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思维和体现创新的优秀教案((通用13篇))由网友“春风超市女孩”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训练思维和体现创新的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训练思维和体现创新的优秀教案
训练思维和体现创新的优秀教案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大家已达成共识。可是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操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应利用教材和课堂中的有关因素,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笔者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激发兴趣,唤起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从而充分地发挥创新潜力,释放创新激情。而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例如,我校教师在教学《可爱的草塘》一课时,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展示了“草塘”的美丽画面,让学生真切地看到了草塘的大、美、绿,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学生为看到这般的美景而兴奋,很快,学生沉浸在兴奋、赞叹、热爱的情境之中,于是,快乐地学习了作者的观察顺序、动态与静态的描写。在这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创造出了逼真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萌发求知的欲望,学生思维活跃,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探求,而探求的开始正是创新意识唤起之时,创新正是从这里起步。
二、鼓励质疑,发挥创新潜能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爱问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出现,营造一种推心置腹相互交流的气氛,学生才敢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文章的各种感觉、怀疑带到课堂上来。不管学生所提的问题是有思维价值的,还是幼稚可笑的,都应肯定学生动了脑,维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平时多向学生强化这样的观念:能提问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对每一个有思维价值的疑问,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奖励。让学生以能问、善问为荣,从而乐之爱之。
2、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善问
在培养质疑能力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总结方法,找出途径。
1)看课题质疑。师:看到《狱中联欢》这个课题,你会产生什么疑问?生:为什么在狱中还有心情开联欢会呢?狱中的人是怎样开联欢会的?……。又如《军神》,生:谁是军神?他为什么被称为军神?学生能提出问题就是一种创新。
2)抓重点词、不懂的词质疑。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抓住“纹丝不动”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提问。学生提出:邱少云为什么要纹丝不动?什么力量使他纹丝不动?他怎样做到纹丝不动?……。又如《少年闰土》中的句子:“闰土在海边时,他们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四角的天空”指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学生的思路展开了,创新的意识增强了。
3)对词语的选择运用提出疑问。如《蟋蟀的住宅》中“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句中的“隐藏”、“隐蔽”可以交换吗?为什么?
4)对反义词的运用提出疑问。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句中为什么既说是“焦急地”,又说是“耐心地”,这不是前后矛盾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5)对不明白的现象提出疑问。如为什么水中的石笋在阳光照射下能像折光镜,把阳光折射成不同的色彩?(《五彩石》)
6)从中心句质疑。7)从重点段质疑。8)从文章的开头、结尾质疑。
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自提问题,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并帮助学生把问题提得更有价值。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思维肯定活跃,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于如何释疑
学习过程是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由学生提出,最终还应由学生解答,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而应“疏之、导之”,用不同的方法启发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引导求异,培养创新精神
中国的'“一言堂”历史悠久,似乎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形优胜。教师总是千方百计把学生引入现成的答案中,历来容不得不同意见。学生听老师的,老师看参考的,参考承袭前人的。其实,让学生大胆说出他们的见解,无论对与不对,都是对他们求异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于别人、不同于教师、不同于前辈的见解,积极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
1、在教材有“异”之处,要积极鼓励学生求异。有时候学生的求异未必有多少道理,但是学生大胆求异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养成了他们爱思考、不盲从的好习惯。如有位教师在教学《跳水》一文时,让学生思考:除了船长用枪吓唬孩子让他跳水脱险的办法外,还有哪些其他办法?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可以让孩子慢慢退回来拉住绳子;有的说可在甲板上铺条毯子,让孩子往甲板上跳;有的说赶快张开鱼网,让孩子往网上跳;有的说让孩子跳到船的帆布上……接着,教师让学生对比:同学们的这些办法和船长的办法,哪一种好,联系课文说说为什么。经过讨论争辩学生明白,“孩子已爬上了最高的横木……他往下一看,脚底下就摇晃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孩子自己退回来是绝不可能的,用毯子、鱼网时间不允许,也不能确保安全,跳到帆布上,帆布承受得起吗?逐一否定之后,学生一致认定,只有船长的办法最安全、最实用、最及时。这样的教学过程,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又对文章有了更深的认识。
2、在语言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在口语训练中,教师要求不模仿,不重复别的句子。从低年级起,就注重培养学生对同一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如教师指导学生用“可爱”一词口头造句。学生稍加思索,便纷纷举手。“他很可爱”、小明很可爱”、妈妈很可爱”……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人物”这个圈子里。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刚才大家说的都是“人很可爱”,如果不说人,你能用“可爱”来造句吗?学生稍停顿一下,又是小手如林,思路比刚才开阔了,“小狗很可爱”、“苹果很可爱”“蓝猫很可爱”……教师及时表扬学生能由人想到动物、水果,但还是局限在“很可爱”这一层面。这时教师进一步启发,谁还有和别人不同的想法吗?生:“可爱的小鱼在水里游”“可爱的爷爷陪我玩”“我喜欢可爱的蓝猫”……学生的思路拓宽了,想象力增强了,一节课中,80%的学生说出了不同的句子。在语言训练中孩子们能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求异思维得到了发展,有效地体现了创新。
四、展开想象,促进创新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1、利用关键词、句发展想象力。
词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发展语言和思维有着重要意义。在一篇课文中,若能抓住关键词调动学生的想象,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如《美丽的公鸡》一文,抓住“得意洋洋”一词,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提供的材料,展开形象思维,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内心视像:一只外表非常美丽的公鸡,昂着头,挺着胸,唱着歌,大摇大摆地……
2、利用插图引导学生想象故事情节或情节的推移。
教学插图是课文主要情节的展现,将其前后延伸便构成整个情节,而且借助丰富的创造想象,还可以延伸到课文中情节之外的一些內容。如根据《丰碑》的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老战士牺牲之前的情景。
3、在课文结尾处拓展学生的想象。
在一篇课文结束时,可向学生提供一些智趣相容、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丰富学生的创造想象,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激励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情趣。如学完《狐狸和乌鸦》,教师可设问:狐狸叼起肉以后又怎样呢?让学生边看图边想象边讨论,有的学生说:“狐狸叼起肉片跑进洞里,小狐狸看见肉片高兴的欢呼,‘妈妈真好,有肉吃了。’”有的学生说:“乌鸦发现自己上了当,痛哭起来。”还有学生说:“乌鸦知道狐狸疑心大,这时心生一计,说:“‘那片肉是有毒的呀!’”狐狸放下肉正发呆,乌鸦立刻从树上飞下来叼起肉,又飞到树上。
学生学会了联想,丰富了想象能力,思维变得灵活了,敏捷了。
五、充分展示,体验创新快乐
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教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极其重要的土壤。所以,不可低估情感对知识和智慧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给予学生展示自己创造成果的机会。教师应满腔热情地去赞扬学生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保护和激励学生所有的创作欲望和尝试。可以在教室墙上、黑板上,贴上他们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师生共同欣赏、品评。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常常体验到参与的快乐和创造的愉悦。
总之,在训练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提供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空间,激发其思维的活跃性,使他们勇于思维;还要巧于点拨,使他们学会思维,科学地思维,提高其思维的质量。这样,真正达到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的目的。
篇2:创新思维和领导力修炼
创新思维和领导力修炼
职务不等于领导力
“创新思维”与“领导力”这两个关键词联系起来,我觉得有太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改革发展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怎样把现代化建设推向深入,这就需要我们有创新的思维,再拿老的办法已经不行了。领导力可不是领导者的专利,领导力是一种影响力、感召力、凝聚力、执行力,是一种非职务的能力,那么怎样从创新的角度去实现这种领导力,开展我们的工作呢?
什么是领导力?
有人说有了职务就有了领导力,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大家可以回忆一下,1992年邓小平同志以一个普通公民的身份,在南方与地方党政领导交流时,有了一系列谈话,这就是著名的“南巡”讲话,使得整个中国刮起了改革的旋风,邓小平何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呢?他的力量不是来自于他的职务,而是在于他的道义和感召力。
领导力怎么样培养?
不是说随职务的升迁领导力就提高了,西方有个彼得原理:我们人人都可以提拔到不适应或不胜任的岗位上。领导职务的提升,标志着对你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你各方面的成长要跟得上,跟不上的话就会产生“病态”,如以权谋私、腐败等等。
带人带心,是领导力的关键。领导的本事、能力再大再强也是有限度的,关键是你带出的队伍,以及给社会带来的效应。电视剧《亮剑》里的主人公李云龙,论个人的作战能力未必比他人高明,但是他有带出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的能力,这说明他有很强的领导力。毛泽东的领导力体现在他建立了新中国,而邓小平的领导力体现在他能使得社会发生巨大变革。
领导力每个人都可具备
交易心理学里有句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所以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必须改变自己的性格,但源头还是在思想。
例如,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就是因为我们解放了思想,冲破思想的束缚,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走上了改革成功的道路。检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是我们解放思想的前奏,思想大解放为我们改革开放奠定了理论基础,我们停止使用阶级斗争这个口号,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整整30年,中国开始了全面的发展与振兴。回忆这段历史可以看出,解放思想是我们的一大法宝,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通过自己的拼搏努力才能过上好日子。现在我们生活富裕了,经济发展了,但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差距拉大了,工薪阶层买不起房子比比皆是,经济发展中遇到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是不是还是埋头搞GDP就行啦?不!要创新。这就是我们引出的话题,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是社会进步的灵魂。
有一个寓言,有个人遇到神仙,神仙问他需要什么,他说需要金子,于是神仙用手指点几块石头,石头变成了金子。神仙叫他去拿,他没有去,神仙就问他,你还需要什么?他说:我要你的手指。所以我们要的不是金子,而是点石成金的手指头,而这个手指头是什么呢,就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创新的源头。
还有一个关于苏轼的故事,有一次苏轼带领他的3个弟子到外面游历,途中遇到一个山涧,山涧很深,而且没有任何工具,苏轼说:你们三个谁要是从这里跳过去,我就承认谁胆量最大。其中有个胆子大的徒弟,听后就鼓足勇气跳了过去;然后苏轼对剩下的两个徒弟说,你们两个谁要是跳过去,我就给谁一枚金币,其中一位徒弟被金币打动,鼓足勇气跳了过去;还剩下最后一个徒弟,这时候来了一只饥饿的狮子,第三个徒弟看到后也飞快地跳了过去。我们可以看到,苏轼对第一个徒弟采用精神激励法,对第二个徒弟采用物质奖励法,至于第三个徒弟,他更多地考虑了自己的生存环境。我们看苏轼对他三个徒弟的方法,这就是领导力,这就是非职务的影响力,在某种意义上,不是“师父”这种身份给予他力量,是他有拨动你头脑中的价值观的能力,这就是领导力,而这种领导力每个人身上都有,但为什么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没成功呢?这就需要修炼,修身养性。
领导和管理是不一样的
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现在有一股“国学热”,我们要理性地去看待,并不是古人说的话都是千真万确的,我们应该选择性地吸收。领导力一方面可以吸收西方的先进思想,再一个可以吸收我们中国古典文化,还有一个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的执政理念。毛泽东曾经说,领导干部必须学会使用干部,归纳起来就是出主意、用干部这两件事,能把这两件事做好,作为领导也就不错了。
领导力的本质
领导力就是两件事:“断物”和“识人”
我一直觉得,每一个公司成长最大的瓶颈不是别人,而是领导人。
所以领导人提升自己的认知,提升战略的准确度很重要。
俗话说:主帅无能,累死三军。
三国时期,刘备手下猛将如云,为什么还会兵败长坂坡呢?
