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寿险公司现金流量的风险及其管理论文

时间:2022-11-03 08:03:29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讨论寿险公司现金流量的风险及其管理论文(共12篇)由网友“joson”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讨论寿险公司现金流量的风险及其管理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讨论寿险公司现金流量的风险及其管理论文

篇1:讨论寿险公司现金流量的风险及其管理论文

讨论寿险公司现金流量的风险及其管理论文

一、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

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包括影响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两方面的因素。

(一)影响现金流入的因素

影响现金流入的因素相对而言较为简单,主要包括保费收入、投资收益和资本注入。

1、保费收入。保费收入一般不构成现金流量的风险。这是因为风险是指实际情况与预期的差异。因此只要保费收入的减少是计划之中的,则不会构成现金流量风险,因为公司肯定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只有因突发事件,比如政治因素或发生巨大灾害,所产生的保费收入的大幅度减少才会构成现金流量的风险,并且这种风险带来的后果往往是极为严重的。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保费收入计划中的下降并不构成现金流量的风险,但保费收入的连续下降势必严重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因此,保费收入的连续下滑必须引起公司管理层和监管机关的高度重视。

2、投资收益。投资收益除了取决于寿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水平,更主要地取决于利率。

利率(如果考虑通货膨胀率的因素,我们可以将此处的利率定义为实际利率)对寿险业的影响不仅巨大,并且作用于方方面面。

(1)利率对保费收入的双重影响。当利率处于较高阶段时,寿险保单的价格相对较低,当利率走低时,寿险公司必须承担高利率时期所售保单的利差损。如果利率长期低迷,则会使寿险公司背上沉重的包袱。研究表明,这种所谓的“现金流动承保”是寿险公司破产的重要因素。反之,当利率处于较低水平时,保单价格较高,当利率长期处于上升趋势或快速飚升时,原先在低利率时期购买保单的客户会觉得不合算,于是纷纷退保。大量退保也会使寿险的现金流量受到很大威胁。因此,只要利率不能较长时间维持相对稳定,出售传统型的保单就会使寿险公司面临两难境地。

(2)利率对资金运用的双重影响。当利率提高时,资产贬值,这意味着偿付能力减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公司为了支付赔款而被迫处理资产,那它就会陷于支付困境。另一方面,高利率也意味着从投资中获得了高额的收入。在利率下降的短期内,通过实现资本的收益,还会取得好的投资效果。但如果利率下降期延长,对投资效果就会产生负作用。

通过对利率与破产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在利率下跌阶段破产的保险公司数量增加。

3、资本注入。资本注入主要包括一般增资扩股、上市或配股。资本注入会带来大量的现金流入。由于寿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本身就是公司的重要业务范围,而资金运用是靠投资组合来完成的,因此寿险公司的资本注入一般不需要以特定的项目做依托。由此资本注入的现金流量存在的唯一风险是无法取得预期的投资回报。

(二)影响现金流出的因素

与现金流入不同,现金流出通过途径,通常包括给付、工资、佣金、购买债券、分红、再保、缴税以及行政费用等,其中的部分支出是资本预算已经决定的,例如在某一时期购买电脑设备。对保险人而言,现金流出有一此规律性,如每月的月初现金流出较大,因为一些支出,如年金给付、租赁费、使用费等主要在月初支付。从全年看,索赔和退保也有一定规律可循。

在以上诸多影响现金流出的因素中,主要包括给付、退保、大规模投资支出、分支机构建设等。

1、给付。一般而言,满期给付完全不构成现金流量风险,只有死差损长时间处于较大的情况时,才对公司的现金流量构成影响。

2、退保。退保率即使比精算假设稍高,也不会构成太大的现金流量风险。只有当短期内出现大规模的退保行为(类似于银行的挤兑),才会对寿险公司构成致命威胁,通常只有受政治因素或短期内利率的飚升的影响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3、大规模投资支出。投资支出一般都是按计划进行的,且由于寿险大部分是中长期资金,有时对流动性的需求不是很高。但大规模的投资支出,一旦发生利率或信用风险,则并非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解决。

4、分支机构建设。分支机构的建设对老公司不会产生过大影响,但对于处于扩张期的新兴公司,则会造成一段时期内大规模的现金流出,往往此时会给公司的现金流量造成较大的压力。当分支机构开业后的营业状况并不理想时,预期的现金流入不能实现,则可能产生较大的危险。

二、现金流量风险管理的原则

现金流量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使寿险公司在任何时候持有适量的现金,既能支付到期债务,又不致因持有现金量过大而遭受损失。根据上述目的,现金流量风险的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要求寿险公司必须在任何时刻拥有足够数量的现金,以支付正常的到期债务和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如大额赔付,或外部环境,如政治事件的影响。与银行面临挤兑风险相似,寿险公司有时会因信誉危机或不可抗力造成大规模退保,从而造成现金流量的严重不足,这些都是在现金流量管理时必须考虑的安全性因素。

(二)收益性原则

收益性原则与安全性原则是对立的.,手持现金越多,安全性越大,但机会成本也就越高,收益性越差。反之亦然。

对寿险公司来说,现金存量不足将导致一些到期债务不能按期支付,使其与保户、股东或员工的关系出现问题,也许此时公司不得不在不恰当的时间和场合将其部分资产变现并因此而蒙受损失。同样,现金存量过大也是问题,虽然保证了充足的安全性,但由于其只能提供低收益或无收益,因此,过量的持有现金将使公司付出较高的机会成本。比较而言,安全性原则的满足相对要容易些,只要保留足够数量的现金就可以达到,而以最小的机会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才是风险管理真正的目的,才是公司的经营目标。因此,寿险的现金流量管理,在充分考虑安全性的同时,必须更多地考虑收益性原则,精确测算所需要的现金量,并根据公司自身的特点(风险偏好)确定安全系数。只有科学、精确地测定所需的现金量,才能最大限度地将现金流量中的其它部分运用出去,降低机会成本,取得较好的收益。

三、寿险公司现金流量的管理方法

(一)现金预算

对现金进行预算能使公司得以安排计划,调剂现金余缺。现金预算,即预算一个时期内公司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计算该期间所有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期末现金存量。国外很多寿险公司不仅年度现金流流量预算,还将预算时间缩短为季、月、周甚至每日,以便更紧凑地监控现金。此时,一些公司并不形成正式的现金流量预算,而是由财务部门每天形成一个简单的现金流量报告,送交投资部门,投资部门以此报告为基础决定每天的投资情况。

1、现金流量的元素

对保险人而言,其现金的

流入和流出的计划可以通过数量方法、趋势判定和回归分析等来确定。

(1)现金流入。大多数寿险个人保单的保险费是按保单中双方议定的方式以年、半年、季或月来定期缴纳的。保险人的投资收益也是相对稳定的,尽管其中一些投资变数较大,但保险人通常会选择风险较低的投资以取得定期收入,例如,投资于每半年付息的债券。尽管如此,当预测投资收益时,保险人仍必须考虑各项经济因素,如经济环境、法律要求、税收政策及公司的投资策略。寿险公司一般用现金流入预算来预计现金流入。现金流入预算是指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的计划安排。为预计现金流入的时间和数量,公司必须应用销售、投资数据和筹资数据。

(2)现金流出。一般情况下,保险人试图通过现金流出预算来预估其某阶段内的现金流出的数量和时间。相对而言,对一些固定费用的预测,如工资,要比对变动费用的预测,如给付及佣金要相对容易和准确一些。因此,对变动费用支出的预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销售计划的准确性。

2、现金预算

在完成现金流入预算和现金流出预算后,即可草拟现金预算。现金预算应包含下列重要内容:期初现金库存:期内可获得的现金;最小现金平衡量;期内所需现金;现金超额或不足;采取的措施;期末现金余额。其中,期初现金库存等于上期的期末现金余额,期内所需现金等于现金流出总量加最小现金平衡量。

最小现金平衡量在现金预算中极其重要,它是指寿险公司认为在不动用其它资金的情况下足以承担当期所有义务所需要的现金量。要取得这一数据,需要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公司会计主管、财务经理及其它管理人员的估算。如果最小现金平衡量确定得过低,则可能会出现现金不足的情况,而这一数据确定得过高,则产生较高的机会成本。一些公司希望将最小现金平衡量设定得低一些,以使公司的现金能更好地取得效益,则通常预先与一家银行签订协议,在需要时可以取得不高于某一限额的贷款。

寿险公司可以有很多方法来确定其最小现金平衡量,经验理论认为,可以将其设定为一个月的现金流出量,但不管怎样,必须了解这一结果是至关重要的,它需要一系列的判断和丰富的经验。

通过现金预算,寿险公司可以知道何时短缺少现金,并决定通过何种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或何时多出多少现金,可以将其投资于流动性较高的资产。一旦现金预算完成,公司就可以准备编制预计的现金流量表了。

(二)利率敏感型现金流量分析

利率敏感型现金流量分析是寿险公司用于分析在不同假设方案下现金流量变化的敏感性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涉及公司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变化。这一分析方法在寿险公司被广泛采用,用以确保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评估其获利能力。这种分析方法可应用于不同的水平,如可应用于单一产品、一组产品、某一类型产品或公司的全部产品。进行这一分析的目的是:达到监管要求;评估产品定价策略;评估产品设计策略;评估投资策略;评估潜在的并购方案;评估公司整体财务状况的前景,这些都将极大地影响公司的现金流量,故如果某一分析结果显示会产生不良影响,则公司应采取措施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

利率敏感型现金流量分析的两种最主要方法是现金流量测试和动态偿付能力测试。现金流量测试可以定义为设计并比较某一评估日其资产与负债的现金流量不同状况的过程。动态偿付能力测试是指对于公司已经完成和即将完成的业务,设计不同的模拟方案来测试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公司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状况。

在国外,上述两种测试有时是被法律要求必须进行的。但即使法律未做要求,寿险公司也会自己进行类似的测试,因为这样不仅可以测试出公司的偿付能力前景,也可以测试出其获利能力,由此,寿险公司可以了解哪些业务贡献了盈利,是怎样贡献的,从而影响其业务政策的确定。

篇2:论寿险公司现金流量的风险及其管理

一、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

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包括影响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两方面的因素。

(一)影响现金流入的因素

影响现金流入的因素相对而言较为简单,主要包括保费收入、投资收益和资本注入。

1.保费收入。保费收入一般不构成现金流量的风险。这是因为风险是指实际情况与预期的差异。因此只要保费收入的减少是计划之中的,则不会构成现金流量风险,因为公司肯定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只有因突发事件,比如政治因素或发生巨大灾害,所产生的保费收入的大幅度减少才会构成现金流量的风险,并且这种风险带来的后果往往是极为严重的。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保费收入计划中的下降并不构成现金流量的风险,但保费收入的连续下降势必严重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因此,保费收入的连续下滑必须引起公司管理层和监管机关的高度重视。

2.投资收益。投资收益除了取决于寿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水平,更主要地取决于利率。

利率(如果考虑通货膨胀率的因素,我们可以将此处的利率定义为实际利率)对寿险业的影响不仅巨大,并且作用于方方面面。

(1)利率对保费收入的双重影响。当利率处于较高阶段时,寿险保单的价格相对较低,当利率走低时,寿险公司必须承担高利率时期所售保单的利差损。如果利率长期低迷,则会使寿险公司背上沉重的包袱。研究表明,这种所谓的“现金流动承保”是寿险公司破产的重要因素。反之,当利率处于较低水平时,保单价格较高,当利率长期处于上升趋势或快速飚升时,原先在低利率时期购买保单的客户会觉得不合算,于是纷纷退保。大量退保也会使寿险的现金流量受到很大威胁。因此,只要利率不能较长时间维持相对稳定,出售传统型的保单就会使寿险公司面临两难境地。

