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创设教学情景加强幼儿环保启蒙教育论文(精选14篇)由网友“脫北者”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简论创设教学情景加强幼儿环保启蒙教育论文,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篇1:简论创设教学情景加强幼儿环保启蒙教育论文
简论创设教学情景加强幼儿环保启蒙教育论文
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保生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教育和社会环境的熏陶影响。因此,环保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我们要特别关注幼儿的环保启蒙教育。
而情境教学符合幼儿的学习阶段特征,本文对情境教学手段在幼儿环保教育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简述。以期对今后的幼儿园环保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推动环保事业的向前发展。
1 幼儿环保启蒙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1 强调幼儿在环保启蒙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环保教育不同于日常的学科教育,环保教育更着重的是实践而不是理论和考试。因此,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在环保启蒙教育上是不可取的,也是难以取得成效的。
因此,在幼儿的环保启蒙教育上,教师在教学中应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自己定位为环保教育的指导者和课堂的组织者,积极探索出合适的教学方式。
1.2 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加强实践性的教育
环保问题是幼儿在实际生活和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对幼儿进行环保启蒙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使幼儿在实际生活中注意自身的行为是否符合环保的要求。因此,基于环保教育的目的,在进行幼儿环保启蒙教育时,就不能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体验,而是要遵循结合幼儿在实际生活的经历来加强环保的实践性教育。
2 情境教学的概念
情境教学指的是一种通过模拟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的环境来加强学生的感官和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情境教学具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等诸多优点。环保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接受环保教育者的环保意识,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针对环保教育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种注重实践性等特点,在幼儿的环保启蒙教育中采用情境教学的教学方法,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3 如何通过情境教学开展幼儿环保启蒙教育
一般来说,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来开展幼儿环保启蒙教育,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出情景教学在幼儿环保启蒙教育中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就要取决于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采取的具体方法。笔者通过总结日常教学的经验和个人对幼儿环保启蒙教育方法的一些探索,认为以下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较为显著。
3.1 模拟环保案例的情境
在课堂上模拟环保案例的情境,能让幼儿通过模拟实际案例发生的环保事件,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来体验和思考环境的保护问题,对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采用这一教学模式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和教学道具进行环保案例的`情景模拟,针对案例中发生的情境和角色的特征,通过情景剧、小品、影视视频和PPT等方式进行呈现,把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案例变为活生生的发生在幼儿自己身上的经历,使幼儿直观形象地体验环保的内涵和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幼儿以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浪费水资源的行为,通过情景剧的表现形式进行情景模拟,让幼儿作为案例中的人物角色来获得环保感悟,清楚浪费水资源的行为给我们的生活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模拟环保案例情景的教学形式的主要特点,在于能够从感官上给予幼儿体验,同时调动了幼儿的情感,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让幼儿“用心”来学习。采用模拟案例情景的教学形式,能够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激发幼儿对环保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得幼儿加深对环保的理解以及懂得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环保问题。
3.2 开展环保主题探究活动
环境保护的涉及面非常广,保护的对象和形式都具有多样性,因此环保的课题也是涵盖多个方面的。在开展环保主题探究活动的教学形式下,教师旨在通过这一教学形式为幼儿营造环保的氛围和情景,来指导幼儿通过小组合作,针对某一特定环保主题或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环保主题进行探究。
幼儿进行合作的形式可以是课堂话题讨论、社会实践探究以及课堂展示等,通过这些在这些情景之下的体验来获得环保感悟。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幼儿能够具体对他们感兴趣的环保主题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切身的体验,可以针对环保问题发表他们的看法和观点。与此同时,也能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3.3 进行环保社会实践活动
环境保护要从生活的小事做起,利用社会生活的真实场景来开展教学,才是开展情景教学的最佳教学形式。环境保护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涉及我们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幼儿的环保启蒙教育不仅仅限于在课堂之中,还应该扩展到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去。在现实社会中,针对幼儿的环保启蒙教育,教师可以利用的场景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幼儿在家里和学校都要养成节约用水和用电的良好习惯;亦可以通过和家长一起共同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还可以组织开展清扫街道等活动实现对幼儿的环保教育。
利用现实生活真实发生的情景进行情景教学,能充分体现幼儿的环保启蒙教育的效果。这样的教学形式,使得幼儿在实际生活的实践中逐渐养成环境保护的良好习惯。但是,如果教师和家长没有注意正确的指导,也会使得幼儿形成不良的习惯。
4 结语
环境保护关系你我他,也关系到我们的下一代和人类的长期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特别关注幼儿的环保启蒙教育,让环保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习惯而不是某一个环境保护日的特别活动。这样的环保行动才是长期的、可持续的、不用被特别提起和呼吁的。所以,在幼儿的环保启蒙教育中,我们要关注的是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我们需要借助情境教育的教学方式来开展环保启蒙教育,同时需要注意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采用合适的教学形式来进行情景教学。由于自身能力和经验的局限,笔者就情景教学在幼儿环保启蒙教育中的应用问题难免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这个问题的探讨,还需要更多参与环保教育的同行作出进一步探讨。
篇2:情景创设数学教学论文
情景创设数学教学论文
一、情景教学模式的特征
基于改变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质量不高的现状,不少教师和专家建议通过情景的创设进而将数学和专业相结合,以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情景创设的教学就是通过创设生活、问题、故事、探究、游戏等情景,将学习融入到情境之中,以使学生更好地与教师互动,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成绩,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情景教学模式的特征包括:主观能动性。创设情景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把将知识与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更好地,并将生活实践引入到教学情境中,使学生主动联想到生活,主动思考知识的运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互动性。创设情景教学可以使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进而更加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同时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可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增加学生的兴趣。高效率性。创设情景有利于学生主动加入到课堂中,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减轻教师的课程的压力,促使课堂高效率地运作。
二、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与专业相结合的情景创设研究
高职阶段是学生连接学习时期和社会工作时期的桥梁,发挥着让学生从学习阶段过渡到社会上的角色转变的重要作用,高职教育为高职学生的继续学习以及终身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的专业人才,要求知识结构达到大专的水平,专业技能和岗位的实践能力较强。然而,在现实中发现大多数的五年制高职学生存在基础知识薄弱,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是普遍较差,或者只知道数学的意义,却不能与专业课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专业课中常涉及数学的部分似懂非懂甚至没有学习,给学生的知识架构带来了硬伤,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并且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就业和发展。因此,教师在五年制的高职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创设专业的`数学教学情境,将数学知识很好地和专业知识进行结合,构建完整的数学教学体系,融入专业,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将数学与学生所学专业相融合
数学是学习其它各类学科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日后工作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之一。在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中,很多采用稍低于中学和专科的教材,教师也大多注重讲解数学教材,重视数学的科学价值,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和数学在专业学习中的应用,不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有用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在数学的课堂上融合与专业相关的数学知识,将教材和课堂的内容具体化、生活化,营造课堂气氛,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在数学课堂上将数学知识和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注重强调其实用性和工具性,让数学成为专业课的工具,如,将数学渗透机械自动化课堂中,如绘图、定位等,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促进学生有意识地在专业中运用数学知识,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又如,在经济学的领域中,经济学家就要对数学很精通,尤其是统计学和微积分的知识,通过数学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边际效益、需求弹性等专业知识。同时,在教材的运用方面,教师应选用实用性强的教材,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选用部分教材甚至制作单独的数学课件,将教材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更有针对性的教材,既符合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的要求,又适合专业的需求,并在习题中可选用专业课程中的相关问题,强调数学的工具性,促进学生有意识地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使用数学。
2.精选课堂教学内容,贴近专业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优化教学内容,精选课本知识,使得数学知识更加贴近学生所学的专业,将抽象的科学性知识具体化,转化为实用的专业性知识;打破传统的固定在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将数学知识融入专业知识中。如,对于财经商贸类的学生,在导数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引用专业课例题,已知甲产品的产量为q件,总成本为C(q)=1500+(1/1200)*q(百元),求当q为1200件时的边际成本。这道题目应该先求出边际成本MC的算式,又边际成本为总成本函数的导数,边际成本MC就是关于q的总成本C(q)的导数,则MC=d(C(q))/dQ=d(1500+(1/1200)*q)/dQ=q/600。然后,将q=1200带入边际成本MC的算式求边际成本,得到MC=q/600=1200/600=2(百元),因此当q=1200时,q每改变(增加或者减少)一个单位时,成本要随之改变(增加或者减少)200元。在经济学中的边际成本是指产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时,成本的变化量,也就是总成本的函数的导数,而边际收入则是收入函数的导数,同理边际利润是利润函数的导数。将学生的专业课知识引入数学课堂,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还可以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知识,促进其有意识的运用数学。
3.在情景创设时要注意体现其目的性
在创设情景时要注意体现其目的性,就是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习的质量,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借助情景表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进课堂中感受和思考数学知识,以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在课堂上要注意不能将创设情景做样子,过分地讲究其趣味性,忽略了知识的学习,而是将知识充分融入到情境中;也不能过分地追逐情景的创设,导致学生对情景的兴趣多,而对学习知识兴趣不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要有问题,问题因情景而活化课堂的气氛。否则,情景将失去其意义。同时,在情景设置时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有效地引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授数列相关知识之前,对于财经专业的学生就可以创设入如下的问题让学生分析:某人从银行得到买房贷款50万,计划20年还清,假设贷款的年利率为5.58%(折合月利率4.65‰),问采用“等额本息还款”与“等额本金还款”那种利息低?通过这样一个分期付款的例子,在学生分析的时候可以适当提醒,告知学生如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当学完数列这部分知识时就能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创设就比较有目的性,从学生所学专业中选择问题让学生分析,学生既能学习数学知识,又能复习专业知识,同时也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4.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建立有效的情景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多媒体被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教学。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解决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能够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如,在立体几何的学习中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几何形状的变化,在几何体的三视图中就应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侧面研究其形状,在体验中得出零件的不同的三视图。因此,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情境创设中的应用,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在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中将数学知识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相结合去进行情景创设,能增加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促进学生融入课堂,主动思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在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中要创设有效的情景课堂,就应将数学知识很好地和专业知识进行融合,构建完整的数学教学体系,融入专业知识,精选课堂教学内容,贴近专业知识,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3:数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分析的论文
数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分析的论文
