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古镜》阅读答案及译文(共9篇)由网友“黄桃脆皮鸡”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沈括《古镜》阅读答案及译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篇1:古镜 阅读答案
[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
[注释]①鉴:镜子。②原:推究。③差:略微。
9.下列给【乙】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C.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D.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收人而今小 令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秦王纳谏》)
B.予观之 同予者何人(《爱莲说》)
C.又见他家所藏 才美不外见(《马说》)
D.文画铭字无纤异者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12.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题目(4分)
(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 ”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1分);制造的透光镜,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用一个词语概括,1分)
(2)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他怀疑的依据是什么?(2分)
篇2:古镜阅读及答案
古镜阅读及答案
古 镜
(宋)沈 括
[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
[注释]①鉴:镜子。②原:推究。③差:略微。
【小题1】下列给【乙】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C.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D.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小题2】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收人而令小令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秦王纳谏》) B.予观之同予者何人(《爱莲说》)C.又见他家所藏才美不外见(《马说》)D.文画铭字无纤异者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小题4】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题目(4分)
(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 ”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1分);
制造的透光镜,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 (用一
个词语概括,1分)
(2)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他怀疑的依据是
什么?(2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花纹(文字)虽在背面,但镜面上有隐隐约约的痕迹,所以在日光下就显现出来了。
【小题1】(4分)(1)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1分) 精湛(高超)(1分)
(2)别的形制相同的镜子都不能透光,只有这面透光(2分)
解析【小题1】要整体感知语句的意思,根据意思划分停顿即可。
【小题1】B 两字均为“我”人称代词,相同。A中一动词一名词,不同。C中读间不同,意思也不同。D中后一个“异”为活用用法,亦不同。
【小题1】要做到字字落实,并结合课内此字的`用法、意思加以推测,用通顺的语句表达出来即可。
【小题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难度较大的为第二步,但要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即“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一个“然”字写出了作者的质疑,即答案应在后面的句子中提炼出来。
篇3:《古镜》阅读答案
[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
[注释]①鉴:镜子。②原:推究。③差:略微。
【小题1】下列给【乙】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C.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D.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小题2】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收人而令小令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秦王纳谏》)
B.予观之同予者何人(《爱莲说》)
C.又见他家所藏才美不外见(《马说》)
D.文画铭字无纤异者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小题4】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题目(4分)
(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 ”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1分);
制造的透光镜,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 (用一
个词语概括,1分)
(2)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他怀疑的依据是
什么?(2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花纹(文字)虽在背面,但镜面上有隐隐约约的痕迹,所以在日光下就显现出来了。
【小题1】(4分)(1)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1分) 精湛(高超)(1分)
(2)别的形制相同的镜子都不能透光,只有这面透光(2分)
解析
【小题1】要整体感知语句的意思,根据意思划分停顿即可。
【小题1】B 两字均为“我”人称代词,相同。A中一动词一名词,不同。C中读间不同,意思也不同。D中后一个“异”为活用用法,亦不同。
【小题1】要做到字字落实,并结合课内此字的用法、意思加以推测,用通顺的语句表达出来即可。
【小题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难度较大的为第二步,但要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即“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一个“然”字写出了作者的质疑,即答案应在后面的句子中提炼出来。
