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建议论文

时间:2022-11-28 07:58:10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建议论文(共12篇)由网友“JiangNan”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建议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建议论文

篇1: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建议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富阳市农民培训工作坚持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通过认真抓好涉农专业学历教育、全面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大力开展适用技术培训,组织农技干部送科技下乡,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对农民实施全方位的科技培训,截止已累计培养大中专(涉农专业)毕业生516名,农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1463人(次),“绿色证书”学员12830名,每年举办农业短期适用技术培训1万人次,尤其是去年,市委、市政府下达了《关于印发〈富阳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并安排了专项资金,对农民实行免费培训,从而培训力度更大,全年培训农民20470人,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取得的了明显的成效。

当前,富阳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也面临着许多问题:(1)需培训人数众多。一是农民多且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根据《20富阳市统计年鉴》,至年末,全市农村实有劳动力33.48万人,其中从业农林牧渔业劳动力11.98万人,在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6.1%,且绝大多数农民没有参加过培训。二是农技人员需不断更新知识,广大乡镇农技人员由于调动过于频繁,许多专业不对口的人员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对农业专业知识缺乏了解;除了知识能力不适应外,专业结构也不很合理,存在着“只懂粮棉油、不懂名特优”的情况。(2)思想认识不足。少数部门对培训工作缺乏认识,往往只是为了应付考核,导致被动培训者参加多而急需培训者参加少现象时有发生;少数农民由于知识程度低对培训存在畏难情绪。(3)形成合力不够,存在着部门之间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4)硬件设施的建设不够,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技培训中应用面不广。(5)培训的内容、形式以及投入机制缺乏创新,还习惯于沿袭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农业条件下形成的老套套、老办法,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2对策措施

2.1明确目标任务

根据《杭州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实施意见》、《杭州市农民实用技术(绿色证书)培训实施计划》、《富阳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实施意见》和《富阳市新型农民培训规划(2004~)》的要求,从2004年至20共培训农民10万人(次),其中绿色证书工程和农函大培训1万人(次),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培训300人(次),绿色农业科技培训3万人(次),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前的引导性培训4万人(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次)。

2.2强化工作措施

2.2.1大力拓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内容

我们一定要树立大农业、大农村、大科技、大市场的观点,不仅需要对常规技术进行改良和推广,还需要对高新技术的普及和培训;不仅需要对传统种养殖技术的改造和培训,还需要对新兴种养殖技术的培训和推广;不仅需要对生产技术的培训,还需要对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政策法规、外向型农业等多学科、多门类的新知识进行培训。要针对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的需要不断拓宽与丰富教学内容,除选用统编教材外,需编写适合不同层次教学需要的乡土教材。

2.2.2不断创新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形式

只有不断寻求更新更好的形式,才能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各培训单位要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因地制宜,讲究针对性,突出有效性,注重带头性。教学中需做到五个结合:一是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二是理论讲座与现场传授相结合;三是传统教学与现代传媒手段相结合;四是经验交流与专业考察相结合;五是技术培训与科普宣传相结合。

2.2.3充实农技培训师资队伍

在现有富阳市农业适用技术培训讲师团的基础上,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不断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聘请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充实讲师团。要认真开展师资进修培训,不断提高师资素质。

2.2.4逐步完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体系

根据农业部和省农业厅的要求以市农广校为基础,抓紧建立富阳市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按照“分级负责、分层管理、分级培训、明确责任、互相协作”的原则,建立以市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广校)为龙头、各业务站为骨干、乡镇农技服务中心为基础的`农业科技培训教育体系网络。要增加投入,加强对培训基地硬件设施建设,改善培训条件。要扩大建立农业科技培训实习基地。

2.2.5有计划地开展大中专学历教育

市农广校要以农村初中毕业生为主,面向社会招生,开展中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同时,要不断创造条件,积极和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开展大专和本科学历教育,满足各层次人才的需要。

2.2.6加强宣传教育

要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确立没有技术、不提高技能就不可能稳定就业的新观念,确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新理念,确立自谋职业、竟争就业的新意识,提高参加和接受教育培训的自觉性。各新闻单位要大力宣传科技致富、培训创业等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培训学习氛围。

2.3切实加强领导

各级政府要把农民素质培训放在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位置,各级部门要在富阳市农民素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提高认识,齐抓共管。要按照WTO“绿箱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的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筹集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要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切合实际的考核评估办法,把农民培训工作绩效作为部门、乡镇(街道)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培训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和奖励。

篇2:农民科技培训论文

农民科技培训论文

一、拓展思维,创新市场发展

一是善于学习。各种培训讲座的开设,使农民的视野得到开阔,眼界得到扩展,思想得到解放,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搞活流通的思路得到确定。南沙社区的农民素来有发展荷藕生产的习惯,该社区区从社区信息中心得知种植荷藕发展前景好,通过引导,农民种植荷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并且成立了荷藕生产合作社进行产加工一条龙生产。二是勤于观察。每年到年底,农资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社区农民虽然把握了这一规律,但苦于没有门路,无从着手。通过广播网络的宣传引导,得知各个物资站的价格,并进行比较,提前预购了当年的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三是敢于尝试。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农民相信科学、依靠科学、发展生产的胆子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大。通过引导,各单位都能适时鼓励农民发展油菜间套作,利用合理的“时间差”,采取双膜覆盖技术种植西瓜,使种植的西瓜提前上市。全镇种植的菜套瓜近6000亩,与前年比增加4000多亩,仅西瓜一项就实现亩增收500~800元。军师社区的9个居民生产小组前年农民种植的西瓜仅60多亩,20通过宣传,农民种植的西瓜面积扩大到190多亩,该生产小组居民陆美芹种植的35亩蔬菜,仅西瓜一项就获纯收入3.6万元。

二、以人为本,积极为农民充电

在各种培训中,社区中心加强了三个方面的建设:一是加强科技示范户的能力建设,使农民知识更新。组织科技示范户集中进行各种培训20多次,培训种养业人员3600多人次。通过规范化培训,使每个示范户都能熟练掌握2~3项先进的实用技术。二是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使农民学会运用知识。推广主导品种和先进技术,和镇农科站合作建立重大农业新科技推介制度,重点推介优良品种和配套种养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组织科技示范户和广大农户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使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得到增长。三是加强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与推广,使农民享受新知识。社区中心根据不同农户的需求,有针对性发放农民易于掌握、善于吸收的科技知识小报,确保科学技术应用到千家万户,并配合各社区的广播进行实时宣传。

三、因地制宜,增强农产品竞争后续力

在各种科技培训中,社区中心还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的特点,并结合市场运行规律,达到以品牌农产品促进农民增收,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实施品牌战略,靠挂大企业,以品质带动农民增产增收。20全镇种植荷藕4万多亩,利用当地食品加工公司的优势,积极引进荷藕新品种系列,提高了荷藕品质,平均单株达4.2公斤,亩单产荷藕2600多公斤,平均亩增收近300元。二是实现产业化经营,积极为农产品起“名字”,上“户口”、做“嫁衣”,以新颖性推动农民增产增收。年,北河社区王伟久承包了200亩葡萄园,栽植的4万株葡萄,经过过2年的精心管理,年喜结硕果,平均单株出果量近20斤,为了使葡萄卖上好价钱,他精心包装了“葡萄”,精美的包装加上良好的品质,并注册了“久久葡萄”的品牌。他生产的80%葡萄全部以每公斤高出市场价0.5元进入超市,200亩葡萄园直接创收260多万元。三是实行规模化种植,以平衡增长拉动农民增产增收。在集中学习中,火花社区居民小组农民周玉平,依靠培训所学得的知识,2012年大胆承包了100亩粮田,由于采用了精量播种法、前氮后移、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水稻平均亩产586.2公斤。且每亩节约生产成本20元,增产增收39元,亩增效益59元。与他一样,其他农民依靠社区中心的信息,种植的'水稻,小麦等农产品由于采取了规模化种植与管理,使我镇如今种植的粮食作物普遍被消费者和粮商看好,没到收获季节,纷纷派员定点抢购。

四、寻找短板,增强和谐发展“聚心力”

社区中心开展各种科技知识培训,广大农民易学易懂、省时有效,但也还存在相应的缺陷和不足。今后社区中心在此基础上,还应不断拓宽培训深度,拓展培训广度,发挥信息优势、弥补不足,做到:一要发扬“和为贵”的传统思想的精华。积极创建、宣传和谐社会环境的重要性,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二是吸取“以民为本”的道德资源。形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网络体系,全力提高社区农民的文明程度,实现经济、文化的同步发展。

