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的教育论文(精选13篇)由网友“tao007”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创设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的教育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创设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的教育论文
创设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的教育论文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那我们教师应当怎样做才能让数学课堂真正的“活”起来呢?在此,我通过近几年的课改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肤浅的见解。
见解一: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每节课开始时,学生的精神状态处于高度兴奋阶段,人虽进了课堂,但心中还想着课间的玩乐,此时若用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入课堂,可以给学生一个强烈的刺激,引起他们兴奋中心的转移,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例如,在学习《两步加减计算的应用题》时,课一开始,我就问:“孩子们,你们乘过客车吗?”孩子们齐声回答:“乘过。”“好,下面我们就来做乘车的游戏。”录音机播放客车的喇叭声音,同时请5位学生到前面来乘汽车,到站后下去2人,又上来4人,模拟上下车场景。学生通过看到的情境,马上就能顺利地说出书上的图意,编出两步计算应用题来,计算就更不在话下了。
这样导入新课,自然贴切,趣味性浓,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能迅速地转移到新课中来,同时在活动中很自然、轻松地掌握了知识。
见解二:注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在以往的教学中,无论是教的方式还是学的方式,都过多地注重了接受式学习,而忽略了探究学习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在当今的教学中,我们教师一定要扮好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他们学习与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让他们通过合作交流,在实践中去求得新知。
见解三:注重多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课堂是师生交往的主要场所,学生学习过程主要表现在课堂上。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把握评价的契机,审时度势地给予恰当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学习的信心,让课堂充满活力。
例如,在教学《统计》时,我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统计方法,再进行合作交流,最后抽出几名学生汇报。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我对有独特方法的孩子进行了及时的激励性评价“你真棒”“你真聪明”等,经这一评价,孩子们的积极性更高了,争着起来回答。这样,不仅激活了我们的学生,而且连我们的教师也被激活了,像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篇2:利用媒体创设情境,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议论文
利用媒体创设情境,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议论文
数学网论文摘要: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发现利用媒体创设情境,能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学生会全身性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因此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的有机结合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改变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就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教学,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从而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媒体创设情境;数学课堂;激发兴趣;创造性思维;充满活力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堂教学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愿意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也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利用媒体创设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的各种情境,以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探索求解。21世纪呼唤创造性人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造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改变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从而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一、利用媒体创设情境,有利于引入新课。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精彩的数学课,往往有一个成功的开始。课堂导入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它是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第一个环节。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心弦;立疑激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从而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在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自己拍摄到的自行车、摩托车的停放过程。让学生观看之后,再让他们探讨:为什么把它们的两个轮子与支撑架三点着地就能把其停稳当呢?相反,支撑架收起之后能使它们还稳定的站立吗?在此案例中,教师以学生所熟悉的身边具体事例为依托,引入新知识。教师的设问也恰到好处,充分发挥了“激其情,引其疑”的作用。教师从学生熟知,却又不能做出恰当的解释的身边事例导入,就能使其求知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由此可见,在多媒体课件中选择身边事例为情境导入时应“当其时,适其时”,才能使我们精心创设的导入情境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种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这种交互式的计算机技术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了条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二、利用媒体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学习的向导,也是学习的主要动力。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把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作为基本要求,为了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乐而忘返,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爱学”、“乐学”,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如在教学《奇妙的图形密铺》时,教师力求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做中发现、在做中感悟、在做中自主建构起对密铺图形的认识。为了突出常见的平面图形中哪些图形可以进行密铺这一重点时,教师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方法,利用教学设备白板,让个别对电脑操作比较熟练的学生上讲台进行图形密铺的实际操作,而让其他学生观察并欣赏在电脑上设计的图形,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极高,抢着想上机操作来展示自己的才能,当学生操作完后进行演示并说说哪些图形能密铺,哪些图形不能密铺,教师再逐次演示其他图形的密铺情况,让学生观察总结,这就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从而也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接着教师课件出示各种图片,让学生欣赏大师的创作,带学生进入埃舍尔的艺术世界,对图形密铺的知识了解的更多而充实自己。因此学生在这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既获得了知识,又获得身心地愉悦发展。
三、利用媒体创设情境 ,有利于丰富知识面
数学不是一门孤立的科学,孤立主义的数学文化,一方面拒人于千里之外,使人望数学而生畏;另一方面,又孤芳自赏,自言自语,令人把数学家当成“怪人”。如何使学生热爱数学,就需要教师传播优秀的数学文化,让数学教学变得生气勃勃、有血有肉、光彩照人。例如,在讲《圆的认识》这一课时,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为学生展示圆在人类历史、生活、文化、审美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比如:“圆与桥梁设计”“圆与中国剪纸”“圆与中外建筑”“圆与著名标志设计”等,让学生欣赏“自然中的圆”,欣赏“人文中的圆”,让学生感受圆的神奇魅力;用数学的眼光解释生活中圆的应用,努力使圆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的心间,让学生的数学成长与美丽同行。在本节课的实践中,学生对圆的认识、圆的美丽有着深刻的感悟,觉得数学课堂丰厚有趣,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地渗入教材、到达课堂、溶入教学,学生觉得数学非常平易近人,不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多种能力,这样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这种超越时空的情境创设,正是借助于先进的媒体技术,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就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这种教学环节的设计,弥补了数学课堂受时空限制的缺陷,填补了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知识、信息等方面的“空白点”,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产生首先源于人类的生活或生产需要,感受到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四、利用媒体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媒体教学中, 教师运用创造性教学策略,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基础,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 疑为主轴, 探为主线的新型教学模式, 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究的基础之上, 进而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环境。数学课堂教学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亲身体验过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创新欲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媒体,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展现知识的动情点,使学生的认知方式和情感体验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轻松地、愉悦地学习,获得对数学知识的丰富感觉。多媒体课比较贴近现实,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实效性,并且目前也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学生营造创作动机,不仅是学习的动力,而且也是创造的起点。
总之,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地不断深入,实现新世纪素质教育的基本要素“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的有机结合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教师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决策者和创造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自觉地转变教学观念、主动地探索、大胆地创新,变传统的人的客体性、被动性、依赖性为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真正实现学生个性的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实现具有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教学价值。
篇3:如何创设充满活力的物理课堂论文
如何创设充满活力的物理课堂论文
摘要:新课程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应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从而使物理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物理课堂;活力
长期以来,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比较沉闷,缺乏生气,难以唤起学生的热情和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更不要说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了。因此,我们物理教师应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一、课堂教学要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
教学设计是有效地上好课的必需环节。教师面对的是富有个性,具有兴趣、爱好、特长的学生。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个体,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活动,如果教师以千篇 一律的教学行为、统一僵化的教学策略和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模式去设计课堂,学生的创新就无从谈起了。我们设计物理课堂时,应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如面对物理概念、规律、实验,教师和学生应如何共同探讨、平等对话,即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获得结论;教师如何组织并促进讨论、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
我们要坚持“为学习而设计”“为学生发展而设计”的原则,精心设计好课堂,只有好的设计才有可能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智慧、探究和创新。
二、课堂教学要灵活开放,重视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必定是教师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自己融入课堂,与学生一道,共同“生成”课堂。什么样的课堂才有活力、智慧和情趣呢?叶澜教授和肖川博士曾以追问的形式,描绘了真正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情景:
当学生茫无头绪时,我能否给他们启迪?