(2)利率对资金运用的双重影响。当利率提高时,资产贬值,这意味着偿付能力减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公司为了支付赔款而被迫处理资产,那它就会陷于支付困境。另一方面,高利率也意味着从投资中获得了高额的收入。在利率下降的短期内,通过实现资本的收益,还会取得好的投资效果。但如果利率下降期延长,对投资效果就会产生负作用。

通过对利率与破产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在利率下跌阶段破产的保险公司数量增加。

3.资本注入。资本注入主要包括一般增资扩股、上市或配股。资本注入会带来大量的现金流入。由于寿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本身就是公司的重要业务范围,而资金运用是靠投资组合来完成的,因此寿险公司的资本注入一般不需要以特定的项目做依托。由此资本注入的现金流量存在的唯一风险是无法取得预期的投资回报。

(二)影响现金流出的因素

与现金流入不同,现金流出通过途径,通常包括给付、工资、佣金、购买债券、分红、再保、缴税以及行政费用等,其中的部分支出是资本预算已经决定的,例如在某一时期购买电脑设备。对保险人而言,现金流出有一此规律性,如每月的月初现金流出较大,因为一些支出,如年金给付、租赁费、使用费等主要在月初支付。从全年看,索赔和退保也有一定规律可循。

在以上诸多影响现金流出的因素中,主要包括给付、退保、大规模投资支出、分支机构建设等。

1.给付。一般而言,满期给付完全不构成现金流量风险,只有死差损长时间处于较大的情况时,才对公司的现金流量构成影响。

2.退保。退保率即使比精算假设稍高,也不会构成太大的现金流量风险。只有当短期内出现大规模的退保行为(类似于银行的挤兑),才会对寿险公司构成致命威胁,通常只有受政治因素或短期内利率的飚升的影响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3.大规模投资支出。投资支出一般都是按计划进行的,且由于寿险大部分是中长期资金,有时对流动性的需求不是很高。但大规模的投资支出,一旦发生利率或信用风险,则并非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解决。

4.分支机构建设。分支机构的建设对老公司不会产生过大影响,但对于处于扩张期的新兴公司,则会造成一段时期内大规模的现金流出,往往此时会给公司的现金流量造成较大的压力。当分支机构开业后的营业状况并不理想时,预期的现金流入不能实现,则可能产生较大的危险。

二、现金流量风险管理的原则

现金流量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使寿险公司在任何时候持有适量的现金,既能支付到期债务,又不致因持有现金量过大而遭受损失。根据上述目的,现金流量风险的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要求寿险公司必须在任何时刻拥有足够数量的现金,以支付正常的到期债务和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如大额赔付,或外部环境,如政治事件的影响。与银行面临挤兑风险相似,寿险公司有时会因信誉危机或不可抗力造成大规模退保,从而造成现金流量的严重不足,这些都是在现金流量管理时必须考虑的安全性因素。

(二)收益性原则

收益性原则与安全性原则是对立的,手持现金越多,安全性越大,但机会成本也就越高,收益性越差。反之亦然。

对寿险公司来说,现金存量不足将导致一些到期债务不能按期支付,使其与保户、股东或员工的`关系出现问题,也许此时公司不得不在不恰当的时间和场合将其部分资产变现并因此而蒙受损失。同样,现金存量过大也是问题,虽然保证了充足的安全性,但由于其只能提供低收益或无收益,因此,过量的持有现金将使公司付出较高的机会成本。比较而言,安全性原则的满足相对要容易些,只要保留足够数量的现金就可以达到,而以最小的机会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才是风险管理真正的目的,才是公司的经营目标。因此,寿险的现金流量管理,在充分考虑安全性的同时,必须更多地考虑收益性原则,精确测算所需要的现金量,并根据公司自身的特点(风险偏好)确定安全系数。只有科学、精确地测定所需的现金量,才能最大限度地将现金流量中的其它部分运用出去,降低机会成本,取得较好的收益。

三、寿险公司现金流量的管理方法

(一)现金预算

篇3:寿险产品风险管理论文

寿险产品风险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我国自恢复人寿保险业务以来,由于法律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监管体制弱化等原因,利率敏感型的产品都是依据银行储蓄存款利率为重要参数,但这种假设的利率,承诺了长期高水平的投资回报,极易受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致使寿险公司形成了利率风险。防范与化解利率风险的途径是,加快寿险产品转型步伐,以利化解和规避利率风险;扩大寿险资金运用渠道,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建立自动调节机制,实行弹性预定利率;建立寿险行业自律机制,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强化业务管理,提高人员素质。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风险意识也在逐渐增强,由此,带来了寿险业务的快速发展。在这个时期,由于法律不够健全、制度不配套、不完善、监管体制弱化等原因,致使寿险公司利率敏感型的产品,因定价依据的是银行储蓄存款利率,且又向客户承诺了长期高水平的保证利率及投资回报,所以,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也逐步呈现出来。主要问题是寿险公司的资产期限短于寿险合同期,资产与负债在时间上不相匹配,给利率管理带来了潜在风险。

一、寿险产品利率风险产生的根源

(一)产品利率设定不当形成的风险

我国传统的寿险产品都是以储蓄型为主。这种产品性质已决定了产品利率与银行利率之间的关系。但我们在产品设计开发时,一般都将预定利率与当时银行存款的利率大致吻合,有时还会略高于银行存款利率。因为不这样做,寿险产品就没有买方市场。这种预定利率确定的结果,只是在产品设计开发的初期看来是吻合和平衡的,这种吻合和平衡只能是暂时的,因为产品生命周期相对较长。但是,随着市场利率的频繁波动,自然而然地就会出现预定利率与实际利率长期背离的现象。不同时期的寿险产品预定利率差异性也比较大,特别是在国民经济发展不稳定时期。这就必然会导致寿险公司随着银行利率的频繁波动而不断更换产品,这样,既被动又影响寿险业务的发展。寿险产品预定利率的制定,主要参照的是银行存款利率,假如预定利率的设置过高或过低,都会给寿险公司的经营带来利率风险。

(二)国民经济发展对预定利率设定的影响

寿险业务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宏观经济的大环境。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我国经济以8%的速度增长,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也水涨船高。寿险公司在这个时期推出的产品由于受银行存款利率的影响,预定利率也相对较高,最高时达到13%。以后,央行连续7次下调银行存款利率,使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也降至2.5%。但是,高预定利率时期发展的寿险业务留下的利差损,则是在今后相当一个时期都难以弥补的。这种现象纯粹是由国家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影响造成的,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三)资产负债期限的不匹配造成的潜在风险

当前,寿险公司的资金运用还只限定在银行存款、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等固定的投资渠道。新《保险法》虽然对投资渠道有所拓宽,为保险资金的投放逐步走向市场化搭建了一个平台,但投资领域狭窄的问题仍未有大的改观。保险资金不同于银行资金和其它资金,它有三个基本特性,一是负债性;二是间歇性;三是不确定性。这三个特性,决定了保险资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被保险人的一种负债,寿险公司要随时准备用于给付。而保险事故发生的时间、损失程度等等却是随机性的,是无法预料的。由于投资渠道不畅,致使寿险公司的短期资产无法与长期负债相匹配,逐年形成潜在的投资风险。由于大量的保险资金无法进行有效的投资选择和进行风险转嫁,有时投资又难免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样就使寿险公司无法按照负债特点进行有计划的投资,势必会加剧利差损的风险。

(四)对产品性质认知的偏差和弹性服务给经营带来的利率风险

寿险产品虽然也具有商品的属性,但它更偏重于保险保障功能,而不是保护资产保值增值。但目前正是因为对寿险产品性质认知上的偏差,使得保险业同银行业、保险公司之间在产品价格上层开非常激烈的不正当竞争。也有些业内人士过分渲染寿险产品的投资回报功能,给产品定价和资金投放造成极大压力,这也在无形中加大了利差风险的概率。

我国已加入WTO,外资保险公司的大量涌入和我国保险主体的不断增加,使保险市场的竞争已经呈现出白热化态势。为了争夺市场,扩大规模,有个别寿险公司在销售保单时,增加了弹性服务的内容,如保单借款、退保、转保等选择权等。随着市场利率的波动,这些弹性服务往往以牺牲寿险公司的利益为代价,给寿险公司的资产负债数额及期限的匹配带来了不稳定性,会进一步加剧利率风险。

二、防范和化解利率风险的对策

(一)加快寿险产品转型步伐

在通货膨胀时期,为了增加寿险产品的市场适应能力,扩大产品覆盖面,广泛占领市场,在产品设计时选择较高的预定利率是可行的。这虽然会给公司长期性寿险业务带来潜在风险,但同时也扩大了市场份额,得到了相应的产品收益率。在通货紧缩时期,银行存款利率下调,传统的寿险产品保单预定利率也随之降低,这给寿险产品的销售带来了一定困难,一旦银行存款利率上调,将给续保收费加大难度,有时甚至会出现大批保单退保。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保险体制要与国际接轨,就必然要加快改革步伐,银行存款利率也必将逐步走向市场化,这将使寿险产品预定利率的设定失去直接的参照系数。以上情况,在客观上要求寿险公司必须尽快改变目前预定利率的确定方式,逐步淡化或切断预定利率与银行存款利率之间的联系。切实可行的办法只能是通过加快寿险产品的转型步伐来化解和规避利差风险。

1.应大力发展分红保险。分红型寿险产品能够确定稳定的'预定利率。寿险公司应根据分红保险产品账中资金的运用收益情况确定每年的红利分配水平,不论市场利率如何升降,客户的利益都可以得到保证,寿险公司还可以通过发展分红保险,有效地化解和防止利差风险的形成2.应继续开办投资连结保险。该险种在通货膨胀时期曾受到客户的普遍欢迎。投资连结保险采用寿险资金分账管理的方式,可以投资于相互基金、国债或其它投资组合。从实践看,该项基金收益率较高。若该项基金投资失败,可由客户自己承担损失,保单的现金价值相应降低。该险种不仅降低了寿险公司在高利率环境下而设定的高预定利率的风险,还可以吸引客户在投资市场收益较高的时候得到较高的回报。但投资连结保险是以寿险业务发展比较发达、资本市场比较成熟为前提的,否则,一方面规避了利率风险,在另一方面还可能带来其它方面的风险,这是需要引起特别注意的。

3.应积极开办万能保险。万能保险的最大特点是具有便捷、灵活的特点。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增加或减少保费及保险保障。寿险公司可以给保户一个较低的保证利率,以保证客户一定的投资收益。寿险公司在账务处理时,将账户余额与资金运用收益挂钩,这样,客户可以在不使保单中止或失效的前提下,取出部分现金价值或增加或减少保费的缴纳。但该险种管理费用较高,对电脑系统配置相对要求也较高,操作起来费时费力,并具有一定难度。

(二)扩大寿险资金运用渠道,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是寿险公司对资产和负债通过合理的匹配,以期达到规避利率风险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寿险公司在每销售一批高预定利率产品时,都要有相应的高固定利率投资工具与其相对应。资产负债匹配一是要求收益水平匹配;二是要求期限匹配;三是要求数额匹配。如果寿险公司对资产和负债不能及时进行协调匹配,必然会带来更大的利率风险。从当前情况看,寿险公司的投资渠道虽然在逐年扩展,但仍不能满足寿险业务的发展要求,寿险资金尚未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从国际上看,凡是资本市场比较发达完善的国家和地区,寿险业务的发展水平都很高,寿险资金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建立自动调节机制,实行弹性预定利率

