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在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论文

时间:2023-04-28 07:34:55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股权激励在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论文(锦集15篇)由网友“小熊抱ฅ”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股权激励在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论文,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股权激励在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论文

篇1:股权激励在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论文

股权激励在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论文

摘要:股权激励是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激励方式,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我国的企业股权激励模式中还存在着股权激励方案和相关制度设计落后、股权激励力度相对较小以及经营业绩指标与收益风险等不相匹配等问题。从而提出了优化股权激励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针对性对策,从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股权激励体系,帮助企业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股权激励;企业管理;财务绩效

股权激励作为资本市场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融合发展的一种新的管理和激励方式,股权激励模式最早是在20世纪九十年代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之初出现的,是我国资本市场和企业管理制度向西方进行学习的基础之上建立的。但是,在我国的企业之中,股权激励模式还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然而这些作用还没有更好的激发出来。

一、股权激励在企业财务绩效方面应用及影响

(一)我国股权激励模式现状

1.股票期权激励方式的应用股票期权激励模式是我国股权激励模式中的主要模式,在我国的企业管理中较为常见。这种激励模式主要是通过给予员工相应的股权承诺,以此来激励员工更好的工作,在本岗位进行相应的工作创新。这种股票期权激励模式,虽然相对较为公平,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之中,往往受到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和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相应的股票期权激励承诺不能确保一定会实现,从而对员工的激励效果十分有限,并不能保证激励模式建立的初衷得以贯彻。根据上海市证监局和工会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上海上市并且采取股权激励模式的企业中,采取股票期权激励模式的企业就占到了52.31%。可见,股票期权激励方式在股权激励模式体系之中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占据了较高的比例。2.股票增值权激励方式的应用股票增值权激励方式与股票期权激励方式相对应,对于员工和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与股票期权激励方式相比而言,这种激励方式的作用相对较弱,并且不具有较为广泛的普及性。同时,股票增值权激励方式在我国的企业中,经常出现于刚刚创立不久的创新型、科技型中小企业,这种激励方式仍旧是以承诺为主要的激励方式标志,对员工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以未来股票价格的增长空间为承诺激励的利益。同时,这种激励方式一般是通过一定时间段的增值分红作为基本的奖励方式,因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之中,往往就会提升企业的现金压力,甚至在企业资金链本身相对较为紧张的时期,对企业的经营状况造成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再者,我国的资本市场管理和相应的监管机制还不够完善,对于政府调控和整个市场的变化情况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这就导致了企业员工对这些激励模式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担忧,不能很好的化解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二)股权激励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股权激励模式在我国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对员工的激励,产生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这种影响方式相对较为间接,作用时间并不是很快。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相关数据显示,股权激励对于企业财务绩效的正面影响指数约为19.7,而欧美发达国家的相关数据可以达到53左右,可见股权激励模式对于我国企业财务绩效的正面影响作用相对较小,这在现代化资本市场的经营管理和市场化经济发展模式中,就显得影响效果不佳。也从侧面证明了我国的股权激励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效果还有待改进,股权激励模式在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上还存在着优化的空间。

二、股权激励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存在的问题

(一)股权激励方案和相关制度设计滞后

当前,我国的股权激励方案和相关的制度以及配套政策措施方面还存在着与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不相匹配的现象,部分股权激励方案和制度的设计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不仅起不到帮助作用,对于越来越多元化的企业组织形式和企业财务绩效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我国的股权激励模式相较于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制度就显得相对滞后。再者,在我国的多数上市企业中,股权激励的份额相对较小,对于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就相对较小,并且在某些情况之下,甚至对企业正常的经营发展和资金流动性造成较大的现实压力。并且,股权激励模式的建设还处于一个企业自主探索的阶段,并没有相关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的有效支撑,这也是相关制度和方案设计滞后的重要表现。

(二)股权激励力度相对较小

在目前我国的上市企业中,建立了股权激励制度和实行相关模式的企业并不多,但是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之下,企业在股权激励模式之中仍旧安排了不多的份额给员工进行奖励。根据深证证券交易所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深圳市本地的上市企业中,用来进行股权激励的股权份额占据7%及以上的企业数量仅占3%,多数企业的股权激励份额占7%及以下。这种相对较小的份额,对于企业员工的激励相对较为有限,不能满足企业正常快速发展的实际需求,在间接上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也相对较小,尤其是对于企业财务绩效的正面影响相对较小,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的主动性并不能得到很好的调动。

(三)经营业绩指标与收益风险等不相匹配

部分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之中,不注重自身的`业绩经营指标,对于企业的经营给出较高的评估结果,并且按照这些较高的评估结果给予员工相应的股权激励,这些承诺并不是结合企业经营的实际收益风险,相关的业绩指标也不能有效的支撑企业对员工做出的激励承诺,导致即使企业建立了相应的股权激励模式,却由于经营业绩指标与收益风险不相匹配,对企业财务绩效产生相应的影响效果不佳。

三、优化股权激励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对策

(一)完善股权激励方案和相关制度设计

针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相应的完善和针对性设计,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状况的股权激励模式,强化股权激励模式对企业财务绩效的正面积极影响。结合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股权分配情况,对股权激励所占的份额进行相应的限定,保障企业的股权激励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同时,对员工在股权激励中的所获得的经济利益进行最低的标准划定,确保企业的股权激励方案可以对企业财务绩效始终保持较强的影响作用。

(二)强化股权激励力度

企业应当结合企业和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发展前景,建立一个相对较长时期的股权激励份额增长计划,对企业的股权激励强度和份额的增长建立一个相对长效的计划,帮助企业不断增强股权激励在所有激励模式和激励方法中所占的比例。同时,结合各个岗位的实际情况,对股权激励的强度进行差异化设置。对于创新型岗位和重要责任岗位加大股权激励比重,确保这些关键岗位始终对企业的财务绩效产生较强的促进作用。

(三)统筹经营业绩指标与收益风险

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经营管理实际状况,科学有效的对企业的相关业绩指标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使之与企业的收益风险相互匹配,以此为相应的判断基准,对企业面临的股权激励标准设定做出针对性的符合实际的指导,建立健全相应的标准体系。根据企业各个季度和各个经营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对企业股权激励的标准和相应的规模进行动态调整,帮助企业更好的去适应实际的经营管理状况。

四、结论

在现代公司治理理论与实践中,高管激励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对于股权激励而言,在现代股份制企业中,能够极大地激发企业高管的工作热情,最大限度的解决企业所有者与经营层的利益一致性问题,从而使得“委托-代理”关系更为稳定,更好地使企业管理层致力于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通过股权激励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进行相应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我国企业的股权激励模式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相对较小,对企业的股权激励模式进行相应的优化,帮助股权模式对企业财务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应当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前景,建立健全相应的股权激励模式和相关的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1]王雪.股权激励、创新投入与企业财务绩效[J].财会通讯,(27).

[2]董茜,朱佳莉,徐昭怡.股权激励机制和R&D投入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协同影响[J].当代经济,(22).

[3]陈文强,贾生华.股权激励、代理成本与企业绩效——基于双重委托代理问题的分析框架[J].当代经济科学,(02).

篇2:营改增对交运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论文

营改增对交运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论文

一、“营改增”的论述

1、“营改增”的含义

“营改增”,一般指营业税改增值税,通俗来讲就是改变对产品征收增值税、对服务征收营业税的方式,对产品和服务一律征收增值税。营业税是指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根据其所得营业额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增值税就是对于商品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营改增”的实施不再对“服务”征收营业税,而且降低了增值税的税率。

2、“营改增”的意义

“营改增”可以说是一项减税政策。在我国推行“营改增”,有利于完善税制,消除重复征税;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推动企业的发展;有利于优化国内投资、消费和出口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二、“营改增”对交运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1、交运企业作为“营改增”的试点单位的原因

我国的“营改增”在国务院的规划下,分三步走:第一步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服务业进行试点;第二步扩大试点范围;第三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营改增”。在交通运输业试行“营改增”原因有:一、交通运输业与生产流通的联系最为紧密,在生产性服务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二、运输费用属于现行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范围,运费票已纳入增值税管理体系,改革基础较好。

2、“营改增”对交运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企业的财务绩效是指企业的战略以及实施和执行是否能够为企业经营者和企业创造业绩、经营效益。财务绩效主要体现在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因此“营改增”对交运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也体现在这几个方面。(1)对交运企业盈利水平的`影响盈利能力,简单来说就是指企业在合法经营的过程中获取利润能力,盈利能力也是保证企业发展的根本。我们知道企业的财务绩效的评价核心是企业盈利能力,当然盈利能力这一关键要素也就有很多财务指标参与衡量,比如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等。一个企业盈利水平的高低,都是通过这些指标的数字来反映出来的。因此“营改增”能够将这些评价盈利水平的指标升高,那从理论上也就说明营改增政策能够使交通运输业的盈利能力有所提高。其中主营业务利润率是指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和主营业务收入的百分比,而其中主营业务利润则是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的差额,而收入和成本的财务数据就是决定这一指标的重要数据。对于交运企业来说,企业所能提供的交通运输服务就是主营业务。“营改增”对财务绩效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主营业务收入和成本的价值数据上。“营改增”政策使交运企业的应税收入变为含价外税的收入,举例可知,某交运企业运输营业收入为100万,在不计算其他税额之前,其应税金额也就是100万,而在“营改增”之后就要扣除其中所包含的增值税销项税额,那么这样营业收入额计算为100÷(1+11%),实际确认的营业收入就会降低。“营改增”政策导致企业的机器设备入账价值减少,相关燃油等变动成本也可以抵扣进项税额再计入变动成本,因此从总体来看交运企业的总成本是降低的。这两个起决定作用的要素都相对减少,但是收入和成本中使用税率不同导致减少成本幅度也不同,因此在理论上看,主营业务的利润率是呈现增高趋势的。(2)对交运企业营运能力的影响营运能力是指企业的资产管理和营运状况,即公司资产的周转能力。营运能力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是固定资产周转率,是企业收入和平均固定资产净值的百分比,这一指标数值高则反映出企业的营运能力。营运收入是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的总和,也是服务量和服务单价的乘积。而交通运输业与生产行业联系紧密的行业,不会受“营改增”的影响而产生供求价格的变化,因此相对来说,营业收入是一种稳定的状态。平均固定资产净值是由固定资产净值大致确定的,固定资产净值是扣除计提的折扣和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余额来表示的,其中营改增后购置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要减去购置价款中所含的进项税,因此营改增政策会导致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减少,因此导致固定资产净值是减少的,所以固定资产周转率是整体增长的。由此可见“营改增”对也是能够提高营运能力。

