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通用17篇)由网友“zb198”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的课题是主人公萨沙说的一句话,同时也是作者激励我们每个孩子挺起腰板自豪地想说出的一句话。这句话是文章的题眼,课所要叙述的故事就落脚在这句话上: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我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物。课题中“弱小”一词的理解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不应仅拘泥在课文内容的分析上、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上,还应注重孩子良好情感的培养,同时也要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体验。每个孩子的内心感受因生活环境的不同造成对“弱小”的理解也不同,如果一味地要求统一答案,那就抑制了孩子发展想像的空间。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正确的引导,使他们都能在学得开心快乐的同时,得到知识并深化情感体验。
(一)想象体验,发展个性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学生在读书时的联想、对生活的回想、转换角色时的畅想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将课堂与生活“链接”,感受到了今后怎样做人,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虽然,我有很好的设计,但是在激发学生进行这种角色体验的兴趣上,有所欠缺,因为这需要教师富有感染力的导语,语言要有亲和力,才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一点上,我做的还不够。还有学生想象说话的范围也比较局限,大家说的内容差不多,这时候,我就应该及时引导学生从其他方面来组织话语。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教学完5-11节后,让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读,来消化课文内容。“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范读及学生自由读、默读、对比着读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由读至写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
(三)课内到课外的延伸
本课文要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这个道理,因此设计交流你是如何保护弱小的例子,这一点能使学生更深刻地加深印象,将好的道德习惯延伸下去。
篇2:我不是最弱小教学反思
《我不是最弱小的》这是课文中萨沙所说的一句话,萨沙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给妈妈看,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我可以保护比我更弱小的蔷薇花。这篇课文语言浅近却喻理深刻。课文中的几处对话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深入感悟。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首先从生字“弱”入手,让学生用“弱”组词,引出“弱小”一词,让学生理解“弱小”和“最弱小”的意思,再引入课文。我让学生在初读以后,说说课文描写了几个人物和几种花,再根据以上问题的答案,通过填空的形式来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故事,有了老师的提醒,通过填空的形式,学生很快就能将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了,对于低段的小孩子概括能力不强的这一弱点,填空的形式很适合他们。在学习课文中妈妈与萨沙的对话时,我先让学生找出妈妈和萨沙说的话,在让他们读一读萨沙说的话,有什么特点。他们想了一下后就发现了,萨沙说的话都是问话。同时这三句话是萨沙不同心情下所说出来的,我就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来感受当时萨沙说话的心情,首先是疑惑的,接着是不甘心,最后是高兴的自豪的,同时让他们说一说疑惑什么,为什么不甘心,最后又为什么会觉得很自豪,这样自然而然的他们读懂了对话的内容,同时在教学妈妈说的话时,让他们感受到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之情。
最后,学生们在交流生活中你保护过弱小的吗?的事例的时候,展现了一幅幅温馨的画面,使学生保护弱小的品质深深地印在脑海中。
篇3:《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学反思
有关《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学反思
本文叙述了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把爸爸、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的故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通过对妈妈两句话的研读和对小萨沙保护蔷薇花的举动的体会,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自强、自信的可贵品质。
本节课开始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说说课文中谁是最弱小的,引出蔷薇花以后,再对比着读读蔷薇花在不同情况下的状态,使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到蔷薇花的`弱小,然后以此引入妈妈和小萨沙的对话。这样的设计,看似顺水推舟,但实际上从蔷薇花的弱小到妈妈和小萨沙的对话,在教学环节上有些脱节。经过思考,我觉得可以作如下的修改:读题后,先让学生谈谈“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句话是谁说的?(萨沙)追问:谁认为萨沙是最弱小的呢?(妈妈)由此引出妈妈和小萨沙对话,教学环节上更加紧凑。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比如说:当教学在滂沱大雨中弱小的蔷薇花的时候,我设计了“在滂沱大雨中,娇嫩纤弱的蔷薇花会说些什么?”来引导学生进行想像说话,使学生进入文章的角色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能较好的站在蔷薇花的立场,说出蔷薇花无奈,沮丧,希望得到帮助的心情。使蔷薇花弱小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烙下深深的印迹。当蔷薇花得到的萨沙的保护的时候,我设计了“当蔷薇花受到了萨沙的保护,它有什么心里话想说”这样一个问题,使学生站在蔷薇花的立场来体验接受保护以后的心情。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强的品质,自觉承担起保护弱小的责任,并能以此为快乐。
