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带来的美学思考((精选8篇))由网友“乘风破浪”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新媒体带来的美学思考,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新媒体带来的美学思考
新媒体带来的美学思考
数字化技术和新媒体空间力量不仅重新型构了哲学美学上的时间与空间概念,对数字世界艺术创作和消费的观念与实践提出挑战,同时也为研究赛博空间或虚拟世界的美感经验,及其与人类思维想象空间的联系创造了更为直接的条件.数字化时代存在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赛博空间同样具有美感特质,建立针对数字化审美艺术的新媒体美学已是相当紧迫的问题,艺术家、美学家应面对挑战,担负起时代的责任.
作 者:刘自力 作者单位:中央电视台,北京,100859 刊 名:文史哲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TERATURE,HISTORY AND PHILOSOPHY 年,卷(期): “”(5) 分类号:B832.1 关键词:美学 新媒体 赛博空间 瞬间失意篇2:新媒体是什么
广义的新媒体包括两大类:
一是基于技术进步引起的媒体形态的变革,尤其是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电视、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手机终端等;
二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前已经存在,现在才被应用于信息传播的'载体,例如楼宇电视、车载电视等。狭义的新媒体仅指第一类,基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媒体形态。
新媒体运营是什么
是通过现代化移动互联网手段,通过利用微信、微博、贴吧等新兴媒体平台工具进行产品宣传、推广、产品营销的一系列运营手段。通过策划品牌相关的优质、高度传播性的内容和线上活动,向客户广泛或者精准推送消息,提高参与度,提高知名度,从而充分利用粉丝经济,达到相应营销目的。
篇3:新媒体时代的营销思考
整理/《V-MARKETING成功营销》实习记者 何敏
5月22日,由《第3种人》杂志、《成功营销》等媒体联合主办的“新浪―第3种人高峰论坛”上海峰会开幕,此次论坛不仅有来自国内外知名的广告公司,还有中国有关行业的媒体、广告主和学术机构。新媒体广告标准研讨的互动深入,使此次上海峰会精彩连连、高潮不断。科技的进步催化了更多的新媒体诞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让中国的广告业有了新转机,抓住这样的机会,就有希望改变广告行业的历史。中国的新媒体如何与广告业引领世界?专业人士的精彩观点让这个极其复杂的答案一点点呈现在我们面前。
会议时间:5月22日
会议地点:中国•上海
与会发言人:
ASIAICC Group CEO 贺欣浩
《成功营销》杂志出品人、主编 孙小凡
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俞经民
网游传媒首席执行官 陈念端
新浪首席运营官 杜 红
天联广告中国区首席执行官 陶 颂
亚太广告节主席 林俊明
国际广告协会全球副会长 苏 雄
华扬联众首席执行官 苏 同
安瑞索思首席执行官 应宜伦
宝洁玉兰油市场总监 李 迎
《中国广告》杂志社社长 张惠辛
贺欣浩:今天,我们一起开办“新浪第3种人高峰论坛”,以“中国新媒体广告的全球标准制定之路”为主题,以助力“中国新媒体广告在未来建立标准影响世界”为宗旨,是希望推动这个进程更快在中国变成现实。今年以来,从北京到上海,我们的论坛已经引起了新媒体和广告传播界非常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探讨。走上我们论坛的是这些有希望代表中国新媒体和新媒体广告传播的领袖级企业和领先人物。他们代表中国新媒体在全球的竞争力的新形象。
为了推动这个进程,今后我们将推出两个至关重要的奖项,一个是“ROI Festival”,中国首个以投资回报率为导向的传播大奖,主要面对数字新媒体领域的互动整合传播创新,并将持续推动中国新媒体事业的发展和广告传播向ROI投资回报率转变,推进中国新媒体广告标准的建立和完善。另一奖项则是“SHOOTING AWARD”广告制作大奖,这是一项中国广告制作行业(包括影视和互动)的“奥斯卡”,是首个为表彰各类广告制作人所取得的成就而设置的重大奖项。该奖项旨在鼓励影视、互动广告领域优秀的制作人,推动中国大陆包括台港澳地区广告制作水准的提升,努力提高中国广告制作领域的创造力与执行力。这两大奖项首次评审和颁奖预计将于今年的12月底至明年一季度举行,最终评审结果的揭晓和盛大的颁奖典礼将同时举行。
我坚信,中国新的世界级媒体和新的世界级广告公司未来的道路是光明的。我相信我们第3种人推出的奖项将成为这个过程的真实记录,留给今天和明天努力的人们。
新媒体究竟是什么?