寿险公司的产品结构必须多样化,单靠分红型产品、万能保险产品等等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承认,既然传统的保障型、储蓄型产品能够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说明有它存在的理由和空间。既然该险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就有一个如何科学确定预定利率的问题。以前我们采取的方法是,预定利率一旦确定,便始终不变,从而导致了产品利率与银行存款利率的长期背离。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从现在起,我们应该注重研究建立市场自动调节机制,实行弹性预定利率。当银行存款利率上升或下降时,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也可以自动进行相应的调整,产品价格也可以随行就市。这样,寿险公司就可以有效地化解和规避利差所带来的经营风险。

(四)建立行业自律机制,不断增强法律意识

寿险业务的健康稳定发展依赖于一个规范有序的市场机制。而这个机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建立同业公司的自律机制。尤其是费率市场化以后,建立同业自律机制更显得尤其迫切。各寿险公司都应该自觉增强法律意识,自觉进行自我约束,不能相互诋毁,更不能为了推销产品,过分夸大渲染产品的保值增值功能,误导欺诈客户、人为地搞恶性竞争,加大寿险公司的成本和利差风险。

(五)强化业务管理,提高人员素质

化解和防范利率风险,主要是靠人和技术手段。因技术因素造成的风险可以运用技术手段来解决,但人的素质的提高就必须靠严格的管理来实现。如果没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高水平的管理机制,再高的技术水平也解决不了问题。为了有效遏制、规避利率风险,寿险公司必须建立一支思想作风过硬、技术水平过硬、管理手段过硬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有了这样一支过硬的队伍,才能有效地遏制和控制利率风险。除此之外,寿险公司还应该尽快培养自己的精算师专家,有了这样的专家,才有可能对利差风险做出准确的分析评估,才能有效地建立起科学的预警机制。

(六)要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必须进一步增强业务处理的科学性,尽可能增加其科技含量,控制产品销售的管理成本,只有这样,寿险公司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拓展服务领域,赢得更多的客户,牢固地占领市场,取得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篇4:现金流量管理论文

现金流量管理论文

摘 要:随着市场经营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风险越来越大,改善现金流量,增强抗风险能力已十分迫切,拟从现金流量的概念、现金管理的目标、必要性、现金管理的方法几个方面谈点粗浅的想法。

关键词:现金流量;目标;预测;供应商;存货

引言

现金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现金流对于企业,犹如血液和氧气。失去了立命之本,再精妙的管理方案也只会付之东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强化和依赖于有效的现金流量管理,实现管理跨越式的发展,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现金流量及现金流量管理的概念

现金流量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由一定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入及流出情况的总称,主要可分为经营现金流量、投资现金流量、筹资现金流量三大部分。

现金流量管理是指以现金流量作为管理的重心并兼顾收益, 围绕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而构筑的管理体系, 是对当前或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动在数量和时间安排方面所做的预测与计划、执行与控制、信息传递与报告以及分析与评价。

二、现金流量管理的目标

现金流量管理的基本目标是要确保企业有进行正常经营及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同时加强现金的流动性, 提高其营运效率, 使得企业在稳定发展中壮大实力, 扩大规模。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具体目标如下:(1)积极筹集企业营运所需要的充足的现金流量。这是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最基本的目标。(2)加强现金流量的营运管理, 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率。(3)创造企业价值。

三、现金流量管理的必要性

现金流量有如企业的血液,企业如果缺乏现金,没有偿债能力,最终就会倒闭。因此, 加强现金流量的管理对企业尤为必要。

1.现金流量是进行价值评估的重要指标。企业价值是对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的综合评价,现金流量作为收付实现制核算得出的结果,不受财务政策调整的影响,是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如实反映。因此,利用现金流量进行企业价值评估,可以保证评估结果的性和真实性,进而有效避免由于对企业价值判断不准而带来的利润超分配以及给投资者带来的投资风险。

2.现金流量是进行企业财务风险判断的主要依据。企业面临的诸多财务风险,归根结底都是由于企业现金流量在循环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引发的。因此,通过对企业在经营或投资过程中现金流量周转情况的分析,可以对企业债务风险、营运资金周转风险以及企业的流动性风险进行有效的预警。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大都可以通过改善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而予以化解。

四、如何加强现金流量管理

1.做好现金流量的预测和分析。现金流量的预算管理是整个现金流管理的起点和基础,搞好现金流的预算管理为搞好现金流管理奠定了基础。首先,要搞好现金流入预算。抓现金流入量就是要开源,不断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千方百计提高销售收入,并尽快收回应收账款,不断降低应收账款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现金流入预算是现金流量预算的重要内容,营业收入是现金流入的重点。因此,现金流入预算要以营业收入为重点,在编制营业收入预算时,要根据生产部门预测的`商品资源量,与销售部门进行信息沟通和市场分析,在综合考虑国内外市场各种变动的基础上,测算营业收入,从而编制出合理的现金流入预算。其次,要编制好现金流出预算。抓现金流出量就是要节流,要千方百计节约开支,不断降低成本费用支出。比如储备存货不但会增大进货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而且会由于占用大量储备资金而造成资金短缺,使流动资金失衡。所以在日常的企业管理中,应努力将存货与销售成本的比重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并力求使这个比重降低。现金流出预算必须严格控制资金支出,要注意资金支出的细化管理。要以测算的现金流入量为基础,合理调度资金,保证企业生产、建设、投资等资金的合理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最后,要严格执行预算。对预算特别是支出预算进行总量集中控制,统一调配资金,严格预算管理。对于预算外支出,要严格审批,对金额较大的支出,应实行集体决策。建立全面完善的年度现金流量预算体系、完善的月度、季度滚动现金流量预算。同时应加强现金流量分析,建立科学的分析体系。

2.加强对存货的管理。(1)在采购环节,企业销售部门争取到销售定单的同时,采购部门也要向供货商下达采购订单,为了确保企业能够及时的采购到高质量的符合企业需求的原材料,企业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1)缩短供应商送货周期、降低库存水平,相应的降低库存资金占用率,通过招标方式进行采购,选择优秀供应商,规范采购行为,降低采购风险。在加强与原有供应商合作的同时,拓展开发新的供应商,以确保存货的供应。2)整合采购需求,向供应商进行联合采购,以获得较低的采购价格。3)某种产品停产之前,有效的利用、处理库存,降低存货报废损失。(2)在生产环节,加强对产成品和在产品的控制和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产成品和在产品是存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企业的在产品和产成品增多,相应的,其占用的资金也会随之增多,因此,为了减少资金的占用,在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下,企业应该尽量缩短在产成品和在产品的停留期、保管期、运输期。

3.建立与供应商的合作伙伴关系,确定合理付款周期。建立供应商档案,根据供应商评估及采购计划制定采购分配比例考虑到每一个供应商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付款周期,而不是一味延长付款周期,影响与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尽可能减少企业资金的占用,但同时又不能损害企业自身的信誉。

4.在销售报价阶段,积极争取好的收款条款。(1)建立信用批准体系,将坏账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内。(2)实施专门的收款聚焦和信用控制管理,加强重点项目的收款。如对所有战略合作客户合同收款执行情况进行专门的分析,这样将有利于营运部门在以后的投标中做出正确的商业判断以获得有利的收款方式。(3)降低质保金所占的比率,最大限度的利用好银行保函。

篇5:寿险风险分析论文

最新寿险风险分析论文

寿险定价利率风险是指寿险资金实际收益率与保单预定利率之不利偏差引起的亏损的可能性。寿险定价利率风险是威胁着寿险公司盈利能力和寿险经营稳定性的一大风险,其发生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利差损.即通常所说的保单利差损风险。利差损是指寿险公司实际投资收益率低于人寿保险产品的定价利率而产生的亏损。由于人寿保险业务一般都是长期性的,因此,寿险公司从在保单中承诺了保证最低投资收益率的那一刻起,利率风险就如影相随了。

寿险产品是应付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本质上属于金融类产品,利率始终是其定价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之一。设计保单时的精算考虑,在技术允许的条件下已经极大地量化了,比如,生命表中的不确定因素,通货膨胀率,以及根据大数法则得到的各种保险风险的出险率。只有预期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这一项由于未来市场利率风险千变万化。

精算假设所采用的利率,不管是监管部门统一确定的定价利率,还是根据银行存款利率、通货膨胀率、投资收益率的历史情况,兼顾未来经济发展水平确定的利率,都只是一种假设性的利率。由于寿险产品的长期性,这种假设性利率就不可避免地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受到市场利率上下波动的影响(在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这一现象将是明显的)。寿险公司未来现金流量自然极大地受利率变化的影响,因而利率风险在寿险公司未来经营中的影响绝不可等闲视之,需大力加强管理寿险产品的定价机制。

保险的实质是依据大数法则集合风险、分摊损失。通过订立合同的形式,保险人一方面从多数投保人处收缴保险费,作为未来给付保险金的准备金而留存在保险公司内;保险费率是保险人向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收取的每单位保险金额的保险费,也就是保险的价格。一般人寿保险单的毛保费(也叫总营业保费)由纯保费和附加保费两部分构成。纯保费用于保险合同规定的特定责任损失的补偿和给付,按我国的方法,还包含保险公司承担风险责任的一定报酬(即为保险公司的利润)。纯保费依据预定利率和源于生命表的预定死亡率来计算。附加保费用作弥补保险公司经营服务所耗费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佣金手续费等)以及风险安全加成。其中,安全加成用以补偿死亡率及市场等的风险。保险精算原则是保证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任意时点上,保险公司的所有收入与其所有支出的价值的期望值相等(因为所有收入与所有支出均是随机变量)。计算贴现过程中所使用的贴现率就是预定利率。可见,预定利率是决定保单价格的重要因素,可以说,预定利率是寿险公司对在签单时一次收取或分次收取的保费负有的保障的最低收益率。如果其他因素不变,预定利率越高,保费越低,保险成本越高;反之,预定利率越低,保费越高,保险成本越低。按精算等价原则(在合同成立时):

纯保费的计算公式:纯保费精算现值:保额精算现值

毛保费的计算公式:毛保费精算现值=(1+附加费率)x纯保费精算现值=保额精算现值+附加费用精算现值

可见,单位保额有效保单的毛保费称为保险费率/不同的投保年龄的保险费率一般不同,单位保额一般定为l(xx)元,并且是随预定利率而定的,而预定利率大小是由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决定的,而投资收益率又是随市场利率而定的。并与寿险公司投资的范围及投资结构有关(对非传统保单,例如,投资连结产品,没有限定预定利率,所以其保险费率是不定的)。因为人寿保险契约的长期性,从安全性出发,有必要将预定的长期投资收益率定得比较保守。避免中途因资金运用收益下降而对已生效保单提高保险费。一般选择在长期内即使一般利率标准下降也经受得住的标准线作为预定收益率,即保单的预定利率或称保单信用利率。长期寿险产品的保险期限太长,要对未来这么长时间内资金运用收益进行准确预测几乎不可能,一旦利率发生较大波动时,则固定预定利率保单的预定利率的“不恰当”可能给寿险公司带来预定利率风险。“预定利率风险”是指由于预定利率设定不当。致使寿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可能低于保单预定利率,而使寿险公司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在分红保单和万能保单等投资类保险产品中因规定有最低保证利率,如果最低保证利率设定过高也会存在预定利率风险。人寿保险责任准备金是保险人为将来发生的债务而提存的金额,是保险公司的负债。作为责任准备金保存起来的储蓄保险费在进行资产投资使用时,会产生利息分红等收入。其中,大部分作为以预定利率为基础的'利息转入责任准备金,从其金额中减去进一步进行资产运用所需的费用,剩余部分就是利差益(若不足,则产生利差损)。利差益(损):(资金实际收益率一预定利率)×责任准备金总额=实际利息收入和红利一按预定利率应收的预定利息

