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对提升专业技能的正迁移作用论文((精选15篇))由网友“Lsophia”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体育锻炼对提升专业技能的正迁移作用论文,欢迎阅读!
篇1:体育锻炼对提升专业技能的正迁移作用论文
体育锻炼对提升专业技能的正迁移作用论文
对中职生来说,专业技能是非常重要的,而影响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因素也很多,体育锻炼就是其中一个因素。体育课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关系。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中职体育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加强身体锻炼,选择适合本专业的体育活动,发挥体育锻炼在专业技能学习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体育锻炼对学生专业技能学习的迁移作用入手,探讨体育锻炼在学生心理素质、专业技能掌握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一、体育锻炼对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具有迁移作用
体育锻炼有助于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这对提高专业技能具有积极的迁移作用。为了证明体育锻炼对提高专业技能的迁移作用,我们随机抽取了甲乙两组学生进行对比。甲组抽取5名身体素质较好、运动技能较高的学生,乙组抽取5名身体素质一般、运动技能较差的学生,让甲乙两组学生同时进行“计算机技能操作练习”。实验结果发现,甲组学生出现了6次错误,平均得分93.2分;乙组学生出现了28次错误,平均得分62分。通过测试分析可以看出,身体素质较好、运动技能较好的学生专业技能掌握较快,而运动技能较差的学生专业技能掌握较慢。这是因为运动技能与专业技能都是动作技能,是动作技能的外延,对人的能力和心理品质的要求是一样的。体育锻炼和专业技能学习的目的虽然是不同的,但从生理机制上来说,它们具有相似性,都需要大脑皮层运动中枢的参与,相似的动作刺激,能引起相似的反应。如果学生多参与体育锻炼,掌握的体育基本技术、技能、技巧越多、越熟练,大脑皮层的强度、灵活性、均衡性也就越高。这就是说,学生多参与体育锻炼,运动技能高,不仅能在体育运动技能中迁移,而且在学生专业技能形成中具有正迁移作用,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体育锻炼正迁移作用的体现
1.体育锻炼能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体育锻炼不仅是一项身体活动,也是一项心理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形成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这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也具有积极的迁移作用。为了证实这一点,我们随机抽取了15名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体育成绩较好的学生,与15名不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体育成绩一般的学生进行比较,对学生在操作进程中的脉率和血压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体育成绩较好的学生在专业技能操作中沉着冷静者要比体育成绩一般的学生高出12%,后者在测试中情绪紧张者较多。这是因为体育锻炼对人的身心都有积极影响,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参加各类体育竞赛活动,接受的挑战多,在竞争中参与情感体验的机会多,具有丰富的情感经验,所以在专业技能操作中能保持情绪的稳定,提高技能水平。也就是说,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参与情感体验,获得的情感经验有助于提高心理品质,良好的心理品质能使学生较好地适应专业技能带来的心理刺激。如导游、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以后从事的工作,对学生的身心素质要求都很高。导游工作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体能消耗较大,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无法适应工作要求的。同时导游面对的群体多变,要有较高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中的'各种困境。因此导游、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应多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同时锻炼自己的意志,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使自己面对复杂的问题时能保持冷静,更好地发挥专业技能的作用。这就是说,经常参与体育锻炼,能为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2.体育锻炼能促进学生掌握专业技能
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身心素质,从而影响到专业技能的掌握。为了证实体育锻炼与专业技能之间的关系,我们对25名学生进行了测试,并调查了40名学生的相关情况,结果表明学生经常参与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较好,专业技能水平也就越高。这就说明了专业技能与身体素质是有着密切联系的,身体素质提高能对专业技能掌握发挥正迁移作用。通俗地说,就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就高,而协调性的提高,对其他素质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专业操作技能的掌握也就越快。如计算机专业对学生的操作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学生应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反应灵敏度与操作协调性,使自己“心灵手巧”,为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打下基础。同时体育锻炼不仅能提高身体素质,还能促进大脑开发,发展智力,提高锻炼者的注意力、反应力、思维力等,而这对专业技能的掌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体育锻炼能巩固原有的技术技能
正迁移作用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来自学生对原有技术技能的巩固程度。我们随机抽取25名学生进行原有技术技能对正迁移发生的质量、数量的影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原有技术技能掌握得越好,正迁移发生的质量与数量就可能越好、越多。体育专业技能中,每一种技能的掌握都离不开过去经验的影响,有赖于过去运动技术的掌握,新的运动技能的学习也有赖于过去技能的形成。也就是说,新旧技能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能发生迁移作用。但如果每种技能都没有达到熟练和巩固的程度,就会相互干扰,发生负迁移现象。随着技能的熟练与巩固,就不会相互干扰了。学生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提高心理素质,还能促进技术技能的熟练与巩固。如经常进行篮球运动,对人的心理、生理、智力都会起到积极作用,巩固篮球运动技术技能,都会对其他后续运动技能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进而对专业技能的形成起到积极的正迁移作用。总之,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的正迁移作用,在具体教育教学实践中,更新思想观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把体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途径,开展适合专业的体育活动,安排一些锻炼价值较高的项目如田径、体操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充分发挥体育锻炼在学生专业技能学习中的积极作用。
篇2: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论文
摘要:大学生作为一个在社会上备受关注的群体,心理波动十分显著,大学生患有心理疾病或在心理上存在问题的人占有一定的比例。本文查阅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试论体育锻炼对缓解心理压力正确解决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对大学生加强体育锻炼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学生作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群体,心理波动是显著的,对各种应激的承受能力也处于逐渐发展过程之中,在面对各种紧张生活事件时,很容易出现各种不良的应激反映,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据有关调查显示,患有心理疾病或者心理障碍的,在大学生群体中占有比较大的比例。所以,我们应该努力改变这种状况,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刻不容缓的。
1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1心理素质不稳定
大学生的年龄处于亲少年和成人之间,遇事的情绪波动较大,大喜大悲,大起大落。内心的波动大,对很小的刺激容易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一时会极其消沉,一时又会因为有希望而忘乎所以。对事物的认识有时看不透,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理解片面、偏激,甚至“钻牛角”,想不通。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常常不成熟,容易走极端。心理素质的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1.2对大学校园生活的不适应
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由于省份不同,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家境因素,气候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再加之有不少大学生在家时过于依赖父母的照料、爱、生活起居、独立生活的能力极差,当进入大学后,大学生就要面对全新的生活环境,全新的生活方式,学习的自觉性等等,完全需要依赖自己独立完成,有些学生无所适从,不知所措,这就必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和不安,如不能正确面对现实的差异,不能从困境中走出来,那么随着挫折感的增强,不良情绪的上升,长期下去必然会造成心理障碍。
1.3家庭贫富差异带来的不健康心理
大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家庭的收入也不同,入学前,适应了家庭的生活状况,衣食住行都由父母操心,一心投入学习,进入大学后,同学的朝夕相处,生活水平明显拉开了距离,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有些能正确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学校的勤工俭学,减轻由于家庭收入低带来的困惑;而有些学生却不以为然,盲目攀比,当对愿望无能为力时,不良心理膨胀,压抑之下产生嫉妒、自卑、缺乏自信心、思想不通,甚至有些学生为了达到目的,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利益,正因为这种不正确的思维观念,是一些大学生迷失了方向。
1.4人际交往的障碍
人际交往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由于大学生的心理不成熟和社会复杂性,一些学生在交往中遭受挫折,如处理不当,会产生相互间的猜疑、冷漠、敌对,随之而来的是紧张感、压抑感、孤独感与不安全感,其内心非常苦恼,精神很不愉快,这种痛苦复杂的心理状态达到一定程度,必然造成各种不同的心理障碍。
1.5恋爱造成的不良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今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恋爱现象非常普遍。大学生的心理并不稳定,不完全成熟,在恋爱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有不顺利的时候,也有失败的时候,当出现挫折时缺乏处理情感纠葛的能力,一度陷入悲观的漩涡,不可自拔,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甚至是绝望。不能正确对待失恋,心理上的创伤就易导致心理异常。
篇3: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论文
2.1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智力功能
智力功能受非智力影响大。智力功能是指个人在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分析能力。非智力功能指人在认知事物,掌握知识过程中的兴趣、情感、性格等心理活动。由于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脑力劳动的强度大,通过体育锻炼,加强呼吸、血液循环和神经细胞兴奋与抑制的交替,培养学生的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稳定的情绪、广泛的兴趣,提高反应能力,提高学习成绩,减缓疲劳,是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2.2健康的身体是为良好的心理状态打好基础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条件和保证,若大学生患有某些生理疾病或生理机能低下,这时他的生活以及学生会带来负面影响。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生理功能,改善机体健康水平,从而预防和消除某些生理疾病。
2.3体育锻炼可以缓解心理压力
