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创新思考论文(整理14篇)由网友“带鱼屏天使”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创新思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1:高职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创新思考论文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创新思考论文
摘要: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创新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即在现有的客观环境下转变教育者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从矫正学生的行为偏差到引导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转变,关注对象从少数问题学生到所有学生的转变,授课方式从满堂灌教学向体验式教学转变,从课堂主渠道唯一途径向第一课堂理论传授、实践教学团体辅导和依托协会开展心理活动三个课堂相互结合、相互补充转变。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积极心理学倡导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更要发现学生自身的正能量,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对环境的控制感。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现状
目前,辽宁各高校开设心理健康课从16学时到32学时不等,以合班大课教学为主。高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欠缺,绝大多数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一些体验式活动由于时间有限,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开展,大部分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没有得到挖掘和提升。
2.问题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分关注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即使对少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也不适合。学生有对号入座的可能,特别关注自己的消极行为,忽视自己的优势,夸大自己的症状,背负沉重的心理压力。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忌讳。
二、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
1.整合教学内容
针对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将心理健康内容与积极心理学内容有机融合,分为4个模块、12个子项目。
(1)模块一:积极的人际关系。积极心理学关于积极人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为高职院校实施积极人际关系的教育提供了范式,可细分为4个子项目。项目1:人际交往原则和技巧;项目2: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项目3:网络中的交往;项目4:异性交往。
(2)模块二:积极自我。
自我评价、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的核心。积极心理学关于积极自我的理论为提升学生积极的自我形象提供了依据和可实践的模式,可细分为4个子项目。项目1:接纳自我;项目2:增强自信;项目3:感悟幸福;项目4:生命的意义。
(3)模块三:积极情绪。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关于情绪能力的学习必不可少,可将积极心理学关于积极情绪的理念教给学生,对培养其识别、转化、调整情绪能力十分重要,可细分为2个子项目。项目1:积极情绪;项目2:乐观和希望。
(4)模块四:积极应对。
积极应对既是一种理论倡导,也是一种训练。培养学生积极应对的.心理品质既是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更是工作能力的积累与形成所不可缺少的,可细分为2个子项目。项目1:意志的力量;项目2:感恩磨难——逆风飞扬。
2.优化教学设计
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体验、领悟成长的幸福。四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可分为12个子项目,其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是一致的。通过暖身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即贴近的,不受学生人数、空间限制的体验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分享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感悟,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师通过案例教学、心理情景剧等手段传授心理学知识,引领学生提升;再次创设教学情境,运用所学知识,学以致用,促进学生成长。
3.开展以团体辅导为主要形式的实践教学
根据教学计划撰写团体活动讲义,团体活动由任课教师和辅导员担任团体辅导师。团体活动的内容根据教学主题设计,一方面培养学生在团体中成长,另一方面为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服务。
4.依托心理协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社团是笔者学院人数最多的社团,定期开展活动,例如,“525心理健康月”活动、心理沙龙、心理剧大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拓宽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
5.创新考核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心理健康课的成绩评定应坚持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课堂考核与课外考核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结合。
参考文献:
[1]林晓桂.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
[2]戴吉,戴嘉佳.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的构建[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
[3]吴佩杰,宋凤宁.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3).
[4]钟晓虹.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心理健康课程的构建[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篇2:高职学生管理模式创新思考论文
高职学生管理模式创新思考论文
一、高职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新与实践兼具,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的载体,其目标是同样的。由于扩招,导致学生人数逐年攀升,且学生的个性化较强,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的需求。高职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各高职院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这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进步。以往的高职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向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管理模式的创新有助于满足学生现阶段的需求,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有利于培养创新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学生管理工作更好开展所需。高职教育的目标在发生改变,需培养技能型人才。现阶段的学生面临来自各种环境的压力与选择,在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更好的开展,不仅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从而使学生向综合性人才方向发展。
二、高职学生管理模式现状及原因分析
1.高职教育定位模糊。
高职教育理念定位模糊,未能根据地方城市实际发展需要,设置专业与课程,在教育理念中仍以理论应试教育为主,缺乏与实践的结合,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达到综合型技能人才的目标。造成教育定位模糊的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中的大部分教师、领导主要接受的是学科型的教育,注重学科的发展,而忽视学生的创造性培养,未充分认识到高职院校自身的特殊,应以技能型人才为主。
2.高职学生思想教育滞后。
高职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个体化差异较大。在高考中大多数人成绩不理想,缺少老师的关注,大部分人心里素质差。除此之外,高职学生自我要求不严格,自律意识差、缺乏责任感;因文化基础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力易分散,兴趣容易转移。随着现代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再加上快速传播的网络信息,使学生处于不健康的心理状态。目前的学生管理模式中,对于学生思想的教育存在滞后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将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照搬管理方法,并未根据此阶段学生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学生管理流于形式。
目前高职院校的管理主要是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学生的管理工作主要由系负责,有的学校称为学院。部分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仅停留在表面,并未落到实处,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学工人员忙于日常工作事务,无法分出精力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生活情况等方面,这导致学生管理工作未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辅导员各自为政的现象存在,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日常管理缺乏指导性等,使辅导员工作缺乏科学性。导致教育与管理之间脱节,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高职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的对策
