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为你分享8篇“孔子仁学的现代意义阅读答案”,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孔子仁学的现代意义阅读答案
孔子仁学的现代意义阅读答案
孔子在集夏商周三代礼文化之大成基础上,提出仁学,把礼乐制度文化上升为礼义精神文化,以仁导礼,仁内礼外,使礼文化具有了鲜活的内在人学生命,昭示了中华文化发展的人本主义方向.在孔子之前已有仁的词语,但孔子把仁理论化了.他指出仁之本为孝悌,仁之义为爱人,仁之方为忠恕,仁之行为安百姓,仁之象为恭宽信敏惠,仁之制为礼乐教化.孔子发现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仁爱之心,倡导人们经由忠恕之道推己及人,将这种爱心去爱亲友,爱他人,爱社会,爱万物,使天下走向太平.仁学是孔子儒学的精华所在,也是儒学实现当代转型中最有价值的思想资源.然而儒学史上,大多数儒家学派总是偏离仁学主脉而另立核心,使仁学不能以浩大气势直贯而下
孔子仁学是生命的学问,教人如何做人、如何立身行事、如何推广爱心、怎样做君子并向圣贤看齐,它是人生体悟和智慧的理性表述.孔子仁学是对人的本质的伟大发现,在思想史上第一次找到了人之异于高于禽兽的道德本质,也找到了人类社会高于动物世界丛林规则的人道普世价值.新仁学直接上承孔子仁学的源头活水,广引诸家之精要,开渠疏道,务使仁学如一江春水,沛然而流淌,用以灌育今世诸多生命,使之健康成长.它的口号是: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护养生命,提升生命.
新仁学不等于旧仁学,没有门户之成见,广纳儒、道、墨之经典而奉之,此其为新仁学之由也.老庄道家尊道贵德、清静逍遥,以返璞归真弥扑家人文化成之不足,有益于防止人性异化.墨家兼爱之说比儒家爱有差等更具平等精神,而其兼相爱交相利之说更能与现代社会相街接佛家属宗教范畴,其慈悲情怀、平等精神、中道哲学,亦能够拓展仁爱意蕴,皆足以成为新仁学营养.
西方文化的优长是科学理性曰益发达、个人权益普受尊重、自由竞争呈现活力;其弊病是强权政治主导、一神信仰排他、功利主义流行取其所长、避其所短,是中西文化交会中必须解决的问題。从构建新仁学而言,要重点吸收西学以下优长:第一,学习其理性精神与科学方法,改变儒家学说中智依附于仁的状态,使智性有独立的开展;第二,吸收其人权至上、个性解放的理念,改变儒家学说中重社会轻个人、重义务轻权利的倾向,清除宗法等级制度的影响,认同自由、平等、民主,把儒家仁学中本有的普遍伦理发挥出来,提升为普世价值。
8. 下列对孔子仁学对中华文明重大意义的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孔子仁学把礼乐制度文化上升为礼义精神文化。
B. 孔子仁学使礼文化具有了鲜活的内在人学生命。
C. 孔子仁学昭示了中华文化发展的人本主义方向。
D. 孔子仁学发现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仁爱之心。
9.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老庄道家以返璞归真弥补儒家人文化成之不足。
B. 墨家兼爱之说比儒家仁学更能与现代社会相衔接。
C. 佛家慈悲情怀、平等精神也能丰厚仁爱意蕴。
D. 西方文化有益于改变儒学重社会轻个人的'倾向。
10. 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新仁学的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8.C(A 项说明孔子仁学对礼乐制度文化的提升,B项说明孔子仁学对礼文化 的贡献,都只涉及中华文明的部分内容,都不属于孔子仁学对中华文明重大意义的说明最恰当的项。D项孔子仁学发现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仁爱之心答非所问。)
9.B(原文墨家兼爱之说比儒家爱有差等更具平等精神,而其兼相爱交相利之说更能与现代社会相衔接。)
10.(3分)①接续孔子仁学,突出人生哲学的特色。②以孔子仁学为主,吸收诸子百
篇2:孔子仁学思想对现代人的启示
孔子仁学思想对现代人的启示
《论话》的编纂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了.但是,细读《论语》,品味孔子仁学思想,仍有现代人应该汲取的.大智慧.面对市场化、科技化、信息化、全球化大潮,现代人变得越来越功利化、实用化、物质化.孔子仁学思想,对现代人修身养性、调节心理、塑造人格都有重要意义.
