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异地高考要防高考移民 将设准入条件(推荐9篇)由网友“选择恐惧症患者”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教育部:异地高考要防高考移民 将设准入条件,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教育部:异地高考要防高考移民 将设准入条件
国新办9月6日就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两年来教育改革发展情况举行发布会。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预计今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将达到2.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约6000亿元,4%的目标能够如期实现。
成立教育经费监管事务中心
教育经费增加之后,怎么用好?袁贵仁表示,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两大重点。在促进公平方面,重点要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同时要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倾斜。在提高质量方面,重点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善教育教学条件。
如何管好教育经费?袁贵仁强调,一是要完善各级各类学校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强化内部管理,防范财务风险。二是重大专项从设计、实施到验收,充分发挥财政检查、项目稽查、审计监督的作用。三是公开财务信息,加强社会监督,保障教育经费从分配、使用到评估都在阳光下运行。四是成立教育经费监管事务中心。同时推进高校总会计师委派制度,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五是加强查处问责。
篇2:教育部:异地高考要防高考移民 将设准入条件
8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于年底前出台。
袁贵仁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要有条件准入。要根据家长的条件、学生的条件和城市的条件,积极稳妥推进。第一,考生父母应在当地就业。第二,考生要有当地的学籍。第三,要因地制宜。各地应根据人口流动的具体状况,制定具体的办法,提出具体的条件。
袁贵仁强调,要确保符合条件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防止高考移民,避免引起教育工作的混乱。
增加中西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目前我国有一些省市在高考录取比例上存在一定的差距。袁贵仁介绍说,教育部门这几年来采取了一些举措:为高等教育欠发达的省份新增招生指标,把招生指标拨给教育发达的.地区,用来专门招收中西部地区的学生,今年还确定21个省(区、市)的680个贫困县,每年有约1万名学生成为“国家扶贫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受益者。
袁贵仁强调,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今年全国高考录取率最低的省份,和全国的平均录取率已经相差不大了,各省录取率差距在明显缩小。今后将通过合理编制招生计划,扩大有关项目实施规模,特别是增加中西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多措并举进一步促进所有考生入学机会的公平。
严禁以奥数成绩作为升学依据
针对社会热议的奥数培训与小升初利益链挂钩问题,袁贵仁强调,择校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下一步要继续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改造薄弱学校。二是均衡配置校舍、图书、仪器等办学资源,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实现区域内公办学校教师校长合理流动。三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实施学区化管理,鼓励集团化办学。四是办好一批优质民办学校,为家长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满足家长和学生的多样性需求。五是规范办学行为。落实好免费就近入学政策,严格禁止以奥数成绩等特长和收取费用等办法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升学与入学的依据。从根本上取消以奥数或者别的竞赛作为入学条件。
下一步防止幼儿园小学化
袁贵仁介绍,纲要颁布之后,发展速度最快的是学前教育,现在毛入学率超过了11.4个百分点,已经达到了规定的指标,入园难的问题相比两年前有所缓解。
袁贵仁强调,下一步工作不仅仅是解决入园难的问题,要解决的是科学保教的问题,防止小学化,防止把中小学生的负担过重前移到幼儿园。将要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就是强调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保障所有幼儿都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
推动边远农村中小学特岗津贴