俞经民:什么是新媒体?作为一个企业的营销人员我一直在思考,如果是从媒体的这个概念来看,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就特性来说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沟通品牌和潜在消费者的媒介,
我认为新媒体的风险就在于我们把它归纳为一种媒体,而不是其他本质的改变。如果我们简单地把新媒体归纳为媒体的一种,我们可能丧失了很多因时而变的机遇,这就是我们看待新的风险。真正的机遇是在变化的环境中抓住的,新媒体是因时而生的,因为消费者的需求而生的。
从品牌建设的概念来说,是由我们企业所拥有的品牌来定义并拥有它,告诉目标客户,就是这个品牌,就是这个形象,就是这个文化。但时代不同了,我们更需要用户的参与,新媒体提供了这种平台。品牌从企业单方面的打造变成与核心消费者共同打造,这是一种新的品牌管理理念,也给营销带来了很大的改变,新媒体因时而生,企业也要因时而变。
很多厂家勇于尝试,他们都是在传统媒体上先发布精美的预告,以吸引消费者关注,然后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将活动的主题建立在互联网上,不同媒体的配合使消费者在第一时间知晓品牌的同时,又通过活动的参与,创造了品牌在消费者心目当中的形象。网络不仅仅是一个营销的平台,甚至可以完成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到最后的整个体验过程,不仅是一个平台,还是可以合作营销的平台。
我认为,新媒体最大的风险,就是我们把它看成是媒体的一种,因时创新是大胆的,但是绝对不应该是盲目的,是可以为所有人创造价值的。
陈念端:很多时候,一个新媒体的产生,第一观点就是在于它的覆盖量、到达率。希望通过介绍网游行业,可以告诉大家,媒体除了可以漫步覆盖率和目标人群,还希望给大家看到它提供的创意空间,还有它带来的效果。
其实,如果从全球角度来说,单单只是视频游戏业务就已能够达到250亿美元。今年,中国市场规模已达到2.1亿元。如果按照IDC的数据,平均每个月玩网络游戏也有4000万元,网络游戏这个产业在去年达到了140亿元。而这4000万的网络游戏人群,比较集中在18岁~30岁,从这个年龄段的覆盖率来说,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并且这个年龄段是很多广告主追求的客户群。
网络游戏媒体除了满足覆盖率以外,就是用户群的关注度比较高,不管你玩什么类型的游戏,就是以第一人称参与这个游戏的,所以在互动上比较主动,比较主观。如果我们能够结合游戏,覆盖广告主目标消费人群的话,我觉得,这是一个吸引眼球的广告投放形式。
网络游戏有一个灵活性,可以做品牌的植入,媒体最重要的是能够提升广告主创意的空间,所以会有更多的广告主、广告公司关注网游广告的发展,也希望带给其他媒体更多的启示。
杜红:对于互联网而言,一边是海量的信息,一边又是多样的需求,如何制衡是互联网沟通发展的关键。新浪通过网络产品融合1.0与2.0,将媒体优势、资讯优势与用户的强烈需求进行链接,把用户所需要的内容主动提供给他,颠覆用户自己搜索内容的模式,使网络信息逐渐趋于有序。此外,每个人是不可替代的个体,所关注的圈子和信息也是不同的。我们需要给沟通主体一个多维的空间,进行差异化联动。
对于企业而言,未来的时代是一个开放性的时代,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完成产业链中的所有事情,对于互联网企业也一样,所以企业需要有博大的胸怀,包容各类文化的可能性,甚至放弃一部分利益。惟有用开放的心态,广博的胸怀,才可以实现真正的共融共生。此外,企业自身必须具备强大的开放资源及实力。
新媒体时代要求我们的团队必须具备深刻的洞察能力,勇于创新和变革的能力,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我们更希望和大家一起探索属于这个新时代的营销模式。
篇4: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若干思考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若干思考
李作芳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管理学部,广东广州 511325)
摘要:德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先头阵地,也是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因素,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既对大学生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挑战与冲击,也提供了有利途径。德育工作者应重视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整教育观念、更新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及丰富教育形式和手段。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德育
关于什么是新媒体,暂时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而言,不同与传统媒体的,是为新媒体。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认为:“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新媒体的信息往往以声音、文字、图形、影像等复合形式呈现,且不断变化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因此影音文字信息的整合是其明显的特征;其次,新媒体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可以进行多款媒体、跨时空的信息传播,还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互动性特征。