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制度改革 异地高考(精选19篇)由网友“老公许西在天堂”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制度改革 异地高考,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篇1:高考制度改革 异地高考
高考制度改革 异地高考
背景编辑
现实意义
在12月启动的国家教改试点中,解决异地高考列入了试点,进行试点的地区是山东、湖南、重庆三个地区。
各地异地高考方案接受专项督查
异地高考的突出矛盾,集中在流入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换言之,解决异地高考问题,无法绕过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这些大城市正是异地学生聚焦的场所,异地人口聚集的城市。
在北京,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30073名非北京市户籍小学毕业生中,最多只有24685名学生在北京继续读初中;12599名非本市户籍初中毕业生中,最多只有5484名在北京继续读普通高中。大量孩子在北京读完一部分课程后,不得不忍痛离开北京、离开家人,回原籍读书。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就是非本地学生在北京难以升学,尤其是难以参加高考。
而在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已有4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他们很快就面临中考问题,如果中高考问题不解决,这些孩子将有很大部分回原籍所在地求学,产生新的留守儿童问题。[2]
从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地高考问题,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再到《教育规划纲要学习辅导百问》,“异地高考”这个议论了两年多的问题,在两会上颇有“拨云见日”的迹象。同时,这个极具统筹性质的改革之举也让教育改革有了新的契机。[3]
舆论焦点
教育公平
有网友认为,户籍制度是导致教育不公的根本原因,异地高考能够突破户籍制度的桎梏,有效促进教育公平。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统计结果显示,有48%的网友认可这一观点,支持实现异地高考。
但是,也有舆论认为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和招生制度的不合理才
异地高考
是教育不公的根源,异地高考无助于实现教育公平,反而会带来很多新的问题,譬如大城市人口恶性膨胀,催生新的限制标准,当地人的教育权益被削弱等。
政策落实
关于异地高考政策落实的问题,尽管绝大多数网友力挺异地高考政策,但是对其落地前景却持悲观态度。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统计结果显示,认为异地高考政策能够很快落实的网友寥寥无几,另有23%的网友认为异地高考实现难度很大,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和事情,绝非教育部门能单独解决的问题,所以不会有大的突破。[4]
随迁子女须满足三条件被指条件苛刻。随迁子女高考须满足3条件
家长:有稳定工作、稳定住所、稳定收入,缴纳各种保险,系常住人口
学生:要在迁入所在地就读
城市:发展需这个行业群体
分步走方案
12月30日,北京市随迁子女在京升学考试工作方案正式出台。根据方案,20符合相关条件的随迁子女可以参加中等职业学校考试录取;符合相关条件的随迁子女可以参加高等职业学校考试录龋[5]
北京教育承载力已经接近饱和,加之以往投入是按照户籍学生配置,如果把握不好尺度,幼儿园严重不足、小学入学高峰等问题难免加重,初高中阶段连带效应也将出现。无论异地高考还是基础教育,都事关公众权益和教育公平;再者,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搞不好,即使开放了异地高考,随迁子女的教育福利也将受到牵累。因此,对于北上广等地区来说,异地高考不可能一蹴而就全部开放,分步走是现实的理性选择。不过,这个分步走必须给出一个明确的期限。
政策限制
203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列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时透露,教育部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逐步推进异地高考。这意味着数以百万计的外来工子女不用独自返回户籍地读高中。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担忧:异地高考是否会大大增加本地考生的竞争压力?异地教育一旦放开,如何避免“高考移民”泛滥?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表示,广东是全国外来工最多的'省份,也是外来
异地高考
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规模最大的省,其数量达到313万人,占全国1/3,超过了北京、上海、天津3市义务教育学生数之和。
“异地高考,肯定是个好事情。”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校长贺优琳、汕头市金山中学校长李丽丽均表示。
贺优琳表示,他到北京参加两会之前,收到一封1.5万人签名的联名信,反映在北京上学却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的事情。这种情况在广东同样存在 很多外来工子女在广州上学,却只能回到户籍地参加高考。
“在以前全国一张卷的时期还好。各省命题,回去考等于回去重新学,难度很大。而且小孩独自回去,安全、开支都是问题。”贺优琳表示,教育部如果真在着手研究,确实令人鼓舞。
“如果真的实行异地高考,设计操作很复杂,这是对招生资源的重新分配。”贺优琳说,这包括高校的招生指标都要重新洗牌和分配,必须根据每个地方考试的人数进行再分配才合理,否则对广东户籍人口又是冲击和不公。
贺优琳说,国家高考政策对欠发达地区实行保护政策,而发达地区比如北京的高校多、资源也多,假如放开异地高考,哪个地方好考,人就涌向哪里,必然会造成混乱。“像广东,考生高考难度已经很大,假如资源不重新分配,只要在当地务工的子女都可以高考,那考生的压力更大。”
这也是李丽丽所担忧的问题。她指出,关键是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衡,前几年被严查的“高考移民”现象,就是钻了招生政策的空子。“实行异地高考,确实会促进公平,但必须强调可操作性,包括法律层面上有很多问题要做。”
,北京、上海、广州的异地高考政策出台。截至年1月1日,全国共有27个省市已公布随迁子女就地中高考的方案。这其中,浙江、江苏等地的政策收获颇多赞誉,多数省份也被指称“有诚意”,而争议一致指向最后“堡垒”―北京、上海、广州。这三者中又以北京推延出台异地高考方案的表态招致最为激烈的讨论。但是北京异地高考方案未提本科开放时间。
异地高考在京沪由于牵涉教育利益,本地人与外地人的裂缝非但没有弥合,反而越发深刻,这让不少教育学者非常心忧。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表示,异地高考不是一场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的对决,他们各自都有利益诉求,都要追求教育公平,这无所谓对错,而教育公平要通过制度改革来推进。[6]
官方回应编辑
年3月10日,在列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时,针对流动人口子女“异地高考”,在所在地参加高考问题,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称,城市应当为稳定就业者子女就学负责。
异地高考
随迁子女高考方案
袁贵仁介绍,各省份高中考试用的课本和试卷不同,16省份自主考试,加上国家命题的统一考试,高考共使用17份试卷。
针对随迁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后如何考高中,读完高中后如何完成高考,袁贵仁透露,教育部正在研究解决的办法。
袁贵仁说,有些城市正在研讨,如果考生父母能够在城市站住脚,子女完整地接受了义务教育,就应当考虑到他们高中阶段在哪考学的问题。谈到该问题解决的时间表问题,袁贵仁表示:“很快会有个方案,我们正在加强调研。”
上海异地高考有限开放10类非上海籍考生可高考
20,有10类非上海户籍考生可以在上海市参加全国高考,20只有8类人可以参加,这个数字则是6类。
有专家指出:上海的异地高考,只是把“户籍+学籍”高考报名制度,放宽为“户籍(或居住证)+学籍”的高考报名制度,从本质上说,还不是异地高考。真正的异地高考是将户籍、居住证与高考报名脱钩,实行基于学籍的高考报名、录取制度。上海推行这样的措施,主要与上海实行户籍改革有关,当然,从异地高考推进的步骤看,应先由“户籍+学籍”双证报考,放宽到“户籍(居住证)+学籍”报考,最后发展到学籍报考。
容易引起误解
对“异地高考”的表述,袁贵仁称,这个词不准确,应当为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动地如何参加义务教育阶段以后的考试问题。“异地高考”容易误解为高考移民,为了争取更多的入学机会而去高考,“我们不赞同”。
袁贵仁解释说,城镇化建设中,随着农民工的流动,不少子女要么随父母进城,称为随迁子女;要么留在户籍地,叫作留守儿童。
重点流入地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未来会有更多的农民工进城,必然有些子女会到城里。他们
异地高考
随父母进城,要和当地孩子一样,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接受义务教育后,他们高中阶段考试怎么办,大学阶段怎么办?
