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论文参考

时间:2023-08-19 07:55:01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论文参考(共19篇)由网友“Levitating”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论文参考,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论文参考

篇1: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论文参考

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论文参考

一、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材相对单一,不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培养

目前我国高等师范类院校音乐系或者钢琴专业,选择的教材大多数都是专业钢琴教材。这就使得一些本是非专业出身的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加大。并且过于专业的教材实际上并不适合师范类院校学生学习。当下大部分教材对于学生的未来的就业不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意义。所以教材的相对单一和专业并不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考试的体系不够完善,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师范类院校对学生的考核体系非常的不完善,大多数依旧选择临场考试的方式,凭借学生现场的弹奏以及现场的表现情况来定夺,为学生打分。实际上这是一种并不科学的考核体系,极易造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错乱。例如,某些学生喜欢投机取巧,认为一个学期只要练好了这些考试需要考的曲目,就不需要再做其他。实际上这样为了考试而练习的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在初衷上就是错误的。而且,这样的考核也不利于师范类学生具备较强的钢琴专业操作技巧,对于未来的就业以及对学生的教育都非常的不利。

二、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现状的改进策略

(一)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

要想有效的提升当前我国高等师范类院校钢琴的教学水平,一改从前钢琴教学的现状和问题,首先就应该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实现一对一的单独教学虽然有很好的作用,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可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也相对单一和枯燥,学生缺乏竞争意识,同时也缺乏对于和其他学生的比较,无法更好的提升自己的水平,提高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可以采取一对一和集体授课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定期的进行一些单独的辅导,或者让大家共同演奏一首乐曲,对于不同的学生再予以不同的讲解。这样学生之间容易形成比较,也可以更好的培养竞争意识,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

(二)拓展教学的内容

钢琴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教师可以增加一些钢琴艺术史的发展内容,让学生首先对钢琴的历史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并且对其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产生仰慕之情。这样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对于钢琴演奏的一种崇拜和热爱。再比如增加一些实践课程,让学生去旁听其他的教师授课,感受不同教师的不同授课方式。这对于学生自身的取长补短,汲取知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编写适合高等师范类院校教育的教材内容

在教材选择上,高等师范类院校应该对此进行严格的把关,而非像从前一样随意的选择教材。目前我国针对于高等师范院校钢琴专业的教材并不多,这就需要相关的音乐人进行这类教材的编写,确保教材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习要求,进而对于学生的就业具有推动作用。教材的编写可以从民族性、适用性的角度考虑,充分的考虑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未来就业的要求。此外还可以结合中西方乐器不同的演奏特点进行分析,编写适合高等师范类院校钢琴专业学习的教材。

(四)完善相应的考核体系

对于学生的考核应该不断的完善,形成更为完善的考核体系。这就要求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不应该拘泥于平时或者期末的临场演奏,也可以选择其他更为锻炼学生能力的考核方式,综合的考量学生的整体水平。例如,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基本操作方法以及临场考核等多个方面综合考察;选择笔试和实践结合的方式,利用笔试考试,考察学生对于钢琴发展史的认识和理解。而通过实践考核学生的操作能力。这样的考试方法更加符合当前高等师范类院校的教育要求,对于钢琴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客观的分析当前高等师范类院校钢琴专业的教学现状,可以有效的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进而更好的实现对于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专业培养,对其未来的就业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篇2:浅谈高等师范院校钢琴基础教育的思索论文

浅谈高等师范院校钢琴基础教育的思索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 钢琴基础教育 音乐欣赏音乐理论

【论文摘要】钢琴课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其教学内容的拓展必然成为高师音乐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专业的任务是培养中等学校音乐师资,钢琴课是音乐各专业学生的基拙课,其目的在于提高所有音乐专业学生的钢琴弹奏能力,并通过这一实践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音乐修养和独立钻研业务能力。

高等师范教育因培养目标的特定性在高等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高师院校钢琴教学目标是在培养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大学艺术教育机构,中等师范院校普通中学从事音乐教学工作的各种层次的音乐教育人才,就师范中的音乐教育专业来说,其重要职能是向社会输送普通音乐教育的合格师资。这就要求高师院校有责任培养学生的钢琴教学能力,所以仅仅开设钢琴课与钢琴即兴伴奏课是不够的,应该强化音乐欣赏音乐理论和钢琴教学法等课程的教学,因此,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将会直接关系到普通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

钢琴课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其教学内容的拓展必然成为高师音乐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专业的任务是培养中等学校音乐师资,钢琴课是音乐各专业学生的基础课,其目的在于提高所有音乐专业学生的钢琴弹奏能力,并通过这一实践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音乐修养和独立钻研业务能力。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同于音乐院校钢琴专业的学生,钢琴课程对他们而言是必修课而不是“主修”课,由于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大纲的差异,音乐教育的学生不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钢琴练习。在这些学生之中,更有一部分人进校前从未学过钢琴,从而使针对这部分“弱势群体”所展开的不利因素,加之教师之间在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热情以及教学侧重点等方面所必然存在的个体差异,均会直接影响到高师钢琴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这就要求高师院校有责任培养学生的钢琴教学能力,所以仅仅开设钢琴课与钢琴即兴伴奏课是不够的,应该强化音乐欣赏音乐理论和钢琴教学法等课程的教学。因此,如何积极调和充实高师钢琴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有热情和效率,对知识的掌握更为主动和全面,是一项很值得我们研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针对这一课题,以下是我的几条基本思路。

一、强化音乐欣赏音乐理论和钢琴教学法等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1.通过欣赏教学理论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钢琴艺术的感知能力和音乐分析能力,音乐欣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如阅读、分析乐谱和介绍有关背景材料等来领悟音乐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关活动,音乐欣赏是钢琴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的能力不仅是一个人的审美修养标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通过欣赏学习音乐是最直接而有效地。对音乐本体分析,包括对音乐语言,音乐结构、音乐织体等音乐形式问题的理解,也涉及音乐体裁,风格与流派的了解等等,而且还有必要结合时代人文背景,作曲家个案等方面的背景材料来深入分析。以求正确理解音乐的情感内涵。特别是对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及审美理想,以及作曲家的创造力及演奏家的表现力进行评价,从广义上来说,音乐的演奏,创作与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欣赏分析的基础上,音乐欣赏,音乐分析的教学是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分析能力与音乐创造能力的有力手段,由于音乐欣赏、音乐分析的问题涉及音乐学的诸多方面,如音乐美学,音乐技术理论,音乐史,音乐心理学,音乐社会学等,因此,对于高等师范学生来说,提高音乐理论修养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2.诵讨钢琴教学法与音乐教学实习的有机结合,培养和发

展学生的钢琴教学能力的过程中,应该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音乐教学法与音乐教学实习两门课有机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去研究钢琴音乐艺术中的实际问题。

把学过的知识和技能集中,系统的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圆满的完成实习任务,通过钢琴教学法音乐教学实习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学校音乐钢琴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独立从事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校钢琴教学工作和辅导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另外,教学理念绝不能局限在就钢琴论钢琴,就音乐论音乐的狭小范围内,还应和美术、文学舞蹈、戏剧、建筑、哲学等学科相结合,做到各学科门类间的融会贯通。要鼓励学生多听、多看,学生通过这些启发欣赏、触类旁通,自然就会提高对所演奏作品的理解及审美鉴赏能力。这种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同时也达到了培养其音乐素质、修养的目的。为他们从事学校音乐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拓宽文化与艺术视野,培养多元人才

我们的钢琴教学许多年来一直沿用一对一的教学方式,突出了技巧的完善和对作品的艺术处理,无疑,这种教学方式在钢琴或任何器乐的专业教学中都是相当适用和必须的,但这种教学方式也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因为对于学习演奏的学生来说当中演奏应是必修课。并且采用个别课和集体课相结合的'形式,还要定期举办各种规模的音乐会,这种教学方式既符合钢琴教学技巧性强的特点,又考虑到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心理素质,使学生更多的通过音乐与听众交流,还要关注世界的多元化,不仅提高专业综合素质,还要加强相关学科的综合,要与文学、历史、民族、民俗等紧密联系,使音乐的人文内涵更加丰富和鲜明。同时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达以及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趋势,高师音乐教育必须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的强有力工具,应视为与音乐专业课程同等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还可通过拓宽学生的音乐艺术视野。

三、逐步建立钢琴艺术资料数据库

电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调用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手段。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电脑技术的多媒体优势,将上述几方面的钢琴课程教学内容制作成各种类型的电脑文件,并由此逐步建立钢琴艺术资料数据库。使高等课程的教学质量和现代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教学内容的拓展是高师钢琴教学的具体组成部分,它将对进一步提高钢琴教学的艺术水平、科学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发挥十分有利的作用。它更加符合二十一世纪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并以更高的标准积极顺应高校教育和自身发展的总体趋势。

篇3:师范院校钢琴教学论文欣赏

师范院校钢琴教学论文欣赏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钢琴演奏基本功

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发现,我国师范院校的学生的钢琴基本功较为薄弱,甚至有些学生一点钢琴功底都没有,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钢琴弹奏能力,在示范教学中就一定要注意钢琴基本功的教学,这样才能为以后的钢琴技能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要想让学生掌握钢琴基本功,首先要让学生了解钢琴的构造以及钢琴演奏的基本原理。钢琴演奏的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正确的坐姿、合适的手型、手指的支撑以及在键盘上跑动的技巧。正确的坐姿指的是坐姿要端正,还要注意把握身体的重心尽量在两脚与琴凳之间,这样才能在弹奏时保持平衡,让身体和钢琴如融合在一起一般,收放自如。另外,手型也是弹钢琴的关键,正确的手型能够让弹奏者的手灵活的穿梭在钢琴键盘之间,让演奏更加流畅,否则手掌会十分僵硬,不能完美的演奏。在正式教授学生钢琴演奏之前,要让学生熟悉钢琴的发音,体会钢琴发出的优美音色,其次,让学生熟悉钢琴演奏的基本姿势,协调钢琴演奏时左右手以及身体的配合。学生要充分利用手臂的自然重量,同时手指尖的重量和高度也是钢琴演奏的关键。练习钢琴的基本功,首先要练习“跳音”,其次才是“连音”、“半连音”、“颗粒性”的弹奏方法,这样从简单到复杂的学习钢琴演奏才能让学生不会有抵触心理,对学习钢琴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经过多次的练习,学生会慢慢地掌握掌关节的灵活运动以及手指肌肉的收放自如,弹奏起来才会更加流畅,为以后的深造奠定良好的钢琴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演奏技能以及感情投入

培养学生的演奏技能要注意因材施教,通常听到有人说弹钢琴是需要天赋的,这句话不完全对,但是也不是不对,应该说不同条件的人要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因此,作为钢琴指导教师就要注意区分不同条件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让学生学习钢琴更有效率,开发学生的潜能。比如说有些学生的力量较差,教师就应该让这些同学注重训练重力自然的运用。再如,有些同学的右手弹奏自如但左手却略显青涩,这时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注重加强左手的训练。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的乐感不强,对于这部分学生,除了让他们平常多锻炼乐感之外,还可以让他们弹奏根据通俗歌曲改编的、带有伴奏的通俗钢琴作品。因材施教就是让这些学习钢琴能力稍差的学生更有自信。教师要教给学生适合他们自身条件的.音乐作品,这样资质较差的学生就不会因为比其他同学的演奏能力差而自卑,并且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陷,最终达到较好的演奏水平。此外,作为师范院校,钢琴教学并不像专业钢琴演奏教学那样严格,所以,对于一些技术类型重复的、超高难度的钢琴音乐作品就可以恰当的舍弃,从而专心去练习必学作品,提高钢琴练习的质量。培养学生演奏时的感情投入,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钢琴的热爱,正所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带着十足的兴趣去练习弹琴,琴声也会透露着欣悦之感,如果学生带着厌烦的心情去练琴,琴声也会变得机械无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的课堂氛围是十分重要的,要让学生积极的去演奏。培养学生的感情投入就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进行情感教育要由浅入深。首先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一些钢琴教材和课外书籍初步接受钢琴所需要的情感因素。其次,让学生去听并认真感受一些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体验钢琴演奏过程中优美的旋律、动人的节奏、优美的音色、感人的意境。在初级阶段,要让学生将体会到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经过几次的训练之后,再让学生带着自己体会到的情感去演奏,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一定要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作品去演奏,教师要对学生的演奏加以评价,给学生一个称赞,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三、提高学生的钢琴教学能力

师范院校的钢琴教学不仅要传授钢琴技能,还要告诉学生如何将自己学到的钢琴技能传授出去,这才是师范院校钢琴教学的最终目的。提高学生的钢琴教学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要想进行钢琴教学,首先自身要对钢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要想作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学会找出问题,因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提出者,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围绕这一个问题展开的,如果一名钢琴教师没有自己的思考,找不到有关钢琴教学的问题,教学过程要如何进行呢?其次,师范钢琴教学要注重课堂实践。进行钢琴课堂实践不仅可以巩固学生自身学到的钢琴技能,还能锻炼学生的教学能力,准确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师范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行为本身就是给学生的一个教学师范,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篇4: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论文

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论文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深入发展,人们愈来愈清楚地认识到提高师资综合素质水平,改善师资素质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本文就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钢琴教师 基本素质

