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对皖西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的思考论文

时间:2022-05-06 21:43:20 体育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试析对皖西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的思考论文((精选12篇))由网友“万俟”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试析对皖西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的思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试析对皖西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的思考论文

篇1:试析对皖西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的思考论文

试析对皖西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的思考论文

论文摘要:通过对皖西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结合自己课堂教学的亲身感受,指出其中的不足,同时提观点和整改意见。

论文关键词: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整改意见

1引言

公共体育课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必修课。为了进一步实现学校体育目标,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高等学校的公共体育课要求推行选项制。但就目前的状况看,安徽省很多高等学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难。本文仅从皖西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整改意见。希望文中的观点和意见能为其他高等学校的公共体育课教学提供点滴的参考依据。

2皖西学院公共体育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1调查结果

皖西学院现有三个校区:本部、东校区和北校区。因本部的在校生及相关的教学投人约占整个学院的4/5,所以在调查时仅以本部的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作为依据0通过对皖西学院本部公共体育课课程表、体育系专业课课程表的调查,以及对体育教学场地与器材的数量、种类和开设公共体育课或体育专业课的班级和人数、在校学生人数及担任公共体育课教师人数的统计,得出以下结果:

2.1.1皖西学院本部共有96个班级开设公共体育课,其中自然班40个,选项课班56人,班级平均人数约为40人。

2.1.2本部96个班级的公共体育课课时段全部集中在星期一至星期五下午。其中5.6节课课时段每天平均为10个班级,7,8节课课时段每天平均为9.4个班级。即每天下午两个时段均有近10个班级上公共体育课,每个课时段上课总人数约为400人。

2.1.3皖西学院本部担任公共体育课的教师总人数为32人,其中只有8人在某日下午只有一次公共体育课(不排除这8人当日下午也有体育系的专业课),其他人只要下午有公共体育课,全部是两次课(4课时)连堂。

2.1.4皖西学院本部的体育教学场地现在篮球场12个,排球场6个,足球场1个,乒乓球室1个。根据体育系的.专业课课程表统计,在每天下午的两个课时段中,体育系的专业课或训练队平均要占用两个篮球场、两个排球场或半个足球场及相关的体育器材,剩下的场地和器材供公共体育课教学使用。

2.1.5按平均每个教学班40人计算,下午每个课时段将有400人在剩余的体育场地上课;除去一个室内教学的乒乓球班,平均每个球场至少拥有30人。

2.1.6皖西学院本部现有在校学生8000余人。除去体育课堂上的学生,如每20人中有1人要在7,8节课时段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大约有近400人将在这个时段出现在体育场地上;另外,还有教职工及校外体育爱好者。

2.2存在不足

2.2.1皖西学院本部现有体育场地与器材无法满足公共体育课课堂教学的需要,无法保证学生的课堂活动空间和运动量,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2.2.2皖西学院本部现有的公共体育课教学时间段几乎完全制约了本部其他近8000名学生、教职工及校外体育爱好者在7,8节课时段的体育活动,严重影响了校园体育文化生活。

2.2.3体育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每天下午有公共体育课的教师几乎全部是连堂上课,疲劳作战势必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2.2.4公共体育课在7,8节课时段(特别是秋学期)的学生,甚至是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如饥饿、天色、气温等),很难集中精力上课,而且时常着凉,易生病,严重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

2.2.5体育教学场地上人数太多,相互干扰较大,课堂教学难以组织,器材、衣物等也易丢失,课堂师生常与课外活动的学生闹矛盾,严重影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

2.2.6某一课时段的授课班级过于集中,一但遇到雨、雪天,很难找到空余教室上理论课,造成停课班级太多,影响极坏。 2.3原因分析

2.3.1老生(二年级学生)的公共体育课实行选项制。每个选项班级的学生涉及到几个系多个专业,很难找到共同的空堂时间,课时段只能安排在下午;新生(一年级学生)的自然班上课时间段也安排在下午。课时段过于集中,这必须会导致体育场地和器材的紧张,教师难以配备。

2.3.2皖西学院现有的体育场地和器材的数量、种类确实有限,不能满足公共体育课堂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体育教师的数量不足和专业面太窄,不能满足公共体育课选项课程设置的需要。

2.4建议解决方法

2.4.1取消老生的公共体育课选项制度。根据皖西学院(特别是本部)现有的状况分析,实行公共体育课选项制的时机还不太成熟。具体原因主要表现在:(1)师资力量不足。皖西学院现有专业体育教师30余人。这些人不仅担负着本部的公共体育课的教学任务,体育系专业课的教学任务,还有东校区和北校区的公共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对于一个在校学生已突破万人的院校,很显然,体育教师数量尚有欠缺。(2)体育场地与器材数量和种类有限。皖西学院本部的体育教学设施除上述场地外,就剩风雨操场里面的3个篮球场了,其它体育项目的场地设施一样没有;另外,体育器材的数量和品种也有限,这不仅影响了公共体育课的课堂教学和校园的课外体育活动,而且阻碍了公共体育课选项制的开展。(3)选择的内容太窄。由于受体育教师的专业面和体育场地器材的种类所限制,皖西学院公共体育课现有的选修科目,男生为篮球、足球、排球、武术、乒乓球;女生为篮球、排球、武术、乒乓球、健美操,且每个项目均未设提高班。拿本科生为例,公共体育课修4个学期,每学期固定修一项和每学期选修一项几乎没有区别,所以实行选项制实际意义不大。(4)选课造成的麻烦太多。由于种种原因,公共体育课的选项给学校带来很多麻烦。选来选取就是那几门课,选课程序又不科学,很多学生只能重选课,有的学生选不上课,有的学生甚至是不选课;同时,因为课时段太集中,各个系排课也难,教师的配备也很难,教务处也没办法。公共体育课每学期至少是前两周上不起来课,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2.4.2实行自然班上课或两至三个自然班合并再男女生分班上课。很多调查结果表明,实行自然班,即男女生合班上课有许多优点。事实上,我院的04级新生就是行了自然班上课,许多高等院校在实行公共体育课选项制或俱乐部制时也实行男女生合班上课。当然也可实行男女生分班上,即两至三个同一课时段自然班合并再男女生分开上课。虽说有点麻烦,但操作起来比目前的选课要方便的多,更有现实意义。

2.4.3拓宽课时段。公共体育课教学可以放在每天不同的课时段,有条件的课程甚至可以放在晚上。据了解,有的高校中午也有上体育课的。皖西学院目前各个系的公共体育课课时段由教务处定,这不太合理,应由各个系根据的情况自己排,然后由教务处集中,体育系根据自然班配教师,或合并同课时段班级再分班配教师。课时段的拓宽,无形中缓解了场地、器材、师资力量等不足的问题。

2.4.4改善办学条件。皖西学院应通过扩建体育场地,添购体育器材,增加体育场地和器材的种类,引进和培训紧缺专业的体育教师来解决上述困难。学院目前正处准备迎评阶段,上述问题的解决正在筹备之中,随着皖西学院的发展壮大,各方面的情况一定会有好转。

3小结

公共体育必修课推行选项制是高等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应该加以重视。但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不同的学校,特别是起步发展中的高等院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如果盲目地去追求一种形式而忽视了开设公共体育必修课的目的,结果只会对学校体育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篇2: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研究论文

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研究论文

摘要:高师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高师公共体育课程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无师范性特点、课时严重不足、教学质童低下。对此,应加强理论研究,建立有师范特点的高师公共体育课程理论体系,并增加理论课课时,提高体育教师的理论素养,不断提高奋共体育课理论教学的质童。

关健词:高师;奋共体育课;体育理论;现状重要性;付策

高等师范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识渊博、普于创新、体魄强壮和全面发展的人才是高师教育的发展方向,为此高师教育必须进行素质教育改革。高师公共体育是高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高师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也势在必行。而作为公共体育课程不可分割部分的体育理论教学改革则显得更为必要和迫切。

