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天后宫散文

时间:2023-07-16 08:04:3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古老的天后宫散文(共8篇)由网友“皮特帕克要抱抱”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古老的天后宫散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老的天后宫散文

篇1:古老的天后宫散文

古老的天后宫散文

天津的海河畔,还坐落着一座古老的庙宇——天后宫。天津人俗称娘娘宫,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供奉妈祖的道教宫观。天后宫始建于元朝泰定三年(1326年),其历史比天津设卫建城还早78年,故有“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城”一说。观中供奉的是“海神”——妈祖。妈祖相传名为林默,福建蒲田人氏,因水性极好并经常驾船出海搭救遇难的人,被敬为海上渔民的保护神。天津的天后宫和福建莆田湄洲妈祖庙、台湾北港朝大宫并列为我国三大妈祖庙,瞩目于全世界。

天津的天后宫,位于在古文化街的中心线上,从海河岸边沿东向西依次为戏楼、天后宫广场、幡杆、山门、牌楼、前殿、正殿、凤尾殿、藏经阁、启圣祠,两侧有钟鼓楼、配殿和张仙阁回廊,前殿和正门之间有“普济泉”等三口井水,传说是天后娘娘为保一方平安镇住海眼留下的遗迹。殿檐半拱,花墙镂空,整个建筑群布局巧妙,生动玲珑,一派古朴清雅。

正殿的神龛里端坐着天后娘娘,娘娘凤冠霞帔,仪态端祥,慈眉善目。左右敬立着四个彩衣侍女,有的执长柄扇,有的捧宝瓶,有的持印绶。殿中悬挂着几块匾额,分别书着“垂佑瀛堧”,意为赐福沿海,“盛德在水”“万里波平”意为歌颂天后海神。众多的匾额中还有一块书写着“四海同光”的新匾,是1991年,台湾北港朝天宫董事长曾蔡美佐所献。

其实,天后宫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道观,宫内奉供的天宫娘娘、财神、药王、关帝、送子娘娘、王三奶奶、挑水哥哥……是不分佛教、道教和民间宗教的,一律视为神仙,皆为求拜的对象。这大概与天津人五方杂处的组成因素;乐观、包融的性格及对文化、民俗多样化的理解有关吧。

从小耳濡目及,对天后宫很是熟悉。尤其是天后宫山门前那两棵高擎入云的幡杆,更令自己充满了迷惘、神奇和敬畏。两棵幡杆分别高25米和26米,每逢初一、十五、农历三月二十三娘娘诞辰等重大节日,都要悬挂幡旗,幡旗上绣有扁宋体字,左幡书为“三津艺卒百肆迎春”,右幡书为“溟波洛日通运济航”。远远望去,幡顶金光闪烁,幡旗随风抖动,甚为壮观。听老人们讲:“这两棵幡杆顶头的金顶子,在晴天的时候,十几里外可以看到它灿灿的光芒,为行船之人指引方向;黑夜来临,幡杆上又高高地挑起两串大红灯笼,红光摇曳,为夜航人引航;崇显了娘娘护佑航船的慈悲。

天后宫演绎着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其中令自己铭记于心的是盛传津城的“拴娃娃习俗”。“拴娃娃习俗”是因天后宫供奉了“送子娘娘”应运而生的。这种极世俗的求子方式十分趣味,十分平民化:“天后宫的道士们事先在大殿的供案上摆放一堆泥娃娃。那些婚后无子的小媳妇们便捐了香火钱,到此跪拜祈祷。此刻道士们闭目击馨,诵经祝福。小媳妇们趁机拿个泥娃娃,用一根红绒绳儿拴住,揣进怀里。娃娃请回家以后,便供奉起来。日后小媳妇们如果真的得子,泥娃娃便尊为大哥,俗称“娃娃大哥”。娃娃大哥每年需要“洗”一次,即长了一岁。所谓的“洗”,就是泥塑师傅将小泥娃娃与新泥和在一起,塑成新的娃娃,随着每年的“洗”塑,娃娃的模样也由幼儿、少年、青年、壮年进行变换,最后长出了胡子,拄上了手杖。娃娃的身份也由大哥变为了大伯、大舅、大爷…………