当学生没有信心时,我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
我能否从学生的眼中读出愿望?
我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
我能否使学生觉得我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
我能否使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
我能否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合作,感受和谐的欢快,发现欣喜?
我能否让学生在课堂上“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或者“悠然心会”?
我能否让学生在课堂上“怦然心动”“浮想联翩”或者“百感交集”?
我能否帮助学生达到内心澄明、视野敞亮?
这些论述对我们感悟如何焕发课堂的生命力提供了重要启示:真正的学习不只是纯粹物理知识的增长,学习的主要意义取决于学生的课堂体验。
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究、求知、创新的欲望。如:学习增大压强、减小压强的方法前,提出开放式的问题:“让自身对地面的压强增大或减小可采用哪些方法?”小组讨论后推选代表到前面表演,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表演,有的捧着书站在那儿增大压强,有的提起一只脚来增大压强,有的既捧着书又提起一只脚来增大压强;演示减小压强的同学也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匆忙脱外套,有的趴在地上,有的坐在地上,有的用书放在地上人站在上面……课堂上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学生在终身难忘的表演中,通过探究合作获取了增大和减小压强方法的新知识。
三、课堂教学手段要多样化
就学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的物理知识时,就易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在“数字化生存”的网络时代,物理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在创设教学情境、提供替代经验、搜集、处理和利用信息,展示事物的结构与运动,引导动手操作设计,激发创造探索方面的作用。如许多青少年非常喜欢电子游戏,为此他们可以废寝忘食,原因就是游戏软件本身制作非常符合青少年年龄特点。我们在课堂上如果能把抽象的物理知识,演示实验制作成类似游戏的软件,利用计算机、投影、TV等电化教学设施的再显性,就会把静态变为动态,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如讲用电能表测家庭电路中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多少的此类习题,可用动画制作电能表的运转情况,同时展示手表的计时,这样就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理解新知识。总之,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必将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它会让物理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四、课堂教学中要把生活──物理──社会有机结合起来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为“生活教育”,它由三个部分组成:“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结合物理教育的特点,教师要把生活、物理、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切身体会中感悟新知识,从而使课堂充满盎然生气。
初中生已具有相当多的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许多物理现象或问题怀有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百米赛跑计时员看到枪冒烟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计时;骑车上坡时走S形省力;坐沙发比坐硬板凳要舒服等,对这些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如教师能在讲授新知识前用问题形式提出来,学生定会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学习劲头定会高涨。在讲杠杆一节时,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带到课堂。如:铁匠剪刀、普通剪刀、理发剪刀、老虎钳、起子、筷子、扫帚等,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演示分别如何使用,然后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引导学生自然解释这样使用的理由。学生见到生活用品可在课堂上使用,而且不同的用品在不同的情况下都有不同的物理原因所在,显得异常激动,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
五、复习课也需要有情景设置
笔者是一名九年级物理教师,担任毕业班多年,深刻体会到在后期的复习过程中,创设情景复习的重要作用。情景创设得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避免复习课的枯燥乏味,并且对复习效果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创设情景的形式多种多样:他可以用多媒体把视频材料融合到复习教学中去,也可以是一个探究性试验,一个学生作业中的错误甚至一个思维矛盾等等。
比如在复习“电功和电功率”的知识时,首先展示给大家这样一个问题:“现有两只‘220v 25w’的灯泡,请大家根据已知条件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最后进行总结,先易后难最后引出并解决了下列问题:
(1)求该类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灯丝电阻。
(2)求该类灯泡正常发光时的额定电流。
(3)求该类灯泡的额定功率。
(4)把一只灯泡连接在360v电源上,如何使灯泡正常发光应采取什么办法?
(5)当灯泡正常发光时,1h电流做功多少J?灯丝产生的热量是多少J?
(6)在家庭电路中,这两只灯泡应该串联使用还是应该并联使用?
然后在课堂上展示灯泡串联和并联的情景,结果并联时可以正常发光,串联时发光很暗。在解决这一问题中,使用了一题多变和探究实验的创设情景的方法,引导学生放开思维,从而培养他们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习惯,同时又巧妙地复习了“电功和电功率”的有关知识,还形象地展示了家用电器的并联规律。
可见,在物理教学中,情景教学可以使教师的传授教学变为师生共同交流的双向教学,从而使学生学到方法,拓展思维,掌握了物理知识,进而推进了物理学科素质教育的开展,提高了物理课堂教学效果。设置创设情景就是教师根据复习内容提供具体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与体验。通过生动鲜活的实例激活课堂氛围,使复习课堂也生动有趣,避免复习课中空洞的理论探讨、枯燥的知识识记、形式单一的讲题与练题。
总之,物理离不开事例,情景,恰当的情景设置。一个实际的情景可能蕴含很多的物理知识,该事例能作为线索将力学中众多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营造探究的氛围,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学习物理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同时也是为了适应社会。课后应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自行解决一些问题。如安装一些简单的电路,更换保险丝,改进燃具,提高燃料的利用率,降低噪声等。学生只有尝试到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他们才能更好地投身于物理知识的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有了他们的切身经验体会才能让物理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周利霞.如何让物理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15).