因为刘备是赋能型的领导,他执行能力很强,能发挥手下人的长处,但是他战略不行,因此失败。
所以执行力和战略一定要结合起来。战略的执行和落实需要掌握核心能力的人,所以领导力是战略与执行的原动力。
简单地说,领导力就是两件事——“断物”和“识人”。
“断物”代表战略思考,“识人”代表执行能力。
战略思考——“断物”
因为一个公司的战略来自于领导对事物的判断,所以作为领导,最重要的事是“断物”。
就“断物”而言,下面这两种能力很重要。
洞察力
第一种能力就是洞察力。
洞察力的意思是,你要能够看清时代的趋势,对未来事情的必然性有一个自己的信仰。
像沃尔玛、亚马逊这样的公司,它的核心竞争要素是低价。
但对于像小米这样的公司来讲,它是一个复杂性很高的业务,它就需要有很全面的能力——必须得有硬件的经验,供应链的能力,营销的人才,还得有互联网的基因等等。
再比如,京东的核心战略就是做B2C,它的稀缺价值是保证商品的质量以及配送体验。
假如一个用户在京东买了一个空调,京东不但会保证这个商品的质量,而且可以迅速地给他送到家里,帮助他安装打孔。我们接触第三方的物流服务,就没有这么好的用户体验。
你看上面这几个公司采取的战略都不同。这个战略好不好,其实取决于领导人的洞察力如何。
决断力
第二种能力就是“决断力”。
因为工作原因,我碰到非常多的聪明人,他们有非常强的思辨能力,但是他们永远做不成大事。
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决断力。
当公司业务不顺,当公司面临非常看不清的情况,创始人要做决断。
我每次做投资的时候,有一百个理由告诉我这个投资肯定会输掉,但是有另外一百个理由告诉我,这个投资一定会大赢。到底投还是不投?这时候我一定要做出决断。
做决定的时候,我经常跟自己说,我又不是非常牛逼的人,我为什么就不能投资失败呢?创业失败是很正常的事,投资失败也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把自己放下之后,我就放松很多了。
但是作为一个公司的创始人,你有嗷嗷待哺的团队在这里摆着,每个月要发工资,你今天做什么,不做什么,要有很好的判断。
执行能力——“识人”
战略确定下来后,肯定要有人来执行。所以接下来我们来讲“识人”。
创始人在“识人”的时候,一定要扮演两种角色。
一个角色是“传教士”,另一个角色是“杀手”。
传教士
首先,领导人要扮演的角色是“传教士”。
在中国,你会发现那些能做大事的领袖都是具有传教士能力的,他们有很强的价值观输出能力。
在意大利的时候,我对宗教比较好奇,我就去翻__的历史,我发现罗马帝国当年其实是打压基督__但是基督__变成了国教。
宗教是怎么兴起的?其实宗教跟创业公司一样,也有很多起伏转折,都有一群强大有愿景的人在背后推动它发展。
传教士有一种非常强的愿景和感召力,告诉你这就是未来的必然。当然10个里面其实9个都可能是错的。但你不能说他是虚伪的,他是真心对未来有自己的愿景,他只是失败了。
这就跟我相信一个创业者一样,如果我信任一个创业者,我愿意连投三把,因为这样的创业者,他有一种异与常人的一些独特能力,他只是运气不好而已。
在一个巨大的变量环境里面,失败的必然性本来就很高,我认为失败不丢人,重点在于创业者失败后是怎么复盘的。他第二次做会怎么做?会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我觉得这是优秀创业者真正的能力。
所以从这一点上,传教士输出价值观的能力是非常强的,这对领导人来说,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一个团队对自己做的事情没有信心,是很难成功的。
杀手
其次,领导人要扮演的角色是“杀手”。
杀手是什么?杀手就是以身作则。因为创业公司什么都稀缺,所以需要“杀手”不断地去补短板。
一个完美的创业者,不但要有愿景,懂得管理,而且还能以身作则,带兵打仗。
举个例子。马云虽然执行能力没那么强,但他思辨能力、战略能力是一流的,而且他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组织把自己的短板给补起来。
有时候,马云自己开玩笑讲,只要出了事,肯定不是我战略有问题,一定是你们执行问题。
有次,我跟阿里巴巴集团学术委员会主席、湖畔大学教育长曾鸣说,你们公司有很多天天琢磨事但不干活的人,执行怎么做到的?
曾鸣就跟我说,他们这个业务有一个特点,每三五年就会有一个COO被干掉,这也是挺惨的。因为战略不会错,错的都是执行。
这个公司牛的地方就在于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执行人才涌现出来,而且他们的执行和战略结合得很好。
避免两个陷阱:战略问题执行化、执行问题战略化
我觉得每一家公司都有自己不同的处理组织发展的方法,但是领导力万变不离其宗,第一重要的还是“断物”,其次是“识人”。
所以战略思考和执行能力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创业公司的董事会上最容易犯的两个错误是:战略问题被执行化,执行问题被战略化。
战略问题被执行化的意思是,明明是老大的战略想得不清楚,还抱怨说团队的执行力太差了。
执行问题被战略化的意思是,明明是公司的执行力不行,却以为是公司战略出现了问题。
我觉得世界上唯有“认真”两个字最可怕。
一个好的董事会,最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认认真真、诚诚实实地面对问题。
如果是战略问题,我们就认认真真地讨论战略。如果是执行问题,我们就换人。不要把两个问题混合起来。
最好的管理是没有管理,小公司要做减法
领导人做事有两种风格。
一种是做加法。它是一种麻痹。很多领导人焦虑地跟我说,你看我的工作计划很满,我很忙,我也在尽心尽责,其实这是他们在回避战略问题。
一种是做减法。作为领导人,如果有10件事,只让你选择其中一件去做,你会非常痛苦,决断力是创业者最稀缺的一种素质。
一个创业公司刚开始就花很多精力做管理是不对的。因为从管理学上看,一个人的有效沟通是不能超过6个人的,超过这个数字,沟通效率会变得非常低下。
所以我觉得小公司,不光要在战略方向、路径上做减法,组织上也要做减法。
组织上如何做减法呢?我给大家四点建议。
第一,找尽可能少的人。
如果一个小公司连自己的战略都没验证清楚,就开始用一个大公司的视角做人才培养了,这会浪费很多管理精力。小公司要找尽可能少的人,能雇一个人,绝对不能雇两个人。
第二,找战略对口的人。
创业公司首先要聚焦业务,想清楚自己的战略是什么。确定了战略之后,要去寻找战略对口的人才。跟战略对口的人共事,做事效率才高。
第三,找能力最强的人。
很多创业者跟我说,说服一个有能力的人为自己工作特别难,所以他们就偷懒去找一些信任的人,其实这是对执行力的稀释。
有一次雷军很郁闷地跟我说,为了说服一个人来公司工作,他花了一个星期,最终还是没搞定。我就开玩笑讲,不能因为你叫雷军,创业就能偷懒的。
我的意思是说,哪怕有成功经历的人创业,说服一个有能力的人来为他工作也不容易。创业者不能因为说服一个有能力的人来工作很难,就去找比你弱的人。
我认为一个公司组队要避免找能力比自己弱的人,要尽量找能力最强的人。你看刘备的手下,诸葛亮、张飞、关羽都比他强,这就是做减法的思维。
最后一点,找能够自我驱动的人。
我觉得最好的管理就是不用管理,小公司一定要找能自我驱动的人。
你为什么要管他呢?如果他自己上杆子要干这件事,你唯一干的事情就是梳理业务。
小公司跟大公司比,优势就是快。管理对小公司太奢侈了,中大型公司才搞管理。所以,小公司的团队一定要找能自我驱动的人才。
当然我今天讲的东西,主要是针对初创公司,初创公司应该做减法, 但当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肯定是要做乘法和加法的。
领导力的精髓
走出低层次的逻辑闭环
总会有这样一群人,在还没有见过太大市面,没有经历过太多波折,没有承担过很重的责任的时候,就早早形成了一套低层次的逻辑闭环。在这个闭环中,TA 永远正确,而且无法被说服。TA 在这个逻辑闭环里深深的自我反馈,不断强化这个意识,于是失去了在思考力上更进一步的可能,更可怕的是 TA 自己会觉得自己很成熟。
举一个例子,一件事情看上去做不成的概率更大一些,于是有的人会预设这件事情做不成,然后开始消极对待慢慢减少投入,最后这件事情果然没有做成,TA 会庆幸自己的眼光和判断,降低了自己的投入成本。于是 TA 在下一件事的时候也会继续这样的判断过程,周而复始。
底层次的逻辑闭环会阻碍一个人领导力的建设,TA将无法学习到更高维度的东西。一个更好的逻辑模式是螺旋上升的,同时并不原地头尾相连,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
面对低概率事件,把自己当成变量
没有领导力的人会下意识的喜欢“客观”看待问题,把自己置身事外去考虑,于是经常得出结论:这事办不到,太难了,不可能,然后 TA 就退缩了。但有领导力的人在面对这样的低概率事件的时候,总会把自己放进去,“换了别人也许这事就真的挂了,但我能起到什么作用来扭转呢”。
这在体育比赛里特别明显。NBA 总决赛,经常会根据前几场的比分来算最终获胜的概率。很多 1-3 落后的球队往往就放弃了,因为历史上就没有在这个比分上翻盘的,结果 年的骑士绝地反击,从 1-3 打到 4-3 夺得总冠军,成为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这就是领导力的力量,永远把自己当成变量因子。
知道你需要谁,TA 需要什么
所谓“领导”其实是全方位的,不仅向下需要领导,向上也可以领导,平级协作也可以领导。而这里面最关键的思维就是: 你知道 TA 需要什么。
很多人无法有效建立领导力的原因是:TA 总是在思考自己需要什么,然后想需要谁来帮助实现,却不关注这个人的需求。把自己的需求凌驾于别人的需求之上,注定是无法长期获得自己的需求满足的。
真正有领导力的人深知这一点,所以 TA 会思考那些可以帮助自己实现愿景和梦想的人,他们的愿景和梦想是什么,怎么可以先满足他们,这样他们必然反过来会实现自己的。
所以管理上级很简单,想一想 TA 在关注什么事情有什么样的需求。所以管理平级的协作团队也很简单,想一想他们每天在为什么事情操心还有哪些业绩没有完成。所以管理自己的团队就更加简单了,想明白他们为什么跟着你干。
激发,而不是管理
要相信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把他们和别人区别开来,找到它,点燃它。领导力的最高境界是不管理的,只要尽情的激发。只有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每一个人的想法都得到尊重,这样的团队能量才会是巨大的。
有一份报告称,激发潜力的团队与自上而下管理的团队,效率产出可以差到 60 % 以上。所以好的领导力的人,会深入了解每一个团队成员,发现 TA 与众不同的地方,发现 TA 心中的英雄梦想。并且把这样的渴望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引导到具体工作上,并通过好的结果和产出强化了这种正向反馈,于是激发导致好结果,好结果导致信任,信任导致进一步的激发。
人们只信服一种人:
欣赏和喜欢他们的人
说服力是一种奇妙的力量,似乎总是只有少数人才拥有这样的魔力。美国曾经出过一位世界级的汽车销售员,被称为魔鬼销售员,他在某一年的业绩是同行的 30 倍之多,很多媒体向他询问销售秘密的时候,他只说了一句话:“我告诉我的每一位潜在客户-我喜欢你”。是的,就是这么简单,又充满了魔力。
这也揭示了一个心理学上的常识:人们更容易被喜欢自己的人说服。所以领导力的边界就是你可以喜欢这个世界的边界。你喜欢和欣赏的人越多,你的领导力的触角就越广阔。善于发现人的闪光点,几乎是每一位优秀领导力者的必备能力。
领导力只可能在逆境和危机中锻炼
不是说在顺境中就不能去建设领导力,而是这样的领导力是没有被检验过的。因为惯性,或者势能,亦或者趋势的力量,这个时期的领导力是结构性先天不足的,因为很难去判断到底是什么因素在起决定性作用。
只有到了逆境和危机时刻的时候,领导力的锻炼才是真正开始。这个时候所有的变量都是恶化的,都是消极的,都是向下趋势的,这个时候还能力挽狂澜,才是真正的领导力。 年回归苹果的乔布斯,就是典型的领导力爆棚的代表,把一个几乎快要倒闭的企业,带到了世界第一宇宙之王。领导力,不是后来居上,而是王者归来。
吃亏和牺牲精神是领导力的核心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什么有时候什么都很好,家世好,学习好,工作好,但就是没有强大的领导力呢?因为他们从来不吃亏和自我牺牲。领导力的本质不是关于自己,而是关于他人。所以只看到自己,只想着自己的人,是不会有人去追随的。短期内从不吃亏的人在长线上是吃了大亏的。
