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产业评估咨询机构的界定、特征和重要作用(锦集10篇)由网友“我看见你是蓝色”投稿提供,这里给大家推荐分享一些高科技产业评估咨询机构的界定、特征和重要作用,供大家参考。
篇1:高科技产业评估咨询机构的界定、特征和重要作用
高科技产业评估咨询机构的界定、特征和重要作用
风险投资是以高风险、高增长潜力、高收益为特征的投资活动。它是风险资本、风险投资公司、风险企业、高新技术等要素相结合的一个相当复杂的投资体系。从整体上分析和研究风险投资,在风险投资的整个体系中,尽管各参与主体是构成风险投资活动的基础,但是,仅仅有了基础并不能使风险投资活动高效、顺利地运作下去,只有将风险投资各参与主体整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风险投资这种独特的投融资方式的功能,促进高科技企业的迅速扩张。作为各参与主体整合的'媒介,高科技产业评估咨询机构则起着十分重要作用。以下就高科技产业评估咨询机构的界定、特征和作用进行论述。 一、高科技产业评估咨询机构的界定 高科技产业评估咨询机构是指由经济、金融、管理、技术、标准认证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专门为高科技企业(风险企业)、风险投资机构提供投融资及财务、管理、技术、评估认证等咨询服务的独立性非金融中介机构。
作 者:孙继湖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经济管理系 刊 名:煤炭经济研究 PKU英文刊名:COAL ECONOMIC RESEARCH 年,卷(期): “”(1) 分类号:F4 关键词:篇2:胜任特征评估
1、研究的三种思路:1)差异心理学研究;2)教育和行为学研究;3)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研究。
2、胜任特征的基本概念包括三个方面:深层次特征、引起或预测优劣势绩效的因果关联和参照效标。
深层次特征:人格中深层和持久的部分,它显示了行为和思维方式,具有跨情景和跨时间的稳定性,能够预测多种情景或工作中人的行为。
自上至下包括:技能、知识、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动机。
因果关联:指胜任特征能引起或预测行为和绩效。
参照效标:衡量某特征品质预测现实情境中工作优劣的效度标准,它是胜任特征定义中最为关键的方面。
3、胜任特征的种类:
1)基准性胜任特征:完成工作所必需的普通素质;
2)鉴别性胜任特征:它是区分绩效优秀者与普通者的胜任特征;共分6类:成就特征、助人/服务特征、影响特征、管理特征、认知特征、个人特征。
麦克米兰研究表明,成功管理者有两类共同特征:a)个体内部的优异特质,如成就动机、主动性等;b)个体对工作群体进行组织的特征,如影响他人、形成团体意识或群体领导。
4、胜任特征模型的建构
胜任特征模型: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所需要具备的胜任特征和总和,即针对特定职位表现优异的那些要求结合起来的胜任特征结构。它的三要素:胜任特征名称、胜任特征描述、行为指标等级的操作性说明。
胜任特征模型建构的五步骤:
1)定义绩效标准:(1)理想的绩效标准应该是“硬”指标,如销售额、利润;(2)指标可以采取让上级提名,同事、下属和客户评价的方法来确定。
2)确定效标样本:根据已经确定的绩效标准,选择优秀组和普通组。
3)获取效标样本有关的胜任特征的数据资料:收集数据的主要方法有BEI行为事件访谈、专家小组、360度评价、问卷调查、胜任特征模型数据库专家系统和直接观察。
4)分析数据资料并建立胜任特征模型
5)验证胜任特征模型:(1)选取第二个效标样本,即考察交叉效度(2)针对胜任特征编制评价工具来评价第二个样本在上述胜任特征模型中的关键胜任特征,即考察“构念效度”,(3)使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或其它测验进行选拔,或任用胜任特征模型进行培训,然后跟踪这些人,考察他们在以后工作中是否表现更出色,即考察“预测效度”。
5、获取胜任特征数据资料的主要方法
1)专家小组讨论和问卷调查
2)行为事件访谈法
访谈实施要求:1)访谈者事先最好不知道访谈对象属于哪一类效标组;2)让访谈对象用自己的语言详尽报告正负面经历及想法;3)访谈需较长时间(一般1-3小时);4)访谈者需接受专门的技巧训练;5)对访谈的内容需作录音记录。
6、胜任特征模型在人力资源中的应用
基于胜任特征的人力资源开发框架图
战略规划职位分析 人员招聘
变革创新胜任特征模型薪酬管理
职业发展员工培训绩效管理
[胜任特征评估]
篇3:旅游非优区的界定及特征分析
旅游非优区的界定及特征分析
