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论文

时间:2023-12-21 07:43:40 数学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中数学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论文(精选15篇)由网友“guody”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数学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数学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论文

篇1:高中数学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论文

高中数学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重构基础教育课程已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到20世纪90年代,各国将探究性学习作为变革学习方式的主要手段。我国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普通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首次明确提出:在必修课的内容中安排“探究式课题”(12课题),并给出了教学目标。

二、培养高中生数学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

(一)前期调查

笔者以四川省东汽八一中学高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各年级分层抽样的方式)和数据分析,笔者将高中生探究学习的现状归纳如下:

1.学生对探究学习兴趣一般

在调查的学生中,非常喜欢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学习活动的学生只占21.6%,认为无所谓的占55.1%,而有23.3%的学生不喜欢课堂中开展的探究活动。在教科书或参考书中遇到一些探究性问题时,会主动去收集信息,查阅资料,通过各种方法将问题解决的学生仅占17.8%,会去试试,但遇到困难即放弃的学生占72.3%,还有9.9%的学生根本不愿去解决问题。

2.年级越高,探究学习开展的越少

本来,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独立探究能力都相应得到较大的提高,学生应该更可以进行探究学习。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高一年级中,教师在一学期中还会专门安排一些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而高二、高三由于分别要应付会考和高考,课堂教学中专门的探究性活动就不再安排,取而代之的是教师讲题目,分析试卷。而在课外。高一学生中,有25.3%的学生会选择一些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而高二,高三的学生中所占的比例分别只有15.6%和6.8%。

3.探究学习过程中障碍较多

首先,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较弱。调查发现,能多渠道收集信息的同学只有32.3%,认为能收集到有用信息的占25.8%。能对收集来的信息,资料加以合理归类,分析提炼的同学占23.5%。其次,缺乏必要的指导。当学生就一些探究式问题去请教老师时,老师或是敷衍了事,或是告诉学生不要深钻,还是多做几个与考试有关的题目。更不用说在探究方法等方面加以指导了。教师的不重视,也导致了学生渐渐地对探究学习失去了兴趣。

(二)结果分析

1.数学课堂缺乏真正的探究学习活动

我国传统的数学课堂里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能做的是听讲,记忆,模仿,机械的练习,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主动探究学习。 2.适宜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素材较少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正在深入的开展,探究学习也已被广大师生所熟知。可相应的教材改革显得有些滞后,尤其是适合开展探究学习的教材更是不多,不少数学教材还是太注重形式化。

3.过大的考试压力和过重的教学任务阻碍探究性学习的开展

师生和家长都特别关注数学成绩,为了所谓的决战高考成功,教学任务不得不加重,书上的内容远远不够,还得加入许多参考书中的知识、技巧、方法。这样,学生的负担也相应的加重,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除了机械的记忆、模仿、练习,没有多少可以自己学习、探索的空间。这么短的教学时间,这么重的教学任务,教师会引导学生开展“费时又费力”的探究性学习吗?久而久之,教师愿灌,学生愿受,师生的`探究激情都消失殆尽,也无法体会到数学探究所带来的快乐。

三、培养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对策及实践

我们数学教研组从9月至7月有计划地进行了教学探索,并且取得了一些初期成果,教研成果获四川省德阳市教科所校本科研成果一等奖。为了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倡导探究学习从机械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向主动积极的探究学习方式,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改革接受学习方式,以趣引探,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我们在“分期付款买房”的研究性学习中,让学生做市场调查、访谈、上网查资料等,从而建立数列的数学模型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第二、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探究方法。我们在进行“三棱锥的性质”学习时,首先教给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上网查金字塔的资料;到图书馆查相关图书资料等。),再教给学生分析信息的方法,最后由学生探究出三棱锥的有关性质。

第三、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和交流。我们在研究性学习课题“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的教学中,先由教师提出问题:研究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中,面数F、棱数E、顶点数V三者之间的数学关系。学生容易得出V+F=E+2的关系。我们把学生每5人分成一组,要求各组在一周内,利用互联网或阅读与数学家欧拉有关的科普文章,探索出“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完整证明过程,最后由各小组长作交流发言,通过对比,探索出比较好的证明方法。

四、开展探究式学习评价的思考

通过我们数学教研组近二年的实践,我校学生学到了较为系统的探究方法,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考试的存在是必然的,考试是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检查。但我们不能把考试作为检验学生学习质量的唯一方式,更不能使师生认为考试是唯一的终极目标。我们应该注重评价的多元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学习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重视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若我们真的能从新课改对学习的评价的精神出发,建立合理的多元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摆脱考试至上的桎梏,那么师生定会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探究性学习中,愿意探究,乐于探究。

篇2:高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论文

高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论文

摘要:近年来,教育部对数学大纲做了很多次的完善和修改,并且在大纲中着重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素养。在学习中要求数学教师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个性能力,及其他多方面因素,为学生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并且提出,所有的教学指导方法,要有助于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有质疑、思考、讨论等方面的指导。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与学习中,培养学习数学的综合能力是关键。而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归根到底还是要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开始。所以在高中数学的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数学的基础和天分,对学生进行分层教育。这样更能激发起学生在课堂上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则得以提高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自觉性、主观性学习动力。学生应该从自己对数学学习负责的态度出发,通过自身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同时通过与同学、老师的讨论与请教这些步骤,来完成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最终达成自己的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能力是自己能够调整学习态度和思维方法,掌握能够在变被动为主动的积极的学习能力。高中数学的自主学习方式,完善了以往传统的以单纯数学教学为主方法,转变成了数学课堂上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方法,然后通过老师的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达到了有效的学习效果。这种学习方式长于学生能够自主觉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与教导,去主动地选择完成学业内容的路径与方法。