教育的成功取决于教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在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基础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钢琴教师的素质好坏、能力高低、品德优劣会直接影响着钢琴教学的效果,钢琴教师只有具备了全面的素质,才能适应当今的高等教育教学。在此,我就谈一谈在高等师范院校中钢琴教师应具备的几个基本素质。

一、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

首先,作为钢琴教师,具有正确规范的示范能力是一项基本的素质要求,正确规范的动作示范,是融技术性与音乐性于一体的专业技能体现。从技术上来讲,钢琴教学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是手把手地教,正确、科学的示范能使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如果学生一开始从老师处得到的就是不太严谨、甚至是错误的示范,那么这种错误必将贻误学生。因此,教师一定要示范得法,让学生较准确地领会学习重点、解决难点,从而在漫长的学琴道路中少走弯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音乐性来讲,教师富有感染力的示范演奏,一定会给学生鲜明生动的听觉形象启示,从而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激发起学生表现音乐的兴趣。例如,教师在示范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时,如果能将音乐情绪的跌宕起伏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学生就会沉浸在教师所营造的音乐美的氛围中,体验作者的真情实感,获得一种奋发向上的积极力量。技术性和音乐性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技术性需为音乐性服务,而音乐性又必须以过硬的技术性为前提保障。因此,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具备优秀的钢琴演奏技能,用自己的演奏去感染学生,首先使学生获得音乐的情感共鸣,然后再指导学生进行技术练习,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喜欢这首乐曲的内在需求。

其次,钢琴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听觉分辨能力。音乐是声音艺术,钢琴更是因为它有着优美的音质,多彩的音色而被誉为“乐器之王”。音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弹奏的质量和效果,具体表现在声音是否扎实,力量是否集中,着力点是否点深而到底,强而不虚。而音色是指声音的润色与着味,表现在强与弱、刚与柔、明与暗、轻与重、缓与急。所以作为一名钢琴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听辨能力,不仅要听音的高低、节奏的正误,更重要的是要了解钢琴的发音性及特点,建立良好的声音观念,充分发挥耳朵的功能,去辨别音质与音色的优劣,体会什么是丰满而沌净、圆润而动听的音,什么是挤、压、敲、砸等不好听的音乐,怎样弹才能达到理想的声音境界、并及时调整,修正错误的弹奏方法。

作为一名钢琴教师,首先应该多去听不同乐派、不同风格的优秀钢琴家的演奏,从他们的演奏中寻找他们的共同点,从而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丰满的、明亮的、正确的音质音色,并把握正确的弹奏方法,而且还可以比较分析音乐手段,体会风格特色,领略不同大师的风范与风采,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鉴赏,有鉴赏才有创造,有创造才有发展。其次,钢琴教师更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去多听、多体会、多辨别学生的弹奏,从而为教学的准确施治打下基础;另外,钢琴教师还应多弹多实践,并以自己的弹奏体会去把握曲子的教法,从而培养在听觉上真正的、准确的、良好的听辨把握能力,进而在教学中能进行准确有效地指导。

再次,钢琴教师还要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在现代教育的运转机制中,教学和科研是两项密不可分的基本任务,它们体现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知识技能继承和创新发展的关系,只有二者相辅相承,协同作用才能适应新时代钢琴教育的高标准、高要求。因此,钢琴教师必须重视科研工作,通过科研来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

同时,作为一名钢琴教师还必须博览钢琴乃至整个文化、教育方面的学术信息,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果,这样才能以开阔的学术视野和丰厚的知识积淀去审视和思考科研课题中的问题。

二、科学的教学方法,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钢琴音乐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想像力,但想像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言语来启发,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给音乐以性格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钢琴教学质量,如果教师的言语生硬、艰深、干巴,会使学生接受知识感到吃力,甚至还会使他们学习钢琴的性味索然,产生厌学情绪。

教师应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日常生活中和例子或人所周知的常识进行比喻:有一些比喻得到了很多教师的认同,成为钢琴教学中颇为流行的“经典”比喻,如弹奏结实的和弦时讲究触键用力后立即放松,才能使声音丰富而有弹性,这如同敲钟,敲响后立即放松或使锤子离开,钟声才可能洪亮有穿透力,如果敲响后锤子并不分开,钟声会闷暗传不远等等;再如音乐的力度和音量的关系好比人们说话的语调和音量,有理不在声高,有力也不在声高,比如恶狠狠地威胁人时声音常很小,但能使人紧张,这就有力度,声音大了,反而是失去了威慑力。

根据学生专业特点或兴趣爱好选择相关概念进行比拟;例如,讲钢琴的音色特点时,钢琴是靠槌击弦发音,发音后音量迅速衰减,不能如人声或管弦乐器那样发音后尚能靠气息或弓子的加压自如地渐强渐弱,也不能如人声或管弦乐器那样做出非常圆滑的连奏,因而钢琴演奏中长音的延续与渐强渐弱只能依靠踏板的延音作用和钢琴织体中其他声部的变化来实现,钢琴上的连奏是靠触键力量的`圆滑转移与音调起伏形成的一种想象中连奏;高抬指练习可以打开掌关节使用手指灵活有力。如同舞蹈演员的开胯训练或运动员的高抬腿跑;手腕断奏似“拍皮球”的动作等等。

运用文学性语言作形象生动的描述。这种方法可以启发学生的想像,培养其想像力、思维能力和音乐感受能力,如乐曲中休止符的运用常有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妙趣,造成一种空间的紧张感;乐曲的结尾要收得恰到好处,强收的乐曲多嘎然而止,有如斩钉截铁般的刚毅,弱收的乐曲多慢慢消失,形成余韵袅袅,绕梁三日的意境。

巧譬美喻,教师的生动描绘,形象比喻,不仅能较好的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深入的理解教学内容,而且还促进学生的联想,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钢琴教学授课形式不同于其他学科,钢琴技术技能的传授通常是采取“一对一”的小课形式,教学场所一般都是相对独立的专用琴房,在这种近距离的教学中,师生关系一般较为融洽。因此,教师的行为习惯、品德修养、治学态度、专业文化水准等会直接影响学生,同时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学术观等等也会无形的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但是传统的小课制教学方式也极易导致教师的专制和武断,作为高校教师应该明白自己的教学对象已进入了成年,要注意师生之间在人格上相互尊重、相互平等,正确的引导和恰当的宽容对于学生将来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我们提倡教师在钢琴教学中要有民主、平等、互敬的作风。 另外,高校钢琴教师还时刻牢记我们的教育要对社会负责,对每个学生、每个家庭负责。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面临困难时,不要将个别水平差的学生简单地归咎为其基础差,脑筋笨不开窍等,从而一味地推卸教师的责任;面对荣誉时,也不要把因培养个别学生而取得的成绩完全视为教师自己的资本,一味地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这其实也是素质教育对我们教师在人格品性上提出的更高要求。

四、自我反思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职业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才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如果没有反思,教师像工人,学生像产品,一律地产生出毫无创新的产品,所以要求教师应该主动反思,勤于反思,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和教学后进行反思三个阶段。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在教学中进行反思是指及时地、自觉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在课堂上发出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反思材料,促使教师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困难的时候,耐心地帮助他们,不明白时,细心地引导他们,遇到问题时,帮助他们想办法,遇到障碍时,真心地开导他们,取得进步时鼓励和鞭策他们;在教学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研究产生不足的原因,思考今后改进的方向。教师通过教学后反思,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和反思,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总结和提炼带有规律性的经验。

教学与反思相结合,还可以帮助教师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质,从而可以改变教师自己的生活方式,使教师能够体味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以上仅是作为一名钢琴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的一个概述。实际上,一名钢琴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如全面音乐理论知识,较强的伴奏能力,良好的艺术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等等。钢琴教师只有孜孜不倦,不断求索,既着眼于钢琴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又要立足于钢琴教育的特点,才能在实践中提高,无愧于钢琴教师这一神圣而光荣的职业。

参考文献:

陈伦旺, 论钢琴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乐器(07)

徐湘 王雷,试论高校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J】江南大学学报20(06)

姜仁武,高师钢琴教师应具备的文化素质【J】怀化师专学报(01)

篇5:高等师范院校逻辑学教学研究相关论文

高等师范院校逻辑学教学研究相关论文

逻辑学是一门以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按照其研究思维的角度及功利性的不同,它分为:数理逻辑、辩证逻辑、形式逻辑。高师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中学教师,因此,其逻辑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讲授形式逻辑。由于这门科学独特的研究领域,使其具有专业性强、理论性强、理解难、较枯燥的学科特点,造成了讲授中费时费力、学生厌学的局面。但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如何指导人们从逻辑的角度看待事物,分析、论证问题,就显得愈发重要了。这就要求高等师范院校课程设置不仅要增加这门学科,而且还要将这门学科深入、持久地讲授下去,以利于在校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能更好地指导中学生的逻辑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能力,以期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纵观高师院校现存的逻辑学的教学方式,联系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本文就逻辑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做如下分析。

1.端正思想,明确讲授的意义

这似乎是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但这一点却恰恰成为教师讲授的热情和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阻燃点。讲授者认为讲不讲这门课意义不大,即便备课比较认真,但在课堂讲授中,则缺乏象讲专业课那样的'热情和积极性,并且不注重本学科新动向和新知识的收集和学习。而学生呢?认为学不学无所谓,根本不去探究为什么要学。这是高师院校在教师和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认识态度。针对这种认识态度,端正思想,明确讲授的意义就显得异常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逻辑课作为五大基础学科之一。作为今后要从事中学基础教学工作的高师院校的学生们,其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如何,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能力。目前的中学教育提倡素质教育,这就要求学生要用逻辑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去推断事理、去总结、归纳问题。譬如:高师院校的中文专业毕业生工作后指导学生写作文时,强调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这里虽涉及思想内容和语法修辞方面的问题,但“准确性”则是关于概念、判断、推理的问题。好的思想内容和生动丰富的语词,没有好的思维形式,也不可能将文章写得多么出色。假如这时教师适宜地对学生进行相关的逻辑理论、知识的介绍,那么就会使学生在表述、论证中注意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正确,使得逻辑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中学生要学点逻辑”,这个知识的传播要靠高师院校的在校生们,他们学习的好坏、知识掌握的如何,直接关系到接受基础教育的中学生们的逻辑素质,即语言素质、表达素质、论证素质。由此可见,高师院校的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意义重大。

形式逻辑作为“思维的文法”,对人们头脑中的思维内容给予形式上的规定和制约,使人们在客观现实生活中能够正确地表达头脑中看不见、摸不着的思想,并且符合思维形式和规律的要求,从而使人们的思想得以交流,在社会的空间得以生存。人们不禁要问:“我在日常学习工作中也没考虑逻辑问题,不也照样进行交流、生活吗?’我们说:并非所有的进行交际的语言、语句都是符合逻辑形式并且遵守了逻辑规则、规律的。如:在一则药品

说明书中有这样一句:“常用量0.25—0.4克,每6小时服一次。”这是药品说明书中关键的一句话,这句话从逻辑的角度去分析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它在概念上有歧义,不能给用药者以正确的指导。这是在治病救人的药品说明书上存在的问题,那么在其它有文字、有语言的场合,语言歧义,判断、推理不当之处也是司空见惯的。因此,向中学生介绍有关逻辑知识也是现实的要求,具有生活的实际意义。它可使中学生在今后的讲话、写文章听读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中避免理解上的困难;还可以使没考上大学或考入非师范类的学生们在中学时就能接受有关形式逻辑知识的传授。

2.改革现存的讲授方式

根据形式逻辑课专业性强、难理解、抽象枯燥的特点,在讲授中应改变以往的理论知识的直接念白,侧重例举大量的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有了兴趣,才能肯于钻研,化难为易。如:讲授“概念的产生”一节,学生只知道在语言表达中使用一个个概念,完全抛开概念在产生中的思维特点,于是在例举“苹果”这一概念时,可以从大家熟知的实物出发,去认识问题的实质一人的认识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概念的产生是人们的认识的质变;从中可见概念的概括和抽象性的特点等。这样,把一系列抽象的理论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去理解、认识,化难为易,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理论知识的讲授尚且如此,更为不易的是让学生真正对知识消化理解。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教学方法:预习一讲授一做题一总结,即感知一印象一实践一理解。具体说来,就是先让学生预习,个别问题存疑;课堂上逐一讲解;每一章结束后进行一次测验,认真批改,从中了解学生对这一章理论掌握情况、实际应用情况;然后就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或解释,使疑问得到彻底的解决。

另外,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讲授过程中也应改变以往的不分专业、不看授课对象,一本教案讲到底的教学方式。改变这一授课方式,最根本的是应注重例举的内容不同。如:讲授三段论规则之一“二个否定前提得不出结论”。笔者在给政治专业的学生上课时,举的例子是:“二元论者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某人不是二元论者”;在给中文专业的学生上课时,举的例子是:“小说不是剧本,诗歌不是小说。”这样,使学生从相关专业知识的认识中,弄清逻辑课的内容,相对减轻了难度,也使学生的兴趣在理解中提高,在学习中生发。