人体受到某种压力时,在大脑里形成一个强刺激,从而引起一个兴奋灶,使人陷进痛苦。如果这时候去从事体育运动,就可以转移大脑皮层中的兴奋中心,运动中枢的兴奋就会抑制痛苦中枢的兴奋性,这时候往往只注意身体的运动,而把烦恼抛到脑后,起到了转移注意力的作用,有益于大脑活动的调节,从根本上缓解压力。
2.4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大学生的情绪
情绪是以主体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形式,它由客观事物与人们的需要的关系所决定。体育锻炼蕴藏着许多刺激,例如:竞争、冒险、成功与失败等等,这些都会相应地引起主体情绪的体验,这是体育锻炼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也是体育锻炼的魅力所在,体育锻炼对情绪状态的改善常用于检查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影响的重要指标。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情绪状态的改善具有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短期效应产生于活动过程中和活动的结束,能给人带来舒适和流畅的感觉。由此产生对运动的直接兴趣和享受,转变为长期效应,许多学生能坚持不懈的进行锻炼。
2.5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良好的适应能力
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竞争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必备素质之一。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具有丰富强烈的情绪体验活动,是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坚强意志,获得奋发进取精神的有效手段。运动过程总是带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通过老师的指导、同学相互间的鼓励和自身的努力,而完成了动作,且不断地成功和超越,获得了奋进向上的积极情绪体验,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坚强意志。室外环境下的体育运动,要经历风吹日晒,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参与者必须具备顽强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2.6体育锻炼可以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
统一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之一。体育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具有特殊的作用:①学生正处于发育的敏感生理期,通过体育不失时机地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练就强壮的体魄,为其人格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②学生的性格、气质、能力、价值观、道德观处于幼稚待发展阶段,可塑造性很强,而体育过程模拟社会的特点,对人格的形成发挥直接的作用。心理健康的人格特征是在正确的人生观和信念的支配下,树立远大的理想,使思想认识、行为相一致。体育运动能磨练人的性格,使人变得坚强、刚毅、开朗、乐观。在集体项目中,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荣誉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2.7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种最为可贵的品质,它能使人在挫折中崛起。纵观古今中外,在事业上有成就者,大多是非常自信的。自信心是超越自我的内在动因,是人走向成功的基石。体育竞赛不仅是对手之间的体能、机能和智慧的较量,也是对每一个学生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的考验。灾区的体育比赛胜利之后,每一个人都会有一种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正是这种体验,使学生产生自信心,既是比赛失败,在经过总结,找差距,再勤学苦练之后取得成功,获得的自信心还会更加坚定。
2.8体育活动有助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改善
当代大学生受各种学习、考试压力的影响,以及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独立自闭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多,参加各种群体活动大大减少,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增大,从而造成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情交流,人际关系疏远。体育运动则能打破这种隔离和孤独,让不同院系、年龄、性别的人相聚在运动场上进行平等、友好、和谐的活动和比赛,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亲近感。他们不用言语,有时只需通过一个手势或几个动作就可以直接和间接的沟通信息,交流心声,自觉或不自觉的产生一种情感,并能获得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例如篮球运动和足球运动等多人数配合运动,运动的精华就在于配合的默契和彼此的信任,在运动中不自觉的已经形成了一种信任,并且运动之后依旧保持着这种信任,类似的项目都需要同学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尊重。同时体育活动对于改善大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培养集体主义观念都有重要作用。由此,大学生可以通过体育活动来结识更多的同学和朋友,大家和睦相处,友爱互助,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将令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从而有更好得校园生活。
3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锻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高等院校应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创造有利条件,积极组织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引导和调动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激发大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深刻理解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所产生的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养成对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终身锻炼的思想,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体育,体育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和作用,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钱建龙.心理学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李峥.心理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刘娅.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
[4]王小艳.高校体育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1)
[5]王红民.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体育[J].体育学刊,(1)
[6]邓庆标,钟伟芳.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效益研究.期刊论文——中外健康文摘,
篇4:企业档案对提升文化建设的作用论文
企业档案对提升文化建设的作用论文
一、企业档案和企业文化之间的联系
首先,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被全体职工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和集体信仰。企业文化除了包含企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包括凝聚企业团结的企业精神以及企业形象,而价值观和道德观是企业文化的根基,是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企业形象是对企业文化的综合体现和外在表现,企业精神则是支撑企业前进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企业文化的最本质最深层的体现。其次,企业档案是企业在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文件,是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和文化资产。企业档案管理也是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企业的管理经营活动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在维护企业经济利益和合法权益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上述关于两者的内涵分析中可以看出不论是企业档案还是企业文化都对企业的发展起到相应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只是两者在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异。企业档案以外在的物质形态存在,是一种信息资源的储备,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等特征。而企业文化是以一种看不见的形式存在,主要依靠企业外在的形象和精神来凸显。二者之间存在必然稳定的联系,企业档案本身就是以一种文化的形式存在,直接服务于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管理,而企业文化则是对企业档案的丰富和完善。
二、企业档案对企业文化发展的作用
(一)企业档案为企业文化发展提供资源。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企业档案的构成和形式逐渐多样化。从目前来看,企业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行政管理、经营管理、生产管理、科技管理、文化宣传等方面的内容,基本囊括了企业在各个方面活动的全部内容,在形式上,企业文化主要以文字、图形等形式存在于档案中,企业档案中分别记录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企业文化在发展和变迁时,必须借助企业档案中原始的精华信息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和铺垫,才能把握和平衡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而档案中详细整理和编纂的原始资料和信息又为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的直接资源。
(二)企业档案为企业文化建设发挥教育作用。档案既然是以文化的形式存在,又是对企业文化内容的记录,那么档案必定有一定的文化教育价值。无论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还是企业形象都靠企业员工来体现,所以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原则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采取多种形式对员工实施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以此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加强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企业档案在企业员工的教育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可以利用企业档案资源,适当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比如参观和展览一些积极进取的文化因素,以达到对员工的激励和教育作用。例如,西飞集团在建立十四周年之际,借助公司的档案展示了一些公司从开始建厂的简陋照片到现在发展取得成就的一些照片,使得员工在耳濡目染中得到教育和鼓舞。
(三)企业档案蕴含了企业文化特色。文化建设和档案管理都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离不开企业档案的建设,而企业档案是对企业全部发展轨迹的记载,其中也包含企业成长过程中积淀的企业文化。面对日益剧增的市场竞争压力,企业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必定要有所创新和突破,才能显示出本企业的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因此,在这种发展背景下,企业档案中沉积下来的优秀文化便成为企业文化发展和创新的根基,只有继承和发扬本企业鲜明特色的优秀文化,才能引导企业文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建设和档案管理都是支撑企业发展的两大重要因素,两者之间又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企业档案是企业成长历程的见证和财富,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无形资产。企业档案不仅是企业文化发展的支撑和记录,还对企业文化的建设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塑造必须重视企业档案,企业只有进一步强化和建设好企业档案工作,才能更好的适应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建设要求。
【参考文献】
[1]向立文,昌珍霞.企业档案文化建设研究——意义、问题与对策[J].档案学通讯,(04):83-86.
