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一体化管理模式探讨论文

时间:2022-10-16 07:40:07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一体化管理模式探讨论文(推荐4篇)由网友“colt007”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一体化管理模式探讨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一体化管理模式探讨论文

篇1: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一体化管理模式探讨论文

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一体化管理模式探讨论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科常见疾病,此种疾病特点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主,病情呈进行性发展,存在恶化可能性,多发于中老年患者,此种疾病诱发因素复杂,可能与环境、吸烟、职业因素等有关[1];本次研究对象均为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此阶段患者临床表现包括短时间内咳嗽加剧、喘息明显、呼吸困难、排痰量较多,且痰液性质改变,以脓痰多见。因病情较重,部分患者入院后需接受无创正压呼吸机治疗,但部分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疾病恶化表现,严重者会并发呼吸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此类患者因病情特殊性对临床管理质量要求较高[2-3]。本文研究对于AECOPD患者提供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呼吸内科9月-5月未实施一体化管理收治的.AECOPD患者150例作为普通组,于206月-2月实施一体化管理收治AECO-PD患者150例作为干预组。均符合COPD的诊断标准[4];本研究已取得患者本人同意,排除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患者。干预组男105例,女45例,年龄54~75(62.8±3.1)岁;病程4~11(6.5±1.2)年;疾病类型:慢性肺气肿65例,慢性支气管炎56例,支气管哮喘29例。普通组男107例,女43例,年龄51~73(62.4±3.0)岁;病程3~10(6.2±1.4)年;疾病类型:慢性肺气肿67例,慢性支气管炎55例,支气管哮喘28例。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管理方法

1.2.1干预组:患者接受一体化管理模式,包括:(1)科室成立一体化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根据科室管理人员工作经验及业务能力合理划分一线责任护士、二线责任护士与一线医师,本次研究对象为AECOPD患者,由二线责任护士负责管理患者入院管理—出院后随访,实施责任包干制度。护士应针对入院患者积极评估,了解其病情现状及沟通能力、学历水平、对疾病知识认知能力等,针对性为患者加强健康指导宣教,提出管理诊断,AECOPD患者主要存在的管理问题包括:心理焦虑、呼吸困难、生活质量较差等,护士针对管理问题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管理计划。(2)首先加强健康教育:护士应利用多种方式为患者进行疾病知识宣教,包括发放宣传手册、组织同类型疾病患者观看疾病知识视频、利用PPT等多媒体方式为患者加强宣教,鼓励患者积极提问,针对性解释,告知疾病日常生活中管理注意事项。(3)饮食指导:护士应与家属保持联系,告知家属为患者提供高蛋白质、高热量、清淡易消化饮食,多食水果,预防便秘发生。(4)生活管理:护士应为AECOPD患者提供生活协助,鼓励患者保持良好休息,指导患者戒烟限酒。(5)心理干预:护士应评估患者内心焦虑表现,及时告知其治疗进展,为患者解释发病原因及复发可能性,告知药理作用,治疗前后均需仔细解释,取得患者配合,鼓励患者与其他同类型疾病患者保持交流,提高治疗信心。(6)呼吸道管理:护士应为患者提供氧疗管理,遵医嘱为患者提供低流量持续吸氧,做好湿化液更换工作,维持较好室内环境,保持病房内温湿度适宜,积极巡视,观察患者呼吸困难表现,遵医嘱选择适宜吸氧方式。护士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包括为患者演示缩唇呼吸方法,告知患者呼吸时,经鼻吸气,后缩起双唇,缓慢呼出,坚持深吸缓呼原则,指导患者每天练习2次,每次10min。(7)出院后由二线责任护士负责随访管理,随访时间为0.5年。1.2.2普通组:患者接受疾病一般管理流程,包括入院后积极查体,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包括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等,登记一般资料,向家属了解患者日常生活、饮食、运动习惯等,遵医嘱积极用药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加强巡视,观察患者呼吸表现,提供吸氧管理。遵医嘱使用药物做雾化吸入治疗,为患者解释疾病发展过程及后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情况,护士联合家属为患者提供生活管理,加强护患沟通,提供用药指导。

