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支撑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论文(共10篇)由网友“小孩子”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过的农业科技支撑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论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农业科技支撑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论文
农业科技支撑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论文
一、突出抓好粮食高产创建
按照国家农业部的要求,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在更大面积、更广范围内创高产。下一步,我们将以此为方向,继续把粮食高产整建制推进作为工作重点,把万亩示范片成功的技术模式、组织方式、工作机制,由片到面,向所有乡(镇)、所有村(屯)推广,覆盖更大范围。同时,积极推进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相结合,改善提升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生产在农资供应、耕作收获、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辐射带动全市粮食实现更大面积均衡增产。
二、集成推广重大增产增效技术
一是推广良种良法先进适用技术。重点培育推广一批优质高产、安全性好、抗性强的玉米、水稻新品种,配套选择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玉米螟、农区统一灭鼠、玉米保护性耕作、水稻“三推两早一达标”等一批技术成熟、实用,覆盖面广、转化力强,能够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科技成果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二是有效发挥“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科技平台的示范引领作用,利用其技术、人才资源等优势扩大影响力,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农业科技创新服务的新优势。三是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型利益机制,围绕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组织联合攻关,破解农业发展中的技术推广“瓶颈”难题。四是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组织人员到农业发达地区学习借鉴外地好的经验做法,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成果,拓宽视野,创新思维,努力向农业新领域研究发展,加快构建推进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五是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下乡开展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加大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进行有益探索的同时,辐射带动更多农民学用新技术。
三、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是立足农民需求抓培训。针对未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重点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交流、实地考察等有效形式,多渠道了解农民需求和愿望,做到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实现培训与需求有效对接。二是统筹整合教学资源抓培训。坚持“就近就便、相对集中”的.原则,搭建灵活多样的培训载体,架设全覆盖型教学阵地。继续发挥市(县)两级涉农培训机构的主体作用,抓住关键时节深入村屯、田间地块全方位为农民提供优质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三是统筹整合师资队伍抓培训。打破区域、院校、身份界限,统筹整合各级培训师资力量,聘请国家和省涉农部门、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致富能手、“乡土专家”等作为培训教师,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四、强化农业物质技术装备
一是继续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争取和扶持力度,引导农民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从注重数量增长向质量规模效益转变。大力推进大田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和机械装备的集成配套,全面提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充分利用奇瑞重工、吉林康达农机、四平顺邦等多家大型农机企业座落四平的优势作用,着力研发高效节能环保、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等现代农业生产急需的农机装备,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利用效率。二是积极推进实施“惠农通”农业信息平台升级改造项目和农业设施物联网建设,全面改善和提升农业信息服务功能,着重解决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大面积推广伊通县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技术。紧密结合全市各地农业生产实际和农民用肥习惯,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为农民提供简便、快捷、有效、实用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力争到,在全市范围内普及推广,受益农户达到40万。
篇2: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研究论文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研究论文
摘要:近年来,金乡县农机化事业发展迅速,全县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粮食作物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处于较低水平。全县常年大面积种植大蒜和辣椒,这种特殊的种植模式,造成全县机械化率低。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不健全、农机化服务和管理人员缺乏,也是造成全县机械化率低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农业发展方式;农机化;农机服务组织;新技术推广
近年来,金乡县农机化工作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发展,求真务实,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农机装备质量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作业水平不断提升、服务组织不断完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领域不断拓展、质量管理及安全监督管理有序开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96.2万kW,农机总值6.5亿元,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5亿元。全县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粮食作物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处于较低水平。
1金乡县农机化工作现状及特点
(1)农机总量初具规模,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拉动作用明显,截至到5月,全县农机总投入6368万元,农用拖拉机达8345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891台,自走式联合收割机468台,大蒜收获机665台、联合整地机471台、微耕机2657台、田园管理机3822台和一批先进适用的植保机械、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和农产品加工、保鲜冷藏库等。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动力机械与机具的配套比得到提高,农机作业水平快速提升。
