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央行推行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分析的论文

时间:2023-07-12 08:08:45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基层央行推行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分析的论文(锦集9篇)由网友“红油钵钵鸡”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基层央行推行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分析的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基层央行推行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分析的论文

篇1:基层央行推行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分析的论文

基层央行推行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分析的论文

所谓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状况充分了解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识别出该单位的风险点及其风险程度,而后根据不同的风险程度,采取不同审计策略的审计模式。而改变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职能,会使其基层员工的实际工作发生重大变化,其在工作中面临着更多更新的挑战。为了更好的履行保驾护航重责,在基层央行推行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是必要的,不仅有利于提高基层央行的工作效率,也能够提高其风险管控水平。

一、基层央行推行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分析

(一)推行风险导向型审计是基层央行内审发展的内在要求

央行内部审计部门自设立以来,开展了全面审计、履职审计、专项业务审计等各种类型的审计项目,但总体来看,这些审计项目还停留在制度基础审计阶段,其审计内容局限于合规性审计,目标局限于查错纠弊,相关的审计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使得面临的风险增大,最终审计的效果也难尽人意。而风险导向型审计则是以风险评估为重心,根据评估结果分配审计资源,对高风险点进行重点审计,是一种既能节省审计资源,亦能兼顾审计效果的审计模式。

(二)推行风险导向型审计是基层央行强化内部管理,规避业务风险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央行在加强内部管理,防范风险方面作出了诸多努力,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违法违纪事件仍时有发生,究其根本,仍然是内部控制方面的漏洞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趁之机。因此,将风险导向型审计模式引入央行内部审计,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控制环境的优化等一系列监督模式加强内控内管工作,将剩余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之内,是基层央行内部管理的客观要求。

(三)《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为将风险导向型审计模式引入基层央行内部审计提供了有利条件

,央行总行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该文件中对央行内控管理方面进行了体系式的划分,将内控环境、活动与监控、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这几方面设定其体系构建的基本要素,并对各个要素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央行的这一文件内容与审计控制的内在实质是一样的。这一文件的出台也标志着将风险导向型审计模式引入基层央行内部审计提供了依据,为在基层央行内部审计中引入风险导向型审计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具体应用

(一)建立预警体系,实现风险预警

银行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措施,保证其主动地位。预警体系是确保银行主动地位的重要措施,在该措施下,银行上下都能够实现风险预知,在风险发生之前,对其做出相应处理,这是内部审计由“事后监督”向“事前控制”变化的重要内容。

在建设预警体系的过程中,可以从两方面入手:指标与临界点选择。指标指的是可能会出现不良事件的征兆;临界点指的是风险爆发的时点。指标预警是当前最常见的一种预警方式,这种预警方式会针对各项指标的有关变化而进行不同程度的警报。通常,根据指标数值的不同,可以将单位的'运营情况进行进一步分类,主要包括危机、风险、亚风险、正常这四种情况。当数值超过临界点时,系统就会发出对应的警报信号,便于相关人员及时获知。其中,临界值是结合单位的业务特点,以及组织目标确定的。基层央行建立风险预警体系时,要把人财物等资源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并针对那些重点岗位进行严格防控。对各个部位进行指标量化,根据各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风险预警系统。

(二)结合业务特点,进行风险评估

1.调查了解相关情况,确定可接受审计风险。可接受审计风险指的是最终的审计结果偏离预期目标的程度和可能性。该风险的确定过程是是审计人员根据自己的职业判断,综合被审计单位所在的行业情况及自身具体情况确定的,审计人员通常将这一风险数值设定为5%,这一数值也可以表述为审计报告的可信程度为95%。

2.选择固定风险因素,确定固有风险。固定风险是假定未建设相关的内控机制,被审计的目标单位出现差错的可能性。在审计人员确定可接受审计风险之后,开始对固有风险进行评估。评估基层央行的固有风险,首先要从总体上分析被审计单位的运营环境,而后,从各部门的固有风险因素出发,分别评估其固有风险。截止目前,人民银行系统尚未建立有效的风险计量标准,固有风险的量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业务难题。一般情况下,出于职业审慎,审计人员往往将固有风险评估为50%-100%。

3.了解内控结构并进行控制测试,评估控制风险。控制风险指的是被审计的单位在进行业务往来的过程中出现差错,这些差错不能被该单位的内控体系阻止的可能性。在进行控制风险评估的过程中,一是,应对内部控制决策的相关风险进行评估,该项评估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该单位的组织结构情况是否合理、其相关制度是否完善并落实到位、各个岗位的职责是否明确等。如果该单位在控制决策的环节中出现问题,那么会导致后续的各个环节都会出现偏差。二是应对该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测试,从而确定各项制度能否落实到位,明确其在执行过程中的风险水平。这一过程涉及到的内容包括:业务类别及流程、各项财务凭证与记录等。三是对该单位的监督与反馈机制进行评估。一般来说该方面的健全情况与风险程度成反比。四是对该单位内控制度及执行情况进行测试评估,这主要是获得被审计单位的制度情况与实际推行情况的出入状况。在进行上述测试环节后,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评价,确定其可信赖程度,从而确定控制风险水平。

4.运用风险模型,确定检查风险。通过以上的三个过程,可以得出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控制风险及固有风险情况。此外,还可以借助于改进后的模型,获得检查后的风险。这一风险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表明审计人的风险接受能力,该风险对后续样本范围、数量及大小都有所关联。