[2]张倩.企业档案对企业文化的作用研究[J].办公室业务(S1):88-89.
作者:王忆凤 单位:山东东华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葛亭煤矿
篇5:审美教育对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作用论文
审美教育对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作用论文
一、音乐审美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构建
音乐审美能力是在不断积累审美经验与人文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对国内外不同风格、体裁与题材的优秀音乐作品进行欣赏,提高大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理解与感受的能力,扩宽学生学习视野。其次,音乐审美能够帮助大学生构建有效的审美心理结构,使每个大学生都拥有一双“音乐的耳朵”,能够感受到情感世界、现实社会、音乐作品中的美好事物。除此以外,音乐审美教育还能够保证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的同时提升对音乐的领悟能力。
二、音乐审美教育能够促进高校师资力量的提升
音乐的审美教育不仅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对于高校的老师来说也是一次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多数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授课的过程中,过度的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导致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进行音乐审美教育,是一场音乐教学的革命,在这种浪潮下,教师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也会主动去学习新的知识,转变教学思维与教学方式,使其朝着现代化教育的方向前进。
三、音乐审美教育能够丰富高校音乐教学的内容
音乐是一门艺术性较强的课程,与传统的文化理论课程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现阶段,我国的高校音乐大多倾向于讲解西方音乐,往往忽略了对我国传统民族音乐以及古代乐曲的讲解。部分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只是欣赏单纯的音乐作品,但对于音乐创作的历史背景以及作品的内涵却鲜有介绍。通过加强高校的音乐审美教育,有利于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教师在发现审美教学的弊端之后,会采取多种措施来丰富教学的内容,从音乐的创作背景以及作品内涵的角度进行审美教育,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四、音乐审美教育推动了教学观念的更新
现阶段,高校的音乐教育由于长时间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将教学重点放在完成教学内容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注重于单纯的灌输理论知识,往往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其次,部分教师还存在轻音乐基础、重专业知识的表现,这些比较传统的教学观念都造成学生审美素质的缺失。部分高校学生表示,现在高校的音乐教育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向学生罗列音乐作品,对于音乐内涵的讲解与体会少之又少。高校进行音乐审美教育,是通过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向学生灌输审美知识,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的去理解一个音乐作品,教师由于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也会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这都会推动高校审美教育的发展。
五、音乐审美教育能够推动高校教育事业与素质教育的发展
现阶段,高等院校的教育正朝着全面化的方向发展,音乐审美教育是一种和传统理论课程存在巨大差距的艺术课程,音乐审美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高等院校的.教学内容,促进了高等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音乐审美教育对于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大的贡献,在素质教育中,它十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审美教育就是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情操,开阔他们的视野,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因此,音乐审美教育能够推动高校教育事业与素质教育的发展。音乐审美教育是一种较为先进的音乐教育观念,它不是单纯的欣赏一个音乐作品,而是在音乐作品介绍的基础上,介绍音乐的创作背景以及内涵等内容。高校的审美教育对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发展健全人格,还能促进高校师资力量的提升,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更新教学观念,推动高校教育事业与素质教育的发展。
作者:尹娜 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篇6:艺术教育对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论文
艺术教育对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论文
校园文化的建设情况直接影响着高校校园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也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能够有效促进高校发展。而艺术教育的开展不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主要构架。特别是在当前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中,必须要注重发挥艺术教育在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有效发挥艺术教育具有的引导作用,为培养更多的人才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一、艺术教育在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高校的影响力
结合我国各大高校校园建设实际情况而言,当前以愉悦性和传播知识为主要目的而开展的各项校园文化活动,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各大高等院校可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文体竞赛活动,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知名度,提高校园文化水平,进一步推动自身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生活有很大的关系,将文化活动与社会相融合,不但能够提高高校在社会阶层中的影响力,而且还能引导大学生关心国家,让他们看到我国在改革开放的成果,从而使自身能够适应这个千变万化的社会。
2.推动青年学生的健康发展
在认识世界中,科学是使用逻辑思维方式进行的,而艺术使用形象思维方式进行的,两种形式互辅互成、不可替代。很多人都认为科学和艺术在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上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作用,虽然各有不足,但是又相互弥补。近些年来,有研究者提出艺术的形象思维能够有力的推进科学的逻辑思维,它能够带领科学家构建起理论模型与形象类比,并推动科学思维中形象组合的联络。可见,唯有将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有效的融合,才能形成高水平和高质量的思维。因此,艺术与科学是相互影响的,在提高大学生想象力上使用艺术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大学生在参与各项艺术活动中学习和成长,进一步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来毕业后能够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更好的为国家和社会服务。
3.加强青年学生的.心理素质
高校想要取得和谐稳定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水平、心理素养良好的青年学生团队,青年学生团结互助、宽待他人、诚信友爱,在生活中充满热情,在学习上努力刻苦,将是高校发展不可代替的人文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自我意识的主要表现,艺术是这一表现的最佳形式。各大高校的青年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受到了艺术的熏陶,在青春洋溢的舞蹈中,在心潮澎湃的比赛中,都积极的展示着他们自我意识,彰显出他们自强、独立、自信的品质,这些品质的存在能够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发展,这也是艺术教育一大功劳,可见艺术教育在建设校园文化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提升艺术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作用的几点建议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在以前,我们只重视培养青年学生的专业文化知识,却忽略了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在理论界中,没有深入的、正确的认识艺术教育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让很多高校在艺术教育工作上都存在很多不足,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应及时转变对艺术教育的观念,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注重艺术教育的实施,意识和明确到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所起的作用;高度意识到艺术教育的人文内涵,在开发学生潜能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中的意义;深入研究和分析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二者的关系,确保艺术教育在建设校园文化中充分发挥作用。
2.建立健全的艺术教育中心机制
当前,我国很多重点大学和211大学都设立了艺术教育中心,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作为艺术教育的行政管理机构,可以说这种新型的艺术教育机制,对于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艺术生活起到了活跃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本校师资队伍的作用,向本校专业院系聘任教学能力强、教学素养高的兼职教授,稳定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从而面向于全校师生进行指导。这些高等院校在推行艺术教育新机制后,不但理顺了工作关系,而且还完善了艺术教育。第一、二课堂的课程,全部由艺术教育中心负责实施和安排;第二课堂中一些实践课程,则需要由学术管理部门负责协调,在工作需要的情况下,由学生管理部门与艺术教育中心一起策划分析完成。艺术教育的工作框架与各个院校的体育部工作有些类似,第一课堂是公共选修课,所有体育比赛都归属于第二课堂。由此可见,各大院校艺术教育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向体育管理体制进行相应的借鉴。但需要注意的是高校艺术教育与体育教育毕竟不同,不能盲目的、一味的借鉴,应结合艺术教育特征,有目的、有计划的借鉴,这样才能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
3.加大力度建设艺术教育师资队伍
推行教育的主体者是教师,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关系着高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全方位的推行素质教育,提升高校艺术教育层次,需要加大力度建设艺术教育师资队伍,这主要是因为:一是,因为在建设学校校园文化中,在第二课堂中艺术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展开艺术教育活动必须是在学生课余时间进行,这就需要教师有着崇高的爱岗敬业精神,并持有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各项活动中,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参与艺术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唯有这样,才能促使艺术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二是,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艺术教师应根据校园文化建设特点,不断的与时俱进,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完善在教学中的不足,从而使自身的教学方法受到更多学生的认可和喜爱。三是,作为一名艺术教育教师在具有教育心理学、科学文化素养等基础上,还要善于以身作则,引导青年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且对艺术教育进行探索,探索出与艺术教育发展规律相符的教学之路,完善解决在艺术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学校领导和广大学生对艺术教育有着正确的认识。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下,高校教育既需要注重课堂教育教学,也需要重视起课外活动,开展一些丰富多彩和形式多样的艺术教育活动,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加大力度建设校园文化,能够为艺术教育提供新的教育形式,艺术教育的完善和发展,又能够为建设校园文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叶林.高校艺术学科发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D].湖北工业大学,:10.