(2)农机服务组织发展迅速,服务能力水平显著提高。全县经工商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31家(三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获得山东省农机规模化作业推进项目,两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入选济宁市重点合作社,三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入选金乡县重点合作社),合作社成员267人,合作社服务农户的数量达到35150户,从业人员811人。农机大户已达到600余户(拥有农机原值50万以上的22家)。服务能力由原来的耕、种单一服务模式向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建设水平和社会化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3)农机新技术推广不断加快,经济作物机械化收获水平不断提高。经过努力,我县大蒜收获机从无到有,技术逐年进步,广大群众对大蒜机械收获逐步认可,大蒜机械化收获面积逐年扩大。5月、205月、205月分别举办了济宁市大蒜机械化收获现场观摩会、全省大蒜机械化收获现场观摩会和全县大蒜机械化收获现场会。—年共推广大蒜收获机408台,具有收获大蒜功能的田园管理机、微耕机5000余台。力争在3~5年内实现大蒜机械化收获,在5~8年内实现大蒜机械化种植。
2存在的问题
(1)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不健全,服务体系不完善。一是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问题制约着其发展。要发展产业化的农业,完全依靠农民自行解决资金问题难度很大。二是文化水平偏低。合作社理事长多为农机大户、农机经纪人等,虽有一技之长,但整体素质不高,缺乏科学引领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和提升农机化发展水平的本领。农机社会化服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还不能完全适应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的要求。三是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国家投入的扶持资金太少,奖励额度不足难以调动农民入社的.积极性。
(2)特殊的种植模式,造成我县机械化率低。我县经济作物为大蒜和辣椒,大蒜常年种植面积60万亩,机械收获仅达到8%,大蒜机械化种植还是空白,辣椒机械化种收还是空白。这种特殊的种植模式直接导致了我县整体机械化率较低,影响了我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3)农机补贴资金缺口较大,难以满足农户需求。自实施农机补贴政策以来,我县补贴资金逐年增加,补贴覆盖面也逐步扩宽,虽然在做到大中型田间作业机械应补尽补的前提下,向畜牧、水产养殖、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等予以倾斜。但是,在一些非田间作业机具如粉碎机、铡草机、冷藏保鲜设备、养殖机械设备等,受补贴资金及补贴优先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户无法享受农机补贴政策。特别是土地深松作业补贴资金较少,距满足我县需求较大。年我县仅获土地深松补助7万亩,全县适宜深松面积60万亩,三年内全县土地深松一遍,资金缺口较大。
(4)农机“三率”水平较低。我县拖拉机保有量大、分布面广,广大农机手自觉入户、检审、办证意识差,导致“三率”水平较低,造成农机安全生产隐患多,监管工作难度大,安全生产任务十分艰巨。农机培训、农机投诉、农机维修、技能培训等公共服务保障机制不健全,装备实力差,服务手段落后。农机服务功能单一,规模化程度低,服务能力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还有较大差距。
(5)农机化服务和管理人员缺乏,职能不能完全发挥。由于农机技术人才缺乏,新生力量不足,不能适应农机化发展的需要;镇(街)农机站农机技术人员缺乏。双基工作薄弱,直接导致农机推广、农机安全监管、教育培训、维修管理、作业服务、投诉监管等工作不能很好开展,基层力量亟待加强。
3对策措施
(1)加强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在农机补贴和有关项目资金上,对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优先考虑、重点倾斜,加大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等新型农机经营主体,努力打造一批集农机维修、配件供应、技术培训、作业服务、产品销售于一体的水平高、规模大、服务优的经营组织。根据我县区域分布,以县城为中心,在县城北、南、东、西方向,扶持发展4~6个现代化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二是积极探索农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的路子,转变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模式。引导农机合作组织参与产业化经营,鼓励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参与土地流转、订单作业、“保姆式”一条龙服务模式。
(2)优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使用。近年来我县农机化事业发展迅速,农机购置资金缺口逐年加大。应加强优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使用,提升农机购置补贴的带动效应。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过程中,将补贴资金重点向上级主管部门及我县制定的重点机具倾斜,向农业生产急需、广大群众普遍受益的农业机械倾斜,向代表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现代设施农业倾斜。同时,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倾斜。
(3)提升、突破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随着大蒜收获技术不断改进,群众认可程度逐步提升。将通过组织召开大蒜收获现场会、机具演示会等多种形式,积极做好大蒜收获机械化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通过政策倾斜大力推广大蒜收获机。将大蒜收获机列为农机购置补贴重点补贴对象,对大蒜收获机进行优先补贴。积极与科研单位和各大农机生产企业联系,介绍我县大蒜收获情况,将我县“土专家”引荐给有意向的农机生产企业。我县辣椒种植、收获依然是传统的人工模式,机械化种植、收获还是零阶段,县农机局充分发挥职能,力求近年在辣椒机械化种植、收获有新突破。
(4)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增加对农机维修服务的扶持,大力推进区域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建设,努力打造一批集农机维修、配件供应、技术培训、作业服务、产品销售于一体的水平高、规模大、服务优的农机4S店,通过和农机合作社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或者在规模大的合作社里打造农机维修4S店,形成一条龙服务,切实提高对外服务能力。
(5)强化农机安全管理。加强农机执法队伍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强化规范管理,为民搞好优质服务。深入到镇(街)村开展农机免费审检,挂牌服务。进一步加大公安农机联合执法,集中整治无牌行驶、无证驾驶、酒后驾驶、违法载人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农机生产安全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
(6)加大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农机局权力清单上各项职能。根据农机化不断发展和新技术、新机具不断推广的需要,全方位、多层次培育农机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篇3: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探讨论文
摘要: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低碳经济的发展观念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推广,低碳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在这一背景下进行发展方式上的积极转变,使其能够符合时代的要求,当前阶段农业的发展面临着资源及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基于低碳经济对其发展方式进行转变能够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农业经济的进步创造一个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低碳经济;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低碳经济就是在经济发展中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效果的一种经济运行模式,这种经济模式之下对于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发挥着显著的作用,这也是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农业经济发展进程中对环境的危害逐渐增加,对其发展方式的转变刻不容缓,在今后需要积极地推广低碳农业,促进其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1当前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障碍
