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竹》阅读答案

时间:2023-12-21 07:49:52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画竹》阅读答案(通用12篇)由网友“NICO”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画竹》阅读答案,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画竹》阅读答案

篇1:《画竹》阅读答案

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阴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    )

A  余家有茅屋二间(我家)     B  甚凉适也(恰好、刚好)

C  无所师承(老师传授)      D  置一小榻其中(放)

2、解释下面两组加点的字

秋冬之际,取围屏骨                       于时一片竹影零乱

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                 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3、将下面这句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岂非天然图画乎!

4、从这段文字中,你能读出怎样得生活启示。

篇2:《题画竹》阅读答案

(郑燮)

且让青山出一头,疏枝瘦干未能遒。

明年百尺龙孙发,多恐青山逊一筹。

问:诗中的“龙孙”指什么?请分析本诗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揭示哲理的。

答:初长的幼竹(竹笋的别称)。2分

用“山”的固定不动与“竹”的生枝拔节作对比(2分)揭示了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哲理。或“应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新生事物这一哲理。(2分)”

作者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xiè 音:“谢”),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做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着。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一生画竹、写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篇3:竹阅读答案

24、雨竹图

密竹图(2分)

25、体现着正直和永恒的春天。第3段“我觉得……”至第4段作者形象地表达了这特殊的感情.抽出其中的核心(关键)词,即可。“永恒的春天”表示永久的青春活力。(2分)

26、“偎近”除了有“走近”“靠近”的意思外,还有“亲近”的意思,较完美表达作者对那几竿绿竹的爱意。(2分)

27、作者将翠绿、鲜活的竹强象征为生命,其含义是让人们像竹一样,坚强而充满信心地生活,做自由、民主、正义、真理的卫士。(2分)

28、略(4分)

篇4:《竹》阅读答案

绿竹引

宋之问

青溪绿潭潭水侧,修竹婵娟同一色。

徒生仙实凤不游,老死空山人讵识。

妙年秉愿逃俗氛,归卧嵩丘弄白云。

含情傲睨慰心目,何可一日无此君。

(1)首联中的同一色指的是 和 ;颔联写的是 颈联写的是

答:潭水和修竹;竹,诗人自己。

⑵作者为什么说何可一日无此君?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绿竹的高洁品质与诗人自己愤世嫉俗、孤傲遗世心态是一致的,因而他将绿竹视为同类。

阅读练习二

1,诗中的此君是 ,和它同一色的是 。

2,这首诗是近体诗还是古体诗?为什么?(至少2点理由)

3,从内容上来看,前四句所写的对象主要是 ,表现 ;后四句所写的对象则是 ,表现 。

参考答案

1、此君即竹子,同一色的是潭和竹,颜色当然是绿色。

2、分辨古体和近体的方法有多种,这首诗与七律相似,所以可以用律诗的基本要求来辨别。如果是七律,那么七律压韵是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可以转韵,而《绿竹引》前四句和后四句不同韵。律诗一般要求3、4句和5、6句必须对仗,但是此诗的5、6两句显然不能对仗。根据以上两点,可以判定《绿竹引》是古体诗。

3、诗的前四句主要是写竹子的居处和它的孤独寂寞、不为人赏识;后四句主要写自己的隐居和志向保持竹子的高洁品格。(可惜此人言行不一)

[题解]

这道试题,还是以读懂为主,兼带诗歌常识。读诗必须看题目,因为题目是诗歌的眼睛,我们通过题目依据起、承、转、合,把握作者的思路,也可以透过题目了解诗歌的题材,有时还可以推知诗歌的体裁(近体或古体)。这首诗的题目是绿竹引,绿竹就是此诗的线索。诗的1、2句点绿和竹,写珠子生长在青溪绿潭边,和潭水同一色,即为绿竹。此竹不但碧绿青翠,而且姿态优雅美好婵娟。3、4句接着写竹子的遭遇。仙实但凤凰却不来光临;一直到老,死在空山里也没有人赏识。古人有言说:凤凰非练实不食,非梧桐不止。练实就是竹实(仙实),即竹子结的果实。但是竹子结出了仙实,凤凰却不来光临,只能默默无闻地老死在空山里也没有人赏识。一个徒(白白地)字道尽了竹子的感伤无奈,一个空字,写出了竹子的孤独寂寞,流露出作者对竹子的哀怜同情。

