涸辙之鲋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时间:2022-05-06 12:37:31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涸辙之鲋阅读训练题与答案((共11篇))由网友“海若兰花”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涸辙之鲋阅读训练题与答案,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涸辙之鲋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篇1:涸辙之鲋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涸辙之鲋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1)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2)监河侯曰:“诺。”()

(3)有中道而呼者。()

(4)我且南游吴越之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庄周忿然作色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对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本文告诫我们,要善于帮助别人,不要不付诸行动。

B.本文的寓意是:不要只说大话,而不付诸行动。

C.本文将道理寓于叙述当中,所叙之事是涸辙之鲋,所寓之理是踏实助人。

D.本文给我们的警示是:要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

参考答案:

1.(1)借钱

(2)好的

(3)半路上

(4)游说

2.(1)庄周十分气愤地说。

(2)庄周环顾四周看见有鱼在车辙中。

(3)还不如及早到死鱼店里去找我。(意对即可)

3.D

篇2: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13元“遗产”

河南省(非实验区)凤仙草

①那一晚,女儿仅吃了小半碗饭,就放下筷子说:“妈,我有点不舒服,得去躺一会儿,你吃完先走吧。碗筷等会儿我来收拾。”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等我收完夜市回来,看到碗筷还在桌上摆着,才想到女儿可能出事了。

②我推开她的房门,看见她在床上躺着,满脸通红,眼睛眯成了一道缝,似乎睁开都很吃力。一摸她的额头,吓了一大跳,她的额头烧得像一团炭火。我说:“孩子,你发烧了,我们得去看医生。”她说:“不用,可能是感冒了,睡上一觉明天就会好的。妈,你去把碗洗了吧。”她的声音微弱,但还是强睁着眼,冲我笑了笑。

③我知道她是在敷衍我,因为一去医院就意味着花钱,她怕。“不行,得赶紧去医院!”我果断地说,然后开始找钱,尽可能地找。当我把所有能找到的钱连同刚从夜市上挣来的散币堆在床上清点时,危机感油然而生。我胡乱地将钱塞进口袋里,搀女儿上了三轮车。

④三年前,丈夫身患绝症离我们而去,我没有工作,只得在夜市摆小摊。那一年女儿还不到13岁。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我发现她忽然长大了,开始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生活。

⑤我回头望了她一眼,看见她像一只受伤的小羊羔那样无助地趴在车斗里,眼睁睁地望着我。在女儿微弱的呻吟声中,我发疯似的蹬着三轮车,生怕耽误了她。

⑥女儿终于躺在病床上,挂上了吊瓶,我才松了一口气。医生说,眼下正流行病毒性脑炎,女儿的症状有些像,要待明天做了脊液检查才能确诊,今晚先做退烧观察处理。

⑦我的心又提了起来。夜深了,病房里就剩下我和女儿。女儿突然示意我靠近她,说:“妈,我感觉很难受,浑身都痛,和以往不一样。医生的话我听见了,我很有可能是脑炎,我怕是不行了……”

⑧“别瞎想,我肯定你不是的。”

⑨“妈,你听我说,”女儿突然严肃起来,很认真地说:“你记住了,家里床头柜的`下层,最里面靠右角,那里有一个小布包,里面装有一些钱,那是我攒下的,留给妈妈。”

⑩猛地一阵酸楚直冲我的鼻子,我的眼睛蒙眬了,

11第二天上午,经过检查,确诊女儿得的是一般性肺炎。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她时,女儿一下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得很紧。她还从来没有对我这样过,我们都哭了。

12回家后,我打开了女儿的床头柜,那里果然有一个小布包,里面是13元钱,全是角票。捧着那个小布包,我的眼泪又来了。

13事情已经过去三年多了,现在,女儿已经成了一名军医大学的学生。高考时,以她的分数可以进北大清华,但她的第一志愿就是这所大学。用她的话说是不用交钱还管吃管穿,能减轻母亲的负担。

14这些年来,我始终保存着女儿的那个布包,那是她郑重留给我的 “遗产”,13元,我只想永久地将它珍藏。

(选自《读者》第2期,有删改)

1. 文章为什么用“13元‘遗产’”为题?谈谈你的理解。(2分)

2. 母亲从夜市回来,一“看到碗筷还在桌上摆着”就想到“女儿可能出事了”,为什么?(2分)

3. 阅读下面描写女儿神态、动作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分析女儿当时的心理。(共4分)

