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古本序读后感

时间:2024-05-04 07:40:47 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大学古本序读后感(整理13篇)由网友“roby8110”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整理过的大学古本序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古本序读后感

篇1:《大学古本序》读后感

通过7月22日从宝华二楼会议室学习《大学古本序》,从中可以看出王阳明致良知理论的提出, 标志着其心学理论体系的成熟。也是从南宋以来心学最高发展和成就。主要有他先后提出的知行合一、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和万物一体等学说, 而其学说最重要的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是人生来具有的对真理的认识, 一切事物及其规律都在良知中有, 人们只要对自身内心中的良知认真寻求, 就能达到对一切真理的认识。

《大学》讲的是“大人”的学问,那什么才是“大人”呢?大人是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人。大人之学,就是告诉我们如何找到通达“大人”的路径。《大学》中有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阳明先生在这篇序中只谈到了诚意,他认为“《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整篇《大学》三纲八目,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字:“诚意”.这是《大学》中最根本的地方,格物、致知、正心,都是用诚意的功夫。

如何诚意?诚意的功夫在哪里?答案是格物,真正踏踏实实地去为善去恶,最终达至我们的良知。

心之本体原本是无善无恶的,我们要找到一条路径回归这种状态。这个路径就是“意”,有善有恶意之动,意动的时候我们就要为善去恶,把诚意之功做到极致。当我们把为善去恶做到极致时,便能够像《大学》所讲的三纲要那样――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将自己本是光明、至善的心逐渐呈现出来。

《大学》中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诚意”,一个是“亲民”.抓住这两个要点,我们不仅可以修炼自己的心灵,更重要的是可以亲天下、利天下。如此,将思想道德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通过政府自身建设的完善,“正心诚意而后可为天下师”的古训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管理人员一定会更加赢得员工的信任。作为企业家,才能真正在未来成就更大的事业。拿出诚意对待每位员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解决和处理好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员工成就感和归属感。

陈雪华

篇2:《大学古本序》读后感

王阳明致良知理论的提出, 标志着其心学理论体系的成熟。主要有他先后提出的知行合一、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和万物一体等学说, 而其学说最重要的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是人生来具有的对真理的认识, 一切事物及其规律都在良知中有, 人们只要对自身内心中的良知认真寻求, 就能达到对一切真理的认识。

心之本体原本是无善无恶的,我们要找到一条路径回归这种状态。这个路径就是“意”,有善有恶意之动,意动的时候我们就要为善去恶,把诚意之功做到极致。当我们把为善去恶做到极致时,便能够像《大学》所讲的三纲要那样――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将自己本是光明、至善的心逐渐呈现出来。

为什么会有大人和小人之别?我们每个人原本都是大人,都有一颗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心,是我们将自己与万物的联系一点点切割开,越来越小,成为了小人。今天,我们要回归那种圆满的状态,获得全新的境界和格局,找到全新的人生目标和方向。

政商关系,一个“亲”字,一个“清”字。“亲”是儒家的核心,“清”是道家的核心。我们学习《大学》离不开这个“亲”字。现今,我们国家提倡的“一带一路”就是亲天下、通天下、利天下。虽然它只是一个倡议,没有强制性,各国却纷纷愿意参加,为什么呢?它与其他方案有什么不同?答案就是共赢共享,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天地万物一体的精神。

王羽

篇3:《大学古本序》读后感

通过读阳明先生讲的《大学》我们要明白一个更大的道理:为什么会有大人和小人之别?我们每个人原本都是大人,都有一颗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心,是我们将自己与万物的联系一点点切割开,越来越小,成为了小人。今天,我们要回归那种圆满的状态,获得全新的境界和格局,找到全新的人生目标和方向。人生没有目标和方向,就没有为之奋斗的意义,人活着就没有精神源泉,所以自我正心修身是我们做万事之本。

《大学》中有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阳明先生在这古本序中只谈到了诚意,他认为“《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整篇《大学》三纲八目,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字:“诚意”.这是《大学》中最根本的地方,格物、致知、正心,都是用诚意的.功夫。