作 者:张军强 ZHANG Jun-qiang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北京,100088 刊 名:衡水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GSHUI UNIVERSITY 年,卷(期): 9(4) 分类号:B222.25 关键词:孔子 仁学思想 现代人 启示篇3:《对孔子仁学的重新解读》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对孔子仁学的重新解读》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对孔子仁学的重新解读》高三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及答案
孔子的仁学思想始于亲,却非终于亲,这也是儒家的仁爱观念能够成为最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关键所在。孔子主张将仁爱由亲亲之情逐步向外扩展,惠及整个人类一一“泛爱众而亲仁”(《学而》);尔后再进一步将对人类的道德关怀推及到自然万物——“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雍也》)。
为了不使“仁民”、“爱物”的思想流于空疏,孔子提出了“畏天命”(《季氏》)的观念。在孔子那里,“天命”主要被理解为一种异己的客观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是人的力量所不能抗拒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畏天命”,是孔子在为人的意志自由划界。在孔子看来,要使天、人关系处于和谐顺应的状态,只有唤起人们对“天命”的敬畏之情,才不至于在“天”或“天命”面前,变得胆大包天、肆虐妄为,否则将“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佾》)。当然,我们也不否认“畏天命”观念中蕴含着某些宿命论的因子。
孔子认为,君子之所以“畏天命”,是因为君子“知天命”,而“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季氏》)。而“知天命”并非是指对天命有着清晰、透彻的理喻或预测,而是意味着只有知晓了何谓“天命”,即觉解到人的自由的界限,才能“不怨天、不尤人”,“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不仅感知到“天命”的存在和对人事的作用,而且还意识到这种存在和作用具有一定的神秘性,难以被人真正知晓。既然天命难知,也就自然要“畏天命”了。这是一种十分明智的态度,正是这种态度使得孔子在大自然面前具有虚怀若谷的圣人气象。
必须指出,孔子对“天命”神秘性的认知、敬畏,并没有将其引向神秘主义。孔子从不为神秘性所囿,而是超乎寻常的理智。知“天命”之难知,并不等于天命不可知,或者放弃对天命的追问。孔子终身都在致力于学习,并且还辩证地意识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学”与“思”的目的之一就是力争达到对“天命”的`“知”。孔子从未因为“畏天命”而把人引向对“天命”的单向度的依赖或畏惧,他更多地是在对“天命”的反省、审视、考问的过程中,更大程度地肯定了人在“究天人之际”中的那份主动。然而,孔子也深切感悟到:人的有限生命难以揭示无限的天命。
这种推人及物的情怀,对导引今人走出“人类中心论”和“自然中心论”的怪圈,具有启迪意义: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既不能只强调人类利益而忽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也不能只注重自然保护,而完全弃人类利益于不顾。人类利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必须兼顾,但这种兼顾,又是有“重点”和“差等”的。只有这样的生态观,才不至于使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陷入尴尬的“二难”境地。(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6.对孔子提出的“畏天命”观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畏天命”观念是孔子基于对“天命”的认识之后提出来的。
B.“畏天命”告诉人们,要敬畏自然,否则将“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C.面对“天命”,孔子是无力又无奈的,因此,他的“畏天命”观念包含着宿命论的成分。
D.“畏天命”观念表现了孔子在大自然面前的明智和虚怀若谷的圣人气象。
7.对文中孔子的人与“天命”的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唤起人们对“天命”的敬畏之情,才能使天、人关系处于和谐顺应的状态。
B.孔子意识到了“天命”的存在、对人事的作用及前二者的神秘性,所以要“畏天命”。
C.“天命”难知,并不等于天命不可知,从而放弃对天命的追问,放弃人的主动性。
D.孔子提出的“学”与“思”的目的就是要人们力争达到对“天命”的“知”。