一、离师公体课体,理论教学的现状

1、高师公共体育课程无自己的理论体系、无师范性特点,体育理论教材内容不切合学生实际

根据研究发现,高师体育自建国以来经过50多年的发展。始终没有建立起具有师范特性的理论体系,致使高师公共体育课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与其他院校的体育没有区别,抹杀了高师公共体育课应有的特性。体育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都应有深厚的理论荃础,但是至今还没有一本适合高师体育的教材。而现行体育教材大都是体育院系通用教材的翻版,根本体现不出一般大学生体育的特点,更别说高师了。

2、体育理论教学的课时严重不足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文规定体育课程教学时数是每学期18周,每周2学时,理论教学的课时不得少于12%(大约每学期4―5学时),这一比例对于庞大的体育理论体系来说显然太少了,尽管如此,不少高师公共体育理论教学课时还一压再压,有的每学期安排1―2学时,有的把它当成机动课。而特别是在大学扩招后,有的学校硬件设施跟不上,教室排课紧张的情况下干脆取消了理论课教学。体育理论教学课时的不足,无法使学生学到丰,的理论知识,从而无法指导学生的体育实践。

3、体育理论教学的质t低下

高师公共体育理论与实践课的组织形式有所不同,要求教师必须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据了解,目前很多体育教师理论知识欠缺,再加上思想上不重视体育理论教学,出现了在理论课时照本宣读或圈定重点让学生应付考试的现象。还有的就是大学扩招后。教室安排紧张,往往100―200人甚至400人合班上理论大课。教师不想教,学生不愿学。其教学质t可想而知。

二、高师公共体育理论教学的重要性

体育理论课是指在室内讲授体育的荃本知识、运动卫生保健常识、各主要运动项目、有关专项理论及技战术和裁判法等内容的课。体育理论课对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体育课,要性的认识,启迪学生自觉锻炼身体,不是实践课可比的,甚至对学生在一生中坚持进行体育锻炼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重视体育理论课教学是我国高师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体育理论教学在高师素质教育中起粉重要的作用。

素质教育是用教育的手段对学生的各种素质进行发展培养,它是一种教育思想和形式。素质教育的内涵可以概括为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方面。体育是高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而体育教学是高师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作为高师公共体育之一的理论课教学对高师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体育理论教学可以促进高师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身体与心理素质的提高。“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高师教育最好的解释。这就要求我们高师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很高的思想品德素质和良好的身体与心理家质。通过体育理论课教学中对体坛上的一些优秀人物、事迹的介绍,可以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传统奖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笑观。树立为中华民族争光的远大志向。通过体育理论课教学对体育基本知识、运动卫生保健常识、各主要运动项目有关专项理论及技战术和裁判法的讲解,可以使学生位得如何欣赏比赛,如何组织、指导自己或别人进行锻炼,怎样处理一些常见的运动损伤,从而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思想,为我国全民健身、终身体育服务。

(2)体育理论教学可以促进高师学生科学文化家质、劳动技能家质的提高。体育科学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它也分出许多分支学科,如: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生物化学、体育哲学、体育史、体育经营管理学等等。体育理论课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甚至可以成为一些学生的主攻对象。体育也是一种产业,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迅速,而且前景广阔。它必然会吸引大批人才为之服务,当然要进人这一领域就必须了解体育理论知识。因此对高师学生加强体育理论教学可以促进劳动技能素质的提高,同时也加强了我们高师学生的竟争力,拓宽了择业面。

2、加强体育理论教学是高师师范性特点的需要。

高师公共体育课是高师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师范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高师学生的未来职业是从事中、小学教育的教师,他们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贵。加强高师学生的体育理论教学,能使学生充分认识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体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弄清体育与智育、德育的关系,这就促使他们工作后能正确对待体育,认真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此外,还可以教会学生怎样组织、指导自己或别人进行锻炼,以及怎样处理一些常见的运动损伤,以便他们工作后能够更好地开展教书育人的工作。

加强体育理论教学,是改变当前体育现状的需要。全民健身提了那么多年,全民素质还不见提高。从小学到大学都设有体育课,学生体质还那么差,原因何在?众所周知,体育在中国历来是不受人重视的,人们的思维已定型,观念难转变。这一切对整个国民家质的提高是十分有害的。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国现有260余所高等师范院校,在校生超过100万,每年有近30万毕业生加人教师队伍。教师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不是其他职业可比的,他们可以影响一群人,甚至一代人、几代人。加强我们高师学生的体育理论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转变他们的体育观念。他们担任教师后,其行为可以对学生起好的榜样作用。其一,可以指导他们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其二,可以从小培养他们的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他们的学生会在他们的教育影响下变得人人喜欢体育,人人热爱体育运动。那么若干年后高师培养的老师已遍及每一个学校,他们在那里传播先进的体育思想。如此一来不是全社会都变得重视体育了吗?全民健身不就得以实现了吗?

三、加强高师公共体育理论教学的对策

1、加强理论研究,建设具有师范性特点的高师公共体育课程理论体系,单独编写体育教材。高师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高师公共体育应与其他高校体育有所差别。高师公共体育要发展就必须要进行深人的理论研究,寻求理论上的突破,进行创新性体育理论建设,形成具有师范特点的高师公共体育理论体系。同时加强体育教材建设。编写适合师范教育的体育教科书。有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教材,高师公共体育理论教’学才会有所发展。

2、增加高师公共体育理论教学的课时。体育理论教学内容丰畜、知识面广,包括体育的墓本知识、运动卫生保健常识、各主要运动项目、有关专项理论及技战术和裁判法以及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与方法等内容。即使是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文规定体育理论教学的课时不得少于12%,执行也是远远不够的。高师公共体育与其他高校体育不同,这是它的性质决定的,因此必须增加商师公共体育课的次数,相应的更要增加体育理论课的次数。高师公共体育理论课应该用大部分的课时来开设体育与教育的关系、体育与健康教育、体育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体育与德育、体育与智育以及如何组织、指导自己或别人进行科学锻炼和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等专题。事实上,很多发达的国家(如日本)的.师范系统的学校,体育课的学时都比一般高校多。

3、提高体育教师的体育理论素养,建立商水平的师资队伍。要搞好高师公共体育教学,提高体育理论教学的质量关链在于具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师体育教学的改革以及一些新型的教学棋式的诞生,高师体育教师应该由过去的侧重掌握运动技术转变为理论技术全面发展,由简单的“示范性”转变为具备高素质的“智能性”。由此高师体育教师必须刻苦钻研,不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搞好科研,提高自身的体育理论家养和教学方法,才能适应现代教学和提高教学质t,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4、利用校园媒体进行体育理论宜传。现在很多大学都有自己的电视台、广播站和宜传部,甚至每一间教室、学生寝室都有电视机。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电视台、广播站举办体育知识讲座,利用学校宜传部办体育墙报、体育知识展板等,以加强体育理论宜传。还可以每学期抽出一定时间举办体育节、体育周等,在这段时间里可以开展一些体育活动,举办体育知识讲座,体育知识有奖问答等。以此培养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调动大学生自觉实习体育理论知识的积极性。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体育理论教学的不足。

5、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体育理论教学。随着电脑的普及,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这就是―网络教学。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文、图、声、像并茂的教育信息,学习很多体育理论知识,并且可以一边看精彩的体育赛事一边学习体育基本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对提高体育理论教学质盆是切实可行的。

6、结合实际,在上实践课的同时穿插讲解体育理论知识。大学扩招后,由于各方面原因,很多学校出现体育理论课排课困难的现象,其中高等师范院校显得尤为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体育理论教学呢?我们认为应在上实践课的同时穿插讲解体育理论知识。在课的开始时可以讲解体育的基本常识;在课中可以讲解某些与运动项目有关专项理论及技、战术和裁判法;在课结束、放松的时候可以抽出一些时间讲解运动卫生保健常识以及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与方法等。其一可以弥补体育理论课课时不足,其二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体育理论知识。

篇3:略谈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研究论文

略谈关于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研究论文

摘要:文章提出了面向新世纪高校体育的主要任务,并就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改革对策