1.3观察指标

(1)根据《实用肺脏病学》制定疗效评估标准[5],显效:患者呼吸困难表现、咳嗽、气喘、排痰等均消失,肺部湿啰音减少,患者出院;有效:患者呼吸困难表现得到有效缓解,其他临床症状均减轻;无效:患者排痰量较多,症状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科室采用国际生活质量评价表(SF-36)[6]于出院前1d为患者评估,观察内容包括精神状态、日常活动能力、自理行为及家庭角色等,每项指标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较高者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较好。(3)科室自制管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于出院前1d由护士负责发放与回收,问卷内容包括管理服务态度、用药指导、饮食原则及运动干预等,指标包括非常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总例数×100%,问卷各条目评定者信度值为0.84,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能较敏感地反映患者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6.00%高于普通组的5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81,P<0.01)。见表1。

2.2满意度

干预组患者对管理服务的满意度为89.33%高于普通组的6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89,P<0.01)。见表2。

2.3生活质量评分

干预组患者经管理干预后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3讨论

一体化管理模式是临床管理新模式,是指由组长、二线责任护士、一线医师共同组成的个体化管理小组,组长依照科室医护人员业务能力、学历水平、职称、工作经验等多方面因素,采用竞争制上岗方式,确定一级、二级责任护士人选,一线责任护士负责管理科室病情较轻患者;二线责任护士负责管理科室病重患者,建立责任管理制度[7-8]。一线及二线护士分管患者不同,主要负责患者从入院—出院后随访—再次入院等全面管理服务,坚持“8h在班,24h负责”思想。此种模式强调医护协作,可有效提高科室凝聚力及医护合作能力,拉近护士与患者、护士与医师、医师与患者之间密切联系,双方共同合作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管理模式[9]。本次研究对象为AECOPD患者,此阶段患者临床症状发作频繁,患者多伴随身心不适、心理焦虑、呼吸困难及憋喘、咯痰表现,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为此类患者提供一体化管理模式,注重对病情管理,科室成立一体化管理小组,医护人员明确分工,明确自身职责范围,对本组管理患者做到积极病情评估,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变化,遵医嘱实施各项基础检查管理服务,了解患者主要身心需求,针对性为患者提供健康宣教服务,促进护患沟通,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护士针对患者临床症状,积极遵医嘱用药,做好用药前后管理观察工作,为患者解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情况,评估患者心理焦虑表现,积极疏导,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运动、饮食干预,提供院外随访管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疾病预后[10]。综上所述,临床为AECOPD患者实施一体化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大部分患者主诉对临床管理服务感到满意,且干预后病情恢复较好。

篇2:工程建设一体化管理模式研究论文

工程建设一体化管理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面对电力企业每年繁多的工程项目,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对工程管理方式进行创新,有效监督各类工程项目建设,实现建设任务优质、高效完成。本文主要阐述了对工程项目实行在管理口径一致前提下的分类、分级管理对提高管理效率及有效性的作用。

关键词:工程建设;里程碑;项目群;一体化

1、序言

电力企业在面对每年数量庞大、类型多样的工程建设项目,若没有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服务水平。但同时电力企业基建管理条线又面临着编制收紧、人力不足的局面,利用现有资源满足日益增长的管理需要成为管理人员创新管理机制、变革现有工作状况的客观要求。

1.1分散管理向专业化管理的变革

电力企业的工程建设项目一般划分为基建类、更改类、用户类等,并由不同部门分条线进行管理。但各类项目建设过程,按专业均可归入土建、电气、线路等工程类型的施工,统一工程建设项目建设阶段的管理,可对同类型、同规模工程的施工工艺要求及过程管理标准进行统一,提升公司专业化、集约化管理水平。集中管理后,依据“管操分离”及“项目里程碑与项目群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思路,划分各层级的项目管理细度,均衡不同规模项目的管理投入,提升管理效率。

1.2部门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的变革

全面优化工程建设项目的流程管理机制,可打破部门、上下级企业的概念,依据流程的流向实现工程前期部门与工程实施部门之间的协同,以流程为中心进行管理。借力信息系统,通过流程落实物资与工程建设进度的协同;工程计划与政策法规的协同。