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教师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高中数学,是一门对数学综合性知识和学生在数学课外拓展知识要求极高的一门学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对老师讲授的内容进行理解和吸收,学生能够自主对数学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把控,同时能够自己监督自己。通过学生自觉进行数学课外学习和探究,能够拓展学生数学的知识面和学习内容,加深对于数学教材的内容的理解,有助于提高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能够减轻数学老师的教学压力。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章节时,学生首先应该在课前对三个三角函数公式进行预习,并且自己先对sin,cos,tan进行公式推导的理解。对于不能理解的地方上课再来寻求老师的帮助和讲解。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高中生虽然已经接受过九年的义务教育,但是,在个人控制能力和监督自我能力与自己学习能力等方面还是有所欠缺。所以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部分学生由于自身的懒惰,自控能力差,会导致数学学习上理解不到位,做错题目的情况。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厌恶的负面情绪,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和进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可以引导学生在数学方面进行更多的投入和探究,对欠缺的知识进行及时的补充与掌握,能够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有助于培养当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有所不同。新时期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和才能的竞争。社会所需要的真正人才是懂得如何通过增强自律能力与动力,去不断学习、不断地进步、不断掌握新技能。随着新课改大背景的推进,高中的数学教学模式必须打破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的禁锢,并且要实践数学教学与学习方法上的创新。在课堂上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建立课堂上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数学的课堂学习过程中,数学老师要恰当处理与学生的关系,学生要主动与老师建立融洽关系。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在教育阶段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并且要鼓励引导他们去自主学习,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个性,逐步对他们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友好的态度和民主和谐的氛围,来改善课堂效果。学生要在课堂上对于不懂的问题敢于提问、敢于讨论。大家亦师亦友。

(二)营造数学课堂上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之一是教师对学生学习上犯的错误,采取批评的方式,来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有的时候批评可能会给学生带来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伤害,导致了学生留下心理阴影,影响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以欣赏的眼光去对待学生。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还有对数学问题的不理解,教师要及时予以引导和讲解。只有营造出数学课堂上相对和谐的学习气氛,才能够让学生调动数学方面的积极性。尤其是对待那些数学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多予以鼓励和肯定,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

不懂就问,这是老道理,在数学课堂上积极提问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在高中数学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分析学生于问题的提问的频率,并且要关注学生提问的内容,再发现特点、因材施教。并且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敢于互相提出问题,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高中数学课堂上的教学要扬弃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完成学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也是富有挑战性、开拓性的,学校、教师、学生都在积极进行道路探索。

参考文献:

[1]俞国梁.怎样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2017(08):49.

[2]黄光军.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新课程学习(中),2014(05):125.

[3]刘梁华.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

篇3: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探讨了角落教育对当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积极意义,分析了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探索提出基于角落教育理念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体系。通过角落教育激发大学生生本资源,有效开拓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之间多样化纽带,以第二课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纽带作用反推第一课堂学习自主性。

关键词:角落教育理念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生本资源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核心要求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关注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既要求学校的顶层设计,也需要教师投入奉献,更需要学生的主动性发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角落教育就是以开发利用学生本身蕴含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教育形式。角落教育能够有效的成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纽带,将大学生生本资源与高等教育培养内容生动结合。通过盘活生本资源,切实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通过角落教育的纽带作用,反推第一课堂学习自主性培养。

篇4: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论文

2.1主观因素

2.1.1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某一成就的主观判断和推测。当前,大学生受到来自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压力影响,对学习、对未来产生疑惑和畏惧,进而对学习失去信心,更何谈自主学习。因此,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最根本的因素之一。

2.1.2心理和情感因素

学习动机和学习自主性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积极的情感有利于学生心理状态的调节,学习动机越强,自主学习的动力越强,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2.2客观因素

2.2.1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缺乏

树立良好的理想信念教育对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效果起源动力作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欲望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信念,来自于迫切希望实现自身理想和价值,从思想上、根本上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2.2.2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仍采用大班授课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好的、灵活的教学模式使课堂生动,学生更容易吸取知识,启发潜能,更有助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从而提高效率,达到学习的目的。

2.2.3应试压力

繁重的应试压力是当代大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各科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在校的奖学金、学位证以及就业情况,导致很多学生为考试成绩而学习,忽略了学习的根本意义,更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3基于角落教育理念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体系构架

角落教育作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新型纽带,其实质就是开发和利用学生本身所蕴含的教育资源,还原其角色——具有旺盛生命力、充满发展需求和蕴藏无线创造活力的人,从内在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因此,在角落教育背景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体系主要由“文化氛围”、“交流沙龙”、“角落平台”和“孵化中心”四部分组成。

3.1文化氛围

高校文化软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北大未名湖畔的书声、清华的创客文化等,都给学生提供一种开放且富有创造性的文化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钻研。

3.2交流沙龙

生本资源指出人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思维、学习、创造的本能。如何挖掘和激发生本资源?这就需要一个综合性的交流沙龙,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审视自己、选择圈子,从而融入适合自己的角落。

3.3角落平台

在香港科技大学,学校在教学主楼大厅、楼群连接走廊等人流量大、活动密集处,设置了各类的corner,例如sciencewisdomcorner,供学生平常交流研讨。角落平台,不拘泥于时间、空间等资源束缚,一片绿荫、几节台阶、课前课后,都可成为形式多样的图书角、美术角、无人机角等角落平台。角落平台的推广,不仅能有效提升学校资源的利用程度,更能帮助学生在交流中激发灵感,挖掘生本资源,并组建兴趣团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