5、6句中的秉、逃、卧、弄等词表明,作者转而开始写人,叙写自己的际遇,抒发自己的情感,说自己秉承早年的心愿,为了脱离俗世的污垢,回归嵩山过上了隐居生活。7、8句写自己和竹子朝夕相处内心甚感宽慰,借用典故表明自己要和竹子终生相伴保持竹子一样的高尚品节(王徽之曾说何可一日无此君)。

这样,习题1和习题3就得到了正确的解答。1,此君即竹子,同一色的是潭和竹,颜色当然是绿色。3,诗的前四句主要是写竹子的居处和它的孤独寂寞、不为人赏识;后四句主要写自己的隐居和志向保持竹子的高洁品格。(可惜此人言行不一)

分辨古体和近体的方法有多种,这首诗与七律相似,所以可以用律诗的基本要求来辨别。如果是七律,那么七律压韵是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可以转韵,而《绿竹引》前四句和后四句不同韵。律诗一般要求3、4句和5、6句必须对仗,但是此诗的5、6两句显然不能对仗。根据以上两点,可以判定《绿竹引》是古体诗。这种辨别疑似近体的试题一般是不会拿来考试的,所以不必过分注意,只要大概了解就可以了。

篇5:《竹》阅读答案

《竹颂》阅读题答案 如同诗人从感情和真理深处写出诗句,我描画从大地深处生长出来的劲竹. 我惊异地望着你尖尖的竹笋,坚毅顽强地顶开压在你头上僵石般的硬土.转眼间长得同你的

《竹颂》阅读题答案

如同诗人从感情和真理深处写出诗句,我描画从大地深处生长出来的劲竹.

我惊异地望着你尖尖的竹笋,坚毅顽强地顶开压在你头上僵石般的硬土.转眼间长得同你的先辈一样粗壮,发出一样的萧萧金石之声.你未出土时便已有节,直到凌云高处依然虚心.你的纯洁,使人想起清晨的露水,和那雨后草原上的云影.你的青枝碧叶显示着大自然中最朴素的美,无数人的坦直、忠诚和坚贞的爱情都保留在你的世代传说中.

在那春之宫殿,同粉蝶追欢取乐的桃花,自下而上,攀附他物的紫罗兰,还有那以富贵夸耀人世的牡丹,早已沉没在尘俗的荒漠里.独有劲竹,如同不朽的松柏一般,站立在苍茫的山野间;上有千仞高峰,下临百丈深渊,经历着风云的变幻.在命运的风暴中,你轰响的翻卷碧波,击打着汹涌的云海.你全身闪耀着电光,你的吼声吞没了电声.为了给人间以春天的绿色,寒霜冰雪里你更加郁郁葱葱.在生活的烈日下,你又给人们送出暑天的凉风.

每当我踏着野草掩没的山径,走进浓荫蔽日幽深的竹林,你摇曳着碧绿的枝叶,扫掉积习在我灵魂中的尘埃.清新的晨雾里叮咚的泉水声,和那鸟儿悠扬的叫声,我的心消融在无边的沉静.

缩写 我描画从大地深处生长出来的劲竹 ________________

说说下面句子分别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1)啊,你未出土时便已有节,直到凌云高处依然虚心_______________

(2)在那春之宫殿,同粉蝶追欢取乐的桃花,自下而上,攀附他物的紫罗兰,还有那以富贵夸耀人世的牡丹,早已沉没在尘俗的荒漠里_______________

(3)上有千仞高峰,下临百丈深渊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自然段描绘了竹子的________是按照从_______到_______,再到_______的生长顺序来写的,分别歌颂了竹子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

答:

缩写“我描画从大地深处生长出来的劲竹”(我描画竹.)

