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论文

时间:2023-03-24 07:58:17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浅谈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论文(共11篇)由网友“砍刀杀人狂”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浅谈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论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浅谈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论文

篇1:境界说论文

境界说论文

摘 要:境界主要反映了个人在修为、精神、品格、德操等一系列因素的融合。本文从多方面论述了境界的内在品质,它既有形而上的思想也有形而下的规范,其内蕴又无不蕴含着“人生”的这一个精神理念。

关键词:格调;超脱;虚静;深邃与单纯

做人要立格,做学问要有深度,搞文学亦要有品格。其实这些说的就是需要在一个理想的范围内达到一个超脱的思想高度和境地。这个高度一般而言,就是我们常说的“境界”,或者是一种高度。就个人而言,需要不断提升与获得精神上的超越与自由。同样,只有具有超越状态和精神品质的作品,才是好的作品。说白了,就是要超过世俗的观念而不与人同,但也不是一味标新立异。

如果把境界放在人生这个坐标上,那么境界应是指人的修为、思想、品格、德操等内涵的融合。人的品行、格调和德操这些都是人生境界的一些重要内容。学者王国维说的“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说的也是如果有了较高的德操和品味就有了丰富的人生境界。从小时候起,随着人的成长,其思想也在不断变化,学习了很多真实的东西,就会渐渐使自己的思想丰富起来。对于那些有品位、有学识、有德操的人我们可以说他们是有境界的,但是对于一些有知识,但是德行败坏的人来说,就是再有钱也不能说是有境界,顶多可以说是比较圆滑而已。

文艺之境界指的是一种获得超脱的具有“气、韵、神、理、和”的综合精神意态,这种超脱是站在道家思想领域来说的,是在基本的知识熟练以后的更进一步的精神感悟。如果在以虚静为体的精神状态下学习文化,领悟万物的自然变化,感受其思想的精华。在了解自然生命的基本形式的基础上,达到忘我的精神超越,这样就可以获得一种精神的自由和愉悦感,或者说可以获得禅宗所说的“绝对精神自由”。如清初八大山人的画,具有平静、深邃、单纯的艺术图式表现;柳宗元冲淡平和的诗文表现。这些就是因为他们达到了这样一种精神境界所呈现出来的外在形式美感。拥有和放弃之间是一对矛盾,如果对自己所学的东西死守不放的话,那么就难以突破自己的思想界限和突破自己固定的思想范围,而容纳不了其他事物。对于诗文的基本形态和本质来说,实际关系到的是人生的本质精神,天性的豪健和思想的深邃,加之学习的刻苦,就能使其思想沉凝下来,逐渐变成一个较为固定的具有理想意义的审美范畴和思想纯粹。当然这些思想不仅需要培养个人的意趣、情感,还要树立一个高格调的精神品格,使之达到精神上的深化。当这些东西逐渐变成一种既抽象又具象的精神表现时,那么就会逐渐形成一种较为纯粹的精神体系。这种体系既是一种价值评价体系,也是一种个人关于艺术的一个思想灵魂。如雕塑家罗丹的《思想者》,这个雕像不在于其本身是在思考什么内容,而在于其形式本身所传达的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是作者的精神寄予或是寄托)。如果具有某种艺术价值和审美锤炼所达到的一种绝对精神力量,这将反过来对一个艺术家具有莫大的推动作用。如歌唱家李娜的歌,她的`声音本身就具有一种纯粹意义的精神内涵,这种内涵作为她的具有标志力量的“李娜式”声音,则是她的精神价值;即使她是在哼小调,那么也同样有一种迷人的魅力。这种精神力量的本质可以偏向几个方面的思想内涵,一个是偏于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即所谓的儒家精神形态;一种是偏于一种超越、高远的精神品格,即所谓道家的精神形态;再一种就是偏于一种浑厚的绝对精神力量,即所谓的佛家精神意象。在中国文艺中,偏于一种超脱、高远的庄子精神的品格,这源于一种国人所需要解脱和追求的畅快精神。但是山水画或者山水诗,始终是在伴随着对自然空间的理解之基础上来完成的,这种意义更多的建立在对大自然眷念之基础上来完成的。并不是说达到这一种境界就会更高一级,只是说在这个方向是还可以进一步发展的。