美国 500 强的企业 CEO,毕业于西点军校的人数是最多的,这一点跟很多人的直觉不一样。商业不应该是更多商学院的天下吗?后来一个机构调研了好几年之后发了一篇论文:正是因为军队强调的牺牲精神和利他主义,使得这些人离开军队之后,比其他领域的人更容易建立起领导力,从而更加容易在商业上取得成功。
真正的领导是不可能被任命的,
而是由团队集体追认
这是一个很多职场人的经典误解: 因为我没有在这个位置上,没有这个权利,没有这个头衔,所以我无法施展我的领导力。这里的误解主要来自于 TA 认为领导力是一种权威命令,强制的,服从的,自上而下的。
但如果经验丰富的人就明白,头衔可以让你成为管理者,但真正让你成为领导者的,是你的团队成员。这种反向追认机制是一个无形的手,决定着领导者的真正前途。所以,不要去追求一个位置和头衔,在你获得真正匹配它的领导力之前,这些东西根本帮助不到你任何事情,甚至只可能有害于你的领导力建设。
犯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要接受它
很多人是犯错厌恶型,他们害怕失败,害怕付出没有回报,这样的人是很难建立强大的领导力的。犯错是领导力的一部分,必须接受它。这里包括一个很棒的下属因为你的失职而萌生退意,给一个非常信任你的合作伙伴造成损失,一个赏识你的领导把一个重要事情交给你结果搞砸了。
大多数有意识培养自己领导力的人,也许不会倒在困难面前,也许不会倒在逆境之下,但他们会因为自己的失误或者错误,而自我否定和放弃,挫败商不够高。领导力道路上的每一步,无论成与败,都是算数的,没有一步是多余的,接受它。
不要期待与大多数人一样
很遗憾,真正拥有领导力的人还是少数,这就意味着能走过这条漫漫之旅的人,是少数派。所以孤独,寂寞,不被理解,是必修课。如果所有人都理解你的所作所为,都赞同你的每一步选择,这件事本身就大众化了。
一位投资界的传奇人物曾对公司里的投资新人们传授经验: 如果你每天都跟同行混在一起,听大家的观点,用大家都用的模型,做大家都会做的决定,你怎么才能赚到钱呢?所以,不惧怕变成异类,不惧怕与大多数人做对手盘,这才是修得领导力的真谛。
领导力是可以在后天刻意培养的
如果你不相信这一条,上面十条都是没有用的了。
篇3: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文多方面论证了创造和综合思维的`关系,提出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激发创新兴趣、培养勤奋专注精神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作 者:尹军利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银川,750004 刊 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SHAANXI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JOURNAL 年,卷(期): 5(1) 分类号:B804.4 关键词:创新思维 创新精神 文化素质篇4:创新思维和行为造就创新团队
创新思维和行为造就创新团队
创新思维和行为造就创新团队――访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高永涛
●一个优秀的团队首先要有一个核心带头人
●一个优秀的团队一定是个团结、志同道合的集体
●一个优秀的团队不必个个都是能人
●一个优秀的团队一定是耐得住寂寞的集体
3月26日下午,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记者踏进了北京科技大学科技楼二层的阳光沙龙咖啡厅。在这里,科技处的孙冬柏处长、李林同志,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入选者、北京市优秀教师高永涛教授与记者围坐一桌。一壶清淡的绿茶,“创新团队”这个时下流行的话题在清雅、平和中缓缓道出。
创新团队的形成是一个科研思维和行为创新的过程
1990年初,原采矿系(现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签订了一项经费为30万元的科研项目,成立了一个由三个年轻人组成的课题组,并任命当时尚是讲师的高永涛为课题组组长。对于年轻的高永涛而言,这是一个机遇,一个可以说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机遇,此后,高永涛带领这个年轻的课题组在矿山踏踏实实地做了三年科研。
三年后课题组的生存首次面临着危机:一是当时所从事的课题已接近结束,没有进一步的接续项目;二是由于没有掌握真正的实用前沿技术,缺乏进一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技能。如果继续通过关系到处“跑”课题,按照传统思路“搞”科研,课题组注定不会有更大的发展。恰在此时,高永涛萌生了一个想法,一个在当时看来是奇异的想法:能否打破以往纯搞科研的固有模式,创造出一个将科研、设计和工程承包为一体的`新的科研模式。他认为,工科类的科研不能仅限于写论文、做文章,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经由理论上的总结和归纳,将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科研市场上立足,而直接参与工程项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但这种想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一无经验、二无队伍、三无设备,只凭几名年轻人的热情如何能切入工程领地?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朝着这个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992年,他们工作所在矿山的一条风井在掘进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淹井事故,矿山先后请了三家队伍,用了近一年的时间,花了数百万元,也未能将水堵住,到1993年初整个风井濒临完全报废的边缘。高永涛以自己所特有的敏感性,意识到这是一个机遇,一个可以让他们实现理想的机遇。怀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抱着试试看的心理,高永涛同课题组一商量,决定把工程作为科研项目承包下来。没有钱买设备,怎么办?把剩余的课题费拿来买设备。没有技术储备,怎么办?自己查资料、拜老师、画图纸。没有钱雇工人,怎么办?高永涛带领课题组成员亲自打钻、注浆,一切几乎都是从零开始。就这样,他们怀着极大的热情投入了工作。但是做任何工作仅靠热情是不够的,由于没有经验,他们一连干了20多天,消耗了20多吨水泥,却一滴水都没堵住,课题组笼罩在沉重的气氛中。高教授形容那时的自己是“经常是两眼发直,看不到前途,但却没有回头路”。在一次吃饭时,矿上的一名管理人员近似嘲笑的开玩笑说:“高教授技术真高,水没堵住却把水沟给加固了。”心力交瘁的高永涛一怒之下竟掀翻了饭桌。
饭桌不能白掀,怒气不能白发,高永涛和课题组成员开始认真思考失败的原因。最后,他们终于发现问题出在浆液流量不够上,必须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于是他们便现场设计、现场加工,苦战了几个昼夜后,制造出了一台后来获得国家专利被称为“双泵双液多功能混合器”的装置。1993年4月30日凌晨一点,一个让高永涛终生难以忘怀的时刻,当这套装置投入使用十分钟后,咆哮的涌水瞬间鸦雀无声。成功了!成功了!高永涛激动地泪流满面,谁说男儿有泪不轻弹?
此后,他们又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奋战,克服了种种困难,使用在实践中发明的“反向注浆法”成功地完成
[1] [2] [3]
篇5:创新思维和行为造就创新团队
创新思维和行为造就创新团队
创新思维和行为造就创新团队――访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高永涛●一个优秀的团队首先要有一个核心带头人
●一个优秀的团队一定是个团结、志同道合的集体
●一个优秀的团队不必个个都是能人
●一个优秀的团队一定是耐得住寂寞的集体
3月26日下午,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记者踏进了北京科技大学科技楼二层的阳光沙龙咖啡厅。在这里,科技处的孙冬柏处长、李林同志,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入选者、北京市优秀教师高永涛教授与记者围坐一桌。一壶清淡的绿茶,“创新团队”这个时下流行的话题在清雅、平和中缓缓道出。
创新团队的形成是一个科研思维和行为创新的过程
1990年初,原采矿系(现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签订了一项经费为30万元的科研项目,成立了一个由三个年轻人组成的课题组,并任命当时尚是讲师的高永涛为课题组组长。对于年轻的高永涛而言,这是一个机遇,一个可以说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机遇,此后,高永涛带领这个年轻的课题组在矿山踏踏实实地做了三年科研。
三年后课题组的生存首次面临着危机:一是当时所从事的课题已接近结束,没有进一步的接续项目;二是由于没有掌握真正的实用前沿技术,缺乏进一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技能。如果继续通过关系到处“跑”课题,按照传统思路“搞”科研,课题组注定不会有更大的发展。恰在此时,高永涛萌生了一个想法,一个在当时看来是奇异的想法:能否打破以往纯搞科研的固有模式,创造出一个将科研、设计和工程承包为一体的'新的科研模式。他认为,工科类的科研不能仅限于写论文、做文章,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经由理论上的总结和归纳,将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科研市场上立足,而直接参与工程项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但这种想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一无经验、二无队伍、三无设备,只凭几名年轻人的热情如何能切入工程领地?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朝着这个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992年,他们工作所在矿山的一条风井在掘进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淹井事故,矿山先后请了三家队伍,用了近一年的时间,花了数百万元,也未能将水堵住,到1993年初整个风井濒临完全报废的边缘。高永涛以自己所特有的敏感性,意识到这是一个机遇,一个可以让他们实现理想的机遇。怀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抱着试试看的心理,高永涛同课题组一商量,决定把工程作为科研项目承包下来。没有钱买设备,怎么办?把剩余的课题费拿来买设备。没有技术储备,怎么办?自己查资料、拜老师、画图纸。没有钱雇工人,怎么办?高永涛带领课题组成员亲自打钻、注浆,一切几乎都是从零开始。就这样,他们怀着极大的热情投入了工作。但是做任何工作仅靠热情是不够的,由于没有经验,他们一连干了20多天,消耗了20多吨水泥,却一滴水都没堵住,课题组笼罩在沉重的气氛中。高教授形容那时的自己是“经常是两眼发直,看不到前途,但却没有回头路”。在一次吃饭时,矿上的一名管理人员近似嘲笑的开玩笑说:“高教授技术真高,水没堵住却把水沟给加固了。”心力交瘁的高永涛一怒之下竟掀翻了饭桌。
饭桌不能白掀,怒气不能白发,高永涛和课题组成员开始认真思考失败的原因。最后,他们终于发现问题出在浆液流量不够上,必须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于是他们便现场设计、现场加工,苦战了几个昼夜后,制造出了一台后来获得国家专利被称为“双泵双液多功能混合器”的装置。1993年4月30日凌晨一点,一个让高永涛终生难以忘怀的时刻,当这套装置投入使用十分钟后,咆哮的涌水瞬间鸦雀无声。成功了!成功了!高永涛激动地泪流满面,谁说男儿有泪不轻弹?
