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英语教学中语言材料输入的重要性及指导方法

时间:2023-09-22 08:03:4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论高中英语教学中语言材料输入的重要性及指导方法(通用19篇)由网友“朴娜恩”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论高中英语教学中语言材料输入的重要性及指导方法,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论高中英语教学中语言材料输入的重要性及指导方法

篇1:论高中英语教学中语言材料输入的重要性及指导方法

论高中英语教学中语言材料输入的重要性及指导方法

语言是交际工具,但高中阶段外语教学的最重要目的,应该是使学生积累一些对今后的学习最有用的语言素材.高中英语教学路子应该体现“听读领先,说写跟上”的'规律.英语学习者通过接触略高于他们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不断积累,吸收语言材料,从而逐渐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

作 者:经洁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高等师范学校 刊 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英文刊名:CHINA AFTER SCHOOL EDUCATION 年,卷(期): “”(z1) 分类号:H3 关键词:语言材料   听读领先   篇章阅读  

篇2:论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论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外语学习中,母语的.辅助作用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离的.一个人从小就生活在母语环境中,对母语的习惯早已根深蒂固,习惯于用母语进行思维、接受事物及理解问题.因此,我们可以说,母语的好坏决定外语学习的成败,母语在外语学习中起着不可估量的参照作用.

作 者:姬秀丽  作者单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刊 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英文刊名:CHINA AFTER SCHOOL EDUCATION 年,卷(期):2008 “”(6) 分类号:H3 关键词:英语教学   母语   语音教学  

篇3: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内容提要: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今天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要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就必须不断学习,让学生会学是教师必须担负的责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同样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方法, 要使学法指导进行有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勤记笔记及时复习反复练习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学法指导归纳指导法对比指导法解答说理法启迪思维法讨论活动法

关键词: 学法 英语 高中

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的重要性。

目前,全国中小学正在积极开展教育改革,努力探索和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次深刻的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今天知道的东西,到明天就会过时。如果我们停止学习,就会停滞不前。”许多未来学家认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成为生产的主要要素,这就要求人们不能只有现有的知识,而应该是不断创新的知识。今天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要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更新,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对今天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的目标。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因此教师不能只顾“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应该重视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学科知识,还应把“教会学生学”作为已任,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让他们掌握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当前全国上下均在努力探索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同时必须提高教学效率,这就更体现了科学学习的重要性,学法指导则显得更为重要。

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除培养学生语言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之外,还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开发学生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自学英语的能力,为他们离开学校后继续学习英语切实打好基础。因此,教师必须积极研究科学的、适用的学好英语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教授、指导学习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应当成为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从心理上来说有朦胧的成人感,他们有独立与创造的愿望,对自己的能力信心日趋上升。但在外语学习方面,虽然有了三年初中的基础,掌握了一定的词汇与基础语法,但由于缺乏外语的实践能力与自学能力,很多学生还停留在跟在老师后面跑,外语学习的广阔天地还未真正对他们展开,他们学习方法仍然停留在此较简单的重复。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已必不可少。

二.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

(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要使学法指导进行有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有效学习方法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制定计划

要学习好,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为有计划就不会打乱仗,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有计划就有了学习目标,也就有了学习动力和努力方向,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一个“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长远目标,还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每节课或每一个单元认知小目标,让学生不断受到目标的激励,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课前自学

课前自学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如果不搞好课前自学,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反之如果做好了课前自学,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主要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课前自学可以发现疑难引起思考,减少听课的盲目性,增强听课效果。在学会学习的前提下,课前自学应改变仍停留在单词识记及课文阅读的程度上,我们要求学生自己查词典,自己记例句,自己用新词造句,自己找漂亮的句型、典型的表达法进行模仿,自己找句子进行诠解,自己找出课文中的难点,在充分利用课本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英语,保证学生的课前自学程度,特别注意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并进行有目的的指导。

3.专心上课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要求学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思维,尽量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积极培养有意注意,在课内有意识地识记该课生词、短语、句型、重点句子,力争在课内就把这节课最重要的学习内容记住,当堂消化。

4.勤记笔记

十八世纪著名作家塞谬尔约翰逊称做笔记为“必要的痛苦”。做笔记是比较痛苦的事情,但非常有必要。因为笔记是一种永久性的系统性的记录,对于复习已学过的知识非常重要,对于克服头脑记忆储存知识的局限性非常重要,记笔记的过程就是对信息筛选、浓缩的过程,有利于锻炼思维、提高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提高浓缩信息的加工能力。要做好听课笔记,学生的思想进程与教师的思想进程必须一致,必须抛开与听课无关的杂念,思想不能溜号,笔记内容要注意重点、难点、疑点、新观点,听课笔记可用自己的话,用关键词和线索性语句、提纲挈领地记录。

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也应扼要记些笔记,做些索引、摘录等,这对加深理解、巩固、积累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大有好处。

5.及时复习

课后及时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系统地掌握新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所以,科学的、高效率的学习,必须把握“及时复习”这一环,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过知识后的短时间内遗忘很快,而往后遗忘的速度减慢,因此复习要及时,要在学后当天进行,复习可分为课后复习、阶段复习和期中期末复习,复习要分散复习与集体复习相结合,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好,但集中复习也必不可少,复习时可先尝试回忆,然后反复阅读教材,对照笔记,记忆掌握重点内容。

6.反复练习

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在使用中学会的,交际能力只有在交际中得到最有效的训练和培养,教师应引导学生争取各种训练机会反复练习,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如:在课堂上、在课后、在英语角、在各种英语俱乐部多多练习英语、使用英语,培养真正的交际能力。

(二)、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法,二是指导即教法。学法指导,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主要途径是充分利用教材进行课堂教学。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归纳指导法

高中学生已具备相当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使得他们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对语言认识形成系统化成为可能。因此使用归纳法完全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可让学生反复接触某一语言现象,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感情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加以归纳,如:要求他们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或共同的东西。

例如,在学过去分词作状语时,教师可让学生接触这些句子:

Seen from the hill, the town looks beautiful.

Born and bred in the city, he found it inconvenient to live in the countryside.

Given another chance, I will do it better.

Dr Watson and I will spend the night locked in your room.

The lady returned home, followed by Mr. Holmes and Dr. Watson.

If bitten by a dog, you should go to the hospital.

When asked to make a speech, he said he would be glad to do so.

The room, although supposed to be kept locked, was often left open.

然后让学生总结句中过去分词的用法,通过归纳,学生会总结出:句中过去分词均作状语,并且可作时间状语,原因状语,条件状语,方式状语,伴随状语或用在连词后。这样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过去分词的用法要好得多。

(2)对比指导法

教学中教师除及时点拨,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外,对一些相似仍又有不同的语言点,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对照比较,弄清它们的区别,加深对语言现象的印象。

以学 “a great deal of”的用法为例:

教师可叫学生比较“lots of”, “a lot of”, “plenty of”, “a large quantity of”, “a large number of” 和“a large amount of”的用法,让学生比较下列句子:

①We have still plenty of eggs left.

We have still plenty of water left.

②The rich lady has large quantities of clothes.

We have large quantities of rain this summer.

③She has spent a great deal of (a large amount of) money on her

clothes.

④A large number of settlers from France reached Canada in 1534.

⑤There's lots of rain here in spring.

At noon lots of students go to the reading-room to read.

通过比较这些句子,学生会明白 “lots of”,“ a lot of”,“plenty of” 和 “ a large quantity of“ 可以用在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前, “a great deal of ”和 “a large amount of ” 只可用在不可数名词前, “a large number of ”只可用在可数名词前。

(3)解答说理法

提出一种语言现象,一个问题,让学生分析这种现象,寻求正确答案,并找出选相应答案的理由,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手段。

(4)启迪思维法

我们要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品质,培养创造的方法与才能,只让学生打勾勾,划叉叉,寻求标准答案是不行的。创造的火花多产生于求异之中,产生于发散思维之中。这种创造品质需要多角思维的方法去训练。

(5)讨论活动法

讨论法可用于解决学生对语言现象的疑问,对课文的理解,也可用来对语言现象的操练、深化。学生在讨论活动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不断提高语言活动的质量。

例如,在学主语从句时,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下列句子中所含从句有什么共同点:

Who will go to the conference is not important.

