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理论在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时间:2022-12-18 19:29:31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Z理论在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中的应用研究论文(合集6篇)由网友“粟米粥也也”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Z理论在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Z理论在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篇1:Z理论在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Z理论在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随着我国独立学院的不断发展,其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不断显现,如何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水平成为当前各独立学院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本文主要对当前Z理论在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应用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全面优化Z理论的应用,提升独立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1.引言

Z理论由美国管理学者威廉・大内于1981年提出,他认为美国的企业应结合本国的特点,向日本企业的管理方式学习,形成自己的一套管理方式。其精髓在于组织的成功离不开信任、微妙性和亲密关系,因此完全可以实行以坦白、开放、沟通为基本原则的参与式管理。在独立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Z理论能够为其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新的理念和方法,有助于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等。然而,目前Z理论的应用还存在诸多的问题。缺乏对Z理论的认识程度,缺乏有效的员工互动和交流,难以全面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缺乏有效的文化建设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Z理论在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应用。本文正是在对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Z理论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多个方面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进而完善其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2.Z理论在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对Z理论的认识

当前,Z理论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并确定了较大的成效。而独立学院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并没有有效的应用Z理论,其首要的问题就是对Z理论的认识不足。一方面,很多独立的管理层将Z理论视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方法,而与独立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没有太大的关系,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不注重采用Z理论的相关方法和理念进行相关的管理。另一方面,当前Z理论主要应用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很少有学者对其在独立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其实际的应用经验较少,独立学院在对其进行应用的过程中难以借鉴相关的经验,因此使其没有从根本上重视Z理论的应用价值,具体的应用也处于探索阶段,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2.2缺乏有效的员工互动交流

Z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过程中,要求企业必须要加强与员工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力,进而不断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目前,独立学院在应用Z理论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还缺乏与员工间的互动交流,使其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效。一方面,独立学院领导层与一般教师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上下级关系,基层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不能及时传达到领导层,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很多基层教育工作者的不满情绪较高,对整个人力资源管理造成了较大的难度。另一方面,在仅有的沟通中,沟通渠道流于形式化,广大教师的意见和建议难以得到必要的采纳,而且整个过程缺乏必要的反馈机制,使得Z理论在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其存在的难度依旧较大。

2.3没有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Z理论主要是从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建立适合于自身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目前,很多独立学院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还没有真正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因此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一方面,独立学院在制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过于重视管理的形式化,没有真正从独立学院发展的实际情况,尤其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等方面出发,使其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流于形式化,而Z理论的相关理念得不到有效的践行。另一方面,Z理论具有宏观的指导价值,在围观层面需要独立学院根据现实情况而定,当前在实施Z理论的独立学院中,大部分只是在形式上采用了Z理论的相关理念,而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大多数还是沿袭着传统的模式,没有全面综合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2.4缺乏有效的文化建设

从企业的角度而言,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具有完善的企业文化作为保证。当前,独立学院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还缺乏完善的文化作为保障。一方面,很多独立学院由于发展的压力较大,其将主要的精力集中于办学规模和扩大发展等方面,因此疏于在人力资源管理文化方面的建设,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独立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违背了Z理论的相关要求,进而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另一方面,如前所述,目前在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应用Z理论的成功经验较少,其对文化建设的需求较高,因此使得独立学院一直处于探索阶段,其传统的管理文化已经不适应Z理论的需求,所以其应用的难度较大。

3.Z理论在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应用的`对策建议

3.1提升对Z理论的认识度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理念和方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从现代商业企业的成功经验来看,要想实施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要首先更新相关的理念和方法,以此来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因此,独立学院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提升对Z理论的认识程度。一方面,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对独立学院的领导层进行相关的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Z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并使其在实际的工作中强化对Z理论的应用,营造出完善的Z理论应用氛围,以此完善其人力资源管理。另一方面,要充分吸收和借鉴一些成功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Z理论的经验,并充分结合独立学院自身的特点,对其进行有效的修正和完善,使其能够成为指导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理论和思想,以此完善其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3.2加强与员工的互动交流

Z理论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就是要求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强化与员工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以此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质量。因此,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在应用Z理论的过程中必须要全面加强与员工的互动交流。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沟通渠道机制,使得广大教师和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能够顺利传达到领导层,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对关键性的意见和建议进行采纳,采取群策群力的形式逐步提升对Z理论的应用,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果。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以双向沟通的形式提升上下级人员之间的交流,与教师和广大员工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交流关系,避免出现管理者的个人独断行为,保持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长久有效性,提升对Z理论的全面应用能力。

3.3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不管是企业还是独立学院,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全面严格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而这也是Z理论的重要要求之一。因此在独立学院应用Z理论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一方面,要本着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促进独立学院健康发展目标,对其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避免出现讳疾忌医的问题,全面审视各项管理措施,从事实出发进行有效的管理。另一方面,要从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出发,有效分析Z理论的相关要求和理念,根据独立学院未来的发展前景,从教师和广大工作者的现实需求出发,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充分发挥对其管理和激励作用,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以此通过Z理论的应用来完善独立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3.4加强管理文化建设

Z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应用需要有完善的文化作为基础和保障。因此,独立学院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Z理论的过程中要全面加强管理文化建设。一方面,要在独立学院内部营造出Z理论应用的氛围,在此基础上对广大教师和工作者进行Z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相关培训和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Z理论的重要性,提升对Z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应用的接受度,为其应用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文化来提升对Z理论的应用,通过在教师及员工招聘、选拔、激励、薪酬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建立其文化层面的保障,逐步建设独立学院独有的管理文化,形成良性的管理循环机制,以此完善Z理论在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总结

Z理论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独立学院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想建立其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必须要综合应用Z理论的相关理念和方法,但是目前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应用Z理论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从本文的研究来看,必须要从提升对Z理论的认识程度、加强与员工的互动交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加强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出发,在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有效应用Z理论,以此完善独立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促进独立学院的健康长期发展。

