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图书馆应注重地方文献的建设(共6篇)由网友“达达鱼”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地方高校图书馆应注重地方文献的建设,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地方高校图书馆应注重地方文献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地方文献建设即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利用和保护,历来是图书馆藏书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对开辟具有地方特色的服务领域,增强办馆效益,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尤其对地方高校图书馆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地方文献的概念及特点
1.1 地方文献的概念
国内外关于地方文献概念的解释,众说纷纭,尚无定论。广义的理解是:地方文献是指一切与地区有关的文献,即地方出版物、地方人士著述和内容述及本地的出版物;狭义的理解是:地方文献是指内容与地区有关的一切文献,从而排除了内容不涉及本地的地方人士著述和本地出版物。
1.2 地方文献的特点
1.2.1 区域性
区域性特征是从此类文献所反映内容的空间范围界定的。我们之所以称之为地方文献,就是因为它所承载的社会发展信息是局域性的,反映的是―个特定地区的历史与现实。如历史流传下来的方志类著作,地方的公私档案,各类文物古迹资料等都反映了这一特征。
1.2.2 多样性
地方文献的多样性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存在形式,即种类的多样性,它包括了文字的和非文字的各种类型。二是内容的多样性,它反映了一个地区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从关乎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大体,到一地地理^文、民风民俗,甚至种族延续、名人轶事等无不涵盖。
1.2.3 连续性
从地方文献所反映的社会发展内容看,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特征。虽然地方文献的留存形式一般都是十分零散的,但当我们把他们搜集起来并经过整理后。就可以看出它大多能够比较系统地反映出一个社会发展的连续的、完整过程。
1.2.4 分散性
分散性是指地方文献的保存不集中。主要表现为:地域分散,馆藏分散,保存文献的人员分散。由于文献形成的时间不同,流转的次数不同,虽然地方文献内容是反映某一特定区域的,但其保存则比较零散。
1.2.5 稀缺性
无论是古代文献和近现代文献,很多地方文献资料都不是可以随便得到的。有的甚至是唯一的,有些是一次性出版,有些是偶然性出版,不少地方文献发行后就变成孤版、绝版。即使在印刷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我们在地方文献的收集中依然发现,许多非常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印刷量也是极少的。如部分县(区)花费十几年时间,数十人整理的近现代史类,仅内部印发几百册,古代文献更不待言。
2 建设地方文献的意义
2.1 有助于图书馆保存地方文献典籍并形成馆藏特色图书馆进行地方文献建设,不仅有助于完整保存地方文献典籍,而且对本馆的文献资源和文献工作都是极为重要的补充,在一定程度反映出一个图书馆的藏书所具有的地方文化特色。
2.2 能为本校及本地区的教学科研和修志等提供丰富的资料近年来,到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查阅地方文献的读者显著增多。出于对地方志的纂修、地方剧目的编写、地方人物的研究及资料整理等目的的人员,以及地方史研究的人员等,经常都到图书馆特别是地方高校图书馆来借阅此类资料。
2.3 对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地方文献不仅是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可以背离文献老化规律,有反复提供使用的信息价值。由于地方文献可以作为地方各界人士和有关部门,特别是当地政府部门的参考资料,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事业发展与建设的历史与现状,以及本地区自然条件与资源等,所以地方志又被称为地方的“资政要览”、地区性的“百科全书”,各地图书馆收藏的地方文献,都不同程度地产生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3 地方文献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对地方文献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上还不够到位
到目前为止,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法规性文件,所开展的地方文献工作也多是“自发”式的,因此一些高校图书馆还没有将地方文献工作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之一,有的虽然制订了地方文献工作计划,但并没有真正去落实,导致地方文献工作不能顺利地有计划地开展。
3.2 地方文献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地方文献与其他文献一样,范围广泛、形式多样,具有不同的载体、版本,不同的生产、出版、发行单位,不同的保存单位和个人,而且还有内部档案、内部资料和许多未开发的零次(口头、实物)文献,仅靠市场订购或购买是很难搜集全的。在地方文献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各地政府部门虽然制定了许多措施,但并没有将地方高校图书馆纳入其中,而一些高校图书馆也没有积极主动地与地方建立协作关系,导致馆藏地方文献资源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
3.3 地方文献工作缺乏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
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仍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缺乏全国统一规划,没有具体的工作条例和标准。在地方文献的收集上,对文献的收集标准、范围认识不一致,对收集重点、收集渠道不明确。在地方文献的整理上。没有统一的分类、著录标准,缺乏便利、快捷的检索途径,没有进行集中的入藏、展示。在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建设方面,缺乏统一标准,多数难以入网,严重影响了地;h-3c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4 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
4.1 收藏地方文献要遵循的原则
