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与父亲》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时间:2022-07-21 09:57:21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奶奶与父亲》现代文阅读及答案(精选11篇)由网友“xinaiyongzhu”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奶奶与父亲》现代文阅读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奶奶与父亲》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篇1:《奶奶与父亲》阅读答案

1.奶奶表面上对病危的父亲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悲伤留恋,实质上是不想让她的儿子带着牵挂离去,表达了奶奶对父亲深藏不露的爱。。

2.父亲去世后,奶奶的头发一夜变白;一个星期奶奶一粒米都未曾下肚;“我”劝奶奶“想父亲就哭出来”,奶奶说“泪早已在心里流干了”。

3.用来对比手法;儿子落水,不会水的母亲下水施救;母亲落水,年轻力壮的儿子仅伸出扁担施救。用意在于自然引出故事的主旨:母疼儿如长江水,儿孝母只扁担长。

4.现实中和故事中的母亲都很爱自己的儿子,但表现不同。现实中的母亲对儿子的爱表现得更理性、更深沉;现实中的儿子对母亲的爱远远超过了故事中的儿子,在自己无力尽孝的情况下,让孙子承担起为奶奶尽孝的责任。

5.可供引用的谚语诗句:儿行千里母担忧。养儿方知父母恩。天地宽大,父母恩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具体答案略。

篇2:《奶奶与父亲》阅读答案

父亲走时,我17岁。

奶奶走时,我18岁。

父亲在临终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奶奶活着的时候,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父亲和奶奶讲的是同一个故事。

父亲说,村子尽头的那座念母桥,是两代祖上给取的名字,为的是纪念一位老母亲。

有一位母亲30多岁的时候,她有个儿子七八岁。有一天,下着雨,儿子走在前头,母亲走在后面,因为路滑,儿子一不小心从桥上掉了下去,落到水里。母亲瞧见,疯了似的跳进水里,一把抓住儿子。只可惜,母亲不会游泳,只知道在河水里拼命地托起儿子。正在危急关头,幸好有位水性很好的路人经过,将母子俩救了起来。路人责备这位母亲说:“你一个妇道人家,又不会游泳,怎么能跳进水里呢?”母亲只知道一遍遍地感谢他救了自己的儿子,并给他下跪磕头。

几十年后,像是天意的安排一样。有一天,母子俩再次经过这座桥。只不过这时母亲已经60多岁了,由于多年的操劳,她行动已经很不便,但依然走在后头。老母亲脚一滑,从桥上掉到了水里。儿子回头看到母亲落水,桥离水面并不高,儿子手里拿着扁担,于是他站在桥上,把扁担伸向水面,喊母亲快抓住。只可惜,老母亲连伸手的力气也没有,被洪水冲走了。

一天后,人们在下游发现了那位老母亲的遗体,都抹着泪说:母疼儿如长江水,儿孝母只扁担长啊。

父亲讲完这个故事,欲言又止。我看到他显得很疲惫,说:“您别讲了吧,我明白,我们会照顾好奶奶的。”父亲很欣慰地点了点头。

那时父亲已经在病床上躺了3个月,生命到了最后时刻。

那些日子里,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却从未发现奶奶有任何悲伤的表情,她依然像往常一样,每天早早地起床,给鸡喂食,然后做饭。

每当亲戚或乡邻来探望父亲的时候,奶奶都像往常一样微笑着跟他们拉家常,像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快要离去一样。

来来往往的人都摇头,叹息说,没想到奶奶老糊涂了,自己儿子的生命快到尽头了,她却像没事人一样。我也一直觉得奶奶是老糊涂了,因为我好几次看到奶奶走到父亲病床前,伸出苍老的手抚摸着父亲的额头,冲着父亲微笑,问他想吃什么,并告诉父亲不用担心她,她的身体好着呢,一定可以活到曾孙子出生,还可以带曾孙呢。

没过多少日子,父亲安详地离开了人世。那天,家里人哭成一团,唯独奶奶没有流泪,她一个人坐在那里,眼睛一直看着门口,无论谁叫她,她也不应不动。

第二天我才发现,奶奶的头发已经找不到一根黑色的了。我突然间觉得奶奶一下子老了十几岁。

在父亲去世后的一个星期,奶奶连一粒米都未曾下肚。

一个月后的一天,在奶奶的床前,奶奶拉着我的'手,给我讲了父亲讲过的故事。讲完,奶奶木然地望着窗户,自言自语地说:“母疼儿是长江水,娘不想让你走得有牵挂啊。”