摘要:创设适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提高数学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创设合理情景,利用教具、多媒体,利用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情景中感悟,将数学教学趣味化、生活化、具体化。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和谐统一是活动正常开展的基本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平易友善的态度,有不断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情景创设;多媒体;自学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在教学中,创设适宜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提高数学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我国心理学家朱贤智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创造条件,使学习的内容适合学生心理水平引起新的学习需要,从而有节奏地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尽最大可能地向前发展。”这就表明在如何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感受教材,进入角色方面教师起着不容忽视的中介作用。创设合理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感悟,将使数学教学趣味化、生活化、具体化。
一、利用教具,展示教材大环境
现代教育要依靠科技,多媒体课件是当今教学手段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例如在上“有趣的七巧板”这一节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到由七巧板拼成的不同形状的动物、房屋等物。让学生看图,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很快利用自己手中的七巧板拼出了丰富多彩的图案。这样,有效的开发学生的智力,锻炼了他们动手、动脑能力。在情与景的交融中,在情感的愉悦中得以学习提高。
二、利用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无动于衷的教学,不能打动学生的心。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它的客观局限性。因此在教学中用语言创设情景是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例如在上“图案设计”这一节课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穿着爱好,为自己设计一个图案,这样一下子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再将创意好的图案进行全班展示,高效地完成了课堂教学。
三、利用学生的心理,创设自学环境
学生思维是活跃的,激情是青春的一部分,有效的利用激情,是培养学生自学、分析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分组讨论的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直接手段。在小组形成结论后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与竞争,形成自学互帮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和提高。教师在此活动中,只实施有效组织,创设引导问题、条件,让学生自由发挥,对成绩肯定,对错误更正,注意引导,真诚相待,维护激情,营造良好氛围。
四、提高自身素质,是实施创设情景的保证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和谐统一是活动正常开展的基本理念。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是相互交流,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一般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的进程,不和谐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消极、厌恶甚至逆反心理。因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首先要平易友善的态度,爱护尊重学生。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的心灵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要多给他们尊重和爱护,才能消除隔膜,扫除思想的障碍,让学生信任老师。其次,不断学习提高是解决新问题和提高教学方式的必要手段。教师在掌握教学技巧的同时,还要不断有新的东西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最佳境界是启迪学生的心扉。满足学生渴望的追求。它不应是有意的炫耀,故弄玄虚,使学生感到高深莫测,更不应该絮絮叨叨,拖泥带水,生填硬塞,使学生感到无味咀嚼,食而不化。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全新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数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的策略及其载体已呈现出多姿多彩、百花齐放的态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学生思维的评价者,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创设情景,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4:化学教学中学习情景的创设及其意义的论文
化学教学中学习情景的创设及其意义的论文
学习情景是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或活动。其特点和功能是能够提供学习的素材,能够激发和推动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以及情感活动等。学生的学习与学习情景有密切的联系。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内容标准的每一个单元都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以帮助教师利用这些情景素材创设与所学主题内容相关的学习情景。重视化学教学中学习情景的创设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为此,我校化学教研组开展了“化学教学过程中情景材料的开发与利用”的课题研究,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如下:
1.什么要重视学习情景的创设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情境教育的好处是把教材教活了,把课堂教活了,把孩子们教活了,把教学过程的育人功能充分地体现出来了。”所谓情境教育,实际上就是注重了学习情景创设的教育。适宜的学习情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因为学习情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教学功能:
1.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愿望
人的学习总是在一定的情感环境中进行的,认知需要情感,情感促进认知。在社会生活实际中,有许多事物都与化学有关。我们若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经常从中选取为学生喜闻乐道的生活事例、社会热点问题、科学史实及高新科技等作为素材来创设学习情景,定能营造出有利于学生认知的情感环境,从而有力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认知。
1.2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解、迁移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适宜的学习情景能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信息,蕴含着知识存在的背景,有利于学生了解问题的前因后果和知识的来龙去脉,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和发散地思考,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1.3有利于学生发展探究能力和相互合作学习
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密切联系,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能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有力的支持。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学习有关主题内容,并逐渐养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实践中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在许多探究活动中设置的交流与讨论等情景,不但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特长,而且有利于学生相互合作学习。
由以上的论述,我们不难看出,化学教学中学习情景的创设有利于学生认识化学与社会实际生活的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有利于学生了解化学在人类社会进步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化学教学中学习情景创设的意义,小而言之,有利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大而言之,有利于提高整个民族的化学科学素养。
2.怎样创设学习情景
化学教学中学习情景的创设包括以下两个过程:
2.1学习情景素材的选择
化学课程标准为化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情景素材。我们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素材来创设学习情景。但不管选择什么素材,都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2.1.1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情景是服务并服从于主题内容和学习目标的。教师所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应有具体的、指向明确的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使学生有所得。
2.1.2尽可能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这能使学生的学习有兴趣,有基础,使学生更好地获得新知识、新技能。
2.1.3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选择具体、生动、形象的情景素材,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对学习素材的正确认知。
2.2以适当的方法设置学习情景
学习情景素材选择好后,就要利用这些素材以一定的方法设置成学习情景。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设置学习情景的方法。
2.2.1从化学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设置学习情景
生活中涉及化学知识的地方很多,从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来设置学习情景,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又有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利用“制造自来水管材料的变迁”、“纳米材料”、“导电塑料”这些素材来设置学习情景,能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2.2.2从化学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设置学习情景
现代社会离不开化学,化学跟社会生产及生命、环境等问题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据统计,世界上发明专利申请中,有近20%与化学、化工有关。因此,可以用与化学紧密相关的社会问题,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为素材,设置相应的学习情景。
例如:在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修订本)第四章第三节《化石燃料的利用》课堂教学中,我曾用“美国为什么要攻打伊拉克?”这样的问题来设置有关学习情景。结果,学生的探究欲大增,情绪高涨,学习的自主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再如,利用“塑料制品的回收、再生与降解”,“臭氧空洞和臭氧层保护”这些素材设置学习情景,能使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科学观念。
2.2.3利用化学实验设置学习情景
化学实验能在实验室中再现各种化学变化,模拟科学发现的探究过程,呈现许多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发性的学习情景,使学生通过动手和动脑的有机结合而获得全面发展。因此,我们重视提高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效果,变部分演示实验为并进式实验,设计适量探索性实验习题,适当增加学生在实验室里的实验活动时间。
例如,让学生通过实验测定某杯肥皂水、当地雨水等的酸碱度,能使学生在实验呈现的学习情景中获得实验技能。
再如,让学生设计一组实验,证明铁在潮湿的空气里生锈是水与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个实验涉及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而完整的问题情景,有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2.2.4利用新旧认识之间的矛盾设置学习情景
知识的建构过程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实现的。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新旧认识之间的矛盾设置学习情景。 例如,在讲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时,我们可以先设置这样的问题情景:
下列反应分别属于什么反应类型?
点燃MnO2
①C+O2====CO2②2H2O2====2H2O+O2↑
③Zn+H2SO4===ZnSO4+H2↑④HCl+NaOH===NaCl+H2O
反应①、②、③的类型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而反应④则不同,学生此前还未能知道它的反应类型,我们就可通过比较反应④与反应①、②、③的不同来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2.2.5抓住学习对象的主要特征,运用拟人化的手段模拟特定的学习情景。模拟情景必须与真实事物有很大的相似性,应避免出现科学性的错误。但在模拟情景中可融入丰富的情感,使它比真实事物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充分联想。卡通图片、流程图示、模型、电脑动画等,都可用于设置这样的学习情景。
例如,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修订本)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中所述及的爆炸产生的过程,我们用口头和书面解释都很难一下子让学生完全弄明白。但我们借助Flash制作的动画场景却能使上述过程一目了然,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
创设学习情景的方法很多,但不管用什么方法创设学习情景,都要抓住“四要素”和“五以为”。“四要素”即以客观实际为源泉,以景为手段,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五以为”即: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观察、感受为基础,强化学生对学习的探究性;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中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以陶冶学生的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手段,体现实践性。
3.学习情景的创设应注意些什么
化学教学中学习情景的创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情景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学习情景最重要的特点。许多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技能时感到困难,其根源在于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时脱离了事物本来的真实情景。学习情景越真实,越接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就越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迁移和应用。
3.2情景作用的全面性
学习情景的创设不仅应该包括情感气氛,情感环境的创设,还应该包括认知情景、行为情景的创设。它不仅是为情感教学服务,也应该为认知教学、行为教学服务。
3.3情景作用的全程性
有人以为创设学习情景就是在讲解新知识以前,利用与新知识有关的实验、故事、问题等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新课。实际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学习情景创设的功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导入新课,学习情景不应只是在讲解新知识前发挥作用,它应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激发和推动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因此,教师应该让学习情景的创设活动贯穿于每一个教学基本环节,如备课时注意收集学习情景素材;上课时尽可能在与讲解的知识相联系的学习情景中完成教学任务;布置作业和考试时,尽可能出一些“情景题”;辅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时,也尽可能联系相关的学习情景……只有这样,才能为传统应试教育的彻底改良出力,才能为实施素质教育作贡献。
3.4情景作用的发展性
学习情景的创设不仅要针对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更重要的是要针对学生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学习情景应该既能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又能体现与当前教学有关的后续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回味、思考,营造一种意味深远的教学心理环境,让学生在课后继续积极主动地、目标明确地学习。
3.5情景的可接受性
学习情景的创设要考虑学生能不能接受,要设计好合适的“路径”和“台阶”,便于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学习情景中来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可迁移的知识和技能,才能逐步提高在新情景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5:为幼儿创设一个真实的学习情景教学反思
为幼儿创设一个真实的学习情景教学反思
高高的桂花树摇摇摆摆,向我们点头说小朋友早,桂花树桂花树我们爱您,让我们围着您唱歌舞蹈。
高高的桂花树摇摇摆摆,向我们点头说小朋友好,桂花枝桂花树我们爱您,让我们一起唱桂花树好。
多美的一首三拍子歌曲!这是我们在上主题:“秋天的颜色”中的一节歌唱活动,主要让幼儿通过这样的歌唱活动,感受三拍子优美流畅的旋律,对大自然中的树木产生美好的情感。歌曲的原名是白杨树,由于我们这边没找到白杨树,适逢中秋前后桂花开了,我就把白杨树改为桂花树。
学完歌曲后,我问小朋友:你看见过桂花树吗?你围着桂花树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对于我的提问小朋友们显得很冷淡,举手的幼儿寥寥无几,有的小朋友东张西望,好象对这首歌曲一点都不感兴趣。可不是,现在农村的孩子的城市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通病。他们的感兴趣的是奥特曼,大头儿子小头爸爸,高科技电动玩具……他们又怎么会对一棵树,一朵花感兴趣呢?