收藏地方文献要“广、全、精”,由于地方文献具有地域性、综合性、广泛性、连续性和无序性等特点,所以,收藏地方文献要注重“广、全、精”的原则。“广”是采集的范围要广。凡是涉及有关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艺术、宗教、民风、民俗和社会发展动态的相关资料。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发行的均应列为收集的对象。“全”是采集地方文献的内容要全面。无论哪一学科专业,无论地方上发生的每一件重大事情,只要属于地方文献采集的范围,就必须对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束乃至产生的重大影响都完整地收人。“精”是收录的`地方文献要精。收集的内容精。质量高。
特别是一些非正式出版的内部资料,民间流传的资料以及来自网上的资料,要进行认真的筛选,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内容详实,文字精练的地方文献资料才具有实用价值和保存价值。
4.2 收藏地方文献要注重整理和加工
如果文献工作仅仅停留在收集和积累阶段,这样的文献资料是“死”资料;只有对收集和积累起来的文献资料,进行适当的整理、研究和加工,并很好地利用起来,才能使“死”资料变为“活”资料。具体措施是:第一,要分类集中管理,设立专门的地方文献藏书室,把以往分散的地方文献集中起来管理;第二,编写地方文献目录,方便读者检索;第三,把报刊中有关地方文献的资料制成题录索引,要把文章题目、刊目、日期、关键词等著录清楚,方便查阅原文;第四,地方文献目录和题录索引用卡片编制,将这些卡片按不同内容分类放人卡片柜,或输入电脑存贮;第五。将收集到的地方文献加工编辑成文摘、综述、述评、专题索引等二次、三次文献,编制加工力求傲到信息面广,内容集中,观点全面,最后把筛选加工的信息及时提供给读者。
4.3 地方文献的利用
对地方高校图书馆来说,地方文献作为一种稀有的宝贵文献资源。其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利用。特另U是从地方文化建设的地区性、专属性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来看,能否在做好地方文献资源的搜集、整理、保护、收藏工作的前提下,充分做好利用工作,是直接决定着地方文献建设工作成败与否的关键性环节,也是这项工作能否健康开展,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地方文献的利用,要注意从高校自身需求和地方社会需求两个方面出发。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第一,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密切联系本校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地方文化研究,提供文献资源服务,并把重放在地方课程建设、乡情和区情教育、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等方面上;第二,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服务。利用高校文献管理的人才、条件、资源优势,为推动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提供文献咨询和文献外借服务,并可参与有关的研究活动;第三,为校内外、国内外文化交流服务。把地方文献作为专有资源,获取与校际乃至于国际间文化交流的资本,使之成为既不改变其地方文化属性,又成为民族、世界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赋予其新的存在价值;第四,为文献原主和生成单位服务。与地方文献的捐赠单位、个人,文献搜集、制作单位、个人保持永久的交流关系,并为其提供优质服务,以利于更好地开展后续文献和更大范围的文献搜集、整理工作。地方文献的利用和服务形式可根据各校、各地区实际灵活确定,但其主要的形式不外是馆内流通、馆际交流、专项服务(专题会议、专题活动、专题研究等)、社会借阅等几种。由于地方文献是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的―个特殊分支,又有着较强的社会性,为更好地开展文献的利用工作,可成立专门机构予以管理,以确保其服务的规范、快捷、优质。
5 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
5.1 数据库建设的原则
(1)地方文献数字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在数据库建设中,应结合本地区实际和本馆现实业务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本馆的业务指导作用,对本地区的地方文献资源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和统筹规划。
(2)数据库的建设要突出馆藏特色和地域特色,亦要考虑它的传播意义和价值,有步骤、有计划地建设。
(3)数据库内容的选择要先易后难,避免求大求全,着眼点应小,但力求傲到精深。达到唯我独有的效果,同时也要兼顾现实的需求,应选择需求迫切、广泛的资源。
(4)数据库建设不能是单纯地把纸质文献转为数字信息,更重要的是对纸质文献内容的分析与品质的提升,要投人编辑力量,进行二次、三
次文献的创作,要充分考虑资源与资源之间的关系,按一定的知识或专题体系将资源重组。
5.2 建设具有本馆特色的地方文献数据库
5.2.1 数据库的划分和确定
地方文献种类繁多,一个馆不可能同时建全所有的地方文献数据库,应根据教学科研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选择和确定可行的方案,根据自身所具备的条件确定是建立书目数据库还是全文数据库。
5.2.2 数据库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标准化和规范化是数据库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志。它不仅直接影响数据库的使用效果,更决定其应用前景。在建库时,必须对数据库结构、录数据格式和字段的定义给予规范化界定,并保持数据的连续性和全面性,使其符合图书馆网络建设发展的要求。
5.3 以创新服务带动资源建设
地方文献具有“存史、资政、励志”的作用,三方面的作用都要发挥,不仅仅是为子孙后代保存地方史料,更重要的是能提供良好的服务,起“资政、励志”的作用。提供服务与资源建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深化服务可以拉动资源建设的速度,资源的不断丰富可以提高服务档次。地方高校图书馆不仅要提供地方文献的书刊借阅,还要提供缩微品阅读、音像资料服务、计算机浏览、网上查询等方面的服务。在服务过程中,为了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进而促使工作人员加速文献资源建设,不断改善技术手段和硬件环境。同时,读者也会源源不断地提供人物资料线索,为人物资料的搜集、整理提供不可或缺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易雪梅,赵萍萍.地方文献工作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国家图书馆学刊,(1):23―25.
(2)张月娥.试析地方文献情报资源开发.晋图学刊,(2):25―26.
