两种算式.(投影出示)
(1)每只母鸡每月下25个鸡蛋,照这样计算,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照这样计算,3只燕子5天能吃多少只害虫?
2.照练习题的形式,组织学生分组编题,要求数目尽量小一些,能直接口算出结果.
编完后请其他组同学口头列式解答,并当场给予评价.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总结,指明这节研究的是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
五、布置作业.
让学生利用5、7和8三个数字自编一道连乘应用题,并用两种方法解.
板书设计
篇5:连乘应用题(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二)进一步学会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连乘应用题的分析方法是重点,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出示下图,根据下图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能提出:共值多少元?)列综合算式解答.(一人板演)
2.口答:(与板演同步进行)
每人每天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1天编筐多少个?(16×5=80(个))5个人4天编筐多少个?(80×4=320(个))1个人 4天编筐多少个?(16×4=64(个))5个人 4天编筐多少个?(64×5=320(个))
订正复习题1,说出思考方法.
(1)20×12×4 (先求出一箱多少元,再求4箱多
=240×4 少元.这种思考方法是从问题开
=960(元) 始想.)
(2)20×(12×4) (先求出4箱热水瓶共有多少个,
=20×48 再求出值多少元.这是从题目条
=960(元) 件开始想.)
(二)学习新课
1.新课引入.
刚才我们解答了两组连乘的一步应用题,如果去掉第一个问题,直接问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板书:应用题)
2.出示例1.
编筐小组每人每天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4天一共编多少个筐?
共同研究:
(1)题中“照这样计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既按每人每天编16个筐计算.)
(2)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已知条件和问题?请画出来.
(3)要求5个人4天编多少个筐,先算什么?怎样列式?
(第一步,先算5个人1天编多少个,列式为16×5=80(个),即求5个16是多少.)
(4)第二步算什么?怎样列式?(第二步算5个人4天编多少个筐,列式为80×4=320(个),即求4个80是多少.)
(5)怎样列综合算式?请你们做在本子上.
16×5×4
=80×4
=320(个)
答:5个人4天编320个筐.
大家想一想,这道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小组讨论.
通过讨论明确:还可以先求1个人4天编多少个?再求5个人4天编多少个?
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阅读课本第7页.
把书上分步列式的小标题补上,并且用综合算式解答.(教师把图画在黑板上)
16×4×5(第一步求 4个 16是多少)
=64×5(第二步求5个64是多少)
=320(个)
答:5个人4天共编320个.
共同小结:
我们刚才研究的这道题,是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在板书“应用题”前面补上“连乘”二字).
由于思路不同,所以解题方法也不一样,这是两种解法的区别.两种解法的相同点是都以每人每天编16个筐做被乘数,所求的结果都是总量,这是掌握连乘应用题的重点.
今天研究的连乘应用题与以前学习的连乘应用题(复习题1)数量关系不同,它的特点是所求的量随着两个已知量的变化而变化,求5个人4天编多少个筐,既与参加的人数有关,也与编筐的天数有关,总量随着人数、天数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
(三)巩固反馈
1.基本题.
(1)只列式,说思路.
①同学们做数学题.每人每天做5道题.照这样计算,8个人5天共做多少道题?
②运输队运送一批水泥到工地,每辆车每次运140袋.照这样计算,用6辆车运8次,这批水泥一共有多少袋?
(2)笔答.(全班做在本上)
一台轧路机每小时轧路平方米.照这样计算,3台轧路机8小时轧路多少平方米?(用两种方法分步解答)
2.条件叙述有变化.
①一台锅炉平均每月用煤4000千克,一个居民小区新增加5台锅炉,一年要多用煤多少千克?
②汽车配件小组有20人,平均每人每天做25个汽车上的零件.三月份工作30天,共可做零件多少个?(用两种方法解答)
3.对比练习.
(1)学校买来5盒皮球,每盒12个,每个6元,共要付出多少元?
(2)碾米机每台一小时碾米1500千克.照这样计算,3台碾米机10小时碾米多少千克?(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
(3)饲养场养公鸡1500只,母鸡只数是公鸡的4倍,小鸡是母鸡的3倍,有小鸡多少只?
(四)全课总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2.今天学习的连乘应用题有什么特点?
3.解答应用题应注意什么?(认真审题,搞清题里的数量关系,学会画图,掌握不同的解题思路等.)
(五)作业
练习二第1~5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六册教材已经出现过,这里出现的是另一种形式的连乘应用题,它的特点是未知量是随着两个已知量的变化而变化.对于这类连乘应用题,仍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并且要求在分步列式解答的基础上列综合算式解答.
本课教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口答两个连续的一步乘法题,为过渡到新课(连乘应用题)作准备,同时复习了学过的连乘应用题,掌握不同的思路,为分析新课题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是在老师的启发、提问下,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第二个层次是通过小组讨论、自学阅读课本,掌握另一种解题方法,从而独立列出综合算式;第三个层次是师生共同总结连乘应用题的两种不同解法的相同点与区别.
第三部分,练习的设计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注意叙述条件的变化,重视解题思路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连乘应用题
例1 编筐小组每人每天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4天一共编多少个筐?
(1)5个人1天编多少个?
16×5=80(个)
(2)5个人 4天编多少个?
80×4=320(个)
综合算式:16×5×4
=80×4
=320(个)
答:5个人4天编 320个.
(1)1个人 4天编多少个? 16×4=64(个)
(2)5个人4天编多少个? 64×5=320(个)
综合算式:16×4×5
=64×5
=320(个)
答:5个人4天编 320个.
