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中传统戏曲的传播论文

时间:2024-02-25 07:12:35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新媒体环境中传统戏曲的传播论文(通用9篇)由网友“分不清”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过的新媒体环境中传统戏曲的传播论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新媒体环境中传统戏曲的传播论文

篇1:新媒体环境中传统戏曲的传播论文

新媒体环境中传统戏曲的传播论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快速进入到一个新媒体环境中,传媒手段的不断革新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对传统戏曲而言有利有弊,但总体上是利大于弊。中国传统戏曲在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后,将会迎来一个新媒体环境下的蓬勃之日。

【关键词】戏曲;新媒体;传播媒介

一、以数字电影为媒介传播戏曲

最初电影与戏曲的结合,只是把电影当作一个平台去播放戏曲,用胶片记录舞台上的戏曲表演,使之成为“电影”(此时的电影还未形成电影独特的镜头语言,只是起到记录传播的作用,故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就如我国第一部戏曲电影《定军山》,“只是发挥了记录名伶舞台化动作的功能。”[1]到了20世纪初,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在《黛玉葬花》等戏曲电影中的演出,虽然还是以戏曲动作为主,但是运用了很多电影的镜头语言,这已经是电影的雏形。到了有声电影时代,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戏曲电影中,我们就能听到不同的戏曲唱腔,使得戏曲在荧幕上更加活灵活现,还原了传统戏曲的舞台。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传统戏曲仍保持着原有形态,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只看单一形态的戏曲了。如今,我们在很多电影中都能看到戏曲的影子。比如电影《大武生》《梅兰芳》《厨子戏子痞子》《赵氏孤儿》等。《赵氏孤儿》最早是元杂剧的一个剧目,被改编成电影后,很多戏曲片段被保留下来。古代戏曲在电影中重现,既弘扬了经典,又增强了作品的时代性和可观赏性,吸引观众关注经典、接受经典。[2]戏曲已经是电影中的一个主流元素,观众在欣赏一部电影的同时,对于其中的戏曲也关注起来,这为戏曲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通过电影传播戏曲,不仅使电影有了独特的风格,戏曲也更容易被观众接受。传统戏曲电影的生存空间有限,但是将其做为电影中的一个元素出现,明显是戏曲传播最有效的方式。历史证明,戏曲与电影的结合,对现代社会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是有益的,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二、以数字网络为媒介传播戏曲

在新媒体技术下,网络中的移动媒体如网站、微博、微信、视频软件等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并且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戏曲作为曾经最受欢迎的一种娱乐方式,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地位岌岌可危,想要占有一席之地,就要借助新兴媒体的传播优势进行宣传发展。新媒体数字网络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如录像、数字化处理、图像资源移借和拼接、后期的造型和展示功能等。新媒体艺术是以像的形态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既有动态的也有静态的,将艺术变为了“流动的”“偶发的”和“随意的”表现。[3]网络传播戏曲可以把戏曲保存于云端的资料库中,这种便捷的方式促进了对戏曲的'保护,也更加有利于交流、分享、学习。这对于培养戏曲传承人也有极大的便利。相比于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介传播戏曲,利用网络来普及和学习戏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其中对票友最有诱惑力的就是有了自主权,可以自主查询欣赏喜爱的剧目。同时数字网络让戏曲节目与观众进行互动,例如网络留言以及新兴的的弹幕留言,演员可以得到观众准确的反馈,观众也可以借此来进行交流。这些都是戏曲的改革,戏迷与观众有了网络这个平台,能够足不出户进行交流和学习,这对于传统戏曲的发展是有益的。网络的普及,缩短了时空距离,改变了“你播我看、你放我听”的单向传播模式,给演员以灵活的表演空间,给观众以更大的选择余地,给评论家和学者以更多的研究资料,从而为戏曲艺术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三、新媒体下传统戏曲的发展

想要让戏曲继续发扬光大,需要戏曲与新媒体紧密结合,一是为新媒体带来高品质的艺术内容;二是为传统戏曲带来高效的传播渠道。如今,新的文化、新的审美不断冲击着现代人。戏曲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在新环境下的发展举步维艰。每个新时代的降临对于每一种事物都有风险同时也有机遇,希望戏曲能够抓住机遇,在新媒体环境下,新的传播手段给戏曲带来新的希望。但是,戏曲的发展道路也需要慢慢前行。对于当今社会大众的审美,戏曲还需要不断去丰富原有的风格。传统的戏曲电影、戏曲艺术片只让人们领略了戏曲的艺术价值,我们要做的是让戏曲逃离“传统”的束缚,通过与新媒体的结合,走出一条属于戏曲的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高小健.中国戏曲电影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6.

[2]孙力平.重现与转换当代文化建设中的古代文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45.

[3]魏欣.媒体技术影像[J].装饰,,(7):128.

[4]李丽.当代中国戏曲生存状态与出路之探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4):179.

篇2:新媒体时代下的传统戏曲传播途径论文

新媒体时代下的传统戏曲传播途径论文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戏曲;传播途径;发展

中国戏曲拥有悠久的历史,其具有较高的程式性、综合性以及虚拟性特点,是我国宝贵的财富,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人们已经步入新媒体时代,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那么就要加强研究与改革,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优化传统戏曲的传播途径。

一、新媒体对推动传统戏曲艺术传播与发展的作用

(一)突破传播空间的限制

伴随社会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也使得新媒体在各行各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于是也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得人们能够借助于手机或者是计算机连接到互联网,能够随时随地接收信息资料,没有了中国戏曲原来的传播时间限制,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拓展传播地点。通过互联网的作用,人们不仅能够在乡村的戏台与剧场中欣赏传统戏曲,而且能够借助于网络搜索到许多的戏曲节目,于是就有效拓展了传播地点;其次,有效拓展传播内容。通过新媒体的作用,人们不再仅仅是接触当地以及和当地方言有关的几种剧种,而是可以接触到中国现有的200多个剧种,另外也可以接触到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的戏曲剧种[1]。

(二)加强戏曲艺术和观众的粘性

一是可以更加自主地选择节目。对于互联网而言,其主要是一种点对点的传播方式。广大观众通过网络能够对个人喜爱的喜剧节目进行自主的选择与欣赏,例如,以前的观众往往都会通过电视或者是剧场观看固定的演出,没法进行自主的选择。而通过互联网就可以打破这一困境,使得广大观众能够自由地进行搜索引擎,找到个人喜爱的戏曲节目。尽管与传统剧场相比,互联网的审美环境存在较大的区别,然而其传播更加便捷,人们的选择更加自由广泛。其次,观众能够通过微博与网站论坛等发表个人对节目的看法与建议。通过微博、微信与网站论坛等,广大观众不仅能够将个人对节目的意见进行发表,另外,也可以针对节目内容加强与观众的交流互动,这样一来,节目制作方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观众的看法,对节目进行优化与完善,进而创作出更加优秀的戏曲节目。第三,新媒体使得传统戏曲演员与观众的界限更加模糊。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演员与观众能够进行互换,首先,演员能够借助于互联网对他人的戏曲表演进行欣赏与观看,于是也会成为观众[2]。另外,广大戏迷也能够将个人演唱的戏曲段落传送到互联网上,使得他人进行欣赏,于是就成为了演员,如此一来,就会使得广大受众能够更加喜爱传统戏曲,而且也有助于传统戏曲的广泛传播。

