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笛》教学设计方案(集锦16篇)由网友“黑色小熊软糖”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木笛》教学设计方案,欢迎阅读!
篇1:木笛教学设计
木笛教学设计
《木笛》教学设计歙县新安小学 朱建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能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朱丹出色的音乐才气和爱国之情。
3、激发学生情感,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体会木笛手朱丹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预习单设计 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检查预习单完成情况
1、词语关
2、问题关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 (谁)参加乐团木笛演奏员招聘,由于终试时拒绝
而放弃自己的 ,可他到 前却吹奏得 ,最后音乐大师告诉他已经被乐团 的事。
(2)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朱丹具有出色的音乐才气?
(3)为什么朱丹没有参加终试,但最终又被乐团录取了?
(4)你心目中的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
3、质疑关
三、重点研读 体会情感
预设一:(投影出示)
[沉默片刻之后,他向主考席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抬起头,轻轻地说:“请原谅,我可以不演奏欢乐的曲目吗?”
这轻轻的一句话,(www.fwsir.Com)犹如闷雷在会场爆裂。一时间,所有主考官都窃窃私语起来。
……
很久,很久,考场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考试吗?”
朱丹说:“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应当懂得珍惜艺术前途。”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挥手,果断而又惋惜地说:“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1)关于南京大屠杀,你了解吗?(投影出示)
(2)朱丹放弃的是自己的艺术前途,那他坚守的是什么?
(3)朗读指导。(分角色朗读)
(4)理解“窃窃私语”“沉寂”等词,并想象表达。
预设二:(投影出示)
“临近石碑,只见一片莹莹光亮,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墨滴在宣纸上无声晕染……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朗读比较:
a、走近一看,竟是一个由孩子组成的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显然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了一层白雪,仿佛一片幼松林。
b、走近一看,竟是一个由孩子组成的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整齐的排列在那里。他们的头上、肩上积了一层白雪,仿佛一片幼松林。
(1)由“自发”二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2)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但他们拥有的什么是相同的?
(3)抓“幼松林”、“ 红宝石般的.泪”,体会用词的准确。
预设三:(投影出示)
“朱丹伫立雪中,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吹奏起来。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火焰温暖着这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在静静地倾听,他们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
(1)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他如泣如诉的笛声,在向谁诉?在诉什么?
(3)抓“似乎”体会用词的准确。
四、对比原文,升华情感
补充原文:
[朱丹问:“为什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朱丹身上的这种民族精神,让我们想起了那一种花?文中有依据吗?
五、总结全文,激情诵读
让我们永铸/爱国之魂:
面对列强,国破了,
但精神的山河在!
只要精神不灭啊,
祖国,就永远有尊严!
六、带着思考和作业,走出课堂
思考:1、“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一句中大师握住的仅仅是朱丹的手吗?
2、文中写“雪”和朱丹的“一身黑色云锦衣衫”有什么作用?
作业:1、读完课文,你想对文中的朱丹、音乐大师或者孩子们说些什么?请你写下来。
2、阅读《朱自清誓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我是中国人》等
板书: 木笛
赵恺
朱丹 出色才华 音乐大师
爱国之情
篇2:木笛教学反思
《木笛》这篇课文字里行间浸透着一位木笛演奏家在个人前程与国耻纪念日碰撞时绝然的选择。课文篇幅比较长,容易零碎,所以我注意从整体上把握,重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引导学生有效融合资料,结合人物外貌描写,从而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和人物的品质。在这次上课中,我更加重视了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我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为背景,以“进入终试→拒绝吹奏→被破格录取”为线索,全文以朱丹在考场上为什么放弃终试,后来为什么又被破格录取为一个大问题,把这一问题作为第一大教学目标,通过两次小组合作学习和展示,突破难点(课后第2题),引领学生回顾南京大屠杀的情景,产生对侵略者的憎恨,激起强烈的民族自尊、自强感。在教学中我以这样四步进行。
