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学籍管理促进校风建设的论文(推荐12篇)由网友“龙井绿茶吐司酱”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加强高校学籍管理促进校风建设的论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加强高校学籍管理促进校风建设的论文
加强高校学籍管理促进校风建设的论文
摘要: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如何加强学籍管理,从而达到稳定学校教学、生活秩序,规范、优化学生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学籍;校风;管理
一、掌握学籍管理的规律,发挥教育管理职能
(一)坚持原则性,科学规范管理行为
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是依据国家教育部的有关政策和规定制定的法规性管理文件,这一规定带有权威性并受教育法律、法规的保护,它具有政策性、规范性、强制性。高等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的这一政策和规定,任何违反和片面理解国家的有关政策和规定都是不允许的。学生应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任何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
(二)掌握周期性,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科学指导
所谓周期性是按照大学学习成长的时间顺序,从开始到终结所表现出的规律性。从学籍管理的过程看,它是以学习年限为一个大周期,学期为一个小周期。在大周期中,学生基本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入学及适应阶段,这是学生从中学步入大学,逐步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阶段;二是目标管理阶段,这是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校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制订的教学计划,对学生实施管理,使其按期完成学业的重要阶段;三是毕业前的准备阶段,这是学校根据学生在校的学习和行为表现,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从而确定其能否毕业的阶段。
对一个学期的小周期来说,也有其规律性。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开学前的准备阶段、学期开始阶段、期中教学工作检查阶段和期末考核总结阶段,大小周期各个阶段的工作不能分开,而是互相联系、交叉进行的。
(三)保持稳定性,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成长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稳定性是一个系统平衡状态的标志,若一个系统经常处于变动中,就无法实现正常运行和达到预期的目的。高校学生学籍管理,在学生的培养目标、考核标准、学籍管理细则等方面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如果管理制度朝令夕改,频繁变化,只能使管理工作处于动荡和混乱之中,从而导致教秩序的混乱和教学质量的下降。所以,稳定学籍管理制度,对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校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充分发挥学籍管理的作用,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
学籍管理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大学生的资格进行管理,即对从学籍的取得到大学生资格的注销这一全过程的管理。这一管理的目的和作用就是要保证大学生能够成为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合格人才,学籍管理之所以要作出若干规定,制订出许多实施细则,是因为学校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谁也不能违背,有了它,教学秩序才能正常运转,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开展,人才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由于学籍管理规章制度对学生的德、智、体诸方面均有一定的规范要求,对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管理所实施的办法均有明确的规定,就能有力地教育和指导学生自觉勤奋学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从而启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沿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推进学校管理目标的实现,
学籍管理规章制度对学生规格和考核办法均有明确规定,因此它实际上是衡量学生是否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任务,是否能够升级和毕业的尺度,也就是起着把关和保障作用。
二、处理好学籍管理与校风建设的关系,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要不断强化学籍管理是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的认识
所谓校风,是一所学校的学风、教风和领导作风三者的有机结合,它是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的综合表现,是学校全体成员精神面貌的具体体现。显然,要加强校风建设,除了加强领导成员的工作作风建设外,必须加强教风和学风建设。在教风和学风建设中,学籍管理又起着关键的作用。如在学风建设中,勤奋、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为振兴中华而学习的学习目的,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等,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学籍管理,经过科学合理的基本训练,在一套科学管理制度的规范约束下,方能完成。尤其是对目前独生子女多,自理、自立能力较差的现状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教风建设中,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教学精神,大胆改革的教学实践,以及献身教育的高贵品质,也只有在严格的教学过程中才能实现。教师和学生所具有的这些精神品质和素质,都是和学籍管理密不可分的,因此,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学籍管理,培养优良校风。
(二)校风建设必然要求有科学的学籍管理相配合
高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场所,它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人才。高校要适应社会的发展,维护其办学方向,保证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就必须遵守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研究探索新时期青年学生学习和教育的新规律、新特点、新方法。教育实践证明,人才的教育与成长,必须有良好的环境,必须有自己的“小气候”,这个“小气候”就是校风,优良的校风具有很强的潜移默化作用和教育功能,是人才成长的重要条件。
优良校风的形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优良校风,既要对学校全体成员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又要对他们实施严格的管理,从严治校,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实行科学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加强学籍管理,则是从严治校的主要步骤,是加强校风建设的必然要求。
(三)充分发挥学籍管理在校风建设中的作用
学籍管理是根据国家有关规章制度实施的带有教育立法性质的管理,对整顿学风、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调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形成良好的校风有着重要的保证和促进作用。首先,规范的学籍管理对高校管理人员及时、准确地执行国家的各项有关政策,提高管理水平具有较强的督促作用;其次,由于学籍管理对在校学生的行为准则和管理办法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它是学生言行的准则和奋斗目标,从而对学生健康发展和学校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再次,学籍管理对学生的培养规格和考核办法也有明确规定,从而保障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教师教学计划的完成。
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机制的逐步建立。高等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被不断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努力加强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校风建设是高等学校历久常新的重要内容。只要高校管理是建立在严格、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拥有严谨踏实、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又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能够通过科学规范的学籍管理,促进高校校风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篇2:高校学籍管理规定
高校学籍管理规定如下
入学与注册
第一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按照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持录取通知书和学校规定的有关证件,按期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者,应写信并附原单位或所在街道、乡镇证明,向学校请假。假期一般不得超过两周。未经请假或请假逾期报到的,以旷课论,超过两周未报到者,取消入学资格。
第二条 新生入学后,学校应在三个月内按照招生规定进行复查。经过复查、注册的,即取得学籍。复查不符合招生条件者,由学校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凡属营私舞弊者,一经查实,取消学籍,予以退回,情节恶劣的,须请有关部门查究。
第三条 新生进行体检复查患有疾病者,经医疗单位证明,短期治疗可达到健康标准的,本人申请,由学校批准,可准许保留入学资格一年,并应回家或回原单位治疗。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必须在下学年开学前向学校申请人学,经县以上医院证明,学校复查合格,方可重新办理入学手续。复查不合格或逾期不办入学手续者,取消人学资格。
第四条 每学期开学时,学生必须按时到校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因故不能如期注册者,必须履行请假手续,否则以旷课论。未经请假逾期两周不注册的,按自动退学处理。
成绩考核与记载办法
第五条 学生必须参加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考核。考核成绩载人成绩记分册,并归入本人档案。
每学期考试课程的门数,由各校从严掌握,自行确定。
第六条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核成绩的评定,采用百分制或五级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记分。
考试成绩评分,以学期末考试成绩为主,适当参考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该课程成绩的比重,由各校自行确定。
考查成绩是指对学生平时听课、完成实验、实习、课外作业、习题课、课堂讨论的情况以及平时测验成绩等的综合评定。