如何诚意?诚意的功夫在哪里?答案是格物,真正踏踏实实地去为善去恶,最终达至我们的良知。这也是前段时间我们集团公司要求学的致良知的根本,用空阔的思想让我们心灵回归最初的自己,用心踏实的为善。

心之本体原本是无善无恶的,我们要找到一条路径回归这种状态。这个路径就是“意”,有善有恶意之动,意动的时候我们就要为善去恶,把诚意之功做到极致。当我们把为善去恶做到极致时,便能够像《大学》所讲的三纲要那样――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将自己本是光明、至善的心逐渐呈现出来。

阳明先生认为,大学之道在“亲民”而非“新民”.“亲民”是天地万物本为一体,我就是他,他就是我,彼此如同亲兄弟、左右手。正如我们现在团队当中,所有的工作伙伴就如我们的兄弟姐妹一样,每天都在相爱相杀,但却从来不离不弃。用诚心对待我们身边的亲人和工作伙伴,对待我们的客户。

《大学古本序》中一个关键词: “诚意”.抓住这个要点,我们不仅可以修炼自己的心灵,更重要的是还可以用诚心换来不一样的效益,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在公司发展中作出更大的贡献,成就更大事业,真正的体现自我价值。

谢敬茹

篇4:《大学古本序》读后感

王阳明在文中说道:《大学》“旧本析而圣人之意亡矣。是故不务于诚意,而徒以格物者谓之支;不事于格物,而徒以诚意者谓之虚;事本于致知,而徒以格物诚意者谓之妄。支与虚与妄,其于至善也远矣。合之以敬而益缀,补之以传而益离。吾惧学之日远于至善也,去分章而复旧本,傍为之什,以引其义。”他指出朱熹的《大学》改本有“支与虚与妄”之病,旨在恢复自认为正确的古本。

这篇《大学古本序》和他后来讲授《大学》的记录本《大学问》都包含了他的哲学中心思想,是他心学“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思想的重要体现。他多次强调圣人之心无须外求,至善在于吾心,格物即格心,致知为致吾心之良知。王阳明的讲学,以及与当时学者的这些论争,使得王阳明对《大学》格物的认识,愈来愈清楚,对当时的知识界造成了明显冲击,朱熹学的权威大大削弱,《大学》之研究呈多样化趋势。

王阳明心学思想突出了个人在道德实践中的主体能动精神,客观上提高了人的价值和作用;阳明学敢于挑战朱熹等传统权威,也是一种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体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务实的思维方法和精神动力;阳明心学确立了以道德良知为核心的道德理想主义,对于救治当今社会道德滑坡、唯利是图的弊端是一剂对症良药;阳明学提倡“亲民”、重视民生的思想主张,对于我们实现社会主义价值观三个引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引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引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引领”有借鉴作用

王西宇

读后感

《大学古本序》是阳明先生在治理南赣后写下的一篇文章。阳明先生秉承孔子“述而不作”,一生没有太多著述,但对于五经之一、《礼记》中的《大学》,却是多次进行阐述和讲解,并特意写了《大学古本序》、《大学问》和《大学古本旁释》。而《大学》也是弟子入王门前的必读。

阳明先生为何如此看重《大学》?在先生心中,《大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本期四合院学习法,立平、志川、海峰三位老师将带我们翻开这篇《大学古本序》,感受大人的学问,向着圣贤的境界,垂直攀登。

《大学》原来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宋朝理学家“二程”(程颐和程颢)和朱熹认为古本有错,便对其进行了重新编排,命名为“大学新本”.阳明先生龙场悟道后,心感古本才是最合圣人原意,所以专门为古本作了此序。

《大学》讲的是“大人”的学问,那什么才是“大人”呢?大人是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人。大人之学,就是告诉我们如何找到通达“大人”的路径。《大学》中有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阳明先生在这篇序中只谈到了诚意,他认为“《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整篇《大学》三纲八目,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字:“诚意”.这是《大学》中最根本的地方,格物、致知、正心,都是用诚意的功夫。