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戏曲的传播途径

(一)创建立体化的戏曲传播网络

对于传统戏曲行业而言,其主要是围绕着生产艺术产品作为核心,主要可以划分成两个组成部分:一是行政管理。其主要是负责完成对于资金、人员以及演出管理等活动;二是业务生产。其主要包括业务戏演出以及创作戏两个组成部分,其中创作戏主要是以舞台排演以及剧本创作作为核心,其是大兵团的作战活动,会在资金创作以及导演资源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投入,开展的是大集体会展活动。业务演出相对较为灵活多变,既可以是繁琐的也可以是简单的,参加演出的人数数量可多可少,能够与服化道以及乐队等各个部门进行有机的配合,主要是以舞台常规演出为主[3]。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的发展变化,那么在新媒体的背景下,戏曲行业必须要实现经营管理理念的更新,要建立新媒体部,实现对艺术品的数字化生产以及经营。要建立相关的网站,在网络平台中加入戏曲的生产项目等,其中包括音像产品、剧目创作、服装设计以及舞台表演等。要能够从各方面加强与观众的互动与交流,其中包括舞台表演与数字产品的研发等,从而创建完善的立体化戏曲艺术传播网络,要实现对多种不同载体的兼容。要借助于文本的作用实现对获取资料的阅读以及深入研究,并且参与其中。要充分发挥视频引擎的'作用,实现对各种幕后台前的资源、舞台戏曲与电视戏曲的有机整合,借助于微博、微信等平台实现对各种新消息资料的发布,完成各种活动的组织开展。要加强与广大戏迷互动,促进艺术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等。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具有的强大的检索引擎功能以及完善的数据库,构建科学、健全的戏曲综合信息库,从而真正地打破传统经营模式,更好地提升戏曲的传播效果。

(二)积极生产“短”“微”产品

对于传统的中国戏曲而言,其演出时间相对较为自由,短的为30至50分钟,长的能够超过两个小时,这是由于中国的信息最早是产生于农耕的时期。当时在农闲时,人们的时间较多,因此也就导致中国戏曲得到大时段的传播。然而,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因此也就难以承受传统戏曲的慢、散、悠,但是中国的传统戏曲比较优美,而且拥有着浓厚中国色彩的化妆与服饰,中国的演剧方式也非常经典,这是现代人需要学习与传承的精髓,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所以,为了能够有效地满足人们对中国戏曲艺术的追求,而且能够充分适应人们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的戏剧行业也要加强对产业模式的调整与优化,碎片化是新媒体传播的主要特点之一,对此,戏曲行业就能够将常规的两个小时大戏逐渐改变“短”“微”的形式。采用此形式逐渐进行传播,戏曲行业要创造更多的“微折子”“折子戏”等[4],从而使得一些表演以及唱段的精华片段能够得到碎片化的上传,如此一来,就可以有效地改变传统的特点,从而更加“短”“微”。这样在短短的3-5分钟之内,广大的人民群众就能够借助于各种新媒体媒介了解与接触中国的戏曲,有效扩大戏曲的传播范围,有助于中国戏曲的更好生存与发展。

(三)创设虚拟的戏曲舞台

中国戏曲主要是通过唱、念、做、打、舞等综合的方式对故事进行演绎,其有着较强的程式性、综合性与虚拟性特点。通过传统剧场的传播方式使得这些艺术元素得到了有机组合。在电视以及广播的时代背景下,采用声画分离技术实现了艺术的一次性合成。当前,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有效激活了传统戏曲原来所拥有的多种基因。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融合的艺术,其中包括多种元素,例如音乐、滑稽表演、杂技与美术等[5],诸多的戏曲原来被合成在戏剧舞台的歌舞表演中,通过新媒体的先进方法与技术能够实现对诸多元素的单独剥离,而且也可以将其进行逐一的合成。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推动传统戏曲行业的发展,那么就要创设虚拟的戏曲舞台,因为戏曲表演具有特定的程式,因此就能够采用一些虚拟的演员按照戏曲的程式规范,借助于3D技术的作用将表演进行合成。如同德国电影3D动画的著名作品《丁丁历险记》一样。可以充分发挥3D真人动作捕捉技术的作用,基于真实演员的表演,利用3D技术进行建模。在演唱方面,能够参照一些流派名家的唱腔,借助于电脑程序的操控,从而创作出电子的唱腔,如此一来,可以有效解决唱腔以及表演等诸多问题,创作出虚拟的道具以及舞台。目前,在北京的新媒体艺术工作室已经开始采用此类的虚拟戏曲表演,尽管当前还不够成熟,然而也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认可与喜爱,而且也开始逐渐加强对有关艺术产品的研究与开发。通过对虚拟戏曲舞台的创设能够使得戏曲表演获得更加广阔的空间。另外,也可以获得更多年轻人的喜爱,而且也能够永久保存一些规范化的戏曲表演程式以及唱腔,因此具有较大的艺术价值。总之,新媒体能够有效推动传统戏曲的传播与发展,能够突破传播空间的限制、加强戏曲艺术和观众的粘性。因此,为了有效推动传统戏曲的传播,那么就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例如,要创建立体化的戏曲传播网络、积极生产“短”“微”产品与创设虚拟的戏曲舞台等,进而有效推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戏曲的良好传播。

参考文献:

[1]王春阳.论新媒体时代传统戏曲传播的碎片化[J].戏曲研究,,(01):59-67.

[2]张冲.新媒体时代传统戏曲的传播与发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6,34(04):125-129.

[3]杨洋.传统戏曲传播的新途径:移动新媒体平台[J].戏曲艺术,2016,(02):131-133.

[4]胡颖,刘荃.戏曲网络传播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戏曲艺术,2016,(02):124-130.

[5]于璐.浅析新媒体时代下戏剧文化的保护和传播[J].速读旬刊,2016,(12).

篇3:新媒体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论文

新媒体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媒体已经成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在传统意义上,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只能通过面对面而展开,通过几次技术革命,人们的交流可以通过电话、电视等传统媒体进行开展。而随着新媒体的介入,人们的信息传播渠道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利用新媒体进行信息交流,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将所要传播的信息传播到世界各地,这些发展优势将为我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体育文化带来新的传播和发展契机。

一、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丰富内涵的概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通过无数的社会实践和思想理论的补充、发展,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同时在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众所周知,我国体育文化的内涵传播形式主要是中国传统体育运动,这些体育运动在传统体育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内蒙古的那达慕大会上的摔跤运动、骑射运动;传统的民俗类运动,龙舟和空竹等,都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悠久的历史。我国传统体育来源于生活。随着人们对自然开发力度的不断增强,同时人类征服世界的欲望也越来越大,体育运动中所具有的竞技性不断增强,这也是中国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中的精彩看点。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些充满竞技性的体育运动并没有随之消失,而是更加被人们所看重。比如,在世界上,每年在申请奥运会的主办权时,各国都会使出浑身解数进行申请,因为举办一次奥运会,有利于将本国的文化发扬光大,同时会将本国的体育文化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传播。如在北京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在比赛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增强了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除此之外,在一般情况下,我国传统体育比赛和我国的传统节日是联系在一起的。比如,赛龙舟活动一般是作为端午节的比赛项目而开展的。此外,还有一些传统的项目,如传统的祭祖大典、武术文化节等都丰富了我国节日文化的内涵和体育文化的内涵,都在不断促进我国市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中汇集了各家思想。传统体育文化中包含着儒家的仁义、和谐、崇礼、诚信等因素,为体育文化规章制度的制定提供了很好的典范;体育文化中的人和万物和谐发展的思想来自于道家学说……这些传统的思想,丰富了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为传统体育文化的独特性注入了活力。