1.明确教育目标,转变学生管理理念。
高职院校领导与教师应明确高职教育目标,培养适合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在课程设置中,要注重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此外,当前的教育扩招形势,及高职学生的个性化差距较大。校方应在坚持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应对就业压力,根据现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学校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既有学生管理方式的`缺点,认识到学校在学生教育中承担的重任。在管理模式上,可借鉴普通高校的管理经验,针对高职院校的目标、学生特点,改变学生管理理念,因材施教,探索符合自身情况的管理方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2.完善学生管理制度。
做好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完善的制度体系。制度是保障工作得以执行的基础。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制度不仅对学校的发展,还是学生个体都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在发展变化,对高职学校的学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教育并不是一成不变,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改变自身的不足之处。学生管理制度,需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是一项负责而系统的工作,不仅要履行学校的监督权,而且要维护学生的权益。建立与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可以增强学生对于学校的归属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业。制度是固定的条款,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才能保障管理制度更好的实施。
3.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
作为学生管理的执行者,需要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工作。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使管理队伍稳定。稳定队伍是前提条件,高职院校在此方面可采用多种方式留住人才,如:政策、福利待遇等方面,对管理队伍进行保障。第二,提升管理队伍能力。校方可通过培训的方式统一教育管理理念,对于有需要的教管理人员提供进修机会,完善知识结构,提升创新意识。从而全面提升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第三,优化队伍结构。管理队伍所擅长的方向并不相同,校方可根据管理队伍的学历、擅长方向、年龄等方面进行合理规划,优化队伍的结构。第四,加强管理队伍的科学管理。管理队伍在学生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选拔、培训、考核等方面,要建立良性循环的管理机制。
4.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大部分高职院校中,学生的管理主要以学生工作处领导为主,由辅导员协助。这会导致学生处于被管理状态,在管理中,会经常出现学生对立的现象,管理制度不能实施到位。针对这种情况,高职管理人员应改变管理模式,引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不仅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在这种角色互换中,能使他们较好的服从管理,并能从自我做起,影响周围的同学。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自身能力也得到提升。
5.积极开展校园活动。
校园文化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文化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反应大学精神的一类群体文化。校园文化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以期影响学生,可通过以下方式:第一,结合重要的政治事件、纪念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个人目标与国家联系起来。第二,激励学生社团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社团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能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综合素质。此外,学校应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加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活动。
四、结语
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教师是管理工作的实施者,学生是主体。高职院校在培养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方面承担重要责任,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学生的需求。本文主要从高职教育定位模糊、高职学生思想教育滞后、学生管理流于形式三个方面分析了高职学生管理的现状,探索适合现阶段的学生管理模式,在既有模式上进行创新。以期为高职学生管理提供借鉴。
篇3:高职创新教学模式工业设计论文
高职创新教学模式工业设计论文
一、传统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传统教学方法无法照顾到各水平层次学生,课程吸引力不够。课程作业为统一作业,无法区分各个能力学生层次能力,更无从针对学生学习特点和自身能力对其引导与指导,达不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整体而言,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社会对复合型、应用性产品设计人才需要。
二、创新模式下高职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一)采用情景教学,以实物模型为研究对象,提高造型分析能力
1.教学过程实施方面
根据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引入“体验式”教学模式,采取“体验式研究性案例教学法”,以产品实物模型作为建模对象,培养学生的造型分析能力,让学生养成细微观察习惯。“情景体验式教学”采用科学的“多重感官学习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价值,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指导思想,构建教师与学生交互式的教学关系。开展案例式,专题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根据学生实际能力挑选合适的实物模型进行研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学按照“尺寸定位—绘制三视图曲线—建立曲面 / 建立实体—细节完善”这样的一个良好的建模思路,以课程学习为载体,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用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学会在设计过程中使用好设计软件,让它能够自然地融入设计生活中。在软件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造型分析能力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不会由于软件更新或学习其他相关软件而无所适从。
2.教学方法方面
采用基于构建主义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案例是实实在在的产品模型,并不是虚拟的网络教程案例,更具亲和力;通过在体验、分析实物模型过程中,通过具体的例子,学生很容易就能掌握软件的造型方法及造型命令,并且会发现很多问题,无形中构建了学习情景,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去探讨解决的方法,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教学考核方面
加强对学生建模水平的考核。这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要尊重学生个体学习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指导,对不同类型产品模型建模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体验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更深刻理解产品构造,更清晰产品建模思路,提升后期专题设计水平。
(二)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课程体系的核心,围绕高职工业设计职业岗位的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设置课程体系,加强课程之间无缝衔接,课程内容环环相扣,创建一个更为合理、有效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效果。加强传统手绘表达、机械制图、产品结构知识等在该课程的应用。就课程属性而言,高职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课程是产品造型设计专业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以建模分析方法指导设计实践,才会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就课程学习内容而言,高职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课程在整个产品设计程序中起到“穿针引线”作用,联系各门专业课程的“桥梁”作用,该课程教学内容涉及产品结构、产品形态、色彩、质感、产品加工工艺等知识,该课程不仅仅是软件的教学,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注重造型分析能力,注重建模整体思路的培养,加强课程之间无缝衔接,课程内容环环相扣,创建一个更为合理、有效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效果;加强传统手绘表达、机械制图、产品结构知识等在该课程的应用。