摘要:独特的语言系统是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本文在对旅游非优区理论认识历程回顾、认识误区解释的基础上,遵循科学界定概念的一般程序,将目前学术界对“旅游非优区”的模糊认识清晰化,形成抽象定义“特定时空范围内,旅游业发展水平处于相对劣势状态的地区”;并提出现实中可测量的操作化定义“在特定时空范围内,某地国际/国内旅游收入、国际/国内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等五项指标的加权综合得分,低于区域平均水平的80%,则该地区为旅游非优区”。最后从区域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角度,对旅游非优区的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旅游非优区 特征分析 理论界定
随着全世界范围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学术界对旅游业发展较为落后地区的开发研究呈上升趋势,其表述有“旅游欠发达地区”、“旅游非优区”、“旅游弱势地区”、“旅游温冷地区”、“边缘型旅游地”、“二三级旅游地”(许春晓,)等等,本文拟遵循科学界定概念的一般程序,将“旅游非优区”概念所指的现象与其它现象有效区分,并探讨在现实中测量、甄别旅游非优区的具体方法。
一、对旅游非优区的理论认识历程
(1)对某种类型旅游非优区的分析
许春晓在1993年提出“旅游资源非优区”,1995年提出“欠发达旅游资源丰富地区”是“旅游非优区”概念的某一方面、某一层面或某一类别,是“旅游非优区”的两个可指明的方面,即概念的两个“维度”,通过对概念不同维度的分类研究,逐步抽象出对其“共性的、一般性”的认识。随着旅游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细化,学者们以“导致特定区域在旅游业发展方面处于非优、劣势地位的影响因素”作为变量指标,如旅游资源、地理区位、区域经济背景、自然生态环境等影响因素,划分出旅游资源非优区、旅游经济非优区、旅游区位非优区、自然生态环境非优区等不同的亚类,分别对其进行研究,而且还有不同的组合方式如经济发达的旅游资源非优区、经济欠发达的旅游资源非优区等等不同的研究维度。
(2)旅游非优区概念的明确化历程
在旅游学科的相关理论研究中,主要集中于旅游业发展水平处于相对优势状态的区域,而旅游非优区长期处于研究的边缘,对旅游非优区概念内涵的理解主要集中于资源因素方面,以及“从景点组合、分布状况对旅游资源非优区的界定”(杨晓峰,),或者认为非优区是“缺乏高等级的旅游资源,资源数量不丰富的区域”等(赵宁曦等,)。与此同时,关于欠发达地区旅游业的研究也逐步增加,如孙根年(2001)将资源与区位有机结合,分析非优区旅游开发的新思路;孟清超将旅游非优区界定为“旅游开发条件不理想、开发状况较差、发展阶段落后的区域”;杨晓峰等学者对旅游非优区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
可见,旅游非优区的概念内涵逐步明确,即“旅游业发展总体水平处于落后状态的区域”。对非优状态的描述如“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低、旅游业对社会发展不能起到促进作用”等都可以归结为旅游业发展总体水平落后。而“由于受资源、区位、区域经济背景、客源市场等影响”都是旅游非优区的形成因素。
二、对旅游非优区几个认识误区的解释
旅游非优区并不等同于旅游资源非优区。“旅游资源非优区”与“旅游非优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旅游资源非优区是原生性资源差的地区,是从资源的角度对区域的界定;而旅游非优区是从旅游业发展水平的角度对区域的界定,两者的研究角度不同。旅游资源非优区可能是旅游非优区亦可能是旅游优势区,旅游资源差并不一定是旅游非优区,原生性旅游资源是决定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许春晓,1993);反之,旅游非优区也并不一定缺少资源或者是资源级别低,区位条件、经济基础、社会环境如政府、居民的观念意识等因素都可能制约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非优区并不等同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非优区的相关研究是对区域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描述与考量,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可能是旅游非优区;而旅游优势区亦可能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最高(张志宏,)。