如何诚意?诚意的功夫在哪里?答案是格物,真正踏踏实实地去为善去恶,最终达至我们的良知。

心之本体原本是无善无恶的,我们要找到一条路径回归这种状态。这个路径就是“意”,有善有恶意之动,意动的时候我们就要为善去恶,把诚意之功做到极致。当我们把为善去恶做到极致时,便能够像《大学》所讲的三纲要那样――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将自己本是光明、至善的心逐渐呈现出来。

阳明先生认为,大学之道在“亲民”而非“新民”.“亲民”是天地万物本为一体,我就是他,他就是我,彼此如同亲兄弟、左右手。

阳明先生讲《大学》,是要我们明白一个更大的道理:为什么会有大人和小人之别?我们每个人原本都是大人,都有一颗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心,是我们将自己与万物的联系一点点切割开,越来越小,成为了小人。今天,我们要回归那种圆满的状态,获得全新的境界和格局,找到全新的人生目标和方向。

政商关系,一个“亲”字,一个“清”字。“亲”是儒家的核心,“清”是道家的核心。我们学习《大学》离不开这个“亲”字。现今,我们国家提倡的“一带一路”就是亲天下、通天下、利天下。虽然它只是一个倡议,没有强制性,各国却纷纷愿意参加,为什么呢?它与其他方案有什么不同?答案就是共赢共享,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天地万物一体的精神。

《大学》中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诚意”,一个是“亲民”.抓住这两个要点,我们不仅可以修炼自己的心灵,更重要的是可以亲天下、利天下。如此,作为企业家,才能真正在未来成就更大的事业。

宋士强

读后感

“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与“在新民”之“新”不同,此岂足为据?“作”字却与“亲”字相对,然非“新”字义,下面“治国平天下”处皆于“新’’字无发明,如云”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之类,皆是”亲“字意,”亲民“犹孟子”亲亲仁民“之谓。亲之即仁之也,百姓不亲,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所以亲之也。尧典”克明峻德“,便是”明明德“,以”亲九族“至”平章协和“,便是”亲民“,便是”明明德于天下“大学古本序读后感大学古本序读后感。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亲民“,说”亲民“便兼教养意,说”新民“便觉偏了。

为什么是”亲民“而非”新民“,阳明讨论问题的又一个特点是引经据典,这与他在龙场时的学风一以贯之。在这段话中,中心思想突出且集中,又可依以下几个要点来加以理解:

其一,”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与”在新民“之”新“不同,不能互为解释依据。所谓《大学章句》第三章(朱本称此章为”传之二章“)中有”汤之《盘铭》曰:‘苟曰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尚书・康诰》此处”作新民“之意,为激励人们焕发新的风貌,与《大学》首章”三纲领“之”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之”在新民“完全不是一个意思,用”作新民“来证明所谓”在新民“的合理性,显然是站不住脚,”此岂足为据“?

其二,既然古本中的”作新民“不能用来支撑”在新民“中”新“字之改的正当性,”作“字却又与”亲“字相对,然非”新“字义,那么将”在新民“之”新“还原为”亲“则是理所当然。在阳明看来,”亲民“与”新民“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亲民“是惠民、养民义,而”新民“则只是单纯的教化、革新之义。阳明举《大学》中大量原文来加以论证,举所谓”烈文“章”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又举所谓”齐家・治国“章”如保赤子“,所谓”治国・平天下“章”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等,作为自己主张”亲民“正当性的根据,认为这些实实在在地”皆是‘亲’字意“.