篇2:团体辅导技术在独立学院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团体辅导技术在独立学院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摘要:本研究采用生涯决定量表和成员评价量表考核团体辅导在独立学院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成员经过团体辅导之后其在职业生涯设计中更加了解自我,自信心增强,对职业生涯目标有更清晰的认识,以及生涯决策能力显著加强;实验组成员在团体辅导中成员投入程度较高,成员的满意度较高;团体辅导结束3个月后反馈结果表明,团体经验对实验组成员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因此,团体辅导对于独立学院学生生涯教育具有显著指导意义。

关键词:团体辅导 独立学院 生涯辅导团体辅导

引言

伴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攀升,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在这种新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其进行有效的系统的职业生涯设计引导,将对他们的奋斗目标、个性发展及综合素质方面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而在生涯规划教育中,有一种心理训练技术——团体辅导技术,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景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与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相对传统教学方法来说,团体辅导技术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第一、团体辅导技术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第二、可以丰富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内容与表现形式。第三、可以充分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第四、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求职就业心理。因此,积极探索团体辅导技术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丰富和拓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也对提高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实验组用广告招募的方式选取70名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大一学生。通过面谈排除明显心理问题者,然后从中随机抽取4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各20人。

对照组采用随机抽取的原则,从大一学生中随机抽取了男女生各20人,保证了对照组成员在数量和性别方面与实验组的一致性。

1.2研究工具

1.2.1生涯决定量表:本研究量表系以林香君(1992)修定,内部一致性高达0.960。该量表包括四因素:自我概念、自我信心、目标制定与达成、选择与矛盾。本量表共26题,以李克特(Like功五点量表方式作答,从「非常符合」到「非常不符合」,采反向计分,得分为5,4,3,2,1分。得分越高者,生涯定向程度愈低。

1.2.2团体成员自评量表:该量根据樊富民教授研究编制,表包括团体成员投入程度、团体成员满意度和团体成员对活动效果等方面的评价。

1.2.3自编团体追踪调查问卷。

1.3研究过程

1.3.1实施前测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接受生涯决定量表测试。

1.3.2实施团体辅导

对实验组40名被试分成4个小组,每组10人,以同样的辅导方案分别实施团体辅导,每组7次,分四周进行,每次120分钟。第1次活动主题:萍水相逢,目标:促进相识,激发兴趣,建立团体规范,内容包括刮大风、无家可归、滚雪球、相识活动、盖章订契约、生涯联想;第2次活动主题:我是谁,目标:进一步建立感情,价值观的探索和澄清,内容:抛物唤名、20个我是谁、打开千千结、生命线、临终遗命;第3次活动主题我的闪光点,目标:追寻自我意识的发展历程,了解、评价和接纳自我,内容:面具脸、人际关系中的我、我是一个独特的人、赞美训练;第4次活动主题:生涯平衡单,目标:综合社会需要、自身兴趣和优缺点选择职业方向,内容:三人行、职业查访单、按摩阵线联盟、生涯平衡单;第5次活动主题:模拟招聘,目标:据选定职业方向,规划大学生活,内容:简历的撰写技巧、模拟招聘;第6次活动主题:时间管理,目标:学会增加自己的价值,检讨和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内容::我的目标、增加自己的价值、时间分配表、设计并分享一个月的时间计划;第7次活动主题:笑迎未来,目标:进一步增加友谊与心理支持,团体辅导内容效果调查,结束活动,内容:收获探讨,效果调查,临别赠言,结束活动。其中,第最后一次活动中使用团体成员自评量表测量团体成员投入程度,活动结束时,使用团体满意度自评量表和自编的团体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1.3.3实施后测

团体辅导结束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重复量表测试,此外,实验组成员填写团体成员自评量表。另外,每次团体结束时填写单元回馈表。

1.3.4追踪调查。辅导结束后3个月,随访成员并使用自编的追踪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38份,有效回收率为95%。

1.4数据处理

问卷回收后,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分析

2.1 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效果分析

2.1.1辅导前后学生对自我了解的差异分析

团体辅导前后,使用《大学生生涯决定量表》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试,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辅导前对自我的了解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经过生涯团体辅导,学生对于自我的了解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1分的比例明显上升,从辅导前的8.89%上升为辅导后的17.78%,上升将近2倍;而4分的比例明显下降,28.89%下降到13. 33%,下降将近2倍;3分的比例下降近2倍,从17. 78%降到8. 89%; 2分的从辅导前的44.44%上升到辅导后的60%。经检验,实验组学生在辅导前后对自我的了解程度明显提升(x2=6.29,df=3,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说明团体辅导对增强学生的自我了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1.2辅导前后学生自信心差异分析

团体辅导前后,使用《大学生生涯决定量表》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试,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辅导前自信心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经过生涯团体辅导,2分的比例明显上升,从辅导前的21. 19%上升为辅导后的42.22%,上升将近1倍;而4分和5分的比例明显下降,分别从49.32%下降到28.89%,下降将近1半,从10.8%下降为2. 22%; 1分的比例略有上升,从7. 58%上升到11. 11%。经检验,实验组学生在辅导前后的自信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x2=8. 48,df=3,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说明团体辅导对自信心的增强有明显促进作用。

2.1.3辅导前后学生生涯目标的差异分析

团体辅导前后,使用《大学生生涯决定量表》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试,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辅导前对生涯目标的明确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经过生涯团体辅导,学生对生涯目标的认识存在差异。其中,1分的学生比例明显上升,从辅导前的8.87%上升为辅导后的31. 11%,上升将近4倍;而4分的比例明显下降,17. 81%下降到4.44%,下降将4倍多;3分的比例略有下降,从33.32%下降到24. 45%; 2分的辅导前后没有变化。经检验,实验组学生在辅导前后对生涯目标的明确存在显著差异(x2=9.52,df=3,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说明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生涯目标的明确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1.4辅导前后学生生涯决策能力的差异分析

