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合集16篇)由网友“多肉葡萄”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例6、“练一练”、练习四的第5~9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
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经验自主地列方程解决问题。
2、重视方程后检验方法的交流
教学重点:
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难点:xkb1.com
培养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意识和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例6:青云小学十月份用水440立方米,比九月份节约20%。九月份用水多少立方米?
读题,理解题意
分析题意
问:十月份用水量比九月份节约20%,这里的20%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
这两个数量比较时,要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九月份用水量的20%是哪个数量?
让学生画图,根据图进一步理解以上3个问题
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相关数量。
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九月份用水量-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用水量=十月份用水量
让学生列方程解答
检验
可以用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除以九月份,看是不是20%;也可以用九月份减十月份比 九月份节约的,看是不是440立方米。
二、教学“练一练”
1、做第1题,先审题
问:比舞蹈组人数多20%应该怎么理解。题中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解答
2、做第2题
先帮助学生理解比原价降价15%的意思及等量关系。
再让学生解答。
三、巩固练习
对比练习:
1、练习四的第8题:先解答;交流比较;小结:虽然一个条件和所求的问题相同,但
由于另一个条件不同,表示单位“1”的量不同,所以解题方法也不同。
2、练习四第9题:引导学生画图;分析写出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 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练习四的第10~16题。
教学目标:
1、强化学生通过画线段图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
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通过对比让学生对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能和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联系起来思考,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难点:
将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并入分数应用题的体系中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做练习四的第10题
让学生自己独立解答。说一说形如 的方程的解法。
2.做练习四的第11题
要求学生画出线段图;根据画出的线段图找出题目中的相等关系;
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要求解出所列方程;提醒学生检验;
3.做练习四的第12题
画图分析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口头列方程;解出方程并检验
4.做练习四的第13题
要求学生画图后,写出数量关系,再对照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出方程检验方程。
5.小结: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和我们已学过的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有什么联系?
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将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和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结合起来想,认识到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其实也是分数应用题,只是分数呈现的形式不同)
二、巩固练习
1、做练习四的第14题
这道题目中还有百分数吗?画出线段图,比较两小题的线段图有什么不同?
从线段图(或关键句)中你找到了什么相等的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1)牛郎星的运行速度×7/13=织女星的运行速度(2)牛郎星的运行速度-比牛郎星慢的速度=织女星的速度
追问:应设谁为 。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2、做练习四的第15题
两个分数各是什么意思?哪个是具体量,哪个是分率?要求学生画线段图分析。
从线段图中你找到了什么样的数量关系?设谁为 ?降价部分怎样表示?
你会列方程吗?提醒学生检验。
3、做练习四的第16题
要求学生画线段图分析。
从线段图中你找到了怎样的对应关系?数量关系式是什么?你会列方程吗?
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交流
四、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 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篇2:百分数的应用--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2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例6、练一练、练习四的第5~9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经验自主地列方程解决问题。
2.重视方程后检验方法的交流
教学重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意识和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教师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本课教师给自己的定位只能是个引导者,有关画图分析列式解答等活动就交给学生。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情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学得很不错,今天再接再厉,继续攻克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请看例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6
学生读题后提问:关键句是哪一句?
你会根据关键句画出线段图吗?(指导学生画图:先画哪条线?另一条线段的长度大约画到哪里?节约了20%标在哪里?440立方米呢?)
2.根据所画线段图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九月份用水量-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用水量=十月份的用水量
想一想,该设谁为 呢?为什么?
如果九月份用水 吨,那么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用水量怎样求?
根据数量关系,你会列方程吗?
解读学生所列方程。
解出你的方程并检验是否正确,说说你是怎样检验的?
3.回顾本题的思考过程明确:
(1)可以画线段图帮学生分析
(2)应从关键句中找到相加或相减的数量关系
(3)应设单位“1”的量为
(4)结果就代入题目中进行检验
学生口答
学生试着画图
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板演
学生讨论
学生口答
学生尝试列出方程
学生解方程,并检验
学生口答:可以用(550-440)÷550,看是否等于20%;或者用550-550×20%,看是否等于440。
三、巩固练习1.做练一练的第1题
画出线段图。
从线段图(或关键句)中你找到了什么相等的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舞蹈组人数+比舞蹈组多的人数=42人
追问:应设谁为
比舞蹈组多的人数怎样表示?
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新课标第一网
2.做练一练的第2题
建议画线段图分析。
从线段图中你找到了什么样的数量关系?
设谁为 ?降价部分怎样表示?
你会列方程吗?
提醒学生检验。
3.做练习四的第6、7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
4.做练习四的第8题
解答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到两题虽然大致相同,但由于关键句中单位“1”的量不同,所以解题的方法也不一样。
5.做练习题四的第9题
先根据提出的问题分别画出线段图。
写出相应的数量关系,以便于体会这两个问题的联系与区别。
根据数量关系解答。
指导学生画图
学生讨论
学生列方程解答并检验
学生画图
说出本题的数量关系
学生列出方程
检验
学生用计算器解答,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学生讨论比较
学生画图
体会列式的区别,并思考为什么?