说说下面句子分别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1)啊,你未出土时便已有节,直到凌云高处依然虚心(象征)

(2)在那春之宫殿,同粉蝶追欢取乐的桃花,自下而上,攀附他物的紫罗兰,还有那以富贵夸耀人世的牡丹,早已沉没在尘俗的荒漠里(对比)

(3)上有千仞高峰,下临百丈深渊(对偶)

3.文章第自然段描绘了竹子的(外貌)是按照从(尖尖的竹笋)到(粗壮),再到(未出土时,直到凌云高处)的生长顺序来写的,分别歌颂了竹子(坚毅顽强),(有节)、(虚心)的品格.

篇6:《竹》阅读答案

竹(梁·刘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②泪,羞入上宫③琴。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①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①篁:竹子。②湘妃:舜的二妃,娥皇和女英。传说湘妃泪洒竹上,成为斑竹。③上宫:宫殿名

8.刘孝先的《竹》是怎样利用竹这一形象来表情达意的?(5分)

9.王维的《竹里馆》又是怎样利用竹这一形象来表情达意的?(5分)

参考答案:

8.在张诗中,作者托物言志,将竹拟人化,借竹表达持守清高气节、不慕权贵的心志,表现寻觅同道知音的意愿。(答及手法托物言志或拟人化或借物言情意1分。效果方面能答出作者清高气节、不慕权贵意即得3分,答出作者寻觅知音意得1分。意思对即可)

9. 在王诗中,竹形成一种幽深宁静的环境氛围,烘托了主人公特立独行、清高脱俗、醉心自然的形象。(答及手法烘托意1分,答及环境特征1分,能较准确具体地答出主人公形象特征3分。若主人公形象不具体,扣2分。意思对即可。)

篇7:《竹》阅读答案

卜算子

曹组

松竹翠萝寒,迟日①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注] ①迟日:指和煦的春日。

(1)幽径无人独自芳一句中,独自芳指的是什么?(2分)

(2)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蕴含着词人什么样的情怀?(4分)

(3)请赏析结句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的精妙之处?(4分)

4.这首宋词是咏空谷幽兰之词,作者为什么要写松竹梅这三个意象?(5分)

5.请简要分析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蕴含的丰富情感。(6分)

参考答案:

(1)(2分)孤高自赏的兰花。(特征、对象,每点1分)

(2)(4分)志向高洁(2分);渴望寻到志同道合者得到赏识(2分)。

(3)(4分)借花写人,以香抒怀(2分);不肯香,表明不愿趋炎附势(1分);香在无心处,表达坚守节操的心态(1分)。

4.因为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 ,以喻坚贞高洁的节操。作者正是以岁寒三友来映衬(衬托)兰花处幽谷独自坚守高洁志趣的节操。

5.着意闻时不肯香中不肯香写出幽兰的独特个性,其幽香不可有意强求,香在无心处进一步表明无心领略反而可以闻到兰花的幽香。抒写了作者甘于寂寞坚守节操以及不受束缚、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之情。

赏析:

此为咏空谷幽兰之词。全词咏幽兰,多以淡墨渲染,结句稍加勾勒,托花言志。

上片起首一句写兰花幽处深谷,与松竹翠萝为伴,先从境地之清幽着笔。句意化用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空谷、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等语,借人喻花,不即不离。迟日江山暮,紧承上句,从时间着笔,和煦的春日黄昏,幽兰的倩影更见得淡雅清绝。迟日,指和煦的春日。《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幽兰于春天吐芳,故以迟日暗点节候。

此句用杜甫《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但易丽为暮,即化艳阳明丽之景为苍茫淡远之意,令人想见空山暮霭中的幽兰情韵。这两句均点化老杜诗意,而浑然天成,语如己出,分别从时地两方面为空谷幽兰烘染出一种特定的氛围。