What we need is more time.

How they went to the USA remained a question.

When the power station will be ready is uncertain.

Why he took Swiss nationality is a question that interests us.

Whether the other scientists would accept his ideas was unknown.

It was quite clear that it was impossible for him to live in Germany.

That light travels in straight lines is known to all.

然后,教师收集各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

又如,在学高二第16 单元The sea时,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文中提到几种海洋生物,生存条件分别是什么?经过讨论,学生可得出以下结果:

Name Living conditions

Sea lives Coral Not below 20C,less than 60 metres deep, plenty of light, clear water

Small fish Below zero in the oceans around Antarctica

Squid In the dark at a great depth at the bottom of the ocean

Whale Whale Below zeroDeep water

Sperm whale

三.学法指导的效果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一段时间后,使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前不重视记笔记的同学开始认识到记笔记的重要性并在课堂上认真记好笔记,这些同学说:记好笔记真有用,复习起来不在是那么盲目了,因为,重点、难点都已记录下来,不会再不知道复习什么,从哪儿开始复习或复习不全面了;同学们在课前自学时,在预习单词和课文的同时,能自己找课文的重点句子,难句,自己用新词造句,这样一来使课堂教学重点更加明确,课堂教学更加顺畅,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同学们在课后复习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许多学生能做到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使所学知识得到及时有效的巩固;许多同学能主动运用归纳法,对比法等有效的学习方法来进行有关知识的总结以及相似又有不同的知识点的比较,使学习更加有效。有位同学说:掌握了学习方法以后,知道怎么去学,学起来也更有目标更轻松了。有些同学深有感触地说:学习方法对头了,学习成绩进步也快了。同学们对交际训练也更加重视 ,学习兴趣也更浓了。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人类社会已进入终身学习的社会”,让学生爱学、会学、学好,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是新世纪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中学英语教师必须担负的责任。

篇4: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作者/石艳

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行学法指导。所谓学学法指导,是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手段、方式和途径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高中英语教学目的是“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其根本任务是,教学生学习。

单凭课堂的知识是不足以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所以,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可以利用在课堂上学来的方法进行终身学习。那么,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有效学习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激发主体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切实做好英语学法指导的前提。因为任何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都必须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去实践、去体验,才能将教师所教授的经验和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方法,从而创造出更多、更好、更适合自己情况的有效学习方法。教师在进行学法指导时,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以及他们的需求、爱好、兴趣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自觉地在学习实践中去学习方法,运用创造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自主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一些专家倡导的方法很值得借鉴,如内蒙古师范大学张文府教授提出的八环节学习外语的方法,制订计划―课前自学―专心听讲―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课外学习。又如教育家魏书生所提出的记忆习惯、演讲习惯、读的习惯、写的习惯、定计划的习惯、预习习惯、适应老师的习惯、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自己留作业的习惯、整理错题集的习惯、出考试题的习惯、筛选资料、总结的习惯等十二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良好的方法和习惯均有助于学生的总结和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终生受益。

二、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

课堂教学是学法指导的根本途径,也是学法指导经常化、具体化、出效益的'最有效途径因此,学法指导应渗透到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之中。课堂教学应是一个全过程,而不是一个支离破碎、杂乱无章、随意组合的复合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怎样学习”做导向,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为此目的,就必须改革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课堂结构,设计以“导”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按此结构,课堂教学应从以下几个环节渗透学法指导:1.备课要明学情、备学法,即了解学生学习的实情,有针对性地设计学法训练,提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

2.预习设计要指点方法,教会学生学习本课预习法、单元预习法。3.教法的选择应有利于指导学法,为学生良好学法的形成提供借鉴和规范。4.教师在听、说、读、写过程中要示范学法和点拨学法。4.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自悟和总结学法。5.练习设计要有助于学生运用学科学法,学科迁移法。

三、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语言

英语教学仅仅依靠课堂上的时间和课本上的有限 篇章是不够的,所以可组织学生开展周末阅读。教师可以在周末安排一次集体阅读课,每次一课时,而教师为学生提供的阅读材料应内容丰富,体裁广泛,比如原版小说、简易读物、科普知识、视听杂志、音像资料等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扩大知识面。在长期的指导和训练下,学生一定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常用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性,从而真正提高其自身的阅读能力。不要把课堂作为我们学习英语的主要渠道,而应该把整个世界作为我们学习英语的课堂。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英语,如听英语广播,看英语电视录像,读英语小说、英语刊物、英语报等。让学生给自己创建一个虚拟的英语世界。多问问自己熟悉的事物用英语怎么说,在这种场合下 “老外”会说些什么,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查资料,请教同学或者老师,多跟同学交流。有了这种意识,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学习英语,整个世界都是英语课堂。科学的学习方法是点金术,它是开启学生智力的金钥匙。教师应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其更好地学,并在学习中掌握、运用知识,培养其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使教师变得多余。进入信息、知识经济时代的人类社会,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新世纪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中学英语教师必须担负的责任。对今天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学习是要学会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英语教学的一项重 要的目标。教师要为学生将来发展着想,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经常性地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训练,思维,发展能力,开发潜能,把教的最优化最终落实到学的最优化,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学好,改变目前的“花时较多收效较低”的教学状态为“花时较少收效较高”的教学状态,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全面提高。

四、结语

众所周知,好的习惯可以让人终身受益;同样,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英语是一门学习语言的课程,作为一门外来语言的学习课程,没有和汉语一样的母语环境,其学科本身就是有难度的。学好一种语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的是教师培养学生正确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学生学好英语的途径,也是学生受用一生的宝贵财富。通过教师的培养,我相信学生都能运用正确的方法来学习英语,都能以良好的学习习惯来学习英语,相信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帮助学生学好英语,也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品行和修养。

(作者单位:416700湖南省永顺县第一中学)

篇5: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海南华侨中学三亚学校   封海英

内容提要: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今天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要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就必须不断学习,让学生会学是教师必须担负的责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同样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方法, 要使学法指导进行有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勤记笔记及时复习反复练习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学法指导归纳指导法对比指导法解答说理法启迪思维法讨论活动法

关键词: 学法 英语 高中

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的重要性。

目前,全国中小学正在积极开展教育改革,努力探索和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次深刻的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今天知道的东西,到明天就会过时。如果我们停止学习,就会停滞不前。”许多未来学家认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成为生产的主要要素,这就要求人们不能只有现有的知识,而应该是不断创新的知识。今天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要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更新,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对今天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的目标。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因此教师不能只顾“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应该重视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学科知识,还应把“教会学生学”作为已任,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让他们掌握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当前全国上下均在努力探索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同时必须提高教学效率,这就更体现了科学学习的重要性,学法指导则显得更为重要。

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除培养学生语言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之外,还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开发学生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自学英语的能力,为他们离开学校后继续学习英语切实打好基础。因此,教师必须积极研究科学的、适用的学好英语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教授、指导学习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应当成为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从心理上来说有朦胧的成人感,他们有独立与创造的愿望,对自己的能力信心日趋上升。但在外语学习方面,虽然有了三年初中的基础,掌握了一定的词汇与基础语法,但由于缺乏外语的实践能力与自学能力,很多学生还停留在跟在老师后面跑,外语学习的广阔天地还未真正对他们展开,他们学习方法仍然停留在此较简单的重复。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已必不可少。

