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研究论文

时间:2023-03-16 08:06:06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研究论文(共15篇)由网友“light”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研究论文,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研究论文

篇1: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研究论文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研究论文

摘要: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高校也相应地开始紧锣密鼓编制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十三五”规划。其中,信息化的大趋势愈加明显,在大环境驱动下,各高校的信息化管理迎来了更艰巨的挑战,但同时也是最佳的机遇期。本文基于高校视角,从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工作出发,分析目前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的必要性,详述了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在新的机遇期内高校推进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十三五”规划;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思路;创新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20作为新一轮规划期的开局之年,正所谓“起跑决定后程”,规划的制定和新思路的展开意义重大。作为高校管理主体,教育部制定的《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在“核心目标”中明确强调:要建成覆盖全国各教育阶段的学生、教师、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数据库并实现数据“伴随式”收集、分层次开放共享。这就给高校的资产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深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1.摸清家底,保证国有资产数据的准确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部分高校存在财务数据和资产数据不一致、家底不清的现象,必须进行繁琐的人工核查,且仍存在人为的不确定性因素。而进一步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实现相关数据信息的对接联动,有利于节约人力成本,提高数据准确性,实现信息资源的时效性、开放性。同时,在系统中完成对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过程监控,无论在哪个环节出问题,可及时查找责任人,明确管理责任主体,有效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2.规范固定资产管理行为,促进科学化管理

通过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科学、规范地进行固定资产全方位管理。运用信息化的逻辑约束,来取代以往人工约束时可能产生的不规范或松懈。如:系统自动核对资产入库、变动、处置等过程中录入的信息,未按规定填写即无法进入下一步流程;系统启动年度单位资产清查模块时,若某单位未按规定完成清查工作,则发出预警,特殊情况下可限制其进行下一年度的入库工作等。

3.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将逐步减少纸质文档的填报,减少教职工往返于各归口管理部门的次数,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教职工对管理部门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在实现节能降耗的同时,也能提高工作效率,便捷资产管理。

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根据本校工作实际及日常与其他高校的考察交流情况来看,目前在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大致存在以下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功能不够完善

目前高校大部分所使用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为入库、变动、处置以及部分统计功能,不具备网上资产清查、标签和卡片的直接打印、完全对接教育部、财政部等各类报表需求的统计功能等。且业务办理依然需依赖纸质单据的填报,人员需往返于各相关管理部门,信息化不够深入彻底。

2.部分信息模块未能实现与学校其他相关系统的对接

信息孤岛导致了固定资产基础数据手工维护工作量大、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如:资产管理系统中的`人员、存放地点、使用单位等需手工维护,无法通过人事系统或房产系统自动提取信息;财务人员需登录资产管理系统中填写报账信息,而无法通过财务系统记账后联动至资产数据库等。

3.未建立起高水平的资产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

目前大多高校已建立了资产管理队伍,也开始思索如何制定考评奖惩机制,以提高队伍的稳定性和积极性。但在新时期信息化高标准下,还需建立一批结构更为合理的高水平信息化队伍。各高校的资产管理人员大多为兼职,在任命方面没有严格标准;部分资产管理员缺乏信息化管理思维和信息化操作能力;管理软件操作不熟练,交由研究生或委托他人操作;管理人员更迭时,工作交接模糊,未及时进行系统操作指导或学习。以上现象均导致了信息化、精细化、准确化的资产管理要求难以落实。

4.资产信息化管理意识和觉悟还有待提高

部分教职工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意识稍显薄弱,将自己系统登录密码交由他人登记操作,报账后不会主动登录系统查看,做不到对自己名下资产心中有数。一旦涉及资产清查或调转单位等需核对自己资产清单时,对系统内显示在自己名下资产不承认、不记得,个别人员甚至会产生对资产管理系统的不信任感,这就给管理部门深入开展资产信息化带来了诸多不便。

三、关于加强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1.完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化宣传

在“十二五”期间,很多高校都已完成了各自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操作规程》等,也开始进一步思考相应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国有资产绩效考评办法》等。但随着资产管理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化,应完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办法》,做到信息化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权责分明。办法中应明确固定资产信息化主体及职责、信息安全管理要求、信息化人员建设等,根据实际管理需要进行细化。如:在信息化网络安全要求方面,可明确提出教职工在登录资产系统时,不得设置弱口令,不得将账号转借他人使用等,若违反规定,相应后果由本人承担。明确系统数据的权威性,提高教职工的资产信息化意识。

2.根据各高校实际,合理升级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将先进的技术与科学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各高校需根据自身实际,重视软件开发或升级换代,着重软件的实用性、易操作性和一定的前瞻性,充分适应新时期背景下的资产信息化高要求。如:固定资产入库后从系统内打印出带条形码的资产标签及卡片;操作中涉及的合同等附件均实现电子版扫描上传,推进全过程网上审核;具有固定资产管理相对应的手机终端,通过APP可移动实时查询名下资产和相关业务进度,扫描设备条形码、自查资产等功能。

3.打破信息孤岛,搭建一站式高校管理服务平台

在现行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和资产管理数据库基础上,运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和方法,继续完善信息化建设,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与财务系统、人事系统的无缝对接,搭建一站式的高校管理服务平台,避免重复搭建,优化资源配置。

4.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

合理配置资产管理人才,完善选任机制,建立一批结构合理、专业水平和信息化水平高的稳定队伍。如:适当提高资产管理员薪资待遇,建立合理的选聘、考核机制;针对部分老一批业务水平高,经验丰厚但不适应信息化的人员,加大信息化宣传力度,合理引导其主动接受软件操作方式;针对部分新一批的熟悉信息化操作,但缺乏实际管理经验的人员,加强资产业务知识培训,合理引导其主动与前辈们加强沟通,互助交流提高。

四、结束语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是新时期背景下的大势所趋,认清深化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的必要性,总结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新想法、新对策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各高校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加强高校间的交流学习,同时放眼未来,合理规划“十三五”期间的信息化步伐,利用网络全面动态的管理高校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更好地为学校行政、教学、科研、后勤等服务。

参考文献

1.陈文相.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研究.实验室科学,,17(5).

2.黄小敬.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学术论坛,,35(5).

3.刘建秋.网络环境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研究与探索.全国商情理论研究,(11).

篇2: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论文

根据《高校会计制度》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规定,高校固定资产的概念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就是对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的购置和使用等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以尽可能少的经费投资来保证或满足高校教学、科研和后勤的需要。高校的固定资产不仅是各高校维持日常办学秩序和不断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还是衡量高校办学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由于近年来,随着各高校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特别是各个高校都大力发展新校区建设,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所面临的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所以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有利于高校自身教学科研的工作的顺利开展,还有利于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节约了高校的资产购置经费,同时也是提高高校师生员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保证。本文就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开始讨论如何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观念落后,管理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在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的固定资产主要是通过国家财政拨款形成,长期无偿地使用固定资产,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也不进行成本核算,因此高校对国家拨款投入的固定资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本科教学、扩招及科研工作上,导致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机制滞后,管理方式落后,规章制度不规范,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从而造成重钱轻物、重使用轻维护,重复购置、浪费资源、资产流失现象较为普遍,使固定资产难以在高校日常的教学、科研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配置不合理首先在购置环节上就缺乏计划性,盲目购置和重复购置,甚至存在攀比心理,许多大型仪器购置回来以后使用效率很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校一方面资金紧张,另一方面资源又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

由于高校经费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使得各学院和各部门把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混为一谈,认为是自己科研经费购置的就是自己的,在资产管理过程中,除少数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在部分地区实行共享外,绝大部分设备都属于各学院和各部门内部所有。有些部门怕自己使用起来不方便,即使自己平时使用频率不高的设备也不愿意与其他部门共享,有些部门则怕把设备用坏了,影响自己使用而不愿意与其他部门共享,导致有些固定资产经常或长期闲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设备逐渐被淘汰或放坏,又不得不报废。而未拥有者则因为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又不得不想方设法到处筹措资金用来购置新的设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产的重复购置及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职责不清,体系不全

高校实行的主体多元化管理体制存在管理职责不明确,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的问题,例如财务部门管账不管物,设备部门管当年固定资产的采购和进仓,后勤部门又管固定资产的总账,数据的上报和报废等管理,所以导致在有些设备的管理上存在多头管理或盲点管理。这样,对固定资产的多部门管理就容易导致管理职责不明确,造成资产重复购置或互相推诿的事件发生。

(四)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环节薄弱

固定资产在日常验收环节中,由于许多固定资产体积大、分量重,不易携带,在客观上给实物验收带来不便,加之没有完善的管理体制,责任不明确,到货时往往仅凭购买者带着购物发票到设备部门验收,而不是由验收部门派人进行实地实物验收,甚至有虚开发票的现象发生。特别是新校区建设以来,需要投入大量的仪器设备,许多仪器设备已经投入使用了很长时间,甚至有超过一年以上,但是没有进行及时的仪器设备验收工作,导致仪器设备都出现故障了,但是还没有入账,这就导致了一些纠纷的产生。

有些部门报废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向资产部门申报,申报以后上一级主管部门又没能及时审批,导致资产部门不能及时销账,使得账面上固定资产值远远大于实际使用中的固定资产值,账实不符现象普遍存在。又如有些固定资产已调拨到其他部门,但未及时办理相关调拨手续,也未进行变更登记,造成内部固定资产账、卡、物不一致,固定资产管理出现混乱局面。甚至有些人员已经调离本部门很长时间,但未及时变更他手中固定资产领用人的信息,导致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这些固定资产都处在一种无人管理的状态之下。

新校区建设以来,成立了多个新的部门或者原来有的几个部门合并成立新部门,部门之间分分合合太过频繁,又没有及时到资产设备部门进行变更登记,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因为学院或部门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这块工作不重视,在人员的配置上经常使用聘任制人员,这样的人员往往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使得各学院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员不能在日常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甚至相互推诿,没人愿意做这项工作,频繁换人,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上的漏洞。

二、加大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从思想上,观念上转变

作为高等学校,转变的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首先,要在头脑中形成市场经济意识。其次要改革原有管理体制以适应市场经济新的运行规律,建立新型的市场经济管理方式,以促进高等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促进学校的经济增长。打破以往部门所有的管理方式,建立价值分类的管理方式,使固定资产在校内能流动起来,实行资源共享,在充分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实现经济价值的快速增长。

(二)完善制度,明确责任

高等学校的职能管理部门要制定和完善固定资产使用和日常管理制度,从固定资产的申请购置开始,到验收报账,到日常保管使用等,要制定出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流程制度。在资产购置时,首先做出预算,对需要购置的仪器设备从经济、技术性能指标等各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从而强化购置环节的管理。在验收报账环节,要派专人实地验收合格之后,才予以进仓报账。资产职能部门要加强与各学院各部门之间的日常联系,加强学校内部资产清查制度,定期有目的地开展财产清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对盘盈和账外固定资产全部估价入账,对盘亏和报废的固定资产,按规定的报批手续进行处理和相应的账务处理,以做到账、卡、物相符。

建立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学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会部门和各个使用部门的职责权限。把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到关系高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及高校改革制度是否成功的高度来认识,为理顺各部门之间固定资产管理关系、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创造条件,从而实现资产部门统一领导,各部门通力合作、各尽其责,有效克服各自为政的管理弊端,逐步形成既有分类归口又有集中统一的管理新模式,使固定资产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建立闲置的固定资产调剂管理规定,将某些单位长期闲置不用即将报废,而某些单位刚好又用得上的固定资产,先由设备部门收回,集中管理,再合理调剂到有需要的单位,这就有效地避免了重复购置,使得闲置资产在全校内得到有效利用,充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