四、全课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篇3:百分数的应用--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1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的例5、练一练、练习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经验自主地列方程解决问题。
2.重视方程后检验方法的交流
教学重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意识和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数学活动不在于教师教会学生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教师需树立“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的观念,因此教学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画线段图,找数量关系,列方程等方法来解决相关的类似的题目。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情促思
通过之前的学习,大家已掌握了不少百分数的知识,今天给大家呈现的是一种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想不想攻克它。
要攻克它,我们首先要了解它,分析它,师出示例题。
二、探究新知
三、巩固练习
四、评价总结
1.出示例5,读题后要求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教师指导:先画什么?女生的线段画多长?80%标在哪里?36人标在哪里?请个别学生上去板演,以便集体订正?
2.从图上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板书有意义的信息,教师适当引导):
男生人数×80%=女生人数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36人
引导学生将上面的关系式进行综合后老师板书:男生人数+男生人数×80%=36人。使学生用方程解答成为一种迫切的内因。
下面你会求男生人数了吗?怎样求?
3.这个方程你会解吗?女生人数怎样求?你解得对吗?
板书学生的方程,解读学生的方程。
追问:你是怎样检验的?
追问:你为什么设男生为 ?为什么不设女生为 呢?(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设单位“1”为 较为合理。
4.回顾解题过程:数量关系在哪一句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这句话中,应该把哪个量看作 ?另一个量怎样表示?
怎样确保自己的正确率?
1、做练一练的第1题
思考:数量关系在哪句话中,是什么?应该把谁看作 ,另一个量怎样表示?
你能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会解这个方程吗?你怎样检验自己的结果是否正确?
2.做练一练的第2题
你从哪句话中看到了本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你能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你的方程对吗?
3.做练习四的第1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4.做练习四的第2、3两题
先说一说各题的数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
5.做练习四的第4题
数量关系在哪一句话中,是什么数量关系?两小题的关键句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引导单位“1”变了)?第(1)小题应设谁为 ?第(2)小题呢?各自列出怎样的方程?解解看它们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一样?
说说学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画线段图。
学生讨论后交流。
引导学生讨论得到综合后的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把男生人数设为 列出方程。
学生解方程,并引导学生进行检验。
引导学生计算20+16是否等于36。
学生思索比较。
学生可能会说两种答案:“美术组有36人”和“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后者说的是相关联的两种量之间的倍比关系,用来解设更为方便。
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列出方程。
解方程
检验
学生口答
列方程并解答
检验
学生练习,尽量口算,集体订正。
学生说数量关系
列方程解答
集体检验
学生口答
列方程解答
检验
引导学生讨论得到:两个关键句中梨树都是1份数,桃树都是3份数,虽然单位“1”不同了,但倍比关系并未改变。
篇4:百分数的应用--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练习课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练习四的第10~16题。
教学目标:1.强化学生通过画线段图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通过对比让学生对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能和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联系起来思考,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难点:将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并入分数应用题的体系中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本课教者有意将百分数应用题纳入分数应用题的知识体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 前面两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解法,这节课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要求通过本节课的练习,我们能达成下列目标:
1.更熟练地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2.对应用题中的相等关系能找得更准。
二、基本练习1.做练习四的第10题
让学生自己独立解答。
说一说形如 的方程的解法。
2.做练习四的第11题
要求学生画出线段图;
根据画出的线段图找出题目中的相等关系;
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要求解出所列方程;
提醒学生检验;
3.做练习四的第12题
画图分析数量关系;
根据数量关系口头列方程;
解出方程并检验
4.做练习四的第13题
要求学生画图后,写出数量关系,再对照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出方程检验方程。
5.小结: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和我们已学过的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将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和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结合起来想,认识到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其实也是分数应用题,只是分数呈现的形式不同)
学生独立解答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画出线段图
学生尝试说出题目中的相等关系。
学生列方程
解方程
检验
学生可能得到两种:
一共的-剩下的=运走的
或一共的×(1-30%)=运走的,两种都肯定。
学生口答
学生解方程并检验
学生画图、分析、列方程、解答、检验。
引导学生讨论比较
三、巩固练习1.做练习四的第14题
这道题目中还有百分数吗?
画出线段图,比较两小题的线段图有什么不同?
从线段图(或关键句)中你找到了什么相等的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1)牛郎星的运行速度×7/13=织女星的运行速度(2)牛郎星的运行速度-比牛郎星慢的速度=织女星的速度
追问:应设谁为
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2.做练习四的第15题
两个分数各是什么意思?哪个是具体量,哪个是分率?
要求学生画线段图分析。
从线段图中你找到了什么样的数量关系?
设谁为 ?降价部分怎样表示?
你会列方程吗?
提醒学生检验。
3.做练习四的第16题
要求学生画线段图分析。
从线段图中你找到了怎样的对应关系?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你会列方程吗?