袁贵仁表示,这些问题不是最尖锐的问题,现在最尖锐的问题是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解决流动人口子女高考问题,最突出的是如何协调重点流入地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利益。
接纳稳定就学
袁贵仁表示,教育部认为农民工进城是个趋势,也是城市建设所需要的,如果这个城市觉得父母应当和可以在城里工作,就业证、暂住证齐全,“那么我们认为,城市就要负责他的孩子上学问题。”
袁贵仁表示,农民工在一个城市就业时,同时要想到他的子女就学问题。“如果父母不在这个城市就业,而孩子在这个城市就学,那是不合理的,否则全国就有点乱了。”
袁贵仁说,城市需要的人才,也不只是高端人才,而是包括技工等在内的一般人员。如果城市需要这样的人,就要负责其子女就学问题。[2]
两会呼声编辑
代表建议随迁子女高考放开需设门槛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政协原副主席陈万志表示,诸如北京等大城市应调高放开门槛,可以通过设定条件有序放开随迁子女异地高考。
放开随迁子女高考方向先明确
陈万志介绍,此前13位北京市人大代表呼吁放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京高考,另有上
异地高考
万名连续多年在京读书的京外户口学生家长的呼吁书,“不过试点里没有北京”。
陈万志认为,应该放开随迁子女高考,“方向先明确下来,其余就是制度设计的问题”。陈万志说,很多孩子户籍不在当地,并且出生成长在北京,却不让人家在北京参加高考,确实不太公平。
大城市放开时应调高门槛
陈万志表示,如果放开随迁子女高考,各地可以根据当地的条件设置一些门槛,比如父母连续在当地工作多少年,连续纳税多少年,学生本身在当地连续就读多少年,“随迁子女不是简单地想高考”就高考。
陈万志提醒说,每年有千万左右的考生参加高考,如果一下子全部放开,也会引起很大问题,可能会有生源大省到中西部地区参加高考,挤占当地考生机会。因此,在制度设计上,需要设置一定的门槛和条件,“不能想过去就过去,更不能快考试了,才转过去”。
陈万志认为,门槛设置要根据各地不同条件,“有些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最初的门槛倒是可以设得高一点,比如父母连续纳税时间长一点等”。
随迁子女高考放开可上升至立法层面
陈万志承认,像北京放开随迁子女高考,既要考虑北京户籍人口的需要,也要考虑非北京户籍人口的需要,实际上需要两者间的博弈,这种改革不是所有人都满意的改革,不是增量改革,而是重新切割蛋糕的改革。
陈万志认为,这项改革需要政治领导人的决心。在讨论该问题时,从程序上可以上升到立法层面。“先充分博弈,尊重大多数民意”,让各地根据各自情况,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利益,达到一个可行的方案。
上一篇:学校绿化养护管理制度 下一篇:没有了篇2:异地高考制度改革
随迁子女高考方案
袁贵仁介绍,各省份高中考试用的课本和试卷不同,16省份自主考试,加上国家命题的统一考试,高考共使用17份试卷。
针对随迁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后如何考高中,读完高中后如何完成高考,袁贵仁透露,教育部正在研究解决的办法。
袁贵仁说,有些城市正在研讨,如果考生父母能够在城市站住脚,子女完整地接受了义务教育,就应当考虑到他们高中阶段在哪考学的问题。谈到该问题解决的时间表问题,袁贵仁表示:“很快会有个方案,我们正在加强调研。”
上海异地高考有限开放10类非上海籍考生可高考
20xx年,有10类非上海户籍考生可以在上海市参加全国高考,20xx年只有8类人可以参加,20xx年这个数字则是6类。
有专家指出:上海的异地高考,只是把“户籍+学籍”高考报名制度,放宽为“户籍(或居住证)+学籍”的高考报名制度,从本质上说,还不是异地高考。真正的异地高考是将户籍、居住证与高考报名脱钩,实行基于学籍的高考报名、录取制度。上海推行这样的措施,主要与上海实行户籍改革有关,当然,从异地高考推进的步骤看,应先由“户籍+学籍”双证报考,放宽到“户籍(居住证)+学籍”报考,最后发展到学籍报考。
容易引起误解
对“异地高考”的表述,袁贵仁称,这个词不准确,应当为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动地如何参加义务教育阶段以后的考试问题。“异地高考”容易误解为高考移民,为了争取更多的入学机会而去高考,“我们不赞同”。
袁贵仁解释说,城镇化建设中,随着农民工的流动,不少子女要么随父母进城,称为随迁子女;要么留在户籍地,叫作留守儿童。
重点流入地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未来会有更多的农民工进城,必然有些子女会到城里。他们随父母进城,要和当地孩子一样,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接受义务教育后,他们高中阶段考试怎么办,大学阶段怎么办?