篇4: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情境创设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情境创设论文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情境创设是学生能够掌握知识以及形成能力的动力源泉。小学数学老师务必要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情境创设,从而引领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形象化的认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的魅力,进而刺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创设;兴趣
情境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地利用生动形象而且较为经典的场景来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学习情感,将认知活动充分与情感活动进行有效的融合,是一种十分新颖的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时常通过一些好玩的、多方向性的、开放性的游戏或是图像,又或者是儿歌等素材,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意识的情境创设,以此引领学生在对知识的深入探索过程中不断寻求创新。
一、游戏情境的创设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数学知识因其抽象化的特点就难免感到枯燥乏味,也正因如此,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阻碍。针对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点内容,在教学环节中,老师需让学生们加入各种形式丰富且新颖的游戏活动或是竞争当中来,在此过程中巩固自身所学,把机械化、繁杂枯燥的.训练转化成具有数学意义的小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快乐,同时也学到了知识,不但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老师的教学目标也更容易达成。例如,可以开展对口令、找朋友等小游戏,来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在“加与减”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个蚂蚁搬家的游戏。老师在教学环节中,结合教材内容在黑板上张贴几张蚂蚁洞的图片,然后让学生来扮演蚂蚁,每名同学从老师那里领取“一袋米”,上面会写着一道算数题。游戏开始以后,每个同学拿着米袋找到与米袋上算数题答案相符的蚂蚁洞。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在巩固了加减法的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出了学生之间协同合作的精神。
二、图像情境的创设
低年级的学生在对事物进行观察时几乎是毫无目的的,而且没有一定规律、找不到问题的关键点,而利用色彩鲜艳的图形图案以及实物,就能很容易吸引他们的视觉,将其思维激发至相对较为兴奋的状态当中。曾有学者说过:“直观是一种能够开发观察力以及思维的巨大力量。”为学生进行图像的情境创设,不但能够使学生在表层记忆当中留下印象,还能充分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空间的想象能力,使其求知欲望得到充分的增强。在学习“比较”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三幅图,每幅图当中都有一块蛋糕,且每块蛋糕的大小都不同。在教学环节中,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比较图中哪块蛋糕最大哪块最小,并让学生自编自演一个小故事,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色彩艳丽且充满童趣的图像情境当中积极主动去动脑筋,使其求知欲望得到有效地增强。
三、儿歌情境的创设
人的学习离不开好的心境,轻松悠扬的乐曲能够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优美的乐曲可以使人冷静下来,使人变得平和且理智。经研究发现,有的乐曲的速度和人的大脑处在放松状态时的“波长”是持平的。在这类乐曲的伴奏下进行信息阅读和知识学习能使人更容易记住,而且学习效率也会提高。数学知识的特点是具有抽象性,而且相对内容较为枯燥,小学生心性不定,所以很难将精力一直集中在课堂上。因此,需要结合小学生思维形象且富有情感等特点为其创设儿歌情境,利用儿歌使学生放松心情,将儿歌融入课堂教学中,能够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10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编制一个“进位加法歌”,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学唱过程中掌握进位规律。通过这样的学唱过程还可以将学生在课堂上爱乱动的习惯转化成音乐中的律动。通过儿歌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感,同时也可以启发他们的记忆思维,充分开发他们的智力,而且也使得他们的学习效果得到很大的提升。
四、生活情境的创设
事实上数学本就来源于生活,在生活当中随处能见到数学知识。伴随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数学身为文化组成部分中的一项重要学科,其内容和思想,以及其方法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数学知识以及技术将会成为我们生活以及工作的必需工具。华罗庚曾讲过:“数学在人们的印象当中是枯燥无味的,是一种神秘难懂的东西,那是因为它脱离了现实。”小学生情感色彩丰富,他们对自己熟知的环境能够很好地放松,可以自觉地进行知觉活动,进而构建一个比较清晰的知识架构。基于此,为学生展开生活情境创设,不但能有助于学生从生活中理解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生活随处可见数学,并且学生在进行观察以及思考的过程里可以动手实践,增强情感认知。例如,在“比较大小”的教学环节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数豆子的方法来比较谁手里的豆子多谁的少,从而可以通过实践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缺乏兴趣的强迫性的学习会使得学生的探知真理的欲望被扼杀。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就是学习的最好动力源泉,为小学生营造各类多样化的,可以使其充满兴趣的教学情境,是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求知欲望的有效方法,它能使小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乐趣以及欢乐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王玉林.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J].杂文月刊:学术版,2014(11):7-8.
[2]高雅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文理导航(下旬),2013(7):46-47.
[3]肖春燕.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与快乐教学[J].家教世界,2013(16):36-37.
篇5:“导”字下工夫,让初中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论文
“导”字下工夫,让初中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论文
密密麻麻的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母再加上无规则的数学符号,毫无故事情节可言的推理论证或计算,常给学生一种枯燥烦冗的感觉,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同学会感觉到越来越学不下去了。于是初一到初三数学学困生越来越多,以至在中考卷上两极分化严重,考个位数的考生比例不小,这些都是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的苦恼。那么,如何改变这厌学厌考的尴尬局面,我认为教师的课堂主导应多花心机,下足工夫,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的活学起来好学起来。
我们知道“主导主体”论是现代教学中最符合认知规律的教学理念,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指导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授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师是导演,学生才是主角,一出好戏看客是否叫好,导演是第一责任人!因此,教师合理恰当地把握好自己主导的尺度,是赢得学生勤学好学学得精彩杀手锏。我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设疑激趣学生欢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教学的关键处设疑,能使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情景。这时,教师稍加点拨提醒,学生的`兴趣思维就会产生如虎添翼、一触即发的效应。兴趣高,学生才能学得积极主动,思维才能敏捷灵活。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疑问,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使探究知识的活动变成学生的心里需求。歌德曾说:“要想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将知识性、启发性、趣味性和思路的广阔性融为一体,多提梯度合适的散发式问题,会让学生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愉快。我想,从问题的设置到问题的解决中让师生共同体味数学的魅力,分享成功的喜悦,在毫无故事情节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以旧引新,促使知识的迁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定程度地表现在引导上,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使学生获取“真知”,形成自己的“血肉”,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由于数学知识又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新旧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旧引新”导入法就显得特别重要。在导入新课程是可从旧知识中获取对新的知识的预测和猜想。这样的导入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旧知的深入与新知的诱发;不是教师生硬的灌输,而是学生思维的自然发展。在旧知识的生长点上,已经凸显出新知识的嫩芽,这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温故而知新”的教育思想。
三、学法提示,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通过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长知识,还要长智慧,课堂教学中要有目的的、有意识、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并及时提示他们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使他们逐步由“学会”到“会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再现结果的思维过程,走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路子,调动学生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思维,学会自主学习。这样,既理解了知识,又学到了方法,形成了能力。这一点,是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维目标的根本保证。
四、开拓学习思路,促使知识融会贯通
要打破学生解题时思路狭窄的禁锢,在设计练习时,要引导学生开放思路,积极探索,打破常规。如在解题课堂教学中可设计以下三类开放性习题:一是条件一定,结论不一定的习题。这类习题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而且为学生提供了追求“多答案”开放性问题的机会,让他们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二是条件不一定,结论一定的习题。设计此类题可使学生体会到同一结论,可能来自不同的条件,或不同的渠道,有利于学生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同时,创造思维的火花,从成功中得到无穷的乐趣。三是条件不一定,结论也不一定的习题。这类习题通过对题目进行分析,再过渡到综合处理,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活动。有时候,教师充分把主动权交出来,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重视开放性习题的教学,从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里可见一斑。
教学是科学,是艺术。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有意识地把握好以上几点,处理好自己的主导地位,让学生活学起来,那么有效教育不会是空话,许许多多的数学学困生的中考成绩一定会重新改写!