我没有怪他们。我想带孩子们到实地去找一找,看一看,亲身去体验一下!在体验的基础上来回答老师的问题。我们来到了路边的桂花树下,请小朋友围着桂花树做自已喜欢的事,对桂花树说一句话。小朋友们三五成群地围着桂花树,有的在做拉拉手的游戏,有的做丢手帕的游戏,有的做绕来绕去跑的游戏。有的小朋友说:桂花树,你真香!有的说:你的花真漂亮。有的说:我吃过桂花做的糕。有的说:幼儿园的点心里也放桂花……还有许多小朋友围着桂花树边唱歌,边跳舞,刚才课堂上的心不在焉与死气沉沉一扫而光。
可以想象,当孩子对老师的'提问不产生互动的时候,老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真实的学习情景,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学习情景有感而发,积极思维,回答问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成为一种快乐的事。
师:“这就是我们在桂花树下做的游戏,说的好听的话,公园里还有许多更高更大的桂花树,请你和你的爸爸妈妈一起到桂花树下说说悄悄话,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去玩这个游戏”。
篇6:幼儿书画教学中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分析论文
幼儿书画教学中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分析论文
一、幼儿书画教育有助于发展形象思维
事实证明,对孩子进行书画教育,能加强孩子的右脑潜能开发,发展儿童的发散性形象思维。通过书画教育活动,让孩子在广泛的书画文化氛围中学习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和生活洞察力,启发孩子的艺术创造力,丰富孩子的精神情感。我们知道,幼儿启蒙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幼儿兴趣的培养,以及对幼儿想象力的开发。幼儿在他所处的年龄段,因为对世界缺少认识,所以他们对很多事物的想法与我们是不一样的,而且他们对每个事物的理解也是不同的,这是我们的启蒙教育所要发掘的东西。现在我们都在提倡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书法和美术则是其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因为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书画艺术可以为孩子提供足够的自我成长的空间,在书画的无限天地间,孩子们可以任由自己的想象去进行创作,在创作中他们可以进行独立的思考,表达他们的想法。虽然他们年纪很小,但是他们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时候我们总会觉得他们没有想法,在很多事情上忽视他们,这样做其实是很不对的,因为他们也有自己的小世界,对很多问题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而这些想法往往会给我们成年人以很多的反思。
二、幼儿书画启蒙教育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养成
书画艺术是中国绵延五千年的国粹艺术。我们要从小培养儿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比如说戏剧、书法、国画、民乐等。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后天习惯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天的培养。书画是孩子成长中最初的表达方式。书画的教育,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实践能力。学习中国书画,对少年儿童智力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幼儿其自身的特点,使我们不得不对其进行教育的方式进行再三的考虑。因为这个阶段的教育属于启蒙教育,一旦启蒙教育出现问题,对孩子的影响则是一辈子的。但是我们应该明确的是在幼儿的书画启蒙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想象力,那么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就必须注重创新教育和审美教学的落实。中国书画是最具有人文内涵的综合性艺术形式,讲究诗情画意,可间接培养儿童学习的兴趣,使儿童明白很多人生的道理,又可潜移默化影响儿童人格健全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家越来越强烈的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更认识到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道理,认识到孩子在启蒙阶段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其对今后的个人气质形成也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书画教育的启蒙,让孩子知道了解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从小树立孩子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从而培养孩子的文化品性与修养,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孩子天性中的冥顽、懒惰、愚昧。在书画学习中,让孩子们自觉学习如何做人,学习如何与人相处。
三、幼儿书画启蒙教育有助于培养书画的审美能力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物质时代,我们都知道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当然,其对个人的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大部分人已经缺少了进行创新的能力,而在我们进行反思的时候,不能不说其与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没有任何的关系,相反,教育甚至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从一开始,我们就要注重对于这个问题的把握。在幼儿的书画教育中,我们应该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不要去给孩子们设置太多的条条框框。最好的引导方式就是为他们设置一个自由轻松的创作环境,给他们足够的场所和空间,给他们足够多的颜色去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这些往往是他们最需要的,在这些所有自主选择的过程中,他们慢慢的会形成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同时这个过程也可以培养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往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不一样的作品,而这些作品也正是他们最纯真的思想的表达。良好的品德对于孩子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书画启蒙教育有利于自小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书画的启蒙教育对幼儿兴趣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作用,对儿童个性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孩子学习硬笔书法、毛笔书法,在日常不断的练习楷书、隶书、行书、篆书的基本笔划中,在练习素描、国画的线条中,在笔墨的浓淡中,在宣纸的浸润中,接受艺术的美育与德育,对以后孩子终身性学习有着深远的积极意义。
四、结束语
书德与美德,书品与人品,是相辅相成、相依相生的。让孩子从小在笔墨书画的海洋中徜徉,可以起到修身养性、自我省察、健全人格的作用。通过书画学习,可以增强儿童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能力、洞悉能力、理解能力和适应能力。通过书画教育的启蒙,可以让孩子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从小树立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从而培养孩子深厚的文化修养与艺术情操。
篇7:幼儿教学中区域活动创设探究论文
幼儿教学中区域活动创设探究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课题,幼儿园的教育也受到人们的关注,想要不断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就要首先做好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创设。幼儿园和相关的部门应该积极组织开展区域活动,这样能够更加有利的开展幼儿园活动,并且能够为幼儿营造一个健康美好的成长环境,从而促进幼儿智力的不断提高,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本文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应该如何对幼儿园教学中区域活动进行创设。
【关键词】幼儿教学;区域活动;创设
前言
区域活动简单的来说就是指活动区的活动,也是在幼儿园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幼儿阶段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一些学习和活动内容,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学习也要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活动时间,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也能够让幼儿园的管理工作顺利的进行。在如今的幼儿园教育过程中虽然区域活动创设在不断的完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阻碍了幼儿园的发展,因此在进行区域活动创设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创新。
一、根据幼儿实际特点而创设区域活动
在进行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创设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进行创设,不能凭空的毫无根据的就进行创设,或者是完全照搬别人的创设成果,因为每个幼儿园都是不同的,因此在创设的过程中应该牢牢的把握自身幼儿园的特点,这样才能够高效的创设活动区域,从而让幼儿在幼儿园中更好的成长,也能够发挥出区域活动创设的最大作用。在进行区域活动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不同年纪特点和兴趣爱好将活动区域进行有效的区分,对于一些年龄较少的幼儿,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动区域,例如“过家家”然而对于一些年纪中等的幼儿来说就可以创设一些具有表演性质的游戏活动区域,这样不仅能够让幼儿玩了游戏还能够让幼儿充分的表现自己,在游戏中不断的成长。对于年纪比较大的幼儿来说就要相应的减少一些角色扮演的区域活动,应该创设更多开发智力的活动区域。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特点分析,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实际操作的区域活动,开展一些幼儿比较喜欢的手工课程,或者将幼儿进行小组分配,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能力,从而为幼儿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依据动态与静态的特点而分隔区域
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创设区域活动的时候应该将动态和静态的区域区别开来,这样才能够保证创设的区域的合理性,将动态和静态的区域进行区分能够很好的保证幼儿在参与活动的时候不受外界的干扰,能够让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例如,在一些图书区域和制作区域中,为了保证幼儿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将一些比较吵闹的区域与这些区域分开,或者是在安静的区域内增设一些隔离板或者是防噪音泡沫,这样就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也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出活动区域的作用。
三、合理投放区域材料
由于幼儿园内的活动区域非常的多,因此会需要很多的区域材料,教师在创设活动区域的时候应该根据不同的区域投放不同的区域材料,在投放区域材料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进行投放,投放的材料也要与活动的主题相符合。教师在创设区域活动的时候可以区域活动视为幼儿学习的重要场所,然后再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或者是幼儿的实际能力情况进行具有个性化的创设,从而让幼儿进行深入的学习,这样也能够让各个区域的'主题不断的强化,幼儿的学习能力也会得到不断的提高。在组织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合理的投放一些区域材料能够让区域活动得到很好的延续,因为在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动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很多时候规定的时间结束了但是幼儿们仍然沉浸在角色中根本没有意识到时间已经结束了,教师在幼儿的整个模仿过程中应该与幼儿进行良好的交流,及时的纠正一些幼儿的错误,再不断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四、区域活动创设要得到创新
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区域活动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区域活动的创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整个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因此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创设过程中必须要不断的创新,通过开展科学合理的区域活动来开发幼儿的智力。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活动的主题创设符合主题的区域活动,例如在开展一些生态主题的课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积极的为幼儿打造一个生态化的区域活动场所,为幼儿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幼儿也能够更快的投入到学习中。之所以要对区域活动创设进行创新是因为区域活动的创设跟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是密切的联系在一起的,然而教育环境也能够直接体现出一个幼儿园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氛围,由此可见区域活动创设需要创新的重要性,实现幼儿长远发展。
五、总结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区域活动创设进行不断的创新,这样才能够不断的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能够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进行区域活动创设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进行创设,然后将动态的和静态的区域划分开来,其次还要合理的投放区域材料,这样才能够保证为幼儿创设出一个良好的区域活动空间,从而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幼儿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敏.谈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启发幼儿的创造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08):155.