袁贵仁表示,这些问题不是最尖锐的问题,现在最尖锐的问题是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解决流动人口子女高考问题,最突出的是如何协调重点流入地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利益。
接纳稳定就学
袁贵仁表示,教育部认为农民工进城是个趋势,也是城市建设所需要的,如果这个城市觉得父母应当和可以在城里工作,就业证、暂住证齐全,“那么我们认为,城市就要负责他的孩子上学问题。”
袁贵仁表示,农民工在一个城市就业时,同时要想到他的子女就学问题。“如果父母不在这个城市就业,而孩子在这个城市就学,那是不合理的,否则全国就有点乱了。”
袁贵仁说,城市需要的人才,也不只是高端人才,而是包括技工等在内的一般人员。如果城市需要这样的人,就要负责其子女就学问题。
两会呼声编辑
代表建议随迁子女高考放开需设门槛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政协原副主席陈万志表示,诸如北京等大城市应调高放开门槛,可以通过设定条件有序放开随迁子女异地高考。
放开随迁子女高考方向先明确
陈万志介绍,此前13位北京市人大代表呼吁放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京高考,另有上万名连续多年在京读书的京外户口学生家长的呼吁书,“不过试点里没有北京”。
陈万志认为,应该放开随迁子女高考,“方向先明确下来,其余就是制度设计的问题”。陈万志说,很多孩子户籍不在当地,并且出生成长在北京,却不让人家在北京参加高考,确实不太公平。
大城市放开时应调高门槛
陈万志表示,如果放开随迁子女高考,各地可以根据当地的条件设置一些门槛,比如父母连续在当地工作多少年,连续纳税多少年,学生本身在当地连续就读多少年,“随迁子女不是简单地想高考”就高考。
陈万志提醒说,每年有千万左右的考生参加高考,如果一下子全部放开,也会引起很大问题,可能会有生源大省到中西部地区参加高考,挤占当地考生机会。因此,在制度设计上,需要设置一定的门槛和条件,“不能想过去就过去,更不能快考试了,才转过去”。
陈万志认为,门槛设置要根据各地不同条件,“有些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最初的门槛倒是可以设得高一点,比如父母连续纳税时间长一点等”。
随迁子女高考放开可上升至立法层面
陈万志承认,像北京放开随迁子女高考,既要考虑北京户籍人口的需要,也要考虑非北京户籍人口的需要,实际上需要两者间的博弈,这种改革不是所有人都满意的改革,不是增量改革,而是重新切割蛋糕的改革。
陈万志认为,这项改革需要政治领导人的决心。在讨论该问题时,从程序上可以上升到立法层面。“先充分博弈,尊重大多数民意”,让各地根据各自情况,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利益,达到一个可行的方案。
篇3:浅谈高考制度改革感想
当最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后,引起了广大教育人士的讨论。我们作为一线教师,更应该及时把握国家高考改革的方案,把国家教育方针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为孩子们将来的高考铺平道路。虽然说学习不是为了考试,但是如果不考试怎么评价自己平时的学习。
最新的高考改革要求考试科目上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学校的要求和自身的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相应的招生政策也发生一定的改变,现在已经实行了上海、浙江两个试点。
作为一线老师我们主要关注的是考试科目的改变,在这样的改革下,课堂应该怎么变,相应的主课课时是否应该增加,副科应该怎么组织课堂?很多教师认为副科应该适应走班制,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堂。这为学生带来很大的方便却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这就要求每个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的同时还应该有很好的领导和亲和力。对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所以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要奋起了。
不管是在什么样的高考体制下, 教师都应该与时俱进,因为我们的对象是在不断的变化,如果我们因循守旧就会被学生所不喜欢,学生不喜欢你,怎么可能喜欢你的课堂?怎么可能学好这门课呢?所以我亲爱的同事们都开始加油吧!争取让自己成为高考改革的典范,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
篇4:浅谈高考制度改革感想
3月20日下午3点,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聆听北京十一学校秦建云校长有关于高考制度改革的讲座,非常亲切的因为秦校长是师大校友,听来让我感觉秦校长是个能够拨开现象看本质,能够站在一定高度思考的人,也许这就是教师这个职业当中大师级别的人物。
秦校长主要从六个方面解读高考变革,变革一就是高考课程标准将进一步下调,秦校长说这是因为全国后40%的学生在学习高中现行标准时是有困难的,同时也是为了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们,真正的发展他们的兴趣,我们国家其实有很多技术缺口这些孩子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不用学那么难的高中课程,依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比如服装设计,比如动漫等产业。
变革二,部分省市及清华北大开始大学生先修课程试点,这是因为全国前30%的学生,即使是现行的高中课程标准依然是不够他们学的,当他们学完了高中课程,他们可以继续选择大学先修课程,这样在大学的时候他们可以学更多的东西,同时可以提前体验大学课程,真正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这样我们这些聪明的孩子才能最大可能的成为理论性人才。
变革三高考取消文理分科,根据专业选择考试方案。在以后的高考中,语文数学英语是每个学生必考的科目。其他科目学生要根据自己将来选择的专业选择学习,比方如果一个孩子要读的是化学专业,那他必须选择化学,其它科目他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考试,比方他可以选择政治和历史,取消文理文科实际上的意义是政史地,物化生不再绑定在一起。
变革四高考逐步实现一年两考。
变革五自主招生考试时间放在高考后。
变革六取消华约北约等自招联盟。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
秦校长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一,储备人才,改变教师专业结构。二,逐步建立选课走班教学方式。三,逐步建立与选课走班相适应的学生服务体系。
此外秦校长还向我们展示了北京十一学校的诸多变化。
1,减少课时,设立小学段。
2,建立学科教室
3,改变教材,不是越薄的教材就是越上学生轻松的教材
4,建立各层次学生课程标准
5,改变评价方法与诊断工具
6,实施小班化教学
整场讲座听下来,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好有压力,突然觉得就算是中学的老师研究生学历恐怕都有点低,现在好多学校都开始招博士了这不是全无道理的。听完秦校长的报告我也感觉十一学校的做法很好,他考虑了各个层次的学生照顾了学生的兴趣,更多地与社会接轨,但真正实现这样的理想,我们到底需要走多长的路呢?我们的教育得需要投入多大?秦校长说了,我们要用现实的行为去追求理想的目标。这场讲座听下来感觉信息量好大,新的高考方案必将实行,我们必须继续学习才能赶上学校的步伐。
看了高考制度改革感想的读者还看了:
篇5:浅谈高考制度改革感想
以纪念中国恢复高考三十年为主题的高峰研讨会于7月14日(星期六)上午八点整在清华大学FIT大厦二楼多功能厅召开。我本人有幸被邀请参加了会议。在各位教育行政官员及专家唇枪舌剑的论争中,我的发言积极性被激发起来,作了即席发言。由于时间有限,很多内容没有说清楚,再由于中国教育网现场直播的文字稿,有许多地方错讹,所以基本按照当时的内容,稍加补充、订正,放在这里。
我来自山东的泰安。我是77年参加高考,考了222.5分,我想我的数学不是0分大概也就几分,其他的分都是语文、政治、历史、地理得的,历史、地理这样的课我们从小学都没有开过,也没有课本,但是我觉得考得还是不错的。我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是哭,白天哭,晚上也哭,因为高考对于我来讲那确实是改变我的命运,如果不是高考的话,我今天还在我们农村,在我们村里边种土豆,我们那个地方种土豆,也许超生被罚款。
我经常回老家,我回老家的时候我的母亲经常给我这样说,你得给邓小平磕头啊!是的,我确实应该给邓小平磕头,所以我博客上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叩谢我的77高考”。
但是我还想说另一面,30年后实实在在地说,我对高考的感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困惑,是迷惘,是不解,甚至于是厌恶。补充一句,我是从毕业以后一直到,到我们教育科学研究所,一直在教学第一线,的时候我还在教高三毕业班。所以对高考有许多深刻的体验。
有一次我在我们的教学楼上,有老师跟我说,孙老师,你过来看看,咱的学生又病了,我就看着学生就这样,就这样,(模拟拧着脖子看天的样子)我说赶紧跟校长说,派车把他拉回家去。有一次我在办公室里面有个女孩儿跑来跟我说,孙老师不得了了,我妈妈被人杀了,她说刚才一个女人给我送饭,她不是我妈妈,大概是我妈妈被她杀了以后她假装我妈妈给我送饭,显然她已经不认识她妈妈了。我教语文课,有一次我正读着课文,“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同学们,大家闭上眼睛,想像一下那优美的画面。”这时候,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不能这样讲,你告诉我这一段怎么考,这一段得多少分。我们不仅有期中考试,还有期末考试,还有月考,每一次都要排一次队。实事求是地说,我不敢看学生的成绩,为什么不敢看?我怕我教的学生的成绩又比我邻班老师教的学生差0.5分。因为作为我来讲,还懂点教育学,懂点心理学,小知识分子,还有点忧国忧民,觉得这样教不行,要教会学生点做人,教会他们点情感,教会他们点动手能力,教会他们点未来的发展,但是恰恰是这些,无论如何不能体现到学生试卷的分数里面。所以我说一句情绪化很强的一个感觉,我是只说感觉,我确实有逼良为娼的感觉,但不知道谁在逼我。
一点盼望。听了各位专家的演讲我感到很受鼓舞。诚如大会主持人概括的,对高考改革,有“稳健派”,有“激进派”。我想,所谓“稳健”或 “激进”是来自于对目前中国教育的判断。如果成就大于弊端,改革当然要稳健,如果弊端大于成就,改革当然要激进。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人得的是头疼脑热,咱就慢慢走到医院,挂号,见医生,如果得的是心肌梗塞,那就得打120,快速急救。我认为,中国教育弊端大于成就,是得了重病,大概是肝硬化之类吧。应该赶紧住院,赶紧治疗。三十年的高考,已经从培养人才走向了他的反面:摧残人才!不信你看,三十年了,我们培养出了多少有世界影响的大家?我们培养了许许多多世界级的打工仔!单就教育而言,我们与发达国家的水平差距越来越远!在高中学校层面上,可谓是乱象丛生。是的,中国的问题很复杂,但是,哪个国家的问题是简单的?是的,目前的社会诚信不好,但是,我们什么时候等到社会诚信好起来呢?更何况我们在教育、在高考之中努力建立社会诚信,不是会引领整个社会的诚信吗?是的,我们的教育资源短缺,但是我们对短缺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了吗?是的,教育的竞争十分激烈,但是,我们的行政、教育体制不是应该管束、调节这种竞争吗?是的,改革要花费人力、物力成本,但是我们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投入更多的成本不是必要的吗?