(三)实施实质性测试,控制检查风险

检查风险应被严格控制在计划检查风险下,这也是确保整个审计风险能够保持的预期范围内的重要方面。在审计的过程中,应将固有风险、控制风险高的相关内容作为重点审计对象。

在进行实质性的测试过程中,可以从如下环节入手:一是明确业务层次,确定核心业务的重要性水平;二是对余额与交易类别进行专门测试;三是根据上述实质性测试的结果进行实际检查风险评估,获得实际审计风险;四是与预期审计风险相比较,判断是否接受实际审计风险,若接受,则进入审计报告阶段;若拒绝接受,则进一步扩大审计范围,完善审计方案,重新进行实质性测试,直至将审计风险降低至满意水平为止。

(四)综合测试结果,出具审计(风险)报告

通过上述各个环节,可以在现场审计之后,进入报告环节。相关工作人员将所有的审计信息汇总至审计报告中,并作出审计判断,并重点阐述审计发现的问题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并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为被审计单位后续的风险防范给出建议。

三、在基层央行开展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积极意义及前景展望

(一)在基层央行开展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积极意义

1.有助于优化内部控制环境,防范内部风险,为基层央行职责的履行保驾护航。

2.有利于审计资源均衡配置,从而设计可靠的审计方案,提高整个审计工作的质量水平。

3.有利于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基层央行的内审人员知识结构比较单一,职业审慎性也亟待提高,开展风险导向型审计可以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在基层央行开展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前景展望

基层央行业务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其审计工作非常繁复,在基层央行实施风险导向型审计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际操作中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全面引入风险导向型审计还有一个艰难而曲折的过程。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确央行的特殊性导致其原有的审计工作与方式难以满足当前工作需要,所以,因风险而异的风险导向型审计将更能适合央行的业务监督需要,更能促进央行内审的整体水平提升,因此,在基层央行推行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势在必行。

篇2: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论文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适应企业风险复杂化趋势而产生的内部审计形式,文章从梳理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入手,结合当前内部审计实践存在的突出问题,下面为大家分享了有关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作为审计发展新模式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文章通过对企业内部审计产生背景和相关文献、概念、发展模式等理论回顾的基础上,分析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产生的必然性及重要性,并通过万向集团公司以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的管理制度分析,探索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以期能够在我国企业中推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促进企业内部审计事业取得实质进展。

篇3: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论文

一、我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发展回顾

内部审计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从账项导向审计模式、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到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三个阶段的发展演进过程。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出发点是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将风险考虑贯穿于审计过程的始终,同时着眼于全面的控制测试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摒弃了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基础的“无利害关系假设”,以“合理的职业怀疑假设”为基础,根据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捕捉潜在的风险点,将风险评估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标志着我国的内部审计已开始向风险导向发展。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个部委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简称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10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自1月1日起施行。至此,以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在我国已初步形成。尽管如此,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风险管理迫切需要内部审计的参与。因此,完善我国内部审计、积极推进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已成为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目前我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风险意识普遍薄弱,在全国单位中未得到有效推广。据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单位开展过财务收支活动的内部审计,其次是经济效益内部审计、基建审计,仅有很少的单位开展过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并未有效开展,这充分表明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这一项新的内部审计理念和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对其给予了关注并不断开展探索,但尚未完全成熟。

2.内部审计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没有实质性的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运用的意识不强。根据资料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单位2/3的内审人员来自会计专业,只有一小部分内审人员来自审计专业。有的单位甚至没有单独的审计机构或专职的审计人员,而由其他职能处室的人员兼任。而且审计部门人员技能单一,大多是由财务转入审计岗位上来的,他们熟悉财务工作,对风险审计工作却比较生疏,缺乏专业的审计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单一知识结构的内部审计人员导致内部审计范围狭窄,审计效率低下,甚至审计方向不明确,内部审计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没有实质性的开展,内部审计运用的意识不强。因此很难以实现对高校风险的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而进行全面综合的审计。

3.内部审计的“粗放型”的审计模式是远远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据了解,目前大多数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停留在以账项、制度为主的财务收支合法合规性审计,内部审计的内容也还停留在对生产经营活动结果的监控,而且由于大多数内部审计部门机构的设置都是因行政干预而建,并非出自本单位管理发展的需要,审哪些项目,什么时候审都由领导决定,行政色彩鲜名。这种“粗放型”或“行政化”的审计远远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应着力把“粗放型”转型为“精细化”的内部审计方式上。

三、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制度设计构思――从万向集团得到的启示

1.大宗物资采购成本的风险管理控制。工业企业的物资采购量多比较大,由于各公司均自行采购,物资供应的不同以及采购人员的人为因素,导致各公司对大宗原材料的采购的质量及价格,相关较大,进而影响到各公司的盈利能力及对公司,因此,通过对工业企业设立物资采购工作小组,负责整体范围大宗类物资集中采购的组织、日常采购的管理、评审及采购资源信息共享等具体工作。由物资采购工作小组负责物资管理内、外部纠纷的协调与处理,负责物资管理重大违规问题的处理。对物资采购实行“定点供应、比质比价、竞价采购”原则。建立大宗物资采购平台,对钢材类、刀具类、砂轮类、包装箱类、油脂类等物资通过贸易公司集中采购。对计量器具类、办公用品(如办公用的纸张、计算机、复印机和油印机等物资)、化工类(如清洗剂、磨料、清洗粉、纯碱、硝酸和悬浮液等)物资、工作服、废料类让售等物资集中通过物资采购工作小组集中统筹,通过组织各有关企业招标确定采购和让售价格,招投标后,再由各企业分别与中标单位按中标价格签订合同采购和让售。