篇6: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要使学法指导进行有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有效学习方法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制定计划

要学习好,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为有计划就不会打乱仗,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有计划就有了学习目标,也就有了学习动力和努力方向,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一个“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长远目标,还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每节课或每一个单元认知小目标,让学生不断受到目标的激励,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课前自学

课前自学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如果不搞好课前自学,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反之如果做好了课前自学,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主要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课前自学可以发现疑难引起思考,减少听课的盲目性,增强听课效果。在学会学习的前提下,课前自学应改变仍停留在单词识记及课文阅读的程度上,我们要求学生自己查词典,自己记例句,自己用新词造句,自己找漂亮的句型、典型的表达法进行模仿,自己找句子进行诠解,自己找出课文中的难点,在充分利用课本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英语,保证学生的课前自学程度,特别注意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并进行有目的的指导。

3.专心上课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要求学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思维,尽量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积极培养有意注意,在课内有意识地识记该课生词、短语、句型、重点句子,力争在课内就把这节课最重要的学习内容记住,当堂消化。

4.勤记笔记

十八世纪著名作家塞谬尔•约翰逊称做笔记为“必要的痛苦”。做笔记是比较痛苦的事情,但非常有必要。因为笔记是一种永久性的系统性的记录,对于复习已学过的知识非常重要,对于克服头脑记忆储存知识的局限性非常重要,记笔记的过程就是对信息筛选、浓缩的过程,有利于锻炼思维、提高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提高浓缩信息的加工能力。要做好听课笔记,学生的思想进程与教师的思想进程必须一致,必须抛开与听课无关的杂念,思想不能溜号,笔记内容要注意重点、难点、疑点、新观点,听课笔记可用自己的话,用关键词和线索性语句、提纲挈领地记录。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也应扼要记些笔记,做些索引、摘录等,这对加深理解、巩固、积累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大有好处。

5.及时复习

课后及时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系统地掌握新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所以,科学的、高效率的学习,必须把握“及时复习”这一环,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过知识后的短时间内遗忘很快,而往后遗忘的速度减慢,因此复习要及时,要在学后当天进行,复习可分为课后复习、阶段复习和期中期末复习,复习要分散复习与集体复习相结合,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好,但集中复习也必不可少,复习时可先尝试回忆,然后反复阅读教材,对照笔记,记忆掌握重点内容。

6.反复练习

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在使用中学会的,交际能力只有在交际中得到最有效的训练和培养,教师应引导学生争取各种训练机会反复练习,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如:在课堂上、在课后、在英语角、在各种英语俱乐部多多练习英语、使用英语,培养真正的交际能力。

(二)、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法,二是指导即教法。学法指导,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主要途径是充分利用教材进行课堂教学。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归纳指导法

高中学生已具备相当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使得他们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对语言认识形成系统化成为可能。因此使用归纳法完全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可让学生反复接触某一语言现象,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感情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加以归纳,如:要求他们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或共同的东西。

[NextPage]

例如,在学过去分词作状语时,教师可让学生接触这些句子:

Seen from the hill, the town looks beautiful.

Born and bred in the city, he found it inconvenient to live in the countryside.

Given another chance, I will do it better.

Dr Watson and I will spend the night locked in your room.

The lady returned home, followed by Mr. Holmes and Dr. Watson.

If bitten by a dog, you should go to the hospital.

When asked to make a speech, he said he would be glad to do so.

The room, although supposed to be kept locked, was often left open.

然后让学生总结句中过去分词的用法,通过归纳,学生会总结出:句中过去分词均作状语,并且可作时间状语,原因状语,条件状语,方式状语,伴随状语或用在连词后。这样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过去分词的用法要好得多。

(2)对比指导法

教学中教师除及时点拨,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外,对一些相似仍又有不同的语言点,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对照比较,弄清它们的区别,加深对语言现象的印象。以学 ”a great deal of“的用法为例:

教师可叫学生比较”lots of“, ”a lot of“, ”plenty of“, ”a large quantity of“, ”a large number of“ 和”a large amount of“的用法,让学生比较下列句子:

①We have still plenty of eggs left.

We have still plenty of water left.

②The rich lady has large quantities of clothes.

We have large quantities of rain this summer.

③She has spent a great deal of (a large amount of) money on her

clothes.

④A large number of settlers from France reached Canada in 1534.

⑤There's lots of rain here in spring.

At noon lots of students go to the reading-room to read.

通过比较这些句子,学生会明白 “lots of”,“ a lot of”,“plenty of” 和 “ a large quantity of” 可以用在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前, “a great deal of ”和 “a large amount of ” 只可用在不可数名词前, “a large number of ”只可用在可数名词前。

(3)解答说理法

提出一种语言现象,一个问题,让学生分析这种现象,寻求正确答案,并找出选相应答案的理由,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手段。

(4)启迪思维法

我们要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品质,培养创造的方法与才能,只让学生打勾勾,划叉叉,寻求标准答案是不行的。创造的火花多产生于求异之中,产生于发散思维之中。这种创造品质需要多角思维的方法去训练。

(5)讨论活动法

讨论法可用于解决学生对语言现象的疑问,对课文的理解,也可用来对语言现象的操练、深化。学生在讨论活动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不断提高语言活动的质量。

例如,在学主语从句时,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下列句子中所含从句有什么共同点:

Who will go to the conference is not important.

What we need is more time.

How they went to the USA remained a question.

When the power station will be ready is uncertain.

Why he took Swiss nationality is a question that interests us.

Whether the other scientists would accept his ideas was unknown.

It was quite clear that it was impossible for him to live in Germany.

That light travels in straight lines is known to all.

然后,教师收集各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

又如,在学高二第16 单元The sea时,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文中提到几种海洋生物,生存条件分别是什么?经过讨论,学生可得出以下结果:

Name

Living conditions

Sea lives

Coral

Not below 20C,less than 60 metres deep, plenty of light, clear water

Small fish

Below zero in the oceans around Antarctica

Squid

In the dark at a great depth at the bottom of the ocean

Whale

Whale

Below zero

Deep water

Sperm whale

三.学法指导的效果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一段时间后,使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前不重视记笔记的同学开始认识到记笔记的重要性并在课堂上认真记好笔记,这些同学说:记好笔记真有用,复习起来不在是那么盲目了,因为,重点、难点都已记录下来,不会再不知道复习什么,从哪儿开始复习或复习不全面了;同学们在课前自学时,在预习单词和课文的同时,能自己找课文的重点句子,难句,自己用新词造句,这样一来使课堂教学重点更加明确,课堂教学更加顺畅,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同学们在课后复习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许多学生能做到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使所学知识得到及时有效的巩固;许多同学能主动运用归纳法,对比法等有效的学习方法来进行有关知识的总结以及相似又有不同的知识点的比较,使学习更加有效。有位同学说:掌握了学习方法以后,知道怎么去学,学起来也更有目标更轻松了。有些同学深有感触地说:学习方法对头了,学习成绩进步也快了。同学们对交际训练也更加重视 ,学习兴趣也更浓了。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人类社会已进入终身学习的社会”,让学生爱学、会学、学好,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是新世纪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中学英语教师必须担负的责任。

篇7: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今天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要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就必须不断学习.让学生会学是教师必须担负的责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同样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方法.要使学法指导进行有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勤记笔记、及时复习、反复练习、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学法指导:归纳指导法,对比指导法,解答说理法,启迪思维法,讨论活动法.