篇6:初中数学开放式课堂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开放式课堂教育论文
一、现阶段初中数学教育暴露出的问题
1.欠缺系统化的教学模式与成熟的教学理念
教育的目的一定程度上包含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健康的学习观念,实现知识获取、能力提升与素质加强的多重统一。尤其是初中教学更是衔接小学教育与高中教育的黄金时间段,面对小学教育注重智力开发的教育,高中教育注重知识储备,而初中教育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衔接作用。一方面,初中教育需要转变小学教育较为轻松的学习氛围,又较高中繁重的教育不同。另一方面,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这个阶段重要的内容。
2.过于重视学生成绩,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初中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方式与学习思维的培养,而成绩作为衡量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往往被众多教师看成唯一的手段,在这一过程中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挥与快乐成长。单纯寻求成绩的提升,往往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固化,逆反心理逐步严重。与此同时,初中教育过度注重安排学习任务,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学习要求,例如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为学生安排大量的数学练习题,出发点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但实际效果不明显,主要的原因在于大量练习题占据了宝贵学习时间,并且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鼓励学生创新思维不足,应试教育弊端仍显露无疑
应试教育的弊端往往体现在繁重的作业,“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与严苛标准的答案等,不利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培养自主的学习观念。例如以初中数学为例,应该转变传统教学中的“题海”战术,在逐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的同时,倡导更加自由、更有效率的学习方式。学习的意义应该更加注重学生能获取到学习的快乐,而不是单纯的实现教学目标,整个的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受教育的主体地位。
二、构建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开放式教学作为新型的教学方式,最早用于以幼儿为中心的日常教学管理,而面对初中生教学,尤其是初中数学,笔者认为在应用开放式课堂教学方面,需要实现以下五个方面:以提升学生创新思维作为最终目的。初中阶段学生的智力与思维模式都处于迅速成长阶段,进行有效地引导并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有助于提升学习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另外,较传统教学理念不同,开放式课堂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人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升,打破学生过度依赖课堂学习而忽视课余学习,学习的乐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推动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所谓的`自主学习并不是完全要学生独立完成学习的各个方面,而是引导学生在老师、家长、同学等帮助下,自我实现学习管理、自我解决问题、自我突破学习瓶颈。自主学习的实现在于学生敢于突破传统学习方式,实现兴趣、独立、效率、个性、潜能等“五位一体”,提升学习的乐趣。崇尚自由学习却不放任。自由学习是指学生除接受课堂灵活的学习之外,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参与到课下学习过程中,以更加放松的心态客服学习中的难题。给学生最低的约束限度,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不断提升自己的约束能力与自我学习能力。个性化管理与自由发展。崇尚更加个性化的管理,让学生享受宽松的学习氛围的同时,自由灵活健康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初中数学学习阶段,更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尤其是要实现教师身份的自主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合作者,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下过于重视教师“传授”而忽视与学生交流与学习反馈。创新思维模式。在初中数学教育方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营造敢于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学习氛围,并逐步改变学生“按部就班”的学习习惯。首先体现在教学中,敢于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新解题思路,提升学生勇敢自我发现解决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合作意思的培养,与同学、老师、家长构建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在与他人合作中得到解决,并有效提升学生的能力。
三、开放式课堂教学的意义
作为一种比较新的教学模式,开放式课堂教育将有助于解决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弊端,极大的弥补教学漏洞,在不断构建更加成型的初中教学模式方面将有较大的积极意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将有助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此同时在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的过程中,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会自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开放式课堂教育模式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篇7:数学课堂语言运用浅谈教育论文
数学课堂语言运用浅谈教育论文
数学的特点是思维的严谨性,语言的准确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教师的教学语言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学科内容的形式化特征,数学教学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如何把繁复的数学定义、定理,用数学的思想、方法通俗易懂的教给学生,让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数学的内涵和要义,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语言表达方面的改善,依赖于语言艺术的提高,考虑到教育环境下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等特点,教学中的语言表达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注重数学课堂语言表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语言应具有科学性
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应体现在准确性、逻辑性和系统性上.准确性要求说话明白,概念应用确切.逻辑性要求说话严谨周密,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系统性要求说话条理清晰,前后连贯.如增函数概念如下:若对任意的X1,x2∈R且Xl 2.语言表达应具有启发性、探究性 语言的启发性就是要求教师的语言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探究性就是要求教师的语言还要含蓄,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能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问题,探究出解决问题的规律,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课堂教学语言状况是区分教学模式的标准之一.启发式教学,老师可能会用有启发意义的问句引导学生;探究式教学,老师可能会用研究探讨的口吻与学生一起琢磨某个问题.例如在学习完函数的奇偶性后,学生知道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都有f(-x)=一r(z).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基于奇函数的这个代数特征,我们能否联想到图像关于点(n,0)对称的函数,它是否也有类似的代数关系呢?引导学生利用图像关于点对称的知识探究结论:“若函数f(x)的图像关于点(a,0)对称,则有f(a+x)=-f(a—z)”,同样类比偶函数的性质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若函数f(x)的图像关于直线z=a对称,则有f(a +x)=f(a-x).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做到能为启发学生的思维产生联想,产生知识迁移,产生知识间的类比,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3.课堂语言应有直观性、趣味性、节奏性 语言表达的直观性体现在生动和形象两个方面.语言的生动性要求教师在抓住教材的本质进行分析的同时,又要语言幽默,以消除学生思维的疲劳;语言的生动形象,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北京师范大学曹一鸣教授认为[l]“每一位称职的数学教师都应当明白保护和培育学生好奇心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数学学习是培养和保护学生好奇心的最佳场所,这是由数学本身的特点所决 数学师范生教育实习课堂论文 数学师范生教育实习课堂教学技能的调查研究黄岳俊1,欧慧谋2(1.钦州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广西钦州535000;2.广西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摘要]数学师范实习生在所有题项的均值都大于学生的均值;数学师范实习生与学生在课堂导入、概念与法则的讲解、习题讲解、课堂提问、课堂小结、双向教学以及教学机智7个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而在教学语言、课堂板书以及课堂管理3方面无显著性差异。问卷调查结论与访谈结果相似。实习生在课堂提问、双边教学、课堂管理以及教学机智方面的教学行为表现不理想。应加强数学教育教学理论的教学、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及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数学师范生;教育实习;课堂教学;教学技能 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教育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是在校师范本科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教育实习,学生可以把掌握的教育教学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在具体的环境中体验真正的教育教学工作,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育实习一般包括教学工作以及班主任工作两个方面。