”亲民“与”新民“虽一字之差,实为两种截然不同之执政理念,前者于惠民、养民中爱民,后者于教化革新中治民;前者着实体现了原始儒家”亲亲仁民“的仁爱观念与仁政理想,后者则单方面强调的是治国平天下的外王之道。如果说”亲民“与”新民“所体现的都是儒家的外王之道,那么阳明显然倾向于古本大学中所体现的孔子早期儒家立场,即所谓”亲民“犹孟子”亲亲仁民“之谓。亲之即仁之也,百姓不亲,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所以亲之也。

百姓不和睦,舜就让契担任司徒,”敬敷五教“,用来使他们互相亲近。为了维护圣人之意,阳明对于朱子之改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更何况,”亲民“中原本就包含了教化养育的意思,”说‘亲民’便兼教养意,说‘新民’便觉偏了。“朱熹的”新民“说明显褊狭了。

其三,”明明德“就是”亲民“,就是”明明德于天下“大学古本序读后感读后感、观后感

”明明德“与”亲民“本就是相辅相成的,”明明德“自然有”亲民“含于其中,无”亲民“即无所谓”明明德“,无”明明德“则哪来所谓”亲民“之存在。阳明举《尧典》说法,其说”克明俊德“就是”明明德“,”以亲九族“到”平章“、”协和“,就是”亲民“,就是”明明德于天下“,这些都是早期儒家的思想,属圣人之意。又比如孔子说”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之”己“,是先圣所指的大人,”修己“就是”明明德“,”安百姓“就是”亲民“,己若不修,如何”安百姓“,如何”亲民“?在阳明看来,所有这些儒家的宝贵思想,又岂是朱子之”新民“的褊狭观念所可囊括?

再说,”作“与”亲“相对应,但并不是”亲“的意思,”下面‘治国平天下’处皆于‘新’字无发明“,以下讲到”治国“、”平天下“等处,都对”新“字没有发表阐述。

正如郑珍感叹的,由于朱子之p狭,致使”六七百年学者之心不能泯然,亦遂争新角异,而《大学》日多矣“.郑珍于是表彰道,王阳明”复古之功不可没也“.

刘昌盛

篇5:《大学古本序》读后感

《大学古本序》是阳明先生在治理南赣后写下的一篇文章。阳明先生秉承孔子”述而不作“,一生没有太多著述,但对于五经之一、《礼记》中的《大学》,却是多次进行阐述和讲解,并特意写了《大学古本序》、《大学问》和《大学古本旁释》。而《大学》也是弟子入王门前的必读。

阳明先生为何如此看重《大学》?在先生心中,《大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本期四合院学习法,立平、志川、海峰三位老师将带我们翻开这篇《大学古本序》,感受大人的学问,向着圣贤的境界,垂直攀登。

《大学》原来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宋朝理学家”二程“(程颐和程颢)和朱熹认为古本有错,便对其进行了重新编排,命名为”大学新本“.阳明先生龙场悟道后,心感古本才是最合圣人原意,所以专门为古本作了此序。

如何诚意?诚意的功夫在哪里?答案是格物,真正踏踏实实地去为善去恶,最终达至我们的良知。

心之本体原本是无善无恶的,我们要找到一条路径回归这种状态。这个路径就是”意“,有善有恶意之动,意动的时候我们就要为善去恶,把诚意之功做到极致。当我们把为善去恶做到极致时,便能够像《大学》所讲的三纲要那样――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将自己本是光明、至善的心逐渐呈现出来。

阳明先生认为,大学之道在”亲民“而非”新民“.”亲民“是天地万物本为一体,我就是他,他就是我,彼此如同亲兄弟、左右手。

政商关系,一个”亲“字,一个”清“字。”亲“是儒家的核心,”清“是道家的核心。我们学习《大学》离不开这个”亲“字。现今,我们国家提倡的”一带一路“就是亲天下、通天下、利天下。虽然它只是一个倡议,没有强制性,各国却纷纷愿意参加,为什么呢?它与其他方案有什么不同?答案就是共赢共享,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天地万物一体的精神。

《大学》中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诚意“,一个是”亲民“.抓住这两个要点,我们不仅可以修炼自己的心灵,更重要的是可以亲天下、利天下。如此,作为企业家,才能真正在未来成就更大的事业。

王东

示弟立志读后感

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世之所以且,随俗习非,而卒归于污下者,凡以志之弗立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惟以其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则我之欲为圣人,亦惟在于此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耳。欲此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则必去人欲而存天理。