此后,他们又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奋战,克服了种种困难,使用在实践中发明的“反向注浆法”成功地完成了该风井的全部注浆堵水任务,在国内外创造了运用普通注浆法通过黄黏土含水层的成功范例。有关专家在总结他们的经验时,意味深长地说:“你们能成功就是因为你们不会,会的人是不会这样干的。”谈到这件事,高教授眼里始终闪烁着泪花,看的出他内心的激动和不平静,他说:“如果说今天可称为成功的话,那么西风井就是我们的井冈山,一个知识分子最幸福的时刻就是成功的那一刹那!”
一连串的成功,造就了一个创新团队的雏形,使高永涛及课题组的全体成员更加坚信自己所选择的科研道路是正确的,他们深刻地领悟到:从事科研工作不但需要思维创新更需要行为创新,创新是一个科研团队形成和发展的灵魂。
创新团队的成长是一个不畏艰辛长期磨练的过程
,高永涛教授率领他的团队完成了科研方向的又一次转折,他们开始将采矿学科的技术成果创造性地应用于交通与土建领域的工程建设并获得了成功:他们发明了一项“钻孔桩挡土隔水连续墙”技术对广州新宝利大厦深基坑进行了成功加固,19被中央电视台“科技博览”节目拍成专题片。
从开始,先后完成了京沪高速、同三高速栖莱段、洛三高速等12条高速公路的路堑边坡、古滑坡、高填路基及桥涵加固的科研与设计项目;完成了滨洲黄河大桥、界河立交桥、高峪铺公铁立交桥等9座桥梁失稳挡土墙加固的科研与设计项目等。
在谈到间的科研成果时,高教授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如数家珍:从1993年至今,他们在山东、山西、广东、河南等6省市取得推广应用性成果38项,获得直接经济效益17.19亿元。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部级一等奖四项,二等奖二项,局级特等奖一项,并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当被问及取得这些成果的过程时,高教授的眼睛再次湿润了:“现在许多荣誉都集中到了我的身上,这很不公平,如果没有课题组全体成员的长期艰苦努力我将一事无成!”他向记者屈指回顾了在这10年间课题组同志所付出的巨大的代价:由于科研与工程结合在一起,在每个科研现场,都要在野外建立生活基地,需要搭帐篷,需要自己担水、劈柴、做饭;课题组每位成员都要长期出差,最繁忙的到,平均每人年均出差达200天以上,个别同志甚至达到了创记录的320多天;由于所研究的对象都是塌方类的岩土工程,工作环境十分危险,,在完成本钢南芬露天矿导水洞特大塌方加固工程时,由于一次意外事故,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孙金海同志右手断了三根手指,当时正是严冬季节,气温在零下20摄氏度以下,孙金海同志的右手打着石膏,扎着绷带,忍受着巨大的痛苦,硬是坚持了三个多月,指挥完成了全部试验和施工任务。
高教授特别强调地说:“一个科研团队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必须经过一个艰苦漫长的磨合磨练过程,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创新团队一定是一个团结的、民主的、向上的集体
历时10年磨合,一个由高永涛教授为中心、以孙金海、吴顺川、马飞、金爱兵等为骨干的科研集体形成了,由一个普通课题组逐渐发展成一个以岩土工程灾害预防与治理为主攻目标的科研创新团队。在谈到自己的创新团队时,高教授认真地说:“我这个科研集体是自然形成的,经过了大浪淘沙,大家能够同甘共苦,志同道合,从成立至今,成员间几乎没有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架,大家的精力完全投入到了科研上。”最后,高教授颇有感触地总结了几条创新团队形成的经验:
――一个优秀的科研团队需要有一个能服众、能够把握科研方向、能够抓住科研机会的核心,也即团队负责人,他应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良好的人际关系、民主的工作作风、公平公正的处事风格和较高的科研组织能力。
――一个优秀的科研团队一定是一个团结的、志同道合的集体。科研成果的取得需要团队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
――创新团队人员搭配要合理,不必所有成员都是高层次、高水平,个个都是能人。关键是能够彼此互补,在整体上形成强势,反之,容易造成团队结构的不稳定,发生内耗。
――一个优秀的科研团队的成员一定是能够耐得住寂寞,经得住困苦并具有顽强拼搏的精神。
――创新团队的形成离不开领导关心和帮助。在谈到这一点时,高教授再三诚恳地强调着,这并非是官话和套话。高永涛认为自己和整个团队的成功与现任院长蔡美峰同志和分党委书记张文明同志的支持有着重大的关系。当初自己在选择将科研同工程结合道路的时候,受到了众多非议,有人认为有损学者的形象,会给北科大丢脸。但两位领导却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给予了他们很大的支持。学校近几年非常重视科研梯队建设,在课题申请和项目组织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这是创新团队的成长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外部环境。
高永涛教授及其创新团队形成和发展通过他的讲述给了记者深深的震撼,也引发了我们对高等学校科研团队组成模式的思考。
篇6:机械创新思维和创新设计论文
机械创新思维和创新设计论文
摘 要: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创新在人类社会进步中,不仅对人类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使科学成为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在我国,常规的机械设计与国外相比,缺少了创新。因此,我们要从常规中走出来,挖掘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加强我们的创新设计能力,走一条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创新之路。
关键字:机械;创新设计;创新思维
1.机械创新设计
(1)机械创新设计是设计人员针对新的或预测的需求,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和智慧,利用已有的相关科学理论、方法和原理,进行新的构思,设计和制造出新颖、,有创造性及实用性的机构或装置的实践活动。其主要强调的是人在设计过程中的主导性及创造性作用。因此,人的创新思维在创新设计中占主导地位。
(2)机械创新设计的过程始于形象思维,再经过逻辑推理和判断及相应的综合分析与决策产生设计方案,然后进一步将方案具体化,即建立新的结构和机械系统等模型,进而进行计算和技术细节的设计。创新设计反映出的是和谐统一的技术美。
(3)机械创新设计是创造设计出新机器和产品,以满足新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2.机械创新设计过程、目标及特点
2.1 机械创新设计过程
根据设计任务及要求确定机械结构类型、机构运动尺寸及机械运动学参数和动力参数,这便形成了机械设计的优选方案,而后进入机械结构创新设计阶段。机械创新设计与常规机械设计相比,其过程没有多大差异,它主要强调的是人在设计过程中的主导性及创造性作用。
2.2 机械创新设计的特点
(1)机械创新设计是多门科学技术交叉、渗透、融合的产物;
(2)机械创新设计是在知识和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经过思考、推理及判断,并运用创造性及发散思维的方法而后实现的;
(3)机械创新设计是在知识、经验、灵感与想象力的.系统中搜索并优化出的全新设计方案;
(4)机械创新设计是多次反复,多级筛选的过程,每一设计阶段都有其特定内容及方法,各阶段之间又密切相关,形成一个整体的设计系统。
3.机械创新设计思维
3.1 机械创新设计思维的定义
创造性思维是指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信息和素材等要素,在大脑思维反应场中超序激活后,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要创造,首先要有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大脑的特有属性;创造性思维就是“想到别人没有想到的观念”;创造性思维是新颖独到的信息加工艺术,是人脑的各种思维活动形式和思维活动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协同进行的有机结合的高级整体过程;创造性思维不同于在设计领域常用的逻辑思维,其主要在于创造性思维有创造想象的参与,而且,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立体思维,通常没有固定的延伸方向,它更加强调直观、联想、幻想和灵感,所以创新设计不是靠逻辑推理出来的,而是靠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所产生的。
3.2 机械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形式
4.机械创新设计方法
4.1 智力合成法
智力合成法是一种发挥集体智慧的方法。她通过集体讨论的形式,发散和激励创新思维。讨论时,事先要有准备,目标要明确。其原则是:鼓励自由思考,随心所欲,设想新异;不许批评别人的设想;推迟评价,不过早定论;有的放矢,不泛空谈;讨论者一律平等,不提倡少数服从多数;及时归纳、总结、记录各种设想,留作下次再议;最后挑选最合适,最有前途的见解,并审查其可行性。
4.2 仿生类比法
仿生类比法是通过对自然界生物机能的分析类比,从事物不同程度的对应和相似之处的类比中得到。
5.结语
技术进步一般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技术创新的综合体现出一流的技术产品,所以大到国家的工业进步,小到企业的产销兴衰,靠的是在国内外技术市场上占绝对优势的技术产品。
篇7:创新思维和方法的总结
创新思维和方法的总结
创新思维和方法的总结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本质是前进是对周边事物积极的探索,一个国家只有不断前进才能国富民强,一个民族只有积极探索才能知道的更多,也更加先进。
一、《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
人类是一种有头脑会思维的动物,思维是人类最主要的秘密,其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创新,即构想一种目前现实中还不存在的东西,人化自然中的新事物总是直接来自于人的头脑。
对于个人来说,创新性的思维需要运用一些科学的方法,但是旧方法的改变和新方法的建立往往需要长期主动自觉的训练过程。科学的训练让头脑养成良好的创新习惯,于是我们的创新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我们正处在一个高速变化的新时代,这个时代出现了许多传统中国社会闻所未闻的新情况新问题,因而必须改变以往的旧理念并建立相应的新理念才能加以应对。
“头脑就是资源”。在经济领域,市场经济正在蓬勃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且竞争的规则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包括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智力的竞争,是头脑的竞争。为了了赢得竞争必须关注自己的思维方法,破除计划经济与传统社会的思维束缚,才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头脑这座宝贵资源。
“不断淘汰自己”。在社会领域,信息社会初露端倪,各种新事物铺天盖地涌过来,知识折旧逐渐加速,使得我们每天都要面临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崭新世界。于是仅仅依靠以往的.老经验已经无能为力了,只有主动淘汰那些已经过时的知识和理论,不停地学习再学习,才能跟得上信息社会的步伐。
“做世界公民”。在全世界的范围里,全球化正在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把每个民族从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紧紧地联结在一起,我们华夏文化也正在融入人类文明的主流文化,地球正在变成一个小村庄甚至只是一套小房间。这就要求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必须站在世界公民的高度,才能真正看穿事物的本质,抓住其来龙去脉。
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每位有志之士都应该建立一种新的个人发展理念:有智慧者事竟成!