二、新媒体为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开拓了新的传播方式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新媒体在我国非常迅速地普及到每个地区和家庭,智能手机、电脑、网络的运用似乎已经和每个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将传统体育文化和互联网、智能手机、电脑等新媒体设备联系起来,将有利于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一)传统体育文化传播方式的改变

传统观念里,体育文化只能通过亲临现场或者现场直播等方式进行直播和转播,用户如果错过了播出的时间,将错过整个体育内容。[3]而在新媒体时代,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将内容重新调取出来重播,突破了之前体育赛事的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更好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此外,用户不但可以在电视上看到转播的情况,还可以在智能手机上观看重播,同时还可以进行点评,和其他观众实时互动,其增加了体育文化的趣味性和大众参与性,使所有观众都能够成为传统文化的参与者。

(二)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对体育文化播报的专利

在新媒体还没有出现在大众面前时,传统的体育赛事只能通过电视台进行播出,电视台如果想要播出体育赛事,还得对其专利进行购买,这样的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对电视台来说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对观众来说也有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方式下,观众在观看电视节目时不可以自由地选择想看的内容,只能观看电视台播出的内容,失去了看电视这种娱乐方式的娱乐性和趣味性。而在新媒体出现之后,每个人都是新闻的记录者和播报者,人们可以随时利用网络将自己所见所想的东西放到网上供大家评论和欣赏,突破了传统媒体的束缚性,增强了趣味性和参与性。

(三)传统体育文化的受众发生了改变

随着新媒体进入大众的生活,人们的.生活节奏发生了改变,同时,受众的年龄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在传统媒体时代,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感兴趣的群体一般都是中年人,这可以从熬夜看球的人的年龄比例看出。[4]而在新媒体出现之后,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观看体育赛事,新媒体的主体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直播体育比赛,突破了之前的时间限制性,体育赛事的受众结构也发生了改变,观看传统体育文化比赛的主体已经向着低年龄段发展。这就促使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对人们的影响不断扩大,有利于使孩子们从小就树立好好学习体育文化的观念,从而促进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三、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引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一)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个性特征,更新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方式

众所周知,新媒体的传播方式非常多样化。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想要很好地进行传播,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新特点。新媒体主要是通过音频、视频等方式进行传播,所以在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传播时可以利用这一新特点,将传播的内容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结合的方式进行传播,这样可以给观众带来更新的体验,同时给观众留下更深的印象,这对于促进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来说不失是一个好途径。

(二)新媒体可以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注入新的因素

在传统体育新闻传播中,受众基本是中年人。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竞技体育中的竞技性不断被提升到新的制高点,新媒体的受众基本以中青年为主,因此,利用新媒体来传播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可以起到非常好的作用,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三)利用新媒体可以向观众展示传统

体育项目的活力所在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内容非常丰富,内涵也非常深厚,需要对其进行传播。但传统媒体对其的宣传程度只能到达表层,对人们认知产生的影响非常小。而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人们对于传统体育文化的参与度不断提高,同时对其认识也不断加深,这就给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前景。[5]通过新媒体,广大观众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内涵及其现在的发展状况,以便于更好地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熊啸.中国传统体育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6.

[2]黄娟.新媒体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优势传播[J].新闻爱好者,2016,(4):86-88.

[3]薛强,李续稳.新媒体时代体育文化传播研究[J].商,,(14):208.

[4]房新宁.新媒体环境下体育文化传播研究[J].新闻知识,,(6):15-16,21.

[5]张丽,陈翔.新媒体背景下体育文化传播的策略探析[J].镇江高专学报,2013,(1):44-46.

篇4:梨园春中传统戏曲文化推广及传播的论文

梨园春中传统戏曲文化推广及传播的论文

摘要:每个剧种都有它独有的传播方式和途径,《梨园春》这档电视栏目只不过比别人早一步用自己的方式,将河南豫剧展现在全国观众的面前。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展现的不同形式日新月异,戏曲文化的推广和传播也有更好的途径。我们要利用好新媒体,互联网,电视包装,打造适合现代人的传播文案。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智慧。

关键词:戏曲艺术;电视编导;戏曲文化;戏曲推广

大众媒体主要有传播、教育、娱乐、服务等四种功能,但是电视媒体的娱乐消遣功能占主导地位,而它的传播传统娱乐文化和教育功能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中国的各传统戏曲文化博大精深,却比不上那些低俗的娱乐节目更吸引观众。

一、电视媒介的传播

进入现代社会,电视在短暂的沉寂之后成为目前强势媒体之一。其主要原因是电视传播的特殊性,以多种传播方式依托一个画面集中展现给观众。这是多媒体传播式的特征,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其他传播方式相比已经具有较高的水平。电视是一种具有流动的声音和画面皆备的“视听艺术”。河南电视台创办的《梨园春》栏目,以“弘扬河南戏曲文化,尽显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追求个性、铸造精品”为理念,给我们展示了很多优秀的电视戏曲节目。同时间,戏迷擂台赛的流行风瞬间就刮遍了中原大地各处,各地方电视台也不断推出以擂台赛为主的电视栏目,如洛阳电视台的《河洛戏苑》、漯河电视台的《戏迷俱乐部》、叶县电视台的《昆阳艺苑》;不少县市和地区也积极的成立了戏曲艺术团、戏迷俱乐部、茶座等《梨园春》的民间团体,这直接体现了豫剧在群众中的普及性。其实地方戏曲艺术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是一种传统的文化现象,它对平民百姓的影响不在乎理论的启迪,只是在于切身的情感体验和文化的传播。《梨园春》传播的是我国传统戏曲艺术——豫剧,以河南话唱的河南腔。河南地处我国中原地带,戏曲文化浓厚,是中国的戏园子。戏曲本身就是一种民俗文化,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他的存在以及发展依赖于广大民众对生活的凝练。《梨园春》的受众定位目标非常明确,是以热衷豫剧的河南观众为主,《梨园春》把握的正是传播合适的内容给最合适的人群,抓住最核心观众,吸收边缘群众,培养潜在观众。《梨园春》向周边地区乃至全国辐射,向其他剧种——京剧、黄梅戏、川剧、昆曲、评剧、河北梆子等延伸。

二、提高戏曲艺术节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制造明星是现代电视节目品牌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栏目扩大影响力的途径。把一档传统戏曲节目包装成现代的选秀节目,把普通百姓推向电视戏曲舞台,普通大众通过电视戏曲舞台就可以一夜成名。平民成为主角具有代表性和亲和力,能够引起跟随风。例如《梨园春》成就了孔莹等戏曲明星,孔莹仅仅4岁就成为了梨园擂主,在澳大利亚唱响了豫剧。孔莹成为了《梨园春》的小擂主形象代言人。《梨园飞歌》戏曲交响音乐会在悉尼歌剧院成功演出,是中国电视戏曲栏目首次走出国门,这是《梨园春》栏目的外延创新,是里程碑式的跨越,奠定了《梨园春》在全国电视戏曲栏目中的地位。