本研究试图从具体的课堂教学层面,就课堂导入、概念法则讲解、习题讲解、课堂提问、教学语言、课堂板书、双向教学、课堂管理、教学机智以及课堂小结等10个方面,对数学师范实习生的课堂教学技能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为高等师范数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计及教学提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参考。 1、研究方法 1.1被试调查对象来自广西某师范院校07级本科生与某中学高一年级学生,人数分别为32人、60人。其中把填写信息不完整、明显填写不认真的无效问卷排除后,最后得到有效问卷30份、56份,有效回收率为93%。 1.2研究工具 主要采用自编的问卷(辅之以个别访谈、课堂观察),从实习生以及高一学生两层面对实习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看法进行调查。问卷共10道题目,分别涉及课堂导入、概念法则讲解、习题讲解、课堂提问、教学语言、课堂板书、双向教学、课堂管理、教学机智以及课堂小结。量表采用李克特式的多选项量表,每个问题均设A、B、C、D、E五个选项(A、总是这样,10次有8次以上; B、时常这样,10次有6~8次;C、有时这样,10次有3~5次;D、很少这样,10次有1~2次;E、从未这样),5个选项根据正向分别记5到1分。 1.3问卷信度 量表信度采取重测信度检验,情况如下:由表1可知,所有题目信度的相关系数都接近或超过0.8,所以量表的信度较高。 1.4研究程序 本研究按以下程序进行:田野考察;确定问卷;问卷前测,问卷后测,学生样本分别来自不同的5个班级;数据收集与管理;数据分析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 2、结果与分析 2.1得分均值情况根据表2中的均值水平结果可知,除教学语言总均值为4.06分外,其余9个题项总均值均在3~4分之间,体现出实习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表现一般或良好。再结合表2与图1看师生两个水平均值,实习教师在所有题项的均值均大于学生的得分均值,实习教师在课堂导入、概念与法则的讲解、习题讲解、教学语言、课堂小结5个题项均值都在4分或4分以上,其余题项也都大于3.50分,这表明实习教师认为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良好或优秀;反观学生,他们在各个题项的得分均值都在4分以下,主要集中在3.4分左右,可以看出,学生基本认为实习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表现一般,这与实习教师的观点存在着差异。另外,双方在课堂提问、双边教学、课堂管理以及教学机智得分偏低,均值都在3.5分以下,表明实习教师在这几个方面的教学行为表现不理想。图1表示实习教师与学生各题项均值得分分布图,其中ai(i=1,2,…,10)分别表示课堂导入、概念与法则的讲解、习题的讲解、课堂提问、教学语言、课堂板书、课堂小结、双向教学、课堂管理、教学机智。 2.2师生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对得分均值的分析知道,实习教师的得分与学生的得分存在着差异,但这种差异来自哪些体现,即实习教师与学生究竟在哪些教学行为的看法不一致,需作进一步分析。通过采用SPSS软件中的两种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方法中Mann-Whitney U进行分析,得到如下分析结果:由表3可知,实习教师与学生在课堂导入、课堂提问、课堂小结、教学机智4个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概念与法则的讲解、习题讲解、双边教学3个方面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而在教学语言、课堂板书以及课堂管理3个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通过进一步的访谈调查,实习教师大都认为他们备课充分、教案详细,并且较好地执行了这些预设,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表现还是基本满意的;但学生认为,教师导入缺乏精彩,对概念、法则以及习题的讲解存在模糊,课堂提问缺乏质量,课堂小结过于简单,只注重自己的“教”而不顾学生的“学”,对突发事件处理不够灵活等。 3、数学师范实习生教学技能的不足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以及深入访谈,数学师范实习生在以下几方面表现欠佳。 3.1教学技能欠佳 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学技能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所以师范院校均开设了教育学、心理学、中学数学教学论、中学代数研究、中学几何研究、数学思想史等相关理论课程,并且在校内进行了长时间的备课试教实践。应该说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的训练对实习教师的成长作用不小,但遗憾的是,调查结论显示,实习教师在课堂导入、讲解、提问以及小结方面的教学技能表现欠佳。 3.2课堂缺少“互动” 现代教学理念突出课堂的“双主”教学,即课堂既要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的双边互动教学已经成为衡量一节课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数据显示,实习教师在“双向教学”得分最低,深入课堂观察发现,实习教师常表现为过多的关注自己的知识传授是否出现错误、时间的把握是否合适等等,未能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师生缺乏交流、沟通、互动。 3.3课堂组织与管理不到位 实习教师在课堂管理的得分同样偏低,总均值为3.31分;很多学生反映,实习教师几乎是“近视眼”,只“看”得到前面的同学,而对后面的同学缺乏关注。教室后面的'学生往往是纪律相对较差,开小差、说悄悄话、睡觉等现象经常发生。通过对实习教师的访谈,他们认为原因主要在于教学经验不足,也有一部分实习教师认为后面的学生基础较差,学不进知识,只要他们不捣乱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说明实习教师的组织管理技能有欠缺。 3.4课堂上缺少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表现为能从容应对课堂出现的意外情况,体现出较高的教学智慧。作为教学新手,实习教师在这方面明显欠缺。如在一节习题课中,学生在黑板的答案尽管错误了,但某些解题思路还是合理的,如果实习教师能“将错就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其中原因,教学效果将更显著。可惜这位实习教师由于经验的缺乏,直接把学生的答案拭擦掉,重新讲解。 4、对数学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 思考通过调查、分析,对数学师范本科生的培养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 (1)凸显《数学教育学》、《中学数学研究》等课程的地位。《数学教育学》目的是培养师范生从事特殊的数学学科的教学能力,而《中学数学研究》的内容与中学数学的知识体系密切相关,旨在提高未来中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数学素养。 数学教师既要有数学学科知识的基础,又要具有教育学科的基础[1]。仅有数学科学知识而缺乏教学理论知识,或仅有教学理论知识而缺乏数学科学知识,都不是一个数学教师应有的专业素养。 数学教师知识的构成成分有数学知识、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其它学科知识[2]。因此,数学师范本科生不能只学习数学科学知识,忽视数学教育理论的学习。在具体的理论教学中,应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一些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增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同时要避免知识交叉重叠,重复出现,淡化了学生对数学教育理论的学习兴趣。 (2)加强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教学工作需要教育理论指导,掌握好理论不一定能教好书,而教学质量与教师的教学技能有关,而技能是靠后天的训练获得。要重视数学微格教学。先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即对各种教学技能(一般包括语言技能、板书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演示技能、提问技能、导入技能、强化技能、组织技能、试误技能、结束技能等[3])的概念定义、原则要求等的学习,接着是观摩、示范,然后进行教学训练,最后通过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点评等方式来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技能水平。 (3)加强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增进课堂教学体验。实践活动可以遵循“数学教学理论学习→数学教学实践→回归数学教学理论→进一步的数学教学实践”这一模式开展。这个模式不应简单实践,而应个呈“螺旋式”向前发展,让习得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互相促进。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从大学二年级甚至大学一年级开始,就有计划地开展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如组织本科生深入中学一线课堂听课、开展教学技能竞赛等。 在校内多开展模拟课堂教学实践,听课的同学应尽量表现出中小学生的行为,既要认真听课,又要设“障碍”甚至“捣蛋”。而上课“教师”既要执行自己详细的教学设计,又要充分利用这些自然课堂的资源。课后应及时组织教学评议会,给出肯定的评价并指出要改进的地方及方法。这样,对师范生而言,通过实践活动,既了解课堂教学的组织结构,也锻炼了有关教学处理的能力,教学理论水平及教学能力也得到提高。 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教育科技]篇8:数学师范生教育实习课堂论文
篇9: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教育科技]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每节课开始时,学生的精神状态处于高度兴奋阶段,人虽进了课堂,但心中还想着课间的玩乐,此时若用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入课堂,可以给学生一个强烈的刺激,引起他们兴奋中心的转移,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在学习《两步加减计算的应用题》时,课一开始,我就问:“孩子们,你们乘过客车吗?”孩子们齐声答到:“乘过。”“好,下面我们就来做'乘车'的游戏。”收录机播放客车的喇叭声音,有5位学生上来乘汽车,到站后下去2人,又上来4人,学生通过看到的情境,马上就能顺利的说出图意,编出两步计算应用题来,计算就更不在话下,这样导入新课,自然贴切,趣味猛增,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教师的'课交融在一起,在活动中掌握了知识。
二、注重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
在以往的教学中,无论是教的方式还是学的方式,都过多地注重了接受式学习,而忽略了探究学习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价值。我们教师总是把自己当成课堂的“主角”和知识的传授者、给予者,没有注意细心呵护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在当今的教学中,我们教师一定要扮好自己的角色,教师只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他们学习与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让他们通过合作交流,在实践中去求得新知。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我先出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让学生自己想办法量出它们的面积,然后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方法,孩子们在交流中不断发出欢呼声说:“我们已经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系”、“我们已经得出了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你瞧,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操作、合作交流,探究出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来,是多么的高兴,他们那成功后激动兴奋的样子,真让人感动至极。