袁贵仁介绍,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点在于农村,难点也在于农村,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关键是农村教师。目前已经实施多项措施:第一项是通过完善补充机制,让教师们下得去,比如免费师范生政策,到目前总计约6万名免费师范毕业生中,90%都在中西部小学任教。再比如实施农村特岗教师计划,已招聘30多万人,80%的毕业生留在当地从教。第二项措施是通过改善农村教师的地位待遇,让他们留得下。把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全部纳入到国家财政预算、实施农村周转房建设,并准备推动边远农村困难地区的中小学实行特殊岗位津贴。第三个政策是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水平,实施“国培计划”。另外,还改革了中小学的教师职称,现在中小学的教师中有正高职称。(赵婀娜)
篇3:“异地高考”政策提出明确规定将设准入条件
“异地高考”政策提出明确规定将设准入条件
异地高考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热切关注,也成为教育的热点、难点之一。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发改委、公安部、人社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对社会广泛关注的“异地高考”政策提出了明确规定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于20年底前出台,同时要求北京、上海等流动人口集中的地区防止“高考移民”。
在前不久国新办举行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两年来教育改革发展情况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要确保符合条件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防止高考移民,避免引起教育工作的混乱。他提出,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要有条件准入。要根据家长的条件、学生的条件和城市的条件,积极稳妥推进。一是家长要符合条件,要在流入地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住所、稳定的收入,并且缴纳各种保险,是当地的常住人口;二是学生要符合条件,随迁子女在流入地上几年学才能就地参加高考,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三是城市条件,城市发展需不需要这个行业、需不需要这个群体,城市能发展到多大规模、有多大承载能力,是各地制定“异地高考”方案时要考虑的因素。
对于异地高考方案向前迈进的这一步,受到舆论的普遍关注:
异地高考要有“最佳平衡点”。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异地高考这个问题上,不能以一句“公平”就剥夺了另一部分人的权利,只能在中间取得“最佳平衡点”。应该说,异地高考“有条件准入”是较为稳妥地推进方法。一个改革方案,不能只考虑单方面的利益,只有兼顾了各方的利益,才能顺利实施。所以,由各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异地高考实施方案,在目前来说是可行的。不然的话,经济发达地区受损,如地方办学积极性受挫;教育水平较低的省份同样受损(高水平高校是按省份分配名额),这些省份因为竞争力较低则会吸引以考高水平大学为目的的“高考移民”,抢占其高校优质资源。异地高考改革是利益再分配的博弈,只有共赢、分步走的思路才是应当采取的方法。
“异地高考”准入条件被称苛刻。对此准入条件,也有专家提出了担忧,呼吁异地高考准入条件的设置要合情合理,要合乎外来人口及随迁子女的实际,门槛不能太高,要求不能太苛刻,否则“异地高考”就会成为极少数随迁子女才能享有的福利,甚至变得有其名无其实。就“家长条件”而言,“常住人口”和“缴纳各种保险”的要求是合理的,但是外来常住人口未必一定有稳定的工作、住所和收入。绝大多数外来人口都没有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也不在国企工作,主要在私营单位工作的他们难免经常变换工作,并可能时而处于失业状态。外来人口大多没有自己的住房,租房住的他们难免经常变换住所。将稳定的工作、住所和收入作为“家长条件”之一,看似不高实则很高,很多外来人口都达不到,这会将绝大多数随迁子女拒之于异地高考门外。
异地高考困局需灵活破解。还有人称,推进异地高考,最大的难点是京、沪等特大城市,既要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合法受教育权利,又要确保京、沪等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总量控制,这的确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在目前国情下,按照报考人数占总考生的近似比例分配招生计划,在京、沪等特大城市都是不现实的。相比京、沪等特大城市,其他地区推进异地高考的难度要小得多。因此,其他非热点地区应该尽快行动,比京、沪、津等地更早地推出异地高考政策。异地高考是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教育公平的实现需要客观的经济和政治条件,不可能一蹴而就。正因如此,国务院并没有就异地高考标准强制性地“一刀切”,而是要求各地因地制宜,自主制定相关政策。期待各地政府都能拿出执政智慧,尽快出台各自的异地高考政策,灵活破解异地高考困局。
(张惠娟)
篇4:异地高考将设准入条件 考生父母须当地就业
异地高考将设准入条件 考生父母须当地就业
国新办9月6日就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两年来教育改革发展情况举行发布会。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预计今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将达到2.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约6000亿元,4%的目标能够如期实现。
成立教育经费监管事务中心