3.加强实践训练,建立多体例试题

形式逻辑的重要特征是其工具性、全人类性。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重视程度也在加深。基于这门课的开课意义,自身的性质、特点,笔者认为: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做题,即从大量的做题实践中对所学的理论进行再认识、再学习,真正做到融汇贯通。这样,训练题及试题的建设则至为关键。要选择那些多种类型的,融整体学科内容为一体的训练题和试题进行练习。这些试题可从三个方面拟定:一是在每章后拟定数套练习题,二是拟定数套融合整体学科内容的考试练习题,三是在上述两方面基础上建立数套考试试题,并附标准答案,编码排号。在考试时,以抽签的形式确定考试题套这样既加强了学科建设,又使得学科建设更加规范化、科学化,避免了上课一讲,下课完事,一学期结束不了了之的逻辑课教学模式,真正使高师院校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担负起现实和时代赋予的重任。

篇6:浅谈高等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学教育论文

浅谈高等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学教育论文

【摘 要】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体育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其功能,提高学生对体育健身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其终身健身的意识,这将有益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以及日后健康的教学和生活。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 体育 教学

1 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与吸取英年早逝的惨痛教训

我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仅有58岁,低于全国人均寿命10岁以上,其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按理说改革开放的来,在党和各级政府的亲切关怀下,知识分子的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和物质待遇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他们的寿命应该高于我国人均寿命,但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笔者认为其最重要的原因是,在知识分子中普遍存在着不会科学地合理安排和协调工作、生活与体育健身的关系。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重视体育锻炼,缺乏体育健身意识和体育知识,不懂得体育健身的方法和手段,因而导致了英年早逝的不良现象出现(如张广厚、钟家庆、蒋筑英等英才50岁不到就病逝),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引起了全社会的巨大震动和关注。在他们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祖国建设做贡献的这个年龄阶段却因健康原因而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无不令人感到深深地惋惜和莫大的遗憾,同时也给全社会敲响了警钟:人们应该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学会健康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尤其是知识分子这个群体,更应该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和牢记血的警示。鉴于这些发人深省的惨痛教谢,帮助和引导在校师范生端正思想态度,提高认识,重视和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以便养成体育健身的良好生活方式和保持健康的行为习惯就势在必行。根据师范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和科学地进行体育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应变能力,学会和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不断地增强他们的体质,使学生充分体验健身受益后的乐趣和快感以及所获得的心理满足感,从而有利于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增强和树立体育健身的.意识,为他们今后的事业成功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 培养终身健康意识,注重体育能力的培养

2.1教书育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它要求人体直接参与活动,这就决定了体育可以有效地改善和提高人体的健康状况。高等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学所面临的是较特殊的大学生――未来的人民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针对这一特殊的大学生群体,在大学教育的最后阶段,能否使他们形成终身健身的意识,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体育能力,使之终身受益,并能影响他们的学生也具有体育健身意识,关键在于大学生们在学校所接受的体育教育是否成功。体育教师是传授体育科学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专职人员,作为教书育人的实施者,他们的所作所为,对于20岁左右的大学生来说,其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2.2加强体育基础知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大学生对事物有着极大的好奇心和积极参与的兴趣,这使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在大学期间体育教育的内容更多的是以技术课为主,理论课甚少,这样一来就大大地影响了学生对体育本身的了解和认识,许多知识都不懂或是极为模糊,不知其所以然,也就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严重地妨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使他们对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漠不关心,失去对体育健身的兴趣,产生轻视体育健身的错误思想,逐渐地就会变成远离体育运动的一分子,进而形成不良的恶性循环,最终就会导致生命过早的夭折。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和加强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学,并使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结合体育运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讲明引发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知道其因果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中明白道理,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通过他们自己的亲身体验,感知用进废退的原理,知晓体育运动的奥妙所在,诱发和激起学生们的求知欲,明确体育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到体育教学中去学习知识、技术和技能,逐步提高体育学习的责任感和培养终身体育健身的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3体育教学要严格要求、导之以法

高等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学与其他院校相比,除了有相同的规律外,最明显的区别在于高师是培养合格人民教师的基地,这些学生即将是未来的人民教师。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的文明、知识的专职人员,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实施者,他们的一举一动、所作所为都将影响着学生的道德风貌、文明习惯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关系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前途和命运。我们在教学中如果对这些未来的人民教师要求不严和管理松懈,就会导致他们放任自流,缺乏学习的目的性、责任心和顽强拼搏的斗志,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实践证明:中学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技能。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要担任班主任工作,对于学生的德、智、体能否得到全面健康发展,班主任是负有重要责任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对师范生进行严格要求和严格管理。所谓严师出高徒,就是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得出的实践普遍经验的总结和概括。这种严不仅是教学的严格,也在于管理的严格,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的传统,并通过体育教学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积极向上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帮助学生认识体育运动的规律,掌握体育科学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多了解和掌握一些科学的体育健身方法与手段,使他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能身体力行,作学生的楷模,学习的榜样,这就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对他们的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有益。

2.4注重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由于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并且组织形式和练习方法与手段多种多样,能充实学生的生活,扩展他们的活动能力,激发其兴趣爱好,发展其特长和展示其个性,有益于他们的全面健康发展,深受广大师范生的欢迎,它是实现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因此,体育教师应该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积极拓宽其活动内容,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身体状况,结合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条件和区域体育开展的特点,充分发挥运用自己的体育专业知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愿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在活动中尽情展示自身的能力,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从中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同时体育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因人而异地组织和指导他们进行活动,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科学的体育知识、正确的运动技能和科学的锻炼方法与手段,并有区别地开出不同的运动处方,帮助学生科学地选择适合他们发展的体育健身内容和方法与手段,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健身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曲宗湖,杨文轩.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篇7: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学改革论文

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随着上世纪末,高等师范院校纷纷设立了音乐专业,招生了大批的音乐人才,随着音乐专业在社会中的普及,高师音乐教学体制与素质教育有很大的差距,达到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就要大力改革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模式,充分挖掘潜在的人力资源。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现状;改革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艺术教育在许多高等师范院校应运而生。到上个世纪末,各高等师范院校成立音乐教育专业并开始招生。音乐学院或艺术学院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建立了,音乐教育在拓展教育的大形势中应运而生,培养了大量的音乐教育人才。随着音乐教育在师范院校的迅速崛起,让人感到高校音乐教学体系的滞后性,音乐教育专业是一门新型的学科,需要在教学实施中不断的完善和改进。

高等师范类音乐教学改革进行了多年,在进行多种尝试的同时,也出台了许多相应的改革措施,但是效果并不明显。随着各大专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原有的一些教学上的问题便显得更加明显,教学质量有大幅度下降的危险,音乐教学的改革已是迫在眉睫。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想要改革音乐教育,首先从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学现状开始分析:一、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教学的现状。

1、培养目标不明确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

教学目标始终跟随专业音乐学院精英教育的发展轨迹行径,其根深蒂固的观念导致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自身定位缺失,影响高师音乐专业教育的发展。首先:在招收的生源上,高师的生源与音乐学院的生源是有着一定的差距的。高师音乐录取以文化课为主,一些音乐条件一般但文化课成绩好的考生被录取了,而音乐学院招生是面向全国的,它强调的是专业优秀者优先录取。这样,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音乐学院学生。高校师范音乐院校目标是培养复合型的人才(俗称“万金油”式的人才),与传统的音乐学院培养的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是不同的。虽然,很多师范院校也清楚这一点,对声乐教学进行了改革尝试,但也收效甚微,因为在它们的实践中,还是以传统的音乐学院的培养模型作为参照模本,所以,很难在改革的道路上有创新实践。

高等师范院校很多学生专业素质单一,全面素质有待提高,音乐学院应该培养多方面的音乐人才,多个方向发展。如一些声乐表演系的学生,他们大学四年只是一味的学习声乐,往往忽视了钢琴、合唱指挥等方面素质的培养,而大部分的学校都要求学生一专多能,致使学生就业方面很难,进入单位后很难发挥业务骨干的作用。

2、缺乏科学的教学模式

目前,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学模式基本相同,即采用专业课和小组课相结合的授课模式。专业课是一对一或一对二的授课方式,小组课是八至十人授课,在大学的一到三年级实施。这样的教学模式看起来既符合常观也有改革的因素在里面。

学习声乐或钢琴的人都知道,声乐课上老师要随时辨别学生的气息、咬字、音色、吐字及作品的情感表达。几个人一节课很难让老师分辩每个人的歌唱状态,平均下来学生每节课上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大家都知道老师的指导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讲是何其重要。

一节课上好几个学生,老师只能逐一上课,区别对待每位学生。

这样的教学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教学质量。在学生进入大三的时候选专业,变成一对一上课,那是亡羊补牢,为时晚矣!到了大四学习时间寥寥无几,大家在忙实习,找工作,哪儿还有时间上课。

二、高师音乐专业教学改革

经过中国多年的教育改革,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已从原来封闭的结构模式向开放性模式发展。高等师范院校的毕业从单纯面向教育事业转向全面服务于社会各行业。另一方面,随社会教育制度改革的推进及用人单位机制改革发展,国内很多音乐学院也开设了音乐师范教育专业,传统音乐学院以其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知名度吸引了大批学生,使得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难以与专业院校毕业生竞争。为使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尽快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我们必须把培育复合型音乐人才作为高师音乐专业的目标和方向,全面推行教学改革。

1、减少理论课,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高师音乐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也应针对师范性特点,适当减少理论课,增设实践操作课,通过教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开设中,可增加舞蹈编导、合唱指挥、电脑音乐合成制作、表演舞台等课程,从其它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进行日常教学的同时,高等师范院校开设了不少的实践课,如在排练课中,由专业能力强和富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乐队、合唱队、舞蹈队的排练,为学生提供了艺术实践的机会。突出师范类音乐专业特点,还应体现在对教育实习的重视。教育实习环节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学生进入工作前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在改革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实习的管理与指导,使之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学能力。

2、改变传统的授课形式,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现有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很少留给学生主动探讨的机会,大大影响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长期以此,就会造成学生缺乏实际应用能力,束缚了创造的思维方式。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鼓励师生互相探究式学习,注重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把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练习与探讨。倡导“主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想尽办法,让学生主动地寻求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与课本不一样的解决方法,达到培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

此外,高等师范音乐专业课教学内容应包括两大方面,一是专业技能的学习,二是教学能力的培养。要使二者完美结合,将日常所学知识转化为日后工作技能,在改革中,应加强对集体课教学的创新与实践。小组课、集体课及中小学授课形式等多种形式的应用,老师教学中有效地示范,能更好地提高学生教学能力。集体课教学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也可缓解因扩招而造成的师资不足的问题。采用个别、小组与集体课等多种教学形式的应用,有利于新生入学后对学生声乐、钢琴等专业水平进行统一摸底,把专业程度的学生分在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学期末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情况进行调整。群体性的学习,有利于学习氛围的营造,及专业的相互促进。进步较快或程度较高的学生划分到一组,可实行“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同时对专业技能较好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因材施教让学生充分发挥自我能动性进行学习,鼓励他们发挥特长。这样既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加强了学生学习动力。

3、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部在制定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政策时,明确指出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并对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作了明确的界定:首先是文、史、哲、艺。所以,音乐专业的学生,也应适当增设跨学科课程,增加文化修养。近年的扩招,造成高师生源文化素质低的现象很普遍。文化素质成为成为影响音乐专业学生素质的重要因素,而贫乏的文化知识,必定会影响学生艺术教育才能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实践情况,在教学大纲的制定中,适当的开设大学语文、音乐教育学、美术欣赏、法律、音乐美学等适量的跨学科课程,以弥补学生文化素养的不足。这样既增强了文化修养,开拓了视野,又可增强今后进入社会的适应性与竞争能力。

三、小结

综上所诉,当前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教育的现状,与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有相当大的距离。音乐教学改革必须走自己特色的创新之道,要着重从改革减少理论课,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改变传统的授课形式,因材施教。

篇8: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研究论文

关于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研究论文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

在经历了累死“跃进式”的大发展之后,中国的高等教育完成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过渡,然而,这些表象的繁荣并未取得大众对高等教育的满意,反受颇多垢病。根本原因就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在追求规模扩张的同时,却没有提高自身的发展决定其自身发展,导致自身发展改革滞后,也忽略了更多原本应该遵循的内在特质,忽视了人才培养的原本规律,因而,培养出的人才也离社会需求越来越远,与社会的契合度也越来越低。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各级师范院校,近年来也被急速的高等教育扩张大潮搅得浮躁起来,盲目追求综合性、研究型,教学已被严重忽视,

教师职业意识的传导已被逐渐淡化,作为生产特殊“产品”一未来教师的高等师范院校,不能再舍本逐末、盲目跟风了,只有回归到师范教育的本原之路,才不会使未来教育的绿洲荒漠化,才能真正培养出支撑国家发展的园丁之才。

一、高等师范院校办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师范院校的定位和分类很不稳定,既有部属师范院校、省部共建院校,也有地方师范院校,同时,也有国家级和地方综合性大学参与师范教育办学。无论是处于顶层的部属师范大学,还是处于中层及下层的地方师范院校及专科学校,都肩负着为基础教育培养高质量师资的共同使命。虽然近些年来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取得很大成绩,