(三)建立教学资源库
1.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要建立数字化教学图文库,为教学工作提供基础素材。教师要广泛收集优秀的设计实例,把多年教学的成果整理归类,并将学生的优秀作品不断补充到图文库中,使之成为师生共建、共享、不断更新的动态教学资源,成为师生教学的动力和教学成果的见证。课程网络资源,包括建模模型、产品实物模型、自编案例教材、动态展示视频等。
2.实物模型库
实物模型用于产品体验、产品形态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可选合适的产品进行研究分析、建模、渲染;利用产品精确测量工具,如游标卡尺、丁字尺、卷尺等,用于测量产品尺寸,培养尺寸感、比例感。可通过学校初期购买一部分产品,也可收集学生不用或者淘汰的产品,并且定期更新实物库,定期更新完善自编教材案例。学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在后续的专题设计课程群中延续应用,学生在设计中处理建模问题游刃有余,设计作品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设计竞赛大奖,并将在设计实践过程中积累的问题点反馈到该课程中,为课程改革增添持续的“有源活水”,形成良性循环。经教学实践证明,通过改革后的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课程创新教学模式促进了课程改革,教学效果收效非常好,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4:高职财务会计教学模式创新探讨论文
高职院校承担着向社会企业输送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重担,在财务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培养有会计核算能力、实际操作技能、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人才。随着社会就业竞争形势的严峻也就业压力的增大,企业对财务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不断要求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具备吃苦耐劳的职业素养,还要具备灵活多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希望招聘的人才是综合应用型人才。因此在高职财务会计教学中,就要改变传统落后教学模式,积极寻求教学创新和实施,培养更多符合社会要求的专业人才。
一、高职财务会计专业教学现状
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会围绕重点理论知识反复讲解,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财务会计理论知识学生产生厌倦和反感,既浪费教学时间又使得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同时教师忽略了学生之间的正常交流和沟通,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也不清楚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一些都在盲目跟风中进行着,对学生会计专业能力培养很不利。
二、高职财务会计教学模式创新
(一)教学内容创新
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之前,应该对会计行业发展情况进行充分调研和了解,掌握会计专业发展动态,明确在工作中需要用到的会计专业知识,然后根据教材基础,调整教学内容,并在教学活动中增加社会实例,让学生对会计行业有更加直观和形象地认识。
(二)课程体系创新
在财务会计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关注必要的理论知识学习,同时还要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岗位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等内容纳入到课程体系中,让学生对当前企业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的出纳、工资核算、往来账务结算、财务成果核算、稽核、内部审计、财务分析管理、税务会计、档案管理、资产和宿舍那以及财产物资核算等工作有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知。
(三)实践活动创新
当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后,教师应该结合理论知识,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以保证学生在校内学到知识与社会工作要求保持一致性,同时也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锻炼,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专业训练,增强自身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和水平。学校和教师应该为学生积极组织适合学生能力要求的社会实习活动,为他们提供更多锻炼机会,也可以鼓励学生自行寻找实习单位,提高自身社会交际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高职财务会计教学创新模式实施
(一)学习与实习双管齐下的仿真工作岗位
在财务会计教学创新模式实施中,应该设置学习和实习的双重工作岗位,为学生提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的机会,培养他们在实践中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理论知识之后教师可以根据社会中某一案例为蓝本,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体验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和使命,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操守。
(二)加强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
培养与提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校教学条件和学生能力培养需求,借助模拟会计软件,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软件,独立进行财务会计工作训练,教师对其训练过程要给予及时指导和点拨,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会计人员所做工作。同时校方要积极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会计师来校为学生开设演讲活动,让学生掌握更多实践操作技巧,学生可以借助这个机会提出令自己困惑的实践问题,提高每一位学生专业素质。
(三)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校方要想综合提高财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应该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利用寒暑假和周末时间,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实践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经验地积累、财务会计工作能力的提升。校方借助企业实习机会,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企业通过与校方合作,可以培养企业需求的人才类型,为企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人才条件,对于学生来说,经过学校的理论学习和企业的实践学习能够有效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素养,对今后参加工作具有很明显的积极意义和促进作用。
四、小结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对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要求也逐渐严格,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要立足社会经济发展,教学脚步要跟上时代发展地变化,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和缺陷,除上述文中总结的创新之法和实施之道,教师还应该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和学生自身能力发展,制定适合学生成长的改革方案,以提升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作者:尹丽娟 单位: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吴湘.高职财务会计教学模式创新与实施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06:134-135.
[2]易琴琴,李梦芸.浅析高职财务会计教学模式创新及实施[J].知识经济,2016,19:149-150.
[3]唐梦,林政.对高职院校《财务会计》学做一体教学模式的思考[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02:79-82.
篇5:高职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1.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对策
1.1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高职院校应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序开展。首先,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如心理咨询室、心理活动中心等,引进先进的设备,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心理专业图书和资料,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奠定物质基础。其次,加大师资队伍建设,保证心理咨询室的成员均持有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资格证书,使其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带头人。再次,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开通心理健康教育网页、栏目和,及时开导和疏解学生的消极情绪,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同时,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应当与时俱进,运用QQ、微信等社交聊天软件,将心理知识直接分享给学生,使学生乐于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并为学生提供隐秘、方便的心理咨询服务。
