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心理-考前焦虑太紧张的解决方法(精选6篇)由网友“s391120”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高考心理-考前焦虑太紧张的解决方法,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高考心理-考前焦虑太紧张的解决方法
高考心理-考前焦虑太紧张的解决方法
症状:妄想
上课无法专注 老是担心考砸
肖华(化名)就读于一所重点中学的高三年级。他平时的成绩一向优异,但高考即将来临时,他却因为担心自己考不上清华北大,而出现了失眠、焦虑的症状。他上课时注意力总是不能集中、自习课无法静下心来做练习、考试时不能认真做题,满脑子都是高考失败的情景。
在市质检中,肖华考得一败涂地。此时,老师、父母都急了,校长、老师找他去谈话,家长从很远的老家赶到学校陪着他读书。这一切不仅没有让他恢复过来,反而使他感受到更大的压力,在接下来的阶段考试中,成绩更糟,成绩跌至年段100名外。
病根:肖华的压力来自于学校和家庭。由于他一直是成绩拔尖的优等生,所以学校和家庭对他的要求都是必须考上清华或北大这样的一流高校。肖华的成绩后退了,家长非常焦虑,却没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解决之道:肖华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放松自己:①聊天法,向亲人或朋友述说自己的积怨,让自己的内心得到调整。②哭笑法,如果内心憋得难受, 又无法与人倾诉,应当找一个适宜的地方,放声大哭或大笑,以宣泄自己内心的不平。③书面释放法,可以用写日记或书信的方式,释放自己的.苦恼。
家长不要逃避关于“考砸了”的问题,不妨在适当的时候透彻地讨论“考砸了”的问题,一方面使孩子的不良情绪得到疏导和宣泄,另一方面让孩子对“考砸了”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篇2:高考考前心理如何克服焦虑
高考考前心理如何克服焦虑
随着时间越来越近,每年一度的高考也如期而至,但现在压力最大的是高三学生,我的很多学生都出现了焦虑症状。一份调查发现,90%以上的高三考生都会因考试而感到紧张不安,其中,30%-40%学生表现更为严重,考试焦虑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面对高考焦虑,专家教您培养良好心态
春节一过,距离高考也仅剩一百多天。和往年一样,由于对考试的关注而在广大考生和家长中滋生的焦虑情绪开始蔓延,这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复习的进度和临考的心态。日前,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的博士生导师路海东教授曾在东北师大附中高三家长会上做了关于“高考考试焦虑及应对”的专题讲座,家长们颇为受益。就高考焦虑的相关问题,让我们来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
适当的焦虑是正常的,要防止因焦虑而焦虑
一份调查发现,90%以上的学生都会因考试而感到紧张不安,其中,30%-40%学生表现更为严重,考试焦虑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路海东说,从某种程度上说,焦虑的程度反映了一个学生对学习的认真态度,面对考试,适当的焦虑是健康的、正常的;反之,如果一个学生在面临重大考试时,没有一点焦虑情绪,反而是不正常的。但过度的焦虑就会产生很多害处,不少学生在考前烦躁不安、过分忧心、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生活节奏紊乱;在考场上由于过度紧张,会出现思维混乱、大脑一片空白等现象,这都是过度焦虑的表现。
专家提醒广大高三家长,面对考试,孩子焦虑是正常的,完全不焦虑则是反常的。
良好的应考心态可以使总分提高100分左励志创业 右。如果说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高考的硬件,那么考生的心态则是高考的软件。高考就是一场实力和心态的较量。
调适焦虑状态,专家教你几招
烦恼不是源于我们的遭遇,而是源于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因此,对考试的'焦虑也多是由于对考试的看法和态度决定的。路海东教授说,家长在行动上不要因孩子要参加高考而过度紧张,不要对孩子表现得过于严格或关心,与以往的态度判若两人。在语言上要引导孩子把考试看成是人生平常事,以平常心对待高考,把高考看成像做作业一样。