记忆中,我姨奶奶家中的炕角供奉一尊“娃娃大哥”,当时四、五岁的我,竟将一泡尿撒在已经续上胡子的“娃娃大哥”身上。凑巧,夜间我发起了高烧,妈妈见状,以为是我招惹了“娃娃大哥”,赶紧扯块新布,为我的“娃娃大伯”缝缀了一套新衣换上。至此以后,我再也不敢接近那位“娃娃大伯”了。“拴娃娃”现象,凸显了老天津人对繁衍生命最本质、最自然的生殖崇拜以及对新生命的.渴望,因此,人们对这个非神非仙的“娃娃大哥”,是敬崇的,尊爱的。

如今,天后宫、宫南、宫北大街和宫前广场已经连为一片。长街幽巷,青砖黛瓦、皆为清代风格。有坡顶、飞檐廊柱的楼阁,也有冰盘檐、挂落板、朝天栏杆的平顶小轩。举目望去,高高低低,错错落落,各具特色。这便是新改建的,为津门十景之一的,誉为“故里寻踪”的古文化街。品味古文化街,这个充满文化张力的名词,你的心中会瞬间涌现出一缕幽思和缠绵,你会被古街那浓郁的艺术气息而陶然;你会被古街两侧店铺里的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碑帖、古籍、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天津风筝、艺术陶瓷、把玩小件……所迷恋;你会感悟到,古街深处古老的天后宫那份睿智深刻的韵味和天津文化深厚的底蕴,那种无声中透出佛灵的威慑力。

古老的天后宫,它是繁嚣俗尘中的一片禅荫,一方净土,它在厚重的历史中蕴积了沁脾的沉香和人情之百味。

篇2:天后宫导游词

天后宫导游词模板推荐

明永乐二年在天津卫设城,城廓范围日益扩大,南粮北运,南北物资交流进一步发展。天津盐业、渔业、航运业、手工业、商业日益发达,天津城东的天后宫香火越来越兴旺。到清代对于天后宫的信仰从保护航海扩大到成为保护天津地方的神灵,誉天后宫为“天津福主”,烧香膜拜的已不仅仅是船工、渔户、航海船家,而更多的是乞求子嗣的老媪少妇。随着天后宫道士(天后宫原属道教的寺观)为适应人们的迷信心理,不断在宫内增添各类神像及神殿,诸如天后宫圣母身旁的子孙娘娘、痘疹娘娘、眼光娘娘、乳母娘娘以及王三奶奶等;正殿两侧设财神殿、龙王殿、河伯殿、关帝殿、火神殿、灶君殿等等,供奉大小100多位各类神像,适应了天津旧社会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人们的迷信需要,所以香火极盛。在民间流传最广影响很深的一种迷信习俗,就是为求子嗣去天后宫内“拴娃娃”。此外渴望发财的商贾,祈灵武运的军阀官兵,乞求消灾除病的妇孺,求福求顺的妓女等等都跪在天后圣母诸神面前虔心祈祷,烧香许愿。这光怪陆离的现象反映了旧社会落后的一个侧面,但是天后宫毕竟是天津地区的开发与变迁的历史见证。

天津导游词 ·天津海河外滩公园导游词 ·清真大寺导游词

天后宫山门外北侧是过街的张仙阁,进山门即牌楼,是木结构二柱一楼式,正面斗拱下是“海门慈筏”四字横额,北面横额是“百谷朝宗”。两侧是重新整修的'钟鼓楼,前殿是面阔三间的过堂殿,殿内重塑了王灵官和高大雄伟的加恶、加善、千里眼、顺风耳的全身像,前殿门前屹立两尊修建工程中出土的石狮。前殿后面通过甬路是坐落在高大台基上的大殿,亦称正殿,这是天后宫的主体,正殿平面为凸字形,前接卷棚抱厦,后凸出部分称凤尾殿,构成大殿整体。大殿正中佛龛中重塑天后坐像,四名侍女站立两旁,面前是供桌、供器,殿内两侧陈列銮驾一套,十分肃穆庄重。大殿门前两侧一对石狮,也是这次修建中出土的。大殿台基周围均系花岗岩条石包砌,台基东南角的条石上仍保留“道光二十三年”刻字。

篇3:泉州天后宫

泉州天后宫 -资料

天后宫又名天妃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妃宫为我国现存建筑规格最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妈祖庙,位于泉州市区天后路。天后宫始建于宋庆元二年(公元11),官府常在此为出海商船举行祭海大典,