资金实际收益率-2×利息及分红收入/(期初资产+期末资产-利息及分红收入)

保险公司会计核算利差的计算公式是:

利差益(损)=本年度利息收入-[预定利率×(年初责任准备金+纯保费-满期给付-死残给付)/2]-本年度提存的差益返还金

由上述公式可见,利差是由于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和预订利率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利差一定时,在保单有效期内,随着责任准备金(寿险公司的负债)提取的积累,利差也同时增加。当寿险公司业务达到一定规模,较大的利差损可能会严重影响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甚至导致其破产。寿险实务中,寿险公司要通过运用保险基金投资来保证公司的偿付能力。在费率精算厘定中,精算等价原则本来就考虑到了准备金的积累增值,且保险市场激烈竞争导致的费率降低(预定利率升高),因此,承保业务亏损更要求保险投资来弥补。对利差准确的把握应为寿险资金实际收益率或寿险公司内部收益率与保单预定利率(保单信用利率)之差。这是因为:

1、直接决定寿险经营利润大小的是资金实际收益率而非市场利率。

2、从数值上说,虽然寿险资金实际收益率与市场利率有很大的关联性,但二者却不尽相等。寿险资金实际收益率不仅受市场利率高低的影响,对寿险公司而言,实际收益率的大小还受本公司资金运用方式、投资组合方式以及宏观法律调控对寿险资金运用的限制等各因素的影响。如果寿险公司对其资金通过了良好的运作,其投资回报率会高于市场利率。

3、市场利率是保险人确定保单预定利率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目前我国寿险市场来说,由于寿险资金运用渠道和中国利率市场化的限制,我国寿险保单预定利率与银行存贷款利率的相关性很强。本文中提及的利率风险并非通常所说的市场利率风险,是指寿险公司实际投资收益率风险。寿险定价中的利率也是指寿险公司的实际投资收益率。

我国定价利率风险的形成既有宏观经济形势变动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寿险企业内部经营方面的问题。寿险定价利率风险形成的客观原因指的是引发其形成的社会经济环境方面的原因。宏观经济形势起伏不定,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寿险业务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宏观经济的大环境,我国寿险产品定时,对于保单预定利率的假定,主要以银行存款利率为参考对象。银行存款利率的下调成为引起我国寿险定价利率风险的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寿险定价利率风险形成的主观原因指的是寿险公司内部经营及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1)根本原因:盲目追求业务规模;

(2)直接原因:寿险产品定价利率设定不当;

(3)间接原因:经营体制存在弊端;

(4)政策原因:监管滞后;

(5)社会原因:寿险资金运用渠道单一。

宏观经济形势的跌宕起伏,银行利率的频频变动,资本市场的不成熟,加之发展初期寿险企业内部诸多不规范操作,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定价利率风险的产生。此严重的利差损对我国寿险业经营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已成为阻碍我国寿险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障碍。因此,在寿险实务中,我们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能够积极地控制和管理寿险定价的利率风险。中国已经正式加入了WTO,经济的国际化程度正在提高,中国的寿险业必将与国际惯例接轨,执行国际风险管理的标准。随着利率的市场化、资本项目的开放、证券市场等方面的发展,寿险市场更加开放复杂,竞争将更加激烈,利率风险的作用将更明显。这些都要求我们建立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系统,科学地识别、计量和控制利率风险,将中国的寿险风险管理带人更高的层次,取得更辉煌的成绩。

摘要:寿险定价利率风险是指寿险资金实际收益率与保单预定利率之不利偏差引起的亏损的可能性。它是威胁寿险公司盈利能力和寿险经营稳定性的一大风险,其发生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利差损.即通常所说的保单利差损风险。我国寿险定价利率风险的产生既有宏观经济形势变动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寿险企业内部经营方面的问题。严重的利差损风险对我国寿险业经营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已成为阻碍我国寿险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障碍。

篇6:公司战略风险管理论文

公司战略风险管理论文

各位学习管理的同学都知道,企业战略管理能够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谋求发展方向,并且可以决定企业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及竞争的策略,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公司战略风险管理论文,请看:

公司战略风险管理论文

摘 要: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及不确定性使得公司战略风险成为企业面临的最大的风险,随着竞争势态从传统的静态竞争逐步向动态竞争的转变,中小企业已经进入战略制胜时代。中小企业想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谋求生存发展,战略管理世比不可少的,战略管理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中小企业的兴衰存亡。

关键词:战略管理;中小企业;战略类型

引言

随着竞争形势的日益剧烈,企业战略风险管理也正体现着其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现实表明,并非所有的中小企业都能够持续的成长成为大型企业。导致中小企业成长困境的原因非常复杂的,在众多因素中,企业的战略调整的失误是很重要的原因。

企业的战略管理是企业在宏观的层面上通过分析、预测、规划、控制等手段方法来实现对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充分利用,以此来优化企业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加强企业的战略管理是提高我国企业管理体制水平及竞争力的有力工具。

一、企业战略管理的定义

现阶段对于企业战略比较全面的看法是明茨伯格等学者提出的著名的5P模型,模型这样来描述企业战略的:企业战略从企业未来的发展角度来看,战略表现为一种计划(Plan);从企业过去的发展历程角度来看,其表现为一种发展模式(Pattern);从产业层次角度分析来看,表现为一种发展的定位(Position);从企业层次角度来看,表现为一种企业观念(Perspective);此外,战略也表现为企业在其竞争中采用的一种战略计谋(Ploy)[4]。

战略管理是指企业对其企业战略的管理,主要由战略的制定与战略实施两个部分组成。我们这样定义企业战略管理:企业通过对其使命的确定并且根据组织内部、外部环境条件来设定企业战略目标,为了保证企业目标能够正确落实和实现而进行谋划,并且依靠企业自身内部的力量来引导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于实施,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对其进展情况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

战略管理有以下的特点:企业战略是指导企业全部活动的策略,全部管理行为的重点是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然而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的关键都在于对组织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以及对组织的内部环境中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和审视(即SWOT分析法),通过这样的方法来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战略管理的任务,就是通过制定并实施战略及日常的监督管理,在这种动态的环境中,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第一,企业战略管理不仅要求做到战略的分析和制定,还要求企业能够根据自身条件将制定好的企业战略付诸于行动,并且时常监督实施的结果,可见战略管理是一个全过程的管理;

第二,企业战略管理并不是静态的管理过程,而是一种循环往复性质的动态的管理过程。它需要企业根据外部环境和组织内部条件的变化以及战略实施的结果进行不断的分析和审视,直达其达到预期的效果,可见战略管理是一种不间断的管理。

二、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缺陷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全国企业总数中占据的比例非常之大,,达到98%以上。中小企业为企业技术的创新、就业机会的创造以及增加经济活力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即便在这样的条件下,每年也会有大量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停业或者倒闭态势。我们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中小企业缺乏战略管理的理念。中小企业现阶段还是缺乏理论的指导,并且这也与中小企业产生的背景有关。

其次,中小企业战略制定的能力有限。有一些中小企业的业主对企业战略的策略认识不清,认为企业战略会束缚企业的发展;有部分中小型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逐步认识到战略管理的重要性,但是限于自身条件的限制缺乏制定战略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及技能;还有小部分中小企业对战略规划概念不清,误认为是计划,从而影响了其发展。

三、中小企业战略选择类型

目前来看理论界对于企业战略选择的研究范围比较广,中小企业战略选择类型主要有业务层战略、公司层战略及职能型战略。

业务层战略也称为竞争性战略:从企业战略的不同层次来看,其战略对组织的绩效发挥着不同的影响作用,其中业务层战略对企业绩效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中小企业战略目标达成极为重要。一些研究学者提出,中小企业竞争战略可以选择聚焦战略、差异化战略及联盟战略等。

公司层战略:中小企业的企业规模不大,其组织结构设计往往也是比较简单的,因此对中小企业战略直接的研究不是很多。学者叶志桂和颜光华指出,影响中小企业战略选择竞争优势的一个方面是战略领域。在中小企业创立阶段,组织的战略领域比较偏向于业务层战略,在成长的初期阶段,战略领域的重点放在企业运营计划,成长的后期阶段,企业的战略领域比较关注的是具有长远方向性的战略计划。在当今全球化的环境下,中小企业必须全球化观念与意识树立正确的认识,利用好国际化大舞台,选择国际化战略。

职能型战略:有学者对技术性中小企业的战略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战略的集中程度与技术和市场变化快的领域直接相关,产品种类多的公司会取得更高的业绩。中小企业要根据自身所处行业的特点进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新。

四、结论

亚当斯密曾指出:“任何市场经济的发展,只有在共享伦理道德价值观的基础上才能够正常运行”。可见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企业的社会责任、伦理道德观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当前国际化的大环境中,若我国的中小企业励志茁成长为有竞争力的企业,必须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文化的差异,重视本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建立一套自己的伦理道德体系,并将其融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去。许多企业发展的实例表明:企业越是发展壮大,越要在战略上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及伦理道德建设,为了一味的追求企业的经济利益而放弃了伦理道德价值观,那么就必将被社会淘汰,最终走向灭亡;如果能将企业社会责任和伦理道德观融入到企业战略中,那么企业的目标便会容易达成,企业与员工、政府、社会就能够和谐发展,走向辉煌。

战略管理是一种以思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管理,需要依靠科学的理论知识及方法为指导。中小企业在我国国家财富的创造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中小企业在其成长壮大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战略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充分的了解战略管理对其成长的必要性及能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制定企业战略,并且将战略付诸实施,明确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开拓新的市场,保持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得到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项国鹏、王进领;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评述及初步分析框架[J].技术经济;(7).

[2] 周发明;论中小企业成长过程的战略转型[J].经济纵横;(9).

[3] 简兆权等;战略管理的演进与发展趋势[J].科学管理研究;(6).