三、应对“营改增”所带来影响的建议

“营改增”为企业的财务绩效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扩大了进项税额的抵扣范围,减少了企业重复纳税,减低了企业税负,但是针对在“营改增”在交通运输业试点以来,因为交运企业可抵扣项目不多,且税率设置偏高,导致很多专家表示短期内可能会出现税负增加。面对“营改增”所带来的这种不良影响,措施如下:

1、选择申请纳税人类别

按照“营改增”政策试点规定,交通运输业的纳税人分为两类,即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适用税率是11%,按照这种计税方式计税,即当期的销项税额抵扣当期进项税额后的余额就是应纳税额。一般纳税人购进商品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销售商品时可以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而小规模纳税人按照3%征税,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应纳税额为不含的销售收入与征收率的乘积,购进商品的进行税额不得抵扣,在销售商品中也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根据计算可得当交通运输业不含税销售额计算确定的实际进项额税抵扣率大于8%时,选择认定一般纳税人,反之则选择小规模纳税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营改增”试点之前,纳税人应税服务销售额满500万元的都应当申请一般纳税人,而且无特殊规定,一般纳税人不得转为小规模纳税人。因此对于在试点之前就已经申请一般纳税人的交运企业来说,在这方面的筹划空间很少。

2、筹划经营模式的转变

目前,交通运输业实际推行的是挂靠经营模式,在这种经营模式下,车辆所有权归属于驾驶员本人,他只需要向企业缴纳一定的费用,车辆运营期间的一切费用均由个人承担,因此实际上交运企业只承担车辆的管理收入。“营改增”后这种经营模式无法实现进项税的抵扣,客运业务按照挂靠经营的模式测算税负,税负率上升幅度较大。因此要筹划转变经营模式,实现公车公营。公车公营的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扩展了企业规模,推进企业大而强地发展,同时在强化运输业整体的组织化程度上起到了积极作用,还有利于规范运输行业的竞争秩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做好新增税收负担的转嫁工作

在“营改增”试点期间来看,因为相关企业在税收制度改革后抵扣链条不足、财务管理不严格等问题。出现税收负担增长的趋势,为给相关企业一个缓冲期,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的补贴政策。财政补贴政策的主要内容是:针对“营改增”试点区域,按照政策缴纳的增值税比原来计算确实有所增加的试点企业均可以申请补助。因此企业可以做好税额的核算,并准备好其他资料以方便申请政府过渡性财政支持,降低企业税负。但是这不是长久之计,企业还是要不断进行自我探索和优化,通过转变经营模式、加强财务监管等税收筹划来降低税负负担。

篇3:股权激励―力在内功

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经过了前10余年中,没有指导意见,没有监管规定,没有说能做但也不说不能做,上市公司在监管中进行着艰难的尝试和探索,在长达十几年的市场过程中,仅有百余家上市企业进行了股权激励的探索和试行,十家上市公司中还不到一家,其平均年案例之稀少、与总上市企业数相比比率之低,在世界资本市场上都是仅有的,

终于,在5月股权分置改革开始之后,尤其以1月,新修订的《公司法》、《证券法》生效,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法律障碍得以消除为契机;同时,《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境内和境外)也陆续出台实施;各类上市公司企业的股权激励指引政策开闸,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大幕正式拉开,20成为了当之无愧的“股权激励元年”,仅在短短的13个月时间内,就有49家上市公司推出了他们的股权激励计划和方案。

但经历了06年的一年狂热,又迅速“急冻”。07年过完2月份,直至12月20日,新增新报的股权激励个案廖廖无几。

怎么回事?当时许多人都在问,是股权激励出了问题?是这个概念或是这件事“被抛弃”?或是监管部门、相关管理机构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政策措施限制了股权激励的发展或是干脆象以前一样行政叫停“封冻”?

实则,随着公司法、证券法的修订、三大股权管理办法的颁布实行,法规上的障碍已经不是主要矛盾;而我们需要理智的认识到,监管部门,包括证券监管和国资管理部门也随市场和形势的发展,变得更加成熟,不会再动不动“行政叫停”一下。国资委已有官方的解释和知会,希望大家不要再动不动就“有任何风吹草动都联想到管理层出行政指令”。

监管机构已经将自己定位为交警,方向盘和刹车就转交给了公司和股东,但不是所有的公司和股东都做好了足够的准备。我们需要承认,06年一年狂热,很快就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比如某些企业的违规致使激励计划未能通过当时还需要的“审批”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调整和修订,甚至目前还有些企业在继续调整中;也有些企业在监管部门或人员的无经验下因为一些技术上的疏失,审批都通过了,但在执行中出现了各种问题,比如伊利和海南海药的因激励产生亏损,

但这些问题的本质应该不在是交通法规和导向有问题了,两方面原因,一是交通标志还没跟得上,这在监管部门还是在不断快速完善当中;另外一个主要的原因,则是车开得不对头。

正是因为有这些问题的存在,所以才出现了07年,股权激励进入了一个理智思考、调整的阶段。

主要问题之一:不计成本造成激励卡死

元月始,按新会计准则,期权、限制性股票等股权激励,要按其内含价值,从授权日起计入等待期的公司成本费用中,对当期利润会造成影响。

也就是说,股权激励尤其是期权激励,需要转换思路,激励,不能再是“公司请客、市场买单”了。

成熟市场的共识是:引入股权激励,要产生的结果是公司业绩和股东权益的增加,股权激励分享的应该是增量,出于共赢的考虑,一般并不赞成动用存量。所以,激励所生产的成本,至少要能被当期利润的增加部分所覆盖,不能侵蚀该块原有利润,这是一种市场与机构达成的默认共识。

但由于很多国内的公司甚至一些机构或是未能吃透精神,或是没有足够重视,造成激励执行产生种种问题。再加上市场现状不好,06年至07年中一年左右时间资本市场有近一年左右时间单边上涨,从微冷到过热,造成激励成本畸高,许多原定的股权激励计划开始出现执行困难。

象华侨城一类的公司,原先思考应就相对比较严密,所以出现困难中途做些调整,仍能继续执行;但也有象某些上市公司一样,当初方案做得就稍嫌轻率,导致或是不能通过审查,或是执行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就无法可调,至今还是死结未能有解的;更出现了以伊利和海南海药为代表的,因股权激励造成亏损,引发从股民到投资者的巨大不满甚至是抗议,不得不面对来自各方的质疑甚至是审查。

正略钧策解答:即便是利润分享、即便是在可以市场买单的时候,激励仍然存在着显性和隐性的成本,涉及公司控制权、价值分配权、激励对象和准激励对象的心理预期与落差、中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平衡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成熟的有经验的公司和中介机构会从各种角度进行推演,企业和激励对象、费用和相应目标,激励与约束力度,种种矛盾关系都要经过耐心细致的比照和推演,深思熟虑、防患于未然,这样就保证一个方案能更好的适应市场、外界环境的变化,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这样的方案才是一个真正能够成功的方案。

篇4:股权激励论文开题报告

1.1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本的配置、流动及其运营逐渐成为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资本市场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

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基石,信息披露是连接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是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无疑,及时、准确的信息披露能够使股东充分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但是,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委托代理关系也进一步变化。

管理层作为企业直接运营者,相较于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拥有信息优势。同时管理层拥有信息披露的决策权,因此管理层能够通过策略性信息披露方式使自己的利益达到最大化。不论是实践情况,还是理论研究都证明管理层利用自己所拥有的信息优势进行谋利。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资本市场运行秩序。

股权激励是指在对公司进行业绩考评的基础上,以本公司股票、股票期权或股权的其他方式作为对管理层或其他核心人员奖励的激励方式。让公司管理层或核心员工持有公司的股票期权,使管理层与股东的利益趋向一致,减少因控制权和所有权分离产生的代理问题。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股权激励作为一种消除代理问题的方式被广泛采用。但是,在另外一方面,随着对信息披露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由于管理层相较于外部的投资者具有对于公司的信息优势,同时又拥有信息披露的决策权,因此管理层通过策略性信息披露的方式使自己的利益达到最大化。而当管理层参与股权激励计划,其薪酬很大部分来源于股权激励计划,那么就有足够的动机通过策略性信息披露的方式使自己获得尽可能多的收益。

4月,金发科技高管因在股权激励行权后违规减持股票被证监会调查。随着调查的深入,更有一些学者发现金发科技的管理层为了能够使自己利益在行权的时候最大化,通过信息披露行为来操纵股价。对于管理层在行权日前后的行为,如减持公司股票,一直以来都是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但是对于在股权激励计划授权阶段前后管理层的信息披露行为,公众媒体和学术界都还没有给予很大的关注。

对于股权激励计划来说,授权阶段与行权阶段同样重要。根据《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行权价格的确定是根据草案摘要公告前30个交易日的平均价格与前一个交易日孰高来确定的。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管理层有动机通过各种方式,如策略性信息披露等方式操纵授权日之前的股价波动,以取得一个较为有利的行权价格。

在金发科技调查案中,证券报提出了这样的质疑“创始股东为何自己对自己进行股权激励”。在203月,证监会就己经出台《股权激励有关备忘录1号》(《备忘录》),其中规定持股超过5%的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不能成为股权激励的对象。可见,在股权激励计划中,大股东及其家族成员进行自我激励的公司己经引起了媒体与监管机构的注意。但《备忘录》的法规对由全部由职业经理人担任高管的企业缺乏足够的约束力,因为职业经理人通常只持有公司少量的股票或根本不在公司持股。因此,在《备忘录》之后,不同控制权特征的公司在股权激励计划实施中可能出现不同的信息披露行为。

在理论研究中,很多学者也证明管理层通过不同的信息披露行为为自己谋禾!]。过去的研究发现,在公司盈利信息报告中,管理层通过盈余管理等方式来调节反映在报告中盈余信息,扭曲经营成果,以提高自身的薪酬或保留自己在企业的职位。另外,也有学者证明,管理层在公司某种事件前后,通过策略性信息披露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如公司回购股票,SEO等事件。近年来,随着股权激励计划被上市公司逐步采用,在股权激励计划事件前后的进行策略性信息披露行为也成为管理层为自身谋取最大化利益的途径之一。

1.2研究意义

1.3研究内容与框图

1.3.1研究内容本文主要通过案例分析和利用市场反应及信息公告分布的实证分析来研究股权激励授权阶段管理层信息披露行为。

第二章为股权激励计划实施与其信息披露行为相关理论。主要介绍了与股权激励,信息披露和策略性信息披露相关的理论,并对信息披露衡量方法进行总结。

第五章为基于管理层信息披露公告分布的实证研究。本章主要对在草案公告日前后信息披露公告的分布进行研究。通过讨论信息披露公告的分布,直接研究管理层的信息披露行为的特点。并通过建立模型,检验在不同的控制权特征,在管理层获授权比例,和两职是否合一下,在草案公告日前后信息披露公告分布是否存在差异。

