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下体育课情境教学策略论文

时间:2022-07-15 05:29:05 体育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谈新课程下体育课情境教学策略论文(精选12篇)由网友“可秧”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谈新课程下体育课情境教学策略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谈新课程下体育课情境教学策略论文

篇1:谈新课程下体育课情境教学策略论文

谈新课程下体育课情境教学策略论文

摘要:

情境体育教学是以 情感驱动、心理整合、生活性和角色转换原理为依据,通过学科的结合等方法和手段,创设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场景和情感氛围,从而使教学内容情景化,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境体育教学 方法

情境教学是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通过运用语言、场地器材和游戏等形式设置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典型场景和情感氛围,使教学内容情境化,让学生以不同的身份置身情境中亲身体验,以满足心理需求,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体育课创设情境的方法。

(1)与语文课相结合,描述情境。

把语文教材和体育教材内容巧妙地结合,跨越学科界限,能为体育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情境,更好的体现“生活即教育”的原理,达到快乐教育的目的,体现快乐体育的教育思想。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教与玩相结合的形式,选择学生熟悉的教学内容,把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如在侧手翻、障碍接力的教学,可以结合语文教学中《山里的孩子》一课创设情景,让城里的孩子乘火车到山里、模仿爬山、过溪桥、采蘑菇、小猴子钻山洞、送开水和集体舞等具有生活特色的`场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从中体验生活乐趣,享受运动快乐。

(2)与音乐课相结合,渲染情境。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音乐能为学生带来愉快的情感体验和乐趣,同时也能使体育课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学习中,达到寓教于乐的理想效果。例如:在“抢救伤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录音机播放战场上的枪炮声,战车的轰鸣声,战士的呐喊声,创设紧张、激烈战斗的氛围,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硝烟弥漫”的战场,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生动的音乐使抢救伤员的游戏更加形象、逼真,而学生也在音乐的伴奏下精神振奋,情绪高涨,积极投入体育学习之中。

(3)与美术课相结合,描绘情境。

把体育与美术结合在一起,可以拓展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同时培养他们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师要从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充分利用宽阔的场地,形式多样、色彩各异的器材,创设教学场景,激发学习欲望,提高学习效果。如白色的垒球可以作为烟囱冒出的烟花,圆形的铁饼可以作为动物的耳朵,色彩斑斓的跳绳可以作为勾勒轮廓的线条,接力棒可以变为高尔夫球棒……即使是同一件器材,在教学中也更富有生命力。如篮球既可以作太阳,又可以做人脸、花瓣、车轮……这样的教学形式可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减轻教师的负担,能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4)与布置场地相结合,展现情境。

小学生好奇心强,具体形象、形式新颖、色彩鲜明的事物,都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对他们来说,不同的“依赖情境”所产生的情感是不同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计,合理安排,并充分利用场地、器材,为学生提供适合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的教学情境,使他们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耐力跑的教学中可采用“象征型长跑、蛇形跑、星型跑、梅花形跑、8字型跑”等不同的图形;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主动练习,从而学的快乐、练的高兴。

2、创设情境应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体现“健康第一”的理念。

新课程的目标要求通过体育学习,使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创设情境时,要从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出发,选择适合学生身体、心理等各方面发展的教材内容,从形式上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调动学习兴趣,使全体学生体验参与运动的乐趣,培养合作精神、社会协作与交往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不要过于追求情境教学的外在形式,而忽视课程目标的达成。

(2)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程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情感体验,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让学生发挥想象,积极参与,调动学习潜能,体现主体作用。而教师则在旁边启发、指点、帮助、鼓励和引导他们,使他们既活动大脑又活动身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此外,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尤其体育后进生,教师更要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要积极从正面鼓励和引导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主动发展和持续发展。

(3)体现时代特征。

情境的创设要紧跟时代特征,这样才有生活气息,富有情趣;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实际学习水平出发,创设的新颖有趣、活泼向上的教学情境。如结合北京申奥成功、雅典奥运会、抗洪抢险,结合保护环境、植树造林、维护交通秩序等内容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体验感受,得到心理的满足。

参考文献:

[l]柳斌等。中小学教育科研全书[M],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4.

[2]房鸿烈。中小学教学策略研究[M]。郑州:中州古迹出版社。.4.

[3]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杜,.4.

篇2:也谈新课程下的音乐情境教学

也谈新课程下的音乐情境教学

中学音乐的情境教学是指对一定教学内容进行形象描述,或对其环境的设置、模拟,以及创设出与之相匹配的'场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使学生产生如历其境的真实体验,从而达到一定教育目的的一种氛围和状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又是听觉的艺术.在教唱歌曲时结合歌曲意境、歌曲形象创造音乐情境,使孩子们更快地进入音乐意境,受到音乐感染,准确地进入音乐意境,受到音乐感染,准确地捕捉音乐形象,进入角色.