我说:“奶奶,如果你想父亲了,就哭出来吧。”奶奶说:“孩子,奶奶的泪早已在心里流干了。”

8个月后,奶奶也离开了人世,在一个大家不曾想到的夜里,奶奶睡下后便没有再醒过来。

1.读完文章,你是如何理解奶奶对病危父亲那种平静的态度的?(3分)

2.奶奶对父亲的爱看似平静超然,实则刻骨铭心,请你结合文章找出依据。(3分)

3.这篇文章中转引的故事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何用意?(3分)

4.本文的行文章法很特别,采用了双线结构:写故事中母子之爱与现实中母子之爱。试分析比较现实中和故事中母子之爱有何异同?(3分)

5.读了本文之后,每个人都会被文中母亲那种无私的爱所感动,请你结合所知道的赞美母爱的诗词谚语写一句感谢母亲的话。(2分)

篇3:《奶奶与父亲》阅读答案

《奶奶与父亲》阅读答案

父亲走时,我17岁。

奶奶走时,我18岁。

父亲在临终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奶奶活着的时候,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父亲和奶奶讲的是同一个故事。

父亲说,村子尽头的那座念母桥,是两代祖上给取的名字,为的是纪念一位老母亲。

有一位母亲30多岁的时候,她有个儿子七八岁。有一天,下着雨,儿子走在前头,母亲走在后面,因为路滑,儿子一不小心从桥上掉了下去,落到水里。母亲瞧见,疯了似的跳进水里,一把抓住儿子。只可惜,母亲不会游泳,只知道在河水里拼命地托起儿子。正在危急关头,幸好有位水性很好的路人经过,将母子俩救了起来。路人责备这位母亲说:“你一个妇道人家,又不会游泳,怎么能跳进水里呢?”母亲只知道一遍遍地感谢他救了自己的儿子,并给他下跪磕头。

几十年后,像是天意的安排一样。有一天,母子俩再次经过这座桥。只不过这时母亲已经60多岁了,由于多年的操劳,她行动已经很不便,但依然走在后头。老母亲脚一滑,从桥上掉到了水里。儿子回头看到母亲落水,桥离水面并不高,儿子手里拿着扁担,于是他站在桥上,把扁担伸向水面,喊母亲快抓住。只可惜,老母亲连伸手的力气也没有,被洪水冲走了。

一天后,人们在下游发现了那位老母亲的遗体,都抹着泪说:母疼儿如长江水,儿孝母只扁担长啊。

父亲讲完这个故事,欲言又止。我看到他显得很疲惫,说:“您别讲了吧,我明白,我们会照顾好奶奶的。”父亲很欣慰地点了点头。

那时父亲已经在病床上躺了3个月,生命到了最后时刻。

那些日子里,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却从未发现奶奶有任何悲伤的表情,她依然像往常一样,每天早早地起床,给鸡喂食,然后做饭。

每当亲戚或乡邻来探望父亲的时候,奶奶都像往常一样微笑着跟他们拉家常,像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快要离去一样。

来来往往的人都摇头,叹息说,没想到奶奶老糊涂了,自己儿子的生命快到尽头了,她却像没事人一样。我也一直觉得奶奶是老糊涂了,因为我好几次看到奶奶走到父亲病床前,伸出苍老的手抚摸着父亲的额头,冲着父亲微笑,问他想吃什么,并告诉父亲不用担心她,她的身体好着呢,一定可以活到曾孙子出生,还可以带曾孙呢。

没过多少日子,父亲安详地离开了人世。那天,家里人哭成一团,唯独奶奶没有流泪,她一个人坐在那里,眼睛一直看着门口,无论谁叫她,她也不应不动。

第二天我才发现,奶奶的头发已经找不到一根黑色的了。我突然间觉得奶奶一下子老了十几岁。

在父亲去世后的一个星期,奶奶连一粒米都未曾下肚。

一个月后的一天,在奶奶的床前,奶奶拉着我的手,给我讲了父亲讲过的故事。讲完,奶奶木然地望着窗户,自言自语地说:“母疼儿是长江水,娘不想让你走得有牵挂啊。”