一、回顾内容,梳理问题,引入文本探究
我以开门见山的方式直入主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木笛》,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可以在快速浏览课文的基础上叙述,在学生叙述课文主要内容时我随时板书:“进入终试→放弃终试→破格录取”借助板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面对朱丹“放弃终试”“破格录取”你有什么疑问吗?根据学生质疑梳理成一个大问题:朱丹在考场上为什么放弃终试,后来为什么又被破格录取?让我们带着这种疑问走进课文。这样自然过渡到第2部分的学习。
二、关注对话,引入资料,了解放弃原因
为使学生透彻理解课后第2题中的三个难句,在学生展示汇报时我重点引导这三句。例如:
重点段:看过卡片,朱丹眼里闪过一丝悲戚。沉默片刻之后,他向主考席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抬起头,歉疚地说:“请原谅,我可以不演奏欢乐的曲目吗?”(课后第2题的第一句话,是本课时的难点)学生能抓住一丝悲戚、沉默片刻、鞠躬、歉疚地说这些词语,以及抓住朱丹的语言、动作、神态,牵线地谈出自己的体会,我顺势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做到既有小组合作展示,又把学生汇报时理解不到的进行引导。当看到卡片时,朱丹的眼里为什么会闪过一丝悲戚?(说明朱丹内心的悲痛:a他的沉痛心情使他无法演奏b预感到拒绝可能使他失去机会,甚至永远与机会失之交臂。c在这样的日子里,还有人出这样的考试题,这是民族的悲哀。)面对这三点,学生只能谈出朱丹心情沉痛,不能演奏,我再次引导。这样做到了学生自读自悟和老师的有效引导相结合。重点段:这轻轻的一句话,犹如闷雷在会场爆裂。一时间,所有考官都窃窃私语起来。(课后第2题的第二句话。)对于这句话学生理解很到位,能够谈出会场为什么爆裂?考官窃窃私语什么?为使学生更明确地理解朱丹为什么拒绝吹凑,我以追问的形式问学生朱丹没有忘记什么?作为学习下一环节的自然过渡。
记得在讲《狼牙山五壮士》时,我以展示一些南京大屠杀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但那些血腥的图片让学生产生恐惧,效果不是很好,听课的老师也认为太恐怖的图片不要通过大屏幕展示出来。所以这次教学我在思考:怎样借助资料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又能激发起学生的爱国情怀呢?于是我以12月13日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日子为问题,以黑屏白字进行展示资料,重点部分描红的方法让学生阅读,并且进行追问学生:读着这串数字,你们心中有着怎样的感受?学生自然回答:沉痛、悲伤的。于是我再次出示上一段话,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这段话。经过这样的理解、展示,学生的爱国情感被激发,朗读很到位。
三、想象画面,品味笛声,体会爱国之情
第三部分的学习还是以朱丹为什么又被破格录取为主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小组合作。重点段(25自然段),对于这一段的理解,由于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理解了一些重点词语,借助这些词语理解幼松林、曙色萌动、蓓蕾初绽、墨滴在宣纸上无声晕染等一些词语不成问题。此时学生经过分析后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时重点写孩子?其实这个问题也是我在备课时的疑问,负责展示的小组是这样解释的:这象征着孩子们也会像他的先辈一样,继承先烈的遗志,并将革命传统发扬光大。我认为这样解释,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还不是很明白。于是我又进行补充:孩子们的表现是受父辈们的影响,使他们教育的结果,这证明了朱丹的所作所为具有了深远的意义,他的行为影响到了下一代,影响到了孩子们,课文此时得到了拓展和延伸,情感得到了升华。
朱丹用什么方法来寄托他的哀思呢?课堂也由此进入了高潮:在理解重点句27自然段笛声时,在学生感悟笛声的如泣如诉后,此时我安排了一个填空小练笔,这笛声外还有声音,这声音在控诉什么?在呐喊什么?学生抒发自己的心声,发言很精彩,我想这也是情感到位的原因吧。之后在悲伤的乐曲中学生进行了有感情的朗读,朗读层层深入,在齐读中情感又一次得到升华。学生们不仅读懂朱丹的笛声,更读懂了朱丹的内心世界。人物的形象在这一遍遍朗读中越来越丰满,学生的情感在这一次次反复中越来越浓烈,对课文的理解也是越来越深入。在这基础上理解大师破格录取朱丹的原因就比较容易了,学生能理解到朱丹高超的木笛演奏水平和深深的爱国之情打动了大师。所以,朱丹虽然没有经过考试,也被录取了。
四、品读外貌,感悟梅花,丰满人物形象
对于外貌的描写我本来设计在文章最后进行学习,由于小组汇报时就谈到了这一点,所以就顺着学生思路进行了学习,经过学习后学生知道了梅花是祖国的象征,朱丹穿这样的衣服也正是爱国的表现,从而告诉学生这是作者的一种写作方法,借助外貌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品质,再如前面学习的借助人物细节和动作描写也能突出人物的品质等等一些方法。
韩立福教授要求学生在学新课前要多读书,我也深深地记住了这句话。所以,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先把课文读了几遍,有了自己初步的想法后又阅读了几遍教参,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了解到《木笛》是中学课文中的一篇感人至深,摄人心魂的爱国小说,其中有很多描写方法渗透其中,我想在小学生的课堂中如何渗透呢?经过反复研究后,我准备把这些方法放到相应的段落中,深入浅出地进行渗透。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等等一些方法,通过实践证明学生学懂了,掌握了,我认为这也是这节课成功的一点。这节课最大的`不足是我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来完成教学,学生能理解朱丹在考场上为什么放弃终试,后来为什么又被破格录取?但学生在有很多老师听课的情况下不能大胆地展示,恐怕自己说错了而不敢发言,汇报还停留在一些浅显的问题上,只能靠老师的引导来完成。我想这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多练习,多研究。
