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价十倍原文及翻译

时间:2023-09-27 07:56:0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马价十倍原文及翻译(通用8篇)由网友“旺仔小馒头”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马价十倍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马价十倍原文及翻译

篇1:马价十倍原文及翻译

苏代为燕说齐,未见齐王,先说淳于髡曰:“有人卖骏马者,比②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⑤而马价十倍。今臣欲以骏马见于王,莫为臣先后者,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臣请献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为马食。”淳于髡曰:“谨闻命矣。”入言之王而见之,齐王大说苏子。

马价十倍注释:

①选自《战国策·燕策》。《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校正编订。共三十三篇,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刘向,除编订《战国策》外,还编有《说苑》等书。

②比:副词,接连地。

③还:通环环绕。

④朝:早晨。

⑤一旦:一天。

篇2:马价十倍原文及翻译

苏代为燕国去游说齐国,没有见齐威王之前,先对淳于髡说道:“有一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早晨守候在市场里,也无人知道他的马是匹骏马。卖马人很着急,于是去见伯乐说:‘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它,可是接连三天早晨,也没有哪个人来问一下,希望先生您能绕着我的马看一下,离开时回头再瞅一眼,这样我愿意给您一天的费用。’伯乐于是就照着卖马人的话做了,结果一下子马的身价竟然涨了十倍。现在我想把‘骏马’送给齐王看,可是没有替我前后周旋的人,先生有意做我的伯乐吗?请让我送给您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此作为您的辛苦费吧。”淳于髡说:“愿意听从您的吩咐。”于是淳于髡进宫向齐王作了引荐,齐王接见了苏代,而且很喜欢他。

延伸阅读:文言文翻译技巧

增补法

文言文言简意赅,故省略成分现象较突出。文言文翻译的增补法,就是要把语句中省略的重要成分补全,使句子意思完整。文言文中大量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兼语和介词、中心词等,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中就省略了主语“异蛇”,翻译时如果不增补齐全,意义就不太明确。特别是一些句子成分省略较多的文言文句子,如“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和兼语,不增补全句子成分就译成“叫进来,让拜见夫人”,直接译出来,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可是增补后的句子应该是“(左光斗)召(史可法)入(家),使(史可法)拜夫人”,翻译成“左光斗叫史可法来自己家里,让他拜见自己的夫人”,大家一看就明白。

调换法

文言文中许多句子结构和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经常出现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句式(在文言文中统称倒装句),如果原封不动地按照原句顺序翻译出来,意思就含糊不清。如“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琵琶行并序》)译成了“曾经学习弹琵琶向穆、曹两位乐师”,让人不知所云,调换成正确的语序“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后就译为“曾经向穆、曹两位乐师学习弹琵琶”。

留借法

“留”即保留原文不用翻译。翻译文言文时,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朝代国号、帝号年号、典章制度和度、量、衡等专有名称直接留用,不用翻译。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一句中,“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毋须翻译照用即可。 “借”即借用相关的词语代替现有的词语,这主要是针对文言文中的“通假”而言。文言文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新的物象,而没有现成的字词,只得借用相关的字词来寄托所要表达的意义(即许慎在《说文》中称之为“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在文言文翻译中,如果不懂通假借用,有的句子是无法翻译的。如“操吴戈兮被犀甲”(《国殇》)和 “颜渊蚤死”(《论衡》)两句,“被”通“披”,“蚤”同“早”,如果不会“借”,你将无法翻译通这些句子,不信试试?

删减法

文言文虽以言简意赅见长,但有时为了表情达意,会增加一些字词,删减法就是把多余的文言词语删除。有两种情况较常见:一是偏义复词或同义连用中,要删除这些词中陪衬的词素。像“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中的“异同”就是偏义复词,意义偏重在“异”字上,翻译时要把“同”字删去,译为“不应当有所不同”。类似的有“死生,昼夜事也! ”(《〈指南录〉后序》)、“我有亲父兄”(《孔雀东南飞》)等,都偏重在加点的词上。二是有些文言文中有无实义的句首发语词或句中助词,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可删去不译。如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中加点的“盖”字就不用翻译。

互联法

文言文中有时把几件事情(或几条线索)中相关的词语并列在一起,或相互呼应、相互补充,或起强调作用,这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叫互文并提修辞手法,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并不是说“秦朝的明月汉朝的边关”,而是说“秦汉时期的明月啊秦汉时期的边关”。翻译这类文言文句子,要先找出相互呼应、补充或并列的部分——即“互”,再一层意思一层意思进行翻译——即“联”。像“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并序》)、“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到影。 ”(《三峡》)之类的句子翻译都要注意到这一点。