我说:“奶奶,如果你想父亲了,就哭出来吧。”奶奶说:“孩子,奶奶的泪早已在心里流干了。”

8个月后,奶奶也离开了人世,在一个大家不曾想到的夜里,奶奶睡下后便没有再醒过来。

1.读完文章,你是如何理解奶奶对病危父亲那种平静的态度的'?(3分)

2.奶奶对父亲的爱看似平静超然,实则刻骨铭心,请你结合文章找出依据。(3分)

3.这篇文章中转引的故事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何用意?(3分)

4.本文的行文章法很特别,采用了双线结构:写故事中母子之爱与现实中母子之爱。试分析比较现实中和故事中母子之爱有何异同?(3分)

5.读了本文之后,每个人都会被文中母亲那种无私的爱所感动,请你结合所知道的赞美母爱的诗词谚语写一句感谢母亲的话。(2分)

参考答案:

1. 奶奶表面上对病危的父亲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悲伤留恋,实质上是不想让她的儿子带着牵挂离去,表达了奶奶对父亲深藏不露的爱。。

2. 父亲去世后,奶奶的头发一夜变白;一个星期奶奶一粒米都未曾下肚;“我”劝奶奶“想父亲就哭出来”,奶奶说“泪早已在心里流干了”。

3. 用来对比手法;儿子落水,不会水的母亲下水施救;母亲落水,年轻力壮的儿子仅伸出扁担施救。用意在于自然引出故事的主旨:母疼儿如长江水,儿孝母只扁担长。

4.现实中和故事中的母亲都很爱自己的儿子,但表现不同。现实中的母亲对儿子的爱表现得更理性、更深沉;现实中的儿子对母亲的爱远远超过了故事中的儿子,在自己无力尽孝的情况下,让孙子承担起为奶奶尽孝的责任。

5.可供引用的谚语诗句:儿行千里母担忧。养儿方知父母恩。天地宽大,父母恩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具体答案略。

篇4:《奶奶与父亲》阅读答案

父亲走时,我17岁。

奶奶走时,我18岁。

父亲在临终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奶奶活着的时候,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父亲和奶奶讲的是同一个故事。

父亲说,村子尽头的那座念母桥,是两代祖上给取的名字,为的是纪念一位老母亲。

有一位母亲30多岁的时候,她有个儿子七八岁。有一天,下着雨,儿子走在前头,母亲走在后面,因为路滑,儿子一不小心从桥上掉了下去,落到水里。母亲瞧见,疯了似的跳进水里,一把抓住儿子。只可惜,母亲不会游泳,只知道在河水里拼命地托起儿子。正在危急关头,幸好有位水性很好的路人经过,将母子俩救了起来。路人责备这位母亲说:“你一个妇道人家,又不会游泳,怎么能跳进水里呢?”母亲只知道一遍遍地感谢他救了自己的儿子,并给他下跪磕头。

几十年后,像是天意的安排一样。有一天,母子俩再次经过这座桥。只不过这时母亲已经60多岁了,由于多年的操劳,她行动已经很不便,但依然走在后头。老母亲脚一滑,从桥上掉到了水里。儿子回头看到母亲落水,桥离水面并不高,儿子手里拿着扁担,于是他站在桥上,把扁担伸向水面,喊母亲快抓住。只可惜,老母亲连伸手的力气也没有,被洪水冲走了。

一天后,人们在下游发现了那位老母亲的遗体,都抹着泪说:母疼儿如长江水,儿孝母只扁担长啊。

父亲讲完这个故事,欲言又止。我看到他显得很疲惫,说:“您别讲了吧,我明白,我们会照顾好奶奶的。”父亲很欣慰地点了点头。

那时父亲已经在病床上躺了3个月,生命到了最后时刻。

那些日子里,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却从未发现奶奶有任何悲伤的表情,她依然像往常一样,每天早早地起床,给鸡喂食,然后做饭。

每当亲戚或乡邻来探望父亲的时候,奶奶都像往常一样微笑着跟他们拉家常,像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快要离去一样。