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学生按照教学计划规定学完某门课程,考核及格,即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第七条 对学生德育的考察,主要通过鉴定,采用写品德评语的办法。
第八条 公共体育课为必修课,补考后仍不及格者应重修。重修安排有困难的,可限期再补考一次。
因缺课不及格的,不能补考,必须重修。
第九条 经过学生自学的课程,本人申请,学校考核,学业成绩确实达到“良好”以上水平的,可以免修。免修课程的考核和审定,每学期进行一次。免修考核成绩作为该课程的成绩记载。
第十条 学生因故不能参加考核,必须事先向本系申请,经教务部门批准后可以缓考。缓考不及格者可补考一次。
第十一条 学生每学期不及格的课程,均可补考一次。补考按学校规定时间进行。记分时注明“补考”字样。
第十二条 凡擅自缺考或考试作弊者,该课程成绩以零分计,并不准正常补考。如确实有悔改表现的,经教务部门批准,在毕业前可给一次补考机会。考试作弊情节严重的,应给以纪律处分。
第十三条 学生无故缺课,类计超过某门课程教学时数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本课程的考核,并视其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给以补考机会。
升级与留、降级
第十四条 学生学完本学年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经考核成绩及格,准予升级。
第十五条 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如本人申请跳级,可按照跳越年级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进行考核,主要课程成绩达到“良好”以上水平、其他课程及格的,经学校批准,允许跳级。
主要课程,由各校根据本专业的性质和教学计划的要求自行确定。
第十六条 经过补考,学期或学年累计有三门课程或两门主要课程不及格者,应予留、降级。
一年级学生第一学期补考后不及格课程达到留、降级规定时,可跟班试读,准许于第一学年结束时再补考一次,补考后不及格课程或连同第二学期补考不及格的课程累计达到留、降级规定者,作留级处理。
第十七条 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学生在一学年不及格课程学分总数达到学年所选学分总数的三分之一者,经学校批准,可编入下一年级。凡编入下一年级的学生,已取得的有关学分仍然有效。
第十八条 学生留级时不及格课程门数,按下列规定办理:
(1)凡一门课程分几个学期讲授,而每个学期都进行考核时, 应每学期均按一门课程计算;
(2)凡按教学计划规定的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如单独进行考核不及格时,均各按一门课程不及格计;
(3)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毕业实习不及格者,各按一门主要课程不及格对待;
(4)公共体育课不及格,不计入留、降级课程门数。
第十九条 学生留、降级前考核成绩达到“及格”以上水平的课程,允许免学。学生学有余力,经学校批准,可以学习部分后续课程。考核及格的,以后可以免修;考核不及格的,可不补考,也不计入不及格课程的门数,以后重修。
第二十条 本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留、降级不得超过两次,同一年级不能留、降级两次。专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只能留、降级一次。
转专业与转学
第二十一条 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准许转专业、转学:
(1)学生确有专长,本人申请,由所在系(专业)推荐,经转入系(专业)考核证实,转入该系(专业)更能发挥其专长者;
需转入其他院校者,由转出学校推荐,经转入学校考核证实,转学更能发挥其专长者。
(2)个别学生入学后发现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经学校指定的医疗单位检查证明,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本校或其他高等学校别的专业学习者;
(3)学校认为有某种特殊困难,不转专业或不转学则无法继续学习者。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考虑转专业、转学:
(1)新生入学未满一学期者;
(2)由一般院校转入重点院校者;
(3)由专科转入本科者;
(4)本科三年级(含三年级)以上或专科二年级(含二年级〕以上者;
(5)师范院校(学校认为不宜学师范者除外)转入其他院校者;
(6)无正当理由者。
第二十三条 学生申请转专业、转学的手续,按下列办法办理:
(1)学生在本校范围内转系(专业),须由系主任提出,所在系(专业)推荐,拟转入系(专业)审核同意,由学校教务部门审批;
(2)学生在本省(市、自治区)范围内转学,须转出学校推荐,由转入学校认真研究,审核同意,并发文通知转出学校,抄送当地公安、粮食部门,并报省(市、自治区)主管高教部门备案;
(3)学生跨省(市、自治区)转学,须转出学校推荐,经学校所在省(市、自治区)主管高教部门批准,并发函向拟转入学校联系,转入学校同意后报转入学校所在省(市、自治区)主管高教部门批准,并发文通知转出省(市、自治区)主管高教部门和学校,学生方可按规定办理手续;
(4)学生转专业、转学的手续,一般应在每学年开学前办理。
休学与复学
第二十四条 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休学:
(1)因病经指定医院诊断,须停课治疗、休养占一学期总学时三分之一以上者;
(2)根据考勤,一学期请假、缺课超过总学时三分之一者;
(3)因某种特殊原因,本人申请或学校认为必须休学者。
第二十五条 学生休学一般以一年为期(因病经学校批准,可连续休学两年),类计不得超过两年。
第二十六条 休学学生的有关问题,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1)休学学生,原来享受人民助学金的伙食部分照发;体育、航海、舞蹈、戏曲和管乐专业的伙食补助部分停发;带工资的,由原单位按国家劳保规定执行;享受职工助学金的职工助学金照发;
(2)因病休学的学生,应回家疗养。病休期间享受公费医疗一年,连续病休(不含享受职工助学金的)第二年停止公费医疗,医疗费用自理。享受公费医疗期间,应在当地公立医院就诊,凭医院正式单据按季度向学校报销,最迟不能超过当年年底;
(3)学生休学回家,往返路费自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校可酌情给以补助;
(4)休学学生的户口不迁出学校。
第二十七条 学生困某种原因须中途停学,但又不符合休学条件,经本人申请,学校批准,可保留学籍一年。保留学籍期满不办复学手续者,取消学籍。保留学籍的学生不享受在校生和休学生待遇。
第二十八条 学生复学按下列规定办理:
(1)因伤病休学的学生,申请复学时必须由县以上医院诊断,证明恢复健康,并经学校复查合格,方可复学;
(2)学生休学期满,应于学期开学前持有关证件,向学校申请复学。复学后,经学校批准可参加原年级所学课程补考,补考及格者可跟原年级学习,否则,编入原专业的下一年级;
(3)要求复学的学生,学校可进行政治复查。休学期间,如有严重违法乱纪行为者,可取消复学资格。
第二十九条 保留入学资格、保留学籍、休学的学生,在保留入学资格、保留学籍、休学期间,不得报考其他学校。
退学
第三十条 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予退学:
(1)学期考核成绩不及格课程经补考后,仍有三门主要课程或连同以前各学期累计四门(含四门)以上课程不及格者;
(2)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在一学年中不及格课程达到和超过所选总学分的二分之一者;
(3)本科学生在同一个年级里须第二次留、降级者;
(4)本科学生不论何种原因(含休学、保留学籍),在校学习时间累计超过其学制两年(如四年制的不得多于六年),专科学生超过其学制一年者;
(5)休学期满不办复学手续者;
(6)经复学复查不合格不准复学者;
(7)经学校动员,因病该休学而不休学,且在一学年内缺课超过总学时三分之一者;
(8)经过指定医院确诊,患有精神病、癫痫、麻风等疾病者;
(9)意外伤残不能坚持学习者;
(10)本人申请退学,经说服教育无效者。
按照上述规定处理的学生,对学生不是一种处分。
第三十一条 一学期旷课超过五十学时(旷课一天,按实际授课时间计)和在校学习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退学手续的学生,亦作退学处理。
第三十二条 退学学生,由学校审批。
第三十三条 学生退学的善后问题,按下列规定办理:
(1)退学和因各种原因处理离校的学生,入学前凡是国家或集体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的,回原单位安排;没有劳动指标的,由原单位报主管部门追加;原单位已并入其他单位的,由并入单位接收;原单位已撤销的,由主管部门接收安排。其他的回家长或抚养人所在地落户;
(2)经确诊为精神病、癫痫、麻风病患者和患有其他某种严重疾病(包括意外致残)者,原为在职职工的由原单位接收,按照国家对待职工的劳保规定处理。其他的由家长或抚养人负责领回;
(3)返学学生发给退学证明,并根据学习年限及成绩发给肄业证书(至少学满一年,经过考试成绩及格者,未经学校批准,擅自离校的学生不发给肄业证书和退学证明。
退学证明、肄业证书格式,由各校自行确定;
(4)取消学籍、退学的学生,均不得申请复学。
考勤与纪律
第三十四条 鉴定与考勤:
(1)对学生的政治觉悟、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的考察,主要采取作鉴定的办法。学生一般两个学年作一次个人小结,作出品德鉴定。进行个人小结和鉴定,应当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为目的。对个别犯有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其他错误的学生,按照有关处分规定处理;
(2)学生要按时参加教学计划规定和学校统一安排、组织的一切活动。学生上课、实习、劳动、军训等都应实行考勤。因故不能参加者,必须请假。凡未经请假或超过假期者,一律以旷课论。对旷课学生,根据旷课时间多少,情节轻重及其检查态度,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3)对于学校按教学计划规定的集体劳动,学生无故不参加者,每一天按旷课四学时计。
第三十五条 教育与纪律:
(1)学校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学生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贯彻疏导方针,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2)学生应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勤奋学习,文明礼貌,团结同学,关心集体,遵纪守法,爱护公物,热爱劳动;
(3)在校学生一般应是未婚者。学生如果在学习期间擅自结婚,则应办退学手续;
(4)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政策法令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奖励与处分
第三十六条 对德智体全面发展或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锻炼身体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可分别授予“三好学生”称号或其他单项荣誉称号。
第三十七条 奖励实行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的办法。表扬和奖励的方式有:口头表扬、通报表扬、发给奖状、证书、奖章、奖品或设置不同等级的奖学金等。“三好学生”的事迹材料可入学生档案。
第三十八条 对犯有错误的学生,学校可视其情节轻重给以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处分分下列六种:(1)警告;(2)严重警告;(3)记过;(4)留校察看;(5)勒令退学;(6)开除学籍。
毕业班学生不给予留校察看处分。
第三十九条 受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一年内有显著进步表现的,可解除留校察看,经教育不改的可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
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学生,学校可酌情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的处分:
(1)反对四项基本原则,有明显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的言论和行为者,以及组织和煽动闹事、扰乱社会秩序、破坏安定团结而坚持不改者;
(2)违反国家政策法令,触犯国家刑律的各种犯罪分子;
(3)破坏公共财产,偷窃国家、集体和私人财物造成严重损失和危害者;
(4)小偷小摸、屡教不改,品行极为恶劣、道德败坏者;
(5)违反学校纪律,情节极为严重者。
第四十一条 学生犯有严重错误,经教育后认识错误较好,并有悔改或立功表现者,可给予留校察看的处分。
第四十二条 对犯错误的学生,要进行说服教育。处理时要持慎重态度,坚持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善于将思想认识问题同政治立场问题相区别,处分要适当。处理结论要同本人见面,允许本人申辩、申诉和保留不同意见。对本人的申诉,学校有责任进行复查。