作 者:单霞  作者单位:江汉油田教育集团广华中学高中,湖北,潜江,433124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32) 分类号:H3 关键词:高中   英语   学法  

篇8: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的重要性 对今天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的目标.因此,教师不能只顾“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应该重视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除培养学生语言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之外,还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开发学生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自学英语的能力,为他们离开学校后继续学习英语切实打好基础.因此,教师必须积极研究科学的、适用的学好英语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教授、指导学习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应当成为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作 者:蔡巍巍  作者单位:大庆市第二十二中学 刊 名:成才之路 英文刊名:THE ROAD TO SUCCESS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 

篇9:高中英语教学中语言应用技能的思维教育培养方法

【摘要】英语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出具有良好语言应用能力的人,在具体实施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依据具体的教育、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学科知识等方面进行教育研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在这类教研探索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并制订出一套相对完善、科学并具有实效的方案,并通过这样方案的实施来提高学生的技能和思维能力。

英语教学中学生语言应用技能的提升、思维的开拓,就会使学生所学习基础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篇10:高中英语教学中语言应用技能的思维教育培养方法

语言应用技能的培养是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一项能力,当然学生英语语言应用技能本质上的提高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其中就包括了针对学生英语语言应用思维能力的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等多个方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学生语言应用技能思维教育开展,让学生尽早接触、体验英语应用的乐趣是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的。

一、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语言应用技能训练与教学方面的理由

1.学校方面存在的理由。

对现如今很多学校而言,在学生英语知识的具体考核方面都是注重基础知识方面的,对于学生技能方面的考察和培训都比较少。

这就出现了学生的所学和实际英语听说、读、写的实际需要之间出现了极度的不适应。

这就必定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英语基础知识方面为了应对考试,所以很下功夫而忽略了自身语言应用技能的训练和学习。

当然基础知识的学习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基础知识的学习还是需要和具体的应用结合起来的,而就这点而言,许多的学校在这方面做的并不是很好。

2.学生方面的理由。

在英语应用技能的学习方面,很多学生是不大感兴趣的,他们不愿意去深思、分析和解决实际阅读、会话中出现的理由。

加上学校在英语应用技能方面的训练不重视,就使得很多学生也将自己学习的重点放在应试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上。

因为缺乏阅读、会话、写作等多方面具体应用技能方面的学习,因此学生的英语应用、表达能力是极差的,不能用自己所学的基础知识来灵活指导其语言的综合运用。

二、语言应用技能思维教育及其实际作用

1.语言应用技能思维教育。

英语语言应用技能思维教育一般指的是根据具体的英语语言应用医生诊疗工作的思维,让学生独立的对传统应用知识内容进行重新的整合,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课堂基础应用理论与应用知识的教学,以实际英语语言应用技能的实训等教学方式的实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使得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分析英语语言应用理由、解决英语语言应用理由的能力都得到有效的提高。

2.英语语言应用技能思维教育的应用的价值与作用。

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大背景下,社会大众对于英语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作为英语教师需要主动的去适应当下这种时代背景下的英语教学工作,就目前而言英语任课教师很大一部分工作都是需要从英语语言应用教学工作来抓起的,通过强化学生英语语言应用技能来让他们不断的适应文化以及时代发展的需要。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应用技能以满足实际英语语言应用发展的需要,实施英语语言应用的思维教育就显得越来越有必要和作用,因为英语语言应用技能思维教育是将教育、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学生英语语言应用实际技能的培养中,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很好的锻炼、形成一定的英语语言应用实际应用的能力,这样一来就很好的解决了目前英语语言应用教学中具体应用能力培养欠缺的理由,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实际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

三、强化英语语言应用技能思维教育的具体策略

完善高中阶段的语言应用技能思维教育,需要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加大口语训练、阅读训练等教学内容的实施考察力度,而关于英语语言应用思维方面训练的`具体措施可以如下:

1.调整讲习的时间安排,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独立的深思、支配。

2.由教师严格的按照实验标准和规范先来进行演示应用,然后让学生深思一段时间后再要求学生自己尝试和教师、同学之间进行英语语言应用的交流,鼓励学生研读一些英语课外文章(长篇的),并尝试用自己的想法去翻译文章。

3.在实际教学尤其是实验类的课程教学中,需要进行分组教学,通过把学生分成一定数量小组的形式,给学生更多的合作学习的机会。

还可以以小组讨论、组内讨论等形式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理由分析能力和学习兴趣,而这种形式的教学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应用机会。

4.在学生应用过程中教师做好及时的指导和反馈意见收集,做好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的监督的同时做好课后的总结、反思,以便不断的动态的调整教学。

总的来说,英语语言应用技能应用思维教育与教学策略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现今高中成英语语言应用技能低下的理由。

当然其中不免有些时候因为实施策略的不当、偏差影响到了实际的教学质量,但是这些都可以通过研究和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改善的。

英语语言应用技能思维教育、教学法的的具体开展,是要以指导性为基本原则,以实际上的应用和教学效果为评价指标来不断的进行优化和改善以面对各种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马丽云.任务型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校园英语,,(12):118.

[2]刘莉.项目语言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5

篇11:背诵式语言输入在成人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背诵式语言输入在成人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一种传统的'语言教学策略,背诵符合二语习得理论的输入/输出假说原理.辅之以新型教学理论与现代教学手段的背诵式语言输入在成人远程英语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增强学习者的语感,促进语言知识的积累和巩固,从而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作 者:赵翠芳  作者单位: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外语系,广州,510091 刊 名: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DULT EDUCATION COLLEGE OF HUBEI UNIVERSITY 年,卷(期): 26(1)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背诵   语言输入   成人教学   英语学习 

篇12: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的重要性。

目前,全国中小学正在积极开展教育改革,努力探索和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次深刻的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今天知道的东西,到明天就会过时。如果我们停止学习,就会停滞不前。”许多未来学家认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成为生产的主要要素,这就要求人们不能只有现有的知识,而应该是不断创新的知识。今天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要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更新,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对今天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的目标。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因此教师不能只顾“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应该重视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学科知识,还应把“教会学生学”作为已任,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让他们掌握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当前全国上下均在努力探索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同时必须提高教学效率,这就更体现了科学学习的重要性,学法指导则显得更为重要。

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除培养学生语言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之外,还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开发学生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自学英语的能力,为他们离开学校后继续学习英语切实打好基础。因此,教师必须积极研究科学的、适用的学好英语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教授、指导学习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应当成为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从心理上来说有朦胧的成人感,他们有独立与创造的愿望,对自己的能力信心日趋上升。但在外语学习方面,虽然有了三年初中的基础,掌握了一定的词汇与基础语法,但由于缺乏外语的实践能力与自学能力,很多学生还停留在跟在老师后面跑,外语学习的广阔天地还未真正对他们展开,他们学习方法仍然停留在此较简单的重复。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已必不可少。

二.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

(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要使学法指导进行有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有效学习方法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制定计划

要学习好,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为有计划就不会打乱仗,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有计划就有了学习目标,也就有了学习动力和努力方向,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一个“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长远目标,还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每节课或每一个单元认知小目标,让学生不断受到目标的激励,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课前自学

课前自学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如果不搞好课前自学,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反之如果做好了课前自学,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主要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课前自学可以发现疑难引起思考,减少听课的盲目性,增强听课效果。在学会学习的前提下,课前自学应改变仍停留在单词识记及课文阅读的程度上,我们要求学生自己查词典,自己记例句,自己用新词造句,自己找漂亮的句型、典型的表达法进行模仿,自己找句子进行诠解,自己找出课文中的难点,在充分利用课本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英语,保证学生的课前自学程度,特别注意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并进行有目的的指导。

3.专心上课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要求学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思维,尽量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积极培养有意注意,在课内有意识地识记该课生词、短语、句型、重点句子,力争在课内就把这节课最重要的学习内容记住,当堂消化。