来来往往的人都摇头,叹息说,没想到奶奶老糊涂了,自己儿子的生命快到尽头了,她却像没事人一样。我也一直觉得奶奶是老糊涂了,因为我好几次看到奶奶走到父亲病床前,伸出苍老的手抚摸着父亲的额头,冲着父亲微笑,问他想吃什么,并告诉父亲不用担心她,她的身体好着呢,一定可以活到曾孙子出生,还可以带曾孙呢。

没过多少日子,父亲安详地离开了人世。那天,家里人哭成一团,唯独奶奶没有流泪,她一个人坐在那里,眼睛一直看着门口,无论谁叫她,她也不应不动。

第二天我才发现,奶奶的头发已经找不到一根黑色的了。我突然间觉得奶奶一下子老了十几岁。

在父亲去世后的一个星期,奶奶连一粒米都未曾下肚。

一个月后的一天,在奶奶的床前,奶奶拉着我的手,给我讲了父亲讲过的故事。讲完,奶奶木然地望着窗户,自言自语地说:“母疼儿是长江水,娘不想让你走得有牵挂啊。”

我说:“奶奶,如果你想父亲了,就哭出来吧。”奶奶说:“孩子,奶奶的泪早已在心里流干了。”

8个月后,奶奶也离开了人世,在一个大家不曾想到的夜里,奶奶睡下后便没有再醒过来。

篇5:《奶奶与父亲》阅读答案

1.读完文章,你是如何理解奶奶对病危父亲那种平静的态度的?(3分)

2.奶奶对父亲的爱看似平静超然,实则刻骨铭心,请你结合文章找出依据。(3分)

3.这篇文章中转引的故事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何用意?(3分)

4.本文的行文章法很特别,采用了双线结构:写故事中母子之爱与现实中母子之爱。试分析比较现实中和故事中母子之爱有何异同?(3分)

5.读了本文之后,每个人都会被文中母亲那种无私的爱所感动,请你结合所知道的赞美母爱的诗词谚语写一句感谢母亲的话。(2分)

篇6:现代文《父亲》阅读答案

1. 不好。感情色彩不同。那个女人中包含了怨恨讨厌的感情,而媳妇有喜欢之情。

2.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很明显,递捏是动作描写,踌躇和犹豫属心理描写。

3. 像虫一样爬出眼眶。(符合比喻修辞格的要求即可)。

4.熟悉是因为他有儿子、儿媳,是一位父亲。遥远是因为儿子、儿媳对他不孝,远远地躲开他。

5. 儿子、儿媳的不孝,生活的艰难,使他的目光中充满阴沉和悲哀每当他看到年轻父亲牵着儿子时,总会牵动他内心深处的温情和曾作为父亲的慈祥但这温情和慈祥只是瞬间便逝的,因为现实中父亲的角色已离他十分遥远了,所以这慈祥温情只是一丝而已。

篇7:父亲阅读答案参考现代文

父亲

①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到家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篼蹲在门口抽叶子烟。楼上的张婆以为是盲流喝斥他走开。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搓着双手,目光游移,嗫嚅着说:“下次,我一定要穿周正一点。”

②家里不宽敞,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在一间屋里。父亲进屋不久,我就听见巴掌落在脸上的“啪”声,开门一看,见儿子正大吵大闹:“你脏,你脏,不准你亲我,滚出去。”我对儿子动了武,妻子对我怒目而视。父亲垂着手,呆呆地站在一旁。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

③次日早晨,妻用不友好的腔调对父亲交待:“茶几上有好烟,有烟缸,别抽叶子烟,别乱抖烟灰。别动音响,别动气灶,别动冰箱,别动电视……”父亲谦恭地说:“叫我动,我也动不来的。”中午我俩回来,看见满地的水,父亲正蹲在地上,拿着帕子,手忙脚乱地擦地板。妻子一甩手进了卧室,“砰”地一下关了门。父亲便立即又像做错了事一般,不知所措起来。

④下午下了一场小雨,下班回来不见父亲。父亲回来时,湿漉漉的头发搭在皱纹堆砌的额头,松树皮一样的手提着一个塑料袋。他鞋也没有脱就进了屋,妻子“哼”了一声,又进了卧室。

⑤父亲说:“我去买东西了,不会买,也不知你们缺啥,就琢磨着买了这些。”

