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传承及资源开发论文

时间:2023-05-04 07:33:14 体育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传承及资源开发论文(推荐12篇)由网友“齐木楠雄”投稿提供,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传承及资源开发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传承及资源开发论文

篇1: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传承及资源开发论文

有关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传承及资源开发论文

第1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竹竿舞学校教学探索

竹竿舞起源于海南省黎族地区,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竹竿舞是一项极具表演性项目,活动往往在美妙动听的音乐伴奏下进行,可融入一些舞蹈、健美操、艺术风格、体育技巧等动作元素,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所需器材也易于寻找,动作相对简单易学,哪怕是以前没跳过竹竿舞的人,只要细心观察片刻然后跟随已掌握者按节奏、节拍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参与其中,适合于各年龄特征群体参加,对增强群众体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发挥着积极作用,现已被列入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比赛项目。

田野调查发现,竹竿舞项目在我国各级学校教育活动中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很多学校均以竹竿舞融入学校教育视为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堂教学特色、迎合教育改革创新为主要目的。例如海南省保亭思源实验学校竹竿舞比赛,西安市灞桥热电学校竹竿舞进校园,新疆兵团农十三师黄田农场学校大课操竹竿舞活动,辽宁大学竹竿舞教学,大连市西岗区五四路小学竹竿舞教学,云南师范大学竹竿舞教学,玉溪师范学院竹竿舞教学,玉溪市华宁一中竹竿舞教学,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两河乡中心学校阳光大课间竹竿舞等。无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竹竿舞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能够让竹竿舞文化在学校传承与发展获得新路径。

1竹竿舞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关系

近年来,竹竿舞已在我国部分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等学校教育活动中悄然兴起,并取得实效,有些学校甚至已把竹竿舞作为每年学校常规性教育教学工作,并有专门部门及人员负责,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文化活动,使教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这为竹竿舞文化在学校传承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实践经验表明,对于竹竿舞运动来说,融入学校进行教育传承是实现其延伸、延续的主要途径。

就学校而言,本身职责和任务就是传播文化、传授文化、宣传文化、保护文化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因为学校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加之其长期以来所建设的硬件和软件总是围绕文化教育来进行的,因此,学校是民族文化传承中最系统化、最正规化的一个重要基地,具有延续、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系列优势及条件,能够充分发挥其文化传承的功能。比如说,学校拥有的专业优质教师队伍、优良系统教育方式与方法、充足场地器材以及大批固定学生群体等都是为文化的传承而准备。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竹竿舞项目与学校教育传承活动并非易事,其过程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和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与现A段竹竿舞在学校教育传承中还处于一个滞后、薄弱环节有着直接关系。由此,从竹竿舞与学校教育传承的系统性、有效性和稳定性目标出发,关键就在于加深学校管理者和教育人员对民族传统体育竹竿舞的认识与了解,让其思想上持重视程度,特别是体育教师更应积极学习竹竿舞文化的理论和技术技能知识,根据竹竿舞文化的特征和学生实际而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充当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者和推广者角色,并在项目教育活动的设计、安排和所需场地器材等加以完善,从而构建一个科学、适宜和可行性的.竹竿舞文化传承体系,推动竹竿舞在学校教育传承与发展的进程,使竹竿舞项目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更好地融入到学校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中去,发挥其文化的功能和作用,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工作的顺利实现,同时促进了传统文化自身的保护与传承,这应该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竹竿舞广泛传播的一个极好契机和战略性走向。

2竹竿舞技术的特点分析

竹竿舞具有自然欢快、古朴刚健、粗犷豪放、韵律新颖、热情奔放、节奏强烈有力、生动形象、艺术性强的特点,其基本技术一般可分为打竿和跳竹竿两部分,其中打竹竿小组的敲打节拍和方法往往呈现出灵活、多变的状态,节拍一般分为二拍、三拍、四拍、七拍等方式进行,而打竿方法有平碰法和提敲法,形成强有力并且有规律的节奏,发出响亮悦耳的声音;而跳竹竿的表演者即以形式多样和形式新颖的方式进行着,有转体单腿跳、分腿跳和翻跟斗等技艺与多变的竹竿配合默契,结合手上优美的舞姿,还有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动作呈现,这时表演者手上也可持一些彩带、彩旗、彩棒、烟盒舞、棕扇、排球等器物,再配一些民族原生态音乐,更是使得竹竿舞活动充满生机、活力和多彩。

实际上,融合了表演性、艺术性和健美性的竹竿舞项目,既具有集体性,又具有个体性,其技术往往呈现出一些规律性,但也表现着不拘一格的技术特点。例如“跳竿人常运用垫跳步、跨眺步、小跳步、马跑步、蹦跳步等,其跳法灵活多样,忽而双腿跳、忽而单腿跳、忽而蹲跳、忽而腾越、忽而测身、忽而转身、左跨、右跳、前跳、退跳等,再结合身体舞姿,更是丰富多彩[1]。”田野调研得知,一些教师已把健美操的小马跳、弓步跳、开合跳和后踢腿跑等基本步法较好地融入到竹竿舞的过竿动作中来,丰富了竹竿舞的技术内容。但就竹竿舞活动来说,具备良好的平衡感可以让表演者动作更加流畅,再结合富有动感和时代感的音乐,也使得活动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对于参与跳竹竿的人数也没有严格规定,人数可多可少,一般有单人跳、双人跳和集体跳的方式。这就要求在同一个时间和空间下全体成员密切配合、团结一致,才能实现较优的效益,跳出各种优美的体育舞蹈动作,让参加者体验成功的乐趣。具体来说,竹竿舞技术的特性使得人们在表演过程中得以展现自己的魅力,把较为丰富、细腻的情感融入到形体动作之中,他们或陶醉、或沉静、或狂野,呈现出形神兼备、情随体动、动中有神的最高艺术境界,也给人以崭新强烈的审美体验,诱发观赏者不同的遐想。