教育经费增加之后,怎么用好?袁贵仁表示,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两大重点。在促进公平方面,重点要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同时要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倾斜。在提高质量方面,重点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善教育教学条件。
如何管好教育经费?袁贵仁强调,一是要完善各级各类学校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强化内部管理,防范财务风险。二是重大专项从设计、实施到验收,充分发挥财政检查、项目稽查、审计监督的作用。三是公开财务信息,加强社会监督,保障教育经费从分配、使用到评估都在阳光下运行。四是成立教育经费监管事务中心。同时推进高校总会计师委派制度,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五是加强查处问责。
异地高考要防高考移民
8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于年底前出台。
袁贵仁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要有条件准入。要根据家长的条件、学生的条件和城市的条件,积极稳妥推进。第一,考生父母应在当地就业。第二,考生要有当地的学籍。第三,要因地制宜。各地应根据人口流动的具体状况,制定具体的办法,提出具体的条件。
袁贵仁强调,要确保符合条件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防止高考移民,避免引起教育工作的混乱。
增加中西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目前我国有一些省市在高考录取比例上存在一定的差距。袁贵仁介绍说,教育部门这几年来采取了一些举措:为高等教育欠发达的省份新增招生指标,把招生指标拨给教育发达的地区,用来专门招收中西部地区的学生,今年还确定21个省(区、市)的680个贫困县,每年有约1万名学生成为“国家扶贫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受益者。
袁贵仁强调,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今年全国高考录取率最低的省份,和全国的平均录取率已经相差不大了,各省录取率差距在明显缩小。今后将通过合理编制招生计划,扩大有关项目实施规模,特别是增加中西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多措并举进一步促进所有考生入学机会的公平。
严禁以奥数成绩作为升学依据
针对社会热议的奥数培训与小升初利益链挂钩问题,袁贵仁强调,择校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下一步要继续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改造薄弱学校。二是均衡配置校舍、图书、仪器等办学资源,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实现区域内公办学校教师校长合理流动。三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实施学区化管理,鼓励集团化办学。四是办好一批优质民办学校,为家长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满足家长和学生的多样性需求。五是规范办学行为。落实好免费就近入学政策,严格禁止以奥数成绩等特长和收取费用等办法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升学与入学的依据。从根本上取消以奥数或者别的竞赛作为入学条件。
下一步防止幼儿园小学化
袁贵仁介绍,纲要颁布之后,发展速度最快的是学前教育,现在毛入学率超过了11.4个百分点,已经达到了规定的指标,入园难的问题相比两年前有所缓解。
袁贵仁强调,下一步工作不仅仅是解决入园难的问题,要解决的是科学保教的`问题,防止小学化,防止把中小学生的负担过重前移到幼儿园。将要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就是强调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保障所有幼儿都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
推动边远农村中小学特岗津贴
袁贵仁介绍,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点在于农村,难点也在于农村,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关键是农村教师。目前已经实施多项措施:第一项是通过完善补充机制,让教师们下得去,比如免费师范生政策,到目前总计约6万名免费师范毕业生中,90%都在中西部小学任教。再比如实施农村特岗教师计划,已招聘30多万人,80%的毕业生留在当地从教。第二项措施是通过改善农村教师的地位待遇,让他们留得下。把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全部纳入到国家财政预算、实施农村周转房建设,并准备推动边远农村困难地区的中小学实行特殊岗位津贴。第三个政策是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水平,实施“国培计划”。另外,还改革了中小学的教师职称,现在中小学的教师中有正高职称。
篇5:异地高考准入条件把谁关在了门外?
异地高考准入条件把谁关在了门外?
8月31日,国务院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要求各地在因地制宜方针的指导下于20底出台各地的异地高考具体办法。但教育部还提到,解决异地高考要有条件准入。首先家长要符合条件,学生还要符合条件。家长基本条件是在地方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住所、稳定的收入,并且交了各种保险,尽管不是户籍人口,但是这个地方的常住人口。教育部提出家长三大准入条件之后,引发广泛猜测。有分析人士指出,考虑到我国的家庭现实情况,为了解决子女升学、就业等,父母一般会倾尽全力。