3.4孵化中心

角落平台的推广,以及最终孵化成果,离不开指导团队的帮助支持。高校作为高精尖人才的摇篮,有着丰富的科技文化资源,能够有效的指导角落平台的健康发展,结合科技竞赛、展示交流等平台,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舞台,使学生在角落发展兴趣、收获成功,进而激发学习自主性。

4总结

本文分析了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结合工作实际剖析了影响当代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重点描述了基于角落教育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体系。从文化氛围、交流沙龙、角落平台和孵化中心四个方面,详细叙述了角落教育理念在挖掘生本资源,由内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重要作用,及其为该领域提供的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1]蒙敏.大学生自主学习及自主学习必要性的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7).

[2]宋铁花.大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6).

[3]李建军,胡弼成.高校自主学习环境的特征及其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4(2).

篇5: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论文

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本身作为自己学习的主体,通过对问题进行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并提出质疑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1.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生实现终身学习的必要条件

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21世纪每个人生存的基本能力,教育工作者必须由教授学生知识转变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才是学习的本质,才可能把终身学习的理想变成现实。

1.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生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20xx年颁布的《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切实贯彻该要求,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刻不容缓。

1.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主观需要

自主学习能力是创新人才必备的'基本要素,大学生只有真正把学习当成自身的一种需要,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和管理者,才能做到终身学习。

篇6:浅谈初中生反思式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

浅谈初中生反思式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

新课程理念重视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亲历、体验与反思,着眼培养创新能力和提升数学素养。反思式学习,是指反省思维,学生不积极思维,就发挥不了其主体作用,学会反思,是学习方法的本质和核心,会反思才会学习。为此,作为数学基础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从自身做起,更新教育观念,改革创新,努力培养学生的反思式学习方法,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开展反思式学习,让学生会反思,在反思中丰富知识,增长才干。下面,笔者谈谈在教学中开展反思式学习的一些做法和 体会。

一、引导学生对数学课堂内容的反思式学习

(一)引导对解题思想方法反思式学习。

一节好的数学课绝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基本的数学素养之一。因此,教材所呈现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还有渗透于这些知识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例如学习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在讲授完解法时,我要求学生反思总结,在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策略?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归纳整理,小结得出:①运用了从特殊到一般和转化的数学思想(二次化为一次);②运用了配方法、换元法的数学方法;③运用了降次转换的数学策略来解一元二次方程,进而可用降次的思想将高次方程转化为低次方程来解。这样进行处理,教材中蕴涵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就出来了,这样让学生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用心去体验,从而感悟到数学的真谛,培养了基本的数学素养,达到精炼和升华知识、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引导对公式学习的反思式学习。

学习八年级上册两数和的平方公式(a+b)2=a2+2ab+b2,同学们在反思课堂内容时提出,我们能否也给出两数差的平方公式?两数和的立方公式?三数和的立方公式呢?经过创新探索,获得了(a-b)2=a2-2ab+b2,(a+b)3=a3+3a2b+3ab2+b3,(a+b+c)2=a2+b2+c+2ab+2bc+2ac。第二节课我表扬了他们,并用其解决了(a-2b)2、19952、(a-2b+c)2的计算问题,解决了“一个长方体盒子的边长aM,现将棱长增加bM,求增加后的体积”的生活实践性应用问题。课后同学们通过对和的立方公式的.推导过程的反思,方法上的类比,形式上的联想,推出了两数差的立方公式(a-b)3=a3-3a2b+3ab2-b3。学生在反思过程中补充和完善了自己的认知结构,获得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的思维在体验成功之后得到升华,学生的创造力也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得到开发。这样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同学们探求创新的欲望。

二、指导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式学习

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概念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数学概念的掌握靠理解,不是靠多读几遍就能正确理解的,深刻理解概念则是提高数学能力的基础,不理解概念,一切无从谈起。在教学岗位上,笔者深切地体会到:决定数学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就是概念要明确。教师应帮助学生深化概念的理解: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排除非本质特征,从而真正理解概念,引发思维水平上的运用。

例如,学习七年级上册“绝对值”的几何定义“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的理解,笔者采取了提纲式问题促反思的方法:

①绝对值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②绝对值的意义是放在什么背景中定义的?

③绝对值意义中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中的“距离”与现实意义中两地间距离中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可以等同理解吗?“距离”会出现负数吗?

通过反思式讨论辨析、反思式概念学习,进一步内化了“绝对值”概念的本质属性,不仅理解了数学概念,锻炼和促进了思维,更重要的是,①给学生作了一次体验如何理解数学概念的示范,并在今后的概念学习中得以应用;②引发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思维水平上的运用,在后续学习中自然如鱼得水。如计算,学生首先正确地判断出<0,水到渠成,∴原式=

三、指导学生对数学解题的反思式学习,引发思维上的再创造

解题学习首先源于模仿、运用,然后才能引发再创造。如何引发创造,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完题后,若能回顾解题过程并作进一步的探索,反思有无别的解法、有何技巧、有无捷径、有无规律可循?把相关或相近的知识串联学习,做到做一题会一类,触类旁通。笔者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讲完范例后,都要引导学生把范例中具有指导意义的特征总结出来,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长此以往,不仅提高认知水平,形成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探索概括能力,引发再创造。