1.1资源消耗量大,生态环境遭破坏
资源短缺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中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口与耕地、水资源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1]在当今农业经济的进程中,耕地资源存在持续的流失现象,耕地质量不断下降,土地存在的退化、沙化等问题也逐渐加重,农业发展中用水状况有着比较严重的浪费问题,农业灌溉用水真正得到充分利用的一般都低于50%,这一利用率只占发达国家的一半。这种形式的经济增长对资源与环境都容易产生较大的压力。另外,整体的生态环境也遇到了严重损坏的问题,过度的资源开发让原本就存在的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等问题都变得更加严重,恶化速度也更快了;天然森林的实际面积正在持续减少,其具备的保持水土等的生态功能也不断下降,草地资源也正面临着持续的退化、沙化等状况,生态环境方面的种种恶化对于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都是很大的威胁。
1.2环境污染严重,农业生产力低
工业的迅速发展排放的废水、废气等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其中含有大量的镉、铬、铅等重金属成分,并且含量超标,这些工业废物对土地及水资源能够造成直接的危害,在土地种植生长的农产品其本身的安全性也就需要进一步地确认了。在我国固体废弃物的堆存管理比较混乱,从而有大量的农田面积被占用或者损坏,使得土地肥力下降,造成的地下水资源的污染状况也愈加严重。在农业种植中人们对化肥、农药以及饲料添加剂等的使用上也存在较大的不科学的问题,出现了土、水的`富营养化,这种情况下生长的动植物也存在较大的质量问题。在经济的发展进程中,我国长期实行的是农业支持工业的模式,对农业的相关投入不足,农业生产中的基础设施也不够先进,土地产出率低,特别是农业水利设施存在年久失修、功能老化等各种问题,使得农业的综合生产力降低了,阻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基于低碳经济的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对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低碳经济模式也有着不同的要求,欧美等发达国家,需要将碳排放绝对量减少作为其发展目标,而中印等发展中国家,应将碳排放相对减少当作发展目标。[2]总的来说,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寻求的是各个国家能够获得长久的健康发展,各国在自己的发展中采取的具体策略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各自的发展中实际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也不相同,形成的相关温室气体浓度约束标准对自身发展的速度及方式等都会产生相应的影响。低碳经济的发展最为主要的目标就是把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限制在一个范围之内,避免气候系统受到损坏,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对环境的实际污染情况进行观察,人们根据考察结果对农业发展中产生的污染量实行了科学的监督,在国家的政府的管理层面,也能按照实际的低碳经济的践行状况去采取不同程度的奖励或惩罚。基于低碳经济的农业经济,对于农业的整体进步能够发挥很大的促进作用,还可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农业发展中的相关人员在环境保护方面也会主动地采取一些治理手段,这对于农业经济在现阶段的低碳经济环境下的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篇4: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探讨论文
3.1发展循环农业经济
我国人地矛盾突出,农业生产效益低,要用有限的资源养活更多的人口并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就应尽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3]这种经济模式的发展也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关键,在其发展中需要遵循减量化、再利用以及资源化的原则,实现能源、水资源及土地资源等的节约,对各种资源需要实现综合化的利用,特别是需要对再生资源进行回收利用,实现相关管理机制的完善发展,积极推广清洁生产理念,使得低投入、低排放的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能够深入人心。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下,有利于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协调发展,同时还能够形成农业资源、产品、废物的利用循环系统,减少农业生产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既确保经济的增长又可以实现生态的平衡发展,降低农业生产中的资源能源的消耗;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提升对资源的利用率。这种循环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农业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的转变,使农业生产进程中的资源短缺及环境退化等问题获得明显的改善。
3.2发展生态农业经济
生态农业是在生态学及经济学原理的支持下产生的,主要是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在保护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混合多种生产技术推动生产进步,逐渐形成人类及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系统。[4]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是具有非常大的科学依据的,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是合理正确的,可以达到农业生产过程的良性循环,所以,在农业经济发展中需要重视农业生态化的进程,其发展方面的重点是利用评价及一定的设计方法,选择科学合理的生态农业模式,在立法及行政政策的辅助下,尽快实现我国农业发展的生态合理化目标。
3.3选择低碳技术结构
低碳技术的发展涉及了电力、交通、化工等多个部门领域,它还包括了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利用等方面的内容,能够对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有效的管控,低碳技术主要有3个类型,分别是减碳技术、无碳技术以及去碳技术。在农业经济发展进程中选择低碳技术,一方面需要继承原有的精耕细作的模式,实现有机农业的革新发展,采用农家肥,减少对化肥及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水资源、土地资源造成的污染。另外,还需要注重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比如太阳能、风能等,在农业生产中通过沼气技术增强对农村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
4结论
基于低碳经济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做出适当的转变,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发展低碳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的首要问题,在具体的农业经济发展中需要注意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使用,更多地选择自然肥料及微生物去进行田间管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积极开发并使用新能源,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科学化发展,增加农业收益,实现农业经济的现代化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殿安,王凤羽.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J].农业经济,(12):25-27.
