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课程建设

时间:2023-03-15 08:10:5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基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课程建设(共7篇)由网友“羊仔”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基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课程建设,欢迎阅读分享。

基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课程建设

篇1:基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课程建设

基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课程建设

摘要:针对国家构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大举措,从课程建设理论和实际出发,探讨了<安全系统工程>课程建设创新体系建设问题,指出构建课程建设创新体系的必要性,总结了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对专业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其他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作 者:郝晓华    贾进章    刘剑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阜新,123000 期 刊: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JOURNAL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12(1) 分类号:X913.4 关键词:安全系统工程    创新    课程建设    人才培养体系   

篇2: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针对中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实际情况,认为在进行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时,必须依托相关行业,有重点地发展几个专业方向,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实现培养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创新型安全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

作 者:郑丹 刘剑 贾进章 ZHENG Dan LIU Jian JIA Jinzhang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阜新,123000 刊 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11(4) 分类号:G642 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   应用创新型人才   培养体系  

篇3:口腔医学创新型人才培养

摘要:当前,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口腔医学技术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世纪的口腔医学专业学生肩负着将中国建设成世界口腔医学大国的使命,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口腔医学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

篇4:口腔医学创新型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国口腔医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对口腔医学技术人才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世纪的口腔医学专业学生肩负着将中国建设成世界口腔医学大国的使命,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口腔医学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

一、重视口腔医学课程建设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口腔医学专业所采取的仍然是班级授课与临床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课程建设水平集中体现了教学改革的成果,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

高等院校口腔医学专业要积极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打破常规,放弃知识内容和技术水平落后的教材,大胆采用发达国家口腔医学优质教材。

还要增设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使学生了解口腔医学的新进展。

二、进行口腔医学教学改革

我国是口腔医师严重缺乏的国家之一,社会需要大量的口腔医学人才。

高等院校口腔医学专业应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依据专业特点,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特别是努力提高学生对口腔医学专业的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增加门诊、病房、实验室参观学习时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采用双向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要强化形象化教学,通过使用模型、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引导学生使用形象思维,准确把握学习内容,提高综合能力。

三、建立课堂教学的训练体系与评价体系

高等院校口腔医学专业文化课教学要坚持必需和够用的原则,而专业课要体现宽基础和活模块的原则。

要加强专业建设,掌握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潜能倾向,建立科学的课程结构。

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深入研究教学,了解专业的发展方向,掌握专业岗位上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情况,积极建立适合学生实际的训练体系与评价体系。

教师不能再“拿一本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的进步。

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确保每一名学生都有所进步。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口腔医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众所周知,教学质量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水平、能力和素质。

高等院校只有正确分析对策,抓住机遇,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才能为培养高素质的口腔医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校还要加大力度培养和引进学科带头人,创造条件使中青年学术骨干早日成熟,努力建成结构合理、高水平、具有稳定研究方向且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师资队伍。

五、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职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作风、职业习惯等。

高尚的医德医风是做一名合格医生的前提,是医生职业的灵魂。

所以,学生要把医德修养放在第一位,这是顺利完成实习阶段学习任务的前提和保证,也是一名合格医师必备的素质。

口腔医学实践性很强,口腔科医生不仅需要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而且需要有良好的操作技能和先进的临床思想。

因此高校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口腔医学教育中的科研活动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学生实习期间,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自学能力及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科研意识,使学生素质均衡发展。

六、加强卫生法律法规知识教育

教师在临床带教过程中要定期组织学生学习国家有关依法行医的政策法规,提高他们自觉依法行医的意识,促使他们用卫生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行为。

还要使他们熟练掌握常规技能的规范化操作,严格按照医疗操作规范开展医疗活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学东,石冰,于海洋.口腔医学教材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

[2]高越明.引进国外教学理念和资源加快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4).

[3]涂晓,方厂云.对口腔医学教育改革的几点看法[J].中国医师杂志,,(6).

[4]贾淑娟,王君,张铁柱.新时期口腔医学教育的认识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6,(8).

[5]王强,付莉,张惠娟.教育应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J].农垦医学,2006,(2).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2】

摘 要:作者从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深度校企合作与订单式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不断优化,从“实习、就业”的培养形式过渡到“入学、实习、就业”的校企联合“订单式培养模式”,逐渐形成了适应企业对人才多样化、多层次需求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口腔医学技术 教学改革

1 课程体系改革、教材建设与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

1.1 构建基于工艺流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针对口腔医学技术职业岗位的需求,我们联合企业专家共同调整课程体系,统一规划,精简内容,整合重复学科,减少基础课程课时,增加核心课学时,砍掉与培养方案不相关的学科。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以职业资格为依据,以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适应企业需要,培养出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职业技能、较强的人际沟通与社会工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1]。