(1) 她的声音微弱,但还是强睁着眼,冲我笑了笑。(2分)

(2) 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她时,女儿一下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得很紧。(2分)

4. 第13段说:“事情已经过去三年多了”,“事情”指什么?(2分)

5. 文章第⑩段 处省略了人物在此情此景下的表现。请发挥合理的想象,补写一段话。(要求有人物的语言或动作描写)(4分)

参考答案:

1.①13元“遗产”最能表现女儿的懂事、孝顺 ②凝聚了母女之间的亲情,最能突出本文主题 ③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答出一点,意思对即可。2分)

2.①女儿说过碗筷她来收拾,现在却没有收拾 ②吃饭时女儿说自己不舒服(一点1分。共2分)

3.(1)努力装出自己病得不重的样子,不想让母亲为自己担心。(2分)

(2)为自己还能活下去而感到庆幸,更加珍惜母女二人相依为命的骨肉亲情(2分)(共4分)

4.女儿生病时给我交代13元“遗产”的事(2分)

5.示例:我抓住女儿的手,喊着:“孩子,你不会有事,有妈在,你肯定不会有事的!”女儿怔了一会儿,慢慢地,她攥紧了我的手,晶莹的泪珠,从她的眼角滑落(想象合理2分,有语言或动作描写2分。共4分

篇3:乡村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乡村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现在要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何在?文化何在?没特色,没文化,让人来看什么?去乡村旅游,是看厚重沧桑的古村落,体现传统特色的民居建筑。古的特色文化或经历史冲刷,或遭人为破坏,已经丢失殆尽,让人扼腕叹息;单就是现在,记忆中的那种恬淡宁静、原始纯朴、鸟语花香、麦香四溢的乡村景象在发达地区很难找到了,错落有致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被整齐划一的统一格式的建筑所代替,千家一面;这几年农村“统一规划”有所放宽,但民居建筑仍然以混凝土楼房为主,弄得城市不像城市,农村不像农村。当城市在追求田园化风格时,农村却在盲目追求城市化,呈现出不伦不类四不像怪景。就连绿化也出现了树种单一化、劣质化的趋势,记忆中的大槐树、老榆树、皂荚树、梧桐树等等也很难找到了,要么因村镇建设统一规划而被砍伐,要么都被移栽到了城里,城市这些年从农村、从山里挖来了多少大树和名贵树种?对乡村文明来说,城市无疑是在掠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生活的影响,古典的,质朴的,亲情的,友爱的,田园牧歌式的乡村,已经成为我们的精神家园,这是一种很惨痛的记忆。

这几年乡村旅游很热,但乡村旅游到底要看什么,感受什么?农家乐,少数有吸引力,多数不是乐农家,除了季节性的、少量的蔬菜,像灰灰菜可能是采摘的`以外,米面油什么不是与城里人一样购买的?只是做的、吃的、玩的环境变成了农村,也便成了所谓的农家乐。养鸡的人都少得可怜,有那么多的土鸡蛋吗?就像西安雁翔路上,一到瓜果季,马路两边摆满了西瓜摊、水果摊,给人造成一种印象,这瓜果是农民自产自销,绝对新鲜,但你到地里走一圈,看有没有瓜果地?我想,乡村旅游如果没有原汁原味的乡土风情自然景观,那是很让人失望的。

24.材料中提到的乡村旅游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4分)

25.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5分)

26.你认为如何发展真正有特色的乡村旅游。(6分)

参考答案:

24.厚重沧桑的古村落和体现传统特色的民居建筑;原始古朴、恬淡宁静的乡村景象和乡土风情;原汁原味的农家菜;区别于城市的农家生活。(每点1分)

25.古的特色文化遭人为破坏;民居建筑被整齐划一,千家一面;农村盲目追求城市化,呈现出四不像的怪景;大树被砍,被移栽到城市;变味的农家乐让人失望。(每点1分)

26.保护古村落和民居建筑;挖掘乡村旅游资源,体现文化特色;保留恬淡宁静、原始纯朴的乡村景象和乡土风情;开发具有乡村特色的农家乐项目;开发乡村旅游要着眼于长远发展;开发乡村旅游要淡化商业气息。(每点1分)