几家欢喜几家愁
异地高考准入条件 需有稳定住所工作 [相关]教育部长称异地高考将有.. | 异地高考准入设3项门槛..从8月31日国务院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制定的《意见》通知,到9月2日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作出异地高考不能影响北京、上海当地考生的权益的表态,舆论对异地高考到底能否实现,何时实现以及实施难度等问题进行了激烈探讨。
由于异地高考牵涉各方利益,因此网友对该政策的态度非常鲜明。记者通过查找微博博文及论坛发帖发现,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大城市本地网友与其他地区的网友围绕自身利益,在BBS、微博等媒体中展现了观点鲜明的激烈论战。
网民在异地高考政策问题上的'观点非常鲜明,大部分网民对此政策不是支持就是反对。记者通过各门户网站网友留言发现,网民对异地高考的反对声、支持声几乎处于均势,但是进入北京帖吧和上海帖吧则发现,本地市民反对异地高考的比例均超过95%,甚至有上海网友成立了反对异地高考签名的专用微博。
记者也采访了一些长期在山西务工的外省人员发现,他们很多都是租房住,并不满足家长的基本条件,异地高考制度即使施行,他们的孩子还是要返回原籍参加高考,并不能得到任何益处。而一些家境富裕的家庭则基本上对这个政策感到满意,他们纷纷表示,为了孩子的将来,一定要举家迁往北京、上海等高校云集而试题相对简单的地方。
异地高考准入条件存疑
教育部等部门的意见指出,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要“统筹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考试需求和人口流入地教育资源承载能力等现实可能,积极稳妥地推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根据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布局和城市资源承载能力,根据进城务工人员在当地的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和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年限以及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年限等情况,确定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具体条件,制定具体办法。
今年2月、5月,山东、福建相继公布了本省的“异地高考”政策,两省均明确从起在当地有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拥有完整的当地高中三年学籍,就可以在当地参加高考,并与本地户籍居民按同等标准参加高考录取。
究竟哪些人能考,哪些人不能考,“门槛”如何,广受群众关注。教育部门相关人员表示,若“门槛”太高,受益面太窄,新政策的初衷可能难以实现,若太低甚至“零门槛”,流入地有限的教育资源也难以承载。需考虑学生实际情况,那些在人口流入地出生,并多年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以获得更多“评分”权重;同时考虑父母情况,包括在当地纳税记录、缴纳社会保险情况等。但要防止的是,“准入门槛”成为另一种形式的“拼爹”。
教育专家则表示,要解决异地高考问题,必须统一高考模式。异地高考问题在于随父母的外省籍学生能否融入当地高中学习和生活。如果各地高考模式不统一,他们就无法在异地上高中。而现在全国各地的高考模式各不相同,除了江苏模式,还有“3+2”方式、“3+X”方式和、“3+文(理)综”等等,由于高考模式的差异很大,各省市高中的教学模式和学生使用的教材就不尽相同,这给异地高考带来了困难。
而某宪法学专家表示,教育部规定的三个准入条件均过于虚化,存在诸多“可操作空间”。首先,要求家长缴纳各种社会保险这个条件有待进一步商讨。目前并非所有的务工人员所在单位都会积极主动地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有些单位由于社会保险法制意识不强,逃避缴纳社会保险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如果进城务工人员所在单位没有为进城务工人员缴纳社会保险,作为家长自然无法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缴纳社会保险的相关证据资料,而如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上述规定,以家长没有缴纳或没有全部缴纳社会保险为由,不让其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岂不是单位违法受益,却让员工去买单?
还应当注意到,对学生在流入地就读时限要求越长,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地要求家长在流入地工作时间越长,因为义务阶段的学生一般是离不开家长照顾的。如果地方政府要求学生在流入地就读时限从小学开始起算,那么也就间接要求家长从孩子入小学就要到就读地工作,并交纳各种保险,这无疑是不合理的。
谁来监管高考资格审查
随迁子女涌入,本地考生的升学利益会不会受到影响,记者采访了省内多位家长,他们纷纷表示担忧:增加了大量随迁子女共同参与高考竞争,会不会增加高考难度?
教育专家杨红兵说,关于“异地高考”的问题,这几年教育主管部门和部分省份一直都在积极探索、反复论证,可以说,现在要求各地拿出“异地高考”方案的时机已经成熟,解决方法已经明了。关键在于细化方案和落实执行,比如随迁子女参加升学考试细则如何规避沦为权钱通吃的“高考移民”福利,如何确保最底层的没房没社保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也能均衡享受升学的权益,又有什么样监管制度保障高考报名资格审查客观、公正、透明。