我想教育的改革、高考的改革应该慎重,但反对慎之又慎的说法,因为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不愿意改,不敢于改,让人怀疑是否改革会触及现行当权者的利益!当然我的讲话情绪化很重,我不能做理性的思考,我不能做理论的分析,我不能做价值的判断。谢谢大家!
篇6:海南异地高考
喊了多年的“异地高考”政策终于在各地陆续解冻,有人欢欣,也有人担心。对于教育基础比较薄弱的海南来说,想必担心的家长还有不少。
其实,“异地高考”的出现本身就说明了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高考招录的地域差异在国内普遍存在。
对于北上广这些发达地区来说,这种差异更像是一种保障既得利益的地域特权;而对于海南这个教育基础比较薄弱的地区来说,这种差异更多的是一种政策倾斜,以维护相对弱势群体的应有权益。这样一说,海南“异地高考”政策的松动似乎更让人担心了。
然而,需要海南的师生家长正视的是,内地学习、工作竞争激烈,孩子们从小便具备竞争意识。而海南高考录取率相对较高,学生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不是太强,这对他们的成长未必是好事。
海南的“异地高考”政策设置了合理的门槛,既堵住了“高考移民”的空子,又惠及了那些为海南经济建设作出贡献的外省籍务工人员的子女。对海南学生来说,不是“狼”来了,而是“鲇鱼”来了。这些外省籍务工人员子女带来了压力,但也将唤起本省学生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求胜之心。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异地高考”将促进海南教育更加积极地“补课”,迈开更大的步伐前行。
因此,对异地高考政策,与其抵触,不如宽容,勇敢面对,迎接挑战。
篇7:海南异地高考
海南省异地高考方案出台,引起外来务工家庭的高度关注,对于方案中社保、学籍、居住等家长们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
社保:有劳动合同可补交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一些外省务工人员反映,他们在我省居住超过6年,其子女能够满足6年学籍,但由于他们有的是灵活就业人员,有的工作变动大,缴纳社保的时间不到6年,能否补缴社保?
对此,省人社厅社会保险一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灵活就业人员只参加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两项保险,省政府文件规定,这部分人不能向前追补社会保险,只能向后延交。至于用人单位的从业人员,如果出现单位漏保的情况,可以持单位原始的会计工资凭证和劳动合同书等材料,通过单位补缴各项社会保险。
没有签定劳动合同怎么办?省人社厅劳动监察处有关负责人说,只要和单位有实际的劳动关系,比如说有领工资的凭证,就可以补签劳动合同。
还有家长问,如何理解方案中提及的有合法稳定职业,对此,社保一处负责人说,稳定,当然是指每月有固定收入。合法,是指收入来源是合法的。
还有外来务工人员非常关心6年社保和3年社保的具体截止时间,是按高考报名之时起算,还是按高考开考之日起算。对此,省教育厅新闻发言人韩小雨说,我省还将就异地高考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学籍:两个管道管理防作假
对于我省异地高考政策中涉及的.学籍认定问题,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学生的学籍管理实行纸质和网络两个管道管理,防止弄虚作假。省教育厅要求初中和高中学校在学生就读期间,建立完整的档案材料,包括考勤、考试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日常表现等内容。
学生进入初一年级就读,学校就要将学生名单报给市县教育局审批备案,随后为学生办理学籍卡。
认定高中学籍相对较严格,具体要求是:学生至少在我省初三年级就读满一年参加我省的中考考试,并被高中学校录取就读。录取学生经过市县教育局审批,报给省教育厅备案统一确认学籍。同时,省考试局获得学生名单从高一年级开始为学生建立考籍。
省考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3个3和3个有规定中的学籍和就读经历,均要求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意味着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均符合条件,同时3个有规定本人在我省有高级中等教育就读经历,并取得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证书中没有限定毕业证书一定要是我省的高级中等教育学校。
居住:申报暂住户口登记
对于异地高考政策中涉及的户籍不在我省的常住人口居住证明问题,省公安厅治安总队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海南省流动人口管理规定》,非本省户籍的进城务工人员及随迁子女属于流动人口,应当到所在市县人口管理部门申报暂住户口登记并办理《暂住证》,其随迁子女信息也将会同时登记。这可以作为进城务工人员及随迁子女居住证明的有关依据。
同时,我省已经将陵水、琼中作为试点实施人口居住证制度,这是对流动人口实施新的管理制度,明年将在全省逐步实施。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在内的符合有关条件的流动人口将到居住地办登记和办理《居住证》,其随迁子女信息也将被录入,也可作为居住证明的有关依据。
篇8:海南异地高考
海南异地高考方案即将于今年年底出台的消息见报后,社会反响热烈。众多非海南户籍家长近日致电称,因为不曾在海南参加社会保险,担忧因此影响孩子在琼高考。
意见一:外省籍考生能否招考分离?
孩子能否在不占用国内高校招生资源的情况下,在海南参加高考?读者程先生提出招考分离的建议,现在部分国外大学已经承认中国高考的成绩。如果一个在海南求学却没有海南户籍的考生,在事先声明不填报高考志愿、不参加海南高考录取的情况下,能不能在海南参加高考,以高考成绩去申请国外大学呢?这种不占用海南本地高考资源,只想对自己做一个评价的要求,希望异地高考新政能够允许。
意见二:能否别把社保当条件?
全家在三亚住10多年了,最近在海南买了房子,只是户口没从辽宁迁过来。读者方女士说,她的女儿从小在三亚长大,目前在三亚一中读高一,成绩不错。去年我在报纸上看到异地高考面临破冰的消息时,非常激动,心想女儿终于有希望留在海南参加高考了。
从此,方女士一直密切关注着与异地高考相关的新闻。不久前看到有报道称:教育部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根据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布局和城市资源承载能力,根据进城务工人员在当地的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和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年限,以及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年限等情况,确定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具体条件,制定具体办法。
这下子我又发愁了。因为,全家在三亚开店做生意,属于自主创业人员,没有主动去参加社会保险。方女士说,希望海南考虑这些实际情况。我们一直在纳税,能不能以房产证、缴税票据来证明我们在海南有稳定的住所、合法稳定的职业呢?