心理学上有一个“自动思维”的概念,面对考试或一些重大事件时,人们脑中会出现这种自动思维,而自动思维多是自我贬损的信念,如“我不小四经典语录行”、“我做不来”等,对这种自动思维,家长要做的是,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质辩,质疑它的不合理性。如果在考场上一旦紧张,路海东教授传授了“以呼吸排解忧虑”的训练法,即“一只手放在胸部,另一只手放在腹部;用鼻子吸气,让你的胃鼓起来,保持舒缓的吸气;缓慢、均匀地将废气从鼻子中呼出;重复几次,保持一定的节律,一分钟8次-12次。”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快速深呼吸。
篇3:高考考前心理克服焦虑
关于高考考前心理克服焦虑
随着时间越来越近,每年一度的高考也如期而至,但现在压力最大的是高三学生,我的很多学生都出现了焦虑症状。一份调查发现,90%以上的高三考生都会因考试而感到紧张不安,其中,30%-40%学生表现更为严重,考试焦虑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面对高考焦虑,专家教您培养良好心态
春节一过,距离高考也仅剩一百多天。和往年一样,由于对考试的关注而在广大考生和家长中滋生的焦虑情绪开始蔓延,这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复习的进度和临考的心态。日前,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的博士生导师路海东教授曾在东北师大附中高三家长会上做了关于“高考考试焦虑及应对”的专题讲座,家长们颇为受益。就高考焦虑的相关问题,让我们来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
适当的焦虑是正常的,要防止因焦虑而焦虑
一份调查发现,90%以上的学生都会因考试而感到紧张不安,其中,30%-40%学生表现更为严重,考试焦虑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路海东说,从某种程度上说,焦虑的'程度反映了一个学生对学习的认真态度,面对考试,适当的焦虑是健康的、正常的;反之,如果一个学生在面临重大考试时,没有一点焦虑情绪,反而是不正常的。但过度的焦虑就会产生很多害处,不少学生在考前烦躁不安、过分忧心、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生活节奏紊乱;在考场上由于过度紧张,会出现思维混乱、大脑一片空白等现象,这都是过度焦虑的表现。
专家提醒广大高三家长,面对考试,孩子焦虑是正常的,完全不焦虑则是反常的。
良好的应考心态可以使总分提高100分左右。如果说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高考的硬件,那么考生的心态则是高考的软件。高考就是一场实力和心态的较量。
调适焦虑状态,专家教你几招
烦恼不是源于我们的遭遇,而是源于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因此,对考试的焦虑也多是由于对考试的看法和态度决定的。路海东教授说,家长在行动上不要因孩子要参加高考而过度紧张,不要对孩子表现得过于严格或关心,与以往的态度判若两人。在语言上要引导孩子把考试看成是人生平常事,以平常心对待高考,把高考看成像做作业一样。
心理学上有一个“自动思维”的概念,面对考试或一些重大事件时,人们脑中会出现这种自动思维,而自动思维多是自我贬损的信念,如“我不行”、“我做不来”等,对这种自动思维,家长要做的是,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质辩,质疑它的不合理性。如果在考场上一旦紧张,路海东教授传授了“以呼吸排解忧虑”的训练法,即“一只手放在胸部,另一只手放在腹部;用鼻子吸气,让你的胃鼓起来,保持舒缓的吸气;缓慢、均匀地将废气从鼻子中呼出;重复几次,保持一定的节律,一分钟8次-12次。”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快速深呼吸。
篇4:高考考前心理焦虑紧张该怎么办
高考考前心理焦虑紧张该怎么办
自我暗示法
清晨,你对着镜子梳洗打扮一下,如果看到自己的脸色很好,往往心情舒畅,这就是一种自我暗示。假如你是一位正处于“考试焦虑”的临考学生,当你总想我可以承受考试的紧张时,考试焦虑情绪可能很快消失。
睡眠消除法
良好的、充足的睡眠可以消除大脑疲劳,换取充沛的精力和清醒的头脑。充足的睡眠是从容应考的前提,也是克服考试焦虑情绪行之有效的方法。
运动消除法
学生以脑力活动为主,而适当的运动是消除大脑疲劳的有效方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散散步、打打球、做做体操。因为运动可以消除一些紧张的化学物质,虽然使肌肉疲劳,但可以放松神经。
兴趣消除法
人们在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整个身心都会投入进去,会暂时忘记烦恼。因此,广大临考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后,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如唱唱歌、听听音乐等,都可以消除疲劳,化解烦恼,远离考试焦虑情绪。