杨红兵说,“异地高考”推进牵涉教育质量、资源分配、地方经济、地方百姓利益、招录指标分配等诸多环节,全面铺开有一定难度。因此,要解决随迁子女升学问题,不仅要出台限定时间表的文件,还需要有罚则和监督制度跟进,否则因地制宜确定条件就可能沦为镜中月、水中花的一纸空文。
见习记者 马睿
(山西新闻网)
篇6:教育部公安部部署综合治理“高考移民”工作
中新网3月4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公安部近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综合治理“高考移民”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监管,督促高中阶段学校强化内部管理、规范办学行为,重点发现和纠正人籍分离、空挂学籍、学籍造假的现象。
对此,教育部、公安部近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综合治理“高考移民”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高考移民”投机行为,营造公平有序的高校考试招生环境。 近几年,部分人员利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高考政策,通过非正常学籍迁移、空挂学籍、违规落户、提供虚假学籍证明材料等手段在一些省份获取高考资格。这种“高考移民”投机行为通过不正当竞争挤占了有关省份考生正常的高校入学机会,引起有关省份群众和广大考生的不满。
《通知》明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公安机关、招生考试机构和高中阶段学校综合治理“高考移民”的主体责任和主要任务。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监管,督促高中阶段学校强化内部管理、规范办学行为,重点发现和纠正人籍分离、空挂学籍、学籍造假的现象。各地公安机关要进一步严格户口迁移办理程序,加强跨省户口迁移监管,全面实行户籍管理首接责任制和终身责任制。地方各级招生考试机构要严格进行高考报名资格审查,按照本省(区、市)高考报名条件,以及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信息,对在校学生参加高考的报名资格、各学年的学籍和实际就读情况进行严格审查。高中阶段学校要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招生和学籍管理工作,如实进行新生学籍注册,认真落实“一生一籍、籍随人走、人籍合一”的要求。
《通知》强调,各有关地方、部门要严肃查处“高考移民”违法违规行为。对于通过非正常户籍学籍迁移、户籍学籍造假、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等手段获取高考资格,以及对“高考移民”包庇纵容和为不符合条件的考生违规办理报名的有关人员和单位,要依法依纪依规进行严肃处理和追责,涉嫌违法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国家公职人员的子女通过非正常户籍学籍迁移、户籍学籍证明材料造假等手段,获取高考资格的,有关部门要依据有关规定对当事国家公职人员给予党政纪处分和组织处理,并对其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公开曝光。对于实施和参与“高考移民”活动的党员干部应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给予党纪处分。
《通知》要求,有关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教育、公安部门为主的专门机构,统筹开展治理“高考移民”专项行动。要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完善高考报名条件和办法,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政策,完善并落实综合治理“高考移民”的各项措施。
篇7:教育部“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宜尽快公布
教育部“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宜尽快公布
眼下正值暑假,再过两个月就要进入新学期,而此时,正是公布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升学考试意见的最“适时”的时候。
再过两个月就要进入新学期,而此时,正是公布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升学考试意见的最“适时”的时候。
7月5日,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河南表示,4部委即将出台一个“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意见,这个意见国务院已同意,将适时发布。意见将根据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城市资源承载能力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连续就学的年限来确定具体方案(据《河南商报》)。
义务教育后的升学考试,无非是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因此,杜副部长此番表态,被舆论解读为“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已经敲定,这正是进城务工人员盼望已久的消息。
虽然尚不知4部委的意见,是简略的`“指导性原则”,还是具体的“实施意见”。但无论如何,这样的意见将给异地务工的家长们,一个较为明晰的政策预期,据此,他们可以更好地安排孩子的就学之路,规划孩子的未来。
对一个攸关千万人命运的意见,显然越早公布越好。眼下正值暑假,再过两个月就要进入新学期,而此时,正是公布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升学考试意见的最“适时”的时候。
