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科学哲学的研究与思想创新--读《科学、批判与自由-费耶阿本德有限(整理10篇)由网友“明日香菜”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了西方科学哲学的研究与思想创新--读《科学、批判与自由-费耶阿本德有限,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篇1:西方科学哲学的研究与思想创新--读《科学、批判与自由-费耶阿本德有限
西方科学哲学的文本研究与思想创新--读《科学、批判与自由-费耶阿本德有限理性论研究》
P.K.费耶阿本德是西方科学哲学史上重要的哲学家,其思想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初费耶阿本德哲学被介绍到中国来,中国哲学界至今发表了近50篇论文.王书明教授的<科学、批判与自由-费耶阿本德有限理性论研究>一书是国内第一部研究费耶阿本德哲学的学术专著.该书注重文本研究与研究框架的`创新,对费耶阿本德哲学做了新的探索.通读全书,可以发现与国内外哲学界的同类研究成果相比,该书有两个特点:
作 者:王学静 作者单位:大连大学,人文学院,辽宁,大连,116622 刊 名:大连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 年,卷(期): 25(5) 分类号: 关键词:篇2:费耶阿本德哲学思想对科学创新的启示
关于费耶阿本德哲学思想对科学创新的启示
关于费耶阿本德哲学思想对科学创新的启示论文关键词:费耶阿本德 创新 现实意义
论文摘要:费耶阿本德的观点对于转型期的中国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具体表现在对科学创新中的科学制度、学术环境、学术思想都有其现实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分析和认识。
PK费耶阿本德是奥裔美籍哲学家 (1924-1994),以其在科学哲学上的极端观点着称于西方哲学界。他的思想总体上来源于托马斯・库恩的历史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同时又非常“实用地”对待各种哲学思想和哲学流派,甚至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费耶阿本德继承了科学哲学的批判传统,并将这一传统引起了科学和科学哲学自身。他对科学的批判不同于胡塞尔、海德格尔、尼采等人的批判,他的批判之火是从科学哲学的堡垒内部燃烧起来的,对于科学哲学的杀伤力极大,并从思想上直接威胁到科学至上的优越观念在上世纪引起全世界哲学界和科学界的震惊。
1 费耶阿本德的主要观点
费耶阿本德的主要观点集中在 《反对方法:无政府主义知识论纲要》、《自由社会中的科学等着作中。归纳起来有:①反对规则的方法论,无政府主义的方法论,主张 “怎么部行”;②强调理性主义的科学假设不具有至高无上的优越性,将科学的至高无上性等同于中世纪的宗教,称之为科学沙文主义或科学霸权主义;③认为不同理论具有不可通约性和不可比性;④要求将科学与国家、教育分离开来以便于科学与教育的创新。这四种观点可以写成如下的推理:因为,不同理论是不可通约的和不可比的,所以, “怎么都行”;又因为,怎么都行,所以,理性的科学假设不具有至高无上的优越性;故科学必须同国家教育分离。
显然。从这种推理中我们会惊讶地发现 :一个致力于****归纳和演绎的科学哲学家在运用理性的方法完成他的思想传播。但由此就否认费耶阿本德的理论意义,给他贴上 “机会主义”或 “非理性主义”的标签则显得过于简单。事实上,费耶阿本德并不一般地反对理性和客观存在,他反对的是以为有最为客观、最合乎理性的发现真理方法的存在的观念,即理性的神化。如果理性意味着普遍规则的话,批判理性是合乎理性的,对理性的绝对崇拜是非理性的。这种有趣的悖论对我们这个创新的时代有其现实意义。
2 费耶阿本德的理论对创新环境的现实意义
建国以来半个多世纪,我国科学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多数仍是一些人力密集型和财力密集型成果,而基于创新学术思想的重大突破的成果仍不多见。导致这种情况,当然有许多因素,其中创新环境的营造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l1月一12月 ,在中国的学术界出现了 “科学”与 “伪科学”之争。以中科院研究新研究员宋正海为代表的一方建议在 《科普法》中取消 “伪科学”一词,遭到了中科院院士何柞庥为首的伪科学斗士的反对。现实中的真伪科学之辨凸现了科学创新环境的重要性。