作 者:任小梅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仁桥初级中学,江苏,南通,226652 刊 名:教师 英文刊名:TEACHER 年,卷(期): “”(7) 分类号:G63 关键词:思想   图画   课件   情境  

篇3:新课程下如何创造有效教学情境论文

新课程下如何创造有效教学情境论文

摘要:教学中,教师如何把学生领入一个他们喜欢的情境中?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现就在思想品德课中如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进行归纳和总结。文章介绍创设情景的常用方法。

关键词:有效;教学情境;方法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特别强调营造真实的具体的,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和参与意识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体验、感悟、内化和生成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现介绍几种创设情境的常用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创设一种“不和谐”,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创造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能独立地、探索性地获取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应做到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启发性,同时又有适当的难度,还要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与教学内容保持相对一致。

【案例1】

师: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她孕育了中华民族、华夏儿女,黄河已成为我们的民族象征。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开始出现断流现象,并且逐渐恶化,虽然近几年情况有所好转,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危机仍然存在。这一情况引起全社会的高度民主重视,我们作为社会一员,有义务有责任去关注黄河断流问题。首先我们要找出黄河断流的原因,同学们先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生:我认为黄河断流与人口有关系。

生: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一个农业大国。

师:正如大家所说,人口众多是我国的一大国情,它使原本丰富的水资源变得短缺。另外,由于我国在工业、农业生产中粗放型的生产管理模式,使得原本就短缺的水资源变得更加紧张。我们的母亲河已承载不了这样的压力,作为她的子孙,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爱护她,大家来想一想办法吧!

生:既然黄河两岸的人口多,生产和生活都需要用水,我有一个减轻压力的好办法,把两岸的居民迁移出去,这样就可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了。

生:我认为这个办法不实际,中国这么多人往哪迁都得用水,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水的用率。

生:我认为解决黄河断流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在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的同时,还要采取相应的经济措施来配合实施,例如,提高水价。

师:大家说得很好,分别从人口、科技、物价制度管理等角度提出了解决黄河断流的措施。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办法吗?例如,在出现断流的时候怎么办?大家再商量商量。

课后同学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还沉浸在讨论的问题中,意犹未尽。这堂课上同学们畅所欲言,思维很活跃,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之所以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创设了一定的问题情境。研究表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发现者的角色发现问题,他们就会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就会自觉地以探究者的角色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创设生活情境。创设生活情境是教师创设情境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教学中,如果把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活情境就是构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强化学生体验,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案例2】

师:大家先来听一首歌曲《雾里看花》。

师:雾里看花是一种什么感觉?

生1:是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看不真切。

生2: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

……

师:为了看清纷繁复杂的世界需要拥有一双“慧眼”。其实,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同样需要拥有一双“火眼金睛”,这样才能从五花八门的广告中、街头的各种时尚流行以及熟人的各种介绍中,看出哪些商品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哪些商品是对自己真正有用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练练我们的“慧眼”。

(板书:维护消费者权益)

练就一双慧眼

(多媒体显示)

周末,小丽和妈妈一起逛街,街上形形色色的促销活动却让妈妈和小丽分不清东西南北了:“全市最低价”、“跳楼价”、“亏本销售”、“最后三天”、“有奖销售”,应有尽有,很多店门口还放着高音喇叭,“走过路过千万别错过”。

师:看到这里大家都笑了,因为类似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实在是太常见了。面对铺天盖地的促销活动,你们如何看待呢?

生1:几乎都是假的。

生2:什么“全市最低价”,他又不知道其他商家的价格,分明是故意糊弄消费者的。

生3:这些活动都是骗人的。有一次,我在一家店门口看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合同到期,最后三天。”一个星期后,我又路过那家店门口,看到牌子上面写着“亏本销售”,到现在那家店还开着呢!……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看来面对形形色色的大千世界,没有“慧眼”真的是不行啊!(板书:为什么要练就“慧眼”)

现实的情景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生活情景的导入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当然,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要特别明确,情境的创设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我们所说的生活情境是把“生活情景”课堂化。新课程教学理念之下,思想品德教学不再是单纯文本的展示与学生的被动接受,教师应当充分关注学生自身的实际需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依托学生个体的建构性组织教学。

创设趣味性情境。思想品德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趣味性的特点,但是,教材本身并不都具有趣味性,那么,就需要教学的趣味性来弥补教材的缺失。事实上,趣味性强的教学更能让学生喜欢,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来自教学情境的设计,这也是教学设计所应遵循的设计原则。

【案例3】

在《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一课的设计与教学中,有这样的片段。

师:今天是老师第一次在咱们学校上课,早上来的时候,我的学生们特地托我给你们带来了他们的礼物,你们看――

(老师拿出放在包里的两根跳绳,学生有点儿骚动)这可是他们最珍贵的游戏玩具。你们说,把它给谁玩呢?

(学生七嘴八舌)

生:给我!给我!