[4] 库颖;浅析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5)

篇7:风险管理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一、研究框架的提出

现实需要的是管理学研究的源动力,企业风险管理研究也是如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更全面、更及时、更有效的预测和控制那些复杂性和破坏力大大增强的各类风险,是企业亟待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本文此为视角,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梳理后认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企业风险管理研究主要集中以下三个领域:其一,整合风险管理研究。该领域的研究注重从更加综合、全面的视角对风险管理进行剖析,强调风险管理不应只是被动地降低风险和减少损失,而是要在风险中寻找机会和利益;其二,企业风险指数研究。此类研究强调风险是可以观察与测量的客观个体,在研究方法上重归纳、分析、证明与量化,体现了风险管理技术的进步;其三,企业风险预警研究。此领域的研究则关注风险因素在形成风险事件之前会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并且能够通过科学分析进行预测,体现了风险管理观点的革新。

二、整合风险管理研究进展

(一)整合风险管理的内涵和目标

美国学者JamesLam则详细说明了企业整合风险管理的目的,包括降低公司收益的波动性、最大化公司股东的价值以及促进职业和财务安全等。Brian(2006)认为整合管理风险代表着新的管理思想,意味着对原有的诸多风险管理技术、方法进行整合创新,与只强调被动的防范或转嫁风险的传统风险管理相比,整合管理风险更重视通过开发、利用和经营风险以促进管理者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我国学者张维功等(2008)指出整合风险管理的理念、方法和工具已经广泛应用于企业战略选择、投融资决策、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涵盖了企业运作的各个层面。

(二)风险管理内部要素研究

近年来,学术界对于风险管理内部要素的研究主要包括实施动因和构成要素两个方面:Liebenberg()等人认为企业是否实行风险管理除了提升企业价值的原因外,还取决经营状况和前景、市场竞争和企业的风险偏好等因素,而公司组织结构不适应企业风险管理的要求以及公司不愿变革的惰性,则是阻碍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因素(Kleffner,);关于企业风险管理的构成要素,以COSO提出的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等八要素最为经典。此外,也有学者通过实证分析论证了公司治理和组织文化在企业风险管理中也同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John,2010)。

(三)整合风险管理的价值性研究

学者们通过实证研究,论证了采取整合风险管理(Kimberly,)、运用衍生品进行风险对冲(Kim,2004)以及风险沟通(Lawrence,2009)等管理措施的企业,其公司价值具有普遍性的增加。而风险管理提升企业价值主要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实现的:一是风险管理能够优化资本配置,提高权益回报率和改进公司治理结构(Lucia,);二是将风险管理融入到企业整体战略中,从而提升了企业战略抗击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增强了公司核心竞争力(Neil,);三是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来控制股票价格波动,使得管理层报酬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为正,从而使得管理效率提高进而提升公司价值(James,2007)。整合风险管理在创新的同时,还应有效整合现有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但就目前来看,整合的思想和方法还尚未成熟,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企业风险预警研究进展

(一)企业战略风险预警

战略风险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可避免的,学者们分别从管理决策(Simons,1999)、行业竞争排名与公司业绩(Slywoztky,2004)以及战略实施能力的不确定性(杨华江,2005)等角度对战略风险的类型和成因进行了界定。卢一萍(2011)采用案例分析法,提出了构建风险预警体系、建立分析处理风险预警信号机制、细化预警指标评价标准、出具风险预警报告这四个战略风险预警步骤。龚小凤()从战略整合风险、文化整合风险、组织整合风险、人力资源整合风险、财务整合风险、业务流程整合风险等六个方面,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构建了企业跨国并购风险预警模型。

(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

近年来,学者们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财务预警模型和方法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较有代表性的有:EdwardAltman()等国外学者将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引入到财务预警模型的研究中,提出的Z模型以及“配套”的五个预警指标被广泛采用。我国学者孔玉生等(2010)利用风险传导模型分析了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后,提出了信息透明度、法人治理结构、管理层监控力度、财务杠杆效应等四个方面是财务风险预警和防范的要点。赵春()采用关联规则数据挖掘的方法,提出了基于时间序列动态维护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克服了统计分析模型不能适应海量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模型无法考虑财务数据时间延续性的问题。

(三)企业营销风险预警

美国学者James()按风险来源,提出了营销风险可分为战略风险、策略风险、组织风险、运作风险和环境风险五大部分。高凤彦等(1999)则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把营销风险归纳为营销逆境、营销波动和营销失误三大类,并利用离差传递的方法确定了各指标所对应的预警系数。张云起(2001)运用层次分析、模糊评判、精确值测量三种方法,针对营销综合风险和客户信用风险,提出了A-FA综合评价模型。Emiliano(2009)从市场定位安全、市场结构安全、市场需求安全、市场竞争安全、市场扩张安全、市场策略安全和市场环境安全六方面建立了营销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林红菱等人(2012)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我国企业营销风险预警模型。总的来说,近年来的企业风险预警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尤其是在预警方法和预警模型的研究上取得了较大突破,但关于预警原理、警度划分以及预警模型和系统的评价等方面的文献不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四、企业风险指数研究进展

(一)行业风险指数研究

学术界对行业风险指数的研究主要是将传统的指数理论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对不同经济领域中价格、安全、市场行情等风险因素的变化程度和趋势进行研究。当前的行业风险指数研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股票指数收益进行行业风险的评估,如Sung&Gregory(1999)研究了美国航空业股票收益与市场变量、行业变量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段瑞君(2012)采用OLS模型,通过对股票市场行业指数收益的市场风险和行业风险的实证分析,论证了市场风险与股票市场的整体波动相一致;另一类是通过构建相关模型对行业风险指数进行评价和预警,较有代表性的有:Bollen(2007)等学者提出了采用潜变量结构方程模型对顾客满意度指数进行多指标评价的'方法,但也发现模型的特征会影响指数的特性。刘晓娥(2007)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港口建设项目投资风险评估指数;孙春伟()采用危害分析与构建控制点的方法,构建了食品安全风险指数体系等。

(二)金融企业风险指数研究

Illing&Liu(2003)首先运用因子分析法、信用权重法等四种加权方法构建了金融压力指数,通过与指标现状的比较,表明当指数值高于一定的临界值时,表示该时期处于值得关注的高风险时期或金融危机时期。在此基础之上,Balakrishnan(2009)构建了新兴国家的金融压力指数,并研究了金融压力在发达与新兴国家间的传播机制。张瑾(2012)综合考虑了包含宏观经济、银行业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和政策环境等在内的主要因素,并指出在时间序列较为平稳的前提下,可对压力指数进行时间序列预测或开展压力测试,从而实现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预警功能。成祺炯(2014)等人则应用Shapley非对称权力指数模型,从资产组合、杠杆率、阈值三个维度,测算出了我国上市银行对金融系统风险的贡献度排名。

(三)企业投资风险指数研究

相比财务目标,大多数企业参与风险投资的战略意图更偏重于竞争力的提升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评价企业投资风险一方面要关注获利性,但更要关注对提升投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贡献程度。对此,Gompers(2001)就指出风险投资使企业能够快速获取新资源和发掘新能力,获得一些突破性的技术创新成果,从而塑造新的核心竞争力。张识宇等人(2011)针对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与获得财务回报的投资目标,从技术产品竞争力、团队素质、市场吸引力、资源利用程度、环境支持性等五个方面构建了公司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Theil指数的灰色评价方法。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风险指数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特别是在风险指数模型和测算方法上具有较大的创新并且日渐成熟,使得风险指数科学性和实用性更强。但在研究内容上偏重企业外部因素,对于企业内部风险因素考虑较少,而对于风险指数原理以及合理性等本质问题的探讨,也一直未在学术界达成共识。

五、未来研究的展望

金融危机后的企业风险管理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大进展,但下列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一是对于风险内涵和形成机理重新认识的问题。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风险不应只界定为客观因素,更应包含道德、信誉、文化和心理因素。因此,如何重新认识风险内涵和形成机理,决定着风险管理研究的范围和发展方向,是未来风险管理研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二是风险本质的辩证性和对称性问题。目前对风险本质大部分研究聚焦于防范风险带来的负面效应,但仅仅关注损失就有可能忽视与风险相对的机会问题,因此,未来企业风险管理研究更应关注如何在风险中寻找机会和利益;三是风险分析技术创新和综合应用的问题。如何对包括指数和预警在内的各种风险分析技术进行创新和综合应用,是今后企业风险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如何通过有效的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企业风险的预测和度量其中的重点。

篇8:风险管理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摘 要] 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倍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企业能否在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环境中有序、有效地运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如何把握好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及其效率效果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恰是本文的初衷。

[关键词]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 风险应对

一、风险的定义、分类和风险评估的定义

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对风险进行管理。但是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当进行风险识别时,最常见的一个错误就是把不是风险的事物误认为是风险。很显然,如果风险管理过程的这一早先步骤失败了,接下来的步骤就会注定要失败,风险管理也就不可能产生效果。因此,确保风险识别这一步骤能够识别出真正的风险是至关重要的。下文分别对风险管理中的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企业风险管理的效率做阐述。

1.风险和不确定性

很多人在理解风险时,往往会把风险(risk)和不确定性(uncertainty)相混淆。事实上,风险与不确定性并不相同,那么它们之间的联系何在呢?关键是要认识到,风险的定义只能与目标相联系。风险的最简单的定义是“起作用的不确定性”,它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它能够影响一个或多个目标。风险并不是存在于真空中,因此我们需要定义什么“处于风险之中”(at risk),也就是说,如果风险发生的话,什么目标将会受到影响。因此,风险的一个更加完整的定义是“能够影响一个或多个目标的不确定性”。这个定义使我们认识到,有些不确定性与目标并不相关,它们应该被排除在风险管理过程之外。

风险与目标之间的联系也可以帮助我们识别不同级别的风险,它们是基于组织中存在的不同层次的目标。从风险的概念“能够影响目标的不确定性”来看,我们可以提出另外一个问题DD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有些不确定性的发生会使得我们达到目标更加困难(即威胁),而有些不确定性事件的发生则会帮助我们达到目标(即机会)。当我们进行风险识别时,不仅要看到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也需要看到不确定性的正面影响。有效的风险管理要求识别出真正的风险,即“能够对一个或多个目标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的不确定性”。

2.风险的分类

(1)根据风险的效应划分,可以把风险分为:①系统风险:在同一体位阶段观察时,风险效应无法抵消的风险或不可分散的风险。②非系统风险:在同一体位阶段观察时,风险效应能够抵消的风险或可分散的风险。

(2)根据风险暴露体性质划分,可以把风险分为:①实质资产风险:不动产与非财务性动产可能遭受的风险,表现为毁损或贬值。②财务资产风险:财务性资产可能遭受的风险,如利率波动或股票跌价。③责任暴露风险:因法律上的侵权或违约导致第三人蒙受损失。④人力资源风险:如公司员工因伤病死亡导致公司生产力衰退或其他非安全的风险。

3.全面风险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是指用系统的、动态的方法进行风险控制,以减少业务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它不仅使各层次的管理者建立风险意识,重视风险问题,防范于未然,而且在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形成一个前后连贯的管理过程。也即全面组织有效措施对项目全过程的全部风险实施全方位管理。

4.风险评估定义

风险评估,是指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把企业风险评估过程分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三个步骤。风险辨识是识别企业面临的风险,并将风险归类;风险分析是将识别出的风险放进统一的模型中进行分析处理,进一步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包括风险对企业目标实现的可能影响、这些风险物化的多重情境分析和统计特性、可能的影响因素和方式;风险评价是评价风险对企业目标的影响,企业影响最大的风险将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点。

二、企业进行风险评估的

许多研究表明企业的生命周期的长短与企业对风险的把握呈高度正相关性。国外统计资料表明:在正常年份宣布破产的企业数量约占企业总数的1%。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清水刚通过研究发现,18到1982年的10次总资产排名前100家的上市公司中,企业平均寿命为25年。1983年壳牌石油公司的一项调查发现,1970年名列《财富》杂志500家大企业排行榜的公司,有三分之一已经销声匿迹。

由上述不难发现,企业有必要而且必须有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才能生存、发展和壮大。在当前的激烈竞争中,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是否具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是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强弱的表征之一。要推行全面风险管理,第一步应从风险评估着手,因为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起始阶段。

三、风险评估程序

风险评估一般应当按照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等程序进行。目标设定是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的前提。企业应当按照战略目标,设定相关的经营目标、财务报告目标、合规性目标与资产安全完整目标,并根据设定的目标合理确定企业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具体业务层次上的可接受的风险水平。

四、企业风险识别的有关方法

在评估风险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评估技术,评估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频繁度,风险事件的潜在影响及其成本的高低,最后绘制一张风险图。评估风险事件的方法有很多,但不同方法共同的目标都是找出组织信息资产面临的风险及其影响,以及目前安全水平与组织安全需求之间的差距。