三、注重课堂上多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激励学生学习”是评价的重要目的之一。为此,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课堂是师生交往的主要场所,学生学习过程主要表现在课堂上。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把握评价的契机,审时度势地给予恰当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学习的信心,让课堂充满活力。例如,我在教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例1,113+59时,我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其算法,再进行合作交流,最后抽生起来汇报。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起来说出自己的算法,我对有独特算法的孩子进行了即时的激励性评价“你真棒”“你真聪明”……经这一评价,孩子们的积极性更高了,都紧锁眉头苦苦的思考,争着起来回答,我真想不到,孩子们居然想出了10种算法来。孩子们也为自己的成功感到自豪,接下来,我再让孩子们反过来看这10种算法,选择你最喜欢的算法,并说出理由。孩子们最终一致得出了“113+59=113+60-1=172”这种算法最好,最快,最简便。你看,这样不仅激活了我们的学生,而且连我们的教师也被激活了,象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当然,除了上面几点以外,我们教师还应向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即有价值的数学学习素材,使其服务于“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的数学学习目标。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充满活力
篇10: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情境的创设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情境的创设论文
课堂情境创设是指在一定情境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具体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生动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角色,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做法和体会。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基础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都在创设教学情境这一环节上,下了很多工夫,力求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但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创设情境,至少有一个基本原则:从儿童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考虑自己创设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经验基础是否契合。如在教学“数学广角”烙饼问题时,有位小学教师就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用手中的三个圆片当作饼,让学生自己翻饼感受如何才能更节省时间。但是在农村的家庭很多都是使用大铁锅烙饼的,一些农村的学生不约而同地得到了这样的结论,就是把三张饼一起放到锅里,同时烙。在此,教师就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虽然使学生感受到情境的生动与有趣,但却与教学要求相背离。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课堂教学实际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高质量的教学情境,紧扣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将它处理得当,同时把情境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不仅能达成课堂教学目标,而且还能更好地切合教学实际。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当导入新课后,教师说:“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求出圆的周长?”有的学生用绳子围住圆一周,再用直尺测量绳子,有的学生把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也能得出圆的周长,方法很多。但教师在学生动手之前就落实好了本环节的重点就是动手测量周长。可见,任何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都应该围绕“为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服务”。
三、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
“创设情境”可以理解为一种教学策略,而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变化,低、中、高段学生分别有不同的情境创设策略。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作出适当的选择:低、中年级学生比较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中、高年级学生对有用、有挑战性的任务更感兴趣。而有的教师则将其公理化、公式化了,忽视了学生学习个性的阶段性特征。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时,教师一边播放课件,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述《龟兔赛跑》的故事:“动物王国里又要举行一场比赛了…”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述故事,有的学生就小声地嘀咕:“怎么又是比赛啊!”而另外一位教师,就是把问题抛给了学生:“学校门口的花坛需要围一圈栅栏,我们应该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呢?”看似后者简单,但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四、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新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或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作为课堂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由于学生对人民币了解较少,教师可以设置“购物”情境:同学们,你买过东西吗?今天,教师想带你们去商店看一看,你们愿意吗?这个商店卖什么?(文具),你们想买些什么文具?引出“元、角、分”,这样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充分认识元、角、分,了解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功能。
(二)创设开放的生活情境
教师在选取生活情景时不能拘泥于单一的书本所提供的内容,一定要以不同方式去选取,形式多样,新颖,并且容量要大,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学“比多少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课件,边给学生讲小猪盖房子这个学生都熟悉的故事:森林里有3只小猪正在盖房子,小兔子也来帮忙。它们有的扛木头,有的搬砖……最后定格画面。让学生自己根据画面上的事物比较多少(小猪和小兔、小猪和木头、小兔和砖……)。要比较的素材比较多,学生在自己喜爱的童话世界里不时地闪出智慧的火花。在学生喜爱的生活的情境中,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用结合上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性,结合教学内容精心创设。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创设各种课堂情境,做到因课适宜,使这一教学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真正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师精心创设的课堂情境中让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篇11: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如何创设情境教学论文
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如何创设情境教学论文
【论文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情境 创设途径
【论文内容摘要】科学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新课程理念出发,重新审视教学情境的概念内涵,阐明了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意义,对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进行了探索,并指出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中间或结束。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要,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促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创设教学情境的六种常用形式进行探究。
一、创设教学情境的几种形式
1。导趣引思,创设引入新课情境
创设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矛盾和冲突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心理状态,产生学习的迫切需要,上课伊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1】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方》新课时,可以“印度国王奖赏象棋发明家的故事”为素材,设置问题情境来引入新课,从而发现规律,尝试“以此类推第五个、第六个格子中应放多少粒麦子”,再列出计算第64个格子中麦粒数的算式。以此来引入新课,增加了趣味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效果立竿见影,学生立刻就集中了注意力。从而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列式中,感受到有学习新知的必要,继而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依据问题与故事中麦粒放置规律,引发联想,使学生思维迅速活跃了起来,使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参与到了这节课的学习中来。
2。设问导疑,创设探究新知情境
教师要善于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探究情境,努力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和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使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提升,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和谐统一。
【案例2】为了使学生巩固掌握相切两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在复习课上我安排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
已知⊙A、⊙B外切,它们的半径分别为1cm、3cm,半径为5cm的⊙C与⊙A、⊙B都相切,请问这样的⊙C一共可以画出几个?