资料

妈祖名林默娘,是北宋时湄洲岛的民女,据说她出生的时候,遍地生香,瑞光四射,她终生行善济人,引导乡人避凶趋吉,后来她为了救护船只遇到风暴的父亲而遇难,百姓感念她的美德,尊她为海上女神,立庙祭祀,当地渔民出海前都要到天后宫前祭拜。

篇4:关于天后宫导游词

天后宫是天津市现存的著名道教宫观,主要是为了祭祀道教女神天后。它位于该市南开区古文化街中段,原名天妃宫、小直沽天妃宫、西庙、娘娘宫。

天后宫坐西朝东,面临海河,最初创建于元朝(1206-1368年)时期的1326年,后来的朝代又多次重修。从东向西,主要建筑包括戏楼、幡杆、山门、牌坊、前殿、大殿、藏经阁、启圣祠以及钟鼓楼、配殿和张仙阁等。主体建筑是大殿,建造在高大的台基之上,中间面阔3间,进深3间,7檩单檐庑殿顶,前接卷棚顶抱厦,后连悬山顶凤尾殿,是典型的明代中晚期木结构建筑风格。该建筑群是中国三大天后宫之一,也是现存年代最早的天后宫之一。

天后宫的主要功能是企求航海安全,是历代海祭中心,也是古代船工海员娱乐聚会的场所,除了举行隆重祭祀海神天后的仪式外,还经常有各种中国特色的酬神演出。据说在每年农历3月23日为天后妈祖的诞辰,这里经常举办民间花会,吸引了很多游人。

早在1954年,天后宫就被天津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政府又重新修复天后宫,把它作为民俗博物馆对外开放。

天后娘娘最初是人。她姓林名默,是福建莆田县一渔家女子,生于北宋建国的建隆元年(960年),天后娘娘卒于雍熙四年(987年),只活了27岁。据1936年徐肇琼《天津皇会考》引《天后本传》及《天后传》说,林默生而神异,幼而聪颖,擅游泳,能乘席渡海,勇敢侠义,能为人治病,救助海上遇险船只,被众人尊称为“通元灵女”、“龙女”、“神女”。她死后还屡次显灵。海舟危难,有祷必应。洋中风雨晦瞑,夜黑如墨,每于樯端见神灯示祜,因而成为人们敬仰膜拜的护航女神。地方官多次褒奏,朝廷多次晋封。宋代封之为顺济夫人,元代封为天妃,清代封为天后,并且很早就在天津及东南沿海各地修庙供奉。

天津天后官建立迄今660多年,一直香火很盛。船户来往必定祀祷,远近百姓多来祈福,热闹极了。有古人的诗可证。元代张翥有首诗《代祀天妃角次直沽作》描写了拜祷天后盛况:“晓日三汉口,连樯集万艘,普天均雨露,大海静波涛。入庙灵风肃,焚香瑞气高。使臣三奠毕,喜色满宫袍。”元代朝廷封了天妃,又派官员代祀,可见上层人士对天后娘娘的尊重。来祭祷的人中更多的是船户,清人汪沆《津门杂事诗》有“天后宫前舶贾船,相呼郎罢祷神筵”的诗句。清人蒋诗《沽河杂吟》有“刘家巷里如云舶,部祷灵慈天后宫”的诗句。他们描写的都是江海船工祭祀天后的热闹情景。农民也来给天后娘娘进香。孟韫徽《津门杂咏》说:“三月村庄农事忙,忙中一事更难忘,携儿结伴舟车载,好向娘娘庙进香。”可见农民来进香时也是成群结队。清人崔旭《津门百吟》有首诗对祀奉天后的情形带有总结性:“飞翻海上著朱衣,天后加封古所稀。六百年来垂庙飨,海津元代祀天妃。”这首诗算是概括了600多年来从朝廷到民间敬奉天后的历史。

天津天后宫始建于元泰定元年(1326年),并于明永乐元年(14)重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改称天后宫。天后宫最初为船工祭祀海神天妃并举行酬神演出的场所,后来,天后宫两侧的街道形成商业集市和年货市场,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宝诞之日,天后宫都会举行天津皇会,会上会表演龙灯、高跷和旱船等民俗艺术。1985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对天津天后宫进行居民动迁、文物修缮和博物馆建设,对天津天后宫内的海神天后妈祖、王灵官和四大金刚等神像进行复原。1986年元旦,天津天后宫经过重建重新对外开放。天津民俗博物馆将天津天后宫内的配殿辟为民俗展品陈列室。