篇6:三年级下册《连乘应用题》教学设计
湖北省兴山县南阳镇中心小学 王玉兰 方昌兴
邮编:443713
作者简介:
方昌兴(1973-),男,湖北省兴山县南阳镇中心小学,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远程教育和网络管理等相关工作,湖北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骨干技术教师,率先在湖北省建立了远程教育班班通。王玉兰(1974—),女,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1974年12月出生,汉族,大专文化程度,小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兴山县南阳镇中心小学。其教育论文、教案、说课稿、通讯报道等多次发表于《兴山教研》、《兴山课改通讯》、《宜昌日报》、《三峡晚报》、《小学教学设计》、《中小学数学》、兴山教育网、宜昌教研网、湖北教育信息网等著名报刊和网站上,并多次代表乡镇参加各种教学比赛活动获得较好名次,曾先后被评为兴山县首届“十佳师德标兵”、兴山县“优秀教育工作者”、兴山县优秀教师、宜昌市“优秀教师”、兴山县“优秀骨干教师”,入选《中华长江三峡科教人才库》。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99页例1。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这种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同时知道,用一种解法可以检验另一种解法的正确性。
教学重点:
正确地列综合算式。
教学难点:
寻找两种解法的中间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幻灯出示)用线连接合适的条件和问题,再算出来。
(1)每箱热水瓶卖132元 5箱热水瓶有多少个?
(2)每个热水瓶卖11元 5箱热水瓶卖多少元?
(3)每箱热水瓶12个 60个热水瓶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①学生口答,教师边线搭配。(先请C类学生回答,再请B类学生判断正误)
②提问:这三题为什么都用乘法计算?(请B类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温旧启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题目设问,既能达到以问促学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用幻灯出示热水瓶图。
①师:看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幅图意说出来?(C类 B类 A类)
②刚才同学们所看的这幅图及同学们所说的图意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出示例1。例1: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11元,一 条件① 条件② 条件③共可以卖多少元?
①引导学生审题,分清条件和问题。
②指名读。
③尝试练习,教师巡视。(学生中会出现不同的解法)
④指名说,教师板书。(学生会说出不同解法)
篇7:“连乘应用题”教学反思
“连乘应用题”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主要采取数形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认知发展水平,借助画图帮助学生数量之间的关系,使直观教学与抽象概括有机结合,掌握连乘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1.情境教学法:以教材的情境设计为依托,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起学生对连乘应用题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
2.“探究―研讨”法:当学生提出问题后,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3.数形结合法:连乘应用题内容比较抽象,理解和掌握有一定难度。教学中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利用画图把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从而有效降低学习的难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理解概念掌握规律并形成知识和技能,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由于连乘应用题中有两个单位“1”,预计学生在分析问题时会把两个单位“1”混淆,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解题思路的教学,使学生在理清数量关系的前提下进行思考,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篇8:连乘应用题(1)(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课题:连乘应用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列综合算式.
2.使学生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的同时能用一种解法检验另一种解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用简炼的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乘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解答.
(1)某车间每班有4个组,每组有11人,每班有多少人?
(2)一辆卡车可以装30袋化肥,每袋重50千克,一辆卡车能装多少化肥?
2.演示动画“连乘应用题”
根据动画演示的内容分别补充问题,再解答.
(1)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_______________?
(2)每箱有12个热水瓶,每个热水瓶卖35元,______________?
3.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复习中的应用题都是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它们的数量关系共同的特点是什么?(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计算.)
把动画复习的两道应用题连起来看,让学生把复习中的两道题合并成一道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题目,引出例1.
教师导入: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光会遇到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还会有这样稍复杂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共同学习:应用题.(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35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1)指名读题,并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继续演示动画“连乘应用题”,实物图逐步转化为线段图.
(2)小组讨论:你准备怎么解答这道题?并说出解答的思路.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3)汇报讨论的结果,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想到:
方法1:要求一共卖多少元,需要知道每箱卖多少元和一共有多少箱.已知共有5箱,未知每箱多少元.因此,要首先求出每箱多少元.已知每个35元,每箱12个,求出每箱卖多少元就是求12个35是多少,用35×12=420(元),再求出5箱一共卖多少元,就是5个420是多少,用420×5=2100(元).
板书:① 每箱多少元?
35×12=420(元)
5箱一共多少元?
420×5=2100(元)
方法2: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需要知道每个卖多少元和一共多少个.已知每个卖11元,未知一共多少个,先要求出一共多少个.每箱有12个,有5箱,求一共多少个就是求5个12是多少,用12×5=60(个),再求一共卖多少元,就是求60个35是多少,用35×60=2100(元).
板书:② 5箱一共多少个?
12×5=60(个)
5箱一共多少元?
35×60=2100(元)
(4)教师谈话:像这样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将这两种解法分别列成综合算式.
学生动笔列式,汇报订正:
35×12×5 35×(12×5)
教师提问: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什么?再求什么?第二种解法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要加小括号?不加行不行?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种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个,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因为运算中要先算12×5,就必须加小括号,否则运算顺序就变了,不符合题意.)
(5)比较、辨析: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明确两种解法的区别是: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种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个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思路不同,用的已知条件也不同.联系是:最后都能求出来“5箱一共多少元”.
篇9:连乘应用题教案设计
连乘应用题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且初步理解并掌握了乘法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这些都为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作了充分的知识铺垫和思路孕伏。教材编入这一部分内容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巩固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另一方面是使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应用题。本课题内容是两步以上应用题的重要基础之一,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解,发展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综合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把解应用题的水平提高一步。
本课题教材有层次地显示了“连乘应用题”的知识结构。例题之后,教材引导学生按照两种不同的思路去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第一种思路:知道有5箱热水瓶,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就要先算每箱热水瓶多少元?