1.2运用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满足学生不同的教育需求,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成效。首先,运用团体心理辅导与个别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兼顾学生心理问题的特殊性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团体心理辅导要面向一群有类似问题的学生群体,对这群学生进行心理矫正或治疗,帮助这群学生认识到心理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路径。个别心理辅导面向某类特殊问题的个别学生,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者投入更多的精力深入了解和分析个别学生的问题,得到个别学生的信任,使个别学生自愿接受心理辅导。其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心理健康教育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知识讲座、活动竞赛、网页专栏等多种途径,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障碍的调节能力。自我教育要求学校为学生提供寻求帮助的途径,如开通心理、设置心理专栏留言板等,使学生能够在主动寻求帮助时获取及时的心理指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再次,运用课程学习与学科渗透相结合的方式,使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高职院校应保证一学期36课时的心理健康课程学习,为学生讲授心理知识和自我认识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乐观面对学生和生活中的挑战,同时,还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对学科专任教师进行心理知识培训,使心理健康教育长时间有效开展。
1.3建立心理健康预防机制
高职院校应当针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建立三级预防机制,从多个层面出发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干预,以此降低学生心理性危机事件的发生频率。心理健康三级预防机制的构成与实施如下:第一级由学校心理教研室和心理咨询室掌控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局。心理教研室负责统筹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安排,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相关内容。心理咨询室的专业心理辅导教师负责开展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二级由辅导员细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到学生内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加强自身的心理知识建设,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避免突发性危机事件的发生;第三级由学生会下设的心理协会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每个班级要选取一名心理委员,心理委员要接受心理协会的统一管理和培训,使心理委员掌握一定的心理专业知识,能够及时发现和疏导本班同学的心理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告知辅导员或心理咨询教师,有效防止意外发生。
2.结论
总而言之,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着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甚至还会对校园安全和社会安定带来巨大隐患。为此,高职院校必须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认真分析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特点,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进一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切实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同时,高职院校还要建立心理健康预防机制,有效避免学生心理性危机事件的发生,不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篇6:钢琴教学创新模式思考论文
摘要:
钢琴教学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成为大部分学生学习艺术的首要选择。我国现有的传统钢琴教学模式开始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因此为了促进钢琴教育事业在我国更好的发展,需要对我国钢琴教学模式进行构建与思考。本文通过概述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重要意义,以及对创新模式的思考,总结出构建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以供相关人士参考,希望能引起重视。
关键词:
篇7:钢琴教学创新模式思考论文
我国传统的钢琴教育模式是老师按照准备好的钢琴谱进行演奏,学生按照老师弹奏的指法与节奏进行模仿,待特定的钢琴谱弹奏熟练后,学生通过申请等级考试获取专业证书。由此可见,传统的钢琴教育只是“你学我模仿”的过程,并没有真正意识到钢琴教学是创造思维式教学。钢琴教学的真正含义不在于按照琴谱能够熟练弹奏,而在于通过自身对钢琴曲的解读来赋予相应的感情,并通过演奏的形式将感情传达出去,这才是音乐教育的本质所在。[1]因此我国的钢琴教学模式必须经过缜密思考进行创新,使钢琴教学发挥其育人的真正作用。
一、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重要意义
艺术教育不同于基础义务教育,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没有固定的答案与解析。演奏者依照钢琴谱演奏之前,应该对钢琴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演奏者通过品读旋律和节奏,思考出钢琴曲本身想要表达的感情,产生出传达给大众这种感情的欲望。因此构建钢琴教学创新模式,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够发挥创造性思维,从自己的角度解读钢琴曲,并赋予每一首钢琴曲不同含义与感情。
二、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思考
教学模式一般定义为,在一定教学思想或者教学的理论引导下形成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而钢琴教学创新模式应该打破其固定常规,将学生的想法与思维作为主体。首先应培养学生基本的艺术文化修养,加强创新思维的理念;而后应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和艺术行为与心理等学科打造创新型的思维素质;还有通过阅读琴谱来让学生有意识地品读并大胆说出其理解的真正情感,等等。[2]此类创新型的教学模式,保留了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作为引导者带领学生学习的精华,又强调了学生的主观感受,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理念挖掘学生的潜能。
三、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与素质
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与素质的首要基础,是学生对于钢琴曲和钢琴的了解是熟烂于心的,对钢琴曲目的弹奏是信手拈来的;此后学生可以通过对日常生活经历的理解和日益渊博的艺术理论,来领会音乐中的感情;接下来学生需要回归本初,在钢琴曲中领会情感,在演奏中展现独一无二的创新。[3]因此培养创新型思维与素质,需要长时间的文化积淀,才能构想出属于自己的创新演绎。
四、构建引导型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短时间让学生学会弹奏大量经典曲目,并将经典曲目一代代保留下来,但是学生的钢琴学习缺少了自身的符号,没有跟进现如今多元化的时代潮流。钢琴教学应该是在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经典曲目,并掌握弹奏技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去领会钢琴曲内含的丰富情感,通过演奏表达自己的感情。
五、加设探究性的音乐设计模式
在钢琴教学创新模式中增加探究性的音乐设计,指的是老师在确定学生对钢琴曲目、旋律等非常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首先在构想音乐作品之前,学生应该思考作品的创作目的,以及通过作品想表达哪种感情;然后学生可以参考体会相似的经典曲目了解学习;最后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修改与完善,有机会可以召开小型课堂将学生作品拿给大家品味。[4]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学习了解很多钢琴曲的结构和表达感情的方式,更可以通过创作找到属于自己的钢琴演奏领域。六、结语构建钢琴教学创新型模式的根本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老师在课堂中要注重学生独特的发散性想法,引导并共同寻找不同钢琴曲目的表达方法。在我国的钢琴教学中,创新模式虽然受到关注但是并没有真正被推广开来。因此目前的钢琴教学领域应该将引导式教学推上日程,经过努力打造钢琴教学创新模式,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从中受益,并找到属于自己的钢琴天堂。
参考文献:
[1]詹艺虹,吴晓娜.促进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钢琴教学模式调查与分析[J].艺术研究,,(2):02-03.
[2]黎庶尧.钢琴教育与学生情感发展的逻辑关系研究[J].小学科学,,(2):09-10.
[3]胡玉芝.分层次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院校钢琴教学中的实施[J].艺术教育,2011,(1):12-13.
[4]王知音.试论钢琴教学中综合能力的培养与训练[N].云南经济日报,2011-5-9.
篇8:浅析高职会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思考论文
3.1专业课程设计贯彻培养创新能力的理念
会计专业的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约束性,专业岗位的设置、会计处理的方法等在会计法规和制度中有明确列示,学生在既定范围内要有所创新,对能力要求非常高,因此专业课程如何在设计的过程中贯彻培养创新能力的理念,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应当针对不同的学生不拘一格;再次,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可以对同一门课程,如企业经济业务核算,选择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对同一学习情境设计不同的项目,对不同的项目按实际工作流程以提问或划分阶段性任务目标的方式来实现问题及阶段任务中涵盖教学内容,由学生分组自主完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发挥引导作用,教师应当把握“度”,这个“度”应当依据教学经验来判断,学生能够自主完成的知识点都要让学生自主完成,绝不让他们产生应付或依赖的思想。