这种情况就使我们有必要重温费耶阿本德的一些思想。科学创新作为一种以认识自然、探索未知为目的的活动,其最大的特性是它的不可预知性。但现实的科学活动中许多人,包括一些着名的科学家过分拔高了科学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已经披20世纪的许多科学成就所证明,普特南认为 “科学的成功把哲学家催眠到如此程度,以致认为,在我们愿意称之为科学的东西之外,根本无法设想知识的理性和可能性。”这种科学的优越性的假定超出了科学,并几乎成了每个人的一项信念,由此阻碍了科学创新和技术进步。因此,费耶阿本德认为:科学的优越性只不过是一个童话。我们运用费耶阿本德的观点剖析一下真伪科学之辨:①谁来定义真伪科学?标准是什么?②如果是被证实是科学,披证伪的是伪科学或未被证实的都是伪科学,那么科学的探索精神到哪里去了?不可预知性又如何体现?在科学哲学领域应当抛弃那种贴标签、树权威的做法,取消科学领域的造神运动。凤凰卫视 “废除伪科学”之辨中某嘉宾质疑另一个嘉宾 “请问你是不是北京大学教授?”我想知道的是:在真伪科学之辨中,身份很重要吗?身份决定了观点吗?这种环境下的科学创新必然呼唤打破科学神话、科学童话。科学刨新需要的是自由,而不是规则的限制。
3 费耶阿本德的理论对创新制度的现实意义
20着名数学家丘成恫指责jE大 “长汀学者”造假事件也暴露出科技刨新中的制度缺陷,尽管这件事的.是非曲直最终没有定论,但肯定的一点是我国的学术体制中有一些暗箱的成分,制度的设计中监督缺位。无论北大有没有虚假引进,只要有一个完善的制度。都会给指责者、给大众一个结沦,而不是象现实这样不了了之。
其实,在上个世纪,费耶阿本德就尖锐指出:现代科学绝不像科学宣传的想-止我们相信的那样困难和完美。美国的众议员鲍曼曾有提案建议:国会应对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拥有否决权,众议院通过该项修正案时,引起美国科学的不安但费耶阿本德却极为赞成,他认为鲍曼修正案建议检验少数人用纳税人的钱做了什么。公众将这些钱交给他们处置,徒劳地希望将会由这种慷慨得到好处。考虑到自我陶醉的科学沙文主义,这种检验是十分合理的。他甚至极端地认为:应当加强外行的监督。这种观点在年的中国也出现了:2006年6月16日 《科学时报》邹承鲁先生文章 我国科学在自主创新方面为何举步维艰》中指出:自主创新体制的问题是缺乏透明度,尤其是经费的问题上存在严重错位,科技界的专业标准被人际政治所替代。这种现象需要在我国的科技创新中加以改变。
4 费耶阿本德的理论对创新教育的现实意义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又担任一些教育行政管理工作,深刻体会创新教育对科学创新的意义。传统教育中对科学的教育基于灌输。这种方式与披费耶阿本德类比于宗教的灌输一模一样,他认为这种方式不能培养孩子们的批判能力以使他们更深入地认识事物。他以激烈的言词,表达一种宽容、自由的教育思想,他极端地认为:教育与科学应当分离以 “保护儿童们所具有的宝贵想象力,并尽可能地发展他们的比较能力。”笔者虽不赞成他的极端做法 ,但却认同他说的做法中所表达的思想。
反观基础教育,我们的课堂教学。过多地强调情景引入、问题分移亍、命题论证,而忽略了难得的直觉和顿悟。我们津津乐道于课件制作和解题预设,而抹煞了学生的机智和创新。为此,我们应大力提倡教学的简约运动和洗课运动,倡导民主教学和教学生成。
在教学管理中,我们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尝试一种我们称之为“课程超市”的实践,即由教师将 自己的特长发挥,提出自己的课程方案,由学生加以选择。超过一定人数,就开设课程。这是一种别样的课程,根据师生个体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设课、选课,授课更注重探究和合作,其评价更注重过程和发展;开放实验室、开放图书馆……,所有的教学资源都赋予其新的生命和活力。
再有,今天的课程开没是标准的、课本是统一的,答案部是标准的 、人的培养是标准的,这样的教育少了该有的选择性和批判性。为此,我们呼唤草根教育、田园教育,刨新教育应当在不同观点、不同学科中相互依存并相互竞争,让学生有自由比较及选择的余地。使他们不致圊于一己之见或一家之言。
总之,费耶阿本德的观点在科学创新中对科学制度、学术环境、学术思想都有其现实意义。尤其对于处于转型期中的中国的教育更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费邵阿本德 .自由社会 中的科学【M】。上海译文出版杜。1990
【2】夤耶阿皋德 .反甘方法:无政府主义知识论蛔要【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3】等特南。真理与历史【M】。辽宁教育出版社
篇3:论费耶阿本德的人本主义科学观
论费耶阿本德的人本主义科学观
从人文的视角论,人本主义当是费耶阿本德的.科学思想中最重要的特征.费耶阿本德的人本主义科学思想在科学方法论、社会和文化生活三个层面得到了充分体现,并表现出了如下的发展趋势,即从科学哲学内部到其外部、以哲学为批判对象转向以科学为批判对象、以科学实践为批判的参照推广到以生活实践为批判的参照.