篇3:木笛教学反思
《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力争体现学生自主阅读与自主感悟相结合,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和品质。
《木笛》是课改教材第十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主要选取了与国家利益、民族精神有关的文章,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不忘历史的情感。这篇课文描写的是木笛手朱丹到乐团参加终试时,因为拒绝吹奏欢乐的乐曲而被取消考试的资格,后来又被破格录取的故事。
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经验,通过第一课时的初读已经初步了解到朱丹“放弃终试”是因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但是他为什么宁愿放弃自己热爱的艺术,也要悼念遇难的亡灵,为什么外国大师又破格录取他,学生并没有真正感悟到,尤其是笛声所蕴含的情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以,我在教学中力求采用朗读、联系上下文,引入资料,抓重点词语等教学方法突破重点,采用朗读、想象,音乐渲染等教学手段解决难点。
篇4:木笛教学反思
思
《木笛》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语文选读课文第七课,其编排意图是回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这一主题,。而在方法上是尽量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适当抽查,进行必要的指导。为此,我在20xx年1月3日第一节教学《木笛》时,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一、联系实际导入,激发爱国情结。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回忆、说出自己难忘的考试,甲生说自己在期中考试时,意想不到的得了满分,是语文学科的第一次满分,也是人生中难得的一次满分。乙生说自己上学年期末考试预计要考班上第一名,结果只得第二。丙生提出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考好试?依据学生对考试的局限性,我把狭义的分数型考试引申到了广义的考试,由学习中的考试延伸到了生活中的考试,从“一试定终身”拓展到人生中其实随时随地都存在考试,只是叫法不同而已,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也是精益求精的考验手段之一,目的是推进历史的进步。我讲了一个儿时父亲讲给听过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个老翁,衣衫褴褛,穷困潦倒,总是会在赶集天,坐在一座瓦桥头,翘起二郎腿,每当人们路过,他就故意把草鞋挑到桥下,让人帮他捡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始终没有人理会他,只有人嘲笑他龌龊、邋遢、老不正经……就在老翁绝望地摇头叹息之际,一位相貌英俊、目光不怒而威的少年,跑到桥下给老翁捡回草鞋,小心翼翼的帮老翁穿上,并一再坚持要求送老翁回家。老翁此时露出了庐山真面目――一位腰缠万贯的富翁,只是想寻找一位技术的传人。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真正的考试是考人心,只有人心的高尚才会在考试中脱颖而出!
二、把学习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其自读自悟。
在学生对“考试”用了新的认识后,我放手给学生自读自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领悟文章主旨。1、小组读、大组读、角色读。2、说出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不懂之处,又由同学互相解答。3、朱丹的木笛声中,一曲爱国主义高歌播撒于每个听众,根植于每位读者,打动每位评委,折服每位在那次选拔考试中的选手――千里马与伯乐并驾齐驱“爱国情怀”!
总之,整节课,我教得轻轻松松,学生学得快快乐乐――何乐不为呢?
篇5:《木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抓朱丹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感悟他用“笛声”如泣如诉内心的情怀。
2、领悟人物精神与事物品格喻指的高度统一。
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南京大屠杀刻骨铭心的痛楚,提升不忘历史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聆听生命心曲
师:这节语文课,我们继续随着作者赵恺先生的思绪,再次走进手握木笛的青年朱丹,走进朱丹的内心世界。通过初读课文,我们了解到朱丹由于拒绝吹奏欢快的乐曲挥泪离开考场,而当他面对一片莹莹烛光时,他却伫立雪中,尽情地吹奏起来,那么课文是用怎样的语句来描写朱丹吹奏的那一曲木笛声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品一品。
(指向如泣如诉的乐声,直达人物心灵)
回答范围:“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火焰温暖着这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在静静地倾听,他们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
师:评价,应对学生发言,从内容的准确,朗读的流利,情感的传递等角度予以引领。
师:真是慧眼识珠,如果我们继续将句子读薄,将描写笛声的语句读成几个词,你认为哪些词最能代表这首木笛曲?
生:(回答)
师:看来,我们拥有高度的共识。请看屏幕
(悲凉凄切、脉管滴血、翩然回旋、如泣如诉)
师:谁来字正腔圆,字字入心地读读这四个词。
生:(回答)
师:词语是能够传递情绪的,它还带有母体语句所特有的情感色彩,请你用心的听,静静地想,你一定会听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声音。请闭上眼睛,用心倾听、想象。(师读)
师:你好象听到了怎样的木笛声?