第二种思路:知道每个热水瓶卖11元,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就要先算5箱共有多少个热水瓶。通过这个分析过程,使学生明白分析这种问题的关键是弄清要算出题中要求的钱数,先选哪个作为已知条件,哪个条件是未知的,需要先算出来。分步列式后,教材又引导学生分别列出综合算式。然后说明:如果解答正确,那么两种解答方法的结果应该相同。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检查。再通过“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二中1-3题的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这类题目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最后通过第4题补充条件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连乘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
本课内容这样有层次地呈示知识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综合,建立连乘应用题的认知结构。
本课题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会用两种方法解答,知道用一种解法可以检验另一种解法的正确性。
2.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连乘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培养自觉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分析数量关系。教学难点:用两种方法解答的思路。
教学关键:
弄清要算出“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先选哪个作为已知条件,哪个条件是未知的。
二、教法和学法
1.运用迁移规律,注意从旧到新、引导学生在整理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体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思想。
2.运用直观性原则,采用线段图展示条件和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创设思维环境,引导学生有序地思维,鼓励学生用语言准确、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
三、教学步骤
(一)复习准备出示复习题,指名补充条件或问题,再解答出来,然后说出列式的根据。
1.,5箱热水瓶多少元?
2.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
3.一个热水瓶卖11元,,一共卖了多少元?通过上面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步应用题结构和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题,分三个层次进行。
第一层次:理解题意。出示例
1,要求学生认真读题,说一说有几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再想一想例1与复习题有什么关系。揭示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暗示了思考方向。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要边提问题边画。(图略)问题:
(1)5箱怎样表示?
(2)每箱12个怎样表示?
(3)每个11元用哪条线段表示?
(4)问题怎样表示?这一步使学生知道怎样理解题意,为分析数量关系打下基矗第二层次,分析数量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提出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启发学生说出不同的做法。方法之一:方法之二:一共可以卖多少元?每箱多少元有几箱一共可以卖多少元?每个多少元有几个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第一种分析思路,每箱多少元,有几箱,这两个条件中哪个是已知的,哪个是未知的?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明白之后,再引导学生讨论第二种分析思路,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三层次,确定算法。引导学生结合分析结果,确定怎样列式计算,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算?分步列式计算之后,教师要指出,我们采用不同的思路就得到了不同的解题方法,今后学习应用题,还会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我们遇到问题,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对今后的学习是十分有利的。然后,要求学生将两种解法分别列出综合算式,再比较两种算法的差别,并说明理由。
2.反馈校正。指导学生做教科书99页上的“做一做”,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师巡视,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给以适当的提示。做完后指名说说思考过程,集体订正。如有问题,及时校正。
3.小结。指出两种解答方法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用一种解法的结果来检验另一种解法的结果是不是正确。
并要求学生阅读99页例题下面的一段话。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二第1题,审题之后提示学生想一想与例题有什么类似的地方,然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时要先看两种解答方法的结果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表明列式或计算有错误,要及时检查。同时对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以帮助和指导。
2.做第2题,要求独立完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做第4题。读题后提问,题中有几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能不能解答?还需要补充什么条件?(学生在补充条件时,只要不是非常脱离实际,就要采用。)集体订正时,教师让两个补充条件不一样的学生分别说出做题过程,并说明列式的理由。
(四)课后作业
100页第3题
(五)全课小结。(略)
篇10:两步连乘应用题教学后记
两步连乘应用题教学后记
本课教学内容多,基础好的学生尚能接受,约1/3的学生在想想做做1时开始有卡壳现象,在拓展深化时学生对解决和本校教学楼有关的问题兴趣很浓,由此看来,以后在组织解决问题的习题时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学数学时有用的。本次的课外作业是我根据学生上课的.兴趣临时添加的,属于挑战性作业,不需要每个人都完成。隐约感觉学生对数量之间的关系缺乏真正的理解,有点生搬照套的感觉。打算在下节课中设计专门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和列式原理。篇11:连乘应用题参考教案二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二)进一步学会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连乘应用题的分析方法是重点,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是难点.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出示下图,根据下图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能提出:共值多少元?)列综合算式解答.(一人板演)
2.口答:(与板演同步进行)
每人每天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1天编筐多少个?(16×5=80(个))5个人4天编筐多少个?(80×4=320(个))1个人 4天编筐多少个?(16×4=64(个))5个人 4天编筐多少个?(64×5=320(个))
订正复习题1,说出思考方法.
(1)20×12×4 (先求出一箱多少元,再求4箱多
=240×4 少元.这种思考方法是从问题开
=960(元) 始想.)
(2)20×(12×4) (先求出4箱热水瓶共有多少个,
=20×48 再求出值多少元.这是从题目条
=960(元) 件开始想.)
(二)学习新课
1.新课引入.
刚才我们解答了两组连乘的一步应用题,如果去掉第一个问题,直接问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板书:应用题)
2.出示例1.
编筐小组每人每天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4天一共编多少个筐?
共同研究:
(1)题中“照这样计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既按每人每天编16个筐计算.)
(2)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已知条件和问题?请画出来.
(3)要求5个人4天编多少个筐,先算什么?怎样列式?
(第一步,先算5个人1天编多少个,列式为16×5=80(个),即求5个16是多少.)
(4)第二步算什么?怎样列式?(第二步算5个人4天编多少个筐,列式为80×4=320(个),即求4个80是多少.)
(5)怎样列综合算式?请你们做在本子上.