篇4:与海明威相见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马尔克斯

①1957年春天一个阴雨连绵的日子,他偕同妻子漫步走过巴黎圣米歇尔大街时,我一下子便认出了他。他在街对面,正朝着卢森堡公园那个方向走去。当时他显得那样生气勃勃,富有活力。瞬间,我觉得自己被分割在自我的两个对立的角色之间。我不知道是否应该上前请求谒见,还是穿过林荫大道,向他表达我谦卑的钦慕之心。我只是把两手握成杯形放在嘴边,朝对面大声喊道:“艺——术——大——师!”海明威转过身来,举起手,亮着孩子般的嗓音,对我高声叫道:“再见了,朋友!”这就是我见到他的唯一时刻。

②那时,我是个28岁的哥伦比亚记者,游荡在巴黎街头,毫无目的和方向。我的文学大师是两位各具特色的北美小说家。一位是威廉?福克纳,我从未有过眼福见到他。另一位就是从街对面向我道别的那个生命短暂的人,他留给我的深刻印象是:我生活中仿佛发生过某件事,而且这件事总是萦绕我的一生。

③我不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小说家读别人的小说只是想领会这些小说是怎样写出来的。我相信这话千真万确。我对浮现在纸页表面的那些秘诀并不满足:我们翻过书来就会发现隐于其间的缝口。我们以某种不可言喻的方法把书分解到它的实质部分,在弄清楚了作者的发条装置奥秘后,再把它回复原样。但把气力花在分解福克纳的书上,则是令人沮丧的,因为他似乎没有一个写作的有机体。人们力图剥去他纸页表面的东西,但随即映入眼帘的便是弹簧和螺丝钉,不可能再回复原样了。相比之下,海明威的灵感要少些,激情和狂热也少些。他极其严肃,把那些螺丝钉完全暴露在外.就像装在货车上那样。也许鉴于那个原因,福克纳便成为一位与我的心灵有着许多共感的作家,而海明威则是一位与我的写作技巧最为密切相关的作家。

④他阐明了这样一点——言简意赅对写作颇为有益:一个主要的困难就是如何把词句组织好。难以写下去时,重新读一读自己的作品还是颇为值得的。这样可以使自己时刻记住:写作始终是艰苦的劳动。“一旦写作变成你的主要癖好和极大的快乐”,他说,“那么只有死亡才能止住它”。

⑤海明威的所有作品都洋溢着他那闪闪发光、但却瞬间即逝的精神。他的短篇小说的精华在于使人得出这样的印象,即作品中省去了一些东西,确切地说来,这正是使作品富于神秘优雅之感的东西。它揭示出这一观点:写作如同冰山,如果要想得到下面的八分之七部分的支撑,就必须打好坚实的基础。

⑥注重技巧无疑是海明威始终未能在长篇小说领域里博得声望的原因所在。但是,在我看来,《过河入林》这部最不受青睐的小说却是最有魅力和最富于人性的。正如他自己披露的,这本书开始是当做短篇来处理的,后来误入了长篇小说的松树林中。它1950年问世时,招来的批评是猛烈的,但也是不正确的。这本书不仅是他的最佳之作,而且还是他最富于个人感情的作品。当时他对已经逝去的那些不可弥补的岁月怀有思念之情,对生命之余的最后那几年有着令人心碎的预感。他从没有在任何一本书中把自己放在这样一种与世无争的地位。他的主人公死得那么平静、那么自然,但却蕴育着他本人后来自杀的不祥之兆。

⑦意大利、西班牙、古巴——半个世界都留下了海明威的足迹。在古巴一个庄园的住所里,他一直居住到逝世的前夕。那座房屋在树荫中仍保持着完整无缺,里面仍旧陈列着他的各类藏书、猎物和写字台,以及他生前从世界各地弄来的许许多多的小玩意。现在他虽然离开了人间,但这些东西却仍然存在着,他曾经以占有它们的.魔法赋予它们灵魂,而现在它们则同这颗灵魂共存。 (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 文章主要谈论海明威的创作技巧、文学成就,“与海明威相见”不仅指作者曾见其本人,更指海明威的创作对作者有萦绕一生的影响。

B. 第⑧段以“螺丝钉”为喻对福克纳和海明威的写作风格进行了对比,形象地表明前者更注重灵感和激情,而后者更看重写作技法本身。

C. 作者既肯定了海明威在短篇小说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也客观地指出海明威由于过分在乎技巧而未能在长篇小说领域博得声望。

D. 作者认为《过河人林》是海明威最富魅力的作品,原因在于海明威在写作中“误人了长篇小说的松树林”,并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体验。

E.文章结尾叙写了海明威生前的住所,通过对书籍、写字台、小玩意等物件生动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海明威的深切缅怀。