团体辅导前后,使用《大学生生涯决定量表》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试,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辅导前对生涯决策选择能力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经过生涯团体辅导,学生对于生涯决策选择能力与辅导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1分的学生比例辅导前后没有很大变化,比例都不高,分别占4.03%和4. 44%;2分的从8.57%上升到46.67%,上升将近6倍;而3分的比例明显下降,40. 68%下降到13.32%,下降将近3倍;4分的比例略有下降,从46.68%下降到35. 56%。经检验,实验组学生在辅导前后对生涯决策选择能力明显改善(x2=24.1,df=3,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说明团体辅导对学生生涯决策选择能力有所提高。

综上,将进行团体辅导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生涯决定量表各因子检验情况列表显示,见表1。

注:P<0.05* P<0.01**

由表1可见,实验组在团体辅导后生涯决定量表各因子分值均低于辅导前。其中目标制定与达成、生涯决策选择与矛盾这两个因子在辅导前后差异显著(P<0. 05);自我概念、自我信心两个因子辅导前后差异极其显著(P<0. 01) o

2. 2团体成员对团体辅导的评价

2.2.1团体辅导过程中成员投入程度

团体成员投入程度是认知和行为改变的重要条件。在团体辅导进行过程中,为了解成员的反应,估计团体发展的趋势,采用团体成员自评量表评定成员的投入程度。量表共20个项目,以1到5的'尺度等级估量成员自己投入团体的状况,1代表“我决不是这样”,5代表“我总是这样”,结果见表2。

从表2所示,多数成员(75%)的投入程度达4及其以上,说明团体成员投入程度较高。

2.2.2团体辅导结束时成员对团体的评价

团体成员满意度是团体的重要指标之一,团体辅导结束时采用团体满意度自评量表进行评定。量表共9个项目,以1到10的数字评估成员对团体满意的状况,结果见表3.

团体辅导结束时,还采用自编的团体调查问卷调查团员对团体辅导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结果见表4。

从表3和表4中可以看出,团体成员的满意度较高,而且大多数成员认为,活动场所、次数、内容和形式都较好。与此同时,成员认为团体咨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征求成员意见时29.41%认为,在活动的形式上可以进一步改进,如分组成员可以进行交叉活动促进彼此认识,可选择更多娱乐性质的活动;21.33%的人认为活动内容应更加丰富、更贴近现实生活;17.53%的人认为在活动时间上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如选择更合适的时间便于所有成员能参加所有活动。

2.3 团体辅导结束3个月后成员对团体辅导的效果评价

团体辅导结束后3个月,采用自编的追踪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让被试进行开放性地回答。同过对回答内容进行编码归类,结果发现,100%的成员认为在这次团体辅导中受益匪浅。其中,49.88%的成员强调团体给予了思考自我和人生、确定目标、实现目标的机会以及启迪;48.14%的成员强调团体及其协作促进了他们的成长;100%的成员认为团体经验已经对生活产生了影响,其中73.53%的成员认为最大的影响是为生活找到了目标,并懂得如何分配时间,为实现目标而努力;29.41%的成员认为重要的影响是进一步认识了自己;另外,42.18%的成员认为团体经验还给予了他们自信和提高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96.97%的成员认为团体让他们变得更自信、更了解自己、更有目的性的去学习和生活;46.76%的成员认为不仅改变了其生活,而且对周围的人们产生了影响;64.71%的成员认为在团体辅导中最深刻的印象是成员之间互相坦诚、信任、较轻松的气氛。这些数据表明,本次团体比较理想。

但是,从调查结果中也反映出还存在一定缺陷和不足。如现实生活中完成成员在团体内所做决定时,97.06%的成员认为存在一定问题,其中85%的成员认为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毅力和恒心不足,无法坚持团体中所制订的计划,23.88%的成员认为团体较为理想,但与现实存在一定差距。

3.结论

3.1 团体辅导是帮助独立学院学生提高生涯自主意识和规划能力的重要途径

研究表明,以团体辅导的形式帮助独立学院学生初步了解职业生涯,确定生涯发展轨迹,为大学生活确定具体目标和制订行动计划,增强学生自我认识、人生规划,使之形成积极上进的心态是可行的。

3.2开展生涯规划团体辅导需要注意的问题

研究表明,如果想要充分发挥团体辅导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作用,团体辅导活动内容、时间与形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比如,增加团体的凝聚里和约束力,提高其对成员的监督和管理作用等。

参考文献:

[1]樊富珉编著,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75-180.

[2]司红,高校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北方论丛,,5: 114-115.

[3]杨书良等,大学生素养与职业生涯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龙立荣、方俐洛,职业发展的整合理论述评.心理科学,,4: 484485.

[5]沈之菲编著,生涯心理辅 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65-266.

[6]李斌、王欣,河北师范大学毕业生生涯规划的调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6(2): 101-104.

[7]楼仁功,赵启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探索与实践.中国高教研究,2002,6: 87-8.

[8]陈亮,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设计与规划研究[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4): 39-41.

篇3:交际法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交际法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交际法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彻底改变以教师为课堂中心,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本文旨在说明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注入交际法,以满足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大学英语 交际法教学 口语 教学模式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兴起以来,交际法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一直是以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即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的。以往传统教学法培养出来学生语言能力得不到提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作为英语教师必须认识到语言的学习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教师必须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环境,锻炼学生的各种技能。语言是人们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怎样才能做到用英语表达思想,进行交流是英语学习者普遍关心的事情;而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了适应这一趋势,把交际法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解决学生语言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对英语教学具有很重大的意义。交际法是一种外语教学法,它强调语言学习的目的是获得交际能力。

一、语言理论

交际语言教学法的理论根据是:语言即交际。当我们进行交际时,我们会运用语言来完成一些功能,如争论、劝导或允许等。而且我们是在特定的社会语言环境中完成这些功能的。说话者选择用来表达其思想的特定方式不仅取决于他的意图目的、情感状态,而且与他的说话对象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交际法的语言理论起源于功能主义学派。英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以为语言使用的社会语境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1.话语篇章的范围:正在发生什么事?谈论的内容是什么?