(3)程文娟.试析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 现代情报,2004(5):2O一22.
(4)邹华享.地方文献工作若干问题的再认识.图书馆论坛,2004(6):35-36.
(5)俞红国.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建设探讨 .图书馆学刊。(4):29―30.
(6)骆伟 洙晓华.试论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的关系 .图书馆论坛,
(黎邦群,广东省惠州学院图书馆技术部主任)
〔出处〕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第8期
篇2:区域性高校图书馆应重视地方文献建设
区域性高校图书馆应重视地方文献建设
[摘要] 地方文献作为一种特定地区的人类文化遗产,在大学馆藏中构成一个特殊的分支,它的含义及特征,分类与收集,整理与利用等管理及建设要素,都与其它文献有着明显不同。区域性高校要想充分发挥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作用,图书馆应遵循地方文献建设的特殊规律,认真搞好其搜集、整理和开发利用工作。
[中图分类号]Z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04]09-00117-03
早在1956年,周恩来同志在视察云南省图书馆时就曾指出:“图书馆应将本地区的地方志尽可能搜集完全,对其他有关地区历史、地理的文献也要予以足够的重视,要积极地利用地方文献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近50年来,我国地方文献建设工作在全国各省和小部分发达市地公共图书馆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在大部分地市,特别是高校图书馆中则不尽人意。如果说在省会以上城市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的不足还能够通过公共图书馆得到弥补。那么,对缺少公共图书馆的有力支持的区域性高校图书馆来说则是一个不可弥补的缺陷。特别是随着我国高等学校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日益从社会的边缘走近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中心,高校资源的社会化特征也更加显著,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服务,已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其中,图书馆作为文化信息源,在高校资源的社会化过程中首先成为社会共享资源。因此,区域性高校要想充分发挥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作用,图书馆就要在文献资料建设中高度重视地方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开发利用。
一、地方文献的含义及特征
地方文献是某一特定地区的人类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长期以来社会发展的信息载体,更能直接、真实地反映这一地区的社会发展过程。从文献学角度看,地方文献具有区域性、连续性和广泛性特征。因此,它不仅对我们研究一个区域的历史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它同时对一个地区的现代文化建设也有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和指导意义。
地方文献不仅存在形式多样,其特点也是十分突出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性。区域性特征是从此类文献所反映内容的空间范围界定的。我们之所以称之为地方文献,就是因为它所承载的社会发展信息是局域性的,反映的是一个特定地区的历史与现实。如历史流传下来的方志类著作,地方的公私档案,各类文物古迹资料等都反映了这一特征。
2、多样性。地方文献的多样性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存在形式,即种类的多样性,它包括了文字的和非文字的各种类型。二是内容的多样性,它反映了一个地区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从关乎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大体,到一地地理人文、民风民俗,甚至种族延续、名人轶事等无不涵盖。
3、连续性。从地方文献所反映的社会发展内容看,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特征。虽然地方文献的留存形式一般都是十分零散的,但当我们把他们搜集起来并经过整理后,就可以看出它大多能够比较系统地反映出一个社会发展的连续的、完整过程。
4、分散性。分散性是指地方文献的保存不集中。主要表现为:地域分散,馆藏分散,保存文献的人员分散。由于文献形成的时间不同,流转的次数不同,虽然地方文献内容是反映某一特定区域的,但其保存则比较零散。
5、稀缺性。无论是古代文献和近现代文献,很多地方文献资料都不是可以随便得到的。有的甚至是唯一的,有些是一次性出版,有些是偶然性出版,不少地方文献发行后就变成孤版、绝版。即使在印刷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我们在地方文献的收集中依然发现,许多非常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印刷量也是极少的。如部分县区花费十几年时间,数十人整理的近现代史类,仅内部印发几百册。古代文献更不待言。
二、地方文献的分类与收集
(一)地方文献的分类
做好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首先必须了解地方文献的存在形式,即是以什么样的形态存在的。由于地方文献形成的历史一般都十分久远,地方文献的载体也是多样化的。从文献学的角度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类:
1、文字资料。是指以文字为载体保存人类社会发展信息的形式,它是地方文献存在的一种最基本最普遍的方式。按照其形成的时代,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几个不同的时期。它主要包括不同历史时期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留下的文字著作,以及外地人留下的记录这一地区社会发展状况、文化、地理和风土人情的文字资料,其范围十分广泛。以沂蒙地区为例,《诸葛亮文集》(为后人编辑)、刘勰的《文心雕龙》、徐陵的《玉台新咏》等历代名人的著作、留存在世的各县方志,以及曾经生活战斗在沂蒙地区的老战士、老党员的回忆录、甚至考古发现的竹简、石刻文字拓片等均属于此类文献。这种文献的特点是内容丰富、系统,能全面地反映一个地区的社会面貌。
2、图片资料。是指以图像的形式反映一个地区社会发展状况的资料。图片资料的形成有三种基本方式:手工绘制、机器拍照和拓印。早期历史上留下的图片资料是罕见的,但近代以来图片资料则日益丰富,成为我们认识和研究地方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重要文献。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近代以前留下的图片不多见,但不是说没有反映早期历史的图片。如我们在收集地方文献的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反映地方考古遗址、出土文物、碑碣、摩崖造像的照片、临摹图案、拓片等就属于此类文献。收藏这类图片文献可以大大丰富图书馆地方文献的馆藏,弥补文字文献的不足。图片文献,尤其是近代照相技术发明以后留下的照片,其特点是十分突出的,它能较为客观的地反映出被记录时代的社会现象,给人以真实直观的效果。