16×5×4
=80×4
=320(个)
答:5个人4天编320个筐.
大家想一想,这道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小组讨论.
通过讨论明确:还可以先求1个人4天编多少个?再求5个人4天编多少个?
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阅读课本第7页.
把书上分步列式的小标题补上,并且用综合算式解答.(教师把图画在黑板上)
16×4×5(第一步求 4个 16是多少)
=64×5(第二步求5个64是多少)
=320(个)
答:5个人4天共编320个.
共同小结:
我们刚才研究的这道题,是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在板书“应用题”前面补上“连乘”二字).
由于思路不同,所以解题方法也不一样,这是两种解法的区别.两种解法的相同点是都以每人每天编16个筐做被乘数,所求的结果都是总量,这是掌握连乘应用题的重点.
今天研究的.连乘应用题与以前学习的连乘应用题(复习题1)数量关系不同,它的特点是所求的量随着两个已知量的变化而变化,求5个人4天编多少个筐,既与参加的人数有关,也与编筐的天数有关,总量随着人数、天数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
(三)巩固反馈
1.基本题.
(1)只列式,说思路.
①同学们做数学题.每人每天做5道题.照这样计算,8个人5天共做多少道题?
②运输队运送一批水泥到工地,每辆车每次运140袋.照这样计算,用6辆车运8次,这批水泥一共有多少袋?
(2)笔答.(全班做在本上)
一台轧路机每小时轧路平方米.照这样计算,3台轧路机8小时轧路多少平方米?(用两种方法分步解答)
2.条件叙述有变化.
①一台锅炉平均每月用煤4000千克,一个居民小区新增加5台锅炉,一年要多用煤多少千克?
②汽车配件小组有20人,平均每人每天做25个汽车上的零件.三月份工作30天,共可做零件多少个?(用两种方法解答)
3.对比练习.
(1)学校买来5盒皮球,每盒12个,每个6元,共要付出多少元?
(2)碾米机每台一小时碾米1500千克.照这样计算,3台碾米机10小时碾米多少千克?(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
(3)饲养场养公鸡1500只,母鸡只数是公鸡的4倍,小鸡是母鸡的3倍,有小鸡多少只?
(四)全课总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2.今天学习的连乘应用题有什么特点?
3.解答应用题应注意什么?(认真审题,搞清题里的数量关系,学会画图,掌握不同的解题思路等.)
(五)作业
练习二第1~5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六册教材已经出现过,这里出现的是另一种形式的连乘应用题,它的特点是未知量是随着两个已知量的变化而变化.对于这类连乘应用题,仍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并且要求在分步列式解答的基础上列综合算式解答.
本课教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口答两个连续的一步乘法题,为过渡到新课(连乘应用题)作准备,同时复习了学过的连乘应用题,掌握不同的思路,为分析新课题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是在老师的启发、提问下,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第二个层次是通过小组讨论、自学阅读课本,掌握另一种解题方法,从而独立列出综合算式;第三个层次是师生共同总结连乘应用题的两种不同解法的相同点与区别.
第三部分,练习的设计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注意叙述条件的变化,重视解题思路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篇12:连乘应用题参考教案二
例1 编筐小组每人每天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4天一共编多少个筐?
(1)5个人1天编多少个?
16×5=80(个)
(2)5个人 4天编多少个?
80×4=320(个)
综合算式:16×5×4
=80×4
=320(个)
答:5个人4天编 320个.
(1)1个人 4天编多少个? 16×4=64(个)
(2)5个人4天编多少个? 64×5=320(个)
综合算式:16×4×5
=64×5
=320(个)
答:5个人4天编 320个.
篇13:《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两步乘法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2、让学生从多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多角度能用两步连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描述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今天谢老师非常高兴能和我们班的同学一起来学习数学。在上课之前,老师问了本校的其他老师说我们班的同学上课特别积极,老师特想在这节课上看到大家的风采。看谁的耳朵最会听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发言,看谁的脑筋动得最快并且能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一个方阵
师:前段时间育才小学正在举行运动会,瞧,他们排着整齐的方阵过来了。(播放:运动会情境)如果老师用手中的这副图上的一个圆表示其中的一个人(贴图),那你从这一个方阵中(板:一个方阵)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横着排的有5人。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横着排的叫做行。板:行
师:那有几行?每行几人?板:每行有5人,有4行。
生2:竖着排的有4人。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竖着排的叫做列。板:列
师:那有几列?每列几人?板:每列有4人,有5列。
生:一个方阵有20人。
师:很棒,你还看出了一个方阵的人数。
2、提出问题
师:紧接着又走来了一个相同的方阵,看着这两个方阵,现在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2个方阵一共有几人?
3、探究方法
师:这个问题你能自己解决吗?
(安静独立地思考,把算式写到本子上;写好后,思考你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巡视一圈,同时听取和指导完善学生说的过程。
4、汇报交流
(1)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生说算式师板,再说思路)
生1:54=20(人)
202=40(人)
师:那你的这个算式是先求哪部分,再求什么?
生:先求一个方阵的人数,就是54=20(人),再求2个方阵的人数,就是202=40(人)。
师:你能上来圈一圈吗?
师:谁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再来说一说?(生说师同步媒体演示)
师:大家都都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吗?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方法的解题思路。(生齐读)
(2) 师:除了这种方法,谁有不同的算法或思路?
生1:25=10(人)
104=40(人)
师:那你的这个思路是先求哪部分,再求什么?
生:先求合并后一个行的人数,就是25=10(人),再求4个这样一行的人数,就是 104=40(人)
师:你能上来圈一圈吗?第一步先求哪部分?