篇3: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思考分析论文

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思考分析论文

[提要]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加强和改进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的迫切要求,也是推动农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关键所在。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培训方式、拓展培训内容、建立培训法制,是推动做好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制约因素;对策

近年来,为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一批有较高科技文化素质的新型农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助力农村全面小康,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工作。杨凌示范区以绿色科技为抓手,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带动农民致富。

一、杨凌示范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现状

近年来,为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新型农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杨凌示范区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积极开展现代农业科技培训,促进科技成果应用转化,为“杨凌农科”品牌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农民培训是杨凌示范区技术创新成果示范推广的一个重要手段。起,杨凌示范区面向旱区开展职业农民科技培训,以示范区现代农业科技培训基地为依托,以“绿色证书”培训为手段,以各级农科教培训中心为场所,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通过采取集中授课、生产现场学习、组织参观交流、周末科技大讲堂等方式,分别安排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果树及苗木花卉生产技术、村组干部管理知识、农村经纪人、奶牛养殖技术、农村妇女家政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内容,狠抓农民技术培训,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着力打造“杨凌农科”培训品牌。多年来,不少农民技师在传播先进农业技术、带动周边农民致富、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少人已经成为区域内发展现代农业的带头人和领军人物,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使用技术推广方面发挥了“科技二传手”的作用。

二、影响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制约因素

当前,围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这一主题,杨凌示范区做了大量工作,然而相关培训工作的建构与落实仍存在诸多不足,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投入力不足

教育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公益事业,教育资金来源应该主要靠政府,然而农民教育培训由于见效慢,往往很容易被忽视,资金投入与现实所需仍相差较大,综合分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地方财力受限,政府有心无力。除了中央和省级财政拨的专项资金外,市县区财政基本无力配套,对农民教育培训无法给予更多支持;二是受政绩影响,政府及其官员有力无心。各地区政府虽然清楚加强农民技术培训的'重要意义,但普及这项工作难度较大,且短期效果不明显,部分地区领导不太乐于对农民教育培训这项工作投入更多时间和资金,“甚至有的地方根本没有把这项工作真正作为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去抓”。

(二)培训专业人才匮乏

由于工作经费缺少,各乡镇在七八十年代先后建立起来的乡镇农业科技培训推广服务体系,在经历了数次乡镇机构精简后,机构不稳、功能不全、管理不畅,专业人员逐年减少,因专业技术不能得到较好的推广。多数镇区反映当前农民欠缺专业的农业科技知识,镇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年龄偏大、青黄不接,其所掌握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不能满足当前农民的需求。

(三)重复培训现象突出

在杨凌示范区的许多农村地区,培训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利用,例如在猕猴桃栽培知识培训方面,区科技局、林业局、果业局、农业局都组织了相关知识的培训,但培训内容都比较雷同,且培训形式较为单一死板,使参与培训的农民产生疲惫感的同时,也不能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除此之外,在畜牧业、种植业、劳务人员培训等多方面,都存在重复培训、资源浪费的现象,致使大量的培训资源白白流失、最终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

(四)培训内容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从杨凌示范区农民培训现状来看,各镇区仍以农业相关技术培训为主,缺乏多元化培训项目。在当前,因沿海省市产业转移等多方面原因,部分外出务工人员相继返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方面存在一定缺口,因此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政策培训、法律法规培训,务工实用技术培训已成为当前农民急需的培训内容。

(五)农民科教培训缺乏法律保障

专家指导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农户,只能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广播站”,那些不属于示范基地的农户就无缘接受现代农业知识。当失地农民转变为剩余劳动力时,受市场学历壁垒和文化水平的限制,年轻型农民往往就职于脏乱差累的行业,合法权益受损,需要技术和法律支持。老龄型农民则因为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备受用人单位歧视,心理无助感与社会的疏离感增加,甚至怀念农村生活,与城市化进程截然相反。

三、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发展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足够的教育资金是发展农民科技教育的保证。除了中央和省级所拨的专项资金外,各级政府要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纳入同等财政预算,加大对农民科技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此外,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入驻农民教育领域,整合政府、社会、市场三方面资源,建立“政府+农民+市场”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新模式,充分发挥农民科技教育的“造血功能”,强化农业支撑,打造“新型农民”。

(二)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区政府积极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订“产、学、研”协议,邀请农业技术专家,继续搞好农业相关专业技能培训,以集中培训、实地考察、实践学习、经验交流和创业发展为主要环节,确保培训对象掌握全面的实用技术,综合运用“科技校搭台,省市专家唱戏”等有效培训方式,使农民和专家直接面对面,现场为农民答疑解惑,专家对农民手把手解答的授课方式,提高培训质量,使受训农民熟练掌握所学技能。

(三)优化和创新培训方式

围绕区域农业主导产业,面向杨凌区、关中地区、陕北地区和陕南地区开展各类农民培训。同时,探索建立旱区培训协同联动机制,面向河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等6省区开展农牧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科技培训和农民技术职称评定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在培训教材、培训场地、培训师资等方面建立起统一、规范的培训模式,组织技能培训;同时,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有效的培训方式,如开展各种普及型知识培训、讲座,突出阵地培训,以镇区专业技术骨干为重点,采取集中与分散、经常与短期、课堂讲授与现场指导相结合,部门联动,镇区配合,包村保护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有效结合,使杨凌示范区农民科技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四)拓展培训内容

在新的形势下,农民培训要改革创新思路,打破传统的培训思路,根据该区大量涌现的失地农民实际情况,加大失地农民培训力度,大力培养现代农民、现代产业工人和第三产业合格劳动力。根据外出务工人员缺乏技能、不好找工作、收入偏低的实际,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充分发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构的优势,加强农村劳动力输出引导性培训,帮助农民树立新的就业观念,增强农民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就业能力和守法维权意识。使培养的农村劳动力成为市场需要的、全面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五)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培训法制

利用广播、电台和网络,宣传一些通过实用技术增收的典型农民事例和致富亮点,来吸引更多的农民参加农业科技培训,提高自身劳动技能。再让通过培训掌握技能从而致富的农民现身说法,让农民充分了解和认识到参加培训、掌握技能的重要性,使他们自觉地参与技能培训,成为促进农业科技发展的主力军。此外,制定专门针对农民科技培训的法律法规,使农民科技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从当前形势来看,杨凌示范区农民科技培训面临新的良好发展机遇:一方面国家对于“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综合素质高、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通过农民培训项目的立项和实施,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为科技培训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另外,随着二三产业的不断发展,企业急需一批掌握一定技能的务工人员。因此,紧紧抓住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整合农民教育资源,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是做好新形势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关键所在。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文泳,滕文平.浅谈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民科技培训,.12.

篇4: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论文

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论文

一、青岛市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的构建

(一)要着力加强多种教育载体的教育、孵化、示范功能

1、构筑相对完整的机构设置。在重点夯实负责职业农民培训的专门机构(如青岛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青岛市农机化学校)的同时,充分挖掘其他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加强与当地农业推广等部门和相关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厂家、经销商的配合,争取支持,建立实用技术培训基地,不断提高农民培训针对性、实效性,逐步形成便捷、实用、广覆盖的职业农民培训机构设置。

2、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组织的“孵化”职能。青岛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000余家,社员达到20多万人。农业合作组织的茁壮成长不断推动“职业农民”的产生。在农业合作组织中,除了理事长和社员,还有两大类“职业农民”在不断“孵化”:一是受聘于合作社,专门从事技术指导服务的植保、农机等技术人员和财务人员以及文秘人员,学历水平都较高;另一类是服务于合作社生产基地常年领取工资的“非社员农民”,大多拥有专业的农业生产技术。可见,必须重视合作社的“孵化”功能,并有重点地对合作社开展系统的知识培训。

3、充分发挥先富起来的职业农民的示范带动功能。在青岛农村的不断改革发展大潮中,已经涌现出像凯玉合作社理事长王玉芹、青岛鸿飞大沽河农场的负责人王兴迁等新型农民的代表。要充分发挥现有职业农民代表的示范带动作用,及时总结并积极推广他们成功的经验,激发农民扎根于农村增收致富的激情,通过现有职业农民代表的成功经验带动附近农民寻找增收致富的门路,在资金、技术、信息和市场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

(二)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手段和形式

1、加强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培养高素质职业农民的必要手段。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是指对从事农业行业特有职业(工种)的劳动者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进行考核与评价,并对通过者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评价活动。高素质的农民职业技能人才必将成为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的有生力量。开展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要遵循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积极争取各级xx支持、安排必要经费并逐步形成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不断加强鉴定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基本理论建设,改善鉴定工作条件,加强考评人员队伍建设,从严把关考评机构资质,严肃鉴定工作纪律,推动青岛市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健康发展。