生:汇报同时请他们把感情带入句子中。
师:最后落在“如泣如诉”
泣::(板书“诉”)
师:是的,这流着泪的,款款倾诉的笛声在南京城飘雪的夜空中回旋,你们听到了,我们大家都听到了,让我们一起很有感觉的把我们的情绪、感觉递进这些词语中,再来读一读这四个词语。
生:(回答)
师:保留着这种感觉,读着这些词语,如果朱丹此时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想问问朱丹?(意在指向那段痛楚的历史)
生:(回答)
生:(回答)
二、揭开惨痛历史
师:朱丹,你为什么要吹奏如此悲凉凄切的笛声?你为何而泣?你又向谁倾诉?让我们一起叩问朱丹。显而易见,朱丹由“一丝悲戚”到“苦涩泪涌”再到“一曲悲音”,是因为______
生:今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师:是因为__________
生:(回答)
师: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那是一段我们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不堪回首又绝对不能泯灭必须铭记的血泪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片:呈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佐证:教师解说词: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日本侵略军的铁蹄下沦陷。丧心病狂的侵略者悍然进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古都南京,血流成河,白骨累累,30万以上的无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遭到屠杀,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惨痛的一页,也是人类历史上惨绝人寰的章节。
师:屠杀持续了40多天,近1000个小时,大约60000分钟。遇难同胞超过300000人,大约每12秒钟就有一个生命消失。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组数字。
(屏幕打出:屠杀持续了/40多天/近1000小时/大约60000分钟/屠杀300000人/大约每12秒钟消失一个生命)
生:(回答)
师:这是什么?这难道仅仅是几个鲜红的数字吗?这是什么?(国耻)
师:以朱丹的艺术才华,演奏欢快的曲目并不难,但他是那么的热爱他的木笛,已达人、笛合一,乐曲即心曲的境界。所以当朱丹想到今天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他又怎么能让自己心爱的木笛流淌出欢快的乐曲呢?来,现在你就是考场上的朱丹,酝酿一下情绪,谁愿意和我一起对读考场上朱丹与大师的对话,体验朱丹内心的痛楚与决绝。
就在这段话中,朱丹放弃了什么?他在坚守什么?为了祖国的尊严,别说是艺术前途,即便是自己的生命,他也会无所畏惧的放弃,所以话语中即便不忍,但却万分的坚决,没有丝毫的回旋,没有丝毫的卑微。来,谁还愿意再做一次朱丹。
(对读)
三、烛照一片心灵
师:孩子们,不要从朱丹的苦涩中走出来,就这样融进去吧,从考场走出来的朱丹泪流满面,他能向谁倾诉呢?他披着雪花,径直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临近石碑,他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临近石碑,只见一片莹莹光亮,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墨滴在宣纸上无声晕染……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师:临近石碑,只见一片莹莹光亮,
生:接读
师:请大家把眼睛闭上,让我们一起用心去看,这段话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师:读
生:听
师:睁开眼睛,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萌动的,初绽的,晕染的,自发的,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的,幼松林。
师:侍机板书(幼松)
师:敲打“显然”
师:“显然”这个词在语段中想强调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你感觉到了什么?
师: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将这句话作了修改:走近一看,竟是一个由孩子组成的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整齐的排列在那里。他们的头上、肩上......”
师:请谈谈你对这两组语句的理解
(自己的意志与他人的意志的反差)
师:源于自发的挚诚,祖国自在心中。那萌动的曙色,那初绽的蓓蕾,那无声晕染的墨滴,以其内在的神圣,悼念上世纪遇难国人的亡灵,自发的他们才是真正的幼松林,将来_________
生:接答
师: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诺贝尔诗人伊利·威塞尔(美国作家,198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年前就曾提出警告:忘记大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列宁也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这一刻,朱丹并不孤独。
师:他看到了这一片莹莹烛光(板书:莹烛)看到了这片幼松林,他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生:吹木笛
生:吹木笛
师:是啊!他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吟唱。(乐声起)
师:笛声化作了这样的文字“笛声悲凉凄切……这如泣如诉的笛声”请你用心地带着音乐给你的感觉,带着音乐给你的情绪,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现在请你一边默默的静静地读这笛声,一边用心去思考,就在这段文字中,似乎有一个声音在向你哭泣,有一个声音在向你叹息,有一个声音在向你呐喊,然后拿起笔,把你感觉到的哭泣、感觉到的叹息、感觉到的呐喊,感觉到的笛声以外的声音,用一两句文字倾诉出来。
生:伴音乐写
师:你感觉到了什么声音?
生:(对历史的关照,应对中提炼“慰亡灵”)
生:(回答)
师:幽幽笛声(板书:幽笛)在雪花中盘旋,伫立雪中的朱丹与那一片莹烛共同倾诉告慰亡灵的心曲(板书:心曲)此时此刻,朱丹以其内心的圣洁让我们不觉想起了一种花?你们想到了吗?
生:梅花
生:梅花
师:理由
生:照应朱丹出场
师:作者在这里为什么刻意安排这样一段文字呢?
(自古以来,梅花以其不畏严寒,不惧雪压,卓然绽放的品格,赢得了中国文士的青睐,被誉为花中四君子,也成为高贵品格的代言,朱丹爱国之情的坚守与梅花的风骨达成了高度的统一,朱丹就是一株奇崛伟岸的梅(板书:腊梅))
师:指板书,在这里,腊梅与幼竹达成珠联璧合之态延续我们不朽的国魂(板书:铸国魂)这感人的场景也深深地打动了那位果断拒绝他同时又深感惋惜的艺术大师,因为,在他们心中,共同拥有着对自己祖国的至诚。
师:让我们以著名诗人王久辛在纪念南京大屠杀70周年所作的长诗《致大海》的几句结束我们今天的心旅,让我们永铸爱国之魂:面对列强,国破了/但精神的山河在___只要/精神不灭阿____/祖国,就永远____有尊严!