[2]周玉新.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析[J].农业经济,(4):3-5.
[3]钟芸香.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4]丁学江.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析[J].企业技术开发,(25):101-102,105.
篇5: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散文
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散文
7月29日,我送妻子去赴圩,过了陈屋桥头,看到公路边田里一伙人在收割甜叶菊。到了石芫圩后,兴趣的敏感驱使我返回沙洲,拍下了这伙人收割甜叶菊的场景。自然,也趁热打铁撰写了一条消息稿件,后来很快在县内媒体播发了。
这条消息是这样表述的:“7月29日,石芫乡沙洲村陈屋组精准扶贫户赖水生种植的30亩甜叶菊开镰收割第一茬甜叶菊。该乡在实施产业扶贫的实务中,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适合本地丘陵山区种植的`甜叶菊,采取前期免费供给甜叶菊苗,中途及时从资金上帮扶肥料、农药投资等措施,让精准扶贫户种得好、有指望,以平均每亩产干叶200公斤收入3300元的“硬指标”获得超水稻种植2倍的效益,甜叶菊种植被农户形象的称之为“甜蜜的事业”。今年,该乡126户精准扶贫户种植300亩甜叶菊,为他们增收99万元。”
种甜叶菊被称作为“甜蜜的事业”,个中反映出现在农民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渴求。变温饱农业为赚钱农业,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和美好理想。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安全高效绿色发展之路。就给农民带来了“利好”信息:“三农”工作事关国家全局,任何时候都要放在基础位置。要坚持以增强粮食生产能力为首要前提、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主攻方向、以可持续发展为重要内容、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为基本遵循,完善补贴、价格等机制,大力转变农业经营、生产和资源利用方式。就农村的现实而言,由于农村缺少青壮年劳动力,老年人成为农村劳动力主力军,许多老人佝偻着身子,带着血压仪种地,同时又恪守着陈旧的观念。在此情势下,农业新技术得不到有效推广,土地得不到合理流转。于是,地越种越硬、越种越薄,肥越施越多、农药越喷越“浓”、成本越涨越高。因此,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农业利用资源方式、转变农业经营方式,走安全高效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
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大气候”层面来看,首先是当前我国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了保障;其次是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的全面实施,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留出了余地;再就是居民农产品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添了动力;还有国际农产品市场供给充足,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了条件。当前,全球谷物市场供求形势总体上产大于需,大宗农产品库存消费比均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为更好地统筹利用国内外两个资源、两个市场提供了现实可能和操作空间。
“接地气”地回到我们农民自己的层面,我觉得还是要改变传统观念,要会细算成本账;同时,还要注重农业技术创新和经营方式创新,促进农业增效和增收。要革除旧观念,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选育高产稳产、优质高效新品种,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加强农业农村人才培养,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设施装备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再就是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前面提到的那个租赁周边土地做优“甜蜜的事业”的赖水生就是一个身边的成功范例。
篇6: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策略论文
摘要:农业作为我国支柱性产业,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通过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在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需要加快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使劳动密集产业能够与资本有效的结合,并建立新的农业经济产业结构,加快农业市场化的发展进程。文中分析了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并进一步对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策略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占有率较少,农业生产过程中机械化水平较低,农民整体文化水平不高,这也使我国农业一直处于小农经济的水平。在当前经济转型期,要想加快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需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此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要素的综合生产率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含量,确保农产品生产能力和农业经济效益水平的整体提升,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从而为农业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