三、其它戏曲的推广形式

首先以京剧被纳入中小学音乐课中为例。校领导、音乐老师或是京剧演员,把京剧带进课堂和校园。意图使学生通过对京剧的初步学习,使学生喜欢并热爱京剧,从而普遍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但这样就像流水线一样成批量的生产,造成千人一面的现象。老师强硬引导学生学习戏曲,这种强制性教学效果不见得科学。我认为《梨园春》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就非常科学,用电视平台这株“梧桐树”引来很多民间的“凤凰”来。用《梨园春》这个电视舞台把发自内心对戏曲有兴趣的`,不需要再雕琢的民间艺人和戏迷直接搬上舞台,而之前加工的任务就交给《梨园春》的民间艺人和戏迷或其监护人,用这株“梧桐树”帮助参赛选手去加强自己的水平,并可以让戏迷根据自身条件和偏爱,选择可以很好展示自己以及自己喜欢的戏曲段子。这样不仅可以拓展《梨园春》传播人群的数量,还可以鼓励戏迷探索其深度。的其它曲种的推广,也不应一味的依赖学校和老师。也要更好的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传播和发扬,同时媒体要更担当,需要策划更多像《梨园春》这样“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去激励和吸引戏曲爱好者主动学习和探索,使我国的传统戏曲文化能够更广泛的在国内甚至国外传播和发展。每个剧种都有它独有的传播方式和途径,《梨园春》这档电视栏目只不过比别人早一步用自己的方式,将河南豫剧展现在全国观众的面前。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展现的不同形式日新月异,戏曲文化的推广和传播也有更好的途径。我们要利用好新媒体,互联网,电视包装,打造适合现代人的传播文案。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智慧。

参考文献:

[1]于小飞.传统戏曲文化的推广与传播——以《梨园春》为例[J].大舞台,(1).

[2]陈豆豆,原礼慈.文化产业发展视域中的电视节目品牌发展之路——以河南台《梨园春》为例[J].媒体时代,(8).

篇5:新媒体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及对策分析论文

“蝴蝶效应”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在气象领域,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依据台风、强对流天气的特征提出了“蝴蝶效应”这一概念[1]。蝴蝶效应在气象学中的解释是一只生活在南美洲亚马逊丛林的蝴蝶,只要煽动一下翅膀就能在两周后的美国得克萨斯州引发一股龙卷风。经过气象学家的分析,认为这是因为这只蝴蝶在煽动翅膀中引起了周边气流的云顶,而细微的气流又会带动周围的空气进行流动,这样就形成了连环的流动效应,使各系统之间变得相互关联。“蝴蝶效应”一经提出,就被各个领域广泛使用,用来表示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其产生的原因。在现实研究领域中,“蝴蝶效应”对自然科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新闻传播学等研究均有非常大的帮助,其实用价值在现实中得到很大的体现。尤其是在新媒体传播时代,借助互联网迅速传播的优势以及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人们使用常用的手机所拍摄的一张新奇的图片或者视频就可以借助新媒体实现快速的传播,使点击量与转发量成倍提升,使信息逐渐呈点一线一面不断扩张,最终形成难以想象的影响。

新媒体往往具有开放性与包容性的特点,这就给信息传播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信息交流便捷的今天,任何人都不知道自己发出的一张图片、一段视频以及一段文字被多少人浏览或者转发过,尤其是一些有视觉冲击的视频,很容易在短时间内被各大媒体与民众转发,形成强烈的社会反响,严重时可能引起事件的失控以及社会舆论的便宜。这种负面的“蝴蝶效应”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就很容易造成社会舆论的偏失与社会的安定。

2 “蝴蝶效应”在新媒体传播中产生的原因

2.1 缺乏有效的监督

民众在行使基本的话语权时,一定不能损害其他公民、国家与集体利益的合法权益,同理,在新媒体传播中也应如此,必须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监督,但是由于新媒体传播的发布渠道比较广泛,针对一些基本的侵权行为,现在只能通过相关的民法与网络信息传播安全管理以及侵权责任法对非法传播信息的人员进行处理。因此,就如今网络安全保护而言,即使在一定程度上对受害人的权利起到一定的保护,但是因为律法在某些规定上不够完善、不够规范,因而无法有效的控制“蝴蝶效应”。

2.2 网民的非理性

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每个人都是信息的收集者与发布者,并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立“自媒体”,但是这种媒体传播不同于传统媒体,在准确性与事实性方面缺失,导致个人传播的信息缺乏真实性,存在各种传言或者不良信息。尤其是新媒体,例如微博、微信等的发展,使个人发表言论的渠道更加广泛,在这些自媒体中,不具备明确的.媒体主办单位,民众只需注册一个账号就能成为独立的媒体。自媒体的出现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使民众足不出户就能感受世界的变化,而在“人人都可以发表意见”的情况下,有时就会导致“集体非理性”的产生,容易造成舆论的偏失以及社会秩序的混乱。

2.3 信息传播的联动性

在信息化时代,新媒体借助互联网快速传播信息的优势,使单一事件的辐射范围扩大,事件影响力也迅速提升,某一新奇事件爆发后,往往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被广大民众获知,牵动社会的神经。在网络事件中,很多事件也会形成联动效应,使事件的波及范围更广。比如最近谈论火热的“王宝强离婚事件”,引发了强烈的社会舆论,事件最开始是由王宝强发布的一段文字,然后被网友逐渐挖掘出事实的真相,触动网民的神经,这对当事人而言具有非常大的危害。

篇6:自媒体环境中的危机信息传播研究论文

自媒体环境中的危机信息传播研究论文

摘要 自媒体已经成为了危机信息传播的重要场所。本文从自媒体的自身传播规律入手,分析自媒体环境中的危机信息内容构成和传播规律,并从跨媒体的角度建构和解析了危机信息的传播模型及危机信息传播路径。

关键词 自媒体 危机信息 传播规律

随着网络媒体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企业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而网络自媒体(We media)所创造的大量信息更是让危机四处潜伏。自媒体带来了媒介形态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根本改变,也让企业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网络危机信息的加速传播和扩散过程,让网络舆论管理、议题管理和危机管理变得十分困难。的家乐福事件、莎朗・斯通辱华和迪奥危机、TBWA辱华广告事件等等,都是“着火”于网络环境。新的传播体系之下,国内还鲜有文献从媒介的传播规律出发,探讨新的危机信息传播规律。本文以经典的5W模式为框架,分析自媒体的信息传播规律,并从危机信息的内容和传播方式入手,着重探讨自媒体环境下危机信息的传播规律。

一、“5W”模式下的自媒体信息传播规律

自从Dan Gillmor提出“We,the media”的概念以来,随着博客、播客以及各种新的Web2.0软件和服务的迅速发展,这个概念也在国际上流行起来。然而,他在著作中提到了“Citizen Journalism”这种创作新闻的新方式,却并没有给这种新的媒介形态下一个具体的、严谨的定义。’We media’只是一种提法,全球最大的在线百科全书里并没有’We media’这个词条,而更多的是将‘we,the media’这本书和草根新闻(Grassroots Journalism,citizen media)联系在一起。而这个由英文的翻译而来的名词也并非一种学术上的规范翻译,而是业界对其翻译而来的。仅据有限资料考证,这个译法最早来源网络写手王俊秀与方兴东早期的一篇博客。