提醒学生检验。
指导学生画图
学生讨论
学生列方程解答并检验
学生画图
说出本题的数量关系
学生列出方程
检验
学生画图,教师适当指导
讨论本题的数量关系
学生列方程解答
检验
四、布置作业 1.先把数量关系式补充完整,再解答。
(1)食堂二月份用煤1.6吨,比一月份节约20%,一月份用煤多少吨?
○ =二月份用煤量
(2)一列火车每小时行108千米,比一辆汽车快35%。这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 =火车的速度
2.小强的体重比小华重20%
(1)小强的体重是30千克,小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小华的体重是30千克,小强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3.媛媛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3,第二天看了全书的1/4,还剩50页没有看,这本书共多少页?
篇5:用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式 与 方 程
第2课时(总第7课时)
一.教材分析:
【复习内容】教科书第12册P92-93“练习与实践”7-9题。
【知识要点】
1、用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除法应用题。
2、纳税、折扣等实际问题的逆运算如何用方程解。
【新旧教材比较】
在过去的教材里,分数乘法应用题与百分数乘法应用题、分数除法应用题与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教学内容在循环中重复多、递升少,浪费了教学资源,制约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的发挥。
新教材把百分数除法实际问题和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安排在一起。六年级下册只编排稍复杂的百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和百分数乘法实际问题都在练习里带出,夯实了基础知识与基本的数学思想,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增加了问题的现实性和挑战性。教学重点放在数量关系和推理能力上,利用题目中最基础、生活中最常见的数量关系作为列方程的依托,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商品打折出售的含义,进一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熟练掌握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解不同形式的打折问题之间的联系,并能熟练解答。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与融会贯通。
2.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提高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学习和游戏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建议
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重点放在数量关系和推理能力上。联系分数的意义与分数乘法概念,把实际问题里的各个数量组织起来,构成数量关系式并根据数量关系式确定解题的方法。用线段图直观表现题目中的百分数的含义和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是得出数量关系式后的自然选择。游戏要让学生有足够时间练习、探究。
三、知识链接
教科书六下P8 例4; P11 例5、P12例6 ; P73例2。
四、教学过程
1.出示习题。一种图书打八折后售价是20元,这种图书原价是多少元?
2.学生练习、交流、检验。
3.练习P93第7、8两题。
4.练习P93第9题。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探索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求出所框的4个数。
习 题 精 编
1.一本书打八折后售价是30.4元。这本书原价多少元?比原来便宜多少元?
2.修一段路,已经修了全长的80%,还剩下1.2千米。这段路全长多少千米?
3.图书室的故事书的本书是科技书的75%,科技书和故事书共1400本。科技书和故事书各多少本?
4.王阿姨在商场买了2件上衣。一件上衣打七五折后卖120元。另一件上衣提价25%后卖120元。商场卖这2件上衣是赚了,还是亏本了?赚了,赚多少?亏了,亏多少?
5.按规定稿费收入扣除元后按14%的税率缴纳个人收入所得税,小红的爸爸编写《数学小故事》出版后缴纳个人所得税224元 。小红的爸爸编写《数学小故事》共获得多少元稿费?
6.一次会议的出席率为95%,缺席人数比出席人数少36人。应出席多少人?
7.六(1)班有学生45人,男生是女生的80%。女生有多少人?(用方程和转化方法解)
8.一个书架有上下两层,下层本数是上层本数的40%。如果把上层的书搬15小红的爸爸编写《数学小故事》小红的爸爸编写《数学小故事》本放到下层,那么两层的本数同样多。原来上、下两层各有图书多少本?
9.下表的红框中的5个数的和是60。在表中移动这个框,可以使每次框处的5个数的和各不相同。
1、任意框几次,看看每次框出按5个数的和与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
2、如果框出5个数的和是180,应该怎样框?能框出和是100的5个数吗?
为什么?
篇6:列方程解实际问题与练习(1)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周次 1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5
授课课题 整理与练习(1)
教学基本
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7页“回顾与整理”,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4题。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如ax±b=c、ax±b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方法
及手段 通过教学使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学法指导
尝试与教师一同解决问题,积极思考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阅读书本9页,了解方程解应用的方法。www.xkb1.com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回顾与整理
组织小组讨论:
实物投影出示小组讨论内容:
1、像3.4X+1.8=8.6、5X-X=24这样的方程各应怎样解?
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怎样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举例说明。
二、练习与应用
1、解方程
追问:在解“180+6X=330”这样的方程时,我们首先要做什么?在解“27X+31X=145”这样的方程时,我们首先要做什么?在得出方程的解后,我们还需要做什么?
指名读题
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提问:武汉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与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武汉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与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三题图。
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提问:小树从3月1日到9月1日共经过了几个月?长高了多少?
启发:你能找出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吗?