现代社会的创新活动大都是以团队的方式进行的,只要能防止出现一些思维定势,就能做到人多智慧多。
1、良性暗示
暗示又可分为积极的暗示即“良性暗示”、消极的暗示即“负面暗示”。学者们认为,暗示通过显意识进入潜意识,到达意识的深层部分。从这个方面讲,潜意识乃是暗示的积累与沉淀。它深刻地,从根本上影响着、折射着、塑造着人的生命。暗示在深层潜意识中深沉地潜伏着,广大地弥漫着、持久地延续着、多方地沟通着。与显意识相比,潜意识平时处于压抑状态,暗示积淀的各种各样的图景处在被压抑、被封锁、被束缚、少自由、被控制状态。遇到偶然的机会,也会冒出来,在意识中出现,其表现形式即为灵感、直觉、想象等。
积极暗示能够开发头脑中的思维潜能,应该尽可能多地从周围环境和别人那里得到积极暗示,或者直截了当地对自己进行良性暗示,同时要拒绝和抛弃那些压抑思维潜能的消极暗示。
自我暗示的五条原则:(1)简洁:默念的句子要简单有力。例如:我越来越进步等等。(2)正面:这一点极为重要,消极的语言会印在潜意识里。(3)信念:句子要有可行性,以避免与心理产生矛盾与抗拒。(4)观想:默诵或朗诵自己定下的语句时,要在
脑海里清晰地形成意象。(5)感情:要把感情贯注进去,否则光嘴里念是不会有结果的,潜意识是依靠思想和感受的协调去运作的。
2、头脑风暴
原意为用脑力去冲击某一问题。作为一种创造方法,它在韦氏国际大字典中被定义为:一组人员通过开会方式对某一特定问题出谋献策,群策群力,解决问题。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克服心理障碍,思维自由奔放,打破常规,激发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获得新观念,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奥斯本创建此法最初是用在广告的创造性设计活动中。取得了很大成功。后经本人不断改进和泰勒、帕内斯、戈登等人完善和发展,终于成为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及的集体创造方法,在技术革新,管理革新、社会问题的处理、预测、规划等许多领域都显示了它的威力。
我们应该牢记的是──创新思维是习惯,关键在于通过科学训练提升能力;有了灵活的头脑想出新创意必须立即行动,才能让我们的工作生活乃至整个人生展现出全新的面貌!
二、《国学思想的智慧借鉴》
老师谈到了儒家、法家、道家,理解如下:
儒家修行为善、人际和谐,贡献社会是仁者君子,孔子主推己及人以行“仁”。关心人类幸福,尤其表现在对慈善活动和社会改革感兴趣;原则的实践或表现——亦称“博爱主义”、“慈善行为” ,人和禽兽的区别就在于人有内在的精神,就在于人能从利他的行为中感受到快乐和幸福,就在于人懂得同情和怜悯,爱护人的生命、关怀人的幸福、维护人的尊严、保障人的自由等为原则的人事。
法家以力服人,力服至心服的管理逻辑,手段是严刑峻法,重赏严罚,赏罚分明,最高智慧就是制法、学法且以法管理。
道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道不引行,好的手段来实行。
创新思维,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颇为重要,它是一种要求,也是一种责任。在实现大学生科学发展的进程中,我们要做创新思维的模范,结合工作实践,以创新思维统筹兼顾加强管理,把学习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矛盾和问题都想到,把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办法都想到。以思维创新推动工作创新,努力现在大学生更好更快的发展。
篇8: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的重要性和意义
创新思维是一种积极的, 智慧的, 策略性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使自己的艺术创作的构思, 构想具有创造性, 创新性, 独特性,那么创新思维在我们工作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创新思维的渗透
有这样一句话几乎人人耳熟能详:“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这句爱迪生的名言,让我们懂得勤劳和汗水可以造就出天才和成功。其实不然。因为在这句话的原文后面,还有这样一句关键的话:“ 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爱迪生向我们传达出什么?成功不单单是汗水那么简单,那灵感究竟又是什么?
灵感,其实就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思考方法,引领人们发现新的途径的一种方式,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本质上,就是一种创新思维的化身(影子)。
回顾历史长河,从古到今,从古代四大发明,到近代工业制造,小至企业发展,大至社会行业兴衰,都离不开创新思维因子的渗透作用。勤劳并不能带来本质性的改变,汗水不能提升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创新性和创作力,却能!
时光车轮行至二十一世纪,电子计算机出现,令如今的时间网络普及、新行业不断诞生、人类工作方式、人际沟通途径等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时代,而新的多个行业,如创意产业和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石就是创新思维,人类日常的经济生活没有像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如此依赖创新思维的作用。
创新思维的作用
中国电子商务教父马云有这样一段关于懒的讲演,认为这个世界实际上是靠懒人来支撑的:
“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比尔·盖茨,他是个程序员,懒得读书,他就退学了。他又懒得记那些复杂的dos命令,于是,他就编了个图形的界面程序。于是,全世界的电脑都长着相同的脸,而他也成了世界首富。”
“世界上最厉害的餐饮企业,麦当劳。他的老板懒得出奇,懒得学习法国大餐的精美,懒得掌握中餐的复杂技巧。弄两片面包夹块牛肉就卖,结果全世界都能看到那个M的标志。必胜客的老板,懒得把馅饼的馅装进去,直接撒在发面饼上边就卖,结果大家管那叫PIZZA,比10张馅饼还贵。”
以上这段话,从侧面反映出因为“懒”,引发出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所谓,创新有法,思维无法,贵在创新,重在思维。只有创新思维的存在,才能有富有成效的新产品的诞生、一个有意义方法的提出,一个成功契机的诞生。正因为这些“懒人”的创造性发明和创新的出现,新行业得以诞生,企业得以发展、财富得以汇聚,社会得以进步、世界才有了今天这样的精彩。即创新思维是引导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石。
创新思维的意义
不同行业和环境,创新思维,有多样的表现形式。但本质上,是人的一种思维能力的体现,创新思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异乎寻常的作用,让今天各行各业的人都非常重视。
首先,创新思维促使知识融会贯通,知识优化组合。
知识是多种多样的,一个人只能掌握一定量的知识范围,而由于创新思维的产生土壤绝不是贫瘠和单一的,这样就促使人们了解“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多个领域,使知识的门类涉猎更广、体系化更强,同时在不断的思考和学习中,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知识优化组合。
其次,创新思维促使企业自主创新,培养国际品牌。
中国的民族品牌的树立,需要依靠自主创新,企业的产品没有创新就没有市场,企业的发展没有创新就难以维持,管理陈旧没有创新难免死气沉沉,企业可能缺乏竞争力。因此创新思维对于企业而言,尤其重要。纵观当前国际市场,民族品牌屈指可数,寥寥无几,的前世界500强新鲜出炉,前50强中,没有一家中国企业。究其原因,没有自主研发和创新的能力,亦步亦趋只能甘为人后。
中国的强大,离不开民族企业的发展,民族性国际品牌树立,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经济实力的侧面体现,因此民族品牌的塑立,企业文化创新、研发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等等,都离不开创新思维的支持。
再次,创新思维能解放想象力,促进教育体制的完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作用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当前中国基础教育进行“新课改”,提倡素质教育。而创新思维就是素质教育之一——创新素质的核心。而基础教育“新课改”的实行,促进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发展,促使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得以发挥,想象力得到激发和保护。而想象力的延伸和发展,就是创新思维的源泉,因此创新思维促进了教育体制的完善发展,而这对社会的明天、民族的未来至关重要。
最后,创新思维能促进社会重视创意产业发展,督促立法体制的完善。
当今行业类别宽泛,很多行业都需要创新思维,比如创意产业等这些行业门类的发展,完全依靠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获得发展。而是否具有创造力、创意能力,就是评判他们是否适合此行业发展的标准。
而如果社会各界重视创新,也就会对这些原创作品更加推崇,进而促进人们尊重原创、反对剽窃的行业正气。这样个人团体以及社会同时加强对原创作品、创意创新的保护意识,也能更加激发创意产业行业的蓬勃发展,也推进相关部门对此类行业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立法措施,促进我国法律法规的完善之路。
创新对我们的重要性
创新思维课给我日常的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迄今为止, 如果问大学中的哪一门课, 给我解决日常学习生活的实际问题带来的帮助最 大,那么非创新思维课莫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 代,其核心在于创新,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否实现的核心问 题取决于人,取决于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而在新世纪新型人才的培养变 成了时代向教育事业提出的课题.只有不断的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 才,才能使我们有能力参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并且保证我们在竞争中于不败之地.这就 要求我们大学生必须要加强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 一,认识创新思维 加强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必须先准确的定位“创新思维” .只有选正确了 方向,才可能有事业的成功. 认识创新思维,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创新. 创新这个词是我们国家乃至当今世界出现 频率最高的几个词汇之一,我们每个人平时提到他都念念有词.同时, “创新”又是一个非 常古老的词汇,在英文中,这个创新 invation,它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 invation“的拉丁 ” 词根“ nova”表示“新的”的意思,加上前缀“in”导致动词化,具有更新的含义,意味 着对原来已有的东西加以更新和创造! 创新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创新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打 破思想禁锢,打破习惯势力和传统偏见的束缚,勇于探索,勇于开拓!创新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 而言,就是要学会辩证的继承,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大胆的去喊出自己的声音 ! “创新思维”是相对于传统思想而言的,没有受到现成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 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的过程是开发大脑的一种发散思维的过程. 二,创新思维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社会发展中 ,任何新的制度的确立都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古城,创新思维在大 学生思想中确立亦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就我国当前的历史阶段而言,教育领域存在的主要矛盾和根本问题是:多年来传统教育倚 重于知识的传承,把传承性教学置于中心位置,忽视对学生的资助学习,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 培养出的人才大多欠缺批判思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这正是我国当前教育的致命弱点.这种 状况与二十一世纪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对创新人才的强烈需求形成尖锐矛盾,正是这种矛盾 的存在,才是的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突显其紧迫性 . 现在全世界每年发表的科学论文约 500 万篇;登记注册的专利每年超过 30 万件,人类知识 总量的倍增周期和知识物化的周期大大缩短,这是一个从“知识大爆炸”到知识经济初见端 倪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