因为历史原因,目前高校固定资产具体的管理人员普遍学历不高,能力不强,而要做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管理人员的`自身能力素质一定要高。首先要具有崇高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其次要具备一定的业务知识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学校的资产职能部门人员自身首先要非常熟悉固定资产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和规范化流程,其次要定期通过各种形式对学院的二级管理人员进行理论培训和上机实践,努力培养出一批坚持原则、廉洁奉公、精通业务、有较高政治思想觉悟的管理队伍,以满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

(四)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管理固定资产由于各高校发展新校区速度非常快,固定资产投入巨大,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与各学院、各部门联系密切,统计数据多,变化频繁,准确性要求高,极易出现差错。以往人工记账方式下,工作强度大,准确率低。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现代资产管理信息处理的需要。而计算机作为现代管理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普遍用于学校的资产理中,它将资产管理人员从大量的数据处理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了资产的核算、统计工作的速度和准确性。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运用成熟的管理软件,在校园网内建立起一套全校固定资产数据库系统。实现资产的二级管理,各学院部门依托校园网,在学院实时输入固定资产入库信息,学院的设备管理员及时地确认签字,设备管理部门及时进行网上审核确认,这样一方面减少了办事人员来回奔波的情况,提高了效率。各学院各部门又能通过系统以各种查询组合条件随时查询、统计、打印本单位固定资产信息,从而实现了对固定资产全程、实时的多维监控管理。各学院各部门可根据本单位固定资产使用现状,及时地提出调剂、报废申请,减少帐、卡、物不相符情况的发生。利用这套网络系统,还可以可以查询到全校固定资产的公共信息,如果是本学院需要,但价格较高,但其他学院已经购置过的大型专用仪器,可以互相之间协调沟通,实现资源的共享。逐步实现与高校财务部门的网络相连,实现实时对账,减少未达账现象的发生,实现实时账账相符。

总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既是一项日常性的工作,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各高校应根据本校自身的情况和特点,建立健全内部科学的管理制度,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环节,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管好固定资产,用好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运用科学化的手段使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逐步迈向成熟。使得固定资产能够更好地为学校的发展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篇3: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论文

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是医院顺利开展医疗研究与医疗活动的重要基础,更是医院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保障。因此,如何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成为当前的重要研究方向,以此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与规范化。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

1.管理意识不强

相当一部分医院对自身的固定资管理未予以足够的重视,注重购置轻视管理已成为普遍现象,管理意识非常淡薄。同时,管理制度陈旧落后以及规章体制执行力不足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使管理体制与实际的监管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致使很多账目无法查证,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资产不明,甚至固定资产丢失与损坏等严重情况。淡薄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会使得医院的固定资产混乱不堪,加大管理的难度。

2.管理机制不完善

当前大部分医院采用的是固定资产归口管理机制,一切固定资产都属于国资办的管理范围,计算机设备由网络信息科管理,医疗器械则由设备管理科负责等。然而,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造成医院的国资办、网络信息科和设备管理科等相互间的职责与权限分工不明确,导致医疗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难以迅速、高效的'得以解决,推诿扯皮的现象十分严重。3.管理人员不稳定目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科室的人员缺乏足够的稳定性,一旦相关人员变换或调离本职位之后,相应的资产管理工作就会出现“断档”,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监管。管理人员的不稳定性,不但会造成医院固定资产的不必要浪费或低效使用,甚至会对医院的健康、和谐发展产生重要的消极影响[1]。

二、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应用的必要性

1.医院固定资产内外管理的需要

医疗卫生的信息化已被列为医改方案的重要实施工具,新制定的医院资产相关制度也对医院的资产规模、成本确定、成本计算体系和预算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根据资产的流动周期,将资产的分配、使用、收益与评估等所有管理程序进行全覆盖,满足公立医院的改革进程以及提高医院资产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实际需要。

2.医院固定资产统一管理的需要

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医院资产管理流程的最优化,盘活现存的资产,推动现存资产的整合、调配与公用,增强固定资产的是使用价值,将管理方面的漏洞最小化,杜绝医院固定资产的损耗与流失,确保固定资产调剂的高效性,保障医疗设备的精确性与安全性,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

3.医院网络覆盖高效性的需要

网络设施的全方位覆盖,使当前绝大多数医院都已具备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条件。而固定资产管理网络版系统的试用,更让诸多医院人员认识到了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优越性与重要性,部分固定资产管理相关人员也得到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培训,这都为医院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更证明了实现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模式的必然发展趋势[2]。

三、加强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1.建立健全医院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实现医院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属于一项艰巨、复杂、长期的工程,需要持续的补充与完善,更需要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做支撑。因此,明确医院资产各管理部门的权责与职能,科学分配各管理部门的管理任务,健全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全方位掌握医院固定资产的结构、状态、存量与效用等,实现医院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保障医院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完善性,推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与高效化发展。

2.建设专业化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队伍

从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打造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对于保障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顺利开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例如,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举办多样化的资产管理知识讲座或座谈会,增加管理人员深造的机会等。利用多种方式或途径促使固定资产管理人才的知识学习与技能提升,不断巩固与加强其基础知识的储备,提升其对计算机相关软件的熟练操作能力,树立对固定资产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的意识,对固定资产的信息变更能够及时了解并发布,充分挖掘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优越性[3]。

3.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技术的创新

将计算机技术充分的运用到医院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之中,可以促进其管理成效与质量的大幅提升,例如,超市常用的条形码技术就可以用于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将每个固定资产都设置相对应的条形码,然后输入计算机进行登记,建立计算机与条形码识别器间的连接,快速获取相关的资产登记信息,进而大力提升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避免错误计算或者重复计算的情况。再例如,图书馆的RFID的书记防盗管理模式,就可以借用到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中,把防盗、消磁等功能列入进固定资产信息的管理模块后,可以有效地将贵重固定资产纳入到高强度的管理保护中,防止医院固定资产的流失。

参考文献:

[1]居益君,董祥龙,朱妍.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研究和实践[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5)。

[2]常骁毅,吴智泉,曹枫.信息化管理在医院固定资产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4).

[3]挣作峰,朱章清,罗谍.浅谈医院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3(9).

篇4: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研究论文

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研究论文

学校的固定资产,是教学、行政、后勤等工作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学校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随着小学教育的发展和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出现了许多问题。M小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私自出租、公物私用及固定资产毁损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基于此,本文以M小学的固定资产管理为对象,探讨运用责任制的方法来解决其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M学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以及问题

(一)M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到为止,M小学有教师职工50余人,学生500人左右。学校共有两栋教学楼,一栋办公楼,一个饭堂,一个图书馆。其中学校还有标准课室、多媒体课室、实验室、舞蹈音乐室等共40间课室。后勤部门是学校的固定资产主管部门。在管理过程中,由教务处具体分管实验室,音乐舞蹈教室、多媒体教室等设备;安排德育处具体分管各个教室教学设备;后勤处具体分管房屋、建筑物、土地植物、家具等固定资产,及全校固定资产的维护工作;图书馆具体分管全校图书、影像资料类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技术处负责分管计算机教室、计算机维护工作等。

(二)M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私自出租固定资产

在8月,固定资产管理的某负责人与某婚庆公司签订了一年的租赁合同,把两台电脑及一台投影仪作为设备出租出去以赚取收益。在这一年的租赁期内,这些设备的使用权归某婚庆公司,赚取的收益约2800元。某教师把场地及体育器材出租给商业公司举办体育赛事。此次出租的租金归这个教师个人所得,而归还的器材有的毁损了,由学校承担。20暑假及寒假期间,学校领导把篮球场地出租给外来的工程建设队伍搭建帐篷作为临时宿舍。由此可见,M小学的确存在固定资产私自出租的现象。

2.固定资产公物私用

M小学在新学期购置了一批新的电脑,使用部门将过多的空闲电脑放在办公室的角落里,但财务部门的一位职工将其中的一台电脑私自带回家给自己使用。206月,学校一位班主任在没有经过学校同意的情况下,把教师用椅从仓库搬回了宿舍,一直私自占有使用。学校有10多个教师长期占用学校的土地种植蔬菜,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课余活动和教学活动正常进行。如上所述,M小学确实存在固定资产公物私用的现象。

3.固定资产毁损严重

从开始,学校固定资产毁损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包括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学生课桌椅及体育用品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毁损。自然与科学教师带领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周某盲目使用电子设备,导致电子设备毁坏,学生无法正常上课,影响了教学活动的进行。某个固定资产管理人在管理学校固定资产时,少了三台风扇,五张学生桌子。某教师擅自拆开、改装电脑室的两台电脑,而拆装后这两台都电脑陷入故障,无法使用。因为几个同学打闹玩耍不慎损坏了两张凳子,三张学生课桌;上体育课的时候,两个同学故意损坏一组单杠,至今这几个学生都没有对这些损失进行负责和赔偿。综上所述,M小学确切存在固定资产毁损严重的现象。

二、M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校违规追求经济利益

M小学为了填补超支的招待费用,违规出租固定资产。学校领导为了填补资金缺口,所以把电子设备出租给婚纱公司赚取金钱。M小学为了多发奖金给教师职工,违规出租固定资产。M小学领导为了鼓励教师认真工作,私自把学校的固定资产出租给外来的工程建设队伍,收取租金作为教师奖金。可以看出,正是因为M小学违规追求经济利益,所以导致其固定资产私自出租。

2.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未严格执行

M学习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未严格执行。学校的一位老师申请领取办公桌的时候,借条并没有主管签字,管理人员擅自给该老师出借了办公桌,以致该老师领用的办公桌长期不归还。前述问题中,同类例子也比较多。正是因为M小学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未严格执行,所以其固定资产公物私用的现象也不足为怪了。

3.固定资产管理使用无考核

学校某领导,将电脑、办公桌椅私自赠送给私交较好的学校,管理人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管理人员甚至私自处理已损坏的资产,既不登记在簿,也不向主管校长报告。学校一直没有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部门和个人进行业绩考核,不管固定资产管理的效果怎样,工资待遇也一样。M小学没有固定资产使用人,损坏无考核。学校的自然科学教师在使用实验室的时候管理人员没有跟教师说明实验室的使用规则和方法,导致教师盲目使用并损坏电子设备。管理人员轻易让教师随意改装学校电脑实验室电脑,导致电脑无法使用。管理人员没有按管理要求对学生损坏固定资产进行追责处理。

三、M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M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基本思路

解决M小学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本文认为,可利用绩效管理的方法来解决该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基本思路是,首先,编制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目标;接着,分解责任目标任务;然后,分别进行期中控制、期末考核。

(二)M小学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

1.M小学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方法

M小学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方法,是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先编制出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目标,再把目标分解到各责任人。在实施的过程中,对各个责任人的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监督,期末考核。把对部门的奖惩与固定资产管理绩效关联起来,以达到解决固定资产私自出租、毁损等问题的目的。

2.M小学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步骤

第一,确定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目标。结合M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的情况,编制解决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责任目标。第二,进行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目标分解。制定目标后,把目标分解到管理责任人。第三,进行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期中控制。把期中的控制效果与期初分解的预期目标进行对比。第四,进行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期末考核。把期末的管理效果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并对没有完成目标的责任人进行处罚,奖励管理效果明显变好的责任人。