篇4:古镜 阅读答案
9.(2分)A
10.(2分)B
11.(3分)花纹(文字)虽在背面,但镜面上有隐隐约约的痕迹,所以在日光下就显现出来了。(每小句1分)
12.(4分)(1)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1分) 精湛(高超)(1分)
(2)别的形制相同的镜子都不能透光,只有这面透光(2分)
篇5:沈括《活板》阅读答案及译文
沈括《活板》阅读答案及译文
活板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题目:
6.与“有奇字素无备者”中“素”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天下缟素 B.可以调素琴 C.睿素无北伐之志 D. 素湍绿潭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持就火炀之 就:
(2)旋刻之 旋: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
翻译:
9.阅读原文和【链接材料】,在下面句中横线处填写恰当内容。(2分)
【链接材料】
20世纪80年代,王选教授成功设计和研发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取代了铅字印刷。这一新技术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减少了污染,也不需要铅字的存储空间,排版时间大为缩短,印刷工效大大提高,被称为“中国印刷界的革命”。
从雕版印刷到毕昇的活版印刷,从铅字印刷到王选的汉字激光照排,每一次汉字印刷的革命都是一次进步,相比以往,新技术都更具有 ① 、② 的特点。
答案:
6.C(2分)
7.答案示例:(1)就:靠近。 (2)旋:随即、立刻。
评分标准:共2分。每小题1分。
8.答案示例: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印完后再用火烤,使药物熔化。
评分标准:3分。
9.答案示例:简易神速(快捷、效率高)、贮存方便、节约成本。
评分标准:2分。答出任意两点可得2分。
参考译文
用雕版印书,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样做。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此后,经典文献都是版印的本子。
庆历年间,平民毕昇又创造了活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胶泥来刻字印,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一个印,刻好以后,用火烧使它坚硬。先准备好一块铁板,把松脂、蜡混合纸灰之类的东西铺在上面。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一个紧挨着一个地排上字印,排满了就算一版,(再)拿到火上去烘烤,等到松脂和蜡渐渐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那字印就平得像磨刀石一样。如果只印两三本,还算不得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那就显得非常快了。通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同时排字,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排好版面,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印,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以便它们在同一版内重复出现时使用。不用的时候,就拿纸条做标记贴上,按韵分类,分别放在木格里。有些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出来,那就当时动手刻,用草火烘烤,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字印之所以不用木料来刻,是因为木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时)拿不下来;不如用胶泥来烧制,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弄脏。
毕昇死后,他的字印被我的堂兄弟和侄辈得到了,到现在还保存得十分完好。
篇6:古镜阅读答案及翻译
[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
[注释]①鉴:镜子。②原:推究。③差:略微。
9.下列给【乙】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C.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D.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收人而今小 令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秦王纳谏》)
B.予观之 同予者何人(《爱莲说》)
C.又见他家所藏 才美不外见(《马说》)
D.文画铭字无纤异者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12.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题目(4分)
(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 ”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1分);制造的透光镜,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
(用一个词语概括,1分)
(2)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他怀疑的依据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9.(2分)A
10.(2分)B
11.(3分)花纹(文字)虽在背面,但镜面上有隐隐约约的痕迹,所以在日光下就显现出来了。(每小句1分)
12.(4分)(1)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1分) 精湛(高超)(1分)
(2)别的形制相同的镜子都不能透光,只有这面透光(2分)
译文:
古人铸造镜子,镜子大镜面就平,镜子小镜面就凸。凡是镜面洼就显得人脸大,镜面凸就显得人脸小。镜面小的镜子不能全部照出来人的脸,所以让它稍微凸起,那么镜面虽小依然能全部照出来人的脸。(古人)继续根据镜面的大小,调整镜面的凸洼程度,常常使人脸和镜面大小差不多。这些工匠们的精巧和才智,后人造不出来了。
世上有透光镜,镜背面有铭文,共二十字,字体极其深奥,没人能读懂。用这个镜子承受日光,背面的花纹和二十个字就会透射在房壁上,清清楚楚。有人推究它的原理,认为是由于铸造时薄处先冷,唯独有花纹和字的地方比较厚,冷得慢,以致铜收缩得多。铭文和花纹虽然在背面,但是镜面上隐隐约约有痕迹,所以在光中显现出来。我观察了这面镜子,认为道理确实如此。可是我家有三面镜子,又见到了别人家所收藏的镜子,都是一个式样,图案铭文没有丝毫差异,形制很古老。只有这种镜子可以透光,其他的镜子虽然也有很薄的,却都不能透光。想来古人自有特殊的制作方法。
篇7:《海市蜃楼》沈括 阅读答案
这是初中一年级语文课文《海市蜃楼》及阅读答案,有需要的同学赶快来看看吧!