2、管操分离,优化管理方式

管操分离,是指各层级管理人员根据其职能特点,实行不同细度、特点的业务管理工作。在对全过程业务流程进行诊断、分析,完成工作节点梳理后,业务人员按标准化流程进行业务的操作、配合、衔接,管理人员关注关键阶段的完成情况,本部决策层把控整体建设情况。通过实施管操分离的管理机制,规范了业务人员操作,杜绝疏漏,实现精益化管理;对于管理层,剔除冗余信息,有助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有效干预及追踪,优化管理方式。在管理机制先行的前提下,及时跟进信息化管理手段,以信息化助力工程管理标准化。

2.1本部决策层:整体建设情况汇总。系统向本部决策层获提供公司建设项目整体情况信息,可掌握当前整体工作高峰段,已完成可研批复项目的初设批复完成情况,当年开工计划完成率,当年竣工计划完成率,当年用款计划完成率。为平衡各部门工作,预控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辅助决策依据。

2.2本部管理层:各建设管理单位建设情况汇总。本部管理层,可通过系统,直接获得各建设管理单位阶段工作完成情况信息,有针对性的挖掘已出现或可能存在的问题,提供完成情况跟踪,提高管理效率。

2.3建设管理单位管理层:该单位的建设情况汇总。建设单位管理层,通过系统获得本单位阶段工作完成情况,用以加强内控。

2.4建设管理单位业务人员:标准化的流程及工作节点。系统根据业务流程梳理结果,给予建设管理单位业务人员下步骤工作节点提示。业务人员也可通过标准化的工作界面记录工作结果信息。实现对工程项目的精益化管理。

3、里程碑管理与项目群管理相结合,提升管理效率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工程建设规模,建设周期的长短、投入的人力物力有极大差异。若用一个统一的管理模式,势必造成管理资源的'浪费,而现有的人力资源也无法满足在同一管理细度下,对所有工程项目同步进行关注。为均衡不同规模项目的管理投入,可对规模较大的重点项目进行里程碑管理,对其它较小规模的项目进行项目群管理。

3.1里程碑管理

对于要求按里程碑模式管理的项目,需按项目类型对各里程碑建设阶段开始、结束时间进行汇总,并与计划时间分别进行比对分析,关注过程完成情况。按里程碑模式管理的项目,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对施工阶段可能涉及的里程碑管控点有:土建、电气、线路、排管/隧道、电缆、通信等专业各自的开工、施工、验收等工作,可以做到建设管理单位管理层对此类项目“精管”,本部管理层对此类项目“细管”。

3.2项目群管理

按项目群管理的项目,规模小、工期短,主要关注工程建设的开始、结束日期。按项目群管理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人员通过开竣工计划的上报、核定,实际完成情况与计划的比对对此类项目进行管理。面对海量工程,管理人员也能看到、管到,切实提升了管理的有效性。

3.3信息系统对管理效率提升的辅助作用

信息的及时、有效性,是实现里程碑管理或项目群管理的必要前提。在此前提下,系统提供了分别满足以上两种要求的管理报表,自动抽取相关业务数据,提升管理效率。

4、多方协同,提高业务流转效率

工程建设管理过程贯穿前期规划部门、实施管理部门、外部协作单位、直至后期运行管理部门,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及业务协作将直接影响业务流转的效率。为此,建议以业务流程为主线,横向贯通各方协作部门、纵向串联各级管理层级,实现以工程建设管理为核心的信息共享与协同。

4.1多部门协同

前期管理部门与实施管理部门间的协同,确保工程前期业务信息能够畅通地传递,包括实时共享项目前期审批进度、项目批复文件以及计划内容等信息,为工程管理交接给实施管理部门提供足够的支撑和充分的准备,保证了业务交接的信息准确性,同时加快了业务交接周期。物资采购部门与实施管理部门间的协同,确保工程管理过程中物资的供需信息畅通,包括物资储备信息、物料申请、物料采购进程等信息的实时共享,为物资管理部门规范了的物资申请来源、预留了足够的准备时间,同时为实施管理部门提供了物资采购信息的跟踪平台,保证了部门间的业务效率。外部协作单位、运行管理单位与实施管理部门间的协同,确保工程资料的信息畅通,加快工程结算、转资时间。通过细化结算转资业务流程规范,明确各业务环节及交付品,加强各单位、部门协同,加强建设方、运行方、施工方协同,提高工程转资、资产卡片创建和财务值三者联动。