[2]张科.浅谈艺术教育和地方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32):37-38.
[3]朱晓静.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J].黄河之声,2015,(01):25.
篇7:电大远程教育对学生素质的提升作用论文
1.1能够使学生更合理地安排学习任务,提高学习兴趣电大远程教育主要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来实现对重要信息的传递和分享,这种教育方法目前还属于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采用这种教育方法,可以更快的实现对知识的传递和散播,使得学生可以更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将其时间合理的进行安排,为想要进行课余学习的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使得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相关常识的补充和丰富。学生可以依据电大远程教育来对自己的学习任务进行合理的排布,使得其能够充分的将时间利用起来,不会做无用功。而且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在形式上也较为新颖,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其能够提升对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在学习效率提升的同时,学生就能够接受到更多的知识,这样就可以有效的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
1.2能够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式重视向着知识型经济转变,尤其重视综合性人才。在当前的人才市场竞争中,综合素质高的人才竞争实力相对较高。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电大远程教育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电大远程教育应用到目前的学校教育中,不仅使得学生能够充分的了解到自身发展的特点,依据自身发展的特点来进行自我学习任务的制定和排布,还能够使得学校在充分了解到市场对人才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打造出更加全方位的人才,从而提高学生在职业竞争中的实力,加大学生社会竞争的能力。通过电大远程教育,可以使得学生在进入到社会中之前,就能够对基本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在进入到工作岗位后,能够迅速的适应工作要求,可以更好的将自身的价值体现出来,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全面的尝试。
1.3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电大远程教育主要是在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基础上发展得来的,所以在信息化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进程中,电大远程教育也会得到出现一定的改变。电大远程教育在教育上具有开放式的特点,该教育方式有效的将多媒体技术融合到教学中,并结合了当前远程教育的各种有效的手段,使得教学的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人才得到了更加全方位的培养,在电大远程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并且这种教育方式的开展也为高等教育以及自主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学生通过自主学生,有效的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篇8:电大远程教育对学生素质的提升作用论文
2.1推进学生自主学习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电大远程教育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传播媒体,以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教育形式,因此电大远程教育必须把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技能。在电大远程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多种媒体课程资源和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充分认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进而在不断的学习积累过程中,学生会根据自身学习的需要,主动的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而在走出校门后能够从容地面对工作考验。
2.2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水平电大远程教育是一种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建设大量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学会使用计算机网络和各种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而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和教学水平,以能够与学生进行学习上的沟通与交流。俗话说有什么样的师傅就有什么样的徒弟,这就说明教师素养的重要性,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够教育出高水平的学生。因此,学校要有计划地经常组织教师进行电大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培训,使教师掌握最新的教学手段与教学信息,进而能够根据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播和应用。另外,教师也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不断地探索与钻研,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并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以此提高电大远程教育的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3创设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电大远程教育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适当的建设一些产学研结合的基地,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在实践基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使他们一边进行理论学习,一边进行动手操作。如此,学生摆脱了枯燥的教室学习,进而更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能够亲身体验社会的工作环境,能够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所实施的电大远程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这种教育方式目前仍属于新型的教育方式,由于这种教育方式所又具有的突出作用,使得其受到了学校教育工作者的青睐。然而,我国针对电大远程教育的研究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其中还有一些没有完善的问题,希望相关的人员能够加大对电大远程教育的研究力度,进一步的完善电大远程教育,从而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样就能够进一步的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建设。
参考文献:
[1]林丽珊.电大远程教育过程中学生素质提高的对策浅析[J].科教文汇旬刊,(02).
[2]杨稳荣.天津电大远程教育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3]刘焱.电大如何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培养提高学生素质[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02).