我个人的理解是,一个人在世上必须树立一个终生奋斗的目标,你所有的行为了都会围绕这一生目标,才能心无杂念,可以抵制个人的懒惰的心,忽心,燥心,嫉妒的心,贪心,骄傲的心,小气的心,等等的心生起就反思志向不立。放到现在社会就是正确人生的价值观和远大的理想。员工如果没有一个目标就等于天天混日子,那么他将不会有长远的发展,干部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目标让更多的人为之奋斗,那么这个团队也将不会有大的发展。人,这一生可以只做一件事,那就是要持之以恒的去守候自己的信念和志向,总有一天会实现梦想,成为自己想做的那个人。

刘梅

篇6:《大学古本序》读后感

通过学习《大学古本序》,明白一个道理:做人做事,最重要的就是”诚意“.这是《大学》中最根本的地方,格物、致知、正心,都是用诚意的功夫。

如何诚意?诚意的功夫在哪里?答案是格物,真正踏踏实实地去为善去恶,最终达至我们的良知。

心之本体原本是无善无恶的,我们要找到一条路径回归这种状态。这个路径就是”意“,有善有恶意之动,意动的时候我们就要为善去恶,把诚意之功做到极致。当我们把为善去恶做到极致时,便能够像《大学》所讲的三纲要那样――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将自己本是光明、至善的心逐渐呈现出来。

《大学》中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诚意“,一个是”亲民“.抓住这两个要点,我们不仅可以修炼自己的心灵,更重要的是可以管理好自己团队,人性化的制度管理,可以提升团队得战斗力,拿出诚意对待每位员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解决和处理好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员工成就感和归属感,根据员工们的特长、爱好及业务能力为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加强综合营销服务技能的培训,提升员工队伍的整体职业素质。

李磊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古典诗文《大学》里的句子。所谓”大学“,实质为大学问,人世间最重要的学问。

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大学》的的宗旨,在于彰明人类天赋的光明纯莹的心灵,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再通过礼乐教化,以启迪人们的自觉,去除物欲,不断更新自己的德行,而达到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对大学的纲领有所体会,自然便会立定人生志向,以此为生命的理想方向。确定了心中志向,便不会轻易为外物所干扰,就会至死不渝的去追求。不论面对何事何物,都能认真思考,由此得到至善之理,明白明明德和亲民的关系如同根本和末梢的关系。”知止“是开端,”能得“是结果,对大学纲领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自然距离大学之道的实现不远。

人们常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又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两者一样,都被人用来表达自己所理解的君子之道。这种君子之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

《大学》中”修齐治平“的顺序与此并不相同。文章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顺序不一样,境界也就迥异:”修齐治平“是”四有“新人们的个人修行之道,”平治齐修“则是”古之圣王“的基本国策了。这种国策,用一句歌词说,就是:”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可是很遗憾,偏偏有些人吝啬于一点爱,爱是付出也是回报,有些人等着别人献出爱,还有人名为爱人,实为害人。总之,不”诚其意“、”致其知“者,钻营计较于片瓦只草、蝇头小利者,众矣。

张干

篇7:《大学古本序》读后感

王阳明致良知理论的提出, 标志着其心学理论体系的成熟。也是从南宋以来心学最高发展和成就。主要有他先后提出的知行合一、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和万物一体等学说, 而其学说最重要的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是人生来具有的对真理的认识, 一切事物及其规律都在良知中有, 人们只要对自身内心中的良知认真寻求, 就能达到对一切真理的认识。

《大学古本序》是阳明先生在治理南赣后写下的一篇文章。阳明先生秉承孔子”述而不作“,一生没有太多著述,但对于五经之一、《礼记》中的《大学》,却是多次进行阐述和讲解,并特意写了《大学古本序》、《大学问》和《大学古本旁释》。而《大学》也是弟子入王门前的必读。