三、四两句首一芳字,先为兰花淡描一笔,然而幽径无人,兰花的芳馨无人领略,其芳心幽恨之欲诉无由亦可想而知。这两句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意味,也透露出知音难觅的惆怅。这里是作者借花寓意,抒写志节坚芳而寂寞无闻的才人怀抱。

过片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说的是既然无人欣赏芳馨,这脉脉的幽兰似乎只有梅花才堪共语了,但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与梅花共语,是抒其高洁之怀。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以喻坚贞高洁的节操。此词开头写松竹翠萝寒,已拈出松、竹,这里又写与梅花共语,正以岁寒三友来映衬幽兰坚芳之操。然而作者又复寄意于人间的寻芳侣,这也是古代士人夫知识分子渴望得到甄拔而见用于时的心声。着意闻时不肯香,香无心处,是全词的警句,写出幽兰之所以为幽兰的特色,其幽香可以为人无心领略,却不可有意强求。

此词既写出了幽兰淡远清旷的风韵,又以象征,拟人和暗喻手法寄托作者对隐士节操的崇仰,流露出词人向往出世、归隐的心志。

篇8:《竹》阅读答案

“马的确难画,竹有什么难画呢?照我们现在这种描法,岂不很容易又很好看吗?”“容易固然容易;但是这么‘依样画葫芦’,终究缺乏画意,不过好玩罢了。画竹不是照真竹一样描,须经过选择和布置。画家选择竹的最好看的姿态,巧妙地布置在纸上,然后成为竹的名画。这选择和布置很困难,并不比画马容易。画马的困难在于马本身上,画竹的困难在于竹叶的结合上。粗看竹画,好像只是墨笔的乱撇,其实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都要讲究,所以在中国画法上,竹是一专门部分。平生专门研究画竹的画家也有。”

“竹为什么不用绿颜料来画,而常用墨笔来画呢?用绿颜料撇竹叶,不更像吗?”“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符量只要用墨笔就够了。原来墨是很好的一种颜料,它是红黄蓝三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故墨画中看似只有一色,其实包罗三原色,即包罗世界上所有的颜色。故墨画在中国画中是很高贵的一种画法。故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倘然用了绿颜料,就因为太像实物,反而失却神气。所以中国画家不喜欢用绿颜料画竹;反之,却喜欢用与绿相反的红色来画竹。这叫做‘朱竹’,是用笔蘸了朱砂来撇的。你想,世界上哪有红色的竹?但这时候画家所描的,实在已经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种美的姿势,一种活的神气,所以不妨用红色来描。”爸爸说到这里,丢了手中的木炭,立起身来结束说:“中国画大都如此。我们对中国画应该都取这样的看法。”

1.“依样画葫芦”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最后爸爸话中的“如此”和“这样的看法”分别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你能理解中国画表现出的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运用了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最后似乎领悟了父亲话语的深意,也看懂了吴昌硕的墨竹。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照着真竹描画竹子。

2.“如此”指:不注重像不像,而注重神气。

“这样的看法”指:评价中国画时,不要看它像不像实物,而要看它是否画出了美的姿势、活的神气、特有的品格。

3.中国画讲求神韵,不追求完全相像。中国画像符号,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内容,二是形式。关键是内在的神韵,而不在于形式。

4.通过对比,突出了中国画神似的特征,加深了读者的印象。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只求神似,像符号;西洋画则像真物一样,不管是色、形,都求一样,像照相。

5.通过父亲的点拨,“我”加深了对画的理解,中国画讲究画意,讲究神韵,作画不是写实。画要经过选择和布置,表现出神韵来。

篇9:《竹》阅读答案

春雨过后,竹林里,尖尖的竹笋纷纷破土而出。一夜之间,新竹遍地。

竹子是怎样长成的呢?它是一年成材的植物。冬天,竹根在土壤里吸饱了养分,气候开始萌发。春季,是竹子生长的(初期旺期中期)。可这时,常常因为土壤比较(干旱干燥),水分不够,笋芽都藏在土里。等到一场春雨下来,土壤里水分多了,春笋吸足了水分,就破土而出,一日能长一、二尺,有时还能长高一米。春笋成竹,不到一年时间,就能长成竹林。