例如,已知5x-3=3-5x,求x的取值范围。

在实践中探索得解法1:由绝对值的意义得5x-3≤3-5x,解得≤。解题后以活动形式反思探讨:①解含绝对值方程的方法是利用绝对值的意义;②观察其形式,积极联想,利用绝对值意义,还有创新解法2:由绝对值的意义得5x-3≤0,解得x≤;创新解法3:由绝对值的意义得3-5x≥0,,解得x≤;创新解法4:由绝对值的意义得5x-3≤-(5x-3),解得x≤。由此加深了学生对绝对值意义的理解,在探索过程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获得了深刻的体验,提高了建立绝对值模型

由此可见,正确认识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反思式学习,让学生亲历反思式学习过程,形成反省思维习惯。这样做,不仅加强了知识的深化与内化过程,而且提高了学生良好的思辨思维习惯,更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创新能力的捷径。学会反思,才会创新,终身受益。

篇7:高中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研究论文

高中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数学作为高中教育阶段重要课程之一,必须加大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力度,综合考虑学生个性特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因素,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与手段,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思维;新课程改革

近年来我国高中教学手段与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自身作用,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将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在生活中,提升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一、树立学生数学的创新意识

良好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数学创新意识,通过巧妙的数学问题,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促使学生敢于用质疑的眼光看待数学知识,真正让学生做到不盲从、不迷信数学课本与教师,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兴趣.例如,在苏教版高中数学知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问题式教学方式,树立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具体而言:首先,将学生分成均匀的学习小组,每组由学生自主选出组长,负责协调组员,开展组内讨论;其次,提出以下探究问题:①请问下列方程和函数在形式上有怎样的联系:x2-2x-3=0;y=x2-2x-3;②方程的根是函数的什么值?要求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讨论探究;最后,教师应总结学生的讨论意见,从而帮助学生梳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知识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正确处理教学与学习关系

高中数学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创新性思维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应正确处理好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为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奠定坚实基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顺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在苏教版高中数学知识“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学习时,教师可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在了解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制作精美的PPT课件或者微视频,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在空间图形中不重合的两条直线位置关系,借助图片帮助学生梳理好三维空间中“点”、“线”、“面”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利用高中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同时,教师应不断挖掘学生数学学习潜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数学学习能力,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三、发挥数学题组教学方式作用

学习高中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已学的相似问题出发,寻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提升学生数学创新能力.例如,在苏教版高中数学知识“古典概型”学习时,教师可利用题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根据古典概型的教学内容与目标,挑选出一组问题开展课堂活动:①抛掷硬币实验;②掷骰子实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当学生遇到难题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尝试,认真思考不同数学知识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攻克数学难题.

四、提升学生数学知识运用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生活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在生活中,让生活变得更加智慧.例如,在苏教版高中数学知识“总体分布的估计”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深入社区,选择有探究意义的统计主题,如“水资源使用情况”等,促使学生将统计知识运用在日常问题中,让学习变得更加简单.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师应加大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视程度,在日常教学中树立学生良好的数学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与教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数学思考、探究能力.教师应尊重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多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在轻松愉悦的数学学习氛围中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篇8:大学生能力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大学生能力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一、社会质量理论的含义

1997年的阿姆斯特丹欧盟会议上学者们正式提出了“社会质量”一词,并签署了《欧洲社会质量阿姆斯特丹宣言》,随后成立了欧洲社会质量基金会(EFSQ),以推动社会质量的相关研究。1999年,基金会创办了《欧洲社会质量期刊》,随后有关社会质量理论的第一部专著―――《欧洲的社会质量》的问世,标志着社会质量理论的确立。社会质量是指民众在提升他们的福祉和个人潜能的条件下,能够参与社区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生活的程度。社会质量与传统依赖经济标准测量生活质量的理论与方法不同,其是以社会为导向,认为社会质量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反映了社会的特征,强调人们在团体、社区和社会中的相互依存关系,强调社会关系的质量提升与个人发展的关系(Beck et al,2001)。该理论的核心价值强调人的尊严、公民权、民主、社会公平和社会团结(欧洲社会质量基金会,1998)。通俗地说,社会质量理论是强调个人与群体之间关系的理论,是在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而当今的高等理工科教育,越来越强调社会的参与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在本质上和社会质量理论的要求一致,这样社会质量理论可以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社会质量理论对大学生能力培养模式的启示

(一)关注学生的心灵

高等教育的核心是“人”的教育,即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承担社会责任、善于融入社会的人,或者说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心灵能力,一是技术能力,心灵能力是基础,是第一位的,技术能力是附属,是第二位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这两种能力兼备,我们才能说培养的“人”是合格的,否则我们的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则是不成功的。心灵能力一般包括四个层面的能力,即健康的心理素质、正确的思想观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尚的道德品质、正确的思维方式;技术能力一般包括普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相关领域拓展知识与技能、社会知识与技能等。如果我们将高等教育对“人”的教育进一步拓展成为“人才”教育,则心灵能力教育就是“人”的教育,技术能力教育就是“才”的教育。从现有的高等理工院校的人才培养来看,我们更多的关注于技术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心灵能力的培养。而从社会质量理论来看,社会发展不能仅仅以经济发展作为衡量标准,而应该以人能够多大程度上参与这个社会,并在参与中分享社会发展成果,提高自身潜能和福祉。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对人才的培养不要仅仅盯在学生学了多少知识和技能上,而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中潜能的发挥和福祉的提高,关注学生心灵能力的培养。