篇9:艺术教育对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作用论文
艺术教育对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作用论文
摘要:高职教育是一种比较新的教育模式。高职院校在体现自身特点的同时,还要通过艺术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其形成完善的人格、世界观、价值观。
关键词:高职;艺术教育;专业学习;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653122-0134-02
为了保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在20世纪末陆续通过提格升级一批中等专科院校等途径,成立了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的职业技术学院。这些院校为了突出其职业性,大力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却在相当程度上忽视或弱化了他们艺术素养的培育。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高职教育同样也是素质教育。7月教育部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说明高校的艺术教育及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高职教育应运而生。正因为高职院校诞生得过于突然,导致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法上无经验可循,同时,急功近利的思想,使其在成立之初普遍高举职业教育大旗,不重视甚至放弃了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育。
1.指导思想不明确。一方面因为高职教育是全新的教育模式,人们对它的认识还不清楚,无法及时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从这些年推广的国内外高职教育理念及方法来看,无论是德国的“双轨制”英国的“BTEC”,还是国内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开发”“行动导向”等,基本都是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鲜有提及综合能力的提高,更别提艺术素养的教育。另一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脱胎于过去的中等专科学校,教育思维难逃惯性定律的束缚,需要一逐渐转变的过程。其实,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强调职业教育的同时,应该不失其高等教育的本性,不能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混淆了艺术教育与其他通识教育的区别。著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李政道教授说:“艺术,就是用创新的手法去唤醒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着的情感。表达的手法越简单,叙述的感情越普遍,艺术的境界也就越高。”通识教育从知识层面上来说,是一种使学生“熟悉知识主要领域内事实和思想的教育类型”,它是“非专业、非职业、非功利性的,不直接为职业作准备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也就是说,艺术教育能够完善学生的人格,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对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通识教育一般是一种认知教育,以提升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或技能。
3.学生基础薄弱。由于高招基本采用分批投档录取的方式,作为最后一批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通常被认为学习能力较欠缺。因此,高职院校只能通过增加专业学习时间来弥补其不足,挤压了学生的艺术教育时间。
二、艺术教育对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作用
随着高职教育经验的积累,专家、院校及国家各方面也认识到艺术教育对培养高职学生专业素养是有重要作用的。
1.艺术教育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了他们对专业学习的兴趣。目前的高中教育,基本上还是以应试为主,解除了三年繁重的文化知识学习及各种考试的压力,来到高职院校的学生急切地希望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而艺术教育无疑是一把很好的钥匙,让他们有机会接触人类的伟大艺术成果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具有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的人。另外,高职院校大多都是理、工、经、管类专业,学生绝大多数时间是学习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及数学、外语、政治、体育等必要的公共基础课,课余时间一般要学习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有关的知识,相对来说学习生活比较单调枯燥,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而艺术教育的趣味性、多样性,正好可以调和这种负面情绪,使学生能够保持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更加投入地进行专业学习。
2.艺术教育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启发了他们在专业上的创新能力。高中三年的文化课学习以及进入高职院校后所接受的专业课学习,基本上是属于理性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学习这类课程所必需的。但是过分的理性思维也容易形成惯性,限制了学生在技术和产品上的创新能力,极易把他们培养成社会生产各个部门或流水线上的固定部件。而艺术教育通常要求具有一定的发散思维能力,艺术形式及教育方式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学生打开思路,通过与专业学习很好地嫁接,促进其在专业上形成创新的意识与能力。
3.艺术教育培育了学生的艺术美感,增加了他们专业产品的附加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用品及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希望其具备相应的功能,还要满足视觉、触觉等方面舒适、审美的要求。通常,这也是与内外产品的差别所在,使得我们只能赚取简单的加工费。这就要求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使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在感觉用方便的同时,还能赏心悦目,以增加其附加值,更具竞争力。而这正是艺术教育的强项,根据专业特点,通过引进实用有效的艺术内容及形式,培养学生在专业上的艺术美感,为其未来产品加分。
4.艺术教育增强了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能力,提高了他们专业发展的后劲。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是带着某种消极情绪来到高职院校求学的,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高考的失败者,落入人生的低谷。而艺术教育无疑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更加广阔世界的大门,帮助他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这个世界,意识到除了高考的不顺利外,世间还有许多美好的事物,从而激发起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深入地去了解并发现专业的意义,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制定合理的人生专业规划,保持个人专业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高职艺术教育的实现途径
1.抓住社团、协会这个主渠道。社团、协会是学生自己的组织,其松散性对学生最具号召力。举办的各种艺术活动,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艺术素质的渗透。如书画比赛、诗歌朗诵、歌舞晚会等。学校只需要进行正面引导,保证每次活动的规模及效果,就一定见成效。
2.重视选修课这个载体。由于选修课的学习任务比专业课相对轻松,选择的自由度也较大,是开展不同形式艺术教育的有利载体。选修课略偏理论,社团活动略偏实践,将二者结合起来,能促进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3.发挥各专业的作用。各专业应适当开展一些与艺术教育相结合的专业比赛项目,从而进一步提升艺术教育对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形成良性循环。如汽修专业举办用不同的螺丝或汽车零部件搭建汽车模型比赛等,既让学生熟悉了专业知识,又接受了一次艺术熏陶。总之,高职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所需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种专门人才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艺术教育有利于这种素质的养成。因此,艺术教育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起着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EB/OL].[2010—06—29].
[2]张燕.艺术教育在强化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特点[J].高等教育研究,,5.
[3]王英杰.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历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
[4]宋立学.树立新的办学理念—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4).
篇10:职业道德对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竟争力的作用论文
高职教育作为我过高等教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正处于蓬勃的发展阶段。相关的数据表明,全国高校的毕业生将达770万,其中高职毕业生将超过350万,几乎占据了整个毕业人数的一半。在全球化的今天,虽然金融危机早已过去,但是其余波并未完全消散,全球的经济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国经济发展,当前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如何通过职业道德来实现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是当前学界热点问题,所以说,研究职业道德对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职业道德和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
职业道德是整个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在讨论职业道德之前,有必要对首先对道德做出必要的界定。道德是一种精神,它的内容十分广泛,体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各不同的领域有着各种不同的道德,不同阶级的道德内容也不尽相同,所以,马克思才说:“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为,都各有各的道德。”[1]每一种职业关于道德的内涵也有所区别,但总的来说,职业道德和人们从事的职业紧密联系的,它一般是指的是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必须具备的品德、纪律和专业技能等内容的总称。需要注意的是,职业道德虽然和法律规定有一定相似性,但法律更多的是从客观的角度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而职业道德则带有强烈的自律倾向。就业竞争力是指人在就业时在同他人的比较中所体现出的竞争能力,正是因为就业竞争力的存在,才使得在现代化的劳动市场劳方和资方都在至少保证员工的竞争力不下降做出各种努力,这也是企业维持竞争力的方式之一。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能为高职学生进入社会后在初次就业和漫长的事业生涯中提供着智力上的支持,从而保证在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各方面的能力的提升和加强,将为高职学生在职场中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二、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一)高职教育生源的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
上课世纪末开始的高等教育的扩招,使大批学子获得了进入高等学府学习的机会,这一政策的实施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从我国高等教育招考的方式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是最后一批被录取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无论从知识储备还是学习态度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但由于我国目前技术应用型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和高职院校的盲目扩张使得我国高职学生的人数在不断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学高职生各项指标良莠不齐,这其中就包括道德素质。
(二)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学生具有更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通过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以技术应用型为主,我国目前正在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这为高职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对大部分高职学生来说,高职教育是他们走进社会之前的最后的学习阶段,正是这一时期,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是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的重要节点。
三、职业道德对高职学生的重要性
(一)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内容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守信等内容。具体说来,第一,爱岗敬业是基本的工作准则,是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就业竞争力中的基础要素,工作是谋生的手段,没有工作的.人将难以生存。与此同时,任何一个工作都不是凭空存在的,它的存在是因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爱岗敬业不仅和个人相关,也和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二,诚实守信不仅仅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尺,和爱岗敬业一样,它也是职业道德的内容,还是考察一个人工作的准则。随着现代信用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诚实守信品质变得越来越重要。对高职学生来说,高职的学习只有三年的时间,这对漫长的人生来说,是非常短暂的一段时间。虽然我国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超过了二十年,但是很多制度依然不完善,高职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诚信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如果他们在工作中,展现出诚实守信这一职业道德中重要特质,将有利于高职学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第三,团队协作的是一个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的必须具备的素质,一个人的力量总是弱小的,通过团结协作将展现出强大的能量。现在高职学生中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习惯了以我为中心,缺乏团结协作的精神,这严重制约了他们的发展,也就是说,没有团队协作的高职学生,在就业竞争中是缺乏有效竞争力的,要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必须使他们具有团队协作的精神。
(二)高职学生必须是有“德”之人
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虽然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在某些方面高职学生和本科学生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这并不能否认高职学生也同样属于高素质的人才。专业技能直接体现在日常工作中,而道德素质则较为隐蔽,需要长期的时间才能显现。随着社会发展进步,无论是谁对人的考察总是“以德为先”。从这个维度上看,“德”是高职学生的根本所在。
四、职业道德对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竟争力影响
(一)良好职业道德有利于弥补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中的不足
长期以来,受到了多种因素影响,特别是在传统文化的作用下,不论是在哪个领域内都存在着“人才高消费”的现象,在招聘的过程中,往往将高学历和是否是重点大学毕业作为最重要的参考标准,这让本来就在求职路上就存在着诸多困难的高职学生的就业变得更加的艰难,在整个就业群体中处于十分不利的位置。随着时代的进步,虽然用人单位依然将学历和毕业的院校作为人才招聘的参考标准,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这一标准的地位已经被弱化,用人单位更加看重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如职业道德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在用人单位招聘标准得到调整后,这对广大的高职大学生来说是个良好的机遇。高职学生之所以在就业的道路上走的艰难更多的不是因为专业技能的影响,而是专业技能之外的综合的职业素养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说到底就业竞争力实际上一种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势在很多情况下都体现在职业道德层面上,从某种程度上看,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将由他们职业道德决定。
(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调节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人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时刻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其中,尽职尽责的完成本职工作,对职业前景总是充满着期待,无时无刻不用职业道德规范着自己的职业行为。目前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着浮躁的心理,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都难以让心静下来,作为大学生的高职学生自然也有这样的心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各种因素交织发展的结果,如自制力不强、学校监管存在空白区域等,这就导致了高职学生在就业上面临着很大的问题:一是对自己的职业缺乏明确的定位,有着很高的心理期望,眼高手低,总是想着进入一家薪水高、工作量少、环境好单位工作;二是在校期间并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缺乏扎实的专业技能,无法满足市场的要求。综上所述,良好的职业道德,将成为高职学生事业成功的一大助力。在当代社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职学生才能在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临危不乱,从容面对,稳步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开辟一条顺利就业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苏继春.高职学生就业问题探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03).