《海市蜃楼》原文:
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或日“蛟蜃之气所为”,疑不然也。欧阳文忠曾出使河朔,过高唐县,驿舍中夜有鬼神自空中过,车马人畜之声一一可辨,其说甚详,此不具纪。问本处父老,云:“二十年前尝昼过县,亦历历见人物。”土人亦谓之“海市,”与登州所见大略相类也。
《海市蜃楼》译文:
在登州的海上,有时候会出现云雾空气,象宫殿居室、台阁景观、城墙垣堞、人物、车马、楼屋顶盖,(都)清晰可见,把它(这种景象)叫做“海市”。有人说:“(这是)蛟龙吐气而形成的。”(我)怀疑不是这样的。欧阳文忠曾经河朔去出使 ,路过高唐县,在驿馆的房屋中夜间听到有鬼神从天空而经过,车马人畜的声,都一一可分辨出.他说的非常详细,这里不详细摘录了。询问本地的老人,说:“二十年前曾在白天路过这个县,也清楚可以看见人与物。”当地人也称这(种景象)为“海市”。同登州所看见的大致上相同。
【字词注释】
登州:指现在山东蓬莱、栖霞以东一带。
台观:古时宫殿前的高台,台上建楼观。
城堞:指城上女墙。
冠盖:旧指做官人的冠服和他们车乘的篷盖。
蛟蜃:古人传说中的海中蛟龙类动物,说它能发洪水,能吐气为楼台。
驿舍:驿站。古代人乘马传递信件,叫马传,马传停息的地方叫驿站。
《海市蜃楼》练习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台观(guàn) 蛟蜃(shèn)之气 B、城堞(dié) 驿(yì)舍中
C、车马人畜(xù ) 河朔(shuò) D、尝昼(zhòu)过县
2、下列文中加点的字无误的一项是()
A、时有云气(经常,常常) 历历可见(一个一个清清楚楚的)
B、或曰(有的人) 疑不然也(这样)
C、欧阳文忠(指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出使河朔,过(经过)高唐县过
D、二十年前尝昼过县(白天) 土人亦谓之梅市(种地的`人)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或曰:“蛟蜃之气所为。”疑不然也。
②与登州所见大略相类也。
4、文中描写“海市蜃楼”的句子是什么?
5、根据你所掌握的自然科学知识,解释一下“海市蜃楼“形成的原因。
6、本文描述了几种海市蜃楼现象(用自己的话概括)。
7、文中写的现象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据此判断,是“欧阳文忠“的说法符合实际还是“本处父老”的说法符合实际?为什么?
8、作者亲自访问当地老人了解事情真相,并不简单相信别人的说法,这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9、本文与《山市》中都用到的一种说明方法是什么?试举例说明。此外,本文还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10、下面是山东登州蓬莱阁联,请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海市蜃楼皆幻影
下联:
篇8:《镜喻》阅读答案
7.下列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五官莫明于目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B.假于镜而见焉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客有任目而恶镜者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D.泰然谓美莫己若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解析:C.前句中的“任”是“相信、信任”的意思;后句中的“任”是“随意、自由”的意思。A.两句中的'“莫”均是不定代词,解释为“没有谁(哪一个)”;B.两句中的“假”均是“凭借、借助”的意思;D.两句中的“莫己若”都是“没有谁比得上自己”的意思。
答案:C
8.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而目转求助于镜 求:求助
B.然世未尝以镜之助目,而咎目之失明 明:明察
C.鲜当意者 当:相称
D.左右匿笑 匿:暗中;偷偷地
解析:C.使……满意,合乎(心意)。
答案:C
篇9:《镜喻》阅读答案
1.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然世未尝以镜之助目,而咎目之失明。
2.本文告诉我们做人的什么道理?(3分)
答案
1. 然而世人不曾用镜子来帮助眼睛,只是(而)责怪眼睛不明亮。
(评分说明:“未尝”、“咎”作为赋分点,必须译对,每个1分,共2分)
2. 要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以人为镜,才能正确认识自己,保持清醒头脑。
(评分说明:“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以人为镜。”2分,“正确认识自己”1分)
【沈括《古镜》阅读答案及译文(共9篇)】相关文章:
《宋史·梁克家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2023-12-09
大学辨业的文言文介绍2022-05-16
千轴不如一书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2022-04-30
梦溪笔谈·续笔谈原文注释2022-11-04
《梦溪笔谈》 教学设计62023-10-31
《寄扬州韩绰判官》阅读答案及赏析2023-12-19
《千轴不如一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023-07-01
《宋史·黄干传》原文与翻译2022-11-29
古诗寄扬州韩绰判官拼音版2022-09-30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