板书:小树原来的高度+6个月长的高度=现在的高度
4、列方程解实际问题
提问:印制画册用去的总钱数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板书:制版费、印刷费
三、评价总结。
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们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作
业 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7题二、巩固练习
板书设
计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结
篇7: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课题:整理和练习2 第9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整理培养认真观察、思考的能力。(会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通过整理养及时总结,自我评价的能力。
(学生通过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重点与难点: 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课前准备:小黑板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基本练习。
课题:整理和练习1 第8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整理练习进一步认识分数乘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通过整理归纳,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通过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重点与难点
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有清楚的认识。
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课前准备:小黑板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回顾与整理
二、练习与应用。
三、总结全课。
1、练习与应用
2、练习与应用
单位的换算。
3、练习与应用 一步分数乘法应用题。
1/4*5
6/5*5/4
4、练习与应用
通过回顾,梳理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算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都是用乘法来计算;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解决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并能说出有关分数的数量关系;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连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能在实际问题中解决有关分数乘法的计算问题
反思重建
二、评价与反思
通过基本练习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反思重建
篇8: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周次 1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4
授课课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练习
教学基本
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材第5页练习二6~11题以及课后的“思考题”。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题。
教学方法
及手段 通过教学使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学法指导
讨论交流,并认真听讲思考。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阅读书本7-8页,并初步理解解方程的依据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谈话引入
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二、练习解方程(练习二、6)www.xkb1.com
谈话:为了正确的解决问题,在找出相等关系后我们还要能够正确的求出方程的解,下面我们就来进行这方面的练习。(出示第六题)
集体核对。追问:在计算这类方程时,首先要做什么?(化简方程)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7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结合线段图,在小组里说一说题目中数量的相等关系。
追问:题中的“960米”是小丽所走的路程吗?是小明走的吗?那是什么?
(小丽速度+小明速度)×时间=小丽和小明所走的路程和
提问:你能根据这样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
2、练习二、8
提问: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法和整理题中的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3、练习二、9
要求学生独立解决,全班核对。
4、思考题
启发:甲比乙多跑一圈,是指什么?
四、评价总结。
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们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作
业 补充习题
板书设
计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结
篇9: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周次 1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2
授课课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练习
教学基本
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十一册第2页练习一的6~13题。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能够熟练的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
及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方法
及手段 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学法指导
观察思考并讨论练习。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整理复习
谈话:上节课我们在五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了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谁来说说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主要有哪些步骤?其中哪个环节你觉得比较重要?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小结,明确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二、计算练习(练习一第6题)
小黑板出示练习一第6题。
提出要求:要想正确的解决实际问题,我们首先要保证在计算上不出差错
集体订正,了解学生的正确率。
提问:(指30x÷2=÷360)在解这道题目时,第一步需要做什么?(方程两边同时×2)这样做依据了等式的什么性质?
三、巩固数量关系练习(练习一第7题)
提出要求:在保证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正确的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
提问:谁来说说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S=ah÷2。联系这个公式你能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你觉得在这些数量关系中,哪一个等量关系适合列方程?根据这个数量关系我们可以列出怎样的方程?
板书:1.3x÷2=0.39。
第⑵题生独立思考并列出方程。板书:3x+18=19.8。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8题
生独立解决后再要求说说数量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是根据什么样的数量列出的方程。最后核对得数。
提示学生可从得数的合理性来初步检验
2、练习二第9题
师巡视辅导。集体核对时要求学生说说是根据什么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又是怎样找出这样的相等关系的。
3、练习一第10题
4、练习一第11题
作
业 补充习题
板书设
计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结
篇10:百分数的应用--利率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页的例3,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的5~8题。
2.结合百分率的知识,运用调查、观察、讨论、分析数量关系等方式,学习利息的计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策划理财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价值,培养科学理财的意识。
教学重点: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税后利息的计算。
设计理念:本课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结合百分率的知识,通过策划理财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价值,从小培养科学理财的意识。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1.提问:你家中暂时用不到的钱怎么处理的?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把积余下来的钱存到银行里吗?(明确:人们把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这叫做存款或者储蓄。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2.关于储蓄方面地知识你还了解多少?
根据学生交流地情况摘其要点板书:
利息 本金 利率
多媒体出示“告诉你”: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除了还给本金外,另外付给的钱叫做利息。利息占本金的百分率叫做利率。按年计算的叫做年利率,按月计算的叫做月利率。
出示利率表。(略,同书上第5页利率表)
问:你从这张利率表上能获得哪些信息?
说说年利率2.52%的含义
师:你认为利息与什么有关?
怎样求利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课前布置同学们向自己的爸爸妈妈了解家中暂时用不到的钱怎么处理的)
全班交流自己收集到地信息。
学生自学。
学生讨论。
二、教学例3
1.出示例3。
读题后明确,二年期的利率应该就是表格中对应的二年存期的利率,不是一年期的利率×2。
要求利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你会列式求利息吗?
2.教学试一试
(1)亮亮实际能拿到这么多利息吗?为什么?
