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阅读答案

时间:2022-05-05 22:41:40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战国策》阅读答案((集锦11篇))由网友“小狗游乐园”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战国策》阅读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战国策》阅读答案

篇1:《战国策》阅读答案

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则将退兵;不亲,则且遂攻之。”

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而齐、燕之计过矣。且赵之于燕、齐,隐蔽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则明日及齐、楚矣。且夫救赵之务,宜若奉漏壅,沃焦釜。夫救赵,高义也;却秦兵,显名也。义救亡赵,威却强秦兵;不务为此,而务爱粟,则为国计者过矣。”

天下合从。赵使魏加见楚春申君曰:“君有将乎?”曰:“有矣,仆欲将临武君。”魏加曰:“臣少之时好射,臣愿以射譬之,可乎?”春申君曰:“可。”加曰:“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裂而陨也。’今临武君尝为秦孽,不可为拒秦之将也。”

(选自《战国策齐二、楚四》)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如听之,以却秦兵 听:探听

B.且赵之于燕、齐,隐蔽也 蔽:屏障

C.更羸曰:‘此孽也……’ 孽:经受过灾难

D.故疮裂而陨也 陨:坠落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请粟于齐,而齐不听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①不如听之,以却秦兵

②古之人观于天地……,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①且赵之于燕、齐,隐蔽也,齿之有唇也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

D.①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8.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则(我秦国)且遂攻之

B.夫(齐国)救赵,高义也

C.然则(汝,魏加)射可至此乎?

D.(其,孤雁)闻弦音,引而高飞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属于直接劝谏的一组是( )

①不如听之,以却秦兵 ②且赵之于燕、齐,隐蔽也

③仆欲将临武君 ④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⑤飞徐者,故疮痛也 ⑥今临武君尝为秦孽,不可为拒秦之将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秦国攻赵国长平,初时采取的是相机行事的战略。

B.苏秦认为赵国像只漏瓦罐一样,救赵宜快不宜慢。

C.楚春申君在天下合从的形势下准备派临武君拒秦。

D.魏王开始对更羸“引弓而下鸟”是抱怀疑态度的。

11.翻译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义救亡赵,威却强秦兵;不务为此,而务爱粟,则为国计者过矣。

[参考答案]

6.A(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听:听从、接受,即“借给(赵)”。]

7.C(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理解)。[C项两个“之”字都属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第①句中的“而”,表转折连词,“但是”;第②句中的“而”,表并列连词,“并且”。B项第①句中的“以”,连词,“来”“以便”;第②句中的“以”,介词,“因为”。D项第①句中“为”(wèi),介词,“替、给”;第②句中的“为”(wéi),动词,“做”。

8.C(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常见文言句式的理解)。[然则(汝,更羸)射可至此乎?]

9.D(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①②皆苏秦劝谏齐王援赵的句子;③是楚春申君回答魏加的话;④⑤皆魏加给春申君打比方所说的话,不属直接劝谏;⑥为魏加直接劝谏春申君不要用临武君拒秦。]

10.B(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苏秦认为齐救赵应该像手捧一只漏瓦罐,去浇烧焦了的锅一样,宜快不宜慢。]

11.(我们)救助将要灭亡的赵国显示我们的高义(或:秉持道义救助将要灭亡的赵国),使强秦退兵,显示我们的威名(或:发挥威力,使强秦退兵);(现在)不专心做这些事,却专心做吝惜粮食的事,那么为齐国考虑,(这)是错误的。[(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评分标准:本题5分。“义”“威”“务”“爱”“为国计”5个采分点,各1分。]

【古文阅读参考译文】

秦国攻打赵国的长平,齐、楚救援赵国。秦国的计划指出:“齐、楚两国去救赵国,如果他们之间的关系亲密,那么(我们)就退兵;如果他们的关系不亲密,那么我们就继续攻打赵国。”

赵国没有粮食吃了,向齐国借粮食,但是齐国不借。苏秦对齐王说:“不如借给它以便打退秦兵,不借给赵国粮食,秦兵就不能被打退,这就证明秦国的计谋是正确的,而齐、燕的计谋错了。况且赵国对于燕、齐来说,如同一条屏障,又如同牙齿有嘴唇那样,嘴唇如果失掉了,那么牙齿也就寒冷了。(秦国)今天把赵国灭亡,那么明天它就要灭掉齐、楚了。现在救赵之事,应该像手捧一只漏水的瓦瓮去浇烧焦了的锅一样,宜快不宜慢。(齐国)救赵国,是一件高尚的正义行为,退却秦兵,是扬显名声的事情。(我们)救助将要灭亡的赵国显示我们的高义,使强秦退兵,显示我们的威名;(现在)不专心做这些事,却专心做吝惜粮食的事,那么为齐国考虑,(这)是错误的。