2. 文章开篇写与海明威相见的情景,有什么作用?(6分)

3. 从全文看,马尔克斯从海明威那里得到了哪些写作启示?(6分)

4. 请结合本文和下面《老人与海》中的两段文字,简析海明威作品的独特魅力。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合理,有说服力。(6分)

①这是一个自己驾驶着小艇在墨西哥湾流里打鱼的老人,他现在已经出海84天而没有捕到一条鱼了。

②他想:这一回它们可把我打败了。我已经上了年纪,不能拿棍子把鲨鱼给打死。但是,只要我有桨,有短棍,有舵把,我一定要想法去揍死它们。

答案

1.【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4分)D E

【评分细则】答出一项2分,共4分。

2.【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6分)

①表现年轻时候的作者对海明威的仰慕之情,凸显生活中的海明威生气勃勃、亲切平和的形象;②以生动的场景描写开篇,增强文章的感染力;③起笔承题,并由此引出后文对海明威创作与人生的评论。

【评分细则】

1.答出作者对海明威的仰慕之情,1分;凸显海明威本身的形象特点,1分。

2.答出开篇描写对全文的作用(增强文章感染力,增强读者阅读兴趣),2分。

3.答出起笔承题,1分;开启下文的评论,1分。

3.【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6分)

写作是艰苦而快乐的,要专注和坚持;写作应言简意赅,耐人寻味;写作要注重技巧,融入生命感悟。

【评分细则】

1.答出写作是“艰苦、快乐”其中之一(内容相近即可),1分;答出“专注、坚持”其中之一(内容相近即可),1分。

2.答出写作需要“语言精炼”或“引人深思”,2分。

3.答出注重技巧,1分,答出写作要富有感情、感悟等,1分。

4.【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6分)

示例一:

海明威的作品简约而富有深意。他深悉“冰山”理论,懂得写作时省去一些东西而使作品富有神秘优雅的气息。文段①简洁朴素的叙述交代了老人的职业、年龄特征、生活困境等信息,84天一无所获的经历也隐含着老人坚韧、顽强的性格。文段②简短的内心独白既暗示老人和鲨鱼搏斗的惨烈,也深刻地揭示出他绝不向命运低头的勇敢和坚毅。“冰山”之下丰富的内蕴,使海明威的作品更具张力。

示例二:

海明威的作品蕴含着永不屈服的硬汉精神,具有震撼心灵的力量。《老人与海》中独自捕鱼的老人,历尽艰辛才捕获大马林鱼。归航途中,又不得不面对鲨鱼的一次次来袭。但“只要我有桨,有短棍,有舵把,我一定要想法去揍死它们”,老人的内心独白所表现的即使失败也绝不屈服的精神,融注了海明威的生命感悟,体现了海明威对勇气、毅力的张扬。

【评分细则】

1.答题能结合本文4、5、6自然段得出明确的观点,3分;能结合《老人与海》中的两段文字论证观点,阐述合理,3分。要求答题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正面的、积极的。

2.如果观点完全与本文无关,不给分。

篇5:于慎行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于慎行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于慎行,字无螈,东阿人。年十七,举于乡。御史欲即鹿鸣宴①冠之,以未奉父命辞。隆庆二年成进士。授编修。万历初,《穆宗实录》成,进修撰,充日讲官。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真日讲,无及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并数也。尝讲罢,帝出御府图画,令讲官分题。慎行不善书,诗成,属人书之,具以实对。帝悦,尝大书“责难陈善”四字赐之,词林传为盛事。

御史刘台以劾张居正被逮,僚友悉避匿,慎行独往视之。及居正夺情②,偕同官具疏谏。吕调阳阻之,不得上。居正闻而怒,他日谓慎行曰:“子吾所厚,亦为此耶?”慎行从容对日:“正以公见厚故耳。”居正怫然。慎行寻以疾归。居正卒,起故宫。时居正已败,侍郎丘擤往籍其家。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宜推明主帷盖③恩全大臣簪履之谊。词极恳挚,时论韪之。

慎行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先是,嘉靖中孝烈后升榭④,祧⑤仁宗。万历改元,穆宗升褙,复祧宣宗。慎行谓非礼,作《太庙祧迁考》,引晋、唐、宋故事为据,其言辨而核。事虽不行,识者服其知礼。又言:“南昌、寿春等十六王,世次既远,宜别祭陵园,不宜拊享太庙。”亦寝不行。