概括起来新媒体有以下三个特点:内容生成的即时性(越来越多的内容的生成和传播的过程正在重合起来)、内容获取的即地性(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以任何手段获取即时信息)、内容传播的互动性(内容的接收方对接收的内容有更多的选择权)。新媒体广泛的信息来源,大大提升了大学生的发展空间。多方面多方位的信息,使大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社会认识世界。打开了眼界,开阔了视野,开放了思维,接触到了新事物,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为大学生结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另一方面,新媒体的迅捷化大大扩展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满足了大学生情感交流的需要,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了好的条件。当然,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有其不利的方面,如面对信息的泛滥,不知理性取舍和沉迷网络而导致缺乏现实的交流等等。作为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充分重视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趋利避害,主动顺应形势的变化和发展,及时调整教育观念、更新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及丰富教育形式和手段。
一、调整教育观念
一切的教育,都是观念先行,所以教育观念的调整相当重要。一直以来,高校的德育偏重知识的讲授。明显的表现为过于强调道德的传授性和灌输性。具体来说就是教材代表权威,教师是权威的宣讲者。事实上道德规范并不是空洞的教条灌输,它是人们思想,行为理性规范的具体化,它渗透于一切社会生活中。
德育工作者自己必须树立坚实的理论基础,坚守教育的阵地,并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去引领大学生。新媒体让大学生更多的感受到生活世界的多样化和虚拟世界的平等化,人人都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传播者和发布者。现在的大学生不轻信权威,不唯书不唯上,有自己的想法。因此,高校的德育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和重视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唤起他们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由消极被动学习到积极主动地学习。针对当代大学生平等独立意识较强的特点,切忌对他们摆出一副高高在上、训人的架势…。我们应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朋友式的关系,如加为QQ好友,关注学生微博等,真心诚意的与学生交往和交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积极发现问题并勇于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就他们在学习生活上出现的人生、理想、交友、心理、就业选择等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教育、排忧解难,相互讨论、双向交流,使他们顺利度过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对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者应向引领者的角色转换,要做大学生的顾问而非管理者。
二、更新教育内容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德育内容的适时更新当然必要。传统德育教育的内容往往局限于指定教材。单一刻板的内容让学生觉得了无生趣,当然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况且有些德育的教材过于空洞、陈旧,离现实生活太远,更让人敬而远之。所以,有笔者提出德育内容生活化模式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德育内容要以大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关注学生学习生活的成长需要,紧扣现实,解析社会现实问题,不回避热点难点,鼓励大学生对当代的社会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从而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
为此,德育工作者要深度研究“两个转换”,即教材体系如何转化为教学体系,知识目标转化如何为价值目标。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大学生置身于一个感性的生活世界,活在当下成为他们的口头禅。这要求德育工作者时时掌握新信息,日日更新教育的素材,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抓住大学生的吃穿住行和交友及择业等切入点,把教材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赋予教育的内容以鲜明的时代烙印。教师应把从小学到大学一以贯之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内容与大学生特定的人生课题融合在一起,加强“诚信”“改革创新”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不少的德育工作者都有同感,现在的大学生太功利了。功利化的价值选择和实用化的人生价值观已成为共识。所以德育内容除了新颖,更应该具有时代价值。有价值才有说服力,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让学生接受这样的教育。面对四通八达的信息,教师应以正面的引导为主,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价值判断与取舍。