生:给表现好的。

生:这节课谁回答问题多给谁。

生:不行,这不公平。

……

师:(好不容易插上嘴)要不这样,我把跳绳放在教室后面,下了课谁先抢到了谁就玩,好不好?(学生情绪更激动)

生:不行,那样我老是抢不到。

生:我同意,我离的近,能抢到。

生:我不同意,那样非乱套不可。

生:我也不同意,那样要打架的。

……

师:(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没想到两根跳绳,会让同学们的想法发生冲突,让我们安静下来,讨论一下,冲突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件事呢?

(学生开始了热烈的讨论)

课堂上虽然有了争论,但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堂教学趣味盎然。从这一教学案例可以看到,对于一些本身并不带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设计教学情境,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教学产生趣味。这一情境通过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的体验成为现实,他们更容易投入,更容易接受教师或同学所给予的外在影响。

创设合作情境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其目的是通过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位学生的自主性都得以充分发挥,个性都得以张扬。实践证明,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是一种能突出学生主题地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好形式。合作学习试图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交往互动,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使每个人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真正实现教学、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目标。

篇4:新课程理念下情境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情境教学的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第一学段的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第二学段的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于是,越来越多的教师就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由于人们对创设情境的意义理解不同,创设的情境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与课标倡导的精神不相吻合,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这引起了我对情境教学的思考.

作 者:赵静  作者单位:河南省济源市济水东街学校 刊 名:新课程(教师版) 英文刊名:XINKECHENG 年,卷(期): “”(7) 分类号: 关键词: 

篇5: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方向.针对近几年的高考中越来越重视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应如何抓住地理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效率与成绩呢?笔者通过文章提出了一些地理教学的感悟.

作 者:王彬  作者单位:大连旅顺第二高级中学,辽宁大连,116041 刊 名:科教导刊 英文刊名:THE GUIDE OF SCIENCE & EDUC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3.5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地理教学   和谐课堂  

篇6: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文/李 进

摘 要:数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围绕问题与条件、知识与能力去展开,演绎的是如何推理,归一的是找到答案,得到规律。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课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教学行为上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种理念的实施往往是全方位的变,而课改的阵地主要在课堂,改变这种观念在于教师与学生的观念。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向学生提供真正理解知识社会的钥匙。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课堂教学应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

数学教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程,逻辑性和思维性要求高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围绕问题与条件、知识与能力去展开,通过多种途径,达到一定的目的。40分钟大家一起演绎的是如何推理,归一的是找到答案,得到规律。现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

一、勤

这里的“勤”,不仅是学生要勤,其实教师也要勤。这个字我有更深的理解,教师要做到“三勤”。(1)备课要勤,在这一环节,必须站在新课标要求的背景下实施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教育活动,必须熟悉教材内容,抓住本节课的重点,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翻阅与本课有关的资料,找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口味的例题。做到知识面要广,知识结构要有梯度。(2)课堂上要勤,教师上课应该激情四射,手舞足蹈。对课中的题型进行教具展示,实战演练,让学生分组讨论,互帮互学,调动兴趣,提高效率。(3)作业反馈要勤,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各方面的类型都应考虑,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我在课堂作业中实行“3+5+6”的模式(基础差的做3道,中等生做5道,优等生做6道),使学生有针对性的完成,有选择性的尝试,让学生完成不同的内容。

二、简

这里的“简”是简约而不是简单,教师应该简化过去复杂的教学模式,实行“预习―质疑―释疑―结论”的新课堂理念,结合课程安排的探究,学生预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现价值,找到结论。正在简单的`例题结构中,简化过程,简明题意。教师不应包办,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在探究、合作、体验中实现新知识的架构和旧知识的灵活运用,教师在“简”中“解放”了自己,成就了学生,把教学时间花在了刀刃上,提高了课堂的质量与效率。

三、节

“节”就是教学内容应该有梯度,每节课的内容教师把握好,不能太多,完成不了的知识分步完成,落到“点”上,不一定按教学参考书上的课时安排,我认为只要把某个知识点搞懂就行,学生能用,有时只要“举一反一”就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有节制,讲解有节制,做到有理有节。

四、约

师生之间要有约定,要求简单的题自己完成,复杂的题共同探讨,杜绝抄袭。这要求教师对作业的反馈要及时,自己的任务应在第一时间去完成。无论课堂上,还是课外作业中,师生应该约法三章,为自己的承诺负责,做一个有信的学生。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那就是“勤简节约”。坚持“工夫花在备课上,精力放在课改上,本领显在课堂上”。

(作者单位 重庆市酉阳第一中学校)