2、搭建智能农业信息化网络平台,为农民教育提供重要的.物质辅助平台。加快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和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建立视频指挥系统,打造管理高效、服务便捷的网络服务平台。加快农业科技110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成区市级综合信息服务分控中心,不断提高综合服务覆盖率;全面建成农业技术推广、植物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监管“三位一体”的镇级农业公共服务机构,落实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目前,青岛市已经建立起以青岛农经网和农机化信息网为中心,覆盖市、县、镇、村四级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稳步发展,建成覆盖全市的卫星网络教学体系;开通“12316”新农村服务热线,在全市搭建起科技服务、教育培训的信息化网络平台,为农民及时获取农业信息、知识和帮助提供重要的物质辅助平台。

(三)持续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1、着力发展一批理论与实践都过硬的师资力量。加大与当地青岛农大、青岛农科院等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聘请一批知名专家教授为技术顾问,组成专家服务团,定期举办农业科技讲座,开展农业技术服务,指导农业生产。突破地域限制选拔邀请行业知名学者、首席专家、技术能手、种植明星,参与学校教育计划的制订、参与编写新型农民培训教材,为农民集中授课和现场指导,为农民解惑答疑。逐步培养一批不仅懂得教育理论和方法,而且具有较强的农场经验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师资力量,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2、定期组织教学竞赛、技术能手比赛。一方面,实现激发农业教育者和技术能手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竞赛和比赛,优秀的教育成果和经验得到展示,实现相互切磋、带动促进的目的。同时,搞好优质课观摩,以此带动全市农业教育师资力量建设,整体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

二、结语

综上所述,实现青岛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是关键。结合我市农业农村农民特点,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不断创新教育培训形式,夯实师资力量,逐步构建完整、实用、高效的辐射市县乡三级的农业教育培训工作网络体系,是引导传统身份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中国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的必然选择。

篇5: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总结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20xx年我县列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实施县。在培训工作中,得到了省科教处和州科教站大力支持和关心,使培训工作得以有条不紊的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我县20xx年度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xx年项目实施涉及全县8个乡镇30个村,510个村民组,16102户,总人口70387人,其中,农业劳动力41228个,基本学员1200个,占劳动力人口的2、91%。开展了以优质稻米、中药材、马铃薯 、畜牧养殖、烤烟、果蔬生产综合利用技术为主等的实用技术培训。20xx年,全年累计进村办班179场次,培训基本学员8600人次;现场指导470场次,指导15100余人次,均完成进度任务的100%;建设科技书屋30个;学校挂牌30个示范村;发放技术资料4500份,技术书籍1800册和农村实用技术手册1200册。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项目审批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项目实施工作安排会议,对项目的培训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成立由县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农业、财政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乡镇一把手为成员的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领导小组。明确由县农业局具体组织实施该项目,明确一名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抽3名同志到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日常管理工作。各乡镇积极配合,把工作责任层层分解。对该项工作作出详细的安排布置,使工作有人抓,抓具体,抓落实。

(二)及时发布招标公告、确定培训机构。

我县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项目方案的要求和领导小组安排,于20xx年2月16日在县城以电视播出和在各公告张帖栏张帖招标公告的方式及时发出招标公告,共有施秉县畜牧技术服务中心、施秉县农业技术开发服务中心、贵州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施秉县办公室、施秉县牛大场镇中药材协会、施秉县马溪乡养猪协会,共五家单位前来投标。县项目领导小组组织本县专家于2月26日召开了定标会议,会议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最后确定施秉县畜牧技术服务中心,施秉县农业技术开发服务中心,贵州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施秉县办公室三家为中标单位。施秉县畜牧技术服务中心培训内容为畜牧养殖和稻渔工程,施秉县农业技术开发服务中心培训内容为反季节蔬菜、优质稻和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施秉县办公室培训内容为中药材、烤烟和胡柚种植技术。

(三)认真搞好宣传动员、确定示范村及学员。

20xx年2月初,按照我县“两种一养”产业调整思路要求,利用我县有线电视和乡镇赶集的机会,积极向农户宣传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重要意义和好处。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结合各村实际,选择村民有基本培训条件,群众有强烈的发展愿望和培训需求,村里村支两委班子组织能力强的30个村,作为项目示范村。每个村确定40名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而且农业收入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收入的中青年农民作为基本学员,进行登记注册、公示。

(四)因地制宜,创新培训方式。

1、灵活办班。培训中紧紧围绕各村的主导产业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技术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系统培训,结合生长周期阶段农村实际,采取白天指导和晚上办学、课堂上课与实地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方式开展培训。并结合我县实际,积极组织技术力量编写《中药材栽培技术》、《畜牧养殖技术》、《胡柚种植技术》、《优质稻种植技术》、《反季节蔬菜栽培技术》、《烤烟种植技术》、《鹅的饲养技术》、《稻田养鱼技术》等8套技术书籍,并将技术书籍印制1800册和农村实用技术手册1200册全部发放到学员手中,让学员课堂认真听,课后照学,有效地提高了办学质量。培训期间,培训教员根据农事季节不定期进村入户做好技术跟踪服务,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确保做到指导一户成功一户,使他们在生产实践中能学以致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阳光操作。示范村确定后,及时对30个示范村的培训主导产业、指导思想、机构建设、培训内容、指导时间、措施、目标、教师和每村的40名学员进行公示。并建立学员个人档案,利于管理和跟踪调查。

3、加强项目培训管理。县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基本学员登记注册,发放培训卡,记录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和培训教师。培训机构按要求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明确专人负责,建立培训台帐,确定每期(次)办班时间、内容、培训方式、参加培训人员、培训教师及培训教材。农业局建立项目公示平台,跟踪培训工作实施情况,并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五)加强项目的督促检查和材料收集工作。

项目实施过程中,县项目实施领导小组随时对培训机构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培训质量。在对示范村进行验收时,采取实地考察、走访农民、电话抽查等方式核实培训工作的落实情况,重点检查各村基本学员参加培训情况,了解学员种植技能掌握情况和产业发展状况和农民的满意程度,对达到培训要求的培训机构出具合格证明。同时,做好培训工作的有关材料收集、整理、归档迎接省州验收。

三、切实做好科技书屋创建工作。

按照项目方案的要求,我县将科技书屋的创建工作与县组织部实施的“一户一技能”工作和农村远程教育结合起来。通过采取靠干部捐助、部门支助、农业局赞助、项目资金扶助等形式组成,为示范村配齐了各类农业实用技术书籍。现我县30个示范村均建立“农民科技书屋”并挂牌,每个书屋至少有教学光碟30套,各类农业实用技术书籍及其它书籍3000余册。各书屋均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制定了光碟播放及书籍借阅登记制度。方便农民借阅,引导农民学科学、学文化、学政策、学法律、学市场经济知识。我县30个村,农民借阅书籍达8500余人次,集体组织收看和个人观看光碟达11000余人次,不断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四、加强经费资金的管理及使用

在项目资金管理上,严格按照财经纪律要求,将项目的补助资金设立独立帐户,实行报帐制。县财政部门根据项目实施要求和任务,及时安排本级培训资金,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凭培训台帐和县项目办公室出具的验收合格证明才能进行报帐。除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外,对项目的实施环节进行严格监督,做到项目实施到哪里,监督检查就延伸到哪里,不留死角。到目前为止,未出现违规现象。

五、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提高

通过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培养了一批观念新、懂科技、技能强、善经营的养殖生产能手和致富带头人。促进了种养殖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实用技术的推广,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使全县农民科技水平有一个新的突破,上一个新台阶。20xx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39213万元,比20xx年32782万元增长5.7%;农民人均纯收入2259元,比20xx年20xx元增长12.6%;粮食播种面积21.9万亩,总产量达6.38万吨,占州下达任务的100.9%,较上年增长0.54%。