3、声像资料。是现代录音、摄像技术发明以后,以声像技术记录社会现象的文献载体。随着声像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声像资料将成为地方文献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对此类资料的收集,人们往往只重视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容,忽视一些生活化、社会化的民间活动,即反映民风、民俗的社会内容。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民风民俗的文化传统,在没有发明声像技术以前,人们主要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不同地区的民间风俗,这样才使我们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我们民族的许多历史传统。但是,由于文字记录的局限,我们又失去许多丰富的民间传统。今天我们已经拥有了完整保存各种民间活动的技术,更应该完整地保存这些记录,为我们的后人留下丰富的资料。如现在流行的婚俗、葬俗、节日庆典、包括个人家庭活动的录音、录像等,都应该成为地方文献建设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其他形式的资料。是指不属于以上各种类型资料,但承载着一个地区社会发展信息的文献载体。如以文字、声象方式记录的口述资料等等。
(二)地方文献的收集
地方文献建设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但是,发挥地方文献作用的`前提是做好收集工作。地方文献建设对大多数区域性高校图书馆来说是一个新的任务,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这里,主要结合我们在工作实践中的探索,谈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确定地方文献收集的原则。由于地方文献的内容和种类均十分杂乱,保存十分分散,因此,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收集原则。①项目原则。就是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工程项目来做。既然是一项工程,就必须有专门的人员、专门的机构、专门的经费、专门的制度。以此确保收集工作的系统性、完整性;②全面原则。就是在收集地方文献时,从内容上要全,从种类上也要全。切忌顾此失彼,挑肥拣瘦。在收集中一定要面面俱到,无所不包,做到宁乱勿缺,为整理分类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明确地方文献收集的范围。在区域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中,所涉及的文献范围应是十分广泛的。从时间上看:包括古代文献、近代文献、现代文献和当代文献;从类别上看:包括文字文献、图片文献、声像文献和其他载体的文献;从内容上看: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文、地理、民俗等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为了防止在收集中有遗漏,收集前还应大体摸清地方文献资料存留的基本情况。做好这项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查找相关的文献索引,了解进入索引的文献情况;②通过地方名人了解其著作情况;③咨询熟悉地方历史、地理、社会文化的专家学者,如长期从事文史工作的专业人员等。在此基础上编制文献收集目录,以便按图索骥。同时还要在收集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线索,对原来的摸底工作进行补充。
第三,制定好收集文献的措施。根据不同的文献类型制定不同的收集措施是地方文献收集的关键,根据我们对地方文献建设工作的认识,大致可以采取以下方法:①接受捐赠:就是请收藏者将自己收藏的文献资料捐赠给图书馆;②专门收集:就是组织学校和地方相关人员成立专门机构,进行系统全面的收集,并邀请专家学者指导、参与收集工作;③购买、置换:就是向社会购买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或用馆藏资料副本予以置换(特别是馆际交流);④定向征集:就是向有关部门发出征集通知,将其每年出版或自行印制的各类文献送存;⑤组织访谈:就是征集口述文献。口述文献历来受到中外专家学者的重视,如19世纪70年代,美国各州公共图书馆制定了很多口述历史访谈计划,请地方老人口述其经历与见闻,留下了大量的录音资料;⑥考古征集:就是争取地方文化部门和考古单位的支持,参与历史文物的清理和考古工作,并积极收集、复制各种地方历史文献。
三、地方文献的整理及利用
1、地方文献的整理
地方文献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发挥其对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作用。由于该类文献大都不具备系统性、全面性,而且文献的传载形式、保存状态、新旧真伪等都不可能完全一致,这就需要整理。可以说,地方文献能否真正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搜集是前提,整理是关键。
文献整理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登记、分类。搜集到的文献,入馆后即应逐一登记,并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予以科学分类;②修复、养护。地方历史文献由于存留年代久远,常见破损、残缺、污渍,对此,应在不改变其历史原貌的前提下,用规范的科学手段予以修复、养护;③考辨真伪。由于存世较长的地方文献大多散落于民间,其传继过程缺乏记录,难免出现真伪不辨的情况。对此,应特邀古文献专家进行考辨,确定其真伪,以免错讹流传;④编目上架。收集到的地方文献在经过上述几项工作后,若无特殊情况,即可编目上架,进入流通。文献整理的过程中,要尽量克服传统的整理方式,尽可能多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整理、储存文献,以更加科学、快捷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服务。
2、地方文献的利用
对区域性高校图书馆来说,地方文献作为一种稀有的宝贵文献资源,其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利用。特别是从区域文化建设的地区性、专属性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来看,能否在做好地方文献资源的搜集、整理、保护、收藏工作的前提下,充分做好利用工作,是直接决定着地方文献建设工作成败与否的关键性环节,也是这项工作能否健康开展,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地方文献的利用,要注意从高校自身需求和地方社会需求两个方面出发,重点做好以下工作:①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就是密切联系本校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地方文化研究,提供文献资源服务,并把重点放在地方课程建设、乡情、区情教育、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等方面上;②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服务。就是利用高校文献管理的人才、条件、资源优势,为推动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提供外借服务,并可参与有关的研究活动;③为校内外、国内外文化交流服务。就是把地方文献作为专有资源,获取与校际乃至于国际间文化交流的资本,使之成为既不改变其地方文化属性,又成为民族、世界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赋予其新的存在价值;④为文献原主和生成单位服务。就是与地方文献的捐赠单位、个人,文献搜集、制作单位、个人保持永久的交流关系,并为其提供优质服务,以利于更好地开展后续文献和更大范围的文献搜集、整理工作。
地方文献的利用和服务形式可根据各校、各地实际灵活确定,但其主要的形式不外馆内流通、馆际交流、专项服务(专题会议、专题活动、专题研究等)、社会借阅等几种。由于地方文献是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的一个特殊分支,又有着较强的社会性,为更好地开展文献的利用工作,可成立专门机构予以管理,以确保其服务的规范、快捷、优质。
参考文献:
[1]金沛林,韩朴.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2]黄俊贵.地方文献工作刍论[J].中国图书馆学报,,(1).