教师再说明:这里求得的利息是税前利息,也叫应得利息。但是根据国家税法规定,从11月开始,储蓄所得的利息应缴纳20%的利息税,由储蓄机构代扣。税前利息中扣掉利息税后余下的部分即是自己实际得到的利息,即税后利息,也叫实得利息。购买国家债券、教育储蓄不缴纳利息税。
这里的20%是什么?
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税后利息呢?可以先算什么?用计算器计算亮亮实得利息是多少元?
(2)小结:一般我们从银行取出来的都是税后利息,所以在多数计算中最后要将利息税减掉。
(3)引申:如果问题问亮亮到期一共可取出多少元?这里的“一共”是什么意思,包含哪些内容。(明确可取出多少元:本金+税后利息)这个问题由你来解答。
学生读题。
试着做一做,集体订正。
请了解利息税的同学解释。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学生讨论。
学生解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应得利息怎样求?
实得利息怎样求?
二者的区别是什么?
实得利息是应得利息的百分之几?
2.做练习二的第5题。
提醒学生教育储蓄不需缴纳营业税。
这里的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是什么意思?
3.理财--我能行
谈话:你们对家中的存款情况了解多少?能说给大家听听吗?当然该保密的就不要说了。
学生交流后出示下面题目(同时出示利率表)
(1)张明家有5000元计划存入银行三年,张明的妈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帮助算一算,是存定期三年合算?还是存定期一年,然后连本带息再转存合算呢?
(2)如果你有1000元,根据你家的实际情况,你打算怎样投资?请你设计一个理财方案。
学生列式解答。
学生列式解答。
组织学生讨论。
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学生交流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有意识地养成勤俭节约,计划消费的习惯,并能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发挥其价值。
五、布置作业 1.到银行存压岁钱;
2.找一份存折或存单,看懂上面的每一栏,并从上面找到本金、利率、时间,能计算到期后这份存折(存单)一共可取出多少元? 两道实践题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到银行去储蓄,从实践中认识储蓄。
篇11:百分数的应用--税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的例2、试一试、练一练及练习二的1~4题
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在现实的应用题情境中知道税率的意义,理解 求纳税额的一般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纳税问题;
2.使学生正确认识到依法纳税可以支援国家建设,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教学重点:税率的意义以及求纳税额的方法
教学难点:个人所得税的教学
设计理念:新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本课安排的内容正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税收这种生活化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个人所得税的教学还要突出探索性和开放性。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
出示扬州火车站、双博馆、国展中心的照片,问学生:你知道建造扬州火车站、双博馆、国展中心一共花了多少钱吗?这么多钱哪来呀?
由此引出税收和纳税。
你知道税收是怎么回事吗?
师:税收都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税率,把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为什么要纳税呢?一起来看一段录像。
看完这段录像,你知道了什么?
师生小结:看来,依法纳税可以支援国家建设,税收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学生讨论。(学生可能会说错,教师应利用好他们的这个知识盲点对学生进行依法纳税的思想教育)
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
二、教学例2
三、巩固练习1. (过渡)在税收中也有许多百分数问
题,一起来看纳税中的百分数问题,出示例2。
学生读题后让学生思考:关键句中的5%是以谁作为单位“1”的?
师:这里的5%就是税率,是指应纳税额占收入总数的百分之几,就叫做税率。
你认为怎样列式求纳税额呢?用什么方法计算?
2.怎样计算60×5%呢?(引导学生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来计算)
按自己的想法计算出结果。
3.追问:如果十二月份的营业额是80万元呢,应缴纳税款多少元?要求学生口答列式。
4.小结:怎样求纳税额?
1.读题后明确:买车一共要花的钱应包括车的价格和车辆购置税。
要求最后的问题应该先求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先算出要缴纳的车辆购置税是多少元)
题目中的10%指的是什么?以谁作为单位“1”?怎样列式解答?
2.完成练一练的题目。
3.师:刚才我们研究的是怎样缴纳营业税。税收还有很多种,比如说增值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等。不同的税种有不同的税率,请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查阅有关资料。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学生列出算式。
学生讨论。
学生计算,集体订正。
指名学生口答。
学生说说求纳税额的方法以及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学生解答,集体订正。
四、巩固练习1.做练习二的第1题。
学生读题后提问:这里的税率是多少?以谁作为单位“1”?要求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什么?选用什么方法列式?
2.做练习二的第2题。
“应缴纳17%的增值税”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的量?你会做吗?
3.做练习二的第3题。
读题后讲解什么是个人所得税:是国家为了调节个人收入差距,由税法规定的按个人收入一定的比率征收的税目。
问题求实际得到奖金多少元首先要求什么?实际得到奖金怎样求?(明确实际收入=应得收入-纳税额)
学生回答后列式。
学生回答后列式。
根据分析列出算式,集体订正。
五、指导练习
1.向学生详细讲解个人所得税征收的目的。(调节个人收入差距,让较高收入者为社会作更多的贡献)
2.自学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标准。
3.理解“月收入超过1600元,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这句话的意义。
举例说明哪些情况不交税,哪些情况要交税。
解读超过1600元不足500元的部分是什么意思;解读超过1600元500元~元的部分是什么意思;解读超过1600元2000元~5000元的部分是什么意思;
4.试着让学生分解李明的妈妈月收入1800元。
要求自己试着列式。
5.阅读书上第7页的《你知道吗》。
学生自学第4题的标准部分。
学生讨论1800元应分成几部分,哪一部分要交税,交税部分的税率是多少?汇报后教师及时纠正错误的认识。
学生列式,集体订正。
六、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同学们分享?