师:谁能根据这幅图把刚才这名同学的思路再说一次?(生说师同步媒体演示)
师:大家都都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吗?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方法的解题思路。(生齐读)
(3) 师:还有另一种方法吗?
生1:42=8(人)
85=40(人)
师:42=8(人) ,表示你先求哪部分?(生:先求合并后一个列的人数)师移动方阵
师:你能上来圈一圈吗?第一步先求哪部分?
生:先求合并后一个列的人数,就是42=8(人),再求5个这样一行的人数,就是 85=40(人)
师:谁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再来说一说?(生说师同步媒体演示)
师:大家都都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吗?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方法的解题思路。(生齐读)
【预设】:若学生出不来第三种方法,则师出示。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小朋友的方法,42=8,85=40你能说一说吗?他表示的42先求哪部分,再求?
师:你能上来指一指吗?你可真聪明!
(4) 师:那我们能把这2条算式,写成一条综合算式吗?
生1:452=40(人),生2:254=40(人),生3:245=40(人)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5、对比提升
(1)师:通过刚才的小组交流,我们得出了这样3种方法。(课件出示3种方法)。
(2)观察这三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预设:答案相同,都用乘法计算(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用连乘解决问题)
不同点预设:方法不一样。方法怎么不一样?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小结:真了不起!,同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师:学习了方法,就来解决具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鸡蛋问题。(不同策略,解决问题)
师:这么多鸡蛋会有多少个呢?(课件出示堆成一堆的鸡蛋)。
(1)师:要解决这个问题。这里有信息吗?你能用简洁的语言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张图片的内容吗?独立解题。
(2)师:如果用一个正方体换掉鸡蛋,你能用多种方法解决这个正方体的问题吗?
生1:从上面看先求一层的正方体个数, 45=20(个),203=60(个)
生2:从侧面看先求一层的正方体个数, 34=12(个),125=60(个)
生3:从前面看先求一层的正方体个数, 35=15(个),154=60(个)
(同步媒体演示,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小结:真棒!同一个问题,不仅能自己收集信息,还能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在数学中有很多题目是类似的,只要你掌握其中最本质的方法,其实我们的数学就这么简单。
2、面包问题(选择信息,解决问题)
40个队,每队有20位运动员;每人要3个面包,2瓶矿泉水,共要多少个面包呢?
(1)40202=1600
(2)40203=2400
(3)32040=1600
师:怎样改一改其他两个也是正确的。
小结:在解决问题中,选择有价值的信息非常重要。
3、游泳问题(隐含信息,解决问题)
师:在信息中,你觉得那个是需要特别提醒其他同学的?
小结:我很佩服大家,不但能用乘法解决问题,还能灵活的找出题中隐含的信息。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老师也非常高兴与同学们一起还学会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先求一部分,再求整体。
篇14: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应用题例1
课时目标:
1、使学生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理解两种解法的思路,掌握两种解题的方法。
3、知道用一种解法检查另一种解法的正确性。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两种方法解题的思路,并掌握解题方法。
板书设计:
应用题
(一)每箱卖多少元?
(二)5箱有多少个?
(学生板演处)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为了把我班打扮得漂漂亮亮,想买一些彩丝,买两捆,每捆10条,每条5角,请同学们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
二、自主探究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巡视,把学生不同解法板演到黑板上。
(一)2×10=20(条)
(二)10×5=50(角)
20×5=100(角)=10(元)
50×2=100(角)=10(元)
学生讨论:那种方法准确,每一步求什么?
3、列综合算式该怎样做?
学生自己列综合算式交流讨论
师强调列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使用小括号。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板演并说说你的想法。
四、实践应用
练习二十二第4、5题
独立完成,再订正。
五、交流收获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六、作业(略)
《连乘应用题》教学反思
我采用了“引出问题——自主探究——小组合作——集体讨论——归纳总结——深化知识的思路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注意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有创新的学生,要给他发挥自己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空间及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注意挖掘学生的想象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及创新能力。
我觉得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只要学生能够合理推理解答,求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就应给予肯定。但教师不必要强求所有的学生都能这样解答或直接告诉学生,还可以有其他的解答方法。只要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经验,通过分析、想象、思考,合理推理后,能自圆其说,教师就应给予鼓励、肯定和赞扬。
篇15: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连乘应用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连乘应用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列综合算式. 2.使学生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的同时能用一种解法检验另一种解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用简炼的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乘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解答. (1)某车间每班有4个组,每组有11人,每班有多少人? (2)一辆卡车可以装30袋化肥,每袋重50千克,一辆卡车能装多少化肥? 2.演示动画“连乘应用题” 根据动画演示的内容分别补充问题,再解答. (1)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_______________? (2)每箱有12个热水瓶,每个热水瓶卖35元,______________? 