[3]邹华亭.关于地方文献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1).
[4]骆伟,朱晓华。试论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的关系[J].图书馆论坛,2000,(10).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第9期
篇3:高校图书馆应收集地方文献
高校图书馆应收集地方文献
目前,高校图书馆资料室一般只注重对学术性较强的文献信息资料的收集,而对于反映高校所在地情况的文献收集工作却不太重视,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这方面的业务。这对于高校图书馆资料室来说,不能不说是文献信息资源的极大损失,也是图书馆资料室工作的极大缺憾。
1 收集地方文献的意义
所谓地方文献是指反映高校所在地各方面情况的正式出版或非正式出版的各种文献,它包括介绍本地地理、历史、风俗、民族、经济、文化的各种典籍,本地政府所制定的各种法律、法规、政策,本地主要企业发展的情况通报、产品介绍等。这些文献资料可以反映本地各方面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对于这些资料的收集、整理。不但能使图书馆资料室的文献信息更加丰富,而且对于教学、科研以及加速本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会起到重要作用。
1.1有助于新生较快熟悉本地民俗
高校新生大都来自全国各地,他们都有着各自的风俗习惯,乍到生地,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本地的生活。如果图书馆资料室能及时地把反映本地的地理、历史、文化、风俗、民族等材料推荐给他们,就可大大增加他们对本地的`理性认识,使他们尽快熟悉本地社会,适应本地生活。
1.2为教学、科研提供佐证材料
高校的教师、科研人员在教学和科研中需要了解本地的情况,图书馆资料室如果能及时把他们所需的材料加以整理,并提供给他们。就可大大节省他们的时间和精力,为学校教学、科研的顺利开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3为学校选择实习基地提供便利
高校每年都有大量的应届毕业生,需要很多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的选择,对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或论文写作至关重要。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高校毕业生的实习效果并不很理想,究其原因,关键就在于学校对一些实习单位的内部情况并不太熟悉。如果图书馆资料室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企业情况向有关单位提出参考意见,就可避免实习基地选择上的盲目性。
1.4为教师、科研人员选择科研课题提供服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地会有很多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而教师、科研人员受科研经费不足的限制,致使双方交流很少,使双方丧失了很多的合作机会。如果高校图书馆资料室能收集大量地方资料,便能为教师、科研人员提供具有实际意义的选题服务。
2 收集地方文献的途径
由于目前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经费短缺的问题,加上对此没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以致使大量散落待收的具有各种特色的地方文献资料没有得到收藏与利用。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具体措施如下:
①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每年要拨出专款用于收集地方文献。②与当地政府及其下属部门建立稳定的联系,定期从他们那里收取有关的资料。③和当地大企业建立情报交流制度。④召开当地有关人士座谈会,印发调查表格,争取得到他们的协作和帮助。⑤设立“馆藏地方名人作品展柜”,以争取当地社会名流主动捐献个人作品及藏品。 ⑥利用教职工的各种社会关系,广泛征集。
总之,高校图书馆必须转变对地方文献资料轻视的态度,在人力和物力上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出处〕 煤图学刊 (3)
篇4: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探讨
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建设探讨
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使高校的地方性大大增强,立足“本地,服务地方”成为高校的立校之本。涉及地方性的各种研究课题和地方政府下达的配合地方工作的各种教学科研项目,逐渐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的重点。这就要求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的高校图书馆能提供这方面的资料。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变得日益重要。
随着图书馆逐渐进入网络化时代,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一些人所共有的文献信息资源在图书馆的馆藏中所处的地位不断下降。高校图书馆迫切需要一种具有本馆特色的藏书体系,来适应网络环境下“以特色参与共享”的现代化图书馆收藏原则。地方文献由于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具有在整个藏书体系中的惟一性,很自然地进入了高校图书馆的收藏范围。
高校教学科研的需要以及高校本身的文献资源建设的需要,使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成为各高校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那么,高校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开展地方文献工作呢7 笔者认为收集具有明确主题的地方文献,建设专题数据库,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发展服务,应成为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重点。