所以高明的艺术表现并不花很多心思在形式上去耍花样,而是注重在精神上的锤炼。他们可以在一个简单的形式里或者是在一个较为复杂的形式里赋予更为深沉的精神内容。如黄宾虹的山水画,在结构上并没有改变古人的很多构图方法,但是他画中的精神意象就迥然不同,显得高华、深邃和迷远。很多高明的音乐家也是如此,亦没有在形式上有很多变化,但是其内涵和意义确高人一筹。当然,“远”的精神品格在画中主要体现在庄子精神的虚淡和静逸的美感,“虚淡”联系的是“空无”,它是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精神内在,原因在于它扩大了艺术的表现空间,故“远”的精神主要指的就是“虚淡”,即由“虚淡”所构成的玄远思想境界,是这种绝对艺术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精神上的绝对意义,伴随的是人生的长期修炼过程,这个锤炼包括实践和精神的磨练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实践主要指的是从基础开始所构成的锤炼(如画画的技法,作诗的平仄,为文语句的锤炼等等)。而精神的锤炼主要从读书和人生阅历中得来。我所说的精神境界,也并不是常说的“内容与形式”中的“内容”。这里的纯粹精神境界主要指的是思想上的,关于生命的、学养的、理解力的、感受力的在人格精神观照下的精神情韵。中国书画的形式和内涵或精神从来就没有分开过,它们是结合在一起的。为什么要作诗,为什么要画画,其基本价值取向就是要表现艺术家对于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和独立精神意义的人格追求,如对花鸟虫鱼自由精神的眷念,这种意识的本身就是建立在对于“游于艺”的基础之上所蕴含的独立人格精神追求。这种思想和形式本身就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这种精神反应了中国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和交流。所以现在谈的境界,实际反应了这种精神与形式的内在统一,而不是单单的形式表现。对于西方来说,物质可以单一到一种工具,思想可以纯粹到一种理念,而中西审美自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的艺术源于精神的内在性:道家,儒家,佛家实际就是一种纯粹精神的凝结体。这种精神的内在精神意义是中国文化在思想层面所通过的碰撞、展示、融合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结果,这些也都体现了中国艺术的相对独立性。带有逻辑分析式的艺术主要不是追求物我合一的精神状态,而是出于一种对立的精神情态,而中国艺术的着力点即不在于此,而在于纯粹精神的自由、逍遥与沉凝,这即是境界之源头。

篇2:浅谈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论文

浅谈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论文

学不能脱离人的生活,应该不断反思人生的意义。对此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1895―1990)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说:“假使我们只用一句话,说出哲学是甚么,我们就可以说:哲学是对于人生底,有系统底,反思底,思想。”他的人生境界说就是专门探讨人生的意义的。尤其是在他的晚年时更认为全 部 的 哲 学 问 题 都 是 为 了 提 高 人 的 精 神 境界,因此其人生境界说更成为他的整个哲学观中的核心理念。虽然学术界对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已经有了许多出色的研究,不过从意义的角度来加以重新探讨,仍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以及人的生活。

一、冯友兰论人生境界

冯友兰在《新原人》中的人生境界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觉解、境界和工夫。这里我们择其要点简介如下:

(一)觉解:境界的发源

根据冯友兰的境界问题源于对人生意义的追问:“人生究竟有没有意义? 如其有之,其意义是什么? 其所谓意义的意义是什么? 此即是问:其所谓意义一词,究何所谓?”冯友兰认为对意义的追问不是简单地通过查看字典就得到的,像一般人为了想知道词语概念的意义时所做的那样。在他看来,事物的意义有多种,如指某一事物或人的行为的性质、其所可能达到的目的或结果、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其所属的类别等等。这些都是事物或人的行为表现了某种“理”的方式,是“理”的具体体现。只有对某一事物或人的行为的这些方面有所了解,才能说对该事物的意义有所了解。此“了解”即是“解”。一个人有了这样的了解,就说明该事物对他(她)有意义。如果他(她)再进一步对自己的“了解”有了“觉”或“自觉”,就可称之为一个人有了“觉解”。了解要依赖语言概念,而自觉则无需概念,只是一种心理状态,或是“直觉”。