第四十三条 对学生作出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的处分,由学校审批,报省(市、自治区)主管高教部门备案。其中因有反党反社会主义言论和行为而给开除学籍处分的,须报经省(市、自治区)党委有关部门审批。
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的学生,其善后问题按照退学学生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四条 对学生的鉴定、奖励、处分,均归入本人档案。
第四十五条 勒令退学的学生只发给学历证明,开除学籍的不发给学历证明。
毕业
第四十六条 学生毕业时作全面鉴定。其内容包括德、智、体三个方面。着重点放在对政治觉悟、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以及学习、劳动态度和健康状况等方面,作出评语。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走又红又专的道路。
第四十七条 有正式学籍的学生,德、体合格,学完或提前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考核及格或修满学分,可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
第四十八条 毕业设计(论文)、毕业实习或毕业时的课程考核不及格的课程未达到留级门数者,先发给结业证书。在分配工作后一年内向学校申请补考(补作)一次,及格者换发毕业证书。经补考(补作)仍不及格的课程以后不再补考(补作)。
第四十九条 公共体育课重修或限期补考仍不及格者,不准毕业,作结业处理。
第五十条 学生历年如有不及格的课程(未达到规定留级门数者),学校应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分期安排重新修读。修读不及格者,不准补考,毕业时作结业处理。如无时间安排重修,可按下列办法处理:(1)毕业分配前再补考一次,补考后仍不及格者,发给结业证书,不及格的课程以后不再补考;(2)毕业时发给结业证书,不及格的课程在结业后一年内可申请补考一次,及格后换发毕业证书。逾期不补考或补考不及格者,以后不再补考。
第五十一条 实行学分制的学校,未修满必修课(含指定选修课)学分或总学分的学生,毕业时作结业处理或延长修业期一年。
作结业处理的学生,不及格的课程按第四十八条和第五十条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十二条 学生毕业后必须服从国家统一分配,按规定时间到所分配的单位报到。对不顾国家需要,坚持个人无理要求,经批评教育拒不服从分配,从学校公布分配名单之日起,逾期三个月不去报到者,经地方主管调配部门批准,由学校宣布取消分配资格,限期离校。
附则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颁布后,从1982级学生开始执行,其他在校各年级学生,亦应参照试行。
第五十四条 我部下发的(78)教学字1275号《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的暂行规定》和(79)教学字039号《<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的暂行规定>的补充通知》同时停止执行。过去已按《暂行规定》和《补充通知》执行和处理的事项,一律不再改变。
第五十五条 各校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校具体情况制订实施细则;对本办法如作原则变动,须报我部审批。
篇3:高校学籍秘书工作论文
高校学籍秘书工作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的合并,特别是高校的学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需要,单一的教学秘书工作已不能适应高校教学管理的要求,学籍秘书工作便应用而生。它和教学秘书工作相互配合,各有各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共同服务于教学管理,为教学计划的落实、执行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校学籍秘书工作
学籍秘书工作是一项繁琐的、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它涉及面广,主要是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整个培养过程的管理,包括学生的入学注册、课程考核成绩及重修、补考成绩记载、休学与复学、转专业与转学、退学与跟班试读、奖励与处分、毕业与毕业资格审查、学位授予等方面,严格按照国家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并结合本校的具体的学籍管理规定实施管理。学籍秘书工作与学生的基本权益紧密联系,对于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原则是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高校人性化、个性化、规范化的管理手段,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为社会输送有用人才。
一、学籍秘书的工作职责
1.每学期开学时,办理在校学生的注册手续,清理上一学期不及格学生成绩,按国家有关规定统计补考人数并组织相关课程的补考。成绩管理是学籍秘书最主要的、最基本的工作,每学期结束时,都应将学生的学期成绩及时邮寄给学生及家长,以便学生作好补考准备,家长也对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有所祥细的了解,为下一学期的工作作好准备。
2.根据任课教师交来的原始成绩单,如实登录学生各学期各门课程考试、考查及补考、重修的成绩。严禁错登、漏登学生成绩、伪造学生考试成绩。
3. 核实总学时、总学分,统计每学年的学籍异动名单并办理相关异动手续。现在的高校都实行学分制管理,也就是弹性学制,无论是学年学分制还是绩点学分制,都为学生扩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创造了学习条件,同时也对学籍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学籍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只有加强、健全学校教务管理系统的管理及建设,才能提高学籍管理的质量,才能为学籍秘书创造更好的工作平台。
4.根据教务管理系统统计学生四年成绩绩点及学分绩点,以此审查学生的毕业资格,并按本学校的四、六级成绩线,审查学位授予资格。学生四年的学习成绩决定学生能否取得毕业资格,这就要求学籍秘书加强成绩绩点及学分绩点的核算工作,学籍秘书工作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它要求毫无差错、准确无错,因为它关系到学生的根本利益(能否顺利毕业),尽管这项工作很繁锁、很枯糙,但它很重要。
当前,高校对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都非常重视,并以此作为评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许多高校就以四级成绩为依据来确定学位授予线,这就要求学籍秘书做好每次的四、六级考试成绩管理,为学校确定当年的学位授予线提供准确无误的数据材料。
5. 加强学籍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保证学籍档案资料收集完整、齐全。高校学籍档案是学生在学习、实验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学校、社会和个人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真实记录。高校学籍档案包括学生的入学注册、录取审批、成绩考核、休学复学、学籍异动、毕业等原始记录。学籍档案管理是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部分,学籍档案的质量反映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在新形式下,尊重知识、看重文凭、查阅学籍档案已作为信用用人的最基本手段,因此,必须对高校学籍档案进行严格 、科学、规范的管理[1]。学籍秘书要负责收集成绩考核、休学复学、学籍异动、毕业等原始记录,是学籍档案中最重要的部分,必须齐全、完整,才能保证高等学校学籍档案的百分之百的高信度。[1]
二、学籍秘书工作的工作特点
1.服务性功能。管理即是服务,学籍秘书从事的是学籍行政管理,是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学生提供服务,为教学管理服务。
2. 政策性功能。学籍秘书工作的政策性非常强,必须严格执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本校的具体的学籍管理规定对学生的学籍实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成绩作出相应的学籍处理。
3.综合性功能。学籍秘书工作既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还承担着学籍档案的积累工作,是联系教与学的纽带。
三、影响学籍秘书工作质量的因素及其分析
1.提高自身素质。随着高校的日益发展和教学管理改革的需要,对学籍秘书的学历层次及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经验型和口头型管理模式已落伍并将淘汰,专业化、信息化的管理将取而代之,这就要求学籍秘书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加强业务能力的培训和管理理论知识的进修,从而能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同时,由于工作责任重,压力大而待遇偏低,心理失衡,导致没工作热情,这就要求学籍秘书提高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主动投入到教学管理事业中去。
2.工作受不到重视。由于观念陈旧,对教学管理的重要性与科学性认识的不足,大部分人都认为学籍管理是简单的'事务性工作,以至在人员的配备、学习和培训上,力度不够,严重影响了学籍秘书的工作积极性,工作队伍不稳定。[2]
3.责权分离。学籍秘书是基层的教学管理人员,有一定的管理权限,但实际上只有职责而无权限,工作 (下转第160页)(上接第162页)很难到位,应在组织管理活动中平衡责权,有责有权。
四、学籍秘书工作的质量评价体系
我国高校的学籍管理历来强调从严管理,强调完善、严密的规章制度,强调计划性、服从性、统一性,强调定量评价,随着我国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改革,人性化、个性化、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已成了学籍管理的大趋势,随之对学籍秘书工作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个学校都制定了相应的考核细则,诸如:是否准确、按时登录课程考核成绩、是否邮寄学生学期成绩单、是否以班级为单位将学期成绩整理归档等等。如我们学校就制定《长江大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来加强教学管理,其中管理类教学事故就有伪造学生考试成绩就属一级或二级教学事故;错报、漏报学生成绩、考试成绩不按规定期限报送并录入管理系统的属二级或三级教学事故。一经认定就绳之以法,且按等级实行经济处罚。年度院系目标考核时对学籍管理又有详细的考核指标,其中针对学籍秘书工作有:
1.工作状况
(1)成绩管理准确无误、规范;
(2)课程重修组织周密,落实到位;
(3)上报学籍材料及时无误。
2.档案材料
(1)学籍原始资料归档完整、齐全、有序,管理规范;
(2)及时上报学生各种档案(毕业生成绩汇兑表、毕业生登记表、学生学年鉴定表等)。
这些方面都围绕学籍秘书工作的核心重点作了详细要求,是我校制定的对学籍秘书工作的评价体系。学籍秘书工作的质量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与学的纽带,尽管这项工作很辛苦,很繁锁,但领导要高度重视,学籍管理人员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搞好这项基础工作,服务于教学,服务学生。
五、结语
综上所述,学籍秘书工作是高校教学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是教与学的纽带,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它通过严密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纪律、严谨的管理对学校的学风、校风建设及改革起着推动作用。加强学籍秘书的业务培训以及相关的计算机能力培训,能有效促进学籍秘书工作效率的提高,促进学分制管理工作健康发展,从而更好地为人才培养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杜秀兰.浅谈高校学籍档案管理[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
[2]王诚怡.关于做好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3).