一是培养了一批学以致用的专业农民。我们在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时,对培训专业农民进行重点指导、重点培养、重点扶持,帮助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促进其发展壮大。在30个项目村参训农民中,85%的学员掌握了1至2项实用技术;10%的成为当地科技致富带头人;10%的成为当地种、养加工和营销大户。如牛大场镇牛大场村学员汪金良,通过项目培训和自己钻研掌握了一套中药材高产种植技术。他自家的60亩土都种植了中药材太子参,收入从以前的5万元增加到12.5万元。该村农民王忠平通过新型农民培训和老师的实地指导,掌握了中药材种植技术,去年,他家种植了太子参15亩,按照所培训的技术进行种植管理,太子参长势较好,收入达3多万元。同时,他也学起外地客商做起了药材的收购生意,一年也有5-6万的收入,比以前增收3万多元的收入。该村还有许许多多的学员通过培训掌握了中药材的种植技术,他们有效地带动了全村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现该村已发展种植中药材4500亩,较上年新增800亩,预计可新增产值160万元,该村农民户户均增加收入330元。20xx年该村农民纯收入3200元,较20xx年2540元增加660元。马溪乡马溪村是我县生猪养殖大村,也是养猪专业基本学员最多的一个村,学员田谭定成、杨胜芝的生猪养殖场,由于多年来养殖技术落后一直没有较高的经济效益。20xx年成为基本学员以来,认真学习钻研仔猪、母猪、肥猪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把掌握的新技术运用到实践管理经营中,到20xx年下半年,仔猪成活率逐步上升,出售仔猪收入达4、3万元较20xx年增加收入2万元。同时带动了一批养猪专业户,养殖户20xx年实现户均增收元,全村农民增收40余万元,该村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二是推动了“一村一品”的发展。根据各村主导产业,围绕“一村一品” 的发展思路开展技术培训。一方面传授主导产业关键实用技术,另一方有意识地引导农民规模化养殖、优质化生产、区域化布局,调整产业结构。牛大场的牛大场、大坪、三口、金坑、柳塘、吴家塘6个村重点开展头花蓼、太子参、何首乌等药材的种植生产技术培训,引导农民扩大生产种植规模,按照gap规范种植。20xx年6个村新增药材种植面积2380余亩,新增收入476万元;马溪乡九龙、茶园、2个村充分发挥养牛、养羊的生产优势,通过培训扩大养殖规模,20xx年养殖量比去年增加24%,示范村的主导产业得到发展壮大;地坝村围绕水产产业,重点开展了稻田养鱼等水产技术培训,20xx年全村40位基本学员每人增收1200元。学员通过学习新知识,采用新技术,改变传统种养殖观念,科学种养,有效推进“一村一品”产业的发展。

三是思想观念和社会风气得到转变。通过进村办班开展科技培训、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和跟踪配套服务,让农民不会就学、不懂就问,及时掌握养殖技能,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双井村是又名的赌博村和贫困村,一些村民整天无所事事就打牌赌钱。通过项目的开展,现在的双井村参加科技培训的人多了,打牌赌博的人少了;忙于种养殖生产的人多了,游手好闲的人少了,瞄准市场的农民人多了,等、靠、要的人少了。

5、转变了农民的学习观念。通过开展培训,市场观念、科技致富观念正不断深入人心,对参加科技培训的看法在不断改变,科技培训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靠科技致富奔小康的热情不断高涨,为农村培养了一批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民参加培训学习的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政府要求他们培训”,转变为“农民主动要求和积极参加培训”。在培训中,许多农民感慨的说:“干了十多年,参加多种类型的培训,都没有象这次这样学习过,自己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在几个村的培训中涌现了一些未能取得学员资格的农民,主动参加培训和到现场指导点接受指导,成为编外学员的可喜情况。

六、存在问题和下步的打算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学员的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接受新知识能力较差;二是个别村主导产业还不够突出;三是有的村培训条件不够好,培训形式比较单调;四是个别村培训学员流动大,在培训签名时与基本学员不吻合。

下步,我们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和省州的要求,继续抓好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切实把项目抓好抓实,全面完成培训任务。

篇6:东海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创新论文

东海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创新论文

摘要:介绍了东海县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新模式,包括自制“农事挂历”、运用“科技快车”、开展“讲坛比武”等形式,以期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创新;江苏东海

近年来东海县农广校在总结往年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着力在农民培训创新上下功夫。全年培训农民15.83万人次;自编写培训教材3套,发放培训教材16.2万册;创建了黄川优质草莓产业实训基地、双店鲜切花产业实训基地、桃林高效设施蔬菜产业实训基地、驼峰优质甜瓜产业实训基地、李埝肉牛养殖实训基地等16处;有513名学员通过考试取得了由国家农业部、劳动部联合颁发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从而为全县农民创业工作打下了基础。在农民培训过程中,改变过去单一坐在教室里“黑板上课”的老模式,积极探索、创新培训载体[1-3],在原有农民培训模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了“农事挂历”、“科技快车”、“讲坛比武”的农民培训的模式,有效地搞活了农民培训的活力,提升了培训效果,激发了参训农民学习专业技能的热情,探索出一条更贴近农民需要、最让农民欢迎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新路子。

1自制“农事挂历”变“墙上锦囊”

以往东海县农广校在农民培训时发给农民一张普通名片式联系卡,内容单调,容易丢失,农民也不重视,达不到联系卡应有的效果。20,农广校拓宽思路,把联系卡设计成“农事挂历”,将全县50个培训示范村主导产业的关键技术加入联系卡中,并配上本地典型种养大户规模种植、养殖的插图,做成一幅图文并茂的“农事挂历”,“农事挂历”共13页,首页为封面,其余12页正面为年农事挂历,背面为农事挂历。在这本农事挂历上,除印写稻麦、花卉、畜禽养殖、蔬菜、林果栽培等技术外,还配有二十四节气歌和有关农事的歌谣、谚语。同时,在农事挂历上还配有农技指导专家的联系卡,标出全县各个种植(养殖)特色村主导产业的指导专家姓名和联系电话,农民可随时拨打电话与专家联系咨询。

按照农民培训的实际需要,东海县农广校共制作1万余份“农事挂历”,免费发送给参加农民培训的学员和种养专业户及相关涉农部门。农民有了这幅“农事挂历”后,按照联系卡上“各月农事”的关键技术要点,对照自己所从事的产业开展农业生产活动,遇到难题及时通过联系电话向专家咨询,必要时“农技110专家”可随时赶到现场指导。这本“农事挂历”在帮助农民致富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全县农民特别是种养大户的欢迎和好评,被农民称为是“墙上锦囊”、致富的法宝。

2筹建“科技快车”变成“流动课堂”

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东海县不仅让农民墙上有挂历,还积极筹建“流动课堂送农家致富经”模式,充分利用农业部配备的科技直通车,农技专家乘坐“科技快车”到乡村、田头讲课培训,加快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器械的推广速度。2009年该县农广校与乡镇农技服务站实施乡村两级联动,启动夏季“农民培训工程科技下乡”活动,以“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民创业培训、致福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相关内容为主题,组织科技直通车,奔赴到全县21个乡镇,346个行政村,采取以播放并赠送农业科技光盘、农技人员现场讲解辅导为主,以技术咨询、发放科技资料等为辅的形式,深入乡村农户、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地帮助农民解决夏季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指导农民群众开展夏季生产科学管理。晚上,直通车还为农民播放农业科技电影,充实群众科技文化生活。同时,在城乡结合部及城区针对人们生活品味越来越高,家庭种植花卉和养殖宠物也越来越多,农业科技直通车还免费放映这方面科教片,以提高人们的种养水平。全年农业科技直通车出动55次,播放《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葡萄套袋栽培技术》《瘦肉型生猪科学饲养技术》以及灾后恢复生产技术和花卉种植、宠物饲养技术等各种科技光盘46场次,赠送各种农作物夏季管理、畜禽科学饲养等系列VCD、CD光盘4 000余片,内容包括粮油、林果、蔬菜、花卉、畜禽、水产养殖技术等,发放技术资料5.5万余份,现场培训科技示范户及种粮大户4 000多人,接受群众咨询11.5万人次。

3开展“三员联体”培训,举办“讲坛比武”

在东海县乡村由县农广校组织的“首届东海县农民培训工程讲师团成员演讲技能大赛”的讲坛技能大比武,为农民培训创造了新的活力。通过这项活动,使参加农民培训的“教员、学员、评判员”联成一体,成为2009年该县农民培训创新模式的.亮点。县农广校为了有效培养和提高全县农民培训讲师团成员的综合素质,更好地为农民培训工作服务,在2009年农民培训工作中,通过举办讲师团成员演讲技能大比武活动,积极拓宽培训平台,让全县21个乡镇150多名农、林、牧、渔业专家讲师进行台上专家教员“三尺讲坛”授课比武、台下农民学员就地听课参训、一旁是专家评委委员打分评比,组成“三员一课”,用比武打擂办法,来激发农民培训的活力和成效。“首届东海县农民培训工程讲师团成员演讲技能大赛”这项活动从2009年7月开始举办,一直持续到9月,大赛分初赛、复赛、决赛3个阶段。初赛阶段:由县农广校把全县分为4个中心赛区,进行分片比赛,从中评出20名优胜者。复赛阶段:由评出的20名乡镇优胜者和从县农业局、林牧业局、农机局推选出的10名优秀讲师组成复赛选手,共30名优秀成员专家讲师参加复赛,在从中评选出前10名作为“十佳讲师”。决赛阶段:由“十佳讲师”进入最后决赛,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评委们按照参赛人员的仪表、讲课内容、语言表达、演讲效果4个标准打分,同时吸收参训农民的意见以作为参考分。决赛阶段从市电视台聘请了知名主持人作为决赛阶段的主持人,聘请市县有关领导和专家9人作为决赛阶段的评委,同时邀请市县有关领导作为嘉宾。