相对于“We media”这个提法,国外学术研究中更常见的是草根新闻(Grassroots Journalism)、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和参与性媒介(Parfieipatory Media)。不过,这些概念本质上都和“自媒体”这个概念有一定的区别。,Shayne Bowman and Chris Willis在他们的著作‘We Media:How Audience are shaping the future of news and information’中认为自媒体是一般人通过连接全球的电子媒介来参与和表达的途径,通过这种途径,人们可以制造新闻,贡献思想,表达真理,这个是目前笔者所获得的较为准确的定义。然而,五年过去,网络媒介形态已经不能同日而语。Web2.0的流行促生了许多新媒介形式,自媒体的具体形式也在发生着极大的变化。根据对于不同媒介形式的特征归纳,我们可以将自媒体定义为能够促使一般大众生产、创造并传播有意义的内容信息的网络媒介形式,这些媒介能够将这些内容信息传播给不确定的其它网络受众。自媒体不仅包括了博客和播客,更涵盖了个人空间、网络社区等新的网络媒介形式。

自媒体的传播方式呈现出与大众传媒、传统网络传媒所不同的信息传播形式,其本质区别在于社会公共信息的生产方式由专业的新闻媒体工作者转向了一般的社会大众。从拉斯韦尔建构的传播一般过程看,传播者通常为个体网络用户而非专业传播机构;传播媒介则是以网络为依托的电子媒介(延伸至手机等无线终端);传播内容呈现出多样化形态,形式则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内容为主;受众为横跨时间和空间的不确定的人群:传播效果具有不确定性:对于传播者而言,其增加了个人的表达空间,对于受者而言,广泛的信息来源增加了其获取更为客观公正的信息的可能性,而从整个社会层面上看,自媒体的产生不仅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更带来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改变,加速着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自媒体的特点在于其草根化、普泛化、个人化和杂乱化。这些特点也决定了公众参与到社会信息的传播和社会议题的构建中,并影响和改变着社会公共关系的传播方式。自媒体与Web2.0的迅速发展。改变着媒介形态和媒介生态格局。而与此同时。大众传媒的信息已开始和自媒体形成共享和互动,许多只在大众传媒上传播的信息,也会通过网络形成互动。大众传媒、网络媒体和网络自媒体的媒体生态结构,正由竞争转为竞合。

社会传播方式的改变,决定着社会议题和社会舆论的形成与传播方式的改变。基于这种自媒体的传播规律,我们可以探讨自媒体时代危机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和规律。

二、自媒体环境中的危机信息内容

危机是突然发生的,可能严重影响或危机组织机构生存和发展的事件(纪华强,)。由于其具有严重危害性,突发性和明显的潜伏性(纪华强,2006),危机发生前的有效管理和危机发生后的有效沟通成为了预防、控制和管理危机的关键。而危机信息则是与危机相关的所有能影响公众认知和改变公众态度的信息。而自媒体的受众参与增加,带来了信息影响力的不确定性的增加。自媒体环境中信息的产生、叠加、扩散和异化,是企业网络危机逐渐增多的催化剂。

通常意义而言,网络危机事件是指主要通过网络引发和传播的事件。这类危机事件占据了网络危机事件的大多数,也是本文要讨论的范畴。而另一种是由网络本身引发的'危机,这类危机指的是由于企业网站或者网络系统出现了问题而引发的危机。根据不同的内容,可以将网络危机信息的内容分成三种层次:

1 网络公众的抱怨、谩骂和指责等不满情绪

公众对组织的不满情绪虽然不一定能导致严重的组织危机,但却在危机信息的传播与组织危机的演变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抱怨、谩骂、指责与造谣是公众对组织有不满情绪之后的几种发泄形式,这些都对企业的形象和声誉有着极其不利的影响。网络赋予了公众话语权,Web 2.0则进一步的放大了这种权力,让公众变得强势。掌握话语权的公众,能够通过网络以各种形式将自己的不满情绪发泄出来,把企业的负面消息公之于众,并有可能制造谣言,损害企业的声誉。而这种不满情绪,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在网络上。网民不仅可以通过email,和各种即时通讯工具与网友交流他们的不愉快经历,还可以在自媒体上原创与企业相关的不满,还可以通过发帖、跟帖表达自己的负面态度。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公众的不满情绪无处不在,但它们只是众多“星星之火”,单个公众的不满情绪并不能带来较大的影响力,只有当对一个议题的大量个体意见形成强势的网络舆论时,才有可能导致企业的网络危机。

2 网络谣言、流言

网络谣言可能来源于公众对于企业的不满情绪,也可能来源于竞争对手对于企业的恶意攻击,还可能来自于一些好事者。谣言是人们凭空捏造的没有真实依据的对自身不利负面信息,而流言则是未经官方证实的信息。一些网友出于各种原因而捏造的虚假信息,通过各种技术创造出成暧昧性极高的文章,并将其传播到网络上。网络谣言可能起源于一篇博文,一篇帖子或者一幅图片。修图技术的普及使得用电脑修改照片,制作出仿真度极高的假图片并非难事。卷入公共话题的相关组织,被置于网络舆论的中心,负面的评价和行动也随之滚滚而来,尽管他们都起源于一些凭空捏造的信息。

3 事实性危机

如果说前两者多是影响公众认知的主观性信息,那真正能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害的是具有事实指向性的危机。事实性危机信息是指被披露的对于企业不利的负面消息,而这些消息确有其事。相对于网络谣言来说,危机事实被网络媒体和传播的凡率更高,受众到达面更大,传播速率更快,更有可能产生信息变异。对于这种类型的危机信息来说,自媒体更多的是起到了加速信息扩散,增强信息影响力的作用,而其造成的社会连带效应更是巨大的。

三、自媒体环境下危机信息传播路径分析

尽管并非所有类型的网络负面信息都会变成危机信息,企业的舆论管理者也很难去监督和判断这些杂乱无章的负面信息,但往往最后形成危机的信息都会遵循一定的传播途径,而掌握信息的传播途径,把握住信息传播的临界点,是企业有效进行危机信息预防和管理的关键。

1 自媒体危机信息传播的媒体模型

由于自媒体的内容创造性,自媒体很可能成为网络危机信息的重要来源。而自媒体的真正影响力在于用户参与,通过网民的不断互动形成网络议题和舆论,并与其它媒体形成的互动效应,将网络危机信息影响力成倍放大。媒体之间的信息共通,让自媒体和其它媒体形成了联动作用。这里我们将国内提供新闻信息的媒体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传统的主流大众媒体,如报纸、电视;第二种是网络新闻媒体。包括各类新闻站,它们以Web1.0的特点为主;第三种是自媒体,即赋予草根网民内容创造权力的新型网络媒体。

在自媒体的作用下,危机信息传播的媒体模型可以表示如图一:

(1)主流媒体――网络新闻媒体

目前网络新闻媒体的新闻来源大多数来自于传统的新闻媒介。对于主流媒体的转载是新闻网站新闻来源的主要内容之一。此外,各种报纸、网络也建立了相应的新闻网站,这也是受众获得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新闻网站仍然作为大众媒介的新闻信息进行传播的重要门户,是大众媒介新闻信息的重要传播阵地。许多新闻的二次传播都来自于这些新闻站,而网络各种新闻题材的不断累积更让网络新闻具有累积的厚度。这也为公众查找信息提供了无限可能。20抵制家乐福的事件中,就有网友把家乐福前几年的危机“旧帐”都翻出来,整理成文。

而反过来,大众新闻媒体却很少有从新闻网站转载的信息,大众媒体对于网络的关注,多以网民的意见为主,通过网民的意见来发现舆论动态和新闻事件,从这个角度来说,自媒体是主流新闻媒体的一个重要新闻源。

(2)大众媒体――自媒体

在自媒体时代,掌握着主流话语权的媒体依然是传统的电视和报纸等大众媒体,专业的新闻工作者依然是社会和网络议题的设置者。同时,由于大众媒体拥有专业的新闻工作者,在内容生产的数量和质量上,自媒体仍然无法和大众媒体相媲美。因此,由于大众传媒给网络传媒提供了主要的新闻内容,大众传媒依然起到了议题设置的作用。