3.M小学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实例

针对以上讨论的问题,本文探讨运用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方法来解决,现通过实例进行说明。第一,确定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目标。针对M小学固定资产私自出租、固定资产公物私用、固定资产毁损严重等问题,运用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方法进行管理。首先编制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目标。经研究,初拟春季学期M小学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目标为,学校固定资产私自出租的发生率为零、固定资产公物私用发生率为零,固定资产损毁发生率不超过2%。第二,进行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目标分解。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目确定后,接着就要将其分解到管理的责任人。M小学的校长为固定资产主管,统领全校的固定资产工作,后勤部门、财务部门是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管理部门。根据管理要求,经协商确定,固定资产主管(校长)对固定资产具体管理负5%的责任,并承担连带责任;后勤部门对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负85%的责任;财务部门对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负10%的责任。固定资产管理,主要由后勤部门具体实施。学校定期对责任人进行考核。第三,进行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期中控制。M小学20春季学期实施责任制的管理方法管理固定资产。为了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目标,后勤部门把固定资产管理任务具体分给每个分管部门。年5月份初,学校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中期考核,具体考核情况如下。第一,对固定资产私自出租的考核。学校按责任部门对固定资产出租情况和固定资产资金筹集使用情况的检查,发现固定资产的资金情况正常,固定资产私自出租现象没有发生,达到预期目标。第二,对固定资产公物私用的考核。学校按责任部门考核检查固定资产的借用情况,发现固定资产账物卡相符率低于95%,是由于学校的某教师把办公室的办公桌拿回家使用,固定资产公物私用现象仍有少数存在,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根据责任制的管理办法,对后勤部门责任人进行处罚,扣除其奖金200元。第三,对固定资产毁损情况的考核。学校按责任部门考核检查固定资产的毁损情况。经过对固定资产的完好率和损毁率的检查和对固定资产盘点,发现固定资产完好率达到95%,是由于管理人员由于管理疏忽,少了2张桌子,固定资产毁损现象依然存在,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根据责任制的管理办法,要对管理的责任部门进行处罚,扣除其奖金200元。从中期检查的情况看,M小学的固定资产管理总的情况是有好转的,虽然还存在少数的问题,但较之以前,之前常见的问题明显减少,但距离固定资产责任制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第四步,进行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期末考核。2015年7月,春季学期结束,经过上半学期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控制,固定资产管理有了新的变化。学校对固定资产进行考核,固定资产考核情况如下。第一,对固定资产私自出租的考核。学校按责任部门对固定资产出租情况进行期末考核,在对固定资产出租情况和固定资产资金筹集使用情况的检查,发现固定资产私自出租在上半学期以后依然保持情况正常,M小学的固定资产私自出租现象没有发生,达到预期目标。对管理的责任部门进行奖励,奖励其工资的2%。第二,对固定资产公物私用的考核。学校按责任部门考核检查固定资产的借用情况,发现固定资产公物私用现象在上半学期的控制以后,下半学期固定资产账物卡相符率达到100%,M小学的固定资产私自出租现象没有发生,达到预期目标。对管理的责任部门进行奖励,奖励其工资的1%。第三,对固定资产毁损情况的考核。学校按责任部门考核检查固定资产的毁损情况,固定资产毁损在上半学期的控制以后,下半学期固定资产完好率达到98%。是由于一台电脑因为下雨天打雷烧坏了电路,一批学生桌椅因为运输途中的颠簸损坏了一张凳子,但是在固定资产毁损合理的范围内,也达到了预期目标。对管理的责任部门进行奖励,奖励工资的1%。可见,通过运用责任制管理的方法,M小学的固定资产的私自出租、公物私用及毁损严重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四、结语

针对M小学的固定资产的私自出租、公物私用及毁损严重这三个问题,本文探讨运用责任制管理来解决。首先,确定M小学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目标;其次,把进行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目标分解;最后,分别进行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期中控制和期末考核。这种管理方法使M小学固定资产管理所存在问题得到很大的改善。可以预见,运用责任制管理的方法来管理M小学的固定资产,其固定资产存在的问题都将会得到彻底的解决。当然,在责任制管理实施的过程中仍然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解决。

篇5: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研究论文

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卫生等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变革,县级医院财务会计等管理工作逐渐系统化和规范化。在县级医院的管理工作中,固定资产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与地位不可小觑,它对于提升医院整体的管理水平、提升组织绩效等产生显著的影响。尤其是在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县级医院应该对固定资产管理保持足够的重视。基于此,本文在通过对新会计制度下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进行深入剖析,探究如何通过高效率的管理方式,提升院方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与效能,以求能够使得县级医院在新会计制度的冲击下保持稳定、持续、高效地发展。

关键词: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新会计制度

县级医院的固定资产对于院方开展和实施各项工作、服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医院经营的载体,医院进行发展研究、疾病治疗、临床医学诊断等活动都和固定资产是息息相关的,尤其是医疗设备的专业性、功能、质量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医院的诊断与治疗水平,而院内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就诊率与病床位的使用率。因此,县级医院要想保持稳定发展规模、先进的医疗救治水平以及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固定资产的高效管理是不可或缺的。同时,县级医院的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较高,因此固定资产的管理也是财务会计等相关管理人员进行资产管理的重点。基于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会计制度下县级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

一、规范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的购入程序

当下,大多数县级医院对于固定资产购置的管理不够系统完善。院方未能进行系统化、全方位地对固定资产的购置进行统筹规划。尤其是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方案,院方通常无法做到对其进行专业地评估,关于购置方案的可行性与收益性未能准确的界定,从而容易出现资产购置数量、时间、质量等不合理现象。基于此,县级医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对固定资产的购置进行有效得管理,以求能够尽可能在保证医疗服务、研究水平的同时减少成本的浪费。第一,县级医院应该成立专门进行资产管理的部门,主要对院方固定资产的评估、购置、分布、应用、检修、清理等进行全面管理。财务管理部门对总的固定资产账目进行管理,资产管理部门则主要对固定资产的一级明细账目进行管理,而相应的固定资产应用部门对资产的二级明细账目进行管理。同时,医院固定资产的购入及其入账等工作需要在实施之前取得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第二,县级管理医院应建立健全、系统、规范的固定资产评估体系。首先,院内有购置固定资产需求的部门提出资产购置申请,资产管理部门组织相关的人员对当先的医疗设备市场进行调查,并形成购置方案;然后,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购置方案进行初步审核,审核通过后交由上级领导小组进行在审核;最后,院方组织相关的医疗专家成立评估下组,对固定资产购置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专业性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现有的购置方案进行修正。

二、注重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的折旧管理

我国县级医院在资产管理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过度重视资产采购而忽视资产管理的现象。这就导致县级医院资产管理低效、混乱等问题滋生,比如在固定资产折旧、盘查等环节无法做到账实相符。根据之前的医院会计制度,固定资产是不计提折旧的,折旧只在净资产中反映,并不作为固定资产的抵减项目,这就导致县级医院固定资产账面上所反映的固定资产原值不断提高,但现实中院内固定资产的折损程度不断加重,出现严重账实不一致的现象。这种这就方式不但不能反映出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不利于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而且不能及时的对固定资产残值、转让价值的评估提供依据与参考。为此,我国相关部门对医院会计制度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并主要对累计折旧这一会计科目进行完善,建立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参照企业内对资产进行计提折旧的方法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折旧是指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采用新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对其折旧额度进行计提,同时对折旧的数量进行分摊,进而能够使得会计报表如实反映出固定资产的原值与净值,使得医院对院内固定资产的规模、折损程度、现有价值等有准确的评估,有利于与资产管理相关部门的监督与控制,对固定资产的报废、折损以及外调变价进行及时审核与批示。

三、加强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的评估考核

当下,我国县级医院对于固定资产的增值保值意识不够强,缺乏对固定资产指标的考核。基于此,县级医院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指标考核制度,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首先,县级医院可以将科室使用设备及设施的.折旧值计入科室的成本科目。针对医院设备折损、淘汰速度较高,设备被长时间搁置,造成成本浪费等问题,院方应将科室的设备、设施等按照相应的折旧率计算折旧,并将其计入科室的成本,进而能够有效解决科室资产闲置、报废不处理等问题。其次,科室内的每一项设备,应由科室的相关核算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由设备管理部门对资产进行定期的考核、保养与维修,进而促进科室内设备的保值与增值。再次,县级医院应该将设备资源是否合理配置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考核指标之一。这一考核指标的设定,能够有效地督促院方对各科室之间的闲置器材与设备进行合理调配。即打破原有的科室壁垒,将现有的设备进行重新整合,统一配置,使设备能够在需要的科室发挥价值,进而减少管理成本。

四、强化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

首先,院方应该提升各科室对固定资产进行监督管理的意识,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能够定期地检查监督与管理制度的实施现状,并能及时对现有固定资产的配置和使用状况进行调查,进而采取合理的资产配置手段,将闲置资产进行合理配置,提高现有设备与设施的使用率,防止不合理采购和资源的浪费。其次,县级医院对于固定资产的保管,应该做到全程管理,即在资产的购置环节进行验收,各个科室设备的领用要进行如实登记,对账实相符进行严格把关。同时,通过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完善固定资产总账、一级与二级明细分类账以及资产管理卡片等会计资料的管理制度,做到帐帐一致、帐卡一致。财务管理部门与各科室设置固定资产登记卡,一式两份,分别放在财务管理部门与使用资产的科室,之后,科室每进一项设备,登记卡增加一张,调出或报废一项设备,登记卡减少一张。院方也可以通过定期的全面清查和不定期的部分抽查等方式,对院内固定资产的盘盈与盘亏现状进行检查,进而有利于进行相应的财务处理。资产的管理要做到权利与责任相对等,倘若资产有所损失,能够及时找到相应的负责人,进而对其追究相应责任。尤其是对资产的违法挪用、侵占、窃取等行为,进行严格处理。再次,关于院内固定资产的核销进行严格监管,通过建立完善的报批与审批流程,对资产进行核销处理和缴纳存留,严禁出现该部分资金的不合理使用及其它违法乱纪现象。

五、实现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信息化

在互联网普及的时代,县级医院在进行资产管理的过程中用将管理流程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的共享功能。具体来讲,首先,县级医院对于固定资产的购入、入库、使用、配置、调用、报废等处理信息进行精准记录,保证信息载入的及时性和详尽性,并将该资产处理信息进行有效保存,进而实现院内有关固定资产信息的共享,有效防止设备及相关设施出现闲置等资源浪费现象,提升设备的使用频率与效率。其次,院方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实现固定资产信息的及时更新与同步,协助财务管理部门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务信息核对,进而为医院快速高效地对固定资产进行动态化地全程监督与管理提供了便利。同时,院方可以进行电子信息化监督,严格研究科室对固定资产使用权限的获取,需通过扫描条形码或者二维码来确认。由此可以看出一套完善的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共享化,同时能够协助院方对设备进行有效地监督与控制。

参考文献:

[1]周明志.我国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财会学习,,01:229-230.

[2]王若.浅析县级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J].河北企业,,01:37.

[3]王英,刘贵书.浅谈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4,12:52+63.

[4]黄彩群.关于县级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5,06:86+246.