1.2 解决教材与实际生产环节脱节的'问题

以卫生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为蓝本,我们编写了具有职业特色的教学实践校本教材。

其内容的安排更为合理,更符合人才培养规律。

尤其是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的班级,以企业的工艺流程和质量标准为依据,教材修订后更具有企业特色。

1.3 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解决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针对专业和工作岗位特点,减少了《口腔解剖生理学》中颌面部解剖知识的学时数,加大了牙体雕刻的比例;《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固定义齿工艺技术》和《可摘义齿工艺技术》由36学时分别增加到152、242和318学时。

课程内容调整后,实践教学比例大增,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有充分操作时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确保符合企业的需要。

要突破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根据职业教育的教学互动、教学互长及在做中教、在做中学的特点,课堂设在实验室,在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支持下,可以微观演示教学,学生边学边做,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实验室毗邻校内义齿加工厂,实现教学环境与工作现场有机结合。

篇5: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论文

环境学科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新兴学科。毕业生是否具备创新和实践能力是本学科对学生培养的本质要求。基于多年的专业教育实践,分析目前及今后环境工程专业会与各行各业的交融性越来越强,以及就业环境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门和用人单位加快教学改革、提高专业人才教育质量的迫切希望,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环境工程专业逐步明确了应用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认识到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明确了校内实验模拟和校外见习和实习实战是专业能力培养的最有效载体。本文从以下三方面具体阐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环境工程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这方面工作后期开展的基础。

1行业及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应用创新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

目前,我国环保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多数企业仍以“末端治理”的技术开发和设备研制为目标。根据国家环保“十二五”规划等发展方向和政策导向,我国环保产业将从“末端治理”发展为“过程控制”的全面性行业。我国的环保事业正蓬勃兴起并已成为一个巨大的新兴产业,产业链将超过年均5万亿元人民币的产值,是未来国家支柱性行业之一。广西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将是未来若干年的首要任务,同时保护环境,做到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广西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区内经济支柱产业,如:制糖、制药和有色金属冶炼都是高污染行业,在环保和行业发展政策的严格约束下,受到了严格的产业规模发展限制,多次的污染事件也提高了企业管理者的环保意识。所有新建企业、工艺和设备更新也必须通过环境影响评价,配置环保设施和措施,达到排放标准才能通过环境验收。环境类国控、省控和市控企业均已成立了环保部门,多数通过了清洁生产认证,其他污染企业也在逐步推行相关环境认证。目前,就区内现有和每年培养的环保相关专业人才数量来看,远远不足以满足经济的高速发展,要在开发北部湾经济区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优势资源、快速发展优势产业的过程中,同时实现“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培养大量应用创新型的环境类专业人才从事重点流域区域和重点企业的污染监测与防治、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方面的环保工作。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必须承担起为社会培养优质合格人才的重任,通过不断的响应人才需求,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学生的工程和创新能力,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2培养更多的应用创新型专业人才是提高本专业教学质量的根本要求

上世纪末以来,我国的高校扩招,使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入了大众化教育时代。大量更高知识层次的人力资源涌向社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社会发展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取代了精英型人才的培养。信息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课堂教学模式开始从知识传授型转向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新形势下,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指标已不能简单地用学业成绩来衡量,而应该立足于社会需求,用人单位根据学生的能力来评判。这种能力包括了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对于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走入社会体现各种能力的基础和起点。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环保产业结构及其内涵正在发生变化,正朝着综合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结构内涵的'变化,对人才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市场热需的人才不仅应要做到精通本门学科的专业知识,还必须熟悉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因此应用复合型人才必将成为新时期的人才需求热点。环境工程属于应用型、技术型及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趋向于具备扎实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并兼顾承担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及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善于独当一面的高素质人才。对市场需求的跟踪调查反馈出原有注重知识讲解的应试教育、一味填充式的机械灌输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人才培养的要求。市场需要具有开拓能力、创新能力、一专多能的社会亟需型人才,我们就要不断强化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实践教学环节越来越受到关注、每一级新生培养方案都要学校都强调要调整优化课程体系,做到既有延续性,又有创新性,以适应人才需求的变化。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环境工程专业经过逐年的实践和探索,就业率稳步提升。截至8月27日,就业率已达到95%。实践能力强的毕业生就业后,用人单位的评价普遍良好,许多已成为技术骨干。实践证明:应用创新型专业人才探索培养明显提高了本专业的教学质量。