[2]胡小爱.高职学生就业心理与就业状况及就业指导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05).
[3]刘文晶.高职生就业问题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职业.2010(12).
篇11:支教实习对提升师范生综合能力的作用论文
支教实习对提升师范生综合能力的作用论文
近几年,下乡支教实习成为我国诸多高等师范院校在教育实习探索的一种新模式。师范生实习支教就是派遣高年级师范生,前往西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进行支教实习活动。教育部继2月26日下发《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教人[]2号)的基础上,又于7月5日,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教师[]4号)(以下简称《意见》),其中要求师范院校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到中小学进行教育实习,要求各地将师范生实习支教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安排师范生到农村学校进行实习支教。
1师范生支教实习的必要性
1.1响应国家号召,缩小东西部教育水平差距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历史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原因,西部教育相对落后,特别是西部偏远的农村,存在着师资严重匮乏、教师整体素质较低、办学条件差、设施设备欠缺、留守儿童多等问题。
大学师范生实习支教对促进我国教育公平、发展落后地区教育、缩小东西部教育水平差距有着重大作用。一方面,支教师范生自身可以将发达地区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带到教育落后的地方。另一方面,支教队伍的大量投入,可以顶替上专职教师的位置,让一部分专业教师有时间交换到教育发达地区进行培训,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育技能。
当前,教育投入不足、教师队伍素质总体不高依然是制约我国教育走向均衡优质发展道路的主要障碍。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资源配置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师范生支教队伍的到来可以帮助促进教育公平,缩小东西部教育水平的差距。
1.2体验农村学校,提升师范生为师素养
让师范生到偏远的农村去进行支教实习,能够增强师范生待人处事及适应环境的能力,更能让师范生切实了解到中西部地区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况和现实条件,从而提高其为人从师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一方面,到农村中小学支教实习,可以使尚未踏出学校的师范生真正与社会接触,增强他们人际交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学会怎样在艰苦环境下生活和做事,增强了他们生存与适应环境的能力,全面提高了实习学生的综合素质。
另一方面,在偏远的西部农村实习,能够让即将踏上教师岗位的师范生们看到我国教育发展所存在的不平衡、差距大等诸多问题,明确作为人民教师的职责,强化作为人民教师的责任意识,为其踏实努力从事教师岗位打下夯实的基础。
1.3艰苦踏实实习,锻炼师范生教学技能
原有的师范生教育实习,主要是由学校统一编队或学生分散进行实习,实习时间短,一般为8周时间。而《意见》中明确指出:“高师院校要因地制宜地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进行不少于一学期的教育实习。
首先,从时间上看,一个学期的时间,有利于即将成为人民教师的师范生去完整而全面地熟悉基础教育现状,体验课程设置,了解常规教学工作安排,提高他们对教育及教学的认识,加深对教育问题的理解。
再者,由于当地学校对于实习师范生及其教学内容的重视,以及对师范生实习的大力支持和培养,能够使得参与支教实习的师范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教学、教研活动和进行班级管理的机会,通过备课、讲课、评课及班主任班级管理、社团组织、早晚自修带领等活动,增强其从教能力,提高师范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为他们今后教师职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师范生支教实习机制的建立
2.1选拔机制
选拔过程中,师范院校应当对师范生的专业技能以及教师素养进行全面的考察。师范院校应当派遣教学技能和专业基础都相对扎实的师范生。选拔的形式可以有专业技能笔试、心理测试、面试、团训、模拟课堂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从而全方位地考察师范生的综合能力。
2.2培训机制
首先,要做好师范生实习支教前的'专业思想教育工作。一方面我们要肯定他们的选择,要支持他们为西部教育事业而付出的努力和贡献。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告知其当地的艰苦的教学和生活条件、落后的教学资源以及可能产生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使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其次,要对其教学技能和专业基础知识进行培训。师范院校要请专业教师对其进行一系列的课堂教学实际技能培训;同时,要带领学生熟悉当地的教学教材,使其能够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知识的运用,教授课程。当然,还要对师范生如何开展课后活动、业余社团、以及专业讲座等技能进行相应的培训。再者,要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培养整只师范生支教团队的队伍意识就相当重要。通过团队协作,可以互相帮助,排忧解难,互相帮助,从而更好地提升支教服务水平。
2.3保障机制
(1)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探索建立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和高师院校服务基础教育试验区,促进师生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实贱,在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研宄和咨询等方面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高师院校和实习基地支教可以以爱心义教、互动课程、远程体验等多种形式的结对互动形式,扎实建立相互之间的协作培养关系。
(2)配备专业实习导师。师范生支教实习队伍应当配备专业的实习导师,采取导师带队、师生结合、合理配置、成组派遣的方式,组建实习支教小组。专业实习导师能够加强对实习支教师范生的全程指导和跟踪管理,特别是在师范生实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教学问题和教学困扰进行及时的指导和解答,对提升师范生支教教学质量、提高师范生专业教学技能等诸多方面起着积极而切实有效的作用。高等院校可以在教师考核、职务聘任和表彰奖励等方面体现积极的政策导向,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并深入中小学第一线开展教育教学研宄。
(3)提供学习生活绿色通道。高等院校派遣的实习支教师范生以高年级为主,而高年级学生往往要面临寻找就业岗位、考研出国升学、毕业论文撰写等诸多事宜,而长期在外地实习往往会对了解本院校内所发生的事宜和具体的通知产生影响,特别是在招聘期间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开通学习生活绿色通道就变得尤其重要,如雪中送炭般给予在外支教师范生最坚实的保障。
同时,也要建立起完善的安全应急预案,当参与支教的师范生在当地生病或者遇到安全隐患时,一定要第一时间与当地学校负责人、带队教师和学生取得联系,尽可能地提供一切方便的通道给予保障和支持。
2.4反馈和延续机制
实习师范生在实习期间,要定期让派遣院校和实习基地予以反馈,实行及时汇报、定期汇报。结束支教实习后,要在实习基地和派遣院校认真总结实习经历并且及时汇报。高等师范院校要推广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典型经验,对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个人和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和宣传。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高等师范院校和实习基地学校也要积累经验,不断完善培养模式和服务模式,为师范生开展支教实习、为中小学学生学习知识、为高等师范院校和实习基地的共同建设作出努力。3师范生支教实习现状及展望
师范生实习支教,是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师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目前,在一些试点学校,实习支教工作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实贱证明,实习支教既是高校师范教育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解决贫困地区农村师资短缺的有效途径。高等学校师范专业学生到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进行支教,是融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问题与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于一体的双臝互惠的改革探索。
实践证明,以支教实习为平台,提升师范生综合能力,是培养师范生的新模式、新途径。无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实习基地学校还是师范生本身,都要牢牢抓住机会,积极创新,不断突破,将实贱育人落实到实处,为培养新一批90后师范生作出努力。