作 者:崔凡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刊 名: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PKU CSSCI英文刊名:SCIENCE TECHNOLOGY AND DIALECTICS 年,卷(期): 22(1) 分类号:B085 关键词:费耶阿本德 人本主义科学观 科学方法论 社会 文化生活篇4:论费耶阿本德的多元主义科学观
论费耶阿本德的多元主义科学观
费耶阿本德对传统科学哲学进行了无情批判,他的<反对方法>一书力图在对历史的实证考察中纠正已被扭曲的科学象.形他从自然主义的立场出发,坚持多元主义的科学史观,认为在实际的科学史上没有一条认识论或方法论规则是不曾被违反过的,因而他的结论是:在人类发展的一切环境和一切阶段能够维护的`只有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就是:“怎么都行”.“怎么都行”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包含着对认识主体性的强调和对辩证法的阐明.
作 者:张风帆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北京,100036 刊 名:贵州社会科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S IN GUIZHOU 年,卷(期):2005 “”(1) 分类号:B151 关键词:费耶阿本德:多元主义 科学观篇5:论作为后现代科学哲学家的费耶阿本德
论作为后现代科学哲学家的费耶阿本德
在中国学术界,把对作为科学哲学家的费耶阿本德的`形象一直当作科学历史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来予以接受,而较少有人提及费耶阿本德科学哲学中的后现代主义因素.佟立所著的<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版)一书中把自波普尔之后的科学哲学全部当作后现代科学哲学来处理,在我看来这一标尺虽然放得太宽了一点,但是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我认为波普尔不仅开创了科学文化哲学的先河,而且也是西方20世纪少有的体系性哲学家.
作 者:洪晓楠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研究所,辽宁,大连,116024 刊 名:自然辩证法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年,卷(期): 20(12) 分类号:B1 关键词:篇6:科学普遍性信仰的社会学解构-费耶阿本德对普遍主义的批判
科学普遍性信仰的社会学解构-费耶阿本德对普遍主义的批判
费耶阿本德对作为信仰的科学进行了哲学、社会学的反思、批判,结论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现在已经不是解放力了,对科学普遍性的信仰束缚了科学自由创新的本性,妨碍了科学的进步,因此他提出用自由的.社会-历史主义限制普遍主义的僭越.
作 者:王书明 WANG Shu-ming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刊 名: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JIAMUSI UNIVERSITY 年,卷(期): 25(5) 分类号:B712 关键词:科学 普遍性 信仰 费耶阿本德 批判哲学篇7:“专制”与“进步”――对费耶阿本德无政府主义科学理论的解析和批判
“专制”与“进步”――对费耶阿本德无政府主义科学理论的解析和批判
“专制”与“进步”――对费耶阿本德无政府主义科学理论的解析和批判丁 帅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100083)
摘 要:费耶阿本德认为科学中从来不存在普遍的非历史的方法,所谓科学的进步常常是以“诡计”和“欺骗”等手段来实现的,他不认为一个理论取代另一个理论是因为理论上本来就有的更可以解释世界现象的优势,而把它的转换归结为一种非理性的行为,从而得出“怎么都行”的错误观点。在实际的科学活动中要遵守一定的原则,得出适合社会发展的理论,才更有可能被发展着的社会接受。片面地强调怎么都行,只会让更多理论成为炮灰,很多科学家的努力和汗水付诸东流。
关键词:自由;专制;进步;不可通约
中图分类号:B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02-0047-02
费耶阿本德认为科学中从来不存在普遍的非历史的方法,所谓科学的进步常常是以“诡计”和“欺骗”等手段来实现的。他写道:“伽利略之所以取得胜利,并不完全是理性的胜利,而且也是‘诡计’的胜利或‘非理性’的胜利。”[1]
一、“怎么都行”的提出过程