1 专题集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高校图书馆收藏地方文献资料的目的是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高校的教学科研具有明确的主题,这就要求图书馆收藏的地方文献也必须具有明确的主题,以便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高校收藏地方文献的历史普遍很短,许多才刚刚起步。积累的地方文献资料不多,甚至基本是从零开始。如果开展大而全的地方文献工作,一般会很困难,不易取得成果。从集藏专题文献入手较易,也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
地方文献的集藏工作是高校图书馆的弱项。在传统图书馆时期,这个弱项几乎是致命的和无法克服的。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网络的出现,高校图书馆在集藏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弱势有望改变,甚至可能变为强项。我们知道,传统图书馆时期是以占有文献信息资源的多少来衡量一个图书馆的大小和图书馆工作的优劣,地方文献工作也不例外。但在网络化时代,衡量一个图书馆文献工作优劣的标准已经改为可以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资源的多少。反映在地方文献的收集上,就是从过去的追求“拥有”,到现在的只求“找到”。从“拥有”的角度出发,地方文献的集藏工作是高校图书馆的弱项从“找到”的角度出发,高校图书馆所拥有的技术和专业优势就可以体现出来。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确定的专题,有目的地收集这方面的地方文献资源,告诉研究人员在什么地方可以得到其所需要的资料。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使原来很难复制的一些地方文献变得容易获得,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技术上的优势来获得一些文献资源。由于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的集藏工作不改变地方文献的收藏地点,不改变地方文献的所有权,只需要地方文献的线索,在集藏地方文献的同时也为地方文献的拥有者做了宣传,这样容易得到合作,高校的地方文献集藏工作就可能取得成功。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集藏形式的多样化,使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集藏工作变得富有活力。
2 专题集藏的内容及形式
地方文献本身具有历史资料性,反映一地各时期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在地方文化的发展史上,一般有一条主线,具有本地的特色。在考虑专题集藏的.内容时应该考虑最具有本地特色的专题。如浙江宁波,它是浙东文化的发源地,反映浙东文化的地方文献众多,浙东文化以王阳明、黄宗羲等为代表。在考虑集藏内容时可以代表人物为主线,集藏反映有关他们的地方文献,进而建设有关浙东文化的地方文献数据库。
地方文献一般分散保存在各处,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集藏工作,主要是根据学校的教学科研需要,确立一个专题,把散落在各处的地方文献联系起来,虚拟集中起来,建设一个专题数据库,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良好的文献保障。
专题数据库建设应该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学术研究和技术管理上的优势,采用现实地方文献与虚拟地方文献线索相结合的方式,扩大专题数据库的文献覆盖面,提高文献保障率。
专题数据库收藏范围应该包括地方文献专家的情况。有的时候,许多问题在现有的地方文献中是无法得到现成答案的。而地方文献专家能根据自己的学识和经验,顺利地解决问题。在传统图书馆时期,一般是重物轻人,重视显性的地方文献工作,对地方文献研究者和使用者不重视。在图书馆从传统向现代转化的过程中,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的作用往往要超过物的作用。重视地方文献研究者的作用,把他们的基本情况、学术特长、研究方向收集起来,对地方文献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很方便地求教于专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专题数据库还应该是开放式的、共建共享型的。读者在利用专题数据库的同时,还应该为数据库提供自己所拥有的地方文献。就是说,既要“下载”,也要“上传”。这对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尤为重要。我们知道地方文献的特点是非公开发行的文献居多,数量多且分散,收集极为不易。如果与读者合作,在文献收集方面得到读者的大力协作,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工作就能做得更好。
3 地方文献的内容揭示
地方文献与一般的文献不同,具有明确的地方特征,对一般文献的揭示方式不一定适宜于地方文献内容的揭示。如采用《中图法》分类是揭示普通图书内容的一种有效手段,对地方文献内容的揭示则不一定很有效。 中图法》揭示地方文《献只是细分到省一级,省以下只是用统一代码进行揭示,而地方文献工作的范围一般比较小,以地市、县为主,分类法的内容揭示功能大打折扣。如有关浙江杭州和浙江宁波的地方志,其中图分类号都是K295.5无法从中看出地方性。
在对地方文献进行分类时,应加注地方文献标识,或在《中图法》的基础上编制适用于本地地方文献分类的专用地域复分表,以更有效地揭示地方文献。
揭示地方文献内容的最佳手段是主题标引,把地方文献的内容特征完整地揭示出来。地方文献的地方特色,决定了许多地方性的词可能不是标准的主题词,但在地方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很有地方特色。应该注意增加有地方特色的主题词,确立本地区的主题词表,做好地方文献的主题标引工作。
文献的揭示深度要加强,要对地方文献逐篇标引,包括其中重要的段落,都应该加以标引。目前的文献主题标引一般较粗,普遍以一本书作为标引对象,对文献内容的揭示不深,特别是对地方文献。如《黄宗羲全集》,如果只标引为: “黄宗羲 "全集”,这样的主题标引就没有什么意义。应该把全集的内容逐篇标引出来,加大标引的深度,这样才有意义。