然而,培养出来的师资质量严重下滑却也是个不争的事实。

―方面,招生入口的生源质量较低,学生在就业出口时受工作编制的影响,大部分毕业生不能带编进入中学任教,有些学生在一些民办学校或培训机构择业,更有甚者,个别学生以顶岗的名义在中学代课,所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未来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出口决定入口,师范类学生就业率低也直接导致对师范类高校高考报名的热度。各级师范院校目前所采用的办学模式,除了少数学校进行枝节性的改革,大多沿用旧有的师范教育模式,有些新模式亦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依据,忽视师范教育的属性,淡化教师职业专业化标准,在教师成长规律、师范教育特质等方面也缺乏深入的理论分析,往往出现以少数人的价值观念、决策人员主观臆断代替学校发展规划的现象。

同时,师范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在近些年的高等教育中被逐渐弱化,缺乏系统分析和理论框架的支撑,操作性不强,师范教育发展到今天,已凸显出严重的与基础教育错位的现象,关门搞发展,不了解基础教育改革的现实情况。目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速度,使得过去那种师范院校引领基础教育发展步调的局面已经发生变化,此种制约发展的瓶颈如再不及时冲破,势必要影响到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和未来国家、社会对高质量教育人才的需求。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围绕着师资培养体制应否独立设置曾经有过几次大的争论。虽然每次争论的问题略有不同,但实质都是围绕高等师范教育的专业属性和专业地位的认识展开的。争论的结果,虽然在高等师范教育的重要性、师范教育独特地位以及人才培养的特殊性等问题上取得共识,但在如何办学问题上争论较大。最终形成了部属师范大学、地方师范院校和各级综合性大学内师范教育并存的格局。

从近年来师范院校发展的情况来看,高校发展的模式同构、泛化,缺少自己的办学特色,而高师的特殊属性与特殊规律也逐渐被淡化,由于对教师职业的专业特点、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水准认识模糊甚至出现偏差,要么贬低高等师范教育的专业地位,要么盲目跟风模仿综合性大学办学模式,以综合性大学的学术标准来衡量高等师范院校的学术水平,尤其是在当前这种评价机制下,使得各级师范院校在制定发展目标时,常常陷入顾此失彼的境地,在以综合性大学各项指标为评价标准时,人为地混淆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的界限,学校重科研、轻教学,盲目追求科研项目数量,教师应付课堂教学现象非常普遍,教师和学生师范意识淡化、模糊,学校缺少师范教育的整体氛围。此外,受近年来师范毕业生就业不景气的影响,一些师范院校把“考研率”作为衡量各专业办学质量的指标之忽视师范教育应有的培养规格和培养环节,师范教育被割裂,学生在学期间接受到的师范教育显得支离破碎,这种知识体系培养出的学生如何能适应基础教育的需要?作为培养未来基础教育优秀师资的高等师范学校,虽然近年来在各种综合性指标方面取得很大发展,但师范教育办学思想却不明确,缺乏与基础教育改革速度相适应的师资培养理念,培养观念陈旧,与基础教育改革脱轨,在理论研究上,无法占领高等师范教育的高地,前瞻性不足,如此,毕业生质量严重下滑,无法适应基础教育教学工作自是情理之中。

师范教育发展到今天虽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但依然有诸多问题困扰着师范教育的发展,个别院校的`办学已经脱离了师范教育发展路径,师范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特质逐渐模糊,高校同质化的倾向愈发明显。如此,如何保证师范教育发展的独特地位、遵循其独有规律,保证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的优质性,是我们不得不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唯有认识和解决好师范教育的“定位、定性、定量”问题,回归师范教育发展的本原之路,才能保证师范教育发展不偏离轨道,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优秀师资力量。

二、高等师范学校人才培养的属性与定位

高等师范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师资的主阵地。如何办好高等师范教育,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师资,需要弄清高等师范教育办学在国家整体教育战略中的定位问题;如何遵循教育发展规律,需要弄清师范教育独有性质的定位问题;以及办什么样的师范教育、怎样办师范教育的定性问题。在科技发展、知识更新、社会变化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对于未来教师在学科的前沿性、知识的综合性、研究的自觉性、面向社会需要的适应性方面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只有明确高等师范学校办学思想定位,搞清师范教育的独特办学性质,才能确定师范教育的发展模式以及围绕师范教育发展而进行的课程设置和改革等等诸多问题。

所谓定位,就是要明确师范教育在国家整体教育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以及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在地方教育发展中的位置。目前,我国师范类院校大致分为部属院校、地方院校和省部共建院校。无论是处于师范教育顶层的师范大学还是位于中层的师范学院,以及处于底层的师范专科学校,无论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还是社会服务功能方面有多大差异,但其共同的办学目标定位是面向基础教育,为基础教育提供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作为培养未来特殊职业一教师的师范类院校,除了具有一般高等教育所应具有的特征,其本身还兼具其他高校所不能替代的特质。因而,上至国家下至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充分重视师范院校在整体教育格局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其特殊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对此类高校,除了要给予其他高校所共同享有的政策,还要予以特殊政策扶持和特别关照,因其关系着国家基本教育发展的连贯性和持久性。

师范院校的基本办学目标就是为社会输送优秀师资,因而教学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应区别对待此类院校与其他综合性大学办学的评价机制和办学收益预期,只有保障师范院校办学的独特地位,才会使得师范院校避开急功近利的短视办学行为而不至于为了争资源、争排名而陷入疲于应付的考评过程之中。师范教育关系着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若要优秀师资储备链条不阻断,就要给予师范教育以足够的重视,并从未来人才竞争战略的高度来审视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问题,唯其如此,才能保证高等师范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大潮中的本色特殊地位,亦不至于被泛化和同质化。同样,对于师范院校来说,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发展的着力点和办学动力,而不是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大潮中迷失自己的方向,在办学思想定位上,不能模糊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之间的界限,更不能造成“师范不师”的现象。

所谓定性,就是要正确认识师范教育的性质,除了遵循高等教育的一般办学规律,还要看到师范教育特殊的性质、特殊的办学规律和人才培养的独特性。各级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优秀的师资,教师这种特殊的职业对培养未来教师的师范院校提出了不同于其他高校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因而,在遵循高等教育一般规律的前提下,应该看到教师培养的特殊性,要围绕培养未来合格教师的制度设计、实施好一系列人才培养的办学理念、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

不仅要重视未来教师本身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的储备、教育知识的习得和教学基本技能训练等“师能”方面的奠基,更要重视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理念等“师德”方面的养成教育,还要铸造一种“师道尊严、终身以之”的“师魂”信仰。无论在社会,还是在校园内,让“师者教育”成为一种令人敬畏的事业、一种特殊的人才培养渠道和模式,也只有让高等师范教育有别于一般高等教育,才能培养出国家和社会未来需要的从事教育的优秀人才。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市场评价为主、办学模式多元化的局面。如何在高等教育多样性的形势下重视并突出师范教育的发展,将直接关系到中国能否从人口大国转换成人才资源大国。而作为“教育的工作母机一师范教育将起着

三、结语

综上,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民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要,学科综合发展的趋势日益凸显,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种情况对教育的影响也更加紧迫,由“专门化”的教育转向综合素质的教育,强调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集成与综合是一种必然趋势。因此,培养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共同努力的目标。要达到这种目标,首要的是对教师提出更高标准的要求,教师要一专多能、学识渊博并能从事跨学科教学。学生基础知识是否宽厚、视野是否开阔、是否具有创新思维,直接取决于教师自身知识体系是否完整。因此,对于培养未来师资的师范院校来说,在遵循高等教育办学共性规律的同时,更要把握师范教育发展内在特殊的办学要求,从长远的战略高度出发,避免办学过程中出现的过于市场化的短视行为,扎实推进培养未来优秀师资的基础性工作。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的师范教育发生巨大的变化。由延续多年的专门师范院校培养中等师资的模式逐步发展成今天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竞办师范教育的格局。在学科优势、学术水平、职业观念、职业角色和职业技能胜任等方面,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各有自身的优势,但无论是 哪种培养模式,都必须遵循师范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具有正确的办学认识,结合自身实际,立足师范教育本身,不断探索、完善和发展师范教育的办学规律和路径。唯其如此,才能培养出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师资;也唯其如此,才能保证我国优秀教师队伍链条的连续性。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出发,从总体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内容、实施规划、管理体制和机制、组织领导及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战略规划和布局。

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师范类高校,迎来了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机,在立足教师教育本身基础上,不断探索、完善和发展师范教育的办学规律和路径。唯如此,才能培养出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师资,也唯如此,方能保证我国优秀教师队伍链条的连续性。

篇9:高等师范院校环境保护课程教学思考

高等师范院校环境保护课程教学思考

摘要:中国高等环境教育落后于发达国家.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环境保护的教育是贯彻这一基本国策的基础工程.本文针对我校开设的'环境保护课程,探讨如何上好第一堂课,根据不同专业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如何选取好的教材,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的形式,及其丰富的户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作 者:刘守江    胡翠华    黄尤优    张斌    LIU Shou-jiang    HU Cui-hua    HUANG You-you    ZHANG Bin  作者单位:刘守江,胡翠华,张斌,LIU Shou-jiang,HU Cui-hua,ZHANG Bin(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黄尤优,HUANG You-you(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期 刊:四川环境  ISTIC  Journal:SICHUAN ENVIRONMENT 年,卷(期):, 27(3) 分类号:X-4 关键词:环境保护    环境教育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思考   

篇10:试论高等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学

【内容提要】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体育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其功能,提高学生对体育健身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其终身健身的意识,这将有益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以及日后健康的教学和生活。

【摘  要  题】学校体育

篇11:试论高等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学

21世纪的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就意味着所有一切都将与国际接轨,国力的竞争也就更加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激烈竞争不仅仅是人才的竞争、知识的竞争,更是体质、体能的较量。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合格人民教师的基地,而体育教育是培养合格师资人才的基础。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不仅要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还必须具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因此,我们重视和加强高等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学,切实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就具有非常特殊而深远的重要意义。

1 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与吸取英年早逝的惨痛教训

解放前,我国的体育发展十分落后,人民体质衰弱,国人平均寿命仅有35岁,被称为“东亚病夫”。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发展体育运动,关心人民的健康状况。从1949年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提倡国民体育”,到1952年毛主席发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再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这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全民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人民体质大大增强,国人平均寿命增至71.8岁,体育事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它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项事业,成为增强人民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一代人的重要手段,对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然而,近些年来在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知识分子群体中,却出现了与之格格不入的危险局面。据国务院体改办最新有关调查表明,我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仅有58岁,低于全国人均寿命10岁以上,其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按理说改革开放的来,在党和各级政府的亲切关怀下,知识分子的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和物质待遇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他们的寿命应该高于我国人均寿命,但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笔者认为其最重要的原因是,在知识分子中普遍存在着不会科学地合理安排和协调工作、生活与体育健身的关系。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重视体育锻炼,缺乏体育健身意识和体育知识,不懂得体育健身的方法和手段,因而导致了英年早逝的不良现象出现(如张广厚、钟家庆、蒋筑英等英才50岁不到就病逝),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引起了全社会的巨大震动和关注。在他们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祖国建设做贡献的这个年龄阶段却因健康原因而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无不令人感到深深地惋惜和莫大的遗憾,同时也给全社会敲响了警钟:人们应该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学会健康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尤其是知识分子这个群体,更应该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和牢记血的警示。鉴于这些发人深省的惨痛教谢,帮助和引导在校师范生端正思想态度,提高认识,重视和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以便养成体育健身的良好生活方式和保持健康的行为习惯就势在必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认真地贯彻执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肩负起培养体质强健、身心全面协调发展的未来合格的人民教师的历史重任。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了他们的健康,着眼于以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主,根据师范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和科学地进行体育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应变能力,了解和掌握有关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学会和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不断地增强他们的体质,使学生充分体验健身受益后的乐趣和快感以及所获得的心理满足感,从而有利于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增强和树立体育健身的意识,为他们今后的事业成功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 培养终身健康意识,注重体育能力的培养

2.1 教书育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它要求人体直接参与活动,这就决定了体育可以有效地改善和提高人体的健康状况。高等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学所面临的是较特殊的大学生――未来的人民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针对这一特殊的大学生群体,在大学教育的最后阶段,能否使他们形成终身健身的意识,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体育能力,使之终身受益,并能影响他们的学生也具有体育健身意识,关键在于大学生们在学校所接受的体育教育是否成功。体育教师是传授体育科学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专职人员,作为教书育人的实施者,他们的所作所为,对于20岁左右的大学生来说,其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因此,体育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提高和拓宽自己的体育科学知识和其他相关文化知识,具有渊博的知识和强健的.体魄,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努力成为未来人民教师的良师益友。在教学中应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充分地运用体育本身的魅力去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合理地采用各种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千方百计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兴趣盎然地渴望参与,激发学生对体育的认知,逐步学会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参与体育健身的意识,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并从体育健身的锻炼中体验身体受益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仍能重视参加体育运动,拥有终身体育健身的意识,能够保持不间断地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能身体健康地为祖国教育事业工作数十年。