面对这样的现实任何不进行知识创新 ,创造力开发的 民族或国家都要落伍,都要被淘汰,都要“挨打”!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开发和培养大学生创 新思维非常有必要! 而我们大学生创新思维的现状是怎样呢?当然我们首先应该看到建国以来创新思维对我 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诸如,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卫星上天,神州六号 载人飞船的成功等等.但是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我们的短处:现在的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是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成长,应试教育实行的是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标 准答案的模式.强调整齐划一,忽视个体差异和个性的发展.因此培养出的学生的认识结构和 思维模式大致相同,缺乏个性和创建.尤其是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及考分定高低的情况下,学生 思维局限于教材和老师的标准答案而不敢有任何突破.因为只有与标准答案,老师,教材保持 一致才能的高分,而对于统一问题的求异思维及另类表达则会惨遭扣分厄运.这种统一化标准 化的应试教育无情的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维,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欲望.与此同时,怎样来克服 种种困难,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创新心理素质更显得迫在眉 睫,需要广大师生共同来探索. 三,怎样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 又是青少年自我 成才的内在需要.但是,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是随便的盲目的,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 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概括起来有四条基本原则.即:1,遵循实践性原则,也就是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坚持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 坚持以实践作为衡量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唯一标准.2,个性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个性化就是创造性的代名词. 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每个人都是一个特殊的不同于其他的个体. 这学期初,怀着对创新思维的一种向往,憧憬和好奇,我选了创新思维课程,并很庆幸 选课成功.上第一节课之前,我记得自己最大的疑惑就是, “思维” ,一个这么虚的东西,会 讲些什么呢?随着课程进行,我渐渐发现,思维说虚是虚,但说实也实,它是完全可以通过 老师指导,观看王健老师的视频讲座,并辅以思维训练来锻炼提高的.我记得有一节课,时 老师给我们展示了许多创新图片, 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课下对这些图片我进行了一番思考, 我觉得这其实也恰是思维的“扩散”所决定的.而我以前往往只看到它常有的一面,而忽略 它的可以锻炼提高的更为广阔的一面, 于是, 只是觉得思维飘忽不定, 包罗万象又不可捉摸, 却不经意间被长年积累下来的思维定势占据着.而之后,时老师在课上举的一些案例,也加 深了我的理解,如果说思维是纯虚的,飘忽不定的,那么为什么面对很多的案例,大部分同 学的思维指向总是一样的呢?还不是思维定势在作怪! 随着课程的深入,我也学到了越来越多的能够打破思维定势,拓宽思维面,拓展思维深 度以及进行思维创新的方法, 我也尝试着把他们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我觉得创新思维课给我 的最大收获就是,当我在日常生活中读到一些文章,看到一些现象,处理一些问题时,可以 运用课上老师教过的方法,来开拓自己的思维,从而看到常人难以发现的一面,或找到解决 问题最便捷的方法。
举个例子来说吧,前几天读到一篇文章,介绍了这样一个案例: 有一年,市场预测表明,该年度苹果将供大于求,这使众多的苹果供应商和销售商暗暗 叫苦,因为他们认定他们将蒙受损失.可就是这时,聪明的甲某却想出了绝招.为什么不赋 予苹果其它的作用呢? 于是,当苹果还在树上时,他就把提前剪好的纸样贴到苹果的朝阳面,如“喜”“福” , , “吉”“寿”等.果然,由于贴了纸的地方阳光照不到,苹果上也就留下了痕迹——比如贴 , 的是“福” ,苹果上也就有了清晰的“福”字了!他凭借这样的创意,在该年度的苹果大战 中独领风骚,赚了大钱! 转眼间到第二年,他的这一手别人学会了,但仍然是他的苹果卖的最火,为什么?因为 他的点子更绝,他的苹果上不仅有字,而且还能鼓励顾客“成系列地购买” .原来,他早已 将他的苹果一袋袋装好,且袋子里那几个有字的苹果刚好能够组成一句甜美的祝词,如“祝 你寿比南山”“祝你们爱情甜美”等.人们再度争相而至,纷纷买他的苹果作为礼品送人! , 这若是在以前,恐怕我也就是读罢感叹一下甲某的聪明也就完了.可这次,我读过之后 不禁联想起了创新思维课上学到的方法.这不是典型的老师讲到的“功能固着”的例子么! 谁也没规定苹果的功能仅限于“被吃” ,可大家似乎内心都这么想.而只有他想到了赋予苹 果“祝福”的功能,于是,这种貌似很“虚”的新思维化作了实实在在的滚滚财源.同时, 这个例子与老师所举的“半杯水中,除了水还有空气”“剃须刀商家拓展女性市场”的例子 , 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除了思维定势,谁也没对这个潜在的市场说“不” ,关键就看你能否打 破这种思维定势. 这门课已渐渐地影响并改变着我日常的学习, 生活中的一些行为方式及思维模式. 比如, 往日从南北楼骑车到食堂再到宿舍,我总有固定的路线,而我现在则经常改换新的路线,这 也让我时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新发现. 我也比以前更加熟悉校园, 当有人来问路或我领着高中 的同学逛南山校园时,也比以前更加自如和熟练.在学到的各种思维中,我觉得功能固着, 结构僵化以及扩散思维的方法带给我生活的影响最大. 将来毕业以后, 若能寻找到好的方向, 我也不排除创业的可能.而到那时,能像上述甲某一样,找到独特的盈利方式更离不开这些 创新思维的支持。
当然,我也知道,课上学到的思维方式如能成为一种习惯融入到大脑及日 常行为中,将会使我在日常的每一点每一滴中感受到它所带来的独特优势,从而受益终生。
创新思维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什么是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一种积极的, 智慧的, 策略性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使自己的艺术创作的构思, 构想具有创造性, 创新性, 独特性.
创新思维的对立面就是因循守旧, 随大流儿, 不思进取, 甚至剽窃, 模仿, 吃别人嚼过的馍, 唱别人唱过的口水歌, 在这种状态下产生出的东西, 自然不会有什么创造性, 也不存在任何的艺术价值可言.
创新思维在军事上, 就是谋略, 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 谋定而动; 那么多的将军, 元帅, 人人都不是傻瓜, 都有丰富的战争经验, 靠什么取得胜利? 靠的是创新思维, 别人没有的, 别人想不到的, 或者别人不敢想的, 你想了, 你做了, 快人一步, 先人一着, 你就是赢得胜利的那一方.
创新思维是艺术的生命, 艺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创作出来的,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每个艺术家更是一个具有独特人格, 品位, 气质, 思想境界的独特个体, 创新, 特立独行是艺术发展的动力, 也是艺术家的生命力.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 艺术创作发展到今天, 也许已无原创可言, 但艺术创作上的创新思维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同时也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跳脱出大众的平庸, 站在一个或若干个更高的层面去看问题, 去思考, 才会站的高, 看得远, 拿出与众不同的创意, 创作出让人眼前一亮的艺术精品, 是每一个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士所面临的, 同时也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 创新思维与构思, 立意;
1. 现代绘画已经成为观念绘画, 观念就是一切, 创新性的思维, 创新的意念是一件作品成功的先导.
2. 意在笔先, 意在画先, 创作之前, 先要有想法, 有激情, 有感动, 如果没有任何想法而秉笔进入创作, 结果可想而知, 是不可能画出打动人的好作品的.
3. 激情, 无可遏制的创作冲动, 鼓动想象的双翼, 感情的元素, 被人, 被事, 被某一想法感动, 投入创作, 去感染别人, 打动观者.
人们对于艺术创造的激情是人类高于动物的标志. 我们熟知的梵高用他的生命激情创作的《向日葵》, 《自画像>等作品, 就是范例.
4. 性激素是生命创造的源泉, 也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 赞美青春, 讴歌生命, 诞生了无数美妙绝仑的艺术珍品.
5. 如何创新? 怎样才能获得创新思维呢? 跟大伙走楼梯是随大流儿, 自己独辟樨径走窗户就是创新.
创新 = 与众不同, 独出心裁, 特立独行, 一意孤行.
二, 获得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 三思创新思维法
有了好的构想构思要一思, 再思, 三思, 更进一步, 更深一层. 层层递进, 浅层的创意深化成深度思考, 形成更成熟的构思, 走向更完善的一步.
l 要多想, 多思, 再三思之, 入迷, 痴迷; 我们对于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是有一个从浅表到深入的过程的, 我们在进行创新思维的过程也同样有一个由表及里,从浅入深, 步步深入的过程. 如果我们的创新思维刚刚有个想法就自以为是, 顾盼自雄, 那就太肤浅了, 因为人人都可能想得到, 那就不会是多好的创意, 只有在这个思路上一思, 二思, 再再思之, 再三思之, 达到你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才会远远超离了平庸, 产生好的, 与众不同的作品.
l 打开思路, 睁开眼睛, 发现美好的事物, 发现俯拾即是的创意的种子; 以我自己为例, 我曾有十多年的时间为画什么而发愁, 为找不到看不见美的, 可入画的事物而苦恼, 当时真的很痛苦, 不知道创作的出路在那里, 停滞了很长一段时间画不出来. 后来出国走了一段时间回来, 我突然感到我的眼睛睁开了, 当然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发现到处存在着美好的事物, 到处存在着可画的元素, 我曾天天走过的大街小巷, 那些散发着岁月苍桑, 积淀着久远历史文化气息的胡同, 都是最美好的素材.
l 要动笔, 把观念想法记下来, 落在纸上. 要养成带个小本子的习惯, 随时随地随手记下灵光乍现的只言片语或某个形象, 某个意念, 积沙成塔,聚少成多. 日积月累, 对创新思维的妙处益处是笔墨难以形容的. 如今科技发展, 电脑普及, 大家都在用键盘敲敲打打, 很少动手动笔写写画画了, 日久天长, 手和大脑的思维反映关系减弱, 绝对不利于创新思维; 另外, 记下这些灵感的闪现, 思想的火花, 就是你的资源库中一笔又一笔宝贵的财富, 当你为某个创作停意念步不前, 当你为某个构思苦苦思虑, 辗转反侧时, 打开你的小本子, 也许以前的某个灵光一闪的创意, 一下子就可以把你的创作构思激活了, 化腐朽为神奇, 一下子就深化了你的创意; 甚至, 你小本子里的记录, 可能本身就是你创作的源头和灵苗.
l 将构思完整化; 深化构想, 抓住某个形象, 意念, 落实到纸上, 丰富它, 浇灌它, 完整它, 让它成形, 成长, 或者把它与以前的某个想法嫁接, 合成, 重叠, 多多尝试, 从多个角度去调整, 充实, 让它从断断续续, 枝枝叶叶的片段, 凝聚成一个完整深刻的整体.
l 培养自己的想象力, 培养自己画想象画的能力. 美术学院培养速写, 素描写生的能力, 还有记忆画的能力, 而更重要的却是画想象画的能力, 因为画想象画的能力就是创新思维的能力, 就是创作能力. 试想一个无法想象出一个水杯在空中划过的形象, 无法把这一想象的形象画出来的人, 如何成为好的艺术家呢?
l 数量的积累; 数量的积累绝对是一个重要的过程, 在艺术创作创新思维上, 数量的积累更是走向自觉创新的必要阶梯. 据说画笑脸的岳敏君就是画出了四百多幅成熟的作品, 才逐渐成名, 达到了今天的高度. 所以说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 才会一通百通, 路路皆通, 水到渠成.
三, 创新思维与胆识和魄力
1. 要有敢于创新的气魄, 敢于不顾别人说什么, 依然坚持走自己的路, 具有不撞南墙不回头, 不见棺材不落泪的坚持精神;平庸的大多数, 人多嘴杂, 每个人都会说一些不负有责任的话, 这时不必太在意, 不要受到这些负面因素的影响, 应时时提醒自己, 独辟樨径, 我行我素的创新思维必然会被庸才看不惯, 提醒自己不要陷于平庸.
2. 要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第一个吃西红柿的人, 敢于创新, 敢于尝试, 想别人之不敢想, 做别人不敢做之事; 有胆量, 够胆量, 敢想, 敢干, 不限制自由想象的空间和范围, 向爱迪生学习, 在爱迪生以前没有电灯, 没有电话, 所以没有人知道电灯电话是什么样, 但爱迪生却发明创造出来了, 他始终都在发明创造此前不存在的东西, 他一生有上千项发明创造的专利, 是一个创新思维的天才.
3. 知识越丰富, 知识面越宽, 创新思维的能力就越强. 多做各种横向, 纵向, 斜向角度的分隔, 切割, 粘合, 嫁接, 拼贴, 合并, 重叠, 也许就会产生新的创意, 新的构成.