板书设计:
木笛
幽笛莹烛诉心曲
铸国魂
腊梅幼松慰亡灵 设计意图
1. 以重点语段的自读、感悟为凭证,感受人物形象及其思想感情内涵,在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和言语实践的过程中,追求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
2. 通过文本的互参、比照,加深对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及其表达效果的理解,主动构建语言文字和形象意义的关联。
3.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强化言语实践,并体现分层原则,关注个体,注重学习过程,倡导合作交流让每个孩子学有所得。
教学目标
借助重点词句,感受人物形象,领会人物不忘国耻的爱国情操以及为了民族大义不顾个人利益的高尚气节;在阅读中尝试文本的互文、参照,主动构建语言文字和形象意义的关联。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用三分钟时间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反馈,聚焦全文重点内容
在读课文的时候,读到哪个地方,你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聚焦课文第9自然段。
三.品读文字,感受音乐形象。
1. 朱丹究竟演奏了怎样一首乐曲呢?找出写朱丹吹奏木笛的一段,好好读读。(课文27自然段)
2. 指名朗读第27段。
3. 抓重点词,感受音乐形象和文字表现力。
自己读一读,哪几个词最有表现力?画下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联系本组第五组课文《我爱你,中国的文字》,再用心读读这几个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
4. 假如你就是那些孩子中的一员,听着听着,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问朱丹?在音乐声中默读语句,边想问题。
四.了解历史背景,自读、写话,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1. 由学生发言,引出屈辱历史。
2. 投影文字介绍。默读,了解那段屈辱的历史,牢记民族血泪和耻辱。
3. 阅读考场上的对话,读后填写:他放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他没有放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小结,写话。
从两个话题中任选一个写几句话:
朱丹一边演奏木笛,一边心里默默地想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孩子们静静地听着,他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心里会想些什么。
五.感受人物形象,领悟精神内涵
1.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朱丹的形象的语句。
2. 指名朗读,读着这个片段,你想起了本学期哪篇课文?
3. 联系旧文《梅花魂》,重读重点语句。
4. 读了这些,你理解了课文为什么这样描写朱丹的形象吧?
六、小结,学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
篇6:《木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等词语的意思。
2.品读朱丹的外貌、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的语句,适当引用资料,体会他真挚的爱国情怀。
3.初步了解小说是如何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的。
教学重点难点:在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细节的描写中感受朱丹炽热的爱国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已学习了赵恺的小说《木笛》,本文的主人公是谁?小说主要是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本文到底写了一个怎样的朱丹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木笛》,走近朱丹。
二、品读考试,
1、《木笛》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场景?
2、这是一场怎样的考试,快速浏览课文第1-6自然段,找出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理解“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意思,学习抓关键字义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3、在这么重要的考试中,朱丹却选择了放弃,大师能接受吗?为什么?你体会到大师怎样的心情?
4、朱丹为什么放弃考试,他的内心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补充材料,理解背景。
理解朱丹不愿吹奏欢乐曲目的原因,感受朱丹炽热的民族情怀和爱国热情。
指导朗读,读中体会朱丹的情感。
了解语言描写的特点,在表达内心情感上的作用。
你还能从朱丹的穿着打扮上读懂朱丹的情怀吗?
朱丹取出木笛,又放入木笛,从一取一放中,你又能体会他怎样的心情呢?
小结:语言、动作、外貌描写是小说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段,反复品读这些关键语句,你就能读活人物,读懂人物。
三、感动悼念
1、引读课文,说说朱丹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为什么说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2、配乐范读,理解是什么让朱丹感到寒冷,又是什么让朱丹感到温暖。
3、配乐诵读,升华情感。
4、小练笔:笛声中有什么?内化情感。
四、感动结局
朱丹被破格录取的原因是什么?大师被什么打动了?这个故事打动你的是什么?
朱丹的手中仅仅握住木笛吗?
五、升华情感,点化主题
对本文写作特点总结,对朱丹性格特点的总结。
篇7:《木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朱丹在考场上为什么放弃考试,后来又为什么被破格录取。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3.教导学生体会朱丹的爱国之情,知道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祖国历史。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木笛手朱丹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电教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一个叫朱丹的木笛手到乐团去参加最后一轮考试,这是经过几轮激烈的竞争之后的终试。但是在考场上,朱丹却放弃了考试。而当晚又被破格录取,(板书:终试放弃录取)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回到12月13日这一天,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吧!