每一幅插图都是对课文重要内容的诠释,能帮助我们与文本进行更好的对话。在本节课中同,我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姐姐托利亚的表情,思考一下当妈妈没有把雨衣传给托利亚,而是直接传给萨沙时,姐姐托利亚的反映是怎样的。学生很快发现姐姐的脸上充满了微笑,我又引导学生想一想托利亚的微笑说明了什么?使学生体会到姐姐对弟弟的谦让实际上也是一种保护弱小的表现。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训练。特别是萨沙和妈妈的一段对话,我先让学生体会说话人的语气,心理活动,逐句训练。在整体感知整段对话后,让学生自由练读,分角色表演。随后,我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题,在读中再次体验小萨沙的心声,从而使小萨沙的心声成为我的心声,他的心声,所有人的心声。
最后,学生们在交流生活中保护弱小的事例的时候,展现了一幅幅温馨的画面,使学生保护弱小的品质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篇4:《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一、实践,
关键词:能上课,上好课,上好每一节课。
课堂是教师生命的舞台,老师的教学生涯只有在课堂中才能得以延伸。作为一名年青的教师,我一直将“能上课、上好课,上好每一节课”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即使这一目标相对于我仍显得那么遥远,但我一直在为此而努力。
能上课,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扎实过硬的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具备驾驭教材,直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能上课,是教师革命的本钱,教师只有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不断地总结经验与教训,提升教学技能,才能使自己沉着地走上讲台,并最终立于讲台。
“上好课”是教师赢得学生信赖与尊敬的资本。学生走进课堂的目的首先是学习知识,如果让学生在愉悦与享受中学知、明理,学生自然会对你投出信任之票。作为一名年青的教师要善于反思自己每一节课中的成败得失,哪怕只是一个词语的教学;要乐于接受别人课堂中智慧的灵动,哪怕只是短暂的一瞬。要始终以“扬长而不避短”的学习心态,修正自己,扬弃自己;充实自己,丰满自己;发展自己,提升自己。曾经给自己写过这样一句话:不要甘于做教书匠,即使一辈子只做教书匠;要敢于做教育家,即使一辈子做不了教育家。
能上课,上好课,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前提。但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一直在提醒自己:去掉浮躁,丢弃自大,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俗话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好事。我想做一名教师应时刻提醒自己:上一节好课不难,难的是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是教师生命的舞台,上好每一节课,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对自己最高的要求,也是最负责任的要求。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去面对课堂,因为,你的每一个40分钟均是五十余位同学生命成长历程中宝贵的40分钟,你的一言一行均在构筑学生成长的历程。
记得省教科院成尚荣院长讲过这样一段话:语文,语文教学,没有天花板的舞台。她展示着语文和语文教学的魅力,展示着语文教师独特的风采。作为一名年青的语文教师,理应抢抓机遇而不坐失机遇,在这一舞台上尽显华章。
二、思考。
关键词: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在实践中不断思考。
语文教师,文化的传承者和文化的创造者。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品位。我思故我在。语文教师引领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为学生选择人类优秀的文化,就是在为学生锻造新的生活理念和生活质量。但是只有当教师引领学生在学习语文时进行反思、批判、建设时,语文才是一种发展着的文化,语文教师才是文化的传承者和文化的创造者。近年来,作为一名年青的语文教师,作为一名年青的并且期待发展的教师,我一直将“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作为自己追求的另一目标。
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就要求自己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努力地体现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就要求自己要积极投身于语文课程改革之中去,以新课标的理念指导自己的实践;就要求自己始终以冷静的心态反思自己的教学,借鉴别人的课堂。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更要求青年教师必须以科研的精神对待自己的教学,不断地以“旁观者清”的目光审视自己的教学与实践。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了,课改春风吹满校园,语文课程标准的践行已经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倡导、大语文学习环境的创设、三维目标的落实,均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尤其是青年语文教师不断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在努力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我也在不断地思考,思考如何做一名新课标指导下的优秀的语文教师。要有开放的视野,要有深厚的积淀,要有人格的魅力,要有包容的胸怀,这均应成为新时期年青教师的基本要求,这更是我努力的方向。今后,我仍将以此为目标,把握课改契机,努力塑造全新自我。