篇4:高校学籍管理人员素质之建构论文
高校学籍管理人员素质之建构论文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也带来了管理的繁荣: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化管理手段被大量地应用到管理活动中。学籍管理作为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现代社会发展动向的影响。面对新的管理形势,重新审视传统管理环境下学籍管理人员的素质,建构与现代管理环境相适应的管理人员素质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学籍管理 管理环境 信息化 素质
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一个全新的信息社会,计算机作为一种高效的管理手段日益普及到社会的各种管理过程中,这对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籍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活动,面对新形势,必然要求管理人员具有比以往更高的素质。
一、学籍管理的重要性
学籍管理,是对学生属于学校的身份和资格的管理,包括入学注册、升留级状况、休学复学、转学退学、结业毕业等环节。从学籍管理的内涵可以看出,学籍管理既是学校教学活动的起点,也是学校教学活动的终点,贯穿学校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学生只有取得学籍,才能在学校学习,学校的教学活动才能开始;学生经过在校期间的学习,经学校考核合格,并通过学校的毕业资格审查后,即可毕业。学籍管理还是学校教学管理活动的起点和终点:学籍的取得和变动是其他教学管理的开始,其他教学管理反馈的结果又会导致学籍的变动、丧失。因此,学籍管理是教学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学籍管理人员对于确保高校教学及教学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传统学籍管理环境下管理人员素质的局限性
1.管理理念的非人性化带来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的紧张
传统学籍管理把被管理者作为管理的客体,强调管理者的权威性和管理手段的强制性,主张通过严格严厉的惩罚性措施保障管理活动的顺利实现,缺乏与被管理者的有效沟通。这种理念下的学籍管理人员往往把自己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对待办理学籍手续的学生态度强硬,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造成了双方关系的紧张。
2.管理的手工化产生的管理效率低下
在传统学籍管理环境下,各个管理环节都是通过手工实现的,从学生学籍的注册登记,到学籍的异动,都是通过手工抄写、记录完成的。我们知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任何人都不能确保不出任何差错,因此手工操作导致学籍信息出错的几率甚高。而且,各种学籍信息的处理由于都由学籍管理人员手工进行,也大大制约了学籍处理的速度。
传统学籍管理是与当时社会发展节奏慢、学生规模小的情况相适应的。伴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社会发展节奏加快,“效率优先”被提到社会各个层面发展的首要位置。随着各高校招生规模的剧增,学籍管理工作量愈来愈大,传统学籍管理环境下管理人员的素质已不适应现代学籍管理的需要,建构适应新形势学籍管理需求的人员素质已是非常紧迫。
三、现代学籍管理环境下管理人员的素质
1.现代学籍管理的特点
(1)信息化。随着计算机、网络等新的管理手段被大规模地运用到管理中,学籍管理的信息化特点日益明显。一方面,管理软件广泛运用到学籍管理中,学籍管理的整个过程,从学籍信息的维护、学籍变动证明文书的输出,到学籍档案的保存,均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水平。另一方面,互联网在学籍管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学籍信息的发布、上传、下载、远程修改等均能在互联网上实现,极大地提高了学籍管理的效率。
(2)服务化。传统社会是一个以义务为本位的社会,强调服从,管理就意味着掌握权力的一方对被管理的一方的控制、管束,严厉的惩罚是确保管理目的实现的主要手段。在现代社会,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权利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对社会主体的管理越来越强调平等性,“管理即服务”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作为以育人为本的高校中的学籍管理,其服务性更加明显,批评和说服教育是学籍管理中常用的手段。
(3)与学生联系的紧密性。学籍管理作为一种对学生身份和在校资格的管理,与学生的联系非常紧密,休学、复学、留降级、转专业、转学、退学等学籍变动,均需要学生本人到学籍管理部门办理。随着“以人为本”理念在学籍管理中的贯彻,学籍变动的条件呈现了宽松趋势,学籍的变动也变得较为频繁,学籍管理与学生的联系更加紧密。
2.现代学籍管理人员应具有的素质
(1)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高校的各级各类人员,无论是教师,还是行政管理人员,其从事的职业都或多或少的会与学生打交道,其言行代表着高校的形象,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与学生接触较多的学籍管理人员,更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做到为人师表。这种素质无论对于传统的学籍管理,还是对于现代的学籍管理,都是必不可少的。
(2)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籍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工作,需要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也是传统学籍管理要求具有的一项素质。现代管理环境下,学籍管理的难度加大,复杂性增加,管理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管理人员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和传统的学籍管理相比,要求学籍管理人员具有更强的心理素质。
(3)扎实的学籍管理业务素质。学籍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从学籍的取得,到学籍的异动,再到学籍的丧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都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学籍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按规定办事。这就要求学籍管理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加强理论研究,增强自身的业务素质。这也是学籍管理所普遍要求的一种素质。
(4)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由学籍管理的信息化特点所决定,现代学籍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与信息化管理相适应的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这是现代学籍管理与传统学籍管理的显著区别。学籍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指能够熟练应用与学籍管理有关的一些计算机软件,如学籍管理软件的操作、互联网的应用,以及Visual FoxPro、Access、excel、word等系统的使用等。
(5)人文关怀素质。现代学籍管理是服务型的管理,管理不再是传统上命令、管束、制裁那种冷冰冰的管理,而是要求管理人员把被管理者——学生作为平等的个体对待,充满人文关怀,使管理充满人性化。因此,人文关怀素质便成为现代学籍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所谓人文关怀,就是要求学籍管理人员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需要作为开展学籍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对待办理学籍手续的`学生要热情、态度和蔼。
(6)一定的表达能力和说服教育素质。学籍管理是一种以学生为主要面向对象的管理,由这个特点所决定,学籍管理过程也贯穿着对学生的教育活动。对于学籍手续的办理不明白的学生,要详细而准确地告知,对于学籍政策不理解的学生要耐心解释,对于违反相应规定的学生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批评教育。因此,学籍管理人员的表达能力和说服教育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学籍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面对新的形势,各高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和管理人员的身心特点,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对学籍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培训,以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学籍管理队伍。
1.加强引导,严格考核,建立激励机制。首先,高校要建立严格高效的考评激励机制,引导学籍管理人员加强业务学习、钻研管理理论、提高自身素质。考评和激励要做到公正公平,严格照章办事,以在全校形成“人人讲学习、个个钻理论”的良好氛围。其次,对于学籍管理人员的学习研究要创造一定的条件,提供必要的指导。比如,学校要定期订阅相关管理领域的报刊杂志,对于研究成果出色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等等。
2.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加强学籍管理人员的培训。为此,学校可定期举办培训班,对学籍管理人员进行政策理论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心理教育学等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其管理素质和业务水平。还可不定期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举办系列专题讲座,使学校的学籍管理人员接触学籍管理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前沿热点。此外,学校还可购置管理学、教育心理学、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软件放置到校园网上供各级管理人员在线观看。需要注意的是,培训既要讲求全面深入,又要讲求实效,切忌走过场、流于形式。
3.鼓励进修,扩大对外交流。为了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素质,学校要鼓励学籍管理人员进修相关专业的学位,以扩展其理论基础,提高管理水平。为了确保学籍管理人员在进修学位的同时不影响本职工作,学校要尽可能地安排其攻读在职学位或同等学历,这样既能满足管理人员的进修需要,又不影响其承担的工作,还可使其结合所学开展管理实践,提高学习的效果,推动工作的开展。此外,学校还应定期组织本校的学籍管理人员赴兄弟院校参观学习。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管理体制,通过参观学习,使学籍管理人员接触不同学校的管理方法,开拓视野,取长补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陈巧玲.提升我校教务管理人员素质的路径初探[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6,(1).