与方女士面临同样烦恼的家长相当普遍。据了解,一些私企出于成本考虑,并不会给所有职工缴纳社保,导致很多流动人口未留社保记录。有家长称,如果把子女的高考与父母的参保相挂钩,有可能使新政带上了另一种拼爹的味道。
篇9:海南异地高考
20xx年海南省合并原本科第一批和第二批为本科A批,把原本科第三批改为本科B批。考生提交报名材料、领取报名卡和现场采集照片的时间为20xx年12月26日8时至12月29日17时30分,艺术高考报名同步,网上填报报名信息的截止时间为20xx年12月30日17点30分,网上缴费截止时间为20xx年1月8日17时30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考生无需缴纳各项考试费用。
高考报名资格审查工作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省教育厅要求各市县务必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成立高考报名工作资格审查小组,统一协调和组织报名资格审查工作,实行“谁主管、谁审查、谁确认、谁负责”的审查办法。
各市县教育(教科)局要成立学籍审查小组,负责审查考生的学历、学籍和实际就读经历情况,利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到班点名、查阅资料、座谈调查等方式开展学籍审查工作,重点审查高一录取的学校与当前就读学校不一致、从省外转学来我省就读、“人籍分离、空挂学籍”等考生实际在校就读情况,坚决打击学籍、学历造假行为,严把普通高考报名学籍审查关。
异地高考报名条件
不受报考批次限制
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在我省有合法稳定的住所(含租赁)并连续居住满6年;本人初一到高三年级在我省学校有学籍并连续在我省就读6年,同时在我省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其法定监护人在我省有合法稳定的职业,并按规定参加我省从业人员各项社会保险(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从业人员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两项社会保险)满6年,可以在我省报名参加高考。
考生本人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年级在我省学校有学籍并连续在我省就读满,同时在我省普通高中学校毕业,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在我省有合法稳定的住所(含租赁)且就读期间连续居住满12年,其法定监护人在我省有合法稳定的职业,可以在我省报名参加高考。
只能报考本科B批及高职专科学校
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在我省有合法稳定的住所(含租赁)并连续居住3年以上(含3年)不满6年;本人初中阶段在我省学校就读并毕业,参加我省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取得我省高级中等教育学籍并连续在我省就读满3年,同时在我省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其法定监护人在我省有合法稳定的职业, 并按规定参加我省从业人员各项社会保险(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从业人员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两项社会保险) 3年以上(含3年)不满6年,可以在我省报名参加高考。
只能报考本省的高职专科学校
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在我省有合法稳定的住所(含租赁),本人在我省有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就读经历,并取得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证书,其法定监护人在我省有合法稳定的职业,可以在我省报名参加高考。
“异地高考”的考生及法定监护人在我省的居住时间和考生在我省的就读时间,从20xx年8月31日往前推算;考生法定监护人在我省参加社会保险的时间,从20xx年12月31日往前推算。
篇10:内蒙古异地高考
高考开始 逐步完善
内蒙古自治区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近日已研究确定了区外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内蒙古参加高考工作方案。
据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46号)精神,结合有关防止“高考移民”的政策要求,内蒙古自治区采取渐进方式,从20高考开始,将逐步完善区外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参加高考方案。
截止年4月1日,区外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同时符合以下2个条件,可在流入地参加2014年高考,仅限报考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本人具有内蒙古高中阶段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学籍且连续就读满2年;家长在内蒙古拥有合法稳定住所、合法职业且纳税(或按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均满2年。
截止2014年4月1日,从区外迁入内蒙古的考生,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可在户籍所在地参加2014年普通高考,并可参与本专科院校录取:本人具有内蒙古高中阶段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学籍且连续就读满2年;本人取得内蒙古户籍满2年。家长在内蒙古拥有合法稳定住所、合法职业且纳税(或按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均满2年。
篇11:异地高考条件
异地高考条件
中国网9月6日讯 国新办今日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两年来教育改革发展情况举行发布会。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就“随迁子女在当地升学考试”答记者问时表示,“我们现在的态度是,积极推动落实国办转发文件,确保符合条件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防止高考移民。我们正在指导和协调各地尽快出台工作的方案。”
袁贵仁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出现了进城务工人员,目前达到2.45亿。他们的子女相当一部分在接受义务教育,这些义务教育的学生无非是两个出路,一是随着父母走,叫做随迁子女,有多万;二是留在家里的留守儿童,有1000多万。
目前,进城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大概有79.4%是在公办学校就读,还有10%在政府购买扶持的民办学校就读,大概还剩3%是由进城务工人员自己组成的民办学校上学。“应当说现在初步解决了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我说初步解决,因为他是经常流动的,这部分解决了,另外又来一部分,所以还不可能一下就解决,现在还会有这个问题,应当说政策是明确的,责任是清楚的。”袁贵仁称。
袁贵仁强调,现在的.问题是,出台的文件允许随迁子女在义务学校就读,现在十年过去了,当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开始要考高中、考大学了,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客观的、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袁贵仁提到,为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经过深入调研,起草了一个文件,8月30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这个文件,文件是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这个文件有三点:一是要积极解决。也就是说,要正视这个问题的存在,要正视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为它确确实实涉及到一部分群体的利益,要把它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文件规定,各地在年底前要出台解决的办法。国务院解决义务教育的文件是要“两为主”的原则,具体怎么解决,由各地根据情况来解决。解决高考问题也是这样。
二是要有条件准入。首先家长要符合条件,学生还要符合条件。家长基本条件是在地方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住所、稳定的收入,并且交了各种保险,尽管不是户籍人口,但是这个地方的常住人口。学生本人条件是,有可能在这里学了小学、初中、高中,也可能只是高中才来,也可能高中三年都在这里,也有可能高中一年在这里,因此各地会根据实际情况,什么样的学生跟本地生是一样的。还有一个是城市条件,这个城市发展需不需要这个行业、这个群体,这个城市能发展到多大规模,要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和承载能力,根据这三个条件,各地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三是因地制宜。由于各地状况不同,因此解决随迁子女在当地升学考试的办法也不同,所以要求各地根据流入地的具体状况制定具体办法、提出具体条件。
袁贵仁强调,“教育部正在和各省协商怎么落实国办转发的这个文件。我们现在的态度是,积极推动落实国办转发这个文件,确保符合条件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防止高考移民。我们正在指导和协调各地尽快出台工作的方案,这是关于高考的两个问题。”
中国今年教育投入将达2.2万亿 能实现4%目标