三、科研。
关键词:源于教学,高于教学,服务于教学。
三年来,我曾认为:在小学校园内,科研与教学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组平行线,作为一名教师只需在教学这条线上不断领跑,你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三年后,我又在想:科研与教学只是一条线,对于一名教师当你不断反思你的教学工作时,你就在进行着教育科研;当你再以一定的思想或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时,你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甚至会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优秀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感受到教学工作的繁杂,感受到对于“再学习,不断学习”这一渴求的望洋兴叹。但作为一名年青的教师,我又无法摆脱繁杂的教学,更不能放弃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因为压力就是动力。因此,我努力尝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的研究,把科研根植于自己的每一节课。关于教育科研,我的想法是:源于教学,高于教学,服务于教学。
篇5:《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本课讲述的是五岁的萨沙在暴风雨中学着妈妈和哥哥保护弱小野蔷薇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本课在写作特色上按事情发展顺序组织材料,自然平实的对话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教学思路上,我力求以“读”为主,“读中悟意”“读中明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情感为动因,通过自己的教学思想与设计,学生学习效果较为佳,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过程。
一、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读中感悟。在此环节中注重了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读中培养学生的情感熏陶。(如、这篇课文围绕“爱”的主线演绎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妈妈把雨衣递给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递给了萨沙,这件雨衣就是一份关爱。也正是这份爱,唤醒了五岁的萨沙心底的爱,他不仅感受到了被爱的幸福,更感受到了施爱的美好,因此有了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萨沙也因为有爱而变得勇敢、强大。
二、本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悟文中对蔷薇描写的作用,以及萨沙的三个问句,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尤其是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更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了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我在课堂引导学生认真、反复、有选择的重读、精读,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不懂的做记号,能理解的作旁批,用心体会,在体会中明白“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这一道理。
如、本文萨沙向妈妈三次提问,把人物内心的想法一步一步地表现了出来。语言描写有助于刻画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交代和发展故事的情节。(这些写作特点,我重点阐述了如何运用了语言描写反映人物的内心。“言为心声”。写人物的语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职业、身份、经历及文化程度等。即突出人物的个性,不能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细致观察”引导鼓励学生学会观察,多留心周围的人,看不同的人要不同的说话,抓住人物说话的不同特点,阐述的过程中并结合了实际举例,学生因此而感兴趣。)
比如、文中第2自然段分别对野蔷薇进行了描写。两次描写野蔷薇有什么作用。第一次描写是体现野蔷薇的美丽。第二次描写是强调美丽的花儿被大雨折磨,无抵抗力,体现大雨中的野蔷薇更加娇嫩弱小。如果没这美丽而弱小的事物的关爱与保护的稚嫩童心,这正是作者运笔的特色与用意。
三、在课堂上注重双基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本课的生字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学着借鉴课辅资料掌握生字的笔顺与字意。如、在指导朗读课文时,可以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夏季森林的景色美,更能准确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朗读、叙述的部分要用陈述的语气来读,描写景色的部分要读出景色的美。尤其是人物的对话,是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特别是文中几个带问号和叹号的句子,一定要通过语调的变化,多读几遍,练习读好,叹句要读出惊喜的语气,问句要读萨沙不理解妈妈和哥哥的做法而产生发问的心理。但又不肯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这一心里的升降,尤其是妈妈的肯定,一定要读出自豪。)
学完本课,学生一直处在积极兴奋的状态。因为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就足以抓住了孩子们那颗不服输、不甘为弱的心理特点。其实“语文”就是这么直面情感,让人捉摸不透而又激情豁然。我自认为本课的教学是较为成功的。
