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与智慧的阅读答案

时间:2023-06-27 08:29:07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学问与智慧的阅读答案(整理10篇)由网友“存在即合理”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学问与智慧的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借鉴。

学问与智慧的阅读答案

篇1:《学问与智慧》阅读答案

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

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石乞石乞(ku)穷年,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亦无关宏旨,这便是由于没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但映射的范围却往往很大。譬如孟德尔研究豌豆的杂交,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定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

学问固然离不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如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为基础,才靠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它好象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就破。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掠影,而是像探照灯一样,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寥廓天空。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它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样,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往上涌。也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是靠得住,最为精深,最可宝贵。

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篇2:《学问与智慧》阅读答案

1.结合全文来看,作者论述的观点是什么?(2分)

2.仔细阅读第二段,说说该段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2分)

3.第三段中划线的词语“肥皂泡”“探照灯”在文中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4分)

篇3:《学问与智慧》阅读答案

1.(2分) 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意思对即可)

2.(2分) 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 (讲道理和摆事实)

3. (4分)肥皂泡:形容没有学问的智慧肤浅,瞬起瞬灭

篇4:学问和智慧阅读答案

学问和智慧阅读答案

①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学问是积铢累寸①而来的,常是各有疆域独自为政的,它可吸收人生的兴趣,但是它本身却是人生的工具。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思,一种远瞻;它是人生蕴含的一种放射性;它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的,同时它可以烛照人生的前途。

②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世界上有不少学问渊博的人,食古不化,食夸亦不化,不知融会贯通,举一不能反三,终身都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二字。这种人西洋称之为“有学问的笨伯”,中国称之为“两脚书橱”。反过来说,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有一种人,读书虽然不多,但他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凭借经验,运用心得,这样的人,你能说他没有智慧吗?

③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搜集了很多材料,但矻矻②穷年,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亦复无关宏旨③——这便是由于没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④,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譬如孟德尔研究豆子,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定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就是一个例子。现代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人称他为牛顿后第一人,他的相对论是科学上一个稀有的创获,但是他自己却对人说:“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他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便是他的智慧过人之处。

④学问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它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唯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唯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它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也唯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精澈,最可宝贵。

⑤若把学问比做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有木、有石,甚至直水泥钢骨,决不能成为房子;就是懂得材料力学、结构原理,也只可以造成普通的房子,而决不能造成庄严壮丽的罗马圣彼得教堂或巴黎圣母教堂。这种绝代的美术作品,是要靠艺术家的匠心的。但是材料愈能应手,匠心愈能发挥:构造的原理愈进步,艺术家愈能推陈出新。材料与技术对于作风的影响,整个美术史,尤其建筑史,都可以证明。所以,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注释:

①积铼累寸:形容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就能积少成多。铢(zhū),古代重量单位。

②矻矻穷年:终年都非常努力、勤劳。矻,读kū:

③无关宏旨:不关涉主要的宗旨多指于大局无碍

④探骊得珠:历难冒险才能求得珍品。比喻做文章等抓住了要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学问与智慧相辅为用,缺一不可。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2.首先作者提出“学问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的观点;其次作者强调“智慧必须以学问作基础,才靠得住”;接着作者运用喻证法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述r唯有从学问中产生的智慧才牢靠、精澈、宝贵。

3.仪有学问,是不会有成果的,更谈不上取得大的成果。对人类有意义、有价值的成果,靠的是善于运用学问的智慧。

篇5:《学问和智慧》阅读答案

《学问和智慧》阅读答案

①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学问是积铢累寸①而来的,常是各有疆域独自为政的。它可吸收人生的兴趣,但是它本身却是人生的工具。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思,一种远瞻;它是人生蕴含的一种放射性;它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的,同时它可以烛照人生的前途。

②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世界上有不少学问渊博的人,食古不化,食今亦不化,不知融会贯通,举一不能反三,终身都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二字。这种人西洋称之为“有学问的笨伯”,中国称之为“两脚书橱”。反过来说,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有一种人,读书虽然不多,但他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凭借经验,运用心得,这样的人,你能说他没有智慧吗?