1.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是社会得以稳定、经济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加快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力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仍然没有改变农业整体薄弱、落后的局面,这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一直以来我国采用的都是传统、粗放式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这导致农业生产过程中对资源和环境带来较大的破坏,这对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会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利用科学发展观,推动现代农业建设,使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开始向集约型和资金密集型转变,打造现代化农业强国,从而为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深入认识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开始对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给予了充分的重视,而且关于此问题的讨论也一直没有间断过,传统的观点认为生产场所扩大是外延扩大,而生产效率提高为内涵扩大。认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需要从外延增长转变为内涵型增长,即从依靠要素投入量开始向依靠技术进步及提高劳动生产率方向转变。但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只重视数量和速度,对质量和效益较为忽视,这种粗放式的发展方式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需要加快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从而加快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3.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在当前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需要与当前我国农业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有效结合,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构建完善的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涉农制度,优化资源的配置。
二、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策略
1.加大农业的投入力度
在当前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政府需要加大投放力度,同时还可以利用优惠政策来吸引城市资金,实现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以此来有效保证农业资金的充足性,为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2.合理利用各项农业经济发展资源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环境下,为了推动低碳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对现下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进行调整,借此实现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模式。要合理规划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严禁焚烧农作物秸秆,可以将其进行机械粉碎用作土壤肥料,这样不仅防止环境污染的进一步恶化,还能提高农作物资源利用率,既落实了低碳经济时代下资源的重复利用,还减少了焚烧秸秆造成的空气污染。
3.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才能不有效打破市场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束缚,加快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需要加快农业产业调整步伐,将工作重心放在主导产业及特色产业发展方面,同时还要努力培育龙头企业,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农业产业园,以此来抓好市场主体建设,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使其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并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加快促进农业科学的创新,为农业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加大科技投入,培养高素质农民
机械化仅仅是科学和技术的一个方面,农业科学和技术包含更加广阔的方面,比如种植方法、农用化肥的施用方法、适当的应用新品种的种子、肥料的作用必须与其成本相当等。现代的农业都是依托于信息技术手段,对农业的数量目标与质量目标确定后再做出生产的最优决策,才能改变农业资源的利用方式,改变农业生产、贸易方式,进而改变生产者的思维方式。向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则有助于科技更广泛、正确的应用。
三、结语
农业不仅生产周期较长,而且对自然条件具有较高的依赖性,这也使农业一直处于弱势的地位,因此需要加快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粗放型及外延型的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内涵型的增长转变,为农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7: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策略论文
[2]宋桥生,娄光新,李宝喜,等.基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农业科技创新模式[J].湖北农业科学,(19).
[3]杨雄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J].农业科技管理,(1).
篇8:农业科技发展论文
农业科技发展论文
摘要:本文总结了新疆与中亚国家农业科技合作在6个方面的进展,提出新疆与中亚农业科技合作的构想,包括合作的基本思路、方向和领域,提出了推进新疆与中亚农业科技合作的对策建议:加强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继续加大与中亚农业科技合作的经费投入;加强中亚农业科技人才的合作与交流;利用社会资本和金融创新推进农业科技合作;推动农业科技示范企业“走出去”。
【1】新疆与中亚农业科技合作发展探究
关键词:科技合作;农业;中亚;新疆
1新疆与中亚国家农业科技合作进展
“十二五”期间新疆与中亚国家科技合作合作领域涉及农业、畜牧业、生物技术等。
在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力推动下,新疆与中亚等周边国家的农业科技合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建立了双边、多边的成果推介、人员培训等合作交流机制。
1.1建立农业科技合作机制
通过合作机制促进农业科技合作。
上合组织框架下科技部长例会合作机制和中俄哈蒙阿尔泰区域合作机制,把新疆与中亚的科技合作提升到国家层面。
中俄哈蒙四国六方阿尔泰区域科技经济合作已进入由科技合作向区域技术经济合作转化的重要阶段。
在新疆举办了两次国际研讨会和两次国际协调委员会工作会议。
新疆与中亚区域国家农业科技部门交流合作的平台和途径不断增加,目前有通过“国立科学院院长联席会议”、“高新技术交易展”、“双边科技经贸人员培训”、“科技合作论坛”等平台进一步达成合作共识。
1.2交流品种和技术
种质资源与品种交流互换,以及农业生产技术的交流和引进,是新疆与中亚国家开展农业技术交流的最常见的方式。
多年来,新疆农业类科研机构、大学等机构开展了与中亚国家种质资源与品种的交流互换,引进和培育了多种农作物新品种。