篇7:谈新课程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谈新课程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谈新课程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摘要】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语文对话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围。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而高中阶段又是他们步入社会的准备期,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育工作者,更应发挥语言文字的功能,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对高中生进行一些恰如其分的德育渗透,对于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完善他们的人格,以便将来更好地参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德育;爱国主义精神;健康人格;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界定语文课程的性质时指出,高中语文应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这个说法中,“思想道德素质”被放在了“科学文化素质”的前面,明确地突出了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德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把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和规范,从而转换为受教育者个人的品德和素质的一种活动。在语文的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高中语文对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阶段的广大青年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非常重要,也是从更深层次上开展语文教育的要求。如何利用语文教学中那些丰富的文化瑰宝,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教育于语文训练中,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指人们对祖**亲的一种情感,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推动祖国历史前进的伟大力量。在改革开放和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今天,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老师的职责之一。教材中很多课文描绘和赞美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有的描绘了草原的空旷辽阔,有的再现了林区的广大富饶,有的赞美了山水的奇特秀丽,有的记叙了奇异景观。通过这些课文,可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丽与可爱,从而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师通过对语文课中优秀科学家事例的讲授,可给学生树立爱国的楷模,启发学生的爱国情操,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还有一些文章介绍了我国灿烂的文化成就,讲授时,教师激昂自豪的情绪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祖国古代文化的灿烂辉煌,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从而自然而然地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1.引导学生阅读。语文教材的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浓浓的鲜活的民族文化的血液,引导学生阅读它们,就是让学生穿越时空,和圣者、智者对话,和先驱者、跋涉者交流,感受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创造的力量。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既感受、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生命力,又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2.指导学生作文。作文是心灵的写照,是认识的再现,是感知的流露。在审题中,确定德育导向。审题是作文的关键。学生能否正确审题,决定作文的成败。审题正确,写出来的文章就扣题;反之,审题有误,写出来的作文就离题。所谓德育导向作用,就是指在审题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要求,弄清为什么写,即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或是赞扬一种精神,或是说明一个道理,或是吸取一个教训,或是给人一种启迪。教师在指导中的坚定、鲜明的政治态度,从而体现了社会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具有导向作用。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人需要有责任心,人只有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和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才能在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发展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机会。教会学生在生活中更多地体验相互帮助,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形成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既能够尊重、理解、欣赏他人,具有对他人负责的良好精神境界。同时,要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的参与中树立这样一种意识,集体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就是集体的主人,形成一种主动,参与的行为倾向。将语文社会的密切关系,在语文教学中加以渗透,可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培养合作观念。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趋势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因此,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会让学生受益匪浅。

三、渗透审美教育

把美育贯穿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发展。语文教师的责任在于引导学生联系各自的生活感情经历去感受文章中的艺术形象,从而丰富自己的感情,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得到不同一般的高级的美的感受,为自己的生活增添美的色彩。

1.赏析美的语言。入选中学课本的文章许多都是字字珠玑、声情并茂的美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丰富的美感。像比喻、通感、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烘托、比较、联想等表现手法和作家遣词造句的高超技巧,教学中可以作详尽的分析,力求让学生受到语言美的陶冶。

2.启发美的想象。语文教师的责任就是在审美对象和学生的审美能力之间巧妙地建立联系,给学生开辟一条道路,引导学生通过作品展示的生活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想象、补充、增加作品所提供的画面、形象、姿态、特性,让具体形象在脑中“活”起来。

3.培养美的创造。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源泉,学生学会审美还不够,更应该培养审美创造力。教学中应该调动学生的审美感受,并激发起他们创造美的愿望,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创造美的生活。

现阶段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尤其需要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而高中阶段又是他们步入社会的准备期,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育工作者,更应发挥语言文字的功能,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对高中生进行一些恰如其分的德育渗透,对于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完善他们的人格,以便将来更好地参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语文学科是智育与德育的统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的探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渗透,把思想情感教育贯穿于语文知识传授和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篇8:浅析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的教育论文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的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数学 情境教学

论文摘要: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数学课该怎样上?教师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的学习都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创设情境,组织教学,和根据课堂情境,通过启发、引导,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因此,教学中能否根据新课程提出的“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就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下面笔者就如何创设数学课堂情境谈一些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创设悬念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暂时不能理解的新奇事物在学生面前展现得越多,学生的惊讶就越明显,所产生的求知兴趣就越浓。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例如,某玩具厂生产一批儿童玩具,原计划每天生产60件,7天完成,实际只用6天就全部完成了。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件玩具?

照常规解法,先求出总任务有多少件,再求出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最后求出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件?

列式:60×7÷6-60=10(件)。

在完成了常规的解法之后,教师板书。

解法2:60÷6=10(件)。

许多学生以惊讶的目光盯着教师,一时摸不着头脑。

“7天的任务,6天完成。”教师提示。

这时已有许多学生跃跃欲试,教师进一步提问、启发、引导,最后小结:

7天的任务6天完成,时间提前了一天,自然这一天的任务(60件)就分配在6天完成,所以60÷6=10,就是实际比原计划多做的件数。

通过设疑、激疑、解疑,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习兴趣。

又如,在教学工程问题应用题时,有位教师设计了如下导入题:

甲、乙两修路队要修450米的一条路。甲队用15天可以修完,乙队用12天可以修完。两队同时修多少天可以修完?