2.物资采购的经济效益审计。在通过统一平台采购的基础上,对由外单位加工的产品的加工费用进行审计,深入到外单位的生产第一线,对其加工产品的固定资产、机物料消耗、人工费用、水电费等支出进行严格的审核,经过审核后,向各加工单位为本公司加工的产品作出一个合理的加工费用结算单价,该结算单价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每半年或每季度的市场材料、人工等物价的变动,对结算价格进行一个调整。

3.事前控制制度。审计人员积极参与到对董事会材料的审议当中,对董事会材料中每一项需列支的预算进行详细的审核,对每一项发生的`经费都需对应一项业务内容,对每一项的投资支出作为投资计划列入董事会内容后,每一个投资在投资前都要报送可行性分析报告,列示该项投资需要的投资总额的组成内容,能否达到投资回报率,投资报酬率有否达到公司规定的要求指标,回报期等内容,可行性方案通过后,以正式的文件下达,在投资时,严格按照可行性方案的内容操作执行及考核。在实际投资发生时,对设备的采购由投资单位按照产品的特点提供技术参数指标,公司专门建立设备统一采购平台,根据提供的技术参数指标,通过设备统一采购平台向全国范围内的供应商进行集中统一采购,利用集中采购优势,仅这一项每年就可为公司节约费用,贡献了可观的利润,同时,对公司而言也建立和培养了专业的设备采购人才,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4.资金管理制度。公司对资金的支付建立网银系统,对支出的资金委托财务公司进行监控,对一定额度以上资金的支出进行严格的监控,对每一笔有疑点的资金都反馈到审计部门进行详细的分析,分析业务发生的真实性,有否必要采购,以及业务发生金额的合理性,非紧缺物资不得采取向供应商预付资金,杜绝了公司在资金上的风险。

这样的审计模式遵循了从目标到风险再到控制的过程,注重高风险领域;重视与企业发展目标直接相关的风险分析,所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评估风险管理时,不仅关注内部控制的符合性,而且优先选择高风险领域的控制,并且着眼于具体控制对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估。此时,内审部门不只是强调控制,而是通过规避转移和控制风险达到更加有效的风险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利益。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企业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企业的风险管理的监督者。

四、推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建议

目前,我国企业整体内部审计制度还很薄弱,但这并不表示在我国不能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逐步推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1.强化风险意识,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念在我国提出的时间还不是很长,还没有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很多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还不完善,风险管理的主动性也不强。企业的领导者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把内部审计纳入到企业的战略管理中去,合理设置内部审计部门,维护好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在风险环境中开展审计业务,才能提出全面的风险控制建议,为企业增加更多的价值。要建立和健全风险管理机构和风险管理体系,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充分考虑企内外环境的变化,结合企业自身的行业特点和企业特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形成适合企业生产发展所需要的风险管理的方式,为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创造条件。

2.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需要审计部门事前参与企业项目的预算。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表明,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对内部项目等环节进行有效调控,可以说,没有内部控制就没有内部审计,尽管内部审计已经走上独立的职业化道路,但是,内部审计把内部控制作为一项基本业务的工作实质并没有改变,其工作范围必须包括企业的风险管理。当然,内部审计不能仅仅是过程监控、提高监控控制的有效性,还应该涵盖如何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通过对企业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使企业整体管理效率和效果得到提高。因此,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方法应引起企业高级管理层的高度关注,让审计部门参与企业项目的预算,由单纯的事后评估控制转变为事前参与风险管理和过程监控。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根据多年来对风向导向审计的研究,重新修改了内部审计章程,将内部审计定位在“参与风险管理,提供独立评价和建议”的高度。因此,我国的企业也应根据风向导向审计的相关理论,进一步更新内部审计观念,认识到其重要性和价值,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各部门的沟通与联系,为内部审计能积极有效地参与到企业风险管理中奠定基础。

3.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需要建立内部审计的监控网络。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已经基本实现了计网络的联网。利用计算机网络不仅能较好地满足审计工作中对数据采集、计算、查询、排序、筛选、判断、分析等要求,更迅速、更有效地完成各项审查内容,大大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更重要的是可以建立审计、财务和预算部门的联系网络,实现网络畅通,达到实时监控的目的,实现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目标。

4.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需健全目标项目的审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当积极参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制的建设,将内部审计的重心由财务预算审计转为战略控制,由控制导向向风险导向转变,负担起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重大责任。不仅加强重点项目的内部审计,也要关注小项目的风险审计,现代企业经营规模在不断扩大,业务涉及面也在不断加大,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管理层次的多极化,经营地点的分散化等已经成为内部审计面临的新课题。因此,健全和完善目标项目审计是相当必要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本身就是以对风险进行全面评估为基础,将重要风险点作为切入点,并加大对企业高风险的审计力度,合理地设计审计程序,使审计范围得到扩大,有效地提高审计效率,从而实现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所以,以战略系统观为基础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企业内审中的运用,必须要不断完善和健全关于风险导向审计的目标项目。

5.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以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为基础。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挑战。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内部审计知识,还应具备法律法规、金融知识、经济管理、统计、会计、工程技术和计算机等方面专业知识。企业应加强对审计人员有关风险技巧方面的培训,提高专业胜任能力,使其做到与时俱进。另外,内部审计人员还应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廉政教育,增强审计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独立性和客观性的理念深入到每个审计人员的心中,对企业负责,为企业服务,审计时做到恪守客观、公正、廉洁,让内部审计人员真正成为一支既具现代知识素养又具有较高道德水准的高素质队伍。

参考文献:

1.刘文俊.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的应用研究[J].商业会计,(22)

2.李玲,陈任武.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分析――兼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点[J].财会通讯,(12)

3.王晓霞,孙坤,张宜霞.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通过解读版《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看内部审计的风险导向[J].审计研究, (2)