1.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

组织可以采用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来找出目前的安全状况和基线安全标准之间的差距。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又称作经验方法,它牵涉到对来自类似组织(包括规模、商务目标和市场等)的“最佳惯例”的重用,适合一般性的信息安全社团,组织不需要付出很多精力、时间和资源,只要通过多种途径采集相关信息,识别组织的风险所在和当前的安全措施,与特定的标准或最佳惯例进行比较,从中找出不符合的地方,并按照标准或最佳惯例的推荐选择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消减和控制风险的目的。

2.基于模型的分析方法

1月,由希腊、德国、英国、挪威等国的多家商业公司和研究机构共同组织开发了一个名为CORAS的项目,即Platform for Risk Analysis of Security Critical Systems。该项目的目的是开发一个基于面向对象建模特别是UML 技术的风险评估框架,它的评估对象是对安全要求很高的一般性的系统,特别是IT 系统的安全。CORAS考虑到技术、人员,以及所有与组织安全相关的方面,通过CORAS风险评估,组织可以定义、获取并维护IT 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抗抵赖性、可追溯性、真实性和可靠性。与传统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类似,CORAS风险评估沿用了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并处理风险这样的过程,但其度量风险的方法则完全不同,所有的分析过程都是基于面向对象的模型来进行的。CORAS的优点在于:提高了对安全相关特性描述的精确性,改善了分析结果的质量;图形化的建模机制便于沟通,减少了理解上的偏差;加强了不同评估方法互操作的效率等等。

3.定量分析

进行详细风险分析时,除了可以使用基于知识的评估方法外,最传统的还是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方法的思想很明确:对构成风险的各个要素和潜在损失的水平赋予数值或货币金额,当度量风险的所有要素(资产价值、威胁频率、弱点利用程度、安全措施的效率和成本等)都被赋值,风险评估的整个过程和结果就都可以被量化了。简单说,定量分析就是试图从数字上对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的一种方法。定量风险分析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

暴露因子(Exposure Factor,EF)DD特定威胁对特定资产造成损失的百分比,或者说损失的.程度。

单一损失期望(Single Loss Expectancy,SLE)DD或者称作SOC(Single Occurrence Costs),即特定威胁可能造成的潜在损失总量。

年度发生率(Annualized Rate of Occurrence,ARO)DD即威胁在一年内估计会发生的频率。

年度损失期望(Annualized Loss Expectancy,ALE)DD或者称作EAC(Estimated Annual Cost),表示特定资产在一年内遭受损失的预期值。

理论上讲,通过定量分析可以对安全风险进行准确的分级,但这有个前提,那就是可供参考的数据指标是准确的,事实上,在信息系统日益复杂多变的今天,定量分析所依据的数据的可靠性是很难保证的,再加上数据统计缺乏长期性,计算过程又极易出错,这就给分析的细化带来了很大困难,所以,目前的信息安全风险分析,采用定量分析或者纯定量分析方法的已经比较少了。

4.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方法是目前采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往往需要凭借分析者的经验和直觉,或者业界的标准和惯例,为风险管理诸要素(资产价值,威胁的可能性,弱点被利用的容易度,现有控制措施的效力等)的大小或高低程度定性分级,例如“高”、“中”、“低”三级。定性分析的操作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包括小组讨论(例如Delphi方法)、检查列表(Checklist)、问卷(Questionnaire)、人员访谈(Interview)、调查(Survey)等。定性分析操作起来相对容易,但也可能因为操作者经验和直觉的偏差而使分析结果失准。

与定量分析相比较,定性分析的准确性稍好但精确性不够,定量分析则相反;定性分析没有定量分析那样繁多的计算负担,但却要求分析者具备一定的经验和能力;定量分析依赖大量的统计数据,而定性分析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定性分析较为主观,定量分析基于客观;此外,定量分析的结果很直观,容易理解,而定性分析的结果则很难有统一的解释。组织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方法。

五、风险应对

在评估了相关的风险之后,管理当局就要确定如何应对。应对包括风险回避、降低、分担和承受。在考虑应对的过程中,管理当局评估对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的效果,以及成本效益,选择能够使剩余风险处于期望的风险容限以内的应对。管理当局识别所有可能存在的机会,从主体范围或组合的角度去认识风险,以确定总体剩余风险是否在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

风险应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回避(avoidance)风险,或称避免风险即指退出会产生风险的活动。风险回避可能包括退出一条产品线、拒绝向一个新的地区市场拓展,或者卖掉一个分部。

降低(reduction)风险,或称控制风险即指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的可能性或影响,或者同时降低两者。它几乎涉及各种日常的经营决策。

分担(sharing)风险,或称分散与转移风险即指通过转移来降低风险的可能性或影响,或者分担一部分风险。常见的技术包括购买保险产品、从事避险交易(hedging transactions)或外包一项业务活动。

承受(acceptance)风险,或称正面承担风险即指不采取任何措施去干预风险的可能性或影响。

在采取任何应对之前,必须对可能的应对方案进行评价。分析固有风险和评价应对的木的在于使剩余风险水平与主体的风险容限相协调。

六、风险应对效率评价

要对风险应对的效率效果进行评价,这是对管理当局所做出应对的综合效果的一种检测手段。主要方法是评估成本与效益。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总是有约束的,因而主体必须考虑备选风险应对方案的相关成本与效益。企业风险管理要求从整个主体范围或组合的角度去考虑风险。综合权衡之下,采取最为有效的策略,即投入产出最优化方案去应对企业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方红星 王宏译:(美)COSO制定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企业内部控制规范DD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

[3]孟 焰 潘秀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研究

[4]郑洪涛:企业风险管理:全面风险评估与对策

[5]吴水澎 陈汉文 邵贤弟: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会计研究,.5

[6]朱荣恩 应 唯 袁 敏: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会计研究,2003.8

篇9:寿险公司资产管理笔试题

1.寿险公司资产管理的实质是对寿险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各资产项目的( )进行计划、安排和控制,

A.资金成本

B.总量结构

C.安全性

D.流动性

(答案:B.总量结构;第 1 页)

2.从资产管理的角度来看, 20 世纪90 年代日本寿险公司经营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在高利率与资产价格高涨时期,大举配置了有价证券与不动产等高风险资产,从而在经济衰退、资产价格下跌时遭受了严重的资产损失,并导致巨额利差损。( )

A.是

B.否

(答案:A.是;第 4 页)

3.国内寿险公司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所形成的利差损问题,在近年来利率水平持续上升的情形下,将可能大为缓解。关于这种判断,主要根据是( )。

A.早期的高利率保单已经到期

B.恶性市场竞争已经消失

C.资产收益水平上升

D.新增保单的定价利率持续下降

(答案:C.资产收益水平上升;第 7-8 页)

4.QDII 的含义是指是( )。

A.合格的境内投资者

B.合格的`境外投资者

C.信托投资基金

D.海外基金

(答案:A.合格的境内投资者;第 1 页)

5.关于寿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与运用,论述正确的是( )。

① 通常而言,寿险公司的负债是其资金的主要来源

② 保费收入是寿险公司的主要资产项目

③ 所有资金都是可运用资金

④ 可运用资金具有返还性、分散性、长期性、增值性等特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答案:B.①④;第 15页)

6.通常,在市场利率上升时,客户退保事件或保单失效率将增加,这主要是因为( ),

A.客户因面临更高收益的投资机会而退保

B.客户因市场利率相比保单定价利率偏低而退保

C.寿险公司因资金压力上升而终止保单

D.寿险公司选择高收益投资而终止保单

(答案:A.客户因面临更高收益的投资机会而退保;第 18-19 页)

7.我国寿险业的发展对资产管理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

① 寿险业务的市场扩张带动了资产规模与可运用资金的快速增长

② 产品结构的丰富增加了资产管理中对更多风险类型的考虑

③ 市场竞争格局向垄断经营靠近,降低了经营费用,缓解了资产收益压力

④ 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对资产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①②④;第 21-24 页)

8.在资产管理中评估与控制 C1 风险,即资产违约贬值风险,需要审慎的投资分析与信用分析。这表明寿险公司需要在( )方面采取有效的行动。

A.客户选择

B.投资规模

C.投资组合

D.保单定价

(答案:C.投资组合;第 29-30 页)

9.寿险公司资产管理中所涉及的资产类型都属于金融资产。( )

A.是

B.否

(答案:B.否;第 35 页)

10.国外寿险公司通常将大部分资金投资于长期债券,主要是考虑到( )。

A.与长期、固定利率的负债相匹配

B.提高资产收益率

C.提高资产流动性

D.满足监管要求

(答案:A.与长期、固定利率的负债相匹配;第 37 页)

篇10:现金流量提升资金管理效益探讨论文

现金流量提升资金管理效益探讨论文

摘要:现金流量表是结合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相关内容,综合反映单位在经营、投资和筹资过程中现金流入与流出的状况。现金流量表弥补了资产负债和损益表信息量的不足,以现金流量表作为分析工具,可以获取更为丰富的财务综合信息,用于判断一个单位清偿债务的能力和生存、发展的能力。基于现金流量的视角分析评估单位的收益质量、经营状况可以理清单位的资金供应、使用及需求的状况。引导单位以现金流入为基点,多渠道、多层面促进现金持续流入,在现金流出环节采用多维度的策略统筹资金的调度、筹集与使用,改善资金状况和经营管理能力,降低资金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升资金管理的效益。

关键词:现金流量分析;资金管理;效益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单位在一定时期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动态状况的报表。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共同构成经济体财务报告的主体,现金流量表的信息又结合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相关内容,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支出等会计要素进行整合与调整后反映的单位在经营、投资和筹资过程中现金流入与流出。现金流量表弥补了资产负债和损益表信息量的不足,它概括反映了单位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现金流入流出的影响。以现金流量表作为分析工具,可以用于判断一个单位清偿债务的能力和生存、发展的能力。通过现金流量表分析可以获取更为丰富的财务综合信息,从现金流量的视点与角度对单位财务、资金及经营状况进行评估、研究与分析,有利于理清单位的资金供应、使用及需求的状况;有利于统筹资金的调度、筹集与使用,改善资金状况和经营管理能力,提升资金管理的效益。

一、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分析是通过对现金流量表及其相关信息进行的梳理、整合,从而产生的对单位的财务状况、偿债能力和运营能力更为准确、丰富的认识,以便为单位进一步完善运营方式、提升资金管理效益提供依据和解决的方案。

(一)通过分析经营活动中的现金净流入,评估单位的收益质量

一个正常经营的单位在创造利润的同时,必须伴随现金收益的实现,这是单位得以持续经营的基本前提,表现在现金流量表中就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与流出。单位的现金流量表中所反映的现金流入、流出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而损益表中净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算出来的,因此现金净流入与净利润无论在内涵上还是在数额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二者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一点从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过程中就可以得到十分准确的解读:现金流量表中经济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或流出的计算是以当期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或主营业务成本为基础,将其从权责发生制口径通过调整与之关联的应收、应付、预收、预付、存货科目的变动情况而转化为收付实现制口径的。经济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当期实现了现金入账的财务净收益。由此可见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净流量所反映的经济内涵比损益表中净利润更具有实际的意义,通过对现金流量和净利润的比较分析,可以对收益的质量做出更为实用和客观的评价。

(二)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各类活动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评估单位的经营状况