篇12:百分数的应用--打折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页的例4、练一练、练习三的第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百分数的意义认识“折扣”的含义,体会以及折扣和分数、百分数的关系,加深对查分数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2.了解打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联系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题型,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感受数学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现价、原价、折扣三量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设计理念:数学最终是要为生活服务的,回归生活的数学才是有用的数学。本课内容和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学了就可以学以致用,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开门见山,
1.教学例4,认识折扣
谈话:我们在购物时,常常在商店里遇到把商品打折出售的情况。
出示教材例4的场景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提问:你知道“所有图书一律打八折销售”是什么意思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把商品减价出售,通常称作“打折”。打“八折”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打“八三折”就是按原价的83%出售。
强调:原价是单位“1”,原价×折扣=现价,区别降价多少元。
学生观察场景图。
二、探索解法
1.提出例4中的问题:《趣味数学》原价多少元?
启发:图中的小朋友花几元买了一本《趣味数学》?这里的12元是《趣味数学》的现价还是原价?在这道题中,一本书的现价与原价有什么关系?
追问:“现价是原价的80%”,这个条件中的80%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要以哪个量作为单位“1”?这本书的原价知道吗?你打算怎样解答这个问题?
进一步启发:根据刚才的讨论,你能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原价×80%=实际售价
提出要求:你会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请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2.引导检验,沟通联系:算出的结果是不是正确?
启以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可以求实际售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看结果是不是80%;也可以用15元乘以80%,看结果是不是12元。
学生讨论。
学生先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学生尝试列出方程。
学生独立验算,再交流检验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先让学生说说《成语故事》的现价与原价有什么关系,知道了现价怎样求原价。再让学生根据例题中小洪的话列方程解答。
学生解答后再解读方程:你是怎样列方程的?列方程时依据了怎样的数量关系?你又是怎样检验的? 学生小组内交流。
学生列方程解答。
四、拓展提高 1.做练习三的第1题
学生读题后,先要求学生说出每种商品打折的含义,再让学生各自解答。
学生解答后追问:根据原价和相应的折扣求实际售价时,可以怎样想?
2.做练习三的第2题。
先学生独立解答,再对学生解答的情况加以点评。
3.做练习三的第3题。
先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再指名学生回答。
4.做练习三的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指名说说思考过程。
学生先相互说一说,再列式解答。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学生小组交流。
学生独立解答。
五、全课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商品的原价、现价、折扣之间有什么关系?
六、布置作业 课后抽时间到附近的商场或超市去看一看,收集一些有关商品打折的信息,并自己计算商品的现价或原价。
篇13:绿地面积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121、122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解决一些与绿地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
2、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探索怎样完成学校人均绿地面积的统计
教学难点:怎样获得学校人均绿地面积计算的有关数据
设计理念:在绿地面积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联系和综合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获取知识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评价和反思自己学习数学的收获与存在的不足,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观察图表
分析信息 一、指导学生阅读折线统计图
提问:
1、说出相关年份我国城市的人均绿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引导学生说出从到我国城市人均绿地面积的变化趋势?
二、指导学生阅读条形统计图
提问:
通过看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北京人均绿地面积最多,重庆人均绿地面积最少。某两个城市人均绿地面积相差多少。某两个城市人均绿地面积的百分比关系。)
相机提出求“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计算方法?
学生看图
集体交流。
学生看图
交流获得的信息。
讨论方法
根据信息
解决问题 三、指导学生独立解答教材中两个问题
(1)我国城市人均绿地面积比19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增加了百分之几?
(2)北京市的人均绿地面积比上海市多百分之几?比天津市和重庆市呢?
四、指导学生自主阅读世界上一些国家首都的人均绿地面积统计表。
组织学生交流阅读后的体会
学生独立解答
集体校对
学生阅读交流体会
实践操作
交流反思 五、实践活动
学校的绿地面积有多少?人均绿地面积是多少?
组织讨论:要求自己学校的人均绿地总面积和人均绿地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数据?
可以怎样知道学校的总人数?
学校绿地总面积的数据又可以怎样获得?
(使学生明确:计算学校人均绿地面积所需要的数据可以用调查、查询资料、实际测量等方式来获得)
六、交流反思
(1) 通过调查和统计,你有什么收获?
(2) 你认为还可以怎样改善学校的绿化环境?