需要引起同学们注意的是: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学习过程,文言文的翻译又是文言文知识和现代汉语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只有在夯实文言基础知识之后,掌握方法才能更快更好地翻译文言文。

篇3:马价十倍

【寓言典故】马价十倍

有人牵着一匹骏马在集市上卖,整整站了三个早上,连上来问个价钱的人也没有,这人便去求见伯乐,说:“我有一匹骏马,卖了三天都没人要。麻烦您老帮个忙,只消在我的马旁边站一站,看一看就行了。小人定有酬谢。”伯乐就踱到集市上,在经过马身边时瞟了两眼,又回头看了一下。人们听说了,蜂涌而来,抢着要买这匹马,马价立刻提高了十倍。

[教学内容]

[简要分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是客观物质性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小学生作文大全

卖马人为什么要去求助于伯乐呢?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利用伯乐的活动来提高马的知名度,从而顺利的把马卖出去。这正说明了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篇4:《马价十倍》阅读答案和翻译

《马价十倍》阅读答案和翻译

有人卖骏马者,比②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⑤而马价十倍。

注释

①选自《战国策·燕策》。《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校正编订。共三十三篇,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刘向,除编订《战国策》外,还编有《说苑》等书。②比:副词,接连地。③还:通“环”环绕。④朝:早晨。⑤一旦:一天。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往见伯乐曰____ ②愿子还而视之______

③去而顾之_____  ④伯乐乃还而视之______

2.与“去而顾之”中的“去”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去死肌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则有去国怀乡  D.黄鹤一去不复返

3.从下面选出与“去而顾之”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学而时习之 C.面山而居  D.黑质而白章

4.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这样不加分析地盲目地虚推、崇拜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①拜见 ②尊称对方,您 ③回头看 ④于是 2.A 3.B 4.不对。应该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译文

有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卖马,结果没有一个识马的。

他前去拜见伯乐,说道:“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可是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卖,没有人来问一声,我希望您去围着马转一圈看看,离开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一看,我愿意献给您一早晨的费用。”

伯乐于是去市场上环绕着马看了一圈,离开的时候又回头来看了看,结果一天之中马的价钱涨了十倍。

篇5:马价十倍文言文翻译赏析

马价十倍文言文翻译赏析

文言文

有人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翻译

有个要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待在集市上,没有人理睬。这人就去见相马的专家伯乐,说:“我有匹好马要卖掉它,我接连三天呆在集市上,没有人来过问,希望你帮帮忙,去看看我的马,绕着我的马转几个圈儿,临走时再回过头去看它一眼,我愿意奉送给你一天的花费。” 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于是就去绕着马儿转几圈,看了一看,临走时又回过头去再看了一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涨了十倍。

注释

1、比:副词,连续地,接连地。(比三旦)

2、莫:没有谁。(人莫知之)

3、知:知道,了解。(人莫知之)

4、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谦称自己为“臣”。

5、旦:天。

6、立:站立。

7、于:在。

8、言:交谈。

9、愿:希望。

10、子:代词,代指伯乐。(愿子还而视之)

11、还:音义通“环”,围绕,转圈子。

12、顾:回头看。(去而顾之)

13、一朝之费:一天的'费用;费:这里指费用;朝:早晨,也指一天;之:的。

14、乃:就,于是。(乃还而视之)

15、去:离开。(去而顾之)

16、之:代词,这里指千里马。(伯乐乃还而视之)

17、一旦:这里是“一天”的意思。

启示

1、就个人的影响力而言,有的人确有真才实学,但不一定能得到赏识和重用,因而需要有像伯乐这样的权威来发现和举荐,权威的赏识认可能很大地提高个人影响力。

2、就对待权威而言,一方面权威往往精通某一领域并有一定的知名度,应该尊重他们,但另一方面不可盲目地崇拜和迷信他们,更要提防有的庸才借助或冒用权威之名来抬高自己的身价。

3、作为权威人士而言,说话做事都要凭良心,实事求是,要爱惜自己的名誉,不能被贪欲蒙蔽,随便收别人好处而办事。总之,真正好的东西,又得到真正的权威赏识,它的身价就会加倍增长。

作者简介

刘向(约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沛县(今属江苏徐州)人。原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宣帝时,为谏大夫。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治《春秋彀梁传》。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

篇6:《马价十倍》阅读答案

马价十倍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③朝:早晨。④一旦:一天。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人莫知之

(2)去而顾之()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3、伯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这一动作神态,有什么隐含义?