4.勤记笔记

十八世纪著名作家塞谬尔约翰逊称做笔记为“必要的痛苦”。做笔记是比较痛苦的事情,但非常有必要。因为笔记是一种永久性的系统性的记录,对于复习已学过的知识非常重要,对于克服头脑记忆储存知识的局限性非常重要,记笔记的过程就是对信息筛选、浓缩的过程,有利于锻炼思维、提高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提高浓缩信息的加工能力。要做好听课笔记,学生的思想进程与教师的思想进程必须一致,必须抛开与听课无关的杂念,思想不能溜号,笔记内容要注意重点、难点、疑点、新观点,听课笔记可用自己的话,用关键词和线索性语句、提纲挈领地记录。

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也应扼要记些笔记,做些索引、摘录等,这对加深理解、巩固、积累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大有好处。

5.及时复习

课后及时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系统地掌握新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所以,科学的、高效率的学习,必须把握“及时复习”这一环,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过知识后的短时间内遗忘很快,而往后遗忘的速度减慢,因此复习要及时,要在学后当天进行,复习可分为课后复习、阶段复习和期中期末复习,复习要分散复习与集体复习相结合,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好,但集中复习也必不可少,复习时可先尝试回忆,然后反复阅读教材,对照笔记,记忆掌握重点内容。

6.反复练习

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在使用中学会的,交际能力只有在交际中得到最有效的训练和培养,教师应引导学生争取各种训练机会反复练习,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如:在课堂上、在课后、在英语角、在各种英语俱乐部多多练习英语、使用英语,培养真正的交际能力。

(二)、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法,二是指导即教法。学法指导,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主要途径是充分利用教材进行课堂教学。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归纳指导法

高中学生已具备相当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使得他们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对语言认识形成系统化成为可能。因此使用归纳法完全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可让学生反复接触某一语言现象,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感情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加以归纳,如:要求他们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或共同的东西。

例如,在学过去分词作状语时,教师可让学生接触这些句子:

Seen from the hill, the town looks beautiful.

Born and bred in the city, he found it inconvenient to live in the countryside.

Given another chance, I will do it better.

Dr Watson and I will spend the night locked in your room.

The lady returned home, followed by Mr. Holmes and Dr. Watson.

If bitten by a dog, you should go to the hospital.

When asked to make a speech, he said he would be glad to do so.

The room, although supposed to be kept locked, was often left open.

然后让学生总结句中过去分词的用法,通过归纳,学生会总结出:句中过去分词均作状语,并且可作时间状语,原因状语,条件状语,方式状语,伴随状语或用在连词后。这样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过去分词的用法要好得多。

(2)对比指导法

教学中教师除及时点拨,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外,对一些相似仍又有不同的语言点,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对照比较,弄清它们的区别,加深对语言现象的印象。

以学 “a great deal of”的用法为例:

教师可叫学生比较“lots of”, “a lot of”, “plenty of”, “a large quantity of”, “a large number of” 和“a large amount of”的用法,让学生比较下列句子:

①We have still plenty of eggs left.

We have still plenty of water left.

②The rich lady has large quantities of clothes.

We have large quantities of rain this summer.

③She has spent a great deal of (a large amount of) money on her

clothes.

④A large number of settlers from France reached Canada in 1534.

⑤There's lots of rain here in spring.

At noon lots of students go to the reading-room to read.

通过比较这些句子,学生会明白 “lots of”,“ a lot of”,“plenty of” 和 “ a large quantity of“ 可以用在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前, “a great deal of ”和 “a large amount of ” 只可用在不可数名词前, “a large number of ”只可用在可数名词前。

(3)解答说理法

提出一种语言现象,一个问题,让学生分析这种现象,寻求正确答案,并找出选相应答案的理由,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手段。

(4)启迪思维法

我们要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品质,培养创造的方法与才能,只让学生打勾勾,划叉叉,寻求标准答案是不行的。创造的火花多产生于求异之中,产生于发散思维之中。这种创造品质需要多角思维的方法去训练。

(5)讨论活动法

讨论法可用于解决学生对语言现象的疑问,对课文的理解,也可用来对语言现象的操练、深化。学生在讨论活动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不断提高语言活动的质量。

例如,在学主语从句时,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下列句子中所含从句有什么共同点:

Who will go to the conference is not important.

What we need is more time.

How they went to the USA remained a question.

When the power station will be ready is uncertain.

Why he took Swiss nationality is a question that interests us.

Whether the other scientists would accept his ideas was unknown.

It was quite clear that it was impossible for him to live in Germany.

That light travels in straight lines is known to all.

然后,教师收集各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

又如,在学高二第16 单元The sea时,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文中提到几种海洋生物,生存条件分别是什么?经过讨论,学生可得出以下结果:

Name

Living conditions

Sea lives

Coral

Not below 20C,less than 60 metres deep, plenty of light, clear water

Small fish

Below zero in the oceans around Antarctica

Squid

In the dark at a great depth at the bottom of the ocean

Whale

Whale

Below zero

Deep water

Sperm whale

三.学法指导的效果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一段时间后,使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前不重视记笔记的同学开始认识到记笔记的重要性并在课堂上认真记好笔记,这些同学说:记好笔记真有用,复习起来不在是那么盲目了,因为,重点、难点都已记录下来,不会再不知道复习什么,从哪儿开始复习或复习不全面了;同学们在课前自学时,在预习单词和课文的同时,能自己找课文的重点句子,难句,自己用新词造句,这样一来使课堂教学重点更加明确,课堂教学更加顺畅,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同学们在课后复习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许多学生能做到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使所学知识得到及时有效的巩固;许多同学能主动运用归纳法,对比法等有效的学习方法来进行有关知识的总结以及相似又有不同的知识点的比较,使学习更加有效。有位同学说:掌握了学习方法以后,知道怎么去学,学起来也更有目标更轻松了。有些同学深有感触地说:学习方法对头了,学习成绩进步也快了。同学们对交际训练也更加重视 ,学习兴趣也更浓了。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人类社会已进入终身学习的社会”,让学生爱学、会学、学好,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是新世纪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中学英语教师必须担负的责任。

篇13:新课标下农村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初探

新课标下农村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初探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教材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词汇量的增加,教材内容之新颖,题材之广泛,时代感之强,尤其是阅读教材,增加了阅读的量,扩展了话题范围,文章更具时代感,更接近现代生活实际.农村的学生,大多英语基础不是很好,要想英语水平有所提高,注重教学中的学法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 者:蓝花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犹县营前中学,江西,上犹,341208 刊 名: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英文刊名:DUYUXIE 年,卷(期): ”“(7) 分类号: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高中英语教学   学法指导  

篇14:论高中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

石文平

(江苏省泗阳中学)

摘 要:近些年来,新课程改革推进得很快,在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可是从目前来看,在高中英语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方面依然面临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有很大的影响,针对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教学中如何发挥其应用的实效性问题展开研究,希望通过研究能够有效地促进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更好实施。

篇15:论高中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

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有效运用对于调动高中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充分、有效地运用这一教学方式,对促进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开展大有助益。

一、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原则探析

1.研究性学习实施中要充分展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高中阶段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英语学习可以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在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对于学生英语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想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的综合素质,就要高度重视研究性学习方式的作用,而研究性学习要想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教学原则,其中研究性学习实施中学生学习地位的主体性的展现就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教师往往是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取代了学生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权威,学生面对教师所教的内容只能被动地接受,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被严重地压抑,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其实施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充分地展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与合作中,其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动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生由传统教学中的被动学习,逐渐的变成课堂学习的活跃参与者,学习的积极性空前的提升,教师也不再是课堂的权威,教师与学生形成了平等的合作关系,这样的教学一定是民主而和谐的,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2.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要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应用的重要原则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是一种常见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有效实施,就需要学生不仅在合作的过程中注意理论性的合作研究,还需要学生彼此之间共同交流充满实践性、挑战性的问题,这是由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决定的,研究性学习本身就是英语知识在学生生活实践的有效应用,只有在实践中更多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研究性学习才能真正地取得实效。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有效性应用的探析