学生解答后,教师把第一个条件改为“甲、乙两修路队要修900米的一条路”。学生解答后发现路的总长变化了,而结果却相同,疑虑顿生。这时,教师接着追问:“路的总长变化了,答案为什么没变呢?如果去掉‘路的总长’这个条件还能不能解呢?”

这样造成了心理上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热情。

二、创设活动情境,主动获取知识

《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直观教具,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形成概念,在观察比较中探索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原理、掌握数量关系。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在课前给每人发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通过割、补的办法,将其转化为容易求出面积的几何图形(长方形),让学生自己去分割、摆弄。

学生参与其中,亲历知识发现的过程,无疑比教师在黑板前简单的画图、抽象的讲解,要形象、有趣得多,同时又让学生感受了构造法的思维方法。

三、创设生活情境,诱发学习动力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倡导数学知识要来源于生活,从大量的生活实例和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来建立数学模型;借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表达情感,消除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缩短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把生活中鲜活的题材引入数学课堂中,可以提高数学的真实感,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教学《有余数除法》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导入,问:“还有20多天就到元旦了,班级准备举办联欢会,学生想怎样布置我们的教室呢?”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放一些花,有的说贴美丽的窗花,还有的说挂些彩色气球。教师肯定学生的设计方案后,说:“假如我们按红、黄、蓝、绿的顺序悬挂气球,请你猜一猜第30个气球是什么颜色的?”学生都进行了猜测,教师说:“那我也来猜一下,是黄色的。都有谁猜对了?”教师接着说:“你们随便说个数字,看我能不能快速猜出来。”师生共同进行猜气球游戏,课堂气氛非常热烈,这时教师问:“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快速猜出来的,那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吧。”这个环节创设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创设动画情境,提高教学感染力

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无意注意占优势;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生动直观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教学的感染力。

例如,在“角的认识”教学中,首先利用多媒体投影出示课本上的一组实物图,教师告诉学生:三角形、五角星、扇子上都有角,与此同时图中的角不停地闪烁,然后将角从实物中平移出来,让学生感知一个个静止的角。接着屏幕上出示一个点,闪烁几下,再由这一点逐步延伸出两条射线。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这时从动态上认识角。由于采用了先静后动的感知程序,使学生能够正确、全面、深刻地认识角。

又如,在复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时,为了沟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综合使用电脑演示,先把上底缩短成一点,变成三角形(即:b=0);再把上底向一边延长,变成平行四边形(即:b=a);将上底由向一边延长变为向两边同时延长,使之变成长方形(即:b=a);最后先延长梯形的上底使之变成长方形,再延长长方形的宽使之进一步变成正方形(即:b=a=h)。由于电脑的交互控制,变化前后可以闪烁,变化过程可以重复,充满了趣味性,富于启发性,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兴奋状态。通过图像的旋转、平移、闪烁、定格、放大等控制,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总之,教学情境创设必须兼顾到多个方面,科学是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趣味是情境创设的内在需求,发展是情境创设的价值取向,知识的动态生成是情境创设的源源动力,只有相互结合,才能把数学课上活、上好。

篇9: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使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有吸引力,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至关重要,本文就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谈些自己的看法.

作 者:金仁渑  作者单位:浙江省临海市大田中学,浙江,台州,317004 刊 名:教师 英文刊名:TEACHER 年,卷(期): “”(7) 分类号:G63 关键词:创设情境   数学课堂教学   问题情境  

篇10:谈新课程标准下的自读课文教学论文

谈新课程标准下的自读课文教学论文

[摘要]初中语文自读课文,它与讲读课文一样,是初中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要有目的地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朗读、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地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关键词]朗读教学 自读课文 学生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现行的初中语文课本都在每单元选配两到三篇略读课文(即自读课文)。通过学生自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近几年来,随着语文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入,自读课文已成为语文教材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遵循自读课文的教学原则,落实自读课文的编排意图,使自读课文教学真正为语文教育教学服务。下面,我就初中语文中的自读课文教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愿与各位老师“合作,探究”。

一、重视自读课文的朗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每个学年段都应该重视朗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六个单元中每个单元提示都提出了不同的朗读要求叶圣陶先生在《略读指导举隅》前言中也说:“只有反复吟诵,才能做到对课文有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因此,我认为,在进行自读课文的教学时,朗读教学也是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但在教学时,不能让学生泛读,滥读,教师要适时的引导,每个教学环节都要完成不同的任务和要求。这样,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学《夏感》这篇自读课文时,把朗读作为贯穿整堂课的主线,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朗读:第一是听读。先播放录音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梁衡散文语言的刚性气质,男性风格,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激起学生朗读的热情。

第二是自读。在听读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读出作品中蕴含的那种“磅礴之势”,感受作者对夏季独有的钟情。第三是精读。朗读前给学生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问题去读,必免朗读的盲目性。比如,(1)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2)首段和末段在文章中各起什么作用?(3)文章以“夏”为题,为什么只写自然之夏和农人之夏?