篇6: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论文

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论文

一、目前高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推行起步较晚,但建设发展速度非常迅速。在高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与专项人才的培养,专门成立信息化管理领导小组,积极地开展数字化校园网建设,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制度、措施,有力地推动了高校信息化管理的健康有序发展。但在建设与发展的同时,也发现各高校管理信息化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正影响或阻碍管理综合效率的发挥,有必要进行认真地研究剖析并加以改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对管理信息化认识不到位

管理信息化是教学上水平、管理上台阶、科研上档次的切实有效手段;是为学校师生提供获取更多资源;是协调工作、理顺管理机制的有效途径。然而,很多高校在信息化校园的建设中相对忽视了在信息化平台下管理效能的提高,没有从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高度去认识。

1.2在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硬件忽视软件

不少高校领导更重视信息化设备与硬件投入,硬件投入后都是学校的固定资产,看得见摸得着,便于日常管护;而很多软件一次性投入大,且不是实物,后续还有很多维护升级费用,在固定资产清查中也会带来诸多不便,结果造成硬件设备相应的软件跟不上,导致配置的硬件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设备使用效率不高、使用效果不佳,甚至无法使用。

1.3部分管理者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

高校行政管理队伍人数众多,且人员结构多元化,尽管各高校开展了一些信息技术管理的专项培训,但管理信息化水平整体不高,且管理者本身业务繁忙,主要表现为管理者缺乏主动把握管理信息化的意识、热情及能力。在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初期,很多基础数据库的建立会在一定程度增加部分人员的工作量,在还没有完全体会到管理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就遇到较大阻力。

1.4各高校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水平很低,信息孤岛现象比较重

很多高校开始引入管理信息化时,缺少统一的管理和规划。高校的信息化建设需要顶层设计,各部门、单位在选择及开发信息系统时要整体的思考,某些方面可借鉴企业的管理模式及标准化管理体系,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推进,高校必须解决的就是系统与资源整合效率问题。

二、提高高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对策

2.1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处在信息时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对信息的把控意识与掌控能力,但这种素养不是自发形成或一蹴而就的,而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引导下逐步形成的。高校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的提升,需要根据管理人员的岗位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信息化管理能力的训练,尤其要加强信息评价、信息处理和信息应用能力的.训练。要把信息素养作为高校管理相关岗位的聘任重要条件。

2.2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系统

通过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系统可以对大量的基础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准确快捷地找出所需要的信息,信息化系统还可以对这些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与预判。以苏州大学后勤处为例,在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中,运用了“江苏省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在资产管理中包括了资产申请、审批、建档、保管与维护、报废处置等全过程实施信息化管理,并实现了多元的信息共享,大大节约了管理成本,提高办事效率。此外,苏大后勤处专门成立了信息管理科,构建了部门信息平台,负责对学校后勤所统筹管辖的相关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汇总,并依托这一平台紧密联系了各科室、各岗位之间的日常管理工作,使得信息资源共享达到最大化,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为部门的管理起到了快捷、规范、科学的指导作用。

2.3更新和完善管理制度

管理信息化是在信息化技术条件下建立的新型管理模式,因此同样需要一整套匹配的管理制度来保证管理信息化安全有效地运行。由于管理信息化极大颠覆了原有工作模式与工作流程,其配套的管理制度也需要根据新的特点进行优化调整。高校在推行管理信息化初期必须制定一整套相应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既包括对有关程序的流程、权限与保密制度,才能保证信息化管理尽快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结语

管理信息化不仅是技术的变革,更是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的创新。高校积极推行管理信息化是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在管理模式的历史性跨越,它将积极推进管理理念的变革,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提高高校管理水平,促进高校效率与效益的综合提升。

作者:姜继晨 单位:苏州大学后勤处

篇7:高校人事工作信息化管理探讨论文

高校人事工作信息化管理探讨论文

【摘要】文章针对高校人事工作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推进高校人事信息化管理改革的具体措施。要加快高校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轨;建立基于服务域的高校人事信息平台;自上而下建立起一支强有力的人事管理队伍。

【关键词】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管理;改革措施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已悄然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为社会的繁荣进步带来广泛而积极的影响。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社会服务的信息化已成为发展的趋势,随着信息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更为方便、快捷、高效地实现人力资源的信息共享、合理配置和资源整合,从根本上提高管理水平。作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核心,人事管理直接关系到高校的运转效率与长足发展。近年来,国家持续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明确了建设双一流高校的总体目标和实施方案。这些重大举措在进一步扩展高校办学规模、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引领高校机制改革的同时,也无疑给人事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科学高效地处理好指数级增长的人事信息量、日趋多样化的人事关系、日益复杂化的人员结构等诸多问题,成为新形势下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加快推行和实现高校人事信息化管理成为必然。

二、高校人事工作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管理层观念滞后,信息化认知度尚浅

要想真正实现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必须从学校领导层就牢固树立信息化的观念,明确发展目标,破除固有模式,做好顶层设计。然而,目前国内多数高校还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并未从学校层面设立专门的信息管理部门,搭建统一的信息平台,而是任由各部门“各自为政”,根据需要自行创建平台、购置系统,这虽然能在短期内解决一定的困难,但从长远来看必将成为信息化进程的羁绊。反过来看,人事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全面推行必须依托健全的机构设置和管理办法,而当前高校人事机构的设置却基本是以业务分割为依据,信息化工作或被忽视,或仅作为辅助手段而已,管理者们并未真正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信息资源共享率低,数据的权威性存疑

高校党政部门众多,工作需求各不相同,关注点各有侧重。在信息化初期,由于学校层面未作整体的规划和考虑,各部门便根据工作运转所需,相继建立起符合自身业务需要的管理模式和信息系统。如学生处的学工管理系统、组织部的干部管理系统、教务部门的教学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一般由不同公司独立开发,其平台架构和开发理念的迥异在制约人事信息共享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信息资源冗余,反而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校管理一体化的建设进程。此外,各部门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决定了对数据采集的不同要求,数据的字段设置、采集要求、更新方式等存在很大差异,当需要跨部门整合数据供决策之用时困难重重,严重的影响了人事数据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3、信息更新维护困难,数据的准确率堪忧

首先,高校人事管理部门以大量的人事数据为基础,辐射出十几类数十种流程复杂的业务,主要涉及人才引进、定编定岗、人员异动、职称评审、培训进修、年度考核、薪资福利、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等。除基础信息的几十个字段外,个人与业务相关的扩展信息也数据量庞大,有的信息库字段要上百个,数据的更新和维护工作需要占用大量的工作时间。其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稳步推进需要相应的制度规范作为支撑,而二级院系在配合人事部门工作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这无疑会增加管理的难度。最后,由于分散式管理,各管理部门对各自信息库进行信息录入和维护的口径不一致,在获取信息和进行信息整合时,会产生极大困难,稍有闪失,甚至会出现大量连锁性的错误,如果没有权威的人事信息作保障,难以保证工作和决策的准确性。4、信息系统框架陈旧,数据的安全性较差经过若干轮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简单的信息管理系统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事管理需求,一个优秀的系统,既要满足现有的工作需求,又要便于扩展,同时还可从信息化的角度对现有的工作进行优化。目前,多数高校还依然采用封闭的系统平台,单纯面向管理人员,限于管理优先的惯性和服务基层概念的缺乏,缺乏管理者和广大教工的交互,无法真正达到信息化的管理要求和资源的真正共享。目前,主流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均采用B/S架构,通过浏览器进行用户端和管理端的操作,简化了用户端的操作流程,带来了舒适的用户体验,同时减轻了系统维护和升级的工作量,有效降低了成本。但网络环境的特殊性也使得系统的安全性面临更多未知的挑战,一旦产生诸如硬件损坏、病毒袭击等问题,都会给系统的数据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和损失。5、管理队伍素质不一,实施的有效性受限事在人为,再好的政策如果没有一批精干的队伍去实施,也将是一纸空文。高校人事干部不仅是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者,更是人事改革的推动者,这支队伍的素质将直接影响高校的发展。目前,从高校人事工作者本身来说,还存在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基本素质较低,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较为薄弱;沟通协调能力、决策执行等能力尚缺的问题;从高校角度来看,进人缺乏专业性、用人缺乏科学性、育人缺乏长期性等问题并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导致这些问题将长期存在并对人事工作的开展产生负面影响。

三、对目前高校人事信息化管理改革的几点思考

要想突破高校人事信息化进程中的重重阻碍,就必须革新观念、系统设计、全面部署,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必须做、科学做、持续做”的重点工作,纳入到高校行政管理体系中来。

1、以人为本――加快高校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轨

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就是高校人事部门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平台,通过对高校各种人事信息资源的广泛收集、整理、深入开发和充分利用,促进人事管理从传统事务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数字化管理的转变,不断提高人事管理的效率和决策水平的过程。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的进程其实也是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轨的过程,转轨的方式和速度将直接影响信息化的深度。人事管理依次经历了“经济人”和“社会人”的人性理论,逐渐形成了组织行为学,强调对人的管理不仅要依靠规章制度和组织形式,还要激励并保持成员的责任感、成就感、事业心和集体精神。由于管理的视角、类型、侧重点、形态、方式等多方面的区别,高校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人力资源以人为本,将人力视作第一资源,通过积极的科学管理和主动开发可以使其不断升值和增值,比传统的人事管理更加契合时代的发展需求。我国在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改革政策,迫使高校朝着科学化、制度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明确了按需设岗、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合同契约式管理方案;的《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实施办法》中提出了养老金并轨的要求,明确了单位和个人缴纳的比例,持续推进了社会人理念和高校社会化;,人社部宣布将研究制定高校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再一次打破了高校与社会间的壁垒,“铁饭碗”成为过去,专业人才的自由流动和社会化管理成为必然趋势。这场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革命性变革的号角已经吹响,面对这场变革,高校不仅需要借鉴已有的理论和经验,更要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以形成适应变革需要和自身发展的新理论,应快速转变陈旧观念,积极探索和健全适应本单位特点的分配激励机制,形成高校内部以及高校与地方间人才流动的合理机制;应当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以科学合理的手段培养人才,以社会化、科学化和自动化有效提高行政服务能力。

2、打通通道――建立基于服务域的高校人事信息平台

人事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工作效率的高低、质量的优劣都直接关系到教职工对高校的认可度。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人事管理以庞大的人事数据为基础,其准确性、实时性和全面性决定了管理的效益和决策的正误。因此,建立起基于服务域的高校人事信息管理模式将逐渐取代保守封闭的管理方式,并以此突围现有的困境。此处所讲的“服务域”,是指将相关的业务进行梳理并重组整合成的服务集合,该管理模式的推行将会引发从顶层到部门、从管理到服务、从打碎到整合的一系列变革。从“顶层”到“部门”。高校应设立校级的信息化中心,着眼全局,履行全校性的信息化部署和指导职能,积极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局面,实现以人事信息为主体的信息资源共享;与之相呼应,在二级部门设置信息管理科室,结合部门实际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构想和实施;在院系设置信息管理员,负责更新和维护教工信息;如此形成自顶向下辐射的局面,确保人力资源信息化的整体性和有效性。从“管理”到“服务”。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延续了政府机关的管理模式,但其产生的种种弊端成为了高校发展的桎梏。在高校“去行政化”的进程中,要引入现代服务理念,构建科学的行政制度,并将这种“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贯彻到信息化建设中去。摒弃传统的单机式管理模式,引导教工从“被动接受管理”到“主动自我管理”,逐渐转变为一种能突出教工自我意识的网络化服务窗口。从“打碎”到“整合”。信息化建设不是简单的办公无纸化进程的延伸与推进,更多的体现为系统的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模式将打碎各部门业务壁垒,聚合为系统性的跨部门业务流程,形成业务清晰、流程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并基于以大人事为主体的“服务域”理念,进行“大平台+微应用”的'重构,解决各业务部门数据孤立、服务零散的问题,为教职工提供从招聘到离退休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长此以往,这些全面积累的人事业务相关数据,定将成为决策分析和制度改革的强有力支撑。