新疆农业科学先后从中亚国家引进小麦、玉米、水稻、棉花、油料、甜菜、豆类、蔬菜、特产园艺、花卉等农作物新品种,从哈萨克斯坦引进了作物秸秆微贮饲料技术、微生物杀虫剂和防治作物根病的木霉制剂,从乌兹别克斯坦引进了赤眼蜂工厂化繁殖技术等。
1.3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近年来,科技部支持新疆的国际合作项目中涉及新疆与中亚国家农业科技合作的项目,主要有国家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塔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
在国家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新疆与中亚的农业科技合作项目是重点支持的方向之一。
,自治区设立了“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每年自治区财政拨款1000万元,支持自治区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开展,现代农牧业领域是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支持的重点领域,合作项目涉及新品种的引进、农作物栽培技术、节水技术示范等项目。
1.4共建中亚农业科技合作平台
“十二五”期间,新疆通过国际科技项目的实施,有效带动了中亚农业科技合作基地、园区、实验室等平台建设。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畜牧科学院、新疆农业科学院、新疆农业大学等多家单位分别参与建设了“中塔农业技术合作园”、“中国新疆—哈萨克斯坦畜牧研究中心”、“哈国阿拉木图-新疆畜产品合作科学研究室”、“新疆中亚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交流中心”等平台。
1.5输出农业机械设备
近年来新疆农垦科学院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积极开展农业机械化方面的合作,向这三个中亚国家输出了多种中小型农机和农产品加工设备。
如新疆新联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中国收获机械总公司在新疆的主要生产和销售基地就曾成功的向乌兹别克斯、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销售了小麦收割机、捆草机等农机设备。
1.6农业技术人才交流
农业人力资源开发领域是新疆和中亚国家开展农业合作的一个重点。
由新疆农业科学研究院通过主持国家技术部重大国际技术合作项目,邀请吉国专家合计22人次来疆交流培训,43人次出访吉国。
石河子大学每年都会承办上海合作组织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班,对来自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专家进行现代农业技术专题培训。
疆内其他科研单位也多次组织双方农业技术人才互访交流。
2新疆与中亚农业科技合作的构想
2.1新疆与中亚农业科技合作的基本思路
新疆与中亚农业科技合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布局,以“平等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合作原则,以促进中亚农业一体化发展为目标,以农业科技合作创新与技术推广为核心,利用新疆向西开放的地缘优势、全国科技援疆机制,以“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和“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内容,
以创新合作体制机制为动力,汇集国内外农业科技人才与资源,形成集农业技术转移、成果推广、创业孵化、新技术新产品展示、科技信息交流、农业发展战略研究、科技培训、学术交流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科技合作与交流平台,推动新疆与中亚农牧技术、人才的互联互通、合作共赢。
2.2新疆与中亚农业科技合作方向和领域
中亚区域在农作物品种资源收集和培育、农作物良种繁育、畜禽繁育养殖、园艺、抗病虫害、草场保护利用、农业机械等方面具备较多的`科技储备,而新疆在农作物优良品种选育、高效栽培、健康养殖、节水灌溉、设施农业、农业生物技术、疫病防治、农业信息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3推进新疆与中亚农业科技合作的对策建议
3.1加强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
加强政府对农业科技合作的组织领导,在上合组织的框架下疏通和扩大农业科技合作的渠道,建立和完善政府间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
中国与中亚国家,新疆与中亚国家,两个层面在原有协议基础上,继续从国家和地区两个层面积极协调与中亚各国关系,签署双方或多方农业科技合作协定,建立关于农业科技合作的高层对话机制,保障双方或多方农业科技合作的可靠性。
3.2继续加大对中亚农业科技合作的经费投入
科技进步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强烈外部性,需要政府投入经费,农业科技又是基础产业科技,更需要政府投入经费支持。
因此,要不断加大对此类项目的支持,同时由于此类项目成果转化目前没有有效的社会资本引进机制,政府要承担此类项目成果转化的阶段性支出,以确保农业科技项目在各国包括新疆示范带动影响。
3.3加强中亚农业科技人才的合作与交流
在政府间科技合作与交流机制下,加强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的引进,支持和鼓励农业中青年科学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中亚科技项目合作、技术攻关等多种形式吸引国内外科学家和有潜力的中青年科学家来疆开展合作研究。
鼓励我区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与中亚农业研究机构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支持新疆农业科技人员参加中亚科学研究计划,开展有特色的中亚科学研究。
3.4利用社会资本和金融创新推进农业科技合作
新疆与中亚国家农业科技合作和科技农业企业发展,需要金融创新支持。
金融合作体制创新与贸易投融资便利化相结合,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实现外汇资金跨境收付和自由兑换,建立新疆与中亚国家快速结算渠道,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支持体系建设,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为新疆与中亚国家农业科技合作提供动力。
3.5推动农业科技示范企业
“走出去”推动新疆农业科技示范企业跨境投资,落实税收减免、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优惠等政策,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升级,鼓励企业联合科研机构共同申请、承担国家各类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涉农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积极培育以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涉农新兴产业。
参考文献
[1]姜晔.“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与中亚农业合作前景[N].农民日报:三农论坛,2015,03,[2015-05-23].