2.话语篇章参与者的关系:进行话语交流的参与者、参与者是那些人、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等。

3.话语篇章的方式:语言在特定情境中起何种作用,例如语言是如何被组织起来表达意义的,通过何种渠道――书面的、或是口头的、或者是二者的结合。

归纳起来,交际语言观有以下四个特点:

1.语言是用来表达意义的系统。

2.语言的首要功能是交际。

3.语言的结构反映了交际的功能和目的。

4.语言的基本单位不仅仅具有语法结构的`特征,而且还具有在特定语篇中语言功能意义和交际意义的类别特征。

二、口语训练是大学生达到交际目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随着交际教学法在大学教学中的运用,口语训练在大学教学课堂上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整个交际法教学中起到了一定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教师重视学习者本身、尊重他们的情感和意见。对于适合个人水平的有意义的交际活动特别能提高表现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谈论与学习者关系密切的话题也能很好地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口语训练的模式可以很好的说明:口语训练是大学生达到交际目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一)课堂会话

课堂会话对英语学习者至关重要,它是交际法教学的主要手段,也是交际教学的核心。教师在组织课堂会话时,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中心。把教师的教学落实到学生的身上,首先,作为教师要相信学生有学好英语的能力和愿望。同时,师生双方要知道英语课堂的和谐交际应该是双向传递方式,现代英语教学法衡量教学质量的高低要视双向传递是否通畅,即不是看教师说了教学质量的高低要视双向传递是否通畅,即不是看教师说了多少英语,更要重要的是看学生开口说了多少英语;所以教师应善于把语言形式的教学和语言功能的教学灵活地、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参与在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够流利地运用英语、得体地进行交流的能力。诸如课堂提问、讲故事、复述课文等形式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开口说英语。例如:每次上课之前由学生轮流用英语做文字游戏、或介绍校园趣闻、或做值日汇报。

1.个人会话

通过值日汇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练习口语的机会;教师如果善于使每个学生参与课堂交际活动,学生就会看到自身的价值,知道自己是课堂交际活动不可缺少的。从而就会关心和参与课堂交际活动。

2.提问会话

另外一种方法是让一个或几个学生成为中心人物,全班同学轮流向他(她)提出问题,他(或她)必须做出回答,提问可涉及各个领域,但最好事先提醒学生不要涉及个人隐私和一些敏感的问题,这个活动的中心人物也可以是教师。因为学生总喜欢更多地了解老师的家庭生活,工作情况及对事物的看法,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机会影响和教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方法。把思想教育于教学中,这种方法不但可以为学生们提供真实的交际环境,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同时,也给师生间、同学问的交流和沟通创造良好机会。

(二)角色表演/模拟

角色表演和模拟活动经常被认为是课堂教学中最有效的综合各种语言技能的训练方法之一。角色表演要求学生扮演“假定角色”,就是说学生扮演一个与自己完全不同的角色。模拟一般要求学生参与交流活动,在活动中涉及到学生自己的经历和情感。

(三)英语角

另一种方法是非常能提高学生的英语使用能力,那就是英语角。它一般是由学生,或由老师主持的,最好有外籍人,学校任何学生和老师参加的一种活动。在那里你不仅表现自己,还可以交上好多热爱英语的朋友,可以找到自信、动力等。

三、紧扣教材内容提问,培养大学生的交际能力

纽南(Nunan)将交际法的特点总结为以下五点:强调运用目标学习交际在学习情境中使用真实语篇;提供机会使学习者不仅重视语言而且重视学习过程自身;扩充学习者的个人经验;将课堂学习与课外语言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交际法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几乎事事都有交际意图。学生要使用英语进行各种交际活动,例如游戏、角色表演、解决问题等。交际法教学过程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运用真实的语言材料。交际法认为教材是直接影响课堂活动和语言使用质量高低的因素。简言之,教材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交际语言的运用。当前交际法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三种,它们分别是篇章型、任务型、和实物型。

(一)篇章型教材

设计出版了许多这类教材以指导和配合交际法教学,但有一些教材事实上是大致按照结构主义大纲编写的,稍加调整就声称是以交际法理论为基础编写的。当然有些教材与以前的课本相比有不小的差别,比如莫罗与约翰的《交际教材》,教材中没有传统对话、操练和句型等,而只用了大量的可视材料、录音材料、图片、启动对话的句子片段等。

(二)任务型教材

为了配合交际法教学,这类教材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游戏、角色表演、模拟和任务型的交际活动。教材通常包括练习册、提示卡、双人交流练习册等。在双人交流材料中通常有两套不同的材料,分别为两位中每位准备的。这两套材料有时是互补的,每位同学必须通过获取对方掌握的信息,才能把各自手中的材料补充完整。有时要求他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两人之间有一定关系(比如采访者和被采访者)。材料还提供其它一些材料以交流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操练和实践。

(三)实物型材料

许多交际法的支持者都提倡在教室里使用“真实”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包括以语言为基础的实物,如路标、杂志、广告、报纸、图表和可视等。可以围绕这些材料开展各种语言交际活动。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机会,使其不仅要重视语言,而且要重视学习过程。这种活动方式包括学生一边用语言来活动一边做事情,例如制作广播节目使学生用外语进行读、写、谈等。同时还得去摆弄录音机、音响效果、音乐等等。这种实践活动与交际法的一个基本理论相一致:如果学生学习外语时能够感觉到他们正在用他们学习的语言做事情,他们会对外语学习更加有信心。

近以来交际法已经有相当的发展,它对大学教学法的综合表达使得它与其它教学方法在范围和地位上都有所不同。当今大学都正在运用交际法进行教学,并认为它是目前教学法中最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舒白梅,陈佑林.外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75.