⑥父亲说:“蜂蜜治胃病,你记着,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她是用脑的人,核桃粉补脑,孙儿胃口不好,就给他买了健脾糕,吃了开胃。”

⑦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说:“这5000块钱是我卖鸡卖猪攒的,都攒3年了。我用处不大,你拖家带口的用得着,拿着。明天就回去了,你有空就回来,看看你妈的坟,你爷的坟。没空回来,爸也不怪你,你们忙,单位纪律严呢!”说完父亲笑了一笑,摸出叶子烟,正要点,可能想起了妻的交待,又揣了回去。

⑧父亲执意要走。怎么留也不行,我决定叫辆出租车送他回去。

⑨一生都没坐过小车的父亲不知怎么打开门,他的手在门头东摸西摸,一脸尴尬。我上前一步,弯下腰来,打开车门,侍候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父亲伸出头来,一脸的幸福,他说:“儿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说完,抬手抹着眼圈,憨憨地笑着看我,我刹时百感交集。

⑩活在世上,活在城里,活在官场,我在许多人面前弯过腰,为许多人开过车门,但从没有为父亲弯腰开过车门。父亲是农民,我是干部,父亲是庄稼人,我是城里人,父亲这辈子已无法超越我们的高度,但我们有今天全仰仗父亲的奠基。父亲为我们弯了一辈子腰,吃了一辈子苦,操了一辈子心,人到老年依然念念不忘为子孙分担忧愁。但我们呢?给了他那么多不敬,仅仅为他开一次车门,就叫他心满意足,泪流满面。那一弯腰,对父亲来说,是一种孝道和良知。对我来说,是向他及天下所有像他一样的父亲的乞谅和深情致敬!

【小题1】. 整体感知课文,体会父亲的性格特点,并举例说明。(2分)

【小题2】. 请赏析文中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小题3】. 将“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中的“贴身”两个字删去,与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2分)

【小题4】. 第⑦段中写“父亲笑了一笑”,联系上下文说明其具体含义。(2分)

【小题5】. 第⑩段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其作用是 。(3分)

答案:

【小题1】父亲憨厚、诚实、慈爱。例如,第4段的局促表现父亲憨厚、诚实,第5、6段买东西表现慈爱。(2分)

【小题2】外貌描写,“湿漉漉”表明父亲冒雨去买东西,突出了父亲对儿孙无私的爱,“皱纹堆砌”“松树皮”表现了父亲辛苦操劳、饱经风霜。(3分)

【小题3】原文表明父亲的钱来之不易,因而倍加珍惜,删去“贴身”这些深刻意义就表现不出。(2分)

【小题4】给儿孙买了东西,辛苦积攒的钱也交给了儿子,父亲因了却心愿而“笑”,这一“笑”表现了他宽厚无私。(2分)

【小题5】第⑩段运用的表达方式是议论和抒情,其作用是深化主题。(3分)

篇8:父亲现代文的阅读答案

父亲现代文的阅读答案

父亲

(1) 一个老者蹲在阳光里,从清早开始,他在这儿蹲了整半天了。

(2) 此刻,他正清点他半天的收获,一张张皱巴巴的票子在他膝盖上展平,然后,小心翼翼地叠好。他是来卖油果儿的。自从儿子娶了那个女人回来,在家里他日益显得碍手碍脚了。然而,他总得谋一个生计。于是,他想出个主意,每天到对门店里揽一篮儿油果,拿到这儿来卖。行人如潮,谁也不去注意他。

(3) 一天,她背了画夹偶尔经过这儿,目光以下子被他吸引住了。她胸前别着枚好看的校徽。这些日子,她正为毕业作品犯愁。

(4) 她走向他,像株小白杨。小白杨轻轻叫了一下:“老人家,我给你画张像,好吗?”