诸侯各国合纵抗秦,赵国派遣魏加去见楚国的春申君说:“您有大将吗?”春申君说:“有,我想让临武君为大将。” 魏加说:“我年轻时喜欢射箭,我想用射箭比喻这件事,可以吗?”春申君说:“可以。”魏加说:“过去,更羸与魏王站在一个高台的下边,抬头看见天上飞着的鸟。更羸对魏王说:‘我替大王空拉弓弦,就可以给大王射下一只鸟来。’魏王说:‘这样说来,您射箭的技术能够达到这样的地步了?’更羸说:‘能够达到这样的地步了。’时候不大,有一只雁从东方飞过来,更羸用拉了一下空弦,就让雁从高空中掉了下来。魏王说:‘这么说来您射箭的技术已经达到这样高的地步了?’更羸说:‘这是一只经受过灾难的鸟。’魏王说:‘先生怎么知道的?’更羸回答说:‘这只鸟飞得慢鸣声又悲。飞得慢,是因为往日的疮口还在疼痛;鸣声悲凄,是因为长久失群无依无靠。旧疮口未好,加上惊恐之心也没有去掉,这时它听到弓弦之声就要抽身高飞,旧疮口就要裂开,因而落了下来。’临武君曾经被秦国打败,所以他不可以成为拒秦之将。

篇2:《战国策》阅读答案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朝服衣冠: ②孰视之:

③皆以美于徐公: ④期年之后: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

②能谤讥于市朝。

译文: 。

【小题3】邹忌见了徐公后,又“窥镜而1刍视”“暮寝而思之”的行为反映了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答: 。

【小题4】阅读全文,说说齐国为什么能在朝廷上战胜别国?(4分)

答: 。

答案

【小题1】①朝服衣冠:穿戴 ②孰视之:通“熟”。缜密,仔细,周详

③皆以美于徐公:认为 ④期年之后:一年

【小题1】①译文:从这件事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厉害了

②译文: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

【小题1】(4分)头脑清醒、善于思考、精明能干、深谋远虑。

【小题1】(4分)是因为邹忌以自己的实际例子,来告诫威王要虚心纳谏,对臣下友好,要赏罚分明,要亲近向自己提建议的人,远离光奉承自己的人,所以数月来提建议的人,宫中像集市一样。一年之后想提也提不出了。威王的虚心纳谏,是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关键。

篇3:《战国策》阅读答案

文言文,完成题。(16分)

赵且①伐②燕。苏代③为燕谓惠王④曰:“今者臣来过易水⑤, 蚌方出曝⑥而鹬⑦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⑧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⑨,以弊⑩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且:副词,将要。②伐:讨伐,攻打。③苏代:战国时期的辩士。④惠王:赵惠文王。⑤易水:河流名。在河北省西部。⑥曝(pù):晒太阳。⑦鹬(yù):水鸟名,常在水边或田野捕吃小鱼、小虫和虾类。⑧禽:同“擒”,捕捉,抓住。⑨相支:相持,对峙的意思。⑩弊:同“蔽”,蒙蔽。

【小题1】解释下列加线的字。(4分)

(1)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2)蚌合而拑其喙

(3)今日不雨(4)乃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_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小题4】这则故事后来演化为成语: _, _。文中苏代借用故事劝说

赵惠文王有什么好处?(3分)

_

_

答案

【小题1】正;(鸟的)嘴;下雨;停止

【小题2】B

【小题3】(1)鹬鸟和河蚌都不肯放开对方,渔翁就把它们俩一起捕抓住了。

(2分)(2)除非(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除非(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2分)(3)心中想的是(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上百的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小题4】(1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形象生动,让赵惠王能够清楚地明白当前的形势和自己国家所处的境地,从而比较容易接受苏代的劝谏,放弃攻打燕国。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方、止”的意思在文言文中较为固定,根据语境即可解释出来。“喙”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一致。“雨”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即为“下雨”之意。