总之,“语文”是“情感认知”的广阔舞台,需要老师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一个老师的教学情感定会绽放语文素养的美丽花环。
篇6: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父母亲很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在他们的影响下,萨沙也不甘于做弱小者,并学会了保护弱小者。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和感悟能力,比如说:当教学在滂沱大雨中弱小的蔷薇花的时候,我设计了“在滂沱大雨中,娇嫩纤弱的蔷薇花会说些什么?”来引导学生进行想像说话,使学生进入文章的角色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能较好的站在蔷薇花的立场,说出蔷薇花希望得到帮助的心情。使蔷薇花弱小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烙下深深的印迹。
当蔷薇花得到的萨沙的保护的时候,我又设计了“当蔷薇花受到了萨沙的保护,它有什么心里话想说”这样一个问题,使学生站在蔷薇花的立场来体验接受保护以后的心情。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强的品质,自觉承担起保护弱小的责任,并能以此为快乐。
篇7:《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叙事有序,结构明晰,语言浅近却喻理深刻。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深入感悟。教学本课我采取以下步骤:
1.强化初读,使学生有所知
感知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实践、自觉朗读来完成的。完成这一过程教师应有意引导,让学生对课文的含蕴有所感知。在教学中,可以首先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进而弄明白文章所写的事情。在学生了解本文所写内容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重点内容,使学生在读书中对课文所揭示的道理有所感知。
2.精读揣摩,使学生有所悟
在初读的基础上,精读的重点首先应放在深入领会“妈妈”两次说话的用意上:第一句话“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意在教育萨沙要懂得同情弱者,保护弱者;第二句话“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是在激励孩子。可变换形式反复朗读,然后进行句式练习:“妈妈”说的第二句话还可以怎样说?(①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②要是你能保护别人,那你就不是最弱小的人。)让学生理解“妈妈”对萨沙的良苦用心。同时,联系前文一家人递让雨衣的情景,让学生对“妈妈”的话有更深刻的感悟。其次是重点读好萨沙说的三次问话:第一句“妈妈,爸爸把雨衣给您,您又把雨衣给了我。你们干吗这样做呢?”指导学生体会萨沙不懂他们为何这样做的心理,读出天真幼稚的语气;第二句“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要揣摩萨沙不甘为弱、也想保护弱者的心理;第三句是萨沙把身上的雨衣盖在蔷薇花上之后说的话,“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这一句要指导学生体会萨沙的自豪感,因为他已经不是最弱小的了,能够保护比他弱小的蔷薇花了。这样,通过学生不断深入地朗读,不仅培养了语感,也受到了健全人格的教育。
3.赏读激情。使学生有所得
这一环节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萨沙一家人的高尚品质,让学生把自己当作萨沙家庭中的一员,在有感情地读好人物对话的同时,赏读课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和对萨沙一家人行为的描写,让人物的言行有一个无比美好的背景:广大的森林中间,宽阔的旷地边缘,娇嫩纤弱的蔷薇花上,披盖着梅红色的雨衣,一家人在滂沱大雨中谈笑风生、情深意浓……伴着优美的音乐,在人情人境的朗读中感情得到升华,人物的品质行为得到内化。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讲的是国外的一个故事:一个四口之家(爸爸,妈妈,哥哥托利亚,弟弟萨沙)来到森林中的一片空地玩,突然一场大雨袭来,爸爸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把雨衣给了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给了五岁的弟弟萨沙,妈妈还告诉萨沙:如果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可萨沙不这样认为,他以自己的行动(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这篇课文中内容比较浅显,因此我首先把读通读顺课文作为教学重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中表达的感情。抓住萨沙的几句话感悟人物心理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我通过预习、范读、指读等方法完成此教学环节,然后抓重点语句,体会萨沙的心理,从而深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中心。
在本节课中,我还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训练。特别是萨沙和妈妈的一段对话,我先让学生从找句子、读句子再到悟句子,去体会人物不一样的心理变化,整体感知整段对话后,让学生自由练读,分角色表演。并通过指名表演,小组表演,男女生分组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进行角色体验。最后,我参与到他们中间,和他们一起表演,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表演得一次比一次成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随后,我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题,在读中再次体验小萨沙的心声,从而使小萨沙的心声成为我的心声,他的心声,所有人的心声。