3.2校企深度合作为培养创新能力提供载体
学校应当根据专业特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利用政府的支持、企业的要求、已毕业学生和教师的社会关系等资源,在当地或周边地区选择合适的企业为专业人才培养建立真实的、长期合作的实践基地。要真正实现深度的校企合作,企业与学校双方的市场需求非常重要,一方面,企业对专业人才有培养与录用的意愿,并具备提供实践环境的条件;另一方面,学校能够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和人才供应。在这个过程中,前者处于关键地位。由于会计专业的特点是每个用人单位对会计的用人数量很少,对会计人才的社会实践经验要求非常高,企业中的会计岗位设置有限,会计工作内容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等,利用某几个单位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大规模实践培训不具有可行性。因此,学校在选择校企合作单位时,应当选择记账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会计服务与培训机构,才能实现大批量的会计专业学生同时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中进行课程实践。
3.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培养创新能力提供条件
教师应当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贯彻到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人的发展,而不能局限于单一的知识的传授。一方面,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师风,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与文化素质;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品德的培养、情操的陶冶,在会计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在讲述教学项目分组实施的过程中,包括课程体系的设计、教学目标的实施、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成果的考评都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材施教,在分组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学生才能在完成学业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与创新。
3.4资源有力保障为培养创新能力提供基础
资源的保障有软硬件两个方面,软件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能力。每年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经济法律尤其是税法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教师对新政策、新制度要深入研究,不断拓展知识面,在专业理论研究上有所造诣;其次,教师应当提高教材编写与研究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在研究与设计过程中始终重视与落实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硬件是指真实会计实训基地的建立,学校如何建立完全真实地实训环境,一是将实践课程与实训在深度合作的企业中实施,如果学生人数较多,可以分批轮换进行;二是建立完全真实的财务部门处理流程实训实验室,实验室的建立可以模仿一家或几家典型的工业企业财务部门,实训资料的来源可以从合作企业获得。
篇9:浅析高职会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思考论文
论文摘要:结合我院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提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当注重教学设计、校企深度合作、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提供资源保障四个方面的工作。
论文关键词:创新人才;高职;资源
1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加强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这种教育理念的转变与实施结构必须通过重新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来实现。我院会计专业从开始实行“2+1”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利用前两年的时间在校集中学习会计基本理论,理论课主要包括实用英语、经济数学、军事理论等共17门公共基础课,其他均是会计专业或跨专业课程,共1624个学时;实践课共45.5周,其中32.5周毕业综合实践在实习单位完成,论文设计在校完成。现在,级会计专业学生已经顺利毕业,我专业在该人才培养模式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一些不足,笔者结合社会调查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2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足分析
2.1专业课程没有突显创新能力
当前,会计专业已经进行了大幅度的教学改革,核心专业课程都进行了整合和重组,教学大纲重新按照岗位设计了教学情境,学生对会计工作岗位有了直接的感知。会计专业的理论课程如会计基础、企业经济业务核算等都配套有1~3周实践课程,这些课程的实践都是结合理论课程内容设置,一般在教室或实训中心完成。这样的课程安排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学生在理论讲解和课程实践过程中,对会计工作的每个环节如何操作,主要还是由教师指导完成,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形成一种主体惰性,有问题总是依赖于教师或其他已完成任务的学生,这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普遍的锻炼和提高。学生毕业以后,面对千变万化的岗位工作,无法迅速应对,并且无法体现会计的管理职能。
2.2校企合作没有深度合作
高职院校的目标就是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学生要求能够在毕业以后直接上岗操作,并且利用所学的最新专业知识对企业中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和创新,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该与企业一线接触,真实地进行岗位锻炼。所以,校企实现深度合作对高职毕业生尤其重要。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只有在真实岗位实践过程中把握当前行业会计处理的特点,对单位的财务制度了解和熟悉,才能提出企业管理制度的改进意见,尤其是对会计核算方法、内部控制等的创新意见和做法。但是当前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浅层合作,包括行业专家来校的讲座、学生去企业短期的认识实习、教师为企业财务人员进行培训等。会计专业的特点是学生在企业中必须要经过三个月至两三年的锻炼,才能对企业的生产步骤、工艺流程、管理要求熟悉和精通,校企如果没有实现深度合作,停留在参观、讲解等层次,无法达到这种要求,学生也不可能发现企业中的深层次问题,更无法提出解决的方案。
2.3学生综合素质没有得到全面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基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包括学生的科学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学生个性的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文化修养的培养等。高职教育注重技术培养,往往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校生在这些方面能力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大学生社团和院系举办的各种活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一般表现为班干部工作能力的提高、性格的外向发展、与同班同学之间关系的和谐等,但是在主要的教学过程中没有明显的体现,没有形成明确的培养体系,所以,综合素质的提高仅限于小部分有机会、乐于参加团体活动的学生,而大部分的学生游离于活动之外。学生在校期间这些能力得不到提高,会阻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为创新能力是基于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尖端能力。 2.4创新资源没有得到有力保障
要在专业教学模式中贯彻和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有力的资源保障体系与之相匹配。一方面,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全面提高,目前我院会计专业的教师绝大多数已经取得“双师”资格,但是教师的创新教育理念没有全面化,教师与企业的合作不够紧密,教师的企业一线工作经验不够广泛和深入;另一方面,创新能力的提高应当在实践的过程中实现,大部分高职会计专业已经配备了相关的电子财务软件实训室、手工记账模拟实验室等,但是这些软硬件资源的利用主要还是进行模拟和仿真训练,而企业全真的财务部门处理流程实训实验室很少配备。
篇10:高职院校慕课教学模式论文
摘要:“慕课”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大学教学改革的新浪潮,冲击着我国大学的传统教学理念。“慕课”超大规模、即时在线、全球开放、交互与分享等特征给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冲击。高职院校要树立现代教学理念,有效利用慕课技术,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慕课;教学模式
“慕课”(MOOC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s)一词于20正式提出,兴起,其建设与运营主体主要集中在世界知名大学及其与大学合作的教育公司,如麻省理工学院与哈佛大学联手创建的edX平台、斯坦福大学的巴斯蒂安特隆(SebastianThrun)教授创建的在线教育公司Udacity、达芙妮科勒(DaphneKoller)与吴恩达(AndrewNg)教授创办的Coursera平台等。我国部分知名高校也纷纷加盟国际慕课平台,推出优秀课程并着力打造本国慕课平台,如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上海交大的“好大学在线”、北京大学与阿里巴巴联合推出的“华文慕课”、网易与高教社携手推出的“中国大学MOOC”等。