3.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复习中的应用题都是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它们的数量关系共同的特点是什么?(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计算.) 把动画复习的两道应用题连起来看,让学生把复习中的两道题合并成一道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题目,引出例1. 教师导入: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光会遇到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还会有这样稍复杂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共同学习:应用题.(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35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1)指名读题,并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继续演示动画“连乘应用题”,实物图逐步转化为线段图. (2)小组讨论:你准备怎么解答这道题?并说出解答的思路.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3)汇报讨论的结果,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想到: 方法1:要求一共卖多少元,需要知道每箱卖多少元和一共有多少箱.已知共有5箱,未知每箱多少元.因此,要首先求出每箱多少元.已知每个35元,每箱12个,求出每箱卖多少元就是求12个35是多少,用35×12=420(元),再求出5箱一共卖多少元,就是5个420是多少,用420×5=2100(元). 板书:① 每箱多少元? 35×12=420(元) 5箱一共多少元? 420×5=2100(元) 方法2: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需要知道每个卖多少元和一共多少个.已知每个卖11元,未知一共多少个,先要求出一共多少个.每箱有12个,有5箱,求一共多少个就是求5个12是多少,用12×5=60(个),再求一共卖多少元,就是求60个35是多少,用35×60=2100(元). 板书:② 5箱一共多少个? 12×5=60(个) 5箱一共多少元? 35×60=2100(元) (4)教师谈话:像这样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将这两种解法分别列成综合算式. 学生动笔列式,汇报订正: 35×12×5 35×(12×5) 教师提问: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什么?再求什么?第二种解法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要加小括号?不加行不行?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种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个,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因为运算中要先算12×5,就必须加小括号,否则运算顺序就变了,不符合题意.) (5)比较、辨析: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明确两种解法的区别是: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种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个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思路不同,用的已知条件也不同.联系是:最后都能求出来“5箱一共多少元”. (6)引导学生发现:两种解题思路的相同点是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不同点是先求什么不一样,先求一箱可以卖多少元,是以每箱多少元作单价;先求一共有多少瓶,是以一瓶多少元作单价.) 师生共同总结:方法不同,结果相同. (7)学生思考:我们用了两种方法解这道题,怎样检验呢? (可以互相检验,用其中一种方法解答,用另一种方法检验.) 三、尝试练习. 学校有3排房子,每排有4个教室,每个教室装6盏灯,一共安装多少盏灯?(用一种方法解答,然后用另一种方法检验.) (1)指名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独立分析,列分步算式解答. (3)订正:说出解题思路,再列式计算. 解法1:每排安装多少盏灯? 6×4=24(盏) 3排安装多少盏灯? 24×3=72(盏) 综合算式:6×4×3 =24×3 =72(盏) 答:3排安装72盏灯. 解法2:一共有多少个教室? 4×3=12(个) 一共安装多少盏灯? 6×12=72(盏) 综合算式:6×(4×3) =6×12 =72(盏) 答:3排安装72盏灯. (4)检验.师:我们可以从中任选一种方法解答,而另一种方法来检验.从小养成做事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四、巩固练习. 1.小明的集邮册中,每页贴3行邮票,每行帖5张,3页一共贴多少张邮票?(用两种方法解答) 2.两个小组割青草,每个小组割3捆,每捆8千克,一共割多少千克的青草?(用两种方法解答) 五、总结归纳. 教师提问:(1)这节课学习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板书:连乘应用题)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2题 两个运输队运沙子,每队运3车,平均每车重5吨.一共运多少吨沙子? 练习二十二第3题 张庄小学新盖9间教室,每间教室有6扇窗子,每扇窗子安8块玻璃,一共要安多少块玻璃?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小小采购员 活动目的 通过制定购物计划,进一步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内容 1.制定购物计划. “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要给参加游艺活动的同学买奖品.这个任务分给三年级每班去完成,每班分配200元,想想:买什么?买多少?共需要多少钱,200元够不够?和同学一起议一议.先调查、再制定一个计划表. 2.比比谁的计划好,这个任务就交给谁. 3.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购物. 看看,在超市里,你会遇到那些数学问题? 活动建议 1.收集各种文具及小礼品的单价和一个小包装内的数量,做好记录. 2.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互相交流.篇16:混合运算和连乘、连除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页的第l一3题,练习八的第1―4题。
教学目的:通过整理和复习所学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运算顺序,提高列综
合算式的能力;理解连乘、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
一、整理和复习三步混合运算式题。
1.简要地整理已学知识。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过许多关于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现在来回答老师的一些问题。
教师提问,指名让学生回答。
教师:(1)在整数四则运算中,计算含有加减法、又含有乘除法的式题,其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2)计算含有括号的式题时,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3)小括号里面既含有加减法、又含有乘除法的式题,运算顺序是什么?(小括号里面,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计算练习。
(1)做教科书第32页第l题。