③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矻矻②穷年,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亦复无关宏旨③……这便是由于没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④,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譬如孟德尔研究豆子,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定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就是一个例子。现代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人称他为牛顿后第一人,他的相对论是科学上一个稀有的创获,但是他自己却对人说:“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他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便是他的智慧过人之处。

④学问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它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唯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它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也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精澈,最可宝贵。

⑤若把学问比做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有木、有石,甚至有水泥钢骨,决不能成为房子;就是懂得材料力学、结构原理,也只可以造成普通的房子,而决不能造成庄严壮丽的罗马圣彼得教堂或巴黎圣母教堂。这种绝代的美术作品,是要靠艺术家的匠心的。但是材料愈能应手,匠心愈能发挥;构造的原理愈进步,艺术家愈能推陈出新。材料与技术对于作风的影响,整个美术史,尤其建筑史,都可以证明。所以,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注释:

①积铢累寸:形容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就能积少成多。铢(zhū),古代重量单位。

②砣砣穷年:终年都非常努力、勤劳。矻,读kū。

③无关宏旨:不关涉主要的宗旨。多指于大局无碍。

④探骊得珠:历难冒险才能求得珍品。比喻做文章等抓住了要点。

6.这两段作者阐述的观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者将无学问的智慧比喻成“肥皂泡”,将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比喻成“探照灯”,这在论证上有怎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谈谈你对“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这句话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生活中常常有聪明之人学业不优、事业无成的`现象,请用选文中的有关道理来说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6.【解析】此题考查概括论点的能力。选段开头揭示了作者的观点。

答案:智慧离不开学问。

7.【解析】此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理解能力。熟悉常用的论证方法,从喻体的角度来分析智慧与学问之间的关系。

答案:将无学问的智慧比喻成“肥皂泡”,尽管外表五光十色,但瞬起瞬灭;将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比喻成“探照灯”,有很强的穿透力。这些比喻论证,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贴切,因为它揭示了智慧与学问之间本质的联系。

8.【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能力。理解这句话应重点从智慧对于学问的重要性来分析回答。

答案:作者在指出学问和智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同时,强调了智慧更加重要,强调智慧对于学问的把握、辨析和实践,只有这样,两者才能在相互依赖的基础上,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9.【解析】此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主要从“忽视知识的积累”的角度来回答。

答案(示例):因为智慧是建立在学问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学问作基础,所谓的“智慧”只能是“小聪明”。生活中的“聪明之人”往往忽视知识的积累,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耍“小聪明”,“小聪明”可以行一时,却“瞬起瞬灭”,不能成大事。

篇6:《学问和智慧》阅读答案

1、根据全文,能说出学问和智慧的区别与联系。明确:①区别学问是知识的积累,是工具;而智慧是发现和创造的能力。②联系两者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

2、仿照例句的句式造句。例句: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略)

3、第1段中的透视、反想、远瞻这三个词各是什么意思,他们的顺序能否颠倒?明确:①透视对事物的深刻认识,反想全面的思考;远瞻对事物发展的预见。② 不能颠倒,这样的排列符合人的认识规律。

4、阅读3、4段,说说这两段所表达的观点。(明确:学问离不开智慧)这两段分别从什么角度来证明的?

(明确:第3段从从事研究工作的'角度,第4段从著书、读书的角度)

5、能概括出第三段所运用的论证方法?(略)能概括出第三段所举例子的内容(略)。

6、通过阅读第三段你觉得有智慧的人无智慧的人他们的最大区别在于什么?明确:能否发现别人看不见的

7、能找出第4节中的中心句(略)。请结合课文谈谈文中有智慧的书,是每字每句,都如珠玉似的晶莹,斧凿般的犀锐这句话的理解。明确:形象地写出了,有智慧的书,有思想的光辉,有智慧和灵性,对人有启发。

8根据课文第4段,概括说说有智慧的书和无智慧的书的区别是什么?明确:能否启发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