(5) 画像?他瞪起眼,脸绷得紧紧的。继而,他抬起头,眯着眼睛打量了她一会儿,嘴角狡黠地咧了一下:“好吧。不过,这些油果儿你全买了。”

(6) “恩。”她应着。

(7) “五毛一个,十个,拿五块吧!”他转而一想,忽然想“敲”她几个。她踌躇了一会儿,掏出钱递过去。他犹豫了片刻,将五块钱捏在手里。

(8) 他往阳光里挪了挪,背靠着一截老树。她打开画夹子,用恬静、温柔的眼睛注视他。他让她看得浑身不自在,避开她的目光,朝远处看去。远处,那顶小花帽真漂亮。他叹了口气,眼底闪过一丝温情,然而,温情一瞬间便过去了。

(9) 她合上了画夹子,将十个油果儿留给了老人,要了他的地址和姓名,像一朵云飘走了。

(10) 两个月后,他收到她寄来的信,信中还有一张美术馆画展的参观券。

(11) 展览厅里,许多人围着一幅画,他也好奇地挤了进去。画面上一个苍老、寂寞的老人,蹲在一株老树下,老人的目光阴沉而悲哀,一缕阳光留恋地停在他的脸上,他的眼里透出一丝慈祥与温情。他和他对视着。他猛然间发现这个老人正是自己,他的脸陡然羞得绯红。半天,他将目光游移出这幅画,在一小张纸片上,吃力地读到那两个字:“父亲”。

(12) 父亲,这熟悉而遥远的名字。有那么好几次,他的儿子、儿媳带着冬冬经过他这个卖油果儿的老头的身边,竟离得远远的,像躲瘟神。他痛苦地哽咽起来,浑浊的老泪 。

(13) 好些日子过去了,美术馆前,有个老者总蹲在那儿,手里捏了把皱巴巴的票子,说是要给女儿的。

1、 文中写了几队父子?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

2、 第2段中“那个女人”改为“儿媳妇”好不好?为什么?

答:

3、 在第12段中的结尾横线上用比喻修辞补充完整句子。

答:

4、 怎样理解“父亲,这熟悉而遥远的名字”?

5、 为什么画面上父亲的目光“阴沉而悲哀”,又透出“一丝慈祥与温情”?

答:

答案:

1。 3对父子 第一对是老者和他儿子 第二对是老者儿子与冬冬(隐含的)

第三对是老者与小白杨

前两对是真正有血缘关系的父子 第三对是没有血缘关系的“父女”

2。 不好。因为用“那个女人”可以体现出老者与儿子儿媳间的关系僵化,能够为下文“在家里他日益显得碍手碍脚了”“他的'儿子、儿媳带着冬冬经过他这个卖油果儿的老头的身边,竟离得远远的,像躲瘟神”作铺垫 体现出儿子儿媳的不孝顺。

3。 他痛苦地哽咽起来,浑浊的老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他像个孩子似的痛哭起来。

4。 “熟悉”是因为 曾经 儿子也曾那样亲切地称呼自己,而“遥远”是因为自从儿媳进门后他变成了碍手碍脚的瘟神,再也感受不到人间亲情与天伦之乐。

凸显出 女孩的善良纯洁,与她给予老人的亲情让老人十分的感动。

5。 “阴沉而悲哀”是老人现实中的真是感情流露,他对生活对儿子对亲情的失望。而“一丝慈祥与温情”则是因为老人在女孩作画时看到了远处漂亮的小花帽,想到了自己的孙儿。 其中也包含了女孩希望老人能够活的幸福与快乐的期望。

篇9:父亲现代文阅读题阅读答案

父亲

①父亲是个淳朴的农民,一辈子和黄土交往,与黄牛为友,土里土气,汗腥味儿满身。

②然而,我爱父亲。每次一进村,老远就看见他噙着烟锅蹲在门前。我对父亲的爱和敬意是无法说出来的,只能深深地叫一声“爸”。父亲的脸略露出一丝笑意,算是回答。他挪一挪位置就又蹲上来,目光凝视着远方……

③父亲把希望全凝注在我身上。每当他看见儿子背着书包,攥着课本回来,那满是皱纹的脸上便挂满了笑意。有一次,我进屋,看见父亲正拿着我的作业在细细“鉴赏”,尽管他不认识一个字。

④上了中学,两个哥哥接连娶了媳妇,家里的生活就更清苦了。父亲知道我要在城里念书,进城给我买了一套衣服,一进门就叫我来试。那粗糙的手拉过我的手,给我穿好衣服,扣了纽扣,拉顺了衣服……

⑤我的眼湿润了,知道这钱来之不易。望着父亲那憨厚的脸,嘴角抽动了半天,也没有吐出一个字。父亲似乎要笑,却又掏出烟锅“吧嗒”了几下说:“穿上吧,娃。爸手头嚼,衣服不太好,到城里别让人家笑话。要好好地学习哟!”