[2]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89.

[3]杨欣欣.再谈交际法与大学英语教学[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

[4]张文.交际教学法与大学英语教学[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5,(12).

[5]杨德娟.交际教学法的实施与应用[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5,(2).

[6]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与思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篇4:浅析翻转课堂在贵州独立学院英语教学中的绝对评价论文

浅析翻转课堂在贵州独立学院英语教学中的绝对评价论文

贵州独立学院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少数民族地区,英语基础相对而言不是太好,加之目前普遍采用的班级授课制,许多学生在英语课上跟不上教师的节奏,这造成了教师、学生及学校资源的浪费,更为严重的是让许多学生和教师精力付之一炬。因此寻求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势在必行。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否符合贵州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学,绝对评价的检测方式应能作出基本的判断。

一、绝对评价

绝对评价是一种教学评价方式,也叫目标参照性评价,是通过测试题目对受教育对象进行测试,目的是为测试受教育对象掌握的相关学科内容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并不以受教对象成绩排名的先后为目的。这种教学评价方式目前广泛运用于各种不以人才的选拔为目标的考试和测试,比如公共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对此类教学评价方式,各科任老师可在平时的测试中采用,测试学生是否掌握了该单元应掌握的知识点。

二、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最重要的两点在于,一方面是课前学生对新课程内容的学习,另一方面是课中教师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测,检测的方式直接关系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关系学生对自己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认可。总之,新课的学习被放在了课前,课中不进行新课的讲述而是复习、练习学生课前所学习的新课程内容。对于学生课前的学习效果如何,除了学生自己的学习自觉性而外,教师新课程教学视频的设置也很重要。课前学生需要学习的教学内容,教师需按教学大纲要求,把相关知识点和教学内容做成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视频,让学生在家学习时如同上课,并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上困难时能通过相应平台实现与教师的交流,从而实现课前教学内容的.顺利学习。学习相关课程内容后,学生需要相应的测试方式检测自己是否掌握了所习内容,教师更需根据教育教学要求设计相关基础过关测试内容及创新深化内容,以便适应不同基础学生的需要。当然课中对学生的检测也很重要,这种检测不是单纯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测试与提升,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人与人的接触,对学生做人做事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翻转课堂模式下英语课堂的绝对评价

大学英语课堂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为主要任务,即让学生学出来的英语能应对职场中跟外国人基本的英语对话、用英文写作需要的文章、听得懂英语新闻及别人的英语及读得出基本的英语报刊方面的文章。为能达到此目标,教师们改变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似乎是较为合理的形式。因为翻转课堂跟传统的课堂完全相反,学生学习新的教学内容被放在了课前通过视频的形式进行,而真正的课堂不是用于新课的讲解, 而是用于对学生课前所习教学内容的复习与提升,同时实现师生面对面的课堂交流,进而能让教师的示范性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当然教师不管是制作课前教学视频还是课上对学生的练习或创新训练,都应以学生原有英语作为基石进行,以便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爱好和信心。想要达成此目的,只有通过绝对评价,让学生感觉通过自己课前的学习和课中老师的指导很容易达成基本的教学目标(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从而提升他们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认可。进而促使学生有想要超越自我、挑战更深更难的任务的信心和决心。一旦学生有了信心和决心,便有了进一步学好知识、技能的基础和可能性。

篇5:多样化考核形式在独立学院公选课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多样化考核形式在独立学院公选课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本文以食品安全导论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为背景,以课程考核模式的研究为突破点,研究不同考核方式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影响,探索一种适合独立学院办学特点的公选课考核模式。

【关键词】独立学院 食品安全导论 公选课 考核模式

高校公共选修课一般是指面向全校各专业、各年级学生;旨在发展学生兴趣特长、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由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公选课的开设体现了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教学层次的多元化和课程体系设计的灵活性等特点[1],这与独立学院以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创业型人才为其办学宗旨相符合[2]。因此独立学院的公选课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优化学生知识结构的有力举措、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益选择。

我们独立学院自成立以来,开设了《食品安全导论》公共选修课程,教学中我们注意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贴近生活的事例,向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大学生,介绍影响食品安全的多种因素,食品安全性评价,食品安全的管理与制度三个方面的内容,以期提高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深受大部分学生欢迎。

然而,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自高考第三批次录取,入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综合素质较高、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自主性不强[3]。另外,公选课本身存在学生来源广泛、组成复杂,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背景参差不齐等特点,以及部分学生有片面地追求学分,选而不读或只选不修等现象,影响了教学效果。本文从改革考核方式入手,在常用的开卷考试和课程论文写作基础上,采用检查到课情况、检查听课笔记、开展课堂讨论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1 课堂考勤考核

公共选修课通常是学生逃课的“重灾区”。有的学生对公选课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选报选修课时,或仅看课程名称的字面含义,或只是口耳相传式的了解,不重视、不投入,错误认为报了名偶尔上课可以蒙混过关取得学分,因此常常选择逃课以争取时间精力做他们认为更值得的事情;有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对自己的学习缺乏规划,在选课时并非考虑自己的专业或爱好,而是抱着混学分的想法,很少参加听课,试图考试时“投机取巧”。独立学院的学生一般都有较好的家庭背景和条件,从小没有勤劳习惯,入学后学习懒散,缺乏动力,个别学生必修课的学习都是迫于家长的压力,所以公共选修课更是能逃就逃[4]。另外公选课学生来自不同系,数量多、组成复杂,不可能分年纪或班级考勤,老师不可能每次占用时间对在座的一百多个学生一一点名检查到课率。