阅读你知道吗?试着解答其中的问题。
总结 表格填写
指名回答
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
小组合作
调查、查询资料、实际测量完成P122页的统计表
篇14:《螳螂捕蝉》学教案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螳螂捕蝉 小学语文第12册第 3 单元
第 10 课 第 2 教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词语。
3、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读懂故事,领悟含义,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
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
课前准备 预习活动单 练习活动单 分学习小组
学生活动案 教师导学案 调整反思
完成“预学活动单”
1、正确书写生字词。
(加油站:尤其将容易写错的字词多写几遍噢!)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简述故事内容。
3、思考理解“课后习题3”。
4、尝试理解“课后习题4”。
5、质疑
6、根据“信息提供”尝试编课本剧。
【活动一】
展示交流自主预学情况
课前发放“预学活动单”
讲清要求
【活动一】组织交流预学情况
1、听写词语,集体批改,揭题
2、结合听写词语简述故事
温馨提示:
A、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把故事讲完整。
B、用精炼的语言讲流畅。
C、尽可能把故事讲生动。
D、可结合黑板上的词语讲述。
[展示交流] 指名复述故事
[点评辅导] 评议复述情况
3、理解“课后习题3”
出示:
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
[展示交流] 理解意思 感情朗读
学生活动案 教师导学案 调整反思
【活动二】
[合作探究]
精读2-11自然段,四人小组深入研究“课后习题4”。
“既然吴王都不听劝阻了,又怎么会去听少年讲呢?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少年的巧妙?”
[展示交流]
A.交流理解
B.感情朗读
[合作训练]
对编写的话剧润色修改
小组练习表演
[展示交流]
作业
搜集:1、写出6个八字成语。
2、阅读并相互讲述一则成语
寓言故事。
(信息链接:www.ntpcxx.com)
4、了解学生“课后习题4”的初步理解情况。
怎么办?(少年想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劝法)
A.出示“课后习题4”
听了少年的话,吴王为什么就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B.[展示交流]初步理解寓意 指名板演图例
【活动二】 深入研究
1、指出问题,提出合作探究要求
启发点拨
2、[点评辅导]
少年 冒死巧劝
智勇双全
有胆有识
机智勇敢
吴王 恍然大悟
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隐伏的祸患是危险的
提出训练要求,指导编剧
学生台前表演
[点评辅导]
讲清作业要求
板书设计 10、螳螂捕蝉
楚国 吴国 其他诸侯国
巧妙劝说 蝉 螳螂 黄雀 少年
高高在上 拱着身子 伸长脖子 拿着弹弓
悠闲自在 举起前爪 正要啄食 瞄准
恍然大悟 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隐伏的祸患是危险的
[《螳螂捕蝉》学教案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篇15:保护水资源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123--124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阅读用数表达的信息以及实验和计算,体会数据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作用。
2、感受节约和保护人类生存资源的意义。
教学重点: 合作实践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进行深层探究。从数据中感受力量。感受节约和保护人类生存资源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地进行实验和记录。并准确进行推算。
设计理念:让学生通过阅读用数表达的信息以及实验和计算,体会数据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作用,感受节约和保护人类生存资源的意义。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阅读信息,
交流体会 一、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一段文字资料组织学生说说资料中有关分数和百分数的实际含义,并说说相关感想。
小结:从资料中我们知道,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比较少的国家,而且水资源的分布很不均衡。 学生小组讨论资料中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并集体交流阅读后的体会。
小组合作
实践探索 二、组织学生开展实验,并完成相关的统计图表、解答教材中提出的问题。
选择第一项实验进行操作
1、为学生准备好量杯和计时工具
2、提醒学生每隔半分钟做一次观察和记录,如果不是整毫升数,提醒学生取近似值。
选择第二项实验进行操作时
1、要为学生准备好接水的容器以及合适的量杯;
2、指导学生用合适的方法把连续放出的水尽可能地收集起来,以便于测量和比较。
选择第三项实验进行操作时
1、要为学生准备好接水的容器、量杯和计时工具。
2、提醒学生分别记录洗10秒、20秒和30秒的用水量,以便于计算和比较。
三、组织学生根据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图表的填写,并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
提醒学生推算的方法,并提醒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注意不同单位的换算。
学生进行分组并选择一项实验。在小组内讨论本实验的注意事项。
进行实践操作
www.xkb1.com
小组填写好图表,并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解决书上提出的问题
交流收获
畅谈体会 四、组织交流不同实验小组所得的数据以及图表。引导学生联系实验和计算所获得的数据说说自已的收获和体会。
五、联系生活中所见过的现象和相关的生活经验提出一些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方法和建议。 学生集体交流并联系生活中的现象提出一些合理化的节水的方法和建议。
xkb1.com
篇16:扇形统计图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页的例1和 “练一练”和练习十五的所有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能联系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
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2.使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体会不同统计量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这些统计图?
学生交流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另一种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二、新授知识
课件展示在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上出现的扇形统计图。
出示例1:我国陆地地形分布情况统计图
你能从下面的统计图中了解到什么?