2.2 加强体育基础知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大学生对事物有着极大的好奇心和积极参与的兴趣,这使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在大学期间体育教育的内容更多的是以技术课为主,理论课甚少,这样一来就大大地影响了学生对体育本身的了解和认识,许多知识都不懂或是极为模糊,不知其所以然,也就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严重地妨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使他们对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漠不关心,失去对体育健身的兴趣,产生轻视体育健身的错误思想,逐渐地就会变成远离体育运动的一分子,进而形成不良的恶性循环,最终就会导致生命过早的夭折。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和加强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学,并使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结合体育运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讲明引发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知道其因果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中明白道理,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通过他们自己的亲身体验,感知用进废退的原理,知晓体育运动的奥妙所在,诱发和激起学生们的求知欲,明确体育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到体育教学中去学习知识、技术和

技能,逐步提高体育学习的责任感和培养终身体育健身的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循序渐进与教学创新相结合,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教与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体育教学应该系统连贯,并有程有序。我们在体育教学中的教学任务、内容、要求和教学方法与手段,都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严格遵循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逐步不断提高的要求。这样,学生学习时就会觉得有意思、有兴趣,也才会易于接受学习的内容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反之,如果教学任务、内容、要求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生实际程度相差甚远,缺乏系统性和循序性,没有给他们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就会“欲速则不达”,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困难,也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身体伤害,其结果就会使学生对学习丧失兴趣和信心,对此产生畏惧感,渐渐地远离体育,放弃体育锻炼,也就谈不上培养其终身体育健身意识,势必会给他们今后的身体健康发展留下诸多隐患或不利因素,造成莫大的遗憾。与此同时,体育教学应当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抛弃旧的条条框框,根据教学任务、内容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不断推出新颖、易于学生接受和具有游戏娱乐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体育知识,增强体质,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和健康,从而能有兴趣、自觉主动地参加体育运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具有终身体育健身的意识,为他们今后健康地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也就达到了体育教学的目的。

2.4 体育教学要严格要求、导之以法。高等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学与其他院校相比,除了有相同的规律外,最明显的区别在于高师是培养合格人民教师的基地,这些学生即将是未来的人民教师。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的文明、知识的专职人员,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实施者,他们的一举一动、所作所为都将影响着学生的道德风貌、文明习惯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关系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前途和命运。我们在教学中如果对这些未来的人民教师要求不严和管理松懈,就会导致他们放任自流,缺乏学习的目的性、责任心和顽强拼搏的斗志,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实践证明:中学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技能。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要担任班主任工作,对于学生的德、智、体能否得到全面健康发展,班主任是负有重要责任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对师范生进行严格要求和严格管理。所谓严师出高徒,就是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得出的实践普遍经验的总结和概括。这种严不仅是教学的严格,也在于管理的严格,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的传统,并通过体育教学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积极向上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帮助学生认识体育运动的规律,掌握体育科学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多了解和掌握一些科学的体育健身方法与手段,使他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能身体力行,作其学生的楷模,学习的榜样,这就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对他们的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有益。

高师体育教学应结合师范特点,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增强他们的体质,更要帮助他们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他们终身体育健身的意识,以他们健康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身体去影响和塑造健康的下一代。为了避免学生离开学校,就忽视体育运动,出现学校毕业即体育毕业(终止)的不良现象。高师体育教学应放眼于学生走向社会后也能健康、幸福地学习、工作和生活,注重体育教学效果的长期性,让学生终身受益。国内外许多教育专家一致认为: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学习内容更为重要。因此,体育教学应根据教学任务、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营造一个轻松、愉快、舒心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要有的放矢,讲求实效,精讲巧练,既重视学生的“学会”,更重视他们的“会学”,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创造性的学习,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学习某个具体知识,尤其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示范教学,学习过程的指导,学习规律的提示,学习能力的培养,挖掘和调动学生的潜在能力,促进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学会多向思维,提高他们观察同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调整自身的学习策略,从中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和锻炼的方法与手段,使他们能心情愉快、自觉地、有滋有味地乐于学习,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和自我锻炼的能力,从而受益终身。

2.5 注重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巩固和扩大学生的体育科学知识、技术、技能,增强他们的体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和培养终身体育健身的意识都有重要的特殊意义。它既是高师体育教学的延伸,是体育课教学的第二课堂,同时又是丰富和活跃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与手段,有利于他们独立活动能力的培养。由于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并且组织形式和练习方法与手段多种多样,能充实学生的生活,扩展他们的活动能力,激发其兴趣爱好,发展其特长和展示其个性,有益于他们的全面健康发展,深受广大师范生的欢迎,它是实现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因此,体育教师应该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积极拓宽其活动内容,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身体状况,结合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条件和区域体育开展的特点,充分发挥运用自己的体育专业知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愿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在活动中尽情展示自身的能力,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从中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同时体育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因人而异地组织和指导他们进行活动,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科学的体育知识、正确的运动技能和科学的锻炼方法与手段,并有区别地开出不同的运动处方,帮助学生科学地选择适合他们发展的体育健身内容和方法与手段,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健身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3] 曲宗湖.杨文轩.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篇12:高等师范学院钢琴教学的重要性论文

高等师范学院钢琴教学的重要性论文

摘要:钢琴演奏是师范类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为了确保学生学习的效率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视奏训练是当前钢琴教学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教学方式,但具体的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只有不断地完善教学方法,才能确保钢琴教育更具灵活性,从而真正发挥其教学作用。

关键词:高等师范学院;视奏训练;钢琴教学

钢琴教学,对高等师范学校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在步入教学领域之后,这是身为教师至关重要的一项技能。所以,当前对于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的改革十分必要。视奏训练是在当前教学需求之下产生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钢琴学习效率的提升有十分明确的成效。因此,在后续的分析与讨论当中,笔者将以视奏训练的重要意义与应用为主题展开,以供学习者参考。

1视奏训练定义与重要性分析

欧威视奏训练,主要是将符号(即可见的乐谱)转化为实际动作(即演绎过程)的训练方式,就是说让学生学会通过眼睛去感知节奏与韵律,最终到达看谱便能演奏的境界。这一项训练的关键点包括以下几点:其一是要强化学生对键盘位置的掌控度,让学生将键盘上每个音的位置都刻印在脑中。其二是对声音、乐谱、键盘位置三者迅速转换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在听到节奏时便能下意识在脑中将其转换为乐谱,再将乐谱转变为键盘位置,然后演奏出来。其三是要强化学生对各类乐曲风格及情感语言的熟悉程度,确保学生对每种风格的表达手法都足够了解。整体来说,视奏训练的不断推进,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熟练一首乐曲的速度、拓展学生演奏的曲风范围、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对学生未来的.钢琴演奏技巧应用十分有利。因此,可以说视奏训练教学方式的应用对于我国师范高校是至关重要的。这样的训练,能够为学生奠定坚实的演奏基础,让学生学会灵活应用钢琴技巧去诠释各类曲目,促使其在未来成为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教育人才。也正是因此,当前对于视奏训练的落实与改革,是我国师范院校面前最重要的一项课题。只有教学真正得到重视,才能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作为一名能够灵活应用钢琴技巧的教师,要学会利用音乐去引导更多学生,努力做一名具备艺术底蕴的教师,进而在教学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

2师范高校视奏训练问题分析

2.1思想认知存在问题

在当前国内的钢琴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教材的不统一,而且也不能称作一个体系,所以,视奏普遍被认为是最难教的。而且也没有明确的教学方式以及规章可以参考。因此,师范高校的教师多数更加重视对学生实际演奏技能的强化,视奏能力则通常被认为是在不断地实践练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并不需要一个具体的教学训练过程,所以无论是校方还是教师都始终缺乏提升学生视奏能力的意识,并且其自身也并不具备视奏教学所需要的技巧与能力。视奏环节无法落实,最主要还是因为视奏本身就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2.2课程规划存在偏差

唱、跳、弹是音乐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师范相关专业的必备技巧。由此可见,音乐素养的重要性,而视奏环节则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非常必要的环节。但在教学领域中视奏课程内容的规划及设计与开设要求都并不明确,这样会导致钢琴课程的整体结构设置产生严重偏差。虽然针对声乐学习,有部分院校设置了“视唱练耳”这类课程,但针对钢琴演奏却没有院校设置相对应的视奏课程,这会使钢琴教学面临很大的损失。[1]

3提高视奏能力的方法

3.1强化对学生读谱能力的培养

就音乐演奏的本质来说,乐谱上的每一个音符都包含着原作者想要传达给外界的信息,就是说读懂乐谱,便等于读懂了创作者的思想。由此可见,良好的读谱习惯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学生能否准确读谱,与其钢琴学习的进度有着直接关联。能够迅速且准确读谱的学生,其熟悉乐曲的过程也能最大限度地削减,并依靠自身的读谱能力更早开始音乐创作,促进演奏学习发展到下一阶段。大部分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自身钢琴演奏基础都是有待进一步磨炼的,甚至有部分学生并没有预先接触过五线谱,这样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正确辨认音名,对乐谱的反应过程也很长,所以演奏过程中也很容易出现错音,这样一来,学习过程就变得十分吃力。实质上正确的读谱,不但包含对音高的辨别,还包含了乐谱上节拍、调号、速度标记、乐句、连线、跳音、非连音等记号的辨认。因此,在教新的乐曲时,教师引领学生共同来学习独立视奏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教师可以针对乐曲风格、演奏形式、曲名及创作背景等信息进行简要介绍,方便学生举一反三展开联想。在学生真正开始演奏之前,教师应当预先提醒其必须注意到节拍、调号以及速度标记等,因为这是多数学生都容易忽略的要点,对于这些演奏中的细节技巧,教师都一定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只有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读谱习惯,才能为视奏环节奠定扎实的基础。[2]

3.2对于键位的进一步熟悉

如果说视谱过程是人类大脑对音乐信息的吸收与解读,那么演奏的过程,则是身体依照大脑指令处理音乐信息的一个过程。因为视奏的整个过程是看谱进行演奏的,所以就如同眼睛关注屏幕但手却需要打字的“盲打”一样,要求我们在视奏时要能熟悉键盘。这个熟悉指的是对键盘方向和距离的把握,就像使用计算机打字的“盲打”一样。高等师范院校中的许多学生,在熟悉新曲的过程中,采取的都是看手记谱的方式,这种方法在学生刚开始学习简单曲目时,还能够起到一定效用,一旦逐渐深入,学生则无法短时间掌握,流畅演奏的目标也无法完全体现出来。对于学生键位熟悉感的具体训练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其一是“盲打”的联系,要学会让眼睛离开,用手指去感觉键位。其二是要更多针对琶音、音阶、和弦及和弦转位等进行练习。以跨度为一个八度的C大调琶音的练习过程为例。这项练习可以从单手开始,以慢速的连奏练习去促进学生熟练。借助持续练习让学生学会体会键距及键位,让学生的手指对键盘有缓慢熟悉的一个过程。具备了一定基础之后,可以利用非连奏及跳音的练习进一步强化熟悉程度。

3.3更多融入伴奏、合奏训练

钢琴不仅仅是独奏乐器,在许多协奏曲当中也担当着辅助角色来协助演奏。伴奏、合奏的练习也是提升学生视奏演绎能力的最佳途径。不同于独奏环节,伴奏与合奏环节中更强调的是整体协作能力。演奏一旦开始,就必须要遵从一定的节拍及韵律进行下去,不能出现很长的停顿。如果出现了卡壳的问题,整首歌曲的演奏便不能顺利进行。视奏过程最注重演奏的完整性与流畅性,所以在高师的钢琴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注重采用合奏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的合奏过程中不断寻找协调点,也许一开始会不得要领,但通过几堂课的教学,就能够逐渐掌握,达成协调。这样的协调性培养对于学生视奏能力的提升十分有利。

4结语

视奏训练是帮助学生学会通过视觉辨别旋律、学会依靠双手去掌握旋律的重要教学环节。对于师范高校来说,这样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最终能否熟练掌握钢琴演奏的要领,熟练地在看谱时辨认旋律,并借助双手熟练演奏,都与视奏教学有很大关联。因此,教师在这一时期更要重视学生视奏能力的提升,从而让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得到明确提高,最终成为更优秀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梁智源.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视奏能力培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1)

[2]张驰.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视奏教学的意义与实训之我见[J].音乐时空,2013(05)

篇13:高等师范学校钢琴教学刍议

高等师范学校钢琴教学刍议

近几年来,我国钢琴事业迅猛发展,从而带动了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也向专业化和国际化的逐步迈进.然而,学生们对音乐作品的了解却是甚微,音乐知识匮乏及文学底蕴浅薄等,导致他们在演奏中,对作品的风格比较模糊,音乐的.内涵不够理解,音乐演奏比较机械、空洞、缺乏感染力.所以,以往这种单一追求技巧,狭窄的教学重点,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我们在高师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在注重培养提高学生演奏技能的同时,更要重视他们音乐理论方面的学习和人文知识的积累.以便从多方面,多视角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

作 者:赵微  作者单位:鞍山师范学院音乐系,辽宁鞍山,114005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5) 分类号:G642.0 关键词:钢琴教学   读谱   曲式结构   作品风格  

篇14:高等师范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论文

高等师范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论文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广大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进行职后专项培训,以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这样的过程不应该只是在教师职业后进行培训,更应该在大学里就加强对师范类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一、师范类学生职业能力发展需求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教育改革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师范教育事业焕发勃勃生机。