越来越多的新闻工作者已经开始在个人博客、网络论坛中寻找新闻素材,毕竟,网民的风吹草动决定着社会的主要舆论,而舆论的最新动向往往就成为最有新闻价值的素材。《湖北宜昌地税局别墅群遭网友曝光》、《网友称48小时内撤销莎朗斯通代言否则抵制迪奥》等新闻屡见不鲜,这表明自媒体的内容已经成为了大众媒体重要的新闻来源。

(3)网络媒体――自媒体

正由于自媒体的原创性和巨大的活力。目前许多网络新闻媒体已经将博客作为一个重要的频道,新闻媒体的首页上都会推送内容质量较高的文章。例如新浪首页上就设有博客和博客频道,将优秀的自媒体内容推送到网站首页中。而新浪网的新闻都允许网友自由评论,这也成为了网友的重要议题之一。自媒体正成为影响网络内容的主要力量。

四、自媒体在危机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正如新闻信息在自媒体、网络媒体和新闻网站中的传播路径一样,自媒体在危机信息传播过程中也起到了始发地。扩散器和接收地的作用。

1 危机信息的起始点

自媒体的本质在于草根的内容生产,这种原创性已经让其成为公民自我表达的主要场所。对于社会事件的讨论,以及对于新闻事件的报道,让其在社会信息传播中的影响力逐渐提升。许多主流媒体和网站没有报道的新闻,在自媒体中都能够得到呈现。

然而,并非所有的原创负面信息都会演变成企业危机,仅有部分具有冲击性、相关性的议题,才会吸引公众的注意,从而演化成为一场危机,这也与网络舆论的整体性、一致性有关。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网络自媒体在危机信息中更多是扩大信息影响力的作用。

2 危机信息的扩散器

复制和传播的极度便捷性,让网络环境的信息传播速度变得瞬时化,网民能够通过各种相应的手段(例如搜索引擎等)轻易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透明化、公开化的网络环境让信息的流动变得随意和多变,也极大地改变了企业对待网络信息的方式。

而自媒体和Web2.0环境的到来则让网络的信息生产变得普泛和无限丰富,1亿个网民就会有1亿种声音。公众在线参与讨论和互动给信息传播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许多本来并不起眼的消息,可能由于网民的大量介入、参与和互动,放大成为一个网络事件。群体互动的结果就是形成一个影响力不断增大的议题,而危机信息的主体――各类组织,往往深陷在这种议题的中心,各种舆论的风口浪尖。

3 危机信息的接收地

自媒体的互动性,表现在其不仅强调内容的创造,更在于其广大的受众。因此,自媒体又是网络危机信息的接收地,许多网民已经习惯从各种博客等自媒体中获取最真实的声音。自媒体既是危机信息的源起,又是危机信息的传播地。各大主流新闻论坛和网络综合论坛,例如天涯等,都是组织危机信息传播的重要阵地。

五、网络危机信息传播路径中的三个临界点

网络危机信息传播规律与Web 2.0下的传播规律是相似的,它们可能最初只来源于长尾中的一篇博客或者一篇帖子,通过几何级数的扩散传播,遍及整个网络。因此,洞察网络趋势,把握网民所关注的话题,就成为了进行网络舆论管理和危机预防的前提。从自媒体发出的信息,不一定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这其中的关键是把握住危机信息传播的临界点,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网络舆论管理和危机预防。企业的负面信息一旦达到这三个临界点,就有可能会产生质的改变。

1 热门讨论帖子

企业公关人员监测网络舆情,对于大多数的言论是难以监测的。处于萌芽状态的危机信息是否能转化为较大危机事件,企业公关人员是相当难以把握的。公关人员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去关注每一个帖子,每一篇博文。如果一篇涉及到企业负面信息的帖子成为热门讨论帖,或者被加精、被置顶,这个帖子就意味着吸引了更多的注意力。被置于更加显著的位置,有更多的网友参与了讨论。这个帖子可能具有某些吸引力和原创性,经过网友和版主的第一次把关,已经赢得了小部分公众的注意。这通常是危机信息开始扩散的第一步,能在这一段时间之内识别出对企业的负面信息,有助于为以后的公共关系工作做好铺垫。

2 各大站的过滤与转载

个人博客、网络论坛上发出的消息能否变成一场网络舆论,第二个临界点是是否有出名的网站、门户型的网站将其转载。如今新浪等网站已经将每日精选的网友博客、博客放在了首页。这些网站的转载,意味着这条信息已经突破了第二层把关。直接呈现在最广大的公众面前。站、大型论坛以及搜索引擎通常聚拢了最高的人气,如果不利于企业的负面信息能轻而易举地出现在这三大类型的网站中,则意味着危机信息已经快速地在网上扩散开来了。这时候,对于企业的负面消息逐渐扩散,网络使用者的负面认知增加,如果不采取及时行动,一场危机将会悄然来临。

3 大众媒体的跟踪报道――从线上到线下的转移

第三个临界点是大众媒体的关注和跟踪报道。起源于网络上的危机信息,在网络上刮起一阵旋风之后,往往能够引起大众媒体的关注。大众媒体的关注,标志着危机信息从线上到线下的转移。这种转移预示着危机信息开始被社会所关注,一场真正的危机已经来临。

有些危机信息是从线下到线上转移的。大众媒体所揭露的某些事件,被网络上转载之后,被许多人关注和讨论,最终也能演化为一场网络舆论。因此,这三个临界点的发展并非线性的,前一个临界点并非后一个临界点的必经途径。它的发展可能是呈跳跃式的发展。有可能某个信息直接被转载,或者大众媒体先于站的转载报道某种网友的意见。

web2.0时代信息创造、复制、异化与传播的便利性使得信息的扩散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组织来说,这种变化极大地影响了组织公共关系的运作方式。因此,组织有必要深入研究web 2.0下的危机信息传播规律,这是组织进行有效公共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篇7:新媒体环境下我国酒店业公关危机传播策略研究论文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酒店业公关危机传播策略研究论文

[摘 要]文章从新媒体环境信息传播的特点和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出发,以和颐酒店公关危机事件为切入点,将公关危机理论作为基点,理顺我国酒店业处理公关危机时信息源、信道、受众等多方面的关系,为我国酒店业公关危机传播管理体系建立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酒店业;公关危机;传播管理

1、新媒体环境下我国酒店业公关危机传播特点

对于企业来说,自身经营业务多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互联网等媒体的出现,使企业面临的危机出现了新的情况,台湾辅仁大学的吴宜蓁教授曾将互联网比作危机的起火点和灭火器,我国酒店业作为公共关系最早引入的行业,已经深刻地了解和意识到沟通是公关的实质。那么在新媒体环境下,重点关注和了解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1)传播主体多元化。

我国酒店业作为第三方服务业,以服务来建立形象,以真诚赢得美誉是酒店公关的基本理念。传统的传播媒体更多是酒店作为主体宣传推广的手段和工具,受众则是传播沟通的对象。新媒体环境下,我们却发现传播信息的主体开始多元化,尤其当酒店发生公关危机事件时,酒店固然是传播主体中重要的一类,政府、媒体、名流这种传统的传播主体也是,但是广大的消费者,甚至是普通的.公民都能利用互联网发布信息,表达自己对公关危机事件的看法和态度,这可能更多地会引导媒体倾向和舆论的发展。