3、队伍建设――自上而下建立起一支强有力的人事管理队伍

一流的大学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两支队伍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高校人事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人事管理信息化亦如此,不仅要依靠科学的政策和完善的软件,更要有专业的管理团队作为支撑,这种专业的管理团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其特有的品质。科学的管理模式。目前,多数高校的人事管理队伍由人事部门工作人员和二级院系人事秘书组成,前者由机关管理考核,后者由所在院系管理考核,组织结构较为松散,任务分配不够合理,考核标准也不统一,个人素质参差不齐,这无疑给人事队伍的管理带来了困难。要解决以上问题,需将与广大教工接触最频繁、联系最密切的基层人事工作者真正纳入到学校的人事管理体系中,由学校人事部门和院系共同完成对这些人员的招聘、培训、任用、考核等,以例会和工作沙龙传达和解释政策文件和服务要求,从而强化人事服务的第一道窗口。合理的任务分配。人事信息资源具有资料信息量大、构成多维、要求精确、动态变化频繁、信息发布交流面广等特点,光靠校级人事部门的单个科室甚至单个人来更新和维护,不仅费时费力,还极易发生错误。应根据实际情况,规范人事信息流动渠道,合理配置信息维护的业务流,首先可在人事部门设置相应的信息科,作为信息更新的末端,聘任既熟悉人事业务又熟悉信息系统建设的专业技术人员,把人事信息库的建设和人事档案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把基础信息与衍生信息、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统一起来;与之相应的可在人事部门的其他科室设置信息专员(或由科员兼任),将本科室所属信息进行批量更新和动态维护,并及时提交给信息科审核,如职称评聘情况、教工状态变化等;其次请人事秘书对教工提出的信息更新进行初审,或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字段维护权限,对相应字段进行维护。长效的培训机制。现阶段多数高校人事岗位上“人员流动快、专业出身少”的现状还未得到有效解决,而高校人事管理涉及面广、业务量大、更新率高,且在向人力资源管理转轨的过程中逐步突显的“专业化、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等特点,使从业人员必须适应岗位特点和时代发展的新需求,拥有更强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成为各高校急需破解的新问题。有鉴于此,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对人事管理队伍的培养,利用长效的培训机制,通过理论教学、政策解读、业务学习、互动交流等丰富多彩的培训方式和分阶段分时段的培训结构,普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人才工作理论以及法律知识,不断探索高校人事管理的新形式、新途径和新方法,提升人事工作的综合水平。

四、结束语

高校人事从传统事务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数字化管理的及时转轨,是高校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要保障。作为一项长期持续性的工作,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必将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和高校实际情况的日益变化而不断发生新的变化,这便要求人事工作者不断探索、不断努力,寻求更好的改进途径和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杨赛.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界,(18)13-14.

[2]蒋莉.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9)77-79.

[3]茹洁.浅析人才资源管理在高校教师管理中的运用[J].亚太教育,(6)234.

[4]闫铄瓒.新时期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8(12)177-178.

[5]胡中锋,袁志忠.论高校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119-124.

篇8: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初探管理论文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初探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日趋广泛,高校档案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高校档案信息化是高校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当前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仍存在诸如基础设施配备不到位、档案信息化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等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档案;信息化;问题;对策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是高校信息资源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时机也日趋成熟。但是,当前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及早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

1高校档案信息化是高校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

1)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实践表明,数字化档案信息能够让任何一位档案使用者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任何地点、时间只需有一台联网的电脑,就可以进入档案管理系统查阅所需要的档案信息。高校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不仅是提高档案利用率非常有效的手段,而且还能提高档案的管理效率。

2)高校档案信息化是高校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高校档案部门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普遍使用计算机管理档案,这样就形成了大量的数字化档案信息。计算机管理档案可使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形式的档案信息对象转为机读档案,并通过光盘、磁盘存储,不再是纸质载体储存,这样一个高校档案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全部馆藏信息,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存储在电脑里,任何个人和机构都能很方便地进行查阅。高校档案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是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高校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2当前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配备不到位。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硬件设备和专业软件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前提与基础。不具备应有的条件,只能是纸上谈兵。高校档案机构没有生产和接受电子文件的工具和网络,也就根本无法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硬件设备主要是计算机、扫描仪交换机、网路设备,软件方面主要包括档案信息处理系统、档案信息数据库以及相关软件和程序等。笔者调查发现,我国多数高校档案馆不仅缺乏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必要硬件设备,而且也缺乏相应的配套的软件。很多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信息化存在误区,认为仅仅是摆设几台电脑就算是具备了基本条件,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信息化了。

2)馆藏档案信息数字化步伐进展缓慢。把馆藏的纸质档案变为数字化的档案是当前所有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大家知道,对日常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中直接生成的电子文件全文数据库的接收和管理比较容易,但是如果把高校几十年形成的全部的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使其成为光盘、磁盘存储的信息,建立起一套档案全文数据库,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目前,各个高校在这方面工作进展缓慢,投入不够。

3)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没有统一的标准。要实现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必须制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标准,这个标准不是单一某个方面的,而是一个标准体系,既要有高校档案管理网站信息系统设计和管理软件的应用标准,也要有纸质档案的数字化标准,还要有电子文件的接收、管理标准,此外,高校档案数据库与地方档案馆数据资源库互联的工作标准等也需要统一。目前,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高校档案馆各自为政,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这种状况如果长期持续下去,势必给档案网络化建设和资源共享造成隐患,严重阻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4)严重缺乏档案信息化专业人才。当前,各高校档案管理人员中普遍缺乏档案专业和信息技术专业的人才。就目前各个高校档案人员的实际情况来看,真正的全日制专科或本科学校档案专业和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的人很少,既熟悉档案业务,又精通现代信息技术的人员更是凤毛麟角。现在的档案管理人员要么是转行做档案管理工作,要么是兼职做档案管理工作,导致高校档案人员普遍缺乏非常系统的档案和信息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档案管理人员队伍中专业人才不足,是制约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3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对策当前加快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强化对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领导要带头学习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学习上级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文件要求,组织全体档案管理人员开展档案管理信息化大讨论,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专题研究,理清发展思路,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加强硬件和数据库建设。档案信息化首先要从相关硬件和数据库建设做起。物质条件是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高校档案馆为了早日实现管理信息化,首先要加强相关硬件建设,从实际出发,在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适当购置适合的先进设备。购置时要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听取专家的意见。既保证设备的先进性,又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3)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档案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

毋庸置疑,档案的真正价值在于利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将为档案信息的充分利用提供条件。我们要努力实现档案资料以及档案信息收集整理、查询和检索自动化。当今世界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网路技术发展很快,档案管理工作应充分利用现在已经成熟的网络技术,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使高校的档案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和各项管理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加强与各单位的协调,经常到有关单位和部门宣传档案信息化的知识,鼓励各单位以电子文件的形式按规定格式、程序和要求上报有关档案资料,以加强电子档案的管理和建设。高校档案馆的工作不是独立的,档案信息化的实现依赖于方方面面的配合,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组织、宣传等各项工作形成的资料,要及时以数字化的手段收集、加工、整理、传送和接收以及储存。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档案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主要领导牵头,相关部门紧密配合,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

4)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加强在职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人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决定性因素。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政治素质决定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水平。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一批事业心强、具备相关知识、精通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解决人才奇缺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人事部门从外部引进;二是通过在职学习、脱产培训和外出进修等各种方式由高校自己培养。各高校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通过多种手段,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充分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的知识结构及业务能力尽快适应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需要。同时,也要注重档案管理人员政治素质的培养。

篇9: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论文

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论文

摘要:固定资产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后勤、行政管理等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如何科学有效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及保值增值,保证高校持续稳定的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对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读者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内涵;问题;对策

一、高校固定资产的内涵

根据《高校会计制度》规定,高校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学校固定资产分六类:

(1)房屋和建筑物,包括教学用房、行政用房、后勤用房、业务辅助用房、学生宿舍、教职工宿舍及土地等资产;

(2)专用设备,包括电脑设备、打字复印机、电教设备及文体设备等;

(3)一般设备,包括仪器仪表、机电设备、电子设备、印刷机械、卫生医疗器械、工具、器具、家具、行政办公设备、被服装具、标本模型及车辆等设备;

(4)文物及陈列品;

(5)图书;

(6)其他固定资产。

加强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目的是为了对高校固定资产合理配置,提高其使用效益,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资产流失。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各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认为,应针对高校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管理创新为主线,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配置与利用的最大化。不断推进其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

二、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所存在的不足

1、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一般而言,高校货币资金管理较系统与规范,收支严格,且由财务人员专业管理,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发生差错概率较小。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由于类繁量大,管理环节多,具体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及更换频繁等原因,相关的管理制度难以及时完善。部分高校虽然也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有章不循,违章不究,执行不力现象时有发生;还有部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形同摆设,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规范约束作用。

2、资产闲置浪费严重,利用率较低

资产调剂难由于高校以院系为单位,行政管辖和利益分配相对独立,有些部门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较多考虑使用的方便,对资产的配置存在“小而全”、“部门所有”观念,资产购置缺乏计划性和有效的制约机制,随意性较大,抢资源、争项目现象较严重,资产重复购置,使用效率不高,闲置浪费现象随处可见。据调查,高校仪器设备中竟有20%处于闲置状态。同时,对设备配置一味坚持“超前”意识,片面追求仪器设备高、精、尖,脱离了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实际,导致高能低用,高价低效,资源浪费。

3、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下思维定势的影响,高校认为,高校是专门承担教学科研任务的纯消费性事业单位,不同于生产经营企业,非经营性资产占主导地位,固定资产无偿使用,不需计提折旧、计算盈亏和进行价值补偿,只须注重需求,无须注重使用效益,因而缺乏成本效益观念,对国家投入形成的固定资产的地位、作用及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同时,受传统教育管理思想和模式惯性的影响,不少高校领导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视不够,致使部分资产长期闲置,得不到充分利用,浪费流失等现象严重。

4、机构设置急需完善

缺乏专门管理机构长期以来,高校固定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行政管理权三位一体,缺乏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的运行机制。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所有者“缺位”,没有人真正关心国家财产的安危,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出现了“谁都管,谁都管不了,谁都负责,谁都负不了责”的无序状态。而现行的教学仪器设备、房产建筑物、图书资料分别属于设备处、后勤管理处、图书馆等职能部门管理,实行多个部门分头管理,各自代表学校行使管理职责,管理分散,相互之间的关系无法协调,缺乏管理的系统整体性和协调的全面权威性,提供的信息难以反映学校固定资产全貌。

三、强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切实措施。

1、与时俱进,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

目前大部分院校对固定资产管理普遍实行的是分类归口分级管理模式,在这一管理方式中,应特别强调“统一领导”这个前提。要有效地克服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的诸多弊端,强调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统一领导。成立以校长为首,各分管副校长,有关资产使用单位和职能管理部门,以及监察审计部门参加的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该机构是学校整个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决策机构,负责管理和监督检查执行情况。在校国资管理机构的统一领导下,按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由财务处、资产处、教务处、图书馆、后勤处、产业处等职能部门明确固定资产归校统一所有,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分级管理,专业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系。形成既有分类归口,又有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使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同时,各管理部门要配备