[2]刘英杰,马惠兰.中亚国家与中国新疆农业合作模式及途径探讨[J].世界农业:(4).
[3]王钊英,郭文超,赵利新,戴俊生.新疆与中亚五国发展农业经济合作潜力分析[J].世界农业,(3):37-40.
篇9:农业科技金融支撑启发论文
农业科技金融支撑启发论文
一、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国际经验
综观各国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各项金融政策,共同的特点就是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财政资金分工配合;农业科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有所侧重;同时财政实行补贴、利率优惠;建立保险制度补贴风险;通过立法来保障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资金投入;国家提供相应的教育推广等配套措施,是一个完整、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
(一)政策性金融
鉴于农业科技研发的公共产品性质,农业科技研发的风险性高,收益不确定性强,政策性金融是基础性农业科技发展的有力支撑,发达国家的政策性金融主要体现国家的政策导向,为农业机械化、科技化、土地改良、育种等特定经济目标服务。发达国家带有公共产品性质的,有较大外溢性的基础农业科技开发的传递过程一般为科研机构———推广机构或政府部门———农户。科研机构进行基础科技研发,形成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推广机构、中介服务机构或政府部门以各种农业技术推广、转化计划或项目为运作平台。政策性金融支持集中在为基础科研机构提供资金。如德国通过州立银行提供优惠贷款。州立银行为州政府公共性质银行,主要任务是管理各会员储蓄银行的流动性,协助州政府管理财政专项资金,对基础农业科技项目提供贷款、贴息及无偿拨款;或由土地改良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安排长期低息贷款。
(二)商业金融
和基础性农业科技相比,商业金融主要对“实用性”的农业技术或产品进行投入。过程为企业科研部门(或产学研结合的研究模式)———企业试验基地———企业生产销售部门。从农业科技开发、试验到产品生产销售一般在企业内部进行,其目的在于提升企业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技术升级,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这种模式和政策性金融并不是完全分离的,例如在资金投入方面,企业承担国家或地方科技项目研发时,政策性金融给予拨款作为项目启动资金,不过数额有限,主要仍然依靠私人部门投入;在科技创新过程中,两种创新模式可能产生交叉。
(三)资本市场
从外国的经验来看,支持农业的金融机构的筹资渠道多样化:除了财政和信贷之外,还通过发行债券和票据融资,如美国联邦土地银行可向金融市场发行债券和票据筹集资金;法国农业信贷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之一就是发行债券。发行股票方面以美国为例:第一层架构主要是以纽约证券交易所,市场监管最为严格,对于农业科技型企业来讲,只有当企业发展到成长阶段的后期或者处于成熟阶段的时候,才能进入这些交易所筹集资金。第二层架构主要是纳斯达克市场(NASDAQ)。1992年NASDAQ又开辟小型资本市场服务专区。NASDAQ目前有5200多家上市公司,其中,许多以生物研发技术为基础的农业科技型企业通过NASDAQ上市融资的比例逐步加大。第三层是私募股票交易市场。它主要通过portal的电子系统为各个机构投资者对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证券直接进行交易提供一个运行平台。它不涉及经纪人的介入。美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农业科技型企业筹资需求,各个层次的资本市场又相互补充。低层次的资本市场将初期农业科技型企业逐渐发展成熟,为进入较高层次的资本市场提供基础。
(四)保险
各国为了支持农业发展。大都有健全的农业保险制度,大多都制定农业保险法,确定其基本法律依据。由于农业科技研发风险大、成本高,在农业科技的发展过程中,都有保险的支持和推动。通过农业科技保险能有效地分散和化解企业的风险,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创业投资环境,让更多的企业、更多的资金、更多的人才在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中充分发挥作用。如墨西哥曾分别于1961年、1981年颁布了《农业保险总法》和《农业保险和农民生命保险法》,墨西哥农业保险公司的最初资本金由墨西哥财政部提供,国家财政还提供该公司费用的25%以示支持,并对整个农业科技保险给予政策免税。有力分散了农业科研投入资金的风险。
(五)财政支持
各国财政对于支持农业科技的金融机构一般都提供优惠政策和资本金。如提供利差补贴、税收优惠等,有的还直接出资支持农业金融机构的建设和发展。从而保证其正常运行。法国政府将国家农业研究院的研究经费纳入政府机关经费预算,其经费90%左右来源于政府拨款。为支持农业基础研究,法国政府优先满足实验室的经费需要,增加基础研究的经费,而且鼓励研究人员创新,如支持组建研究小组、营造充满活力和富有创造精神的研究环境以及给年轻研究人员提供便利的科研条件。在日本,国立科研机构是农业科研的骨干力量,其科研经费以政府拨款为主,如国立农林水产科研机构经费的99%来自农林水产省,都道府县农林水产研究机构经费的93%来自当地政府。
(六)其他投资主体
欧盟农业科研机构将研究项目推向市场,根据企业委托开展科研,可以吸纳私人企业、农场主等资助;美国私人企业和以基金会名义的农业研究机构通过家族基金、企业自身及私人捐助等方式筹集科研经费;高等农业院校研究机构经费除得到联邦政府和国家科学基金拨款以外,还可得到各种基金组织、个人或企业的资助。而美国政府则对投资于农业科研的企业、农场主与高等院校等各种民间力量进行适当的补贴。各种公司的大量介入与政府提供的补贴,保证了农业科技经费来源,并使农业科技经费呈不断增长态势。
(七)配套措施