旅游非优区并非指旅游业发展无望的地区。旅游非优区是对所研究区域内部不同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的一个客观评价,是对现实状态的分析与描述,主要是对旅游收入、旅游接待人次、旅游业对区域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张志宏,2010),以及旅游业对第三产业产值的贡献等衡量旅游业发展水平指标的客观比较。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概念,“发达”与“发展”是相对而言的,“旅游优势区”与“旅游非优区”也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处于旅游业发展的“非优”是一段时间的状态,不是发展无潜力,而是处于不同的发展历程。
三、旅游非优区概念的界定
(1)旅游非优区概念的具体化,形成抽象定义
1、概念的分解。首先是对“旅游非优区”概念分析:区,可以理解为地区或区域,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它是地球表面的一个范围,是对地球表面各种空间范围的抽象或概括;“非优”是与“优”相对的概念,两者相比较而言,互为存在前提。“优”是优良、美好,“非优”即是不优良、不美好、劣势。“非优”是一定时间区间内存在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动态变化;旅游,从人文地理学科的角度对旅游现象进行研究的,旅游是在闲暇时间内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社会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地理现象(保继刚等,)。
其次,是将“旅游非优区”所表示的现象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类。以目前已有的科研成果为基础,按照“发展条件”作为划分标准,将旅游非优区划分为“旅游资源非优区”、“旅游区位非优区”、“旅游经济非优区”、“旅游生态环境非优区”“旅游认知非优区”等等,每一类还可以逐步分解出不同的亚类。
再次,对分解后的概念加以界定。以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旅游资源非优区“是指原生性(原赋)旅游资源较为缺乏,资源丰度低,品位较低,在一定时期内知名度不高,缺乏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资源,因而对游客吸引力小的区域”;旅游区位非优区“是指由于其区位的不理想,从而导致具有一定资源禀赋的旅游地开发困难,旅游业发展缓慢的地区”;旅游经济非优区“是指一个特定的区域在特定的时期内,由于当地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从而导致该地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对旅游业的带动作用不太明显,反过来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拉动较小,对当地的经济贡献率比较低的区域”;旅游客源非优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在特定的时期内,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导致该区域内的旅游人数或者说潜在客源相对比较少,从而导致旅游收入较低,对当地的'经济贡献较低的区域;旅游认知非优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特定的时间内,由于宣传、旅游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原因,该区域的旅游发展文化导向不明显,或者说该区域的区域文化特色不明显,在一定的客源地范围内对猎奇型旅游者吸引力较弱的区域”。
2、形成抽象定义。通过以上对概念的分解,虽然措辞不同,如“旅游地开发困难、旅游业发展缓慢、旅游业对当地经济拉动小、旅游业发展不景气、旅游对当地经济贡献率低”等等,其本质最终还是归到“旅游业发展总体水平落后”,而概念中“由于资源缺乏、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区位不理想”等均是“旅游非优区”之所以形成的影响性因素。
据此本文认为,站在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的角度,“旅游非优区”是相对于“旅游优势区”而言的,其抽象定义为“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特定的时间区间内,某地的旅游业发展总体水平处于相对劣势状态,则该地区为旅游非优区”。
(2)旅游非优区概念的操作化,形成操作化定义