二、新授:
1.认认真真地读课文。想想朱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默读课文,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朱丹的爱国之情的?请边读边划细细品味。
出示幻灯:“看过卡片……不演奏欢乐的曲目吗?”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走进朱丹的内心世界。
体会出在这个悲伤的日子里抽到这个题目而难过;他知道拒绝后意味着失去这宝贵的机会,甚至永远与机会失之交臂;他可能会想到,在这不该忘却的日子里有人竟出这样的题,这是我们民族的悲哀。
3.指导朗读
4.就是这轻轻的一句话,却犹如闷雷在会场里爆炸。这是为什么?
(1)出示幻灯:这轻轻的一句话,却犹如闷雷在会场里爆炸,窃窃私语起来。”
体会这一段的意思,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象闷雷突然爆炸的情景。然后可以联系课文第一部分——机会来之不易。
(2)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说,教师适时引导,“也许有人认为爱国和比赛是两码事。
(3)多么难得的机会却被他却放弃了,你认为这样做值得吗?”
5.他既不是英雄、也不是名士,但他的做法却令我们肃然起敬,此时,我们再读他与大师的对话,
该怎样读呢?同桌互读——指名读
师:一边是自己的前途,一颗有良知的心,让朱丹选择了放弃。
6.还从哪能够看出朱丹强烈的爱国之情?
(1)(出幻灯“朱丹伫立雪中……天地间翩然回旋”)
(2)此时朱丹又在想些什么?(体会朱丹对自己的做法无怨无悔和对遇难同胞的深深缅怀。)
(3)同学们你们听,(放音乐)这是怎样的笛声啊,你从中听出了什么?(对亡灵深切哀思。)
(4)这一天,朱丹内心很痛苦,他的装束表示出对亡灵的哀悼;一身黑色,衣衫上的梅花,也表示
了中国人的不屈不挠。
师: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朱丹这样一位热血青年,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对环境的描写,使朱丹的形象深深扎根于我们心中。
7.故事的结尾让我们大家如释重负,朱丹被破格录取,如果你是那位主考官,你会对朱丹说什么?
写下来,同桌交流,推荐。
三、巩固:
师:其实在12月13日这个沉痛的日子里,还有很多人和朱丹一样怀着沉痛的心情。文中有没有提到?
1.出示幻灯:临近石碑……红宝石般的泪。
抓住三个“像……”四个“有”两个“他们”还有“流出红宝石般的泪”体会想象
2.让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其他纪念活动。
3.教师幻灯片简单介绍,学生默读。
篇8:《木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抓朱丹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感悟他用“笛声”在如泣如诉内心的情怀。
2、做好课前准备,多方面收集资料,适时在课中使用资料。
3、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倾情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历练语言。
4、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南京大屠杀刻骨铭心的痛楚,体会木笛手朱丹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结合资料体会朱丹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整体入手,导入课文。
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复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精度感悟。
1、课文到底是用怎样的语句来描写朱丹演奏的那一曲木笛声的呢?
2、能不能用文中的四字词语来形容他的笛声?(悲凉凄切、脉管滴血、翩然回旋、如泣如诉)
3、指导朗读,想象笛声。
4、听着这样的笛声,你有什么话想问问朱丹?
5、引出:南京大屠杀
A、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
B、师适当补充资料,增强学生的感受。
6、过渡:孩子们,这是国耻啊,七十多年前的那一幕幕仿佛又浮现在我们的面前,日本帝国主义任意践踏我们中国人的生命。朱丹想到今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悲痛之日,他又怎么能演奏出欢快的乐曲呢?
7、引入拒绝演奏:“看过卡片……私语起来。”
问:只是一个什么句子?用什么来比喻什么?这个比喻恰当吗?为什么?
8、朗读大师和朱丹之间的对话:你怎样理解朱丹的做法,你感受到了什么?
角色转换:(如果你是朱丹)
问:朱丹,此时此刻,你就不为你的前途但用吗?
你经过了初试、复试,今天终于到了终试,你就这么放弃了吗?
方法总结:你是通过什么把朱丹的内心世界了解得这么深刻的?
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对于了解一个人的情感的重要性。
9、仅仅是朱丹一个人在哀痛吗?还有谁?
读“临近石碑……红烛般的泪。”
自学欣赏这个自然段,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总结方法:批注的作用
10、此时此刻,朱丹最想做的是什么?
欣赏木笛声,配乐朗读“笛声凄凉悲切”一部分。
11、小练笔:笛声在向人倾诉,他在倾诉什么?用你手中的笔写下你听到的倾诉声。
交流汇报,升华情感。
12、朱丹没有在大师的面前屈服,这使我们想起了一种花——?(梅花)
引出衣着描写的铺垫作用。
13、这个故事远远没有结束,朱丹的笛声还有一个人听到了,他是——大师。大师为什么破格录取的朱丹?