4.严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若干问题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4

篇4:风险导向审计在基层央行内部控制的应用之我见论文

风险导向审计也称为风险基础审计,是指在综合分析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活动等各因素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开展风险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的量化风险水平,确定实施审计的范围和重点,进而开展实质性检查的一种审计方法。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理念和审计方法,代表了现代审计方法发展的最新趋势,改变了审计风险控制重点,提升了审计效率。在基层央行内部控制引入风险导向审计,通过风险导向审计有重点、有针对地制定内部控制审计计划,有利于从更广泛的范围把握基层央行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保障基层央行科学有序履行金融服务职能。

1、基层央行内部控制与风险导向审计相辅相成

1.1 基层央行风险导向审计须以内部控制为基础。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模式,是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判断被审单位的风险及其程度,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的风险因素状况、程度而采取的相应的审计策略,目的是加强对高风险的实质性测试,将风险降至最低。《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明确了风险管理是组织内部控制的基本组成部份,内部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审查和评价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内容之一。风险导向审计离不开内控基础测试,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时需要深入了解、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决定实施实质性测试策略。作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风险导向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根本目的,正如COSO对内控的定义所描述的:“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由此可见,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的基础,更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进入评估改善基层央行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基石。

1.2 基层央行内部控制促使加快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基层央行内部控制目标主要为:保障本单位依法、正确、有效履行职责;保障各项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运作;保障各类资源有效利用和各项资产完全完整;保障各类业务和管理信息真实可靠。为此,基层央行将突出关注隐性和显性风险对自身及辖内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影响,把风险管理作为未来内部控制的主要方向。而风险导向审计最显著的特点是:立足于对风险控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出发点进行全面控制测试,制定审计策略和与基层央行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将风险考虑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和特点,与央行强化内部控制有效吻合,要求内部审计应优先考虑基层央行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客观促进基层央行加快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步伐。

篇5:风险导向审计在基层央行内部控制的应用之我见论文

当前央行内部审计不能仅局限于查错纠弊、强化控制等功能,必须适应金融服务新职能需要,向风险管理和控制为重点的风险导向审计转型,切实推进风险导向审计在基层央行内部控制的应用,规避内部控制风险,有效履行基层央行金融服务职责。

2.1 提高思想认识,在基层央行内部控制稳步推行风险导向审计。观念决定行动,思想认识程度直接影响着风险导向审计在央行内部控制的力度和成效。在基层央行内部控制加快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既是更好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的要求,也是优质高效履行央行职责,防范内部风险的重要保障。基层央行要采取各种灵活形式加强教育宣贯,切实使内审人员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央行内部控制风险导向审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紧紧围绕央行流程风险、管理风险等进行全面排查,牢牢抓住各项业务的`风险点,在现有审计模式基础上逐步过渡到风险导向型审计,不断增强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为保障央行金融服务职责、规避业务风险保驾护航。

2.2 转变评价模式,探索建立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全新审计模式,与传统审计截然不同,要求审计人员须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以风险管理为基准,把评价的起点和重点放在关注控制环境和识别业务流程的风险上,分析风险,并提出控制风险的建议和方法。内审人员要以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为重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打造内控信息交流互动平台,设计健全合理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风险管理审计为切入点,应用内部控制评审系统,对风险管理、业务操作、职能履行、安全保卫等各项业务流程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全面风险评估,以揭露问题,堵塞漏洞,促进央行内部控制建设。

2.3 创新审计手段,全面提升内部控制为核心的风险导向审计效能。要再造基层央行内审工作管理机制,打破审计区域限制,整合跨区域审计资源,将履职审计、全面审计、专项审计和离任审计有机结合,合理运用现场审计和非现场监督等审计手段,实现内部审计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起内审非现场监督、质量考核评价、责任追究等制度,从制度上有效规避央行内部审计风险;加快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构筑审计信息平台,通过现代审计信息处理系统对大量的审计信息进行及时采集、处理、分析和反馈,努力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逐步实现与业务部门审计接口的对接,实现从业务部门直接提取数据进行审计,从而达到实时监督的目的。

篇6:风险导向审计在基层央行内部控制的应用之我见

风险导向审计也称为风险基础审计,是指在综合分析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活动等各因素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开展风险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的量化风险水平,确定实施审计的范围和重点,进而开展实质性检查的一种审计方法。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理念和审计方法,代表了现代审计方法发展的最新趋势,改变了审计风险控制重点,提升了审计效率。在基层央行内部控制引入风险导向审计,通过风险导向审计有重点、有针对地制定内部控制审计计划,有利于从更广泛的范围把握基层央行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保障基层央行科学有序履行金融服务职能。

1   基层央行内部控制与风险导向审计相辅相成

1.1 基层央行风险导向审计须以内部控制为基础。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模式,是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判断被审单位的风险及其程度,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的风险因素状况、程度而采取的相应的审计策略,目的是加强对高风险的实质性测试,将风险降至最低。《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明确了风险管理是组织内部控制的基本组成部份,内部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审查和评价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内容之一。风险导向审计离不开内控基础测试,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时需要深入了解、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决定实施实质性测试策略。作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风险导向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根本目的,正如COSO对内控的定义所描述的:“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由此可见,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的基础,更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进入评估改善基层央行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基石。

1.2 基层央行内部控制促使加快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基层央行内部控制目标主要为:保障本单位依法、正确、有效履行职责;保障各项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运作;保障各类资源有效利用和各项资产完全完整;保障各类业务和管理信息真实可靠。为此,基层央行将突出关注隐性和显性风险对自身及辖内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影响,把风险管理作为未来内部控制的主要方向。而风险导向审计最显著的特点是:立足于对风险控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出发点进行全面控制测试,制定审计策略和与基层央行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将风险考虑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和特点,与央行强化内部控制有效吻合,要求内部审计应优先考虑基层央行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客观促进基层央行加快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步伐。