3立足特色,强化实践是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应用型创新性能力究竟从何而来?这是本学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要思考和解答的一个核心问题。校内模拟实验和校外实习环节对工科学生能力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立足电子信息和工程技术交叉的学科背景特色,努力提升校内外实践环节的培养质量,才是我校环境工程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根本之道。在全社会关注教学和就业质量的今天,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是个各大高校竞争力的体现。为了提高竞争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加强硬件建设、提升人才引进层次、加快开展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等工作。作为教学体系中最能直接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在高校中也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课时和经费都得到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增多。对于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来说,实践教学的改革必须着眼于学生根本能力的提高。本学科点融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类优势学科特色,分别在环境监测与仪器开发、生态环境修复与治理技术、难降解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与技术等方向,旨在培养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具有交叉学科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为行业及区域经济发展输出更多应用型人才。目前亟需在现有校内外实践平台和师资力量的基础上,认真整合资源、强化并细化培养过程中的实践环节,从根本上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进一步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本学科现有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特色密切关联,加强优势与突出特色并举,将成为提升本专业学生工程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同时,为本学科专业硕士的申报和培养打好坚实基础。

篇6: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论文

综上所述,本学科点通过校内工程模拟实验平台专业实验的训练,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工程概念;同时,在这个平台上,通过学生自主设计、自主研究活动,培养工程应用能力和兴趣,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建立起科研创新的概念。通过校外实战训练平台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和环境评价,在实战中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和解决新问题、发现新办法的创新能力。以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环境工程领域人才需求为导向,融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类优势学科特色,定位于培养社会所亟需的高层次应用创新型人才。在目前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和已经具备的专业的教学团队、以及现有校内外实践资源等基础条件保障下,为进一步提升我校环境工程学科人才培养的质量,需要我们立足特色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对构建环境工程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

篇7:教育管理 - 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

教育管理 - 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国家需要具有许许多多创新能力的人,这是新世纪人才规格的特点。创新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江泽民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进入职业中专的学生,大部分底子差,学习成绩很不好,不会学习,自控力极差,如何培养这些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呢?我们在长期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经过深入思考,认为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对学生关爱,保护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爱的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哺育学生的心灵发展,打破学生一看书就头疼,怕老师责备,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关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能相互尊重、相互激励,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精神、创新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

在这样的认识下,我校把爱生放在了首位。我们学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学习他的“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我们借鉴高效的做法,实行“导师制”,每一名教师负责三至四名学困生,问寒问暖,问学习,问生活,问活动,对学困生的一颗爱心,不埋在胸膛里,而是擎在手上,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我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禁绝粗话俗话,不准讽刺挖苦,不准把学生赶出教室,推行爱心用语,保护学生的心灵不受伤害,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学生们感受到了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在爱的教育中,我校还积极培养学生爱的情感,用爱的情感帮助学生塑造人格。如开展“为父母分忧解难”“ 给父母写一封信”等活动,使学生们感受到父母的爱,从而培养学生爱父母、爱他人的情感。同时,还开展“爱绿”、“敬老帮扶”、“学雷锋,做好事”等活动,使学生们感受时代的脉搏,培育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感。

二、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1、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是通往创造世界之门的第一步。过去我们教师用灌输的方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科书上的知识,使学生远离社会生活。现在学校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深入工厂、农村第一线去观察,写出调查报告;还举行春游或秋游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适应大自然的能力,让学生开阔眼界,增强其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放射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求异思维,鼓励学生遇到问题深入思考,打破常规,力求从其他角度解决问题;启迪学生逆向思维,让学生从反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鼓励学生多采用求同思维,激发学生用多种方法,寻求更多的解决问题的空间,多种途径解决同一个问题。我们的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提前布置作文内容,让学生早找材料,让学生改变过去的作文方式和方法,做到有话可说,大胆写出标新立异、结构内容创新的文章。

3、关注社会生活。

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能使学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联系社会实际,联系所学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在课外,我们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举办艺术节,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体育活动中引导学生自编室内操;让学生们自编黑板报,自己写稿,自己设计版面,学校的《绿茵报》办的有声有色。

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如越野赛、搞各种创业活动。同时,我们与社区形成教育合力,建立了校外教育基地,聘请了校外辅导员,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文明宣传、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及社会服务中去观察、去感受、去锻炼、去分辨,以吸取有益的思想和知识。这些教育实践,为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提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实行分层次教学和学分制,提高学生的自信力,培养竞争意识。

近年来,由于受“普高热”的冲击,职业中专生源不足,招收的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基础差(大部分是下游的学生)他们自制力差,厌学、避学,有着上网、看言情小说、好做小动作等各种问题。进入职专后,因专业性比较强,上课听不懂,更加烦学、厌学, 辍学的较多,因而我校实行了分层次教学,因为分层次教学能够增强每一个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信力,使好学生愿学,向更高一级迈进;能使学困生听懂,学到一点知识;使学生扬长避短接受教育、发展自己。莎士比亚就说过:“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不仅自己要发奋努力,而且还要方法得当,更要对自己充满信心,以良好的心态去迎接学习的挑战。”自实行分层次教学以来,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力,教学成绩显著,辍学的人很少了,考上大学的学生越来越多,今年我校有67名学生考上青岛、烟台、济南科技学院等高等学府;来学校要毕业生的单位、企业也越来越多,以致出现了供不应求的问题,经过两年的努力,我们学校得到了上级部门的称赞,社会各方面的认可,特别是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职业学校会议上对我校进行了7次表扬,我校校长任曰金代表职业学校作了典型发言。