竹子能做成笙、笛、箩筐,能制成扁担、竹杠、脚手架,为人民盖房作梁,它都默默无言,甘心情愿。它的枝丫,扎成扫帚,也能除污去尘;甚至它的落叶,也要和大地拥抱在一起,腐烂成肥料。它,从根到梢,从竿到叶,把一切都献给了人类。

(1)从下面选出合适的题目,填到横线处。(只填序号)

①竹②竹笋③竹林④竹器

(2)把短文中两处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划去。

(3)给“日”字只添一画写出不同的常用字,至少写出4个。这些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藏”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部,再查____画。

(5)第二自然段的第一个句子是一个。

A.疑问句

B.设问句

C.反问句

(6)通读全文后,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下面的括号内。

①竹林②新竹③春笋

()一夜之间能长一、二尺,()不到一年能长成()。

(7)选字填空:梢竿叶

这篇短文介绍竹的用途的顺序是()→()→()

(8)本文主要写了竹(),赞扬了竹()。

A.成材迅速

B.无私奉献

C.用途广泛

D.默默无闻

参考答案:

(1)①

(2)旺期中期干旱

(3)申由甲目

(4)Z艹14

(5)B

(6)③②①

(7)竿梢叶

(8)BD

篇10:竹阅读答案

【原文】

我爱竹。

对竹,我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我觉得那竿竿挺直、最具神韵的竹子,是一枝枝的大笔,在天地之间,以青绿的颜色,写出正、直的定义。

而一片片的竹叶,像是一只只绿色的鸟,是宋人词句中的翠禽,小小尖尖的喙上,衔着的是永恒的春天。

在记忆中,我最珍爱的东西,是一只以竹筒截成的小竹碗,是我五岁的时候,女佣自她家的竹林中为我拣了一段巨竹做成的。坚实、厚重,拿起来却并不是沉甸甸的,竹节部分,看来如一条绿色的.绳结,正好做了碗底,犹带着竹林中清新的气息。我常常以它装盛井水,澄澈的水,在浅碧的碗底荡漾,印着我童年的圆面孔,使我的世界,涌现在绿竹之中。

但我深深的爱上竹子,还是在考入了那所教会大学以后,在那逊清王府改建的典丽校舍的一角,有一座小教堂,旁边的月亮门内,故意的不种树,也不种花,只任着几竿瘦竹摇戛声,极有倪云林的画意。雨天,我有意的拿了二把伞,偎近这几竿绿竹,以充满了赞美的目光,看它枝枝叶叶无言而有力的抗拒着无情的风雨,表现出卓越、劲拔、一股强韧无比的生命力量。而在晚间,晴好的时候,我也爱看那竹叶的间隙里,点点教堂内灯烛的辉光,那如一片月光之雨,洒落其上,正如朱自清一篇文章中的那些金色的小橘子。

教堂中的颂歌、人影,更为这几竿竹子增加了神秘的气氛,因为,在那里往往一流连就是几个小时。

天寒,尽管竹叶擎着的尽是霜雪,但不能改变竹竿的亭直,春夏,那绵密南丝雨,却使这几根竹里出更为明净的绿,像是一枝枝碧玉的洞箫,蕴藏着最感人的音乐。

来到宝岛上以后,最初我卜居中部,在那里曾典下一栋小屋,只为了那屋上覆着的是一排别致的竹瓦,绕屋是短短的竹篱,使我更有机会亲近我喜爱的竹子。

就在距那房屋不远的水边,一天我看到一大片竹子,是那样的丛密,犹如一堆绿色的焰火,一排排的竹竿,远远看来,更像是巨型笙簧,谱出一支动人的壮丽的歌,那大自然的心声。

如今我的桌边,一个长颈磁瓶里,是几枝竹子,细细的竹枝,疏疏的叶片,给了我灵感与喜悦,回忆与梦想。那劲拔的竹枝,翻飞的叶片,是以多么有力的笔触描成的啊,何况,更以不凋的翠色。