在金融支持过程中,政府注重配套措施的开展。既重视科研和教育,又重视将农业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三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美国政府把农业科技人才的教育培养、农业科技的`基础研究和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等职能集中于农学院,建立起了以各州农学院为纽带,由各州农学院、农业试验站和推广站3个系统组成的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农业科技体制。提高科技推广人员社会地位,推广人员的年收入平均可达4.5万美元以上。注重开展多学科、多单位和多地区之间的横向合作并积极开展政府科研机构与私人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通过广泛开展农业教育,提高农民科技素质。这种农业科技体制对农业科技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乃至美国农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荷兰、丹麦等欧盟成员国也构建了政府和民间组织合作,但以民间力量为主的推广体系。荷兰的推广体系中既包括居于主导地位负责协调其他方面力量的国家推广组织,又包括农协组织私人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民间推广力量。
二、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增加对农业科技的信贷供给
金融机构要以资金安全性和服务社会发展目标并重,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同时,研究制定符合现代农业科技特点的信贷评价模式。一是金融机构应积极开展农业科技贷款客户资源调查工作,全面掌握当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基本状况和资金需求情况,以及农业科技单位的经营和发展情况,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范和控制贷款风险的同时,为农业科技贷款业务提供便捷的贷款程序。二是制定适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用评价体系。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点,设计客观有效的信用指标体系,将带动农户数、社员状况等指标纳入信用指标体系中。对于获得县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或受到地方政府奖励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适当提高其相应的信用资质评级档次。对信用等级较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在同等条件下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手续简化、额度放宽的激励机制。
(二)加大直接融资比重
一是进一步加强农业高科技企业上市的培育和储备工作,组建农业集团,通过精品集团发行股票上市筹资。积极推进具备条件的企业在创业板、中小板上市。二是积极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建立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对于那些处在创业阶段的中小型农业科技企业来说,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尚未完全成熟,项目投资周期长、风险大,经济效益短时间很难体现,因此这些企业既难以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也不具备公开上市的条件,只有通过获得风险资本才能发展壮大。三是促进农业科技企业以资本为纽带的利益机制的形成。强化农业科技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联机制,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持续发展壮大的关键。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让农民以股东的身份参与到农业科技产业化经营中去,在科技产业化经营的各个环节之间建立起参股、控股关系,形成以资本为纽带的利益关联机制。
(三)发挥保险的重要作用
保险要充分发挥风险分散作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科技产业化发展,一是在农业科技推广中加大对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农户保险的财政补贴力度;二是加大中央、省级财政对保险公司的补贴力度和补贴比例,充分调动保险公司的积极性;三是出台针对农业大灾之年保险公司亏损的有效补偿机制,有效化解承保农业科技项目的内在自然风险;四是开拓农业保险业务,进行保险产品创新,重点调整农业科技保险的承保范围,鼓励发展以新农业技术革新、产品订单为依据的跟单农业等保险品种。
篇10:发展方式求转变
发展方式求转变
摘要:3月初的北京,被一场春雪装扮得分外妖娆.进入2010年的中国经济,正在迎来一场全球瞩目的'历史性变革:历经30余年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中国,已开始向更新、更高的层次转型和跨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作 者:孙岩冰 石杏茹 作者单位: 期 刊:中国石油石化 Journal:CHINA PETROCHEM 年,卷(期):2010, “”(6) 分类号:【农业科技支撑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论文(共10篇)】相关文章:
浅谈TRIZ理论推进电力企业科技创新论文2023-03-13
推广宣传水利科技论文2022-07-16
土地建后工程管理的创新模式论文2023-12-13
大数据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论文2023-07-02
从多维度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研究的论文2023-08-17
科技创新教育教学论文2023-08-17
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创新分析论文2023-09-11
科技创新论文2022-05-07
地区科技创新论文2022-08-23
银行如何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论文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