情绪宣泄法
情绪宣泄是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的重要手段。具体方法有:聊天法,即通过向亲人或朋友述说自己的积怨,求得他人的理解和同情,让自己的内心得到调整;书面释放法,可以用写日记或书信的方式,释放自己的苦恼。
高考一日三餐饮食搭配
高考早餐的饮食搭配
早餐:主副搭配,干稀搭配,荤素搭配,富含水分和营养。体积小,热量高;制备省时省力;尽量食用热的早餐。早餐要吃好,大家都知道,营养学家建议:早餐要干稀搭配,主副食兼顾。
糖类是脑神经组织活动的唯一能量物质,且储存量极少,所以在脑力活动较多的时候,只要保证充足的糖类食品,就是给予大脑足够的活动动力。所以早餐要有足够的热能供给,主食一定不能缺,家长可适当做到“干稀搭配,主副食兼顾”,比如馒头配豆浆、面包加牛奶、大饼豆腐花等。
此外,建议考生们早餐适量吃些补脑的食物,如鱼类、牛奶、新鲜蔬菜、瓜果等,至于肥肉、油炸食品尽量不要碰。但需要提醒的是,营养全面不代表暴饮暴食,否则只会加重考生肠胃负担,使大脑灵敏度降低从而影响考试成绩。
搭配种类:主食为面包、包子、豆包、大(小)米粥、馄饨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牛奶(或酸奶或豆浆),鸡蛋、肉类;新鲜蔬菜水果——黄瓜、西红柿、各种水果。
高考午餐的饮食搭配
午餐:午餐是一日之中的主餐。上午考试过后,体内的热量和营养素消耗很大,午餐吃得好,可以让考生下午同样不觉疲惫、精神旺盛。
午餐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补充多种营养素与热能。蛋白质和维生素是迅速恢复脑力的物质,午餐加一定量的瘦肉、肝脏或鱼肉(海鱼最宜),不仅为考生提供了优质的蛋白质,也能提供卵磷脂、胆碱、不饱和脂肪酸等物质,这些都是构成神经组织和脑代谢的物质。
至于蔬菜、水果,大家都知道它们富含维生素,多吃蔬果能有效缓解大脑过度紧张。与此同时,微量元素也会将脑机能调整到最佳状态,比如菠菜、海带含铁,牡蛎、瘦肉含锌等。
搭配种类:主食为各种米、面制品,以干的为主,如米饭、馒头、面条。副食为各种肉类、鱼类、蛋类、豆制品、蔬菜水果等。
高考晚餐的饮食搭配
晚餐:晚餐要补充全天消耗的体力和脑力,并为第二天积蓄能量,所以应以易消化为标准,但不可吃得过多、吃得油腻。
晚餐的饮食可选择瘦肉、鸡蛋汤、清蒸鱼、蔬菜、凉拌西红柿等。如果天热考生胃口不好,也可适当增加些开胃小菜,或者绿豆汤等饭后辅食,以此来增加食欲。;吃了好晚餐后,最好别吃过多的巧克力、冰淇淋等零食。冷饮、冰汽水等易造成胃肠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应避免过度食用。
搭配种类:主食为各种米、面制品,以稀的为主,如豆粥、馄饨、面条。副食为少量的肉类、鱼类、蛋类、豆制品、蔬菜水果等。
除此之外,考生在食物的摄入方面,切勿过饱、过撑,使更多的血液进入消化系统,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容易使人犯困,影响考试发挥。在饮食上,考生吃饭时吃七八分饱就可以了,吃得过饱会增加肠胃负担,抑制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影响大脑信息的传递;主食一定要吃足,大脑能利用的唯一能量是葡萄糖,蛋白质再多也不能被大脑利用,主食花样可以变换,每餐3两左右,根据身高体重活动量可调整;水果:每天宜吃200克水果。3-4种,水果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保证维生素的供应;睡觉前不要饥饿入眠,可以适量地增加夜宵餐饮,最好喝一杯牛奶,两片饼干;夏天考试注意补充水分:每天1500--毫升左右,每次200毫升。
该怎么高效备战高考
一、进行综合整理
考生复习阶段,很多知识点都需要综合整理,以此来进行系统化的复习。考生需要整理出所学知识之间横向和纵向的联系,把拥有共性的知识点单独抽出来,这样考生也能更好的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加强记忆。考生可以采用用备忘录的方法,整理每个科目的概念、公式以及经验教训,也把自己认为实用的方法,易出现的错误整理出来。当然备忘录记录的纸张不要太多,小小的几张就可以了,篇幅太多,考生复习起来也会轻松一些。总之,经过自己加工处理整理出来的内容更有效。
二、错题及时纠正
在高考来临之前的一段时期,考生都会做大量的题型练习,就是所谓的题海战术。但是有时候一味的做题的没有效果的,考生只有掌握了每道题才有效果。那考生要掌握每道题,就得及时纠错,只有把错题弄懂了,考生才是真的掌握了。考生可以少做题,但每张试卷的错题,考生都要记录到错题本上去,并且要附上清晰的解题过程、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考察的知识点也要记录下来。清楚的弄懂每一步,考生才能纠正自己的错误,掌握同类题型,甚至举一反三。