3竹竿舞教学的目标及意义

3.1教学目标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竹竿舞教学目标的实现,是通过采取有效教学活动予实现竹竿舞课程或竹竿舞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这一目标是竹竿舞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竹竿舞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跳跃能力;让学生了解竹竿舞项目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在亲历中探究竹竿舞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使学生从跳竹竿舞中获得乐趣,构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习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爱好,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2教学意义

竹竿舞融入学校体育课堂能使学生在轻松、快乐、和谐的氛围中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对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就此而言,竹竿舞与学校教育传承相结合是可行的,既能丰富学校教育内容,满足学校多元文化发展趋势的需要,构建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以及学校独特教育活动,能够增进广大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对拓宽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路径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竹竿舞教学过程需要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密切配合与协作,特别是学生小组在构思、创作项目技巧和套路时更需要他们间的互动、团结和协作。过程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创新的快乐,既让学生身体得到了有效的锻炼,也增强了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等能力。无疑,我们所一直期盼、鼓励和倡导的互动教学模式在竹竿舞教育活动中得以充分体现,活动进一步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音乐节奏的配合下展示优美动作,缓解了学习压力,娱乐了身心,也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另外,竹竿舞在学校进行教育活动,促进了教师探索与创新竹竿舞有效教学模式的积极性,寻找制约竹竿舞在学校开展的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解决,为竹竿舞在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以及为其他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顺利开展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4竹竿舞教学内容及开展形式

4.1教学内容

首先是理论知识。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竹竿舞项目的起源、分布、特征、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在学校教育技巧、教学场地器材制作、注意事项、竞赛组织等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其次是技术技能知识。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向学生传授竹竿舞项目的技术技能知识,让学生掌握竹竿舞的技术要领,培养竹竿舞运动教学与训练能力,做到会讲、会做、会教和灵活运用的教育目标。其教学内容包括:竹竿节奏敲击动作、竹竿舞单个技术动作要领、竹竿舞技术动作与竹竿敲击节奏的协调配合、创编竹竿舞套路样式(融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音乐、舞蹈和艺术的元素)等等。

4.2教学开展形式

当前学校竹竿舞教学开展的形式主要有:竹竿舞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观赏竹竿舞竞赛、表演活动;组织不同班级学生开展竹竿舞竞赛活动;组织辅导学生参加校园或校外竹竿舞竞赛及表演活动;将班级学生分成数个学习小组,以学生自主探研练习为主,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创设竹竿舞内容进行表演;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竹竿舞的理论及技术技能知识。

篇2: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传承及开发论文

1.1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

中国有着5000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个文明的国度内闪发着各种优秀的文化思想。无论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再或者是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等等都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在中国的历史发展史上各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继产生,并在整个中国的文化历史上扮演者重要角色。大家所熟知的武术瑰宝太极拳,其正是由阴阳学说理论、还有其它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作为理论基础、再加之以科学完整的套路动作作为习练内容而逐渐发展完善的一种拳种[1]。民族传统体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将更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1.2与人民健身娱乐需求的契合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高生活质量的愿望也在不断增强。如何在工作之余娱乐身心,健康体魄成了多数人民所迫切期待的。而民族传统体育越来越紧密的和大众健身娱乐联系在一起。在社区,公园、广场等人民健身娱乐的主要阵地可以轻松的发现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子。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这些项目深受中老年健身人群的喜爱,原因在于其有很好的健身养生的功效;其次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因其简单易学,对场地器材要求低,也使得其有众多的参与人群。

1.3丰富和繁荣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体育文化事业发展中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的好坏将对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一定的促进或抑制作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不断发展和研究将有利于丰富和繁荣我国的体育文化事业。例如河南登封少林寺以“少林功夫”、“少林文化”为依托,大力开展少林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的全球掀起“少林功夫”热,因此促进了少林寺旅游资源的发展,更是每年给当地政府创造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收入。再例如太极拳起源地河南温县陈家沟,其以太极拳为依托大力发展旅游业,开设太极拳馆;每年都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和练武爱好者来此处消费。其给当地政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经济水平的提高将更加有利于太极拳文化资源的传承和保护[2]。

篇3: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传承及开发论文

4.1与旅游联姻的开发

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要走与旅游业结合发展的路子,让其在人们休闲娱乐之余很好地认识民族传统体育,成为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发展的有力支持者。通过与旅游业结合可以增加有关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表演的经济收入,收入得到了保障则将有利于更好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4]。因此开发时北方可以借助冰雪天气长的特点开展以滑冰,滑雪类的旅游项目;让人们欣赏壮美北国风光之余也可以体验到滑冰和滑雪地乐趣[5]。而在南方受水之源丰富的影响则诞生了很多水上项目如龙舟竞技,独竹漂等项目[6]。