引出朱丹的爱国情怀及高超的演奏水平。
三、总结
1、根据板书总结。
2、以王久辛在纪念南京大屠杀xx周年所做的长诗《致大海》的片断结束。
篇9:木笛读后感
今天我阅读了一篇有趣的故事――《小木笛与小水罐》。
文章讲述了热尼亚与家人一起摘草莓,热尼亚因为懒惰,不想弯腰,发现不了草莓,所以一个草莓也没有摘到,十分生气,蘑菇爷爷用热尼亚的小水罐和自己小木笛交换,这样发现草莓就轻松多了,但是没有容器,怎么摘草莓呢?热尼亚又去向蘑菇爷爷要小水罐,蘑菇爷爷十分生气,干脆不和他换了,热尼亚便自己动起手来,弯下了腰,发现了许多草莓,摘了满满一水罐!
文中,热尼亚是一个小懒虫,因为他拿着水罐去摘草莓,但懒得不愿意弯下腰,发现不了草莓,说这样太麻烦,抱怨草莓们长得太低。
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我们可不能做一个懒惰的人,只有勤劳,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哪怕很小很小,也要努力去完成呦!
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勤劳的人,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奋斗!
篇10:木笛读后感
有一个乐园在招收演员,其中有一名栖身演员名叫朱丹,他走进考场,一位主考官(他的真实身份是一位音乐大师),他让朱丹演奏一首的欢快的曲子,可朱丹没有演奏,因为那一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于是他失去了这次机会。朱丹来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面前,那里有一个孩子组成的方阵,朱丹拿邮木笛,吹奏了一首悲伤的曲子,朱丹的这爱情的情感打动了音乐大师,于是,朱丹被录取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那位音乐大师,不光是在考验演员演奏水平,还在评价他的爱国精神。朱丹就是一位爱国的人,他就是因为有这样精神才被成功录取,因为如果一个人只有学问,而不爱国,那就不会给国家做贡献,不是个没用的人吗,因此,每个人都要爱祖国,把祖国当做我们的母亲一样,爱我们的祖国。
篇11:木笛读后感
读完这篇课文,我被朱丹的所作所为而深深地感动了。
《木笛》讲述的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乐团要招考一位木笛演奏员,当主考官们叫朱丹演奏一首欢快的曲子时,朱丹却因今天是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日而放弃了考试。一个外国著名的音乐大师很欣赏他的品格,跟了上去。朱丹来到了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旁,那儿竟有一个有孩子组成的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朱丹屹立雪中,小心地取出木笛,吹奏起来。周围一片寂静,只听到笛声一阵一阵,那悲伤的`歌,穿透了每个孩子的心,也穿透了外国大师的心……
笛声停了,朱丹感觉有人在拍他。他转过身,竟是大师!大师笑着说:“你悲伤而优美的笛声,让我陶醉与悲哀,你被录取了!”朱丹的眼眶湿润了,紧紧握着大师的手。
读了《木笛》一文,我会心的体会到:为他人着想,他人就会为你着想。我欣赏大师这样的人,也欣赏朱丹这样的人。
篇12:木笛读后感
这几天,我读完了《七色花》这本书。他的作者是苏联作家瓦・卡达耶夫。这本书中一共有八个故事,其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小木笛与小水罐》这个故事。
这篇文章讲的是热尼亚一家人去摘草莓,但热尼亚感觉摘草莓非常累,她找不到摘草莓不累的方法。不过多久,他遇到了蘑菇爷爷,蘑菇爷爷用小木笛和热尼亚交换小水罐,热尼亚用了小木笛一会儿,就摘了许多的草莓,但没有地方可以去放草莓。她又经过反复的思考,最终还是把小水罐换了回来,热尼亚最终还是经过自己的努力,摘了一罐草莓。
热尼亚是一个懂得思考的人。她用自己的小水罐和蘑菇爷爷的小木笛交换后。虽然她得到了许多的草莓,但是他发现自己的草莓没有地方放了。她经过反复的思考又和蘑菇爷爷换了回来。
读完这篇文章我知道了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懂得善于思考的人。其他人给我们提出意见的时候,我们自己先要反复的思考思考,想一想这对于我们说的是不是正确的,最后再做出自己的决定。
篇13:木笛读后感
读了《木笛》,我被文中的朱丹的爱国行为深深地感动了。
朱丹是个木笛演奏员。一次,他去一个高级乐团应聘。轮到朱丹,他被一位主考官要求演奏欢乐的乐曲,朱丹拒绝了,因为那天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朱丹没有参加考试,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在大屠杀纪念碑前吹了一曲如泣如诉的乐曲,他的行为得到了大师的肯定并被录取了。
这让我想起几十年前,可恶、残暴的侵掠者疯狂夺去了南京30多万个无辜的生命,血流成的河一遍又一遍地洗刷着南京的大街小巷,把街道染得血红;尸体堆成的山坡一个比一个高,埋了七层的尸体慢慢变成了没有血肉的白骨,似乎在诉说着什么……在十几亿中国人中,又有几个像朱丹这样放弃前途来维护国家尊严的人呢?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有职责护国爱国。
我们人人有一颗爱国之心,但大家心连心团结起来用行动来爱国会是怎样一个强大的国家呀!让我们为之努力吧!