1979年5月教育部等部门在江苏扬州联合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扬州会议”,随后教育部颁布试行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由此拉开了高校体育改革的序幕。高校公共体育课改革的成效是显著的,尤其是上个世纪90年代,各高校围绕“素质教育”与“终身教育”,从多方面进行了有创新价值的改革和探索,其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改革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其改革的进程明显滞后于高等教育改革,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公共体育课的课程设置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要求。

一、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各高校对一、二年级学生的体育课程设置作了比较大的改革。一般都有普通课、基础课、选项课、综合课、保健课、专项提高课、体育理论课等多种类型,应该能全面满足学生的需要了,但在具体实践中却不尽如人意。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设置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不明确。高校公共体育课作为一个学科群,应该充分发挥其综合的教育功能,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但目前许多高校在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方面,还不够明确,没有真正把“健康第一”作为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

2.课程设置的灵活性不强,学生的选择余地小。目前各高校有的在一年级开设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基础课和普修课,二年级开设选项课、综合课、保健课;也有的是在一年级就开设选项课,二年级开设专项提高课,三年级开设选修课。由于现在的高校扩招,教学资源紧张,所谓的选项课一般没能打破原教学班级,大都是“平移式”地进行,因此就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有的选项班因人数不够停开而让这部分学生的选择落空;二是选项班内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师组织教学带来很大困难,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

3.课程设置的内容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还存在“竞技化”的倾向,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被各个运动项目的理论知识所代替,严重违背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设置教学内容时,没有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教材体系缺乏科学性、系统性、人文性,不能满足学生的最大需要。

二、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对策

1.体育教学内容多样性的改革,增加体育选修课的种类。高校体育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而大学生充满活力和可塑性,是有着不同个性的群体,因而高校体育在教学内容上必然要向多样性方面发展。男生和女生,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来自农村的学生和来自城市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体育兴趣、习惯和要求,因而体育教学内容必须要有多样性。体育课的选修内容每年都要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选修课的增多,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充分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有利于学生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同时。要设置社会开始流行且易满足学生好奇心的项目。高年级学生可以选修国外的体育项目,起到传播中西方文化。高校体育可分为大一体育必修课,大二、大三、大四选修课和课外活动三种课程设置。无论是哪一种课程,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和自身条件选修。选修课可提高学生参与身体锻炼的兴趣,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加强体魄,培养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意识。

2.实行快乐体育、健身体育、终身体育,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以往的学校体育教学中不免会使一些学生出现挫折感,这往往对学生形成健身意识和习惯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中要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健康和快乐的教育。我国学校体育以崭新的面貌迎来21世纪,体育课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标志着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学校体育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正在被人们接受。在对学生的体质测评发现,总有一些学生的身体素质低下。如按一般学生的教学进度,势必使这一部分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产生受挫折感。因此,有必要将这一部分学生集中教学。针对学生身体素质较差,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缺乏的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使学生在一定时期内学会控制体重、增强身体素质的方法,并教授达标技能,使大部分不达标的同学在学习一段时间后,不仅达标及格,而且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这些逐渐赶上来的同学会因此喜欢上参加体育锻炼,并在健身的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自信,从中找到参与体育的乐趣。

3.体育场所设施的改革,实施体育锻炼小发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围着操场跑是经济实用也是最为枯燥的增强人体心肺功能的手段。为达到督促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发明体能锻炼走廊。设有各种障碍,学生需要攀越檑木屏障、组合双杠、连跳障碍、V型坡沟、组合云梯、梅花独木、翻越板墙等人为障碍设置,在一个全封闭的空间内单方向前进,一方面方便老师对学生锻炼过程的监控,另一方面增添“跑”中的难度与乐趣。集结较为优秀的多元化的体育教练,多元化的教练组合必然会融合多种先进的技术、战术思想和理念。

4.体育教师个性教学、教学方式改革,避免教学简单化。我国体育学科课程体系主要表现为:课程学分较少,设置单一,教学形式较为单调如果沿袭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常常照本宣科,不深入了解学生的要求和现状,使得教与学脱节;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教学艺术,在课堂中即使有所发挥,也只是以一些题外趣闻使学生一笑了之,有时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详尽解说,学生却置之不理。另外,传统的以期末考试定分数的制度,使学生的学习丧失了主动性、积极性,学生各种能力得不到发展。教学实践表明,体育教师在课堂中的表现——语音语调、举止言行、仪表风度、教学艺术与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语音、眼神、动作、服饰、表情的运用,通过自己的行为,把热情洋溢、乐观进取的精神传授给学生,更好地做到“教书育人”,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公务员之家:

5.体育教学效果评价的科学性。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发生的一个重大转变,是从专业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体育教学工作也应服务于这一转变。学生体育学习的好坏,不能主要用运动成绩来衡量,而应将评价标准向社会标准与个人综合标准结合起来的方向发展。考核次数、项目应适当减少,不同对象应有不同考核标准,考核目的在于促进全面素质发展。对主观因素较高的评分项目.实行多名体育教师评分,任课教师给定平时成绩,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综合评价。不同体育水平人进行不同评分标准。建立相对个人成绩的评分规则。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应该是动态的和相对的。应强调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重新构建体育学习的评价体系。

三、结束语

课程改革是国际性的趋势,我国在这一国际大趋势的影响下,本着实现培养目标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本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应对未来挑战的目的,于上个世纪90年代全面拉开了课程改革的序幕,目前所进行的体育课程改革存在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并将不可避免地影响体育课程改革的整体进程和效果。回避这些矛盾和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唯一的方法只有面对,并采用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化解。依据我国教育发展纲要的要求,以及全民健身计划对大学生的要求,为了提高21世纪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的教学水平与质量,高校应从长远目标做起,认真研究体育师资各方面的条件和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篇4:试析高校公共体育课创新教学的思考论文

试析关于高校公共体育课创新教学的思考论文

论文关健词:高等学校 套共体育课 创新教学

论文摘要:“创新教学”是高校公共体育课进行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是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的有效途径。实施创新教学必须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平等、民主、和谐、洽的新型师生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体育教育专业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在“面对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上,专家们普遍认为,未来人才素质的构成应有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具有更高思想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具有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较强的适应能力,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适应科技领域综合化,具有多样的个性特征和特长,并具有与他人协作及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随着科技飞速发展,体育专业应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对口式”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适应社会型“复合式”人才的培养模式转变,也就是说,从过窄和过死的专业教育模式向综合素质模式转变。

“创新教育”是对以往的传统教育进行反思后提出来的,是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创新永远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只有培养出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高校体育教育是以使学生增进健康、增强休质、养成良好生活、锻炼习惯、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主要目的。但是,进人高校的学生都经过了十多年中、小学“应试教育”的艰苦历程,使得极大多数学生的体育素质处于一个相对低的水平,自我体育锻炼能力和习惯远没形成。进人高校后,每周仅有90分钟的体育课程,教师必须要深思,怎样充分利用这90分钟的课堂时间,来激发大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积极性。只有把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保障高校学生学好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使高校学生会学习,自觉主动地利用大学课外时间来挖掘自身的潜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面对90分钟的体育课,依据高校学生的特点,如何实施创新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提高高校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呢?