细读品味这样的优美句子:⑴“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句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发挥想像再仿写一两句吗?⑵“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认真读这句子,究竟什么像舰船?⑶“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这是第二段末尾的句子,应该怎样朗读?……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语言,用情去读,用心去悟,使文中景物、情境在学生的心中“活”起来。

二、重视自读课的自主、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地遵循课程标准的精神,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最终目标。自读课文教学尤应如此,如教学《散步》这篇自读课文时,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设计:第一步,理解文意。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根据课前导读和课后练习要求,完成课文的初步阅读;第二步,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和看法,并能提出疑问。比如,“分歧”是如何解决的?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第三步,运用实际。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调动生活积累和经验,从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帮助自己成长。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新闻报道,而你喜欢看动画片,而摇控器在你的手里,你该怎样做?运用这样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谅,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家庭幸福,同时也使学生更加珍爱亲情,珍爱生命,起到良好的效果。

三、重视自读课的'合作、互动,让课本剧走上自读课的讲台

课堂改革的一个核心亮点是推崇“整合”。在教育理念上,强调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继承传统和面向未来的整合;在教育结构体系上,强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感”的整合;在教育方法上,强调个体差异与整体协调的整合;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上,则强调读、写、听、说、活动的整合。而演课本剧正是对这些整合要求的再整合。在这一独特的动态中,使语文剧陶冶灵性的人文性功能与社会交往的工具性功能得到完美而和谐的体现,使学生获得心灵智力的启迪。正如大诗人哲学家尼采所说:“有人的地方就有表演。”我在教学实践中,也意识到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运用演课本剧这一教学形式,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并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比如,教读《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时,这一篇课文,有人物,有故事,有场景,有情节,基至于还有对话,比较适于学生表演,采用“演”的教学方式是非常恰当的。分配角色,讨论台词,计议细节,揣摩人物心理,再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几天后,学生有了充分的准备后演出。结果,学生在表演中把盲孩子的心理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而且学生在准备和演出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盲孩子失明的痛苦、对光明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从而激发了学生关爱弱者的感情,也深深感受到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能得到幸福,收到了好的效果。同样的手法,我在教学《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时,也让学生当演员,分别扮演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学生先读课文,分小组讨论课文,对赫耳墨斯的爱慕虚荣、自命不凡有了一定的认识,再让学生讨论如何演,如何表现人物的性格。学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后,再分小组合作编写剧本,进行演出。这时,学生异常的活跃,一系列带有夸张性的戏剧动作,居然演得活灵活现,十分动人。凡此种种,不能不说是凝聚着自觉、合作、探究、创造、智慧的结晶,不能不说是一种“乐学”与“乐教”和谐共振的结果。

总之,在自读课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抛弃过去教师把繁琐的分析和现成的结论硬塞给学生的做法,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同教师和同学的互动中提高语文能力。

篇11: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的导入 教学总结

通过数年的教学实践和积极探索,我就英语教学的导入这话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英语课堂导入的误区

(一)时间过长,喧宾夺主。

英语课堂导入花费时间过多,使导入显得冗长,从而影响整节课的进程。毕竟,各种课堂导入方式的目的只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兴趣,同时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愿意学”、“乐于学”。如果过分地渲染导入部分,只会浪费后面教学主要部分的时间。教学过程的结构也是一个系统。导入、呈现、理解、巩固和结尾五者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时间安排也有重有轻,如果只重视课堂导入,而忽视其它环节,那么,再精彩的课堂导入也不能达到预想的结果。反而有点头重脚轻的味道。

(二)偏离重点,中心不明。

有些英语课堂没有针对性,只是为了“导入”而“导入新课”。这样就使得这节课一开始就中心不明,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反而误导学生。

(三)生搬硬套,过于牵强。

有些英语课堂对于较沉稳班级和较活跃班级的同一教材、同一内容采用相同的导入方法,却无法达到同等的教学效果。而有些课堂对同一个班级总是使用几种老套的导入方法,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导”无定法,切忌生搬硬套。

外语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有创新意识的外语人才。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初中英语教学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切实体现了多重的人文和社会意义。这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正是我们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和要求。

课堂导入因人因时因地不同,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里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和平日的积累,针对以上所列举的几大误区举例探讨一些解救方法。

二、英语课堂导入的方法。

(一)设置情景,渲染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

利用多媒体制作和与教材相关的背景资料,借助影视片和教材里的插图,教师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在感受其语境、产生心理共鸣的同时,积极主动参与,乐意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进行协作、会话。并且时间不宜过长,3-5分钟为宜。