能胜任的、综合素质好的管理人员,切实做好日常管理工作,使整个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既有好的管理体制,又有落实到位的管理措施。目前最根本、最急迫的是要打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部门所有的管理方式,根据市场经济要求同时兼顾高等教育本质特征而建立按价值分类的管理方式,使固定资产合理流动起来,在满足教育这一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经济价值的快速增长。

2、增强资产管理意识

长期以来,高校办学主要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目前虽说是多渠道筹措资金,但国家财政拨款仍是主渠道,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经济核算概念淡漠,也就导致了人们国有资产观念淡漠。认为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不同于企业,搞不搞国有资产管理无所谓。这种认识必须端正。因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一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二是加强自身发展的需要。要使大家明白对高校财产的管理人人都是主人,人人都有责任,增强保护国有资产权益的主动意识,自觉维护国有资产的合法权益,从而形成共识。

3、完善管理制度,责任落实到人

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是加强高校资产管理,制止或减少资产流失的有力保证。要根据现代固定资产管理要求,整章建制,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监督管理责任制,将资产监督、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处室、个人,明确固定资产物质管理部门、资产核算部门和使用部门以及个人的责任。

要健全固定资产的购置审批、验收管理、保管使用制度,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内部稽核制度,做到账、卡、物相符。要制定固定资产报损、报废、有偿调拨、转让变卖、租赁抵押等规定和申报制度,使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做到合理、节约、高效。结合目前高校实际,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要特别注意加强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为经营性固定资产的管理,统一政策,统一管理,实行有偿使用。对用于经营性房屋、仪器设备等事前要经过评估、界定,使其能真正真实、完整地纳入校资产管理部门,按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以维护高校的合法权益。此外,要加强对闲置设备的调剂管理,使闲置的固定资产合理流动,共享资源,尽可能地提高其利用率。

4、发挥审计监督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作用

由于固定资产在高校总资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审计监督,保护高校资产的安全完整,维护高校的合法权益,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教学、科研、产业的健康发展,是高校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固定资产审计有这样的特点:一方面,由于固定资产使用期长,价值大,更新较慢,增减变化发生的频率与流动资产相比要小得多,相对来说,发生数量上的差错或弊端也较少。因此,在审计计划中,专门用于固定资产审计的工作量相对减少,审计程序与方法也较简单。另一方面,由于固定资产单位价值高,而且在资产总额中一般所占的比重较大,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对一个单位的发展影响极大。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的经济活动日趋频繁,在创办“三产”、出租联营、股份合作等环节中,难免会发生资产转移行为。这就要求高校对出资的国有资产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评估。审计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代表高校行使监督管理权、投资和收益权、资产处置权。

参考文献:

[1]曲桂贤 张剑飞:论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5)、

[2]李萍 郝金岩 郝俊梅: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新探[J]、财会通讯(理财版),,(02)、

[3]武红玲: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探析[J]、财会通讯(理财版),,(01)、

篇10:浅论高校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论文

浅论高校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固定资产;高校;管理

【论文摘要】本文着重从高校国有资产的界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方面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进行了研究,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和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的对策:1、强化国有资产意识,明确国有资产的范围;2、建立科学合理的国有固定资产管理体系;3、健全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4、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全过程的动态透明管理;5、加强预算管理,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6、定期开展清产核资;7、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国有资产管理队伍。

一、高校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1、多头管理、手段落后、效率低下

部分高校国有固定资产由各校区、资产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实验室管理部门、图书馆、房产部门、各院系(部)、资产经营公司、后勤部门等多头分管。多头管理常常造成部门间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低下、相互扯皮、推诿甚至无人管理,使得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处于僵化和被动的工作状态。

2、对房产和土地的管理存在误区

大多数人认为高校的房产和土地具有固着性,不可能流失,对其放任自流疏于管理,致使“非转经”资产中的一部分房产、土地被其他单位侵占,特别是一些高校为扶持校办产业,将房产和土地无偿划拨给校办企业,而且没对这部分资产计提折旧,使经营收入中没有扣除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虚增经营收入,将国有资产增值资金及收益量转到集体或个人身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

3、重复购置、利用效率低下

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着固定资产重置与闲置的现象,有的相当严重,不容忽视。如一些高校在已经有了体育训练中心及多个学生运动场的情况下,又建设健身房、文娱活动中心等场馆;在加强硬件建设的理由下,高校各个院系也相互攀比搞建设。院系各自为政各用各的,结果是大量的计算机等设备处于不能充分使用状态,学校缺乏对国有资产的统一规划与管理。

4、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制度不严格

有些高校尽管招生人数和学校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却不能同步完善,有些高校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具体表现:①新购置的资产、接受捐赠的资产以及已竣工的基建工程不及时入账;②有些已报废的资产不及时办理财务核销手续;③长期不能彻底清查的固定资产,使账实不符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即使发现了问题又不能及时处理,使问题越积越多;④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没有定期核对账务,导致账账不符的情况出现;⑤同时许多高校对资产缺乏动态管理,不能掌握资产的变动情况和现时状况,给国有资产完整性造成严重威胁。ヂ畚姆段

5、国有资产概念不清、管理松懈

一些高校的教职工由于教学或科研的需要,长期占用学校的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在工作调动时物随人走,将高校资产误认为个人财物;一些高校教师错误地认为自己申请的科研经费是个人财产,从而将用科研经费所购仪器设备和资料等据为私有。

6、资产权属改变导致资产流失严重

目前,伴随着高校及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设备淘汰及更新的速度也不断增加,造成国有资产的权属改变及资产的流失,主要表现如下:①“非转经”过程中非经营性资产本身的流失,特别是高校在扶持校办产业时将国有资产无偿地划拨校办企业使用,导致国有资产隐性流失。②“非转经”产生收益的流失。大部分高校将国有闲置资产对外投资(如出租等)的收益都放入经营收入,视为单位集体所有,作为学校职工福利或在学校内部分配使用,而且校办企业利用学校无偿投入的国有资产产生的利润大部分留在校办企业,学校只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并计入经营收入,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二、高校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1、强化国有资产意识,明确国有资产的范围

首先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认识不到位,措施也就难以落实。高校各级领导必须充分重视这项工作,将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到关系办学效益,高校生存与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只有在根本上重视国有资产的管理,在实质性认识上将私人财物与国有资产严格分开,从严格意义上领会国有资产包含的内容,才有可能避免将国有资产私有化,才有可能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加强对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避免使高校的其他国有资产游离于管理的框架之外。

2、建立科学合理的国有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各高校应从实际出发,建立高效统一的资产管理机构,按照“统一口径,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总原则实行。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分级管理的模式开展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财务部门负责全校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设立固定资产总账;资产管理处是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职能部门,研究资产管理政策、负责资产明细账及具体操作,各二级学院、教学系部、行政科室等部门为资产的使用部门,各使用部门设资产专管员,将所有固定资产明确到人,各资产专管员在业务上归资产管理处领导,由资产管理处根据管理需要定期对资产专管员进行业务培训。从而形成学校、职能部门、使用单位三级管理网络。同时,资产管理部门每年与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账目至少要核对一次,做到账账相符;各资产专管员每年度负责对所管的资产进行一次实物核对,将核对结果直接上报资产管理处,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账实相符。同时在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上,全面实施责任追究制。

3、健全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

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资产管理制度是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制度保障。如建立资产购置、验收、保管、使用、账簿记录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制度,确保资产管理各个关键点的有效性;建立资产购建的申报和决策审批制度,确保资产购建有一个完善的决策程序;逐步规范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程序,确保报废固定资产只有在经过中介机构的评估后才能报批处置等。

4、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全过程的动态透明管理

利用校园网构建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及各使用部门的对接。使各级资产管理部门可以随时了解每个部门固定资产资产的使用、变动情况,实现资产管理的透明化、信息化,使整个学校的资产置于网络化管理之下,同时各高校可将一些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渗透在网络化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对网络化管理各个环节不同权限设置来实现各级管理者的职能,通过网络信息的公开和透明来实现资产管理全程的公开化和透明化。所有的`业务流程通过网络化管理平台来实现,包括资产购置、管理使用、报废处置等,通过网络化管理平台,使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有利于财务核算部门、归口管理部门、使用者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提高管理质量,为学校高层管理者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5、加强预算管理,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

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互为前提和基础。预算资金是资产形成的主要渠道,高校资产的购置、日常运转和价值补偿主要依靠预算安排来实现。预算安排不合理,将导致资产配置的不公平,导致资产的闲置浪费,降低资产使用效率。因此,应在建立科学的资产配置标准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各部门资产存量情况,结合各部门履行职能的需要核定部门资产购置、使用、处置预算。通过严格执行预算、及时分析预算差异、进行预算执行考核等手段,达到从源头上控制资产重复购置的目的,从而实现优化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的目标。论文范文

6、定期开展清产核资

通过对高校国有资产定期地进行清产核资,可以摸清各类财产“家底”,及时发现和处理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盘盈、盘亏、闲置、浪费及其他不合理的问题,通过实物清点,对高校占有的各项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登记,有利于做到资产管理的帐实相符,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7、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

国有资产管理说到底是人对财产物资的管理,只有管理者的综合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各项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发挥作用。而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结构配备相当一部分薄弱,经济知识较为缺乏,综合性人才少,影响了高校国有资产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按照新形势下资产管理的要求,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系统培训,以提高其自身的业务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国有资产管理队伍,预防和减少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2]《财会通讯》2007.12.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研究.

篇11: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初探论文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初探论文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管理观念落后,造成管理水平低下

由于高校的资产来源主要依赖于国家拨款,我国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长期存在着“注重资产采购而忽略资产管理”“重视有形资产而忽视无形资产”的管理观念,固定资产保值增值意识淡薄。在落后管理观念的指导下,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整体较低,资产配置不合理,固定资产浪费、流失现象严重。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资产管理混乱

目前,高校的固定资产制度不健全,很多时候甚至无章可循,部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制度的执行力较低,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造成管理效率低下。例如资产清查制度不完善,导致许多高校长期未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缺乏沟通,没有定期核对资产账务,导致固定资产存量不明,有帐无物、有物无账等账实不符现象普遍。另外,不同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相互分离,缺乏有效的综合管理。固定资产购置以后经常处于动态变化中,领用人、使用人、使用单位、存放地点等等随时可能变化,但高校往往缺乏应对这些变化的后续跟踪管理制度。

(三)管理手段滞后,严重影响管理效率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不完善,缺乏动态管理。近年来,虽然大部分高校都已经使用计算机专业资产管理软件,但仅限于基本的数据录入和查询,购入的网络版管理系统也只是网上上传数据,而不能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无法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实时对账和信息共享,更谈不上合理组织闲置资产的流动和调剂使用,严重影响了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

(四)会计核算不合理,无形增加资产风险

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发生有形和无形损耗,因此,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其价值在不断贬值。而高校固定资产是不计提折旧的会计核算,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必然虚增,从而其账面价值一直反映的都是历史成本,无法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导致账面资产价值与实际价值存在较大出入,使固定资产账实严重不符。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对其更新资金需求的测算,同时财务信息反应失真也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国家财政拨款部门对高校财务报表的实际需求,容易出现固定资产的价值流失现象,加大了高校固定资产的风险性。