先让学生默读题目,认真审题。接着,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算完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八的第1、2题。
第l题,让学生独立填空、列出综合算式,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
第2题,先选左面一组的两道小题,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二、整理和复习列综合算式计算三步文字题
1.简要地整理已学知识。
教师出示教科书第32页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并且计算,然后说一说
自己是怎样想的。接着,教师指名让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
(1)在列综合算式之前,先要弄清什么?(先要弄清最后要求的是什么、需要知道什么数,题目中直接给出了没有,要先算什么。)
(2)在列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要注意:如要先算加、减法,应加小括号,弄清什么数写在前面,什么数写在后面。)
(3)列出综合算式以后,要注意什么?(要检验一下所列的算式是否符合题意。)
2.做练习八的第3题。
第(1)小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列式解答。解答之后,让学生再检验一下是否符合题意。
第(2)、(3)题,让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三、整理和复习连乘、连除应用题
1.教师出示教科书第32页第3题的第(1)小题,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让学生改编应用题。
教师:把上面的题目改编成用除法计算的两步应用题。
让学生独立改编题目,然后集体订正改编的题目。再让学生用一种解法分步解答。
3.检验应用题的解答。
让学生独立检验自己的解答过程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4.做练习八的第4题。
先让学生默读题目,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最后集体订正。
篇17:两步连乘应用题评课稿
我们曾和美国老师教学交流时正好美国老师执教了类似于本节课的例题。他们是用的模板“DBI”,就是一节课只通过一个问题,整个一节课只解决这一道题,日本也有这种模式。主要是让孩子操作学具或画图来自己理解题意,解决问题。
我们在课前集体备课时借鉴了这样教法,给孩子一道纯文字的应用题。比如:学生站4排,每排有6人,有这样的3个方阵队伍,问孩子一共有多少人。我们呈现给孩子的是纯文字的,是没有图的。我们让孩子读完题目之后,让孩子自己画图去理解题目的意思。那么孩子可能出现会这样进行解题:第一种方法,就是他们也会画图,先用4×6得到每个方阵有24人,再用24×3得到一共有72人;第二种方法呢就是他们把图不这样看,连起来看,把3个方阵的一排6人连起来看成一长排,先用3×6得到一长排有18人,再用18×4得到一共有72人;还会有孩子想到第三种方法,先用3×4得到一共有12排,再用12×6得到一共有72人。
我们要求于不管用哪种方法,但是要求孩子一定要能说出每道算式的道理,要求有合理的数量关系,那都是可以成立的。比如在课上,可能会出现的第三种解法14×4×2的情况,因为没有合理的关系式解释,我们认为在数学上这是说不通的,这种接法就不成立,那就会和其他两种方法进行对比说明,强调要有关系式进行合理的解释。就是从“文——图——算式——图”但是由于文化背景不同,美国的小学、中学老师会认为由于孩子的`认知水平的发展,这三种方法都对,而大学老师却认为只有前面两种对。所以后来我们又做了调整,完全回归到我们自己的教材,让孩子先读图,从图中寻找、整理信息,然后再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就是从“图——文——算式——图”。
两种思想的碰撞出了出发点不同,属于殊途同归。至于那种更合适,这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今天的这种尝试,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开拓了我的眼界。很感谢朱岩老师为我们带来的这样一节课,给了我们一个重新思考、学习的机会。
篇18:《解决问题连乘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两步乘法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和分析题意,能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教法:分析、归纳、练习
学法:思考、交流、练习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分钟)
1. 认真听、仔细想、解决下面的问题:
我每天读12页,20天能读多少页?
12×20=280(页)
答:二(1)班一共有48页。
2.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我们是这样解决问题的:
阅读与理解
↓
分析与解答
↓
回顾与反思
3.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二、出示目标(1分)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1、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两步乘法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自学指导(12分钟)
课件出示第52页例3
超市一周卖出5箱保温壶,每个保温壶卖45元。一共卖了多少钱?
(一)自学要求
1.观察并思考:
(1)你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
(2)可以先求什么?怎样列式?再求什么?怎样列式?
(3)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解决?
2.自学方法:先独立完成,后交流讨论
3.自学时间:4+1分钟
(二)反馈
阅读与理解:
1、知道了每箱有12个,还知道卖出5箱,每个45元。
2、问题是“一共卖了多少钱”。
3、怎样分析与解答呢?
分析与解答:
教师板书:
可以先求一箱卖了多少钱,再求一共卖了多少钱。
(1)每箱卖了多少钱?
45×12=540(元)
(2)一共卖了多少钱?
540×5=2700(元)
45×12×5=2700(元)
也可以先求出5箱共有多少个,再求一共卖了多少钱。
(1)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
12×5=60(个)
(2)一共卖了多少钱?
45×60=2700(元)
12×5×45=2700(元)
答:一共卖了2700元钱。
回顾与反思:
知道了卖出的保温壶的数量和每个保温壶的价钱,就可以求出卖的总钱数。
两种方法都可以得到卖了2700元。
四、质疑探究(6分)
质疑探究
1、这道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因为都是在求几个几是多少。
2、能不能这样算?为什么?
45×5=225(元)
225×12=2700(元)
五、当堂训练(16分钟)
(一)课堂检测
做一做。
张庄小学新盖16间教室,每间教室有6扇窗子。每扇窗子安装8块玻璃,一共要安装多少块玻璃?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方法一:
(1)每间教室装多少块玻璃?
8×6=48(块)
(2)一共安装了多少块玻璃?
48×16=768(块)
8×6×16=768(块)
方法二:
(1)16间教室共有多少扇窗子?
6×16=96(扇)
(2)一共安装了多少块玻璃?
8×96=768(块)
8×(6×16)=768(块)
答:一共要安装768块玻璃。
(二)堂清作业
1、跑道每圈长400米,小红每天跑2圈,她一个星期(7天)跑多少米?
2、一个西瓜大鹏有8垄,每垄种35棵,每棵结2个西瓜,一共结多少个西瓜?
板书设计
篇19:《解决问题连乘问题》教学设计
可以先求一箱卖了多少钱,再求一共卖了多少钱。
(1)每箱卖了多少钱?
45×12=540(元)
(2)一共卖了多少钱?
540×5=2700(元)
45×12×5=2700(元)
也可以先求出5箱共有多少个,再求一共卖了多少钱。
(1)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
12×5=60(个)
(2)一共卖了多少钱?