4.2多系统协同

各单位、部门间的协同,通过信息化手段在系统中落地,改变了以往信息分散在各个系统中的情况,以工程一体化管理系统作为工程管理主线,通过业务流形式串联各个单位、部门业务协同点,固化协同方式和业务效率。

5、结论

电力企业将信息化管理工具全面引入工程建设项目,可以通过业务诊断、关键业务及关键路径梳理,制定标准化的工序流程及角色分工。面对繁重的工程管理任务,从分层、分类管理的理念出发,实行管操分离、里程碑管理与项目群管理方式相结合等多种手段,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对管理的辅助作用,建立各部门间的工作网络,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怡风,陆伟明.工程管控的信息化之道.华东电力,,04.

篇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危险因素分析论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危险因素分析论文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洋埠医院和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45~70岁的COPD患者209人(男 168例,女 4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性别和年龄(±2岁)1∶1配对,从当地人群中选取209例非COPD作为对照, 采用自制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格进行调查,并进行肺功能检测。结果 吸烟、文化程度低、有呼吸疾病家族史、儿童时期经常咳嗽和儿童时期有时候咳嗽是COPD患病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2.60(1.50~4.52)、1.94(1.12~3.37)、1.87(1.13~3.10) 、6.53(1.71~24.89) 和2.47(1.08~5.65)。结论 吸烟、文化程度低、有呼吸疾病家族史、儿童时期经常咳嗽是COPD患病的危险因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亚洲COPD区域工作组估计我国30岁以上的人群COPD患病率为6.2%[1],钟南山[2]等报道我国七省市40岁以上人群的COPD患病率为8.2%,COPD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疾病负担之一。本研究选取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洋埠医院和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45~70岁的COPD患者209例,并按性别和年龄(±2岁)1∶1配对,从患者当地人群中选取209例非COPD作为对照,探讨该地区COPD的危险因素,为该地区的COPD人群防治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洋埠医院和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45~70岁的COPD患者209例 (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EV1/FVC<0.70且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按性别和年龄1∶1配对,从当地人群中选取209例非COPD作为对照。

1.2  调查方法  参照我国流行病调查表[3]制定调查表格进行调查,并进行肺功能测试(采用意大利COSMED Quark PFT4型肺功能仪),调查表格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呼吸道相关症状、可能的危险因素。调查员统一培训后按问卷对受试者进行调查,肺通气功能检测由专职的呼吸专科医师和技术员进行。

1.3  COPD诊断标准  支气管扩张试验后FEV1/FVC<0.70,且⊿FEV1≤12%扩张前FEV1,或⊿FEV1≤200 mL。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危险因素分析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前向逐步法,以P< 0.05为差异有显着性。

2  结果

2.1  一般特征  共有效调查418人(COPD和非COPD各为209例),其中男性336人,女性82人;平均年龄(60.89±7.47)岁。

2.2  COPD危险因素  COPD组中,吸烟者、有呼吸病家族史(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1人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或COPD)、儿童时期咳嗽者(以患者自我回忆14岁以前至少因咳嗽住院1次及以上为儿童时期咳嗽,3次及以上为经常咳嗽,1~2次为有时候咳嗽)的比例高于对照组(χ2分别为8.545、9.673、16.619;P分别为0.003、0.002、<0.001,表1)。而文化程度低者、有职业粉尘烟雾暴露和被动吸烟COP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见表1。

对上述可能的COPD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文化程度低、有呼吸疾病家族史、儿童时期经常咳嗽和儿童时期有时候咳嗽是COPD患病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2.60(1.50~4.52)、1.94(1.12~3.37)、1.87(1.13~3.10)、 6.53(1.71~24.89) 和2.47(1.08~5.65),见表2。

表1  COPD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略)

Tab.1  Single factor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COPDn

表2  COPD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略)

Tab.2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multiple risk factors for COPD