(五)管理队伍力量薄弱,制约资产管理健康发展

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任务日益繁重,而管理队伍建设却远远跟不上发展需要。许多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只是作为最基层的部门,管理队伍素质不高,缺少资产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使得管理人员疲于应付日常资产管理工作,无法适应不断复杂变化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要求。另外,固定资产使用单位,特别是院系基层使用部门的资产管理员一般由教学秘书或辅导员兼任,流动性较大,而且面对数量庞大、种类复杂的资产,缺乏固定资产管理业务的知识,影响了高校资产管理的规范化。此外,资产管理员岗位变动时,资产账目交接不及时,使得后续资产管理员对自己职责管辖的资产账目不清,进一步影响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健康发展。

二、提升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管理观念,提高管理意识

首先,高校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积极转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摒弃传统的“重购置轻管理”的管理观念,像抓教学、科研工作一样抓好学校的国有资产的管理。其次,建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将“多头分散管理”变为“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对每个资产使用单位配备资产管理人员,形成层次清晰、职责明确、方便监督管理的资产管理体系。要逐步完善资产管理部门职能,使其适应新形势下不断复杂变化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要求,做好资源整合,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一套符合高校实情,方便操作的一系列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真正做到有据可查,有章可循。第一,完善固定资产的报账验收制度。资产购置以后,使用部门要及时上帐,资产的入库、调拨等都要有验收环节。第二,完善资产的清查制度。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定期开展严格的、可操作的资产清查,及时掌握资产损盈情况,并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理,弄清资产来源去向和管理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防止资产流失。第三,完善报废处置制度。成立固定资产报废审查小组,对上报的报废的固定资产进行定期鉴定,呈报学校主管领导批准后核销。对报废、调出的固定资产要严格履行审核程序,如实地进行固定资产核销的账务处理,做到入账要及时,销账要同步,准确反映固定资产实际情况,并与财务部门及时核对账目,真正做到固定资产的家底清、账实符。

(三)利用现代手段,加强资产管理的网络化和信息化

高校固定资产数量大、种类多、存放分散、年度跨度大,实行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实现资产管理网络化、跨校区管理,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便于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之间沟通和协调,对资产进行动态管理,可避免账实不符、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发生;同时可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从而实现资源有效配置,避免资产重复购置和资产浪费现象;最后网络化管理可减少人工核算与管理的工作量,增加透明度,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

(四)计提折旧核算成本,准确反映资产状况

在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工作中,通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明确固定资产使用成本,能够准确地了解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价值损耗情况,使管理者能够实时掌握固定资产的现有价值。这将有利于改变长期以来部门无偿占用固定资产,使用者不注意保养和维护,导致固定资产闲置、浪费甚至流失的现象,有利于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减少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做到资源共享、物尽其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资金压力,节约有限的教育经费。

(五)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规范资产管理工作流程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影响资产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要加强资产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资产管理工作专业性、政策性较强,因此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除了要加强自身学习外,还要及时掌握资产管理的新政策、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增强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同时建立一支责任心强、综合素质过硬的高校资产管理监督队伍,强化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日常监督和指导,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实现常态化和规范化。

三、总结

总之,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提升资产使用效率、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而提升高校的综合实力、促进高校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12: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改进措施论文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改进措施论文

摘要:本文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处置为前提,介绍了资产处置的意义、流程和方法,同时结合年度校内资产处置工作的具体情况,分析了资产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对今后的资产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资产处置;高校

一、高校固定资产处置的现状

1.固定资产处置的意义

固定资产处置是指产权属于学校的闲置、积压、报损报废的仪器设备、行政教学办公设备、家具和建筑物维修改造过程中拆除的附属设施及器材等的处置过程。处置一般包括无偿调拨(划转)、对外捐赠、报废处置等几种形式,而报废处置是资产处置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处置方式。报废处置不仅能淘汰学校落后闲置的资产,还能为新进资产腾出空位,盘活资产,促进设备更新,使高校固定资产能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因此,加强资产处置管理,合理报废并妥善处置,对节约经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资产处置的条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可申请报废:达到或超过使用期限且不能满足最低使用要求的;不能迁移的设备,因仪器设备用房改建或系统装置改变必须拆毁的;因意外灾害或突发事故,受到严重损坏的;修复价值接近新购价值的;上级部门文件规定淘汰或不准再使用的。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可申请调拨调剂:闲置、积压资产;因单位分立、撤销、隶属关系改变等原因发生使用权转移的资产;符合报废条件,但仍有使用价值的资产。

3.资产处置方法及流程

对已达到报废条件的资产,由具体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报归口管理部门审核(必要时组织评估鉴定)后报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处同财务处、审计处等部门进行审核;审核后报学校资产管理委员会审批;审批后按规定权限备案或报批;履行完学校相关审批手续或经上级批复后,实施固定资产处置,办理固定资产注销、调拨等手续,催收并上交固定资产残值。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填写报废处理单所在部门鉴定审批资产管理部门审核自主处置材料整理校内自主处置报废处置资产调剂调拨上报教育厅备案处置残值上交学校财务上报教育厅处置财务处、资产处依次核销账务图1资产处置流程图

二、年度资产处置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

1.年度资产处置情况

根据资产处置规定及相关工作流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校进行了14批次的自主处置,其中绝大部分以报废处置为主,涉及各类仪器设备及家具被服类共计3186台件、原价值7407995.5元,数量之多,价值之高为近几年之最。具体如表1所示:从统计表中可得:报废处置资产2525台件、价值6701488.5元;调剂调拨资产474台件、价值309280.8元;有账无物共187台件、价值397226.2元。其中,报废处置在资产处置中占比高,占到全年资产处置总量的79.25%;调剂调拨类资产占比较少,占总资产的14.88%,这些资产主要是家具类物品,包含少量的仪器设备(主要是计算机);有账无物资产有187台件,占总处置资产量的5.87%,这部分资产主要是使用者保管不善、长期不申请报废造成的丢失,形成了有账无物。

2.资产处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资产报废不及时,管理不规范。使用部门普遍存在对已达报废条件的资产申请报废不及时,对一些被认为是没用的资产要么是堆积闲置,要么是随意丢弃(家居类),更有甚者私自处理,很多院系除非是实验室改造或是实在找不到地方放置才想到上报申请处置。同时还存在对固定资产报废、报损管理不规范,把控不严格,不该报废的申请报废,而该报废的却长期不报废,比如某单位在搬迁过程中,对原本还完好的213张电脑桌、210把电脑椅申请报废,经研究决定对这些资产进行了强制调剂调拨,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浪费。

(2)资产使用人管理责任意识不强,对个人名下的资产管理不严,存在有账无物而又不明原因的现象。如申请报废的资产中有账无物类资产数为187件,占总处置资产的5.87%,究其原因主要有:个人保管不善,主要是一些小的`仪器设备,如U盘、移动硬盘、试验工具等遗失;人员出国、调动、退休等原因未能及时进行资产移交,导致实物去向不明;单位撤并及工作场地搬迁等造成资产未清查或移交等原因造成丢失;使用单位对年代久远、使用时间在以上的易损耗资产(多为家具)未能及时报废造成的丢失等等。这诸多的现象表明个人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只注重用,不注重管,直到报废交物时才发现空有账而无物。

(3)资产调剂难度大。资产管理部门虽然坚持先调剂调拨后报废处置的原则,但是对符合报废条件但仍有使用价值的资产调剂难度大,大部分单位不愿意接收被报废的旧资产,各单位除非是急需或确实没有经费支出的条件下才愿意被动接收,否则这些还有使用价值的资产就只能暂时搁置了。然而对家具而言,长期搁置在库房中很容易发生霉烂变质,时间一长也就真成了废品,这无形中也造成了资产的损耗和浪费。

(4)对资产报废年限的界定困难。虽然固定资产申请报废的都要满足规定的条件,但实际上有些资产在达到报废年限时还能使用,只是性能或操作功能没有当下产品使用方便或者部分功能不能达到使用要求,就对这些资产予以报废,而资产管理部门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还有价值的资产被报废,使得资产利用率低,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三、资产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及建议

(1)有效履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切实履行好高校《固定资产资产管理办法》和《资产处置规定》,强化资产使用人的权责意识,提高教职员工固定资产管理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营造人人关心爱护资产的良好氛围,积极引导和规范各教职员工资产报废的申报工作。同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从源头抓起,从购置时就对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的相关要求,制订实物领用的具体办法,明确固定资产领用后的经济责任,对资产管理不善的个人及相应单位应予以一定的经济惩罚,切实做到有效管理。

(2)规范固定资产使用时限。严格落实《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试行)》中规定的各类资产使用年限。如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使用年限是6年;照相机、投影机、空调等使用年限是8年;对各种专业仪器设备,严格按照使用要求年限执行;对尚有使用价值的家具长期使用。

(3)建立资产调剂库,提高资产利用率。结合资产处置的实际情况,尚有使用价值的资产很难及时明确调剂对象,对这部分资产报废处置是一种浪费,搁置保存也变相是一种报废。因此,从发展的眼光看,建立一个资源共享的资产调剂库,对有使用价值的资产进行挂网公开,愿意接收的单位或个人可以申请调剂,甚至可以用一定的资金进行购买,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资产合理利用和有效流动,避免了浪费,还可以为学校回收一部分资产残值。

(4)简化报批手续,加快资产处置进程。固定资产处置报批手续较多,处置后不仅需要向上级部门备案,待批复后方可下账,而且价值达到规定标准时,还需要按照要求准备齐全的支撑材料(包括该资产相关的各种票据)。以报废价值高(单价在10万元以上)的设备为例,需要上交购物凭证、报账标签、购物发票及报废说明等材料,而报废的资产一般购置年代久远,查找所需的原始证据比较困难,造成了申请报废时间长、申报难的困境。另外,在提交报废备案材料后等待上级部门审核批复时,环节较多,等待时间较长,使得所报废资产下账难,账上资产积压多。因此,需要上级部门有的放矢,简化报批手续,缩短资产处置、下账周期。

(5)壮大资产管理队伍,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高校资产管理队伍一般是专兼职相结合,资产管理部门属于专职管理人员,各二级单位基本上是兼职做资产管理工作,队伍还显得单薄。就拿我校资产管理部门来说,资产管理人员3名,但是他们要负责日常资产的建账和年终与财务的对账;资产处置管理;资产的调剂、变更;定期向上级的报表统计工作;房屋的管理工作(房屋的建账、管理、分配等);不定期的资产清查工作;还有上级安排的其他临时性工作等。任务多,人员少,常常会忙于应付日常的资产管理工作,而各单位申请报废的资产却不能及时处置,给广大老师带来工作上的不便。同时,面对信息化的发展,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也在不断升级,这就需要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业务知识培训,丰富资产管理手段,确保资产管理规范化、合理化。因此,增加资产管理人员,建设一支专业化的资产管理队伍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刘建秋.关于建立和完善高校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内控机制的思考.理论探索,(1).

2.邓健萍.当前本科院校固定资产报废与处置管理的思考.会计与审计,(5).

3.卢L,宋伟.高校报废资产处置的规范化探讨.实验技术与管理,(4).

4.崔莎.高职院校实验室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的思考.创新教育,2014(18).

5.史文娟.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西安邮电大学学报.(5).

6.游翠华.谈高校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的监管.教育财会研究.(2).

篇13: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朝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成为必然趋势.教务管理工作与高校的教学工作是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的.如何在高等院校的环境之下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提高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已成为各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务工作人员共同思考的焦点问题.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不断改进教学管理系统以更好地为教学管理服务是高校教学管理要实现地目标.