现金流量表是将单位的经济活动划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与筹资活动三个领域来反映其产生现金流的能力,通过现金流量表及其他财务信息,可以分析企业未来获取或支付现金的能力。因此现金流量表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单位经营是否健康的信息。对于一般的单位来说,其经营关注的重心应当是经营活动所能带来的现金净流入的能力,因为这是其主营业务,而投资活动带来的现金净流入,是其运用资金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是以该单位充裕的资金为前提的。如果一个单位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持续为净流出,单位总体现金流量的平衡是通过筹资方式产生的现金流入来维持,而通过筹资渠道筹得资金,从本期现金流量表中反映为现金流入,但却意味着未来偿还时必然会体现现金流出。这就给该单位的经营状况提出了一个警示:这个单位运用其经济资源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较弱,从长期来看可能存在无法维持正常现金流的情况,必须尽快调整经营策略、改善经营状况。

(三)通过分析对现金流量财务比率,评估单位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现金流量的财务比率分析是通过计算现金流量表中的特定信息与不同类别,但有一定依存关系的财务报表数据之间的比例,反映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例如:现金流动比率(现金+现金等价物/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总额)等。现金流量的财务比率分析可以实现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信息的融汇和有机的整合,从而揭示它们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现金流量的财务比率分析可以从流动性比率分析、偿债能力比率分析、资本支出能力比率分析和获利能力比率分析反映单位的资产流动情况、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状况。从现金流和财务收益、资产状况等多角度、多层面进行梳理、研究,从而对单位未来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做出更可靠、更稳健的评价。

二、以优化现金流为出发点合理规划、统筹安排,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可以找到经济体经济业务运行的一定规律,从而资金的需求、流向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合理调配、组合,帮助单位的有限资金实现有计划、有目标的统筹安排与合理使用。

(一)以现金流入为基点,多渠道、多层面促进现金持续流入,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1.强化结算环节的管理,采取多种方式确保销售实现及时、足额的现金流入。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销售的形式也呈现出多样性,但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销售,款项的现金流入才是销售的最终实现。因此单位对此不仅在数量而且在时效上都是有要求和预期的。一般情况下,各单位都会制定比较详尽的销售款回收考核制度,以责任到人的方式确保款项的及时足额到账,但是这样的举措对于用户具有较强话语权的行业或市场的状况下,所起到的作用是相对有限的。为了促进现金流入,可以引入客户支付状况与销售价格相关联的信用销售管理体系,刺激和引导用户积极主动地支付款项,从而实现单位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例如根据销售方的经营策略、产品或服务的销售成本等因素,综合测算出针对不同付款周期的价格政策,付款的周期越短价格越优惠,反之付款周期长,则要为此支付相对高昂的产品价格。这样就将销售价格与支付周期有效地结合起来,买方在明确付款周期与成本密切相关的前提下,从降低成本的角度而言,会采取及时或者提前结算支付的策略。这样就实现了购买方降低成本、销售方尽快回笼资金及时地、有计划地实现现金流入的`双赢的局面。同时也可以为一些不良的销售债权的催收提供了较为客观的参照和洽商的空间。减少资金在往来款项上的沉淀,加速周转、降低销售和财务风险,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2.从加强应收账款结算的角度,采取有区别的个性化策略,稳定现金流入。在实现销售的同时,就伴随着应收账款的产生和确认,已实现的销售收入能否在当期表达为现金流入在很大程度上与应收账款是否可以及时回收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成为影响单位现金流的重要因素,必须强化对应收账款账期与回收状况的管理,针对不同单位和业务的特点对应收账款进行甄别、分类,并根据分类情况进行细化分析,必要的时候追溯账款形成的来龙去脉,理清头绪、找准催收的突破口和关键节点。例如:以应收账款数量进行分类,按照重要性的原则,对于欠账数额大、份额高的债务人要予以重视,加大催收的力度;以应收账款账龄进行分类,按照谨慎性原则,账龄长的应收账款发生坏账可能性大,应采取必要措施避免产生账龄长的应收账款;以应收账款债务人与单位合作的关联度进行分类,在维护重要性客户的同时关注应收账款的账期和款项的及时回收。针对不同的应收账款的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不同的催收策略和方式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回收效果。通过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可以完善和强化销售业绩的最终完成,减少或有坏账损失的形成,实现现金流入,也能够保证单位的经营活动中拥有持续、稳定的现金流。

3.从推进预收账款销售、开发现金流入的角度,促进现金在销售过程之初的流入与沉淀。预收账款销售是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交易发生之前预先实现现金流入的销售。它是在运营过程中占用买方资金进行周转的经营方式,可以带给销售方充足的现金流和一定量的资金沉淀,既在确保了现金的足额,同时在流入的时间节点上也优于常规的销售,为销售方的资金安排、规划和使用提供了极大的运作空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省筹资成本、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在一般服务行业以预存资金作为结算前提的销售,往往是将客户预存资金的额度与销售方提供的销售折让密切关联的,例如大多数的服务行业以消费者预购消费金额的方式进行服务项目的营销,预购的消费金额越高,可以得到的销售折让越高,从而吸引消费者预存尽可能多的资金以换取价格的优惠,从现金流量的角度来看是以现金流入数量在一定范围的减少来换取现金流入时间的提前。在一些特殊的服务行业以医疗机构为例,患者预存资金的额度与医疗机构提供的价格之间并不产生任何的关联,从现金流量的角度来看是现金流入的期间有所提前,但是现金流入数量并不会减少;

医疗机构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方式,其前提是患者须在诊疗卡中预存一定的资金,在诊疗的过程中所有的检查、诊断、治疗和配药的环节无需逐次交费结算,而是在诊疗卡中划转、核减预存款,患者只需在离开医院的时候一并打印票据实现结算,对于不需要票据的患者这一步骤也可以省略,这样就大大方便了患者,减少了每个诊疗环节都必须往返于结算收费窗口的麻烦。对患者而言为了诊疗顺畅、划转成功,必须保证诊疗卡的预存款中余额充足;对于医疗机构则是从患者开通诊疗卡到续存的过程就是不断的现金流入的过程。由于诊疗卡的便利,许多患者都会选择保留诊疗卡长期使用,这样每张诊疗卡中剩余的预存款在其存续期间内是沉淀在医疗机构的,这种新的结算方式与原本窗口按次缴费的结算方式相比,既提前流入了现金,也实现了现金流入数额的增加,帮助医疗机构构建了一条新的无成本的资金来源渠道,对医疗机构更加有效地调配和使用资金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目前方兴未艾的共享经济运营模式,也是基于以预存资金作为结算的销售方式,以共享单车为例,消费者想要取得骑行共享单车的权利,必须先预存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从现金流的角度来看,对于共享单车的经营方而言,当所有的消费者签约并预存保证金时,就实现了现金流入,同时根据规则这部分流入的现金基本上可以相对稳定地、较为长期地在经营方留存、使用。经营方在很短的时间内一次性地实现甚至是超额地实现了当初的投资额现金流入,而这部分的现金流入形成了经营方无融资成本、可长期周转使用的资金来源。从共享单车的运营模式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现金流在投资及资本运作中神奇的作用,也为我们从现金流的角度了解和分析不同的营销策略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题材和更加广阔的视角。

(二)从现金流出的环节降低资金使用成本,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1.主动构建信誉体系,创造优惠的支付条件。支付购进货物或接受服务的款项是经济业务活动中的重要的环节和组成部分,是单位履行经济合同、承担交易责任的体现,同时也是单位现金流出的主要构成。在常规的购销业务过程中,款项支付的条件的经购销双方洽商约定的,一般情况下商品所有权的让渡或服务使用权的取得是以购买方将等额的货币资金的所有权转移到销售方为前提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交易及支付条件和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以信用为前提赊销已广泛被接受和应用,购进款项支付条件的优惠程度一方面取决于购销市场是买方与卖方谁享有更强的主导权,另一方面也与购进方的市场信誉度密切相关。良好的信誉度可以为单位带来更为优惠的支付条件,这在现金流的视角来看,可以实现现金流在时间上、数量上延后的、少量的分次流出,从而给予了买方资金调度上极大的空间,甚至可以直接避免发生筹资成本,在一定意义上,信誉不仅是单位的无形资产,还可以带来实实在在的有形收益。

2.充分运用金融工具,以较少的资金成本带动支付的实现。在单位出现大额款项需要支付,同时可动用的现金并不充裕的时候,为了能够尽量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缓解面临的周转困局,可以充分利用金融机构的支付工具和金融产品,在与卖方协商一致的情况下,既能满足卖方及时回笼资金的需求、同时又在较少的费用成本的前提下,实现资金的流动、维护单位的市场信誉。例如当单位账面暂时并没有足够的资金兑付款项时,可以向金融机构申请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和手续费,办理银行承兑汇票,卖方可以得到由银行签发的有一定承兑期间的汇票,卖方可以选择立即贴现或到期承兑以结清全部款项,实现了货款的回笼、现金流入;对单位而言,在一定期间内以一定量的现金和成本取得了短期资金流转的空间,维持了自身现金流的平稳。此外还有应收账款质押、应付账款保理等金融服务,无论从买方还是卖方均可以实现现金的流入,从而缓解资金周转和支付的压力。

3.强化精细化管理,加速资金周转实现现金流入与流出的对接。货物的购进或生产与销售既是单位经营的过程也是其现金流出与流入的过程,如果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在销售与购进或生产数量一致的条件下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是可以相对应流动,而不必占用更多的资金的。从这个角度分析,单位的库存货物越多、库存时间越长,会带来单位的现金流的流入小于流出,造成其资金沉淀在库存货物上,从而影响其资金的周转并削弱其盈利的能力。因此为了尽可能地保障单位的在一定阶段现金流入与流出的对等与平衡,加速资金的周转、减少资金占用,应当强化精细化管理,实现销售与购进的实时对接、减少库存的积压,实现现金流入与流出的对接和运行的流畅和持续。在另一层面上,经营过程中的费用支出也是现金流出的组成部分,强化精细化管理通过减少经营过程中的费用支出总量或单位产品所负担的费用支出的方式,也是能够实现现金净流入、提高效益的有效策略。现金流量表是将在期间状态下损益表中的经营收益与成本支出与时点状态下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情况相结合的财务报表,是综合反映单位现金流动状况的信息载体,通过对现金流量的分析,可以理清影响其现金流动的因素,无论是采取措施增加现金流入还是挖掘潜力减少现金流出,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障单位保有足量的资金运营和发展。可以在经营活动中通过有效的运营策略实现尽可能多的现金净流入,依托自身的运营及资本运作实现投资和再发展,尽量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减少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出,从优化现金流的角度实现资金管理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世忠.财务报表分析[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王建芳.浅谈现金流量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外资,(03).