俗称“娘娘宫”,原名“天妃宫”,宫内从元朝始为天津道教历史三个派别之一清微派(清微正乙派)为主,在天津旧城区东门外、三岔河口西岸、如今的古文化街上。始建于元代泰定元年(公元1326年),明代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重建,为天津市区最古老的建筑。天后宫坐西朝东,面对海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宫内供奉着天后娘娘。天后在古时被人们称为护海女神。传说她是福建莆田人,水性极好并经常驾船出海搭救遇难的人,故被后人敬为女神。农历三月廿三日是娘娘的生日,每年这时都举行“皇会”,表演高跷、龙灯、旱船、狮子舞等。百戏云集,热闹非常。现存的古文化街包括天后宫及宫 南、宫北大街,全长580米,宽7米。这里的建筑大多是仿清代民间小式建筑。街内有近百家店铺,主要经营文化用品、古旧书籍、民俗用品、传统手工艺品等。著名的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风筝魏风筝、刻砖刘砖刻等都在这里设了专门店铺。天后宫如今已成为天津民俗博物馆,介绍天津的历史沿革,陈列着各种民俗风情实物。

篇5:关于天后宫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和大家介绍一下!

天后宫俗称“娘娘宫”,在天津旧城区东门外、三岔河口西岸、现在的古文化街上。始建于元代泰定元年(公元1326年),明代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重建,为天津市区最古老的建筑。天后宫坐西朝东,面对海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宫内供奉着天后娘娘。天后在古时被人们称为护海女神。传说她是福建莆田人,水性极好并经常驾船出海搭救遇难的人,故被后人敬为女神。农历三月廿三日是娘娘的生日,每年这时都举行“皇会”,表演高跷、龙灯、旱船、狮子舞等。百戏云集,热闹非常。现在的古文化街包括天后宫及宫南、宫北大街,全长580米,宽7米。这里的建筑大多是仿清代民间小式建筑。街内有近百家店铺,主要经营文化用品、古旧书籍、民俗用品、传统手工艺品等。著名的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风筝魏风筝、刻砖刘砖刻等都在这里设了专门店铺。现在天后宫已成为天津民俗博物馆,介绍天津的历史沿革,陈列着各种民俗风情实物。

篇6:松山天后宫

松山天后宫与湄州天后宫同建于宋代。据旧存妈祖图记载,传说妈祖生于松山。近段时间闽台许多学者考证,妈祖的母亲是松山人,因此,学者们称湄州天后宫为“本宫”,称松山天后宫为“行宫”。近段时间各地游客及专家学者到此参观考察络绎不绝,前来朝拜妈祖的日益增多。

目录简介风景简介

新闻资料:霞浦妈祖行宫重修上梁庆典活动隆重举行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经过一年多的封闭修缮,素有“妈祖行宫之尊”美誉的福建霞浦松山天后行宫的正殿,于11月4日举行正殿重修上梁庆典,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部分会员单位,湾马祖境天后宫,浙江省苍南县妈祖文化交流协会,连江县妈祖文化研究会,江市萧下、东石等妈祖文化机构及各地妈祖信众1500多人参加了活动。 霞浦松山天后行宫正殿自去年11月起开始封闭修缮,主要涉及正殿工程维修、白蚁防治等,根据“修旧如旧”原则对各个受损部位予以修复。修缮期间,妈祖神像移驾林愿纪念馆,方便游客和信众前来参拜。 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年-1032年)的霞浦松山天后行宫,历史上曾多次大修,并得到海内外信众的支持。霞浦松山天后圣母行宫董事会秘书长陈杰介绍说,此次正殿修缮,台湾马祖境天后宫、高雄龙真坛等妈祖宫庙及福建、浙江等地信众也纷纷为松山天后行宫捐资,以表虔诚之意。 松山天后行宫当天迎来来自台湾、浙江、福建等地多个妈祖宫庙进香团。“这是我今年第三次来这边了,很高兴能有机会与大陆各地妈祖友宫共同交流。”台湾马祖境天后宫管委会主委董金贵告诉记者,目前正计划于明年农历三月三或九月九,邀请包括松山妈祖行宫在内的各地妈祖友宫到马祖参加当地的妈祖绕境祈福活动,期待更多的大陆民众到马祖观光、旅游。 庆典上,马祖境天后宫、浙江苍南县妈祖文化交流会分别与松山天后圣母行宫董事会互赠礼物。当天还举行了妈祖父母神像开光仪式,来自两岸的妈祖信众共同见证这一时刻。 作为妈祖信俗的重要发祥地和传播地,霞浦县的松山小渔村是“海上女神”妈祖的娘家。这里的'松山天后行宫是中国古建筑中现存历史悠久、规格较高的祭祀海神庙宇,距今已有98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别称“妈祖行宫”、“靖海宫”、“阿婆宫”。据考证,这是继湄洲妈祖祖庙之后的第一个天后圣母行宫,故有“妈祖行宫之尊”的美誉,每年都有数万海内外信众前来参拜祈福。