中国网9月6日讯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今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颁布实施两年来教育改革发展情况时表示,预计今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将达到2.2万亿,比去年增加6000亿左右,4%目标能如期实现。
袁贵仁说,各部门各单位协同推进,共建了11个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29所地方高校、63所直属高校。
教育部长袁贵仁:九年义务教育已全面实现普及
袁贵仁在会上指出,抓好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大重点。我们完成了两基攻坚任务,全面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少年文盲目标。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行业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整体谋划、系统部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启动实施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我们简称的“计划”,推动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袁贵仁:促进教育公平提高贫困地区高考录取率
袁部长在会上提出要关注民生,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切实缩小教育差距。加大农村地区薄弱学校改造力度。鼓励大学毕业生和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通过增加中西部地区招生名额、在贫困地区实施定向招生等措施,提高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高考录取率。
袁贵仁:取消奥数作为入学条件 禁止与升学挂钩
针对奥数屡禁不止的问题,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国务院前几天刚刚出台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对均衡发展做了全面部署。
篇12:期待“民间方案”倒逼“异地高考”制度改革
期待“民间方案”倒逼“异地高考”制度改革
近日,15位学者联名提请国务院和教育部,呼吁取消高考和招生工作中的考生户籍限制。20多位随迁子女家长共同起草的《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方案》公布:应“取消高考户籍限制”,不再把户籍作为高考报名的限制条件,高考报名资格依据学籍和父母经常居住地等标准认定。(10月30日《京华时报》)
随迁子女家长已连续16次向教育部递交呼吁书和建议书,而有关专家、学者也连续多年上书、在全国“两会”提案,要求废止高考户籍限制,实施公平的异地高考制度。对于这个关系到亿万家庭和千万学生切身利益的制度改革,政府部门的态度却一直很暧昧,总是声称“问题很复杂”,在“研究之中”,却从未拿出过具体时间表,一再拖延至今毫无进展。
据统计,我国有2.2亿人离开户籍地迁居异地工作和生活。,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小学和初中就学的人数达到997.1万。如此庞大规模的流动人口和异地读书的学生,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之下的必然产物,人员的频繁流动符合当下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必要因子。但是,流动务工人口和异地读书学生的相关人身权益,却未能得到同步保障,反而备受输入地的各种政策歧视,并不符合宪法所规定的权利平等原则。
有关异地高考户籍限制的讨论很多,经过这么多年的争辩,虽然尚未就具体措施达成一致意见,但考生权益平等的观念正在得到认同。生在这个国家的孩子,理应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不应因地域和身份的差别受限,如此,才是让他们站在真正的.同一起跑线上。因此,各种改革方案可以拿出来尽情讨论,但必须要基于“公平教育”的立场之上,方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
从专家、学者的专业提案,以及随迁子女家长起草的民间方案来看,显然都符合“公平教育”这个基本原则,均是要求取消户籍对教育的限制,打开平等受教、公平竞争的大门。那么,对于这两种方案,政府部门不应再做“鸵鸟”,一味地回避,只会使问题更趋恶化。要认清民意所向,放弃保护既得利益者的政策,改革束缚民众的户籍制度,让教育脱离户籍的藩篱,从此自由飞翔。
(红网)
中国大学网 (责任编辑:卜范龙)篇13:新疆高考户籍制度改革
新疆高考户籍制度改革
随迁子女报考有条件
问:来疆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新疆参加普通高考对户籍有何要求?
答:根据 《来疆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新疆参加普通高考方案实施细则(试行)》(下称《细则》)规定,自起,来疆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分为有新疆户籍和无新疆户籍两种情况进行资格审核,即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就可申请在新疆参加普通高考报名。
条件一:来疆务工人员本人及其随迁子女在疆有常住户口,且户口迁入新疆的时间不少于两年(按距离当年高考的时间计算),普通高中阶段在疆连续实质性就读3年(高一、高二、高三),有在疆就读3年的学籍档案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允许其高考报名,可报考区内外所有本专科院校。
条件二:非新疆户籍来疆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学、初中、普通高中阶段在疆连续实质性就读十二年并有十二年完整学籍,有新疆小学、初中毕业证书,中考成绩,有三次及以上参加新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经历,父母在疆有十二年及以上合法稳定职业、居住证,有在疆社保缴费记录或纳税证明,允许其高考报名,可报考区内外本专科院校。
自起,来疆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疆有常住户口,初三年级及普通高中阶段(高一、高二、高三)在疆连续实质性就读四年并有四年完整学籍,有新疆初中毕业证书、中考成绩,有三次及以上参加新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经历,父母在疆有四年及以上合法稳定职业、居住证,有在疆一年及以上社保缴费记录或纳税证明,允许其高考报名,可报考区内外高职(专科)院校。
自起,非新疆户籍来疆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初二、初三年级及普通高中阶段(高一、高二、高三)在疆连续实质性就读五年并有五年完整学籍,有新疆初中毕业证书、中考成绩,有三次及以上参加新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经历,父母在疆有五年及以上合法稳定职业、居住证,有在疆两年及以上社保缴费记录或纳税证明,允许其高考报名,可报考区内本科院校和区内外高职(专科)院校。
自起,非新疆户籍来疆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初中及普通高中阶段在疆连续实质性就读六年(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并有六年完整学籍,有新疆初中毕业证书、中考成绩,有三次及以上参加新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经历,父母在疆有六年及以上合法稳定职业、居住证,有在疆三年及以上社保缴费记录或纳税证明,允许其高考报名,可报考区内外本专科院校。
凡在新疆申请参加普通高考的来疆务工人员本人及其随迁子女,自20以后的任何年度只要符合《细则》中相对应年度的规定要求,就可以按照该年度的报考条件进行报考,例如:某考生20参加高考,无新疆户籍,但在疆有十二年完整的学籍(从小学到高中),父母在疆有十二年合法稳定职业,缴纳社保已有一年以上。对此,该生可按照《细则》中年非新疆户籍的报考条件进行报考。
申请报名要备好材料
问:在新疆参加普通高考的来疆务工人员本人及其随迁子女网上报名时,需要提供哪些证明材料?
答:凡申请在新疆参加普通高考的来疆务工人员本人及其随迁子女网上报名前首先要详细阅读《细则》中的各项规定,对照分析自己是否符合《细则》中的相关报名要求。
有新疆户籍的来疆务工人员及随迁子女报考时,须提供五项证明材料:1.考生家长及考生户口簿、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2.在新疆就读小学、初中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3.新疆普通高级中学毕业证书原件、复印件(应届毕业生由就读学校开具证明);4.户籍情况审查证明材料;5.学籍情况审查证明材料等。
非新疆户籍来疆务工人员及随迁子女报考时,须提供七项证明材料:1.来疆务工人员居住证、住房证明(房屋使用权证或购房合同、房屋租赁合同等);2.来疆务工人员务工证明或从业证明;3.来疆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户口簿、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4.缴纳社保证明材料或纳税证明材料;5.在新疆就读小学、初中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6.新疆普通高级中学毕业证书原件、复印件(应届毕业生由就读学校开具证明);7.《来疆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学、初中阶段学籍审查表》、《来疆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普通高中阶段学籍审查表》;《来疆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普通高中阶段学业水平考试情况审查表》。
务工人员证明这样办
问:《细则》中,对来疆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居住证、务工证明、与务工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社保、纳税证明等相关材料的出具和审核程序是如何规定的?