费耶阿本德认为科学这门学问固然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益处,有它的优点所在,但是作为“当代宗教”的科学与其他知识相比并不具备什么优越性,因为这门知识得来的过程并不神圣,并不具有什么特别的方法。所以“怎么都行”。关于这一论点,费耶阿本德是通过伽利略的例子来向我们证明的。
一个例子是伽利略用一块石头从塔顶落至塔基证明了(或者说是让人们相信了)地球自转。很显然,以人们的感官经验来看,地球是静止不动的。石头从塔顶落至塔基时它的路线几乎是垂直于地面的,地面并没有跑远,这就证明了地球是不动的。在这里(按照库恩的范式理论我把它叫做亚里士多德时代)石头从塔顶落向塔基成直线轨迹是地球不动的有力证据,显然这一理论是非常符合人们的感觉经验的(眼见为实),是非常好接受的。以当时人们这样的想法作为前提,如果地球是运动的话,那么当小球落下时地面会在小球运动的这段时间里走过一段距离,它的运动轨迹就绝不可能是一条直线。显然伽利略若想单纯从感觉经验上来使人们相信他的理论,是根本就不现实的,除非石头落下时地面会走开一段距离,他必须想别的办法来证明他的理论。我们可以把伽利略对地球自转的证明简单的分作以下四个步骤:伽利略在此先利用了一个斜面理论,结合人们的日常经验他先告诉人们这样的现象:一个沿着没有什么摩擦力的斜面向下滚的球的速度会不断增加,一个沿着没有什么摩擦力的斜面向上滚的球的速度会不断减小。显然这样的现象也是符合人的感官经验的,是很容易接受的。接下来的第二步,伽利略告诉人们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因为小球是在落向或远离地心。(这一点也是能够经过简单的思考而得出的,而且这种解释看似是正当的合理的,这是建立在感觉经验上的简单的理性思考)在说服人们接受第二步的关于小球呈现不同的运动状态的原因后,伽利略又推出了这样的结论:如果把斜面改成完全水平的平面,小球的速度就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小,因为它没有落向也没有远离地心。在第四步伽利略得出的推论是,当石头从塔上落下时,它和塔一起随地球自转而进行的水平运动保持不变。所以当石头从塔顶落下时,地面不会走开一段距离,因为它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在水平方向做了相同的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第二个例子是关于伽利略通过望远镜观察水星和火星的表现尺寸的。哥白尼理论预见了水星和火星的尺寸会有很大的变化。在以前人们肉眼看到的水星火星的尺寸没有什么变化,以眼见为实为裁判标准,人们当然不会接受水星火星尺寸变化的结论。伽利略认为哥白尼是对的。(哲学理论论文 )他认为自己找到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他得出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是因为一种光渗现象。所谓光渗就是一个亮点在晚上黑暗的环境中看起来要比白天的时候大。它的周围好像是围了一圈暗一点的光线。光渗现象是人们都能日常经验到的,伽利略以此为基础告诉人们需要在消除光渗的情况下,观察水星和火星的表现尺寸再做结论。由此伽利略告诉人们望远镜是可以消除光渗的,他借助望远镜成功证明了哥白尼理论。
费耶阿本德认为在第一个例子中,伽利略时代根本就没有能满足小球从斜面下滑那个实验的条件,没有摩擦力的斜面是很难找到的,小球从斜面下滑的速度是难以完成的。而伽利略在未经实验或者说未经成功的实验之时,就把理论推理得出的结论当作观察事实告诉人们,“窃取”了人们的想法。在第二个实验中费耶阿本德认为伽利略根本无法说服那些既否认哥白尼理论又否认通过望远镜获得有关天空的观察结果的反对者,他依靠论证是不适当的,只能求助于宣传和诡计。
二、对费氏观点的反驳
费耶阿本德在这里说:“伽利略由于其风格和聪明的说服方法而成功了,因为他用意大利文而不是拉丁文写作,而且他借助了一些生性讨厌旧思想和与它相关的学术标准的人的力量。”费氏在这里很是强调了伽利略行为的“不正当性”。基于此,他认为既然很多理论都是用诸如此类的方法得来的,那么就不能再强调科学的神圣性。费耶阿本德认为,他本人已经证实,那种把握科学知识特有的、表明它优越于其他知识形式之特征的尝试失败了。既然如此,他得出结论说,我们社会赋予科学的那种至高的地位,以及假设它所具有的那种不仅超越马克思主义而且超越诸如巫术和伏都教之类事物的优越性,都未被证明是合理的[2]。
我们应该看到费氏在这里对伽利略手段的“不正当性”的强调是片面的。毕竟从伽利略那个时代开始,人们就已经开始走出理性被压抑的牢笼了,理性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不可能再像亚里士多德时代那样将一个仅仅凭着不入流手段得出的错误结论保留那么长时间。科学发展到现在,我们确实确证了伽利略是对的。虽然他在普及理论的时候用到了一些可能令人不齿的手段,但是他的理论绝对不是信口胡言。费耶阿本德把那些不太好的手段的作用夸大的太厉害了,如果真的是那样,那么在那时取得胜利的就一定不是伽利略了,因为比他善于利用宣传和诡计,利用人际关系的大有人在,而这些人应该是旧势力中的,因为在这个方面伽利略作为一个新生理论的代表人,他的确是太弱小了。伽利略的理论普及的确可以借助那些生性讨厌旧思想的人,而维护与他相反观点的守旧派也是大有人在,伽利略在宣传的时候,守旧派也在宣传,而且在一个新生事物萌芽之时旧派的力量肯定是要更加强大一些的。这样,新的理论只有在理论上具有优越性,才能说服人们相信它。所谓的宣传和诡计只是一种手段。新的理论在和旧的理论博弈之时都会用到,但永远是理论上更强大的那个获胜。