(2)传播速度快、路径多、关注度高。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尼葛洛庞帝曾说过:“(互联网)一个个信息各自独立,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信息,每个信息包都可以经由不同的传输路径,从甲地传送到乙地,——正是这种分散式体系结构令互联网能够像今天这样三头六臂。无论是通过法律还是炸弹,政客都没有办法控制这个网络。信息还是传送出去了,不是经由这条路,就是另外一条路出去。”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速度、路径、关注度是非常惊人的。

(3)传播话语权重构,内容形象生动活泼。

如果说以互联网为主的新媒体技术在表面上给人类带来的是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便利性,那么它所带来的深层次影响,则是话语权扩散和重构。以网络为依托的新媒体环境下,媒体发布的信息大多不再是干巴巴的文字,而是大量能够还原事实真相的视频、图片。受众在看到这些形象生动的内容后,一旦形成了态度就轻易不会再改变,在无数人开始就事件进行评论、发表观点,那么信息源就会更多样化,和之相关的信息、图片、视频就会更多,内容也就越发形象生动活泼。

2、新媒体环境下我国酒店业公关危机传播存在的问题

(1)我国酒店业公关危机传播观念滞后,和新媒体环境传播速度快的特征格格不入。

我国公共关系最早引入的行业就是酒店业和旅游业。公共关系的核心就是沟通。在传统媒体环境下,酒店作为主体传播沟通信息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当新媒体环境下,酒店业就不仅仅是传播沟通的主体,转变观念就显得尤其重要。品牌危机传播,是指品牌危机发生后企业为了挽回形象和外界进行的一切信息交换过程,主要目的是引导利益相关者行动和心理上的反应,挽回品牌声誉,品牌危机刚刚发生时,并不必然使企业陷入困境,之后通过信息的传播所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才会使企业陷入危机情境。当公关危机发生的时候,发布信息的主体往往不是酒店,酒店更多是要主动应对酒店不利信息的传播,引导舆论发展的趋势。

(2)公关危机处理过程中传播信息态度不够真诚,违背了双向传播的基本原则。

危机事件发生后,酒店要本着真诚的态度,说真话、讲实话,才能在第一时间获得受众的谅解。但从诸多实际的案例可以看到,一旦危机事件泄露,酒店方更多想的是粉饰太平,而不是告知真相,以诚待之。在新媒体环境下,尤其是酒店大多有监控时,想要掩盖事实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只要目击者有手机,就能全程拍下事情的全过程,和其等着无数的受众人肉揭黑幕,还不如酒店第一时间告知事情发生的真相。

(3)公关危机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内容单调、传播形式单一,和新媒体传播的生动活泼的特点背道而驰。

酒店在发生公关危机事件之后,对于传播的信息没有系统地分析,对于受众的接受程度没有换位思考,大多就是写几句干巴巴的官话就草草了事。和颐酒店事件中从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那短短5分钟的发言就可见一斑,没有精心的准备,哪能让受众感受到酒店方在處理事件时的真诚;没有图文并茂的展示哪能让受众感到尊重和重视。

3、新媒体环境下酒店业公关危机传播管理策略

(1)增加酒店员工全员公关危机传播的意识。

危机事件发生后,不仅仅是公关部门一个部门的事情,是酒店每一个员工、每一个部门都要关注的事情。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每一个员工都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传播着酒店的态度和酒店的形象。和颐酒店事件中,整个过程长达五六分钟,现场没有一个酒店的安保人员和管理人员前来搭救,围观的酒店清洁人员和楼层管理人员都是默然地站在旁边。值班经理也是在打了无数个前台电话之后才姗姗来迟,没有任何安抚和歉意的表达。事后酒店管理部门和公关部门也没有就相关事宜向当事人询问及歉意,更别说对当事人的安全进行确认,酒店方从上到下传达的信息冷漠如斯,情何以堪啊!

(2)提高酒店管理人员真诚沟通、勇于承担责任的危机公关传播意识。

危机事件发生之后,随着事件在新媒体推动下知名度越来越高,那么后续的处理程序及酒店方的一举一动都需要非常谨慎,因为这些就会是引导舆论发展的关键信息。但是无论怎么处理危机事件和传播什么样的信息,酒店方都应该秉承基本的危机公关传播意识——真诚、坦白、勇于承担责任。从和颐酒店时间来看,酒店方首先是沉默、无反应状态,接着就是以钱威逼删掉微博,以及新闻发布会上的漫不经心的态度及五分钟的读稿等种种后续行为不仅没有把握到信息传播的主动权,反而放任舆论不断朝着对酒店不利的方向发展,这是酒店管理人员在传播信息时对基本原则违背将会要承担相应的恶果。

篇8:传统戏曲对中国语言及文化传播的促进作用论文

传统戏曲对中国语言及文化传播的促进作用论文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工具,也正是依靠语言,文化才得以传播和发扬。语言与文化必然是相辅相成的。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之一的就是传统戏曲。传统戏曲也经历了数千年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又因地域的不同而形成了多种多样、各有千秋的独特风格。对传统戏曲与中国语言及文化传播之间关系的研究,可以推动和促进汉语教学的发展。

一、传统戏曲的发展

传统戏曲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中国戏曲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由多种因素综合而成,包括武术、文学、音乐等。传统戏曲的历史悠久,其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而后在漫长的八百多年的丰富和发展过程中,才慢慢形成了拥有 300 多个剧种的体系,与印度梵剧、希腊悲喜剧并称为古老的戏剧文化。中国传统戏曲是综合的表演形式,有着丰富的表现手段,以唱、念、做、打为中心,包括戏曲中的服装和化妆。中国传统戏曲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内容,不仅可供欣赏,更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文化语言。

在传统戏曲中,京剧是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也是最为世界熟知并接受的剧种之一。

京剧起源于 19 世纪中期,在北京形成,被视为中国的国粹,也被称为“东方歌剧”.京剧在清朝宫廷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并于 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京剧是一项综合的表演艺术,有着丰富的剧目,大量的剧团、观众和表演艺术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国内外都深受欢迎。

不同的京剧流派都有着大批的著名演员,如最具代表性人物之一梅兰芳,他在国外的演出取得巨大的成功,把中国的京剧带给了世界。

二、中国语言及文化传播的发展

中国语言及文化的传播始于汉代,兴盛于唐代。对外汉语教学已经成为语言及文化传播最具代表性的一门科学。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建立了专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机构,并开始逐步有了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汉语热”开始兴起,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学习汉语的人数骤增、学习需要多样化、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等。但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最终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

目前,来华留学的留学生人数激增。全世界还有 100 多个国家数千所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在英国汉语甚至已经成为初等教育中必选的语言课程。自 年开始,国家汉办开展了更加积极的语言及文化的推广,在世界各地以中外合作的形式建立了非营利性的教育机构---孔子学院。目前在全球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 200 多所孔子学院和 200 多个孔子课堂。其主要任务是教授汉语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发展友好关系。孔子学院的服务还包括开展 HSK 等汉语考试和举办各种文化展览和演出。在孔子学院提供的演出及活动中,有关中国传统戏曲的部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欢迎。

三、传统戏曲对中国语言及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在西方国家的教育中,戏剧是培养学生人文修养的基本课程。在英国和美国,从教育的最初始阶段( 3 ~4 岁) 就开设专门的戏剧课程。