答:居住证:来疆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的居住证由居住地社区(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审查并由负责人签署审查意见,经县级公安机关审核确认。
务工证明:来疆务工人员的务工证明须出具与务工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复印件或从业单位开具的从业证明;灵活就业人员由其居住地社区(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出具从业证明。
社保或纳税证明:考生父母缴纳社保的证明和社保凭证由县级以上社保经办机构审核、出具。考生父母纳税证明依据税务部门出具的纳税凭证。考生法定监护人在我区参加社会保险的时间,从考生参加高考上一年度的12月31日往前推算。
上一篇:宾馆前台管理制度 下一篇:招投标监督管理制度篇14:异地高考需要什么条件
高考报名条件:
1、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申请报名: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3)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
2、下列人员不得报名:
(1)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在校生,或已被高校录取并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
(3)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包括全国统考、省级统考和高校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以下简称高校招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生;
(4)因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人员;
(5)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篇15:晋江试点异地高考
晋江试点异地高考
福建省教育厅19日正式下文,批准晋江市荆山外来工子弟学校186名外省学籍的学生,可于秋季将学籍由所在省份转入晋江市,纳入福建省统一学籍管理,具备在福建省参加高考的资格。泉州市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据福建泉州市教育局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泉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子女25.99万人(其中小学21.21万人,初中4.78万),增长16.5%,占泉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33.3%,占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33.3%。(记者高建进)
篇16:怎么参加异地高考
怎么参加异地高考
1、提交材料
在高三的上学期即11月左右,符合报考条件的随迁子女要在学校提出申请,并提供基本材料。不用担心,老师回主动来找你询问, 期间最好和某个有经验的老师保持联系,随时提交材料。
2、采集身份信息
以广州市为例,随迁子女要在12月1日前登陆广州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报考资格审核系统。进行身份信息的识别。如果随迁子女及父母的身份信息与学籍系统登记的信息一致,则激活,学校回将初始密码(一张小条子)发放给随迁子女;如果不符合则要重新在系统上传,等待审核。
3、网上申报
以广州市为例,随迁子女在11月底凭身份证号和初始密码登陆审核系统。
1.认真核对基本信息
(姓名,身份证号码,户籍,学籍,监护人等)发现有误的及时联系报名点(通常是学校的教务处)更正。
2.填写审核信息
记得和父母参与审核,确保准确无误。
3.确认审核信息
以广州市为例,随迁子女须在12月4日17:00前确认。注意一定要确认,逾时未确认的信息无效。如果确认后要修改,可以向学校申请,可再次确认。(重新确认流程麻烦可能还要排队,最好一次过)。
部分省市异地高考报名政策
北京:
进城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符合下列各项条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以申请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
1.进城务工人员持有在有效期内的北京市居住登记卡、居住证或工作居住证。
2.进城务工人员在京有合法稳定住所。
3.进城务工人员在京有合法稳定职业已满6年。
4.进城务工人员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中的基本养老保险或基本医疗保险已满6年(9月至8月是连续,不含补缴;疫情期间缓缴的保险,按北京市缓缴政策执行)。
5.随迁子女具有本市学籍且已在京连续就读高中阶段教育3年学习年限。
河北:
在我省就业的外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我省参加高考报名,在具备上述相应报名条件的基础上,还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在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经常居住地(居住证所在市)接受高中段教育,至毕业时具有两年(含)以上连续就学记录(不含高中毕业后复读时间)和学籍;
2.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居住证、《就业创业证》(或《就业失业登记证》)。
随迁子女考生须在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居住证所在市级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名点报名。如考生在户籍省和我省均参加了高考报名,一经查实,取消在我省的报名资格。
四川:
凡父母在四川省有合法稳定职业和住所(含租赁),在父母就业和居住地具有高中阶段学籍和3年完整学习经历且符合普通高考其他报名条件的随迁子女,可在就读地县(市、区)招考机构报名参加普通高考。申请参加普通高考的随迁子女,应在月16日前,向就读中学所在的县级招考机构申请,提供房产证或县级公安机关出具的父母暂(居)住证明和有关单位出具的父母合法稳定职业证明,提供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在当地就读年限和取得学籍的证明。经审核,符合条件者准予报名。
不符合在外省参加高考及录取条件的四川籍人员,应回户籍所在地县级招考机构报名考试。对错过我省规定报名时间的回川参考人员,我省将适时组织补报名,其中,艺术类不再补报。
异地高考政策落实
关于异地高考政策落实的问题,尽管绝大多数网友力挺异地高考政策,但是对其落地前景却持悲观态度。_舆情监测室统计结果显示,认为异地高考政策能够很快落实的网友寥寥无几,另有23%的网友认为异地高考实现难度很大,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和事情,绝非教育部门能单独解决的问题,所以不会有大的突破。
随迁子女须满足三条件被指条件苛刻。随迁子女高考须满足3条件
家长:有稳定工作、稳定住所、稳定收入,缴纳各种保险,系常住人口
学生:要在迁入所在地就读
城市:发展需这个行业群体
篇17:广东异地高考政策
广东异地高考政策
在这次异地高考全面实行之前,广东的异地高考已经试行了两年,但异地考生只能报名参加高等职业学院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招生考试(即:“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和高职院校对口自主招生考试)。
和往年异地的报考条件相比,今年只增加了一条:随迁子女在我省参加中考,其他条件与过去两年基本一致。
报考的随迁子女的父亲或母亲需在我市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在我省具有合法稳定住所。父亲或母亲持有我省居住证,已连续3年以上(含3年)。此外,父亲或母亲在我省依法参加社会保险(须包含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两个险种)需缴费累计3年以上(含3年)。
同时,随迁子女要在我省参加中考,并在我市具有高中阶段学校3年完整学籍。
明年广东异地高考进入最新阶段,会不会增加广东高考录取压力?省考试院此前表示,报考人数会有所增加,但广东也做好了相应准备。
符合报考条件的随迁子女需在11月5日前向所在学校提出报名申请。
报考条件
(一)随迁子女在我市就读普通高中,并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在我市报名参加高考:
1.父亲或母亲在我省具有合法稳定职业。
2.父亲或母亲在我省具有合法稳定住所。
3.父亲或母亲持有我省居住证,已连续3年以上(含3年)。
4.父亲或母亲在我省依法参加社会保险(须包含职工基本
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两个险种)缴费累计3年以上(含3年)。
5.随迁子女在我省参加中考。
6.随迁子女在父亲或母亲就业所在地市具有高中阶段学校3年完整学籍。
(二)随迁子女在我市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简称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下同),并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在我市报名参加20高等职业学院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招生考试(即:“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和高职院校对口自主招生考试):