最后我让学生说说在平时,你都保护过谁?为什么?学了这篇课文后,今后你打算怎样做?使学和说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和物,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这篇课文以平实、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段真实感人的雨中情。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并重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以培养学生保护弱小的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进而弄明白文章所写的事情。在学生了解本文所写内容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重点内容,使学生在读书中对课文所揭示的道理有所感知。其次重视引导学生读好萨沙和妈妈的话,通过学生不断深入地朗读,不仅培养了语感,也受到了健全人格的教育。回想课堂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本课文要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这个道理,因此如果设计交流“你是如何保护弱小”的例子,这一点会使学生更深刻地加深印象,将好的道德习惯延伸下去。
篇8:《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父母亲很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在他们的影响下,萨沙也不甘于做弱小者,并学会了保护弱小者。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和感悟能力,比如说:当教学在滂沱大雨中弱小的蔷薇花的时候,我设计了“在滂沱大雨中,娇嫩纤弱的蔷薇花会说些什么?”来引导学生进行想像说话,使学生进入文章的角色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能较好的站在蔷薇花的立场,说出蔷薇花希望得到帮助的心情。使蔷薇花弱小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烙下深深的.印迹。当蔷薇花得到的萨沙的保护的时候,我又设计了“当蔷薇花受到了萨沙的保护,它有什么心里话想说”这样一个问题,使学生站在蔷薇花的立场来体验接受保护以后的心情。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强的品质,自觉承担起保护弱小的责任,并能以此为快乐。
篇9:《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学反思
1、以读为主,读写结合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配乐范读及学生自由读、默读、对比着读、边读边做记号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由读至写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的知识习得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而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情况下,组织开展小组学习、同桌交流等活动,就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
3、想象体验,发展个性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学生在读书时的`联想、对生活的回想、转换角色时的畅想及创编故事的遐想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将课堂与生活“链接”,感受到了今后怎样做人,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篇10:《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是国标版四年级下册的课文,这一课的课题是萨沙带着自信坚强和自豪想说的一句话,也是苏霍姆林斯基激励每一个孩子挺起腰板来骄傲地说出的话。
在教学时,我就从课题的题眼着手,设置悬念,为什么我不是最弱小的呢?从而深究课文,体会文章的内涵。在常规性的课堂教学后,我总觉得对一个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只是从认识上,情感上,让学生明白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我可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我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物,顺理成章地完成教学,看似热热闹闹,课堂上学生理解到位,表达很清晰,教学思路也清楚,可是教过后总觉得学生就单从情感上认识上体会文章,感悟内涵,似乎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缺少什么,在这样浅显易懂的文章背后该让学生学会什么?这个值得我们教者去深思。
在课后同王相连组长,王校长的交流中,我有了新的认识。这样的一篇课文,学生自己读几遍,就能理解和体会,那在教学中是否需要在学生已经拥有的基础上再走过场呢?回答是肯定的!不需要,决不能在课堂上浪费时间!那怎么样去教学这样一读就能懂的课文呢?
我又重新审视,研究其课文的结构,每一处的设计,感觉到这样的文章,在教学中还是应该让学生学到些什么。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教育家,他在这篇文章里的每一处的设计都是精彩的,必不可少的,而且前前后后都是相互联系着的。虽然教学过后,再回过头来想想,这样的课文,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在文中找出值得讨论的和疑惑的地方,让学生去深究后体会。比如:爸爸为什么把雨衣给妈妈,然后有妈妈再给萨沙,而不是直接有爸爸给萨沙呢?再比如:为什么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为什么要写五年级的托利亚和四年级的萨沙呢?文章中两次写到了蔷薇花,这样写有什么用吗?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让孩子们去研究,去感悟作者的用意,体会文章的主旨,从而知道保护弱小的道理。这样一举两得,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学习,领会文章写作的特色,学习大教育家的写作方法,这样在课堂上让学生从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岂不更好?