⑥父亲常来学校。一看见他打满补丁的衣服,我的心底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难过。父亲望着我,似乎要说出许多话,最后仅仅说:“爸又来了。”他解开纽扣,从口袋深处摸出一个粗布缝的钱包,从里面翻出几张纸币递给我。然后便叫我快回教室去。

⑦望着父亲那远去的背影,泪水又糊湿了我的眼睛。我仿佛看见父亲吆喝着黄牛,吃力地在岗上犁地;看见父亲汗如雨下地挥舞着镰刀,在割麦子;看见父亲蹲在门前,目光悠悠地凝视着远方……

⑧放假后,我一进门,父亲拿起我的奖状左看右看,喜滋滋地吸着烟锅。他小心地把它贴在墙正中,便蹲在前面欣赏,即使烟锅里已经没有了火,还是一个劲地吸着。

⑨父亲已经很久不再喝茶了,回家的时候,我特意称了一包茶叶,却惹他生了那么大的气。他叹息着冲我摆手,还不住地重复着:“瞎闹,这娃从城里耍坏了,不知道珍惜钱!”他把烟锅捏在手里,脸上蒙上了失望和悲伤。我吓坏了,连忙解释:“爸,这钱是您给我的,我没有舍得花,省了一点才……”

⑩父亲忽然怔住了,嘴角抽动了好几下,眼睛呆滞地盯着我。好一会儿,才一把抓住我的手,那树皮一样粗糙的手不停地颤抖,一滴泪打在我的手上,哭了。

⑩父亲老了!由于过度的劳累和负担,他的脸上长满了胡子,背也明显地弯了,每次下地回来就咳嗽个不停。自从我上了初三,父亲便不让我回家。每次他来学校,一看见那黑瘦的身体,我心里就翻起一股巨浪,拍打着我的心。

⑩当我坐在教室里的时候,也许父亲又在黄土坡上吆喝着他的黄牛耕地了;也许他正挥舞镰刀,在金灿灿的麦海里艰难地拼搏。我,要像父亲一样攀登在书径上,来报答父亲的一片深情。

1、本文按时间顺序叙述了“父亲”对“我”的希望及关爱的几件事,请概括出其中的三件。(3分)

(1)

(2)

(3)

2、阅读文段,联系全文理解下列词句的含义。(4分)

(1)第③段“父亲把希望全凝注在我身上”一句中的 “希望”是指什么?

(2)第四段“父亲老了!”这一句子体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采用了 、 的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父亲” 的性格特点。(4分)

4、联系现实,用一段话写出你品读了本文后的感受。 (50字以内)(3分)

答案:

1、(1)读小学时,“父亲”常在家中等我放学,“鉴赏…‘我”的作业;(2)上了中学,“父亲”进城给“我”买衣服,叫“我”试穿衣服;(3)读中学,“父亲”常来学校,给“我”送钱;(4)放假后,“父亲”因为“我”获奖而高兴,因为“我”买茶叶而生气、内疚。(3分,视考生整体概括的程度酌情给分)

2、(1)“父亲”希望“我”好好学习,好好做人。(2分,意思对即可) (2)体现了“我”为“父亲”过度辛劳、日渐衰老油然而生的心酸及敬爱之情,并决心努力学习,报答“父亲”的一片深情。(2分,意思对即可)

3、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答“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也可)(2分) 淳朴憨厚、勤俭耐劳,细心关爱儿子(2分,答对其中两点性格即可得满分)

4.开放性试题,能联系实际、谈出感受,语句顺畅即可。(3分,联系实际1分,谈感受合情合理2分)

提示:可谈文中“父亲”关爱儿子给你的感受,或者谈现实中你对父亲给你关爱的感受;或者可谈你如何努力学习,以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关爱之恩。

篇10:《感恩父亲》现代文阅读答案

《感恩父亲》现代文阅读答案

【原文】

感恩父亲

①【 】。

②父亲头上寸草不生,也许是满足于光头的清凉,也许是仰慕光头明星的帅气,他也弄了个光头,眼睛虽然近视,但又大又有神,好像什么谎言都能被他看破;他脸上已留下岁月的痕迹,细看已不太年轻;他衣着讲究,常穿得整整齐齐,很有风度的样子。