(二)四种境界

在冯友兰看来,每个人对某一事物的觉解不会是一样的,有程度上的不同。这导致人们之间对整个宇宙人生的觉解都出现很大的差异,也就使得宇宙人生对于人所有的意义都大不一样,由此就构成了各种不同的境界。没有两个个体是完全相同的,所以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境界。如果作一个大体的分类,境界可以分别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三)工夫:提高境界的修养方法

在冯友兰看来,境界是会变化的,一个人不会一劳永逸地处于某一种境界当中不动。所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即指人很容易受到影响或牵制,从而从某一高的境界堕入某一低的境界之中。即使一个人想维持在某个境界中不变,也需要花费一番工夫或努力才能做到。尤其是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属于精神的创造,而不是自然所给予人的礼物,就更不容易达到了。这意 味 着 人 需 要 不 断 地 觉 解,以 提 高 自 己 的 境界。就像儒家传统思想中强调“工夫”对人的成己成圣的重要性一样,修养工夫在冯友兰的人生境界理论中也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

二、境界与意义的开放性

境界是了别意义空间的方式。人的经验生活就是意义发生的'过程,也即意义赋予的持续性活动,在其中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意义世界。由于经验生活是一个面向未来、面向未知领域的无限历程,这也意味着意义空间本质上就具有无限的、动态的开放性,因而境界也同样既有无限丰富和多样的可能,在现实的经验历程中面向未来和未知领域无限地活跃或生成,而不会有静止或完结的时候。

三、工夫与意义的澄明

工夫是指提高境界的修养方法。而境界的提高在于意义的丰富。可是意义的丰富却不是自动生成的,而需要人的努力,即提高人的意义赋予能力,以不断破除现实的限制,拓展自己的意义空间。

篇3: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探析

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探析

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以世界存在模式和理性人类学观念为哲学根基,对人的生存状态和价值观念作了逐次超越或渐次提升,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提供思想启迪.

作 者:柴文华 李文远  作者单位:柴文华(黑龙江大学哲学系)

李文远(黑龙江大学)

刊 名:天府新论  CSSCI英文刊名:TIAN FU NEW IDEA(BIMONTHLY) 年,卷(期): “”(2) 分类号:B82-06 关键词:冯友兰   人生境界说   理论价值   思想启迪  

篇4:对王国维境界说的质疑

对王国维境界说的质疑

朱光潜认为王国维的“有我之境”实是“无我之境”,而“无我之境”实是“有我之境”,其实,他们对意境内涵的理解是一致的,只是对意境分类的`角度不同.叶朗认为王国维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分割裂了意境中情感和意象的关系,其实是叶朗误读了叔本华美学中的一个概念.

作 者:张学成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广西,桂林,541004 刊 名: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年,卷(期): 6(4) 分类号:B83-0 关键词:王国维   朱光潜   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叶朗   欲求  

篇5:总结还是切换?-试析王国维的境界说

总结还是切换?-试析王国维的境界说

王国维的境界理论传承、总结、立足中国古代文论、美学以及文化思想,这仅仅是一种表面现象;事实上,王国维的.境界说基本上可以说是西方美学思想尤其是康德、席勒、叔本华、尼采美学思想的移植,是西方美学思想对中国境界理论的一种全面切换.这首先表现在,王国维的境界理论从实质上来讲它更多地来源于尼采的悲剧理论和叔本华的直观理论;其次,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王国维的境界理论完全立足在西方哲学、美学的基础之上,是西方哲学、美学思想的一种具体运用与展开.