8.下面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泛爱众而亲仁”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将人类的道德关怀推及到自然万物。
B.“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是因为“小人”不努力学习,没有知识,无知者无畏。
C.在强大的“天命”面前,孔子提出“畏天命”思想,还是没有摆脱“自然中心论”的怪圈。
D.本文认为,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仅要强调人类利益,更要注意自然保护。
参考答案:
6、C(“孔子是无力又无奈的”,理……李戴;D、误解了原文的关系,把原文的并列关系理解成了递进关系)
篇4:现代文阅读《孔子求教》题目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孔子求教》题目及答案
一次,孔子(前551-前479年)带着弟子子贡、子路等人去陈国。当时正值春日,桃红柳绿,师生几人一边赶路,一边观赏沿途风景。就在路过一片桑林的时候,他们看见一位年轻的姑娘正在那里采桑叶。孔子诗兴大发,顺口吟了一句诗:“南枝窈窕北枝长”,话音未落,就听到那位采桑姑娘吟道:“夫子行陈必断粮。”孔子和弟子都感到莫名其妙。只见采桑姑娘微微一笑,又高声吟道:“九曲明珠穿不过,回来问我采桑娘。”孔子和弟子都觉得她聪明过人,但不知她吟的诗究竟是什么意思,子贡很想去问个明白,孔子急忙拦住了他,孔子及弟子急着赶路去陈国。
孔子及弟子到了陈国受到冷遇,连饭都不给他们吃。他们又冷又饿,度过了难熬的一夜。第二天,他们上朝去拜见陈国国君。国君手里拿了一颗璀璨的明珠,对孔子说:“听说你是很有学问的人,当然也很聪明,你能不能让丝线穿过这九曲明珠?”九曲明珠就是珠子中间的'孔弯弯曲曲地拐了九道弯。孔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未能把丝线穿过去。正在着急之时,孔子忽然想起采桑娘的诗,明白了采桑姑娘三句诗的意思。他叫来了子贡,吩咐子贡赶快去向那位蚕桑姑娘求教。子贡心急如火,忙沿着原路往回走,不久,便找到了那片桑林。可是采桑姑娘却不见了,他就在桑树林里来回找。突然他发现在两棵桑树中间堆着一堆土,在离这堆土不远的地方,又堆着三堆土,这四堆土,就像是一个谜。他脑子里一转,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意思。桑是木,木旁堆土,莫不是姑娘姓杜?旁边又放了三堆土,这难道是三娘的意思?想到这里,他非常兴奋。正好有个老者背着一捆柴走过来,子贡上前施礼问道:“请问,前面的村子里可有个叫杜三娘的姑娘?”老者答道:“过了桥再往南就是杜家庄,一问便知。”子贡顺着老者指的方向找到了那位采桑姑娘,把孔子和弟子到陈国的遭遇一一告诉了采桑娘,请求她告诉穿珠的办法。杜三娘笑着说:“这并不难,你先把丝线抹上点油脂,然后把丝线拴在蚂蚁的腰上,让蚂蚁慢慢爬进珠孔。如蚂蚁不肯爬,就用烟熏它,这样蚂蚁就带着丝线穿过珠孔,当它从珠孔爬出来时,丝线不就出来了吗?”子贡听了此话很高兴,向杜三娘道谢后,急速赶路。他很快回到了陈国,把这一切告诉了孔子。孔子按照杜三娘教的办法,很顺利地把丝线穿过了九曲明珠,终于解决了陈国国君设置的难题。
孔子的学生回来就把这一切告诉了孔子,然后孔子就按着姑娘的办法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事后,孔子对学生们说:“学问是没有顶点,学习也没有止境,永远不能停止。自满只会使自己陷于停步不前的境地。”
1.陈国国君给孔子出了一道什么难题?
2.采桑姑娘用什么方法解决了难题?
3.画线的句子让你想到哪些成语、谚语或名言?
参考答案:
1. 让丝线穿过九曲明珠。
2. 在丝线上抹上油脂,把丝线拴在蚂蚁的腰上,让蚂蚁爬进珠孔。
3. 学无止境、学海无涯、活到老学到老等。
篇5:《孔子的洒脱》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孔子的洒脱
周国平
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
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为某方面的专门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职业。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是说他没出息,这是很忌讳的。孔子却坦然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也确实有人讥他博学而无所专长,他听了自嘲说,那么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罢。
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其中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唯有曾点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下乘凉.,一路唱歌回来。孔子听罢,喟然叹曰:“我和曾点想的一样。”圣人的这一叹,活泼泼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圣叹”,以志纪念。人生在世,何必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切?