3  讨论

COPD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严重危害民众的身体健康,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第4位、农村第3位的死因[2]。我国七省市的COPD流行病调查发现各地40岁以上人群的COPD患病率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上海城市COPD患病率为3.9%,而重庆城市为13.7%,其原因可能是危险因素的暴露率的地区差异所致[2]。因此探讨本地区的COPD危险因素对该地区COPD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与众多研究的结果一样,本研究显示吸烟是本地区最主要的COPD危险因素。74.2%的COPD患者吸烟,而只有60.8%的非COPD者吸烟。吸烟是COPD已经明确的病因,并且吸烟支数越多,患COPD的危险性越大。即使在无呼吸症状或非COPD人群中,现吸烟者的肺功能FEV1值低,不吸烟者FEV1值高 [4]。纵向研究也显示FEV1的下降与累积吸烟量相关[5]。戒烟被认为是目前防治COPD恶化进展的唯一经济有效的措施,戒烟能使吸烟者肺功能下降的速率减慢。

但是目前大多数研究显示,大约15%~20%的吸烟者发展为COPD,约1/4~1/5的COPD患者从不吸烟[2,6]。本研究显示有呼吸疾病家族史者患COPD的危险性为无呼吸疾病家族史者的1.87倍,这可能与基因遗传和共同的行为习惯或生活环境污染有关[7]。本研究还显示,COPD与儿童时期经常咳嗽有关,这可能与儿童时期经常咳嗽者的气道反应性比较高,因而呼吸道比较容易受到有害烟雾粉尘等危险因素的损害,从而导致COPD的发生和发展有关[8]。此外被动吸烟在COPD发病中的'作用一直没有得到明确的结论,本调查也未显示出被动吸烟者与COPD患病率有统计学联系,可能与被动吸烟的量衡量困难有关。

一些研究[9]显示,社会经济地位低是COPD的危险因素。本研究也显示文化程度低者,患COPD的危险性高,这可能是因为文化程度低常常是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反映,文化程度低者,生活条件差,使用污染燃料的机会多,对卫生保健的知识少,因而接触危险因素的机会多,患COPD的危险性大。

职业接触粉尘烟雾被认为是COPD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本研究并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可能与“健康工人效益”有关,即职业接触粉尘烟雾者的基础身体素质常常较好的原因。

吸烟、文化程度低、有呼吸疾病家族史和有儿童时期咳嗽(包括经常咳嗽和有时候咳嗽)是COPD患病的危险因素,为COPD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篇4:体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分析的论文

关于体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分析的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体重指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愈后是否存在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共42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身高和体重计算出患者的体重指数。体重指数<21kg>21kg/m2的患者为对照组共263例,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死亡人数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明显 (P<0.05) , 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出院至复发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明显 (P<0.05) , 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低体重指数会严重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预后, 复发间隔时间较短, 住院时间和死亡人数均较多。因此, 应当加强对患者的干预, 改善患者的体重指数, 促进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体重指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愈后; 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指的是由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导致的气流阻塞为临床特征的呼吸系统病症, 在全球都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已经成为重要的全球健康问题之一。体重指数的判断人体营养状况的核心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多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 表现为体重减轻。有研究提出, 患者的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会对预后有严重的影响[1]。本次研究针对体重指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愈后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共42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身高和体重计算出患者的体重指数。体重指数<21kg>21kg/m的患者为对照组共263例。观察组中男性85例, 女性79例, 年龄54~82岁,平均年龄 (73.5±8.2) 岁;对照组中男性140例, 女性123例, 年龄53~83岁,平均年龄 (72.5±8.6) 岁。所有患者均对研究情况知情, 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方面未呈现出明显差异 (P>0.05) , 证明研究具备一定的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 排除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冠心病、肿瘤等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时检查身高、体重, 抽血气, 胸部X线检查, 次日空腹抽取血清学标本测定血清白蛋白。根据患者的体重指数进行分组,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明显 (P<0.05) , 具备统计学意义,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 (d, ?±s)

2.2 出院至复发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出院至复发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明显 (P<0.05) , 具备统计学意义,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出院至复发时间对比 (d, ?±s)