1.父亲或母亲在我省具有合法稳定职业。
2.父亲或母亲在我省具有合法稳定住所。
3.父亲或母亲持有我省居住证,已连续3年以上(含3年)。
4.父亲或母亲在我省依法参加社会保险(须包含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连个险种)缴费累计3年以上(含3年)。
5.随迁子女具有我市中职学校3年完整学籍。
(三)居住证连续有效年限和社保累计缴费年限的计算截止日期待省招生委员会确定后另行公布。
(四)以上报考条件如有变更,以省招生委员会的最新规定为准。
申报材料
符合报考条件的随迁子女在11月5日前向所在学校提出报名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原件和复印件:
1.基本材料:随迁子女及其父亲和母亲的户口本、身份证。
2.亲子关系证明:户口本若能反映随迁子女与父母的关系,可作为亲子关系证明,否则应提供公证处证明作为亲子关系的有效证明材料。
3.随迁子女父亲或母亲在我省具有合法稳定职业证明:提供《广东省就业失业登记证》、《劳动合同》、《工商企业登记证》等其中一项有效证明材料。
4.父亲或母亲在我省具有合法稳定住所证明:提供房地产权证、购房合同、房屋征收(拆迁)补偿协议、房屋租赁合同、房屋租赁登记备案证明、工作单位开具的宿舍证明等其中一项有效证明材料。
5.父亲或母亲的《广东省居住证》(在深圳市居住的可提交《深圳市居住证》)。
6.父亲或母亲在我省参加社会保险证明:提供社保卡和医保卡,或社保部门出具的社会保险缴费证明。
随迁子女应当对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如果随迁子女的有关材料及有关证件不齐备或弄虚作假的,一律不准报考。对弄虚作假取得报名资格的随迁子女,一经发现,取消报名资格。已被录取的随迁子女,一经查实有关证件不齐备或弄虚作假的,取消录取资格。
其他
(一)各学校负责初步审核本校随迁子女的报考材料,对于无法提供完整报考材料或明显不符合报考条件的,学校应不予受理,并指引随迁子女及时回原籍地参加高考报名。
(二)对初审合格的随迁子女,还需做好以下工作:
1. 各学校应在随迁子女报名材料复印件上注明“此件与原件一致”并加盖公章,原件及时退还学生。
2.各学校要在指定时间内登录广州市随迁子女高考报名审核系统(时间及操作方法另行通知),读取随迁子女及其父亲或母亲的身份证并生成网上报名信息,上传亲子关系证明材料,并将初始密码发放给随迁子女。
3.随迁子女登录审核系统,录入并提交基本审核信息。
做好随迁子女在我市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育公平的客观要求。各区招考办、各相关学校要高度重视,认真按照国家和省的工作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稳妥地推进随迁子女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工作。
篇18:广东异地高考通知
广东异地高考通知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表示,异地高考放开后,年报考总人数预计不会超过,不会影响广东省户籍考生录取率,
近日,广东教育部门发通知,明年起就读普通高中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在广东高考。要求:
①父母至少一方在广东连续交满3年社保
②父母一方提供在广东居住证
③有合法住所证明
④子女本身在广东中考并有完整3年学籍。
随迁子女报考流程及要求
预报名
先在网上报名系统上填写有关信息和《广东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高考报名资格审核表》。
办理确认手续
到各地市指定的'报名点提交有关证明材料,由报名点初审合格后,上报县招生办,由县招生办分送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审核,
各地市招生办将根据当地随迁子女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工作流程并向社会公布,考生可前往咨询,并按有关流程办理报名手续。
报考时须携带证明材料
1.父亲或母亲在广东省具有合法稳定职业证明:包括《就业创业证》(或《广东省就业失业登记证》)、《劳动合同》、《工商企业登记证》、《土地承包合同》、《务农劳动合同》等其中一项有效证明材料。考生家长为企业退休人员的,提供退休前在广东省缴纳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及基本医疗保险累计满三年的证明。
2.父亲或母亲在广东省具有合法稳定住所证明:包括房地产权证、购房合同、房屋征收(拆迁)
补偿协议、合法房屋租赁合同、房屋租赁登记备案证明等其中一项有效证明材料。
3.提供父亲或母亲的《广东省居住证》(在深圳市报考的提供《深圳市居住证》)。
4.提供父亲或母亲在广东省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及基本医疗保险,截止至2016年8月31日缴费年限累计达到3年以上(含3年)的证明材料。
5.提供随迁子女在广东省参加中考并在广东省具有高中阶段学校3年完整学籍的有关证明材料。
(注意:社会保险、居住证和完整学籍年限计算截止时间统一为2016年8月31日前。)
不符合异地高考条件的随迁子女可在广东借考,不符合在广东省参加高考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须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
省考试院表示,一方面广东省将加强与考生流出地的协调配合,保障考生能够顺利回流出地参加高考;另一方面经考生户籍所在地省级招生办同意,也可在广东省借考,但需回到户籍所在省(市、区)参加录取。省考试院今年仍将为考生提供这些相关服务。
篇19:谁在反对“异地高考”
谁在反对“异地高考”
经济观察报 评论员 刘金松 10月24日,国内15名学者联名上书国务院,建议依据宪法第33条平等原则和第46条受教育权保障,审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并对该规定进行适当修改,禁止目前和以后高考和招生政策中的户籍限制,确保随迁子女能够在学籍所在地参加高考。
关于推进流动人口子女在随迁地参加当地高考,社会各界呼吁已久。此次参与上书者多为法学界人士,从法律角度系统论证了目前高考与户籍挂钩的不合法性,认为该项制度违反《宪法》和《教育法》。
而在现实层面,目前高考制度的不合理性及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早已凸现无疑。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有两亿两千多万人离开户籍地,迁居异地工作或生活,例如北京的非户籍常住居民704.5万,占常住人口的35.9%。不过在目前的高考制度下,流动人口子女,只能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
这让那些原本可以留在父母身边,享受家庭温暖的孩子,将不得因为一个不合理的制度因素,被迫加入“留守儿童”大军,有的甚至要从初中开始,即要承受三年以上的.分离之苦,并可能由此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家庭和谐、青少年教育、不同族群的割裂等等。
一个既不合法也不合理的制度,为什么一直不能得到改正?地方政府的态度是,必须要有国家层面的政策指导,才能出台相关调整;教育部则表示,涉及的人比较多,问题比较复杂,正在研究,但没有时间表。
与地方政府“跑部钱进”争抢项目和资金时的积极主动相比,在高考改革上,地方政府和部委显然都缺乏积极主动的动力。人口流出地政府,自是“爱莫能助”,人口流入地政府,也有自己的担忧。比如北京市就担心,放开流动人口子女参加本地高考,会对本地学生造成冲击;其次是因洼地效应而产生的高考移民,进一步加剧城市的承载压力。
一方面是大量人口流动造成必须改革的现实,一方面是既有利益群体的反对。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其失职之处在于,到目前为止尚未拿出一个可供讨论和审议的方案。倒是民间组织和志愿者在不断替政府分忧,不仅制定有具体的高考改革方案,还有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的《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谓是“有理有据”。
任何一项改革,都不会是零和游戏,但既然涉及调整,也必然会有博弈和交锋。对政府而言,推动异地高考无疑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一步。
在今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已明确提出要把教育公平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但对那些跟随父母迁出户籍地的孩子而言,在当地学习,回家乡高考,不仅起点不公,过程不公,结果自然也难以公平。
解决这一涉及上亿流动人口公平教育权利的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应该意识到,只有为每个孩子提供自由、公平、公正的教育竞争环境,才能使社会更加融合,未来更加和谐。
中国大学网 (责任编辑:卜范龙)★ 北京异地高考方案
★ 江苏新高考方案
【高考制度改革 异地高考(精选19篇)】相关文章:
广东发布“异地高考”时间表 目前尚无具体规划2022-08-21
广东省异地高考的政策2023-09-13
高考政策解读2024-02-02
教育部称明年高考报名无须带身份证2023-06-21
广北上语文高考满分作文2023-07-12
福建将率先放开“异地高考”2022-11-16
高考评论:解决异地高考必须触动既得利益2023-07-07
福建启动异地高考 考生需3年当地学习经历2022-10-14
教育部称异地高考需件 没买房的家庭免谈2022-05-24
高考改革方案202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