一、“慕课”的特征与类型
“慕课”具有“超大规模、即时在线、全球开放、交互与分享”等超越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的注册用户。“慕课”的技术特征就是通过在线的方式完成课程的学习,它是促进教学方式进步的资源和手段。“慕课”使学生通过相关在线选项可以清楚地获悉已学内容、活动统计、讨论等信息,让学习课程变得触手可及。更多可视化的图片、视频、动画、特效、网页等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的教学资源融入了课堂,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给学习者带来全方位的学习体验。在内容设计上,“慕课”的知识讲解通常为10分钟左右的短视频,知识点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其间穿插小测验,更符合最佳注意力和记忆规律。“慕课”在教育界引起了巨大反响,许多专家认为慕课是“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慕课”是一种课程形式,它是以一节节的课,或者以一部分完整的教学内容为最小单位的教学资源。“慕课”在发展初期采用以课程内容为中心,通过教师的讲解,辅以一定的练习测试来帮助学习者达到学习目标。名校提供的xMOOCs构成了全球开放课程的基石,受其概念的启发,此后出现了多种类型的慕课。如美国一些大学兴起的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MOOR(大众开放在线研究课)、DOCC(分布式开放协作课)等。在国内,“上海高校共享课”所采取的区域化“慕课”模式也是一种适应本土环境的代表性尝试,它们都是“慕课”多元化发展的尝试。以SPOC为例,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最早提出和使用的。Small和Private分别对应于“慕课”中的Massive和Open。Small是指学生规模的小,大约在几十人到几百人。Private是对学生的准入条件设置限制,达到要求才能进入SPOC课程。如罗尔夫霍夫曼所说,针对xMOOCs的缺点,它选择更有目标性和学习准备的学生,追求更好的学习体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这就使在线课程不会降格为知名大学的品牌装饰物,而是实质性地改善实体大学内的课堂教学。
二、慕课运用于高职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慕课应成为大学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只是所谓优质教育资源或IT技术的展示。4月13日,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3号),明确提出“鼓励高校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通过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应用在线开放课程,不断创新校内、校际课程共享与应用模式”,同时“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鼓励高校开展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的学分认定、学分转换和学习过程认定”。国家层面的政策一出台,为我们探索高校新的慕课教学模式提供了动力。
(一)“慕课”有利于高职学生的理论课程学习。高职高专类学生的理论基础相对薄弱,部分学生较难在课堂上紧跟老师的讲课思路,这使得学生容易产生畏惧学习的心理,进而影响教学效果。“慕课”的教学过程具有私人定制的特点,学生可以利用视频播放的暂停、回退和重放等功能,自行掌控学习节奏。学习用功的学生可以学得精细,基础差的学生也有机会赶上来,这种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很大,更适合高职高专类的学生。
(二)“慕课”有利于高职学生的实践课程学习。高职院校的学生除了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外,更应注重应用能力、技术技能和实践经验的养成。学生应一方面接受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另一方面探索解决工作中的实践问题。如果教学组织安排恰当,理论与实训并行的课程可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的发展。并行课程强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即通过认知重组来把握事物的结构,强调“刺激—重组—反应”的学习过程。“慕课”的引入,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矛盾,“慕课”可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从理论知识学习中解放出来而投入到实训或实践教学中去。
(三)“慕课”技术的发展日益成熟。“慕课”教学主要用到教学视频、互动问题和作业题目等教学资源,其中工作量最大的是教学视频。随着CamtasiaStudio等视频编辑系统的“平民化”和“智能化”,教学视频的制作非常便捷,Web2.0、音视频、网络基础设施、云计算这几个方面的发展,为慕课教与学过程带来了良好的用户体验。教学视频的设计工作量大,但总体可控。一门专业的基础课,如果多个老师分工合作、资源共享,那么每位老师承担的设计工作将大为减少。
三、“慕课”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慕课”有传统课堂难以比拟的优点,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即“慕课”缺少面授课中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为了弥补“慕课”中教师与学生缺少面对面沟通的不足,我们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下面以《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为例,展示慕课基本情况。
(一)慕课课程结构设计。“慕课”线上学习及课堂线下学习内容的设计,即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以何种比例结合,是根据课程内容的性质与特点决定的,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采购与供应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是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的课程,学生在接受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又注重探索解决职业工作现实中的实践问题。课程以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工作任务为核心,以业务流程为主线,课程体系包括采购与供应管理基础认知、了解采购与供应管理组织、采购计划与预算编制、供应商选择与管理、采购价格确定与成本分析、采购谈判、采购合同管理、采购货物验收与质量管理、采购结算、采购绩效评估等10个项目,每个项目中包含若干个学习(工作)任务,10个项目共包含24个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导入、案例引导”的形式,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开展知识讲授。每个学习任务结束后,都有和本任务知识点相关的案例分析,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每个项目后也附有相应的实训任务,主要是为了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
(二)对慕课学习效果的监督。“慕课”学习最大的风险是学生学习行为的失控。学生把视频打开,但人不在电脑前,或者一边播放视频一边聊天打游戏,学习过程完全放空。这种情况如何避免?可以在“慕课”视频的播放过程中问学生一些问题,模拟课堂上的互动过程,学生必须认真听讲,只有听懂了、学会了,才能回答出老师在视频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回答出来才能继续下面知识的学习,才能完成“慕课”视频的学习任务。这种内嵌小型的交互测试,不仅是一种启发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还可以即时检查课堂学习效果,对学生开放式的学习过程能够形成有效的监督。在“慕课”平台上,教师还可以根据学习者的笔记、所提问题、参与交流情况等学习痕迹,对其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有清晰的了解。
(三)慕课强化了与学生间的互动。“慕课”都有相应的讨论区或论坛,供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之间进行互动。答疑的过程可以不由教师主导,而是以集体式、开放式、即时性的方式出现。通过在线论坛、学习小组、QQ群、微信群、线下见面会等多种形式鼓励学习者之间互教互学,互助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这种线上学习和线下研讨的混合教学模式,更能深入地分享、探讨和解决问题。
(四)慕课的评价方式。评价与考核是教学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课程评价通常由教师来完成。“慕课”评价主要包括机器评分和生生互评两种。机器评价方式经常会被应用在一些客观题测试中。生生评价方式要求每位学习者同时扮演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既要完成和提交作业,也要为其他同学的作业评分。混合教学模式是通过网上学习与课堂面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因此最终考核成绩也是由网上评价和笔试两部分组成,二者所占比例可由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可依据视频观看进度、提问的难度、解答问题的参与度和精准度、拓展资料学习进度、作业完成等情况,对学生在线学习成绩进行加权设置,最终确定学生在线学习成绩。“慕课”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学校、专业、课程等多个层面,学校政策、评价机制、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等要有利“慕课”的开展,建议高职院校成立专门的“慕课”工作推进组织机构,出台相应的政策,促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徐晓雄,桑新民.地方本科院校慕课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发展研究,(9):39-43.
[2]杨满福.“慕课”潮退去了吗:问题与审思[J].教育发展研究,2015(9):19-25.
[3]李晓明.MOOC:是橱窗,还是店堂[J].中国大学教学,(5):15-18.
[4]张蕾蕾.“慕课冲击”与大学教学模式改革[J].当代教育科学,2016(9):36-39.
[5]龚晖,储节磊.“慕课”八问[J].中国大学教学,2016(3):11-16.
[6]贺斌.慕课:本质、现状及其展望[J].江苏教育研究,2014(01A):3-6.
[7]高地.美国高校MOOCs的特点、争议与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54(3):52-57.