4.2与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结合,开发,打造精品民族传统体育课程

目前已经在大中小学校开发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主要包括:砸沙包、拔河、狩猎、蹴球、板鞋竞速、武术类等。其中以武术类最为多样例如在小学就有五步拳、少年拳、初级长拳、24式太极拳等基础武术套路[7]。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相应教育阶段的体育锻炼强度和内容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和丰富。一些学校因受地理环境,人文背景的影响也开设有其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例如东北的有些高校有珍珠球,滑冰等项目;南方的有些高校开设有龙舟课;还有广西某些学校开设的抢花炮等。我相信如果能很好地结合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打造更多适合的,适应各个教育阶段、各个地区学校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发展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4.3通过竞技体育的开发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通过竞技体育的开发可以更好的'让其发展,创造适应的发展环境,促进其快速的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如武术作为亚运会的比赛项目,其精彩刺激的武术动作成为了比赛的亮点,同时也为后期的武术人才的发展和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支持。再比如在我国民运会上,各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轮番上场,给观众奉献了精彩有趣的比赛[8]。同时也在无形的促进各个参赛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4.4在民俗节庆中的开发

民间作为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发展的主要阵地,如何发挥好这块阵地的作用,则直接影响着民族传统体育未来的发展之路。中华民族有着灿烂文化历史源流,因此也创造了很多有意思,有内涵的民俗节庆活动。也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节庆活动,在丰富中华灿烂文化,满足人民的精神娱乐需求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民俗节庆活动过程中,一般会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这自然就包括民族传统体育。如广西三月三抢花炮,端午节划龙舟等[9]。在民俗节庆中开发民族传统体育将更好使其为人民大众服务,同时也为其自身发展创造可依赖的生存环境。

4.5通过电影,电视节目来开发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媒体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使人们能更快的认识一些事物,从而促进这些事物的广泛传播和发展。最直接的传播方式有电影、电视剧还有一些电视类节目等。它们都极快,极广泛地传播着民族传统体育。例如上世纪八十年代由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使人们掀起了学习少林功夫的热潮,也推进了“少林寺”旅游的热潮。再如武术大师级人物李小龙正是因为功夫电影的拍摄,才使其为世界功夫迷所熟知,其截拳道更是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学习浪潮。再例如央视开播的康龙武林大赛,更是把中国功夫推上了电视银屏,使广大观众更加直观的了解认识,从而加大了中国武术的传播。还有一些赛事的转播也直观地把民族传统体育的魅力更好的呈现给观众。

5结论和建议

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最终还要落实到人的主观能动性上,通过论文可以看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是十分有意义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传承我们可以从其传承特点上做工作,如保护传承人,给予其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然后逐渐提高。保护特定的传承区域,使其赖以生存的环境更好的为保持其固有属性服务。加大市场的传播力度,用市场的需求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走出去。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策略肯定还有很多,但既适合所有区域,又符合当地市场选择的方法就比较少了;因此在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时一定要遵循适应性开发的方针,切不可照搬,要做到活引活用!我相信只要科学合理的对待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前景定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支川.论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2(5):47-49.

[2]马磊.河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与传承[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8(3):326-330.

[3]陈永辉,白晋湘.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J].体育学刊,,16(5):91-94.

[4]朱岚涛,陈炜.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调查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3):146-153.

[5]赵忠伟.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49(6):14-16.

[6]倪依克.当代中国“龙舟现象”的社会文化学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7(6):23-26.

[7]何金,刘永风.江苏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选项课开设现状调查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24(4):51-53.

[8]闫艺.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模式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34(5):1-4

[9]白晋湘.全球化视野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25(3):34-37

篇4: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传承及开发论文

3.1保持原汁原味的开发原则

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有着其自身特立独行的思想内涵,这是有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本质区别。而且其的产生还受到历史环境和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此有其难以剥离的生存土壤[3]。所以在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时一定要保持原汁原味的开发原则,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其更好地背负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的历史责任。

3.2科学的开发原则

当今社会是知识的社会,更是崇尚科学反对愚昧的社会。要想更好地做好一件事情,如何科学的计划,如何科学的实施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开发自然也要遵循科学的开发原则,否则只能与希望和目标背道而驰,越走越歪,越走越远。因此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一定要遵守自然的发展规律,尊重客观事实、然后精心计划科学有效的开发原则、才能使其朝着又快又好的发展之路上前行。

3.3符合市场需求的开发原则

市场是资源开发的风向标,只有满足市场的需求,开发出合适的产品,人民才会买单。否则就像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只能够看而不能够用,那样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耗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这正所谓是做了出力不讨好的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亦是如此,只有找准市场定位、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加之合理的推销模式、定能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要遵循市场需求的开发原则,充分发挥好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这样才能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发展的更好。