2   风险导向审计在基层央行内部控制的应用建议

当前央行内部审计不能仅局限于查错纠弊、强化控制等功能,必须适应金融服务新职能需要,向风险管理和控制为重点的风险导向审计转型,切实推进风险导向审计在基层央行内部控制的应用,规避内部控制风险,有效履行基层央行金融服务职责。

2.1 提高思想认识,在基层央行内部控制稳步推行风险导向审计。观念决定行动,思想认识程度直接影响着风险导向审计在央行内部控制的力度和成效。在基层央行内部控制加快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既是更好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的要求,也是优质高效履行央行职责,防范内部风险的重要保障。基层央行要采取各种灵活形式加强教育宣贯,切实使内审人员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央行内部控制风险导向审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紧紧围绕央行流程风险、管理风险等进行全面排查,牢牢抓住各项业务的风险点,在现有审计模式基础上逐步过渡到风险导向型审计,不断增强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为保障央行金融服务职责、规避业务风险保驾护航。

2.2 转变评价模式,探索建立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全新审计模式,与传统审计截然不同,要求审计人员须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以风险管理为基准,把评价的起点和重点放在关注控制环境和识别业务流程的风险上,分析风险,并提出控制风险的建议和方法。内审人员要以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为重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打造内控信息交流互动平台,设计健全合理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风险管理审计为切入点,应用内部控制评审系统,对风险管理、业务操作、职能履行、安全保卫等各项业务流程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全面风险评估,以揭露问题,堵塞漏洞,促进央行内部控制建设。

2.3 创新审计手段,全面提升内部控制为核心的风险导向审计效能。要再造基层央行内审工作管理机制,打破审计区域限制,整合跨区域审计资源,将履职审计、全面审计、专项审计和离任审计有机结合,合理运用现场审计和非现场监督等审计手段,实现内部审计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起内审非现场监督、质量考核评价、责任追究等制度,从制度上有效规避央行内部审计风险;加快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构筑审计信息平台,通过现代审计信息处理系统对大量的审计信息进行及时采集、处理、分析和反馈,努力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逐步实现与业务部门审计接口的对接,实现从业务部门直接提取数据进行审计,从而达到实时监督的目的。

篇7: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论文

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论文

随着国企改革的纵深推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助力企业防范风险,如何发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作用现在看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涵义出发,阐述企业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必要性、程序和面临的困难,最后提出对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内部审计;建议

随着国企改革的纵深推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助力企业防范风险,发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作用具有重要意x。加快构建以风险评估为导向、以内部控制为主线的内部审计模式是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涵义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一种以企业的风险评估为导向的审计方法。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关注风险,根据风险度选择项目,以降低风险为导向,实施审计程序,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为降低审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风险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是不同于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的一种新的审计模式。

二、企业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传统审计模式采用账项基础与制度基础审计模式,主要目的在于差错纠弊和检查监督,这样的内部审计模式审计效率较低、审计质量不高,不能满足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要求。

而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审计的审计模式,关注企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全面地评估风险后,提出应对的意见,能够使内部审计部门审计在防范风险、提升管理水平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能够为组织创造更多的价值。

三、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程序

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关注风险。首先要了解企业及其所处的环境并识别风险,制定审计计划;以降低风险为导向实施具体审计项目:开展审前调查,进行控制测试,确定风险水平并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执行实质性程序、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风险分析、总结审计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管理风险的建议;在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提出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审计建议后,出具审计报告并进行后续审计。

(一)制定审计计划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制定审计计划时要了解企业,关注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将企业风险与审计计划相融合,使内部审计所选择的对象更加针对企业高风险的领域。

审计人员需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可审计的对象、分析可审计对象可能存在的风险、对风险进行排序,确定审计先后次序。

(二)开展具体审计项目

1、审前准备阶段

在正式实施审计项目以前,要开展审前调查并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审前调查工作应侧重对审计对象的风险评估,针对风险点进行控制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判断重大错报风险。根据审前调查的结果编制审计实施方案,针对风险较高的项目要重点审计,细化审计步骤,提高审计效率。

2、审计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主要是通过执行审计程序来完成审计计划,获取审计证据。审计程序包的主要内容有:执行实质性程序、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风险分析、总结审计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管理风险的建议、完成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工作及与被审计单位讨论审计结果。审计人员应严格按照审计方案确定的重点内容和方法开展实质性程序,围绕审计目标广泛收集审计证据;同时,要根据变化及时调整风险评估结果,必要时要追加审计程序,以修正审前调查中的错误估计和判断,降低审计风险。

3、编制审计报告及后续审计

在审计过程终结的阶段,审计人员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提出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审计建议,出具审计报告。

出具审计报告,并不意味着审计过程的终结,还要进行后续审计。后续审计的目的是确保审计整改建议得到落实,既定的风险及其他内控缺陷得以适当的处理。

四、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面临的困难

(一)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缺乏相关制度支持

现阶段,我国风险导向审计在国有企业应用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和成熟的理论指导,国家尚未制定风险导向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且无相关规章制度指导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应用。因此,国有企业应用风险导向审计尚处于探索阶段,缺乏具体准则和操作指南。

(二)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我国企业的风险意识还不是很强,企业从管理层到各级员工,虽然已经建立了初步的风险意识,但基本停留在概念上,还没有落实到工作中。企业风险意识的缺乏或表面化运行,导致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这使企业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缺乏必要的平台。