[2]李志勇.谈幼儿区域教学活动的策略[J].学周刊,2016(02):236.
[3]林莹.区域活动中幼儿活动痕迹存储与教学传播方法初探[J].东南传播,(12):128-130.
[4]李巧红.挖掘农村资源,开展幼儿区域教学活动[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01):67-68.
篇8:生态环保理念幼儿教学论文
生态环保理念幼儿教学论文
一、给幼儿观看环保的多媒体
幼儿具有感情丰富的特点,他们容易被一些具有感情的事物感染,幼儿教师可以把多媒体的技术引进到日常活动中,将多媒体的效果与幼儿的多情善感结合起来,用多媒体技术向幼儿宣传环保理念。比如幼儿教师可以给幼儿观看动物世界,幼儿对那些憨态可掬的小动物特别有兴趣,可是《动物世界》上说,那些动物可以居住的森林越来越少,动物因为没有生存的空间所以濒临死亡,有一些动物甚至已经绝种,人们再也看不到。幼儿的感情被多媒体技术激发,他们喜欢那些小动物,同情小动物的遭遇,他们流着热泪说那些小动物实在太可怜,教师此时可以向幼儿说明环保的道理。幼儿为了那些可爱的小动物,内心开始树立环保的理念。
二、让幼儿过关于环保的节日
随着环保理念被人重视,国外已经确立环保节日,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过环保节让幼儿树立环保的概念。比如国际上9月16日为保护臭氧层国际日,教师可以在这个日子给幼儿讲保护臭氧层的原因。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太阳如果直接照射在人体上会对人体有害,臭氧层是给地球穿的一层“保护衣”,然而因为人类不注意环保,我们的臭氧层已经越来越薄。比如现在气温年年升高,就是因为臭氧层已经越来越薄,如果再不注意环保,未来我们就挡不住毒辣太阳的照射啦。幼儿通过过环保节日不仅能学到环保方面的知识,还可以树立环保的理念。
三、教授幼儿初步的`环保知识
幼儿虽然年龄小,比较复杂的环保原理他们不懂,然而教师可以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环保知识让幼儿内心树立环保理念。比如幼儿教师可以告诉幼儿塑料袋一般在土地中埋很久也不会腐烂,而且塑料袋中的化学产品会给土地带来污染。我们如果没有可以种田的土地未来就会饿肚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办,幼儿通过教师的引导,提出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多用布袋。幼儿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了解环保饭盒与泡沫饭盒的区别,让幼儿具有白色污染的常识。幼儿教师可以告诉幼儿废旧电池会带来污染,让幼儿了解到将垃圾分类的科学原理。
四、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生活
幼儿如果仅仅只是听教师说、看多媒体中的故事,可能会对环保现状感觉不够真切,他们未必能真正树立环保的理念,然而如果幼儿了解到环保的危机就在自己身边,它将影响自己的生活时,幼儿内心就会真正树立环保的理念。幼儿教师要让幼儿观察自己身边的生活,让幼儿了解到环保现状。比如幼儿教师要让幼儿自己去看从学校到家里这条路上,到底能看到多少绿色植物,幼儿会发现与高楼大厦相比,他们一路上看到的绿色植物少得可怜,幼儿内心就会理解目前环保的危机。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观察每天有多少汽车排出尾气?那些黑烟造成什么后果,幼儿了解到环保就是自己切切实实需要重视的事情,他们就会萌生环保的理念。
五、带领幼儿加强环保实践
实践是给幼儿教育的重要环节。幼儿通过各种实践不仅能学到大量的知识,而且劳动能力会得到培养。同时,实践会给幼儿内心强烈的满足感,幼儿教师在给予幼儿环保理念时不能忽视实践教学环节。比如植树节那天,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幼儿园附近植树,让幼儿理解虽然目前只是种下一棵树,如果每人种下一棵,那么未来我们就能种出一片茂密的树林。幼儿在进行植树的过程中,能理解到种下一棵树多么不容易、要让一棵树成活更加不容易,然而一棵树死掉却非常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就会更加重视用一点一滴的实践保护环保成果。实践活动能让幼儿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因为他们用自己的劳动完成一件环保的事情,他们就能感觉到自己的劳动能真正带来环保的结果,心中就会种下环保的意识。
六、结语
环保意识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在引导幼儿成长时,不仅要给予幼儿知识,还要给幼儿人文教育。教师可以通过以上渠道让幼儿具有初步的环保理念,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篇9:数学概念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本科论文
数学概念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本科论文
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 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 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课程标准》把创设“问题情境”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善于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的思维总处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积极状态,始终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问题情景;意义;创设;原则;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生活与数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很贴近,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对数学的亲切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如在教学“物体分类”一课时,可创设情景: 课前在学生课桌上杂乱无章地堆放着许多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用途不同的纸张。上课伊始,问:“同学们,课桌上这些纸片影响了我们上课,请你们想想办法该怎么办?”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把它们扔到垃圾桶里。”“不行,如果以后还要用怎么办。”“我们可以一类一类的把它们分开。”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都同意这种做法。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如果要你们整理课桌上的纸片,你们打算怎样整理?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试一试。”这样,“分类”就不再是教师的主观要求,而是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兴致高涨,纷纷调动已有经验来解决问题。结果,学生有的按颜色来分类,有的按形状来分类,还有的按不同的用途来分类……生活化的问题情景不仅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心理,而且生活化的问题情景为学生调动已有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可能,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
人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只有遇到问题,才能主动地去学习。在提供了材料后,提出问题,置学生于问题情景之中,使其处于很想弄懂但又无法弄懂,有所知但并非完全明白的心理状态,从而产生认识冲突,使思维活动由潜在状态进入积极活跃状态。如概念教学中,在概念的抽象、概括时创设问题情景;计算教学中,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化点、转化处设问促思;应用题教学中,在揭示数量关系时营造问题氛围等等。总之,创设问题情景,目的是让学生产生惊、奇、疑的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一、“问题情景”的概念
首先对“问题”界说一下:这里的“问题”不同于“问题解决”中的“问题”,前者包括后者;除此之外,还包括数学概念、数学规律(甚至自然界的规律)以及学生头脑中出现的各种疑问等等,“问题情景”包括以下两层含义:
1、它是这样一种“气氛”——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由地(而非迫于外界压力)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诸如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和激情,发现规律的兴奋以及对教师的热受,等等。不难想象,一成不变的授课模式、干巴巴的讲解、严谨却枯燥无味的教材、太难或太简单而又毫无趣味性的习题是不可能产生什么“问题情景”的;那种令人透不过气来的题海就更不必说了,题海战术之所以摧残人就在于它剥夺了学生想象的权利,压抑着人的情感。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情感”呢?现在有学者认为,我们应该把学校教育目标由传统的“知识——能力——情感”模式转变为“情感——能力——知识”模式,即把“情感”作为首要的教育目标。这看似偏激,但确是有感而发:当一名学生从学校毕业后,他所获得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第一,正确的人生观;第二,终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第三,自学的能力。前两条的培养都要涉及到情感问题;培养情感要靠各种“情景”的设置。这也正是近年来人们关注“情景教学”的原因。
2、它是数学概念赖以产生的现实背景。这个“背景”可以是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总之是产生某一数学概念的源头。陈重穆先生在《淡化形式,注重实质》一文中提出,不要把概念放在最前面,这不符合认识规律;要把问题背景放在前面,即在呈现概念之前,首先应呈现与之相关的足够的材料,使数学概念以及数学思想方法从其中自然地产生出来,而不是教师和课本强加给学生的。笔者赞同这一观点并有以下看法:这样做到一种思想的熏陶。近年来,我们总是批评中国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太差,并把这归因于“数学理论应用得太少”,于是从1993年起在高考试题中增加应用题,以便起一个良好的导向作用。但结果并不如意,在历年的高考中应用题的得分率就没高过。原因何在?我认为其根本原因并不仅仅在于理论应用得少,而在于我们讲授理论时违背了上述的原则,即砍掉了其源头(现实背景)和形成过程,直接将高度浓缩的概念、定理、方法等呈现给学生。这样一来,虽然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却模糊了理论产生的来龙去脉,使所授的数学思想即使练了很多应用题,恐也是舍本逐末。只要我们翻一翻教材便可有此体会。旧教材不必说,在新教材(试验本)中,虽实际问题有所增加,但主要放在例题和习题上,而在引入概念时却例行公事地举几个例子就进入正题,显得很突然。比如三角函数,实质上是用来描述自然界的周期现象的,如简谐振动、电磁波、交流电等,但教材并未安排多少背景材料,而是在推广角的范围之后直接给出了四个三角函数的定义,然后推出一系列性质和公式;理论讲完了再去练习应用。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岂能不脱离实际?学生怎么会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教材如此,教师的做法更是可想而知。笔者认为,我们创设问题情景,都应从上述两方面予以考虑。
二、问题情景教学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意义
(一)问题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情景教学一开始就提出了起关键作用的、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并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二)问题情景教学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了问题才会去思考,对学生来说提出一些他们想解决而未解决的、富有挑战性、趣味性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向心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问题情景教学强调概念的形成过程、解题的分析思考过程和规律的揭示过程,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问题的探索研究上来,使学生容易想进去,学进去,从中尝到思考的乐趣。真正做到把兴趣还给学生,把魅力还给数学。
(三)问题情景教学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学习,始终贯穿着学生的自主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去获取。教师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之间互相研讨问题,大胆向教师提问题或提出创见性的观点,根据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讨论、辨析,并在关键处予以点拨。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互作用,实现教学相长。
(四)问题情景教学重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问题情景教学重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为学生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在学习中最活跃的成份是兴趣,而情景教学恰好提供了培养兴趣的基地。当学生解决了他们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会使其产生一种愉悦的心境,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三、创设问题情景的'原则
创设情景的关键是选准新旧知识的切入点,去构造悬念。创设问题情景应遵循的原则:
①语言明确具体:设计的问题要具体,避免空洞,语言要准确,不能含糊不清。
②针对性强:问题情境应根据教学内容,紧扣教材中心及重点、难点。
③启发性:应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应达到诱导思维的目的。
④新颖有趣:奇特而有趣的问题易引起学生注意。
⑤富有挑战性:提出的问题要难度适中,在“最近发展区”内。
例如在学习习近平面解析几何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时我这样询问:“四个鱼塘被纵横交错的小道分开,分别在东北、西南两个鱼塘内有两个标志物,试问,在不涉入鱼塘的情况下,你怎样测量两个标志物的距离?”问题既针对课本知识又结合实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学习直线与平面平行时,我设置这样的问题:现在假如你是一名高级技工,需要在教室安装电棒,请问,你怎样安装才能使悬在半空中的电棒与天花板平行?学生凭观察、猜测回答:“只要悬挂电棒的两根线一样长,电棒与天花板就会平行”。老师接着问:为什么?学生确实感到问题的存在,此时老师引入正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学习如何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这个问题紧扣教材中心及重点、难点设疑,又结合实际,集启发性、挑战性、明确性、趣味性为一体,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
四、创设数学概念形成的问题情景的方法
数学概念有些是源于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有些是由数学自身的发展而产生,更有许多数学概念源于生活实际,但又依赖已有的数学概念而产生。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根据数学概念产生的方式及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可用下列几种方法来创设数学概念形成的问题情景。