通过这种形式的讲坛比武大赛,把县级农民培训工程讲师团成员分为3个级别,前10名作为“十佳优秀讲师”,11~30名作为优秀讲师,31名以后作为普通讲师,并作为制定讲课报酬标准的依据之一。并且这项活动将作为一项制度每年举办1次,对讲师团成员进行动态管理,让能者上,庸者下,从而提高农民培训工作的质量[4]。举办农技知识“讲坛比武”,实施“三员一课、三员一体化”互动培训新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县级农民培训讲师团成员讲课的动力和兴趣,同时使参训的农民学员听到了一场场高质量的农、林、牧、渔业的新技术讲座,有效地增强了农民培训的活力,激发了参训农民的学习创业热情。

4参考文献

[1] 韩东梅.新时期发展农民科技教育的对策思考[J].河南农业,(4):13,15.

[2] 王中文.关于农民科技教育工作的思考——以东营市为例[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6):24-25.

[3] 王子兴.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15-17.

[4] 季忻妤,季佩华.谈南通市通州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J].现代农业科技,2009(22):394-395.

篇7: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思考教育论文

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思考教育论文

摘要: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分析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并提出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以为搞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民;教育培训;重要性;问题;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把我国农村逐步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核心就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培育新型农民”,关键就是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业劳动者。在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应积极探索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新方法,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为加快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1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耕地减少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在耕地减少的前提下,农业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只有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走依靠科技进步的道路。农民是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主体,农民群众的科技知识水平和技术接受应用能力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重要和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发展效益农业的必由之路。

从世界农业发展趋势来看,加入WTO后,科技、经济和信息全球化使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农业直接面对的是国际大市场,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对先进农业技术、方法及工具的采纳和应用,决定着对农产品市场信息的采集、分析与运用水平。面对世界新的农业发展趋势,只有培养造就“有觉悟、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才能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增收。因此,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已经成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中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2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历来是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责,各地非常重视,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地相继开展了绿色证书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阳光工程等农民培训工程。以天津为例,20xx—20xx年在全市实施了“351”工程,利用3年时间,开展5个层次培训,培训100万农民,紧接着20xx年开始实施农民素质提高工程,计划培训农民40万人。这些培训,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按照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还存在很多问题。

2.1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表现为一些领导重视经济工作,轻视培训工作,没有把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和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作为同等重要的工作,把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当作软任务,缺乏长远的规划和过硬的措施,甚至有的地方根本没有把这项工作真正作为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去抓[1]。

2.2各培训机构合作不力

农业部门内部如推广、植保、种子和蔬菜等部门,以及妇联、青年团等组织都在搞培训,但各部门的培训均局限于各自专业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既浪费本就不足的教育培训资源,增加培训成本,又无法形成一项系统的工程,难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2.3培训单位硬件设施不完善

各地虽然有一些农机学校和乡镇成校等培训单位,但都没有条件承担起农业教育培训任务,包括担当农民培训主力军的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设施也明显不足,一些省市培训体系硬件建设不足问题还比较突出。虽然天津在实施“351”工程中投入部分资金开展培训机构建设,但是还很不够。

2.4培训手段落后

培训的内容、形式以及投入机制缺乏创新,还习惯于沿袭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农业条件下形成的老套套、老办法,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2.5培训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这支队伍包括管理人员和师资力量,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还比较薄弱。

2.6农民积极性有待提高

一些农民对学习的技术的认识不足,凭经验种地,认为与其在培训班上浪费时间,不如在地里干点农活,甚至有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当急需某些知识或遇到实际问题时才渴求知识。

3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

3.1拓展培训内容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需要向产前的新品种选用,信息采集、分析及处理等技术技能,产后的贮藏、加工、流通、营销等技术培训扩展延伸。对常规技术上进行改良和推广,对高新技术进行普及和培训;既要对传统种养殖技术改造和培训,更要对新兴种养殖技术培训和推广;既要对生产技术培训,更要对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政策法规、外向型农业等多学科、多门类的新知识进行培训。在培训对象上也要从单纯对农民的培训向农村干部、农业部门领导、农业专业科技人员、农村加工、流通、生产经营等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的'领导、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延伸[2]。

3.2改变培训方法

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是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强大后劲和根本出路,也是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生命力所在。培养新型农民要重点抓2个方面:一要抓好面向广大农民的教育培训和科学普及;二要重点实施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证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农民351培训工程及农民素质提高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等行之有效的培训。培养新型农民要采取以面对面、手把手,方便农民的方法为主,尊重农民意愿,注意教育培训的基础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3]。 3.3完善培训体系

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浩大而又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组织体系来保证。一要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相互协调、适应需求,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教育体系。要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培训效益。充分发挥当地已有教育资源优势,坚持统筹兼顾、资源共享、集中投入、紧密配合的原则,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服务。可以在现有农广校的基础上,整合农技校、农技推广中心资源,建立集教育培训、推广服务、科学普及和信息传播多功能一体化的新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组织平台,逐步完善体系建设;二要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体系硬件建设,要体现农民培训的公益性、社会性特点,各级财政都要加强投入,按照现代化技术培训教育标准,逐步完善硬件设施建设,逐步提升办学硬件水平,建立天网(卫星网)、地网(互联网)、人网(办学队伍)三网合一的农业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平台[4]。

3.4强化师资队伍

要造就一支素养高、能力强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队伍。农民培训不同于完全的课堂教学,直接面对农民和农业生产实际,要求教师不仅要业务精通,具有实践经验,又要有理论基础,而且要了解多学科知识,更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怕艰苦,勇于奉献,尤其要有贴近农民的能力。一方面,加强现有队伍培训和深造,鼓励自学和有计划组织业务培训,更新知识,开展教师“一专多能”的培养工作。另一方面,更要发现人才,选聘骨干技术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建立具有教学能力又具有实践指导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成长平台,为农民教育培训提供基础支撑。

3.5建立激励机制

建立农民激励机制,提高农民学习积极性。一是经济激励。通过设立知识型新型农民奖、科技创新奖、农民科技状元奖等措施,重奖通过学习培训提高自身科技素质,依靠科技致富的优秀农民,鼓励学农学知识,学科学的积极性;二是政策激励。在制定农村政策时充分考虑通过参加科技培训取得各类各级证书的人员,通过优先提供小额贷款、土地和鱼塘等农业生产项目承包等手段鼓励农民参加培训;三是精神激励。要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广泛宣传积极参加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典型人物。通过宣传表彰等措施让他们有影响、有荣誉,营造良好的学习培训氛围。

3.6建立培训法制

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事业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要加强规划,建立必要的制度,并逐步法制化。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民科技培训的要求,制定农民科技培训的专门法律法规,把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纳入规范化和制度 化的轨道,使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在法制保障下正常有序地开展,通过立法,为农民教育培训提供法律保障。

4参考文献

[1] 刘文泳,滕文平.浅谈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民科技培训,2009(12):9-11.

[2] 雷天福,刘志红.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J].云南农村经济,2008(3):52-55.

[3] 侯艳红.论新形势下农村农业科技教育培训[J].山西农业科学,2009, 37(10):10-13.

[4] 李允祥.建设新农村必须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2(6):39-40.