教学相长,在教学后反思,对促进今后的教学真是受益匪浅。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后多多反思,多多思考自己做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这样对今后的工作一定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篇11:《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人教版第三册第七课。这是一篇耐人寻味的课文,课文围绕爱的主线,演绎一出动人的故事:妈妈把雨衣递给哥哥托利亚,托利亚把雨衣递给了弟弟萨沙,这件寓意就是一份关爱。也正是这份爱,唤醒了五岁的男孩萨沙心底的爱,他不仅感受到了被爱的幸福,更感受到了施爱的快乐和美好,所以他去保护更弱小的蔷薇花。弱小的萨沙以为有爱而变得 勇敢、变得坚强。
本节课我注重了 以下两点:
一、抓准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
“弱小”一词在文中反复出现,时时传递着保护弱小的心声,使“弱小”一词发挥了超出它本身的作用。首先,我在板书课题时,引导学生认读“弱小”,通过生生举例理解“弱小”一词的意思,赋予它形象感和质感;接着我请学生结合课题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想问什么?”一生说:“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一生说:“我不是最‘弱小’的,那谁是最‘弱小’的呢?”句句疑问不离开“弱小”,让“弱小”牵动学生的心灵,指引学生读书的视线;当学生通过读书对疑问有新解答时,我请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带有“弱小”的句子,想想分别是谁、谁说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引出关于保护弱小的对话,帮助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在深入读书时,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感悟,思考萨沙为什么想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继而体会文章的深层意蕴。
二、抓关键句引导学生读书
本节课,学生的读书活动贯穿课的始终,且都是兴致盎然的,富有实效的。初读是在学生心中产生了疑问、有了强烈的阅读期待时开始的 ,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不仅把文章读正确了,还结合疑问抓住了文章的主要任务和信息。接着,我结合学生对疑问的解答,提出再读的要求:把文中带有“弱小” 一词的句子找出来,想想每句话是谁说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学生探究的 兴趣再度激起。然后我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悟结合,步步接近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萨沙和妈妈的三次对话,我先让学生体会说话人的语气、心里活动,逐句训练。在整体感知整段对话后,让学生自由练读,分角色表演。随后,我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题,在读中再次体验小萨沙的心声,从而使小萨沙的心声成为我的心声,他的心声,所有人的心声。
最后,学生们在交流生活中你得到过保护吗,你保护过弱小的吗?的事例的时候,展现了一幅幅温馨的画面,使学生保护弱小的品质深深地印在脑海中。
篇12:《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经过半年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孩子们越来越喜欢阅读课。课堂上孩子们灵动的思维,让我感受到了教学的愉悦,感受到了与孩子交流的快乐。阅读课真的成了我和孩子们每天的享受。
截取《我不是最弱小的》课堂上的几个镜头,与各位朋友共享――
镜头一:上课开始,请孩子们伸出小手和我一起板书课题,指导孩子识记书写“弱”,孩子们据题质疑,有的问:“这句话是谁说的?”有的问:“什么是‘弱小’?”坐在最前排的机灵鬼刘正宇站起来:“老师,我知道。‘弱小’就是,比方说他考了一百分,我不如他,我就比他弱小。”说完,得意地看着大家,等着我的表扬。我摇摇头:“不对。不过,一会儿你们用心读书,就会自己知道它的意思。”刘正宇有些垂头丧气地坐下,听了我后面的话,迫不及待地和其他小家伙一起捧起书本读起来。
镜头二:出示:“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多粉红色的花。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请学生自己读读:“孩子们读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小家伙们摇头晃脑,有滋有味地读起来,不一会,小手就纷纷举起来了。
“我闻到了浓浓的花香,嗯,好香啊!”一个小家伙站起来,说着说着,把鼻子一抽,闭上眼睛,一副陶醉的样子。再看其他小家伙,也抽动着小鼻子,使劲地嗅着。
“我仿佛看到了一丛野蔷薇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
我顺手在黑板上画出一丛野蔷薇,一朵粉红色的花朵开放其中:“如果这是那丛野蔷薇,铃兰花开在哪里?”刘正宇跑了上来,捏着一只白色粉笔,踮起脚尖,伸直了胳膊在蔷薇花丛周围画了一个圆圈,边画边解释:“铃兰花就开在蔷薇花周围。”初读课文后,刘正宇曾经问‘簇拥’是什么意思,我就拦住正要往下跑的他:“现在你理解‘簇拥’了吗?”刘正宇点点头:“明白了,铃兰花在野蔷薇的周围,就是它簇拥着野蔷薇。”我笑着摸摸他的头,问下面的孩子:“是这样吗?”“是――”孩子们异口同声。我走下讲台:“下课了,同学们都喜欢围在我的身边,谁能用‘簇拥’把这个意思说出来?”话音刚落,举起的小手如林,平时学习语文比较困难的张明飞胸脯挺得高高的,黑黑的笑脸憋得通红,使劲晃着小手,期待地看着我,我示意他来回答。他立刻站起来,好香怕别人在、抢去一样,急急地说:“下课了,同学们簇拥在郭老师的身边。”“说的真好,孩子们,掌声鼓励张明飞。”在小伙伴们的掌声中,张明飞坐下来,这个平时男子汉味十足的小家伙,这是忸怩地像个小姑娘,脸更红了。
洁白的铃兰花簇拥着一朵粉红的野蔷薇,蔷薇更艳丽,铃兰更纯洁。和纯真、欢乐的孩子们在一起,我的每天都像回到了无忧的童年。和无忧无虑的孩子们在一起,是最容易被快乐感染和包围的。只要你俯下身子,平视孩子的眼睛。
篇13: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昨晚看到了石头的反思,今天依葫芦画瓢,从题目入手,引出的主题:萨沙保护野蔷薇。让学生找出证据:为什么穿雨衣的是萨沙。学生找出了六条:
1.穿黄色雨衣的就是,因为妈 妈哥哥把雨衣给了弟弟。
2.萨沙正和妈 妈谈话,课文里写了萨沙和妈 妈的三次对话。我让学生标出这三次对话,并指导学生读问句与感叹句。当读到萨沙的第三次问话时,让学生体会他保护野蔷薇后的心情,读出自豪的语气。