1.4研究方法

篇5:股权激励论文开题报告

1.1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本的配置、流动及其运营逐渐成为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资本市场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基石,信息披露是连接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是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无疑,及时、准确的信息披露能够使股东充分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但是,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委托代理关系也进一步变化。

管理层作为企业直接运营者,相较于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拥有信息优势。同时管理层拥有信息披露的决策权,因此管理层能够通过策略性信息披露方式使自己的利益达到最大化。不论是实践情况,还是理论研究都证明管理层利用自己所拥有的信息优势进行谋利。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资本市场运行秩序。

股权激励是指在对公司进行业绩考评的基础上,以本公司股票、股票期权或股权的其他方式作为对管理层或其他核心人员奖励的激励方式。让公司管理层或核心员工持有公司的股票期权,使管理层与股东的利益趋向一致,减少因控制权和所有权分离产生的代理问题。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股权激励作为一种消除代理问题的方式被广泛采用。但是,在另外一方面,随着对信息披露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由于管理层相较于外部的投资者具有对于公司的信息优势,同时又拥有信息披露的决策权,因此管理层通过策略性信息披露的方式使自己的利益达到最大化。而当管理层参与股权激励计划,其薪酬很大部分来源于股权激励计划,那么就有足够的动机通过策略性信息披露的方式使自己获得尽可能多的收益。

xx年4月,金发科技高管因在股权激励行权后违规减持股票被证监会调查。随着调查的深入,更有一些学者发现金发科技的管理层为了能够使自己利益在行权的时候最大化,通过信息披露行为来操纵股价。对于管理层在行权日前后的行为,如减持公司股票,一直以来都是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但是对于在股权激励计划授权阶段前后管理层的信息披露行为,公众媒体和学术界都还没有给予很大的关注。

对于股权激励计划来说,授权阶段与行权阶段同样重要。根据《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行权价格的确定是根据草案摘要公告前30个交易日的平均价格与前一个交易日孰高来确定的。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管理层有动机通过各种方式,如策略性信息披露等方式操纵授权日之前的股价波动,以取得一个较为有利的行权价格。

在金发科技调查案中,证券报提出了这样的质疑“创始股东为何自己对自己进行股权激励”。在xx年3月,证监会就己经出台《股权激励有关备忘录1号》(《备忘录》),其中规定持股超过5%的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不能成为股权激励的对象。可见,在股权激励计划中,大股东及其家族成员进行自我激励的公司己经引起了媒体与监管机构的注意。但《备忘录》的法规对由全部由职业经理人担任高管的企业缺乏足够的约束力,因为职业经理人通常只持有公司少量的股票或根本不在公司持股。因此,在《备忘录》之后,不同控制权特征的公司在股权激励计划实施中可能出现不同的信息披露行为。

在理论研究中,很多学者也证明管理层通过不同的信息披露行为为自己谋禾!]。过去的研究发现,在公司盈利信息报告中,管理层通过盈余管理等方式来调节反映在报告中盈余信息,扭曲经营成果,以提高自身的薪酬或保留自己在企业的职位。另外,也有学者证明,管理层在公司某种事件前后,通过策略性信息披露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如公司回购股票,seo等事件。近年来,随着股权激励计划被上市公司逐步采用,在股权激励计划事件前后的进行策略性信息披露行为也成为管理层为自身谋取最大化利益的途径之一。

管理层在股权激励授权阶段对信息披露进行管理,以达到影响股价的目的,而获得一个有利的行权价格。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金融市场秩序,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但目前对股权激励计划的研宄大多都集中于对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效果上,而忽视了股权激励计划本身对管理层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

本文期望通过研宄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日前后的市场反应和信息披露公告的分布情况,对管理层在授权阶段的信息披露行为进行探讨,为监管机构规范市场行为提供参考。

1.2研究意义

从实践方面讲,本文首先对个案进行剖析,初步揭示了在股权激励授权阶段,上市公司管理层的信息披露行为特征。然后对颁布股权激励计划公司在授权阶段的市场反应进行深入探究,充分揭示管理层策略性信息披露行为对股价造成的影响,间接衡量管理层的信息披露行为。最后,通过对在草案公告日前后的信息披露公告分布进行分析,揭示该行为的普遍规律。通过本文的研宄,可以让企业利益相关者建立对管理层在股权激励计划授权阶段的信息披露行为的深刻理解。

从理论方面讲,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可以丰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和股权激励计划的研究内容。在过去的研究中,很多学者对如增发、股票回购等情形下的信息披露行为进行研究。但对股权激励下的管理层信息披露行为的研究还很少,因此本文的研宄可以对该方面进行补充。同时,目前对股权激励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股权激励的激励效应宄,对股权激励计划下的信息披露行为进行研究的还比较少。因此,本文对股权激励授权阶段的管理层信息披露行为进行探讨,可以丰富股权激励计划的研宄内容。

1.3研究内容与框图

1.3.1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通过案例分析和利用市场反应及信息公告分布的实证分析来研究股权激励授权阶段管理层信息披露行为。

篇6:股权激励论文开题报告

1.1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本的配置、流动及其运营逐渐成为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资本市场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基石,是连接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是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无疑,及时、准确的信息披露能够使股东充分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但是,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委托代理关系也进一步变化。

管理层作为企业直接运营者,相较于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拥有信息优势。同时管理层拥有信息披露的决策权,因此管理层能够通过策略性信息披露方式使自己的利益达到最大化。不论是实践情况,还是理论研究都证明管理层利用自己所拥有的信息优势进行谋利。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资本市场运行秩序。

股权激励是指在对公司进行业绩考评的基础上,以本公司股票、股票期权或股权的其他方式作为对管理层或其他核心人员奖励的激励方式。让公司管理层或核心员工持有公司的股票期权,使管理层与股东的利益趋向一致,减少因控制权和所有权分离产生的代理问题。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股权激励作为一种消除代理问题的方式被广泛采用。但是,在另外一方面,随着对信息披露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由于管理层相较于外部的投资者具有对于公司的信息优势,同时又拥有信息披露的决策权,因此管理层通过策略性信息披露的方式使自己的利益达到最大化。而当管理层参与股权激励计划,其薪酬很大部分来源于股权激励计划,那么就有足够的动机通过策略性信息披露的方式使自己获得尽可能多的收益。

xx年4月,金发科技高管因在股权激励行权后违规减持股票被证监会调查。随着调查的深入,更有一些学者发现金发科技的管理层为了能够使自己利益在行权的时候最大化,通过信息披露行为来操纵股价。对于管理层在行权日前后的行为,如减持公司股票,一直以来都是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但是对于在股权激励计划授权阶段前后管理层的信息披露行为,公众媒体和学术界都还没有给予很大的关注。

对于股权激励计划来说,授权阶段与行权阶段同样重要。根据《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行权价格的确定是根据草案摘要公告前30个交易日的平均价格与前一个交易日孰高来确定的。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管理层有动机通过各种方式,如策略性信息披露等方式操纵授权日之前的股价波动,以取得一个较为有利的行权价格。

在金发科技调查案中,证券报提出了这样的质疑“创始股东为何自己对自己进行股权激励”。在xx年3月,证监会就己经出台《股权激励有关备忘录1号》(《备忘录》),其中规定持股超过5%的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不能成为股权激励的对象。可见,在股权激励计划中,大股东及其家族成员进行自我激励的公司己经引起了媒体与监管机构的注意。但《备忘录》的法规对由全部由职业经理人担任高管的企业缺乏足够的约束力,因为职业经理人通常只持有公司少量的股票或根本不在公司持股。因此,在《备忘录》之后,不同控制权特征的公司在股权激励计划实施中可能出现不同的信息披露行为。

在理论研究中,很多学者也证明管理层通过不同的信息披露行为为自己谋禾!]。过去的研究发现,在公司盈利信息报告中,管理层通过盈余管理等方式来调节反映在报告中盈余信息,扭曲经营成果,以提高自身的薪酬或保留自己在企业的职位。另外,也有学者证明,管理层在公司某种事件前后,通过策略性信息披露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如公司回购股票,seo等事件。近年来,随着股权激励计划被上市公司逐步采用,在股权激励计划事件前后的进行策略性信息披露行为也成为管理层为自身谋取最大化利益的途径之一。

管理层在股权激励授权阶段对信息披露进行管理,以达到影响股价的目的,而获得一个有利的行权价格。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金融市场秩序,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但目前对股权激励计划的研宄大多都集中于对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效果上,而忽视了股权激励计划本身对管理层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

本文期望通过研宄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日前后的市场反应和信息披露公告的分布情况,对管理层在授权阶段的信息披露行为进行探讨,为监管机构规范市场行为提供参考。

1.2研究意义

从实践方面讲,本文首先对个案进行剖析,初步揭示了在股权激励授权阶段,上市公司管理层的信息披露行为特征。然后对颁布股权激励计划公司在授权阶段的市场反应进行深入探究,充分揭示管理层策略性信息披露行为对股价造成的影响,间接衡量管理层的信息披露行为。最后,通过对在草案公告日前后的信息披露公告分布进行分析,揭示该行为的普遍规律。通过本文的研宄,可以让企业利益相关者建立对管理层在股权激励计划授权阶段的信息披露行为的深刻理解。

从理论方面讲,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可以丰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和股权激励计划的研究内容。在过去的研究中,很多学者对如增发、股票回购等情形下的信息披露行为进行研究。但对股权激励下的管理层信息披露行为的研究还很少,因此本文的研宄可以对该方面进行补充。同时,目前对股权激励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股权激励的激励效应宄,对股权激励计划下的信息披露行为进行研究的还比较少。因此,本文对股权激励授权阶段的管理层信息披露行为进行探讨,可以丰富股权激励计划的研宄内容。

1.3研究内容与框图

1.3.1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通过案例分析和利用市场反应及信息公告分布的实证分析来研究股权激励授权阶段管理层信息披露行为。

第一章为导论。

本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宄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现阶段,管理层利用策略性信息披露方式进行自利,特别是在股权激励计划实施的时候,但是不论是监管机构还是学术界,对这种策略性的信息披露行为都还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用股权激励计划事件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的信息披露行为可以丰富学术界对于股权激励和信息披露的研究,也可以为监管机构立法立规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本文釆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

第二章为股权激励计划实施与其信息披露行为相关理论。

主要介绍了与股权激励,信息披露和策略性信息披露相关的理论,并对信息披露衡量方法进行总结。

通过对股权激励实施的基础理论、股权激励的类型、实施动机和效果的讨论,为本文讨论股权激励授权阶段的管理层信息披露行为做出铺垫。然后通过阐述信息披露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和内容,对信息披露进行基本了解。然后归纳信息披露行为衡量方法中基于指数体系和市场反应的`衡量方法,为所采取的研究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最后,本章总结管理层策略性信息披露的概念、基础理论、动机和经济后果,为本文整体的研宄奠定理论基础。