篇14:木笛读后感
五一假期,我读了《七色花》这本书,其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小木笛与小水罐》这篇童话故事。它的作者是苏联的瓦・卡达耶夫,张琳翻译的。故事中的主人公热尼亚留给我的印象很深刻。
这个故事中主要讲了一个叫热尼亚的小女孩,她和一家人去摘草莓,可她并不想蹲下来摘。就找显眼的草莓,却一无所获,后来她遇上了蘑菇老爷爷,老爷爷给他介绍了小木笛,小木笛可以让她轻松的摘草莓,可是她想要木笛也想要水罐,蘑菇爷爷走了,他想到爸爸妈妈和弟弟等着她,她便快速的摘草莓,当她摘满一罐草莓时,内心无比喜悦。
文中的热尼亚就是做事三分钟热度,也是一个懒惰的人。因为她不想费一点力气就摘到草莓,但她也是一个会体谅别人的人。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向热尼亚一样,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做事不能持之以恒。
最后,我明白了要想取得胜利就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所以,我们不要像热尼亚一样,应该学会坚持不懈,才能感到真正的快乐。
篇15:木笛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它的名字是《木笛》。这篇文章让我知道了什么叫付出。
有一个人叫朱丹,他去参加一个音乐类的比赛,当时大师给他抽中的是一首欢快的曲子,但是朱丹怎么也不吹欢快的曲子,放弃了比赛:因为当天是南京大屠杀!他走到纪念碑前,吹响那悲伤而凄凉的曲子,最后大师走过来紧握他的手,告诉他他被录取了,当时他又高兴又悲伤。
读完这篇文章我热泪盈眶,我觉得:朱丹非常爱国,因为当天是国家悲哀的一天,他就算放弃自己的利益??放弃比赛的名次,也绝不吹欢快的曲子。他这是为国家着想,虽然他吹不吹曲子表面都和国家没有什么关系,就算他吹欢快的曲子,别人也管不着。但是因为他心中充满了悲痛,所以他的态度是那么坚定、坚决。
我当时马上联想到一件事??这次的汶川大地震!我听说有一个乞丐老爷爷,他走到捐钱箱前,拿了一张一元钱的,放了进去。没过多久,他又过来了,这次却拿了一张一百块钱的,放了进去。当时人们都感到很奇怪,他是个乞丐,每天都在要饭,怎么会有这么“多”钱呢?结果老爷爷告诉他们说他一开始都是1分,2分,5分,1角的零钱,他怕这样零的钱不方便,所以就去银行把那些钱换成了一张整的一百元钱,投进了捐款箱。
无论是朱丹还是乞丐老爷爷,都放弃了自己非常重要的东西,他们向国家献出了自己的所能,所以我也要向朱丹和老爷爷学习,学习他们为国家付出的精神。我们也要尽自己的能力,去捐献,去付出……
篇16:《木笛》心得体会
在一年冬天,朱丹在面试木笛,主考官要求他演奏一首欢快的乐曲,他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因为他知道今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主考官挥挥手,朱丹鞠了个躬,便回去了,来到遇难同胞纪念碑旁,他看见,有很多孩子,拿着红烛,在朱丹的演奏下,孩子们深深默哀。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乐团在南京招考演员。考试要求苛刻,竞争激烈,朱丹过五关斩六将,终于闯入了终试。可是,因为考试那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所以朱丹拒绝吹奏欢乐的曲目,放弃了这次宝贵的机会。事后,朱丹来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吹奏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曲子。大师被他的爱国之心感动了,录取了她。
朱丹浓浓的爱国情意真让人佩服!他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的遇难同胞,为了那段屈辱的历史,居然放弃了一次宝贵的就业机会!
爱国的朱丹让我联想到了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可是,在他的一生中,却有8年是蓄着胡须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期,他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和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就把胡须留起来了,
你们可知道,对于一个把艺术当生命的人来说,这8年是何等的痛苦啊!更糟糕的是,在这8年的时间里,梅兰芳没有演戏,就没有了收入,他迫于生活的压力,不得不卖掉了房子。戏园老板给了梅兰芳丰厚的待遇,可他还是没有为之动摇,毅然拒绝了。当抗战胜利后,他当天就刮了胡须,登台演出。每一个人都为他高尚的民族气节叫好!
正是这一位位爱国志士,才能让那鲜红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如今,我们的祖国已日益强大,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更要做一个像朱丹、梅兰芳那样爱国的人。“人类最高尚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让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颗爱国心吧!
★ 《木笛》教学设计
★ 迷途笛音阅读答案
★ 木木读后感
★ 木笛梗概作文
【《木笛》教学设计方案(集锦16篇)】相关文章:
高二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2024-01-17
高二年级优秀语文作文2023-06-07
梅花的香气作文2022-07-16
初中语文复习试题及答案2023-08-14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2022-11-06
人教版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2023-11-15
描写春天鸟鸣的作文2022-08-01
木罗作文500字2023-12-22
高二期末试卷作文2024-01-27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