一、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邓小来同志讲“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因此,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十分迫切。教师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高校教师应具备高尚师德、优良教风和敬业精神,具备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这就不仅要求教师知识宽广厚实,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和趋势,深刻地把握其中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社会实践能力,并及时了解国内外的最新动态。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既分化又综合,各科之间既相互渗透又相互促进,因此,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术知识,同时还要对其它学科的技术知识具有广泛的了解,教师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才能进行科学的创新教学;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规律,把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合格的大学毕业生。目前,体育教师知识结构以专项为主体的多,单一的教练型的多,而知识结构综合型的少,体育文化型学者少。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认真学习现代体育理论,接受现代体育理论的再教育,并不断充实、探索研究新知识新理论。其次,应积极探索研究其他学科的新知识、新理论、新动态。只有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体育科学理论以及相关学科的科学理论,树立全方位、多样化指导高校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技术锤炼的教育观,才能在课堂教学实际中向学生传授现代体育文化知识,真正为体育教学“素质化”的提高提供有效保障。

二、体育兴趣培养和激发

高校体育教师要从“手把手”的.保姆式教学中解脱出来,提高学生的的自主参与意识和能力。培养高校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是对体育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当前,高校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上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还比较薄弱,兴趣也相对较低,需要体育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加以教育和培养。

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证实,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对于形成、巩固和发展学生兴趣有着特殊的作用。比如,在体育课“跳高”课堂上,成功过杆的学生,情绪饱满,积极上进,勤学好问,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失败的学生,情绪低落,上进心差,学习兴趣淡漠甚至厌学。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善于创造条件,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华和取得成功的机会。教师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因材施教,分组进行,使他们在一次次的成功中获得学到知识、技术的满足感,体验学习知识技术的快乐,不再把学习看成沉重的负担,从而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感官刺激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果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就会对教师传授的知识、技术印象深刻。反之,留下的痕迹就是模糊的;同时,教师还可通过树立学生榜样、开展竞赛等形式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师生关系的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师生交往有三种类型:一是教师中心型,二是学生中心型,三是师生均衡型。这三种类型虽然各有其优点,但是师生交往的松紧度不容易把握。因此,高校教师要树立师生关系三个转向的理念,由教师是主动、学生是被动、教师是支配者、学生是服从者转向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高校师生关系;由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由被动体育锻炼转向主动体育锻炼。建立多向互动的师生交往系统,在多向的师生互动交往系统中,教师起到发动和帮助学生合理思考的作用,学生有进行随意讨论和锻炼的自由,确保了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学生所应具有的主体性。而创新能力的形成,正是主体性充分发挥的结果。教学要把命令与服从的传统师生关系,转化为平等、民主和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只有师生之间心理和谐、融洽,教与学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学生群体才能形成“群情激动,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造行为才能得到激活。联合国教科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发现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这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育高校学生淡化权威意识,反对“尚书,唯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自由思考,坚持真理,服从真理。

总之,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敢于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

篇5:浅析对民族地区高校女生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思考的教育论文

1.1 根据女生身心特点进行思想教育

大学公共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大学生体质,培养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确立终身体育观念,形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发挥体育育人的功能,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世纪的优秀人才。因此,公体课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女生的特点做好思想教育,端正学习动机,不仅是调动女生锻炼积极性的重要一环,也在培养2l世纪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有以下一些做法:第一,利用雨季室内课向学生宣传新世纪的教育方针,讲述我国优秀女运动员刻苦锻炼、勇攀高峰的感人事迹,以及体育锻炼与健康、学习和工作的关系;第二,通过谈心和经常与学生一起活动的方式,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及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如:在交谈中笔者发现女同学都希望自己身材苗条匀称,害怕锻炼后身体会发胖。这时笔者就会向这些同学说明锻炼不但不会使身体发胖,反而可以增强体质、强健体魄、帮助燃烧体内多余的脂肪,达到减肥、健美、长寿的效果。通过这种方式来消除她们的顾虑,提高她们的认识;第三,对女生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一时不能完成动作的不要急于求成,而是循循善诱,耐心指导,帮助她们逐步树立学习的信心;第四,建立经期卡片,进行生理卫生辅导,加强经期卫生教育,并适当适量地安排其参与一些体育锻炼活动。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加强保护帮助,消除学生害怕害羞的心理,同时场地布置要尽可能远离男生和外界的干扰。

1.2 教材的安排要符合女生的特点,有利于全面发展

(1)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打好学习基础。根据女生的特点,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选用增强速度、力量、耐力和柔韧等素质的练习,作为“课课练”的内容,并根据练习的性质、强度将它们分别安排在每节课的各个部分。每学期的素质练习内容要统筹安排,安排时要注意兼顾上下肢的活动,以身体得到全面发展。同时,这些练习还要有利于主要教材的学习。在进行专项素质练习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女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速度耐力,提高肩带肌、腰腹肌和骨盆肌的力量。由于素质练习的内容比较单调、枯燥,容易引起疲劳,因此,练习的内容和形式都要不断地变化和更新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注意在一堂课上素质练习内容不宜过多,可采用“轻重量、短时间、快速度、重质量”的教学方法。

(2)身心准备活动的内容和手段要丰富多样。丰富多样的身心准备活动,有利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肌体处于良好状态。根据身心准备部分的内容安排准备活动,可将徒手操、拍手操、轻器械体操、辅助体操、游戏等编排成准备活动操;练习投掷类项目前,可做双手操、实心球操、角力游戏等。做操时,既可做定位操,也可做行进间操;可统一做,也可分组做。这样有利于培养女生的节奏感、协调性及集体主义精神。例如,在慢跑或队形变换中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小步跑、高抬腿跑、后登跑、跑跳步、单脚跳等专门性练习。有利于提高身体素质。同时,还可利用不同高度的障碍物、皮筋开展准备活动,也可将跳绳游戏和各种不同姿势的走、跑、跳、投的动作作为准备活动的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抓住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季节的变换,以教学任务作为基础,结合本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来安排教学内容。太极拳、排球、投掷及运动量较小的项目应安排在夏季;耐力跑、登山、跳跃及运动量较大的项目应安排在秋季未或冬季;球类、武术四季都可以安排;技巧内容不宜安排在夏季。也可考虑选用一些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例如,踢毽子、打沙包、苗族手打毽等。 投其所爱,突破难点进行教学。女生对耐力跑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一昕上课的内容是长跑就害怕,不愿意跑。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也曾采用间歇跑、定时跑、顺地形跑、越野跑和走跑交替等方法进行教学,但效果不理想。后来笔者发现女生很喜欢跳绳,乐此不疲,于是便把耐力跑结合起来,每节课都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具体方法:短绳,将学生分成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评比跳绳的速度,或进行行进间跳绳比赛;长绳,同样将学生分组,进行定时的组员循环跳绳比赛,还可以在跳绳现场外,组员循环行进的过程中设置一些障碍物。这种方法运用于人数少、跑距长、间歇短的定时跑效果较好。

笔者就此方法进行了试验,有50名03、04级的女生参与了试验。笔者先将这50名同学平均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跑的方法进行训练,另一组采用跳绳的方式进行训练。一个学期后的结果显示,在800米测试成绩中试验组的米成绩要比常规组的好,其优、良、中率都提高了12%。

(4)合理安排课堂上的运动量。女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较差,因此运动量的安排要适宜。一般采用密度大、时间短、中等强度的.练习为好。课堂上,学生的平均心率一般要保持在130一135次每分钟,最高不宜超过170次每分钟。如果要做运动量较大的练习,须增加间歇时间、减少密度。在课堂上的教、学、练和放松部分及结束时,可以让学生各自进行一次自我心率测定,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机能状况和恢复情况。

(5)课堂放松活动要轻松愉快,形式多样。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放松活动的时间可长可短,队形也可不按上课时的队形集合,可在原地排成各种图形队列,边歌边舞或做些轻松、优美的艺术体操,也可自我按摩或两人互相按摩,并通过深而缓的呼吸来调整和放松,还可以想办法引导同学们放声大笑,在笑声中愉快地结束一堂课。

1.3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1)采用多样的方式来组织练习,可根据教材的特点适当地采用游戏来进行。例如,在教弯道跑技术的动作时,可运圆周接力赛跑的游戏来训练,不仅有助于弯道跑技术动作的掌握和运用,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2)适当地通过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学。例如,在教运球、三步上篮时,可进行动作评比,看哪一组的动作质量高、“三步”做得标准、上篮命中率高的同学多。这样既可启发学生的积极性思维,又可以使同学之间相互鼓励,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努力提高讲解与示范的质量,教师的讲解应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学生的年龄来开展。讲解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教师标准、流畅而优美的示范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而且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2 结语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女学生的特点,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兼顾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中通过与学生的接触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及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符合女生的特点,也可考虑选用一些民族传统体育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要特别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认识到体育教学的过程是启发和锻炼学生身心活动的过程,只有学生对活动感兴趣,才能积极参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靠教师去调动。因此,教师在对女学生进行教学时,必须了解女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认真钻研教材,既备课又备人,采用丰富多样的组织教学,运用生动形象的讲解和标准优美的示范,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把课上好上活。