第三章为股权激励计划授权阶段管理层信息披露机理及案例分析。

主要介绍了我国与股权激励相关的制度,和影响信息披露行为的因素,并选取典型公司进行案例分析,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我国与股权激励相关的法规很多,这些法规在一定程度上限定或影响管理层的信息披露行为。同时,前后的研宄也表明控制权特征和两职是否合一等因素会影响管理层的信息披露行为。因此,在我国特殊的制度基础上,研宄不同特征企业信息披露行为的差异是具有实际意义。最后,本章选取了典型公司一一金发科技,进行案例分析,揭露其策略性信息披露行为。

第四章为基与管理层信息披露市场反应的实证研究。

本章主要对草案公告日前后的市场反应进行分析。通过讨论信息披露行为的市场反应,间接对信息披露行为进行衡量。在对总体样本的市场反应进行研宄的基础,本文并讨论了在不同控制特征,不同管理层获授权比例,及两职是否合一情形下,草案公告日前后的市场反应的差异,以衡量不同特征企业的信息行为是否存在差异。

第五章为基于管理层信息披露公告分布的实证研究。

本章主要对在草案公告日前后信息披露公告的分布进行研究。通过讨论信息披露公告的分布,直接研究管理层的信息披露行为的特点。并通过建立模型,检验在不同的控制权特征,在管理层获授权比例,和两职是否合一下,在草案公告日前后信息披露公告分布是否存在差异。

第六章为研究结论及建议。

主要对本文得到的研宄结论进行总结,并根据研宄所得的结论提出建议,并分析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4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案例研宄及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案例研宄,本文对典型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计划授权阶段信息披露的具体操作行为进行剖析,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和奠定基础。接着,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研宄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计划授权阶段的市场反应和信息披露公告分布情况。并通过建立模型,利用spss专业分析软件分析在不同控制权特征、不同管理层获授权比例及两职是否合一下企业在股权激励授权阶段的信息披露行为差异。

篇7:ERP系统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影响论文

ERP系统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影响论文

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系统是借助于先进信息技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一体,支撑企业精细化管理和规范化运作的业务系统。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ERP系统为企业加强管理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平台,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注意到了ERP系统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实施建设ERP系统成为时代的潮流。本文从ERP系统的特点及功能入手, 分析了ERP系统对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及财会人员角色的主要影响。

一、ERP系统的特点

ERP的发展经历了从20世纪60年代的开环MRP到70年代的闭环MRP,再到80年代的MRPII,最后发展为90年代的ERP系统。在其漫长的研发过程中,ERP形成了自己成熟的产品如SAP、0racle、Peoplesoft等,在这些ERP系统中大多吸取了来自现代企业的最佳实践和最佳业务流程功能。依据ERP系统的模块结构划分,目前对整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提供支撑的模块主要包括:物料库存管理模块(MM/MR0)、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块(PP)、销售与分销模块(SD)、设备维护模块(PM)、项目管理模块(PS)和财务模块(FI/CXVTR)。其中财务模块又可细分为财务会计子模块(FI)、成本控制子模块(C0)及资金管理模块(TR)。ERP系统主要具备以下特点:

1.整合了企业供应、生产、销售价值链,各项业务之间及业务与财务处理之间实现了充分集成。实施ERP系统要求企业按照ERP系统流程优化企业的主要核心业务,并且在ERP系统中运行;生产、销售、采购、设备等核心业务的信息全部在ERP系统中与财务信息动态集成;财务、销售、采购、库存等主要报表由ERP产生;管理者可通过ERP系统对各类信息进行查询、监控、分析与决策,借助于ERP系统来支持企业内部业务(包括:原材料的采购与储运、生产计划与生产加工、产品储运与销售、设备维护等)的运作,更好地实现信息共享,可以更为高效、合理地配置和使用企业的各种资源,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率。

2.吸收并内嵌了国际先进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改善了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如支持集成业务会计凭证的自动生成,及凭证的集中式审核,加快了期末封账的速度,提供了多种预算在线控制功能,支持银行存款电子对账,支持信用限额控制以及即时账龄分析功能等,使得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的效率得到大幅提高。财务系统不仅在内部的各模块充分集成,与供应链和生产制造等系统也达到了无缝集成,使得企业各项经营业务的财务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得到反馈,从而加强了对资金流的全局管理和控制。

3.强调面向业务流程的财务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控制。系统支持提供数据全面、准确、及时动态,完全做到了数据共享,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成为可能。同时使财务系统做到对业务活动的成本和资金的事中、事前控制。

4.更全面地提供财务管理信息,为战略决策和业务合作等各层次的管理需要服务。除了提供必须的财务报表外,能提供多种管理性报表和查询功能,并提供了易于终端用户使用的财务建模和分析模块。

5.支持企业的全球化经营。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提供一个统一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平台,同时也能支持各国当地的'财务法规和报表要求。如提供多币种会计处理能力,支持各币种间的转换;支持多国会计实体的财务报表合并等。

国内外众多成功实施案例表明,实施ERP系统至少可以为企业带来如下好处。第一,提供集成的管理信息,实现业务数据和资料共享,防止信息资源的重复投资;第二,由于数据录人的单一性和数据处理的自动完成,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大大提高;第三,强化了风险管理,固化了业务流程;第四,可以提供绩效评估所需数据,实施有效反馈;第五,通过与外部系统的集成,可使企业员工、股东、合作伙伴、客户、供应商等及时准确地沟通。

二、ERP系统的应用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影响

ERP在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应用中有两个特点:一是宏观层面的ERP的架构在扩张;二是微观层面的ERP物理模块在不断细化。这两者在互动中,推进了会计核算模式及财务管理模式的变革。

1.ERP系统对会计工作的影响。①大部分会计凭证由系统自动生成。由于ERP系统的应用,企业在会计核算工作上发生了质的变化q会计核算主要是记录、核算、反映和分析资金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变动过程及其结果。它由总账、应收账、应付账、现金、固定资产、多币制等部分构成。因此,从物理层面看,ERP的会计核算模块涉及总账模块、应收账模块、应付账模块、现金管理模块、固定资产核算模块、多币制模块和工资核算模块等等。ERP系统最重要的理念是集成性,在会计核算中表现尤为突出,大量业务的会计凭证由系统自动生成,只要极少量凭证需手工来完成。②对会计稽核工作的影响。由于大量会计凭证有业务模块自动集成,要求会计稽核由传统的时点凭证、账簿、被表稽核变为在线稽核。同时ERP是一个大的信息共享平台,在系统上通过联嘶峒破局た梢曰核该业务其它信息,如供应商、客户、合同、价格等等。③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由于系统的集成性,促使企业会计档案保管向电子化发展。

2.ERP系统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①使预算控制前移,动态监控成为可能。利用FM子模块,可实现预算管理的复杂需求,并使预算控制成为事前及刚性。如对本月修理费下达预算后,如果预算超支则系统无法创建合同、采购订单等,起到了事前刚性控制的目的。②项目及专项费用预算控制功能大大加强。利用系统中控制模块内部订单可对科技开发费等专项费用进行预算控制,利用项目管理模块可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预算控制。③信用管理、价格控制功能加强,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利用财务模块中信用控制及价格控制功能,可对销售业务的风险进行很好的控制,当财务人员维护好客户的信用度后,如果业务部门对该客户即将超过系统中信用额,则无法建销售订单及发货单,也就无法发货。④系统挺供了强大的分析功能。既可以详细分析产品成本构成,也可分析产品获利能力。以获利能力分析为例,哪一类产品或市场会产生最好的效益?一个特定的订单利润是怎样构成的?这些都是获利能力分析必须涉及的问题。获利能力分析模块将帮助找到答案。同时,销售、市场、产品管理、战略经营计划等模块也可根据获利能力分析所提供的第一手市场信息作进一步的分析处理,公司因而能判断它目前在现存市场中的位置,并对新市场的潜力进行评估。

3.ERP系统的导人对会计人员的影响。ERP系统的最大特点是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集成,实行财务与业务、财务与供应链销售链的一体化管理,从信息的采集方式来看,ERP环境中的信息是由完成业务过程的各部门一次采集完成并通过网络实现自动化传递。企业中的全部业务活动的全部数据,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收集,都不需要人为干预或人为干预很少,这样,许多原本由会计人员来完成的基础工作已被取代。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会计凭证大多都有会计人员自行填制和输人,而在ERP环境中会计凭证不是都由会计人员填制,各部门在完成各自业务的同时,ERP系统会根据事先的设置,先由有关业务人员完成相应的业务(原始)凭证填制工作,再传输到会计信息系统,由会计信息系统自动生成会计凭证,会计人员只是对这部分会计凭证进行审核。因此,ERP的导入对会计人员来说,确实是一大冲击,或者说是一种“会计人员无事可做”的危机。但从深层次看,ERP的导人,本质上是会计工作内涵的新发展,是会计工作重心的转移。会计祚为一种高知识含量的工作,经济越发展,会计就越重要,会计人员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性,只是会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多方面技能,将只对会计问题的重视转移到企业业务问题上来,实时、动态地为用户提供信息。会计人员要针对企业管理的需要,突出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管理、辅助经营决策的职能。ERP系统中的财务管理模块已经完成了从事后财会信息的反映,到财务管理信息处理,再到多层次、一体化的财务管理支持。它侧重于财务计划、控制、分析和预测,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只注重会计的记录和报告职能,而忽视了其参与管理、辅助决策的职能相比,ERP时代企业的理财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工作的重心也相应发生转移。会计人员除了发挥会计的基本职能外,更重要的是发挥其参与管理,辅助决策的职能。会计人员要基于会计核算的数据,再加以分析,从而进行相应的预测、管理和控制活动,更好地参与到企业的整个管理系统中。

篇8:股权激励中个人所得税的探微论文

股权激励中个人所得税的探微论文

一、我国现行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政策分析

(一)我国现行的股权激励中的个人所得税政策

1.纳税义务的发生时点

激励对象接受企业授予的股票期权时,一般不发生纳税行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在行权日,即以行权价购买本公司股票的当天,如果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在行权时纳税确有困难,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可自其股票期权行权之日起,在不超过6个月的期限内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限制性股票激励对象的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每一批次限制性股票解禁的日期。

2.纳税内容

对于股票期权来说,激励对象在行权时需以当日的市价跟行权价之间的差价按照“工资、薪金所得”缴税;激励对象在行权日之前转让股票期权的,以股票期权的转让净收入作为“工资、薪酬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因激励拥有的股权而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所得,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征税;激励对象将行权后的股票再转让时获得的价差收益暂免征税。对于股票增值权来说,激励对象在行权时需以行权日与授权日的股票收益差额按“工资、薪金所得”缴税。对于限制性股票来说,应当在解锁时对解锁的股票进行征税。