3.萨沙掀起雨衣遮住了野蔷薇。
4.妈 妈摸了摸萨沙的脑袋。
5.最矮的那个就是萨沙,因为文中说他是最弱小的。
6.他离野蔷薇最近,因为是他首先发现的野蔷薇。
除此之外,还有几处进行了重点处理:
读课题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去读。学生重读&ldqu;最&rdqu;,我总结:我不是最弱小的,说明还有比我弱小的。你还想怎么读?于是,学生这样读:我不是最弱小的,我不是最弱小的。
对好词好句的处理:
课题中学生找出最弱小的是野蔷薇。让学生找出描写它的句子,读一读。找出好词:随风舞动,倾盆大雨。抓住簇拥,娇嫩进行理解。了解了学生的预习情况,能够做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的学生只有张瑜颖一人,可见预习课文不能只是布置,也要及时检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找出描写森林景色的句子,了解树木对空气的作用,懂得爱护花草树木。
找出描写夏天天气的词语:雷声大作,倾盆大雨。你还知道哪些?学生能想到的有:狂风暴雨,电闪雷鸣,雷电交加,炎热,闷热,还很不错呢。
篇14:《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本文叙述了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把爸爸、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的故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我主要采用多种形式读、边读边思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理解。通过对妈妈两句话的研读和对小萨沙保护蔷薇花的举动的体会,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自强、自信的可贵品质。教学过程中,我们进行了问题探讨:妈妈说的是人,而萨沙保护的是花。这算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吗?问题一抛出,很多学生陷入了沉思。接着很快,宋天同学举手发言了。他说花也是有生命的,它们需要保护,我能保护它,它就是比我弱小的。他的回答得到了很多孩子的同意。
最后,我让孩子们以小组交流的方式,谈谈自己保护弱小的事情,然后选一个最精彩的在班级交流。很多孩子的回答让我感动,原来他们早就有了保护弱小的意识。陈成说他曾经把掉下树来的小麻雀送回了家;李博伟说他给小树苗穿过棉衣;陈金说她照顾过妹妹,还给她煮面条……看来,学习了这篇课文,孩子们很同意萨沙的做法,很有同感。我问孩子们,一个人的人生怎样才算完整,孩子们说,要快乐,要坚强,要自信,要懂得帮助别人……小家伙们正在慢慢长大,懂的道理越来越多了。
篇15:《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与其教会学生一篇课文的内容,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失为使学生获得这种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课标和三年级年段目标都提出了要让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初步提出疑问。所以一直以来我都选择合适的课文让学生围绕重点展开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甚至还可以对知识本身进行怀疑、研究。学生的疑惑、争论是求学质疑的最大原动力。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质疑,也最能发现学生真正不懂的知识点、空白处,以便老师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指导。
本课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个小故事。故事的情节简单,作者的语言浅显,学生不难看懂。但文章要揭示的道理并不是直白的、显露的,而是隐藏在人物纯真质朴的言语和行动之中,需要学生去细细品味和体会。在教学中,我没有按着课文的顺序一步一步地牵着学生往前走,用不停地提问,来获取学生的回答,而是将思考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先让学生划出大雨中一家人在做什么的句子,在熟读句子的基础上,依据文本进行质疑,再读文和通过小组讨论,从文中寻找答案。在设计这个环节的时候,我也曾犹豫过。怕学生的思维像“野马脱缰”,难以驾驭;怕学生的问题琐碎而不到位,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但我想“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通过学生的提问,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的疑惑之处,发现学生真正的问题所在,才能把力气花在“刀刃”上,把教学的主要时间集中难点上,“教其不知,释其所疑”。
课堂实践证明,学生是有一定的质疑的能力的,关键的问题“为什么妈妈和托利亚都不需要雨衣却将雨衣互相推让?”“萨沙为什么把雨衣的下部盖在了蔷薇花上?”学生基本都能提出。当然,也有的学生会提出一些不那么切题的问题。我认为这就需要老师的归纳和引导,学生的质疑要有质量,就需要平时多练多问。教师要做到让学生有疑就问,不懂就问,不要怕打乱原来的教学程序,做到“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不乱”。这也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不足与困惑:
虽然,让学生在这一板块中自主学习,但有时,我还是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牵”的痕迹,按预设的教学过程去进行。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仍需提高自身的素养以及对教材更深入地钻研和更全面的把握。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特点加以引导,那么,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很大的发展。