十八年正月,疏请旱建东宫,出阁讲读。及冬,又请。帝怒,再严旨诘责。慎行不为慑,明日复言:“册立臣部职掌,臣等不言,罪有所归。幸速决大计,放归田里。”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山东乡试,预传典试者名,已而果然。言者遂劾礼官,皆停俸。慎行引罪乞休。章累上,乃许。家居十余年,中外屡荐,率报寝。三十三年,始起掌詹事府。疏辞,复留不下。居二年,廷推阁臣七人,首慎行。诏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再辞不允,乃就道。时慎行已得疾。及廷谢,拜起不如仪,上疏请罪。归卧于家,遂草遗疏,请帝亲大臣、录遗逸、补言官。数日卒,年六十三。

——《明史·于慎行传》

【注】①鹿鸣宴:乡试放榜次日,按例举行乡饮之礼,欢宴考官和中试举人。②夺情:古礼,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服满再行补职。张居正父亲病故,他不想遵制守丧,授意门生提出“夺情”。③帷盖:受恩乞恩之典。 ④升拊:升入祖庙附祭于先祖。⑤祧(tiāo):迁庙。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年十七,举于乡 举:举荐

B.属人书之,具以实对 属:委托

C.偕同官具疏谏 疏:给皇帝的奏章

D.亦寝不行 寝:废止

1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居正闻而怒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B.正以公见厚故耳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引晋、唐、宋故事为据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章累上,乃许 乃令张仪佯去秦

16.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于慎行充当日讲官后,皇上曾经让日讲官分别在图画上赋诗题字,于慎行写成诗后,委托人书写,并把实情告诉了皇上。

B.于慎行为人正直坦荡,对因得罪张居正而被捕的刘台,他仍去探视。对张居正不合礼制的做法,不因为张居正对自己的厚爱而放弃原则。

C.直到万历年间,明朝的宗族祠庙祭祖礼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于慎行熟悉历代典章制度,引古代有关的事例来论说,令有见识的人敬佩。

D.万历十八年,于慎行上书建议早立太子,皇上两次降旨责备,于慎行以辞官归乡再次劝谏,万历皇上很不高兴,停了他的薪俸,于慎行引咎辞职。

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他日谓慎行曰:“子吾所厚,亦为此耶?”(2分)

译文:

(2)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3分)

译文:

(3)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3分)

译文:

18.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慎 行 遗 书 言 居 正 母 老 诸 子 覆 巢 之 下 颠 沛 可 伤 宜 推 明 主 帷 盖 恩 全 大 臣 簪 履之谊

参考答案

14.A(应解释为“中举”)

15.B(均为介词“因为”。A项前者表承接关系,后者表并列关系。C项前者为动词“作为”,后者为动词“设计”“制定”。D项前者为副词“才”,后者为副词“于是”。)

16.D(“停了他的薪俸,于慎行引咎辞职”有误,停了他的下属的俸禄,于慎行是因为考试出问题而引咎辞职的。)

17.(1)有一天对于慎行说:“你是我所厚爱的学生,也做这样的事吗?”(“他日”“所字结构”译对得1分,语句通顺得1分。)

(2)按旧例,都用翰林院年高资深的官吏充当日讲官,没有到史官这一级别的。(“故事”“率”“直”“及”译对得2分,语句通顺得1分。)

(3)皇上更加不高兴,拿要挟君主怀疑圣上、使国家的根本混乱来责难他。(“责”“以”“要”“淆乱”译对得2分,语句通顺得1分。)

18.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宜推明主帷盖恩/全大臣簪履之谊

篇6:和时间赛跑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和时间赛跑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过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又一圈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

那哀痛的日子,持续了很久,爸爸妈妈不知道如何安慰我。他们知道与其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可那总有一天要醒来),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呢?”我问着。“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你的昨天过去,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样小,现在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时间,就永远不能回来了。”爸爸说。

爸爸等于给我一个谜语,这谜语比课本上的“日历挂在墙上,一天撕去一页,使我心里着急”还让我感到可怕;也比作文本上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更让我感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以后,我每天放学回家,在庭院里面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我看到林鸟飞过空中归巢,它们飞得多么快呀,明天它们再飞过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而或许明年飞过这条路线的,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

时间过得那么飞快,使我的幼小的心灵里不只是着急,而是悲伤。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前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半边脸,我高兴地跳跃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以后我就时常做这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快,有时一个暑假才能完成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那时我三年级,常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

每一次比赛胜过的时间,我都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人可以比自己原来的时间跑快一步,如果跑得快, 有时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

如果将来有什么要教给我的孩子,我会告诉他,假若你一直和时间比赛,你就可以成功。

(选自《时文选萃》)

1.你认为文题“追赶太阳”的含义是什么?