作 者:王建美 杜吉刚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中文系,江西,南昌,330047 刊 名: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ESHAN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22(6) 分类号:B151 关键词:境界理论   日神精神   酒神精神   直观理论   文论失语  

篇6:提高人生境界构建和谐社会-有感于张世英先生境界说

提高人生境界构建和谐社会-有感于张世英先生境界说

阐述了张世英先生在他的著作《哲学导论》中对人生境界提出的看法.张世英先生的.人生境界说有3个方面:人生境界说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的重要性:人生境界是哲学追求的最终目标;提高和沟通不同的人生境界的途径:提倡“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的思想精神;人生境界的最高层次:领悟到集真、善、美于一体的“万物一体”.同时阐述了张世英先生人生境界说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 者:林爱清 LIN Ai-qing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州,350007 刊 名: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年,卷(期):2007 21(6) 分类号:B822 关键词:张世英   人生境界   万物一体   和谐  

篇7:人生三境

人生三境 -资料

所谓人生三境,即沉得住气,弯的下腰,抬得起头,

一曰沉得住气

在充满诱惑陷阱的现实生活中,要做到沉得住气,谈何容易。如果沉不住气,你可能失去理智,甚至歇斯底里,大动干戈,也可能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人生旅途,难免有低谷或高峰,有失意或得意。在不同的境遇中,怨天尤人,诅咒命运的不公,都是沉不住气的'表现。

因为,沉得住气是睿智的彰显,是理智的沉淀,是成熟的标志。

人在宇宙中,宛如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小舟,只有自己从容驾驭,直面前方的惊涛骇浪,处变不惊,才能乘风破浪,无往而不胜,

资料

二曰弯的下腰

弯的下腰就是做人要低调谦卑,海纳百川,能屈能伸。

古人韩信胯下弯腰,成就了大汉四百年基业;司马迁选择弯腰,书写出流传青史的绝唱。

可见,弯的下腰是一种姿态,是一种内心的自信。

翠竹因弯腰而坚忍不拔,稻穗因弯腰而丰稔厚重。

三曰抬得起头

抬得起头,是说人无论身处逆境还是顺境中,都要保持一种乐观进取的心态。

少年壮志不言愁,是青春的自信;纵死犹闻侠骨香,是壮士的自信,然而,抬得起头,不是盛气凌人,也不是傲视一切,而是谦逊待人,平等处事;不是以己之长,比人之短,而是正视自我,见贤思齐;不是因己之拙,忌人之能,而是自知之明,后发赶超。

简言之,抬得起头,就是要正大为先,诚恳为贵,通达为怀。

篇8:冯友兰人生四境界感悟

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一生过得既平凡又伟大,他从哲学的观念,对自己一生的评价,分成了人生四境界,那么何谓冯友兰人生四境界?这四个境界分别代表了什么?如何才能做到这四个境界呢?

冯友兰人生四境界

第一境界是自然境界,在自然境界中,冯友兰认为万事万物皆应该顺其自然,切不要因为自己的意念而刻意强求,那样很有可能将适得其反,与原定目标背道而驰,只有顺着万事万物自然的发展规律,反而能得到意料不到的收获。

第二境界是功力境界,在功利境界中,人类有了初步的觉醒,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自己的最终目标,那么这样他所有的一切皆是围绕着这个目标而展开进行。如果失去了这个目标,就可能是出现了另外一个目标,在这个境界层面上,人类有了功利之心。

第三境界是道德境界,在道德境界中,它起到对第二个境界的约束作用,虽然有了功利之心,但他的意识中,仍然有对错之分,仍然有可为和不可为的区别,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道德尺度,人们会在道德的范围内去找寻目标,并且开展合乎道德的行为去完成目标。

第四境界是天地境界,这是最后的一个境界,也是最大的一个境界,除却对自身、对社会、对道德层面的认识,人类的视野将随之更为广阔,在这个境界中,人类将围绕着这个宇宙开展顺应宇宙的发展行为。

冯友兰先生的四个境界,是层层相扣,逐层递进的,只有完成了上一个境界,才能开展下一个境界,如果四个境界全都能达到,那么可称为圣贤之人也。

冯友兰女儿是谁

冯友兰的一生中,他的婚姻生活如何?他一生中有几个子女,其中作为冯友兰最为疼爱的女儿,又是叫什么,冯友兰女儿的一生又有何显著的作为,以致于得到冯友兰的深深疼爱和认可?且随小编去看看究竟吧。