“伽利略主张的成功已经到了如此的程度,以至正如像他本人所承认的那样,他可以使自己不诉诸观察结果和实验结果。”[3]这段话说明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我们看出费氏确实是对伽利略的做法存有贬义,因为在伽利略的时代,小球从斜面滑下的实验条件是不具备的.,而伽利略却把一个看似是实验所得其实是推理而来的结果当作事实告诉了人们。费耶阿本德认为这样做是不妥当的,是一种“欺骗”行为。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从中反映出的另外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那便是伽利略的确想带人们脱离纯粹的感观式的思考问题,而进入用理性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阶段。人们渴望透过现象找寻事物更深层次的原因。(在石头从塔顶落下的实验中得出的亚里士多德范式的理论是地球是不动的,这是停留在感官层面的。伽利略运用了理性的推理。这里的理性推理是建立在另外一些与之相关的人们却以为真的事实经验上的。在第二个例子里,以往人们对星体的观察是以肉眼为准,也是直接靠感官经验裁决,伽利略使用了望远镜观察并通过理论说明这种观察相较于肉眼观察的准确性。)综合两个例子来看,伽利略所要对抗的就是以前肉眼观察到具有更多直观的感性经验的事实,而他的武器是建立在理性上的事实。对地球自转和哥白尼理论的证明只能说明其理论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表现在他被发展着的社会接受了,而且的确它解决了很多的问题,而且在现在看来此理论依然是合理有效的。在这个时代地球不动的说法是完全不能被人们所接受的,因为将这一观点置于现代科学之中是会使整个体系混乱的,因为建立在地动说上的理论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也确实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选择地动说终归是因为社会发展的需要。费耶阿本德不认为一个理论取代另一个理论是因为理论上本来就有的更可以解释世界现象的优势,而把它的转换归结为一种非理性的行为的从而得出“怎么都行”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实际的科学活动中要遵守一定的原则,得出适合社会发展的理论,才更有可能被发展着的社会接受。片面地强调怎么都行,只会让能多理论成为炮灰,很多科学家的努力和汗水付诸东流。
三、科学事业需要一定程度上的“专制”
如上所述,在科学活动中需要一定的原则和规范来维持其发展的走向。费耶阿本德主张的不可通约的自由将“范式”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强调的过于严重了,将这种不可通约通俗地来说就是“你不懂我,所以你不能对我进行评价。我不懂你,所以我也不能对你进行评价。你有你的活法我有我的活法,我们互不相干。”当这种不可通约走到极端,以至自由让每个人都陶醉于自己的小世界时,我们不禁要问科学到底是为了个人的自娱自乐还是整个人类的福祉和利益?答案肯定是后者,那么既然我们要作为一个团体达成一定的目的,就需要一定的规则,而不可以是怎么都行,“怎么都行”只会导致低下的效率和方向的偏差。规则的出现或许以牺牲某些科学家的自由为代价,但是规则一旦产生只能证明那些科学理论的确是应该被淘汰的。黑格尔说过“存在的便是合理的”规则的产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是由哪个或者哪些科学家人为划定的,而是历史的潮流,时代的需要,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决定的。再者,人究竟还是一种社会的动物,需要一定的认同感,陶醉在自己世界导致的对认同感的缺乏只会造就每个人永远的死气沉沉,这种绝对地自由造就的绝对缺乏激情将会把科学带入荒原。无论科学哲学家怎样定义进步,也无论科学到底是否达到了某种意义上的进步、科学,乃至人的生活都应该是生气蓬勃的,而这种蓬勃需要一定程度上的“专制”。因为唯有“专制”能凝聚力量,没有“专制”,就没有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基松。现代西方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9.
[2]王书明。批判精神的集成──费耶阿本德哲学思想的渊源[J].大连大学学报,,(5)。
[3]查尔莫斯。科学究竟是什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49.