篇6:浅析对民族地区高校女生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思考的教育论文

摘要:

运用对比实验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民族地区高校女生公共体育课教学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都存在较多的问题。提出了教师在教学中应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及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教育和身体教育;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符合女生的特点、要考虑到季节的变换;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重点和难点要突出、运动量安排合理等对策建议。

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基础教育的发展也非常滞后,基础教育中的体育教育就更加落后,所以民族地区高校的很多女学生在人校之前基本没有接触过规范的体育教育。加之在民族地区的家庭教育中重男轻女的现象仍然广泛存在,造成女生心理适应能力较弱,性格内向,腼腆怕羞,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有的女生随着年龄的增大,皮下脂肪增厚,体重增加,肌肉力量减弱,完成动作比较困难;有的因个人的兴趣爱好不符,不愿意参加活动;也有的女生错误地认为“体育课上不上无所谓,一不影响毕业,二不影响找工作”,因而借故缺课,请病事假的现象屡见不鲜。而练习时,总是怕脏、怕累、怕苦,做动作拖拖拉拉,能让就让、能躲就躲,便形成了“上课动一动,下课全忘空,考前练又记,考后全忘记”的恶性循环。另外,学校体育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采用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女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学任务完成较慢,学生身体素质处于下降趋势。如何采取有效的手段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篇7:高校公共体育课实施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现状的论文

1前言

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使命的需要,体育课教学改革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体育俱乐部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课外活动组织模式逐渐在我国部分高校中被采用,呈现出各种运作方式,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本文旨在通过对山东高校公共体育课实行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发现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山东高校公共体育课实行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深入开展。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与范围

为充分了解山东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实行俱乐部制模式的实施情况,笔者对山东省高校有关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专家l5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主要是分管体育的领导)加人、体育教师100人及在校普通大学生(男、女)600人为主要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前景的现状调查分析

俱乐部制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发展前景是关注的焦点。因此在写作本文之前,笔者就相关问题咨询了有关专家、学者,调查表明86%的专家、学者对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前景看好,认为一般、不好说、没有前景的占14%(图1)。

3.2俱乐部场馆器材现状的调查分析

学校为保证体育课教学的正常开展,都十分重视体育场馆的建设和体育器材的配备,但事实是除了部分学校较好外,大部分学校的场馆器材都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通过对我省高校体育场馆器材满意度的调查,男同学认为不满意的达到59.79%,女同学不满意的达到50.48%,表明我省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器材的配备已经落后体育教学的发展,不能满足学生上课学习和课余锻炼的需要,这种状况急需改进。

3.3俱乐部师资队伍的现状调查分析

3.3.1体育教师年龄调查分析

从图2中可以看出,35岁以下的教师占全部教师比重的60.4%,这部分教师的职称基本上是助教或者讲师,而36—5O岁的教师占28.1%,这部分教师的职称大多数是副教授,而50岁以上的教师的比重仅占11.5%,这部分教师的职称基本上是副教授和少部分教授。这说明教师队伍中以年轻教师为主,其年龄结构能满足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发展的需要。

3.3.2体育教师学历现状调查分析

学历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师所掌握的理论、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相对来说,教师的学历越高,对教学的适应能力越强,科研发展潜力越大。但是从实际调查走访中得到的结果却是不容乐观。

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任课教师中本科学历的教师所占的比重最大,达到71%,而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比例仅占0.27%,远远低于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中40%的及格标准。因此高校公共体育课实行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急需引进和培养高层次、高学历的教学、科研骨干,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又可以使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发展具有更大的潜力。

3.3.3体育教师职称现状调查分析

从图4中可以看出,实施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高校,骨干教师队伍逐渐年轻化,但是基数过大,助教、讲师的比例偏高占64%,这与高校所承担的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任务不相适应。而且教授、副教授的平均年龄偏大,尤其是教授平均年龄达到52岁,趋于退休年龄。因此,各高校在今后的师资队伍建设上,应重点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和扶持,迅速提高其业务水平。

3.3.4体育教师专项结构现状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教师的专项主要集中在田径和三大球上,其它专项的教师所占的比例较小,乒乓球、体育舞蹈、游泳、轮滑等项目对专项技术要求较高,在教学上都有一定的难度,必须要求有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而目前在山东高校,这些项目的专项教师还不是很多,可学生选的较多恰恰是这些项目,有的学校甚至没有这些项目的专职教师,无法开设此项课程,这就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做好教师的培训和引进工作非常必要。

3.4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调查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学生参加俱乐部制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多样的。在增强体质、适应社会、提高体育成绩三方面男同学排在前列;而提高成绩、健美体形、适应社会三方面女同学排在前列,尤其是女同学在健美体形上的趋向明显高于男同学。这说明,现在的男女大学生在运动心理方面存在差异;在上表还可以看出现代大学生承受着来自家庭、社会、学校的压力,充实生活、适应社会就是例证。因此,对大学生体育学习目的进行正确的引导是必要的。

3.5学生参加俱乐部选项意愿情况的现状调查分析

由调查的结果可知(表3、表4),男女选项的情况有所不同:男同学所选的项目排在前四位的是篮球、网球、足球和羽毛球,女同学所选的项目排在前四位的是健美操、体育舞蹈、乒乓球和武术。从上述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除部分较好的高校外,大部分高校在项目设置上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的选择倾向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教学项目设置上有待进一步优化,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

3.6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3.6.1教学大纲的制定

从图5中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学校中有53.2%的学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而46.8%没有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这说明俱乐部制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有统一的大纲,规定的内容和教学时数。而在俱乐部制教学模式中应不应该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定论。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但是教学大纲不应常年不变,应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的爱好及时进行调整,使大纲的制定朝着有利于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方向发展。

3.6.2教学内容的制定

关于教学内容的制定,调查显示(图6),实行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学校,90%以上的教学内容都是由学校和教研室统一制定的,由学生参与制定教学内容的学校几乎没有。根据现代教学论的观点,让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制定,对教学的实施大有裨益,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效能感,有利于其主体地位的体现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3.6.3教学手段方法

教学手段方法是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在的教学中,大量地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纠正错误法、游戏比赛法等,而对现代的范例教学、情景教学、协同教学等教学方法几乎没有涉及,特别是学生的自我观察、自我比较、自我评价、合作学习等学法没有涉及,致使教学方法陈旧落后,阻碍了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4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实施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打破了旧传统教学模式格局,使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得到更新;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课学习兴趣与欲望,达到了掌握1~~~2门体育技术的目的,养成了终身锻炼的习惯;充分利用了教师资源,形成了良性的竞争机制,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了师资队伍的调整,优化了师资结构;提高了体育场馆设施的利用率,促进了学校对体育场馆的建设;同时,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推行俱乐部模式,与我国杜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与大学生对体育课程教学的需要相一致,因此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将是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将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篇8:对高校公共体育课实行俱乐部制形式教学的探讨论文

对高校公共体育课实行俱乐部制形式教学的探讨论文

关键词:高等教育 俱乐部制形式 体育教学 考核评价

摘要:在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中,采用体育俱乐部制模式进行教学,能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符合学校体育改革坚持“健康第一”的发展方向,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应用体育基本知识,培养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和身心健康的提高。

1目前高校采用的主要的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

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愉快、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新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注重体育能力的提高和主动参与体育意识的培养,注重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注重现代体育与体育教育的关系,即强调体育教育应树立现代体育观念。因此,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它即将成为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1.1课内外一体化模式

以主、副项为切人点,将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课内外教学管理融为一体。课外辅导采用“侧重式”或是布置课外练习的方式进行,它对体育课起到了互补和延伸的作用,使学生在课内学到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得到消化,为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体育能力拓展了空间。对体育能力差的学生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做到因人而异,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学生的不同需求。