篇12: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对提升大学生自信心的作用探析的论文
【摘 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针对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对大学生的自信心作用与影响进行探讨研究。研究发现,通过健美操课程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促进自信心发展。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健美操课程 自信心
前 言
健美操运动是健与美的完美结合。通过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促进自信心发展。如今在校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平时生活上养尊处优,人际关系交往能力差,心理表现不稳定,自信心水平较低,造成学习动力与兴趣缺乏,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业发展。因此,本文通过探讨研究发现大学生自信心水平的提高对他们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自信心水平不仅对学生表现力提升、良好意志品质形成有积极的作用,并且能有效提高学生参与健美操练习的积极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状况
由于生活条件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独生子女等原因,现如今,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没有经历挫折和直面困难的机会,因此,大学生无论是在校的学习,还是在校期间的人际交往、生活起居、独立解决问题等都存在自信心不足,自卑感泛滥的现象。自卑感的产生是他们在学习、交流、生活、困难面前缺乏自信心的集中体现,这也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篇13: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对提升大学生自信心的作用探析的论文
1.提高健康的自我心理,充分展示自我
健美操运动是一项结合音乐完成身体技能表演的运动项目[1]。在健美操课程教学中练习者的肢体动作与音乐结合在一起来展示他们的青春活力,这能有效地调节大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审美意识,达到振奋精神,增强自信心的目的,展示大学生阳光、神气、蓬勃向上的内心感受,获得成功和喜悦以及同学的羡慕、老师的认可,提高自我竞争意识,充分地展示自我。
2.提高集体参与意识,重视团队意识的培养
在健美操运动中,无论是双人的还是多人的,都需要同伴们互相配合,所以健美操运动是一项团队要求较高,团队配合意识较强的运动项目。无论是在练习还是竞赛表演中,要求团队中的每一位队员都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个体的动作展示要与其他队员协调一致,不能有丝毫的差异。因此,重视团队意识的培养是健美操课程教学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通过团队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逐渐形成集体归属、认同感与和荣誉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团队精神,重视团队意识的培养。
3.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自身发展的能力
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任务和敢于面对困难的心理特性,是人健康的心理活动过程,这种心理活动是一种积极地体现和表达自我良好的心理状态的内在肯定[2]。在健美操课程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往往需要去完成许多难度大、危险系数相对较高的技术动作,这就需要学生超越自己的心理局限性,大胆地、充满信心地去实施。长此以往,就逐渐形成了学生不怕困难,敢于面对的良好心理素质,提升自信心的发展和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
4.有利于形成克服困难、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当代大学生有一明显的心理活动特征就是缺乏直面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在困难面前畏首畏尾、缺乏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无论是在教育子女还是教诲学生时,我们常常要求他们要勇敢、顽强,不畏艰险,敢于拼搏、做一位敢于直面困难的巨人。众所周知,绝大多数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就没有经历过克服困难、顽强拼搏的生活历练,缺乏艰难环境的锤炼,在困难面前自信心的缺失是普遍存在的现状。由于健美操运动的项目特性,它需要练习者必须具备克服困难、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所以进行健美操课程学习,就能充分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克服困难,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充分彰显健美操运动的价值和意义。
篇14: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对提升大学生自信心的作用探析的论文
1.运用表演与竞赛法促进大学生自信心提升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为了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实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总称[3]。除了大多数体育项目教学中的讲解法、示范法、完整法与分解法、重复练习法外,在健美操课程教学中运用表演与比赛法来完成教学任务。而表演法和竞赛法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效果。教学中,对所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通过个人表演与同学之间的'比赛活动加强动作技能的掌握、提高,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困难面前敢于去完成教学任务的自信心。因此,在健美操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够达到掌握动作技术,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能逐步提升学生自信心。
2.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健美操运动“健、力、美”的项目特点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吸引了许许多多的大学生追求和参与到健美操课程的学习与锻炼之中,而大学阶段的学习也是大学生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学习阶段[4]。在健美操课程教学中,作为一名健美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和培养,给学生自由发挥的学习空间,逐渐地引导学生发挥“健、力、美”的能力,不断地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建立良好的审美情绪,不断地提高动作技术的质量。另外,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自主地面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然后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纠正来不断地提高自信心的建立,达到掌握技术,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
篇15:简析母语正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研究的论文
简析母语正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研究的论文
论文摘要: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的影响在所难免。传统语言学认为母语对外语学习只有负面影响。二语习得理论认为,母语既是外语学习不可缺少的背景和基础,又是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资源。识别两种语言的语际共性,可以减少二语表达过程中的焦虑感,缩短和目的语的心理距离,对二语的产出起到促进作用。
论文关键词:母语;二语习得;正迁移
一、母语迁移
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语言迁移(LanguageTransfer)研究一直是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和语言教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根据连接论的二语习得观,在习得二语之前,学习者的头脑中已经存在着母语,有其固定的概率形式;母语使用的时间越久,其概率形式被激活的机会越多,被强化的程度就会越高。学习外语,碰到跟母语相似的成分,容易激活已经存在的母语形式,导致迁移。母语知识对目标语习得的影响称为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现象。迁移分积极与消极两种:当母语规则与目标语规则相同时,迁移多为积极的,称作母语正迁移;而当母语与目标语之间出现差异时,迁移多为消极的,称作负迁移。