篇11: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教学模式创新思考论文
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教学模式创新思考论文
[摘要]德育教育在我国职业技术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存在着诸多不足。本文通过对德育教育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的分析,尝试为我国职业教育中的德育工作改进提供一些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德育;学生个性化;教师素质;课程设计;创新
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业务素质为主,教育部前部长陈至立在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讲话中提到:“职业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我们要从科学的、全面的、可持续发展观的角度来认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各种原因,当前我国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对学生德育素质提升起到很好作用。
一、当前我国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道德标准
高深的理论远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抽象的内容影响了学生的理解,单一的标准影响学生多样化的发展,德育教育与学生心理和社会需求处在分离状态。
(二)教育过程脱离学生的实际
包括传统教育的方向、内容、目标主要不是从学生出发,而是把学生作为单纯被塑造的对象,这样造成与目前学生主体的核心价值相背离,不能适应社会的变迁。
(三)教育形式无法与学生形成互动
目前,学校主要是以灌输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忽视德育过程中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在社会层面的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学生低参与甚至不参与的现象。
(四)教育思想与行为严重脱离
目前,学生的道德价值标准存在多元化趋势,道德行为更趋于社会化,一方面使学生在道德能力上面临多种挑战,在道德认识上都知道该如何做,但道德行为却做不到;另一方面,也使得当前僵化的德育教育体系面临着巨大挑战。
二、德育教育问题的成因
(一)功利化、短期化的教育指导思想仍然存在
有些职业学校领导和教师为了让学生早就业,提高就业率,往往只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很多职业技术学校将更多的课时、师资资源都投入到了基础课、专业技术课等课程中,而德育类课程的教育资源不足。
(二)部分教师不能够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一
方面,职业学校注重职业技能培养,忽略德育教育;另一方面,我国鄙薄职业技术教育的观念,致使有些人觉得职业教育的教师不如普通教育的教师,造成了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因此,有些职业学校的教师或想办法调离或自办经济实体,无心从事职业教育,不能教书育人,难以为人师表。
(三)德育课程内容陈旧
德育课程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但是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中的德育课程内容老化,不能体现时代特色,更不能贴近需求单位的行业特征、企业文化内涵,造成了教师不愿讲、学生不愿学、企业不需要的局面。
(四)教学形式单一,缺乏互动性
当前,很多职业技术学校仍然沿用“教师板书、学生记笔记”、“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等僵化、枯燥的教学模式。德育教育本质上属于思想层面的引导,因此衡量教学成果的关键不是学生考试得多少分,而是学生能对老师所介绍的内容有所反思,并能指导自己的实践。单纯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不仅达不到教育效果,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地使学生和教师都产生倦怠情绪。
三、改进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一)以适应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首先充分了解现代市场经济下各种先进企业的企业文化、管理方法、技术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安排课程设计,使得最终走向用人企业的学生不但掌握先进的工作能力,同时也符合用人企业的企业文化内涵。
(二)让学生有动力和自信来提升自我道德素质
我国职业学校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来自贫困家庭,因此对于他们来讲,学习的最直接动力就是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现状。而这种直接动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动机更加趋于功利性、短期性,忽略或者不重视个人德育素质的提升。
因此,当前应集中精力重点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做好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通过“减”、“免”、“贷”、“奖”等手段和措施,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二是做好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和对口升学服务工作,帮助他们成才立业;三是做好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工作,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三)在课程资源投入、教师道德素质上提出更高的要求
除了增加课时外,更应该长期、经常地开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育,同时也应该通过提高薪酬福利、选优评佳、岗位轮替、校际交流、企业考察多种激励机制提升教师的个人荣誉观、工作成就感,以及岗位价值的自我认同感。
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由说教式向体验式德育转变,组织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参观工厂、听取用人企业的领导讲话和沟通等实践活动,在自觉参与中让他们有机会去参加真正的道德情感体验,以理解道德要求和生活意义。
(四)深化课程改革
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生硬的文字转化为图片、动画、影像等多种表达形式,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推行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判断,增强模拟性和实践性,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同时,这些学生也是对互联网较为熟悉的一代,他们更愿意接受这些新技术、新生活方式下的学习,比如通过建立学校论坛和QQ群等形式拉近师生距离,加强师生互动,利用淘宝网等B2C电子商务平台来帮助学生体验创业过程中的商业流程管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等。
参考文献:
[1]陈至立。继往开来团结奋进努力开创中华职业教育社工作新局面[J]。教育与职业,,(1)。
[2]郑姝俐。谈职业教育中的道德教育[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4)。
[3]凌允辉,关益农。职业教育中的德育优化与创新[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1)。
篇12:钢琴教学创新模式与思考论文
钢琴教学创新模式与思考论文
摘要:当前,人们对于创新能力越来越重视。钢琴教学能够有效的培养创新思维,因此对于钢琴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其与其它学科相融合,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尤其重要。通过将引导式和启发式教学引入钢琴教学,构建创新模式,能够有效的变革传统教学方式,最大程度的发挥钢琴教育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用。
关键词:钢琴教学;创新模式;构建;措施
一、钢琴教学创新模式势在必行
创新思维是指以现有的方法和结论为基础,通过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使信息产生增值的思维模式。创新思维的应用,可以大大的拓展人类的知识领域,不断探索新的认知,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正是创新思维的重要作用,我国才在近年来提出素质教育改革,加强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思维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钢琴教学也是如此。钢琴教育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要求较高。具体的演奏当中,每一个音色、音调以及节奏都都会影响整个乐曲的表现效果,相同的钢琴乐谱,不同演奏者的演绎截然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由于其心态以及环境的变化,演奏的效果也千差万别。钢琴的演奏,不仅仅是完成乐谱那么简单,更需要将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以及个人的思想情感汇入其中,从而使演奏升华,引发台下观众的共鸣;如果仅仅是机械性的进行敲击,完成演奏任务,没有深入考虑旋律、节奏以及过程布局等因素,那么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毫无美感可言。从这一角度来讲,钢琴教育需要创新思维的涌现。钢琴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模式至关重要,其合理和规范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因此,通过探索钢琴教学的创新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1]。
二、营造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思考
(一)明确教学目标
营造钢琴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明确教学的目标。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只有教学目标科学合理、易于执行,才能够通过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进行下去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营造钢琴教学模式,最主要的任务便是明确钢琴教学的目标。对于钢琴教学来讲,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对钢琴的学习和演奏,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创新能力以及艺术修养,最终能够独立的进行音乐的鉴赏和创作。因此,只有在清晰明确的目标指引之下,钢琴教学才能够不断增强创新性,从而建立起创新的教学模式。
(二)融合其它学科的教学
营造钢琴教学的创新模式,仅仅是其自身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将其与其它学科的教学相融合。任何一个学科都会受到其它学科的影响,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钢琴教学也势必会受到其它学科的影响,例如教育心理、艺术心理、教育理论等,只有将这些学科融合,才能够拓展钢琴教学的方法以及内容,为其创新模式开拓新的领域,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素材,不断增强其教学效果。
(三)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
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营造,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回避。传统教学通常采取满堂灌或者填鸭的方式,造成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均无法发挥,导致其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严重缺乏,不能够适应新时代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创新模式的营造必须要对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教师退居幕后,起到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机会充分施展自主性,发挥创造能力,不断提升钢琴演奏技巧,提升自身艺术修养。
三、营造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几点措施
(一)引入创新活动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一些即兴的表演,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以及表演的欲望,这对于学生克服自卑、紧张等负面情绪,提升个体的自信心以及自主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活动的引入并不是随心所欲的,需要服务于教学的实际安排,配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策划和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创作的灵感,有助于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通过积极参加课外的钢琴表演活动,也能够不断拓宽学生的见识与视野,取长补短,增强对于钢琴演奏的热情。
(二)进行启发式、引导式教学
如前所述,传统教学方式仅仅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不能够满足现阶段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通过引入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逐渐培养起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具体来讲,启发式和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对学生不断进行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能够自行对钢琴演奏有所感悟、激发其灵感,从而不断培养其自主探索能力和创新的精神。因此,启发式和引导式教学方法的引入,不仅使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还能够提升其对音乐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最终形成独创性的学习方法与演奏技巧,提高钢琴演奏的感染力。
(三)进行探索式教学
探索式教学方法也是营造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重要方面,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通过自己研究和探索遇到的种种问题,培养起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对钢琴作品的感受当中,能够体悟到其背后蕴含的真情实感和思想,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赋予作品更加强烈的感染力。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有意识的穿插相关问题,并进行鼓励和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2]。
四、结语
钢琴教学模式的创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因此,钢琴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及思考对于钢琴教学来讲至关重要,只有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才能够能够培养出更多均衡发展且富有创造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崔青.探析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钢琴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11:164.