(三)内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战略眼光,能够将防范风险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之中,并通过对风险控制机型有效性的评价、协同风险管理部门,实现对生产、技改、经营、销售等所有经营环节的全过程监控。但当前内审人员知识结构以财务、审计专业为主,单一的专业知识结构难以全面理解及分析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无法提出针对性强的管理建议,也无法对将要进行的控制过程做出全面的综合评价。

五、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建议

只有内部审计实现了以风险为导向为新的.审计模式,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功能尤其是监督和服务功能,这样也会适应企业发展及审计方式变革。针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实施所面临的困难,本文对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取得核心管理层支持,提高公司风险意识

内审部门要完成审计模式的主动调整,现代内部审计应不局限于监督财务与资产安全,更应对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执行效率进行监督;不局限于发现风险,而是要参与防范风险、分析风险、化解风险;不局限于提出问题,而是要将发现的问题归纳总结,提出有效的管理建议。

审计模式的调整要取得核心管理层的支持,由管理层推动公司整体风险管理意识的提高,为内审部门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打下基础。

(二)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其有效执行

开展流程再造,建立规范的业务流程体系。风险管理部门可针对各个业务流程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指导建立风险相应措施,对重点风险进行监控。内部审计部门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可有效利用风险部门的工作成果,并结合自身经验和职业判断,构建适合企业特点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

(三)建设专业型内部审计团队

为适应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的需求,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内部审计队伍。一方面,可以开展业务培训,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行业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通过积极参与内部审计协会等单位组织的培训、参加同行业人员交流,丰富和提高审计人员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对员工实施轮岗交流,使审计人员对企业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审计人员通过参与到企业的业务流程中,可以更快更有效的识别和评估业务流程中的风险点。

(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现有内部审计模式结合使用,逐步实现审计模式的转变

部分企业在开展审计工作中一味追求创新,只采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完全摒弃了账项基础和制度基础内部审计模式。这种做法割裂了不同审计模式之间的联系,可能出现南辕北辙的效果。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中依然会用到账项基础审计中的查账技巧,制度基础审计中的诸多审计方法在风险导向审计中也仍然使用。此外,企业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尚处于摸索阶段,不够成熟,采用单一风险导向模式如果达不到预期审计效果将大大影响审计工作的作用。因此,现阶段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制度导向内部审计结合使用,逐步实现审计模式的转变,待条件成熟时实现审计模式的完全转变,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六、结语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开拓思路,不能等条件都成熟了再开展工作。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是企I内部审计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应积极研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逐步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瑕. 基于注册会计师视角的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研究[D]. 安徽财经大学, .

[2]戴娇娇.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重庆工商大学, 2014.

篇8:风险导向条件下的银行内部审计分析

风险导向条件下的银行内部审计分析

写毕业论文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

摘 要:随着时代不断演变,我国银行已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在新时代下,作为一种新型的审计理论以及方法,风险导向审计逐渐引入到银行内部审计中,已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关乎银行内部审计质量。因此,本文作者以风险导向为基点,对银行内部审计予以分析。

关键词:风险导向;分析;银行内部审计

从某种意义上说,银行是一种专门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具有高风险性、不稳定性的特点。而银行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内部控制、外部监管做铺垫。在内部控制方面,内部审计是其核心组成元素,对其有效性、健全性实施再监督。在审计研究的浪潮中,以风险导向为核心的审计方法应运而生,逐渐应用到银行内部审计中,对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站在客观的角度,对基于风险导向条件下的银行内部审计予以探讨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一、风险导向审计概述

简单来说,风险导向审计就是一种审计模式。它是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媒介,对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各种因素予以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以量化的风险水平为基点,对实施审计的范围、重点加以确定,进行实质性的审查。从风险导向审计的发展历程来说,早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就已经开始探索全新的审计方法,风险导向审计应运而生。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银行内部审计的发展,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出现在中国的视野中,为降低银行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埋下了伏笔。在,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真正步入实施阶段。此外,风险导向审计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一是审计重心向前移。制度基础审计是以内部控制的评审为中心。而对于风险导向审计来说,其重心已转入到控制风险评估上面,以风险为导向,降低其风险性。二是改变审计思维定式,引入环境质量。风险导向审计不再采用以往的审计模式。它是站在系统论、战略管理理论的角度,以战略风险为切入口,从根源上宏观判断发展会计报表存在的问题。并把环境质量引入其中,建立全新的现代化战略审计观。三是审计证据的内涵不断扩大。对于审计结论来说,其作为依据的对象增加。比如,需要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充分地了解。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中应用的必要性

在新形势下,对于银行内部审计来说,风险导向审计的引入具有其必要性。第一,在银行中,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可以降低银行经营的风险。作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命脉,由于高负债性质的经营模式,特殊的经营内容,银行存在巨大的经营风险。面对日益复杂化的经济环境,加强银行风险管理已成为必然选择。而银行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息息相关。在这种状况下,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内部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化解内部审计资源供需方面存在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经营风险,不断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第二,风险导向审计能够对操作风险起到防范作用。随着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银行从业人员操作不当风险日益加剧。而风险导向审计正好是以风险为核心,可以使银行内部工作人员对风险因素引起高度的重视。在日常工作中,银行从业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相关业务操作的完整性、真实性。以此为基础,仔细分析业务操作,进行可行的风险评估。这样工作人员就能及时发现业务操作存在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策略予以解决。第三,在银行运营中,风险导向审计可以有效地揭示其存在的战略性、系统性风险隐患。在提高审计质量的同时,也能为银行业务经营的稳定发展埋下伏笔。第四,能够不断推进银行治理结构的优化完善,建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审计管理结构。第五,可以使银行内部审计各方面的资源得到优化利用,提高审计的准确率。