作 者:邓慧 付燕  作者单位:邓慧(黑龙江科技学院数力系教务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27)

付燕(鸡西市鸡冠区环保局,黑龙江,鸡西,158105)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 关键词:高校   教务管理   信息化   建设  

篇14: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研究论文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研究论文

一、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1、降低工程管理成本

在建筑工程中,管理工作分为多项内容,不仅包括工程施工前的施工准备管理,还包括工程设计管理、材料采购管理、施工管理和竣工结算管理等,其中任何一个管理环节都需要一定数量的管理工作人员。如果采用信息化技术管理,则能够有效缩减建筑工程管理中管理人员的数量和降低每个环节的成本,还能减轻可能因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带来的影响,从而在降低管理成本的同时,确保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

2、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

人工管理非常容易受到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状态的影响,进而导致在管理工作中出现失误,降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效率。更重要的是,由于一直以来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对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并不很重视,加之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有限,很难确保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能被有效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实现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则能有效解决该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2方面:①有效结合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等,从而构建信息管理系统,其具有比较强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很少出现工作失误。②随着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和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管理还会逐渐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

二、我国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对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充分

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对于工程管理的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且认识不充分,只粗浅的认为工程管理信息化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查看工程项目资料而已。管理者对于工程管理信息化包含的众多信息视而不见,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在预算、核算、资金使用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2、工程信息管理软件难以满足工作需求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与此同时国家和社会对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是对管理软件的巨大挑战。目前,大部分建筑企业在数据处理方面,依旧选择局域网共享的方式来管理,但不熟悉相关的项目管理软件,在实际操作应用功能方面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3、信息化发展的区域不平衡

信息化管理发展相对广泛的是信息的接收和传播,现代化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管理者在信息化接收方面的速度也比较快,但在京津相对偏远落后的地区,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也比较模糊。目前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仍旧不高,大多数工程项目管理采用的是较为粗放的管理模式,管理相对来说比较混乱、方法较为单一,致使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时常出现决策无依据、漏保重报的问题。这些建筑企业通常在工程管理中投入很多的人力、财力,结果却大相径庭。

三、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建议

1、从管理平台入手,搭建多层次管理平台

建筑工程项目内容复杂,涉及范围甚广,包括建筑单位业主、建筑设计、工程监理、地方政府以及各级管理人员等多方利益,在开展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能停留在单一方向,应积极搭建多层管理平台,综合考虑多方利益,建立健全涵盖各项内容的多维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不同主体数据的管理,对资源进行共享。

2、优化信息系统,构建一体化信息系统

建筑工程项目属于系统工程,其在立项及招投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其他国家、地区或者行业的定额,而且引入的内容数据庞大,工程的计量也相对较大,为工程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必须要遵循工程实际,综合考虑各项因素,依照相关标准规范,打破部门单一独立使用的局限性,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将各项内容有机组合起来,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3、以数据库为中心点,创新管理工作流程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会涉及到很多数据资料,浙西数据信息的传播流动于各个工程参与方之间。传统的.信息管理是通过简单的书面通知、电话传真等方式,这些传递速度相对缓慢,整个流程需多个部门合作完成,大大降低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及质量。而数据库的建立可以有效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通过数据库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准确地查看信息并处理,能够形成较为直观的、清晰的图表,提高数据管理的独立性,而且数据可反复使用。

4、完善系统功能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较为繁杂的管理工作,涉及工程前期的决策、设计、招投标、材料采购、施工管理和工程竣工结算管理等。在对建筑工程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设计和开发时,一定要对系统功能进行有效完善,不能使系统功能存在局限性。此外,在对系统进行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要重点注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设计、材料采购和工程施工管理。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施工管理是工作的重点,必须对其引起足够重视。

结束语

总之,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强对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加快培养相关人才,使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得到更好的发展。

篇15: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研究论文

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研究论文

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意义。本文首先对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然后剖析了信息化时代的图书馆管理优势,主要是信息化使图书库存容量大,服务便捷高效,降低了图书管理员的劳动强度,以人为本的理念得以落实。同时,笔者指出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认为技术不能代替文献信息、图书借阅等基本要素,信息技术学习和使用难度大以及图书馆发展不平衡。主张图书馆应该在信息技术管理、信息技术手段、信息技术服务方式和信息服务管理理念方面进行创新。

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现在计算机以容量大、速度高的优势,涵盖CD、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功能,信息技术赋予文献检索新的工作规范,对图书管理的服务方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使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达到更好、更高的程度。信息技术扩展了人类自身信息器官功能,赋予文献检索新的工作规范,使图书馆自动化和网络化。

一、传统的图书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功能少。传统图书馆以印刷体文献为资源对象,信息服务模式比较被动和固定,“印刷载体化”和“固化”是传统图书馆资源的特点,用户受到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制约。随着新学科的不断扩展,新学科与原有学科跨度增大,知识以几何级数增加,图书馆要建立新增学科文献资源需要数年的时间,尽管每年图书馆新增馆藏每年增长幅度较大,仍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

2.管理水平不高。传统图书馆管理水平低,对新书目录的采集、上传、删除都是手工操作,效率比较低。在质量管理、量化管理和系统运行方面比较滞后。图书馆投入购买信息资源和设备的经费长期不足,图书馆管理工作劳动强度大,程序化又强,前面工序对后面工序会产生较大影响,图书馆工作人员缺乏管理意思,管理水平不高。

3.管理以“书”为中心。传统图书馆开展的各项活动都是以“书”为中心,从采集、编目到流通,都是以“藏”为主,服务理念以“书”为本,缺乏以人为本,图书馆开放时间和服务方式比较单一,使得读者外借、阅览都受到限制。图书馆在开放的`时间内,由于读者比较多,而工作人员有限,往往无法实现以读者为中心,读者的需求难以实现,馆藏信息资源利用率较低。

二、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管理的优势

1.使图书馆库存容量增大。图书馆信息化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建立数据库,使图书库存容量增大,方便读者快捷、高效的利用图书馆资源,利用通讯技术的发展来实现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利用光纤数据存储系统,加强图书馆主页及Web站的维护,建设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校园网、图书馆主页及电子阅览室。通过现代的信息化技术,改革图书馆组织结构和服务方式,将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电子化和信息检索智能化。

2.提升了图书馆的管理效率。信息化管理与图书馆的核心业务有效地配合,帮助图书馆有效的利用资源,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增强了读者的满意度。信息化时代的图书管理效率高,运用信息技术变革图书馆管理模式,管理人员劳动强度降低了,图书馆工作效率提高了,图书馆的竞争力增强了。信息化管理在图书馆的应用和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图书馆的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图书管理实现以人为本。信息化图书馆管理对图书馆的传统价值观念必须进行革新,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读者,因此以“人”为本是图书馆服务的核心理念。从查询资料、信息加工到文献借阅,每个环节都要以人为中心,服务于人的理念应该贯穿于图书馆管理的整个服务过程。管理人员的对服务理念和服务态度不断改善,达到高效的服务要求。

4.信息化使读者获得优质的服务。在大数据的背景下,读者的不同需求相应得到满足,获得优质的服务,信息化对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馆员要熟悉管理的图书和信息,还要及时分析并掌握图书馆的信息源,便于帮助读者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及数字化资源,图书馆服务是以信息收集与整理、信息的重构与利用以及信息的存储和使用能力为基础,根据读者的需要,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三、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息技术系统实施的问题。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的使用价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和实现的。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后,要录入数据和相关信息,还要对图书馆员工进行培训,以便能够指导读者迅速熟悉新系统的使用功能,实现查阅收集和处理信息功能。另外,新系统在图书馆的实施还需要硬件建设和维护。

2.技术不能代替文献信息、图书借阅等基本要素。信息技术本身不能改善图书馆的管理状况。建立图书馆的文献信息系统,需要将文献资源和文献信息需要录入系统,读者在使用图书馆信息的输出系统。信息技术正在改变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但信息技术不是万能的。信息技术必须和有效的管理相结合才能提高图书馆的效率。信息技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水平,因为技术不能代替管理,不能代替文献信息、图书借阅等图书馆管理的基本要素。

3.信息技术超前及其学习和使用难度很大。信息技术必须服务于某项业务才能实现信息技术的价值,但是信息技术的投资可能要高于某项业务的基础投资。信息技术超前及其学习和使用难度很大。信息时代,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例如博客、微信、社区照片共享服务、开发及在互联网上生成、共享和分发信息,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对图书馆机构和网站的影响,技术难度很大。

4.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状况很不平衡。目前,与发达国家的图书管理相比,我国图书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高校图书馆信息发展也很不平衡,依然以藏书为主要职能,以书刊借阅、阅览为特征的管理与服务方式为主,缺乏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如信息加工、信息处理和信息转换水平还比较低。图书馆的资源从以传统图书馆馆藏文献的数字化转化为主,存在信息化程度低、服务范围小、功能少等状况,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图书馆对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作用。

四、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创新的思考

1.图书馆信息技术管理观念的创新。图书馆知识服务是新时期图书馆核心能力的增长点。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海量和信息获取途径的便捷,使得信息技术在深度挖掘文献和信息以及在了解信息内在联系上更加有作为。将读者所需的信息对象动态链接,或将信息转化为可视化的知识能源,或创建动态的信息空间。总之,信息化给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带来了便利,图书馆知识服务带来的新思维与新方式,提升了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效率。

2.图书馆管理信息技术的创新。作为知识和信息搜集、存储、传播的重要场所,信息技术成为图书馆提升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信息技术的创新为图书馆提供跨时空的信息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在信息化时代,图书馆实现跨学科、多领域的信息服务,实现信息资源虚拟化和检索的智能化。读者利用图书馆的信息技术进行图像检索、多媒体数据传送和浏览、语音导航等。盲人读者也可以利用语音导航器或盲人专用鼠标来“阅读”文字和地图等。

3.图书馆信息服务、管理服务意识的创新。图书馆业务流程进行整合和再造,带动管理服务意识的创新。建立面向需求的动态管理机制,针对读者对信息个性化需求,有的放矢地开展各种服务活动,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方式,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利用新技术,图书管理人员要使服务范围不断扩大,从而多元化的发展服务方式,因为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图书馆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面,其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也发生了改变,服务要从被动变为主动,从单一到多样,从静态到动态。以人为本是图书馆服务的核心理念,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更新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更好地服务读者。信息技术扩展了人类自身的信息器官功能,赋予文献检索新的工作规范,使图书馆自动化和网络化。图书馆应该在信息技术管理、信息技术手段、信息技术服务方式和信息服务管理理念等方面进行创新。

浅论教育质量视阔下高校研究生管理创新研究的论文

高校师资管理面临的形势问题和对策研究论文

思考高校岗位设置管理中的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论文

高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初探的论文

高校战略式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论文

新形势下高校会计制度若干新问题的思索论文

试论对固定资产转资滞后的思考论文

高校资产管理改革中内部控制理论的应用论文

高校班级管理健康型组织建设意义论文

艺术设计开放性实验室管理研究论文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研究论文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研究论文(共15篇)】相关文章:

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研究论文2022-08-21

加强政权建设的资产管理论文2023-05-31

党建研究论文:试谈基层政工干部的“角色定位”2022-11-11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问题的论文2023-04-12

高校宿舍管理系统的论文2023-03-21

我国企业管理财务会计论文2022-04-30

高校基建设计管理论文2022-10-25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答辩书2022-05-26

教育成本核算几个关键问题的解决思路论文2022-09-06

农村财务会计论文2022-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