(二)关注学生的参与

正如上面我们所谈,社会质量理论强调个体融入社区、社会的能力,对于社会来说,高校是一种特殊的社区,学生只是这种特殊社区的一员,按照特殊社区的组织规则生活与学习。这个社区的主体是学生,离开了学生则这个社区就不会存在,因此在这个社区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来维持社区的高效运转。这就要求高校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参与性,无论是在课堂学习、课后辅导、社团活动、学生管理等各个方面,都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如果学生融入不到其所在的社区当中,则其必然会有疏离感,很难有效地参与到社区的各项活动当中,则高校开展的各项教育与日常活动都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关注学生的理想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每个学生都想在其所生活的社区、社会中寻找到实现其理想的人生舞台,每个学生也都希望其理想能够得到关注和重视。对于高校这个特殊社区而言,它也是实现学生人生理想的'舞台,所以高校应该关注学生的理想,为学生人生理想的实现提供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个社区中感受到自己的人生理想受到重视。虽然现在很多高校强调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但在实际的人才培养中却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理想的关注,也不能为学生提供实现人生的理想平台,甚至扼杀学生的人生理想,从而让学生产生挫折感,自尊心受到伤害。

(四)关注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

由于现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其从小生活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家庭环境之中,而在这个家庭中从小到大都是以其为中心运转的,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很少会考虑其他人的感受。一旦完全脱离家庭,进入社会,自己成为社会中普通的一员,不再是社会关系的中心,就会产生强烈的不适应,很难融入到社会当中。而高校是学生完全脱离原先的家庭环境,即将踏入社会的第一站,所以应该高度关注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社会质量理论也强调人融入社区、社会的能力,这也要求高校要重视对学生融入社会能力的培养。

(五)关注知识、技能的社会性

从社会质量理论来看,人要融入到社区、社会,而其在高校所学的知识、技能是其融入到社区、社会的资本,是其在社区、社会生活的基本依赖,而其所学的知识、技能要和社会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够顺利对接,即其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是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当然我们也不能仅仅把是否在社会中有用作为衡量所学知识和技能是否有用的唯一标准,高校所教授的知识与技能是学生进入社会和长远发展的基础。一部分知识与技能现在虽然看来没有用处,但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基本素质的形成却非常有用,这些知识也是需要学生学习的。除了这些知识与技能之外,高校还要高度关注知识、技能的社会性,除了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外,对于和社会紧密相联的知识、技能要定期进行调整,从而使得学生所学和社会紧密接轨,能够很快适应岗位工作。

三、社会质量理论视角下大学生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多层次、系统性、全员参与的心灵能力培养体系

首先,高校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灵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心灵能力培养放在学校人才培养的第一位,将心灵能力培养的好坏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衡量学校教职员工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次,要制定学生心灵能力培养目标:即健康的心理素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尚的道德品质,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有在这四个方面达标了,才能说明学生心灵能力的培养是合格的,否则则是不全面的,有缺陷的。其三,要实施多层次的培养方式。通过编制相关教材,开展相关活动,提供相关咨询、实施相关奖惩、进行相关考核等方式,使得学生心灵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编制相关教材,如“心理学通识”、“思想与观念”、“道德情操”、“思维逻辑”等课程,将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不良现象与调适方法,现存的不良思想观念与改正,道德的人格魅力,如何正确思考问题等内容编进相关教材,并传授给学生。开展相关活动,通过相关知识竞赛、征文、选举身边感动的人和事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灵能力。提供相关咨询,高校要设立相应的咨询室,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和跟踪回访,保证学生相关问题的解决。实施相关奖惩,通过奖惩使得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灵能力的养成。进行相关考核,通过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考评等各种方式对学生的心灵能力进行考核,对学生心灵能力培养形成有效监督。其四,建立全员参与制度。高校教职工本身要以身作则,用自己日常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学生,并有意识地在平常的教学、管理等方方面面渗透对学生心灵能力的培养。

(二)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日常服务模式,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教学与管理中

高校要改变以管理学生为中心的日常运作模式,将管理变成服务,学校要对学生充分放权,要把学生从管理的对象变成服务的对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高校这个社区中由被管理者成为管理者中的一员,能够自己管理自己,学校只是为学生提供各种服务,并适时提供引导。对于一些小的问题,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学校不要过多干预,要把相关的权限下放给学生,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

(三)构建灵活的人才培养方式,为学生人生理想的实现提供舞台

高校是学生实现人生理想的舞台,高校要充分发挥这个大舞台的作用,改变以往相对死板的人才培养方式,为学生人生理想的实现搭建平台。现在很多高校已经在这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如学生入校之后可以调换专业,学生可以到其他同级别的国内高校或者国外的高校相同的专业进行学习,相互承认学分,准许学生提前或者延后毕业等。但从整体上来看,我们的步伐迈得并不大,这些措施只在一些高校中实施,并且有很多附加的前提条件,从而限制了学生的选择权利,学生选择的自由度大大降低,其实现人生理想的通道也相应的狭窄。为此,高等院校应该步子迈得更大一些,措施更灵活一些,提高学生自由选择权,从而为学生搭建更为优越的实现人生理想的平台。

(四)构建让学生融入社会能力的培养体系,提高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

融入社会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技巧。高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育:一是加快对学生角色转换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并不是社会关系的中心,只是其中普通的一员,其进入社会后,既有可能是某个团队的中心或核心人员,也有可能是外层人员,这都是正常的。二是加强对学生融入社会技巧的教育,让学生了解社交的礼仪和技巧,从而让学生掌握进入一个新的社会环境之后,如何快速地融入到这个团体当中。三是利用学生社团及学生自我管理的团队,加强学生融入社会能力的实践教育,从而使得学生在学校当中就学会如何融入社会。