3.征税税率

股权激励的所得在12个月内分摊,我国实行超额累进税率,按相关规定,最高税率可达到45%,税负相对较高。

(二)我国主要的三种股权激励方式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我国目前明确的工资薪金所得股权激励形式有三种: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和限制性股票,有关的税收方面的法律条文明确规定了这三种股权激励方式所得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权激励中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工资薪金形式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股票期权(财税[]35号)(行权股票的每股市场价-员工取得该股票期权支付的每股施权价)×股票数量(应纳税所得额/规定月份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规定月份数股票增值权(财税[]5号,国税函[2009]461号(上市公司按照行权日二级市场股价-授权日二级市场股价)×授权股票数量限制性股票(国税函[2009]461号)(股票登记日股票市价+本批次解禁股票当日市价)÷2×本批次解禁股票份数-被激励对象实际支付的资金总额×(本批次解禁股票份数÷被激励对象获取的限制性股票总份数)对上述公式需作如下解释:

1.激励对象为获得股权激励所支付的款项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2.应纳税额公式中的规定月份数,是指员工取得来源于中国境内的股权激励形式工资薪金所得的境内工作期间月份数,长于12个月的,按12个月计算。因为年度业绩考核的需要和现有对禁售期、解禁期最低期限的强制性规定,股权激励计划有效期一般不少于3年。

3.因一次收入较多,纳税有困难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可自行权日起,在不超过6个月的期限内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

4.激励对象为缴纳股权激励所得的个人所得税款而出售股票的,其出售时间、价格不影响上述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和税额。其出售股票的行为应视为股票转让,按“财产转让”所得的相关规定免征个人所得税。

二、股权激励的个人所得税问题政策的中美比较

(一)美国的股权激励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在美国,存在两种股票期权:法定股票期权和非法定股票期权,两者的税收处理方法迥异。两类期权关键区别在于股票期权的行权价不同,法定股票期权的行权价不得低于授予日股票的市场公允价值,而非法定股票期权的行权价并无此规定,其行权价可以低至授予日股票公允价值的.一半,所以其激励性远不如法定股票期权。

1.法定股票期权

法定股票期权在授予时和行权时均不发生应税行为。当经理人卖出执行期权所得的股票时,如果卖出行为构成合格卖出,则对股票的售出价和期权执行价格之间的差价部分征收15%资本利得税。如果出现“在股票期权行权后一年内卖出行权所得股票或在股票期权授予日起2年内卖出行权所得股票”的情况,均视为不合格卖出,被定为不合格卖出的,行权时股票市价同行权价格的差值部分按照一般性薪酬收入征收35%的个人所得税;对出售股票时的股票市价同行权时的股票市价之间的差额征收15%的资本利得税。

2.非法定股票期权

非法定股票期权在授予时不发生应税行为。当激励对象行权时发生应税行为,按行权时股票公允市价同执行价格的差值缴纳个人所得税,税率为一般工资薪酬的边际税率。如果激励对象将行权所得股票在行权后一年内卖出,则按35%的最高工资薪酬边际税率征收。如果在行权一年后卖出的,则出售股票的收益按照15%的税率征收资本利得税。

(二)中美两国的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政策比较分析相对于美国而言,我国的股票期权在行权日同一征税,而且只是按照工资薪酬所得征税,税率较高,激励对象在行权时的成本太高,担负的风险较大;另外,没有相关的长期持股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利于长期激励目的的实现。

三、我国现行的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政策存在的问题

1.我国纳税义务产生的时点过早

我国股票期权在行权时就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这样会使激励对象在行权时的成本过高。在行权时征税,激励对象就要支付购买股票的费用和高额的个人所得税费用,高额的个人所得税会大大增加行权的成本,可能会使许多人无力支付,打击激励对象的积极性,不利于股权激励的顺利实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虽然为解决行权时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可自行权日起,在不超过6个月的期限内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但这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我国缺少长期持股的税收优惠政策

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是无论激励对象持股时间长与短,在行权时均按照工资薪酬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行权后激励对象出售股票时暂不发生应税义务,这样会导致激励对象再行权后无任何后顾之忧,可以随时在二级市场转让股票,而不是长期持有,因此就达不到股权激励的长期性目的。而美国、英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政策均包含了长期持股的税收优惠政策,有助于公司进行长期的股权激励,真正达到了长期激励的效果。当激励对象享有长期持股的税收优惠政策时,为减少所持股票的税收成本,他们会选择长期持股。

3.我国个人所得税税率相对较高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3%~45%的7级累进税率,边际税率高达45%,而美国的最高边际税率为35%,两者相差10%,可见,我国个人所得税税负相对较重,行权时的成本较高,减少了激励对象的收益。而我国又没有长期持股的税收优惠政策,持股的税收成本过高,会打击激励对象长期持股的积极性,无法实现激励目的。

4.我国在股权激励中采用的税种过于单一

我国对于这三种股权激励方式的所得额均按照“工资、薪酬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尚未开设个人的资本利得税,在股票出售时也不征收个人所得税。这样有些企业就可以通过股权激励将法人股个人化,将股份从应缴企业所得税的法人企业名下转到免征资本利得税的自然人名下,从而在二级市场上*现,以达到帮助股东逃避税收的目的。可见,行权所得的股票在出售时不征收资本利得税或是个人所得税,不仅达不到长期激励的效果,而且很容易被人利用操纵以此来避税,损害国家利益。

四、改进建议

1.合理确定股权激励的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时点:在股票出售日征收。合理的纳税时点对于股权激励的效用来说是很重要的,过早的纳税会打击激励对象的积极性,使得股权激励的效用不高。针对我国的特殊国情以及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现状,合理设置纳税时点,建议在行权后出售股票时征收个人所得税,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激励对象行权时的成本,有利于股权激励的实施,而且可以降低激励对象在持股期间由于股票价值下跌而担负的风险,达到长期激励的目的。

2.适当增加长期持股的税收优惠政策。我国可以参照美国,按照持股时间的长短,制定不同等级的征税税率,降低长期持有股票的税率,鼓励长期持股,充分发挥长期激励的目的。另外,由于国有控股企业的管理者一般由国家委任,经理人的上任和离任是由上级主管部门决定的,因此针对此种情况,建议对经理人提前离任、但符合行权条件并提前行权的股票期权可以重税。

3.适当降低股票期权个人所得税税率,部分可按资本利得征收。适当降低股权激励所得税税率,或者将股票期权进行分类,部分按资本利得征税。这样可以降低激励对象行权时的成本,吸引激励对象的偏好向股权激励转移,刺激股权激励在我国的发展。

4、在股票出售时征收个人所得税,防止股东以此避税。我国没有设置资本利得税,行权所得的股票在出售日暂不征税,这样不仅会影响长期股权激励的效用,而且容易被股东操纵以此来避税。因此,为防止这些不利影响,在股票出售日征税,设置相关限制条款是很有必要的。五、结论本文对我国现行的股权激励中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做了简要分析,并与美国股权激励的个人所得税政策进行了对比,发现我国现行政策中存在的几点问题:纳税义务产生时点过早、税率过高、缺少长期持股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税种过于单一容易被人操控避税。本文对我国现行的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我国应当合理确定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的征时点,适当降低股票期权个人所得税税率或部分可按资本利得征收,适当增加股权激励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长期持有股票,以及在股票出售时征收个人所得税,设置相关限制出售的条款,以此鼓励激励对象长期持股和防止股东以此避税。

篇9: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论文

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论文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外国研究学者近几年来对无形资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不仅仅有从理论角度出发的,也有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的。既有定性的分析,也有定量的分析。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近几年国外的一些学者开始集中研究其价值相关性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影响,其大量结果表明,无形资产与企业的经营绩效有很大的相关性。

(二)国内文献

国内关于无形资产的研究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的,最开始我国学者致力于研究无形资产的性质、内容、确认、计量以及信息的披露问题,主要采取规范的研究方法。但是这些研究缺乏实证方面的支持,说服力较弱。直到后期逐渐有学者开始采取实证的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的适用以及信息披露以及其对企业盈利的相关性影响。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及模型建立

针对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我国学者都进行了一定程度和范围的实证研究。薛云奎、王志台对1995-我国上市公司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平均每单位的无形资产比固定资产对企业经营业绩所做的贡献大。黎玉琴()以我国沪市-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无形资产对公司的经营业绩有微弱程度的正向贡献。钭志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仅将无形资产结构这一因素纳入考虑的范围,还将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比率、总资产周转率比率、资产负债率等纳入模型的考虑范围之内,建立了如下模型:本文以此模型为基础,并将企业的规模作为控制变量纳入模型中。以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为界限,对比分析新准则实施前后,企业经营绩效与无形资产的关系。根据理论分析,提出假设:企业的经营绩效与无形资产的结构存在正相关关系。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20为分界点,以-作为新会计准则实施前的对比年份,以-作为新会计准则施行后的对比年份,选择沪深两市A股主板和中小板信息技术行业的114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客观性,尽可能的消除异常样本对本文研究的影响,所以本文又进一步进行了数据的筛选:1、提出ST或者PT类公司,由于这些公司的财务状况异常,将其纳入研究范围,会影响结果的可信性。本文的数据全部来自于CSMAR数据库,并采用Excel和Stata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回归结果的分析。

(三)变量定义

其中Y代表净资产收益率,X1代表无形资产比率,X2代表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比率,X3代表总资产周转率,X4代表资产负债率,X5作为控制变量代表企业的规模。

三、分析结果

(一)描述性分析

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之后,信息技术行业无形资产的占比呈现一定程度的上升,但是不同公司间的差异仍然较大,从0.00%波动到25.12%,说明我国企业无形资产的结构占比仍然处于调整阶段。同时,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在新企业会计准则实行后出现了相当幅度的下降,均值达37.94%。信息技术行业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的比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呈现了一定的变化。

(二)相关性分析

首先对2002-20的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选取的变量其相关性程度都较低,不会产生过度的多重共线性影响,因此模型的设置是适宜的。新会计准则实行后,无形资产比率与净资产收益率的相关性有所提高,说明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对无形资产认定、记录和处理的细化,使得其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针对性加强。而其他变量间的相关系数较小,不会产生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因而可知本文模型的设置较为合理。

(三)回归分析

无形资产比率与净资产收益率呈正向关系,但是效果并不是很显著。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会对净资产收益率产生正向影响,且结果较为显著,说明公司资产周转越快,其经营绩效越好。但是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和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但虽然都对企业的经营绩效会产生一定的正负向影响,却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