学界大抵认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至于什么是“仁”,众说不一,但都不出伦理道德的范围。孔子重人伦是一个事实,不过他到底是一个聪明人,而一个人只要足够聪明,就决不会看不透一切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所以,“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这句话竟出自孔子之口,他不把“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也就不足怪了。有人把“仁”归结为忠恕二字,其实孔子决不主张愚忠和滥恕。他总是区别对待“邦有道”和“邦无道”两种情况,“邦无道”之时,能逃就逃(“乘桴浮于海”),逃不了则少说话为好(“言孙”),会装傻更妙(“愚不可及”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其本义不是形容愚蠢透顶,而是孔子夸奖某人装傻装得高明极顶的话,相当于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他也不像基督那样,当你的左脸挨打时,要你把右脸也送上去。有人问他该不该“以德报怨”,他反问:那么用什么来报德呢?然后说,应该是用公正回报怨仇,用恩德回报恩德。
孔子实在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他有常识,知分寸,丝毫没有偏执狂。“信”是他亲自规定的“仁”的内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说:“言必信,行必果”,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径(“硁硁然小人哉”)。要害是那两个“必”字,毫无变通的余地,把这位老先生惹火了。他还反对遇事过分谨慎。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只是孔子并不赞成,他说再思就可以了。
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有这一面毕竟是令人高兴的。研究孔子,如果顾及他的全人,对他的哲学或许也会有些新的认识吧。
1.作者认为孔子的“洒脱”表现在哪两个方面?(可用原文回答)
2.孔子坦然地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那么,根据全文,孔子所说的“真正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呢?
3.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他对于读书的主张是怎样的?
4·如果将孔子思想的核心“仁”除外,那么,孔子和他的四个弟子聊天时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5.文章结尾说:“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联系全文,你认为孔子“不洒脱的地方”指的是什么?
篇6:《孔子的洒脱》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1.答案: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2.答案:孔子所说的“真正的人”是指:完善自我,性灵未染,难得糊涂,通情达理。
3.答案:孔子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4.答案:融于自然,乐于自然。
5.答案:积极“入世”,关注社会生活、人伦世理。(或“重事功、重人伦”)
篇7:孔子学习观的现代意义
孔子学习观的现代意义
孔子关于学习的观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精髓,是我们今天仍需要坚持和发扬光大的..面向21世纪的学习观,主要包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三方面的内容,而终生学习贯穿始终.
作 者:何芳 金华 作者单位:何芳(枣庄师范专科学校,音乐系,山东,枣庄,277160)金华(枣庄矿业集团公司,山东,枣庄,277100)
刊 名: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AOZHUANG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19(1) 分类号:B222.2 G40-092.25 关键词:孔子 学习观 意义篇8:孔子和学生阅读答案
孔子和学生阅读答案
孔子和颜悦色地告诉子夏:“颜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变通;子贡聪明,但他不够谦虚;子路很勇敢,但宽厚、忍让方面仍待学习;子张处事谨慎,为人严肃,可是旁人却不容易亲近他。我这四个学生虽然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啊!”
1.这段话中能表现人物特点的词语有:
守信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这段话,说说从这段话中能看出孔子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能够找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然后来进行教学,这就叫做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变通、聪明、谦虚、勇敢、宽厚、忍让、谨慎、严肃
2.孔子是一个关心学生成长,因材施教的好老师。
3.因材施教
★ 全国I卷答案公布
【孔子仁学的现代意义阅读答案(整理8篇)】相关文章:
传统义利观之反思2022-09-20
全国二卷高考真题试卷试题与答案解析2023-02-28
现代人佛教的精神修养论文2022-08-19
关于弘扬孝道文化的作文400字2024-02-09
论阿多诺的美学思想对当代论文2023-03-24
简析孔子权变灵活的思想与行为方式2022-12-23
弘扬孝道文化,创建文明城市作文2023-10-25
高校社团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2023-02-13
浅析从《孔子家语》看孔子的健态伦理思想2022-04-30
从地震波到预警阅读答案2023-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