篇5: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与开发论文

摘要: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的象征,是一个民族得以维系和团结的根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是一个人造、抽象、动态、开放的意识形态。本研究在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内涵解析的基础上,从整体性与综合性、层次性和关联性、反馈性和可控性三个层面明确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特性,并从文化需求拉动、文化品牌的建立、媒介的运用、政府行为决策、保障条件五个方面阐述了文化资源开发影响因素,以期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中抓住主导动力,不断与时俱进,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科学发展。

篇6: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与开发论文

1、前言

民族文化一个民族存在、发展的象征,是一个民族得以维系和团结的根本所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却面临着诸多挑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无法幸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一个人造、抽象、动态、开放的意识形态,她对于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发展、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产业调整、整合社会发展力量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都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则不单单是指精神层面的诸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精神等内涵式价值,也包括实质性层面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场地、服装等。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在开发过程中还存在着民族传统体育开发程度不够、相关的政策支持不够、缺乏成熟的文化市场环境等问题。

2、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特性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特性涉及的方面众多,影响因素复杂,包括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因此,需要在开发过程中我们应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进行各层次、各方面的综合研究,特别是进行多学科、多领域、多文化的交叉研究。

2.1、整体性与综合性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多目标、多因素而组成的一个复杂的资源体系。在该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资源开发的利益相关者,诸如资源拥有组织、资源受众、资源开发主体、当地政府,并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出发,以科学化、持续化为最终目标。

2.2、层次性和关联性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是一个综合性、复杂性的历程,是由体育文化需求拉动、体育文化品牌、政府对于体育文化的态度等各相关组织的共同行为所构成的。同时每个组织或个体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上所具有的作用不尽相同,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同开发组织或机构之间有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关联性。正是由于资源开发者的层次性与关联性才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开发的具有良好的导向性和联合性。

2.3、反馈性和可控性

反馈性是资源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特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是由多项因素共同决定的,当资源文化开发处于偏离稳定状态的时候,各种作用力的合力将逐步使其回到原有的平衡状态。在文化资源开发与发展的同时,可以人为的对资源开发进行调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应以坚持传承为导向,以创新为突破口,不断的进行调整、反馈、再调整,从而科学化的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

3、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多样性决定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的复杂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必然是一个由多元素组成的多输入、多输出、多控制的开发与管理体系,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文化需求拉动、文化品牌的建立、媒介的运用、政府行为决策、保障条件五个方面。

3.1、文化需求拉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的竞争最终体现在市场需求的竞争”。对于文化的发展来说,如果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市场需求,那么文化就缺乏一定的发展动力。文化需要的多元化、差异化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开发的根本动力所在,广大群体的文化需求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的原始力量。在保卫传统历史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许多拥有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得到人们的日益重视,正是基于国家发展需要、人们心灵需求的原因,民族传统文化赢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因此,加强人们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需求对于资源的开发非常重要。

3.2、文化品牌的树立

山东曲阜是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孔子、颜回、左丘明、鲁班等名人的故乡,黄帝诞生地,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对中国及日本、韩国、东南亚地区等儒家文化圈具有深远影响,是东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因此其在自身的文化的优势上是得天独厚的。国内外众多游客都会慕名而来。从山东曲阜所具有的文化品牌优势我们可以得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品牌的开发与树立对于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有重大的影响。

3.3、政府行为决策

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政府行为决策主要包括政府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的总体规划、配套政策制定、文化发展引导、资金投入等方面。政府行为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的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科学的.认识与分析,有助于制定科学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规划与政策,进而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3.4、媒介的运用

媒介的宣传与包装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受众对接的中间环节,它一方面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推向受众,提升人们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另一方面将广大受众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兴趣转化为的实际购买或商业行为,同时通过宣传与包装还可以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种重要信息反馈给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经营者,指导其制定文化资源开发和促销战略。当前,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宣传与包装中主要涉及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游客(自媒体)等方面。媒介的宣传与包装是链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与受众之间的重要桥梁,其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具有传动与疏导的作用。

3.5、保障条件

保障条件主要是由硬环境、软环境两部分,硬环境即支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硬件建设条件,诸如城市交通、公共设施、安全设施的建设、文化咨询服务设施等多个方面。软环境包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集聚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社会风气、文化氛围、服务意识、综合教育等无形的方面。保障条件对于文化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形成是至关重要,它是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旅文化资源开发的保障力量。如果缺乏一个良好的保障条件,就必然会造成文化资源开发政策与规划的失衡、开发人才的缺失、资金投入的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说,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中,文化品牌是推动力量,文化需求拉动力量,政府行为决策是推动力量,媒介宣传是传动力量,保障条件是辅助力量。每个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协同,形成大小不等、功能不同的能量源,共同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

4、结论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是一个系统过程,其不仅体现在时间延续性的问题,同时又体现在文化资源开发整体的全局性上。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要不断与时俱进,捕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敏感态势,抓住主导动力,围绕其形成发展动力模式,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适时发展。同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不应局限于文化,而且应致力于把其作为一个整体文化旅游产品进行培育,开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秦钢.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与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刘晓光.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研究———以那达慕为例[D].北京体育大学,.

[3]杨芳.塔里木盆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6.

[4]刘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多样性价值及其实践途径[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3).