【小题2】试题分析:B项中的两个“其”都是代词,“它们的”。另外还可用把每组加以比较的方法进行验证。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并禽” “自”“ 曦”等。“并禽”中的“禽”是通假字。“自”是“如果”的意思。“曦”本意是日光,在句中应译为“太阳”。这几个都是易错的。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4】试题分析:成语大家都知道,关键是要把字抄对。讲故事加以劝说即是婉谏,起到了让人在故事中明白道理,易于使别人接受的作用。

篇4:《战国策》阅读答案

【古文阅读】

庞葱①与太子质②于邯郸③,谓魏王曰:今有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④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选自《战国策·魏策》)

[注释]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②质:做人质。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首都。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首都。

8.用/划分下列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划两处。(2分)

夫 市 之 无 虎 明 矣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①谓魏王曰 ②愿王察之

③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④而谗言先至

10.下列句中的加点的于字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中于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所欲有甚于生者 D.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

11. 翻译划线的句子。(4分)

①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②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12.成语三人成虎就源自本篇,请根据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2分)

参考答案:

8.夫/市之无虎/明矣

9. ①对 说 ②明察 ③超过 ④到

10.C

11. ①三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它吗?(言市信乎各0.5分)

②后来太子结束了作人质,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罢质果见各0.5分)

12. 谣言被多人传播后,极有可能变成一种可怕的力量。(意对即可)

篇5:《战国策》阅读答案

管燕得罪齐王,谓其左右曰:“子孰而与我赴诸侯乎?”左右嘿然莫对。管燕连然流涕曰:“悲夫,士何其易得而难用也!”田需对曰:“士三食不得餍①,而君鹅鹜有余食;下宫糅罗纨,曳绮縠②,而士不得以为缘③。且财者,君之所轻;死者,士之所重。君不肯以所轻与士,而责士以所重事君,非士易得而难用也!”

(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①餍(yàn):本义指吃饱。②绮縠(qǐ hú):绫绸绉纱之类。丝织品的总称。③缘:边缘。

19.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1)子孰而与我赴诸侯乎? (2)连然流涕

(3)谓其左右曰

20. 下列句子中的“以”与“士不得以为缘”的“以”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而责士以所重事君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将以攻宋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且财者,君之所轻;死者,士之所重。

22.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回答为什么管燕的左右没有人愿意与他“赴诸侯”?(2分)

19. (1)谁,哪一个(2)眼泪 (3)告诉(对……说)

20.而且(何况)财货是您所看轻的,死是士人所看重的。

21.C

22.因为管燕未能善待别人,只注重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他人的利益。(不肯把他所看轻的财货送给士人,却要求士人以他们所看重的死为他效劳。)

篇6:《战国策》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16分)

【甲】(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刘向《战国策》)

【乙】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①。以齐国之大②具③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者。香居④问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敢问荆邦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居曰:“今王为大室,三年而不能成,而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香居曰:“臣请避矣!”趋而出。王曰:“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也?”遽召尚书⑤曰:“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 (刘向《新序》)

【注释】①堂上三百户:厅堂很大,能容下三百个房间。②大:强大。③具:备办。④香居:齐国大夫。⑤尚书:官名。汉以前是小官,负责掌管殿内文书。

9.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臣之妻私臣 ( )(2)面刺寡人之过( )

(3)遽召尚书( ) (4)寡人不肖 ( )

10.请分别写出下列两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或意义。(2分)

(1)皆以美于徐公 (2)以齐国之大具之()

11.用斜线为下面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有关句子。(6分)

(1) 王之蔽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 何谏寡人之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齐威王、宣王执政时是齐国的鼎盛期,根据甲乙两段文字分析其原因。(2分)

参考答案:

9、12.(4分)(1)偏爱(2)指责 (3)立刻(4)贤德

10.(2分)(1)比(2)凭

11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

12.(6分)(1)大王受蒙蔽很久了。(2)为什么这么晚才向寡人进谏呢?

(3)记下,寡人不遵从先王教诲,盖大宫殿,香子让寡人停止了这种做法。

13.(2分)齐威王、齐宣王执政开明,知错能改;臣子贤德,能忠言劝谏。

篇7:《战国策》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日:“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①啄其肉,蚌合

而箝②其喙③。鹬日:‘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日:‘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

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愿王熟计议之也。”惠王日:“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鹬(yù):一种水鸟。 ②箝(qián):夹住。 ③喙(huì):嘴。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赵且伐燕( ) (2)以敝大众( )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小题3: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2分)

小题4: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将要 (2)使……劳苦(贫困)

小题2:鹬鸟和河蚌都不肯放开对方,渔翁就把他们两个一并抓了去。

小题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启示:面对矛盾(冲突),要以理智、包容的态度对待,避免两败俱伤。