1.2多维目标体育课堂模式

依据传统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根据现代体育理论把课堂教学分为理论知识、游戏、技术教学、能力培养、强化身体素质5个部分。课堂教学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愿、积极踊跃地回答,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参加体育教学活动。

1.3体育合作模式

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利用动态因素的互动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标准,共同完成体育教学的目的。

1.4体育健康课程教学园区模式

以人为本,体现现代体育健康教育的特点,把社会化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的内涵,以及个体化等教育的精髓融合在一起。

2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的运用

2.1课程方向

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投人到学习锻炼中去。

2.2课程目标

形成健康的体育观,掌握专项理论知识、技术、技能,提高学生对体育学科科学规律的认识水平;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3课程设置

(1)体育基础课:一年级第1学期为体育基础课,以院系、行政班级为单位统一安排体育课。

(2)专项运动课:第2学期至第4学期专项运动课实行体育俱乐部制,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兴趣任选自己喜爱的体育俱乐部进行学习。

(3)体育保健课:对部分身体异常、病、残、弱等特殊群体学生,开设以指导康复、保健为主的适应性体育课程。

(4)运动训练课:对体育特长生及校运动队主力队员,开设以各专项运动训练为主的体育课程。

2.4课程结构

(1)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行“开放式教学”,学生可自由选择上课时间、自由选择体育俱乐部、自由选择教师。

(2)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体育俱乐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不同项目的初级班、提高班,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求。

(3)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运动实践中穿插讲授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化手段,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2.5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以专项健身理论、锻炼方法、运动技能等相关知识为主,教学组织以集体授课为主,根据项目特点安排专业教师授课,突出专项教师的作用。体育课程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教学内容的基本出发点,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

(1)体育基础课的主要教学内容:高等学校体育、体育卫生与保健、主要运动项目介绍、《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评。

(2)技术理论的教学内容:各项目的基本技术、战术、理论、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以及基层单项比赛的指导方法和组织方法。

(3)俱乐部开设项目: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贻拳道、形体健美操、体育舞蹈、游泳、田径、武术。

(4)体育保健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养生体育、运动处方、医疗体育、机体康复方法等。

(5)体育训练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各运动队教练员制定的专项训练计划、任务,其主要目的是提高专项运动成绩,参加各类体育竞赛。   2.6教学管理

授课方法上,应改变过去的单一形式的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将重心转移到重讲解、示范与分析上,在学习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活动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学习方法上,促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多种独特的学习方法,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己设置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果和社交能力,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让学生进行自我监控与评价,积极主动学习知识。

2.6.1俱乐部制的教学管理体系

(1)选课程序

一年级第1学期由学生所在院系按行政班集体上课,其余学期全部由学生自由选课。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选择2个以上的不同项目、不同层次的体育俱乐部学习与训练。学生每学期根据公体部公布的学习与i)}}练项目、时间、地点,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体育俱乐部,所选时间不得与其它课程发生冲突。第2学期至第8学期,学生可在校园网上选择体育俱乐部学习与训练。

(2)课堂管理

教学管理的改革在内容、方法、手段上,要真正做到为提高学生素质、提升学生能力为宗旨,强化体育专业素质能力的提高,从而创建和谐、高效、务实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上课时间、自由选择体育俱乐部、自由选择教师。体育课合计6学分,学生在校4年必须修满6个学期6个学分。原则上要求第1至第4学期修4个学分,第5至第8学期可机动任修2个学分,每学期只能修1个学分。学生若未取得每学期规定的体育类课程学分,则不具备评选三好学生、获得奖学金的资格。学生只有获得体育课程全部学分,毕业时才能视为体育合格,否则不能毕业。

2.6.2考核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实行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定。在层次教学方法中,课堂上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运动水平、运动能力进行单元阶段检测。在教学检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引导学生,以发挥出每个人的最大潜能,做到以人为本,真正达到教学面对全体学生的目的。

3结论与建议

(1)教学改革实践证明,实施俱乐部制体育课教学模式,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种大胆的尝试和创新,符合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2)俱乐部制体育课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角色,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使体育课的功能得到了强化。

(3)俱乐部制体育课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拓宽了知识面,促进了个性化发展和实践体育能力的提高,养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

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愉快、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新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区别。通过俱乐部模式的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在校期间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了终身健身的方法与技能,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

篇9: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现状的思考的论文

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现状的思考的论文

一、教学目标

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这是新课程的基础目标,总体上看,在教学中普遍得到重视。但也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及需要进一步改进之处。具体来说,一是在贯彻整体知识结构的教学方面,教师应注意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例如,该目标的第一条中“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属于地球概论和天文学知识,“谈天说地”是必要的,但是“谈天”不是目的,“谈天”是为了“说地”。有些教师在这方面受旧课程的影响,挖掘的过深,拓展的过宽,使学生在学习高中地里的起始阶段就感到困难。类似的情况在教学中并不鲜见。因此,继续研究新课程的要求,尤其是重视对内容的深度、广度作出恰如其分的定位是十分必要的。二是在地理核心观念和原理教学方面,既要以区域作为教学的载体,通过区域发展的案例灌输地里观念,更要通过区域案例教学让学生领会地里观念和原理的内涵。例如,该目标的第三条“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过分偏重区域地理内容的教学,忽视了从本质上结识产生差异的原因,有的教师仅是针对案例本身的个案教学,缺乏对问题原因的一般性概括和对解决途径的归纳总结,不能区分高中和初中阶段在这一教学目标上的差异。学生遇到类似问题不能举一反三。因此,要重视学生地理核心知识的内化,即将地理核心观念和原理内化为学生的地理素养。三是在地理技能的教学方面,重视了对“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数据”的技能教学,对“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试验、地理调查”的技能教学明显弱化。例如,教学中,对教材针对上述技能的培养而设计的“活动”往往不能落实到位。究其原因,前者是高考的热点,后者在目前的高考中考查得较少。因此,一方面,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另一方面,在新课程的会考和高考中要加强对上述技能的考查。

目标二:过程与方法。这是新课程的关键目标,也是新课程目标中的亮点。从这一目标的实施看,教学中“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分析、运用”得到了重视,但是,对目标中“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普遍得不到落实。例如,在教学中,普遍存在以大量的地理试题练习替代探究过程;以现成的答案禁锢开放性思维;以教师的“一言堂”取代学生的交流和合作。究其原因,仍然是应试教育的传统教学观念所致。实际上,前者属初级水平目标,后两条属于较高层次的能力,对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创新精神都十分关键。为此,应从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入手。首先,教师应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并进行思辨性的讨论;其次,教师要倡导并具体指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目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课程追求的终极目标。只有当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经历的过程、形成的方法,最终升华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能对学生的终生发展受益。从目前的教学现状看,对该目标下的“激发地理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关心我国的基本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在教学中普遍得到了重视。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科学态度、审美情趣的培养表面化,学生没有真正感悟到地理学的内在美,这必然影响地理学习动机和兴趣的长久维持;二是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空泛化。三是观念、意识的教育与行为习惯的养成相脱离。为此,一是在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素材,在课堂上有机渗透,抓住时机,适时教育;二是丰富教育的形式,尤其注意引导学生从热点问题、现实问题和人类的建设成就等具体的实例中,进行自我教育;三是在活动中教育,如利用创建“绿色学校”促进学生把关心、爱护环境的意识上升为自觉的环保行动。

二、教学方法

从教学方法看,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各年级发展的不平衡。高一年级由于尚未文理分科,地理学科面临的升学压力不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还比较重视教法的改革,有的学校还开设了相关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分文理科以后,升学压力使得课堂重视的是知识的灌输和考试技能的.培训,教法变得单调乏味。

2、公开课和平时教学的不平衡。平时教学老一套,公开课则热热闹闹。由于平时对新课倡导的教法缺乏深入地研究和实践,公开课上采取的所谓探究是教学也是仅有其表,而不能真正体现其内涵。

三、教师专业成长

课改中上述问题的出现,一个重要的内因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未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根据新课程的特点,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应侧重以下方面的专业学习。