冯友兰

冯友兰和任坤的婚姻,在那个时候并不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式婚姻,相反地,他们是由同事身份开始认识,并在工作过程中相互接触,最终出于两人的自愿而结合,而迈入婚姻的自由恋爱式的婚姻。

在冯友兰的一生中,任坤一共为他生下了四个孩子,两男两女,大儿子叫做冯钟辽,小儿子叫做冯钟越,大女儿叫做冯钟琏,小女儿叫做冯宗璞。这四个子女中,较为有出息的是小儿和小女,其中继承了冯友兰文人才华的,且被冯友兰最为疼爱的女儿,自然是小女儿冯宗璞。

冯宗璞又名冯钟璞,出生在父母定居的北京,但祖籍仍然是河南籍。冯宗璞年幼师承父亲冯友兰,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从小对文学、对哲学便有着不同寻常的热爱之情,在冯钟璞少年时期,学业曾一度因为抗日战争而中断,又回到北京后继续学业,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成志学校。

冯钟璞毕业之后,开始自己的事业生涯,一边以中国文联研究部职员的身份就职,一边以一个文学者的身份从事自己的创作之路,她的一生中留下了许多有名的著作,如《三生石》小说等。这就是冯友兰女儿的消息。

[冯友兰人生四境界感悟]

篇9:三境人生作文

宋代禅宗将修行分为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第二境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第三个境界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三个境界中都有“空”字,三个境界就是对“空”的三种不同的理解。第一境界中的“寻”,表明人向上天追问自身起源,追问所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三个千古难题。第二境界中的“无”,表明人已经从自然中剥离出来,与外在的“水流花开”自成一独立世界。而第三境界中的“万古”与“一朝”的融合同一,则说明人对有限时空的超越,经过否定之否定之后达到天人合一之境。

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南宋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学诗的三境:“其初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既识羞愧,始生畏缩,成之极难;及其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也。”就诗人的主体而言,心灵最初是自由自在的,不辨美丑,处于童贞状态;当认识到规矩和成法之后,就陷入束缚和捆绑之中;最后摆脱一切外在的桎梏,获得了主体与客体的契合,也获得了真正的、纯粹的自由。这时,方能“行住坐卧,无非是道,纵横自在,无非是法”。

严羽之后,诗人潘德兴又云:“诗有三境,学诗亦有三境。先取清通,次宜警炼,终尚自然,诗之三境也。”潘氏是在说诗,其实何尝不是在说人生呢?返璞归真的人生,就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最终将禅学、诗学与人生哲学融会贯通,铸为一体的,是晚清一代宗师王国维。王氏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与齐克果、尼采的描述相比,王国维的论述是典型的中国式的,是诗意的凝聚,是精神的贯注。它包蕴了一种纯粹的生命体验,使人突破自身生活的惰性;它设定了生命气息充盈的坐标,引导人达到一种永恒的自由之境。

有这样的一种人生境界让我们仰望,我们何必惧怕脚下的淤泥呢?

篇10:三境人生作文

借用王国维先生将学问分为三重境界之思路,我也想将语文素养的提升途径分为三境,课堂上随名师以解惑,课堂外厚阅读以薄发,生活中重实践以体验,构建语文大厦,浸润精彩人生。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学与问,夯实语文素养大厦的基石,此第一境也。课堂是提升语文素养的主要阵地,学生不能脱离课堂学习,单打独斗、闭门造车。我们以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走入学堂,在心灵上写下拼音,写下汉字,连词成句,品咂江浪淘尽后留下的一篇篇字字珠玑的文化精华。在课堂有限的学与问中,逐渐培养起对语文的最初兴趣,听老师传道授业解惑,通过背诵积累为建设语文素养的大厦铺上最原始的基石,在课堂有效交流中碰撞思想,升华素养。