篇8:费耶阿本德的相对主义与科学知识社会学论文
费耶阿本德的相对主义与科学知识社会学论文
摘要:科学知识社会学与费耶阿本德哲学在历史上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科学知识社会学继承了费耶阿本德哲学的相对主义因素,并将其发展得更为彻底。科学知识社会学以相对主义认识论为基础,解释了默顿传统无法解释的许多反常现象,揭示出科学知识的相对性,揭开了科学的神秘面纱。但是,科学知识社会学无法克服相对主义的理论矛盾,而且其研究只限于经验领域,表现出局限性和浅薄性。
关键词:费耶阿本德哲学;科学知识社会学;相对主义
科学知识社会学家们一致认为库恩是他们的先驱,是库恩为他们开辟了研究道路。同属于历史主义学派的费耶阿本德,继承了库恩的许多思想尤其是把库恩的非理性主义因素和相对主义因素发展到极端。由此可见,费耶阿本德哲学与科学知识社会学在科学知识观上有许多内在一致性,其核心主要表现在相对主义认识论方面。费耶阿本德和SSK都把库恩的相对主义思想发展得更为彻底。
一、态度明朗化
费耶阿本德批判了以前所有的科学哲学对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取消了二者的划界标准。在他看来,由于科学与宗教迷信、理性与非理性都对认识起重要作用,因而两者根本无需划界。关于它们的划界标准问题,只是一个虚无飘渺的“神话”而已。他断言,科学虽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不能否认,它们的许多成果的取得利益于非科学或宗教神话。他说:“科学经常被非科学方法和非科学成果所丰富。我们的结论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离不仅是人为的,而且对于知识的进步也是有害的。如果我们想要理解自然界,控制物质环境,那么我们必须使用一切方法和思想,而不只是其中的科学。关于科学之外就无知识的论断只是另一种最方便的神话而已。此外,费氏否定了科学的客观性和真理性,最终走向了相对主义(尽管他自己并不承认自己是相对主义者)。费氏还认为不存在中性观察,认为观察不仅是渗透理论的而且完全是理论化的。所谓的“观察完全理论化”,所谓的“观察陈述不具有任何的观察核”,也就从根本上否认经验在科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这与科学知识社会学反经验主义传统具有一致性。
科学知识社会学公开承认自己的哲学认识论立场是相对主义,并极力为相对主义辩护。巴恩斯和布鲁尔认为,相对主义对于科学地理解“知识形式”并不构成威胁,相反却是这种理解本身所要求的。他们认为所信念在解释方面是平等的,提出公正和对称的原则:对所有信念产生的原因给予公正的说明;对所有信念都用同类因果关系说明。他们称自己的相对主义思想是一元论,而批判理性主义是二元论。因为理性主义者坚持把信念区分为真实的与虚假的、合理性的与不合理性的,而且“合理性的信念一定可以全部或部分地被它们是理性这一事实所解释,而不合理性的信念只需要一种因果的、社会心理的或外因的解释。”布鲁尔和巴恩斯认为,理性主义对知识和认识的科学理解才构成了真正的威胁。H“M・柯林斯则公开对相对主义赞美有加。他说:“相对主义是一令人愉快的林间空地,它距离我们通常所处的知觉大道不算太远。的确,相对主义者的林间空地有许多小径,它们通向碎石路的多数目的地。但它们并不引向某种预定的道路。林间小径呼唤探索,它有许多条道路,对于观察风景它比普通大道能提供更丰富的选择。”
二、理论彻底化
科学知识社会学相对主义虽然以库恩为出发点,但它比库恩走得更彻底更远。这一点同费耶阿本德一样:从有限度的相对主义走向了彻底的相对主义。然而,相对一与绝对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相通的。相对主义使事物和知识相对性的一面绝对化,因此相对主义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绝对主义,彻底的或绝对的相对主义是自相矛盾的。相对主义否认唯一的、绝对的客观的真理,同时也就取消了自己作为真理的资格。对于相对主义的批判由来已久,可以说自从相对卞义在古希腊诞生以来,批判一直伴随着它的成长。而且,对于相对主义所暗含的矛盾也已达成共识。
但是,以相对主义为认识论前提的科学知识社会为什么会在短短的十儿年内完全支配了科学社会学及称之为科学之社会研究的广阔交又领域?原因大致有三点:
(1)默顿传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反常现象。默顿认为,科学界应遵守四类规范: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主义。但近年来,科学界中大量殉私舞弊现象被揭露出来,人们开始对四类规范的约束力产生怀疑。科学知识社会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指出,默顿所称的四类规范只是一种乌托邦,现实中根本不存在。在默顿传统已无法解释科学界中的种种现象时,科学知识社会学给了人们一种可供选择的解释:他们放弃“规范”的观念,关注的是科学家怎样(how)谈论和从事研究,而不是为什么(why)这样做;他们立足于现实主义的态度,力图揭露科学的本来面目。科学知识社会学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研究科学知识,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因而受到人们的关注并迅速成长起来。