[2]李争一.试析高等院校教务管理人员素质及其培养[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7).
[3]席敦芹.浅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6,(3).
[4]汪琴.高校管理人员能力与素质研究[J].科教文汇,2007,(1).
[5]彭锦、郭玉辉.提高教学人员管理素质,强化试点项目综合管理[J].青海教育,2007,(Z1).
篇5:高等院校学籍管理论文
一、高等院校学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教学工作参与者对学籍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足。观点之一认为高等院校主要功能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其中:人才培养工作即教育教学工作为高效的中心工作,受到了广大教育教学参与者的高度重视。学籍管理工作是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部分教育教学参与者,包括机关干部、教师、教辅人员和学生,对学籍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缺乏必要的理解和支持。部分机关干部由于对学籍管理工作的总体流程、工作内容等了解的不是十分全面、详细和清楚,因而,对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就认识不足,对该岗位人员的指导和帮助就不到位;个别教师和教辅人员一般以为学籍管理是管理部门人员的工作,与自己无关,这样就对学籍管理部门提出的有关通知和要求反映速度慢,影响了整体学籍管理工作。如:部分教师登录成绩不及时,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籍处理工作;学生普遍认为学籍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务管理工作者的事情,和学生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把自己做为学籍管理工作的.被动对象,不主动去核实自己的相关学籍信息。如:部分学生对课程考核成绩关心不够,对学籍处理规定、毕业资格等内容不十分清楚,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顺利完成学业。
2.学籍管理制度不完善,学籍管理技术手段不先进。为维护普通高等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依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教育部于3月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该规定第三章详细制定了学籍管理工作的相关规定,各高校也结合教育部的制度制定了符合实际的学籍管理规定等相关制度。但有些制度还存在操作性不强,难以实施,或执行力度不够,缺乏监督管理机制,造成管理过程不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籍管理工作,也影响了教学秩序和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目前,虽然高等院校都采用了网络教学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学籍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但由于系统更新不及时,也导致了正在应用的学籍管理系统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方面。如:部分高校采用网络管理和手工管理并行的方式进行学籍管理,并经常处于半手工操作状态,这样就使得管理效率低下,反馈不及时,管理不规范,工作强度大,重复劳动多,易出错,准确性低,满足不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籍管理工作的效果和作用。
3.部分学籍管理队伍素质不高。由于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高强度、高劳动量的工作,它涉及面广,政策性、技术性强等特点。同时,高校扩招、办学层次增加、新办专业数量增多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学籍管理工作量与日俱增。目前,很多高校学籍管理人员数量不足,且多数未经过正规专业培训,缺乏即掌握学籍管理业务又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档案管理人员,这些都给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学籍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高校学籍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已是非常紧迫。
二、提高高等院校学籍管理现代化水平的研究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建立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籍管理理念。教学工作确实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但要想确保教学工作顺利高质量的运行,教学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必不可少,同样,学籍管理工作也要得到教育教学参与者的理解、支持和高度重视。机关干部要改变对学籍管理工作的传统认识,提高重视学籍管理工作,从岗位设置、人员配备及硬件装备等方面要向该岗位倾斜。教职工也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严格按照学籍管理工作人员的要求,立足本岗,按时登录相关信息,确保学籍管理工作高效运行。学生更要认真学习学籍管理工作规定,及时向授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或教学秘书等详细了解合格毕业生的毕业标准,并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确保按时顺利毕业。同时,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学生已经不是单纯的被管理者,而已经逐渐转变为高校教育服务的消费者,所有各高校必须本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重新审视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育教学参与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服务关爱学生的理念。
2.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建设现代化学籍管理系统。高等院校学籍都要在教育部203月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基础上根据各高校实际情况制定的系列可操作性强、便于监控的学籍管理规章制度,要建立健全高校学籍管理规定和业务流程,使之逐步实现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系列化和人性化。要能体现出学籍管理制度的管理、导向、测评等多方面的功能。在学籍管理工作中高校应该正确把握、行使高校管理自主权,将高校的职能、职责和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分清楚。要积极推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建立学籍管理工作的二级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学籍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二级学院的直接管理作用。二级学院要选派责任心强的教学秘书专门负责处理本院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并负责与学校教务处学籍管理人员对接,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到人。教务处要定期组织召开学籍管理工作交流研讨会,通报、研讨学籍管理工作遇到的情况和问题,提高学籍管理工作的一致性、严肃性和科学性。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计算机与手工相结合的半手工式学籍管理方法手段已很难适应网络时代的工作要求,迫切要求高校要为学籍管理工作拨付专项资金、提供完备的场地设施,加大校园网络建设和学籍管理软件的投入力度,从而完全实现学籍管理工作的计算机化和规范化,将学籍管理工作人员从繁杂、低效、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学籍管理工作向高效、规范和系统方面发展。
3.提高素质,加强学籍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各高校要从学校事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大局出发,本着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学生学籍管理工作。要配备品行端、作风正、业务精、善钻研、肯吃苦、愿奉献,敢于坚持原则、乐于服务学生、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且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熟悉有关学籍管理的政策与办法。新到岗学籍管理人员必须参加业务培训,高校要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没有特殊原因,不得频繁更换学籍管理人员。
篇6:高校学籍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论文
以人为本的含义是从两个方面来把握:首先是“人”这个概念,“人”在哲学上常常和两个东西相对,一个是神,一个是物,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其次是“本”这个概念,“本”在哲学上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世界的“本原”,一种是事物的根本。以人为本的本,不是“本原”的本,是“根本”的本,它与“末”相对。作为一种发展观,人本思想是相对于物本思想而提出来的,与神、与物相比,人更重要、更根本,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舍本求末。所以才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教育,学生为本”。
高等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在进行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中,人们开始重视对人性的关注,强调人的潜力发展和人的自我实现。学籍管理是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教育教学、运行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学籍管理主要包括经过升学考试或是按规定手续被正式录取的学生,入校办理注册手续后所取得的进入学校学习的资格,每学期学生的学业成绩管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选专业、转专业,阶段性的成绩不合格的留级、降级,意外事故的休学、停学,犯错误的各种处分,毕业时的毕业审查及发证工作等。做好学生的学籍管理,对于促进学校学风的好转、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正常教学秩序的建立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学校学籍管理的主体是学生,由管理者围绕着学生进行管理,这就要求我们――管理者在学籍管理中将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籍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籍管理工作的效率。
近些年来,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迅速地扩大,学生的情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等教育已经从以前的“精英型”教育向目前的“普及型”转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的需求影响高校专业的走向,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这就要求高校的办学需求应该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为办学宗旨,因为大学生毕业后要面向社会自主择业。这样,学生对学习的时间,如何去修完自己的学业,学习什么专业以及用多长的时间去修完,学习哪些课程都要求有更多的选择。因此高校的学籍管理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以学生为办学的根本,以人为本的观念也是新时期经济发展对高校学籍管理的必然要求。