专题数据库应该预留读者发表对地方文献内容评价的空间,这样对其他读者了解该文献的内容有极大的好处。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只要把读者的评价与该地方文献链接起来就可以。读者检索到该文献后,可以同时看到前人对该文献的评价,也可以加注自己的看法。这样对读者利用地方文献会有很大的帮助。
4 与地方文献拥有者的合作
公共图书馆收藏地方文献的历史很长,有的甚至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所积累的地方文献很丰富。而高校图书馆积累的地方文献资源不多,因此,与公共图书馆等一些地方文献资源的拥有者进行合作,是高校建设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的前提和基础。让我们先来看看地方文献的收藏现状:
除了公共图书馆外,还有许多部门都在开展地方文献工作,或者保存着很大一部分的地方文献资源,如地方志办公室、档案馆、博物馆等。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浙江宁波的余姚市,作为浙东文化的发源地,所拥有的地方文献资源极其丰富,该地对地方文献资源的保护也极为重视。余姚市图书馆就收藏了大量的地方文献并有专人负责这项工作。与此同时,余姚市还有几家单位拥有大量的地方文献,作为档案保存。余姚水利局下还建有水利志馆,收集全国各地的水利志。应该说,像余姚这样的市,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保存工作是做得不错的。但由于一地的地方文献分散在各个不同的部门,保存的目的各不相同,文献揭示的手段和保存方式各不相同,给读者利用地方文献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在这样的现状下,高校图书馆如何与公共图书馆等一些地方文献资源拥有者进行合作呢?笔者认为,双方合作的基础是存在的。公共图书馆和其他一些部门拥有地方文献资源,高校图书馆拥有一批研究人员,研究人员需要利用这些地方文献资源。反过来,他们的研究成果也是地方文献,也是拥有这些地方文献资源部门的收集对象。这是双方合作的物质基础。计算机和网络化、数字化的出现,使双方的合作成为可能。传统图书馆时期,由于地方文献工作的重点是“拥有”文献载体也基本以印刷型为主,受物理空间的限制,地方文献的共享和交流变得极其困难。在计算机网络化、文献资源数字化的前提下,图书馆的物理空间已经虚拟化,地方文献的共享和交流就变得异常容易。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自己确定的收集专题,与公共图书馆和其它文献的拥有者进行合作,共同建设专题数据库,共同使用,做到优势互补。高校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目的是为本校的教学科研服务,并不存在取代公共图书馆或其他部门的地方文献工作的问题。双方的工作重点和收集目的不一,收集的范围不同,各有优势,如能很好地开展合作,就能实现“双赢”。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做一个清晰的描述,那就是: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是根据高校的教学科研需要,收藏和收集一切有用的地方文献资源,建立一个具有明确主题的、开放性的数据库,为地方文献的拥有者和使用者提供一个交流和交换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平台,为高校的地方文献研究者和其他研究人员提供服务。
〔出处〕 图书馆学刊(4)
篇5: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之我见
(1)与本地经济、科研密切相关的文献资料。例如:塔里木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人口组成多样,历史文化悠久;该地区机械化大农业发达,粮、棉及瓜果产业优势明显;根据本区产业特点,提高粮、棉、瓜果的生产与深加工水平已成为本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因此,本地区重要高校塔里木大学的图书馆就要重点收集与该地区粮、棉、瓜果生产与深加工等相关方面的文献资料,形成特色馆藏,切实为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
(2)与地方历史文化密切相关的文献资料。广阔的西域地带所孕育的独特、神奇的西域文化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西域文化应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西域历史源远流长,匈奴、乌孙、鲜卑、柔然、突厥、蒙古、维吾尔等民族相继在此称雄争霸,因而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西域丝绸之路作为特有的东西方交通喉舌,中原汉学、印度佛学、伊斯兰教、基督教4大文化在这里交融荟萃,经千百年的积累和熏染,整合成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西域大地上独特的历史遗迹,故国遗址,摩崖石刻,大漠戈壁,长河落日,无不让人发思古之幽情。西域悠久的历史,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料,如历代各朝古籍资料、各种地方志、地方史、大事记、地方统计资料等,都是该校图书馆收藏的重点。
(3)历代地方贤达著作及其作品的研究资料。
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学者及伟人都曾在西域留下过足迹并留下过大量文献资料。图书馆应收集这些名人、学者及伟人撰写的文献,也要收集他人研究、评价这些名人、学者及伟人的文献资料。塔里木大学处在各民族聚集的地区,应特别注意及时收集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种情报资料,充实馆藏内容,为少数民族地区及整个社会服务。少数民族的文献资料应包含用汉字记录的涉及民族历史发展的文献,各少数民族文字记录的文献,对早期无文字民族用简易图符记录或用语言世代相传形成的口传文献,考古发掘的有关民族方面的历史文物。这些资料的收集对形成特色馆藏尤其珍贵。
(4)根据高校教学科研的特点,建立相关课题研究论文及科研成果索引和资料库,可以包括各种学术出版物。此外本校教师的学术论文、著作,本校学生和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都应该成为资料收集的重要内容。
篇6: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之我见
2.1 注重地方文献以形成馆藏特色