1.问题式教学是研究性学习有效实施的重要措施

问题式教学作为研究性学习实施的重要方式,对于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作用不容小视,问题意识是问题研究的基础,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中,教师在上课之前,就有意地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相关的预习和资料的收集,这样的教学措施为后来的学习与研究奠定了基础。在课堂教学开展实施过程中,教师还要巧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彼此互动与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一步发现问题,并通过彼此的研究与个人的独立思考,进一步提出深化性的问题,再通过共同的研究与相互的合作探索,探寻出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圆满地解决这些曾经的问题,通过问题链的有效引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高效完成本课的研究性学习任务。

2.要不断地创变教学的理念,促进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应用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想获得有效的实施,教学理念的不断创变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实施中的高中英语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很少关注,教师在教学时也以自我为中心,很少顾及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内心体验,不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多的是以教师的机械讲述为主,忽略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培养,即便是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有所发现、有所质疑,教师也往往碍于面子加以忽略,这样的状况长期持续下去,势必会影响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效果也不会令人满意。因此,研究性学习要想获得实效性,就必须创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改变原有的陈旧的教学观念,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实施的主体,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人翁地位,教师要学会转变课堂教学的身份,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引领者,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彼此合作探究的空间,充分释放学生的研究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课堂教学在先进理念的指引下,在研究性学习的高效实施中,教学的实效性不断地提升。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对提升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高中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英语学习中,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对促进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史学芳,王爱玲。研究性学习是创造性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

篇16:高中英语教学中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应用初探

高中英语教学中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应用初探

高中英语教学中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应用初探

作者/乔文风

摘 要:首先介绍了高中英语任务型阅读存在的主要误区,接着对高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模式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探究教学;任务型阅读;高中英语;英语教学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高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研究,任务型阅读教学逐渐成为我国英语教学的主要模式,任务型阅读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强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地完成阅读任务,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因此,高中英语教师要不断地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任务型阅读。

一、高中任务型阅读英语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

1.部分学校高中英语教学方式过于传统,缺乏创新精神

部分地区和学校的高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方式单一。在对一些学生的调查了解中发现,任务型阅读英语教学方式单一是许多学校存在的问题,课堂教学缺乏实践的理论基础,导致课堂教学质量较差。在传统的任务型阅读教学课上都是老师讲、学生听,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些教师没有区分英语任务型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的不同,照搬其他科目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新时代的教学目标脱节。

2.部分高中教师没有明确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学展开没有以学生为中心

高中教师在进行高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授课的过程中,只注重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许多学生由于英语任务型阅读存在的问题得不到教师及时解答,上课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不能抓住任务型阅读教学的重点。学生长时间无法参与到英语任务型阅读的课堂教学中,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主动性,很难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反,有的学生对任务型阅读的学习产生了厌烦心理和畏难情绪。

3.高中任务型阅读教学工作浮于表面,没有深入落实

有些学校的任务型阅读课堂教学浮于表面,教学没有落到实处,只注重课堂表面的热闹和课堂气氛的激烈。学生热闹之后没有积累丰富有用的知识,教师的热情过度地用在营造氛围上,课堂较混乱,学习效果不明显。

4.部分地区盲目地照搬其他地方的教学方式

跟风严重,导致学生难以适应,任务型阅读的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二、针对高中任务型阅读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解决措施和建议

1.任务型阅读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展开

教师要时刻明确学生第一的观点,深入以人为本的认识,开展人文关怀。在英语任务型阅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优化学习课程要根据学生的'英语实际情况,一方面能够达到对症下药的效果,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阅读的文章。首先,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学生自己最习惯的阅读方式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浏览,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水平。其次,教师要允许并留给学生大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地思考,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答。教师要让学生在众多的选择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思考方法和学习习惯。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任务型阅读学习中的能动性,让学生在理解、交流、合作、实践的基础上完成对任务型阅读的学习和提高。教师对课程的设计、教材的选取,要以学生为重心,围绕学生展开。教师只有不断地优化英语教学方法,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任务型阅读的解题能力。教师要注重学生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和写作更加贴近外国的语言规律和文化习惯,达到学以

致用。

2.任课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相关知识

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对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预见性,并在开课之前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英语教师要注重备课工作,良好的备课是成功课堂教学的保障和必要条件。教师需要从教学材料和指导书中提取教学重点,分析教学难点,做到有的放矢。教师需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以饱满的教学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加牢固有效地参与到英语任务型阅读的课堂教学中。同时,教师还需要做好课后的总结反思工作,对于课堂出现的问题及时地加以纠正,不断地改进,对于课堂教学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不断地坚持。最后,教师需要不断地创新任务型阅读课堂教学方法,学习和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争取让学生轻松、有效地掌握任务型阅读的解题技巧和做题方法。

3.教师要积极地营造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

在任务型阅读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不断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争取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互动和教学活动中来。例如,教师可以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对每个小组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课前准备,最后在课堂上展示。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学生在共同研讨题目时,团结协作,能更快、更好地找到解决方法,也不失枯燥。在任务型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自主地探究,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总结规律,学会融会贯通。教师只有对学生的阅读学习过程不断地优化,才能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做题技巧和效率。在任务型阅读教学中,对外国文化多样性的探究,教师要深刻地把握,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教师的学习计划相结合,从而体现学生的创造性。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质疑,发挥团队精神,最终解决疑惑。将自主探究运用到文化学习中,以此来帮助学生克服文化学习的困难。教师在开展任务型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出现疲劳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可以让课堂短暂地休息一下,开展一些和英语任务型阅读有关的课上小活动

或游戏,这样不但能缓解学生的疲劳让学生充满能量,而且有利于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展开,学生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参与到下一个教学环节,有利于学生提高任务型阅读的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国家的素质教育正在激烈有效地开展,英语教学作为高中教学活动的重要的一部分,任务型阅读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据

重要位置,要时刻保持重视,中学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展开,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相关知识,积极地营造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推动我国的任务型阅读课堂教学,提高我国学生对外国语言的学习能力,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战雪。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16)。

[2]葛莉。对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

[3]顾婕。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学生英语,(26)。

[4]周小琴。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9)。

(作者单位 江苏省溧阳市第三中学)

篇17:论语言输入在大纲设计与教材编写中的作用

[作者]  张沪平

[内容]

一、引言

根据上海市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1989年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编写的高级中

学英语课本,在上海市全面推广 使用已经有三年,相应的初中教材全面推广使

用已有五年。期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从教育观念到教学态 度都起了相当

大的变化,最重要的自然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观念的转变。就英语

教学来说,改革 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更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的能力。

通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我们在英语教学的诸多 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改进。但我们

对目前的教学现状和教学效果并不太乐观,那就是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

力仍较薄弱。现在大家普遍感到,我们的学生尽管掌握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但是一旦要求他们将这些知 识和技能运用到现实的交际语境中,语言障碍仍明

显存在。学生们在考试中所反映出来的书面成绩与他们在交 际场合实际运用语

言的能力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当的差距。因此,目前很有必要对我们的工作作出客

观的评估, 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因素,为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和教材提供依据。