风景

松山海滨景物幽美,明步政谢肇制《登松山》诗云:“百尺危峰水上浮,芙蓉片片俯沙洲。归潮渔网晴初晒,绝岛楼船戊未收。石壁孤悬烽火夜,银涛高卷海门秋。年来高卧无颦鼓,坐看沧波万里流。”

篇7: 天后宫导游词

欢迎大家光临天后宫。

泉州天后官位于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始建来庆元二年(公元11),地处城南晋江之滨,蕃舶客航聚集之地。当时庙字规模有正殿山门、两廊、两亭、枪神妈祖林氏默娘,是北来平安军(泉州府)节度辖下的莆田县湄洲岛之民女,生于来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甘三日,父亲林帷悫,母亲王氏平生注意积德行善,乐于助人,年纪都在四十有余,虽生了一男五女,老是觉得单枝难以传宗接代,向观音菩萨祈求再生一男。王氏不久便怀了孕,在降生之时,王氏见到一道光从西北面射人她房内,光辉耀眼夺目,香气四处飘荡,久久不散。林默娘长大了,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务,矢志不嫁人,专心致志精研医理,为人消灾防病。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排忧解难,还引导乡人避凶趋吉,有谁遇难,都乐意找她求助。当时,莆田地区瘟疫大流行,林默娘想尽办法施药抢救乡民,果然立愈。乡民感激她的救命之恩。

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重阳佳节,妈祖父兄驾舟渡北上,西风正急,途中遇到狂风恶浪,船在狂风怒涛中剧烈颠簸,妈祖敏感到父兄的遇难,亲临救驾,父亲救起,兄长与自己身亡,就这样乡民赞她通悟秘法,预知休咎事,乡民以病苦辄愈。长能乘席渡海,乘云游岛屿间,人呼曰神女,又曰龙女。因默娘生前与民为善,升化后被沿海人民尊为海上女神。立庙祭祀。泉州天后官初建即以来微宗赐额顺济为庙名,即济以顺风之意。宗元时代,泉州成为世界贸易港之一,元政府为了发展海上贸易,于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下诏制封泉州神女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明永乐五年(公元14)出使西洋太监郑和,奏令福建镇守官重新其庙。此后朝廷节遣内宦(太监)及给事中行人(对外使节)等官,出使琉球、爪哇、满刺加等国,率以到庙祭告祈祷为常,永乐十三年(公元14),少监张谦出使渤泥(今加里曼丹岛文莱一带),从泉州浯江(顺济桥一带称浯江)启航,实仗神庥,归奏于朝鼎新之,改宫号为天妃宫。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施琅征海,师次于此,神涌潮济师、有助顺功。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后,后易宫名为天后宫。康熙二十四年,钦差礼部郎中雅虎来宫致祭。雍正元年(1723年)御书匾额神昭海表,今悬挂于殿中,乾隆后历代有重修。现在建筑群还保存宋代构件和明清时代木构建筑,是海内外同类建筑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年代最早、而著称于世的古迹,1987年由国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山门马戏台因筑公路被拆毁,1990年3月由台湾鹿港天后宫暨诸委员捐资重建。今移清代晋江县学横星门为山门、面阔五开间,牌楼式造型,雕花漆绘木构斗拱,青石龙柱,两侧石雕麒麟,螭虎窗,屋顶重檐四坡面,屋脊反翘瓷雕八龙二鳄,角脊作成凤尾伸展而卷曲,线条柔和优美,整体结构华丽壮观。戏台连接于山门后檐,坐南朝北,木构藻井顶盖。雕脊画枋,小巧玲珑,具有泉州独特艺术风格。