(一)利用学生熟悉的已有相似概念,创设类比发现的问题情景
数学中有许多概念具有相似的属性,对于这些概念的教学,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研究已学过的概念属性,然后创设类比发现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去发现,尝试给新概念下定义,这样新的概念容易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得以同化与构建。这类数学概念形成的问题情景创设一定要抓住新旧概念的相似点,为新的数学概念的形成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通过与已知的概念类比(类比的形式可有多样,如平面与空间的类比、有限与无限的类比,以及方法类比、结构类比、形式类比等等),可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新的数学概念。当然,也要注意通过类比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修正错误的类比设想,直至得出正确结论。
(二)利用已有相关概念的比较,创设归纳发现的问题情景
有些数学概念是旧有概念的扩充,若能在教学过程中,揭示概念的扩充规律,就可以很自然地引入新概念。这类数学概念形成的问题情景创设,其关键是揭示出相关概念的扩充发展的背景及其规律,从而引出新的数学概念。
(三)利用相关数学概念,创设引发猜想的问题情景
许多数学概念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将新旧概念间的联系点设计成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建立起新旧概念间的联系,从而引发猜想并验证,可以使学生较容易地掌握新的概念。用猜想和验证来创设问题情境,可引起学生认识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提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条件,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猜想与验证中得到促进和发展。这类数学概念形成的问题情景创设一定要抓住新、旧数学概念间的本质属性,为新概念的产生创设适当的固着点,使其孕育新的数学概念的形成。
(四)利用所知的感性材料,创设抽象与概括的问题情景
有些数学概念源于现实生活,是从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对于这些概念的教学要通过一些感性材料,创设抽象与概括的情景,引导学生提炼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经过比较、分类、抽象等思维活动,从中找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最后通过概括得出新的数学概念。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通过学生实验,创设观察、发现的问题情景
有些数学概念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亲自实验或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演示及自己操作去领悟数学概念的形成,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索反思中掌握数学概念。这类数学概念的形成一定要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仔细观察,并能根据需要适当变换角度来抓住问题的特征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除了真实的实验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一些仿真实验,实验的设计不能仅是作为教师演示的一种工具,而是要能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动手操作的学具,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观察、学会发现。
总之,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的生动、有趣并富有现实意义的特点,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发展,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目的。这正如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说:“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造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的事的人,这样的人才能有创造、发明和发现。”
参考文献:
[1] 郑毓信。 数学教育哲学[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 夏小刚等。 数学情景的创设与数学问题的提出[J]。 数学教育学报,,(1)。
[3] 戴黎军。 关于数学课程改革实践中的问题探析[J]。 数学教育学报,2003,(4)。
篇10: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本科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本科论文
摘要(详见正文)
关键词
一、“问题情景”的概念
二、问题情景教学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意义
三、创设问题情景的原则
四、创设数学概念形成的问题情景的方法
参考文献
以下是正文
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 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 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课程标准》把创设“问题情境”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善于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的思维总处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积极状态,始终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问题情景;意义;创设;原则;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生活与数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很贴近,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对数学的亲切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如在教学“物体分类”一课时,可创设情景: 课前在学生课桌上杂乱无章地堆放着许多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用途不同的纸张。上课伊始,问:“同学们,课桌上这些纸片影响了我们上课,请你们想想办法该怎么办?”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把它们扔到垃圾桶里。”“不行,如果以后还要用怎么办。”“我们可以一类一类的把它们分开。”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都同意这种做法。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如果要你们整理课桌上的纸片,你们打算怎样整理?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试一试。”这样,“分类”就不再是教师的主观要求,而是学生的实际需要。不仅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心理,而且生活化的问题情景为学生调动已有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可能,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
人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创设问题情景,目的是让学生产生惊、奇、疑的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一、“问题情景”的概念
这里的“问题”不同于“问题解决”中的“问题”,前者包括后者;除此之外,还包括数学概念、数学规律(甚至自然界的规律)以及学生头脑中出现的各种疑问等等,“问题情景”包括以下两层含义:
1、“问题情景”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由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诸如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和激情,发现规律的兴奋以及对教师的热受,等等。我们应该把 “情感——能力——知识”模式,即把“情感”作为首要的教育目标.这看似偏激,但确是有感而发:当一名学生从学校毕业后,他所获得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第一,正确的人生观;第二,终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第三,自学的能力.前两条的培养都要涉及到情感问题;培养情感要靠各种“情景”的设置.这也正是近年来人们关注“情景教学”的原因。
2、“问题情景”是数学概念赖以产生的现实背景,是产生某一数学概念的源头。陈重穆先生在《淡化形式,注重实质》一文中提出,不要把概念放在最前面,这不符合认识规律;要把问题背景放在前面,即在呈现概念之前,首先应呈现与之相关的足够的材料,使数学概念以及数学思想方法从其中自然地产生出来,而不是教师和课本强加给学生的。
二、问题情景教学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意义
(一)问题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情景教学一开始就提出了起关键作用的、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并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二)问题情景教学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了问题才会去思考,对学生来说提出一些他们想解决而未解决的、富有挑战性、趣味性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向心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问题情景教学强调概念的形成过程、解题的分析思考过程和规律的揭示过程,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问题的探索研究上来,使学生容易想进去,学进去,从中尝到思考的乐趣。真正做到把兴趣还给学生,把魅力还给数学。
(三)问题情景教学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教师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之间互相研讨问题,大胆向教师提问题或提出创见性的观点,根据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讨论、辨析,并在关键处予以点拨。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互作用,实现教学相长。
(四)问题情景教学重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为学生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当学生解决了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会使其
产生一种愉悦的心境,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三、创设问题情景的原则
1、语言明确具体:设计的问题要具体,避免空洞,语言要准确,不能含糊不清。2、针对性强:问题情境应根据教学内容,紧扣教材中心及重点、难点。3、启发性:应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应达到诱导思维的目的。4、新颖有趣:奇特而有趣的问题易引起学生注意。5、富有挑战性:提出的问题要难度适中,在“最近发展区”内。如在学习直线与平面平行时,我设置这样的问题:现在假如你是一名高级技工,需要在教室安装电棒,请问,你怎样安装才能使悬在半空中的电棒与天花板平行?学生凭观察、猜测回答:“只要悬挂电棒的两根线一样长,电棒与天花板就会平行”。老师接着问:为什么?学生确实感到问题的存在,此时老师引入正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学习如何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这个问题紧扣教材中心及重点、难点设疑,又结合实际,集启发性、挑战性、明确性、趣味性为一体,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
四、创设数学概念形成的问题情景的方法
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可用下列几种方法来创设数学概念形成的问题情景。
(一)利用学生熟悉的已有相似概念,创设类比发现的问题情景
数学中有许多概念具有相似的属性,对于这些概念的教学,先引导学生研究已学过的概念属性,然后创设类比发现的问题情景,这样新的概念容易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得以同化与构建。
(二)利用已有相关概念的比较,创设归纳发现的问题情景
有些数学概念是旧有概念的扩充,若能在教学过程中,揭示概念的扩充规律,就可以很自然地引入新概念。这类数学概念形成的问题情景创设,其关键是揭示出相关概念的扩充发展的背景及其规律,从而引出新的数学概念。
(三)利用相关数学概念,创设引发猜想的问题情景
许多数学概念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建立起新旧概念间的联系,从而引发猜想并验证,使学生较容易地掌握新的概念。用猜想和验证来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提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条件,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猜想与验证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四)利用所知的感性材料,创设抽象与概括的问题情景
有些数学概念源于现实生活,是从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对于这些概念的教学要通过一些感性材料,创设抽象与概括的情景,引导学生提炼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
(五)通过学生实验,创设观察、发现的问题情景
有些数学概念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亲自实验或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演示及自己操作去领悟数学概念的形成,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索反思中掌握数学概念。
总之,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的生动、有趣并富有现实意义的特点,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发展,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目的。这正如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说:”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造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的事的人,这样的人才能有创造、发明和发现。”
参考文献:
[1] 郑毓信. 数学教育哲学[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2] 夏小刚等. 数学情景的创设与数学问题的提出[J]. 数学教育学报,2003,(1).