在小组内交流、分析。大组汇报、相互评价
在学生分析数据的同时,相机进行说明与引导。可以追问是怎样从图中看出这些信息的、是怎样比较的……
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这样的统计图是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量的关系。
用计算器计算出扇形统计图中各类地形的面积。说说是怎样想的?
从统计表中你又知道了什么?这样的信息从扇形统计图中能知道吗?
学生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说说从统计图中你能知道什么?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观察统计图,说说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想法?在班级进行交流。
3.练习十五第1题
说出小华家两天消费的各类食物所占的百分比。交流:哪天的食物搭配比较合理。
4.练习十五第2题
先观察拼盘图,并根据花生米大约占了干果拼盘的20%进行估计。
5.练习十五第3题
根据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填写统计表。根据统计表你又知道了什么?
四、小结
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们的收获是什么?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
认识众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9页的例2和,“练一练”和练习十六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初步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能解释平均数和众
数的实际意义,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
2.使学生在初步理解众数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众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众数的求法,根据众数作出合理的分析与解释。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平均数”,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平均数吗?
学生交流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另一种数。板书课题:认识众数
二、新授知识
出示例2的一组原始数据
从这组数据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让学生依次回答“做实验的9人,发芽多少粒的人数最多,有几人”
介绍众数的意义及其求法。
启发学生思考:众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数的意义有什么不同?各表示什么意义?
算一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多少?
讨论:是用众数表示生物组同学做发芽试验的整体水平合适一些,还是用平均数表示合适一
些?你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找出这组年龄的众数。鼓励学生自己说出是怎样想的。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
观察表格,回答问题。思考:这家鞋店销售的各种尺码的男式皮鞋中,众数是哪种尺码?
25.5cm的男式皮鞋一共销售了48双,它的销量最大,说明在所有关于尺码的数据中,“25.5cm”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25.5厘米”是关于尺码的所有数据的众数。
3.练习十六第1题
学生分别算出两组数据的众数和平均数。
说明众数和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讨论:哪组身高的众数更具有代表性?
明确:同样个数的数据中,众数出现的次数越多,这个众数也就越具有代表性。
4.你能举例说明众数和平均数的含义吗?
学生举例,相互评价
四、小结
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们的收获是什么?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认识众数
认识中位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81页的例3、例4,“练一练”和练习十六的第2、3题。
教学目标www.xkb1.com
1.使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初步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中位数,能具体问题选
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特征。
2.使学生在初步理解中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作用,感受与同学交流的意义和乐趣,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中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跟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出示例3:四年级一班9个男生1分钟跳绳成绩记录单。
观察数据,说说你对这组数据的看法。
2.讨论:你认为7号男生的成绩在这组同学中处于什么位置?
小结:可以先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用7号男生的成绩与平均数进行比较;也可以按一定的顺序把这组男生的成绩重新排一排,看7号男生的成绩排在第几名。
为什么7号男生跳的下数比平均数少,成绩还排在第三名?你认为用平均数代表这组
男生跳绳的整体水平合适吗?
为了更好地表示这组数据的整体特征,我们需要认识一种新的统计量--中位数。(板书)
二、探究
1.你能把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重新排一排吗?
引导:这组数据一共有几个?处于正中间位置的是哪个数据?
“102”的前面有几个数据?后面呢?新课 标 第一网
指出:这组数据中,正中间的一个数是102,102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把7号男生的成绩与中位数比较,你觉得该生的成绩怎么样?
2.你认为用中位数表示这组数据的整体特征合适,还是用平均数表示合适?学生交流。
3.出示例4:四年级一班10个女生1分钟跳绳成绩记录单。
你会求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吗?试一试。
这组数据一共有多少个?处于正中间位置的有几个数据?正中间有两个数时,中位数怎样求呢?讨论:同中位数比,10号女生的成绩怎么样?其他女生呢?
三、巩固练习xkb1.com
1.指导完成“练一练”
各自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讨论:用哪个统计量代表这组同学家庭住房的整体水平比较合适?为什么?
思考: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什么会比中位数低得多?
2.指导完成练习十六第2题
分别算出八架飞机飞行时间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讨论:用哪个数据代表这八架飞机飞行时间比较合适?
3.练习十六第3题
分别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讨论:你认为用哪个数据代表这个公司员工3月工资的实际情况比较合适?
四、小结
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们的收获是什么?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认识中位数
★ 用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 苏教国标版小学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下册)
★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
★ 苏教版小学语文下册《天鹅的故事》教学设计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下册)
★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 练习十第一课时(苏教版国标本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合集16篇)】相关文章:
苏教二年级教学计划2022-05-07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022-11-09
苏教五年级英语下册教学计划2023-01-21
稍复杂的方程说课稿2022-07-30
《稍复杂的方程》练习题总结2023-11-29
关于数的认识的复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2022-08-02
用不同知识解应用题(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2023-09-30
苏教版小学数学计划1-6年级全套二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2022-12-25
第五课时三位数加两、三位数巩固练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下册)2023-11-27
六年级上册《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单元教学反思2022-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