1、知识结构方面。在学科知识方面需要加强的是,社会发展对地理学科知识的影响,如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灾害防治、城市和乡村发展;科技进步对地理学科知识的影响,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在国土开发与整治中的应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等对现代社会经济及人们生活的影响。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方面需要加强的是,与新课程改革关系密切的现代教育理论,如课程论、儿童发展理论、有效学习的理论与策略、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发展性评价理论及学习论等。实践性知识方面,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及组织学生从事地理实践活动的知识,如带领学生进行野外考察和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知识等。

2、能力结构方面。作为一名地理教师硬必备运用地图教学的能力,以及速绘、设计和运用地理略图、板图、地理图表的能力,选择、运用和制作建议地理直观教具的能力。为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还需重点加强以下能力的培养:一是快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二是建构开放是课堂教学的能力,三是带领学生进行地理实践和探究活动的能力;四是熟练使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地理教学服务的能力。

3、课改素养方面。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教研地开展都需要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的开发也需要教师与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同时,积极参与新课程的教学研究,尤其注意立足地里课堂教学和野外实践活动,从操作的层面进行积极探索,并不断用新课程的理论指导课改,提高地理课改的实效。

篇10:结合实际对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现状的思考论文

结合实际对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现状的思考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接受。同时,中医和西医共存、互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这也是我国不同于西方社会卫生医疗体系的一个重要国情,从这个角度看,西医院校的学生学习中医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中医学是大多数西医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但是多数学生学过后对中医学的理论知识无法深入理解,印象不深。因此,如何提高中医学教学质量,提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就成为当前教学研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进行教学改革之前,有必要结合我校及其他兄弟院校的中医学教学实际进行分析。

1中医学的知识较难理解

作为在我国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医学,中医与我国古代朴素的哲学观念息息相关,“医易同源”,如中医学哲学思想中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既是医学中的诊疗思想,同时又是属于哲学范畴的概念,抽象、艰涩、难懂,看不见、摸不着,缺乏一些量化的数据来支持,也会让学生感觉含混晦涩,难懂难记,有时出现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学生积极性也有很大挫伤。而学生在西医院校的学习是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现代医学产生于西方,它是从微观、解剖的角度看问题,是在形式逻辑思维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知识系统;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则是从宏观角度出发,注重整体观念,借助对自然朴素的现象和功能观察,“天人相应”,通过运用演绎、归纳、类比、由表及里等思维方法进行辨证分析,最终进行论治的结果。在同时学习的中西医理论出现一些差异时,会使学生有疑惑感。如中医脏腑理论中心脏之藏神(主神志)脾脏之升清的生理功能,就会使学生将其与同一学期学习的人体解剖学中的心脏、脾脏知识进行比较而产生疑惑等。这也给教学带来了较多阻碍,较大困难。而当下一些医学专家、学者对中医学科学性所持的怀疑、歧视态度及言论,也影响着一些学生的`学习态度,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内容多,课程学时相对较少

从我校的实际情况来看,与其他各兄弟院校在高年级开设中医学课程不同的是,我校将该课程开设于一年级第一学期,且仅在临床专业开设该课程。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考査课,该课程的学时数相对较少,理论学时只有48个学时。而现行的中医学教材几乎涵盖了中医专业本科教学的所有课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内科学等,内容庞杂,重要的知识点多而分散。因学时少,教学内容多,在集体备课时教师普遍感到授课时只能“蜻蜓点水”,不能针对一些重点内容进行扩展讲授,即使择其重要处讲授,也只能泛泛而谈,无法将很多中医基本而精华的东西介绍给学生,这必然会影响中医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3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的结合有脱节现象

在中医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理论和实践容易出现脱节现象。我校中医学的实训课时有6学时,实践课时少,学生心理上不够重视,操作能力欠缺。受课程安排的限制,部分实践操作还会先于相应的理论内容进行,这样就从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对所操作的内容感到生疏,毕竟实践课时间有限,不可能让理论内容的介绍占用很多时间,只能边讲边练,影响了实践效果。而在中医学的实践操作内容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是针灸部分,在进行针灸实践操作时,多数学生在进行腧穴定位或针刺操作叙述时头头是道,但真正操作起来就不能够准确地定位、顺利地进行针刺,少数学生甚至出现畏惧心理,从而影响了针感的产生,使学生不能很好地感受酸、麻、沉、胀的感觉,影响了学生对针刺的直观感受,这主要是由缺少练针机会、指力不够造成的。另外,由于学时少,实践机会相对较少,不能满足一些对针灸等治疗方法感兴趣的学生的要求,使其感到学习和操作时间不够。

4理论基础较弱且学习目的不明确

我校为医学专科类院校,多数学生的理论基础相对薄弱,临床医学专业又以理科生居多,文科方面的知识相对欠缺,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哲学思想不熟悉或不了解,有些甚至闻所未闻。并且由于我校培养的学生主要是面向县医院、社区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些学生认为毕业后不会从事中医工作,所以缺乏学习中医的热情和兴趣,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考试而学习,最终导致考过即忘或考而不过,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学生希望通过学期的中医学习就能熟练运用中医诊治疾病,普遍对中医学教学效果期望过髙,与实际课程教学情况和教学规律相违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我校,中医学教学中存在上述情况,其他兄弟院校也或多或少地存在。在西医院校开设好中医课程,开展好中医学教学,不但是对教育部关于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政策、文件精神的贯彻,同时对学生自身向一专多能化方向发展也具有现实意义,但上述情况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就能完成。只有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教学研究和改革,才能不断地提髙中医学教学质量,才能适应新世纪我国医学发展的趋势,为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以更好地服务于群众的健康。

篇11: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学生动机培养的思考的论文

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学生动机培养的思考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动机公共体育 兴趣

【论文摘 要】运动的动机是激发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体育锻炼的重要前提。培养学生的体育动机就是通过创造外部条件来满足学生的内在动机,并通过创造外部条件来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不同需要。本文阐述了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些方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通过体育活动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喜欢学”。根据高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教学中采用目标设置,优化教学环境,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改革体育教材教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通过实践,这样不仅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是我多年从事体育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

大学生不同中学生,他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来自不同地区,离开父母和亲人,更需要建立一个新型的师生关系。这样,就要求教在教学中悉心培养师生情感,热爱、关心、帮助和尊重学生,以爱生之情培育学生对教师的敬爱、信赖之情。教师要组织好每一次活动,关心每一个学生,认真对待和设法满足他们每一个正当的需求。对他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考虑,仔细回答。

二、对学生进行目标设置

体育课程目标设置是在一定时期(阶段)内,通过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它是学校体育课程的出发点与归宿,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属于有目的的行为,通过对其进行目标设置可以激发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指导其行为。在体育教学中为学生确立当天或一个阶段内所要达到的目标,当这种目标转化为练习者的内心需要时,就会使学生主动的参与练习,从而提高自我的努力程度和动机水平。在进行目标设置时要根据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定得太高,但也不能太抵,要给学生提供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方法,并针对此目标提出具体的建议。其次在教学中还要注意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一般来说,短期目标最有效,对学生的行为最容易产生立竿见影的推动作用,但也必须有长期目标的引导,其行为才能更加自觉、坚持不懈。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经历,教师也应该为他们每一次的进步给予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应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就要改变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传习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体验经过探究活动、合作活动和自主学习所获得结果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学习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决不是“放羊式”教学,教师对于每一节课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与学法的运用以及学习评价等各个环节都要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根据高校公共体育的教学特点,学生人数多,个体差异比较大,我们还可以采取分组教学或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安排一定的时间,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通过自由活动,进行大量的实践,使学生了解了一些体育竞赛知识和规则。学生也在活动中体会到体育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身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和勇于拼搏的精神。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会科学锻炼