那几枝竹似在向我说:

给你一首绿色的诗词,渲染你的生活吧。”

又似在向我说:

“给你几枝绿色的笛管。”

“赠你几片青色的翎羽。”

几根竹,翠绿、鲜活,画出了过去及未来岁月。如果我们是坚强而充满了信心的生活着,那几根绿竹就是我们生命的象征。愿绿竹,画出了我们国人的身影——在世纪的风雨里,我们——自由、民主、正义、真理的卫士,是不会弯下背脊的。

【问题】

24.概括出文中作者所描绘了四幅画面(2分)

形美图→【 】→寒竹图→【 】

25.作者受竹,对竹有一份特殊的感情的原因是什么?(2分)

26.文中第6段“雨天,我有意的拿了一把伞,偎近这几竿绿竹。”将“偎近”与“走近”、“靠近”比较,说说使用“偎近”的用意。(2分)

27.说一说出长颈磁瓶里的竹子的象征意义。(2分)

28.你喜欢动植物吗?请你选一种向大家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4分)

篇11:《竹》阅读答案

春雨过后,竹林里,尖尖的竹笋纷纷破土而出。一夜之间,新竹遍地。

竹子是怎样长成的呢?它是一年成材的'植物。冬天,竹根在土壤里吸饱了养分,气候开始萌发。春季,是竹子生长的(初期 旺期 中期)。可这时,常常因为土壤比较(干旱 干燥),水分不够,笋芽都藏在土里。等到一场春雨下来,土壤里水分多了,春笋吸足了水分,就破土而出,一日能长一、二尺,有时还能长高一米。春笋成竹,不到一年时间,就能长成竹林。

竹子能做成笙、笛、箩筐,能制成扁担、竹杠、脚手架,为人民盖房作梁,它都默默无言,甘心情愿。它的枝丫,扎成扫帚,也能除污去尘;甚至它的落叶,也要和大地拥抱在一起,腐烂成肥料。它,从根到梢,从竿到叶,把一切都献给了人类。

(1)从下面选出合适的题目。(只填序号)

①竹 ②竹笋 ③竹林 ④竹器

(2)把短文中两处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划去。

(3)给“日”字只添一画写出不同的常用字,至少写出4个。这些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藏”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部,再查____画。

(5)第二自然段的第一个句子是一个。

A、疑问句

B、设问句

C、反问句

(6)通读全文后,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下面的括号内。

①竹林 ②新竹 ③春笋

()一夜之间能长一、二尺,()不到一年能长成()。

(7)选字填空:梢 竿 叶

这篇短文介绍竹的用途的顺序是()→()→()

(8)本文主要写了竹(),赞扬了竹()。

A。成材迅速

B。无私奉献

C。用途广泛

D。默默无闻

篇12:《一幅画》阅读答案

(1)高山 松树 枣红马 白马 健美有力 腾空而起的枣红马和洒脱矫健的白马

(2)第3段

(3)您希望我努力学习,不怕挫折,永远向前飞奔。

(4)一幅画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郑板桥》的阅读答案

《文与可画?o?Y谷偃竹记》教学设计

《墨竹赋》阅读答案

《棉布之始》阅读答案

题画竹原文及翻译

养竹记原文及翻译

《竹》阅读答案

木桩的作文450字

试题《读》阅读理解及答案

《画竹》阅读答案
《《画竹》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画竹》阅读答案(通用12篇)】相关文章:

《竹影》说课稿示范2022-09-15

东坡画竹赞,东坡画竹赞黄庭坚,东坡画竹赞的意思,东坡画竹赞赏析2023-06-04

《不会叫的狗》教学设计 (长春版七年级下册)2022-05-02

胸有成竹的典故2024-03-23

急中生智成语的意思解释2022-11-16

的胸有成竹读后感2023-02-23

谈十字街头现代文阅读答案2022-10-07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2024-04-09

《千轴不如一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023-07-01

卢鹤绂传读后感2023-08-0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