三、改进教育方法
毋庸置疑,教育的成败方法相当重要。近几年提倡的互动式、讨论式和案例式等教育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以为,不管是任何时代,少不了用典型的人物去感染去教育学生――即典型人物示范法”,。
理论的传授往往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典型人物的示范效应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此种方法的运用关键在教育工作者如何选取典型人物。所谓典型人物,一是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二是要和学生的生活世界有关。鲜活的时代人物往往比过去的英雄人物更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这也说明德育工作者使用教育方法同样要与时俱进,并关照学生的生活世界。即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如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人物故事很容易引起“围观”。教育工作者在使用此种方法时完全可以运用新媒体的先进技术,把声音、文字和影像等结合起来,把典型人物以直观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既生动又形象,而且效果好。同样,其他教育方法也一样要遵循这样的运用原则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
四、丰富教育形式和手段
大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他们往往不满足于坐在台下听的传统方式。不少人甚至会对之产生枯燥无味之感,结果是教育者苦口婆心,受教育者将其只当作催眠曲耳边风。
因此,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克服形式的单一性和手段的呆板性。积极采用现代化的载体,增强德育教育的生动性。首先,在课堂-亡,德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将图像、声音、文字三者奇妙地组合起来,既生动又形象,把一些有说服力的素材如典型案例鲜活地展示在受教育者面前,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给受教育者造成鲜明清晰的视觉印象,使大学生融人情境,增强德育教育的形象性,以弥补单纯理论讲授的不足”’。其次,我们还可以利用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和他们关注的问题,进行相互沟通,及时发现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困惑以便尽可能及时给他们一些帮助。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除了重视课堂的讲授,还要大力加强课外的德育活动,如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大学生从课堂上得到的教育往往是肤浅的,模糊不清的印象。如果能够根据学生成长的需要,开展一些生动活泼的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感同身受,自觉体验,可以让大学生充分理解书本上的观点,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课堂教育。如文艺演出活动,可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康向上的人格力量。大学生适当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感受人间冷暖,增加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锻炼适应社会的实际能力,提高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如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可以让学生直接面对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从活动中得来的感悟到的,往往印象深刻,受益终生。
总之,大学生的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育人工程,一定要把握时代脉搏,立足大学生的实际,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勇于探索,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篇5:浅谈新媒体形式
浅谈新媒体形式
摘要:现代社会的新媒体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认识微博这一新媒体产品,对于处理文化传播发展和社交产品之间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微博的出现对于文化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和正反两面双重影响。在使得文化产品、文化元素从传统传播形式中释放出来,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微博同样会带来各种对主流文化发展的不良冲击。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微博在文化传播发展中的价值,驾驭好这一新媒体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发展;微博;文化传媒;新媒体