例如Project English(八年级下)的Unit 6 Fun Cycling Topic2 How about exploring the Ming Tombs? Section B 我采用了中央电视台《车行天下》节目中一个介绍十三陵的电视剪辑片段导入。先出现问题:What is the video talking about? 然后播放影片(时间为3分钟),学生回答该问题后; 教师可进一步提问: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Ming Tombs? Can you see any interesting things about the Ming Tombs?在观看短片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有如身临其境,并对十三陵有个初步的了解,教师紧接着就提问:What else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 Ming Tombs? 引起学生产生悬念,引导学生进入下一步的学习(时间为1分钟)。

4分钟的导入就能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兴趣,同时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愿意学”、“乐于学”。并且不影响下面的教学进程。

(二)根据学生认知,设计生活化提问,在导入中导出活力,建立概念框架。

教师在充分把握、分析、了解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当前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研究、主动实践,抓住知识相互交叉的机会,导入新知识,让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本课的中心。

例如Project English(八年级下)Unit 7 Food Festival Topic1 We are preparing for a food festival. Section B 的教学排在学生“五一”节之后,而“五一”期间我市刚好举办了一次“美食节”活动,对此,学生印象深刻,所以我提问: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Food Festival? What’s your favorite food? Do you know any foreign foods? 问题一提出,学生的话题就打开了,他们一个接一个回答,课堂气氛马上就调动起来了。(学生讨论时间可设3-5分钟。)

抓住生活中的机遇,让生活实践知识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能让学生更快地感知本单元的中心话题。

初中学生就已具备一定认知,他们的学习不是从空白开始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引导他们用学过的英语知识来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得出结论,在他们的独立性得到肯定的同时,实现并发展自己的创造性。

例如,七年级下Unit8 Topic3 Let’s celebrate!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Festivals”,在进入Presentation的教学中,可以先由学生介绍自行收集的世界各地的有名的节日,陈述节日的具体时间,庆祝方式及内容,然后让学生比较国内外节日的异同,了解举办节日的意义,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并在探索中积极感受和积极体验,对新知识进行意义建构,潜移默化地了解节日的目的和真正乐趣,同时增强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时间为5分钟。)

(三)根据教材与学生的特点,巧妙运用适宜的导入方法。

对于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课堂导入方式;即使同一教材、同一教学内容,课堂导入对不同的班级也要有不同的导入设计,使用不同的导入方法。这需要我们根据所教班级的具体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如一般班级和较活跃班级的导入设计应有所不同。对于同一个班级来讲,课堂导入的方法也要经常变换,这样才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新鲜感。

我担任八年级(1)、(2)两个平行班的英语教师。(1)班的学生多,他们比较内向、沉默。而(2)班的学生,课堂气氛活跃,所以授课时课堂容易失控,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

比如某次我走进(2)班教室,发现课堂很吵,我没有进行简单的批评责备,而是面带微笑地开始了课堂导入:

T: Has the bell rung?

Ss:Yes.(此时只有部分学生回答)

T: Is our classroom quiet or noisy?

Ss:Noisy.(这次是越来越多的同学回答)

T: Is it right ?

Ss: No.(这次是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回答)

T: Now it’s time for class .So we must….(教师有意停顿,让学生思考进行口头填空,完成句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

SA:Stop talking.(学生A是位班干部)

T: We must be ….(教师进一步将已转移到课堂上的学生注意力进入语言学习上。)_

SB: We must be quiet.(回答这一问题的是一个上课前在吵闹的学生)

我请这两位同学回答问题实则是对其进行教育。这种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教育一语双关,更令人心悦诚服。短短两三分钟便成功地控制了课堂,同时进行了有效的课堂导入(本节课的语法重点恰好是学习情态动词must以及must be的用法)。

在(1)班,我在走进课堂时,手里多了一件东西---一个新的很漂亮的书包。(这是本班一个同学生日时父母送的礼物,很多同学都羡慕。)所有学生的眼睛都齐刷刷地看着我手里的新书包。我借机马上提问:

T:Do you know whose backpack it is?

Ss: Yes. It’s Chen Ting’s.(很多同学齐声回答)

T:Are you sure ?

SA: Yes. It must be Chen Ting’s. Her parents bought it for her on her birthday.(学生A 是陈婷的同桌)

T: Yes, you are right. It must be Chen Ting’s. I borrowed it from Chen Ting yesterday. (时间为2分钟)

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了不同于(2)班的导入方式,同样地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提高教学效果关键在课堂。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配合的合作项目;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教师在课堂导入这第一环节赢得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热情和兴趣,他们便获得了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三、小结

总之,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巧妙的教学导入,形式不拘一格,变化多样,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其目的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由“要他学”变成了“他要学”,课堂教学也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是很值得我们研究探索的。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注意反省和更新科学观和教学观。

篇12:谈新课程下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

谈新课程下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

谈新课程下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

新疆奎屯126 团中学 李娣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语言文字的同时,必须结合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挖掘教材的育人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凡是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因素,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学生学习怎样做人的,都是语文学科思想教育的内容,加之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人才的需求,加强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想教育;引领启发;渗透