[2]林俊.关于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07:117-118.
篇13: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一、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课程的问题
(一)缺乏多种类的、有效的形式
现阶段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和建立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咨询机构是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两种主要存在形式。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机构一般仅仅依靠几个心理咨询教师开展咨询和疏导工作,难以实现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目标。而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注重心理学知识的传授,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这两种单一形式的`教育方式未能实现应有的成效。因此,需要更加多样化的心理教育活动形式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中,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二)师资队伍薄弱
由于重视程度不足和资金投入缺失,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现有的师资队伍已无法适应当代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教育需求。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常常由德育教师兼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这些教师多是非科班出身,相当一部分教师是经过短暂进修或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后就接受工作任务,导致这些教师在开展工作中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心理学教师的缺乏成为高职院校心里健康教育研究的制约因素之一。
二、改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策略
(一)提升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态度决定一切”,而态度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认识到位。改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全面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院校领导要提高认识,从源头上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内涵,树立“心理育人”的正确理念,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摆在学生工作的核心位置并贯穿于学校全局工作之中。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教师要转变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使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二)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形式和途径
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要改变单纯依靠课程教育和心理咨询的单一形式,要通过进一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形式,在全校范围内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让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自觉参与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例如,相关部门可以不定期开展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宣传教育工作,如专家讲座、主题班会、案例分析等,使心理健康知识在全校学生中传播和普及,引导学生心理正确发展,培养健康的心理及优秀的品质。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资力量培养
在新的时期,高职院校要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师资力量的建设,只有良好的师资力量,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首先,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和管理。各院校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师资选拔制度,获得国家职业资格的人员或者获得国家级专业认可的心理学教师能更好地胜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岗位,引导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加强兼职人员的培训工作,使整个高职院校在心理学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有足够的重视并取得相应成果,为科学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深入研究,积极探索,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改进和完善新时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人才。
篇14:高职机械制造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论文
高职机械制造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论文
近年来,作者在对高等职业院校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的调查中了解到,大多数职业院校采取各种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很多院校都是模仿,没有根据区域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没有收到较好的效果,培养人才无法满足当今市场的发展需要。本文主要对高等职业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进行分析。
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路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出现了众多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校企合作模式、订单培养模式和学徒制模式等。如何选择适合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有明确的思路和创新意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指导思想是面向服务区域,行业技术、强化专业、突出能力、提高素质、注重创新、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要[1]。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以市场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掌握行业技术技能特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理念是依托行业,适应学生、适应市场、适应政府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等职业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从服务区域的机械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出发点,针对学生的能力情况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适应市场需要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实施人创新才培养模式几个因素
(一)不断进行社会调研,关注人才培养改革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毕业生在单位的工作情况,并及时了解和掌握用人单位对我校在人才培养模式、需求信息、教学质量及毕业生综合素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学校教学环境与学生自身等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从加强就业发展对策方面的研究,不断改进教学设施与教学方法,借鉴国内外大学生就业的可行经验与措施,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建立及完善实训基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采取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效率已成为当前高等职业院校重点思考的问题[2]。以往高等职业院校的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忽略了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理论课程造成学生学习的枯燥感,对学习兴趣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对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不断创新。
(三)深度校企合作,资源共享
所谓校企合作,主要是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其目的是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率以及为企业培养岗位人才,最终达到双赢[2]。以往高等职业院校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往往有“闭门造车”的现象,并未了解市场人才的需求,使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没有用武之地,从而影响就业率。在新时期发展下,市场体制不断变革,用人单位对机械制造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应不断对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与市场接轨,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等,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培训,提升学生的就业率。作者认为,高等职业院校要确保自身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用人单位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对人才的技能提出一定要求,而这些要求也将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参考,也可以将其称为订单式人才培养,从而保证机械制造专业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用人单位所需求的,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率。
(四)运用先进教学设备,创建学习情境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也迅速发展,并被广泛应用到教学中。高等职业院校的机械制造专业教学可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相比于传统的“满堂灌”理论教学模式来说,多媒体设备可以利用自身的声像合一、图文并茂等优势,为学生创建相应的学习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3]。从某个角度来讲,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实践和理论有效衔接起来,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图片或视频影像等方式,将相应的零部件一一对学生进行描述,并将其用途以及作用通过课件表现出来,这些抽象知识是传统理论课所无法真实表现出来的,在多媒体设备应用下,能够将这些抽象知识具体化,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更好地理解。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也极为迅速。很多高等职业院校也针对市场需求,开展了相应的专业人才培训工作,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然而,在市场经济不断变革的过程中,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尤其是对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为用人单位提供可用之才,高等职业院校应对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不断改进和创新,主要从建立实训基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等方面。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创新思考论文(整理14篇)】相关文章:
论高中语文应用文如何教学论文2023-11-29
试论高职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中多语教学的思考论文2023-07-06
教学管理小论文反思课堂心得体会2022-10-14
试论新形势下如何开展下岗职工就业的指导工作的论文2023-03-01
高职应用写作教育教学改革论析2022-06-03
高职院校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的组织与设计论文2022-11-05
高职院校C语言教学初探教育论文2023-12-28
《高职教育特色课程改革探索》论文2023-07-14
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教育论文2023-07-19
建构主义下的管理学教学改革探索论文2023-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