“人读等身书,如将十万兵。”课外进行大量阅读来竖起语文素养大厦的支柱,此第二境也。相比浓缩有限的课堂学习,课外阅读是语文素养大厦的支柱,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阅读可以使我们吸收中外古今优秀文化营养,让我们看到庄子的深邃、诸葛的妙计。在《老人与海》人鱼相搏的精彩瞬间中,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坚韧顽强;在《琥珀》尔虞我诈的社会里,我们懂得了女性的独立解放。在街边的旧书店里、在高大静肃的图书馆里,我们心接千载,视通万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何异于将率十万雄兵冲锋陷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丰富的生活实践来铺就语文素养大厦的华盖,此第三境也。社会实践能将众多积累的知识沉淀下来,在反复的揣摩与思索中,在切实的理解与运用中,融会贯通,更上高层,受益终生。司马迁壮游九州,故能多知放佚之事,采以入笔,便为独绝佳作;唐玄藏西行万里,方获得无边智慧,诸法空相,终成一代高僧;孔仲尼东游列国同弟子辩理,《论语》开创儒学大境;苏东坡被贬黄州与赤壁结缘,前后赤壁赋尽显其时代风流。

此三境,步步相生,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只有潜心课堂夯实基础,大量阅读撑起支柱,实践体验铺就华盖,才能一步步提高语文素养,建成语文乃至社会文明的自信大厦。

篇11:人生棋境作文

有人说,生活像一杯清茶,虽没有牛奶的淳厚,却越品越香;有人说生活是条路,路边有盛开的野花,也有丛生的荆棘。然而我却觉得人生像一盘棋,生活就是我们永远的对手。

人生如棋,棋盘里洋溢着生活的气息。看吧,大胆者举棋从容,落棋有声;胆小者心思缜密,步步为营,开局总是先让数招,摸清对方棋路,再奋起直追。傲慢者却是抬眼望天,不可一世,终因一招失算,满盘皆输。人生也如这小小的棋盘,人们生活其中,却往往看不清自己。

人生如棋,在生活的战斗中充满成功的喜悦,而每一次成功,都离不开对生活的精心经营。棋亦如此,要走好每一步棋,得时刻计算,等待时机,为自己创造机会,成功便一定属于你。

人生如棋,在生活的`棋盘内当然少不了失败的痛苦,会“大意失荆州”,会败走麦城,更严重的甚至会“水淹七军”,如此种种,数不胜数。棋局会输,人生也会有失败的时候,但是只要我们能够认真总结经验,不弃不厌,继续拼搏,就一定能够“过五关,斩六将”“东山再起”。

人生如棋,棋场里“举棋不悔大丈夫”,人生更是这样。生活从不许你后悔,有人总会在失败之后感慨:“如果那时我不是……现在,哼,我早就……”是啊,如果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前都能细细打算,做好充分准备,那么就一定能未雨绸缪,取得最后胜利。

人生如棋,在生活中同样存在着机遇和挑战。兵贵神速,又要出奇制胜,这样必须抓好每一个机遇。兵临城下,弹尽粮绝,险象环生是生活对我们的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也许来一招“空城计”让对手摸不清虚实,你就能反客为主。坐以待毙,只能眼睁睁地让成功一次次从你身边溜走。

人生如棋,我们的一生会在楚河汉界里度过。在这里,人们展现自我,感受成功,品尝失败。在对弈中,我们取长补短,逐步完善自己,直到击败对手。我终于明白了,人生就是一盘棋,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成功拼搏厮杀,直到生命终结。

因此我们要认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棋,这样才会使人生变得更加精彩。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它是棋局,也是人生。

愿我们好好学习,不要在人生之路上下错棋。

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现代化的贡献论文

孙中山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历史贡献

人生的境界教学教案

20世纪中国哲学的回顾与展望论文

梁启超的现代学术思想与20世纪中国思想史之关系

人生的境界(教师中心稿)

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在中国:回顾与展望

《短信人生》说课稿

《人生的境界》课堂实录(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

人生寓言(节选)(教师中心稿)

浅谈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论文
《浅谈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浅谈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论文(共11篇)】相关文章:

马克思论文2023-04-21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2023-12-06

格物致知道法自然优秀演讲稿2023-08-20

人生的四层境界散文2022-11-25

有关陈寅恪的作文材料2023-09-26

论文人画色彩的审美选择2022-06-08

陈寅恪材料作文范文2022-05-06

学术研讨会闭幕词20222023-02-26

科学小论文2023-05-03

高考作文指导:高考语文作文开头十忌2024-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