二学籍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助于学风的转变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九零”后,大部分学生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很差,学习方面缺乏吃苦耐劳的劲头,遇到难题绕开走,纪律松散,缺少自制力。大学里没有班主任老师和家长的看护,学习主要是依靠自己的自觉性,有些学生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他们认为自己终于解放了,想怎么过就怎么过,有的上课想来就来,迟到更是家常便饭;有的.沉溺于网络游戏,好一点的不耽误上课,但来了也是睡觉,严重的一学期也看不着几次人影,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期末考试不及格,有的补考不及格的课程过多就被学校降级。部分学生步入大学的校园后没有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仍旧沿袭着中学的习惯:课堂上依赖教师的讲解,教师“喂”多少就“吃”多少。实际上大学的学习应该做到课前预习,课上思考,课后问题这样积极主动的研究性学习。还有的学生只重视自己专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其它的课程对他们来说是可有可无,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道德品质的修养更谈不上,以自己为中心,语言不文明。
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就选择了进入大学后学习的专业,可是很多学生对自己所选的专业一点儿也不了解,更谈不上热爱。有的受到一些来自社会的负面影响,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专业,一味的强调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自己毕业后的就业前景极度悲观。还有些学生学习目的模糊,没有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合理的设计,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进入大学学习,应该学习些什么知识,只是过一天算一天。有的混到最后,期末考试时什么也不会就想着如何去作弊,最终给自己得个“通报批评”或是“记过处分”,这一门课程算是白学。以上种种就是目前大部分大学生的学风情况。如果长期这样下去的话,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就会一路下滑。我们要发挥学籍管理的指导性作用,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制定出适合学校特点的学籍管理制度,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用好高校的自主权利,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合格人才。
为了转变高校的学风,就必须制定人性化的学籍管理制度,这是学籍管理促进学风建设的基础保障。在制定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真对现在的学风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它产生的根源,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首先,在新生入校后,各个院系就应将《大学生手册》发放到每个学生的手中,让学生在入校之初就明确学校的要求,学籍管理的要求。另外每学期开学时学生必须持本人学生证办理注册手续,这样有助于学校对学生情况的把握,同时也能强化学生的学籍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应该开始自己的学习生活。其次,重视学生平时的考勤记录,考虑将学生平时课堂上的迟到、早退、旷课以及期末考试的作弊等情况与学籍考核结合起来,我们认为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平时教学的督导,另一方面有利于杜绝考试作弊等不良习气。第三,从我们的了解来看其实学生不喜欢学习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勉强能进入高校学习,刚开始学还可以,越学越跟不上,就没兴趣了;有的是将大学看成了“大幼儿园”,只要不出事,学不学都一样,等四年过去后有现成的工作等自己做,根本用不上去努力;还有的是对自己当初报考的专业不了解,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从心理上就产生了抵触情绪。可见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不都是学生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不应该因为不及格的课程太多就降级或退学,而是允许这样的学生多次重修,直到达到课程的要求。对于那些入学后对自己专业不满意的学生,给予他们重新选择的机会。学校也要尽量开设足够的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灵活的选择学习的课程。另外,由于个人的情况不同,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安排,选择入学的时间和完成学业的方式,可以工作一段时间,再回校完成学业,这样对于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来说可以解决他们的学费问题,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和社会的接触了解社会需要哪些方面、什么样的人才,更好地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为毕业后的择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学校为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有权对违纪的学生作出处分,但是如果当处分失当的时候,学生的合法权利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学校在制定学籍管理规定时应该明确学生的申诉权,充分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
三在学籍管理中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措施
学籍管理中要贯穿学生是制度制定的主体,管理者应该改变行政管理的上对下的命令、指挥,为通过管理为学生服务。我们认为要真正在学校的学籍管理中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需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学籍管理制度。高等学校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校的人性化学籍管理制度,这是在学籍管理中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学校管理学生的方式对将来学生走入社会谋求自身发展起着示范作用,服务人的管理观念对构建民主和谐的社会是一种促进。所以高等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应该成为鼓励学生学习,尽可能的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2、依法治校。我们曾经践踏过法律,结果代价惨重。法律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健康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它规范人们的行为,俗语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正确认识学校在学籍管理中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掌握好学校管理的自主权与学生接受教育权利两者之间的关系。高等学校一定要以法律为准绳在学籍管理中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为社会培育出合格的人才。
3、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学籍管理队伍。学籍管理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同时它又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技术工作,作为学籍管理人员,应当不断学习,交流经验,改进工作方法,时刻确立以教学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合法权利,将服务学生作为自己的工作宗旨。目前社会的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高校的学籍管理也实施了电子化、网络化,大部分学校都在实行电子注册,这就导致对信息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为了及时、有效地获得信息、利用信息,不但要求有相应的机制和健全的信息网作保证,而且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能力,这样才能完成好学籍管理工作。
现在,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学校的学籍管理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建设适应时代的发展的、科学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手段,才能使学校的发展有充足的动力,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孙晶言,李杰,浅谈成绩管理与学风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455),67
2、李萍,以学籍管理促学风建设的措施探讨[j]职业与教育,,6第17期175―176
3、张林峰,浅谈成人高等学校的学籍管理[j]科技信息,,5第5期287―288
篇7:加强高校管理论文
加强高校管理论文
一建立健全高校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学校制定的财务制度是针对本学校的,应是“量体裁衣”,同时,学校的财务制度还应随着学校实际情况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学校的财务制度要有可操作性,同时,学校财务制度一旦建立,就是学校的财务管理的“法规”,要做好宣传工作,使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工都知道,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殊群体,任何人必须遵守。
二扩展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内涵
1、要做好高校财务的投资、筹资管理高校筹资,就是指高校为了自身发展来筹措资金。高校筹资是本质目的是为了投资。高校投资,是高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对资金进行使用。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尤其是作为高校管理重头戏的财务管理,应该将高校筹资工作与投资工作联系起来,尽可能开拓多元化筹资渠道,比如成立校友会是一个较好的办法。另外,重点开办校办产业也是增加教育经费来源的有效方法。
2、运用成本效益比较的原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要切实运用“成本效益比较”原理。使向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以成本效益核算为主,以形成综合管理型的高校财务管理。通过以成本核算诸多对象为目标,健全建立起高校的成本核算体系,通过这种有效的管理环节,有效管理资金,杜绝高校存在的资金浪费现象。在成本效益比较原理指导下,高校财务工作有建立起指标体系,指标到各个部门,同时对于成本指标最后达到的效益效果要进行考核。对于超出和浪费的情况,要有监督和惩罚机制。
3、要合理优化高校财务的资金结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使得高校由过去单一依靠国家拨款,转变成国家拨款结合自身收费、创收和多渠道融资相结合的资金结构。高校资金结构假如不能得到合理优化,就会严重影响高校的健康发展。因此,高校筹资时,要力求选取成本低、财务调控效果好的融资渠道,来合理安排权益资金和借入资金的比例。同时,在现金持有量方面,一定要决策好长短期资金的比例,以符合本校的实际资金需求情况。高校运行需要一定量的库存物资。对于库存物资的'采购,应该在采购成本上争取最低,在储存物资成本上最低以及缺货补货成本的最低。避免物资积压占用资金,造成资金浪费。同时,要依据合理的预算来使用资金,达到资金使用分配优化结构。
三改革创新高校财务工作管理模式
1、营造高校财务工作管理全员化局面高校财务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高校财务管理不是简单的一个管理部门内容的事务,它应该是高校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高校财务部门要在统领整个学校经济活动的高度上,来与本校的各个部门、院系,建立立体化的管理工作体系。同时,要不断加大向广大师生宣讲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从而使全校师生对财务管理形成共识,这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保证。形成全员管理的局面,就能够形成全员为学校管理出谋划策,更能对学校财务工作进行监督,减少资金浪费,提高资金效率,保障高校资金的健康运转。