为了掌握学生的到课情况、提高学生听课的自觉性,我们在食品安全导论公选课的第一堂课上,除开宗明义讲授课程的教学内容、目的和要求,让学生认识到食品作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 其安全关系着个人、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安全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受到国家的重视[5]。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健康的身体,学习食品安全导论,对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以外,还郑重提出食品安全导论公选课每周一次,考勤占总成绩的10%,要求学生努力做到不缺课,相对固定座位,以便老师进行课堂考勤、检查到课率。利用座次表考勤,可以使老师心中有数,针对性地点名和清查人数,可引起迟到缺课同学的注意,督促到课,给予考勤评分,还有利于老师熟悉和了解学生,便于课堂教学。个别学生尤其是大三、大四的学生,由于课程紧张或外出实习,难免有两三次缺课现象,对于这些学生只要有院系学工组批准的请假证明,按照额外布置的食品安全讨论话题如“三聚氰胺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利与弊”、“使用不锈钢餐具应注意什么”等,进行5-10分钟的课堂发言并回答同学的提问,可以弥补。如此督促和关爱学生,开启了心扉,拨动了心弦,学生乃“亲其师而信其道”,重视本公共选修课程学习,气氛日益浓厚。

2 课堂笔记考核

《食品安全导论》是一门涉及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管理工程,甚至环境科学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可以讲授的内容和范围十分广泛;作为公共选修课时效性强、内容更新较快,老师一般收集大量的参考资料编写讲义授课,学生选用一本教材很难满足学习的需要,另外,公共选修课授课对象为全院非食品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大多数学生的食品安全以及生物学、化学知识水平依靠平时生活中的积累或停留在高中水平上,而独立学院的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较差、缺乏毅力,上课不作笔记,迟到早退,课堂上思想开小差,不注意、不善于听讲,不积极开动脑筋。因此为了增强学习自觉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要求学生做课堂笔记,并成为考核的一部分。

有人测试过上课45分钟,学生只能记住75%,48h后再测试则只能记住10%。而课堂笔记是要求学生课堂上专心致志,眼到、耳到、手到、心到的手段,记好了笔记,课后复习能清晰再现老师讲课内容,能使学习效率大幅提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名言正好说明了记课堂笔记的重要性[6]。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将课堂笔记作为考核指标,占总成绩的20%,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和多媒体课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录授课内容的重点,检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能遵照执行,如按照生物性因素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农药、兽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重金属元素及环境污染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含天然有毒有害物质的食物以及新型食品的安全性、食品安全性评价、食品安全的管理与制度等章节认真记录并整理完整笔记,这样使学生能按教学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掌握课程范围内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了集中听课注意力的好习惯, 克服自律性较差的毛病;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速记能力。我们认真检查学生课堂笔记,并按等级给出成绩,一般分为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等,对于不及格的可补充后重新检查一次。

3 课堂提问考核

独立学院学生虽然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但思想活跃、爱好广泛、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在本课程教学中,抓住公选课具有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层次多元化和课程体系设计灵活性等特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精心构思以学生为主体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扬其长处,鼓励学习积极思考、踊跃参与、主动学习。

教学时根据学习知识点,随堂向学生提问,给予发言者加分奖励;鼓励学生质疑和提问,给予提问者肯定和表彰,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克服胆怯的心理,也增加了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并达到了考核的目的。在讲解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时,介绍了给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问农药残留的原因以及作为消费者吃水果时怎样防止或控制农药残留的影响。在每章学习结束时,设计一些判断题和选择题,供学生抢答,并请几位学生按照座次的分组来记分进行评比,这不仅及时了解学生们的学习状况,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收到了活跃课堂气氛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效果。学生们普遍反映这门公选课课堂气氛活跃,能积极激活学生的兴趣,为了对付课堂提问,课堂上不能偷懒、开小差,始终保持积极思维的状态;课堂上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质疑,并给予了思路的.引导;听起来不枯燥,而且也觉得轻松,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4 课堂讨论考核

食品安全与个人日常饮食生活密切相关、也牵涉到千家万户,这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但有些食品安全知识。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在教学时挑选大家比较熟悉的热门话题,给出一些思考题,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利用校内可利用的资源,如网上下载、图书馆查找答案,作为课外作业完成,并将拓宽的内容带到课堂上作3-5分钟的专题发言或分组辩论,学生联系自己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件和身边存在的隐患,从具体的事件中受到启发,从而认识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从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比如在学习生物性因素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时,布置思考题“谈谈你所了解的由生物性因素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有的同学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吃生或半生的螺类或鱼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脊髓膜炎),由于侵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表现脑膜和脑炎、脊髓膜炎和脊髓炎症状的事例,提醒大家吃唆螺时要注意卫生;有的同学谈到在家乡吃酒宴见到的食后不适现象;有的同学谈到自己在小摊上购买小吃保存不当,吃后腹泻的亲身体会,并分析引起的原因。在学习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时,由学生主持开展了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的辩论,学生主持人介绍转基因的概念和转基因食品的特点,正方学生认为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特性的作物新品种,以减少对农药化肥和水的依赖,降低农业成本,大幅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改善食品的质量,缓解世界粮食短缺的矛盾;转基因食品可以摆脱季节、气候的影响,让人们一年四季都可吃到新鲜的瓜菜;转基因技术把动物的生长素基因、多产基因、促卵素基因、高泌乳量基因、瘦肉型基因、角蛋白基因、抗寄生虫基因、抗病毒基因等外源基因导入动物的精子、卵细胞或受精卵,可培育出生长周期短、产仔多、生蛋多、泌乳量大、瘦肉率高的食品动物,生产优质的动物性转基因食品。而反方学生认为转基因食物“可能”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包括三个方面:某些毒素可引起人类急、慢性中毒,某些转基因作物可引起人的过敏反应,转基因产品营养成分变化,使人的营养结构失衡。