如果在这个时间点公布,家长们心里无疑有了底,那些孩子具备在城市升学考试资格的家庭,将取消将孩子送回老家上学的安排,避免了骨肉分离,减少了大量留守儿童;那些孩子无望在城市升学考试的家庭,将会对孩子的教育计划进行务实的调整,让孩子及早回家,适应老家的生活和教育;对于那些正犹豫是否接年幼孩子进城受教育的年轻父母而言,他们也可根据这个意见,作出理性的决断。
如果在这个时间点公布,城市教育部门和学校也有充分的时间做好准备。城市教育部门可以积极应对,第一时间制定出针对随迁子女的入学和高考(微博)的本地具体方案,城市学校也可及早调整招生计划,对即将增加的外来生源进行妥善的安排,避免临时的仓促和慌乱。
事实上,每年暑假,都是许多进城务工家庭极为焦虑的时期,一面是孩子高考的权利,一面是骨肉亲情的不舍,对于孩子是否在城市升初中、上小学、甚至上幼儿园,他们往往面临着两难选择,使得家长和孩子都陷入了痛苦的境地。尤其是那些孩子,幼小的心灵就要承受着户籍之痛,离开疼他们的爸爸妈妈,离开爱他们的老师和同学们,离开早已习惯的城市生活,被迫去陌生的老家求学生活,这对他们而言,是人生的一次重大危机。
因此,4部委已定案的意见,早一天公布,或许能早一天让部分家长们,摆脱痛苦和焦虑;早一天公布,也能早一天让一些悲伤的孩子,看到新希望。早一天公布,就能让更多城市外来家庭告别骨肉分离之忧,让更多留守儿童回到父母的身旁。一项关系民众福祉的重大公共政策,它理当与时间赛跑,避免因公开时间的迟滞,导致家长们因错误判断而痛失机会,给孩子留下永远的遗憾。
杜玉波副部长的表述中,用了“即将出台”四个字,可见,教育部门已看到政策出台的紧迫性,既然4部委意见的决策程序已走完,那就尽快公布意见全文,给学校、家长、孩子一个充分的安排时间。
(新京报)
(本文来源:新京报 )篇8:教育部要求尽快明确“异地高考”时间表
教育部要求尽快明确“异地高考”时间表
新华网北京9月6日电教育部6日召开座谈会,邀请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山东、湖北、黑龙江、安徽、云南等9个省”政策。
这是8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有关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后,教育部为推进相关工作开展的紧密部署。
会议指出,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问题要把握三大原则:一要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问题作为重大民生问题来抓。二要统筹考虑,多方协调,积极稳妥推进。三要以地方为主实施,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解决。会议强调,要尽快明确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考试问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制定好实施方案。一要进一步摸清底数,掌握非本地户籍人口变动和随迁子女就学等情况,为方案制订提供可靠依据。二要按“三个根据”要求,即:根据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布局和城市资源承载能力,根据进城务工人员在当地的.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和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年限,根据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年限等情况,进一步细化准入条件,确定操作办法。三要严格落实文件要求,确保各地实施方案底前出台。
会议要求,各地有关部门要共同研究制订方案,明确各自职责,形成齐抓共管机制;根据摸底情况,做好招生计划编制、报名组织、考试实施及招生录取等相关工作;流入地和流出地要积极配合,做好政策衔接,保障考生回流出地顺利参加升学考试。
座谈会上,福建、山东、湖北等已公布初步方案的省市代表,交流了他们的思路和做法;北京、上海、广东等人口流入集中的省市代表,重点介绍了初步考虑和工作打算;黑龙江、安徽、云南等省市代表,重点汇报了做好政策衔接的思路和举措。
据悉,近期教育部还将组织召开会议,部署相关工作。
篇9:实现异地高考须教育部统筹解读
实现异地高考须教育部统筹解读
虽然异地高考政策备受期待,但教育专家指出,政策出台、实施都是困难重重。华南师范大学人才测评与考试研究所所长张敏强教授指出,无论是异地高考异地录取,还是异地高考本地录取,都需要教育部出面协调。
张敏强指出,目前国内高校分为国立、省立、市立、民办等多层次,这涉及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经费。虽然部属院校仍属国立,享受国家拨款,但所在地政府对他们潜在的支持也不少,比如说用地、周边的设施、环境、治安维护等,都是要当地政府投入。有些省份教对高校的拨款甚至要超过教育部,比如说中山大学,所以这些高校或多或少都要为当地提供更多的招生计划。
目前的教育体制决定了“谁出钱谁受益”,“要让一所大学录取更多外地生源,可以说困难重重。最简单的办法是由教育部统筹,各省招了多少异地学生,由政府补贴多少钱。又或者可以学习一下美国,不同的州有各自的州立大学,比如德州的居民去考加州的.学校,需要支付更高的学费,高出的部分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努力去争取奖学金。”张敏强说。
除了异地高考异地录取,异地高考后折算分数回户籍所在地录取,也是政策制定者们在考虑的一种方式,这其中最关键的是分数等值,要让不同省份的分数具有可比性。“这个问题在技术上可以解决。”
★ 高考政策解读
【教育部:异地高考要防高考移民 将设准入条件(推荐9篇)】相关文章:
异地高考的历史演说2022-09-15
实现异地高考须破除“利益壁垒”2023-05-16
外省考生分布不均 异地高考细则或出“”2022-08-09
高考制度改革 异地高考2023-01-10
民间行动促改革 异地高考破局在即?2022-06-25
高校贴聘高考枪手广告 中介称雇主是教育局的人2022-05-06
广东明年将全面放开“异地高考”2023-08-07
教育部称明年高考报名无须带身份证2023-06-21
高考新规定2022-05-02
北京异地高考方案2022-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