另外,今天在上课的时候我并没有过多的去思考教材中一些很值得争议的问题,只是瞬间思考后就抛开了。现在静下心来写反思,却忽然又想起来了!课文中作者提到了一对夫妇和两个孩子,而笔墨却重在描写年龄最小的萨莎,根本忽视了另一个孩子的存在。那么这里作者的用意就是什么?或许对于这已被广大学校接受的课文,我的考虑是多余的,但是我不能忽视孩子内心的想法。课文写到下雨的时候,爸爸把唯一的雨衣给了妈妈,而妈妈给了萨莎,萨莎给了在风雨摇曳的蔷薇花。为什么妈妈不给另一个孩子呢?是不是妈妈不爱另一个孩子呢?孩子们有了这样的一系列的想法,作为老师怎样去给予完美的答案呢?课文有句关键的句子,是妈妈说的:“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那么妈妈不是最弱小的,为什么爸爸却又给了妈妈不直接给孩子呢?而妈妈为什么不让两个孩子一起用一件雨衣却只给萨莎呢?孩子们的心里无法理解,是不是爸爸只爱妈妈不爱孩子,而妈妈只爱萨莎不爱另一个孩子?这一连串的问题让我如何去解决。课文只是要传达保护弱小的精神,可课文情节的安排不能不让人误会。竟然关注的是萨莎又何必要提及另一个孩子,并且只是在文中的第一段出现交代有这么一个人。幸亏班中没有孩子提出上述问题,否则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想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现在呈现出来希望有兴趣的也能来谈谈这个问题。究竟是教材的疏忽还是教材要求我们有更深的挖掘?
篇16:《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这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第七课,描述了一个小男孩通过自己的力量来保护蔷薇花的故事!
我觉得这篇课文很有教育意义,孩子总是被父母宠着,好多孩子都把别人的关心当做理所应当,这样久而久之就变得很脆弱,受不了一点点打击!社会上有一些失意者选择轻生,大多数是因为小时候没有锻炼出坚强的毅力,长大后受不了挫折。
孩子们学了这一课,就会懂得自己并不是最弱小的,我们应该把自己变得坚强一点,自己要学会有爱心,知道关心别人!这篇课文很容易理解,但它的影响力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好好引导,会对孩子有深远的影响力!希望孩子们都能像萨沙学习,成为一个勇敢有爱心的孩子!
篇17:《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讲的是国外的一个故事:一个四口之家(爸爸,妈妈,哥哥托利亚,弟弟萨沙)来到森林中的一片空地玩,突然一场大雨袭来,爸爸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把雨衣给了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给了五岁的弟弟萨沙,妈妈还告诉萨沙:如果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可萨沙不这样认为,他以自己的行动(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这篇课文中内容比较浅显,因此我首先把读通读顺课文作为教学重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中表达的感情。抓住萨沙的几句话感悟人物心理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我通过预习、范读、指读等方法完成此教学环节,然后抓重点语句,体会萨沙的心理,从而深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中心。
在本节课中,我还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训练。特别是萨沙和妈妈的一段对话,我先让学生从找句子、读句子再到悟句子,去体会人物不一样的心理变化,整体感知整段对话后,让学生自由练读,分角色表演。并通过指名表演,小组表演,男女生分组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进行角色体验。最后,我参与到他们中间,和他们一起表演,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表演得一次比一次成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随后,我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题,在读中再次体验小萨沙的心声,从而使小萨沙的心声成为我的心声,他的心声,所有人的心声。
最后我让学生说说在平时,你都保护过谁?为什么?学了这篇课文后,今后你打算怎样做?使学和说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和物,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这篇课文以平实、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段真实感人的雨中情。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并重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以培养学生保护弱小的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进而弄明白文章所写的事情。在学生了解本文所写内容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重点内容,使学生在读书中对课文所揭示的道理有所感知。其次重视引导学生读好萨沙和妈妈的话,通过学生不断深入地朗读,不仅培养了语感,也受到了健全人格的教育。回想课堂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本课文要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这个道理,因此如果设计交流“你是如何保护弱小”的例子,这一点会使学生更深刻地加深印象,将好的道德习惯延伸下去。
★ 野兔教学反思
【《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通用17篇)】相关文章:
我不是最弱小的四年级语文教案2022-11-28
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案例(人教版二年级下册)2022-05-12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2023-01-04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2023-09-23
蚁国英雄教学反思2023-08-04
《与众不同的麻雀》教学设计2022-12-02
《俺选俺》公开课教案参考2024-04-14
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反思2022-10-29
苏教国标版小学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下册)2022-09-24
《麻雀》教案示例 (S版四年级上册)202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