负迁移往往会导致语言错误及学习困难的产生。例如,汉语中名词的复数一般体现在相应的量词上,这造成了学生在用英语表达时往往会忘记在名词后加-s或-es;“我非常喜欢…”也容易被逐字说成“Iverymuchlike…”;汉语表达礼貌时多用“请”,所以我国学生说英语时常用please来表示礼貌,而很少用其他的英语礼貌表达方式,如Wouldyou…?Couldyou…?Doyoumind…?等;汉语固定的句型“虽然…,但是…”被用在英语中翻译为Although…,but…。后又立刻补充一句“Sorry,sorry,没有but”。这些都是在日常交流中很常见的语误。传统的语言学观点认为:母语对外语学习只有负面影响,或者说,母语干扰了二语习得。
许多人将母语的负迁移作为不能学好外语的主要原因。人们认为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他们在读音规则、句子结构以及思维模式等方面相距甚远。母语的“阴影”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影响了成绩,也造成学生在用英语进行交流时的顾虑和迟疑。因而不少教师否认母语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竭力反对母语进入课堂,强调通过外语进行会话来实施外语教学。学生也因顾虑说出所谓的“中国式英语”而不敢张口。
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强调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差异,只要求学习者防范母语的负迁移,那么由Lado(1957)提出并被语言学家们普遍认同的“语际异性=难度”这一公式就会生效,学习者满脑子是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负面影响,就认为学习目标语特别困难,加重了学习者的精神负担,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心理负担和焦虑情绪,不能充分利用两种语言系统中的.语际共性进行学习。
二、母语正迁移
尽管各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大小不等的差异,但从本质上说,语言是人类共有的属性,与人类思维有着密切联系,同时也是人类表达思维最有效的手段。人类的思维是有共性的,因此用来表达思维的语言也具有共性。正如Fromkin和Rodman所指出的:“语言学家们对世界上的数千种语言的调查工作做得愈多,对它们之间的差异描述得愈详尽,就愈发现这些差异是有限的,而语言普遍现象(LinguisticUniversals)则涉及到所有的语法组成部分,涉及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涉及到语法规则的表现形式。这些原则构成了普遍语法(UniversalGrammar),而普遍语法则是人类每一种语言特定语法的基础”。根据语言类型学研究,世界上的语言具有许多共性,如都有表示否定、疑问、因果关系的形式。但具体的结构规则又不尽相同。
Lado(1957)曾指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那些与母语相似之处就易学,而那些与母语不同之处则难学。以中国人学习英语为例,当学习者意识到英语和汉语的相似点时,潜意识里就会拉近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距离,就更加愿意去学习。根据Ringbom的观点,当人们能准确看出两种语言形式和语言上的共性时,迁移就是正向的。我国二语习得的研究者和教学者(戴炜栋、王栋,2002;陆效用,2002;王跃洪,2000)也注意到了母语对中国学生的正面影响。
尽管属汉藏语系的汉语与属印欧语系的英语在结构方面有着诸多差异,在语言学类型上相距甚远,但是因普遍语法的存在,它们之间的共性仍会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让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意识到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共性,鼓励他们使用母语的知识促进他们的英语学习。语际的共性可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动机。在学习外语时,我们不应该也不能把目标语和母语隔绝开来。汉语能够在英语学习中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和母语成绩一般存在正相关。这也说明了母语的正迁移作用。
三、母语正迁移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应注重对语际共性和异性的平衡分析,通过教学把来自母语的干扰降低到最低限度,并促进母语的正迁移。以英语教学为例,教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找寻英汉的语际共性,强调正迁移,淡化负迁移 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语际共性主要表现在:
(1)词形。英语和汉语一样有象形文字。比如,eye看起来很像人面部的两只眼睛中间夹着个鼻子;onion看起来很像洋葱一层层的瓣。这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联想把英语单词的词形和词义联系起来以加强记忆。有些英语单词的拼写和汉语拼音几乎是一样的,例如sing,song,sit,god等,这也可以使学生对英语产生亲切感。
(2)语音。中国人学会了汉语拼音对英语语音学习也会有一定帮助。如:汉语拼音字母的发音跟英语音标都采用国际音标,都使用元音与辅音两类。在发音方面,英语与汉语存在相似之处,如:gate[geit],cake[keik]等。教师在教授学生正确的英语发音的同时,要督促学生练好标准的汉语普通话,这对学生的发音有帮助,尤其是元音的发音。
(3)语法。在语序方面,虽然汉语和英语在句式上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简单的陈述句上,汉语和英语的语序大体上是相同的。例如“我是一个学生”相对应的英语句子就是Iamastudent.要求学生把类似的汉语句子翻译成英语,在语序上一般不会发生错误。这些语际共性会使学习者缩短和英语的心理距离。
2.正确看待“中国式英语”
“中国式英语”从表面上看是母语“影响”了英语表达的结果;究其实质,应该说是母语“帮助”学习者完成了交际任务。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初级和中级阶段,由于学习者的母语水平与外语水平相差悬殊,总会在情急之中或不得已的情况下“借用”母语知识或母语能力,借以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交际目的。这既是学习者的一种“策略”,也是二语习得进程中的一段必经之路。当学习者由于缺乏必要的目的语言知识在交际中遭遇困难时,就会求助于母语去弥补外语知识的不足。这种“求助于母语”的策略,在中国学生的英语表达中,可以说是屡见不鲜的。例如:
OnMayDay,therearepeoplemountainpeopleseainTianAnMenSquare.
(OnMayDay,thereareagreatmanypeopleinTianAnMenSquare.)
“peoplemountainpeoplesea”是借用汉语中的“人山人海”一词。
再如,学生会把“我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翻译成“IcanspeakamouthfluentEnglishspoken.”
尽管此类句子中有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地方,但学生通过“借用”母语知识,完成了交际任务,这一点应该加以肯定。教师在指出学生错误的同时,应该鼓励他们在语言学习中的这种“冒险精神”。从一定意义上说,“借用”策略和“冒险精神”有助于学习者克服知识不足的困难,最终到达目的语的彼岸。
3.了解汉语水平对英语水平的相关性
根据陆效用(2002)在一所小学和一所中学进行的调查统计,学生的外语学习和母语学习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母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一般来说外语成绩也很好。此调查结果说明学生的母语学习并没有给外语学习带来负面影响。这就从一个方面证明,所谓母语干扰外语学习的观点不符合语言学习的实际情况。
束定芳研究表明母语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往往英语阅读能力也很强。母语的读写能力可以迁移到目标语中。胡海在研究中也得出相同的结论,即:学习者可以借助母语来搞清楚单词的确切意思,理解篇章,掌握语法规则。母语可被用来解释一些较难的概念和用法。当肢体语言和解释都无法使学生理解时,教师便可运用母语。当遇到长难句和复杂的语法结构时,母语不失为很好的资源。学习英语最好的方式应该是尽量多地使用英语,必要时使用汉语。
四、结论
虽然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很多,但是母语的迁移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母语的正迁移更是促成二语产出的有利因素。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找出两种语言的相似之处,使学生消除学习英语的畏难情绪和焦虑心理。正确看待和处理学生犯的错误,不要过多地批评和指责纠正,以免学生不敢使用目标语表达。学生也应该看到母语对学习目标语的促进作用,使用正确的语言策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
【体育锻炼对提升专业技能的正迁移作用论文(精选15篇)】相关文章:
浅议目前语教学现状及制约因素2022-04-30
积极心理学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22-12-24
社会生活中德育工作的渗透论文2023-01-13
公共体育课基础理论教学模式的探索论文2022-11-14
小学数学讲话稿2023-10-01
小学校本教研培训总结2022-04-30
论文分析同伴关系的中介作用2023-02-14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论文2023-06-05
数学教育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报告2023-09-06
论文写作中的作者署名与志谢2022-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