篇8: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总结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总结 -总结

为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加快培养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把农民科技培训作为科教兴农和人才强农的重要战略措施来抓,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是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一村一品”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基础工程。按照上级“做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要求,我们在全镇31个蔬菜专业农民中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通过对直接对从事蔬菜生产农民的培训,使全镇蔬菜专业农民科技水平有了一个新的突破,上了一个新台阶,全面提升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为了认真总结经验,为了今后抓好更多的培训提供依据,现将20的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训基本情况: 年,蔬菜新型农民培训任务数31个,实际培训31个。于2009年3月20日前就组建起科技培训队伍,至9月底用7个月时间完成农户的培训工作。并结合生产实际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培训。围绕各村户的生产进行展开培训,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坚持集中培训和技术人员进村现场指导相结合,按不同作物的生育规律类进行适时培训。

通过培训又结合指导服务,农民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渴望能够学到新技术、新经验。通过学以致用,把科技知识宣传应用到田头地角,真正科技致富奔小康。

二、培训主要做法: 为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农民自身素质和科技水平,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按上级要求,结合各村户的实际需要,针对蔬菜专业农民培训的不同要求,培训计划主要围绕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内容进行培训,并以简要易掌握的技术手册、技术资料、简明农业政策法规宣传资料;及时按照农事活动内容进行分期培训,使适用技术到农户、到人、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进行生产,真正为农民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总结

1、培训计划及内容:开班动员,蔬菜安全用药技术,国家推广农药施用技术,瓜果类蔬菜病虫防治技术,茄子豆类蔬菜病虫防治技术,有机肥的施用及蔬菜专业肥施用技术,蔬菜高效益茬口安排,叶菜类夏播蔬菜栽培技术,秋播蔬菜生产技术,螟虫、粉虱类害虫防治技术,菜田化学除草新技术,大棚蔬菜翻茬高温消毒和化学消毒技术,秋播蔬菜育苗技术,秋季蔬菜安全用药新技术,间插种蔬菜栽培技术,甘蓝、雪菜栽培技术,秋冬蔬菜育苗栽培技术。

2、培训教师 :参加培训授课的兼职教师2人。在上岗前参加了区技术培训1天。教师的职称是农艺师2名。兼职教师都是长期坚持在基层一线从事蔬菜等农作物技术示范推广的骨干科技人员。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的专业技术经验,能够帮扶农民科技致富。

3、培训方法: 结合单位承担的项目及各户实情,针对不同作物不同管理环节展开了培训工作。具体做法是采取集中培训和入户现场指导、发放技术资料相结合。

1、集中培训 :开展蔬菜安全用药技术,国家推广农药施用技术,瓜果类蔬菜病虫防治技术,茄子豆类蔬菜病虫防治技术,有机肥的施用及蔬菜专业肥施用技术,蔬菜高效益茬口安排,叶菜类夏播蔬菜栽培技术,秋播蔬菜生产技术,螟虫、粉虱类害虫防治技术,菜田化学除草新技术,大棚蔬菜翻茬高温消毒和化学消毒技术,秋播蔬菜育苗技术,秋季蔬菜安全用药新技术,间插种蔬菜栽培技术,甘蓝、雪菜栽培技术,秋冬蔬菜育苗栽培技术集中培训,累计集中培训15次,培训参加人员31人。

2、现场指导: 根据各个户的生产实际、以及当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现场指导。在蔬菜生产的关键时期进行田间现场指导,累计现场指导 15次。 并向参加蔬菜专业农民培训成员发放技术书籍每个人三册:蔬菜病虫防治图册,蔬菜专业培训教程,2009年上海市新农药使用手册。其它蔬菜技术资料每个人15份。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培训使农户良种使用率提高;通过培训掌握使用高产优质蔬菜栽培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使生产得到发展,产量水平有提高,经济收入有增加,并带动周边农户采用新技术,促进生产发展。

四、  存在问题及不足 :由于承包到户,年轻人外出打工较多,导致学员人数多为年龄偏大,由于蔬菜生产农事忙,在集中培训时,给培训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召集工作难度大,由于条件限制,培训工作开展单一。由于培训教师多数属于兼职,承担的工作任务较多,加之作物多、生长期长,很难达到高质量

篇9:农民科技培训会议讲话

今年全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市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我市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完善农民培训机制,加快现代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在农业“两区”建设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农业创业创新人才培养上实现新的突破,为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为农业增效、农民致富,为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一、工作目标和任务

1、农业大、中专“双证制”学历教育。一是积极配合市、县(市、区)农办做好大专涉农专业学历招生工作,配合浙江农林大学做好农业领军人才培养工作;二是完成农广校种、养和涉农专业学历招生1000名,确保完成800名。培养的重点对象是具有大专、高、初中文化,年龄在45岁以下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服务实体和农业产业组织的骨干,农业科技示范户、农业种养大户,乡村干部、非农业专业回乡创业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等。

2、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计划完成1500名,确保完成1000名,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重点对象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年龄一般在55岁以下的农产品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骨干、农业种养大户,农村能源、农机操作与维修、植保、村级动物防疫等领域从业的职业型农民。通过从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到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的转变,来进一步实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重心的战略性转移。

3、农村实用人才(包括农业专业技能)培训。计划完成20xx0名,其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20xx名,农业专业技能培训8000名。培训的重点对象是种养能手、捕捞能手、加工能手、企业经营人才、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技能带动性人才、文体艺术人才,农业科技示范户、农业种养大户,乡村干部、非农业专业回乡创业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等。

4、组织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一是市本级举办“农业大讲堂”宣传培训活动3-6期,培训农民10-15万以上人次;二是县(市、区)举办“农业专题”宣传培训活动20-30期,培训农民30-40万以上人次。

5、举办第二期回乡创业大学生创业指导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现代农业建设、农产品营销、合作社建设、农业品牌建设、农作制度创新、农业项目组织实施等课程。继续探索回乡创业大学生向农业创业领军人物(现代职业农民)转变的培养工作,通过双学历教育,提高他们农业专业知识水平,成为新一代职业农民。

二、工作要求和措施

1、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根据面临的形势和困难,我市农业部门及其培训机构必须提高对农民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定信心,解放思想,振奋精神,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做好培训工作的使命感。

2、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要继续加强对农民培训工作的领导,把农民培训工作列入全局工作之中,决不能视作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工作,分管领导对这项工作更应该倾注必要的精力,主动听取培训部门的工作汇报,共同研究培训工作;要努力争取,使现有职能、任务与机构、人员编制严重不适的状况得到改善。

3、深入调研,周密部署。深入调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和“两区”建设对农村实用人才、现代职业农民、大学生村官和大学生农业创业人才的需求,全面了解这些人员对教育培训内容的需求,实现农村农业发展需求与个人教育培训需求的对接,在此基础上制定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部署组织培训工作。

4、强化协作,形成合力。根据现有培训工作体制与管理职能,我们要主动积极加强与当地农办、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及时沟通、汇报工作安排与实施情况,取得工作支持;同时加强农业局内部各机构的协作沟通,形成外部与内部的工作合力,为培训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环境。

5、创新机制,强化管理。创新机制是破解难题的重要抓手。要通过联合办学来解决农广校人手不足和师资匮乏问题;通过送教下乡来解决到课率低的问题;通过建立教学培训实习基地来提高培训的质量。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更需要机制创新。要强化管理,完善并执行好培训经费使用管理制度、《阳光工程培训实施方案》等各类培训项目管理实施制度。要加强培训典型和培训成果的宣传,争取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充分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篇10:农民科技培训会议讲话

一、要充分认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

科技培训的目的是要努力培养一批有文化,具备一定科技知识,有较强商品经济意识、致富意识和能力的新型农民。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是党的重托,是政府的职责、是农民的迫切需要。为进一步做好培训工作,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提高对这一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将这一活动深入、扎实、有效的开展起来,才能促进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深入发展。

1、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是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需要。党的xx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召开的专门研究农村改革发展问题的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将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谱写新的篇章。这对农业和农村工作乃至具体到每位农民都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此次培训活动要将xx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传达作为重要内容,讲解的方式要通俗易懂,使广大农民能够真切理解,并用好党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

2、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落脚点是全面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就是用先进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先进的组织形式经营农业,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现代农业的本质,是由先进的科技文化、先进的生产设施和现代化的农民构成的。通过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就是要推广先进的科技文化,培养现代化的农民,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3、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是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需要。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首先要提高农民的素质,提高他们的科技意识。也就是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生产工艺,用现代的经营理念发展生产,从而促进农民生产方式的转变。现在,农民增收致富的愿望和渴望非常强烈,但是,农民整个群体生活质量提高的幅度却不大,归纳起来有三点制约原因:一是缺少信息;二是缺少技术;三是缺少资金。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有效破解了这一难题,它给农民送知识、送技能、送信息,用知识武装农民的头脑,用技能增强农民致富的本领。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是提高农民科学素质让农民实现增收致富的一个重要举措。

4、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是乡镇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时期,乡镇工作的重点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富民政策,千方百计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具体工作中就是要结合当地特点和资源优势,推进当地农业的产业化进程,不断的探索发展特色农业的新路子。而做好这些工作的前提是要不断的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农民的致富能力,为此,各乡镇要将新型农民的科技培训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坚持不懈的抓好。