四、研究结论与思考

本文以2002-20沪深两市A股主板和中小板信息技术行业144家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为研究对象,并以2007年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为分界点,验证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力,并同时辨析新准则的实行是否会使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解释力增强?在通过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以及回归分析之后,总结出了如下研究结论:

(一)无形资产在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资产结构中所占比重较低,即使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所占比重平均值也仅为3%,表明我国对于知识经济时代的适应度还偏弱。

(二)因变量与各自变量以及各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都较小,使得本文的模型没有受到过多多重共线性的影响,有利于模型的回归分析。

篇10:零售业经营绩效影响研究的论文

零售业经营绩效影响研究的论文

零售业是从古至今一直沿用下来的行业,它是连接生产者、供应商和消费者的纽带,与此同时也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是否协调,社会与经济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在社会化发展进程中零售业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之一,它对经济的发展进程以及运行质量和效果有着一定程度上反馈和影响。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发展得到空前的发展,人民的消费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我国零售业由此飞速发展。

一、文献综述

国外研究学者 Masulis(1983)研究结果表明:[1]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与其资产负债率呈显著的正相关,负债区间介于 0.23 与 0.45 能够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产生一定影响。Frank1 和 Goyal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绩效与财务杠杆比例之间有正相关关系,与市场价值财务杠杆比率之间有负相关关系。[2]国内研究者,于东智(2003)用资产负债率来衡量公司负债的利率;[4] 用总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作为衡量指标来衡量公司的绩效,运用截面数据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控制变量设为股票种类、工地行业、年度等变量;冉光圭()公司绩效作为被解释变量,把负债率当做解释变量进行线性回归方程的构建,结论是公司负债比例与经济绩效的关系呈现负相关。[5]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1.股权结构与公司经营绩效

(1)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经营绩效。第一大股东所持股份占比过大时,该大股东具有强大的能力和控制力对该行业的其他企业进行监督与管理,基于此,此文提出假设一。

H1:股权集中度在一定范围内(>30%),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成正比例关系。

(2)股权属性与公司经营绩效。国家股有其自己的特殊性,在国家补贴扶持资源优先以及政策利好方面为企业带来优势,基于此,提出假设二和三。

H2:国家股比例与公司经营绩效成反比例关系

H3:法人股比例与公司经营绩效成正比例关系

2.负债结构与公司经营绩效

(1)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经营绩效。从我国零售行业实际情况来看,负债率的增加,企业资金规模的扩大一方面对企业的管理者是起到激励的作用。基于此,提出假设四:

H4: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的经营业绩成正比例关系

(2)银行借款对经营者都有一定的约束。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交易通常涉及金额较大且基本都具有重复性质的,基于此,提出假设五。

H5:银行借款比例与公司经营绩效成负相关

(二)样本的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选取 年 ~ 年期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零售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具体的采样标准,剔除掉 ST 和 PT 的公司,剔除数据中数据不全的上市公司,最终选定 85 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本文相关的财务数据来源于东方财富网,其他数据来自 CSMAR 数据库。

(三)研究变量说明

第一,被解释变量。国际上经常采用的是杜邦财务分析模型所使用的是净资产收益率,反应的是企业的投入和企业的回报之间的关系。

第二,解释变量。本文的解释变量:股权结构、负债结构。其中,股权结构主要通过股权性质和股权集中度这两个方面来体现,股权结构指标包括国有股持有比例、法人股持有比例,股权集中度指标包括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反映资本结构指标最常见的是选择总资产负债率,其表示上市公司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比值大小。

第三,负债结构包括资产负债比例、银行借款比例.

第四,相关控制变量。控制变量选择公司规模;公司成长能力。其中,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表示公司的规模,用公司营业收入的增长率表示营业收入。相关变量的定义等如表1所示。

(四)计量模型设定

本文是从零售行业特征出发,研究零售行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对公司经营绩效影响关系,还有从其余各因素影响关系进行分析。其模型主要关注的是一个因变量与其余多个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根据上述的自变量与因变量选取,建立下面的回归分析模型:

模型1是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检验方程,模型2是债券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检验方程,模型3是融资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检验方程,/31尹2尹3...a7表示偏相关系数,为残差项。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变量的描述性

对研究的样本进行统计性描述,可得出如下结论。零售类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差距非常大;零售类企业股权集中度较高。国家股与法人股在股权结构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零售行业的资产负债率比较高。公司间银行借款比例参差不齐。

(二)回归分析

用Stata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可得:

从表3的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模型一从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影响的角度进行回归分析,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经营绩效回归分析中,P值为0.045,说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经营绩效5%的置信区间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经营绩效显著正相关,假设一成立。国家股持股比例与经营绩效回归分析中,P值为0.078,在to%水平上显著,假设二成立。法人股持股比例系数为正为0.005 , P值0.069在10%水平上显著,由此假设三成立,法人股持股比例与经营绩效成正相关。模型二通过负债结构对经营绩效影响进行回归,资产负债率系数为0.13}P值为0.056,在5%水平上显著为正,净资产收益率每增加一个单位,资产负债率增加0.13个百分点,假设四成立。银行借款比例系数为0.015 3 } P值0.078,0.078大于0.05小于0.1,在10%水平上显著,表明银行借款比例与净资产收益率正相关,假设五成立。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发展零售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我国零售行业进行融资方面存在资产负债率水平高、上市公司负债结构不合理等多方面问题。面对这些方面问题,上市公司仅仅依靠自身管理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有多元的'融资渠道,针对零售行业自身的特点进行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的选择;加大资本市场投入。进一步深化改革体系,进行金融市场的完善,使我国的证券市场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并且兼顾国家的长久发展大计,促进经济的发展,争取加大资本市场的投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企业在进行融资时要考虑很关键的要素,尤其是在进行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时,所以盈利能力高的企业有较多的选择权,来选择融资方式,从企业自身的情况出发,进而选择融资成本低些的融资方式,进行企业经营绩效的管理来提高企业价值。

篇11:电子商务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影响论文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其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影响也越来越多,因此,电商环境下,财务内部控制问题己经成为了一个热点,为了更好地规范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此次课题以此为研究内容,通过对电子商务财务内控机制的相关理论进行概述,明确电子商务对财务内控机制的助推作用,探讨电子商务下,企业内部控制效果。

关键词:电子商务;内部控制;影响分析

1.电子商务财务内控机制理论概述

1.1电子商务对财务内控机制的助推作用。电子商务为企业财务内部管理提供了必要的基础,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业务也日渐增多,不仅财务管理层次更加多样,财务内控机制也随之增多,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实现了更科学合理精确的会计核算,有助于财务部门完善其职能,能对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衡量,并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信息资料,做出相对独立公正的鉴定。电子商务是企业集团业务发展的进一步延伸,对财务内控机制的助推作用显著,不仅符合优化会计环境的需要,而且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企业通过建立电子商务系统,从企业内部堵塞了经营管理的漏洞,使企业的管理模式也相应改变,不仅节约了各项成本,为面向全方位信息需求的实时会计报表创造了条件,也从根本上实现了集中化管理、网络化数据监控。

1.2电子商务下财务内部控制效果。电子商务极大地改变了传统会计的环境,电商经济作用的不断发挥,提升了财务内部控制的效果,不但可以对产、供、销和人、财、物的经营状况进行检查,还可以利用内控状况进行财务综合评价,有利于提高企业集团的经济效益。电子商务迅速发展使得企业集团治理结构的优化速度加快,业务发生时,财务人员可以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这种科学合理的内部约束与制衡机制,平衡了企业内部的结算支付手段,电子商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协调母公司与子公司、总公司与所属职能部门之间的会计信息数据的传递,有利于企业集团形成完善的内部管控结构。

1.3电子商务财务内控机制的特点。电子商务下财务内控机制呈现出了多样化、无纸化、快速化和规范化的多种特点,形成高度发达的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的传递方式改变,促进了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会计人员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网络把会计信息向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网页上发布,提高了财务信息的.时效性和实用性。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系统,使得会计信息呈现出智能化特点,对于财务内控做了补充和完善,明确各环节经手人员的管理权限和责任,会计人员通过及时编制、执行、检查和分析,使得各项财务预算的运行情况处于管控状态,进行网络会计核算,也可以建立数据库,对会计档案进行立卷、归档、保管、调阅和销毁等操作。会计信息无纸化使得财务人员可以借助在线数据库,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监督,通过数据传递和共享,指导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电商系统的稳健运行,使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电算化数据备份等会计核算专业资料实现了系统互连,并可以进行实时的财务指标的比较分析,如实反映经营成果,监督财务收支。

篇12:电子商务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影响论文

2.1电子商务对财务内部控制的有利影响。随着信息化发展,网络环境使得会计核算简单化,以电子商务手段为依托,实施科学化、精细化财务管理,积极推进内部控制体制的完善。结果表明,电子商务对财务内部控制的有利影响众多,不仅有力地促进了财务管控工作水平的提高,而且,信息平台的对接,也使得各职能部门可以有效利用企业各项财务数据,做好各部门的监管工作。电子商务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会计环境,尤其是在对会计报表、账簿、凭证及相关财务资料进行查错防弊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实现企业与供应商、销售商和客户的商业互动,财务部门可以按照运营现状,及时做出财务分析、评价和提出财务内部管控建议,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电子商务在内部管理方面职能的充分发挥。

2.2电子商务对财务内部控制的不利影响。由于电子商务起步较晚,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仍停留在监督和评价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阶段,在许多方面都对财务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从不利影响上说,电商环境下,数据流动速度空前加快,一旦财务人员不能有效查错防弊,极易导致不法分子运用电子手段的舞弊行为悄然滋生,导致财务报告的真实公允性验证无法进行,虚假会计信息也会乘此机会快速蔓延。同时,电子商务也给企业的会计核算带来新风险,体系构建目标与企业发展不相适应,分公司电子商务目标定位过低,无法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内部控制的控制目标、控制风险、控制政策与控制程序,影响了电子商务信息系统下内部控制关键过程的有效性,妨碍了企业财务管控模式的完善。

3.规避电子商务对财务内控体系不利影响的对策

3.1全面分析各项财务内部控制指标。企业财务人员应该建立严格的职责分工和审批授权制度,每月及时分析各类有效票据所反映的财务指标,应按不同种类全面分析各项财务内部控制指标,对各项经济、财务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统计,明确近期内的增减变化;分析财务指标计划完成情况,将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动数额,与上年实际发生额进行对比,分析资产的增减、周转使用及其利用效果。严格资金流动管理,对不明原因产生的增减变化认真核查,确保利润或亏损有据可查,以便使各项财务指标受控于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对分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评价,对资产、负债、损益指标进行全方位管控,对重大资金运作的指标情况跟踪分析。