经过以上界定之后,“旅游非优区”就转换成为研究的“变量”(经过严格界定的概念称为变量),此时,旅游非优区的概念内涵“旅游业发展总体水平落后”是客观存在的一种旅游经济现象,是可以观测和量度的。但是抽象定义中的界定仍是相当模糊的,要予以准确的、精确的量度,还需要将抽象定义转换成可操作性的定义。根据测量时指标选择的科学性、代表性、实用性的特点,本文除了选取目前已被广泛使用的衡量国内旅游业发展水平(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人次)以及国际旅游业发展水平(国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人次)的指标之外,还加入了旅游收入占当地GDP比重指标来共同衡量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
借鉴世界银行(Word Bank)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在对发展中国家作出划分时的思想,最终形成旅游非优区的操作性定义“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某地国际/国内旅游收入、国际/国内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等五项指标的加权综合得分,低于区域平均水平的80%,则该地区是旅游非优区”。
四、旅游非优区在现实中的界定
根据上文分析,将地区旅游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设定为Fi(i取值为大区域范围内的不同地区),各分量指标分别为:X1-国际旅游收入;X2-国际旅游人次;X3-国内旅游收入;X4-国内旅游人次;X5-旅游收入对GDP的贡献率,其相对应的权重分别为0、25、0、2、0、25、0、2、0、1。
借鉴刘再兴的研究成果衡量全国各省市区经济发展水平,当地区旅游业发展综合指数低于区域平均值的80%,则该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落后,处于劣势状态,是旅游非优区。则旅游非优区在现实中的界定模型为:
其中,是指区域旅游业发展总体水平的平均值;Fi是指区域内部不同地区旅游业发展总体水平的综合指标加权得分;F是指区域内部各地区旅游业发展总体水平的综合指标得分的总和。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理论分界线80%是利用经验参数比对法对区域旅游业发展水平等级的划分。实践中对旅游非优区的界定需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区域内部不同地区旅游业发展总体水平的高低划分等级,从而确定旅游非优区。
五、旅游非优区特征的分析
从旅游业发展总体水平的角度,旅游非优区是对大区域范围内处于“非优”地位的特定区域的分析与描述,它具有以下特征:
(1)区域差异性
旅游非优区是对“区域”差异的研究,是从旅游业发展程度对区域差异的研究。作为区域旅游研究的一部分,旅游非优区对特定空间和地域内,旅游发展水平不均衡现象分布类型、范围、规律的分析,对区域旅游优劣特征以及非优态势形成条件的研究,都是区域性的体现。
(2)空间范围上的相对性
“非优”本身就是相对于“优”而存在的,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够分辨出优劣,在区域旅游开发活动中,优势区与非优区相伴而生,并且还互为存在条件。旅游现象在区域空间范围内分布存在差异,旅游经济现象的区域差异形成了“旅游优势区”与“旅游非优区”。
(3)动态性
特定地区是否为“旅游优越区”或“旅游非优区”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情况的变化时刻处于动态发展中的。由于新的旅游资源的发掘与开发;或许是由于地区经济水平的提高、基础设施与交通条件的改善,曾经的非优旅游区可能转化为优势区;同时若旅游地不再具备吸引力,旅游优势区的地位亦可能发生转化。总之,“优”与“非优”的状态及其程度是动态变化的。
参考文献:
1.许春晓.旅游目的地屏蔽现象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1
2.许春晓.欠发达资源丰富地区旅游业成长模式[J].人文地理,1995.10(4)
3.许春晓.旅游资源非优区适度开发与实例研究[J].经济地理,1993.13(2)
4.杨晓峰.旅游优劣区类型划分及旅游非优区开发研究―以甘肃省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7
5.赵宁曦,王森,姚亦峰.海滨旅游资源非优区的适度开发初探[J].海洋学,1997
篇4:旅游非优区的界定以及特征分析
旅游非优区的界定以及特征分析