45×60=2700(元)
12×5×45=2700(元)
答:一共卖了2700元钱。
篇20:重实践 重思维 巧突破“连乘应用题”的教学设计
重实践 重思维 巧突破“连乘应用题”的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第六册P71的例4是本册教材的难点,学生第一次碰到这种结构的连乘应用题。如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如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我在“连乘应用题”这堂课的教学中作了如下努力:
一、从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进行推理能力的训练。
数学教学法上有句名言:“理解了题意,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理解题意也是进行推理的前提条件。三年级孩子的思维正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为此在进行例4这种特殊结构的连乘应用题的教学时,我创设“从学具操作掌握运算规律”的教学过程。首先从实际问题出发,引起兴趣:我拿出3盒圆珠笔,问学生知不知道老师这些圆珠笔一共用了多少钱,大家都说不知道;接着我请学生说出要求这个问题必须知道什么条件;然后根据实物给出“吴老师买来3盒圆珠笔”、“每盒10支”、“每支3元”这三个条件,请学生根据对应条件求出对应问题。学生反应热烈。根据学生回答我板书如下:(“盒”、“支”、“元”分别用蓝色、绿色、红色写出)
吴老师买来3盒圆笔,每盒10支,每支2元,一支多少元?(2元);3盒共有多少支?(?);1盒多少元?(?);一共有多少盒?(3盒);一共用了多少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由于教师帮助学生从学具操作理解题意,形象性强,学生容易从实物分析中掌握题意,并随着教师的设问激疑,引起探索兴趣,从而进入分析推理的抽象思维训练的环节。在教师的板书帮助下,自己找出对应条件,成功地得出解题方法。这时,学生们面露喜色,学习情绪高涨。
二、寻找突破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被乘数不易找对,被乘数与乘数的对应关系容易搞错,因此我利用每份数、份数与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作突破口来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1、在“基本训练”中加强对应关系训练。我在“基本训练”中出了两道练习题:
⑴出示“每组种6棵”,“每班种6棵”,“每12个装1箱”,请学生说出“6、6、12”分别表示什么数,为什么,并说出对应的份数(组数、班数、箱数),然后教师给出对应的份数,请学生说出对应的总数,并列式。
这一题为新课找准对应关系作好初步的分析能力训练。
⑵假定“一共可卖多少元”、“一共运进多少个”是要求的总数,请学生在“每个卖9元”、“每箱有30个”中选取与总数对应的每份数。
这一题的练习为解决新课中出现两个每份数,而应把哪个每份数作被乘数作了突破重点问题的解题能力训练。
2、在新授时突出寻找对应关系。在出示“吴老师买来3盒圆珠笔”、“每盒10支”、“每支2元”后,我让学生边找对应条件边推理。学生回答说“每盒10支”中“10”对应的份数应该是“盒数”,故与“3盒”对应;“每支2元”中“2”对应的份数应该是“支数”,故与“每盒10支”对应。我说:“不对呀,怎么把2与10这两个每份数对到一块去了呢?”学生这下很得意地告诉我说“每盒10支”可理解为“一盒子里装10支”,对于“2”来说,“10”是个份数。从而学生清楚地看到“每盒10支”这个条件的两面性:与“3盒”对应时,“10”是每份数;与“每支2元”对应时,“10”是份数。但为什么没有人把“3盒”与“每支2元”看作对应条件呢?我把这个问题交与大家讨论得出正确结论,避免出现被乘数与乘数不对应的错误。接着我乘胜追击,引导学生解决两个每份数中哪个作被乘数的问题。我在进行推理训练的'基础上,先让学生尝试列式计算。由于学生理解题意,尝试准确率达95%。我装作疑惑不解地问:题目初看有两个每份数,你们为什么都选“2”作被乘数而不选“10”呢?学生抢着告诉老师因为“2”才是与总数直接对应的每份数,故作被乘数。
教师运用尝试教学法,逐步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步步扎实地突破重点和难点,从而使学生从成功的喜悦中积极地掌握了本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列式特点。
三、重视课堂练习,培养思维能力。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为此我进行了多层次、多形式的练习。
1、巩固练习
先让学生找出对应条件及与总数直接对应的每份数,再列式计算(半扶着走,进一步突出重点、难点、准确率100%)→只列式不计算(独立走、准确率100%)→选择题、判断题(准确率98%)。
2、对比练习
为了消除思维定势,防止新旧知识的相互干扰,我出了以下两道练习题:(只列式)
⑴水泥厂用汽车运送水泥,每一辆汽车一次能运5吨,12辆汽车7次能运多少吨?
⑵水泥厂用汽车运送水泥,先来了4辆汽车,后又来了3辆汽车,每辆汽车运5吨,一共能运多少吨?
通过以上两道练习,学生知道并非所有连乘题都是今天学的题型,也不要一看见每份数就盲目用连乘法,从而从比较中进一步掌握了例4的本质特征。
3、发展练习
在这一部分练习中,让学生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结构,升华认识,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⑴出示“我们三(3)班有56人,为扶助失学儿童如果每人捐款5元,全班一共可捐款多少元?” 要求将“56人”改成间接条件,改完口头列式,并注意比较不同结构。(学生改成“三(3)班有8个小组,每组7人”和“三(3)班有男生27人,女生29人”等)这一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还渗透了思想教育。⑵出示实物3包练习本(每包50本)和2包卫生纸(每包10卷),请学生编出例4结构的连乘应用题。
⑶在最后一分钟请学生回忆生活中有意义的连乘应用题,进一步把数学学习和解答生活实践的问题结合起来。这时,全班同学分成小组热烈讨论抢着编题。我又鼓励大家课后进行调查研究,编出更有意义的题。一节课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1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导学案(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2-3)
★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1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连乘应用题教学设计(共20篇)】相关文章:
乘加乘减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人教版2023-11-08
连减应用题(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2022-12-27
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2023-10-22
五年级人教版解决问题教学设计2023-02-18
二年级数学教案《乘加乘减》2024-01-21
第二课时:一个数除以分数/第四课时:分数混合运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2023-03-07
第2节《小数乘小数》(一)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2022-05-24
第二课时一个数除以分数/第三课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2022-09-20
百分数应用题 ( 二 )参考教案二2022-12-05
小数乘小数2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2023-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