4. 其实我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最好的, 并不比任何人差, 尤其是不比西方人差. 我们的上古神话, 还有后来的神话小说如《西游记》, 《封神演义》等, 那些想象世界中的神仙世界是多么缤纷繁复, 变化无穷, 多彩多姿, 亦幻亦真, 孙悟空的72般变化, 筋斗云, 如意金箍棒, 以及玉皇大帝, 太上老君, 猪八戒, 牛魔王, 林林总总的各路妖魔鬼怪, 是如何的具有奇伟浪漫主义和超凡的想象力, 相比之下的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中的神仙们却逊色多了, 甚至就是一些有权力的, 没有常人道德约束的色情狂, 我们看到的就是争夺女人, 弑父娶母, 创新思维的想象力比起我们的先辈差多了.
四, 诗意化的关于创新思维的联想解读
王国维先生曾经在《人间词话》引用三段著名的宋词来形容创新思维的三个层次的境界:
1.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西楼, 望尽天涯路------追寻, 探求, 殚思竭虑的寻觅那飘忽不定, 仿佛远在天边的佳人(创新思维);
2.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由于沉迷在追寻创新思维的境界中, 无暇他顾, 人都瘦了, 恍惚了, 但为了追寻美人(创新思维)仍然执迷不悔;
3. 梦里寻她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姗处------在梦中千万次的追寻她(创新思维), 呼唤她(创新思维), 好象已在眼前, 似乎就在左右, 猛的回头一看, 才发现, 佳人(创新思维)却在灯火昏暗的地方, 终于发现了她(创新思维), 终于得到了她(创新思维).
五, 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在实践上的运用
在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上, 可以说, 人人都知道它是很重要的, 但大多数人却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或不了解如何获得掌握创新思维的能力, 甚至还有许多人仍然走捷径, 宁愿抄袭摩仿呢?
技巧很重要, 但光有技巧, 没有创新思维, 顶多就是技巧的炫耀, 是创造不出有份量的好作品的. 看看写实画派的一些没有想法的平庸的作品, 便会明白此中道理.
内容重不重要, 当然重要. 但是, 不论多么好的主题, 多么好的内容, 没有好的创新思维,没有好的构思, 也可能最终出来的是平淡庸俗的作品, 无法说服人,感染人. 陈逸飞的《占领总统府》就是超越大量平庸同类作品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许多画家都画过解放战争中的重大历史题材: 攻占总统府, 占领南京, 有的作品表现部队风卷残云般的冲向总统府, 太表面化, 象新闻报道; 有人画了很多解放军战士冲上总统府欢呼, 比较一般, 艺术感染力不强; 而陈逸飞画的《占领总统府》则是运用创新思维的范例: 一群解放军战士把五星红旗插上了总统府, 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被踩在脚下, 几个解放军战士在升起五星红旗的一刻, 一个连长指导员模样的人在看腕上的手表, 以记下这历史的一刻, 下面的解放军战士潮水般的涌上来, 这一经典画面感染了无数的观众, 使这一作品超越了那些平庸之作, 散发着永久艺术魅力.
人们在进行艺术创作时, 毫无疑问都会付出巨大的心力和精力, 然而, 当你没有把重心放在正确的位置点上, 你付出的努力就几乎是浪费. 换句话说, 就是没有运用创新思维来解决构思问题, 更不用说深化构思, 取得突破与成功了. 解放军的几位画家应该比陈逸飞更熟悉部队, 熟悉解放战争题材, 然而把几幅同一题材的作品放在一起一比较, 高下得失立见分晓, 或者说, 陈逸飞画的《占领总统府》超越了平庸, 远远高于其他同类作品之上, 占据了他应有的历史地位.
我们不知道陈逸飞在构思这一作品是如何要求自己的, 但我相信他也一定是数易其稿, 可能还会把其中的比较成熟的一稿交给部队方面的相关人员征求意见, 那时在艺术创作上也许并不使用创新思维一词, 但我相信他的艺术家的视野, 他的情怀, 他的气质, 他的超越平庸的追求, 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创新思维. 而他不断深化的创新思维最后确实使他的作品在思想高度和艺术感染力上获得了巨大成功.
另一件我的切身经历也许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运用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我曾在美国西部主要是洛杉矶周边做过几年Art Show, 或叫Art Fair, 就是艺术巡展, 说白了就是庙会上的手工艺展示区. 话说全美五十个州(State), 每个州下设十几到几十个County(中文翻译为县,相当于中国的省下设的地, 市, 并不等同于中国人口中的县), 每个County(县)都会在每年的固定的时间举办自己的County Fair(县级庙会), 规模挺大的, 时间从七天到十四天不等, 有的历史已超过上百年了. 就是说每年的任何时间在全美都有县级庙会(County Fair)的大戏在上演, 所以每年跑这种Art Show都是跑不完的, 但问题是要想申请进去这种County Fair, Art Show, 通过展示你的艺术作品或手工艺术品去挣钱, 也是挺不容易的, 因为美国也遍地都是艺术家, 基本上你想到的都已经有人在做了, 怎样才能削尖了脑袋钻进去呢? 这时候创新思维起作用了.
这之前我在洛杉矶的桑塔莫尼卡(Santa Monica)做过街头画家, 而我也早已把在纸上画素描头像升级为用雕塑泥做三维立体的头像雕塑, 当时全美的街头画像大军中大概只有我和一个姓赵的捏泥人的这么干, 于是我就胡拼乱撞的把这种别人没有的, 别人不会的, 创新思维运用了一把, 才算轻松挤了进去, 而且几乎算是平趟这些County Fair, 以后每当看到别人一筹莫展的不得其门而入, 而我这里人头挤挤, 围观的老美感叹得大呼”神了”时, 我心里就在暗暗感谢创新思维带来的神奇. 虽然这不是什么了不的得的成功, 但是毕竟印证了创新思维能够带来直接的好处.
六, 结论: 创新思维还要加上点运气, 就等于成功.
综上所述, 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运用创新思维而取得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 大家可以在确实明白它的重要性以后, 把重点放在多多研究如何获得创新思维, 创新思路上, 发挥自己的潜能, 发挥自己的独特个性, 攀登上成功的顶峰.
篇9:进行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训练
进行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训练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能力中最重要能力素质。所以进行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训练,是我们在教学中最应该重视的。
可喜的是,作为指挥棒的高考,正在做有关的改革尝试。一方面是在试卷的标准答案中说明“其他合理答案也给满分”,另一方面是已经出现了考查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高考题。
有这样一道高考题:在列举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相继发现的新的科学事实之后,要求学生“结合米勒的实验,指出以上资料哪些不支持米勒实验的结论。”
米勒的实验是学生学过的,实验的过程和结论是学生知道的。因此,这个题目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好题,也是我们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的好素材。
这个题也向学生传达一个信息,已有的科学研究结论也不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的,过于迷信、盲目崇拜就会束缚自己的思想,阻碍科学的进步。
在平时解题时,让学生提出多种解题方法,也是在进行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训练。
有这样一个题:一细胞的基因型为YyRr,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当其中一对基因显性纯合(YY或RR)时,在大于800勒克斯的光照强度下不能正常生长。若由该细胞发育成的植株,其自交后代在大于800勒克斯光照下培养,能正常生长的植株的概率是 。
在讲评这个题的解法时,我使用了遗传图解法。之后,我让学生想一下能否通过计算得出答案。第二天去上课时,刘君同学说她找到了计算求解的方法。她的解法是:
同时考虑两对相对性状时,能生存的占3/4×3/4=9/16
Yy×Yy →子代中Yy、yy在大于800勒克斯光照下能生存的占3/4 同时考虑两对相对性状时,能生存的占3/4×3/4=9/16
同时考虑两对相对性状时,能生存的占3/4×3/4=9/16
Rr×Rr →子代中Rr、r r在大于800勒克斯光照下能生存的占3/4
同时考虑两对相对性状时,能生存的占3/4×3/4为9/16
我看了之后,就让她在班上介绍了自己的方法,当众表扬她有创见。
这样的例子很多。前几天,学生在学习基因频率的计算时,一个题学生就提出了4种解法。
篇10: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策略
建设知识和思维整合的课程
社会的急剧变化使人们很难判断未来需要什么样的知识。这意味着学校必须从关注信息和知识的传递,转变到关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思维。学生将来要面临的是一个鲜活多变的世界,这需要他们掌握足以能够控制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思维技能,并最大可能地进行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诚然,每门学科课程都可能采用某种恰当的方式有效地达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目标。但知识性学科学习的缺点在于容易忽略思维和智慧的发展,因而,是否开设专门的思维课程一直存在争议。事实上,专门的思维课程容易形式化、机械化。纯粹的模仿、指定的步骤以及机械的训练固然能较快地取得效果,但对反省思维能力的增强可能铸成不可挽回的错误。专门的思维课程如果完全以技能训练的外部效果为依据,种种方法容易把人类的思维训练降低到动物训练的水平。所以,无论是知识性学科,还是专门思维课程均不可取。只有构建一个两种共存的课程体系,实现两种课程的整合和互补,最终才能达到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其实,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把知识的传授作为手段,把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目的。只要教师能够自觉、主动地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最终目的,在任何学科的教学中都能够达到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目标。
旨在教会学生思维的教学
课程的实施离不开教学,尽管奥苏伯尔等人对“为思维而教”“为创造性而教”等观念不予认同,但这并不能否认另外一些研究者对思维教学所做的有价值研究。旨在培育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应该重新构建新的教学理念并提出教学策略。因而,有必要由传统的“独白式教学”转换为“对话式教学”,进而走向“发现式教学”。在对话和思维的关系上,人们通常认为是思维产生对话,而事实上却是对话引起思维。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与苏格拉底倡导的“产婆术”都是对话教学的典范。对话的目的是探索真理与自我认识,对话促使真理敞亮和思想实现。对话以人与环境为内容,在对话中可以发现所思之物的逻辑及存在的意义。与传统的“教师独白”相比,对话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在思考中获取知识,并使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如果说对话仅仅是为学生主动学习打开了半扇窗户,那么发现式学习、课题式学习以及研究式学习则打开了学生真正主动学习的大门。因为,教会学生思维的教学必然有利于学生自己发现。教与学本来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的关系从来就是相辅相成的。教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学。上述几种学习方式都是培育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教”的最好体现,这几种学习方式都是基于问题由“教”到“学”的拓展式思维训练模式。无论是发现式、课题式抑或研究式,其最终的目标都是让学生找到最佳的解决问题的途径。而这一过程中学生必须了解问题在当下的研究状况,了解问题领域的相关背景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取舍、推断、创新,整个过程离不开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参与。不仅如此,学生一旦对现实的问题有了广泛的兴趣,他们会更加积极思考问题带来的困惑,即便思考的过程充满挑战、艰辛甚至迷惑,也会乐在苦中。换句话说,学生有自主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内驱力,整个思考的过程一定是充满快乐的,教学的过程也自然成了思维学习的乐园。
创设宽松包容的学习情境
思维来源于问题,问题来源于生活情境。如果只是凭空思考一些问题,那么我们的思维不亚于胡思乱想,没有意义价值。这就给我们提出培养良好思维的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下训练学生的思维?二是这样的情境有哪些合理的要求?思维离不开情境,主要是思维的对象都存在于我们周遭的情境之中,无论是批判还是创新思维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们本质上都属于对过往现象及问题的进一步思考,目的是在此基础上发现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同时,我们的知识储备也必然是来源于我们生活的情境之中,没有人可以脱离环境来学习人类长期流传的知识文化。情境既给了我们思维的工具、方法,也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并发现问题。这样,我们才能确保不断更新与进步。所以,情境对于思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既然情境对培育思维不可或缺,那么怎样的情境更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首先学习的情境必须是宽松的。宽松的环境更容易激发人的思维活跃性。尽管人们常说,压力越大,动力越大。殊不知,压力过大也会变相抑制人的思维,而此时宽松和谐的环境似乎更利于人们的思考。美国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成立于1970年,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顶尖的100位计算机科学家中,一大半都在该中心工作。该中心在技术创新上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是什么造就了如此巨大的成就呢?除了外在需求、内部人才等,罗伯特·泰勒的管理风格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他认为,宽松的管理体系更有利于技术创新。为此,他鼓励研究人员自由地进行技术信息交换,他们的会议室放着舒适的豆袋椅 (以小球填充的椅子) ,墙上钉着中国的木条,长发、拖鞋、T恤、牛仔裤是研究人员的标志性装束。该中心自由宽松、等级不明显,资源非常丰富。由此可以看出,常规组织架构中教条主义及科层管理模式不适合人们思维的批判与创新。课堂教学情境也是如此。如果教学情境设计得更为人性化,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和,总之教学情境更为友好,则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育和提高。
批判与创新思维都是基于问题而展开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不可能不出现丝毫挫折。当遇到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并试图找出答案的时候,教师应该具有包容之心。这种包容不是放任自流,而是适度地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犯错误的机会。
进行头脑风暴、星爆及隐喻训练
所谓“头脑风暴”,指的是允许头脑从一个思想到另一个思想,思想之光不停放射,以此来解除常规思想的边界,产生更不常规、更有创造性的思想。基于批判性和创新思维的目标基本上都是形成于现实问题并试图找到更好解决问题的途径。这就决定了两种思维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从问题的广度、深度上做进一步思考。当所有对问题的思考、评价或调查被中止之时,新的思想就有可能在头脑风暴的前提下形成新的解决问题的思维。因而,允许学生展开思维而不是刻意寻求所谓的标准答案,在训练学生思维提升上更有意义。