③我的父亲是个工作狂,一工作起来就不着家了。

④冬天的早晨,他送我上学,我似一只刚出生的小猫,蜷缩在他身后,吹向我的冷风被他的身子挡住,悄然向四处逃窜。他虽然双耳冻得由红转紫,仍然腰板挺直地走着。到了学校,他总是站在校门口,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一直要目送我走进学校才离开。

⑤有几次,我看见他那瘦削的身影在车影人影里穿梭,【 】。

【问题】

(1)请根据文意,在第①段横线上写一个句子,作为这篇习作的开头。(2分)

(2)第②段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请找出并修改。(2分)

(3)第④段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替换。(2分)

(4)从结构上看,有一段与文章内容不符,请找出来,并说说该怎样修改。(2分)

(5)请为这篇习作补写一句话作为结尾,使之与开头照应。(2分)

【参考答案】

(1)示例:我最应该感谢的人是我的父亲。(符合“感恩”的内容,语句通顺即可)(2分)

(2)将“他也弄了个光头”后面的逗号改为分号。(2分)

(3)“道貌岸然”使用不恰当,改为“风度翩翩”或“关怀”等。(能表现父亲的风度及关心“我”的词语均可)(2分)

(4)第③段。“父亲是个工作狂”这一内容在文中没有体现,因此显得多余,建议删去。(2分)

(5)示例:我的眼睛湿润了,父亲啊!您每天不辞辛劳地呵护着我,我感谢您。(符合题目要求即可)(2分)

篇11:奶奶的星星现代文阅读答案

1.一是表现奶奶为了孙子甘愿牺牲、乐于奉献的形象,二是借星星表达对奶奶的无尽怀念。

2.奶奶为我哼唱催眠曲,哄我入眠;我决心长大后挣钱买东西孝敬奶奶;我给奶奶踩腰、踩背;奶奶看姨奶奶因风雪没带我;奶奶在夏夜为我讲故事、轰蚊子。

3.与众不同体现在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星星。体现奶奶朴实善良、无私奉献、关爱后辈的形象。

4.示例:奶奶,你到哪儿去了?该不会出什么事吧?你不能丢下我一个人啊!奶奶,孙儿想你了!快点回来吧!

5.作用:深化主题(或画龙点睛、升华主题);深刻含义:每一个活着的人应该尽自己的力量给予

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在教学实践中,需注意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方法、方式多记、多读、多练、多积累。 关键词 训练语言 阅读理解 能力 语文阅读理解题是中考语文卷中的一道必考题目,且所占分值比较高,它是一种综合性的题型,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质。

所以,要提高中考语文成绩,就必须对学生加强阅读训练,提高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只有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才能在中考中应答自如,立于不败之地。

阅读是一个综合的内化过程,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行为习惯对阅读效果至关重要。该阅读是增长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商友敬先生曾提到语文学习的三点经验:阅读能力的培养靠“读”,文章靠“写”,还应“背诵”。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总结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的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没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

注意在认真品读原文,最好用笔标记重要信息。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速度也要质量,要求阅读二至三遍能读懂全文。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

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个字,并在原文找出大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一半了。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简要概括来说:一、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二、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明史卷二百十一列传第九十九原文及译文解析

《孟子·告子下》阅读答案文及译文

墙缝里的人作文

文及翁《贺新郎·西湖》译文参考及鉴赏答案

初中八年级语文《吆喝》优选教案范本

饮酒其九原文及翻译注释

沈括《古镜》阅读答案及译文

成侯邹忌为齐相翻译

《下江陵》改写

叶文玲的课文

《奶奶与父亲》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奶奶与父亲》现代文阅读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奶奶与父亲》现代文阅读及答案(精选11篇)】相关文章:

饮酒·其五原文及赏析2024-04-29

韩休为相的原文和翻译2022-09-08

红楼梦曲原文及赏析2023-03-04

咏雪翻译2023-10-13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2023-03-27

班固咏史诗翻译2023-10-14

父亲节活动策划书2023-01-24

回归八年级语文作文2023-02-28

《令狐楚,字壳士》原文阅读及译文赏析2023-04-07

鲁迅观镜有感阅读答案2023-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