紧接山门两侧为东西厥建筑,所谓秦宫汉阙以示天后宫之尊。建筑为二层楼阁,面临通衢,两楼高耸,楼上分置钟鼓,楼下塑造千里眼,顺风耳二神像,威武庄严。

天后正殿,虽历经沧桑,但明清木构建筑至今依旧保存完好,而且保留来代构件。正殿占地面积635.5平方米;筑于台基座,高出地面1米,采用花岗岩石砌筑的须弥座,束腰处浮雕鲤鱼化龙、雄狮、文房四宝八骏云火、仙家法器、鹤舞云中、宝盖莲花等图为二度空间动态艺术造型、雕刻刀法熟练,生动活泼,表现其神职至高无上与教属。殿内木梁骨架,立于圆形花岗岩石柱,柱头浮雕仰莲连珠斗,挑出斗拱承托梁架作九架粱,建筑结构比较特别,空间变化很丰富,门窗弯枋雀替,雕花精致细密,纹饰丰富多采既有几何图案,又有花卉水族,鸟兽人物,托木部位有凤凰戏牡丹,寿梁中作如意访心,表现女性神庙。殿内油漆用朱地画暖八仙之一的钟离及如意相间图案,其绿地雕彩西蕃莲及喜鹊登梅图案,有吉祥的象征,有的图案作异兽,寓意益寿。殿内础浮雕,更是琳琅满目,八骏、八宝、傅古鸟龙及各种花卉,表现着水族鱼龙腾空翻浪,与百花争妍,这都是表现道教主题的图案,以福禄寿吉祥物作衬托,呈现仙家的非凡境界。

殿顶筑九脊重檐四面落水的歇山式,正脊是天后殿至高点,两端五彩瓷型双龙戏珠,造型精美,光泽鲜艳,表现整个大脊龙的至高题材,四岔脊头组合凤凰图案,对应大脊成龙凤呈祥,背面作人物故事,配以龙凤、麒麟,玄武、双虎、体现了吉祥如意,庆贺长寿的象征,为闽南建筑艺术之一绝。

东西两廊及两轩和寝殿,均由国家文物局立案拨出专款依!日复原修缮。东西两廊原置配神二十四司,现改为闽台关系史博物馆陈列室。寝殿又称后殿,地势比正殿高出1米多,两侧突出部位设为翼享,左右斋馆。整座殿字系明代大木构建筑,屋盖为两坡面的悬山楔,面阔七间,35.1米,进深19.8米,高8米许,木质梁架粗大古朴,大木柱置于浮雕仰莲瓣花岗岩的圆形石础之上,殿前檐柱保存一对十六面青石雕的`元代印度教寺石柱。估计是明代翻修时称置。柱上接木柱,刻有楹联神功护海国,水德配乾坤。正面原有悬挂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书后德配天的横匾,目前正在修建中,属国家木构建筑之瑰宝。

建置于宫内的闽台关系史博物馆是反映祖国大陆(福建)与宝岛台湾历史上渊源关系的专题性博物馆。馆内收藏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近期已举办闽台民间艺术展、泉州古今字书展、闽台民俗风情摄影展等展览。

篇8:澳门天后宫

资料

此座庙宇历史逾百载,内奉天后娘娘,庙虽不大,但每日前往进香的.善男信女却很多。天后庙里有一牌匾上书海晏波恬,这是善信们的一大心愿。

秦牧名言

古巷漫步散文

古巷深深情几许散文

写景散文:仙洞山一游

墨香心苑散文

冰心柔肠一往情深深几许散文

老廓桥风雨散文随笔

门前那棵樱桃树的经典散文

碾子石磨老水井散文

游隐水洞写景作文

古老的天后宫散文
《古老的天后宫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古老的天后宫散文(共8篇)】相关文章:

梦里水乡的经典散文2023-11-11

爱在雨季散文2023-11-14

古楼500字作文2022-09-08

莲峰秀景散文2023-02-15

忆旧游散文2022-08-18

我的三次面试抒情散文2023-07-29

吴妈散文2023-11-17

上海早晨散文2023-12-09

那一年与青春有染散文2022-11-01

烟雨江南梦散文欣赏2023-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