篇7: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文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文

一、新时期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

受到全球化思潮的影响,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内部变革,各个民族对待民族体育文化的价值已经出现了变化,但是,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过程也是在一个共同体的社会成员中纵向交接的过程。

第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过程受到生存的大环境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具有很大的强制性,这就是所起形成的文化传承机制,这就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是维系民族体育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属于民族体育文化再生产的过程。不管哪一个时期的文化成果都跟之前的成功存在继承关系,民族体育文化既有对历史上体育文化成果的保留,也有根据现实情况进行的再生产与再次创造。由于受到全球化的影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保留了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并对一些外来的文化进行吸收,经过日积月累,把相关体育知识和经验转变成文化信息,传给下一代的社会成员,这就是民族体育文化的再生产过程。

第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不是简单的传递相关的体育元素,而是根据相应的体育文化适应规律和要求进行排列组合,并把这些作为民族体育文化选择要素的积累,最终整合为和谐有序的民族文化系统。这不是某个人的行为,需要中华民族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第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也是民族意识的深层次的积累。作为民族体育的一个重要象征,民族文化是构成民族体育的核心,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才能更好的实现维系中华民族体育价值意识共同体的精神文化的再生产,并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到每个社会成员的'心中,形成一种持久、有效的民族凝聚力。总之,人类的文化具有多元性的特征,而多元性的体育文化又具备很强的民族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备传承性。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们要认真理解体育文化的民族性和传承性,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新时期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在未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过程中,要以现有的文化为基点,吸收自身精华,借鉴现代优秀体育文化成果,站在时代的角度对中西体育文化的不同进行比较和反思,立足未来的发展,构建超越现代体育文化的新型体育文化体系。

第一,强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基础理论的研究,不能简单的从体育视角对体育文化的民族性进行论证,要把视野放开,站在世界性的角度来看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理论。

第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要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前提下,运用先进的体育科学理论对其进行理性的批判,在制度层面借鉴现代体育竞争精神,这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第三,我国现阶段正在积极倡导全民健身,跟现代体育相比,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比较明显,应该积极开发进入群众体育领域的传统体育项目,这是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事实上,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远不止于此,要充分利用全球化的发展机遇,在推进传统体育走进全面健身的前提下,改造和推广一些具备鲜明特色的项目,借鉴现代体育竞争精神,逐步实现与现代体育的接轨,构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化形态。第四,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一步融入到学校体育中去,这就使得我国民族体育具备很强的时代性。因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要创新发展,就需要结合学校这个重要的基地,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营造良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氛围。

三、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要努力推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成为时代健身娱乐文化,成为进一步增强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方式。要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向全世界,就要构建多元化的世界文化新体系,这是新形势下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必然。

篇8:浅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论文

1研究对象与方法

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选择参加的民族体育项目有很大不同,男生选择的顺序为武术、太极、跳绳、毽球、木兰、秧歌、风筝、拔河,女生选择的顺序为太极、秧歌、跳绳、木兰、毽球、风筝、武术、拔河。可以发现,男生大多比较喜欢中国传统民族体育中武术、太极等技术技巧比较高的项目,或者是毽球、跳绳等活动量比较大的项目,而木兰、秧歌、风筝均只有不到三成的男生选择;女生选择太极的占92.2%,秧歌占80%,这两项需要身体柔韧性较高,而且或是柔和,或是欢快,受到女生群体的欢迎,跳绳、木兰和毽球每个项目也有六成以上女生选择,这些是技击技术不太强的项目,而风筝、武术和拔河选择的人数略少,说明女生对这类项目的兴趣稍差一些。

2结果与分析

篇9:浅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论文

2.1.1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课程设置情况。按照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的计划,参与调查的全部高校都至少设置了2-3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一年级的基础体育课程中增加太极、武术、跳绳等项目,二年级以上的选修课程中增加了风筝、拔河、木兰、毽球、秧歌等自选项目。另外,有8所高校占67%的比例设置了“民族体育学”这门课程,以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为主,涉及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和起源,近代民族体育的继承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创新与展望等。

2.1.2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实践情况。我国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高校体育教学中展现的是不同民族的民族文化,但目前辽宁省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仍然比较单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尚不能形成一种独特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课程体系。大学生是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主要力量,应该重视对大学生的传统体育文化教育。

2.2分析与讨论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辽宁省大多数高校的民族体育项目都有所开展,但占最大多数的是武术和太极项目,课程设置比较单一,其他项目的课程或是师资队伍缺乏,或是作为选修课程不够重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有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1)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开发滞后,比较狭窄。相比于野外生存、攀岩、跆拳道、拳击、街舞、轮滑等现代体育的极限性、对抗性、娱乐性项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刺激性、对抗性并不明显。许多学校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列入选修课程,教学过程流于表面,多数学校都以武术作为民族体育的主要教学内容,其中一般都包括长拳、太极拳、太极剑等具体项目,比较单一,更多形式多样的健身娱乐的民族体育并未受到重视,也没有引进到高校的体育教学中。

(2)民族传统体育师资比较薄弱,缺乏经验。在高校民族体育的教学中,大部分学校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师都存在着师资严重不足的情况,在调查中发现,除了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体育教师之外,更多的体育教师是武术专业甚至其他专业的教师,经过短期培训或者自我学习转向民族体育教学的。民族体育项目的渊源深远,文化深厚,内容庞杂,如果缺少专业基础和实践经验,许多理论知识和技能方法的传授不能达到最好效果。