英语教学改革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其中大纲、教材的改革首当其冲。本文

篇18:论语言输入在大纲设计与教材编写中的作用

本文首先就现行大纲和教材中的语言输入问题作一个分析,接着对语言输入

在教和学方面的作用简要地作 一个理论回顾,并比较国内外一些以英语作为外

语的较有知名度的教材对于输入问题的不同处理方法,然后对 上海市现行英语

教学大纲和教材中语言输入的质与量的改进提出一些尝试性的建议,希望能够借

此参加有关上 海的英语课程教材改革问题的讨论。

二、问题分析

输入在语言教学范畴内是指学习者听到或读到的语言。人们在课堂环境或自

然环境中接受语言输入。让我 们先比较一下香港、菲律宾、新加坡等地的英语

教学。在那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生可以通过电视、电台 节目、各种报纸、

杂志等多种媒介较多地接触英语。在香港,大部分学校开设的学科(除汉语和中

国历史部分 外)教材都用英语编写,教师授课也使用英语。然而上海的学生主

要是通过英语课和英语教材学得英语。由于 通过自然环境获取语言输入机会匮

乏,我们的课堂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新的课程标准(大纲)与教材在 理

论上、方法上以及整个框架上都进行了积极的改革,语言的四项基本技能――听、

说、读、写得到全面的重 视,然而,在语言输入的质与量方面,却没有引起足

够的重视。显然,学生需要的“语言食粮”是不够的。这 是一个影响英语学习

方法和速度的重要因素,它也成了英语教学改革进程中的主要障碍。

先从语言输入的量来分析,我们发现,语言输入量的不足首先反映在词汇量

的不足上。九年制义务教育阶 段(包括小学和初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积极词汇

累计850个左右,高中毕业要求学生掌握积极词汇累计个左 右。与香港小

学、中学的英语教材On Target和Oxford English相比,不难发现我们教材中

的词汇量明显不足。 我们有理由推测,类似情况也出现在与菲律宾、新加坡、

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比较中。与他们的教材相比 较,消极词汇的不足更为

明显,因为以上所提到的地区和国家内的大部分学校,除英语之外的其他学科,

不论 是教材还是教学语言都是英语,学生由此摄入大量真实、实用的词汇和语

言。

词汇量的局限在诸多方面影响了输入的质量。首先,很大程度上输入的”真

实性“被削弱。大多数原文素 材需经过改写来删除教学大纲规定以外的词汇。

报刊杂志、广告说明等真实语言材料难以出现于教科书中。第 二,题材较为狭

窄。大部分的课文以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为背景,语言活动环境多为本国,因

而一些课文的 语言显得不够自然、地道。第三,由于教材设计的主要目的和功

能是教授语言(而非传递信息),导致输入的 内容在信息量、知识性、趣味性上

都显得不够。第四,由于输入量的限制,使得教材缺乏足够的弹性,不能满 足

各种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内在机制和

智力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 掘。由于输入渠道有限,教材提供的输入量不足,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在交际活动中流畅、得体、正确地 使用英语。

三、理性思考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将第二语言学习的进程看作类似于第一语言(母语)习得

的进程。它认为学习者应当有 大量的.语言输入,这种输入的语言应当是真实的、

可以理解的(comprehensible)。克拉甲(Krashen,1982)认为 语言习得的成功在

于学习者所接受的语言的性质。这种输入应当包括学生已经”知道“的语言以及

学生还未见 过的语言。换句话说,输入的语言要略高于学生能够运用的语言的

水平,相当于他能够理解的语言的水平。克 拉申提出的假设是只要提供给学生

大量的可理解输入,学生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获得语言能力,习得目的语。而 欧

莱特(Allwri-ght,1977)认为语言学习的成功还在于将学生放在一个需要用目的

语交际的语境之中。无论是克 拉申还是欧莱特都声称这些语言习得的方式要比

那种传统的有意识学习语法和教授语言的方法更为有效。

毋庸置疑,”可理解输入“的确可以帮助语言习得的过程,同时也正如欧莱

特所提出的那样,学习者使用 语言交际的机会越多,他就能更善于用语言交际。

然而,无论是单纯的”可理解输入“的理论,还是语言交际 活动理论,两者都

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首先,我们难以确切地预料,学习者在什么时候能够潜意识地习得语言;在

什么时候将有意识地学习语言 ,因为这取决于不同的学习对象。中学生学习一

门外语不同于幼儿习得母语。后者的学习过程时间充分,而前 者,需在非常有

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习过程,能保证取得如此结果的方法之一就是帮助学习者有意

识地学习语法 项目,同时提供大量的语言输入和在交际中运用语言的机会。

其次,欧莱特描述的方法所基于的理论同样也有其局限性,他实验研究的对

象是在目的语环境中(美国) 学习目的语(英语)。而我们的情形完全不同,中

国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非常局限,大部分学习发生在课堂教 学环境之中,因此,

[1] [2] [3] 下一页

在语言学习和习得时,课堂中的有意识学习占据了主要位置。

输入和交往不仅是语言学习和习得的途径,而且还影响语言习得的速度。笔

者认为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的 速度和效率起决定性的作用,这种语言环境包括

自然环境和课堂环境。关于输入和交往对第二语言习得速度的 影响已有众多的

研究。塞里格(Seliger,1977)进行了一项以成人在课堂环境中学习语言的研究,

他发现了交往 数量与学习者最后获得成绩之间的密切关系。菲尔莫

(Fillmore,1982)在比较了幼儿园教室里60个儿童学习第二 语言的进步后,认

为输入的质和量都对第二语言习得起决定性的作用。

近几年来,上海引进了一系列初、中级英语教材,其中较有影响的有英国朗

文出版社的Look Ahead,剑桥 出版社的Interchange,牛津大学出版社的On

Target和Oxford English,等等。这些教材有以下三个共同特点 :1)语言真实

地道;2)符合学习者的兴趣和需要;3)能够用来进行有意义的课堂活动

(Hutchinson & Waters 1 978/12/1)。比如在Look Ahead这套教材中的语言大

多数取自于真实的生活或者稍经加工而成。这些素材分别选 自于报刊、杂志、

信件、札记、广告、电视指南、火车时刻表、日记,甚至于菜单、购物单。从词

汇的输入量 来看,Loo-k Ahead的要求显然高于我们的教学要求。仅第二级(相

当于初中二年级)的词汇量就达783个,还 不包括词组。这个词汇量几乎相当

于上海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总词汇量。这个特点当前在国外 大

多数将英语作为外语进行教学的教材中极为典型。

由此看来,就语言输入的质和量来说,我们的课堂教学环境,尤其是教材还

需要作相当重要的改革。当然 ,这种改革在教学大纲设计与教材编写中的可行

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诚然,我们的课程教材改革已在各方 面作出很大努力,

但在如何改进语言输入的质与量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四、对策研究

1.”粗调输入“(roughly-tuned input)和”精调输入“(finely-tuned

input)(Harmer,1991)双轨并用

既然我们认为”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有助于语言习得的过程,那么我们就要

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确保相当 数量的可理解输入。毫无疑问,它可以有多种来

源,其中课本是极其重要的部分。阅读和听力材料都是扩大这 种输入的重要渠

道。因此,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听力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在这些练习的

过程中,自然 而然地逐渐吸收材料中出现的”新“语言。这是一种粗调输入。

另一方面,精调输入对于外语学习者也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在非目的语语

言学习环境里,如在中国学习英语,这点就显得尤为重要。精调输入指”为有

意识学习和教学所选择的语言,例如,一般现在时、过去进行 时和用于邀请场

合的语言等“(Harmer,1991)。这种语言可以在每一单元教学的开始阶段介绍给

学生(常常称为 ”导入“),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对新输入的语言知识和内容分

析、内化,最后达到运用。学生有了这种按难 度编排的输入材料,就能在较短

的时间内通过有意识的学习掌握规定的知识,那就是”对我们来讲,成系统的 知

识要比支离破碎的东西来得好学“(Brumfit,1981)。我们知道,中国学生在非英

语环境里仅仅通过潜意识的习得来掌握英语是不现实的,因为学生接触英语的

时间和机会极其有限。因而,粗调输入和精调输入两者要并 用,把它们巧妙地

编排在教学材料之中。

2.增加语言输入的真实性(authenticity)