二、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做实

一是培训内容要切合实际。目前,各乡镇都有各自的产业特点。为此,在制定培训工作方案时,要针对本乡镇产业特点和农民的实际需求来确定培训的内容和方式。

二是组织工作要扎实得力。回去后,各乡镇要成立活动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要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要充分发挥基层科协、科技副镇长及科普宣传员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农民学习科技的热情。

三是培训方式要灵活多样。各乡镇在制定培训方案时要与市科协做好联系沟通,以便科学合理的安排好培训的内容。培训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既可以采取集中讲授的方式,邀请专家、教授到镇政府或村委会指定的活动地点进行农业生产知识和科学技术培训;也可以采取现场会的方式,组织农民到种养殖大户那里现场参观、听经验介绍和专家讲解。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向农民传授实用技术,传递操作性强的致富信息,从而进一步激发农民致富的活力,增强致富的信心。

三、积极探索构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是必须抓好的一项长期工作。我们要不断研究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推动这一工作深入、持久、广泛的开展。

一是坚持培训工作常抓不懈。乡镇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将其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要指定科技副职具体负责此项工作。乡镇科协是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主要承办单位,要做好沟通、联络、协调、服务和组织工作,要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做为一项日常性的工作,常抓不懈。

二是加强科技信息的沟通传递工作。信息只有发布出去,并被采用才能实现它的价值。建议*电视台开辟一个专栏,定期发布有价值的科技信息(类似吉林电视台的乡村四季栏目),重点传递农业实用技术、农产品产销等方面的信息。各乡镇要利用“科普画廊”、“农民书屋”等形式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科技信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农民创业致富提供智力支持。

三是充分利用乡镇“科技信息服务站”的功能。目前,我市各乡镇乃至各村都建立了科技信息服务站,免费为农民开展农业科技信息、农产品产销供求信息、用工信息等多项生产生活信息服务。下一步相关部门要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对科技信息服务站的规范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使其真正成为基层广大农民、农业大户,涉农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技术服务企业的网络平台信息传递的纽带,科技服务农民的前沿窗口。

四是切实发挥各乡镇科技副职及“科技服务团队”的作用。20xx年6月开始,我省实施的“人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项目”,为我市各乡镇选派了15名科技副镇长和48名专业技术人员。这是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队伍,一年多来为*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我想“科技服务团队”的工作、科协的工作其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直接为“三农”服务。两个队伍紧密配合,不仅可以降低行政成本,又可以整合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发挥更大、更突出的作用。

总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是推进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农村和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本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增强农民致富本领的思想,切实抓好此项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篇11:农民科技培训会议讲话

同志们:

20xx年,我市的“绿色证书工程”和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围绕自治区党委提出的“1234610”农业和农村工作总体思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技为先导,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为宗旨,积极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和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取得显著成绩,全市“绿色证书工程”和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市“绿色证书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向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 刚才,市农业局副局长、市“绿证”办主任何国玲同志已就我市20xx年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和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程工作做了全面的总结,并就今年的工作做了部署和安排,我表示同意。希望大家按照会议的要求抓好20xx年“绿色证书工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搞好“绿色证书工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去年,在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先后克服了长期干旱等频繁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对农业生产、农民增收不利的影响,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农村社会稳定。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农民增收的任务以及实现在全区率先奔小康的目标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近年我市农民增收困难的原因,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缺乏,带动农民的能力不强,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新技术推广难度较大,农业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造成农产品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影响了农业综合效益的较快提高;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对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比较低,严重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大家都知道,今年1月以来爆发的高致病性禽流感使家禽养殖和消费大幅下降,去冬今春罕见的持续干旱,给我市的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三是农村经济结构仍不合理,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在农村经济结构中,种植业比重偏大,养殖业和二、三产业比重偏小,优化农村济的任务还很艰巨;四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农村劳动力转移缓慢,农民外出务工缺乏有序性和稳定性,加大了农民增收的难度;五是对农业投入不足,面向“三农”的服务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当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要围绕这个中心,全面推进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明确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突破口,依靠科技,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确保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当前形势,进一步提高对“绿色证书工程”和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认识。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意见中强调“提高农民素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件关系到国家繁荣、民族兴旺的大事,在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这是振兴我国农村经济的关键。”20xx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补充了“开展农民绿色证书培训”的法规,我国已将“绿色证书工程”培训作为农村农民技术培训的一项长期的经常性工作。 同时,我们也要认清我市“工业立柳,强市富民”的发展思路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在全区率先实现奔小康的目标。

要率先奔小康,让农民富起来是关键,而农民富起来的前提是首先要“富脑袋”,当前农民增收的核心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我市农村人口多,耕地少,农村富余劳动力多,尤其是融水、三江、融安三个贫困山区县,这个问题更加突出。依靠单一的种养经济是很难加快农民增收速度的。必须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外出就业,在农业以外谋出路,开发农村“劳务经济”,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去年,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2095元,其中工资性收入784.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7.5%,比上年增加98元,增长12.5%,总量或增幅都充分说明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在农民增收中的重要地位。在实际生活中,往往转移一人,脱贫一家;转移一批,致富一村。可以说,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加快农民增收的好办法,是破解农民增收问题的金钥匙。当前从中央到自治区及市委市政府都十分关注“三农”问题,从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着手,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破解“三农”难题,让农民直接受益,增收致富。指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xx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机制。今年中央1号文件、中央和自治区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全市农村工作会议都把推动农民进城务工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内容,重视的程度和措施的力度都是空前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做好“绿色证书工程”和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增强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二、明确任务,落实措施,狠抓培训,切实把培训工作抓出新成效

去年,我市各级政府在开展“绿色证书工程”和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中,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成效明显。今年,“绿色证书工程”和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及农民转移培训的目标任务已明确,大家要落实各项措施,切实把工作抓出新的成效。着重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和完善领导机制和管理机构 多年的工作实践证明,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是开展“绿色证书工程”和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根本保障,哪里的党委政府对 “绿色证书工程”和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认识得高,领导力度大, 哪里的工作开展得就扎实而富有成效。今年,要继续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完善逐级工作责任制和各项奖惩制度。各级政府仍要加强领导机构的建设,稳定和完善领导机制和管理机构。

2、强化部门联动,加大政府统筹功能,拓展培训领域,延伸服务,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xx大关于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部署。开展“绿色证书工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涉及领域多,培训内容和范围广,需要农科教各部门紧密结合,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培训合力。多年来,我们在强化政府统筹功能的同时,明确工作责任,各展所长,各尽其力。今年,国家农业部要求要大规模、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切实完成1亿人次的农民培训任务。农业部还会同财政部等有关部委启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要求要全面完成25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我市要进一步加大“绿色证书”培训、青年农民科技培训、骨干农民脱产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工程的实施力度。特别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涉及的专业岗位、行业领域广,在开展这项工作时,更要强调农业、科技、教育、人事、劳动、建设等部门的联动,从宣传发动、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到介绍就业全方位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做好服务工作,保证培训目标和工作任务的完成,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3、坚持高标准要求,保证培训的规范性和高质量,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 加强培训是手段,提高农民素质是目的,实现农民转移就业、增加收入是目标。各县区、乡(镇)在开展“绿色证书工程”和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中要坚持高标准要求,严格按《绿色证书工程实施管理办法》的规定开展培训,设够课程,开足学时,按“一业一训”的要求,让农民真正掌握技术,学到东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要按国家“阳光工程”规定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要求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争取通过职业技能部门的考核鉴定,获得《职业资格证》或上岗证,确保农民工学后有一技之长,掌握外出就业谋生本领,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4、注重“绿证”典型骨干农民的培养,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近年来,“绿证”学员的绩效主要体现在典型骨干农民显著的经济效益和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上。今年,要继续组织“绿证”骨干农民进行脱产培训,更新理念,接受新技术、新方法,用新的科技文化知识武装他们的头脑,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并充分发挥他们的幅射带动作用。一是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在农业生产及科技项目实施的时候,优先以“绿证”骨干农民为主建立示范样板,现身说法带动周边农民;二是引导“绿证”骨干农民组织起来,以“绿证”学员为主建立各种农民专业技术协会,通过专业技术协会开展科技培训、市场调研、信息传播等活动,加快推进农业专业化、产业化进程。

5、加大“绿色证书工程”和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专项工作资金的投入,多渠道筹集培训经费,确保全面完成培训目标任务近年来,市政府加大了对“绿证”和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专项资金的投入,在逐年增加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资金中预算了“绿证”专项资金。今后各级政府都要将“绿证”及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保证培训经费落实到位,也可在教育附加费中按比例列出“绿证”专项培训经费,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全面完成“绿证工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目标任务。