(2)科学知识社会学揭示了科学知识的相对性。科学史的发展越来越表明,科学知识并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以往的科学哲学家尤其是费耶阿本德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是,他们仍局限于运用哲学思维对历史上已形成的科学知识进行宏观分析。而科学知识社会学则研究正在形成中的科学,他们运用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方法直接考察科学知识的动态生产过程,力图从经验层面揭示科学知识的相对性,而且他们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如H”M・柯林斯在对TEA激光器实验的研究中发现,做实验的知识和技术是很难传播的,即一个成功的完成实验的科学家很难把实验所需的知识和技术传给另一个科学家,学习者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与成功者不断地直接接触才有可能成功完成实验。他指出,这并不是由于成功者保守秘密造成的,而是知识的天性使然。柯林斯因此得出结论:知识和技术所具有的缄默性使实验的可重复性大打折扣。
(3)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实践工作揭开了科学的神秘面纱,引发了人们的兴趣。实验室研究和科学争论研究等方法从微观层面研究科学的动态生产过程上,揭露出科学鲜为人知的一面,使科学家的日常工作暴露于我们面前,不再那么神秘。
但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相对主义仍有着明显的缺陷:
(1)有不可克服的理论矛盾。巴恩斯和布鲁尔认为,他们所坚持的相对主义建立在这样的“等值假设”之上:“所有信念,就它们可信性原因而言,都是彼此平等的”。口他们意识到,断定所有的信念都是真实的或虚假的会导致理论上的矛盾。他们的观点是:“所有信念的影响,无一例外都需要经验研究,并且必须通过找出其可信性特有的、特殊的原因来加以说明。这意味着,无论社会学家把一种信念评价为真实的或合理性的,还是评价为虚假的或不合理性的,他必须找出其可信性的原因。”可是这种观点也有难以克服的问题,即可信性的原因,这样就导致寻找“可信性的原因”的无穷后退。
(2)只研究相对主义在经验层面的运用,而很少涉及理论层面。H“M柯林斯就把他的思想称为“相对主义的经验纲领”。他承认知觉的统一性存在,但不研究知觉的统一性的理论依据,而是探讨在实践中如何达到知觉的统一。
科学知识社会学主要是从个案分析人手,但不关心个案的认识论地位,只研究科学知识制造过程中偶然的决定因素。而且,他们所选取的个案都是关于“科学事实”的,很少涉及“科学理论”。如拉图尔对“促甲状腺释放因子(激素)”的研究方式,一方面,与其反对经验主义的态度相悖,因为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许多代表人物明确表示反对经验主义。
另一方面,表现出其理论的局限性和浅薄性,因为科学不仅是经验的,而且也是理性的;科学不仅包括实验和观察,还包含理论,而且“观察渗透理论”,理论比经验更具基础地位。费耶阿本德也认为,理论的观察根基已经不符存在。换言之,在逻辑经验主义那里作为理论之意义源泉的观察在费氏这里已失去其昔口的重要地位。科学理论的意义的源泉从何处去寻找?这就只能诉诸于人类生活本身的参与活动,即把科学看作是一种参与的活动。所谓“参与”,“就是把科学当作一种流动的、可变的、受人类生活实践制约的东西。”科学知识社会学发展了相对主义,提出了一种崭新的科学观,并在实践层面做出很多研究成果。他们否定自然界的统一性和科学知识的客观性,认为自然界对科学知识不起作用、科学知识是科学家磋商的结果。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相对主义科学观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产生了严重冲击,如否定实验的可重复性实际上就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基本观点。因此,必须认真研究分析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及其实践工作。这不但有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科学观,更有助于我们制定合理的科技政策,完善科学教育体制。
三、两者的差异性
费耶阿本德思想虽然与SSK都以相对主义认识论为基础,有许多内在的一致性,但二者之间也存在着差异。至少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局内人与局外人两种角色的不同。费耶阿本德被西方众多学者称为科学家式的哲学家,其科学哲学在很大程度上倾向于拉卡托斯所谓的“内史范畴”作为科学哲学界的最大异端。费氏以现代科学哲学的终结者自居,可以说他是后现代科学知识观的局内人。而拉图尔和诺尔塞蒂纳接受过人类学的专业训练,他们遵循着哲学的实践转向,以人类学的最新成果参与对科学社会学研究工程,更多地像局外人看科学,是科学知识观中典型的局外人角色。
其二是解释学与修辞学两种转向的不同。解释学转向是后现代主义在科学哲学领域中的诞生标志。修辞学转向是对解释学转向的发展。费耶阿本德进一步推进了库恩科学知识观的后现代解释学转向,而拉图尔和诺尔塞蒂纳的思想则体现了后现代科学知识观的修辞学转向。实验室研究纲领强调进人科学的内容和深人科学协商的微观层面,充分运用科学文本与话语分析方法,显示出强烈的修辞学研究倾向。