(一)发展中的困惑

当前阶段小学教师教育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从低级师范到高级师范的建设工作,但在培养模式上仍存在较大的不足。

1.小学教育自身的鲜明特点决定了我们不能简单地遵循传统高等教师培养模式

小学教育有着自身特殊的性质。小学生在心理方面还不成熟,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小学教师教育的过程中适当增加这方面的比重。小学生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无限的可能,可塑性极强。小学教师教育必须以知识结构、道德素养为重点。因此,从三级师范转型过来的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必须深刻地把握小学教育事业的特殊性,不能简单地将其等同为传统的高等师范教育。如果在具体的教学培养过程中不能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所培养的小学教师必然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满足岗位要求,不仅影响接受教育教师的未来发展,更是会对小学生的成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2.小学教育实践是保证小学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小学教育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尤其是在专业设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还较为严重,基本上处于“边实践、边研究、边建设”的过程之中。当前的小学教师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较大的问题。

第一,现有的教育理论学习内容无法真正和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造成所学习的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无法有效地指导课堂实践教学。

第二,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小学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些教学方法并没有在教法课中得到体现。

最后,小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容需求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之间的矛盾体现得最为明显,特别是当前‘‘三字一话”的教学水平要求,会导致小学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器具产生陌生感。

上述问题的存在,集中反映出我国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所提供的高师小学教育专业与小学教育实践的脱节。小学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其知识内容、知识体系、教学手段乃至教材等都处于不断的更新变化过程之中。高师小学教育作为培养小学教师的摇篮,如果不能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对上述内容加强凸显,显然也就不能有效地实现其教学目标。

(二)探索创新

为从小学教育实际需求出发,探求出一条符合小学教学特点的复合型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提供了支持,我院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实践研究和理论探索。于,从学校办学所掌握的资源优势出发,创造性地开始校本课程的论证和开发。在具体的研究发展过程中,严格按照我校的教育目标和社会对小学教师人才的真正技能要求来开发具有小学教学特色的专业课程,包括小学语文实用教学法、小学数学实用教学法等几门课程,都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对于培养复合型小学教师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我校认识到网络化教学必将成为未来教育模式的主流,因此开设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等课程,为学生专业素养水平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坚持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按照科学的培养模式合理规划、设计课程,为实现培养“敬业乐教、一专多能、多才技高”的办学理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以校本课程建构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为满足社会对小学教师人才的需求,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具有师范专业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设置,奠定了我院课程改革契机。

(一)实施策略

1.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构建校本课程的核心指导方针。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小学教师”,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国政府所提出的小学教师队伍培养目标。在本院的.校本课程过程中,我们充分地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成为校本课结构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在课程体系中剔除那些不符合小学实际教学情况的理论部分,增加大量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符合小学课堂教学一般特征的课程内容。

2.循序渐进

在我院校本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循序渐进是基本的指导方针。我们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准备了不同的课程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以我院的三年制专科为例,我们制定了‘‘一年宽基础,二年强技能,三年广适应”的目标规划,为他们掌握先进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准备了必要条件。同时,在三年的教学过程中,也不断地渗透小学生心理教学和班级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让他们能够在毕业之后迅速走上讲台。一年级注重基础,二年级强化技能,三年级提升整体适应能力,这是我们实施校本课程构建的三个不同层次,是我们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情感形成规律进行的规划,也是我院教学改革科学性的集中体现。

3.综合评价

要想保障校本课程的顺利构建,一定要提升内部评价体系的规范性。校本课程评价包含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评价、关于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等。校本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要注重客观性、科学性。我院校本课对学生展开的评价实行学分制和等级制相结合的方式。校本课程有关学生的评价方案由各系与教务处共同拟定。校本课程有关学生的评价方案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有所体现,其次要对学生学习这一课程的总学时量有所体现,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效果有所体现。教师要综合这三个方面的结果,对学生的等级与学分进行确定。与校本课程相关的评价体系方案的确定都应该坚持综合评价的原则,努力提升校本课程评价机制的规范性与客观性,为校本课程的科学化构建、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一)课程实施的保障机制

1.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为了提升校本课程实施的效率,我院特别重视对校本课程实施加强领导,建立了专门的职责管理系统,并成立了校本课程研发领导小组与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从领导层面、组织层面为校本课程构建创造保障。校本课程研发的具体安排、落实、检查、评价由教务处管理,教学工作的组织、任课教师的安排、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活动的评估与反馈由教学系统一负责。总而言之,我院校本课程管理体系实行从上到下的责任制,为我院校本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政策配套,制度保证

为了能够对校本课程的实施进行有效的监控与指导,学校要在政策与制度方面进行有效跟进。对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要按照一定的计划进行,做好备课笔记、考核登记与总结等工作,对校本课程方案的落实与计划情况及时进行摸底检查。要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升评估评价体系的完善性,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考核、年度工作业绩考核,有效激发教师对校本课程研发的热情。

3.提高投入,保障持续发展

校本课程构建对提升我院办学特色、完成办学目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我院重视从经费上保障校本课程实施相关场地、设备、资源的建设,为实现校本课程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保障。

三、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发展规划

“推进教师教育布局和结构调整,加强师范教育类专业建设,提高教师培养质量”[3]是教育部关于教育工作重点强调的内容。从这一纲领出发,我院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有了更清晰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综合应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和社会资源,提升校本课程建设的实效性,突出办学特色。确立师范院校办学的“师范性”,从学生的个性发展出发,提升学生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适应性,完成‘‘一专多能复合型”小学师资人才培养目标。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使学生掌握现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小学教育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相关素质,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师范专业技能,发挥校本课程学习的积极作用,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把握好自身的角色,树立科学的教学与学习观念。

2.教师发展目标

激发教师的创新性与主动性,使教师掌握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担当导演或策划者的角色,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习起到积极的引导性作用。重视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挖掘教师的内在潜能,使教师具有学者的风范。

3.学校发展目标

使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形成鲜明的特色,突出我院百年师范教育传统;使研发的校本教材促进地区、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协调发展;完善与校本教材研发相配套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改进机制。

四、结语

“综合培养、一专多能”的培养模式与现阶段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实际相协调,符合当前小学教育的发展需要。这种模式是我院在发展过程中的创新性尝试,为我院教育教学的实践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性作用。

提升课程建设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是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的保障条件,需要经过长期不断的探索与努力。校本课程的构建为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创造了契机,有利于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提升课程系统机制的可持续发展。

篇15:试析高等师范院校的公体课程体系论文

试析高等师范院校的公体课程体系论文

论文关键词:师范院校 公共体育课 课程体系

论文摘要:通过对全国23所高等师范院校58位体育教育专家的调查和访问,提出构建新时期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隐性教育、教学评价、课程管理和教学保障的基本内容和指导思想。

新时期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的教育体系,把体育与健康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之中,深刻理解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深远意义和价值内涵,正确把握这门课程的教育方向、教学目标,不断创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构建培养以人为本的全面健康发展为核心的综合教育体系,全面推进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等,是高校体育教师甚为关注的问题。为此,本课题向全国27所高等师范院校发放问卷81份,回收23所院校有效问卷58份。利用华东地区高师院校体育协作会年会的机会,访问体育专家19人(其中主任或副主任17人),在此基础上对高等师范院校公体课程的体系进行了探讨。

1现阶段课程体系状况

(1)从课程设置看,23所高校都在1.2年级开设体育课。其中11所高校开设了体育保健课,8所高校开设了体育公选课,6所高校开设了体育训练课,5所高校开设了国防军事课,1所高校开设了体育俱乐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防军事教育未被重视,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问题未得到很好解决,教学中坚持区别对待原则不够。

(2)从教学模式看,58位专家中认为应采用“阶段”型,即第1学期与第1学年以原教学班为单位开基础课,第2.3,4学期或第2学年按选项分班,注重体现终身体育、健康体育等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学模式,有32人,占55.2%;认为应采用“一体化”型,有14人,占9%;认为采用传统的“三基”型,只有1人。这说明在教学模式的选用与改革方面,近几年有了很大的进步。

(3)从师范特色教育的内容看,23所高校中有14所高校进行了队列队形的专门练习和裁判员的培养,占61%;而国防军事教育,教师职业形体教育,班级体育指导,少年生理、心理特征教育以及体育欣赏等对于未来教师职业所需的特殊职业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仍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2公体课程体系内容

2.1教学目标体系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的精神,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为:“使大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运动技能和科学的健身方法;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体育道德,增强调控情绪和抗挫折的能力;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培养关注和参与社会体育与健康事务的能力”。高等师范院校应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来建立教学目标体系。

2.2课程设置体系

课程设置应包括基础课:以传授健身方法和增强体质为主要任务,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选项课:注重学生兴趣培养和运动能力的提高,充分发挥个性;理论课:传授体育与健康知识,制订锻炼计划、运动处方,国防、军事理论、竞赛组织与体育辅导;保健课:以运动康复训练为主,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抗挫折的能力,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训练课:提高体育兴趣,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公选课:广泛接触体育学科,增强终身体育意识,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3教学内容体系

体育教学内容选择,应结合师范教育特点,其内容应具有一般普通高校所应开设的基本内容,还应有教师职业基本能力训练,教师带操、口令、队列队形练习,国防、军事常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以及组织体育竞赛活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能力,“努力实现教学内容体系的多样化、综合化、基础化、信息化和现代化”。

2.4教学方法体系

探索和建立一套适合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特性的教学方法体系,只有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总结才能逐步完善,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应将一般的课堂授课法与竞赛教学法、运动训练法、课外辅导法和自我提高法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使学生从量变到质变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2.5隐性教育体系

体育隐性教育是体育显性教育的有机结合和补充,对于形成生动、活泼、愉悦的学习氛围,起着很大的作用。在高等师范院校的体育教育中,应重视并逐步建立一套“体育隐性教育”体系,达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良好接轨。在这个体系中,应把激励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优化教学环境、培养良好习惯作为一种特殊的体育教育途径和手段,并将余暇体育活动与课堂体育活动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体育隐性教育的作用。

2.6教学评价体系

多年来,我们一直只重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自我锻炼评价和成绩提高评价的作用,不能给学生带来一种长期的'学习效应。因此,我们必须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上进行彻底的改革,逐步建立科学的、符合学生实际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2.7课程管理体系

课程管理体系包括常规管理系统,含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常规管理以及课程目标管理等内容;科学评价系统,包括课堂效果评价、教学质量评价、教师与学生个性评价等内容;目标效果系统,包括课程目标系统、教学效果系统、教师个人目标系统等内容;教学反馈系统,包括信息来源系统、指标来源系统等内容;督查系统,包括行政督查、教务督查、社会督查、教师督查与学生督查等内容。

2.8教学保障体系

教学保障体系是完成体育课程体系各项任务重要的外部条件,主要内容为师资队伍建设,它包括教师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精力投人以及创新精神等。教学设备投人,指必需的教学设备、场地、器材、电化教学条件等。教师报酬与待遇,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使体育教师享受与其他教师的同等待遇。后勤服务保障,要为体育教学、体育教师、上体育课的学生以及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与社会体育活动提供优质的服务。

3结论与建议

(1)从调查与访问中看出,大多数专家肯定了高等师范院校公体教育应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但在目前的实际操作中,仍然有很多学校还是沿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我们只有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脚踏实地地推进公体教学改革,才能使高等师范院校公体教育发生质的变化。

(2)建立较为完整的高等师范院校公体课程体系,应以“三个结合”和“两个转移”为中心,即做到课上、课外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运动素质、技能练习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实现从“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的重心转移;“知识、技能中心”向“方法、动机、活动中心”转移。

(3)目前各校之间的教学条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课程设置、课时分配、教学评价等方面应根据各自的情况,取长补短、合理进行,不能照搬照套,按一种模式进行。

(4)各校应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公体课程体系与公体课程检查、评估体系,有利于公体课程建设及其良性运转。

(5)各高校之间应经常保持信息流通,互传经验,加强交流,有利于推进公体课程体系的建设。

篇16:师范院校计算机教学论文

师范院校计算机教学论文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利用迅猛发展,计算机的教学已经成为师范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它不仅可以使学生们掌握计算机的知识、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对学生们在今后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也会有积极的帮助。本文主要对师范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进行再探索,提出的关于教学着重点转向的问题,是切中时弊的,是有利于师范院校强化计算机教学发展的。

在人类快速迈进网络信息时代的当下,计算机成为了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学会正确应用计算机高校应用计算机成为了我们每个人适应社会需要的基本能力,也是必备能力。在计算机教学中把对学生们在计算机方面的能力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努力从培养学生们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两方面入手,夯实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根基,并把这样的一种计算机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新常态坚持下去。

1 把学生计算机能力培养作为教学重点

师范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工作在我国已经开展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已经成为了教学中的重要科目,并且随着时间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这项教学工作还在逐步等到强化,这样的发展趋势可以说是好的,推动了整体的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形势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甚至可以说成是图表式的发展变化,在这样的迫切形势下,我们的教学理念和重点不仅没有能够接踵跟上,而且还被拉开了较大的距离,这对于我们国家发展和教学事业的发展要求是相悖的,因此,我们的计算机教学的方向和重点就必须加以改变,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教学工作跟上时代的潮流。