阳明先生为何如此看重《大学》?在先生心中,《大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本期四合院学习法,立平、志川、海峰三位老师将带我们翻开这篇《大学古本序》,感受大人的学问,向着圣贤的境界,垂直攀登。

《大学》原来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宋朝理学家”二程“(程颐和程颢)和朱熹认为古本有错,便对其进行了重新编排,命名为”大学新本“.阳明先生龙场悟道后,心感古本才是最合圣人原意,所以专门为古本作了此序。

《大学》讲的是”大人“的学问,那什么才是”大人“呢?大人是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人。大人之学,就是告诉我们如何找到通达”大人“的路径。《大学》中有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阳明先生在这篇序中只谈到了诚意,他认为”《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整篇《大学》三纲八目,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字:”诚意“.这是《大学》中最根本的地方,格物、致知、正心,都是用诚意的功夫。

如何诚意?诚意的功夫在哪里?答案是格物,真正踏踏实实地去为善去恶,最终达至我们的良知。

心之本体原本是无善无恶的,我们要找到一条路径回归这种状态。这个路径就是”意“,有善有恶意之动,意动的时候我们就要为善去恶,把诚意之功做到极致。当我们把为善去恶做到极致时,便能够像《大学》所讲的三纲要那样――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将自己本是光明、至善的心逐渐呈现出来。

阳明先生认为,大学之道在”亲民“而非”新民“.”亲民“是天地万物本为一体,我就是他,他就是我,彼此如同亲兄弟、左右手。

阳明先生讲《大学》,是要我们明白一个更大的道理:为什么会有大人和小人之别?我们每个人原本都是大人,都有一颗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心,是我们将自己与万物的联系一点点切割开,越来越小,成为了小人。今天,我们要回归那种圆满的状态,获得全新的境界和格局,找到全新的人生目标和方向。

政商关系,一个”亲“字,一个”清“字。”亲“是儒家的核心,”清“是道家的核心。我们学习《大学》离不开这个”亲“字。现今,我们国家提倡的”一带一路“就是亲天下、通天下、利天下。虽然它只是一个倡议,没有强制性,各国却纷纷愿意参加,为什么呢?它与其他方案有什么不同?答案就是共赢共享,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天地万物一体的精神。

《大学》中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诚意“,一个是”亲民“.抓住这两个要点,我们不仅可以修炼自己的心灵,更重要的是可以亲天下、利天下。如此,作为企业家,才能真正在未来成就更大的事业。

李胜杰

篇8:《大学古本序》读后感

王阳明致良知理论的提出, 标志着其心学理论体系的成熟。也是从南宋以来心学最高发展和成就。主要有他先后提出的知行合一、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和万物一体等学说, 而其学说最重要的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是人生来具有的对真理的认识, 一切事物及其规律都在良知中有, 人们只要对自身内心中的良知认真寻求, 就能达到对一切真理的认识。

《大学》讲的是”大人“的学问,那什么才是”大人“呢?大人是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人。大人之学,就是告诉我们如何找到通达”大人“的路径。《大学》中有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阳明先生在这篇序中只谈到了诚意,他认为”《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整篇《大学》三纲八目,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字:”诚意“.这是《大学》中最根本的地方,格物、致知、正心,都是用诚意的功夫。

如何诚意?诚意的功夫在哪里?答案是格物,真正踏踏实实地去为善去恶,最终达至我们的良知。

心之本体原本是无善无恶的,我们要找到一条路径回归这种状态。这个路径就是”意“,有善有恶意之动,意动的时候我们就要为善去恶,把诚意之功做到极致。当我们把为善去恶做到极致时,便能够像《大学》所讲的三纲要那样――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将自己本是光明、至善的心逐渐呈现出来。

阳明先生认为,大学之道在”亲民“而非”新民“.”亲民“是天地万物本为一体,我就是他,他就是我,彼此如同亲兄弟、左右手。

文贵金

篇9:《大学古本序》读后感

通过这次学习大学古本序对诚意之极,至制善而已矣,有了深刻的了解,诚意就是教导我们为善去恶,在以后的工作中踏踏实实去干,提高我们自身修养,改正自身错误,最终达到知行合一。