中国传统的戏曲是极具大众特色的平民艺术,是人们了解社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同时,传统的戏曲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国传统戏曲作为世界上最早的三大戏剧体系之一,对文化事业的传播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学习一种新的语言,除了要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目标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果用传统的中国式理论教学,必不能为留学生所接受。如果将戏曲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更好地推动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孔子学院组织的各类表演及活动中,传统戏曲大受欢迎。

戏曲的各个元素可更好地帮助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例如,戏曲中的服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域和朝代的服饰的区别; 脸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色彩的意义和中国人对图案的偏好。此外,汉语中还有一些词汇是从京剧中衍生而来。如“压轴”一词,来源于京剧中的倒数第二出戏,通常由主要演员出演,可以用它来表示最精彩的表演或者最出色的演员。

四、传播方式探索

1. 欣赏戏曲表演。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戏曲特色和发展情况,带领学生参观戏台和幕后,并观赏戏曲表演,整体了解戏曲的特点。

2. 开设戏曲特色课程: 语言课程,教授脍炙人口的选段。可根据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改编,以简化戏曲的语言,使其更有利于语言的教学。历史课程,根据选段中所讲述的内容来学习同时期的历史知识。文化课程,了解中国人对颜色和不同品质的认同。比如脸谱中不同颜色的角色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等。

3. 组织学生进行表演。这既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又是传播戏曲的一种有效方式。

中国人表演的戏曲对于外国人来说是一种欣赏的过程。而欣赏由外国人表演的中国传统戏曲则可以带动更多的外国人积极地来了解和学习中国的文化和戏曲。

只有民族的,才能成为世界的。为了让全世界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戏曲文化,我们要更积极地将中国戏曲的经典优秀作品传承下来,传播出去,让中国传统戏曲为更多观众所见、所知,并由见知到理解,由理解到喜欢。在全球化语境下,积极探索实现文化融合、消除文化隔膜的方法,将中国优秀传统戏曲打造成为全世界人民共享的精神财富。

[参 考 文 献]

[1]徐晓梅。 浅议中国传统戏剧的跨文化传播[J]. 丝绸之路,,( 24) .

[2]周烨。 以多元视界倡导文化语境下的戏曲传播[J].大众文艺,,( 10) .

[3]孙英春。 跨文化传播研究面临的“知识整合”[J].浙江学刊,,( 3) .

篇9:新媒体环境对初中德育工作的影响论文

新媒体环境对初中德育工作的影响论文

摘要:新媒体以其灵活性、广泛性、虚拟性和便捷性为我们营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然而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初中生来说影响却是多方面的。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德育工作,成为了当今教育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首先阐述了新媒体环境对初中德育工作的意义,进一步分析它对德育工作的影响,最后重点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初中德育工作改革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德育工作;教育方式

新媒体的诞生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但与此同时,网络上宣扬的个人主义、恐怖主义和享乐主义,也对他们尚未定型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新课改进一步强调了德育工作对初中生的重要性,在这种背景下,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成为了教师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新媒体环境对初中德育工作的意义

(一)改变了德育的传统模式

传统的德育模式以“灌输式”为主,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下,教师才会对学生进行教育。然而对于初中生来说,叛逆心理是极强的,很难接受这种传统模式。新媒体环境下是一种双向交流的选择模式,教师与学生是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之下的,初中生如果能够将教师看作朋友并与其进行交流,则更加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打破了德育的时空限制

德育应该渗透到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但是传统的教育方式受到了时空的影响,教师很难随时接受学生的询问或倾诉。而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更加便捷自由了,教师随时随地都能了解学生的想法和行为,无疑是为德育工作的进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三)扩展了德育工作的教育方式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资源丰富、传播速度极快、表现形式多样,教师的教育渠道也不仅仅是“言传身教”了,可以通过音频、视频、图片、动画、文字等多种方式。对于初中生来说,好奇心理比较大,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采用新媒体的方式进行教育比“言传身教”的方式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新媒体环境对初中德育工作的影响

(一)弱化了初中生的道德意识

新媒体上有着非常丰富的信息资源,但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良信息,如黄色信息、暴力信息等,初中生作为自制力较弱、分辨力较差的未成年人,是非常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的。新媒体具有自由度高、依赖性强的特点,初中生长期在网络环境的.感染和浸透下,就会弱化他们的道德意识,导致初中生的情绪恶化,甚至是心理疾病的出现,对于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培育是非常不利的。

(二)破坏了初中生的人际关系

新媒体营造了一种虚拟的交流空间,使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逐渐减少,初中生长期依靠网络容易沉迷于网络,从而忽略身边的人际关系,变得冷漠、焦虑、消沉,与父母、老师、同学处于一种不和谐的关系中,对于初中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是存在很大隐患的;网络的隐蔽性也增加了初中生的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因此,在德育的过程中,必须要针对这一现象进行改善。

(三)扭曲了初中生的思想观念

在多媒体的网络环境中存在着多种不同形态的文化和思想观念,并且各种观念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早已把网络当成了侵蚀人们思想的政治工具,初中生求知欲望强但不善于思考,极容易在思想观念上被西化,在多媒体的背景下,如何通过网络宣传我国的传统文化对初中生进行道德教育,成为了极具挑战的一件事情。

三、新媒体环境下初中德育工作的创新

(一)改变传统模式,构建网络平台

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合新媒体环境下初中生的教学了,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通过构建网络平台的方式,实现与学生的自由沟通。首先,学生有任何问题或疑惑,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给教师留言,虚拟的沟通模式使交谈更加顺畅;其次,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不定期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德育方面的资源或读物,潜移默化地影响初中生的思想。

(二)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兴趣

传统的教育手段比较单一,初中生也比较排斥枯燥的“说教”教学方式。新媒体环境下教师能够充分地利用多种方式对其进行思政教育的工作。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的视频、图片、音乐等方式,向学生更加生动地展现思政的教学内容;开发思政模拟过关游戏,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自觉地接受知识的熏陶,提高学生对思政教学的兴趣。

(三)提高教师修养,加强网络监控

新媒体环境对教师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网络技能。专业素养是对教学能力的要求,教师要打破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将理论内容通过网络以多种形式展现出来;网络技能是对新媒体的使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自学、培训、讲座等形式熟练掌握互联网的使用方式。第二,学校需要加强对网络的监控,技术人员必须要对网上的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配合教师德育工作的进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科学技术和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它在为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隐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面对这一状况,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引导初中生正确对待新媒体,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德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对于教育者来说任重而道远,但是终会收获学生成长的喜悦。

新媒体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及对策分析论文

新世纪全国地方戏曲剧种发展论文

网络广告Nokia3510媒体投放策略分析

科举制度对我国制度文化的价值体现分析论文

民族音乐鉴赏论文

声乐论文

浅论电视综艺节目的平民娱乐化论文

散曲学的成绩与危机论文

网络视觉艺术风格的成因探讨论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研究论文

新媒体环境中传统戏曲的传播论文
《新媒体环境中传统戏曲的传播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新媒体环境中传统戏曲的传播论文(通用9篇)】相关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特点研究论文2023-10-14

高师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纵横论的论文2022-09-25

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弘扬民族音乐2023-02-19

声乐演唱与声乐教学论文2022-05-06

声乐技能教学法的论文2023-04-20

小议电影音乐对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论文2022-12-26

浅谈母婴之间的心灵感应论文2023-04-29

师范院校电脑辅助传统声乐教学的研究论文2022-11-21

关于古代文学的论文范文2022-11-23

艺术论文范文2023-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