我们在计算机教学的理念上还是侧重于基础知识方面,基础知识固然重要,因为“基础不牢就会地动山摇”,所以必要的基础课程还是要保留的,但是由于在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大背景下,计算机已经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主要载体之一,所以,学生们在入学之前就已经能够较为熟练使用计算机,因此,很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已经被学生们掌握,为此,在客观上就为我们缩短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课时形成了可能。加之,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来说,我们能够利用的课时相对较少,一般仅有四十几个课时,在这样的有限时间里,我们就应当把时间如同好钢一样用在“刀刃上”。

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则是掌握计算机这门技术的关键中的关键,因为无论计算机的科技含量多么高,无论其在我们的脑海里是多么的“高大上”,其本身毕竟只是一个工具,对于工具来讲,关键就在于如何使用并确保其中所蕴含的潜能怎样被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出来的问题,所以,在教学的主攻方向上、在教学课时的安排上,我们就应当向这方面予以倾斜,把我们的主要资源投入到这方面的需要中来。

2 对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两种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

对于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建设上,我们应当以追求单机能运行、联网能使用、数据会处理、课件会制作(多媒体)、会简单的编程等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使学生能够在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时,有能力把计算机变为自己工作中的有力帮手。

2.1 我们应当在学生入学之初,就为他们制定一份详细的具体可行的教学计划,在计划中将我们所要攻克的教学目标进行量化分解到每一个课时之中,之后就是要确保一步步的落实开展起来,同时应当确保在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使我们的'教学效果始终保持在健康发展的轨道上。

2.2 学校应当最大可能提供学生们上机操作的时间。哲学上说“实践出真知”,在计算机教学上也应当让学生们通过实际的操作,达到领会、熟悉、熟练和有所悟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上,应当注意教师和学生们的有效结合的问题,也就是教师应当做到耐心讲、手把手教,同时应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做到内心详细解答,并应当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帮助学生们打牢应用能力上的基础。

2.3 应当建立科学的验收评定标准。在验收的环节上应当尽量减少纸面答题的方法,应当尽量不用学期末的一次性验收的办法,而应当以使用积分制的办法,采取机上操作验收和随堂积累积分的方式。比如说,我们给学生们一篇文章,验收学生们打字的能力,以5分钟为限度,看每名学生的打字速度和准度。比如说,我们给学生们一个情景,要求学生们按照要求制作出一个教学课件,并按照设计的采分点进行验收。特别是应当结合对学生们的计算机知识的验收评定,嵌入对其他学科的考核验收,以使学生们在头脑中把对计算机的学习和主要学科的学习同等重视起来,确保计算机教学效果的巩固和提高。

对于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建设上,我们应当以紧跟时代发展为主题,在对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人格上狠下工夫。

①应当建立教师队伍知识层面的不断更新制度。创新的基础是应当跟上形势的发展,应当清楚发展的方向,为此这就需要我们的施教人员应当首先有这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②应当鼓励和帮助学生们建立互动组织。在这个组织中让学生们开展交流和学习,并能够通过组织活动互相激发灵感,在灵感的碰撞中产生更强烈的灵感火花,就是通过互相之间的激励,使学生们在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中激活创新的能力。

③应当建立必要的实验室。古希腊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这就是告诉我们条件是多么的重要,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强化创新能力,我们就应当赋予他们一定的基础条件,这样才会使许多的不可能演变为可能,创新是需要一个起跳点的。

篇17:浅谈师范院校音乐教学论文

浅谈师范院校音乐教学论文

一、打好学生乐学的基础,让学生喜欢音乐专业

师范院校面临的客观真实情况是招收到的学生的素质普遍偏低,尤其是对于选择技术性较强专业的学生,更是因为在为应付升学这一迫切需要的前提下,怀着“临时抱佛脚”的态度,采取突击式的技能提高方式,用“打快拳、强训练”的方法,强化自己选学的专业技能的提高,因此,绝大部分学生们并非是有音乐特长或乐于学习音乐的。那么,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热爱音乐专业的教育,让学生能够目的明确地对待音乐专业知识的学习。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所阐明的道理正是对学生乐于学习与学校效果的正比关系。

二、打好音乐知识的基础,让学生掌握相应的音乐能力

对于在师范院校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讲,其应当涉猎的音乐专业知识是很多的,但由于学制使然学期有限,因此,需要对学生们的最基本的基础性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这样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实际效果,才能确保所输送出的学生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应当让学生们掌握准确的发音方法,这是尤为重要的基础。唱歌是“上帝”赋予每个人的天性,但是把歌唱好则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的。比如说,每个人在唱歌之前,一定要清醒认识到自己的“音域”状况,之后按照自身的实际来选择适当的歌曲或定下演唱的基调,这样才会确保“腔圆”的效果,这是准确认识自我的能力。再比如,要学会掌握“发音”的技巧,这样演唱者和听众才不会感觉到累,演唱才会焕发出吸引他人的无穷魅力,演唱才会取得成功。在这两点的培养上尤为重要,这关系到学生在今后学习中的自信心的树立,因此,在教会学生们应有的知识的前提下,应当帮助和监督学生们认真刻苦的加强修炼。应当让学生们掌握必要的识谱技能,这是尤为关键的基础。

要把学生们学唱歌曲的能力从“在听唱中学”到“用识谱来学”的层次转变,而且不仅要让学生们能够准确识别简谱,还又能够熟练把握五线谱的识谱技能。在这方面的教学中应当讲求“系统、全面和规范”的效能,使学生们能够准确把握所学到的知识,准确应用所学到的技能,并且采取启发式方法,鼓励和激励学生们能够科学整合灌输到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为确保学生们能够培养出优雅的音乐节奏感打下坚实的基础。应当让学生们掌握灵活创作的技巧,这是尤为紧要的基础。唱别人的歌是需要用良好的悟性参透歌曲寓意,这样演唱才能够出神入化,才能够达到演唱者的“二次创作”和原创的“貌合并神合”,这需要有一定的创作能力作积淀。同时,在实际的教学需要中,如果授课的音乐老师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来教会学生们应当掌握的知识,那么这对学生们来说一定是具有深深的吸引力的,教课的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从以上两点情况看,在师范学习阶段为学生们锤炼创造技能是紧迫和重要的,是应当在教学中着重加以考虑的重要问题,是提升音乐教学水平的一个可利用的“亮点”。应当让学生们掌握运用指挥的能力,这是尤为必要的基础。将来走向社会的师范院校的学生,绝大部分将从事中、小、幼学校的教学工作,那么他(她)们所面对的.工作对象将是一个或几个团体,这就需要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要有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加之面对以中、小、幼学生为授业对象的情况,就需要在课堂的环境中、课中的时限里,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锻炼,整体演唱歌曲的情况就会是一种常态。这些现实问题的最好解决办法就是需要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要掌握指挥的能力,从而能够将学生们合理组织起来,科学实施教学内容,让每名学生都能得到实践的锻炼。

应当让学生们掌握乐器演奏的方法,这是必需的基础。歌曲的演唱以及音乐的传播是离不开乐器的陪伴的,一名音乐老师如果不能掌握一两种乐器的使用技能就不会是一名称职的老师。师范院校应当对音乐专业的学生,在使用乐器能力方面有计划地培养,从西洋乐器到民族乐器要通晓基本乐理,还要掌握一两种乐器的演奏技巧,以确保能够使学生们在吹拉弹唱上都能够具有相应的造诣。师范院校的学生都可能在走上社会后身为人师,身为人师者就必须有相应的专业造诣,否则就不会适应岗位需要,就会影响到对他们的学生的培养质量。

篇18:钢琴教学论文

钢琴教学论文

[摘要]传统钢琴专业课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多弊端,既不利于学生整体音乐素养的提高,也不利于对音乐深层次的理解。钢琴专业课的教学需要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高教学的效率。本文从笔者的教学经历出发,首先阐明了有关内心听觉的概念和特征,以及钢琴教学与内心听觉相辅相成的关系,把内心听觉和钢琴的常规教学相结合,探索通过学科的相互交叉和影响,来丰富钢琴教学的方法,并提出了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内心听觉的策略,希望能够打造高效钢琴教学课。

[关键词]钢琴启蒙教育论文

钢琴技术的掌握与提高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的,是一段漫长而系统的过程,几乎每个专业人员都希望自己的钢琴演奏水平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是,真正达到技术顶端的人才少之又少。钢琴的学习是需要相关方面的天赋和悟性的,但练习方式的正确性与合理性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本文中,笔者把内心听觉和钢琴教学联系在一起,通过不同学科的渗透和学习,研究了钢琴教学法的创新思路。

一、内心听觉概述

(一)内心听觉的内涵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可以称之为听觉的艺术,任何音乐活动离不开听觉的感受。当我们聆听音乐时,最先感受到的是音乐语言,其次是音乐情绪或形象,最终是音乐带给人们的思考。音乐信息以直接的方式进入我们的耳朵,却以迂回的方式感染我们心灵。钢琴艺术从属于音乐艺术,同样离不开听觉。因此,如何做到有智慧地聆听音乐,把从聆听音乐中学到的技巧应用到个人演奏中,是每一个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最应该考虑的问题。听觉可以分为外部听觉和内心听觉。外部听觉即我们实际听到的声音,它是声音刺激我们耳朵直至大脑的直接结果,它是指:“外部音响对人的听觉器官刺激而引起的生理反应。”[1]因此,外部听觉可以理解为耳朵听到的实际音响,即实音听觉。而内心听觉虽然称之为听觉,但它完全来源于我们的内心,也就是我们的大脑,是声音传到耳朵后通过大脑储存、分析、加工的一个过程,换句话说,内心听觉的形成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由此可知,外部听觉是从生理上进行音乐感知,而内心听觉则是指从心理上对音乐进行感知,是对音乐更为深层次的理解[2]。

(二)内心听觉的特征

从心理学的解释来说,内心听觉是音乐心理学中的一种独特解释,随着音乐学专家对乐器教育的研究日益深入,很多问题都得到了系统性的解决,同时音乐心理学中的很多问题也被发掘了出来,作者经过研究之后发现,内心听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第一,必须区分内心听觉和外部听觉的关系,内心听觉是人内心的一种心理活动行为。第二,产生内心听觉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外部听觉,这也是区别内心听觉的一大特征[3]。第三,在音乐指导的过程中,内心听觉会起到协助作用,在乐器的演奏过程中,对演奏者的.技巧有严格要求之外,还需要对演奏者的内心听觉活动有着自身的把握。这一点在大型音乐会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钢琴教学与内心听觉的关系

(一)内心听觉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

内心听觉是基于大脑记忆对音乐弹奏要素和形象进行想象的一种内在音感,其在各类器乐学习的过程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钢琴教学中,不注重听觉训练而只在学生弹奏手法方面下功夫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教学结果往往造成弹奏者缺乏良好的乐曲感知能力,从而使得音乐演奏表现力不足而显得过于机械化。所以,注重培养学生钢琴练习中的内心听觉能力,有助于其更好地诠释乐曲的深层含义和提升其自身音乐综合能力[4]。在钢琴学习中,学生的演奏技巧是否准确到位,除了要依靠老师给予的指导和建议外,更需要其自身内心听觉去感知和判断乐曲音色、速度及力度等要素。当学生内心听觉能力达到了一个高度,其在钢琴演奏前内心已经建立即将演奏乐曲音响的想象,继而在演奏时将自身对乐曲形象和意象的认识和想象融入到内心情感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演奏效果,从而为听者呈现出准确完美的乐章。

(二)钢琴教学对内心听觉的影响

1.读谱对内心听觉的影响

钢琴读谱与内心听觉是相辅相成的,在读谱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并指导着乐谱的学习和研究。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读谱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基本的环节,但是却有不少学生仅仅注重苦练钢琴的技巧,忽视了对于乐谱的学习和研究。更有甚者,根本不顾及乐谱本身所要表达、传递的情感,只是凭借个人想象进行演奏,致使许多对音乐有很深研究的听者听完其演奏之后,不明白其究竟想表达什么音乐情感。如果演奏者所表达的作品风格和以往作曲家本身的音乐风格存在较大差异,那么听者往往不能辨别其演奏作品的具体时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于每一位钢琴演奏者而言,乐谱不只是一张填满音符和旋律的纸,精准地把握乐谱的情感,能够为今后的演奏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研读乐谱的过程中,想象不仅可以指引学生更细致地处理乐谱所要表达的感情,而且还能够对学生的钢琴技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所以说想象能够作为一个纽带,实现理性和感性的相互转化。总体而言,在研读乐谱的过程中,想象、意象作为内心听觉中最核心的心理过程,具备极为重要的作用。而钢琴读谱和内心听觉两者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内心听觉在研读乐谱的过程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研读乐谱必须依靠内心听觉帮忙。