随着全世界范围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学术界对旅游业发展较为落后地区的开发研究呈上升趋势,其表述有“旅游欠发达地区”、“旅游非优区”、“旅游弱势地区”、“旅游温冷地区”、“边缘型旅游地”、“二三级旅游地”(许春晓,2001)等等,本文拟遵循科学界定概念的一般程序,将“旅游非优区”概念所指的现象与其它现象有效区分,并探讨在现实中测量、甄别旅游非优区的具体方法。
一、对旅游非优区的理论认识历程
(1)对某种类型旅游非优区的分析
许春晓在1993年提出“旅游资源非优区”,1995年提出“欠发达旅游资源丰富地区”是“旅游非优区”概念的某一方面、某一层面或某一类别,是“旅游非优区”的两个可指明的方面,即概念的两个“维度”,通过对概念不同维度的分类研究,逐步抽象出对其“共性的、一般性”的认识。随着旅游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细化,学者们以“导致特定区域在旅游业发展方面处于非优、劣势地位的影响因素”作为变量指标,如旅游资源、地理区位、区域经济背景、自然生态环境等影响因素,划分出旅游资源非优区、旅游经济非优区、旅游区位非优区、自然生态环境非优区等不同的亚类,分别对其进行研究,而且还有不同的组合方式如经济发达的旅游资源非优区、经济欠发达的旅游资源非优区等等不同的研究维度。
(2)旅游非优区概念的明确化历程
在旅游学科的相关理论研究中,主要集中于旅游业发展水平处于相对优势状态的区域,而旅游非优区长期处于研究的边缘,对旅游非优区概念内涵的理解主要集中于资源因素方面,以及“从景点组合、分布状况对旅游资源非优区的界定”(杨晓峰,2007),或者认为非优区是“缺乏高等级的旅游资源,资源数量不丰富的区域”等(赵宁曦等,1997)。与此同时,关于欠发达地区旅游业的研究也逐步增加,如孙根年(2001)将资源与区位有机结合,分析非优区旅游开发的'新思路;孟清超(2006)将旅游非优区界定为“旅游开发条件不理想、开发状况较差、发展阶段落后的区域”;杨晓峰等学者对旅游非优区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
可见,旅游非优区的概念内涵逐步明确,即“旅游业发展总体水平处于落后状态的区域”。对非优状态的描述如“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低、旅游业对社会发展不能起到促进作用”等都可以归结为旅游业发展总体水平落后。而“由于受资源、区位、区域经济背景、客源市场等影响”都是旅游非优区的形成因素。
二、对旅游非优区几个认识误区的解释
旅游非优区并不等同于旅游资源非优区。“旅游资源非优区”与“旅游非优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旅游资源非优区是原生性资源差的地区,是从资源的角度对区域的界定;而旅游非优区是从旅游业发展水平的角度对区域的界定,两者的研究角度不同。旅游资源非优区可能是旅游非优区亦可能是旅游优势区,旅游资源差并不一定是旅游非优区,原生性旅游资源是决定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许春晓,1993);反之,旅游非优区也并不一定缺少资源或者是资源级别低,区位条件、经济基础、社会环境如政府、居民的观念意识等因素都可能制约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非优区并不等同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非优区的相关研究是对区域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描述与考量,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可能是旅游非优区;而旅游优势区亦可能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最高(张志宏,2010)。
旅游非优区并非指旅游业发展无望的地区。旅游非优区是对所研究区域内部不同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的一个客观评价,是对现实状态的分析与描述,主要是对旅游收入、旅游接待人次、旅游业对区域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张志宏,2010),以及旅游业对第三产业产值的贡献等衡量旅游业发展水平指标的客观比较。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概念,“发达”与“发展”是相对而言的,“旅游优势区”与“旅游非优区”也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处于旅游业发展的“非优”是一段时间的状态,不是发展无潜力,而是处于不同的发展历程。
三、旅游非优区概念的界定
(1)旅游非优区概念的具体化,形成抽象定义