小题4:(1)从苏代的角度看:①法巧妙。用寓言故事引入(讽喻或类比的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1分)②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1分)

(2)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1分)

小题1:试题分析:“且”是文言文中的常见字,根据语境应译为“要,将要”。“敝”根据上下文,应译为使动用法“使……劳苦(贫困)”。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是“不肯相舍”,其中的“舍”是“放开”的意思。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3:试题分析:这个故事和这个成语我们都知道,关键是能不能回想起来,并把字写正确。所以一定要注意看原文中的字形,如鹬、蚌、渔、利。对我们启示也很明确,即理智对待矛盾、冲突,避免两败俱伤,使他人坐收余利。

小题4:试题分析:理解文章大意,总观全文,把人物苏代说服赵王的过程,说服赵王的方法,用简洁的语句总结出来即可。思考的角度要多元化,不仅要从苏代说服技巧的角度思考,还要从赵王善于纳谏的角度回答原因。

篇8:《战国策》阅读答案

《战国策》阅读答案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宣王使谒者①延入。王斗曰:“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使者复还报。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请从。”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王斗对曰:“王闻之过。斗生于乱世,事乱君,焉敢直言正谏?”宣王忿然作色,不说。

有间,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立为大伯。今王有四焉。”宣王说,曰:“寡人愚陋,守齐国,惟恐失之,焉能有四焉?”王斗曰:“否。先君好马,王亦好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是王不好士。”宣王曰:“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王斗曰:“世无骐麟,王驷已备矣。世无东郭逡、卢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世无毛嫱、西施,王宫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②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

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选自《战国策》

[注]①谒者:负责礼宾的官吏。②便辟:君主左右的宠信小臣。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 造:到,往

B.宣王忿然作色,不说 说:说话

C.王之走狗已具矣 具:具备,完备

D.宣王谢曰 谢:道歉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B.焉能有四焉 然力足以至焉

C.先生徐之,寡人请从 不知东方之既白

D.斗趋见王为好势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4.文中加曲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

B.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

C.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

D.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斗说齐宣王拥有先王的四种爱好,是为了赞扬齐宣王具备了先主那样的优良素质,同时也缓和了当时紧张的说话气氛。

B.王斗对齐宣王直言正谏,批评他“好马”“好狗”“好酒”“好色”而“不好士”,并

且一针见血地戳穿了他自己标榜的所谓“忧国爱民”的谎言。

C.对于齐宣王而言,九合诸侯的先主齐桓公是他不能不折服的,王斗用先主与宣王作对比,找到了两者的不同之处也即宣王的不足之处。

D.齐宣王终于承认自己“有罪于国家”,并改正了错误,“举士五人任官”,因此“齐国大治”,这反映了王斗高超的进谏技巧。

16. 翻译下面的句子。(12分)

(1)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4分)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4分)

(3)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4分)

参考答案

12.B【解析】说,通“悦”,高兴

13.D【解析】A.顺承/转折B.怎么/那里C.助词不译/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是

14.C【解析】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

15.A【解析】 “赞扬宣王”错。

16.(1)大王要人做帽子,不要亲近宠爱的人去做,却要工匠去做,为什么?因为他们会做。

(2)出来之后,就有人责怪那个想要出来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随着别人一起出来,不能尽情享受畅游的乐趣。

(3)张衡一上任就从严治理,整治法令制度,暗中查知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国政治理得好。

【参考译文】

先生王斗登门要拜见齐宣王,宣王派传达去领王斗进来。王斗说:“我拜见大王是爱慕权势;大王迎接我是礼贤下士。大王认为怎么样?”传达汇报王斗的话。宣王说:“让先生等一会儿进来,我去迎接。”于是,宣王跑到门口去迎接王斗,与他一块儿进来。宣王说:“我继承先王的大业,得以治理国家,听说先生能直言批评,无所忌讳。”王斗回答说:“大王听错了。我生在乱世,又侍奉乱君,怎么敢直言批评呢?宣王听后,怒形于色,很不高兴。