(五)紧跟社会需求,构建灵活的知识、技能微调体系

高校要紧紧跟随社会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对学校的相关教材中的知识、技能进行相应的微调,从而保证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首先每个专业都要成立一个专业知识、技能社会需求调研组,定期对社会需求进行调研,并将调研结果及时反馈到该专业的专家委员会。其次由该专业专家委员会根据调研的结果决定是否对原有教材的知识、技能进行微调。在保证基本知识、技能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哪些知识、技能,删除哪些知识和技能都由专家委员会根据社会需求调研的结果进行决定。其三对毕业进入岗位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所调整的知识、技能是否符合岗位需求。其四要保证该专业基本知识、技能的稳固性,从而保证学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得到培养,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篇9:高中数学小组学习模式研究论文

高中数学小组学习模式研究论文

一、精细化教学目标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活动的难度、数量和坡度应该适宜学生的能力,把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作为教学的重要考虑因素。教师要耐心指导学生解决比较困难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尝试解决,但不能放任学生随意处理,以防学生找不到正确答案,在小组讨论中失去方向,这样会导致教学质量降低。经过几个逐渐深入的问题的探讨解决,学生们获得了数学知识,提高了思维能力,且对于数学的学习欲望大大加强。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把教学目标首先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以循序渐进地难度来对数学知识点进行了解。并学会利用已知知识来解决遇到的数学问题,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二、评价中鼓励比评比更有效

每个学生的独立精神形成小组合作,小组并不是让大家形成同一思维,而是让学生们充分展现自身的个性。所以说,在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结合学习过程中表现,在对个人评价的过程中要结体的表现,告诉学生们合作学习的过程更重要,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合作学习的精神。拿上面的例子来说,教师不应该直接告诉学生们正确答案,应该有条理的推进。通过讲解原理让学生自己思考,沿着老师提供的思路,寻求解决方法:像前面两道题,学生得出答案后,教师应引导性的对学生的答案做评价,比如继续发问后面的条件加与不加有什么区别;学生得出后面两道题答案之后,教师及时做了评价,还要设问等号取不到的情况如何解决?这样及时评价,又引出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能够提高学生思考能力。所以说,激励在小组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在一个充满了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对数学知识的探索能力以及积极性。

三、通过练习让学生学会多种解题方法

老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过程中,相互探讨得出多种答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挖掘答案的习惯,老师只是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陪伴者,抛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追随自身兴趣的引导来学习;学习了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学习内容,了解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以较强的思维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小组经过讨论,会得到几种解题的方法。比如: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大值、利用函数求最值的方法以及巧妙换元等不同的解题方法。一直以来,如何让学生能够更有效率的在课堂学习中学到知识困扰着教育人员。事实上,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这样的课堂能让学生充分掌握课堂知识,实实在在的提高学习能力。所以说,教师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来准备教学教材,了解学生状态,预想到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面临的任何问题。时代在前进,教育课程也在改进,新课程要求学生不再是被动接纳知识,老师不再是满堂灌,学生对学习知识有了主动权,这样的转变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要灵活应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要把握教学进度。通过简单例子的练习,学生们明白合作学习要每个小组成员发挥自己能力来独立思考问题,与他人合作探讨问题答案,最后享受成功的快乐,这样高效的课堂对学生来说是提升自我的良好平台。

四、学生变身为“讲课人”

很多时候,通过学生们探讨查询,已然能总结出正确解决方法,老师要做的就是针对性的鼓励评价,补充解释比较复杂的问题。所以,教师要敢于放开,让学生们主动总结学习到的知识,拥有展现自我的机会。经过不断的联系巩固,学生们有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有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很多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基本不等式在求最值时的规律技巧:等式各项的要求就是正数,负数可以通过添加负号的方式使其变为正数;还有小组发现了不等式取等号的基本条件;其他小组挖掘出适合应用基本不等式形式的方法,即加减项配凑。学生主动摸索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其中规律的效果比教师授课的效果要好的多。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尽量不要对学生的讲解进行打断,多去倾听学生的思路,不仅有助于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对于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五、结语

教学改革把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合作学习正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有效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关键是课堂行为的有效性及可操作性。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专业,更高效,也给学生更好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掌握多种学习方法,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拥有了合作意识,提高了文化素养,更加优秀。

篇10:高中数学合作化学习模式研究论文

高中数学合作化学习模式研究论文

一、实施合作化学习教师要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注重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合作化学习方法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只有教师通过实践教学才能将合作化教学方法合理应用到教师实际教学过程中,发挥合作化学习模式的作用,形成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合作化学习模式首先就要教师将学生分成合作学习小组,分合作学习小组的模式有很多中,但是无论教师如何划分合作学习小组,都要清楚认识一点,在一个整个的班集体中,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数学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划分学习小组要遵循异质分组的原则,就是将男生、女生、学生成绩较好、学生成绩较为不理想以及性格外向和性格内向的不同的学生划分到同一学习小组,在合作学习小组内部形成一种互补的关系。这样不同的学生在同一合作学习小组内就可以互相学习彼此的优点,成绩好的.带动成绩不好的进行学习思考。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在合作学习小组中,每个学生都是可以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的,这样就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剥夺了传统学习中优等生发言的权威性,能让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获得同等的发言机会。教师开展合作化学习模式,也要注重每月进行小组成员的调动,因为如果长期以同样的人员进行合作学习,学生难免会产生研发的情绪,对小组合作学习产生抵触心里,也就降低了合作学习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能因为成绩的好坏而对学生存在认识的偏见,积极指导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让每个人发现彼此的长处并且进行学习。如:在随机事件概率这一课,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就需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随机事件概率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讨论随机事件概率可以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如何利用起来,这样通过讨论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生活经验,让学生可以认识到学习的知识是和我们的实际生活密不可分的。所以,实施合作化学习,教师要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注重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二、运用合作化学习教学模式,教师要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