[3] 戴黎军. 关于数学课程改革实践中的问题探析[J]. 数学教育学报,2003,(4).
篇11:在情景创设中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论文
关于在情景创设中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论文
兴趣是能够打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钥匙,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促进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著名的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兴趣是创造一切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当前许多教师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主要以教师传授为主,采取填鸭式、注入式的方法,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造成学生被动学习,对数学学科缺乏兴趣,甚至苦学、厌学,对双基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更无法谈及。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优化课堂教学呢?
一、巧设问题,创设情境
生活是由问题构成的,在我们多彩的生活中常蕴含着许多未知的问题,已知和未知之间产生的“不平衡”,会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渴望,诱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促进新知识的增长。
在学习了“线段”之后,我进行了这样一道练习:“有一把奇怪的尺子,上面只有0、1、2、3、4这几个刻度(单位:厘米)。用这把尺子可以画出几条不同长度的线段?这些线段的长度分别是几厘米?”孩子们很爱动脑筋,一下子热闹起来了,他们以数学的思维、不同的方式积极的探索着,在一番自主和合作交流后,达成了共识:用这把尺子可以画出6条不同的线段,这些线段的长度分别是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6厘米。理由是尺子上有三条基本线段,可以画出1厘米、3厘米、2厘米,前两条基本线段合起来是4厘米,后两条基本线段合起来是5厘米,三条基本线段合起来是6厘米。通过这一问题的巧妙设计,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线段的知识,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二、巧造幽默,创设情境
生活离不开情趣,数学学习也同样如此。数学教学照本宣科地讲教材内容,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如果把生动幽默的问题情境呈现给学生,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又能使学生加深理解。
在“分数的加减法”教学中,我给学生呈现了这样一则幽默:
老师问小明:“有一个长方形,请你给它涂上红、黄、蓝、緑四种颜色,你打算各涂十分之几?”
小明不假思索地说:“十分之四涂红色、十分之三涂黄色、十分之二涂蓝色、还有十分之五涂緑色。”
老师:“但这加起来是十分之十四呀?”
小明:“没错,这就是我的难题。”
在这则幽默中,他们说长方形是单位“1”,四种涂色部分加起来是十分之十,绝不会是十分之十四。就这样,学生在分析幽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这些幽默,把这些幽默巧妙合理的应用于数学教学,将会催生学生的学习激情,以积极的思维状态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同时也揭示了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这一事实。
三、巧插故事,创设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用一些故事情境来进行课堂教学,将会有效的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使课堂生动活泼,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学生学习的热情就会更加高涨。
在教学“平均数应用题”时,我在导入环节中插入了猪八戒分桃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路上,一天正当他们口渴难耐时,遇到一片大桃林,于是悟空就去摘了一袋桃回来,分给唐僧9个、沙和尚6个、八戒2个,留给自己7个,这下八戒急了,要求重分,唐僧让悟空重分一下,悟空不愿意。唐僧只好让八戒分,并要求每人分得一样多,可八戒就是想不出该怎样分,急得团团转。趁机我问学生:“谁愿帮帮八戒?”学生都激动起来了,都积极地思考着、争论着。这时,我出示课题并说明:“等学习了今天的新知识,你们就能帮八戒分桃了。”
就这样,我在课堂中用趣味性较强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巧激情感,创设情境
数学学习不一定都得按部就班,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给学生呈现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审视问题,进一步感知生活中的数学,从而激发起各种情感体验,形成情趣交融的教学氛围。
如,在复习“亿以内数的读写法”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练习情景: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强烈地震,累计受灾46162165人,读作(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
国内外社会各界向灾区捐赠款物总计约四百四十亿三千七百万元,写作( ),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
这样的情景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亿以内数读写法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用真实的数据,使知识变得真切生动起来,加深学生对灾难的认识,激起他们的同情心,提高他们的警惕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创设这样的情景,学生会自然而然的爱上数学。
总之,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学习的乐趣,使原来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总结,以便更好地优化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环境,增强数学趣味性。
篇12:启蒙教育视角下的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论文
启蒙教育视角下的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论文
〔摘要〕舞蹈教学,尤其是舞蹈创编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对幼儿身体、心理发展都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不仅如此,它还是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的重要基础工作。但当前的舞蹈创编教学存在着脱离幼儿实际的情形,必须从启蒙教育的视角出发予以必要的纠正。
〔关键词〕幼儿舞蹈;启蒙教育;舞蹈创编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实践的日益深化,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成为当代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舞蹈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的肢体训练、智力开发乃至全面发展都有着相当突出的作用,其中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当然,受主客观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中尚存不足,最为典型的便是专业技能比重过重、统一化倾向明显乃至过于重视经济效益等,忽略了儿童的学习心理、学习特征,换言之,也就是未能从启蒙教育的视角开展幼儿舞蹈创编教学。启蒙教育是教育中的初始环节,应强调从初学者的特殊性出发,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一、启蒙教育视角分析
启蒙,指启发蒙昧,使人明白事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启蒙指的是通过宣传教育来使社会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启蒙运动就是这个含义,而狭义的启蒙则专指针对幼儿的启蒙。启蒙教育是以启蒙为目标的教育,与幼儿教育在内涵与外延上有着很大的重合性,一定程度上可以等同于幼儿教育。所谓启蒙教育视角,指从启蒙教育的理念出发而秉持的教育视角,它包含双重含义:第一,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启蒙。启蒙教育是为了促进儿童的成长、发展,这是其根本目标。以舞蹈创编教学为例,启蒙教育视角要求舞蹈创编必须服务于幼儿的成长发育。第二,教育需要从受教者的特征出发。启蒙教育的受教者不同于一般教育,年龄结构偏小,思维方式不成熟,因此,教师也必须立足此点。
二、启蒙教育视角下的幼儿舞蹈创编研究
幼儿舞蹈创编服务于幼儿教育,必须紧扣幼儿的心理、行为特征,才能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启蒙教育视角要求教师从幼儿学习现状出发,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一)培养创编激情。在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一个问题便是幼儿对舞蹈创编缺乏激情,不愿参与到舞蹈的创编之中,这固然和舞蹈动作本身的枯燥性、抽象性有关,也可以归因于教师教学的不得法,对此,培养幼儿创编激情就显得尤为必要。“观千剑而识器”,对幼儿舞蹈创编教学而言,广泛地观看各类型舞蹈视频是幼儿创编的基础,因而,教师在创编教学初期,需要让学生欣赏大量幼儿优秀舞蹈,包括民间舞蹈、民族舞蹈等,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其舞蹈学习的兴趣,还能有效地拓展其认知视野,一举两得。此外,问题也是调动学生思考,促进其舞蹈创编的有效工具,教师在幼儿舞蹈欣赏的过程中,要辅之以相应的小问题,比如,这些舞蹈都是谁表演的啊?这些小朋友在舞蹈表演中有什么特点呢?等等。
(二)引导合作创编。“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舞蹈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不仅承担幼儿肢体协调发展以及审美教育的重任,同时也是幼儿素质提升以及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此,小组合作教学则是最佳的方式,既能达到舞蹈教学目的,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协作能力。因而,在幼儿舞蹈创编教育中,可以引导学生间的合作创编,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舞蹈教学的效能。以《虫儿飞》的舞蹈创编为例,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构建良好的创编环境,比如播放与《虫儿飞》舞蹈相关的音乐,让幼儿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更好地创编虫儿飞的动作;第二、提供创编工具,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表现虫儿飞的情形,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编辅助工具,比如手巾等;第三、落实创编分工,给小朋友安排不同的创编任务,避免滥竽充数。
(三)体验成功乐趣。乐趣是幼儿学习的核心元素,幼儿只有在学习中获得乐趣,才会更加积极地投身到学习之中,学习也才能取得相应的成果,而成功则是幼儿体验学习乐趣的核心要素,因此,教师在舞蹈创编教学中,要经常性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对此,成果展示则是极为必要的环节。在学生舞蹈创编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舞蹈展示,并且在学生展示完毕后,先引导小组成员之间互评,让表演者自主讨论舞蹈创编的得与失,然后再让别的小朋友展开评论,最后,教师再给予相应的点评。教师在点评环节中,要注意发掘学生舞蹈创编中的闪光点,比如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小组合作的默契性、舞蹈形式的创新性等,并充分肯定幼儿舞蹈创编中所取得的成绩,为其日后的舞蹈学习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三、启蒙教育视角下幼儿舞蹈教学探讨
启蒙教育不仅要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更要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兴趣等要素出发,才能取得相应的教育成果。就舞蹈创编与教学而言,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是其舞蹈学习中的长处,而幼儿缺乏恒心、“三分钟”热度则是制约其舞蹈学习的负面因素,对此,教师需要从启蒙教育的视角出发,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一)在情境中教学。舞蹈以肢体动作来叙述故事、表达情感,本质上是抽象的,而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这是舞蹈教学与幼儿思维之间存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对此,情境教学是极为有效的化解方式。所谓情境教学,即教师在教学环节中,根据舞蹈创编与教学的实际要求,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从而使舞蹈从抽象的肢体动作中解脱出来,变得更为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舞蹈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第一、音乐创设法,教师在舞蹈教学中伴之以一定的音乐背景,比如在动作幅度较大的舞蹈中配以欢快的乐曲等;第二、视频创设法,小孩子通常对视频有较高的兴趣度,因而,可以播放与舞蹈主题相关的教学小视频。以维族舞蹈《摘葡萄》的教学为例,教师舞蹈创编与教学中可以播放维族小姑娘摘葡萄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劳动的乐趣。当然,为了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仔细观看视频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创编,提升其舞蹈水平。