运动参与领域要求学生掌握一些科学锻炼的理论和方法,这一部分内容可结合运动实践课进行教学,也可以安排少数课时(如下雨天或课余时间采用专题讲座等)进行理论课讲授或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体育课本中的有关内容,但最终是要把这些理论上的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科学锻炼的水平。因此,教师要充分指导学生把动体与动脑相结合,使学生的科学锻炼能力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得到提高。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安全教育,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并让学生懂得一些简单的急救处理,这样就可以防止学生由于伤病而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

五、体育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亲身体验,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对于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教学中“设疑”的方法较多,如“悬念式设疑”在课的一开始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而且自己通过亲身体验把问题解决。如在投篮过程中,篮球出手后为什么要后旋?排球在发球和扣球时,排球为什么会前旋?教师要有目的的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探索中一步一步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比只单独强调学生怎样做效果更好的多。

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体育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的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到⑴通过体育活动最直接、最显著的价值,是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⑵作为社会的存在物,人的运动实践行为不久始终影响、改变着自身机体,而且随时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和各种心理感受;⑶现代社会的发展扩大了人们社会交往的范围,使人们的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是否具备与社会、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和能力,已经成为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⑷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七、优化教学环境

宽敞的场地和充足的体育器材,也是激发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我们可以设想,当学生走进宽敞明亮的健身房,踏着柔软的地毯,听着优美的音乐,墙壁上的大镜子映出他们充满青春活力的身影,必然会产生激动、愉快、自豪、跃跃欲拭的感觉,从而乐于进行锻炼。因此,学校要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购置充足的体育器材,改善体育教学环境。

总之,培养学生的体育动机是多方面的。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我们在教学中,还可采取⑴改革体育教材教法;⑵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⑶利用体育教学中的积极反馈,强化学习动机;⑷进行正确导向,维持动机的强度;⑸改变评价重点,促进学生学习和进步;⑹在课的各个部分,适当采用一些音乐;⑺教学方法要兴趣化,教学手段要多样化等等。通过采用这些新的手段和方法,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为更好地完成体育课堂的教学任务,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m].湖北教育出版社,,(1) .

[2]庞宇.体育教学中动机的培养[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5).

篇12:浅谈新公共管理范式下对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思考分析论文

浅谈新公共管理范式下对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思考分析论文

经过不断努力,行政管理教育颇丰,并积累了较多的经验。然而,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对行政管理体制变革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大力构建服务型证据,凸显公共服务。为让行政管理专业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应结合新公共管理范式重新审视行政管理教学。因此,本文对于行政管理教学模式问题的研究分析具有重大意义。

一、新公共管理概述

新公共管理最早出现在英国,将市场竞争体系融入政府,让公共管理依照市场规律稳步运行,旨在改变政府传统、低下、官僚色彩浓厚的运作模式,构建理想、清廉型政府。新公共管理将公众看作珍贵客户,将优化政府工作放在核心位置。这一理念打破了政府机关和社会公众之间的相对关系,这两者地位平等,在某一层面上政府好比服务提供者,有些卑躬屈膝,而公众恰恰高高至上。政府应依照顾客需求,提供针对性服务项目,同时,提供优质产品与良好服务,将赢得公众满意看作最终评价。

新公共管理提倡将行政权力应用到公众服务中,在这一过程,除会让公众获利,还有利于提升政府的利益。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政府执政工作提出新标准,若政府不调整自身,则执政工作也将不久矣。将其和传统公共管理进行比较发现,在主体层面,新公共管理主要为经纪人;在获利层面,除政府外,还包含社会团体组织、个人企业与社会公众;在目标层面,强调改善服务质量;在结果层面,一般通过公众进行评价。简而言之,新公共管理好比政府执政市场化。

二、行政管理教学模式

行政管理专业担负重大责任,任课教师肩负重要使命,务必要结合新公共管理范式,不断改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水平,为政府改革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1、综合发展型模式

综合发展型模式主要指代依照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在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就业目标的引导下,编制综合性的教学计划,统一整合理论知识教学以及专业技能培养,针对不同的学生设定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构建稳固的保障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逐步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应用此种模式时需从多元社会需求出发,结合学生实际,合理设定多元培养目标,面向不同学生选择适宜的培养方式,切实提升基本素质。

2、案例型模式

案例教学在培养行政管理人才、提升人才质量方面发挥重大作用。该教学和原有的.概念教学具有相同的目的,然而,案例教学更加强调思维调动,当学生处于同一思维状态时,借助个案的丰富信息内容,利用特定性理论讲解来感染学生的思维,使其从感性思维逐渐过渡到理性思维。应用案例性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内容:其一,案例选择应合理。案例选择决定着行政管理教学最终的开展情况,不仅要保证案例包含已学原理,促进案例分析,而且要强调新的原理,加深学生的记忆;其二,任课教师应全面准备。在案例教学过程,任课教师饰演导演的角色,不建议使用直接讲授法,尽量选用互动式教学法,实现知识的双向传递,而这要求教师一定要掌握背景知识,全面备课,在精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心理学等其余学科内容;其三,案例总结具有启发性。教学实践表明,只有采用启发性总结,方可深化、巩固案例教学。旨在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在找到答案的同时,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实现及一反三,培养触类旁通能力。

3、研究型模式

研究性教学具体是指为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任课教师对科研活动进行模拟,以此来开展课堂教学,通常包含教、学这两项内容,其中教师应积极创设适宜的研究环境,合理指导,及时帮助。而学生则应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旨在通过研究性教学,将学生打造成创造性人才。采用此种教学模式时一般可选择的不同的方法,主要包含下述几种:其一,讲授式。它区别于满堂灌,强调讲授的探索性和研究性,要求教师站在局外人的角度讲授课堂知识,将个人观点只是看作个人意见,并非标准答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进一步探究;其二,咨询式。当学生提出心中疑问后,任课教师应合理、及时解答,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其三,研究式。当学生熟悉理论内容后,经由教师指导围绕某一题目开展研究活动,得到最终结论。

4、实践型模式

对行政管理专业而言,综合实习和专业技能训练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占据较大比重,借助实习与实践,有利于实现融会贯通,利用书本知识合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经由实践活动不断丰富管理经验。在新公共管理背景下,行政管理教学应采用实践性模式,具体可从下述几点着手:

(1)双循环教学

有机整合走出去与请进来,当学生在进入校园的那一刻便了解专业目的,毕业时明确未来的就业方向。任课教师为此应开展专题调研,补充教材,增加活教案,优化课堂教学。学校还可邀请政府工作人员或者社会服务人员深入学校开展座谈会,并针对专业人才培养给出宝贵意见;

(2)实践调查

依照课程内容,联系公共部门当前热议问题,通过节假日,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开展实践调查,独立撰写调查报告;

(3)基地实习

在校学习期间, 确保每一个学生均明确公共事业部门基本运营情况,而基地实习是达成这一任务的有效途径。当学生步入校园后,鼓励学生多多和实习单位沟通,并带领学生开展相关实习活动。

结语:

新公共管理范式背景下,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应凸显学生、重视实践、强调个性发展、达到创造性培养,不断优化专业教学模式。上述模式的综合应用,既能有效衔接新公共管理内容,还可增强行政实践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价值,丰富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为社会就业奠定稳固基础,推动政府改革。

试析高校公共体育课应加强体育理论教学论文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选题

试析对21世纪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的探讨论文

毕业论文选题背景范文

高校公共体育课调查论文

试析隐形课程下大学音乐素质教育课程的开发论文

探讨高校公体育课引入ProjectAdventure的论文

试析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模式创新与实践论文

试析新时期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策略论文

高校公共体育课开设拉丁舞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试析对皖西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的思考论文
《试析对皖西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的思考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试析对皖西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的思考论文(精选12篇)】相关文章:

试析摸清教师需求建立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论文2022-12-07

试析大学生参与高校学生公寓防火安全管理研究论文2023-02-28

毕业论文选题查资料及写作技巧2022-07-02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题目2023-09-25

试析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2022-12-19

微课融入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中可行性论文2023-11-03

浅谈足球意识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的培养论文2022-07-14

酒店管理论文题目选题参考2023-08-25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题目2022-05-06

工商管理大专论文题目2022-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