合作化学习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从整体上提升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开展合作化学习,除了要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师生之间也要增加沟通交流。在学生开展合作交流的时候,教师也要走下讲台,融入到学生的讨论交流中,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掌握学生讨论交流进度。这样不仅仅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还利于教师及时调控课堂进度。教师走下讲台,融入到学生的合作交流讨论中,能够适时的指导学生,解答学生的困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清楚的认识,数学知识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又应用于我们的生活,要让学生能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传统教学中师生关系生疏,学生畏惧教师的权威,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师生关系也逐渐改变着,开展合作化学习,不仅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新型的同学合作学习关系,师生之间也应该建立起新型的关系,教师多与学生沟通,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交流中,不仅仅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还能够让学生不再畏惧教师,积极主动的与教师亲近。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缓解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下进行合作交流学习。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化学习模式,教师要积极走下讲台,融入到学生之间,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总结

高中数学教师如何更好的应用合作化学习模式,发挥其重要作用,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的问题。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候都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开展,不能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合作化学习模式更好的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从整体提升教师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和学习技能。

篇11:高中数学学生能力培养论文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还有一点能力是很容易被忽视的,那就是学生的记忆方面的能力,这也成为提高其它能力的基础和保证。所以,在重视计算能力培养的同时,绝不能轻视他们记忆能力的训练。因为学生的记忆质量直接影响着他们数学知识结构和知识系统的形成,影响着他们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和变通,完整的`、有条理性的知识体系更便于学生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形成。鉴于此,数学教师要从下面三点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2。1鼓励学生预习,使其形成初步记忆

由于课前预习的信息摄入量较大,学生难以完全理解,记忆也不会很清楚。但是,预习却明确了上课的内容,学生能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和模糊记忆去听课,不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目的明确、重点突出,还能强化记忆、加深理解。

2。2注重知识的引入和过渡,清除学生的记忆障碍

高中数学知识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能够引导学生不断向新的知识领域迈进。在教学中就要注重现学知识和已学知识间的关联,通过旧的知识不断把学生引向新的内容,做好知识之间的衔接,从而排除障碍,强化记忆。当然,在此过程中,巧妙的利用类比法、比较法、形象记忆法等特殊的记忆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3加强理解,强化记忆

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学生不明白的知识内容,强化记忆也不会稳定而持久。高中数学中大量的公式、概念等都需要准确的记忆,才能够灵活运用。因此,学习高中数学应从数学事实出发,积极探求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建立数学知识架构,用联系的方法进行举一反三的练习和运用,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其记忆和运用能力。

篇12:高中数学学生能力培养论文

作为社会个体之间需要交流。甚至人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文化的革新和社会的变革。数学交流除在同学之间交流思想、经验、方法和技巧之外,还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激活学生的思维,作用不可小觑。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3。1加强语言训练,重视数学语言的运用

语言是文字、图片、语义等的形象表达,学生只有对数学知识理解深刻、全面,才能用数学语言准确描述,达到语尽其意的效果。因此,高中数学教学需要加强课堂讨论,增强教师与学生间、生生间的交流。通过讨论,发现自己语言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进其更熟练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其表达水平和认识层次。

3。2以数学活动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数学不仅被广泛运用于计算领域,实用性也非常突出,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应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因此,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可以适当开发适合教学内容的活动或课题,让他们在不可预知的实际问题中,通过交流与合作,不断探索各种解决办法,通过实践加深对数学语言的理解;通过交流,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表达能力;通过实践锻炼,使思想不断走向开放;通过活动,实现课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融合。

篇13:高中数学学生能力培养论文

创新需要勇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和能力,质疑能够促进知识的发展。能够质疑,才能挑战习惯做法、纠正现实存在的问题,取得应有的进步,因此,质疑是一种能力。高中数学教学更应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教师要积极倡导质疑,营造质疑氛围。学生缺乏质疑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或学生理解不深刻无以质疑,或学生存在自卑心理畏惧质疑;另一方面,有些教师或喜欢“规规矩矩”的课堂,不喜欢学生插话,亦或由于课时任务过紧不容许质疑。针对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应采取不同的措施,为学生营造积极的质疑环境。教师要放弃“唯我独尊”的陈旧思想,广开言路,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提高彼此的信任度;同时,要鼓励学生质疑,交给他们质疑的方法。对那些敢于提出反面意见或新奇见解的同学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其在得到肯定的同时,更大的激发思维潜力,进而培养其质疑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知识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作用巨大,学生的数学能力在他们的一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努力培养学生包括运算、记忆、交流、质疑、创新等的多种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为将来参与社会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14:高中数学学生解题能力培养论文

高中数学学生解题能力培养论文

1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性

在高中教学体系中,数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高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的高低充分体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加强对高中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加强对高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不仅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而且可以帮助高中生更好的理解、掌握高中数学知识,培养高中生数学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所以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高中生的解题能力。