在此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圆的位置关系,在认识上已经具备了相切两圆——内切与外切的两种位置关系(图形表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主动探求⊙C的个数(图形想象),显然已经具备了条件。
问题一提出,我发现原先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在积极地参与,很努力地画着,当他们画出了两个、三个⊙C时,脸上洋溢着成功后的喜悦。而那些尖子生同样有着他们体验的快乐,当他们把画出的第五个、第六个⊙C的方法介绍给大家时,脸上写满了自豪和自信。
3。联系实际,创设生活问题情境
用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能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数学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3】在“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中,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桂林两大购物中心微笑堂和百货大楼为迎接五一,都进行促销活动,其中微笑堂是全场物品打六折销售;百货大楼是实行买两百送一百的活动,请问在标价一样的情况下,到哪家购物更合算?
这问题一出,许多学生觉得这与自己密切相关,于是都会主动地思考,然后解决问题。可见一个好的情境,能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学到有用的数学,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求知,不断地尝试探究解决新问题。
4。以人为本,创设评价教育情境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更关注人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行为、态度和所取得的进展的判断,积极创设评价教育情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获得真实的成就感。
【案例4】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2x2+2(k—1)x+1=0有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
对于此题,学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因为方程有实数根,所以≥0,从而得k≤0。5。对于这样的解答,教师本来准备这样评价:你把k≠0这个条件漏了,不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但这样的评价显然缺少鼓励与启发,于是改为如下的评价:你已经得到了答案的'一半,思路也很清楚,再想想,当k≤0。5时,能否k=0,为什么?这一评价内容的改变,既增添了鼓励的成份,又指出了回答的不足,暗示了思考的方向,显然较原来的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
5。画龙点睛,创设课堂小结情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固然重要,但课堂小结同样不可忽视。如果课堂小结恰到好处,可以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完美。
【案例5】在讲“垂直于弦的直径”第一课时,课堂小结只有两句话。即“本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定理(垂径定理),发现了一种方法(作垂直于弦的直径为辅助线来解有关弦的问题)。”这样的小结耐人寻味,只须寥寥数语,就归纳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便于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创设教学情境:比如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教学情境;利用类比联想创设知识迁移情境;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自主学习情境;通过游戏或竞赛的方式创设合作交流情境等等,让学生独立观察、比较,主动联想、归纳、类比,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地去感受、去发现、去交流、去评价,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①创设的情境要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②创设的情境要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世界观。
③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目标和内容,凸现学习重点,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④情境创设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善于发现、挖掘、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⑤创设情境的内容要科学,难易要适度,时机要恰当;要有针对性、目的性,使学生思维清晰;要考虑多样性,追求情境的高效益。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精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它有利于学生学会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施福涛。 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J]。 教学与管理,(8)。
[2] 张丽晨。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艺术[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3] 林志成。 初中数学教学问题的设计[J]。 中学教研(数学),(5)。
篇12:浅析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的教育论文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的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数学 情境教学
论文摘要: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数学课该怎样上?教师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的学习都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创设情境,组织教学,和根据课堂情境,通过启发、引导,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因此,教学中能否根据新课程提出的“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就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下面笔者就如何创设数学课堂情境谈一些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创设悬念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暂时不能理解的新奇事物在学生面前展现得越多,学生的惊讶就越明显,所产生的求知兴趣就越浓。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例如,某玩具厂生产一批儿童玩具,原计划每天生产60件,7天完成,实际只用6天就全部完成了。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件玩具?
照常规解法,先求出总任务有多少件,再求出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最后求出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件?
列式:60×7÷6-60=10(件)。
在完成了常规的解法之后,教师板书。
解法2:60÷6=10(件)。
许多学生以惊讶的目光盯着教师,一时摸不着头脑。
“7天的任务,6天完成。”教师提示。
这时已有许多学生跃跃欲试,教师进一步提问、启发、引导,最后小结:
7天的任务6天完成,时间提前了一天,自然这一天的任务(60件)就分配在6天完成,所以60÷6=10,就是实际比原计划多做的件数。
通过设疑、激疑、解疑,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习兴趣。
又如,在教学工程问题应用题时,有位教师设计了如下导入题:
甲、乙两修路队要修450米的一条路。甲队用15天可以修完,乙队用12天可以修完。两队同时修多少天可以修完?
学生解答后,教师把第一个条件改为“甲、乙两修路队要修900米的一条路”。学生解答后发现路的总长变化了,而结果却相同,疑虑顿生。这时,教师接着追问:“路的总长变化了,答案为什么没变呢?如果去掉‘路的总长’这个条件还能不能解呢?”