2、不断深化财务工作信息化管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客观上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要借助于现代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力量。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与计算机信息化手段相结合,是加强和改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高校主管领导,在高度认识到信息化手段的重要性,财务部门要大力推广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要引进专业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从而彻底突破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全面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现代化水平。通过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建立与之相关的辅助支持系统,从而让财务管理工作取得出色的业绩,为高校发展赢得竞争优势。
3、抓好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财务工作政策性强,制度要求严格,因此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法律、法规。根据工作实际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入手,在精细管理上做文章,在优质服务上下功夫,以理论学习充实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工作责任感,始终与学校党委保高度一致,全心全意服务学校工作。加强高校的财务人员应该在原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继续深入钻研业务。中国教育在经过粗放发展之后,行将进入到精细发展阶段,不进则退,适者生存。高校的财务从业人员,面对新形势,要勇于超越自己,要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养,通过每个人的创造性工作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助推力。
篇8: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论文
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论文
摘 要:为了深化高校教务管理改革,开发高校学籍管理系统,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成为必然。该系统采用JSP、Microsoft SQL Server 数据库以及Apache Tomcat作为开发平台,对高校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进行开发。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高校学生学籍信息的规范管理、科学统计和快速查询。
关键字:学籍管理;B/S架构;JSP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管理面临现代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的新挑战,建立、应用和完善高校管理信息系统成为必然。高校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是高校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高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高校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是校园网中一个重要的应用。该系统为高校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信息化环境,提高了高校教学、科研与管理的效率,为高校师生的教学提供了极大方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管理现代化水平。
高校学籍管理系统运用MIS的总体设计思路,综合应用了B/S模式、SQL-Server 数据库、JSP等技术,开发出一套使学生和教师能够方便、快捷、准确地了解和管理学生学籍有关信息的软件系统,整个系统操作界面简捷、灵活、实用,实现了学生对所需信息的查询和教师对学生学籍信息进行全方位管理等功能,基本满足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对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的需求,为提高高校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提供借鉴。
一、学籍管理系统分析
高校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是高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提供了强大的学生学籍管理功能,方便管理员(教师)对学生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等操作。本系统开发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学生信息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管理效率的目的。学籍管理系统包括学籍维护、选课管理、成绩管理等模块,系统功能分析如下。
(一)学籍维护模块
1.教师可以对学生信息进行添加(包括基本信息)、删除、查看、修改。
2.学生可以查看自己的基本信息,添加、修改个人详细信息。
(二)选课管理模块
1.教师可以对课程信息进行添加、删除,统计每门课程选修的人数以及查找单个学生所选的课程信息。
2.学生可以查看所有选修课程并进行选修,以及查看自己所选课程并进行修改。
(三)成绩管理模块
1.教师可以进行添加、删除、修改基本课程,录入、修改学生课程成绩,查询单个学生的所有成绩以及查询指定课程所有或部分学生的成绩。
2.学生可以查询自己所选的基础课程成绩。学籍管理系统提供方便高效的管理功能。作为网上信息的查询平台,可以通过该系统查询学生个人选课相关信息,教师可以管理所有信息。
该系统以JSP为开发语言, 以SQL Server 2005为数据库以及Apache Tomcat为后台服务器系统。包括以下子系统。
(1)用户管理子系统。实现对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权限。
(2)数据库连接子系统。使程序能访问数据库,并能对其中的数据进行操作。
(3)数据录入子系统。通过程序能实现向数据库中增加记录。
(4)数据查询子系统。通过各种查询组合实现对数据的精确选取。
(5)数据维护子系统。包括对数据的修改及删除操作。
系统利用Eclipse平台对学籍管理系统进行整体框架设计、数据库连接及全面的系统调试。
二、JSP及JavaBean开发平台
(一)JSP
JSP(Java Server Pages)是由Sun公司(现被Oracle公司合并)倡导并建立的一种动态网页技术标准,是在传统的网页HTML文件(*.htm,*.html)中插入Java程序段(Scriptlet)和JSP标记(tag),从而形成JSP文件(*.jsp)。
(二) JavaBean
JavaBean是一种软件组件模型,它与其他软件对象相互作用,决定如何建立和重用软件组件,这些可重用软件组件被称为Bean。使用现有的Bean,可以帮助开发新的组件,进而建立软件组件库。
JavaBean是基于Sun公司的JavaBean规范的,并可在编程工具中被可视化处理。是一种可复用的软件组件。JavaBean具有三个基本特性:独立性;可重用性;在可视化开发工具中使用。
三、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比较常用的有Oracle、SQL Server、MySQL等多种数据库系统。由于SQL Server 2005具有较好的可伸缩性和可靠性,提供了以Web标准为基础的扩展数据库编程功能,可以满足电子商务和企业应用程序的要求。SQL Server 2005支持XML和Internet标准,具有基于Web的分析能力,允许使用内置的`存储过程以XML格式存储、更新、删除、检索数据,故学籍管理系统采用SQL Server 2005作为数据库。
四、学籍管理系统的实现
学籍管理系统功能主要包括三大块:学籍维护(教师添加、删除学生基本信息;学生查看、修改个人附加信息);选课管理(教师添加、删除选修课表,查看单个学生选课情况以及单门课程被学生选修情况;学生查看、选修课程并可对所选课程进行修改);成绩查询(教师添加、删除、修改成绩,添加学生分数以及查询单人或单科分数情况;学生查看自己所学课程成绩)。 由于该系统主要权限有两个,学生和教师,故这两个权限范围内的应用都应该具有上述功能,即将上述三大功能模块划分给这2个权限去具体实现。学生具有的功能如下:
学生功能模块
1.修改密码:学生进入页面后可以修改自己的密码,以达到保密性。
2.学籍维护:学生可以查看自己的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由教师录入不能修改),并填写修改自己的学籍情况。
3.选修课程:该功能主要是让学生查看已有的选修课程并进行选修,对自己已选的课程如不满意可以删除重选。
4.查看成绩:学生可以查看自己的课程成绩。
教师页面应具有的功能为:
教师功能模块
(一) 学生管理:该模块主要添加学生基本信息;查看已有学生基本信息及对其修改,删除多余或出错学生信息。
(二)选课管理:可以添加新选课程;查看已有选修课程并对其进行删除修改;查看学生选课情况,可以根据学号查看个人选课情况,还可以课程号查看该课程被选情况;统计每门课程选修的人数以及打印统计结果。
(三)成绩管理:可以添加、修改学生成绩;查看学生成绩(根据学号、课程号来查看);对学生成绩进行打印输出。
五、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学籍管理系统选择的数据库是MySQL,数据库名为test,其中数据表的创建和逻辑结构如下。
(一)实体
系统中的实体共有4 个:实体1: 学生(姓名name,学号stuid,性别sex,专业profession,民族 national,身份证personid,出身日期birth,入学年份entrydate,家庭地址address,家庭电话hometel,邮政编码zipcode,联系方式contact,Email email); 关键字为:学号。实体2:选修课(课程号 clsno,课程名 clsname,任课教师 clstea,星期几 clsdate,时间 clstime,上课教室 clsroom); 关键字为:课程号。实体3:基础课(学期号 termno,课程号 clsno,课程名clsname,学分 clsscore,主讲教师 clstea);关键字为:课程号。实体4:成绩(id,学号 stuid,课程号 clsno,成绩 score)。
(二)总体表设计
系统中共用到了6个数据表。1.admin表:记录管理员信息;2.student表:记录学生学籍信息;3.class表:记录选修课信息;4.score表:记录学生基础课信息;5.成绩关联表:记录学生基础课成绩信息;6.选课关联表:记录学生选课信息。
(三)数据库表的结构及关系图
系统中共有6个表。1.admin表;2.Student;3.score表的定义;4.class表;5.成绩关联表.6.选课关联表。其中有些表之间存在着联系,并建立起如下关系。
数据库表关系图
(四)数据库连接
JDBC(Java Data Base Connectivity)是Java数据库连接技术,是较为常用的数据库连接技术。JDBC技术设计了Java语言同SQL数据之间的应用程序接口(API),保证了该软件的通用性。为此由第三方开发了支持Java的JDBC的标准及JDBC驱动程序:JDBCODBCBridge驱动程序、JDBC Native Bridge驱动程序、JDBC-Network Bridge驱动程序、Pure Java JDBC Driver。本系统采用JDBC-ODBC Bridge的JavaBean技术连接数据库,实现了对学籍管理数据库的调用和修改。
该系统完成后经过测试,能够很好实现相关的管理功能,功能模块也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系统可以实现高校学籍信息的集中管理,具有分散操作、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优点。这些优点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籍管理的效率,是实现高校科学化、正规化管理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易和平.分布式多数据库高校学籍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7).
[2]宣华,王映雪,陈怀楚.清华大学综合教育系统在教务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2).
[3]梁德华.浅析高等院校学籍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硅谷,,(11).
[4]李香敏.SQL Server编程员指南[M].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0:12.