三、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内部的应用策略

在新形势下,银行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金融产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面对日益加重的经营风险,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内部的应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是对时代发展规律的一种顺应,符合银行内部审计各方面的需求。当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其中的应用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本文作者对其中的冰山一角予以探讨。

1、树立审计价值增值理念,强化风险导向审计

在银行内部,不论是管理经营者还是员工对审计部门的认识不正确,误认为它只是银行后台成本支出的部门。而在新时代下,银行内部审计的功能已向服务方向发展,其审计部门开始向利润中心转化。而这个局面决定了在对银行内部审计成本支出进行考量的同时,也需要对内部审计所取得的成果加以确定。银行审计人员要树立正确的增值能理念。在减少经济损失,使其审计成本最小化,实现审计价值增值,为银行创造更多的价值。此外,在实际工作中,银行内部审计人员要具备一定的风险导向意识,并把风险导向审计和其它相关方面的审计相融合,比如,制度基础审计,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在风险导向条件下,对被审计单位的外部运营环境、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客观地评价。对其中的高风险领域,一定要进行项目基础审计,对存在的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减少审计成本支出。

2、以风险管理为桥梁,完善审计流程

首先,建立风险评估程序。一是工作人员要对审计的对象、该审计对象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予以全面的了解。二是对会计报表制作、审核方面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客观的评价。其次,建立具体的测试程序。该测试程序主要用于银行内部控制方面,对其在执行、管理方面的有效性运行进行测试。最后,确定风险程度。简单来说,主要是对审计操作不同环节的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分析,比如,对各种重大交易存在的风险进行实质性测试。通过确定风险程度,可以知道所认定问题具有的风险程度。这样审计人员可以准确分析相关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会对银行生存发展造成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3、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从某种意义上说,银行内部审计质量和审计人员具备的综合素质息息相关。在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方面,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银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培养。在日常工作中,内部审计人员才能以身作则,抵制来自各方面的诱惑,避免审计质量问题的出现,为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运作,审计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二是需要定期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再教育学习,丰富审计专业理论知识,更新他们的审计知识结构体系。同时,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实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三是不断引进优秀的审计人才。对于这方面,银行可以加强和当地政府、审计院校之间的沟通、联系,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进而,实施新时期人才战略规划,最大化利用社会资源,提高银行内部审计的整体水平。四是对审计队伍进行优化组合。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应有的专业技能,还要掌一些计算机、英语等方面的专业技能,才能成为新时代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在日常工作中,审计部门可以聘用一些非财务专业人才,比如,计算机、法律。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对不同专业人才进行科学的搭配,优化利用各方面的人才资源优势,更好地推动银行审计工作的开展。

4、发展审计计算机辅助技术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成为银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针对这种状况,需要不断开展审计计算机辅助技术。一是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它可以在缩短审计时间,提高银行审计工作效率的基础上,提高审计质量。同时,还能避免审计人员在工作中的违规行为,使审计工作能够充分体现客观、公正的特点。二是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计算机审计监督系统。在利用核心技术算法的基础上,加强对银行各个业务环节的监督管理。同时,需要收集相关的监督管理资料,实现审计数据信息爸报送的网络化、自动化。在实际工作中,审计监督人员可以随时掌握各方面的数据动态,知道主要风险点存在的位置。结合相关资料,准确掌握现场审计关键业务、重点环节等方面信息。进而,采取合理的对策解决存在的风险隐患。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银行中,风险导向审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全新审计方法的应用可以提高审计的综合素质,培养实用型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能在降低银行审计风险的同时,提高银行经营管理者的风险管理水平、经营决策水平,提高银行审计的质量。从长远来说,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必将会使我国银行业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长远道路,步入更高的发展阶段,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重要基石。

参考文献:

[1]孟淼. 浅议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完善[J]. 财经界(学术版),, 07:249-250.

[2]韩东亚,冯晓华. 加强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05:145-146.

[3]赵红艳.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内部审计的运用思考[J]. 财经界(学术版),,13:220-221.

[4]苏菁,杜梅. 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在银行内部审计中应用的思考[J].今日南国(中旬刊),,04:94-95.

[5]毛显波. 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内部审计中的作用[J]. 当代经济,2011, 20:136-137.

篇9:基于风险导向原则构建基层央行内控评价体系的建设方法论文

基于风险导向原则构建基层央行内控评价体系的建设方法论文

随着组织环境和管理模式的巨大变化,新的科技运用和法治理念对组织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组织更加重视治理与风险管理工作。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对于提高人民银行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防范各类风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抚州市中心支行结合COSO委员会2013年5月发布的新版《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定期或不定期对内部控制运行情况进行评估,探索建立内部控制的动态调整和持续完善机制,初步建立完备的内控评价体系。

一、内控评价体系的基本模型

内控评价体系在设计时就牢牢抓住业务高风险点控制、非现场监管控制、内控风险自我评估三个要点,并适时根据“要点”监控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有针对性地开展内部控制专项审计。业务高风险点控制侧重于对会计、营业室、国库、发行、科技、保卫、外管、信贷等高风险部门的内控评价;非现场监管控制侧重于对辖内县支行内部管理动态指标与静态指标变化情况的内控评价;内控风险自我评估侧重于对全行性各类监督检查结果所反映的屡查屡犯和机制管理缺陷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内控评价体系就是通过对一定时段内业务高风险点控制、非现场监管控制、内控风险自我评估所反馈的信息进行筛选、判断与甄别,并根据风险控制有效性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择判断与甄别结果为风险控制相对较弱的单位、部门作为内控被审计对象,对其内控管理的情况进行现场审计,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建议与对策。