其三是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差别。费氏和第二代SSK分属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两种进路。具体而言,前者主要使用哲学的抽象方法来对科学史进行研究,大体上是理论的历史的进路;而拉图尔则从现实中就地取材,采取了实践化的路径。诺尔塞蒂纳是实践转向的倡导者,发展了后现代科学元堪的实践进路。
其四是宏观和微观两种研究方法和视角。从视角主义的观点看,后现代科学知识观可以区分出两个研究框架―宏观和微观。科学哲学的专业框架总体上是宏观式的研究视角,历史主义科学哲学以历史语境论与社会心理主义为主旨,使科学哲学与科学史个案研究紧密相连,更强调科学史的整体有机性,是一种典型的宏观科学知识观。而SSK则深人科学家研究的实验室进行分析考察,使用微观和发生学的方法,着重研究科学家之间的相互作用怎样形成科学信念,所以又叫做微观一倾向发生学方法。当然,SSK传统的研究方法也使用宏观的研究方法,着重研究科学知识和社会环境条件以及社会结构有什么关系。
费耶阿本德通过对理性主义、科学沙文主义、一致性等的批判,强调一了文化的多样性,限制了理性作用的范域,消解了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凸现了不同传统的作用,这些都体现了他的后现代科学哲学和相对主义立场。与其说他在发展传统的科学哲学,不如说他以一种独特的方式终结传统的科学哲学,开创了一种科学与人文并重的后现代科学哲学的“新统”。SSK以相对主义认识论为基础,从社会学角度出发研究科学知识,提出了耳目一新的解释,解释了默顿传统无法解释的许多反常现象,揭开了科学的神秘面纱。费耶阿本德与科学知识社会学都以相对主义识论为基础,(包括知识相对主义、观察相对主义、方法论相对主义。)他们的相对主义走向了绝对化、彻底化,固然存在着许多悖论矛盾,但他们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领域、新视角。为维护科学的良吐发展,他们以无畏的坦白直率表现着真性真情,所以直到今天,他们的科学观对于科学史、科学哲学及科学社会学都具有深刻意义。
篇9:探讨可能世界的方式--保尔・费耶阿本德与卡尔・波普之比较
探讨可能世界的方式--保尔・费耶阿本德与卡尔・波普之比较
早在20世纪70年代,因看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编的西方科学哲学资料,才第一次接触到保尔・费耶阿本德的哲学.他的”怎么办都行"的.主张与我已有的观念大异其趣,因此留下印象极为深刻.说到这里,还要感谢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孙慕天教授,感谢他把这本资料送给了我,使我在国内能较早地接触西方科学哲学的新进展.
作 者:李春泰 作者单位:嘉应大学,政治法律系,广东,梅州,514015 刊 名:自然辩证法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年,卷(期): 20(12) 分类号:B1 关键词:篇10: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创新的制约因素-纯科学资本与制度化科学资本的关系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创新的制约因素-纯科学资本与制度化科学资本的关系研究
在哲学社会科学场域中,纯科学资本与制度化科学资本是两种性质对立的`科学资本.由于制度化科学资本在科学场域中处于有利位置,因而制约了科学场域的自主性.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知识权力化和权力知识化现象,都是由于纯科学资本向制度化科学资本转化而造成的.科学技术专制降低了哲学社会科学在人类实践中的地位.
作 者:宫留记 GONG Liu-ji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马列部,河南开封,475001 刊 名: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9 15(6) 分类号:C03 关键词:行动者 哲学社会科学场域 纯科学资本 制度化科学资本★ 科学价值论文范文
【西方科学哲学的研究与思想创新--读《科学、批判与自由-费耶阿本德有限(整理10篇)】相关文章:
科学书籍的读后感2022-05-06
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论文2022-09-28
小议科学教师的转变2023-01-27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网络教学系统论文2022-07-29
浅谈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双语教学探讨教育论文2022-09-18
探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电工教学教育论文2023-07-06
大话?虚无?存在的意义--从孙悟空到至尊宝的流变2022-05-06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英语教学论文2022-04-30
美丽的康巴什范文2022-09-13
初中化学新课程与科学研究论文2023-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