3.2规范财务内控操作流程。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登记备查台帐,严格货币资金收支的记录制度,核对账务,记录调整未达帐项,严格现金收支凭证管理制度,对月结帐户进行核查,正确核算银行存款的可用余额,核对结果须经会计主管人员确认签章。规范财务内控操作流程,确保控制有制可依,形成电算化会计核算的制度体系。进一步落实成本目标责任制,使目标成本层层分解,做好不同部门的费用控制,加大事中检查,事后跟踪的力度,保证财务内控落到实处。须定期对财务指标进行跟踪分析,无论盈亏,均应做到有理有据,对亏损因素,必须找出原因,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防止各项费用的大起大落。

3.3保持会计信息系统的稳定。定期和不定期实施全面检查,保证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大要素着手,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使得各组成要素协同作用和联系,形成了一个综合内部管控系统,一旦发生危险,可以随条件变化而做出规避动态反应,从而防范内部控制风险,确保系统与实体经营活动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确保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体系安全、稳定运行,确保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等信息数据资料完整和安全,每季度由会计主管和相关人员做好核查工作,及时掌握企业的电子商务情况和内部控制情况,合理开展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减少运行事故的产生,做好内控监管记录。通过补充和修订相关会计内部控制的制度规范,制定出相应的奖惩措施,以便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段连菊.电子商务时代企业财务内部控制[J].辽宁经济.(03)

[2]钱美云.浅析电子商务与会计信息内部控制[J].时代经贸(下旬刊).(08)

[3]高功步.企业电子商务内部控制研究[J].当代经济.(10)

[4]王成.电子商务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16)

篇13:我国金融企业股权激励制度探析论文

我国金融企业股权激励制度探析论文

引言

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股权激励制度能将股东利益、企业利益和经营者的利益联合在一起,进而使企业的利益得到最大的保障。所以,股权激励制度的实行,可以使国内金融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得到提升,进而更好的促进国内金融行业的发展。因此,对于金融企业的管理者来说,有必要了解股权激励制度在金融企业实行的必要性及可行性问题,从而更好的进行股权激励制度的实行,进而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股权激励制度在金融企业实行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股权激励制度在金融企业实行的必要性

自中国入世以来,大量的外资金融企业进入到中国,从而给国内的金融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在这种情况下,国内金融企业想要获得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并取得长久的发展,就必须实行股权激励制度。首先,不同于其他行业,金融行业的人力资本相对集中。所以,金融企业对于人才的依赖性较大,同时人力资本也是金融企业的重要资本。而股权激励制度的实行,可以使企业高管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联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防止人才的流失,进而使企业保有一定的竞争实力。其次,国有金融企业存在着所有权与经营权严重分离的现象,所以使企业承担了一定的道德风险。而股权激励制度可以使企业所有者的利益与经营者的利益紧密的联系起来,进而减少企业管理承担的风险。另外,国内金融企业存在着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的问题,从而导致企业的治理缺乏有力的监督。而股权激励制度的实行可以进行企业治理结构的改善,进而使企业进行可持续的发展[1]。

(二)股权激励制度在金融企业实行的可行性

就实际情况来看,股权激励制度在金融企业实行不仅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首先,股权激励制度的实行需要一定的外部市场环境基础。而在国内的金融行业,既有人才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同时也有竞争充分的产品市场。此外,我国还有相对成熟的证券市场,所以可以为股权激励制度的实行提供基础环境。其次,股权激励制度实行的前提是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而在国内的金融行业,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是较为常见的企业治理结构,所以可以为股权激励制度的实行提供条件。另外,在法律上,股权激励制度的实行需要来自于法律的保护。而在我国,由《企业法》和《证券法》等法律法规所构成的法律体系得以建立并健全,从而为股权激励制度的实行提供了保障[2]。

二、国内金融企业在实行股权激励制度上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治理问题

就目前来看,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国内很多金融企业的治理水平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不同的金融企业所具有的产权结构不同,所以治理水平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就拿国内的银行业来讲,就存在着股权过度集中和代理链条过长的企业内部治理问题,进而导致了企业的约束激励机制被弱化。而股权激励制度的实行需要企业本身的内控机制较好,因此,国内金融企业无法较好的实行股权激励制度[3]。

(二)企业制度的问题

作为传统垄断行业,国内的金融行业一直处在封闭的环境中发展。所以,在国外金融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冲击下,虽然国有企业进行了股份制的改革,但是国有股份在企业中仍占有绝对的控制地位。而股权激励制度的实行需要进行激励对象的考察,所以需要在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中进行实行。因此,在国内金融行业的垄断依然存在的情况下,现有的企业制度并不适合股权激励制度的实行,也不能更好的发挥出股权激励制度的作用。

(三)外部环境因素带来的阻碍

国内金融企业无法较好的实行股权激励制度,与外部环境因素带来的阻碍也有着一定的`关系。一方面,国内金融企业的高管人才往往是由行政部门所安排的,进而导致了企业高层管理者在进行企业治理时,是根据党政标准来进行企业的治理,而并非是以企业的实际经营业绩为考量。而股权激励制度的实行需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人才的选拔,进而保证企业人力资源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国内金融企业的业绩考核制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而导致了人员业绩考评无法对(下转66页)(上接63页)人员形成激励,进而阻碍了股权激励制度的实行[4]。

(四)法律及政策上的问题

在法律上,适用于国内金融行业的法律法规存在着不统一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一些法律法规散布于政策性的规定中,从而导致了股权激励制度的实行标准不统一,进而阻碍了股权激励制度的实行。而在政策上,财务会计制度并不完善,从而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频繁出现,进而导致了股权激励制度的实行缺乏有力的依据。另外,国内税收制度对股权激励的规定较为单一,而高税率则直接导致了股权激励制度的激励作用的降低。

三、国内金融企业实行股权激励制度的对策

(一)强化企业内部治理

想要更好的实行股权激励制度,企业就要通过强化企业内部治理来完成对企业内部的约束。一方面,由于国内金融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普遍是由股东所委派的,所以难以真正的进行企业经营情况的监督。所以,企业应该进行独立董事的设立,并使独立董事与经营者没有利益联系,从而加强独立董事对企业内部的监控。比如,华为新技术公司和华为公司分别持有华为5.05%和61.86%的股份。而为了进行公司内部的监管,两家公司的股份分别由工会集中托管,并可以代表股东行使表决权。另一方面,要在董事会下设薪酬委员会,并使薪酬委员会负责监管董事及管理层的薪酬,进而使股权激励制度的激励作用得以强化。

(二)科学制定激励制度

为了更好的实行股权激励制度,国内金融企业应该科学的进行激励制度的制定。一方面,企业可以进行合理的激励模式的选择。具体来说,就是不同的金融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的治理情况和经营情况进行激励模式的选择,进而充分发挥不同激励模式的激励效果。就拿华为公司来讲,在遭遇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为了留住更多的人才。华为为所有工作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员工配股,而不同的工作级别则有不同的持股量。另一方面,在面向不同的激励对象时,企业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激励模式进行人员的激励。再者,企业要进行科学的运行机制的设计,从而使激励对象的股权有所限制,进而保证制度的激励作用[5]。

(三)建设适合的外部环境

金融企业进行适合的外部环境的建设,就可以使企业外部约束机制得以加强,进而更好实行股权激励制度。一方面,企业要进行适当的人事制度的建立,切断政府干预企业人才选拔的路径,进而使企业管理者以企业业绩为基本管理标准。另一方面,企业要进行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的建设。首先,企业要进行评估对象的划分,并设置相应的加减权重,进而使评价结果更科学。其次,企业要进行非财务性指标的考评,进而促进企业全面发展。比如,华为公司的薪酬体系是由工资、年终奖金、退休金等内容所组成的,所以从多方面的进行员工的激励。另外,企业要保证绩效考评的公开化和透明化,进而更好的进行管理人员的激励。

(四)健全法律及政策制度

为了使股权激励制度得以在金融企业顺利实行,政府应该进行法律及政策制度的完善。一方面,政府要进行与股权激励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统一,从而使股权激励制度的实行有着较为统一的标准,进而增强制度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另一方面,政府要进行与股权激励制度有关的配套政策制度的完善。首先,政府需要完善财务会计制度,从而使股权激励制度的实行根据相应的会计准则来进行,进而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其次,政府要进行税收制度的完善,适当的进行税率的改革,进而提高股权激励制度的有效性。

结论

总而言之,金融企业只有更好的进行股权激励制度的实行,才能使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而从本文的研究来看,金融企业想要较好的实行股权激励制度,就需要通过采取强化企业内部治理、科学制定激励制度、建设适合的外部环境和健全法律及政策制度等多个措施,从而为股权激励制度的实行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因此,本文对我国金融企业股权激励制度问题进行的探究,对于促进国内金融行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文东.浅谈我国企业股权激励制度[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06(27):105-106.

[2] 韩河.招商银行股权激励制度分析与设计[D].西南财经大学,.

[3] 贾俊梅.我国上市企业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30):145-146.

[4] 刘伟,喻春芳等.民营为主的混合所有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权激励的路径选择[J].金融与经济,2014,05(01):48-52.

[5] 王洋.股权激励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以国企、民企为案例[D].河北大学,2014.