【中图分类号】G423.0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3-0004-01

语文教学向来以知识的传授和智能的培养为主要任务。

但是,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们不难发现,由于思想教育上的松懈和失衡,以及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语文教学中只重视学科的知识性、工具性,而忽视了它的思想性。这一点不能不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它迫切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和智能培养的同时,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这就是“教书育人”的教学原则。

陶行知曾经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就是让学生通过语文产课的学习,在语文知识的训练过程中逐步受到正确思想的熏陶。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德育教育更摆在优先的战略地位。语文学科蕴含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我们可以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利用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比如《中国石拱桥》中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又如屈原的《离骚》、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精神文明的成果,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杰出智慧,是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最好教材。语文教学中的爱国教育不同于政治课的说教和概念化,它以典型的人物形象、感人肺腑的事迹和优美动人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只要因势利导,自然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提高民族自尊和自强不息的奋斗激情。

同时,我们须要培养学生在热爱祖国的情感基础上,养成优良的道德素质。道德素质教育是指道德规范和品质行为的教育,其主要内容有国民公德教育、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家庭道德教育等。我们要教育学生应尽到作为一个公民都应当遵守共同道德规范的义务,在语文教学中慢慢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比如要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保持环境卫生,维护社会生活安定;讲究文明礼貌,尊老爱幼,在人际交往中说话、做事有分寸,有节制,有文明素养;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先人后己,相互谦让;尊敬父母,赡养老人,爱护兄弟姐妹,以及邻里建立互敬、互助、互让的和睦关系等等。无论是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或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语文教材中这些脍灸人口的名句对中学生道德品质的积极影响都是显而易见的。

除此之外,我们还得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学生作为一个个体的人,需要有自己独立的个人品质来面对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而作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我们中学语文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慢慢渗透对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培养教育,让他们逐渐成长为一个个大写的人。首先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仅有一次,是来之不易的。我们的一些中学生由于缺乏对生命的认识,不尊重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生命当作儿戏,吸毒、泡网吧、轻生、群殴致伤致死等这些不光彩的事不断发生。针对这些浪费生命的现象,在授《热爱生命》一文时,我们要教育学生不要因为生之本质在于死就任意把生命浪费掉。而是应该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针对我们的一些学生认为世上无爱心从而把自己的爱心收藏起来的这种现象。教育学生只有尊重生命,才会爱惜自己,进而爱惜他人。

语文教学中应渗透责任感教育。一个人富有强烈的责任感是有所作为、事业成功的基本因素之一。如果学生缺乏责任感,就难以担负起时代、国家赋予的重任,而起重要作用的正是学校的教育。但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出现了话不由衷、不负责任的言行,作为语文教师,应把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里。如在学习莫怀戚的《散步》时,先引导学生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表现了作者肩上肩负的承上启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启发学生联系生活,我们需不需要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呢?要让学生的责任认知与现实状况有机联系起来,并逐步落实到行动上,培养起学生的责任感,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在语文课的学习中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得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因为意志是一个人的重要心理品质。它是指人能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达到目的的心理过程。语文教材充满了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丰富营养。比如在学习《送东阳马生序》时引领学生学习艰苦求学、终有所成的拼搏精神;在《愚公移山》中感受和领悟生命不息、挖山不止的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等等。还要让他们学会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要有创新的意识,因为创新意识是现代人的典型素质之一。培养创新人才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语文教材中表现创新精神的内容很多,如《奇妙的克隆》关于克隆术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晶等等。还要学会面对坎坷与困境,养成乐观的生活态度。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关系到学生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生活、迎接生活的挑战。语文课文中有许多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的 篇章。如《音乐巨人贝多芬》通过贝多芬形象的塑造,展现出主人公在逆境中仍然执着的追求,讴歌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教育学生面对挫折和困难如何坚定自己的意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等。

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仅是传授知识,也不仅是机械地训练学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心灵对心灵的塑造”、教书与育人的紧密结合,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人类最伟大、最复杂、最美妙的艺术创造”。作为新时代下的中学语文教师,我们不仅仅是在知识层面和能力层面上努力去引导、启发、培养学生,更要在思想道德领域逐步把学生引上自学、自立、自强、自我完善的人生之路。这也是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必然要求。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教学内容选择教育论文

谈新课标下物理教学趣味性的培养论文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

新课标下物理试题的编写论文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教师的角色定位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分析的论文

新课标小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论文

谈新课程下体育课情境教学策略论文
《谈新课程下体育课情境教学策略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谈新课程下体育课情境教学策略论文(精选12篇)】相关文章: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政治课教学论文2022-05-28

浅谈新课标下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双重角色论文2023-10-29

新课改形势下初中物理教学初探2023-01-16

浅谈新课改下的“真”教育2023-07-16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科学课堂教学2023-03-06

浅谈新课标环境下小学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论文2022-10-30

新课标环境下中职学校体育课探析论文2023-02-25

小议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2023-12-09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基础会计》有效教学的策略的论文2022-04-29

浅议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202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