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阅读及答案参考

时间:2022-05-06 11:35:34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苏州园林阅读及答案参考((共8篇))由网友“weilingfofo”投稿提供,下面给大家分享苏州园林阅读及答案参考,欢迎阅读!

苏州园林阅读及答案参考

篇1:苏州园林阅读及答案

(一)

阅读文段(一)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多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式不该错过的。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茎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

1、文中“□□”处依次填入的一组词语是[布局、配合、映衬、层次]

2、第一段文字的中心句是那句?[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多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3、“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这句中的“有”和“不过”的位置能不能互换,为什么?{不能互换,原句突出到过的园林少,如果互换就强调到过的园林多,与原文内容不符}

2、文中最能体现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特征的一句话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苏州园林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文中所述的四个“讲究”上]

4.结合语段,以下对“败笔”一词的解释最符合作者原意的应该是(c )

A.影响整个字的一笔 B.文中写得不好的句子

C.园林设计上的欠缺 D.园林绘画方面的不足

5.把文中画线句子改成“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景远景的层次”好不好?为什么?[ 改句虽然与原句的意思基本一致,但缺少强调。连用四个“讲究”说明设计师与匠师的着力点之所在,从中可以想见他们的用心良苦。]

6、“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中“他们”是指(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愿望”是指(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说“他们的.愿望”实现了的依据是(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7、本节有一个词在全文中起线索作用,这个词是: (“图画”)

8、简析文中加点词“一切”、“决不”的作用。[“一切”“决不”表达意思严密准确,说明苏州园林每一处每一点上都能构成完美的图画,毫无例外]

9、“无论站在哪个点上”,在本段中具体指那些“点”?[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远景近景]

10.“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据说”能否省去?为什么?(不能省去。“据说”表示“一百多处”这一数据来源不准确和没有权威性,作者没有作亲自考证。如果去掉了就与实事不符,也不符合实际。“据说”地这用突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象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

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1.这段文字选自《苏州园林》作者是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

2.这段文字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是[作比较和打比方]。

3.文中“自然之趣”的“趣”指的是 情趣 。

4.文中的“绝大部分”一词能删去吗?为什么?[ 不能。“绝大多数”只表示多数而不是“全部”,因为我国建筑也有不对称的。„„]

5.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的建筑布局]],它是抓住苏州园林建筑上[不讲究对称]的特点来写的,突出[自然]之美。

6.请在文中用横线划出议论的句子。

7.这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 (总分式 )

(三)

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 (艺术、魔术、技术、美术)而不仅是 (艺术、魔术、技术、美术)。③ (甲) 是重峦叠嶂, (乙) 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平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④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⑤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⑥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⑧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⑨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⑩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11)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10分)

1、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 B )

篇2:《苏州园林》阅读答案

[选段一]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②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打比方,对称是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控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④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选段二]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 )而不仅是( )。③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④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⑤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⑥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⑧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⑨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都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⑩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⑽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两段选文的说明对象不同,两段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段中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比较的双方是_________ 和_________ ,目的是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2)段结构特点是总分,请用“‖”在文中画出,由对假山的说明到对池沼的说明,起过渡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设计假山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山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将“技术”和“艺术”填入②句中的括号内,说说为什么不能颠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池沼说明的中心是( )

A、池沼的安排也着眼于画意; _________ B、大多引用活水

C、有的池沼宽敞,就把它作为全园的中心 D、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7.池沼的形式不同,但相同之处在于(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8.“高低屈曲任其自然”是对什么特点的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说明池沼的内容中运用了除打比方、引用外的哪三种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10.(2)段中有两句话与全文开头部分“总说”相照应,说明苏州园林总特征的。用_________线画出。

11.⑨句中加点的“那”指代__________________ ,“这”指代__________________ 。

12.④句中“大多”含义: 。⑦句中“决不雷同”中“雷同”可否换成“相同”?。⑨句中的“也”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概括第(2)段内容的是哪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语段中写完园林中的池沼,共展现了 画面。分别是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15.下面有四组句子,哪组中加点词词意相同?选出来( )

A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 B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

你们要攀登到科学的顶峰 制台年纪愈高,阅历却很深

C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D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这个人有三十多岁模样__________________ 引用原话要用引号

16.假山的特征是( )

A、艺术性很强 B、样式各不相同 C、有真山的情趣 D、可以攀登

17.池沼的布置安排特点是( )

A、因地制宜 B、有景物相配 C、任其自然 _________D、具有画的效果

18.介绍与池沼有关景物的设计,说明顺序是( )

A、由主要到次要部分 B、由水上到四周再到水中

C、由全局到局部_________ D、由设计的艺术到作者的评价

19.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 )

A.先总、后分 B.先分,后总 C.先总,后分,再总 D.前后照应,互为映衬。

20.文中一个“活”字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2)段第⑨句冒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用简明的语言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2)段中有两句话相互呼应,意在说明假山堆叠的艺术性,把这两句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这段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5.第(1)段中四句话的顺序是混乱的,请你重新排列( )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④②①③

26.第(1)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7.第(1)段文字中“自然之趣”的“趣”指的是( )

A、趣味 _________ B、兴趣 _________ C、乐趣 _________ D、情趣

28.第(1)段文字是抓住苏州园林建筑上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来写的。

篇3:苏州园林阅读答案节选

苏州园林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 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回避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的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选文第①段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说明对象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4分)

2、选文第①段中划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这里有什么作用?(4分)

3、所选文段采用的说明结构是什么?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6分)

5、第③段加点词“往往”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答:

[参考答案]

1、4分 苏州园林(2分)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2分)

2、4分 排比(2分)

一气呵成,说明设计者和匠师们为达到其一致要求,是如何设计园林的。(2分)

3、6分 总分结构。(2分)

作比较(2分)说明苏州园林的建筑与其他建筑的区别:不讲究对称。(2分)

4、4分 不能去掉。“往往”指一般情况,特殊情况除外(2分)。用在这里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河道都安排有桥梁,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

《苏州园林》的读后感

读叶圣陶的《苏州园林》让我对它无限的向往。花草树木的映衬、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都让我感到迷恋。

苏州园林讲究完美,他像一幅山水画一样呈现在游客的眼前。重峦叠嶂的假山、九曲回转的回廊想画幕一样铺开来。踏在幽深的回廊上仿佛可以听到古代诗人在雨打芭蕉驻立窗前低吟的读书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是这种意境吧。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一到春天我想那应该是花的海洋吧。红楼梦里的史湘云醉卧海棠花应该只有在苏州园林才能看到这样的美景吧。“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苏州园林的夏季应该像这样一样充满生气吧。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对称是一种美,而不对称要营造登峰造极的美,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

苏州园林是人间的仙境,过惯了喧闹的城市生活的凡夫俗子可以到苏州园林占占这里的仙气。

苏州园林中心思想:

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再现了它的画意美,显示了设计者和工匠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篇4:苏州园林节选阅读答案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篇5:苏州园林节选阅读答案

1、首句中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换成“池沼和假山”?为什么?

2、文中第二句中“艺术”与“技术”的词序能否对调?为什么?

3、从选段中任举一例,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信.

苏州园林中设置“花墙”和“廊子”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在介绍苏州园林的`建筑布局时,先谈“我国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这里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是为了突出苏州园林的哪一方面的特点?

篇6:苏州园林节选阅读答案

1.不能,这句是中心句,后文是按照先假山后池沼的顺序介绍的.

2.不能.因为一对调,就变成了强调技术而把建设艺术放到了次要的地位,这与本段说明苏州园林艺术的中心不一致.

3.作比较.突出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篇7:苏州园林阅读答案

阅读理解。

①一条高低曲折的长廊,中间用同样一条高低曲折的花墙隔起来,就形成了内外两道长廊,这便是复廊。②沧浪亭整个园子,就环抱在这个长长的优美的复廊里。③复廊的外廊,紧贴园外的碧水河塘。你从外廊走,仿佛你并不在园里,而是在园外青葱翠色的田郊野外漫步。④但是,转过脸,你从花墙向里面看,却隐隐地看到园内树影婆娑,古亭傲立,绿竹红花,随风摇曳,另有一番风味。⑤如果从内廊走,你可以尽情欣赏园内那些亭台、假山、芭蕉掩映的小榭,飞檐凌空的厅屋等建筑艺术。⑥但转过脸,从花墙透窗外,园外的风光却又飞快进入你的眼帘。⑦这复廊真有说不尽的奇妙处。

1、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线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4、据层次的划分,请指出选文的结构形式[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D、并列

5、(多项选择)说明的顺序是[ ]

A、由概括到具体 B、由整体到部分 C、由原因到结果 D、由特点到用途

E、远到近F、外到内 G、春到秋 H、早到晚

6、(多项选择)“园内树影婆娑,古亭傲立,绿竹红花,随风摇曳”“这复廊真有说不尽的奇妙处”各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

A、叙述

B、描写

C、议论

D、抒情

参考答案:

1、复廊

2、高低曲折,优美奇妙。

3、1 2 || 3 4 5 6 || 7

4、A

5、B F

6、B D

篇8:苏州园林阅读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①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②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它景物配合着布置。③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④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⑤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⑥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⑦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其中又以___________为主。

2.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换成“池沼和假山”?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概括假山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与“_________”相呼应,说明了假山堆叠的艺术美。

6.画线句子中的“艺术”与“技术”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段文字中标出序号的八个句子是说明池沼特点的,用简明的语言指出这些句子说明的侧重点。(每处限10个字)

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④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⑥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假山和池沼;池沼

2.不能。这是一个段首中心句,它规定了下文展开的先后顺序。

3.有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5.苏州园林假山池沼的配合着意于图画美。

6.不能。因为一对调,就变成了强调技术而把建设艺术放到了次要的地位,这与本段说明苏州园林艺术的中心不一致。

7.引用活水 宽畅的池沼作中心 桥梁不雷同 边沿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鱼戏莲叶间

(意对即可)

《苏州园林》的练习题及答案

苏州园林阅读练习及答案

《涌幢小品》阅读答案及翻译

《桃花源记》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

蚊对的阅读题答案

《秩序.大美的所在》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苏州园林节选阅读答案

课内文段阅读理解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送严士元》阅读答案

《奇妙的动物玩耍》说明文阅读答案

苏州园林阅读及答案参考
《苏州园林阅读及答案参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苏州园林阅读及答案参考(共8篇)】相关文章:

广州中考语文真题和答案2023-04-26

扬州的夏日阅读及答案2023-12-22

苏州园林阅读答案2022-04-30

叶子片片美术课件2023-07-13

梦幻同里 阅读答案2023-04-14

江苏导游证考试试题2023-09-16

教学案一体化《这就是我》(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2022-10-04

记叙文阅读水性江南题目及参考答案2022-08-11

说明文《生物圈》阅读答案2022-11-29

《梨一样的苹果》阅读理解及答案2023-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