篇11:公司风险管理工作计划

公司风险管理工作计划

为了公司的风险管理,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保证公司安全、稳健运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在与公司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和企业价值观匹配的前提下,在《东方商务管理有限公司五年战略发展规划》的指导下,根据本部门的职责和岗位职责,制定本会计年度内和下半年工作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风险控制管理体系和流程,目标就是初步建立风险管理体系,预防和降低公司的风险。在8月份,草拟好风险控制管理制度,并报上层审议;规范投资管理操作流程和风险控制流程,在投资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政策风险等方面的控制流程有系统总结并成文,征求意见并修改;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规范、重大风险预警制度。

二是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特别是与公司项目相关的新的法律、法规,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可以通过网络或书本的途径,也可以在领导的带领下,每个月有一两次部门的学习、交流会议。开展学习经验的研讨会,学习优秀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提高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是落实部门岗位职能,明确专人负责的可能风险范围;收集风险管理的初始信息,每月清理查找存在风险的事项,并进行风险评估;监督各部门按流程规定执行,加强日常的风险监督;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四是做好与公司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当各部门开展项目讨论时,通知风险控制部参与进来,要积极参加,从公司利益出发,献计献策,争取公司利益最大化。每个月一次对每个部门的项目作个衔接,对其中有可能涉及到的风险提出一些意见,并作总结。

五是对合同的.审核要做到事前准备,规避合同风险,对招商部门丹尼斯的项目在合同签订前要对相关项目做些调查,并从网上学习同类项目涉及公司利益的重要条款,对一些风险点做到心中有数,并把意见与招商部沟通,做好应对措施,以免陷入被动。并且按照规定流程办理相关法律事务。

六是部门的人员要工作认真负责,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的积极性、自觉性和执行力。培养对公司的忠诚度和职业操守的品格。

希望在下半年,新成立的风险控制部将在公司领导的指挥下,认清形势、明确部门职能、创新工作方式,以规避公司经营风险为目标,努力完成部门各项工作计划,为公司发展迈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篇12:寿险公司成长阶段性战略论文

寿险公司成长阶段性战略论文

一、创建期战略:以生存目标为决策核心

“创业生存期”是每一个寿险公司发展历程中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正确认清创业生存期的管理内涵和经营关键,科学而艺术地把握创业生存期的经营重点和经营节奏,是关系公司能否立足的大事。

(一)建立行业视野,为未来的发展夯实基础。决策的第一步是要认清形式,明晰自己的起点,要反复理清自己现在究竟在哪里?要到哪里去?怎样分步骤并有效地实现自己的使命及目标?只有从认识上解决了这些问题,在工作中才会不浮躁,才能够抵挡住外界的短期诱惑,才会在一个更高的、更坚实的平台上稳步发展。同时,要注意到这个阶段的主要使命是为“未来”作铺垫。因此,发展伊始,一定要树立高远的标准,要建立“行业视野”,以行业高标准来布局谋篇,以现代企业管理的根本准则来设计公司经营管理的发展蓝图,从大处和长远发展着眼,从小处着手。

(二)明确发展业务是创业生存期的首要任务。没有一定的业务量,公司就谈不上以后的发展,应该紧紧围绕做大业务量这个核心,充分调动人、财、物等资源建立高效的运营体系。由于是经营初期,各个方面都处于创建阶段,因此,在这一时期,必须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培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畏艰难的创业思想,树立“自给自足,丰衣足食”的理念,并以此逐步发展成为公司的文化。

(三)依据发展业务这个主题,从“队伍、架构、制度”三大基本要素出发来构建体系化的管理平台。队伍建设要从公司的“生存、成长、发展”整个过程来考虑。明确什么样的事需要什么样的人来完成?如何实现人才匹配?怎样合理解决当前和未来队伍建设标准的冲突问题?怎样实现“当前”与“未来”发展的对接?未来的人才梯队如何在变革中转轨及搭建?

搭建公司的组织架构要坚持“简便、直接、高效”的原则,每一个部门的人员都应具有“上马为将,下马为兵”的能力,减少中间环节的效率损失和过程效率损失,中高层管理者要直接进行具体的工作操作,实现管理工作的一步到位。

建立规范的管理流程和管理程序制度,确立以制度为共同的行为准则,做到按规章办事,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员工和每一件事情,避免任何个人的主观臆断,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规范的管理格局。

(四)强化队伍塑造。由于寿险业务的特殊性,业务量的稳定增长有赖于一支稳定而有效率的队伍。因此,要努力塑造员工对本公司的“忠诚度”、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同事之间的“和谐性”。

所谓忠诚度就是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培养员工热爱公司、同舟共济、克服浮躁情绪、发展事业的定力。例如可以通过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公司发展目标的趋同化过程,稳定一批核心骨干,并通过核心骨干的示范作用带动全员形成健康向上的事业团队。

良好的职业习惯包括职业精神、团结精神、学习精神、主人翁精神,更重要的是良好的执行能力和懂行规能力,能够将工作做到极致,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把事做正确。

和谐性就是员工要学会合作、协调、包容,要有宽广的胸怀,具备将工作和生活分开,简单和谐工作的能力。

(五)管理好基本经营单位。创业生存期,一切都处在不稳定状态,不可预知的突发事件很多,管理流程和管理秩序尚处在不断试验和建立期。作为管理者必须做到下抓两级,直接将管理的触角延伸到经营单元,直接管理。从管理手段看,这一做法似乎违背了层级管理的原则,但在这一时期只有如此,才能克服“人人负责,人人不负责”的散漫状态。可以说,这是创业生存期特殊而有效的管理手段。

(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创业生存期,环境至关重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也就是经营“造势”。这一工作做得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将来发展的空间大小。外部环境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参与到当地社会事务之中,树立公司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与当地政府及监管机构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政府和监管机构的支持,为公司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二是积极协调与同业的关系,倡导行业“共生共荣”的理念,与同业建立良好的关系,得到同业的支持与理解,“化敌为友”。

(七)树立公司的品牌。通过优质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培养忠诚客户;通过“客户永远是对的”的经营理念,树立公司良好口碑;通过便捷优质的理赔服务,扩大公司的市场影响力;通过让客户享受公司的经营成果,建立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共同利益机制,为公司发展赢得长久的客户。

二、品牌经营期决策:战略转变

经过初期的业务大量发展之后,公司有一定原始积累,经营过程进入了品牌经营阶段,这一阶段不同于“创业生存期”,有了新的特点,公司应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新的理念,实行经营决策上的战略转变,重点应在以下六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经营格局的规划。经营格局即经营的未来版图。管理者在公司实现业务快速发展、做实公司基础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市场洞察和判断,确定公司在业务发展、财务经营、资源配置、风险管控、机构建设、品牌文化等方面的经营格局,只有明确了这样的目标,才能做到纲举目张。

(二)打造公司的`独特文化。这一时期应将管理制度升华成企业文化,将员工的正确行为习惯升华为全员的行为标准和价值判断标准,用文化来经营公司。文化塑造主要体现在“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四个方面。

在制度文化方面,应根据公司发展的阶段特征,用扬弃的态度对已有的规章制度进行系统梳理,通过变革和创新,制定适合新的发展阶段的规章制度。

在行为文化方面,通过进一步的规范和标准化,对员工的工作习惯、态度、职责、流程等方面进行约束和引导,形成衔接有序、运行高效的运营秩序和管理流程。

在精神文化方面,倡导“岗位责任文化”,建立公正、公平、向上的职业生涯氛围,让每位员工头顶上都有一片蓝天。

在物质文化方面,通过公司的快速发展为员工提供在行业具有竞争力的薪资福利;通过公司实力建立品牌形象,以“百年老店”为己任。物质文化的核心在提高对员工和客户对公司的依存度,形成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突出主业。突出主业就是要解决寿险公司长期经营发展靠什么以及永续经营及综合竞争力的问题。重点发展个人业务是寿险公司经营的主题。在重点发展个人业务的同时,还要高效发展团体业务和银行代理业务。个人业务的发展要抵挡住市场的诱惑,做好基础管理和基础训练工作,将组织发展与业务品质作为个人业务发展的两个轮子一起抓。

(四)系统运作。主要体现在“标准化行动、体系化联动、系统化推动”的管理行为上。公司一定要提高“执政能力”,中心支公司一定要提高“执行能力”。公司必须建立市场开拓能力、统筹规划能力、资源配置能力、文化经营能力、综合管控能力、系统运营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品牌提升能力、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及机构管理能力。

(五)抓好人才升级。主要围绕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和人才的标准化问题。实现永续经营必须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必须要推动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作为员工和部门要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变革创新,不断用最成果武装员工和干部的头脑。

在人才标准化问题上,要着重明确在新的发展阶段,人才必须具备哪些标准和条件。要系统进行工作岗位的分析和评价,确定岗位人才的基本标准和提升标准。建立公司员工在职培训的长远规划,对全体员工分课题、分主题、分阶段、分层级进行系统培训,不断开发员工潜能,提高全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实现人才升级。

(六)管理范式的变革。管理范式主要体现在“运营流程、组织架构、管理评估”三个层面。在运营流程方面围绕“分工协作、扁平化运作、垂直化管控”的原则,以提高公司的整体执行能力作为主要指标;在组织架构方面,遵循“层级管理、责任上收”的原则,设定不同层级的管理权限和管理职责,明确组织系统的管理程序,对组织流转的顺序、效率、时限、职责进行横向、纵向界定;在管理评估方面,以价值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发展为指标,以效率为标准,以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为落脚点。

三、创新发展期决策:能力的提升

当公司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之后,要进一步做强做大,就要不断用市场标准来对行业进行思想的引领、品牌的引领,创新行业标准。要实现这个目标,公司要重点实现以下能力的提升。

(一)哲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在公司经营过程中,要把哲学思维能力融人到市场环境中,看透事物的本质,善于不断将危机变为机遇。客观辩证的分析发展的历史机遇和内外部环境,用“实事求是”的哲学工具,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制定公司在引领行业期的发展战略和具体措施。

(二)组织学习能力的提升。公司团队的学习能力体现在主要管理层的学习意识,特别是核心管理层的学习能力、传授知识的能力能否不断超越企业发展的需要。组织学习能力实际上是团队的集体学习和创新能力,团队的每位成员是否都是创新学习的核心成果,组织学习能力实际上是管理心智的变革。

(三)组织变革能力的提升。企业是一个有机体,必须随着外界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组织变革能力直接体现了组织的应变能力、自我革新和自我发展能力,要在变革中创新发展机遇。在变化莫测的竞争环境中,组织能力是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组织变革的最终目标是要不断获得竞争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

(四)创造机会能力的提升。在引领区域行业期,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守住机遇。抢先市场一步,实质是创造机会。企业要发展就不能封闭坐等,必须善于识别机会,善于抓住企业发展的每一次历史机遇。作为寿险公司,一定要紧紧抓住区域市场的发展机遇,主动创造发展机会,抢先一步,加快发展。

(五)需求挖掘能力的提升。需求挖掘能力是体现以客户为导向的专业能力。要细分客户,做好客户的深度开发和挖掘工作,不断深化客户关系,不断提供增值服务,并通过对客户的增值服务不断深化和延长公司的增值链。

(六)创新文化能力的提升。创新文化能力主要体现在公司经营哲学的创新上,要不断吸收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吸收其营养并生成公司自身的独特文化。

寿险公司虽然从初创期到稳定期,经历了三个经营发展阶段,但是三个阶段的总方向与总目标是一致的,如何从战略、全局的角度,在总的发展目标的引领下,依据各阶段的特征实施不同的经营策略,是一家寿险公司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

寿险产品风险管理论文

QDII产品汇率风险管理论文

本科论文结论范文

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Photoshop软件在印章检验中的运用研究论文

韩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试论河南省高中女教师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论文

林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浅析准则变动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盈余管理论文

关系视角的营销渠道洽理机制研究论文

讨论寿险公司现金流量的风险及其管理论文
《讨论寿险公司现金流量的风险及其管理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讨论寿险公司现金流量的风险及其管理论文(共12篇)】相关文章:

保险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022-09-24

我国职工参与公司管理制度研究2022-09-04

关于编导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022-05-06

求理财规划方案2023-02-25

高级会计师个人工作总结2022-12-31

经济师个人年度工作总结2023-03-19

寿险演讲稿2022-05-06

市场营销专业mba论文选题2023-03-02

企业股权转让分析的论文2023-03-09

论发展产险营销的紧迫性和可行性论文2022-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