(二)在故事中教学。舞蹈本质上是抽象的,通过舞者的肢体动作来叙述事情、传情达意,需要一定的发散性思维,然而,幼儿受年龄结构、知识储备等因素的制约,尚难以满足此要求,教师如果不从幼儿的学习心理出发,将舞蹈动作机械地传授给幼儿,不仅难以起到舞蹈教学应有的作用,甚至还会引发幼儿的逆反心理,削弱舞蹈创编与教学的效能。众所周知,故事,尤其是情节丰富、人物鲜明的故事,对儿童有着较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在舞蹈教学时可以紧扣儿童学习中的此项特点,主动引入各种小故事,如此,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还能借助故事与舞蹈之间的联系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一举两得。以汉族舞蹈《扑蝴蝶》的'创编与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上要暂时淡忘自身教师的身份,将自己设想为故事中的人物,如扑蝴蝶的小孩子,然后借助肢体动作与口头语言,向学生呈现出故事情节,如此,学生便不会将舞蹈视作肢体动作的机械叠加,学习兴趣、学习欲望都会得到有效提升。
(三)在游戏中教学。爱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本身也就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舞蹈与游戏具有相通性,舞蹈中的肢体动作更是幼儿游戏的重要素材,因而,教师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可以将舞蹈与游戏有机地融合起来,利用游戏的形式来开展舞蹈,令舞蹈教学更具趣味性,也更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契合启蒙教育的内在要求。首先,教师可以开展动作模仿的小游戏,让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进行肢体展示,看看哪位学生模仿得最标准,教师再给出相应的夸赞,如此既能活跃舞蹈课堂的氛围,还能满足儿童的表演欲望;其次,舞蹈创编强调儿童创新力的培养,对幼儿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而,教师可以在幼儿有一定舞蹈基础的时候,给幼儿预留足够的自我发挥空间,让幼儿自行创编舞蹈,从而提升幼儿的舞蹈素质。
结语
舞蹈教学,尤其是舞蹈创编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对幼儿身体、心理发展都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不仅如此,它还是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的重要基础工作。但当前的舞蹈创编教学存在着脱离幼儿实际的情形,必须从启蒙教育的视角出发予以必要的纠正。
参考文献:
[1]冉梅.浅析启蒙教育视角下的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J].小品文选刊:下,(10):221
[2]唐为萍.启蒙教育视角下的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探讨[J].科普童话,(35):10
[3]熊国燕.浅析幼师舞蹈教学中的幼儿舞蹈创编[J].音乐大观,(11):237
[4]黄芳.在启蒙教育视角下探究幼儿舞蹈教学[J].知识窗,2015(8):82
篇13:创设高效教学新模式以提高幼儿教学有效性论文
创设高效教学新模式以提高幼儿教学有效性论文
论文摘要:创设高效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不仅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务,也是课程改革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当前,很多幼儿园由于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或虚空不实、教学内容选择不当、教学方式设计失效等,致使教学活动出现低效、无效、负效等现象。文章从幼儿教育现状进行分析,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三个方面对提高幼儿教育活动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并进行了实践性探索。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学 高效教学模式 有效性
幼儿教学活动的实施就其出发点和归宿而言,没有国界之间的区分,都是要顺应儿童发展,并将儿童发展纳入社会所需要的轨道。但这其中就存在一个权衡利弊的问题,幼儿教育是应侧重于顺应幼儿自身发展还是应该根据社会所需来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这两种选择所产生的结果必将是利弊的激烈博弈。与西方教育相比,中国教育自先秦儒学创立开始,便凸显出其强烈的功利主义倾向,这种倾向表现在学前教育阶段就是侧重学前教育的工具性价值,过分重视其社会需要与功用,在这种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幼儿教育逐渐发展成为了基础教育的附庸,其自身独特的价值日益淡化。然而,随着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新的教学思想与理念层出不穷,使得幼儿教育再次陷入尴尬的境地。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幼儿教育实践经验,对高效幼儿教学模式的框架构建及其实施途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高效幼儿教学模式的框架构建
1.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幼儿教学活动的目标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都是教学活动的导向,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性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育要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首先,目标定位要恰当,要顺应儿童发展的规律,不得与儿童发展相冲突,以避免后续教学活动设计的失效。其次,目标要在幼儿最近发展可实现区域内,切忌定位偏高或过低。再次,目标必须具体、明确,具备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避免目标定位虚空。例如,在儿童故事教学中,将教学目标定位在理解故事内容,能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对作品的理解。这样的目标对于幼儿来说就过空、过大,缺乏具体性和可操作性。最后,教学目标要具备综合性,可体现多学科的整合价值,包括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等,且针对不同的教学活动,其重点目标要突出,目标整体可适当动态调整。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得出,幼儿教学目标主要应集中在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上。
2.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受到地方特色、社会文化、幼儿年龄、心智发展和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不仅要全面了解上述五方面的情况,而且还要将其与幼儿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在体现其教育价值的同时,还要突出内容的趣味性、真实性,保证儿童在身体、智力、情感、认知等多方面的全面进步。特别是在教学材料的选择方面,教师要因地制宜地在幼儿所在地选择内容丰富、教育意义大且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教材,以确保这些教材能充分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支持幼儿的自主活动和探索,使之获得直接经验和愉快的体验。教师也可指导幼儿动手制作一些教学材料,在锻炼幼儿动手能力的同时,引导其观察客观事物的变化过程,通过自主探索理解科学的`奥秘,从而培养其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在获得初步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爱生活、爱科学的美好情感。例如,在大班音乐节奏的训练中,教师与幼儿一起将废弃的塑料瓶、易拉罐、奶粉桶、瓶盖等做成锣鼓、串铃等教具,让幼儿敲击并聆听亲自制作的乐器所发出的优美声音,结果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都非常高,这样不仅享受了美妙的音乐,顺利达成了教学目标,而且还让幼儿从小学会节约和废物利用,体验到了生活的快乐。
3.设计有效教学方式。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实践教学内容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唯一手段,要保证教学方式的有效,首先就要懂得科学组织教学过程和管理课堂秩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时间管理,将时间更多地用于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师幼互动和相关活动上,尽量减少用于课堂管理和维持秩序的时间,以实现教学时间的最大化。其次,教师要提高教学语言的有效性。教学语言直接关系到幼儿对于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因此,教学语言要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做到表达清晰、语言概要、通俗易懂,更重要的是要以风趣幽默、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唤起其求知的热情,形成教学语言艺术性和教学内容教育性的有机整合。最后,至关重要的是教学方式应是教师与幼儿的有效互动。教学本就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幼师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交流、沟通和共同发展。教学方式不仅要充分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且还要确保幼儿可以有效地参与其中,以此实现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广泛的信息交流。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式,幼儿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去体验、探索和感悟,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在幼儿满怀激情的投入中实现了高效教学。
二、实施高效教学模式的途径
这是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总结出的高效教学模式的一次实践,贯穿一天教学的始终。
1.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要求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学会与人沟通和合作。
2.挖掘丰富的教育资源。幼儿每天进行的进餐、睡眠、散步、入厕、玩耍等例行活动贯穿于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这些活动不仅仅是满足幼儿生理需要,保证其健康成长,而且还蕴含了许多教育因素,教师应学会积极发现和开发其中的有效资源,引导和教育幼儿,促进其独立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生活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充满教育的契机,而且高频率地接触将直接促成主动学习动力的形成。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随机地进行教育,可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其健康成长。例如,在幼儿午餐时,教师可在一旁观察是否有幼儿挑食或浪费食物,对这类孩子要耐心讲解,让他们认识到这种不良习惯的后果,从而帮助他们改掉这种习惯。
3.组织多样的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一日之中除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活动之外发生次数和所占时间最多的活动。因此,幼儿教育应寓教于游戏之中,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游戏的虚构性、具体性、自主性以及社会性等最符合并能反映幼儿的身心特征与学习特点,满足了幼儿的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情感发展和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游戏中的竞争与胜利可以激发幼儿的自我挑战意识,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坚定他们参与社会的自信心。同时,大规模的游戏作为社会集体的一种虚拟,要求成员之间相互沟通与密切配合,幼儿在游戏的同时逐渐形成互助合作意识。因此,刚开始时,肯定会出现幼儿只顾着玩而忘记自己职责的现象,经常出现没有“警察”指挥,“司机”就会撞到“行人”,但通过多次角色扮演后,幼儿便会形成对自身地位的认识,并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在“坐公交”游戏中,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了自觉排队上车,不争抢座位,而且培养了友善、谦让、宽容、乐于助人的良好品格。
4.制定科学的评价机制。评价是对一次教学活动的最终总结,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笔者提倡的科学评价机制是教师、幼儿与家长三方参与的多主体评价。经过一天的教学,教师通过记录幼儿的实际表现来进行终结性评价,对于自身教与幼儿学进行了肯定,并进行教学反思,提出完善教学的措施,优化教学效果;幼儿根据自身的表现,提出对自己满意的地方,以增强自信心和肯定自我价值,而对于不足之处则要尽力改善,逐渐完善自己;家长虽不直接参与课堂教学,但是对于教师教与幼儿学有评价的权利,家长与教师应密切联系,关注幼儿的发展与成长,积极与教师配合,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和有效,并根据幼儿在家的日常表现给予评价,为幼儿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生活环境。
三、结语
幼儿教学是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一种活动过程,这一活动过程是以幼儿的生命特质与生活意义为逻辑起点与最终归宿的。因此,幼儿教学要以幼儿健康成长的主要教学目标,关注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需求,选择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通过寓教于乐增强幼师、幼幼之间的有效互动,引导幼儿在主动构建自身知识和经验的同时领悟生活的美妙和生命的价值,帮助他们实现个体人性与社会效能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培,高洁.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科协论坛,,(1).