”用语言教学的术语来讲,所谓真实性的课文是为讲母语的学生设计编写

的,而非真实性课文,则是专门 为学习外语为目的的学生设计编写

的“(Harmer,1991)。我们目前使用的课本中大部分材料是经过重写的,或者 多

少经过删改而成的。虽然所用的语言在语法上几乎完善,但是它们仍是属于非真

实性的,或者至多是半真实 性的,所以有人怀疑它们是否是”地道的英语“,

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发现,学生理解来自真实生活的英语总感觉到比较困难。在课堂内,教

师能人为地控制学生使用和听 到的语言,但在真实的交际中,学生能选择怎样

表达,却无法对所听和所读的语言有类似的控制。我们经常看 到我们的学生尽

管在课堂内语言交际的能力显得相当不错,但是一旦听外国人交谈或看原版读物

时,往往在理 解上有不少问题。那是因为他们不习惯听或读由外国人为外国人

所编的材料。

然而,采用”真实、自然的交际语言或近似自然的交际语言“,”并不排斥

在后阶段改写或重写原文的可 能性,如果我们感到这样做能使课文更符合实际

教学的需要“(Hutchinson & Waters,1987)。非真实性的材料 可用作课文新语

言的导入部分,而半真实性的材料或真实性的材料可用作阅读和听力训练。

虽然初学者可能难以应付外语原著,但他们至少必须阅读和听一些类似真实

的、略带语言控制的材料。通 过多读或多听这样的语言材料,学生可渐渐获得

必要的接受能力,以便将来在需要时可以对付真实性材料。为 此,我们建议,

用以培养接受能力的教学材料至少必须是模仿真实性材料。换言之,尽管有一定

量的语言控制 ,用于阅读和听力的课文必须有利于接受能力的培养。非真实性

的材料可起课文的导入作用,但对接受能力的 培养没有多大用处。当然,不同

类型的课文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起不同的作用。问题不在于选择什么类型的课文 ,

而在于为一定阶段的学生选择最适当类型的课文。

因此,如果大纲要体现如何使用语言,增加语言材料的真实性是十分重要的。

此外,这种材料还有助于提 高学生的兴趣,因为它使学生看到了他们所学的语

言与真实世界的直接联系。除此以外,我们还要在这些材料 的基础上多设计一

些与真实世界有联系的教学活动,它们与正常的交际活动有关,而另一方面,减

少一些有关 语言用法的东西。这样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进而

有利于学生的语言整体发挥和接受一定数量 的真实语言。

3.输入和输出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还告诉我们:语言学习者所具备的理解能力远远超出他们

的语言输出能力,即表达能力 。所以,在设计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时要对学习

者提出不同的要求。确实,一般来讲,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听和读)往往

高出于他们的表达能力(说和写)。尽管理解能力也要求学习者开展积极的思维

活动,但这过 程不一定牵涉到要把语言转换成口头或书面的表达。学生需要做

的就是理解课文的意思,他们不一定会开口表 达他们能读懂的语言。所以,阅

读、听力训练应该让学生接触那些他们暂时还不能表达、但是能大致理解的粗 调

语言输入。在确立教学目标和设计教材中,要特别注意对语言的”四会“提出不

同的要求,这不仅仅体现在 选材上,而且也体现在语法、句型和词汇等方面的

教学要求中。

对接受技能和表达技能提出不同的要求,有助于保证学生接受相对多的语言

输入而又不至于加重学生的负 担。另一方面,它又使教材富有弹性以适合不同

层次学生的需要。

4.精读辅以泛读和泛听

为了使学生有较多的机会接触目的语及增加教材的弹性,除必要的精读材料

外,还应该配备一些相关的泛 读和听力材料,也可以运用录像。泛读选材标准

应该包括:1)真实性和粗调语言的输入;2)与精读相关联;3) 知识性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信息性;

4)有利于情感和兴趣的培养。作为辅助语言输入的听力和阅读材料不但能使学习

更有趣,而 且能使知识掌握达到潜移默化的境界。如果泛读和泛听材料能达到

以上的标准,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大大增 强,他们就会自觉地去使用甚至去

寻觅这些材料。听和读不再像我们处理那些精读一样,仅仅为了学习语言本 身,

而是为了让学生吸取他们感到有用和有趣的信息。与此同时,他们不知不觉地获

得并巩固了语言知识。

5.对测评的一些想法

在上海的外语教学中,测试对教法和学法起决定性的导向作用。如何使测评

对教和学起积极的反拨作用? 研讨这个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在测评

语言交际能力中如何平衡信度和效度这个问题上存在着难度, 所以测评领域的

改革困难最大。测试设计者对此向来小心翼翼。当前中学外语教学测试模式是以

学业成绩考试 (achievementtest)为主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毕业考、升

学考的纲要和细则摸得一清二楚。考试的模式 、题型、内容、方式和手段年复

一年,少有变化。为了保证学生取得高分,教师心中有一个纲:凡是在课本中 出

现的语言点和知识点学生都得牢牢掌握。结果,有限的课时全被用作对语言知识

和内容的反复操练,付出的 代价是一再削减语言的输入量。我设想,我们可以

将当前主要使用的按常模参照考试(norm-referenced)的评估 方法,同标准参照

测试(criterion-referenced)的评估方法结合起来,将我们主要依赖的成绩考

试,适当掺入 水平测试(proficiency test)的成分,从而鼓励学生接受更多的

输入,扩大知识面,培养交际的能力,而不仅 仅局限于课本知识。测试和评估

虽然不是本文重点要讨论的问题,但它对英语教学影响颇大,无法回避。

五、结语

归纳一下,本文试图从语言输入的角度,探究目前外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然后通过对语言输入理论的分 析,并结合中国英语教学的特情,笔者就如何提

高教学大纲和教材设计中语言输入的质量和数量提出了一些建 议,如:粗调输

入和精调调入并用,增加语言输入的真实性及对不同的技能提出不同的要求,测

试的改革,等 等。毋庸置疑,它们将在操作实施上增添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

但只要它们能够促进对学生外语交际的能力的 培养――我们英语教学的最终目

的,它们就值得一试。

1 Allwright,R.,1977,Language Learning Through Communicati-on

Practice in ELT Documents 76/3, The British Council

2 Brumfit,C.(ed.),1984,General English Syllabus

Design,p.16,Oxford:Pergamon Press

3 Ellis,R.,1985,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OUP

4 Harmer,J.,1991,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Harlow:Longman 5 Hutchinson,T.& Waters,A.,1987,English for

Specifice Purpo-se, Cambridge:CUP

6 Krashen,S.,1982,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Pergamon

上一页  [1] [2] [3]

篇19:论创新思维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论创新思维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于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创造民主和谐的育人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注重实践,创新多媒体课件,开设各种英语教学活动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形式.注重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证.

作 者:孙媛媛 王倩 SUN Yuan-yuan WANG Qian  作者单位: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山东,济南,250014 刊 名:山东电大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TV UNIVERSITY 年,卷(期):2008 ”"(2)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创新思维   英语教学   运用  

历史教育硕士开题报告

教育硕士开题报告范文

浅谈研究生阶段听力学习策略和听力能力的培养论文

从社会认同理论视角看二语习得

论我校英语教学的改革

论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

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论文题目

论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论文

英语本科生论文开题报告标准格式

论阅读教学中的学习策略

论高中英语教学中语言材料输入的重要性及指导方法
《论高中英语教学中语言材料输入的重要性及指导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论高中英语教学中语言材料输入的重要性及指导方法(通用19篇)】相关文章:

手机百度地图软件技术的侦查应用论文2023-06-10

论英语作业批改法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2023-04-27

《机械知识》并非机械地讲授知识-论《机械知识》的课程教学2023-03-14

外语学习焦虑的原因分析及教学启示2023-09-03

学习认知的美文随笔:认知的边界2022-11-13

英语口语教学2023-04-03

母语习得对外语教学的启示2022-06-03

计算机硬件学习心得2022-08-10

坚持以学定教促进创新地理教学2024-03-01

英语语言学论文范文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