1、概念的分解。首先是对“旅游非优区”概念分析:区,可以理解为地区或区域,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它是地球表面的一个范围,是对地球表面各种空间范围的抽象或概括;“非优”是与“优”相对的概念,两者相比较而言,互为存在前提。“优”是优良、美好,“非优”即是不优良、不美好、劣势。“非优”是一定时间区间内存在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动态变化;旅游,从人文地理学科的角度对旅游现象进行研究的,旅游是在闲暇时间内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社会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地理现象(保继刚等,1999)。
其次,是将“旅游非优区”所表示的现象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类。以目前已有的科研成果为基础,按照“发展条件”作为划分标准,将旅游非优区划分为“旅游资源非优区”、“旅游区位非优区”、“旅游经济非优区”、“旅游生态环境非优区”“旅游认知非优区”等等,每一类还可以逐步分解出不同的亚类。
篇5:特征因子(EigenfactorTM)与期刊评估
特征因子(EigenfactorTM)与期刊评估
摘要:特征因子是汤姆森路透科技集团(Thomson Reuters)在新近发布的'增强版<期刊引用报告>中推出的期刊评价新指标,包括特征因子分值(Eigenfactor Score)和论文影响分值(Article Influence Score).详细介绍特征因子的概念、工作原理以及特征因子的计算方法和公式,并以医学信息学领域的核心期刊为例分析讨论特征因子和影响因子的区别.作 者:蒋筱 叶春峰 JIANG Xiao YE Chun-feng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西安,710061 期 刊:医学信息学杂志 Journal: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 年,卷(期):, 30(9) 分类号: 关键词:特征因子 算法 JCR 期刊评估 医学信息学篇6:益阳市低温冻害特征分析及评估
益阳市低温冻害特征分析及评估
普查益阳近50年的低温天气过程,根据低温范围、持续时间、强度和冰冻日数等反映低温危害的指标,设置低温异常指数,分析其年代际变化特征,从气象角度综合评估一次低温过程的灾害影响程度.发现20世纪60、70年代益阳市强低温冻害较多,其灾害程度为“5年一遇”至“25年一遇”,1977年之后的`近30年里仅有小于“5年一遇”的低温冻害,的低温冻害为“50年一遇”,该分析方法可为低温过程灾害评估及决策服务提供参考.
作 者:刘电英 钟荣华 彭杰彪 LIU Dianying ZHONG Ronghua PENG Jiebiao 作者单位:益阳市气象局,湖南,413000 刊 名: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英文刊名:PLATEAU AND MOUNTAIN METEOROLOGY RESEARCH 年,卷(期):2009 “”(z1) 分类号:P423.3 关键词:低温冻害 异常指数 特征分析 评估篇7:中国台风灾情特征及其灾害客观评估方法
中国台风灾情特征及其灾害客观评估方法
利用上海台风研究所及国家气象中心整编的中国台风灾情资料,分析了中国致灾台风造成的人员伤亡、房屋倒损、农田受淹及直接经济损失等灾情特征.引入了定基物价指数,改进了台风灾害指数(ATDI指数)的计算方法,基于1980-间所有致灾台风的`灾害指数的聚类分析,将致灾台风的灾害分为:轻灾(或小灾)、中灾、大灾(或中偏重灾)和重灾4个等级,并据此对1980-20间中国致灾台风的灾情进行了客观评估.结果表明:平均每年约有7.2个台风对中国造成明显灾情,最多的年份多达11个、最少年份也有4个.中国致灾台风的频数逐年减少,但造成的灾情却逐年趋重,因台风而伤亡的总人数逐年上升(死亡人数下降)、倒损房屋和受淹的农田面积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均逐年递增,倒损房屋、受淹的农田面积、直接经济损失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33×10~4间/年、2.28×10~4 hm~2/年和14.56亿元/年.1980-年间,单个致灾台风而言,倒损房屋、受淹的农田面积、直接经济损失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581.4间/个、880.0 hm~2/个和0.33亿元/个.从台风灾害指数看,1990年代中期,中国的台风灾害较为严重,其中最重,而则是1980-2004年间台风灾害最轻的年份.