2.第3段中“永远”这个词是爸爸反复强调的,强调它的意图是什么?

3.“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你认为作者真正受益无穷的是什么?

4.请从文中摘录出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话,并谈谈你的理解。

句子:

理解:

5.根据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结合下面的话题,提炼出一个警句。

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 。

6.人生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追赶,每个人都在不停地追赶,作者追赶太阳,在未来的人生中你将追赶什么?请以“我追赶……”为话题写一段话。(不超过80字)

参考答案:

1、珍惜把握每一寸光阴,不虚度时光。

2、为了突出时间是不可逆的,不能从头再来的,应当珍惜有限的光阴。

3、作者通过“和时间赛跑”,珍惜一点一滴的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了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使自己一生过的充实,受益无穷。

4、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人可以比自己原来的时间跑快一步,如果跑得快, 有时可以快好几步。理解:如果能在有限的生命内做出更多贡献,感受更多生活,那么,可以说这个人没有虚度此生。

5、珍惜光阴,不虚度有限的时间。

6、省略

篇7:我们心连心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郑成功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1661年,他带领两万多名将士,乘数百艘战船,历经9个月浴血奋战,把荷兰殖民者驱逐出境,收复了我国的神圣领士—台湾。

收复台湾后,郑成功决定给高山族同胞送去耕牛、犁、锄,向他们传授生产技术,发展农业,和高山族同胞共同开发台湾。

当郑成功一行人来到高山族的村寨时,高山族的长老带领乡亲到村口迎接。他们高兴地收下了耕牛、谷种、犁、锄和布料,还按照当地的风俗举行了受礼仪式。

锣鼓响了,民歌唱起来了,在欢歌中,全村老少排列整齐,领头的长老双手捧着金、银、谷、土四盘礼品,恭恭敬敬地献给郑成功,作为他们回敬的礼物。

郑成功向高山族乡亲们拱手致意,兴冲冲地说:“东渡台湾,收复祖国的河山,为的是同心开发宝岛。赠给你们东西,为的是生产兴旺,这是应该做的事,怎能收你们这样贵重的礼物呢?”

长老们说:“有来有往,兄弟情谊,请收下吧!”

郑成功笑盈盈地说:“尊重高山族兄弟的礼节,我收下一盘最珍贵的礼品。”说着,他双手接了一盘土。

长老们说:“礼品自古是收金收银,怎么能只收土呢?”

郑成功把手中的一盘土高高举起,大声回答:“土地,是我们祖国的!有了土地,就能收谷子,产金银!”长老翘起大拇指,兴奋地说:“收土不收金,我们心连心!”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浴血奋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恭恭敬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收复台湾后,郑成功向高山族同胞提供了哪些帮助?

3.郑成功拒绝收取高山族同胞送来的金、银、谷,而收下了土的'正确解释是( )。

①他并不看重金、银财宝。

②土地代表了祖国,土地能收谷子,产金银。

③收买人心。

4.概括短文的中心思想。

篇8:我们心连心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1.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 表现十分尊敬的样子。

2.送去牛、谷种、犁、锄和布料,传授生产技术,发展农业。

3.②

4.本文描写了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面对高山族同胞的馈赠,“收土不收金”,表现了郑成功视金钱如粪土的高尚品质,歌颂了全国人民心连心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心连心”》阅读答案

篇9:唱歌的人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唱歌的人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在报社旁边的小店吃面,门外的风吹得紧,街上几乎是漆黑一片,我要了一碗辣酱面。吃到一半,门被大大地推开了,西北风乘机往我衣领里钻。三个小伙子,一个背着吉他,一个拿着萨克斯,一个双手甩着沙球就唱起了歌。他们是对着一张坐满了客人的桌子唱的,那桌子人在吆五喝六地喝着酒,菜盘子一个叠一个,一个火锅冒着热气。但是这拨客人挥挥手,像赶苍蝇似的叫他们走。他们又来到一张小方桌前,四个小青年在喝酒,喝啤酒。“快走吧。”他们的声音显出更加不耐烦。唱歌的三个人来到角落里,两个中年客人在吃馄饨,他们说:“你们唱也是白唱,我们没有钱给你们。”这三个小伙子只得怏怏地走了。