同志们,新时期,新“三农”,新发展,机遇与挑战共存,我们要关注农民、关注农民就业、关注农民增收。让我们以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动力,着力抓好“绿色证书工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树立大农业、大产业、大发展的观念,立足农业抓发展,跳出农业抓农业,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我市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全面提升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

篇12:农民教育培训总结

近年来,xx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委党校、农工部、农果局、扶贫办、劳务中心、职业教育中心配合,依托XX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科技优势,充分发挥县委党校、县农广校、职教中心、农民技校、杨凌职院彬县培训基地的作用,合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采取请进来教、送出去学以及与相关院校联合办学等形式,不断创新农民培训手段,全方位、多层次加强农民培训,最大程度发挥科技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三年来,全县累计培训农民5.3万人次,其中培训农民技术员4500名,农村党员860名,对外输出农村劳动力1.1万人,劳务收入达到2.3亿元,促进了全县粮、果、畜、沼、菜及劳务输出等产业快速发展。XX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5.8亿元,较上年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58元,同比增长13.4%。

一是在培训理念上求“新”。树立“六大培训新理念”,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1)树立党建优先的理念。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党的建设这杆旗,要始终让农民明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建设****新农村就必须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从党的思想、党的政策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

(2)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围绕以“人人有技能,家家都致富”为目标,以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型农民为重点,把农民培育成经济能人,把经济能人培育成村官;

(3)树立贴近农民的理念。把培训与县情、乡情、村情和农民的个人素质状况结合起来,与农民的需求所要结合起来,做好调查研究,使教育最贴近农民、贴近生活,农民能得到实惠;

(4)树立应用实效的理念。把农民培训与主导产业结合起来,与农时季节结合起来,要把培训内容尽可能安排为使农民学有所用、用有所得;

(5)树立人力资源开发的理念。针对农村富裕劳动力相对较多的实际,把培训目标放在调动农村劳动力的积极性、发挥劳动力作用上,对农村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实行岗前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转移;

(6)树立创业培训的理念。对农村青壮年农民要教育其树立艰苦创业的决心,以在外创业的先进成功典型为榜样,教育广大农村青年要有百折不挠的勇气,要有苦尽甘来的思想。

二是在培训内容上求“全”。在内容上我们力求做到满足群众多方面的需求。

(1)把xx大精神、郭孝义等先进模范事迹、党的有关理论作为第一培训内容,使广大农民生活不能忘本,懂得美好的生活来自党,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热爱祖国、热爱党。

(2)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一是围绕现有产业进行培训。主要培训蔬菜、果业、畜牧养殖、花卉、药材、农产品加工、农机使用保养维修等农业科技实用知识。二是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进行培训。主要培训无公害生产、绿色食品生产、现代设施农业、工业化管理经营农业等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3)就业技能培训。针对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富裕的现状以及沿海产业梯度转移和产业发展需求进行了农民就业技能培训。主要培训了电脑、电工、焊工、钳工、电子装配、制衣电车工、针织工、缝纫、家电维修、烹调、美容美发、家政服务等专业技能。

(4)市场经济知识培训。主要培训市场营销知识、民法、劳动法、经济合同法、党的农村方针政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内容。

(5)对农民工进行城市生活常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普及,引导他们自觉培养起对城市文明的认同感和对城市生活的责任感,适应现代生活。(6)要加强对农民工的维权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现代公民意识、权利意识、平等意识,提高他们在多元化利益分配格局中的发言能力、对话能力、组织能力和依法维权能力。

三是培训方式上求“活”。为确保培训效果,不走过场,我们在培训方式上力求灵活,在采取传统培训模式的基础上实行,因人施教,因需施教,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水平、有不同需求的农民使用不同的培训办法和内容。

(1)菜单式培训。对那些长期忙于农活,很少有时间走出去的农民,通过建立专家库,方便农民根据需要以点菜单的方式选择专家,将省市委党校、西农大、杨凌职院教授,省、市、县管专家、高级农艺师等约30名知名专家统一进行入库,根据需要进行点聘进行授课,每月累计讲课都在10小时以上,培训农民1000人次。

(2)载体式培训。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彬县小章培训基地、县委党校、县农广校、职业教育中心、扶贫技校、乡镇农民夜校、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为阵地,利用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阳光工程、一村一品培训工程、《彬县党建论坛》系列讲座、开展各种形式文娱活动等载体,年培训农民15000人次。XX年县委组织开办的《彬县党建论坛》系列讲座(每月一期),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做理论辅导,目前已经举办2期培训党员、干部和农民600余人。

(3)巡回式培训。针对一些乡村居住分散偏远,利用逢集或走村的形式,建立了省市、县、乡三级专家服务队深入各地开展培训,每年春、冬季县上都要组织果树专家巡回乡村讲课,指导果树生产。

(4)娱乐式培训。主要是对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因地制宜选择秦腔戏、快板、有奖知识竟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5)保姆式培训。针对一些农民文化水平不高,接受技术较慢的情况,在培训的基础上配送技术方案、生产规划、市场信息等系统的资讯服务,一包到底,确保受训农民学得实,用得准。

(6)带动式培训。对那些有思想、没胆量,想干事业的人,通过龙头企业、支部+协会等形式进行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和示范。XX年5月开始,由彬县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局组织,在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农村支部书记培训班(分3期),由知名教授、理论专家授课,使300名农村基层干部能坐在大学的课堂里,学习****新农村建设基本理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管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一村一品发展模式与突破口、农村科技推广与农业实用技术等课程,接受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现场体验农业高新技术的氛围,增加知识,增长见识、增强素质,使他们真正做好群众致富的带头人、经济发展的领头雁。由县农果局负责,每年对科技增收典型、党员致富典型,经过回访调查,总结编印《彬县农村致富典型经验汇编》,县劳务中心、县电视台负责调查开办《彬州之子》栏目,播出彬县在外创业成功人员的'先进经验,通过科技示范户、能人大户的成功事例带动周边农民,以一带十,以十带百,带动全县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7)会诊式培训。对关键性的瓶颈问题组织各方专家联合咨询,同献良策。

(8)网络式培训。即利用县乡农业远程教育、广播电视、党员电化教育、农业信息服务等网络阵地,开办各种专题技术讲座。

四是在培训效果上求“实”。培训的目的就是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好环境。为了使培训达到最佳效果,我们把技术培训与党建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培训作为带动群众科技致富的主要手段,把事关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优势产业发展等重要问题作为培训的重点,把解决广大农民党员和群众的关注热难点问题作为突破口,解决实际问题,使大多数农民掌握1-2门实用新技术,增强了致富本领,提高了整体素质。为了使培训真正取得实效,我们组织人员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农民想什么、急什么、缺什么,想知道什么东西,用什么样的语言对农民培训,怎样才容易听懂,根据调查结果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和方式。XX年,全县累计举办各类涉农培训班33次,累计受训农民2500人次,有63名获得了农民技术员、农民技师等技术职称,有300多人取得了电工、钳工、车工、驾驶等资格证书,60%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全县发展100个科技示范户,北极镇衡家坳村地膜玉米高产示范户马忠存,经过培训引导,种植的3.5亩地膜玉米获得亩产902公斤的高产纪录,受到省农业厅表彰奖励,在周围影响很大。小章镇卧龙村科技示范户李爱民,通过培训建起沼气池2口,引进良种猪6头,常年养猪在30头以上,应用沼肥作务高产优质苹果园3亩,年农牧业总收入3万元以上,被农业部表彰为农业科技入户先进个人。小章镇东新村科技示范户刘建平,科学利用培训成果,大胆采用礼品西瓜二次剪蔓技术,单棚年收入4万元。通过培训,全县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改善明显,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论文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论文

本科农村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对策论文

农业技术推广的论文

保护性耕作与农机化发展的建议论文

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与建议论文

农业科技传播中新媒介的应用论文

农民工文化建设强化措施论文

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建议论文

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建议论文
《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建议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建议论文(共12篇)】相关文章:

农业科技传播发展的对策探索论文2022-09-09

探析我国农业经济现状及其对策论文2023-10-09

甘肃乡村经济问题建议论文2022-07-21

三品一标农业发展现状及建议论文2022-11-03

县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论文2022-10-15

农业推广论文2022-09-25

对我国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差异及对策论文2022-12-04

民间投资的现状及政策选择论文2022-05-04

论农业科技档案的利用农科论文2022-08-27

科技写作范文2023-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