1.业务高风险点控制。

以“业务高风险点管理办法”为依据,以分级分类风险控制为核心,以高风险业务为对象的控制机制,其最高领导机构为内控领导小组(行长室),日常办事机构为内控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内审部门),管控对象为八个业务高风险部门,各业务高风险部门配备一名内控检查员。业务高风险点控制采取日常检查评价与年度考评相结合方式实施控管及评价。一是日常检查实行三级纵向监督和分级分类区别性监督方式:三级监督由内控领导小组办公室现场检查、分管行领导及部门负责人定期检查、部门内控检查员自我检查构成,自上而下,三位一体,全方位开展监督管理工作;分级分类是将各风险点根据风险高低分为一、二级风险点。抚州市中支每年进行风险识别确定,并编制风险控制图册。2014度中支机关确定高风险业务36项,高风险点55个,其中一级高风险点27个,二级高风险点28个。同时,将各风险部门根据业务性质分为核算类和非核算类部门,并根据分级分类情况进行针对性、区别性检查评价。二是年度考评由内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每年对各业务高风险部门实行百分制评价方式,并将结果报内控领导小组审核。以上控制与评价的各项要素信息借助中支大监督会议和审计例会两个交流平台实现有效传导,作为抚州市中支内控审计立项的重要参考依据,有效提升审计项目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2.非现场监管控制。

主要通过设定监测指标进行分析评估,监测指标的.设置和运用是整个机制的核心,实行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相结合的监督评价管理办法。其中:静态数据监测指标4类18项,内容包括行政管理、国库业务存量信息、外汇业务存量信息和计算机业务存量信息,表现为需关注但反映的信息数据基本固定不变或变化次数不多的特点,对其实行年初核查上报备案,适时根据变化情况予以上报反映的操作办法;动态监测数据共6类29项,内容包括财务费用管理、国库管理流量信息、外汇管理流量信息、货币信贷流量信息、计算机业务流量信息和安全保卫,主要指反映的信息数据每月频繁变动,需时常关注和掌握的监测指标,要求通过各类报表、登记簿等反映的相对应数据进行印证核实后实行实时上报,以确保监测数据和反映信息的真实、准确和有效。机制运行的具体步骤为信息收集、信息分类、信息分析、风险评价、形成报告和落实整改。信息收集主要由县支行内审人员完成;信息分析主要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每个月的月末数据分别与上个月、去年同期进行对比;风险评价主要依据信息分析得出的风险点,采用权重的方式,评估出个体的整体风险状况,最终形成文字材料提交中支内审部门,内审部门负责形成综合评价报告,报告行长。

3.内控风险自我评估。

近年来,抚州市中支内审部门在武汉分行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内控自我评估的新方法、新途径,在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活动基础上,要求机关各部门上报上一年内外部监督检查与被监督检查的数据信息,由内审部门进行汇总、分类、提炼,整理出上一年中支机关接受或开展的各类监督检查情况,重点描述发现主要问题和对应整改措施,并经相关部门核对签字确认无误后,将这些基础数据作为风险评估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内控风险评估的数学模型,设立问题评估和控制评估为子模型的分层评估方法,借助矩阵评级法,将发现问题的性质和数量、整改情况、监督情况等均纳入评估因素,明确评估标准,划分评估等级,实施风险评估。同时,将收集整理好的基础数据信息导入数学评估模型,按评估发现问题的严重程度和整改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评出内控风险等级,提出审计关注建议。通过“自评”,既强化了员工的内控风险意识,促进了业务高风险特色控管工作水平的提升,又为武汉分行在辖内开展内控审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审计建议,达到了“风险引导审计,审计关注风险”目的。

二、深化内控评价体系建设的思考

1.内控评价数据采集的全面性有待提升。

抚州市中支内控评价数据的采集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特色内控管理的监督信息;二是内外部各类监督检查信息;三是内审监督审计信息。虽然这三方面的信息涵盖了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高风险领域规范化信息的基本情况,是内控评价信息来源的基础。但由于设计者在风险评价信息采集的内容上,只考虑了重要性原则,未充分考虑全面性的要求,因此,内控评价数据采集的全面性有待提升。如对一些非高风险领域的评价,或与人财物关联度不高的部门和业务往往重视不够,分析评价的信息数据采集不多。同时,内控评价除了对制度性、规范性的风险信息需要进行收集、整理外,道德风险、法律风险也是内控评价不可或缺的重要组织部分,这有待于我们在今后内控评价实践中加以充实和完善,使之评价更为全面、结论更为客观公正。

党建研究论文:试谈基层政工干部的“角色定位”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障碍分析经济论文

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论文

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调研报告

利率市场化发展创新应对策略影响论文

电力通信中运维管理系统的应用剖析论文

银行支行工作计划

报社资金结算信息化分析论文

江西省保险市场发展的问题与建议

试析我国中央银行会计风险控制研究

基层央行推行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分析的论文
《基层央行推行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分析的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基层央行推行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分析的论文(锦集9篇)】相关文章:

个人征信体系建设设想论文2022-08-13

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探讨2023-09-27

英美金融监管制度改革及我国之借鉴2022-08-22

税收宣传市场化运作的调研报告2022-08-29

公交改革会议讲话2023-09-06

银行 规章制度 体系2022-06-16

对信用评级的思考监管论文2022-09-23

如何建立与完善行政预算机制的论文2023-07-22

毕业论文格式范文2022-10-01

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论文2023-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