我叫住了他们。“ 你们吃晚饭了没有?”他们愣了一下,就来到我面前准备开口。我没让他们唱,而是给他们每人要了一碗排骨面。店主有点纳闷,但还是吩咐手下人去做了。他们三个穿着相似的衣服,浅米色的粗呢西装,起皱的地方看样子是熨不平了,外套里面穿得不多,但他们情绪还不错,说话干脆利索,时不时地看看同伴,笑一下。他们皮肤黝黑,很瘦,从辽宁来到上海,看看,顺便赚点钱。我问他们会唱什么歌,他们说老歌新歌都会,太多了。

面上来了,但他们不动筷。说:“还是你吃吧,叫我们怎么咽得下。”我说我有胆囊炎,不能吃大肉。于是他们说了声“不客气了”就吃起来了。我不再问他们更多的问题,怕产生误会,好像我请他们吃面就有了询问他们的权利。他们好像没怎么嚼就吃完了,犹豫了一下把汤也喝下去了,站起来问我想听哪支歌。我一手按住吉他的弦,说我还要上班。

结了账,店主嘀咕一声:“你做了好人,他们明天就还会再来。”我说让他们来吧,给他们吃面,账算在我头上。旁桌客人中传来笑声:“天下饿肚子的人多了,给一碗排骨面就能做慈善家了?”我没理他们。三个辽宁小伙子听不懂上海话,但觉出味道不对,就问我要不要揍那些人一顿。我把他们推出门外。

没想到我走在前面,他们就紧跟着我唱起来 。我挥手阻止他们,吉他手说:“我们喜欢唱,有时候憋在心里发堵,还是唱出来痛快。”他们一个弹吉他,一个吹萨克斯,一个手甩沙球,就在夜色沉沉的街上边走边唱起来。我在脚下加了点力,一转身进了报社大门。回身一看,三个小伙子就站在不远的`路灯下,声音更加响亮,很高兴的样子,风吹起了他们的衣角。我心里感激着他们,后来 这种情绪慢慢地变成了羞愧。我真是羞愧极了。

12.根据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怏怏: (2)味道:

13.文章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4.下面三句话分别表现了人们怎样的心理?(3分)

(1)你们唱也是白唱,我们没有钱给你们。

(2)你做了好人,他们明天就还会再来。

(3)天下饿肚子 的人多了,给一碗排骨面就能做慈善家了?

15.联系具体语句,概括“唱歌的人”的性格特点。(4分)

16.文章结 尾作者两次提到“羞愧”,“我”为什么“羞愧”?(3分)

篇10:慈母情深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慈母情深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①我的母亲——缪进兰女士,在19岁高中毕业那年,经过相亲,认识了我的父亲。母亲20岁的时候,她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下嫁父亲,成为一个妇人。

②童年时代,很少看见母亲有过什么表情,她的脸色一向安详,在那安详的背后,总使人感受到那一份巨大的茫然。

③等我上了大学的时候,对于母亲的存在以及价值,才知道再做一次评价。记得放学回家来,看见总是在厨房里的母亲,突然脱口问道:“妈妈,你念过尼采没有?”母亲说没有。又问:“那叔本华、康德和沙特呢?还有……这些哲人难道你都不晓得?”母亲还是说不晓得。我呆望着她转身而去的身影,一时感慨不已,觉得母亲居然是这么一个没有学问的人。我有些发怒,向她喊:“那你去读呀!”这句喊叫,被母亲丢向油锅内的炒菜声挡掉了,我回到房间去读书,却听见母亲在叫:“吃饭了!今天都是你喜欢的菜。”

④母亲的腿上,好似绑着一条无形的带子,那一条带子的长度.只够她在厨房和家中走来走去。大门虽没有上锁,她心里的爱,却使她甘心情愿把自己锁了一辈子。

⑤我一直怀疑,母亲总认为她爱父亲的深度胜于父亲爱她的程度。

⑥还是9年前吧,小兄的终身大事终于在一场喜宴里完成了。那一天。当全场安静下来的时候,父亲开始致词。父亲要说什么话,母亲事先并不知道,他娓娓动听地说了一番话。最后,他话锋一转道:“我同时要深深感谢我的妻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得到这4个诚诚恳恳,正正当当的孩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当父亲说到这里时,母亲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站在众人面前,任凭泪水奔流。我相信,母亲一生的辛劳和付出,终于在父亲对她的肯定里,得到了全部的回收和喜极而泣的感触。