(3)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氛围不浓,很难引发学习兴趣。在调查中发现,辽宁省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在实践和理论的结合有一定难度,使民族体育在高校缺乏一定的吸引力,民族传统体育氛围不浓厚,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只有在教学中重视培养人文氛围,才能将民族体育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和养成终身体育习惯。

3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开展的对策与建议

首先,完善高校民族体育教育的理论体系。我国的高校体育教育已经具备比较完善的体系,但要构建中国化的体育教学体系,就要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融入社会学、民族学、文化学等知识理念,以体育学科自身特点为支撑,将体育社会学、体育民族学、体育文化学等理论融入其中,构建层次分明的中国化体育教育理论体系,使民族体育融入高校体育教育中,对民族文化进行广泛传播,包含民族体育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加工改造等,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民族体育文化。

其次,完善高校民族体育教育的技术体系。高校民族体育技术体系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民族体育教育的主体。目前,我国民族众多,民族体育项目广泛流行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是人民娱乐、休闲、健身的重要手段,这些项目也可以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补充,由于种类繁多,高校体育教育中必须选择优秀的民族体育文化和适宜的民族体育项目组成有机的技术体系,促进民族项目的普及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为集体和个人项目,集体项目可以促进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个体项目可以养成学生良好的健身习惯。高校民族体育项目应注重集体和个人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课堂教学,使教育效果最大化。并且注意力量型、速度型、技巧型、智能型四大类民族体育项目的相互穿插,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促使学生掌握一定运动技能。

再次,完善高校民族体育教育的管理体系。一方面,要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建设合理师资队伍。通过观摩、培训、交流等形式,使民族体育项目教师提高认识,普及民族体育学练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喜好,加工和改进单调的动作,创新性地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到课堂教学中,推出灵活多样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另一方面,要建立多元民族体育教学体系,使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相结合。民族体育课程应借鉴其他学科成熟的理论和原则,形成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课程框架,通过教技术、养习惯、重行为等方式,有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将学校的民族体育教育纳入到学生的生活方式养成中,将其与终身体育有机结合和衔接。

篇10: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的课程化开发论文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据统计,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977项。有些已经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各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多年来,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却不尽人意,这与脱离学校教育有着极大的关系。学校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场所,在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然而,由于受到阶段体育观、体质教育观、竞技体育观的长期影响,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开展举步维艰,其所具有的作用和价值也无法得到有效的体现和发挥。因此,学校如何有效地开发、利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重大课题。

1 普通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和作用

1.1 丰富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众多,形式多样。有很多项目是人们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最好方法和最具实效性的健身运动。把那些适合于学校体育教育的、大学生喜爱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通过改造、加工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中,可以极大地丰富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大学生对于适合于自身的健身方法和途径有了多种选择。同时,民族传统体育所提供的丰富多彩的练习形式和方法,对于促进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也具有积极地意义。

1.2 丰富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是大学所具有的特定的体育精神环境和体育文化气氛。通过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使学生了解不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掌握其技术和知识,透过具体的文化现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各民族文化的内涵,达到民族文化的交流。这种交流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余所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对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的体育人文素质、体育精神和民族传统文化素养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大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使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得到巨大的补充、丰富和完善。

1.3 有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体育的目标是以“育人”为宗旨,引导和教育学生主动、积极地锻炼身体,获得独立从事体育的基本能力,培养“终身体育”理念,为其自身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趣味性强,既是游戏又是竞技,长期参与,不仅可以强健体魄,还能够形成开朗、自信、乐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同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强调内外兼修,主张阴阳协调和统一,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在思想上有利于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想建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相互游戏中不断体悟,最终晓礼仪、明道德。因此,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不仅可以强健师生的体魄,增进其身心健康,还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切身体会和感受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把握中华民族精神所在,从而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篇11: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的课程化开发论文

2.1 改造创新

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高校,不能不假思索地完全照搬,而应该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必要的改造与创新。使之符合在大学校园开展。同时在开展中要深化科研,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性、体育性,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从而吸引广大的学生去热爱它,选择它。

2.2 实验论证

实验研究是开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的必经途径。所选择、改造的项目是否有利于在学校开展,学生是否乐于接受、喜欢,是否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等,只有通过教学实践的验证才能证实。因此,在开发学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时,应当提倡采用实验法对所选择的项目进行可行性和有效性实验论证。

2.3 相互交流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当今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新亮点。近年来,一些高校在这一方面上已经取得了有益的经验:有的在项目的选择改造上,有的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教法上,有的在科研上,有的在场地设施的建设上……而好的经验是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的。因此,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应提倡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借鉴,不断总结,从而不断地提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的课程化开发水平。

2.4 加强校本课程教材建设

应广泛发动体育、教育界的专家学者,组织编纂适合于普通高校使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指导教程。教材的编写要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遵循教育性、健康性、趣味性、发展性原则,力求突出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内容的构建要有较大的弹性和选择性。

2.5 组织培训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高校体育课程并非一件轻而易举事,教师必须掌握教材才能够进行教学活动。因此,需要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应认真做好培训工作,以保证所选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得以良好的开展。

2.6 改善教学条件

学校应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场地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为课程的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学校还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民族传统体育科研与教育实践、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竞赛与表演活动、以及器材设施配置、对外体育文化交流等方面,把学校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3 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的有机载体。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具有很强的教育、健身娱乐、竞技表演和经济价值,普通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对于丰富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和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伴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已经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魅力。随着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身观念的升华与转变,越来越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会被引入高校体育课程。因此,高校体育工作者在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重担在肩。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与探索,遵循科学的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筛选和改造,择优引入高校体育课程中,使其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出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宁,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高校的理性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9):74-75.