2.3 死亡人数对比

观察组患者死亡人数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明显 (P<0.05) , 具备统计学意义,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死亡人数对比[n (%) ]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指的是以气流受阻、具有可逆性及伴有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临床病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仅会在患者肺部产生生理改变, 同时还会引发到全身。有研究提出, 患者体重指数减轻是患者病症加剧的标志之一[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大多存在营养不良, 能量需求和饮食不平衡导致体重指数降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 长期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 右心功能不全, 胃肠道淤血、消化功能紊乱, 导致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受到影响; (2) 患者常出现心肺功能不全或食量有限, 营养物质的吸收受到影响[3]; (3) 患者常用的茶碱类药物以及糖皮质激素会刺激到胃肠道;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反复感染应急及高代谢状态, 气道阻力上升、呼吸机做功增加, 能量需求增加, 出现负氮平衡呼吸肌负荷增加, 耗氧量上升, 基础代谢增加, 有研究提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静息时能量消耗高于正常人10%~20%, 基础代谢高于正常人30%左右[4]; (5) 患者张口呼吸, 气促, 进食会导致气促加剧, 患者会出现无食欲的情况; (6) 患者活动有限, 胃肠蠕动能力差, 腹部饱胀感明显, 无食欲; (7) 糖皮质激素的长期应用, 会促进蛋白质的分解, 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导致体重下降; (8) 细胞因子会增加, 肿瘤坏死因子、IL-6等介质的肌组织蛋白分解状态和肌纤维合成障碍也是导致患者体重指数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重下降的主要害处是肌肉组织减少, 累及膈肌和呼吸肌。一旦患者的部分呼吸肌减弱、功能下降时, 其他的呼吸肌会进行代偿性作功。长时间作功下, 呼吸肌会出现疲劳甚至呼吸衰竭的情况, 严重的可能导致患者死亡。体重指数低不仅会导致营养成分缺失和水电酸碱紊乱, 还会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 肺泡上皮细胞修复能力削弱, 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下降, 感染发生率增加, 从而使呼吸衰竭加剧, 增加死亡率[5]。此外, 低体重指数还会导致患者肌蛋白分解和肌纤维机构改变, 呼吸肌萎缩和呼吸肌力下降, 使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活力不足, 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生成量较少, 引起呼吸道纤毛清除能力降低, 全身细胞免疫力减弱, 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呼吸系统病症恶化, 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死亡人数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明显 (P<0.05) , 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出院至复发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明显 (P<0.05) , 具备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 低体重指数会严重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预后, 复发间隔时间较短, 住院时间和死亡人数均较多。因此应当加强对患者的干预, 改善患者的体重指数, 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张锋英, 俞烽, 杭晶卿, 等.社区呼吸康复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疗效的影响.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4, 36 (1) :47~51.

[2] 周锋, 刘锦铭, 孙兴国, 等.体重指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肺运动耐力的影响.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2, 35 (6) :453~454.

[3] 张希.不同体重指数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呼吸困难程度的比较分析.大家健康 (下旬版) , 2016, 11 (6) :111.

[4] 蔡晓婷, 时国朝, 万欢英, 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重指数、呼出气一氧化氮、肺气肿评分分组特征.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3, 12 (3) :223~227.

[5] 李怡, 刘华, 陈其章, 等.不同体重指数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变化及其与缺氧的关系.临床内科杂志, 2015, 32 (1) :23~25.

护理工作计划书写范文

急救论文范文

护理计划书写格式参考

急诊医学培训心得体会

高危高龄人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本科中医临床专科毕业论文

呼吸内科护师竞聘稿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应用和分析的论文

产后失血性休克原由分析论文

药学论文小范文

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一体化管理模式探讨论文
《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一体化管理模式探讨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一体化管理模式探讨论文(推荐4篇)】相关文章:

药物不良反应论文范文2022-06-03

心力衰竭 护理体会2023-06-07

骨科护理中预见性护理干预的运用论文2022-04-30

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研究观察与护理2022-07-11

优秀硕士论文范文2022-04-30

护理论文题目2023-07-03

关于中医的论文2023-10-03

耳鼻喉科医生个人总结2023-12-22

网络教学与生理学论文2022-07-14

急症病例的院前急救与护理2022-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