篇14:湖南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调查分析论文

湖南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调查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以湖南省上市公司为样本,考查了股权激励在湖南省上市公司实施的情况。经过实地调查与分析,发现湖南省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比例远低于国外,但股权激励的强度较大。研究还发现股权激励对湖南省上市公司短期业绩的影响总体来说并不明显,非国有控股公司更倾向于推出股权激励方案。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湖南省

一、股权激励概述

股权激励源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美国,旧金山的路易斯凯尔索律师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份员工持股计划,1952年,美国PFIZER公司推出第一个经理股票期权。迄今为止,美国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达到了0余家,有3000多万企业员工参加了各种持股计划,全球工业企业500强中90%都实施了股票期权制度。

所谓股权激励是指在对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业绩考评的基础上,以本公司股票、股票期权或股权的其他方式作为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奖励或奖励的一部分的激励方式。奖励的标的一般为公司的股票或股票期权。股权激励的模式一般有业绩股票、股票期权、虚拟股票、股标增值权、限制性股票、延期支付、经营者/员工持股、管理层/员工收购和账面价值增值权等。

公司股东的目的是股东权益最大化,而高级管理人员的利益则是最大限度地体现自身价值。以工资、奖金等现金为主的传统薪酬体系下,激励机制无法有效协调好股东和管理者的目标,使其达到一致,容易引起双方长短期利益的冲突,加大公司经营成本。但如果引入股权激励,就比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股权激励通过以公司股权支付高级管理人员的部分报酬,使管理人员持有公司一定的股票,而将其利益统一到股东利益上来,使双方有共同的利益取向,从而降低监督成本。同时高级管理人员所持股权的价值所体现的企业家的价值突破了原有薪酬体系的限度,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甚至可以达到资本所有者的水平,充分体现了人力资本的价值。

二、湖南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状况

(一)湖南省上市公司基本情况

截至2月,湖南上市公司共有52家,其中深市主板上市23家,二版上市16家,创业板上市4家,沪市主板上市19家。

(如图一所示)

图一湖南省上市公司上市地点分布图上市公司数0510152025深市主板二版创业板沪市主板上市公司数说明:上市公司中包含五家ST公司分别为:*ST张股、*ST中钨、ST宇航、*ST金果和*ST天一。

(二)湖南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情况

在52家上市公司中,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有7家上市公司推出了股权激励计划并被证监会批准,占13.46%;其中深市主板3家,二板2家,创业板1家,沪市主板1家。从时间窗口来看,20推出方案的有3家,1家,2家,201家。

(详情见表一)

说明:①隆平高科于年推出股权激励方案但由于条件不符未能实施,于208月终止实施股权激励;②电广传媒只推出子公司股权激励试行办法,相关资料缺失;③高管人员包括公司董事(不包括独立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人员。

在激励模式的选择上,湖南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无外乎两种: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虽然样本量较小,但从上述实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来看,模式还是非常单一。相比而言,华菱钢铁(000932)针对公司中国籍和外籍高管实施“限制性股票+股票增值权”两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有一定的特殊性。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对象基本是公司的高管人员(包括公司董事(不包括独立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人员,只有拓维信息激励对象为核心业务(技术)骨干人员。

三、湖南省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强度与效应分析

(一)股权激励强度分析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股份数不得超过公司总股数的10%,任一激励对象累计获授的股票期权所涉及的标的'股票数量不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可见湖南省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强度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隆平高科激励股数占总股数的10%,达到《办法》规定的上限,而山河智能人均股数达到66.67万股。

(二)股权激励对公司短期业绩的影响

在国外的研究文献中,股权激励作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与公司的业绩有一定的相关性。我们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会计指标对股权激励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如表三、表四所示,我们选取了营业总收入、利润总额、每股收益及净资产收益率,分析股权激励对公司短期业绩的影响。如表中所示,显然股权激励对公司短期业绩有一定影响,总体来看并不显著,股权激励尚未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用。但从个体来看,股权激励后,上市公司业绩分化严重,例如电广传媒和隆平高科自宣布实施股权激励以来其不论利润总额还是净资产收益率,一直呈增长趋势;而华菱钢铁和科力远实施股权激励后,公司业绩的出现了下滑。

(三)产权差异对股权激励的影响

如表五所示,在湖南省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中有两家是国有控股,占29%,其余五均家为自然人最终控股,也就是说非国有控股公司更倾向于股权激励。这可能与非国有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的双重身份——所有者和企业家紧密相关,一方面为了留住人才和企业的“基业常青”,民营企业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对股权激励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家可以自己做主是否进行股权激励。

四、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湖南省上市公司进行调查,我们发现湖南省上市公司推出股权激励的公司仅有7家,占总公司数的13.46%,可见在湖南省上市公司中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的比例是非常少的,这与国外相比差距甚大;但湖南省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强度却相对较大。股权激励对湖南上市公司的短期业绩有一定影响,但总体来看并不显著,股权激励尚未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用。从产权差异来看,湖南省的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更倾向于推出股权激励计划。

然而,本文调查的样本有限,所收集数据的时间跨度较短,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效用可能需要较长时期的检验,这也是本项研究未来努力的方向。

篇15:软件+咨询企业财务绩效管理的新蓝海论文

软件+咨询企业财务绩效管理的新蓝海论文

现如今,互联网的应用浪潮在不断递进,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及产业的快速兴起,传统软件厂商所面临的局面将愈加严峻起来。转型、营销模式的创新将成为帮助传统软件厂商信息化道路中破局的一道蓝海。

近日,致力于财务管理信息化尽十余载的元年软件于本月22日在京召开了题为“财务创造绩效——成长型企业绩效管理论坛”。会上,元年软件同时发布了国内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财务绩效管理软件套件“元年E7-FPM”

十年铸剑 蜕变财务管理信息化

元年软件诞生于清华园,历经十余年的精力一直致力于财务绩效管理的咨询与软件服务,为企业提供高效的财务绩效解决方案。多年来,通过自我研发的网上报销、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与预算控制等有效手段,为企业财务的转型做出了巨大贡献。会上,元年软件副总经理李彤先生表示,财务绩效管理并非是大企业的专利,正在快速成长的企业对财务绩效管理带来的好处感受也很深刻,而往往这些企业在其快速发展中解决了绩效和管理的问题,为企业的稳定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年磨一剑,元年软件在历经十余年的精力致力于会计管理信息化的路途上,其独到的运营思维模式吸引了众多合作伙伴及成长型企业的关注,年尽十载,元年已逐步完成了由一家传统的信息化软件服务提供商向专业咨询服务商的完美蜕变。

元年软件副总经理李彤

会上,李彤就元年软件多年来在致力成长型企业财务管理咨询与服务中的管理之道为主题和与会人士进行了分享。元年副总李彤对于元年软件的商业定位这样概括到,“我们给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也是用咨询加软件的方式把两者很好的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咨询提升客户的管理思想、管理体系方面的状况,通过软件把这个思想能够落实在企业执行过程当中,从而达到提升企业绩效的目的。”

李彤会上给予于所谓的成长型企业的这样定义:“必须有一个特点,不断的长大,企业规模、业务规模短期时间里面快速的增长,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里面还是有持续增长空间,且能够有潜力成为某一个领域里面领军企业。”不难发现,元年软件多年来服务的对象企业都是从不断成长中壮大起来的,然而面对于成长型企业的不断壮大,企业所面临的管理瓶颈也就会随之逐渐增加,而元年软件所针对的领域则正好针锋相对,面对于企业财务绩效的管理的落地,元年给予了他们满意的答案。今日的成绩都是与元年软件多年来的不断努力和业界影响力分不开的,一直服务于成长型企业的财务绩效管理服务,为成长型企业提供专业化的管理会计信息化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解决财务管理问题,让绩效管理在企业真正落地。

目前,元年软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制造、能源、烟草、物流等多个行业领域,让客户通过财务管理创造更多价值。此外,来自瑞安地产的客户代表在发布会上发表了应用感受。

增值路上寻拓创新

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成长历程而言,同样也是历经了年代的洗刷,从上世纪80年代的会计电算化到90年代的会计核算及MRP制造资源计划,以及本世纪初的ERP企业资源管理,到最近的财务绩效管理,中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带动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逐渐从业务操作层面向经营决策层面迈进。可以说,绩效管理在企业中的落解决了企业管理中的诟病,并被喻为企业管理的神经中枢。元年E7套件的发布正是针对企业管理中的关键症结对症下药,据了解,元年软件架构本身基于模块化结构,主要模块即绩效管理模块,其模块内包括基于全面预算管理、成本核算和控制、财务报表分析等细分模块的渗入,整体架构是基于BI技术为主体结构。元年E7财务绩效管理套件包含全面预算管理、精细化成本管理、费用报销及控制、财务合并及分析四部分,可以集合财务、ERP、CRM、SCM、PLM等数据平台。

财务绩效管理信息化的蓝海到来

在随后的议程中,来自元年软件渠道部的高级经理刘维华对元年软件的渠道建设方向的发展做了分享。他认为,中国企业信息化道路上可划为四大阶段,第一阶段,基于企业基础应用层面的阶段;第二阶段,关键性应用阶段(在这两个阶段,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大部分常规应用软件的划分,包括OA还有会计核算。第二阶段是在一些财务的成本,包括资金管理,包括业务系统,甚至HR系统);第三个阶段,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ERP的阶段,应用在企业的扩展、整合以及优化升级方面;第四阶段,战略应用阶段,所包含的内容,主要应用范围分为这么几大块,首先是商务智能,推出有一段时间了,另外一块儿是全面预算管理、绩效管理以及相应可以做到随需应变的架构和机制的其他的软件,包括很多决策支持系统,或者是经营分析系统等等。

元年软件在积累十余年的成长型企业财务管理领域信息化的服务经验中,与合作伙伴及所服务企业一起共同致力于管理会计信息化管理道路上的不断创新,元年软件在十年中以“软件+咨询”为主导的服务体系,为诸多成长型企业和置身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及财务管理信息化领域的合作伙伴们缔造出一片新的蓝海模式,而对于元年软件这样在信息化道路中穿行的开拓者来说,真正意义上的蓝海模式,即管理会计的信息化。

正如元年软件副总李彤所言,“元年软件专注于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领域,力求帮助成长型企业的财务转型并实现‘财务创造绩效’的愿景,咨询+软件的服务是十余年来元年的不变宗旨。”元年软件对于渠道的建设刘维华说道,在进行渠道推广的时候,对于我们的伙伴,我们可以最大限度的进行支持,可以把我们成熟的模式复制给我们的渠道伙伴。同时还有增值的开发能力,满足项目后续的需求,包括各种接口的开发,包括预算编制环节,包括数据的集成。最后,超高的性价比,元年软件以本土的价格提供全球一流的高品质服务,使客户享受到超高的性价比。在元年软件的渠道选择上,我们分了四个大类,其中两类作为常规渠道存在,一是核心合作伙伴,二是授权合作伙伴,同时我们还有战略合作伙及解决方案合作伙伴,之前李总讲到有一些医疗方面的合作伙伴,就是我们的解决方案伙伴;科研院所方面的,是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

后记:

正如元年软件所愿景的那样,希望与伙伴分享成功的“咨询+软件”的模式,与元年在管理会计信息化蓝海中实现共赢,帮助中国众多成长型企业通过我们的咨询和信息化解决方案并提升和达成企业的绩效。与伙伴共同开创财务管理软件领域的新元年。

会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MBA开题报告

股权激励机制作用的探讨

试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有效防治措施研究论文

绩效主义对企业组织的发展是否起积极作用管理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二元股权结构的建立的优秀论文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论文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绩效薪酬激励方案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论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毕业论文

股权激励在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论文
《股权激励在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股权激励在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论文(锦集15篇)】相关文章:

论文商业银行经营策略2022-08-28

分析与企业经营策略论文2022-04-29

乡镇企业管理毕业论文2023-07-02

对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之间关系的探讨会计论文2024-04-04

投资控股企业管理论文2022-12-22

财务管理论文选题2024-05-06

我国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问题研究2022-07-26

美、日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分析2022-05-06

硕士论文选题攻略2023-05-10

绩效主义对企业组织积极作用论文202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