[2] 韦晓康等,谈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民族教育研究,2006,(17):72.

[3] 刘远航,任作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化价值[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89-92.

篇12:中学民族传统体育教材的开发

一、前言

民族传统体育是长期流传在各民族民间的以强身健体和休闲娱乐为目的的各种竞技与游戏活动,是我国历代人民调节身心、强健体魄、丰富生活的重要手段。

它集健身性、竞技性、趣味性、民族性、艺术性于一体,具备中学体育教材的特征,有些项目经过改造、整合与提炼,使其具有较高的教育、健身、娱乐功能,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可以成为中学体育教材。

二、中学民族传统体育教材开发的必要性

(一)丰富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需要

竞技体育教材多年来一直是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对学生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需求等因素,体育教师在选择教材内容时可以是多方位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完全可以作为体育教材内容,这是丰富中学体育教材内容的需要,也是满足不同个体对体育的需要。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多样,其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量也各具差异,具体形式有球类、竞速类、技巧类、表演类等,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开发为中学体育教学内容。

(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保护与传承的需要

学校是民族传统体育向现代体育转化的重要途径。

我们现在称谓的竞技体育也都是西方国家的民族体育项目,通过学校为媒介发展成为现在广为流传竞技项目。

例如,美国的民族体育――篮球运动、韩国的民族体育――跆拳道运动的蓬勃发展绝不是偶然的,它们都先在学校广泛开展,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随之传播开来,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后才成为世人喜爱的运动,进而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三、民族传统体育教材开发的优势

(一)技术动作简单,规则灵活性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的农牧时代形成并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体育运动,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由最初的满足生存需要到愉悦身心、增进健康、丰富生活等,大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技术动作简单,易于学习、掌握,比赛规则具有灵活性、随意性,便于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对技术动作、竞赛规则进行改动,使其有利于教学、比赛游戏。

(二)场地器材要求低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源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体育运动,流传至今的千余种项目中多数项目对场地要求较低,器材简单,随地可去,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及消费水平或购买或自制。

例如:板鞋竞速、高脚马竞速等传统项目器材,材料易于寻找,制作流程简单,成本不高,各学校还可根据学校情况对器材的材质进行相应的调整,只要符合教学条件,具备安全等特性就行。

民族传统体育这一优点适合在我国各类中学开展。

(三)健身性、趣味性

娱乐性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最重要的特点,从我国四年一届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项目设置来看有竞技项目和表演项目,很多项目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的,其观赏性、愉悦性很高,深受群众的喜爱。

我国各民族传统节日中多以载歌载舞、节奏明快、活泼风趣的体育娱乐活动为主,借体育娱乐形式烘托节日气氛,提高参与面,如:苗族的“跳芦笙”、“反排木鼓舞”、布依族的“刷把舞”等都是融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为一体的体育娱乐项目。

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性、趣味性等特点将其开发为中学体育教材是对体育教学的很好的补充,丰富体育教学的形式、内容。

四、中学民族传统体育教材开发基本要求

(一)遵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符合体育教学的要求

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教材内容作为体育课的载体,在选择时也要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经过我们祖先千百年的实践,其健身价值不言而喻,特别是其趣味性、健身性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具备学生广泛参与的运动兴趣

体育教材内容作为教学手段、学生健身的途径,必须要考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是不能列为教材内容的。

在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教材时,也要把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作为重要依据。

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民间开展很好,但不一定符合中学体育教学的要求,所以也不能列为教材内容。

如:“扭扁担”是在扁担上掰手腕的角力项目,作为提高学生上肢力量的项目,其持续性较差,学生做几次后就没有能力继续做,并且对学生上肢力量的增长起不到作用,所以不能作为教材内容。

(三)安全性

有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具有危险性,在中学开展也容易给学生造成伤害,如:抢花炮、射箭、射弩等,不能作为中学体育教材内容。

一些具有不安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通过器材的改变降低难度,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如:高脚竞速的高脚马,我们可以降低脚蹬的高度,消除危险,使其符合中学体育教学的要求,发挥体育教材的作用。

(四)创新性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不是依靠固守传统,而是拓展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发展。

目前在各大中小学被采纳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大都进行了相应的改变,有的是项目表现形式,有的是项目规则要求,有些项目是在原有项目的基础上的创新。

参考文献:

[1]范本祁.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融合发展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8(2):72.

[2]杨雪芹等.体育教学设计[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69.