这种方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锻炼能力的极好机会,也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增强了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使老师了解到学生们的学习状况,根据他们的表现给予考核评分。

5 期末笔试考核

期末考试是考察学生课程知识及某些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检查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应考心理素质等的方式,目前仍然是评价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7],在食品安全导论课程学习中占总成绩的50%。本课程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有两部分的内容,一部分是进行基本知识测验,检验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专业常识的了解与掌握情况占卷面总分的60%。一部分是论文,则给出命题,如“谈谈作为一名大学生,学习食品安全知识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消费者,如何注意食品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等等,在这一部分灵活性很大,文体不限,学生发挥空间很大,评分时也易于拉开成绩档次。

实践表明:科学地利用课程考核机制,充分发挥考试的评价、反馈、激励、引导等功能, 能让每一个学生热爱公选课, 主动学习;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尝试成功, 逐步成材!

参考文献

[1] 王志祥.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效果的探讨[J].高教研究,,26(12):19-20.

[2] 王浩丽.独立学院教学改革的思考[J].高校讲坛,2008,(8):488-489.

[3] 张海龙,肖月,周子明.对如何提高高校公共选修课质量的思考[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7(4):74-76.

[4] 陈媛媛.提高独立学院公共选修课质量的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22(7):37-39.

[5] 夏明,管婧婧.公众教育——提升食品安全的有效途径[J].农产品加工·学刊,,(2):73-75.

[6] 徐丽香,万家富.目标教学法和多样化考核形式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1):100-103.

[7] 李子秋.考核的形式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对高职教学改革的思考[J].林区教学,2007,(4):16-17.

篇6:鉴赏模式在独立学院史论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

鉴赏模式在独立学院史论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

在独立学院美术史论课存在着多门课程,比如美术史性质的课程像中外美术史、中外设计史等课程一般相对来说较为简单,而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像艺术概论和美学原理等课程相对来说理解起来难度较大,而这两类课程的教学目前采用的方式是一致的,即理论讲授。这种方式学生是否接受和接受多少,通过简单的考试即便得知。在史论课程的考试中经常会出现作弊或者死记硬背的现象,可知学生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和消化所学习的知识,从而形成了考试不自信现象。而导致学生对美术史无法真正的吸收和运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将具体分析现有的教学模式所存在的弊端。

一、现状问题分析

1.考试心理的主导性作用,大学生从小学开始经历了十几年的考试,考试模式是现代大学生一种惯性的思维模式,上课是为了最终的考试,无论是认真的同学还是不认真的同学,对于大学课程并不理解,而是按照初中、高中的学习方法学习它,有的同学从一上课开始就带一个笔记本,从头记到尾,唯恐考试不及格,而教师讲授了什么内容他无从知晓,只是忙着记笔记。而有的学生认为只要考试及格了便万事大吉,因此上课很少听讲,故而考试作弊屡禁不止。而真正的听讲和消化吸收老师所提到的内容的学生是寥寥无几。笔者认为并不是学生本身的理解能力的问题,而是考试模式先入为主导致了这种种现象的出现。

2.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问题,对于美术史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采用文科类教学的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以课本为辅助的填鸭式教学,这种方式在早期的大学教育中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现有的条件下却存在这种种的弊端,在这其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经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成年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在25分钟左右,但是一般的情况一堂课的时间是50分钟,而史论类专业文化课的课时安排是两节课连上,也就是100分钟,而学生在被动的情况下,便经常会出现上课瞌睡、聊天或者玩手机等现象,没有真正的融入课堂。课堂也没有办法活跃起来。

3.讲授知识的问题,美术史课程是按照时间或者国家顺序进行讲解的,因此会涉及到众多的文化知识,比如,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要是单纯的给学生讲授达芬奇、米开朗琪罗这样的艺术家,课程就会简单很多,但是考虑到文化背景,我们就会讲授关于意大利的地理位置,意大利的产业模式,个人的作用等问题,对于一个学习美术的学生来说,理解一个艺术家可能很容易,但是加入了文化的理论讲解之后,便觉得课程过于复杂,而失去了兴趣。因此教授知识的内容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不能针对所有的学生千篇 一律的采用一种教学内容。

4.教师的结构问题,独立学院大都成立不到十年的时间,因此引进的教师多为青年教师或者刚从院校毕业的学生,其教学经验不足,或者自身讲授的课程并没有很透彻的理解和感悟,亦或者自身所学习的专业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并没有用的到,而所讲授的是一个十分陌生的领域,这就导致了教师对于课程的总体把握的难度较大,为防止出现教学上的差错问题,教师便采用保守式教学模式,即填鸭式教学。填鸭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师不自信的体现,也是教师把握课堂能力比较弱的体现。

二、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改革研究:

关于“鉴赏模式”的教学方法存在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即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在教学内容上简化文化理论的讲解,将重点放在艺术作品的讲解上,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多数美术史性质的教科书并没有对艺术作品进行详细的讲解,而只是列举出艺术家以及艺术作品,这也是多数教师不愿意改变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无从下手讲解如此大批量的艺术作品,因此鉴赏模式必须建立在教师欣赏能力在一定水平上,有自身主观的.认识和分析能力,要不然从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为鉴赏式教学模式,教师很难掌控。因此教学模式的改革冲击最大的是教师本身。如果采用鉴赏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对与此门课程相关的内容进行大量的阅读,并逐渐建立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外来的阅读转变成自身内在的一种知识。