作 者:雷小途 陈佩燕 杨玉华 钱燕珍 LEI Xiaotu CHEN Peiyan YANG Yuhua QIAN Yanzhen 作者单位:雷小途,LEI Xiaotu(上海区域气候中心,上海,30)陈佩燕,杨玉华,CHEN Peiyan,YANG Yuhua(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上海,200030;中国气象局台风预报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200030)
钱燕珍,QIAN Yanzhen(浙江省宁波市气象局,浙江,315000)
刊 名:气象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年,卷(期): 67(5) 分类号:P40 关键词:台风 灾害 评估 Typhoon Disaster Assessment篇8:几种特征点提取算法的性能评估及改进
几种特征点提取算法的性能评估及改进
特征点提取技术一直是摄影测量和计算机视觉的研究热点.从兴趣算子的角度研究了几种主流特征点提取算法,通过大量的实验,从速度、精度、适应性方面,定量地比较和分析了各算法性能、优缺点和适应环境,针对特征点分布欠均匀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
作 者:张春美 龚志辉 黄艳 ZHANG Chun-mei GONG Zhi-hui HUANG Yan 作者单位:张春美,ZHANG Chun-mei(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河南,郑州,450052;73603部队,江苏,南京,210049)龚志辉,黄艳,GONG Zhi-hui,HUANG Yan(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河南,郑州,450052)
刊 名: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GEOMA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25(3) 分类号:P231 关键词:特征点提取 性能评估 重复率 局部熵篇9:唐山地区种植业干旱灾害特征及模糊风险评估
唐山地区种植业干旱灾害特征及模糊风险评估
利用唐山11区、县1991~作物干旱受灾资料,对各区县作物干旱受灾指数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基于信息扩散的模糊数学理论方法,对本地区分区县农业干旱进行风险评价实例研究.定量地分析了唐山各区县种植业干旱受灾率风险水平及变化特征.
作 者:龚宇 花家嘉 陈昱 王璞 作者单位:龚宇(唐山市气象局,河北唐山063000;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实验室,河北石家庄050021)花家嘉,陈昱(唐山市气象局,河北唐山,063000)
王璞(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系,北京,100094)
刊 名:中国农学通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年,卷(期):2008 24(8) 分类号:X43 关键词:种植业 干旱灾害 风险评估篇10:一种基于ReliefF评估和互补系数的特征选择算法
一种基于ReliefF评估和互补系数的特征选择算法
Filter特征选择算法具有通用性强、算法复杂度低的特点,但对某一个具体的分类器选择的特征子集也许并不是最优的;Wrapper方法与其相反,对特定的分类器可以找到最优的特征子集,但算法复杂度很高.研究一种Filter与Wrapper相结合的混合型算法.首先从特征对样本分类效果的`角度提出互补系数的概念,然后基于ReliefF评估和互补系数,提出ReCom算法.实验证明,由ReCom算法得到的特征子集与ReliefF算法得到的特征子集相比具有更好的性能,并且与传统Wrapper方法相比,该算法大大降低了时间复杂度.
作 者:苏映雪 付耀文 黎湘 SU Ying-xue FU Yao-wen LI Xiang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ATR实验室,长沙410073 刊 名:电光与控制 ISTIC PKU英文刊名:ELECTRONICS OPTICS & CONTROL 年,卷(期):2007 14(3) 分类号:V271.4 TP391.4 关键词:特征选择 ReliefF 互补系数【高科技产业评估咨询机构的界定、特征和重要作用(锦集10篇)】相关文章:
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思考2023-03-26
我国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论文2022-06-14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育现状与对策论文2022-07-27
网络游戏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调研报告2022-11-29
论文:创新中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2023-01-14
公共政策实习报告2023-02-03
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论文2023-07-03
公共政策分析报告2022-11-25
仰恩大学会计论文开题报告2023-09-07
论IP电话在我国的发展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