三、要有自己的复习计划
考生在复习的后期,其实更加要注重的是自我复习,考生要有自己的复习计划,而不是一味的依赖老师。考生可以针对自己的情况,每天挤出一部分自我支配的时间,复习自己的强科或者是弱科。或者是安排好复习的板块与内容,每天按照自己的计划复习。
四、注意查漏补缺
考生要及时回顾自己学过的内容,看看自己有没有漏掉的知识点。如果有考生就要抽出时间好好复习一遍。此外考生也不要因为专研难题,就忘了基础题。越到后期,考生越是要回归基础,多做基础题型,让自己的基础更加扎实。
篇5:2022年高考考前心理焦虑紧张处理方法
2022年高考考前心理焦虑紧张处理方法
自我暗示法
清晨,你对着镜子梳洗打扮一下,如果看到自己的脸色很好,往往心情舒畅,这就是一种自我暗示。假如你是一位正处于“考试焦虑”的临考学生,当你总想我可以承受考试的紧张时,考试焦虑情绪可能很快消失。
睡眠消除法
良好的、充足的睡眠可以消除大脑疲劳,换取充沛的精力和清醒的头脑。充足的睡眠是从容应考的前提,也是克服考试焦虑情绪行之有效的方法。
运动消除法
学生以脑力活动为主,而适当的运动是消除大脑疲劳的有效方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散散步、打打球、做做体操。因为运动可以消除一些紧张的化学物质,虽然使肌肉疲劳,但可以放松神经。
兴趣消除法
人们在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整个身心都会投入进去,会暂时忘记烦恼。因此,广大临考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后,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如唱唱歌、听听音乐等,都可以消除疲劳,化解烦恼,远离考试焦虑情绪。
情绪宣泄法
情绪宣泄是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的重要手段。具体方法有:聊天法,即通过向亲人或朋友述说自己的积怨,求得他人的理解和同情,让自己的内心得到调整;书面释放法,可以用写日记或书信的方式,释放自己的苦恼。
家长如何缓解孩子的高考压力
1、照顾孩子的身体
让孩子维持规律的睡眠与饮食习惯,若在压力源下出现饮食与睡眠习惯的改变,要留意并谘询儿科医师这是否仍在孩子健康的承受范围。
2、关心孩子的情绪感受
鼓励孩子用“语言”而非“动作”来表达情绪。以“我不开心”、“我很生气”替代丢掷物品、对自己或他人的肢体攻击,若孩子需要用身体释放他的怒意,打沙包、挝枕头、跑步,都是可以采取的策略。
3、家长要调整自己的心态
当孩子进入高三后,面对孩子成绩的下滑、学习状态的改变,家长尽量不要表现出过度的担心和焦虑,因为家长的惊慌失措只会造成孩子更大的恐慌。
失败和错误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需要我们勇敢地去面对。当家长以镇定的心情面对孩子诸多的“不应该”时,无疑给孩子树立了榜样,也让孩子更有信心面对自己遇到的困难。
4、让孩子适当放松
当孩子感到身心疲惫时,让孩子先停下来,坐在椅子或平躺于床上,选择一首自己平常喜欢的、轻松的、能够引人向上的音乐,让自己的不快思绪静静地随音乐飘散,使自己快乐起来。
如何缓解高考紧张和压力
树立自信心
高三学生要树立自信心,已经复习了这么长时间,要相信老师的复习进度以及之前的努力,不要放弃,继续坚持复习,不到高考最后一刻一切都没有结束,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突破自己。
保持平常心态
很多考生太看重高考,早早就可以为高考调作息时间,调整饮食习惯,给自己形成了心理暗示,心态已经和平时不一样。其实面对高考更应该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和以前一样就可以,不要刻意改变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只要保证充足睡眠以及营养就可以了。
注意劳逸结合
很多考生还是比较着急的,希望在最后一个月时间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学到更多的知识。这样的想法是没有错的,最后坚持学习很重要,保持一个学习做题的状态。但要注意劳逸结合,千万不要熬夜,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
篇6:心理专家支招高考考生如何化解考前焦虑
心理专家支招高考考生如何化解考前焦虑
201X年高考时间已确定,具体考试时间为:6月7日-9日,在此,根据历年高考失分比较多的科目,为考生总结了一些答题注意细节,请考生一定注意,以免丢分不该丢失的分数而追悔莫及。
离201X年高考还差一个月,考生如何保证放松心情、有条不紊且高效地进行最后一个月的复习?考生父母如何在冲刺阶段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支持?