大学古本序中”至善者,明德、亲民“告诉我们,当我们真正达到至善的时候,就恢复我们心本来的状态,这个过程叫明德,亲民告诉我们遇事要有担当,多关心员工生活、工作,释放出他们的压力,相互帮助、相互成就,提高工作效率。

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发挥各自的正能量,去掉工作中的负能量,要勇于担当责任,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严格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去人欲存善念,创造出更好的业绩。

刘晓东

篇10:《大学古本序》读后感

王阳明先生的《大学古本序》是他的心学理论体系中一篇重要著作,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阳明先生以”致良知“解《大学》之致知,扩充良知,诚意即涵摄在其中,深得孟子之心传。致良知,此知非袭义而取,而是本性之知,直承孟子性善说。

王阳明心学思想突出了个人在道德实践中的主体能动精神,客观上提高了人的价值和作用;也是一种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体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务实的思维方法和精神动力;阳明心学确立了以道德良知为核心的道德理想主义,对于救治当今社会道德滑坡、唯利是图的弊端是一剂对症良药;阳明学提倡”亲民“、重视民生的思想主张,对于我们实现社会主义价值观三个引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引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引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引领“有借鉴作用。

篇11:《大学古本序》读后感

这篇《大学古本序》又是王阳明先生心理学的一篇重要著作。此篇虽简短不易懂,却讲出了心理论的重要思想。王阳明致良知理论的提出,标志着心学理论体系的成熟。良知是人生来具有的对真理的认识,一切事物及其规律都在良知中有,人们只要对自身内心中的良知认真寻求,就能达到对一切真理的认识。

《大学古本序》”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宗旨在于显示本有的清明德行,在于把这种修养缺德的成就恩泽亲人朋友公司等,从而使人人都倒到至善至美的境界。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再通过礼乐教化,以启迪人民的自觉,去除物欲,不断更新自己的德行,自然便会立定人生志向,以此为奋斗的理想方向。确定心中志向,便不会轻易为外物干扰,就会矢志不渝的去追求,去努力达到目标。

我们都常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又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两者一样,都是君子之道。这种君子之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

本文对于自身完美的追求也许很少实现,但是他们这种不断追求高尚品质的精神却是值得完美每一个人去学习,去努力实现的一个远大目标。

篇12:《大学古本序》读后感

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世之所以且,随俗习非,而卒归于污下者,凡以志之弗立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惟以其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则我之欲为圣人,亦惟在于此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耳。欲此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则必去人欲而存天理。

我个人的理解是,一个人在世上必须树立一个终生奋斗的目标,你所有的行为了都会围绕这一生目标,才能心无杂念,可以抵制个人的懒惰的心,忽心,燥心,嫉妒的心,贪心,骄傲的心,小气的心,等等的心生起就反思志向不立。放到现在社会就是正确人生的价值观和远大的.理想。员工如果没有一个目标就等于天天混日子,那么他将不会有长远的发展,干部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目标让更多的人为之奋斗,那么这个团队也将不会有大的发展。人,这一生可以只做一件事,那就是要持之以恒的去守候自己的信念和志向,总有一天会实现梦想,成为自己想做的那个人。

篇13:《大学古本序》读后感

王阳明先生这篇《大学古文序》写于1518年,阳明先生时年47岁,他任提督军务都御史,在江西和广东等地平定了众多叛匪,功德卓越。他一边工作,一边讲学和写作,前面分享过的《祭浰头山神文》和《教约》两文均写于此年。

《大学》原是《礼记》的第四十二篇,其著名的词句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其所说的“大学”是指“大人之学”(大人即具有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胸襟的人)、“君子之学”(君子即责任和道义担当的道德模范者)和“仕子之学”(仕子就是心系百姓为百姓谋利的官员)。《大学》成文于战国末期和西汉之间,记载了儒家修身的主要次第,受到历代大儒的推崇。