人类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文化得以发展,首先靠文化的传播。文化传播即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这里提到的一定形式,最初包含了人口迁移、商业贸易,而后主要靠教育、互访,而在现代社会中,已衍生出多种媒介,诸如语言、文字、印刷、广播、电视、网络等等传媒形式。依托了现代信息技术之后,传媒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现代社会正处于文化科技融合时代,当今社会文化传播大多以科技为主要载体,通过传媒来进行文化传播和交流。文化传播发展不仅需要两种文化体之间的共享,更重要的是选择什么样的传播方式。文化发展随着社会快速前进的步伐,也需要一种新的媒体力量来承载。
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新媒体的本质特征应该从媒体互动的新方式、媒体技术的新融合、媒体产品的互相依赖与交叠等众多因素中去寻找。相对于传统媒体形式,新媒体是新科学技术体系之下的媒体形态,如今互联网、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网络广播、手机电视、数字出版物等新媒体的出现,极大地加快了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按照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观点,即任何一种新的媒体形态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内容。旧传媒形式基础上,新媒体的出现更加速了文化的传递、沟通和共享。科技的创新将是推动未来文化发展的主要力量,微博这一新媒体形式,运用了现代创新技术,成为了推动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创新和传播的新引擎。
互联网本身已具备了文化信息的收集、传播能力,微博新媒体的出现,则将网络传播扩大化,实现了多重的文化传播效果。微博在信息互动的即时性、传播网络的巨大性、内容的.简洁性上具有优势。文化的发展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微博降低了文化交流的局限,在这个高度社会化的平台中,每个人都能成为独立的文化传播“新媒体”。除提供消息发布功能外,还增加了互动和社交功能,迎合了大多数人对于休闲娱乐的需求。在文化交流时间对比上,传统传播形式对文化信息的传播远没有网络传播要迅速。微博中最多140字的文字,加上图片或视频连接,可以将传播群体之间的交流拉得更近。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休闲时间呈现出碎片化倾向,微博新媒体的出现正是迎合了这种需求,满足了随时随地的文化互动。文化产品和元素从传统传播形式中释放了出来。文化早已不是单向性的流动,传播需要各群体间的交流,和传统媒体相比,微博更加具有互动性,人们使用这种新媒体的目的性和主动性也更强,这对文化传播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微博为个人,公众及各个组织提供网络平台,实现了个人与公共的结合。微博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体验世界的方式,从而导致了文化的变迁。
微博可以突破传统疆界的限制,达到文化发展最大化。人们不仅可以借助于网络文化传播进行感知,还能从中吸收知识,表达自身文化理解,这样文化的发展就在人群中形成了规模。比如互联网文学,微博微小说比赛让许多怀有文学梦想的青年参与到写作比赛中,一共收到100多万的文学作品,有了微博这个媒介,文字走向了大众,人人都能创造文学。微博还有利于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播,成了文化发展有利的助推器。文化发展研究院、文化产业机构、各媒体都将微博作为其传播文化产品和讯息的平台。文化交流更加便捷迅速,我们可以在网络上吸收更多国外文明,同时也可以发扬我国优秀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同样,微博也能倡导公益文化。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在微博上召集了贫困地区募捐活动,短短几个月内就筹集了1000多万的善款。这样快速的、有影响力有组织的活动,也是通过微博实现的。新文化作品放到微博上,就会有很多人去谈论并传播。像微博这样的新社交媒体在文化传播中正扮演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过,微博这一新兴媒体形式的出现,就像所有传播方式一样,有利也有弊。微博传播文化容易使人们的思想意识失去取向,不真实的新闻讯息会阻碍文化的良好发展。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微博传播也容易使人丧失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减弱人们对社会主流文化的感知。尽管文化传播通过微博能快速涌向社会大众,但是真正能为人所吸收内化的元素却很少。微博可以带来文化领域的信息融合,却无法对文化发展的方向做出指导性引领。综合来看,网络新媒体微博既可以满足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对信息的需求,促进文化发展在个体中的影响力,同时也会带来不好的因素。
微博可以将文化元素从社会中提取释放出来,为公众、媒体、各机构提供传播文化信息的平台。机构可利用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进行社会管理创新。公众也能通过微博表达对文化发展认识的诉求。新媒体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是持续而深刻的。在文化发展受到新媒体影响之时,我们应该正确地看待新兴媒体,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扩大对社会文化的宣传和发扬。
参考文献:
[1] 孙宜君,王建磊. 论新媒体对文化传播力的影响与提升[J]. 当代传播,(05).