[5]杨易.JSP网络编程技术与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10.
篇9:高校学籍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论文
【摘要】本文从高校学籍管理的作用、地位出发,阐述了学籍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学风建设,应该在学生的学籍管理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就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化和不断发展给学籍管理带来的新问题,提出了一些探讨性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籍管理,以人为本
高等学校学籍管理工作是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高,人们深刻地认识到知识就是生产力,知识就是财富,所以要求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应该科学,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新的时代下高等学校面临的任务就更加艰巨,一方面是个性很强的学生,一方面是社会对教学的要求日益增加。这些都要求我们对学生的管理应该科学、高效,以适应当前高等教育的需要。学籍管理是教学管理的关键性的重要环节,完善和加强学生的学籍管理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维护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面临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教育部在3月重新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新规定的实施标志着高等学校对学生的管理进入了新的阶段,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学籍管理中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篇10:高校学籍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论文
以人为本的含义是从两个方面来把握:首先是“人”这个概念,“人”在哲学上常常和两个东西相对,一个是神,一个是物,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其次是“本”这个概念,“本”在哲学上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世界的“本原”,一种是事物的根本。以人为本的本,不是“本原”的本,是“根本”的本,它与“末”相对。作为一种发展观,人本思想是相对于物本思想而提出来的,与神、与物相比,人更重要、更根本,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舍本求末。所以才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教育,学生为本”。
高等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在进行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中,人们开始重视对人性的关注,强调人的潜力发展和人的自我实现。学籍管理是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教育教学、运行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学籍管理主要包括经过升学考试或是按规定手续被正式录取的学生,入校办理注册手续后所取得的进入学校学习的资格,每学期学生的学业成绩管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选专业、转专业,阶段性的成绩不合格的留级、降级,意外事故的休学、停学,犯错误的各种处分,毕业时的毕业审查及发证工作等。做好学生的学籍管理,对于促进学校学风的好转、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正常教学秩序的建立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学校学籍管理的主体是学生,由管理者围绕着学生进行管理,这就要求我们--管理者在学籍管理中将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籍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籍管理工作的效率。
近些年来,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迅速地扩大,学生的情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等教育已经从以前的“精英型”教育向目前的“普及型”转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的需求影响高校专业的走向,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这就要求高校的办学需求应该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为办学宗旨,因为大学生毕业后要面向社会自主择业。这样,学生对学习的时间,如何去修完自己的学业,学习什么专业以及用多长的时间去修完,学习哪些课程都要求有更多的选择。因此高校的学籍管理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以学生为办学的根本,以人为本的观念也是新时期经济发展对高校学籍管理的必然要求。
篇11:高校学籍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论文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九零”后,大部分学生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很差,学习方面缺乏吃苦耐劳的劲头,遇到难题绕开走,纪律松散,缺少自制力。大学里没有班主任老师和家长的看护,学习主要是依靠自己的自觉性,有些学生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他们认为自己终于解放了,想怎么过就怎么过,有的上课想来就来,迟到更是家常便饭;有的沉溺于网络游戏,好一点的`不耽误上课,但来了也是睡觉,严重的一学期也看不着几次人影,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期末考试不及格,有的补考不及格的课程过多就被学校降级。部分学生步入大学的校园后没有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仍旧沿袭着中学的习惯:课堂上依赖教师的讲解,教师“喂”多少就“吃”多少。实际上大学的学习应该做到课前预习,课上思考,课后问题这样积极主动的研究性学习。还有的学生只重视自己专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其它的课程对他们来说是可有可无,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道德品质的修养更谈不上,以自己为中心,语言不文明。
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就选择了进入大学后学习的专业,可是很多学生对自己所选的专业一点儿也不了解,更谈不上热爱。有的受到一些来自社会的负面影响,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专业,一味的强调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自己毕业后的就业前景极度悲观。还有些学生学习目的模糊,没有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合理的设计,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进入大学学习,应该学习些什么知识,只是过一天算一天。有的混到最后,期末考试时什么也不会就想着如何去作弊,最终给自己得个“通报批评”或是“记过处分”,这一门课程算是白学。以上种种就是目前大部分大学生的学风情况。如果长期这样下去的话,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就会一路下滑。我们要发挥学籍管理的指导性作用,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制定出适合学校特点的学籍管理制度,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用好高校的自主权利,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合格人才。 为了转变高校的学风,就必须制定人性化的学籍管理制度,这是学籍管理促进学风建设的基础保障。在制定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真对现在的学风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它产生的根源,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首先,在新生入校后,各个院系就应将《大学生手册》发放到每个学生的手中,让学生在入校之初就明确学校的要求,学籍管理的要求。另外每学期开学时学生必须持本人学生证办理注册手续,这样有助于学校对学生情况的把握,同时也能强化学生的学籍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应该开始自己的学习生活。其次,重视学生平时的考勤记录,考虑将学生平时课堂上的迟到、早退、旷课以及期末考试的作弊等情况与学籍考核结合起来,我们认为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平时教学的督导,另一方面有利于杜绝考试作弊等不良习气。第三,从我们的了解来看其实学生不喜欢学习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勉强能进入高校学习,刚开始学还可以,越学越跟不上,就没兴趣了;有的是将大学看成了“大幼儿园”,只要不出事,学不学都一样,等四年过去后有现成的工作等自己做,根本用不上去努力;还有的是对自己当初报考的专业不了解,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从心理上就产生了抵触情绪。可见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不都是学生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不应该因为不及格的课程太多就降级或退学,而是允许这样的学生多次重修,直到达到课程的要求。对于那些入学后对自己专业不满意的学生,给予他们重新选择的机会。学校也要尽量开设足够的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灵活的选择学习的课程。另外,由于个人的情况不同,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安排,选择入学的时间和完成学业的方式,可以工作一段时间,再回校完成学业,这样对于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来说可以解决他们的学费问题,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和社会的接触了解社会需要哪些方面、什么样的人才,更好地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为毕业后的择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学校为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有权对违纪的学生作出处分,但是如果当处分失当的时候,学生的合法权利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学校在制定学籍管理规定时应该明确学生的申诉权,充分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
篇12:高校学籍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论文
学籍管理中要贯穿学生是制度制定的主体,管理者应该改变行政管理的上对下的命令、指挥,为通过管理为学生服务。我们认为要真正在学校的学籍管理中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需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学籍管理制度。高等学校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校的人性化学籍管理制度,这是在学籍管理中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学校管理学生的方式对将来学生走入社会谋求自身发展起着示范作用,服务人的管理观念对构建民主和谐的社会是一种促进。所以高等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应该成为鼓励学生学习,尽可能的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2、依法治校。我们曾经践踏过法律,结果代价惨重。法律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健康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它规范人们的行为,俗语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正确认识学校在学籍管理中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掌握好学校管理的自主权与学生接受教育权利两者之间的关系。高等学校一定要以法律为准绳在学籍管理中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为社会培育出合格的人才。
3、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学籍管理队伍。学籍管理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同时它又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技术工作,作为学籍管理人员,应当不断学习,交流经验,改进工作方法,时刻确立以教学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合法权利,将服务学生作为自己的工作宗旨。目前社会的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高校的学籍管理也实施了电子化、网络化,大部分学校都在实行电子注册,这就导致对信息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为了及时、有效地获得信息、利用信息,不但要求有相应的机制和健全的信息网作保证,而且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能力,这样才能完成好学籍管理工作。
现在,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学校的学籍管理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建设适应时代发展的、科学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手段,才能使学校的发展有充足的动力,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孙晶言,李杰,浅谈成绩管理与学风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55),67
2、李萍,以学籍管理促学风建设的措施探讨[J]职业与教育,2008,6第17期175-176
3、张林峰,浅谈成人高等学校的学籍管理[J]科技信息,2010,5第5期287-288
★ 校园文化师德论文
【加强高校学籍管理促进校风建设的论文(推荐12篇)】相关文章:
概论高校宿舍文化创设论文2022-08-18
太极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价值论文2022-05-04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研究论文2023-04-17
和谐高校建设视角下的统战工作活力探析2023-10-29
三风建设动员大会讲话稿2023-05-03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途径的论文2023-07-12
学风建设活动总结2023-06-23
师德教育论文2024-02-24
试析新时期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策略论文2024-04-18
试谈频繁建设高校新校区的隐忧论文2022-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