地方文献中往往包含着大量的不可多得的原始资料,其信息导向和决策功能,在我国经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重点地收集、存储地方文献,由此形成馆藏特色和优势,是高校图书馆加强地方文献建设最重要的着力点。每一个图书馆都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找准发展自己的着力点。例如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注重收集了回族文献资料;宁夏大学成立了回族研究所,特色藏书近2000册,形成了自己的馆藏优势,成为宁夏民族地方文献中心。而有些院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要么所占比例极不协调,使得许多地方特色的重要文献资料收藏不全或严重缺乏,要么即使是有一定的相关文献,却没有系统整理,专管专藏,因此难以形成重点和优势。只有抓住了文献资源的地方特色才能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馆藏特色和优势。
2.2 建立行之有效的地方文献收藏网络
(1)和地方史志、党史整理、研究部门建立经常联系O和全省许多地区、市县建立经常的联系,能够及时掌握地方志、党史类图书信息,及时购入自己需要的图书。
(2)和全省各级政协、政府机构建立必要的联系。政协历年所出文史资料,在地方文献中的参考价值很大,但延续时间长,又均为薄薄的小册子,如果收藏的力度不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各级统计部门出版的统计年鉴和统计资料,是对各行业发展的'量化反映,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和研究价值。但这些材料大多为内部出版,印数很少,只有及时搜集,才能保征搜集的连续化。各厅局经常印发大量的宣传资料、招商资料等,有很强的针对性,是反映当地现实经济状况的珍贵资料,也需要经常联系,加强搜集。各地文联掌握着充满浓厚的地方色彩资料的基本情况,和各地文联、作协加强合作是搜集此类资料的最好途径。
(3)和各拍卖机构与旧书市场建立联系。许多地方文献资料为内部出版或作者白费出版,在书目上根本查不到,更别说订到了,而从古籍拍卖会或古旧图书市场上经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3 地方文献的数字化建设
数量庞大、内容丰富的地方文献能否为读者所了解,为大家所利用,关键在于地方文献的数字化、数据库建设和网站建设。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工作正处起步阶段,地方文献数字化身逢其时。在数字化建设中应该明确,数字化是手段,资源共享、便于利用才是最终目的。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在特色上下功夫,建立有一定的规模、有有效的检索功能和具有多媒体信息的特色数据库。图书馆应在统一领导下确定本馆的文献格局、人力及经费等现实条件和本校学科发展的文献需求,选择合适的主题,系统地收集整理书刊、文献、音像资料,运用文献重组技术,进行深度标引和有序化,制成新颖独特的数据库。
(1)对已收集整理的地方文献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对收集到的各种地方文献资料通过各种现行的数字化技术加以整理,制作音、像、文字资料一体化的系统数据库,并重点建立信息索引库;将馆藏量不足或利用率高的地方资源加工整理上网,加强网络资源的收集与利用。对读者来说,重要的是找到所需的资料而并不关心它的物理存在。因此,每个图书馆在做好地方文献电子目录后经过对比,除了完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图书资料数字化和一部分公共图书资料的数字化供大家共享外,还需要针对所选主题搜集网上的资源,对其进行整理和加工,进行深度标引和有序化,形成“地方文献网络资源数据库”,以扩展馆藏资源。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购买相关的数字化产品,丰富和补充本馆的信息资源。
(2)建立网站,促进资源共享。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料馆藏一旦形成,就要使其充分发挥功效。除提供实地查阅服务之外,还可以利用当今网络技术把最有价值、最有针对性的地方文献情报最快地提供给读者,更为便捷地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如塔里木大学图书馆已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局域网工作站,将信息通过网络对外提供服务,将会大大提高信息服务的力度。但利用网络提供地方文献的信息服务,在当前还处在初级阶段,如何提高地方文献服务的针对性,如何充分体现地方文献资料的价值,及如何增强其有偿服务等均有待于摸索,这也是保持文献资料
馆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3)加强横向联系,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图书馆之间要依靠网络搞好协作,避免重复开发和资源浪费,变个体地方文献馆藏为一个地区乃至全国的地方文献共享资源,建立馆际互借,发挥整体效益,形成高校图书馆地方情报资料共享共用体系,提高地方文献资料的利用率。
(智翠兰,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拉尔市,塔里木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
〔出处〕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年第9期
【地方高校图书馆应注重地方文献的建设(共6篇)】相关文章:
学术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体系研究论文2023-07-27
地方性高校图书馆收集、和利用地方文献浅议2023-11-06
公共体育设施资源配置与服务发展研究论文2023-07-19
城市特色文化建设中地方高校的作用的论文2022-08-14
浅谈人文素养中高校美术教育的培养论文2022-09-20
图书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建设与传播论文2023-02-18
图书馆空间设计的论文2023-06-02
高职院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的研究论文2022-05-06
多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与创新论文2022-09-23
高校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调研报告2022-12-02