篇6: 新媒体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认真思考教育信息化的意义就是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变革与创新”,文中提出、并倡导“信息技术要与教育深度融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使命神圣,同时也感觉到队自己以后的教育工作有多了新得机遇和挑战,我对此有几点体会。
一、对新的学校教育结构的理解
从“课堂教学”到“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的学校教育结构的根本转变。
(一)、课堂教学结构发生变化,《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中指出课堂教学结构就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这四个要素,教学媒体要由原来的辅助教师突破重点、难点的形象化教学工具,转变为既是辅助教的工具,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与情感体验与内化的工具。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不能只是停留在运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的较低层面上,而必须在运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
(三)“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出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
(四)、从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做法出发,做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二、我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几点理解
(一)、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使学生由知识灌输的对象和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情感体验与培育的主体,情感成为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教师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二)、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教育工作者的要求知识更全年面,教学技能更高,视野更广阔,挑战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
教师更多的角色是管理者和引导者,教师能将信息技术很自然融入课堂,让知识和信息技术成为一个整体,形成全新的教学时空。
(三)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必须把信息技术的切入点找好,毕竟信息技术是要服务于课堂教学,更准确的说是服务于学生,什么时候应用,什么时候合理、合法利用信息技术融入师生探索之中,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课堂潜能和创造力,这必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一条重要出路。
(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是课堂教育的一场变革,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课堂教学组织者、管理者、引导者,改革对于我们来说,义不容辞,责任重大,尽管改革的路途肯定是既充满挑战又艰巨,到底要如何走?怎样走?都需要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的探索――实践――反思――再实践,但我想高峰永远留给那些不断攀登的人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想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能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让我的课堂放飞孩子们多彩梦想,这便是我的教育梦。
篇7: 新媒体学习心得
在五月二十四号,根据教育局下发相关文件,参加了关于“新技术新媒体”教师发展的相关学习,收获颇多。此次活动主要针对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从起步应用向融合创新转型阶段的新趋势,为新阶段我国中小学教学信息化指引正确方向,描绘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教学变革的新蓝图。
作为教师,作为面临素质教育在全国全面推行的今天的教师,掌握多媒体新技术是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它将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更加走上现代化的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走上自主性、主动性。而新技术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新技术媒体。
新媒体,新科技它可以融合包括图像、视听等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经过教师的筛选、组合,可以形成优秀的教学资源,数学课程本身具有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利用新技术新媒体,从数学课堂和实践教学中寻找切入点,创设具有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广、有弹性且具有创意的学习空间,满足学生求知欲望,增强内部学习动力,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合作等认知活动凸现出来,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促进学生在交流、应用数量、改进数学学习及问题解决等关键性能力的发展。
而这种心得教育手段能更加体现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面对知识裂变的今天,学生学习知识的多面性、广泛性、自主性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靠一本教案,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产生,所以对网络技术知识的了解和运用,势在必行,更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此次学习,深知创新课堂即新媒体新技术教师发展论坛,围绕信息时代学习与教学方式变革,探讨交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模式,通过微信互动、爱学爱课平台进行互动,不仅老师而且学生都受益颇多。
篇8: 新媒体学习心得
7月4日上午,学校组织我校青年教学参加了“新技术、新媒体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的学习,收获颇多。
作为教师,作为面临素质教育在全国全面推行的今天的教师,掌握多媒体新技术是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它将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更加走上现代化的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走上自主性、主动性。
新技术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新技术媒体。新媒体,新科技它可以融合包括图像、视听等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经过教师的筛选、组合,可以形成优秀的教学资源,数学课程本身具有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利用新技术新媒体,从数学课堂和实践教学中寻找切入点,创设具有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广、有弹性且具有创意的学习空间,满足学生求知欲望,增强内部学习动力,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合作等认知活动凸现出来,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促进学生在交流、应用数量、改进数学学习及问题解决等关键性能力的发展。
而这种心得教育手段能更加体现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面对知识裂变的今天,学生学习知识的多面性、广泛性、自主性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靠一本教案,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产生,所以对网络技术知识的了解和运用,势在必行,更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此次学习,深知创新课堂即新媒体新技术教师发展论坛,围绕信息时代学习与教学方式变革,探讨交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模式,通过微信互动、爱学爱课平台进行互动,不仅老师而且学生都受益颇多。
★ 《桥之美》教案
★ 桥之美教案
【新媒体带来的美学思考(精选8篇)】相关文章: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2023-05-16
当前我国中学作文教学面临的困惑及其对策2022-11-26
音乐考古学的六个课题的研究综述论文2022-05-18
谈谈现代美学的新思路--在东南大学百年校庆活动中的讲演2022-09-11
茶艺表演音乐选择的创新探究的论文2022-11-03
关于音乐的论文2022-04-29
《起点之美》教案2022-12-31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2023-07-07
故事教学下小学美术教学应用论文2022-04-30
对世界体操个人发展趋向初探论文2023-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