⑦这几天,每当我匆匆忙忙由外面赶回家去晚餐时,总是呆望着母亲那拿了一辈子锅铲的手发呆。就是这双手,把我们这个家管了起来。就是那条腰围,没有缺过我们一顿饭菜。就是这一个看上去年华渐逝的妇人,将她的一生一世,毫无怨言,更不求任何回报地交给了父亲和我们这些孩子。

⑧回想到一生对于母亲的愧疚和爱,回想到当年读大学时看不起母亲不懂哲学书籍的罪过,我恨不能就此在她的面前,向她请求宽恕。今生惟一的孝顺,好似只有在努力加餐这件事上来讨得母亲的快乐。

⑨想对母亲说:真正了解人生的人,是她;真正走过那么长路的人,是她;真正经历过那么多沧桑的`,也全然用行为解释了爱的人,也是她。在人生的旅途上.母亲所赋予生命的深度和广度.没有一本哲学书籍能够比她更周全。

⑩母亲啊母亲,在你女儿的心里,你是源,是爱,是永恒。你也是我们终生追寻的道路、真理和生命。

1.第③段“我”向母亲大喊:“那你去读呀!”这句话表明了“我”对母亲怎样的态度?后来“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当时的言行的?

答:

2.第③段对母亲没有更多的描写,你能想象母亲“说没有”“还是说不晓得”“在叫”时的神态表情吗?并说说你的理由。

答:

3.第④段画线句子里的“带子”是指什么?

答:

4.你赞成第⑨段画线句子的判断吗,为什么?

答:

参考答案

收获平台

1.这样写表现了母亲是个坚定、平静而又能保持尊严的女人,她为了孩子宁可委曲自己。如果写母亲十分泼辣,与警察大吵大闹,就没有新意,不能表现母亲的人格个性,文章也就不会那么感人。

2.这是被无视的弱势者眼中的“派出所门外的红灯”,它真实地反映了“我”当时恐惧无助的心理。所以这个描写是生动而真实的。

3.文中三处写到母亲“用一条手臂搂着我”。作者反复描写,是为了表现母亲在尽力呵护我,慰藉我,不让我受到伤害,由此凸显了母爱的力量。

4.“葛列高利”对母子俩的态度前后判若两人,是因为母亲不卑不亢的坚持,使原来代表傲慢的、有点流气的警察屈服了、感动了。

发展空间

1.对母亲不满,看不起她;后来回想到自己的罪过,十分愧疚,恨不能就此在她面前,向她请宽恕。

2.母亲的表情是平静、安详的,依然专注于准备晚餐。因为她的心里只想着让丈夫和孩子吃可口的饭菜,而对“我”的不满毫不在意。

3.“带子”喻指母亲对家人的爱。

4.赞成。因为母亲经历了那么多沧桑,对人生的理解和对世事的经历深刻而丰富,惟有任何一本哲学书籍能比得上。

篇11:胖子和瘦子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1、答案:人胖,发喘,出汗,行动不便,脂肪囤积多,容易患心血管病,有百害而无一利。瘦子灵便,体轻,占用空间小,心脏负担也小,不易患心血管病;据统计,长寿的人中,98%是瘦子。

2、答案:①他心口说了一句:“要衣松带宽!”当日全城加肥衣服就被抢购一空。各种一带也滞销了。

②报刊上有关胖子的报道一下子不见了,瘦子像片羽毛,一阵风,上了天。

3、答案:小说结尾戛然而止,给人以无穷回味与思考。

4、答案:揭示人们随波逐流的文化心理。

5、答案:(按着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说)

唱歌的人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太原王霸妻者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金华戴元礼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高四复读励志语录

高考寓言类议论文作文范文

《雷电颂》课堂同步训练题与答案

广东省公务员试题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

《囚绿记》教学设计

慈母情深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涸辙之鲋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涸辙之鲋阅读训练题与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涸辙之鲋阅读训练题与答案(共11篇)】相关文章:

曹刿请见阅读训练题与答案2022-12-17

秦王欲伐齐阅读训练题与答案2023-09-12

《囚绿记》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2023-02-07

高考状元励志文章:飞越沧海2022-12-30

《儒家的“礼治”思想》阅读题与答案2022-11-08

《故乡》教学设计92022-05-07

《囚绿记》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2022-06-03

枯鱼之肆的词语解释2023-06-28

囚绿记教案2023-04-01

孔融《论盛孝章书》阅读答案附翻译2023-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