[2]阮红芳,靳玉乐.有效教学论析[J].当代教育论坛,,(8).
[3]虞莉莉.幼儿园教育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09.
[4]陈晓端.当代教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92.
[5]陈建华.对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思考[J].幼儿教育,2005,(6).
篇14:初中物理创设探究型问题情景教学实践教育论文
初中物理创设探究型问题情景教学实践教育论文
摘要:探究教学是基于问题的研究活动,它依赖于寓含问题的情景的合理创设,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基于问题,最终探究出相关的规律和结论。本文着重于介绍创设探究型问题情景,谈谈如何合理地创设探究型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热情,顺利地开展探究教学。
关键词:探究教学;问题情景;创设;激发
一、问题的提出
在新的课程理念中,大力推行探究教学,正是让学生以基于物理事件或物理问题的探究活动,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提出假设和猜想,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证实假设,得到规律。问题既是科学探究的起点,也是连接探究活动各个要素的主线。有了问题,才会为试图回答问题建立假说,进而才会去制定方案,收集有关证据去检验假说。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创设探究性问题情景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运用:
二、如何创设探究型问题情景
创设探究型问题情景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由教师创设一个物理真实情景,设置一个个、一组组彼此相关的、循序渐进的探究性问题,或诱发个别学生提出相应问题,引起大家关注,并加以利用,引发学生进行探究。这些问题情景,可以引发出实验方案的改进设计或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探究。
教师要认真分析研究教学内容,精选基本教材。创设探究情景,要打破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区别;动脑与动手的人为分离。让学生领悟科学知识是经由对问题的探究过程而形成基本的科学概念,使学生树立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时常常会受一些前概念的干扰,如认为浮力大小与物体重力、物体的密度、物体浸没在液体里的深度、物体的体积等因素有关,从而影响了后续学习。为此,笔者在“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之前,插入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探究教学片段。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呈现情景:一艘满载货物的货轮在大海中航行(投影)。设疑点拨:海水对这艘满载的货轮的浮力有多大?显然用前面所学的弹簧秤称重法是无法解决的。该用什么方法解决呢?这就需要研究和浮力大小有关的因素,即把解决轮船所受浮力大小的题材转化为研究和浮力大小有关因素的题材。
(二)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猜想或假设。
学生针对问题在四人小组中展开讨论,提出各种各样的猜测,这时教师可适当引导,排除一些偏差较大的猜测(如气压、温度会影响浮力大小),最后汇总为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密度、物体的重力、物体浸没在液体里的深度、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等因素有关。
(三)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教师再次提问: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上述的猜想是否正确?
教师可提示学生采用以前用过的变量控制法设计探究实验的方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本小组的猜测讨论详细的实验方案,并在实验报告上填写所需的实验器材和合理的实验步骤,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完成方案的设计。由小组代表上台交流介绍本小组的实验方案,全体师生参与可行性认定后,产生四个探究实验方案,如下:
a.比较等体积的不同物块浸没在同一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来分析浮力与物体密度、重力是否有关;
b.比较同一物块浸没在液体中不同深度处的浮力大小来分析浮力与物体浸没深度是否有关;
c.比较同一物块浸没在不同液体(如酒精、浓盐水等密度差异较大的液体)中的浮力大小来分析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
d.比较同一物块浸没与部分浸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来分析浮力与物体浸在液体里的体积(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是否有关。
(四)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每组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设计从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实验器材(等体积的各种物块、弹簧秤、水、浓盐水、酒精、细线、深水杯、大烧杯、刻度尺等)中选择所需的器材,利用弹簧秤法(F浮=G物-F拉)测不同情况下的浮力,在表格中记录数据。
(五)分析证据,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数据的分析,分别得出结论:
a.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物体的重力无关;
b.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里的深度无关;
c.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d.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里的体积(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六)交流与评价。
每个小组轮流汇报实验过程和结果,经过认定后,汇总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重力、物体的密度、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由此可以分析木球从水底浮至水面的过程中浮力大小的变化。
(七)再创情景,再次设问。
教师给出一个不规则的石块,系上细线后让石块浸没在水中,并设问:这个石块现在所受的浮力具体有多大呢?
我们已探究出浮力大小和液体密度、排开液体体积有关,那么三者有没有确定的数量关系呢?
引导学生用弹簧秤吊着体积不同的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杯里,用空杯盛接从溢杯里被金属排出的水,观察金属块渐入水中直至浸没时弹簧秤读数及空杯中水量的变化。
让学生分析、比较后得出结论:浮力大――排开水多;浮力小――排开水少。 教师接着提出问题:浮力大小和排开的水的多少是否有必然联系?从而引导学生用实验去进一步探究物体排开液重和所受浮力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亲手用弹簧秤测得被物体排开的水重后,惊奇地发现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竟和排开的水重正好相等,从而探究出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去计算石块及船所受到的浮力。
在上述的过程中,以教师的演示为引子,创设出一个个问题情景,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设计,而在探究过程中,也以问题的形式逼迫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在探究能主动探索,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悟科学家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又如焦耳定律的教学中:
(师)同学们都知道,白炽灯、电炉、电饭锅通电后会发热,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和哪些物理量有关呢?
(生)思考后提出猜想:可能和导体两端电压的大小、通过导体的电流的大小、导体的电阻大小、通电时间的长短等有关系。
(师)其实U、I、R三个量之间有一定的关系(纯电阻)。我们只讨论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请思考,如何设计相关实验进行验证?
(生)思考方法。
(师)引导:既然这里要研究的Q与I、R、t可能有关,该用什么样的科学方法设计实验,才有可得出相应有效结论?
(生)要进行变量控制。
(师)该如何实现相应变量控制?请你设计。
(生)设计一:用两个阻值大小不同的定值电阻、电源、电流表、开关、导线等,组成一个串联电路,用温度计测出通电后,阻值大小不同的两个电阻的温度,以温度的大小变化来确定产生的热量是否与电流大小相关。
(师)肯定方法基本正确后,提出:测的温度是否准确?
(生)(改进后)设计二:把电阻放在水中,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大小。
(师)(继续引导)若电阻放在水中,水是否会导电?电流表显示的电流是否为每个电阻中的电流?你该用什么水?
(生)设计三:改为用纯水。
(师)你能让纯水在较小电流时温度发生很明显的变化吗?为什么?
(生)设计四:改为电阻丝放在比热更小的液体(如煤油)中,当电流通过后使煤油的温度升高,测出温度变化来研究热量和电流之间的关系。
(师)的确,煤油的比热较小,可使水的温度发生比水更明显的变化,可是这温度变化是否真的明显到能够测出?若不明显,对实验结论的得出有何影响?
(生)设计五:用煤油的体积变化反映热量大小。
(师)你能明显看出煤油的体积变化吗?毕竟温度变化是不多的。
(生)此后学生虽经思考,仍无办法可施。
(师)是否记得老师在体现物体受到压力时发生形变的实验?(用玻璃瓶装水,挤压后观察细管中的水面上升情况)
(生)设计六:用“放大法”观察体积变化。
通过上述情景创设,使学生始终被问题所困惑,逼迫学生思考如何改进,直至最终设计出合理实验方案,也更加理解书本中采用这套装置的原因。之后再让学生进行变量控制指导下的另外相关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得出相应的结论。需要注意的是,在探究教学中,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材料,实质上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极佳的“愤悱情景”。因此,在探究教学中,应侧重于“怎么办”型和“怎么样”型的问题。有时为了激发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教师要把“是什么”型和“为什么”型的简单问题进行转化。课堂教学中探究性问题创设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保证课堂教学中探究性问题创设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彭前程:《创新实践探索》物理教师20024
[2]李友兴:《关于问题情境与创新意识的培养》物理教师20024
★ 历史观课报告范文
★ 教学论文的题目
【简论创设教学情景加强幼儿环保启蒙教育论文(精选14篇)】相关文章:
美术教育论文2022-08-12
心理学研究综述范文2022-07-30
小学一年级教学论文题目2023-05-26
研究过程综述 的范文2022-12-12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2022-08-24
简论新世纪中国先进文化建设2022-09-27
化学论文格式范文大全2022-09-25
大家来环保幼儿园大班说课稿2023-03-25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2022-05-14
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思考论文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