实行学分制,树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和教学指导思想,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使学习更加符合学生的个性、条件和发展的需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能激励学生产生竞争意识,鼓励学习优秀并有余力的学生,多学知识,多拿证书,为今后的工作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能使学习很差的拿到毕业证书,不必担心完不成学业,这些都提高了学生们考大学、参加工作的自信心和自信力,加强了职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四、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观念上的转变至关重要。在授课时改变过去的只重视好学生,忽视、不管中下游学生的做法,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真正实现改变,变只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加强双基、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变教师主宰课堂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变只重知识传授为同时重视学习过程;变一讲到底为讲练结合,突出知识要点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使学生在良性学习环境中能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生动活泼地发展。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使学生一丝不苟地、独立地用严峻的眼光审视周围的环境,而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勤奋好学、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探索求知世界,主要采取小集体活动、安排同桌及前后桌讨论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并设置小活动,使全体学生参与进去。对能力差的学生先让他们回答浅而易懂的问题;对优秀生则让他们回答难度大一点的问题。有时,让学生改编、表演课本片断,有时让学生当老师,或者拿出几分钟,让他们读优秀时文,或者举行演讲活动,这些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表演、交际的能力。

而对于那些想学到一技之长,准备就业的学生,则重视他们的实践能力的提高,本着“学校不放弃你,你也不要放弃你自己”的原则,加强应用文写作能力的训练,使他们善于探索,能够写出符合格式、项目齐全、用语得体的求职、应聘、记录、新闻等各类文体的文章。

作文课上,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挥联想力,写出符合要求、语言优美的文章。评讲时,让学生自改、自评,互改、互评,自己找出优缺点,打上批语,并且把优秀作文张贴出来,使大多数学生欣赏、借鉴,目的就是多给学生动手机会,锻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本领,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五、实施“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要求人首先必须有活力,但传统的教育是压抑、束缚学生个性扼杀学生的活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就需要焕发学生的活力。

如何才能焕发学生活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解放眼睛,解放头脑,解放双手,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管发挥出来。”我们借鉴了陶行知先生的做法,采取了:使学生从书本和试卷中解放出来,晚自习自由支配,或放优秀影片,让他们进阅览室,去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实践微机、建筑、机械、财会等专业内容,做到“学做合一”,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他们从“只听不思”中解放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会思维;给他们说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除了课堂学习,还引导他们走向课外,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给他们广阔的天地;不用功课把他们的业余时间填满,给他们活动的自由,把课间十分钟和饭后的时间还给他们,晚上的自习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支配。语文课上,不单单让学生学习课文,还让他们看《语文报》、《语文周报》《读者》等;每一个月至少都拿出两节课上阅览室,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布置的作业都是利用课上时间做完,极少占用课余时间。

六、健全学生人格特征,保证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现在的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很差,不愿意别人说一个“不”字,逃学、离家出走等现象多次出现。为了塑造健全的人格,语文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学文悟道,使他们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碰撞,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乐作者所乐、思作者所思,达到情感的内化,形成健全的人格。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就曾说过: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人要经受失败与挫折的考验,要防止成功后的骄傲。积极、坚强的性格是产生人的创新能力的保证。为此,我们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要求学生边读边思,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开放意识和勤勉精神,使他们具有创新意识;要学生立足于现实,敢于直面现实,克服一切心理障碍,积极进取,勇往直前,以保证形成创新精神,具有创造能力。

我国已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为了培养和造就适合时代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希望每个职业学校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认真、下大力气加强培养职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校涌现出更多的创造型学生,造就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

日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理论与实践论文

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究论文

应用型大学统计学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探究论文

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论文

广西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财经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与策略探讨论文

连锁经营管理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探索论文

法学实践教学体系论文

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基于差异化视角的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基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课程建设
《基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课程建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基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课程建设(共7篇)】相关文章:

海西经济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一-社会需求、人才内涵的研究2022-04-30

浅谈地方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论文2023-11-21

计算机音乐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论文2024-04-05

沃土计划:爱立信能力管理实践2022-09-27

应用型本科院校统计学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探析论文2022-07-20

新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创业教育体系研究论文2024-04-17

浅析比较研究中美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论文2022-10-02

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论文2023-05-30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广告学论文优秀论文2022-04-29

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论文2023-09-1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