其次是抓住学生的考试心理,我们想通过某一学期或者某一年的教学改变学生十几年的考试心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要运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确实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以往美术史的考试在试题的内容和试题的形式上都有一定的局限,试题的类型上主要有填空、选择、名词解释、问答和论述,这种类型的题目是填鸭式教学的一种延伸,学生只有记忆和背诵方能考的好的成绩,而背诵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对背诵的抵触心理,二是即使当时背诵过关了,考试结束后会很快的忘记。因此要想改变教学模式,先从改变考试模式开始,在试题的题型上要以鉴赏为主体,同时要挖掘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本身的思考能力在教学中逐渐的扼杀掉了,学生被提及问题时经常会用“我不知道”来代替自身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权利,“我不知道”是学生的一种敷衍,也是一种惯性。我们通过此次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这种不思考的习惯。考试题型以鉴赏式为主,在内容上将以往的某些时代或者某些国家的特点压缩或者尽量不出,而真正的内容在艺术作品的鉴赏上。

在教学形式上,鉴赏模式的教学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采用课堂式鉴赏,即通过学生自身的思考来表达他对艺术作品的看法,在此提及一点,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往往认为有标准答案的存在,所以当站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往往以为自己不知道标准答案而放弃回答,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艺术不同于数学这样的课程,它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一门课程,亦或者艺术家本人都没有思考过的问题,在鉴赏者这里给发现出来了。故而讨论式教学在西方各大院校有上百年的时间,这种方式在于启发学生去思考,而且是十分自由的课堂气氛中。当然课堂中的鉴赏只是对着幻灯片这种模拟的图片进行的讨论。美术史的教学中我们无法在现有的条件下达到的情况下,采用的一种手段。如果现有的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最好采用现场型教学。如在北京的同学可以经常去故宫博物院,在上海的同学可以经常去上海博物馆,或者由学校组织学生外出考察,如研究中国美术史,必然会研究到佛教艺术,中国现存众多的寺院、石窟都可以成为学生鉴赏的标本,而且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艺术所带来的震撼力,这是通过幻灯片教学无法体会到的,而且也改变了学生对待美术史学习的态度,在自由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相对来说活跃很多,同时也没有课堂上的拘谨感,学生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发表自己的想法,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待艺术史的兴趣。

三、配套制度的跟进

在独立学院中一直保持着中国考试制度的弊端,即考试分数决定学习的好坏,因此在考试与平时出勤的比例上,一直是考试占绝对的优势,这便导致了课堂纪律的涣散,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只有颠倒过来,平时出勤占绝对优势,考试只占很少的比例,让学生自我感觉考试并不是整个课程学习的评价,目前有的独立学院已经实行改革,如把考试和平时出勤的比例拉成7:3,笔者觉得力度不够,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比例必须加大。

外出写生的经费问题,独立学院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国家的配套经费,这也就导致了很多独立学院的学生无法外出,或者无法外出到很远的地方进行实地的考察。比如一尊佛像,如果在教室通过幻灯片去看,学生最有可能把它堪称一个平面的艺术,无法真正的体会或者感受佛像所具有的精神震撼力,因而学生也无从讨论,当你在现场观看了几十米高达的佛像,它实际采用的哪种雕塑手法,高度和形式之间如何形成一种内在的联系,他在信仰者中如何起到精神的力量,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因此现场性是学习艺术最好的启发老师。因此学校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相应的支持。

教师进修制度的跟进,独立学院的教师相对来说比较的年轻,在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等方面相对来说比较的缺乏,这就要求实行青年教师的进修制度,有的独立学院也实行相互的听课制度,但是独立学院的师资多来源于母体院校,知识结构、年龄的层次 和阅历相对来说十分的相似,无法真正取得实质性的经验。一个学校的学生需要与外界进行交流,一个学校的教师更需要与外界进行交流,他的影响远远的超出一个学生所带来的影响力。因此一个学校要想有长远的发展计划,就必须为其教师源源不断的补充知识和经验,使其在教授内容和管理经验上不断的成熟。

四、美术史教学模式改革的积极作用

鉴赏模式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改变传统的史论课的看法,史论课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要背诵、记忆为主体的课程,对于实践性很强的美术类学生来说对此类课程有一定的抵触心理,而鉴赏模式的教学或者考试,让学生放下了记忆与背诵的包袱,学会用眼光去审视艺术,形成自身的鉴赏体系和能力,它不是应付考试,而是一种素质能力的体现,这种改革不仅仅可以带动学生学习史论课的兴趣,同时也能调整现有的课堂纪律,使灌输式转变为主动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纪律,同时也能带动考试纪律的好转。我们不是要单纯的教授学生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并逐渐内化为一种能力,对艺术的判断能力,在这种基础上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艺术实践,艺术理论也才能真正起到它具有的作用。

但是一种模式的改变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它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在课堂上鉴赏,而是一种考验教师的知识含量、对课堂的综合把握能力,更是对学校资金投入的一种要求,因此对于所有的史论课而言要全面的改动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它是否能够取得相应的结果也是一个未知数,因此对于一种新的模式必须经过试点实验之后,能够取得预期的结果之后,方能全面推广。

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论文

独立学院与工商管理论文

教学实践或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亮点与不足

独立学院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西方经济学本科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素探讨的论文

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理念的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广告学论文优秀论文

新形势下独立学院经济法实践课程改革初探论文

独立学院线性代数教学点滴论文

Z理论在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Z理论在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中的应用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Z理论在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中的应用研究论文(合集6篇)】相关文章:

独立学院学生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探讨论文2022-05-07

试论独立学院团组织对学生干部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2022-10-11

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对策论文2022-08-14

独立院校学生社会实践论文2022-05-24

ERP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论文2023-09-16

护理学论文综述范文2023-11-11

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实施途径论文2024-03-12

护理论文综述范文2022-07-31

工商管理实践教学论文2023-09-21

浅析比较研究中美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论文2022-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