9、联系课文第4节,谈谈作者主张我们读怎样的书?又应该怎样地读?明确:①读有智慧的书 ;②要能读书得间。

10.概括第5段中无学问的智慧(肤浅的不长久的)和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有根底而牢靠的)的特点。

11.第5段中,作者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来论述无学问的智慧和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两者的不同,请具体分析。(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具体分析略

篇7:学问与智慧的阅读答案

16.“探骊得珠”是指泅入深水,得到价值千金的珠子。在本文第③段中它的意思是 (2分)

17.第②段主要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其作用 是 。(4分)

18.第④段中加点词“必须”不能删去的理由是 。(3分)

19.说说你对第⑤段中画线句的理解 。(4分)

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分)

A.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

B.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C.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D.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2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7分)

(1)全文围绕“学问和智慧”展开论述,第一部分(①②段)阐述了 ;

第二部分(③④⑤段)阐述了

(2)全文的论证结构属于 关系[来源:]

A.总分 B.并列 C.层进 D.对照

16.2分。对问题探究很深,能把握核心。

17.4分,各2分。对比论证 通过对有学问没智慧和有智慧没有很好学问的人的对比,鲜明地论证了学问并非智慧。

18.3分。“必须”表明学问对于智慧的重要性,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

19.4分。作者强调了学问是智慧的基础;学问和智慧融合得越好,就越能创新。

20.3分。D

21.(1)学问和智慧的区别 学问和智慧的关系 (2)C

篇8:学问与智慧的阅读答案

1.结合全文来看,作者论述的观点是什么?(2分)

2.仔细阅读第二段,说说该段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2分)

3.第三段中划线的词语肥皂泡探照灯在文中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4分)

1.(2分) 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意思对即可)

2.(2分) 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 (讲道理和摆事实)

3. (4分)肥皂泡:形容没有学问的智慧肤浅,瞬起瞬灭

篇9:《学问和智慧》阅读习题及答案

罗家伦

①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学问是积铢累寸①而来的,常是各有疆域独自为政的,它可吸收人生的兴趣,但是它本身却是人生的工具。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思,一种远瞻;它是人生蕴含的一种放射性;它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的,同时它可以烛照人生的前途。

②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世界上有不少学问渊博的人,食古不化,食夸亦不化,不知融会贯通,举一不能反三,终身都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二字。这种人西洋称之为“有学问的笨伯”,中国称之为“两脚书橱”。反过来说,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有一种人,读书虽然不多,但他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凭借经验,运用心得,这样的人,你能说他没有智慧吗?

③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搜集了很多材料,但矻矻②穷年,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亦复无关宏旨③——这便是由于没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④,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譬如孟德尔研究豆子,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定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就是一个例子。现代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人称他为牛顿后第一人,他的相对论是科学上一个稀有的创获,但是他自己却对人说:“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他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便是他的智慧过人之处。

④学问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它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唯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唯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它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也唯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精澈,最可宝贵。

⑤若把学问比做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有木、有石,甚至直水泥钢骨,决不能成为房子;就是懂得材料力学、结构原理,也只可以造成普通的房子,而决不能造成庄严壮丽的罗马圣彼得教堂或巴黎圣母教堂。这种绝代的美术作品,是要靠艺术家的匠心的。但是材料愈能应手,匠心愈能发挥:构造的原理愈进步,艺术家愈能推陈出新。材料与技术对于作风的影响,整个美术史,尤其建筑史,都可以证明。所以,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注释:

①积铼累寸:形容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就能积少成多。铢(zhū),古代重量单位。

②矻矻穷年:终年都非常努力、勤劳。矻,读kū:

③无关宏旨:不关涉主要的宗旨多指于大局无碍

④探骊得珠:历难冒险才能求得珍品。比喻做文章等抓住了要点。

1、根据全文,能说出学问和智慧的区别与联系。明确:①区别——学问是知识的积累,是工具;而智慧是发现和创造的能力。②联系——两者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

2、仿照例句的句式造句。例句: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略)

3、第1段中的“透视”、“反想”“、远瞻”这三个词各是什么意思,他们的顺序能否颠倒?明确:①透视——对事物的深刻认识,反想——全面的思考;远瞻——对事物发展的预见。②不能颠倒,这样的排列符合人的认识规律。

4、阅读3、4段,说说这两段所表达的观点。(明确:学问离不开智慧)这两段分别从什么角度来证明的?