后代儒学者怀疑因错简而导致《大学》原文的篇目次序有误。北宋大儒程颐和程颢先后编撰《大学》原文章节为《大学定本》。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他认为《大学》有“阙文”(阙文指有存疑而未写出的文句),遂对《大学》“移文补传”。他认为“经”是孔子所说,由曾子所记述的;而“传”是曾子所说,门人记录的,所以就把《大学》分成了经(一章)、传(十章),为其“补格物致知传”,又把传文中对“诚意”的解释后移,置于解释“正心”之前,形成“三纲”、“八目”、“三纲释文”、“八目释文”的完整文本结构,并将《大学》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编为《四书》。后经朝廷功令,朱熹的《大学章句》地位突显,对后世影响很大,后被定为科举考试官方教材,一直沿袭到清代,成为士人应举的必读书。

自《大学》受到重视开始,对它版本问题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王阳明1508年在贵州龙场的时候,就对格物致知的理解和朱熹不同。他一直伏读精思,怀疑朱熹的《大学章句》非圣门本旨,他认为圣人之学本来就简易明白,其书就是一篇,无经传之分,更无经可补。于是写下这篇反映他心学思想的《大学古本序》。

朱熹认为“格物致知”为《大学》之要,把“格物致知”解释为“即物而穷其理”,故注重对外界一事一物的探究。在这篇《大学古本序》中王阳明说:“《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诚意之功,格物而已矣。诚意之极,止至善而已矣。止至善之则,致知而已矣。”王阳明认为是《大学》是“诚意”为要。他把“格物致知”和“明明德”、“亲民”都解释为“正心”、“致良知”,“物格则知致、意诚”。“圣人惧人之求之于外也,而反复其辞。”

王阳明在文中说道:《大学》“旧本析而圣人之意亡矣。是故不务于诚意,而徒以格物者谓之支;不事于格物,而徒以诚意者谓之虚;事本于致知,而徒以格物诚意者谓之妄。支与虚与妄,其于至善也远矣。合之以敬而益缀,补之以传而益离。吾惧学之日远于至善也,去分章而复旧本,傍为之什,以引其义。”他指出朱熹的《大学》改本有“支与虚与妄”之病,旨在恢复自认为正确的古本。

这篇《大学古本序》和他后来讲授《大学》的记录本《大学问》都包含了他的哲学中心思想,是他心学“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思想的重要体现。他多次强调圣人之心无须外求,至善在于吾心,格物即格心,致知为致吾心之良知。王阳明的讲学,以及与当时学者的这些论争,使得王阳明对《大学》格物的认识,愈来愈清楚,对当时的知识界造成了明显冲击,朱熹学的权威大大削弱,《大学》之研究呈多样化趋势。

王阳明心学思想突出了个人在道德实践中的主体能动精神,客观上提高了人的价值和作用;阳明学敢于挑战朱熹等传统权威,也是一种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体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务实的思维方法和精神动力;阳明心学确立了以道德良知为核心的道德理想主义,对于救治当今社会道德滑坡、唯利是图的弊端是一剂对症良药;阳明学提倡“亲民”、重视民生的思想主张,对于我们实现社会主义价值观三个引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引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引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引领”有借鉴作用。

《红楼》高中阅读答案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赏析

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赏析

《聊斋新义》读后感读书心得精选

三字经最正确的版本

读《坛经》有感

韩愈是哪个朝代的

两汉子书论略

金刚经讲义江味农

《西厢记》与王实甫

大学古本序读后感
《大学古本序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大学古本序读后感(整理13篇)】相关文章:

《黄帝内经》全文简介2022-11-10

关于演讲稿的文秘写作知识2023-06-05

韩愈的简介总结2022-11-08

韩愈《马说》释义-自我价值的遗落与重建2023-01-29

宋词李清照蝶恋花赏析2023-01-17

我的理想家庭作文2022-05-07

蝶恋花原文 李清照2022-11-10

登龙山记随笔2023-02-08

金刚经讲义-法会因由分2023-11-10

《蝶恋花》李清照赏析2023-04-25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