这样造成了心理上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热情。
二、创设活动情境,主动获取知识
《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直观教具,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形成概念,在观察比较中探索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原理、掌握数量关系。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在课前给每人发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通过割、补的办法,将其转化为容易求出面积的几何图形(长方形),让学生自己去分割、摆弄。
学生参与其中,亲历知识发现的过程,无疑比教师在黑板前简单的画图、抽象的讲解,要形象、有趣得多,同时又让学生感受了构造法的思维方法。
三、创设生活情境,诱发学习动力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倡导数学知识要来源于生活,从大量的生活实例和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来建立数学模型;借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表达情感,消除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缩短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把生活中鲜活的题材引入数学课堂中,可以提高数学的真实感,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教学《有余数除法》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导入,问:“还有20多天就到元旦了,班级准备举办联欢会,学生想怎样布置我们的教室呢?”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放一些花,有的说贴美丽的窗花,还有的说挂些彩色气球。教师肯定学生的设计方案后,说:“假如我们按红、黄、蓝、绿的顺序悬挂气球,请你猜一猜第30个气球是什么颜色的?”学生都进行了猜测,教师说:“那我也来猜一下,是黄色的。都有谁猜对了?”教师接着说:“你们随便说个数字,看我能不能快速猜出来。”师生共同进行猜气球游戏,课堂气氛非常热烈,这时教师问:“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快速猜出来的,那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吧。”这个环节创设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创设动画情境,提高教学感染力
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无意注意占优势;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生动直观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教学的感染力。
例如,在“角的认识”教学中,首先利用多媒体投影出示课本上的一组实物图,教师告诉学生:三角形、五角星、扇子上都有角,与此同时图中的角不停地闪烁,然后将角从实物中平移出来,让学生感知一个个静止的角。接着屏幕上出示一个点,闪烁几下,再由这一点逐步延伸出两条射线。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这时从动态上认识角。由于采用了先静后动的感知程序,使学生能够正确、全面、深刻地认识角。
又如,在复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时,为了沟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综合使用电脑演示,先把上底缩短成一点,变成三角形(即:b=0);再把上底向一边延长,变成平行四边形(即:b=a);将上底由向一边延长变为向两边同时延长,使之变成长方形(即:b=a);最后先延长梯形的上底使之变成长方形,再延长长方形的宽使之进一步变成正方形(即:b=a=h)。由于电脑的交互控制,变化前后可以闪烁,变化过程可以重复,充满了趣味性,富于启发性,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兴奋状态。通过图像的旋转、平移、闪烁、定格、放大等控制,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总之,教学情境创设必须兼顾到多个方面,科学是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趣味是情境创设的内在需求,发展是情境创设的价值取向,知识的动态生成是情境创设的源源动力,只有相互结合,才能把数学课上活、上好。
篇13:搞好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几点体会的论文
搞好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几点体会的论文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以课堂数学为切入点,通过各种数学教学的策略、方式和方法,使学生喜欢数学,乐学数学,要使我们每个老师搞好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教材;情境;课堂;评价
【Abstract】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main battlefield of implement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therefore, mathematics teaching have to take classroom mathematics as to correspond a point, pass strategy, way and method of various mathematics teaching, make the student like mathematics, joy learn mathematics, make our each teacher make good the key of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Teaching material;Scenario;Classroom;Evaluation
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以课堂数学为切入点,通过各种数学教学的策略、方式和方法,使学生喜欢数学,乐学数学,要使我们每个老师搞好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叶澜教授曾这样描述:课堂数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搞好课堂教学,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题地位,用最优方法,以高效的教学培养生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几点看法。
1.把握好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师手上的教材仅仅是众多媒体的一种。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他人在交往和对话这种独特的情境中,对课程文本进行再加工,再构建。在这种加工和构建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了某中情感的体验,生命的情感,价值的'某中成熟,同时,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水到渠成的必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让教材为我所用,又不受教材的约束和限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删、调整教学内容,饿昂学生感受到教学家在我的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激起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比如:在数学“图形的认识”这节课中,把同学们分成小组,每组都有一个袋子,袋子里面装有不同的纸盒、魔方、饮料盒、球等,让每个同学都能实际找一找,摸一摸,真正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知道这些图形遍布生活的各个角落,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让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2.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者学习活动缺少的。兴趣可以产生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力源之一,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学习的材料产生兴趣,这便是有效学习活动的开始。因此,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兴趣呢?这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巧设情境,让他们主动去参与。如在教“5的乘法口诀”中,先开展师生口算比赛,看谁先说出得数,指导一名学生出示口算卡片,一名学生记分。出示口算题:5+5+5+5=
7+7+7+7+7=
9+9+9+9=
每次出题后都是老师抢先说出得数,参赛的同学虽然快速的连加也很难胜出,同学们在激动和不解中感到无奈,这时我趁势引出课题: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够很快的说出这些算式的得数吗?那是因为我有一个秘密武器―乘法口诀。这样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勇于挑战的欲望,还牵动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向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处于冷漠的接受状态。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负担”。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把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学习是不可替代的,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没有学生的积极思考和自我努力,教师的愿望,教学的目标不可能实现。学生的学习不可能获得成功。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的时候,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有可能被激发调动起来,学习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般情况下,最好才用“先学后教”“先试后导”的教学方法,把学习过程中的观察、实验、猜想、分析、探索、验证、评价乃至一个细小问题的处理主动权放手教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交流和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如在讲“角的认识”这节课中,1先让同学们观察实物,找角。2让他们拿出自己手中的的三角板指出角在哪里。3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折角。4用小棒纸条和线团做角。5最后让学生画角。让学生主动操作与探索,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和思维方法。通过一连串的活动,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学生真正动了起来,课堂真正活了起来,真正成为同学们展示自我的舞台。
4.作好课堂评价呵护学生自尊心
由于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活生生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基础、性格、智力等存在着差异,所以同一把尺子衡量学生,要求学生达到统一的标准,是不可能合适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定性评价时要注意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在评价发言时利用鼓励性的语言,赞美的眼神,鼓励的手势对学生进行评价。允许学生改过,允许学生保留意见,对学困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他们更需要关切的目光和贴心的话语,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在真正关心他们的,处处帮助他们的。如果回答中有错误或不当之处,要诚恳的指出并提出希望,绝不能讽刺挖苦。老师评价的重点要抓在学习过程中随机评价。“你的总结棒极了!”“你真棒!”“你的想法很好!”针对学生不同方面的表现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制作各种标志,比如智慧星、观察星、红花、数学小博士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
总之,新课程实施与课堂教学密不可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我们教师应努力提升和发展自己的认识,把搞好课堂教学作为重点,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通过创设愉悦和谐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从而不断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新世纪祖国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
★ 让画图活起来
【创设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的教育论文(精选13篇)】相关文章:
谈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途径2023-12-16
情境教学让数学课更精彩2023-09-06
构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课堂2022-12-12
小学教学论文:齐答也有讲究2023-07-26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023-11-02
小学教学方面的论文2022-12-27
小学教学论文范文2023-05-23
个人教学风格一句话总结2023-06-01
小学单词教学论文2024-02-01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2023-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