把民族传统体育引入中学课堂【2】

摘要: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

它需要课程整合,解决现实问题。

文中谈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本文就如何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到现代体育教学中进行了探讨,以使民族传统体育更好地得到继承。

关键词:民族体育;体育教学;课堂教学;探讨策略

学校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基地,通过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可以丰富体育课程内涵、体现民族特色,使学生在快乐的体育课中找到锻炼身体的乐趣,从而使学生了解和感受民族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民族自豪感,使其更加珍视民族体育文化瑰宝,并且借助体育课堂把地方传统体育文化发扬光大。

一、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主要特征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由于地形、气候、自然资源、历史条件、生产条件、民俗、宗教信仰等条件对不同民族作用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

它具有地域性、传统性、民族性、整合性与文化亲和性。

二、民族传统体育开展所面临的现状问题

目前,体育意识薄弱,体育经费不足,场地器材等体育设施缺乏,以及体育师资数量不足、专业水平较低等,是制约民族体育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场地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日益扩大化,同时进城务工子女不断增加,城市人口不断爆长,但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县、市并没有因此而增加学校数量,没有扩大学校规模。

一些民族体育运动需要有一定面积的场地才能开展活动,在如此狭窄的校园里,开展体育运动非常棘手,因此,中学的开展民族体育教育是一个很需要探讨的问题。

(二)师资问题。

少数民族体育引进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可以说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要使这项工作在我国学校正常而有效地开展,师资是关键。

有些项目对教师自身素质、基本功要求较高,因此教师也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如何培养教师也是当前开展少数民族体育教学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教材问题。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

目前正式出版的少数民族体育专门教材较少,教师开展教学仅凭自己掌握的项目内容,或者请教民间师傅,了解一些技术动作,没有系统而深刻的理论指导,还显得零散、琐碎,不系统,在学校的普及程度还不够。

教师对少数民族体育的起源、技术、活动形式、器具和规格制造方法都不甚了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而导致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真实性、教育性下降,直接影响教师开展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

项目的挖掘上还有欠缺,民间还有许多珍贵的项目还没有收集到,这需要走出去、走下去才行。

(四)运动器材问题。

少数民族体育历史悠久,并且出自原始人们生活、生存、祈福的需要,所用的有些器具粗大笨重,不规范,有的没有统一的规格,既不利于搬运,又有很大的危险性。

另外,又没有专门制造正规器械的生产厂家,自己做又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叫木工制作又很难画出规范的图表,这就让教师想开展少数民族体育的教学而无法付之行动。

(五)足够的资金投入,学校是否有专项经费也是民族体育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三、解决问题的办法

将我国优秀而宝贵的,流传在民间的体育活动内容经过收集、整理、筛选、创编和实验,改编成适合中学生进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之一,充实到现行教材中去,构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体育教材体系,是当前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一项紧迫工作。

(一)领导重视。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对人类的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级教科研室特别是学校领导要从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的高度去认识民族体育的重要性,从课程设置到经费拨付应纳入学校教科研计划中,加强民族体育人材培训,安排专人负责开展此项工作,如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一中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学校校本教材的研讨、制定中就把很多民族体育运动编制入教材,并在经费支出中给予适当的倾斜,让民族体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二)以人为本,合理利用场地、器材、教材条件开展活动。

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要以师资力量、学生基础来度量,教师掌握的技术水平和学生的身体条件、运动天赋决定了此项活动的生命力。

我们在选用项目的时候,选择一些安全系数高、适宜年龄特点而且场地、器材需求较小的项目。

高一年级重点开展如滚铁环等项目,可以锻炼学生的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奔跑能力,而且还可以延伸到课外锻炼。

如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第一学每年开展的校运会,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就有两人三足行、武术表演、板鞋、高跷跳竹竿舞等,通过这些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校园充满了乐趣。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先设计几种练习的方法,在学生掌握了之后,让学生分小组创编练习内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

最后集中展示学生创编的成果。

还可以发挥同学的主动性、创造性,自己创编一些跳的方法和练习图案。

(三)民族传统体育的课堂教学。

(1)以课堂教学为重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动作技术的要领。

(2)在积极开展各民族优秀传统体育项目的同时,充分利用本民族的民族风俗习惯,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及全民健身活动当中去,从而使学生在实践当中不断增强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3)具体的活动方法:教给学生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基本步伐,并配合音乐进行练习。

(4)抓好学校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队的训练与比赛工作,以课外活动的开展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不断把全校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与训练工作推向前进。

民间艺术论文

现代化少数民族文化论文

武术文化教育性的缺失与重塑论文

农用地开发路径探析论文

简析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教学资源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开发论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影响剖析论文

民间艺术与学前教育的融合分析论文

电气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体育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论文

金融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传承及资源开发论文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传承及资源开发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传承及资源开发论文(推荐12篇)】相关文章:

慈溪地域文化论文2023-05-03

清明节民俗文化论文2023-03-12

滇西北地区民族文化论文参考2022-10-27

江苏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论文2022-05-23

旅游文化创意中旅游业作用分析论文2022-04-30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2022-11-11

闽商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研究相关的论文2024-04-27

化工硕士论文开题报告2022-05-02

宁波地域文化论文2022-05-06

档案文化建设探究论文2023-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