(明确:第3段从“从事研究工作”的角度,第4段从“著书、读书”的角度)

5、能概括出第三段所运用的论证方法?(略)能概括出第三段所举例子的内容(略)。

6、通过阅读第三段你觉得“有智慧的人”“无智慧的人”他们的最大区别在于什么?明确:能否发现“别人看不见的”

7、能找出第4节中的中心句(略)。请结合课文谈谈文中“有智慧的书,是每字每句,都如珠玉似的晶莹,斧凿般的犀锐”这句话的理解。明确:形象地写出了,有智慧的书,有思想的光辉,有智慧和灵性,对人有启发。

8根据课文第4段,概括说说“有智慧的书”和“无智慧的书”的区别是什么?明确:能否“启发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

9、联系课文第4节,谈谈作者主张我们读怎样的书?又应该怎样地读?明确:①读有智慧的书;②要能“读书得间”。

10.概括第5段中“无学问的智慧”(肤浅的不长久的)和“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有根底而牢靠的)的特点。

11.第5段中,作者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来论述“无学问的智慧”和“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两者的不同,请具体分析。(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具体分析略《学问和智慧》阅读答案

篇10:学问和智慧阅读理解及答案

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他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他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也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精澈,最可宝贵。

若把学问譬做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有木、有石,甚至有水泥钢骨,决不能成为房子;就是懂得材料力学、结构原理,也只可以造成普通应用的房子,而决不能造成庄严壮丽的罗马圣彼得或巴黎圣母教堂。这种绝代的美术作品,是要靠艺术家的匠心的。但是材料愈能应手,匠心愈能发挥;构造的原理愈进步,艺术家愈能推陈出新。材料与技术对于作风的影响,整个美术史,尤其建筑史,都可以证明。所以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7.选文第一段论述的观点是什么?(1分)

8.选文中加点词语“笼罩”、“透视”、“运用”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2分)

9.第一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

10.有人说,“既然智慧比学问更重要,那么我就注重自我能力的培养,知识的掌握多少是无关紧要的”,你赞成这种说法吗,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7.(1分)论述智慧也离不开学问

8.(2分)不能,这三个词对“学问”由理解到实践,由浅入深,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答到由浅入深或层层递进即可)

9.(4分)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2分,一点1分);

举例分析作用示例:(找出句子1分,分析作用1分)

①如“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他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1分)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说明了没有学问的智慧虽然五光十色,但瞬息幻灭,没有价值。(1分)

②如:“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

的肥皂泡”, “才最靠得住”。 (1分)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把有学问的智慧和无学问的智慧进行对比,突出智慧离不开学问,以学问为基础。(1分)

10.(3分)不赞成。因为一个人能力的培养,也来自于他掌握的知识的多少:掌握的知识多,这种能力就容易培养,且持久,并能影响并决定人的发展。(1分)作者强调要重视知识,更要重视能力,不能因为“能力更重要”就排斥对知识的占有。(2分)(意思对即可)

学问和智慧选段阅读训练附答案

《道法自然的智慧》阅读答案

《智慧鸟》的阅读答案

共生:双赢的生存智慧的阅读答案

思维与智慧阅读答案

母狼的智慧现代文阅读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学问和智慧》教学反思

儒者之豪迈的阅读答案

《学问和智慧》 2

思维与智慧优秀读书笔记

学问与智慧的阅读答案
《学问与智慧的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学问与智慧的阅读答案(整理10篇)】相关文章:

《信息时代的读书方式》阅读题及答案2022-11-04

学与问读后感350字2023-07-07

懒惰的智慧 教案教学设计2023-02-20

谈读书的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07-15

问学读后感2023-11-27

课堂演讲稿文明之人2022-05-08

端午节的学问2022-05-06

读孔子拜师有感2023-08-21

眼界与读书阅读答案2023-02-25

unjs.com《百事问吧》读后感202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