背景
考生增加近4万,录取减少
201X年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考人数再创新高,达69.2万人,比2011年增加3.8万人。而近日教育部发布政策,明确指出今后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在政策调整下,今年省内的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学院等高校在粤几乎不进行扩招,广东商学院更是大幅缩招约1500个省内的招生名额。
这一系列动作意味着广东应届生面临的备考形势将更为严峻。此阶段,亲朋好友的过分关心等都容易造成考生、甚至家长过度紧张。父母与孩子正确认识高考,调节好心理状态,将相互产生积极影响。
心理专家:要找对孩子的沟通“频道”
萍萍是2011年高考生,原就读于广东省某重点中学,按平时成绩,考上一本绰绰有余。考前连续几个月,萍萍天天做模拟练习题,每天复习到凌晨4点。萍萍妈更是小心陪着孩子,不敢开电脑,不敢大声讲话,按孩子的`心意换花样煮吃的,到处张罗课外补习班……看到妈妈如此用心,萍萍倍感压力,导致考试紧张,发挥失常,最后跌入三本院校,全家伤心不已。
事实上,高考失手常有发生,有的考生有“一考定终生”心理,又不懂倾诉和寻求帮助,导致压抑;有的考生因父母太紧张,患得患失;有的更因眼见原来比自己成绩差的同学突然进步,倍感压力,复习变得无章法。
临近高考,不少考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情绪,NLP国际心理辅导执行师、亲子沟通专家、著名心理专家詹晶明先生认为,不同类型的孩子有不同的沟通“频道”,在备考阶段,父母要懂得用“对”的频道与孩子沟通。
他举例,平常备受“保姆式照顾”的孩子,若在备考阶段,依然备受父母加倍的关爱,这样就无形中带给孩子造成更多的压力,“保姆”的举动会让孩子产生“内疚感”或“责任倦怠”,可能促使他们选择远离“压力源”(主要指父母)。对这类孩子,父母只需恢复平日的轻松与亲切的交流即可。
对好胜心重,平常听惯父母教诲,听惯要超越哪个“标杆人物”的孩子,在备考阶段,反而会比平日更频繁地跟父母聊天,父母不要因此觉得奇怪,这是因为他们重视父母的期望,想通过聊天来“试探”父母的期望,所以父母在此时最好多陪孩子聊天,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对平日很听话、孝顺、学习刻苦的孩子,他们平日已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对高考更倍加重视,通常不会向父母或者朋友倾诉。家长要多抽时间陪孩子,多微笑才是良方。看到父母从容不迫的工作与笑容,孩子的压力就会大大减轻,越是看到父母工作辛苦或忙碌,他们就越容易感到不安和自责。同时,家长还要让孩子明白,“人年轻就有很多机会,不要把高考看作是振兴家族,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此外,父母还可以通过食疗、音乐、香薰等方式,来帮助化解考生的焦虑感。
★ 考前讲话稿

【高考心理-考前焦虑太紧张的解决方法(精选6篇)】相关文章:
考前紧张怎么办?如何消除紧张情绪?2022-06-03
考试焦虑咨询信范文2023-09-20
高考前的政治学科如何复习?2022-12-25
高三缓解高考焦虑的方法2023-10-23
高考前熬夜复习的正确打开方式2023-06-29
浅析高考数学的应试心理及应试技巧论文2022-12-23
高三考前心理辅导:“拿起”的智慧与‘放下”的勇气2023-07-18
调整心态积极迎考国旗下讲话稿2023-09-13
10个妙招帮你睡个安稳觉2022-04-30
高考生保持最佳心态秘法:正确认识自己2022-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