所谓“星爆”,就是集中在讨论主题上并且从主题向外发出问题。在这种方法中,任何事情都可以讨论,任何问题都有合理性,并且问题越多越好。星爆以提问开始,它可以产生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尽管这些问题未必都有生产性,但其中的很多问题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对课程内容提出自己的理解和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无疑能更好地发现教学中的相关问题。而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训练,都是从问题的角度促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思考,这更有利于培育良好的思维习惯。
所谓“隐喻”,指的是在两种事物之间进行的一种含蓄比喻。因此,它就是把原意转换成其他的意义,或者超越了原初意义并转换成新的意义,也即混合了旧意义而产生了新意义。隐喻是语言的核心功能,如果学会用它来思考,我们就会开发出更加丰富的语言和思想脉络。隐喻对于思维非常重要,需要我们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意地引导他们学会用隐喻的方式来看待世界,这其实就是训练叙述形象性思维和联想性思考的方式。比如,在诗歌教学中,如果只是满足诗歌的语言之美、主题之美似乎还不够,重要的是了解诗歌中的意象是如何完美结合的。这些意象包括了作者的想象力,自然是形象思维与联想思维的最佳结合。比如,“雨”这一意象可以隐喻天降甘霖、情人眼泪、自然馈赠、幸福甘泉、自然灾害、离情别绪等,所有这些隐喻有美好有忧伤、有幸福有不幸,把这些包含人类淳朴情感的隐喻的“雨”融入到联想、形象的思维之中,我们就可以从不同角度领悟诗歌的意义,也可以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通过隐喻的方式来认知世界、了解世界。一旦思维的形象、联想得以激发,批判和创新思维过程中所需要的星爆及头脑风暴自然也就形成了。
帕斯卡曾说过,人类是一根能思维的苇草,他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而思想的顺序则是从他自己以及从他的创造者和他的归宿而开始的,因而思想铸就了人类的伟大。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所学得的知识内容的效用性,而是透过心智的发展和理性运作来脱离蒙昧或修正偏狭的观点。在当前世界各国都强调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培育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已然成为大家的共识与行动,这一点尤其值得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
篇11:浅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论文
浅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论文
论文关键词:创新好奇心自信心想象力扩散思考怀疑否定
论文摘要: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社会的进步呼唤创新,创新教育势在必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旧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愿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想象力以及敢于怀疑和否定的精神。
创新型人才需要依靠创新性的教育来培养,巴班斯基曾指出:“教育劳动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它不允许有千篇 一律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案的设计,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都需要灵活安排,不断创新。
一、打破旧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和讨论教学,让学生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机器,这种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人云亦云”的思维定势,那又何来创新?怎样创新?因此,要创新就必须打破这种教学模式,采用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改变以往被动吸收知识的局面。教师在课堂上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启动思维的马达,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打破对书本知识的盲目崇拜,师生间、生生间互相交流、探讨,教师适时地加以启发、引导,使学生不仅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思考,建立一种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师生关系,师生在融洽的气氛中互相切磋,引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二、巧设悬念,诱发动机,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力求探索的强烈愿望。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悬念,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学生会不知不觉地步入创新的境地,体验到寻求知识的快乐,为人的智慧感到骄傲。思维的功能不仅是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而是发现、看到并且进入更深的问题。在积极活跃的环境中,学生的智慧会像火花一样喷发,他们为所获得的收获而惊喜,为每一次发现而激动。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充分展示每一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思想的闪光点像一颗颗火星,燃烧成一片,创造出共同热爱科学和渴求知识的气氛。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强劲动力,好奇心是发现问题的关键,发现问题的意识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好奇心强,可积累各种各样的经验和丰富的思想素材。我们所熟知的电磁感应现象就是由于法拉第好奇而发现的。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做个思想活跃的人,做个好奇的人,要有“奇事必究”的热情、“奇事必探”的勇气。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唯有自信才是创新思维的不竭动力。
“推出主意的第一秘诀是认为出主意不难”,要想推出良质智慧,首先要对事物抱有信心。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赏识教育”法,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诚心诚意地肯定和赞扬,鼓励他们多动脑、勤思考。要善于从日常生活琐事中观察、发现科学的真理。阿基米德就是在洗澡时注意到从水线上升的水的容积等于自己身体的体积,受到启发,从而发现了阿基米德定律。教师应始终带着欣赏、鼓励、关爱去对待每一个学生,挖掘学生身上的潜在才能。赏识会让学生充满自信,自信能使他们勇敢地步入知识的海洋,去探索未知的真理。每个教师,对待学生都应像父母对待蹒跚而行的孩子一样,无数次跌倒,要鼓励他们无数次地站起来,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一样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所有创新思维的源泉。
丰富的想象力促使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学说,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思维形成的时期,也是思绪最活跃的时期,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在教学中,让学生围绕问题讨论,不受拘束的进行扩散思考,就像洒水器喷水一样地就一个问题做多方面的联想,培养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进行全面分析问题的态度。在学生的发言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提出批评意见(暂缓评价),应鼓励学生提出各种改进意见,鼓励各种想法,多多益善。当摆出足够的办法后,再加以集中思考,宛如经过凸透镜上的光集于一点的焦点一样。鼓励学生勤动脑,做一个思想活跃的人,保持想象力永不枯竭。锲而不舍地抱定“想干点什么”的志向和明确的目标,使之成为强劲的动力,乃至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为完成其抱负所需要的、逾越壁垒所需要的独特的思想。
五、培养学生怀疑和否定的精神,打破对旧的东西的膜拜心理。
巴甫洛夫曾说:“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正因为敢于怀疑,巴甫洛夫才去摸索大脑皮层的活动规律,才能发现条件反射的学说,创立有关高级神经活动的新科学。遇到问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我在给学生分析控制电路时,常鼓励学生对电路进行修改补充完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再把大家的意见收集起来,师生共同讨论,确定最佳方案。在这种讨论中,收获的不仅是学生,教师也获益匪浅。学生的思绪一旦被激活,会源源不断地冒出一些新奇的观点,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教学课堂充满了活力,更重要的是养成了学生多思考、多动脑的习惯,打破了对书本知识的盲目崇拜及死板机械的接收,拓宽了思路,不仅学懂,关键是要学会,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总之,创新型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方法、教育观念已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需求。在教学中,应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养成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日]高桥浩.怎样进行创造性思维[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7
2高长梅.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篇12:思维和知识创新: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题
思维和知识创新: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题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本文探讨了知识经济的'特征;知识经济对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活动和企业管理活动的影响;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打破旧的思维模式,发展创新思维必须坚持的原则,认为以思维创新为先导,大力发展知识创新,才能在面临知识经济的到来之时,应对自如,直面挑战.
作 者:贺恒扬 作者单位:鹤壁市检察院 刊 名:学习论坛 英文刊名:TRIBUNE OF STUDY 年,卷(期): “”(6) 分类号:B017 关键词:知识经济 创新思维 知识创新篇13:浅谈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论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思维 培养 思考
论文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并且已经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讲就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创新思维的含义和特征、创新思维的社会需求、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等方面进行了粗浅的阐述。
1认识创新思维
认识创新思维,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创新。创新这个词是我们国家乃至当今世界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词汇之一,同时,“创新”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汇,在英文中,创新(innovation)来源于拉丁语。“innovation”的拉丁词根“nova”表示“新的”的意思,加上前缀“in”导致动词化,具有更新的含义,意味着对原来已有的东西加以更新和创造。
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没有创新的思维,便想不出创新的方法,没有创新的方法,就不能有创新的活动,也就没有创新的成果。
创新思维是相对于传统思想而言的,没有受到现成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的过程是开发大脑的一种发散思维的过程。创新思维是指在探索未知时,积极地以独特新颖的方式和多向的角度,促使思维转化去寻获成果的一种思维。就本质而言,创新思维就是综合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并在过程或成果上突破常规有所创新的思维。创新思维的精髓是非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是需要经过有意识地培养和专门训练并能在培养和训练中优化的思维。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灵魂和核心。
2创新思维的社会需求
近几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数量上讲,各校的招生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但是同时也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难道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已经饱和了吗?造成这种现象,其中的缘由固然是复杂的,从表面上看,这主要是因为大学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变迁和满足社会长远的需要,造成人才的相对过剩和就业困难。但是如果我们深究其根,从大学教育的角度分析,不难得出,这主要是由于过弱的文化陶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和过强的共性制约所造成的,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缺乏恰恰是它的突出表现。随着社会知识化进程的加快,职业变更频繁,单纯满足于学校的书本知识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已很难适应社会的变革。因此,人才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低,而这正是我们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我们常讲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大学生来说,创新思维是最基本的创新能力,只有具备创新思维,才能运用它去解决创新性的问题。
★ 创意素描教学论文
【训练思维和体现创新的优秀教案(通用13篇)】相关文章:
浅谈立体几何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育论文2022-11-09
浅析初中作文教学中主体意识的开发2022-05-02
课改后语文教学的新探索(网友来稿)2022-05-07
小学四年级语文试卷分析2023-03-21
浅析国际化复合型创新型金融人才培养的国际经验与借鉴论文2022-08-05
《开放的小学数学教学》读书心得2023-05-08
新形势下的高校体育教学危机分析论文2023-09-26
创新教研和开创教育新局面的研究教育论文2022-10-04
浅谈在设计素描训练中设计意识的培养论文2022-08-17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