过了一会儿,王斗说:“从前先君齐桓公有五种爱好。他纠合诸侯,匡正天下,天子授位,立为霸主。现在,大王有四种爱好。”宣王说:“我愚蠢寡闻,治理齐国,只担心失国,怎能有四种爱好呢?”王斗说:“不。先君喜好马,大王也喜好马;先君喜好狗,大王也喜好狗;先君喜好酒,大王也喜好酒;先君好色,大王也好色;先君礼贤下士,大王却不礼贤下士”宣王说:“现在世上没有士,我又怎么去礼贤下士呢?王斗说:“世上没有骐騄,騄耳这样的骏马,可是大王已经车马齐备;世上没有赛过狡兔东郭俊的韩卢之狗,可是大王已经有善跑的猎狗;世上没有象毛嫱、西施那样的美女,可是大王的后宫中充满了美女。大王只是不礼贤下士,怎么发愁世上没有士呢?”宣王说::“我忧国爱民,当然愿意得到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国家。”王斗说:“您忧国爱民,还不如爱一尺绉纱。”宣王说:“这是什么意思?”王斗说:“大王要人做帽子,不要亲近宠爱的人去做,却要工匠去做,为什么?因为他们会做。现在,大王治理国家,却一定要用亲近宠爱的人去治理。所以我说:‘您忧国爱民不如爱一尺绉纱。’”

宣王内疚自责说:“我对国家有罪。”于是。先拔了五名贤士,任命他们的官职,齐国因此治理得很好。

篇9:《战国策》阅读及答案参考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徐公何能及君也/及郡下,诣太守B.王之蔽甚矣/横柯上蔽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孰视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小题3】齐王纳谏后有三大变化,这三大变化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 (3分)

【小题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从中悟出道理。B.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C.邹忌运用设喻的方式劝谏齐王,其目的是为了铲除齐王身边的小人,从而达到广开言路、民富国强的效果。D.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启示我们说话要达到最佳效果,就要注意对象,尊重对方,用语委婉,还要使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

答案

【小题1】(3分) C

【小题2】(3分)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小题3】(3分)。(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2)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3)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小题4】(3分) C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C中二者都是“果真”;A:比/到;B:受蒙蔽/遮掩;D:仔细/哪一个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要想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是否有活用现象,明确使用的文言句式等。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通顺畅达。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初中阶段文言文阅读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是在读懂文言语段的基础上对考生的进一步深化了的分析能力的考查。一般侧重于要求根据某一特定的要求到文中搜寻筛选提取信息,找出原句即可。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小题4】

试题分析:C中“其目的是为了铲除齐王身边的小人”信息错误,应是劝谏其广开言路,开张圣听。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篇10:战国策齐阅读答案

【注】①厚币:拿着丰厚的钱财。②谁朝:拜见谁(宾语前置)。③涓人:宫中洒扫的人。④见事:被侍奉,被重视,受重用。⑤乐毅和后面的邹衍、居辛分别是魏、齐、赵三地的名士。

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王之蔽甚矣 ( )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

(3)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 )

(4)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 )

1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B.涓人言于君曰 余将告于莅事者

C.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其真无马邪

D.隗且见事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有关句子。(6分)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分)

(2)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2分)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分)

15.甲文告诉我们:国君广开言路,才能兴利除弊,使国家强盛起来;

乙文告诉我们: (2分)

篇11:战国策齐阅读答案

12.(1)蔽:蒙蔽、受蒙蔽、被蒙蔽 (2)刺:指责 (3)反:同返,返回 (4)期年:满一年

13.B A.以:介词,用/相当于而,表顺承;B.都是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相当于对或者向;C.其:代词,它的/表反问语气的语气词,相当于难道;D.且:尚且/将近。

14.(1)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2)燕昭王为郭隗建造宫舍并且拜他为老师。 (3)(村中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15.礼贤下士,才能广招人才,国家才能强大。

《战国策.齐策四》阅读练习及答案

《马价十倍》阅读理解练习答案

秦朝人名谜语及谜底答案解析

《骥遇伯乐》阅读及答案

《苏秦之楚》阅读及答案参考

《春秋战国的纷争》练习题

《扁鹊投石》阅读答案

8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单元即时练

马价十倍原文及翻译

《苏代为燕说齐》阅读答案附翻译

《战国策》阅读答案
《《战国策》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战国策》阅读答案(集锦11篇)】相关文章: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2022-04-30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2022-04-30

《邹忌讽齐王纳谏》试题及答案2022-04-30

“魏与赵攻韩 韩告急于齐”阅读答案及其原文翻译2022-05-07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同步练习题2023-02-07

初一期末历史试题2024-03-07

读《孟尝君传》《唐雎不辱使命》比较阅读及答案2022-10-22

七年级历史试题及答案2023-03-14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练习题2023-05-09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原文翻译赏析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