2培养高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思想

2.1培养学生用数学概念巧解习题的数学解题思想

用数学概念进行习题求解,是数学解题思想中最基本的思想。用数学概念巧解习题就是直接引用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定义、概念进行解答,数学中的定义、概念可以将事物的本质明白准确的表现出来,高中数学教材中的定理、法则以及性质等,基本上都是由数学基本定理、概念进行演绎推理而得到的,因此高中教师应对高中生贯彻用数学概念巧解习题这一解题思想。

2.2培养学生将方程与函数相结合的解题思想

函数思想是在函数基础内容上更高层次的抽象与概括,函数思想普遍存在于高中数学不等式、解析几何、数列以及方程等领域。现阶段我国高考数学命题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方程思想的考察,因为方程的思想是提高高中生运算能力的重要依据,也是高中生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数学计算求解类型题目中最基本的思想。在历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中,方程思想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涉及的方程思想的知识点也较多,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高中生结合运用函数思想和方程思想的解题思想。

2.3培养学生分情况讨论的解题思想

分情况讨论的解题思想,就是结合讨论对象的性质和特征,将问题分为多个情况进行讨论、分析。分情况讨论的重要特点就是:涉及的数学知识点非常多,且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综合性,因此可以有效的考察高中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数学分类的思想和技巧。

3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3.1课堂上注重对学生认真审题习惯的培养

高中数学教师应注重培养高中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以便提高高中生对数学的审查能力。众所周知,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论是遇到什么类型的题,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认真审题,审题是数学解题的基础,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高中学生在数学解题中出现的错误,或者是数学解题感到困扰,通常情况下都是由于学生审题不认真或者是不擅长审题等原因造成的,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应加强对高中生认真审题习惯的培养,使高中生意识到解题的必要条件是学会审题。高中数学教师要擅长引入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学题中隐含的条件,提高高中生审题的能力。

3.2引导高中生分析数学解题思路

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引导高中生分析数学解题思路,找寻数学解题的途径,从而发现数学解题的规律。高中数学中找寻数学解题思路的途径有综合法和分析法,结合数学题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使用这两种解题策略,可分开使用也可以将两种解题策略相结合使用。数学解题的过程就是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发现条件和所需求解的'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通过思考揭示此逻辑关系。高中数学教师值得注意的,高中生数学解题过程是否可以合理有效的使用解题策略,主要的是是否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推理。

3.3教师应正视高中生数学解题的错误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害怕学生出现解题错误,因此对数学解题错误采取严厉禁止的态度,在这种害怕学生出现解题错误的心理影响下,教师就会忽视讲解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只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结论,长此以往,这种教学方式造成学生接受的数学知识的片面性,使学生面对解题错误缺乏心理准备,甚至于不清楚数学解题错误的来源。所以教师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正视学生数学解题的错误,可以合理利用学生的解题错误当作数学教学案例,防止其他学生犯同样的数学解题错误,使学生正确认识数学解题错误原因,巩固完善所学数学知识,进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严谨性。

4小结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对高中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不仅响应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培养高中生掌握、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本文从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高中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性入手,并对培养高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思想以及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进行详细的阐述,期望有效的提高高中生的解题能力。(本文来自于《高考》杂志。《高考》杂志简介详见.)

篇15:高中数学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论文

高中数学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论文

随着新课标实施的不断深入,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应该加强对于学生的正确引导,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更多的创新点,从而养成基本的数学素质,能够锻炼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重视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

教材中的例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素材,这就要求教师要更加科学地使用教材中的例题开展教学,使其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解题思维,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该重视课本对于学生的帮助作用,着重讲解每一节中的习题,通过习题讲解,来让学生准确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并且在对于习题进行有效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概率》的时候,教师应该着重讲解课后关于概率问题的习题,分析每一句题干的意思,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题意,从而锻炼其解题的基本思维,最后有效提高其解题能力,起到很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二、充分锻炼学生的审题能力,奠定良好的解题基础

想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加强对于学生的审题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首先,只有学生能够很好地审题,掌握题中的大意,了解问题,才能够进行有效的思考和解题。这就需要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练习,要注重一些比较重要的词语,例如“至少”、“取值范围”等词语,如果学生不能够很好地理解这些词语,那么就会使学生的思考没有方向的保证,最终得出错误的答案。例如下题:已知A!“B=7,A!”C=10,则B!"C的取值范围是(?)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重题中每一句话,了解题的大意和每一小点的要求,然后在经过仔细计算之后得出正确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审题的能力有效提高了,这样在进行解答的时候就能够有效保证成功率。

三、加强学生解题的技巧训练,锻炼学生解题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授学生解题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对于解题的基本规范的讲解。因为只有学生能够按照规范来进行答题,才能够保证学生得到高分,并且答出的问题也更加有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在讲解每一个题型的时候给学生一个规范的解答过程示范,从而让学生有所参考,这样在解答数学问题的时候就能够保证准确性,起到了很好的锻炼学生解答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想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解答问题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教学手段,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不断培养。同时,教师还应该进行有效的引导,教给学生更多学习的科学方法,从而保证其解题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论文

高中数学类比教学研究论文

信息化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研究论文

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论文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高中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高中思维培养下生物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教育渗透作用策略思考论文

高中数学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论文
《高中数学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中数学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论文(精选15篇)】相关文章:

新课改数学教学论文2022-10-09

导学案自主探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2023-12-25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研究论文2023-10-19

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2022-05-08

薄弱普通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实践2023-06-10

★幼儿园教学论文题目2023-09-11

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题目2024-04-21

教学论文的题目2022-07-22

初中教学论文题目大全2022-08-26

新课改背景下数学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究教育教学论文2022-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