4、这则故事指出了生活中的一种什么现象?

【参考答案】

1、(1)代“骏马”

(2)看,回头看

2、伯乐于是去市场上环绕着马看了一圈,离开的时候又回头来看了看它

3、伯乐看了又看,离开时还依依不舍,表示这是匹骏马。

4、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不加分析地盲目崇拜。

篇7:《马价十倍》阅读答案

马价十倍①

人有卖骏马者,比②三日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日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贾⑤。”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⑥而马价十倍。

注释:①选自《战国策·燕策》。《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校正编订。共三十三篇,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刘向,除编订《战国策》外,还编有《说苑》等书。②比:副词,接连地。③还:通“环”环绕。④朝:早晨。⑤贾(gǔ):一天做买卖所得的钱⑥一旦:一天。

1.加横线的词语解释不同的一项是( ):

A.人有卖骏马者 有闻而传之者 B.往见伯乐 见两小儿辩斗

C.比三日立于市 非得一人于井中 D.愿子还而视之 子将安之

2.选出下列句中的“之”用法不一样的一项( ):

A.臣有骏马欲卖之 B.愿子还而视之

C.去而顾之 D.臣请献一朝之贾

3.对文章意思判断有错的一项是( ):

A.本来是一匹劣马,但是由于请到了伯乐来故弄玄虚,因此“马价十倍”。

B.卖马者为了请到伯乐,允诺给他一天的做买卖所得的钱作为报酬。

C.伯乐其实并没有发表什么评论,他“还而视之,去而顾之”,无非是在暗示这匹马被自己看中了。

D.相马专家伯乐的关注使马身价倍增,表明了人们迷信权威的社会现实。

4.翻译下列句子:

(1). 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日立于市,人莫与言。

(2). 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参考答案:

1. B

2. D

3.A

4.(1)”欲,立,市,莫” 各1分,通顺1分,共5分;(2)”愿,子,去,顾”各1分,通顺1分,共5分.

附:【翻译】

有个人要出卖骏马,接连三天站在马市上,却没有人知道他的马是骏马。

这人找到相马的专家伯乐说:'我有匹好马要卖掉它,接连三天呆在市上,没有人来问过。希望您给帮帮忙,去围着我的马转个圈儿看看它,临走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它一眼,我愿意奉送给您一天的做买卖所得的钱。' 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就走过去围着那匹马转圈儿看了一看,临走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暴涨了十倍。 《战国策·燕策二》

【寓意】

名家的`赏识很重要。真正好的东西,又得到名家赏识,它的身价就会加倍增长。

【说明】

这则寓言说明,有的人确有真才实学,但不一定能得到赏识和重用,因而需要有像伯乐这样的人来发现和举荐。骏马待伯乐至而增价,说明权威的重要,但又不可盲目地崇拜和迷信别人,更要提防有的庸才借助或冒用权威之名来抬高自己的身价。

篇8:《马价十倍》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题目。(13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4分)

(1)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 __ (2)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_

(3)愿子还而视之 子:____________ (4)去而顾之 顾: _____________

小题2: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策之不以其道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B.臣有骏马欲卖之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D.臣请献一朝之贾小题3: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小题4:理解填空。(3分)

甲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乙文中卖马人能“一旦而马价十倍”是利用了人们的 的心理。

小题5: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2分)参考答案:

小题1:(1)见,通“现”,表现。 (2)临,面对。 (3)子,你。 (4)顾,回头看。

小题2:B

小题3:(1)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

(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

小题4: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盲目相信权威

小题5:示例:好处是:如同千里马有了伯乐才能被人们所重视一样,好的产品通过名人的宣传,才能广而告之,坏处是名人宣传的不一定是真正的“千里马”,容易误导消费者。

《马价十倍》阅读理解练习答案

《马说》《论马》比较阅读答案

《马说》比较阅读答案

伯乐爱马文言文翻译

马说与卞和泣玉对比阅读答案

《苏代为燕说齐》阅读答案附翻译

马说课件

《马说》的课件

《马说》教学设计4

高一12月月考数学试卷

马价十倍原文及翻译
《马价十倍原文及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马价十倍原文及翻译(通用8篇)】相关文章:

教学方案设计:马说2022-11-06

马援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2022-11-13

千里之马文言文练习题答案及译文2022-11-06

杜甫《高都护骢马行》2022-05-06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马说篇2023-11-30

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复习考点2022-11-09

《马说》教学设计92022-08-13

《说民风 道民俗》教学设计2023-05-18

一顾之荣的成语故事2022-05-19

韩愈《马说》中考真题训练2022-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