2.背谱对内心听觉的影响

背谱的心理过程与钢琴读谱非常相似。其中,外显和内隐记忆不仅是记忆所划分的类型里相对比较重要的分类,而且也是内心听觉当中必不可少的心理过程,但是了解此两者的人甚少。对于音乐素养相对较高的学生而言,他们比较擅长长时间的记忆,而不是短时间的记忆,他们能实现听觉、视觉以及动觉记忆三者的完美结合,其背谱的方式则以音乐逻辑记忆为主[5]。然而不管是何种程度的学生,听觉记忆都是在背谱过程中占据相对高的地位,至于动作记忆,它会伴随着学生的音乐素养不断增强而慢慢减弱。

三、培养内心听觉的策略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专业素质

音乐专业素质的提高能够加深学生对乐曲的内心听觉感受。钢琴的教学,如果仅仅是简单的弹奏技巧的教授,而不向学生讲解作品创作的背景等相关理论知识,那么即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演奏方法,也不能演奏出符合音乐原创内涵的曲子,更不能让听者正确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和情感。作为情感寄托的音乐作品,不同的国家、民族及流派的创作者对其诠释各具特色,所以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对学生欣赏不同乐曲的素养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此外,仅仅喜欢某一类乐器和音乐是不够的,应培养学生对各类不同乐器和乐曲进行广泛且有意识地学习和鉴赏,例如可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与乐器发展、乐曲创作相关的书籍,通过播放一些经典的乐器演奏作品以及名家专业讲座等,让学生从乐器和音乐的文化根源出发,不断拓宽音乐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音乐修养。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乐曲内心听觉对学生钢琴演奏技巧的提升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坚持引导学生聆听钢琴乐曲

钢琴弹奏的听众不仅仅是台下的观众,演奏者本身也是一名聆听者,聆听乐曲过程对演奏者显得更为重要。在钢琴教学中,引导学生聆听乐曲,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听觉的刺激,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乐曲进行内在听觉记忆。[6]长期反复地进行乐曲听觉积累,学生对乐曲记忆不断加深,同时其内心听觉中所形成的多种色彩效果为提升乐曲感知能力奠定了基础,多次的聆听,使得学生能更好地把握音乐,甚至能触发学生对音乐进行有意义地模仿和创作的灵感。很多优秀音乐作品的创作,都是在聆听了大量其他音乐素材的基础上的有所感悟,从而形成内心听觉,结合自己的情感以及创作意图而完美地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所以,在钢琴教学中,坚持引导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是内心听觉养成的前提,更是进行钢琴深入教学的必备条件。例如钢琴协奏曲《黄河》第三乐章,就有片段模仿琵琶演奏效果,钢琴曲《绣金匾》许多地方模仿扬琴的效果,钢琴曲《梁祝》模仿多种民乐、打击乐效果等等,体现中国的民族气韵;许多外国钢琴曲几乎也是交响化,如钢琴曲《邀舞》,有单一乐器音色,也有乐器组合音色。内心听觉中千变万化的色彩效果,来自于多听交响乐,这是获得良好音乐感知的关键,在听的过程中感受作品的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音乐基本语要素,构成作品特定而丰富的内涵、形式、场景和画面,只有这样,大脑里才有丰富的音色想象力。

(三)给予学生正确的钢琴视谱弹奏指导

视谱是钢琴教学中内心听觉训练的基础,正确有效的视谱习惯有助于钢琴学习快速入门。在教学过程中,视谱想象有助于内心听觉水平的提升。在没有外界音效的情况下,学生拿到乐谱后,应指导学生先进行一段时间乐谱和旋律结构的视觉观察并通过低声哼唱等方式,让学生对乐曲有一个全面分析和认识,然后引导他们在视觉记忆的基础上,在脑中对乐谱音响和情感进行新的思考,加强学生对乐谱以及对所要表演的音乐深入理解,并形成自己的内心听觉。通过这样一个内心思考和歌唱的过程,学生读谱和内心听觉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例如,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2No11末乐章时,首先要求节奏准确,讲究句子,并注意每一个力度、速度、表情标记,按谱面弹工整,触键细腻。再次是分析介绍作品:这是贝多芬早期作品,是明朗温存的回旋曲,通过内心听觉找出细腻的触键来表达音乐歌唱性情感;速度平稳,似小行板,通过内心听觉控制三十二分音符弹奏均匀,否则会是杂乱无章;表情标记中,贝多芬所特有的cresc以后直接进来的突然p任何时候都必须准确地做到,sf不要破坏整个p的音响,pp和p要有明显的区别,乐章的中段是复调性的,它的内容中出现了俏皮的、恶意的幽默等因素,还有喜剧高涨的地方,与整个乐章的基本情绪有着强烈的对比;小提琴式的分解八度奏法、如管乐一样的低音以及朝气勃勃的尾声结束。这里都要靠内心听觉助一臂之力,表现音乐中所要求的语气、复调声部中的色彩、情绪的变化等等,来完成贝多芬的戏剧性乐章。此外,对学生听觉意象的培养也是提升钢琴教学中内心听觉的有效方法。钢琴演奏者对和声和旋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常常造成其对乐曲的旋律表达不当,从而不能给听者带来悦耳的听觉盛宴。听觉意象有助于改善钢琴和声及旋律间的不和谐,这有利于学生在演奏过程中为听者呈现出清晰分明的音乐旋律以及引人入胜的音乐氛围。

(四)训练和提升学生背谱弹奏能力

背谱演奏已经成为一场合格钢琴音乐会的最基本的要求。在演奏过程,通过听觉记忆的反馈,演奏者能够自如地将音乐的旋律、情感融入到自己的肢体动作中去,从而呈现出人与音乐和谐一体的演奏画面。可见钢琴背谱中所建立的内心听觉是演奏者出色地把握音乐的前提。在钢琴的学习中错误的背谱方法,将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内心听觉记忆是一种有利于学生背谱能力的提高的方法,但是内心听觉记忆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视觉上的形象感知、听觉上的想象领会及后期反复弹奏,在其形成中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拿到一个乐谱,首先应指导学生在视觉上熟悉乐谱的结构、旋律走向、强弱标记等要点,并举例帮助学生进行形象化记忆。[7]然后通过多媒体等教学方式播放CD,反复多次地让学生置身于乐曲钢琴弹奏,培养学生内心对音乐作品的描绘和想象能力,并逐渐建立乐曲的内心听觉。通过这样一个乐曲听觉感知的训练,学生能将脑中牢固的乐曲弹奏要点灵活地运用到手指弹奏练习中去,再经过一段时间的重复练习,学生不仅能正确离谱弹奏出符合音乐作品内涵的曲子,而且其内心听觉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四、结语

从以上内心听觉和钢琴教学的关系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是钢琴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任务之一。这就要求钢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音乐素养、乐曲聆听、读谱及背谱等多方面探索对策,并对学生进行正确有方的教授和指导,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内心听觉素养,从而增强其对钢琴乐曲的感知能力。同时结合必要的弹奏技巧的训练,最终达到理想的钢琴教学效果。

篇19:试论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队列队形的教学论文

队列队形既是学校体育课教学的内容.又是教师合理组织教学.完成特定任务的教学手段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的队列队形教学,更可作为师范生技能培养的手段。能加强学生政浩思想和优良品德教育.船增强学生体质.能锻炼学生的体型和体态,船提高学生队列操练和口令指挥能力,作为一项实用体育技能。便于学生将来成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有较强的能力组织学生开展集体活动。如何在教学中通过旨理有效的教法手段使学生全面掌握队列队形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是提高队列队形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采用教学经验总结法、访问调查法、文献资料研究法进行研究。

一、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队列队形教学的主要内容

队列队形练习的基本术语是:

1、原地队列操练瑟指挥方法,如立正看齐,报数,向壶、右、后转等。

2、行进队列操练及指挥方法、如各种步法瑟其互换,行进问各种转法等。

3、队形变换及指挥方法,如一(路)变二列(路)瑟还原等。

二、队列队形教学在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中的作用

1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强化专业思想高等师范院较公共体育课教学中.队列队形练习不能便是谭的组织形式.必须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紧密联系,要求学生一切行动昕指挥,不怕苦、不怕累.坚决执行命夸,服从组调动,严肃认真、精种振作、思想集中.互帮互学、关心巢体,保持队伍整齐、肃静.自觉遵守队列纪律.体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优良作风和师范生的精神风貌。通过严格、全面、有针对性的n^列队形教学,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强化专业思想.培养符台将来教师职业所必须具备的思想道德。

2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判断方位能力.集中注意力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平衡感、节奏感和协调性造都有助干学生上好体育谭.有助干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3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太学生仍处于生长发育期,身体形志的可塑性较强,通过队列队形练习,培养正确的站立、行走姿势,为日后成为一名教师打下良好的形象基础.

4通过卧剜队形练习中的指挥能力锻炼.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胆量,克服羞涩心理,敢于指挥全班同学进行队列操练,不断体会,运用正确的发音方法、自信而有力的声调、准确的站位和身体姿志,提高指挥技巧,为将来成为—_名教师特剐是班主任,在组织学生开展集体括动时,有较强的能力指挥队伍,树立威信。

三、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队列队形教学的特点

1.突出教材的思想性。队列队形练习车身有很强的思想性,根据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目的任务教学中充分发掘和利用队列队形教材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梢神,培养学生的革命时代精神,培养学生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优良作风。

2.标准化与灵活性相结台。队列动作一般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的规定要求,统一标准.严格要求,体现了动作技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但由于体育教学的需要和对象的特点.需从实际出发灵活掌握。倒如体育教学中行进的步幅与<队列条令>的规定适当缩小,照顾矮十学生,以免动怍牵强、紧张,破坏动作效果。

3.个体与集体的统一性。队列队形练习要求每个操练者动作标准、规范,这样才能保证集体动作的整齐划一。个体动作准确是集体动作整齐的前提,集体动作整齐是个体动作准确的体现教学中既强调个体动作的准确,又强调集体操练的协同一致.飙而提高学生队列队形的学习质量。

4.教学内容的多功能性。队列队形教学的每一内容都包含了多种教材的固索.如“立正”的教学,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可以锻炼学生的注意力、反应力,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形态,可培养学生动作操练能力和口令指挥能力.体现了教学内吝的多功能特点。

5.教学效果的.可比性。队列队形的教学效果可通过提问抽查、示范表演、考棱等形式进行比较,既可比较操练效果,也可比较指挥效果,既可对学生单独比较,也可按横排、纵队、全班进行比较。通过多种开式的操练比较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四、队列队形教学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1教师必颓做到以身作则,梢冲饱满、严肃、认真、姿态端正、动作标准、口令准确,做学生的楷模

2严格要求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学生往往对队列队形练习不重视,觉得既辛苦叉枯燥,这就要求教师把思想教育渗透到各教学环节中去,适时运用袁扬与批评,联乐队列融形练习对将采工作实践的积极意义,提高学生的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分解动作练习和完整动作练习台理进行,细致、简洁、正确讲解动作的技术要领.对容易出现错误的技术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博学生的动作操练更规范准确。

4操练时分练与台练相结台。在单个动作教学时以分练为主台练为辅.分小组进行动作纠正;协同动作练习时台练为主分练为辅,在台练中检验和改进提高单十动怍质量

5指挥能由的培养是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队列队形教学的重点,教师要敦会学生正确的指挥技巧,包括指挥员的站位、身体姿态,更重要的是指挥员的口令,让学生明确区分珂令和动争,声音必颓清晰、短促、宏亮、有力,学会运用胸音和腹音的发音方式,同时要求学生在队列队形指挥练习中严肃认真、精神饱满、自信大方

五、队列队形教学的基本形式

根据教学目的任务结台师范生特点,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队列队形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

1把队列队形教学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安排在不同学期不同课次进行教学,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卧列队形练习的基率术语、操练方洼、指挥技巧等。

2课中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队列队形的集体操练、分组操练、一对一操练.有分有台,教师巡棍学生练习情况井予以辅导,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操练能力和指挥能力。

3通过提问抽查、示范表演、考核评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课中集队、项目轮换等队伍调动形式强化学生队列队形练习的意识,强化学生的动作规范性。

六、队列队形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操练和指挥的能力,动作标准、口令准确、不能模棱两可,更不能随便。要做学生的学习榜样。

2思想教育措施要得力。队列队形的教学要重视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有效的方法、得力的措旖、结合学生实际。提高学生对队列队形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3队列队形的教学不能搞形式.技术的各细节要讲解清楚.匣复练习,努力提高学习的操练能力和指挥能力。

4不良的气候环境进行队列队形练习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时机组织学生在酷暑、严寒、风雨中进行适量的练习.能有救地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

队列队形的教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新时期台格师范生的需要。教师要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标准、严要求,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队列队形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把队列队形的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论文

浅谈师范院校音乐教学论文

高校钢琴教学即兴伴奏课程问题及对策论文

音乐教育教学论文

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论文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创新思考论文

钢琴教学的反思与畅想论文

高校钢琴分层教学论文

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学术分析论文

高职院校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的组织与设计论文

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论文参考
《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论文参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论文参考(共19篇)】相关文章:

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研究教育论文2023-11-01

少儿钢琴教学论文2022-12-18

钢琴的教学论文2022-05-07

高等代数教学论文2023-07-16

英语教师文化素质培养的论文2022-10-30

高师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纵横论的论文2022-09-25

独立学院线性代数教学点滴论文2022-07-30

对口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讨论文2023-02-09

大数据高等学校教学的论文2023-08-10

艺术教育研究论文202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